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白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5: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播放课件)在祖国的西部,有一碧千里的青青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有震惊中外的青藏铁路,还有那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就在这环境恶劣,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上,有一种植物却战天斗地,昂扬生长,这就是——。(手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你回答的很准确。

三、精读赏析

(一)体会白杨精神

1、自读。

那么,白杨树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爸爸赞美白杨的话。

这是爸爸眼中的白杨——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想一想爸爸心中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哪个词,哪个句子触动了你的心灵?在书上写写批注.

2、同学们读的很认真,也很投入,我们来交流。 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 (白杨树的特点是直),文中有一个描写白杨树直的词语是——高大挺秀,板书。 “从来”(课件出示)是什么意思?(“从来”)从一开始就这样。“从来就这么直”让你体会到什么?看来白杨树的这个特点不是人工修理出来的,而是它的天性、本性。请你来读出白杨树的坚定。还有哪个句子打动了你?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说说你的理解。

从“哪儿”这个词语都读出了哪些地方?高山—海边—平原—戈壁„„。下面我们就把这些地方送进句子中,师生合作读:高山需要它,它就在高山„„;海边需要它,它就在海边„„;平原需要它,它就在平原„„;戈壁需要它,它就在戈壁„„

看,这就是文中白杨的生长地——大戈壁。仔细观察这组图片,你会有哪个词来形容戈壁滩?(浑黄一体、荒无人烟、寸草不生、荒凉)

我们一起读读书中的描写: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在这荒无人烟,环境恶劣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可见白杨树适应性多么强!继续交流。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一个长句子,同学们读一读,看看是用哪些关联词连接起来的?(不管„不管...总是„)

在这戈壁滩上白杨树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遇到风沙雨雪,遭到干旱洪水)

1 最后这四个小句子(变色)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作者的感情是逐渐增强的,你能读出来吗?白杨树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一起读出对白杨树的赞美.

(二)感悟爸爸心灵。 1.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什么是“表白”?(“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现在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仅仅知道的内容。那么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你们知道吗?说说你对当时新疆的理解。(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2.(出示课件,动情介绍)同学们,这就是建国初期的新疆:百业待兴,到处是一片萧条的景象。

从建国至今,共计260多万知识青年来到了新疆,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油桶烧水,青石板上烙饼,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一顶顶帐篷就是他们流动的家。

此时此刻,那高大挺秀的白杨在我们的眼中,还仅仅只是一棵树吗?他代表着什么?。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在表白着自己的一颗(

)的心。爸爸不只是在介绍白杨树,他还在表白着自己的一颗(

)的心。(热爱新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

3.作为边疆建设者中的一员,此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a爸爸又陷入了沉思。爸爸在想什么呢?

(爸爸把自己的孩子从大城市接到这恶劣的环境,孩子能适应吗?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像白杨一样适应新疆的生活呢?)

b后来爸爸笑了,为什么会笑了呢?(那是因为他看见„„)师:爸爸看到了几棵小白杨在大白杨的身边已经成长起来了,

c爸爸此时会想到什么呢?(连小白杨都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新疆建设者的孩子怎能做不到呢?小白杨在新疆这个不毛之地能茁壮成长,孩子们也能行。) (爸爸由白杨树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边疆的栋梁之才,所以他笑了。)

2 d让我们一起把爸爸的内心变化读出来。

四、升华主题

同学们,正是有这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奔赴新疆,今日的新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像白杨树一样扎根在这里的建设者。孩子们,就让我们记住这生长在我国西北一种普通的树——白杨。

五、拓展延伸:

老师还为大家推荐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继续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 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