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11:40: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这部著作是由王德胜主编,天津出版社出版的,是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教材,全书共十五个章节,系统地阐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以及中小学教师常用的几种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看完这部著作之后,给我启发很大,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读这本书的心得体会。这四个方面分别是:(1)如何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2)教师如何做科研:选题与研究设计(3)如何创作与发表论文。

说实在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育科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很笼统的题目。特别是对一线教师来说,太多理论上的东西对我们的操作可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这本书好就好在为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教科研从起步,经“十五”到“十一五”已经走了整整十多个年头,明年再申报课题,就是“十二五”课题了。从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来看,科研对很多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区,因为这时候的教师走上了一种职业的倦怠,特别是35岁左右的教师。书里谈到四个成形——信念已经成形,很难再改变;思维已经成形,不再想突破;技能已经成形,不愿再发展;状态已经成形,不肯再激进。自己的压力很大,来自家庭、来自单位、来自社会,这让很多老师体力、健康极度透支。造成教师的事业陷入了一种高原期,导致事业的停滞,有时甚至出现了一种群体的“黑洞“。群体的“黑洞”带来的危害更大。我们有时很疑惑,为何我们总是被鼓励做研究,可研究怎么总是做不好呢? 其实很多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教师经常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雇员,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等价交换;大部分的老师在做着一种知识贩子的工作,美其名曰“教书匠”;而其实教师职业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从自己的衣着、用品、自己的朋友、自己读的书籍、自己思维、行为以及习惯的提升来表明自己升级了自己的人生。但现实是不少教师都活得挺可怜!我们可能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突破性思维的能力。有人说,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卢梭也曾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都是自己心灵的囚徒!而要冲破这些就必须要有一种坚韧和力量。我们要走出事业的高原区,我们要恢复独立思考、突破性思维的能力,我们要让我们的思维重新冲破这个藩篱。那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就从我们的教育科研开始吧!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呢?

下面我想从两个调查报告说起:

调查1 疑问: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否必须作为学校教师(或学校)的工作内容或任务?(本人认为不应该是,因为在“中小学管理规程”(1996)中已明确中小学的任务就是教学为中心。)

观点:

1、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定位必须准确,科研是科研部门的事,不能错位,越位。教师主要是多读经典,自觉利用和检验最新教育科研成果。

2、教师负担越来越重,科研增加了教师负担,

会造成名不副实,甚至助长学术上的不严谨和浮夸风。“大跃进”,“皇帝的新装”。

3、多提教研,慎谈科研。

4、在教育领域,我们缺乏的不是真理(理论成果),而是坚持真理与践行真理之科学务实的态度。

5、中小学教师所做的是行动研究,不是教育科研。

调查2 疑问:你对中小学进行教育科研持何种看法?

1、“听起来感动,说起来激动,干起来不动”。

2、少数教师搞科研,多数教师看科研。

3、听课、评课、看录像、读文章、听报告、查笔记。

4、教师培训搞突击,平时研训不务实 ;教研活动花样多,课堂教学无起色;中(老)年教师靠经验,不备不研成习惯;备了也为检查看,年青教师不会干;备课本上都写满,教学环节不相连;教学层次不明显,时间分配无界限;课堂教学很随便,时间多余再练练; 时间不够下节见,有人听课再准备;无人听课念讲义,板书设计抛一边;教材处理不去研,铃声一响说再见。

从以上两个调查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作者把这些问题归纳为

1、“雾里看花”

2、“皇帝的新装”

3、“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4、“东施效颦”

5、“唯论文是瞻”

6、“课题总动员”

7、“高原反应”等等。

由此可见真正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是一种基于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而不是科学研究。行动研究自上世纪 90年代初行动研究传人教育界以来,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几乎每个教师、每所学校进行的研究课题设计中,都会提到自己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行动研究。确实,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中小学教师头脑中科研的神秘感,让大家注意到,科研并不是专家的专利,而是完全可以“下嫁”到中小学,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手段的。但行动研究与中小学教育科研又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它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模式?现今很多人对行动研究存在误解:认为行动研究是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方法的、只是自己的兴趣所致、只要自己单干、及时反思就可以了,而真正的行动研究却并非如此。凡是研究都应该是科学性的。真正的行动研究是由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它有自身的几个特点:行动的自觉性、反思性实践循环,提高行动的理性水平、重客观证据、操作的公开性成长性(区别与一般教育教学行动)。真正的教育研究的行动应该是自觉性的。它需要一种行动之前的计划、加追求计划的合理性、计划主动寻求理论和实际经验的依据、行动过程中会有意识监控自己行为、观察行为结果;除了要有行动的自觉性外,我们必须注重反思性实践循环,提高行动的理性水平,这包括关注问题解决过程、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行为过程和结果中注意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行动、观察、反思。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客观的依据:注重收集客观数据说明行动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凭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理论推理。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干的过程。就连《阿庆嫂》里的刁德一也这样唱到:老子的队伍刚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杆枪。这个就需要我们一种合作的公开性:寻求与同事、外部专家之间的合作,公开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接受质疑和批判。如果教师希望改进他的教学,可以录制教学过程,或者邀请同事进入课堂作为观察者,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邀请一位校外观察者来考察学生的理解力作为合作研究的基础。” 斯腾豪斯[英]教学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教师不仅是技术熟练者,而且还是反思性的实践者,这说明了教学研究的一种成长性。

那到底如何认识行动研究呢?为了行动,在行动中,对于行动。是一种方法论(研究的价值准则):“研”以致用、一种研究范式:工作与研究的统

一、一种具体的研究路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那么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什么? 课题? 论文? 教师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自我提高的手段? 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一种“精神革命”。1926年,布科海姆在其名为《教师的研究》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教师总是情愿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听凭大学的人员来定义他们的专业,他们只是在别人通过他们并不了解的试验向他们提供某种方法的时候向人道谢,而从来没有想到这些可能并不是真的适用,并且他们并没有参与其中。“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布科海姆)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态度+行为+实践(或经验)=能力。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如何搞科研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反思、教育叙事、案例研究、校本培训。首先我们讲述一下反思:反思现在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词汇了,但对它存在一些误解,如理解成自我反思,或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其实,教师的反思的角度,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学生,同事,专家,或者是家长。反思的内容可以教学方面,班级管理,学生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思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可以是独立反思,可以是合作反思。因为资源的限制,我们进校教师的反思更应该侧重于合作反思。反思不仅是反思自己的缺点也是发现自己亮点的方法,要善于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到收益,鼓舞自己更上一层楼。将自己的优点尽可能的放大,从而增添教育研究的乐趣。接下来是教育叙事:2002年6月26日,朱永新发帖子《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示》:保期十年。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十年后,投保方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十。保险公司第一投保人,江苏盐城张向阳。2002年10月12日,这位农村教师写下他第一篇随笔《听课随想》。8个月后竟有30万字,其中50余篇7万余字见诸报刊。张向阳将上小学女儿作为新教育之梦实验对象。这样的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等实录式研究,易于操作,有助于教师积累更多的研究资料,为进一步地研究打下基础。农村教师有其独特的身份,即农民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会给他们的经历多了许多不同于城市教师的特殊视角。在写教育叙事和随笔的时候也不要拘泥于形式的优美,但求感情的真切,内容的真实。第三是案例研究:案例应来源于教学的实际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有问题,有一定的故事性,有对问题的思考等等。案例研究,是针对现实的问题进行深度地思考,旨在剖析问题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它也是易于操作的,具有示范性和实效性等特点,从而使这种研究方式受到教师们的青睐。第四是校本培训: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实施,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如走过场,内容一致,步调一致,形式统一,过程统一,集体培训,全民过关。校本培训成了一种形式上的达标培训。而学生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学校的需要,都没有考虑进去。在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上也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校本应该包括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即一切为了学校,一切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研究。把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提升结合起来。目前的教师培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培训形式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校本培训正是解决这种限制的良好方法,教师需要的实践智慧也只有通过实践去体会。脱产进修,短期课程培训,观摩公开教学等活动,在经费上也不允许农村教师去参加这类活动,一方面又不能解决他们所碰到的问题。校本研究的方法很多如学术沙龙,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同伴互助,师徒结对等等,校本培训,或校本研究是教师,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为何要做研究?做研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研究与不研究差别何在?首先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何要做研究?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教育政策的转向;外部环境: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后现代、多元化、城市化、社会分层、独生子女、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内部环境:课程改革、校长专业化、素质教育、和谐教育、(示范)特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规划、学校文化„..一切都在变,所以我们必须“变”。“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彼得?圣吉“)现在只有两条路 —— 变革或死亡”( 汤姆 ? 彼得斯) 人们总是喜欢把好几个世纪以前的假设(有些人称为错觉)当成宝贝,而事实上它们并不适用于当前的环境。因此,如果你想改变,那么你必须在进入之前抛弃旧的设想。那做研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我们要阐述的第二个问题.答案是:学校面貌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校长的变化。那么,能否再反过来检讨一下,不做研究的结果?学校中有多少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对待或者处理不当所造成的?为什么?我们周围反面的案例有多少?代价是什么?那是不言而喻的。

上面的几个问题我们弄清楚后我们就要进入一种实践的环节:做。那如何做?从何做起?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是教师如何做科研的问题..首先我们讲选题与研究设计。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模式有三种基本样态:问题模式、计划模式、课题模式;所谓的问题模式又称为勒温模式,它是先确定总体或初始设想——勘察或实地调查——计划——采取第一步行动——评价——修改计划——采取第二步行动。计划模式又称凯米斯模式,它有两个循环组成:第一个循环是观察——行动——计划——反思;第二步循环是:观察——行动——修改后的计划——反思。第三种是课题模式也就是陈桂生模式.它是从课题选择——课题设计——研究计划的实施——研究报告的撰写——回顾与总结。

(二)如何选题?研究始于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选题的基本路径;挑战疑难、“以小见大”、“理论联系实践”、“同伴交流”、“多一把尺子”、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政策(教育)。而这选题的来源大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理论思考、实践困惑(与当下的工作关联度)、专家课题、个人兴趣(与将来的工作关联度)。有了选题那接下来就需要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我们要问自己我在工作中发现了什么?我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关注社会热点(如养成读书、读报、每天浏览教育网站新闻的习惯);研究热点(核心期刊、重大课题招标结果)就如吴康宁所说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的是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互通的问题。研究不需要的是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而却是来源于矛盾:理论与理论的矛盾(如学生收费问题)、实践与实践的矛盾(区域学校间差异)、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如师资均衡问题、教育券问题)有时要加入政策这一因素。有了如此多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确定一个目标呢?那就是选题的问题了。概括一下选题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问题要有价值、问题的科学性、问题的现实性、问题要具体明确、问题要有可行性(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时机)可是当前的教师研究选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无问题; “近期教学反思”、“构建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2)问题不集中;“ⅹⅹ小学骨干教师培养与任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3)问题界定不清;“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4)问题表述不精确;“学习型学校的构建与尝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5)问题范围过大:;“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科学化研究”、“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6)问题难度超过了研究者的能力;“有效教学的标准研究”(7) 问题不科学;“‘以诗化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8)问题无现实性或背离教育政策;“农村小学生源减少的问题与对策”“小科目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所以我们在选问题时要进行一种聚焦。举个例子:如:农村中小学生为什么不爱上语文课?分层次寻找原因?找到你能够控制并改革的因素、结构化分析这些因素、选定一个因素细分进行研究,如课外读物的缺失(经济原因?学校规定?缺乏阅读文化?阅读没有让学生有看得见的收益?)、按照一定的假设去改进它、观察、记录、研究、反思„„再行动„„

(三)研究设计(课题)。为什么要研究?研究谁?(问题的提出或缘起)研究什么?(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用什么样的形式?(研究方法)分几步走?需要什么支持条件?(研究计划)呈现什么?(研究成果)参考了什么?(参考文献)用了哪些工具?(附录)

(四)、选题的原则。(1)可行性:时间(研究时间和研究期限)精力(考虑工作与家庭)经费(是否课题支持)能力(学术修养、分析能力)数据来源(访谈时对方会否配合、政府是否愿意公开数据)理论水平(相关理论书籍能否买到或借到,能否有时间阅读,你的身边是否存在相应学术团队和专家资源?)(2)创新性:最好的选题状态:

1、已有人研究,渐成热点

2、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

3、最重要的是,我需要改进这些如教育质量(3)价值原则:既要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又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这里价值仅等同于意义或作用)价值介入OR价值无涉?--如农民工子女是否符合人类、我国当下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及意识形态。(4)科学性:真问题而非伪问题,如研究素质教育要谨慎、选择心理学选题要慎重。(5)专业性:本学科领域或学科交叉领域学科领域或学科视角、学科方法等(逐步形成)(6)主题的专业性和相关性:单主题、双主题、多主题核心概念不能太多)切口要小

(五)选题研究方法的设计:定量方法?SPSS软件的数据处理质性研究?现象学阐释?调研报告?(现状、问题、对策及思考)。

辛辛苦苦研究了很长时间,该是出成果的时候了,而我们用的最多的方式来表明我们的成果的是:论文。很多老师现在写的论文存在很大的误区:写成工作总结或计划(担任领导职务的通病)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救世者自居的通病)充满牢骚的宣战书(愤青的通病)流水账(特别是现象学范式运用要谨防这一条)先进事迹宣传栏、或恶劣事故曝光台情书或小说(特别是叙事研究要谨防上述两条)研究是一种创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作都是研究,核心概念+ 结构化思考= 学术思维。大家千万别把自己的论文写成这样的形式。那下面我们就具体讲讲如何将我们的论文写的更好。写论文首先需要我们查找一些有关的文献资料,而这就需要我们尽快获得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和查阅手段。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又是创造思维的摇篮。它可以为研究提供素材,还可以为撰写论文提供论据。帮助我们了解前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情况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攀登新的科学高峰。所以必须尽快地熟悉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和查阅手段。获得这些手段后我们要去粗存精,我们要让自己收集的理论材料要符合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时新性原则。具体论述一写也就是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的占有第一手资料,最好是经过专家认证的,以保证它们的可靠性;对科学公理、教育原理、成型的教育模式,要有全面、正确、而且深刻的理解。明确前人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工作,更要明确自己的创新;对众多的理论材料,应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具权威性的。因为权威性的理论材料,能以一当十,其可信度强,论证起来自然有力;现在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代,保证教育材料的时新性是必然的。90年甚至2000年前的材料价值已经变小了,应缩小它们的收集力度,以便集中精力收集时新的资料。一篇论文单有理论的收集和呈现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实践内容的填充。我们的实践设计要真实科学。目前教育实验方面的水平普遍较低,得出的实验结果没有说服力。对比班的选定、样本的大小、研究的持续时间、主要变量的测定、无关变量的控制、测量误差的减弱、数据的收集、结果的解释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科学性错误,成为质疑的对象。而且相当部分论文都犯有研究模式作用扩大化的毛病,有编造实验数据的嫌疑。等到实践和理论的表述都已完成后我们就需要对我们的论文进行校对修改了,但记住态度一定要认真。校对修改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阶段,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环节。最好的办法是:文章写好后先不拿出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修改。这样能够较容易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加深对论文的认识,甚至有时会有新的突破。论文主要是在论题、观点、资料、结构、语言等文章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出毛病,我们修改论文的着眼点也应该主要放在这两方面。学术论文要求精确性,概念界定要清楚,多利用科学、规范的专业名词。行文说话要有依据,根植于深厚的理论背景,特别是自己想出来的东西、用词一定要有依据。论文写完后要多次认真核对,消灭错别字、病句。行文干练清晰,用词值得推敲,前后逻辑一致。注意自己研究模式的适用度,不要夸大其词,犯研究模式作用扩大化的毛病,要限定其运用的条件、时机等。在校对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查漏补缺加强一种合作和交流。多渠道获得教育信息与文献资料。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理论资料互通有无,经常讨论,激发各自教育思想的形成;加强不同学科、学校间教师的交流,相互借鉴对方的合理思想,形成广阔的教育视野;积极参加各种讲座,吸取专家的先进思想,并敢于和权威交流思想,最好能和专家们形成较稳固的联系。最后到了投稿发表的阶段。在这个环节我们要注意几点:字数(3000—6000字)、格式(什么是关键词?)、格式规范化,如用引号、楷体字、多于200百字的单独设段、外显的知识呈现方式——数据、图表、公式、模型、机理。投哪些杂志?一稿多投?作者排序问题(执笔人、重要性、资助人和导师、推荐人、资料收集整理等贡献人)。

回过头来我们重新给我们的论文写作上结构给一个描绘:论文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副标题)、提要及关键词、问题的提出、基本研究状况和不足(文献综述)、研究的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说明(问卷设计、访谈提纲等)研究过程、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这样的结构才是一篇论文的完整模式,而现在很多老师出现了论文结构不完整、概念界定不清、方法运用不当、逻辑层次不清楚、语言表述不确切。第一,不能够将日常用语转换成学术语言。第二,偷换概念。如,“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第三,表述前后不一致,如,专业化和专业发展,均衡化与均衡发展引文注释不规范;偏离主题;政策建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研究的目标有了、论文也会写了,这就能让一个老师很好的完成她的教学研究吗?我想只有教师一头热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有很多的外部条件。那如何促进教师参与科研呢?首先促进行动研究的条件:第一,对问题的公开第二,有创新的机会第三,鼓励尝试错误第四,合作的教师群体 第五,重视资料收集

第六,有足够研究的时间、空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科里)。其次促进研究的策略:

(一)思想破冰。我们常说“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那所谓的思想破冰就是观念上的障碍如何消除?澄清误解、提高认识、体现价值。

(二)加强对研究方法的训练。方法对于研究的价值常有的方法有哪些?观察、访谈、问卷、比较、简单的测量统计、简单的实验设计、资料的分析和处理。

(三)“不拘一格”的组织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弹性化、适用性、人性化。

(四)成果表现的多样化。教学案例、教学课例、教学叙事、研究报告、论文、教师博客。

(五)校长做领头羊。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身教

> 言教

> 说教、目标与愿景、创建研究文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评价与激励。

(六)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时间保障。

最后让我们的科研从活动化阶段到制度化阶段最后到文化阶段,让研究能最后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这不仅是老师的期望也是我们的希望。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专题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3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_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推荐)
《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