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阜盛(fù)敕造(chì)歆享(xīn)模样(mó)

B.朱拓(tà)呜咽(yâ)绾者(wǎn)嫡亲(dí)

C.炮烙(pào)瞋视(chēn)吞噬(shì)惫懒(bâi)

D.懵懂(měng) 作揖(yī) 蹂躏(róu) 忖度(dù)

2.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蹒跚蜂踊烟霭蘖根

B.杜撰寒喧沮丧胳膊

C.仓皇理睬膨胀绰号

D.潇洒连绵蹙缩形骇

3.下面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⑴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⑵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⑴身量不足,形容尚小。⑵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⑴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⑴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地陪着。 ..

⑵但见田畴平旷,阡陌纵横,屋舍俨然。..

4.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面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5.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A.社会上有少数人爱传播小道消息,他们把不经之谈猎奇为新闻,甚至把....

谣言也加以扩散。

B.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老胡虽然年过花甲,但还是少不更事,书呆子气十足。....

D.教室里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认真,课堂气氛沸反盈天,十分活跃。....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着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B.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D.“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他在中美贸易协定中所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不能肯定中美两国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B.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C.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

D.老先生很有度量,他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能交朋友。

8.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9.下列文学常识知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原名《石头记》,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呐喊》收入

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故乡》、《社戏》、《孔乙己》、《阿Q正传》等都选自其中;《祝福》选自《彷徨》中。

C.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出身显赫,后来家道中落,晚年时写下旷世杰作《红楼梦》。

D.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因其在小说创作中的成就,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0.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11.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致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12.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13.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15.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3分)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

16.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连贯(4分)

一棵树,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着一段英雄人生:狂风袭来的时候,你不肯倒下;,;洪水肆虐的瞬间,你不肯俯

首。站着,给大地一片绿荫;,;站着,给城市一缕温馨。不计荣辱,不计得失,一生的站立,只为报答泥土的养育之恩,只为证明生命如磐石的精神。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⑶仰视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3.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八哥被人捉来调教之后,便会模仿人的声音,翻来覆去地说那学来的几句话。可它听见庭前树上的蝉在高歌,却讥笑蝉不会说话。蝉说:“你虽然会学人说话,说的却完全不是你自己的话,而我唱的却是我自己的歌呀!”

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以联想到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迪?请你就“学人说话与唱自己的歌”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⑷题目自拟。⑸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一、(27分,每小题3分)

1.B(A模样mú C炮烙páo D忖度duó)

2.C(A蜂拥 孽根 B寒暄 D形骸)

3.B(A①姿容俏丽,②指文学才华;B形体容貌;C①风韵,②英俊有才华,D①形容庄严,②形容整齐)

4.C

5.A(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B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此处与语义不符,应为漠不关心C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不能用于老者。D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用于此不妥)

6.B(A最后应为问号 C今年前应为破折号 D感叹号应为逗号,句号应为感叹号)

7.C(A不合逻辑,删掉“不会”;B一面对两面;D在“与”前或后加“和”)

8.A

9.D(《老人与海》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12分,每小题3分)

10.D11.D 12.C 13.A

三、(23分)

14.(4分)如今努力耕田,辛辛苦苦工作,(还是)穿不暖,吃不饱;如今建立国家、立个君王,恩惠(不仅无数,而且)还可以用来传留给后代。(“力田疾作”、“泽”、“遗世”三处必须落实)

15.(3分)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而提出的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思想体系。

16.(4分)大雪压顶的日子 你不肯屈服 站着 给江河一滴清纯

评分标准:句式1分,内容1分。

17.(6分)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2分)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4分)

18.(6分,每句2分)⑴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⑶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三测试题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3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3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汇总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