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6: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高中阶段,虽然学生对文言文已有所认识,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也接触了不少,但总的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是很茫然。首先,他们不知道文言文到底该学什么;其次,他们不知道文言文到底该怎样学。鉴于此,在高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就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弄清楚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文言文教学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教学中又有哪些具体要求?依据多年的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教材《说明》和《大纲》要求,我认为:

第一,必须解决对文言字、词、句式及常用语法的理解问题。前面已经说过,文言文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而言的,它的语言形式,即所基于的词汇、语法系统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就在客观上拉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与它之间的距离。无论是人对语言的体验程度,还是语言本身的适用环境,现代人总会对文言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就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但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 第二,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学习语文,归根到底,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通常所说的语文能力,说穿了,也主要是指人们对祖国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但不是终极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比如读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我们就要去感受语言文字中那种直切肺腑的深沉和凝重;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就要用心体悟古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却又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读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我们就要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古代英雄的慷慨豪迈;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我们就要从字里行间咀嚼出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和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良苦用心……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学习古人良好的个性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永不过时的聪明睿智。在文言文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很多老师和学生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一个点上,即着力解决对文言字、词、句式及常用语法的理解问题,能够将其提高到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的方面来的便只是少数,至于这里所谈到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则常常被忽略掉了。而笔者却认为,学好文言文,第一点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基础,是前提,第二点、第三点才是基础之上的更高的要求和能力体现。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剖析,完成了第一点也仅仅是完成了“教书”,完成了第二点、第三点才算完成了“育人”;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上看,第一点仅局限于知识的吸收,第二点、第三点则更体现了德育的渗透。因此,学习文言文,这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项重要内容。

大量的古诗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展示的道德情操,《过零丁洋》所凝聚的民族气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的聪明睿知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温柔敦厚,诗教也。”古人充分肯定了“诗”的德育内涵,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也应当深入挖掘课文中潜在的德育因素,使其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

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

音乐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和要求

汉语拼音教学目标与要求

全员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

五年级下册英语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程和教学目标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定稿)

培训目标要求

学前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