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发布时间:2020-03-02 05:52: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2.(2010年唐山4月模拟)《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3.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

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对平民进行教育

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不应分类别

4.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

)

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B.维护奴隶制度

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

D.主张“百家争鸣”

5.(2010年高考上海卷,3)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7.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制天命而用之”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C.“三纲五常”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9.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

) A.儒家、墨家

B.道家、法家

C.法家、儒家

D.道家、儒家 10.“少治《春秋》„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A.朱熹

B.顾炎武

C.董仲舒

D.程颐 11.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春秋大一统”

12.封建儒学不断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三教合归儒”

C.君权神授

D.人无有不善 13.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的是(

) 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三教合归儒”④“三纲五常”、“孝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是在() A.南北朝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 15.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16.下列各项中,发挥和光大儒家思想的是()

①“制天命而用之”②“焚书坑儒”③“天人感应”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2005年珠海深圳三校4月模拟)关于理学的演变,不正确的是 A.理学和心学是明清两代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B.明朝初期程朱理学盛行

C.明朝中期王阳明创立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即心学 D.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使理学走到极端

18.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

) A.明朝后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维新运动时期 D.新变化运动时期

19.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

) A.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C.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 D.三人都尖锐地揭露道学家是“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20.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1.这维护君主的至尊地位,历代统治者不择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西汉、南北朝、隋唐与秦、明、清显著不同的是(

) A.借助宗教,神化君权 B.重视发展官方教育

C.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D.制造冤案,消除异己 22.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 A.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材料四: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08年9月27日至29日,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孔子文化节期间在山东曲阜隆重举行。儒学经典《论语》中的五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请回答:

(1)四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论语》中的五句话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理念?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二:“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守仁《传习录》

材料三: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材料三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王阳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主要相同之处?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的独到之处何在?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提出了哪两者之间的区别,后人是如何高度概括他的这种主张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C 6.A 7.D 8.A 9.C 10.C 11.D 12.C 13.B

14.B 15.D 16.C 17.D 18.A 19.D 20.B 21.A 22.C

二、非选择题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在把握每个材料中心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第(2)问材料强调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第(3)问材料体现了“君”与“民”的关系。第(4)问在理解五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 答案:(1)民本、人文思想。

(2)关键:取信于民。统治者应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统治者应“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4)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把材料信息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答。第(2)问利用材料并联系教材中关于王阳明的内容回答。第(3)问应主要从内容及实质两方面分析。

答案:(1)格物致知。 “穷理”。

(2)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唯心主义观点。其特点是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 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都承认“理”的存在,实质都是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 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25、答案:(1)①思想家:王夫之;②独到之处:用“气”和“理”来比做物质实体与是客观规律,(或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强调物质是普遍存在的(或物质是第一性的),这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2)①思想家:顾炎武;②提出: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③概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训练题

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试卷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12课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和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三

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教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