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回暖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8: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回暖

摘要:危机后我国一改以往的信贷收缩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双息利率,回拢市场超量资金,减缓通胀压力。 一宽松政策使得我国经济总体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在经济持续回暖中,澳大利亚央行成为全球第一个加息的国家,打响了后经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的第一枪,这让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看到了“退出”的曙光,我国也出现了货币政策“从紧”的迹象。

关键词: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回暖、U型趋势、加息

我国自深化经济改革以来,随着计划指标经济的逐步退出,货币财政政策就成为国家掌控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最行之有效的工具。即使在世界范围内,货币政策的调整也是各国对本国市场经济实施有效干预的普遍作法。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以来没有出现任何缓和的迹象。美国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加快。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针对这些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了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的货币政策。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好转态势,同时流动性和通胀压力逐步积累。当前在货币政策操作上要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防止流动性变化对资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影响。至此,纵观自去年下半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至今不难发现, 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已伴随着国内经济走势,也走出了一根从收缩——宽松——适度宽松——合理适度的U型曲线。

在金融危机全球性爆发之前,中国所执行的是信贷收缩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国的经济正面临因持续的高速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的通胀压力。因此,仅去年上半年,央行既数次提高双息利率,意在回拢市场超量资金,减缓通胀压力。

但自去年九月起,随着美国雷曼兄弟的倒闭为标志,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突兀而至,并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随着世界性经济滑坡的加速,我国金融行业虽因受益于和国际金融市场连动性较低,而逃过一劫。但以出口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外贸型经济,却受困于国际大环境,一度出现大幅萎缩的趋势,为改变这一态势,中国迅速及时的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并提出以“促内需,实现保增长”的目标。与此同时,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一改过去的“紧缩”,取而代之的是大力度、坚决的“宽松”的信贷政策。随之而来的,就是今年

一、二季度的信贷“井喷”“天量”的频发,贷款额达总计高达7.4万亿,而年初央行计划全年新增贷款才5万亿。

随着“宽松”政策下,市场资金的充盈为中国经济度过难关打下基础。至二季度末,我国经济在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伴随着“促内需”政策的一步步落实,实体经济开始出现触底反转的态势。除进出口指数外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止跌企稳的势头,市场的自我造血功能也大大加强,同时,随着众“天量”信贷的流入,市场资金已趋于饱和,而通胀压力隐忧乍现。此时,央行适实作出“微调”表态,表示货币政策在继续执行“宽松”不变的同时,将加强对“适度”的执行和调控。

据马德伦表示,目前我国经济总体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加强。初步预计,三季度我国GDP保持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要好于前两季度。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提高7.3和3.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的差距在扩大,预示着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

第二是国内需求稳步走高,出口持续改善。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2%,如果剔除投资品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实际增长高达41.4%,成为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从消费来看,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7%,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9个百分点。

第三是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回暖迅速,房地产投资和交易快速攀升。初步统计,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为27%,前三季度新增1.06万亿个人消费贷款中,有接近80%是住房贷款。

第四是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货币流动性增强,特别是9月末M1增速比M2高0.2个百分点,显示出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从各季度贷款增速来看,正逐步收敛到可持续的水平。

但同时,我国经济也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受制于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困扰。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加剧,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在央行测算的24个行业中,今年一季度有20个行业生产能力处于过剩状态,二季度增加到22个。

其次是国际收支失衡引致的流动性压力加大。从我国的情况看,短期内由贸易和直接投资主导的国际收支顺差的格局将继续维持。随着出口逐步企稳,贸易顺差仍然会很大。加上全球市场回暖以后资本流动加快,美元汇率趋弱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大量国际资金可能回流,这对我国货币政策带来更大挑战。

再次是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压力在逐步积累,物价下行态势得到遏制,通缩预期已经显著缓解。由于全球流动性条件总体十分宽松,国内货币增长很快,消费和投资需求明显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强化。

因此,马德伦强调,当前要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当前要坚定不移地维持适度宽松的总体取向,使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当前货币信贷增长要考虑经济增长态势尚不稳固的现实,同时要高度重视货币政策效应的时滞因素,今年已投放的大量信贷未来仍将发挥作用,防止市场流动性变化对资产价格和消费价格造成影响。

曾有专家提出要防通胀,四个月后,当匹兹堡峰会首次大谈建立“退出机制”时间表之时;一年前,世界各国谈“危”色变,一年后,当世界经济被冠以进入“后危机时代”之际,在业内,货币政策由“宽松”变脸“紧缩”的预测也渐渐见诸报端。

在9月举行的大连达沃斯论坛上,温总理的讲话引起各方关注,一方面,温总理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稳定,但又同时指出要警惕和防范通胀风险。寥寥数语,但这却是个重要信号,表明决策层已预感通胀的压力。事实上,年初央行计划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可上半年贷款达7.4万亿,年底恐将突破10万亿,如此天量的信贷额确已对拉高日后物价给予了巨大的资本能量。

经济学说过,通胀始终是货币现象。若反过来理解,则是说防通胀其实只需一招,收紧银根。近期,海外央行已开始的加息步骤,也为国内货币政策的变脸“紧缩”预期提供了佐证。

在匹兹堡G20峰会大幕刚落下不久,澳大利亚央行10月6日果断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3%提高至3.25%,成为全球第一个加息的国家,打响了后经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的第一枪。

而澳洲央行此次的加息之举,也让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看到了“退出”的曙光,同时也迅速加剧市场加息预期的抬头。同时包括央行、银监会等监管层领导在不同场合均发出了“从紧”的警告声。 就目前来看,为确保经济的平稳回升,中国政府虽依然在多个场合表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央行也公开表示,在一段时期内,不会采取加息政策,但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的看到,这个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因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从近期对最能反映资金流动性的指标-—民间借贷利率、银行贷款加权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进行调查后不难发现,三项指标利率均出现不同幅度的提升。此外,由于前几个月新增贷款增速过猛,现在很多股份制的银行已经暴露出核心资本率不足的问题,即使要他们新增贷款,也难以为继了。而央行在公开市场的,旨在回收流动性的操作动作,也让业内人士不由猜测,中国流动性的拐点来临了吗?同时,从此前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5167亿元的人民币新增贷款,远超此前3000亿—4000亿元的市场预期。监管层主要领导在此后的表态中均出言审慎,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在北大资本论坛中表示,央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完全是为了应对危机,而在正常环境下,央行并不轻易放宽货币政策。

面对经济的持续回暖,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会逐渐适当的收紧,也就是按照我们所说的U型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强.宽松货币政策强推中国经济回暖.投资者报.2009.4 2.雷雨.从货币政策静态演变看中国经济动态回暖.中国金融网.2009.10 3.维赛特.从货币政策静态演变看中国经济动态回暖.西藏证券.2009.10 4.柳建云.宽松货币政策见效 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广州日报。2009.3

郎咸平中国经济回暖与华尔街的阴谋

财政与货币政策

机械工业回暖

回暖家乡

简政放权与中国经济

地理位置与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总结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

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回暖
《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回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