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理位置与中国经济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9: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国际贸易地理期中论文

摘要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地区间的增长和收入差距曾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一事实吸引了众多中外经济学家的研究精力。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由Krugman所提出的“核心———外围”模式在中国同样存在。而文章则根据中国的现实状况,运用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并结合非均衡分析工具,建立了一个非均衡的分析框架并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最后,文章还对相关研究的政策建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关键词:中国;地区间;增长;收入;差距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有了扩大的趋势,在地区差距方面,省际人均GDP标准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后期就增加了2倍左右。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改革初期趋于缩小,但以后转向扩大,大体上又回到了改革前的相对水平。这一趋势已经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注意。有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并试图解释地区间增长与收入的差距。Zhao(1996)对地区间的收入增长方式做了一个比较并认为这一差距是由中国的一些发展政策所导致的;而Liu Yao和Zhang(1999)则运用了份额转移的方法来确定经济增长的贡献,他们的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可以被解释为劳动力和投资在部门间的转移而导致的。他们发现这一结构变化对中国地区间增长和收入的差距具有直接的影响。类似地,Jiang(2002)也研究了中国的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地区间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保持不变,但是在90年代,这一差距却飞速上升。他认为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主要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有关。他的研究表明将近有60多个因素对地区间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影响,例如有地理位置、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等,其中教育和基础设施尤为重要。在他的研究中,地区变量在所有的统计估计等式中都很显著,这表明了地理位置是解释地区间不同的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魏后凯(1997)、张平(1999)、Kanbur and Zhang(1999)等人的研究也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Aziz and Duenwald(2002)则从金融深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中国国内地区间发展的差别在于它们的金融深化程度不同。Gustafow和魏众(2002)运用了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问题,他们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与地理位置具有密切的联系。另外,通过分解农村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张平(1998)、万广华(1998)和Rozzlle(1994)等也都发现,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主要归因于城市和乡镇企业的分布不均。还有其他不少学者也都关注了这一问题,例如林凌(1996)、Demurger、Sachs、Woo、Bao、Chang and Mellinger(2001)等等。但是,现有研究似乎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解释东部地区为什么富裕上而忽视了对西部为什么贫穷的解释,而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释中西部贫穷的原因。

二、统计描述

下面是一些关于地区间的增长差距的描述性的统计数字,从这些统计描述中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这一事实。

关于各省GDP的分布描述表明,在增长方面,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等沿海

省份的GDP绝对值以及它们占全国GDP的份额都要领先于其他省份,所以它们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标准差和离差自然也就较高。那么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具体的统计描述,与我们所感觉到的东部省份的经济要较内地其他省份发达的事实。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数据整理关于中国地区间差距扩大的研究大多对全国的省份进行了划分,划分方法很多,例如较流行的方法是“三分法”和“五分法”,例如“三分法”就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以及西部地区;也有干脆根据地理位置来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东南沿海、西南内陆以及西北共六个板块。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采用了“三分法”,但是我们的划分方法与流行的“三分法”所不同,笔者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非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和广东八个省份和城市,东北地区包括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个省份,其余的则为内地非沿海地区。下面是根据本文的划分方法所得出的统计图形描述。

第一束柱形图形从左往右分别代表了东部沿海八个省份、东北三省和非沿海的内地省份这三个地区所平均拥有的国有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数量,柱形图的落差表明了三个地区在拥有企业的省际平均数量上的巨大差距;第二束柱形图从左往右分别代表了三个地区中各省国有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平均总产值,东部沿海城市的平均值依然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的平均值;第三束柱形图分别代表三个地区中各省的平均工业增加值,虽然差距不像前面两个指标所表明的那么大,但是沿海省份的平均值依然相当于其他省份的两到三倍;当然,在前面的统计描述过程中,我们虽然发现了沿海与内地省份间的巨大差别,但是东北地区的三个省份与沿海地区的差别并非那么大,这显然是与历史的原因有很大关系。

三、对地理位置的作用的再探讨

通过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地得出地理位置这个变量在对增长的差距的影响中是很显著的,但是并不能就轻易地因此而得出地理位置就是增长和收入差别的决定因素的结论,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了不同的地理位置产生了不同的增长和收入差别呢?其实有一个道理是很简单的,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是资本和劳动,包括地理位置、金融深化的程度、国家政策等等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它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能够影响劳动和资本的配置结构以及配置效率而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是地理位置决定了贫富差距,其实是地理位置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从而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不同的配置效率导致了地区间的增长和收入差别。先以国家政策为例,正如前文的综述中所提到的,由于国家的沿海开放政策,导致了大量的资本从国内外流向沿海地区,而这些资本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发展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都不可替代的。再来看地理位置的作用,在发展的初期,地理位置确实很重要,比如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肥沃的土地以及便利的交通,这属于“地理位置决定论”范畴。但是越过了发展的初期,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就是由于它处在“核心———外围”模式中的核心,从而吸引大量的要素流向该地区并促进经济的增长。所以,本文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沿海与内地的增长与收入差别主要在于要素积累的不同导致的,而要素积累中主要的力量在于资本积累而不在于劳动,因为中国劳动力的富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少在目前,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相对于资本来说是无穷大的。

对于中国各个省份所面临的一个现状是这样的:内地省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而短缺资本,而沿海各省份拥有大量的资本但并未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约束。对于内地省份和农村地区的落后,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劳动力的过剩和资本的短缺造成的。而内地的

资本短缺的原因,就可以用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以及金融深化等等来解释了

四、总结

中国地域内的海岸与大陆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开发价值。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约1.8万公里。加上岛屿海岸线,总长约3万公里。沿岸多优良海湾和港口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湛江、北海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的浅海大陆架是世界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包括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

中国的地理优势条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沿海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这也促进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海上运输的发展。例如,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台湾的经济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人们交往的增多,物流量人流量的增多,其交通价值更是明显。这个功能也主要显示出强烈的区位优势,向东可到日本,美洲等国家,向南可到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区;另外,中国大陆又背靠亚欧大陆,为建设陆上发达交通提供可能。中国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可以一直从连云港向西到达欧洲荷兰国家境内。这充分显示出我国海陆位置的天然区位优势。 从纬度上讲,中国是个跨度较大的国家,所以产生了气候和生态的多样性。世界上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场所,为中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这样的纬度位置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更有利条件。

中国的多邻国的优势地理位置使中国地处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区:远东和东南亚。上世纪60年代快速发展的是日本,70年代是亚洲“四小龙”,80年代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东南亚3000万华人通过银行和工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润滑作用。结果,中国成为世界的组装工厂。

中国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国政治、军事。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和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及它们与我国的相对位置关系,明确了我国及十四个陆上邻国和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海陆位置类型。比如中国与朝鲜是邻国,目前由于朝鲜核问题等原因,美朝关系比较紧张,这对中国有影响吗?这种影响与这样一种邻国位置有关吗?再比如,世界主要经济大国日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这就必然对中国的贸易、外交、国防等许多方面产生影响

中国的地理位置介乎德、美之间。应当承认,发展蓝色海军在中国还是一个新课题。按照马汉的理论,一个崛起大国亮相的主要舞台在海洋。所以加强中国的海军力量,这对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郑和下西洋开始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海军。现代海军的出现是洋务运动以后的事。迄今为止,中国拥有的主要是近海作战的防御型海军。其二,对于中国海军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的目的不必回避。反舰技术就是针对潜在的航母威胁,核潜艇技术就是为了确保中国的威慑力。

中国地理位置,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我国只有充分利用它的有利条件,克服地理的障碍,才能使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提高我国的政治、军事地位,确保我国的经济、政治安全。

景洪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张掖地理位置

毕节市地理位置

葫芦岛地理位置

简政放权与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回暖

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

地理位置与中国经济
《地理位置与中国经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