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猫课堂实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8 12:07:5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猫》课堂实录

《猫》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模仿“幸运52”电视节目中的搭档猜词游戏,猜“常见动物”和“动物成语”。猜出“大象、熊猫、蛇、袋鼠”“惊弓之鸟、闻鸡起舞、井底之蛙、对牛弹琴”等词。)

老师:上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动物的课文。(板书课题“猫”,生齐读课题。)

老师:我们都知道“猫”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大家看,哪一部分表义,哪一部分表音。

(众学生回答:反犬旁表义,苗字表音。) 老师:古人为什么用“苗”来表音呢?

学生:因为猫的叫声是“喵——喵——”的。(生学猫叫。) 老师:多可爱的小猫呀!同学们的推测还是有些道理的。对“猫”这个字还有一种说法:宋代有个叫陆佃的人说(课件出示):“鼠善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看了这段资料,再看看这个“猫”字,你想说什么呀?

学生:古代人们就知道猫可以为民除害。

学生:因为猫可以为民除害,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老师:你看!这种说法里还寄托着古人对猫的喜爱之情呢!你看,咱们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啊。很多作家写下了一篇篇有关猫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说说预习时,你发现这一课都有哪一些作家写的“猫”啊?(学生回答:有老舍、周而复和夏硏尊写的猫。) 老师:这可是三位著名作家啊!让我们先来认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板书“老舍”)谁想来读读课文?请四名同学接读课文。在他 们

读的时候,我们注意一边听一边想,文中有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

的句子,看谁能发现?(四生接读课文,师正音。出示词卡“屏 息凝视”“枝折花落”,指导多音字“屏”和“折”的读法。)

老师:课文都读通顺了,谁来读读你找到的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学生:第一个句子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个句子是“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老师:大家同意吗?(学生:同意)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上述两个句子)为什么找这两个句子呢?

学生:因为第一个句子话概括了

1、

2、3节的内容,都讲的是猫的性格古怪,第二个句子话概括了第4节的内容,讲的是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更淘气。

老师:你很会读书!你读懂了课文主要写的是猫的性格——(学生:古怪。师板书:古怪)和小猫的——(学生:淘气。师板书:淘气)。

老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我们还知道了,前三个节是围绕第一个句子话来写的,第4节是围绕第2句话来写的。我们就先来看看猫的性格古怪,读读第一自然段,看从哪里能体会出猫的性格古怪。(学生朗读。)

老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的第四个句子话读出来,(读句子)一般的猫玩一会就回来,这只猫玩一夜都不回来,像个野猫子一样。(众生笑。)

老师:哦!真是一只贪玩的猫啊!谁给他补充。

学生:这只猫老实时会找个地方睡大觉,但如果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

它又非常尽职,所以,我觉得他的性格很矛盾。

老师:哦,你在边读边想,读出了猫的性格古怪。(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板书“贪”时,引导学生跟着一起书空这个生字,提示字头的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些才好看,上半部分是“今”。)

老师:你看,这只猫既老实,又——(学生:贪玩)。既贪玩,又——(学生:尽职)。真是性格——(学生:古怪!)

老师:那我们来读一读,把这只性格古怪的猫展现出来,先读读猫的贪玩好吗?(出示句子)谁能读出猫的贪玩?(学生朗读句。师指导全班练读。)

老师:面对如此贪玩的猫,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呢?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语句。(生轻声读或默读第一段,画句子。请学学生朗读所画的句子:“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老师:(出示句子)同学们,老舍先生在写这句话时,他的用词很有特点,自己读一读,看你能发现吗?

学生:每个逗号前面都有一个“吧”“呀”“呢”这样的词„„ 老师:老舍先生在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看能体会出什么?(生自由读。)

学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但没加语气词的句子就不能强调。

学生:没有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开水没有一点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更具体、更通顺了。

(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师:我这样读好吗,(范读)就像说话一样。(生再读。) 老师:现在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对面地和我们说话一样。咱们呀,就这样读。(起音乐)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地抱在怀里,这时,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邻居说——(学生朗读:“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位朋友来做客了,老舍先生对朋友说 ——(一生复读此句)。

老师:老舍先生还写下了这句话,想对所有的读者说——来,一起读(生齐读上述句子)。

老师:让老舍先生如此喜爱的猫不仅贪玩,还尽职呢!谁想读读这只猫是怎么样尽职的?(学生朗读句子。)

老师:你读得很投入,同学们,咱们来看看这幅画面。猫发现了老鼠的一点响动,就开始屏息凝视,“屏息凝视”是什么样子?(生做“屏息凝视”状。)

老师:我看你做得很好,你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因为凝视就是要认真地看,眼睛盯着不能动,生怕老鼠溜掉。 老师:非常正确,集中注意力看就是“凝视”。那“屏息”呢? 学生:就是不喘气。

老师:一口气都不喘的猫还能捉老鼠吗? 学生:不是的,“屏息”就是暂时不呼吸。

老师:“屏息”你读懂了,就是暂时抑制住呼吸,大家都理 解“屏息凝视”了,那我们来感受一下,一个小时过去了,它——(学生:屏息凝视)。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学生:屏息凝视)。猫就是这样,一连等了几个钟头,你体会到什 么?

学生:猫很尽职。很执著,非要捉住老鼠。

老师: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一个词读出了猫的尽职?(学生:“非„„不可”。课件变红“非„„不可”。)那你来读出猫的尽职好吗?(学生朗读。)

老师:读得好!这么尽职的猫你们喜欢吗?(学生:喜欢。)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来读吧!(生齐读。)

老师:请大家看黑板,我们再看看老舍先生家的猫,老实、贪玩,贪玩、尽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它的性格很矛盾,为什 么老实又贪玩呢?

学生:它的性格是相反的,你看“贪玩”和“尽职”两个词的意 思是相反的。 老师:正像大家发现的,老舍先生正是写出了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你看多有意 思的猫啊,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节也写出了猫这种矛盾的古怪性格,自己轻声读或默读找一找。(生轻声读或默读后同座位交流讨论。)

学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猫的性格更古怪了,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老师:你很会读书,读出了一对矛盾的性格!(板书: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学生:第三自然段,表现它的性格有点古怪,什么都怕,要藏起来,可有时候又那么勇猛,遇到蛇也不怕。

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能不能用既怎么样,又怎么样来说?(学生:它既胆小又勇猛。)

老师:你也读出了一对矛盾的性格,多古怪的猫啊!(师板书:勇猛——胆小)

老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就发现了这么多矛盾的性格都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可见猫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其实这也是一幅幅有趣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幅画面去看一看(出示“小梅花”一句),读一读。(生自读。)

学生:我发现课文中是写“小梅花”,而屏幕上的是“小脚印”。 老师:哦,你发现“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学生:有。)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小脚印”就不生动了,如果是“小梅花”就显得可爱,人们就能更喜欢了。

学生:“小脚印”很单调,如果说“小梅花”的话就成了画师在做几幅漂亮的画了。

学生:我觉得“小脚印”不亲切,“小梅花”感觉老舍更喜欢这只猫了。

老师:体会得好,一个“小梅花”让我们品出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

那我们就体会着来读一读,老舍先生正在写作的时候,猫跳上桌来——(生接读:“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师生重复再接读一遍。)

老师:老舍先生是多么喜欢这只猫啊!而猫呢,用身子蹭他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老舍先生给它抓痒,可见——(学生:这是典型的猫爱人,人爱猫)。

老师:说猫亲人是不是更准确?

学生:是人爱猫,猫亲人。因为老舍先生非常喜欢猫,所以,猫对老舍先生用温柔可亲来回报他。

老师:人爱猫,猫亲人,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画面呀!可是这些都是猫高兴的时候,猫不高兴时呢?(学生:一声不出。) 老师:真是性格古怪,多可爱的猫啊!(板书:爱)刚才,我们感受到老舍喜爱猫的“古怪”,接下来再看看他笔下的小猫。(师生看图片。)„„ 老师:是呀,老舍先生的小猫是怎么样的更可爱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小猫的更可爱!(生自由读。请学学生朗读。学生推荐读。)

老师:看,这就是老舍先生住过的地方,它那淘气天真的小猫啊,就

曾在这儿嬉戏玩耍,让我们走进这个小院,再看看这更可爱的小猫吧——(一女生配乐读课文。)老师:读得太好了,把掌声送给她!在她的朗 读中,我们就感受到这天真淘气的小猫的确是更可爱!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着他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那其他作家,它们是怎么样写猫的呢,请大家轻声读或默读阅读链接中的两个片段,看他们写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讨论后填写表格。(生讨论填表格。) 老师:谁先说说相同之处?(学生:都写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师:通过比较我们就感受到了三位作家都有同样的爱猫之情,(课件出示:喜爱之情)。那不同呢?(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性格 样子 家人对猫的态度。)

老师:我们刚才运用了一种比较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三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猫,但同样都表达了对猫的——(学生:喜爱之情!)

老师:其实,他们写的猫还有不同呢!相信同学们在比较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推荐第2篇:郑振铎《猫》课堂实录

郑振铎《猫》课堂实录

作者: 加入日期:09-03-26

《猫》课堂实录

课前老师下座位检查预习情况

师: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今天咱们学习这篇课文,采用的方法是说读。(教师板书:说读)

什么叫说读呢?就是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咱们就是采用这种边说边读的漫谈式的方法,来了解课文。咱们说读的话题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说猫、说人、说文。(教师板书:说猫、说人、说文)

咱们首先进行的是第一个话题:说猫。说猫的什么呢?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第一只猫是我们从隔壁抱来的,它很活泼可爱。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做游戏。可是不久,它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以后离开了我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这段的时候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

那就准备一下,把相应的文字浏览一遍,组织一下,然后再说,好不好啊? (生认真浏览课文)

生1: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抱回来的,它比第一只猫更加活泼可爱,晚上还帮作者捉老鼠,但是它最终还是被别人抱走了。 师:请坐。他简单地说了猫的来历,说了猫的特点,还说了一件小事——帮作者捉老鼠,交代了猫的去向。不就说好了嘛。当然啦,他说第二只猫还遗漏掉了一些东西,还可以补充的是什么内容? (提问生2)你觉得有补充的东西吗?其他同学怎么说? 生3:它还会爬树,还会去晒太阳。

师:你读书就比较仔细啦,会爬树,还会去晒太阳。这就是我们在平时读书的时候要关注的细节的东西。你还有补充。(点生4) 生4:它不怕生人,而且有时还会去捉蝴蝶。

师:很好。同学们,经过这样的补充,咱们说第二只猫的时候就更加的丰满了,是不是?好,下面谁来说第三只猫? 生5:第三只猫是冬天在我家门口被捡到的流浪猫,而且它也没前两只猫那么活泼。 师:没有前两只猫那么活泼,那么可以用什么词呢? 生5:忧郁

师:不是很好嘛,课文中现成的很好的词语,它很忧郁。继续。

生5:有一次我误会了它,还打了它一下,然后两个月之后它死在了邻居家门口。

师:请坐下,说得很好,前因后果都说得很好。他说到了误会了打了它,后来它死在了自家的屋檐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只猫虽然性格不一,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怎么? 生齐答:死了。

师:死了?有很多时候,回答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刚才我们说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来,我说,这三只猫的命运也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 生齐答:亡失

师:哎,很好,它们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在整个的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因为它们的命运都是亡失,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同学们感受到了吗?

好,下面咱们进行第二个板块的学习——说人。说什么呢?(板书: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要求是同学们继续看有关养猫之乐的文字,看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来说? 我发现这个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他不仅在读,还在书上进行一些圈画,这个习惯很好。 生6:养猫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师:养猫给我们饭后的娱乐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生7:可以让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师:真好,继续。

生8:而且它有时还帮我捉老鼠,让我在夜晚不再听到老鼠的声音。 师: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 生9:我买来铜铃挂在它的脖子上。

师:把铜铃挂在脖子上,如果是挂在一只活泼的小猫的脖子上,叮叮当当肯定很快乐。请问在这里买铜铃,这只小猫此时活泼吗?

生齐答:不活泼

师:哎,此时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吗?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我把刚才前面三位同学的连起来说说。养猫之乐,乐在哪里?乐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新鲜和快乐,乐在让我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老师补充一点是刚才同学没有发现的,我说完以后,就请同学们把相应的句子划下来。它还可以让我领受到如家人一般的温情。在哪里?你能找出来吗? 生10:是第九段。

师:请说一说。老师的问题是它还可以让我领受到如家人一般的温情,读到了吗?再思考。找到了吗? 生11:大家都不高兴了,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师:大家找到的是“同伴”这个词,就仿佛是家人的温情。不是很符合,因为这里已经是亡失了。咱们谈的是“养猫之乐”,是“乐”,肯定是带来乐趣,还没有亡失。请坐下。我读这一段,同学们同意吗?我们要仔细地去读,在第二只猫的描写当中,有这么一句: 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这只猫在门口干嘛啊? 生齐答:等我

师:哎,等我下班。我一回来,它很开心,跑在前面就奔回去啦。你说是不是像一个家人在等我回来啊?哎,感受到家人的温情。我们是不是要做一点批注?养猫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些句子,哪些句子?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边读边划。下面开始,看谁找得最准确。 (生边读边划课文)

师:老师要求是划出失猫之痛,作者表达抒发这种痛感的句子,不是划的越多越好。与此无关的不要划进去。

生12:“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失猫之痛,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这只小猫,它好像是作者生命的一部分。

师:你说得真好,生命的一部分被人夺走了,除了愤恨,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齐答:怅然的 (师板书:怅)

师:大家从字形上看,它与什么有关啊? 生齐答:心情

师:所有与心情有关的,用心字旁。这是一个形声字,读chàng。什么意思? 生齐答:不愉快的样子

师:那么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要读出你的怅然和愤懑。

生12: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师:很好,诅骂、诅咒。请坐下(。)

生13:“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从这里看出,失猫之后,因为三妹难过可以看出这只小猫是三妹十分心爱的。 师:难过一词直接抒发了三妹的痛。

生14:“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把猫当成朋友了,对待小猫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丧失小猫的心情就像失去一个朋友。 师:真好,请坐下。把它当成了朋友,失去了,心里是酸辛的。这句划下了吗?这是直接抒发作者的酸辛。 生15:我从“小侣”这个词看出这两个月我对小猫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感情。它离开了,所以我感到了一丝酸辛。

生16:“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这里可以看出我十分喜欢小猫,并且希望它能够再回来。

师:请坐下。抱着一丝侥幸,正是喜爱这一只猫的体现。

生17:第32小节,“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前面第一只猫是酸辛,第二只猫已经很悲伤了,因为又是伴侣又是生命的一部分,感情已经很深了,所以难过得很多。然后现在是更难过得多,所以他的悲伤可想而知。 师:请坐下。你真是一个很用心的同学。关注到了作者失去三只猫情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果老师说失去了前面两只猫,作者是一种痛惜(板书:痛惜),很可惜啊,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了快乐。那么第三只猫给他带来了什么呢?

(生在座位上自由发表见解)

师:懊悔、自责,刚才我还听到有个同学说了一个词,也与痛有关,是他的——痛悔。

下面我就请同学们把第三只猫死亡后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着重地来找一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9—33小节,圈画出直接抒发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

(生自读并圈画)

师:咱们班朗读比较好的是哪位同学啊?我就请她读一个小节,我相信其他同学也能读出和她一样的效果来,好不好啊?请你读第29小节。(生范读29小节,其他学生听读) 师:哪一句话成为这一小节表现痛悔心情的标志的啊? 生18:最后一句话。

师:最后一句你认为要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19:愧疚。

师:愧疚,你读出愧疚的感情来了吗?语气在这一句的时候要低沉,语速再慢点。再试一次。就读这一句。 (生再次范读最后一句)

师:不是很好嘛,其他同学也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30小节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谁愿意来试试? (生范读30小节,其他学生听读)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说一下他的朗读?

生20:我感觉“我十分难过”这里要读得慢点,这样更能突出作者当时悲伤难过的心理。

师:我同意你的话。(师范读:我心里十分难过)是这个效果吗?有没有同学觉得还有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呢? 生21:我觉得“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自我良心的谴责,语气应该读得重点。 师: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看什么标点?(生齐答)。而且这种自责的情绪很浓郁,要读得重一点。你试一下。 (生21范读“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师:效果出来了。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31小节。酝酿一下,失猫以后的痛悔。预备,起! (生齐读第31小节)

师:好,32小节请男生来读一读。 (男生齐读第32小节)

师:“更难过得多”怎么读?要重读哪个词?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多”吗?对,“更”难过得多。最后这一句,第33小节,是作者所有这种痛悔情绪最凝聚之点,大家认为是一起读,还是请哪个同学读?(生选择齐读)我相信同学们一起朗读的这种效果。面对这一只死亡的猫,作者——预备,起! (生齐读第33小节) 师:情感读出来了。下面,老师有一个提议,咱们读完了要说说感受。请分析一下,第三只猫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吧,我们说养猫之乐好像没说到第三只猫,那么第三只猫死了以后为什么我却是这样的难过,要比前两只猫难过得多呢? 生22:因为以前我曾经冤枉过它一次,而且还打了它。 师:冤枉过它,还追打过它。请坐。还有吗? 生23:因为我的良心受伤了,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师: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读书还可以再细心点。老师提示一下,前面两只猫让人一看就很喜欢,第三只猫我为什么不太喜欢?有同学说它很懒惰,长得肥肥的,一直窝在哪边。还有呢?哦,看上去很忧郁。还有呢?哎,你说对了,它的毛色也不太好,尤其是有一天还被烧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第三只猫不让人喜欢,主要是长得又不好看,所以我们用一个词,对它有“歧视”。因为不漂亮,因为不活泼,所以我们就不喜欢它。因为不喜欢它,所以才有后面的冤枉它,是不是啊?

你们再看课文,我觉得如果我追打了它,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我完全可以采取弥补的措施的,给它吃好一点,不可以吗?待它态度温柔一点,不可以吗?有没有采取措施?哪一句话?看出来了吗?(生回答第31小节)

师:哦,第31自然段。是不是啊?(师范读“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没有表白,然后这只猫就死了。老师在这里批注了一个词:漠视。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因为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就不能够去表白我的这种误解。因为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和我对它受伤后的漠视,最后当这只猫死去的时候,我永无改正的机会,是不是啊?

所以,同学们,作者在这里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身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生24:热爱 师:是热爱吗? 生25:平等的态度

师:在这篇课文里面,他表达的是一种平等的态度,无论你这只猫长得漂亮也好,活泼也好,忧郁也好,全部应该是平等的态度。不能因为你是猫,我拿了你就打,愧疚以后也要有补救的措施。所以作者是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生命。(板书:平等地对待生命)

作者把这样的一个道理通过三只猫的养猫经历来表现的话,我们就对这样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所以这篇课文在语言和结构上是别具匠心的,能够起到这样的一个推动的效果。所以下面我们来说文,说什么呢?说它的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板书: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这篇文章的语言有很多个妙点,但是我们这堂课只做一件事,咱们说语言之妙只说作者描绘三只猫的相关文字传神之处,妙处。

生26: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因为白色的毛上面还带着一点花纹,所以就如同白雪球上面还带着点泥土。

师:妙在外形的描写逼真传神。继续。

生27:“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写出了小猫很活泼,喜欢和人玩耍。 师:请坐下,你关注到的是用词之妙。“滚来滚去”写出了这只小猫的活力旺盛。 生28:“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师:嗯,你关注到了描写的手法,动作描写。你告诉同学,还有精彩的动作描写吗?

生28:“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师:是不是很活泼啊,是不是非常精彩的一系列的动作啊?建议同学们把这一连串的动词圈出来,在边上写上一个词语的点评,写哪个词语?活跃,是吧?很好。

同学们也是很喜欢第一只和第二只猫,说得比较多。咱们看看第三只猫有没有值得我们要说的呢?语言之妙,有没有? 生29:第15段的第6行,“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为什么会“若有若无”呢?如果它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猫,那么肯定所有人都非常喜欢它。它之所以是若有若无,那就代表它是不引人注意,这就说明了它的不活泼,也就更说明了它具有一定的忧郁性。

师:你关注到的是锤炼词语的妙处。从“若有若无”这个词语看出这只猫在我们家没地位,我们不喜欢它。继续。 生30:“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还有是“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只猫并不是很好看,所以大家也不会很喜欢它。

师:你的答案很好,补充了一小点。这些你读的句子是运用了?哎,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请坐下。

同学们看,在写三只猫的时候,作者是很注意语言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有外貌描写,有动作描写;从锤炼词语角度来讲,很注意,如“若有若无”等词语。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三只猫的个性是不一样的,刚才已经说了,活泼,更活泼和忧郁。同学们,写动物,写出了动物的不同个性,我们写人,是不是也要写出人的不同个性。怎样来写出小动物的不同个性,或者怎样来写人的不同个性,本课给了我们一个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运用多角度的描写能起到这个功效。 好,这篇文章描述三只猫,在结构上很值得我们探究。可以说说吗,它的结构之巧。

生31:将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进行比较,就能说出最后一只猫很丑,然后也能说出最后一只猫它的死亡。

师: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进行了比较,有铺垫,是不是啊?都是为了写第三只猫,自己的这种痛悔之情。着重是表现了这点。(师强调板书:痛悔)还有吗?可能迅速浏览一下就能体会结构之妙,结构之巧了啊。

生32:从作者写第二只猫亡失了以后,他写“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亡失了以后,他写“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三只猫的死亡更让作者感到自己的过失,十分痛悔。

师:他关注到了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实际上使课文的层次感很清晰,使我们感觉到写三只猫的顺序是按照情感的逐步加深。感觉到了吗?这位同学的眼光很独特。

生33:在每一只猫亡失了之后,作者都加以对这只猫的总结。

师:嗯,我补充一下你的话,不是加以总结,是都有对这只猫亡失以后心情的抒情。那我现在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写三只猫都有抒情吗?都有回忆这只猫相处的事情吗?再往前推,都有这只猫的—— 生齐答:来历

师:这么看来,写每只猫都是按照三层式的结构。哪三层?

引入对象——这只猫怎么来的;叙说事情,然后抒发情感。注意到了吗?这种三层式的结构是我们这篇课文结构的特色之一。我们也可以借鉴到以后让我们写一个小动物,这种结构是不是我们可以借鉴啊?同学们说三层式,第一—— 生齐答:引入对象 师:第二—— 生齐答:叙说事情 师:第三—— 生齐答:加以抒情

师:加以抒情,抒发感情,是吧?老师还要再补充一点,从全文的角度上来讲,你有没有发现第一句所起的作用啊? 生34:总起全文。

师:全文的结构是按照由总到分。你看,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结构巧妙之处。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清晰。 好,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下课。

推荐第3篇:课堂实录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 程娆

一、创设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孩子们,北京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北京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她是祖国的心脏,人民的向往。北京,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夜幕降临后,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了什么?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细细游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5段,看看我们今天将要游览哪几个地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一划,北京的什么地方亮起来了? 出示:当夜幕降临,北京的( )亮起来了。

瞧,开往各个地方的旅游车都准备好了,你们打算先去哪个地方游玩呢?(长安街)看来大家都想去长安街,那我们就出发吧。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漫步在北京的长安街上,让我们静静地看,细细地赏,自由的读读这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着这一段,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生:我看到了**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生:我看到了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通过读书就能让书中的画面浮现在眼前,现在就让我们亲眼去看看长安街吧 (出示长安街全图)

(指导看图)小旅客们,我们现在就走在长安街上,看街道两旁高高矗立的是什么?(灯)看看这长安街上的灯,比比咱们教室里的灯,觉得怎么样?这高高矗立,华丽漂亮,照射出明亮的灯光就叫(华灯高照)谁来读读这个词?长安街上的街灯那么美,那么亮,一起来读读?

这一排排华灯连成一串,就像——

再看看街道上闪烁着点点灯光的是什么(汽车)这一辆辆汽车在街道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孩子们再看这汽车的灯光一闪一闪的像什么?(星星)呦,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如果说这闪烁着的车灯是一颗颗星星的话,那这整个长安街不就像银河从天而降。原来“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景就在长安街啊!多美啊!快把你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吧。(练读——师生挑战读——评读---齐读) 出示**图

师:小旅客们,我们继续朝前走,看这是哪里?夜晚的**是怎样的? 生:现在的**就像黄金做的一样 生:夜晚的**太美了,把我们都迷住了

师:是啊,**是那么美丽、光彩夺目像洒了一层金子,于是我们可以美美的称它为“金碧辉煌”谁来读读 这么美的**谁来夸夸她?

小朋友们,再抬起头看看广场四周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又是怎样的呢?(他们的雄伟轮廓非常清晰)你们一定喜欢画画吧,我们勾画建筑物的轮廓是用笔,当夜晚来临时,是什么勾画出周围建筑物的轮廓呢?(彩灯)

孩子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长安街,你们心情怎样?把你的开心快乐告诉所有人吧(齐读)

(音乐)孩子们,我们就要离开这美丽的地方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北京的夜晚太美了,我真不想回去;我真想就呆在这;我太喜欢这了,下次来北京我还要看看北京的夜晚)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把这美丽迷人的长安街永远的留在你的脑海中?那咱们就试着把它背下来吧(齐背) 三 积累运用

同学们,世界处处都有美,需要的是你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家乡——抚顺,也正在飞速的发展着,抚顺的夜景更是另一番风味,咱们现在就去瞧瞧。谁能用上我们学过的词语或句子说说抚顺的夜晚。 出示抚顺的夜景 七 总结

北京是一本厚厚的书,书里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

北京亮起来了,这“亮”不仅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这“亮”还让我们看到了北京的巨大变化!这“亮”还指北京这颗东方明珠永远光彩灿烂、璀璨夺目!

课后反思:

在上学期我们就读到了北京,读到了红墙黄瓦,读到了绿树成荫,读到了高楼大厦、立交桥。这篇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好词佳句进一步了解北京的魅力。它的庄严,它的神圣,它的神秘,它的内涵„„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吸引着我们。

学习本文要注意咀嚼那生动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教学时,我通过示范和评价指导来帮助学生学习朗读,直观图片或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抓住中心句,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语言朗读,体会感悟,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喜欢被赞赏、激励,但是他们自制力较差,也缺乏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情境激趣、合作交流、讨论感悟、自主朗读与指导朗读、拓展想象等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自我感悟这美好的景色,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意识。然后通过词语运用和观看家乡图片,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之情。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一是,过于依赖课件。二是,学生写字的时间不够。三是课文挖掘过深,运用词句的机会太少,影响了对基础的教学。

总之,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自我,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更喜欢语文的。

评课记录:

刘淑娇: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较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但在对生字的书写教学上还应该做到描述细致、语言准确。

金鹤: 老师利用去旅游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表面是教师随着孩子们的喜好到各个“景点”,实际是紧紧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教学。

苏春娜:教学时很有激情,教学准备充分,同一年级时相比,对教材的挖掘和自身的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刘英: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能做到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自然而顺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较好,层次分明。但还应在基础知识应用上多下功夫。

朱红竹: (1)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很有效。如果在指导朗读上再细致一些,多给更多孩子些机会就更好了。

推荐第4篇:课堂实录

师:说得很好!对于作者想到的补救的办法,可行吗?为什么?

生:第一个办法不可行。因为当“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弟弟已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年龄这么大的两兄弟,不可能再去放风筝了。

生:第二个办法可行,但“我”却没有得到自己的宽恕。因为弟弟已经把整件事忘却了,这件事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三、自主探究

质疑解疑

师:说得很好。一件永远无法得到宽恕的憾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可以看到我们同学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的把握。下面我们要进入重点分析阶段。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把文中存有疑问或较难理解的句子或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分析研究,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学生自己读课文,罗列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上下讲台指导朗读)

师:好,下面我们就进入“有问有答”的环节。比一比谁的问题最精彩,谁的回答最有理。 生1:我的问题是: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师:好,第一个问题提在我们面前,看哪位同学能帮助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A: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惊异”是指“我”在北京的冬季,竟然还有人在放风筝;“悲哀”的是看到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段往事,曾经粗暴地撕坏了弟弟的风筝,从此留下了一件让人终身遗憾的往事。

师:回答得真好,他把这个问题分解后再理解,这句话就比较好懂了。请同学们继续提问。 生2: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生B:我觉得这个春天应该是指鲁迅回忆中的春天,是故乡的春天,而在是严冬的北京,看到了风筝勾起了鲁迅的回忆,所以说“在天空中荡漾了”。

生3: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而称为“不幸”? 生C:我觉得是因为作者看了这书以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这句话的道理,回想起自己曾经踏扁了弟弟的风筝是不对的,是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这件事让“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所以感到“不幸”。

师:分析得太精彩了,可以说你已经真正融进了鲁迅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中了。看到这本书让鲁迅认识到了一个令自己终身无法得到的宽恕错误,不能说不是一种“不幸”。好,请同学继续提问。

生4:我以前也看过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包括今天这篇。我发现鲁迅的文章经常有错别字出现,如“胡蝶”的“胡”字,而我们现在写“蝴”。我想请老师帮我们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师:老师由衷地佩服这位同学的大胆精神和火眼金睛,敢于向名著挑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乐意并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鲁迅生活在二十世纪初期,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中的一项就是用白话文取代沿用了几百年的文言文。而鲁迅所处的正是这一转型时期,因此在写作时不免留有文言文的痕迹,出现了这些古今通用的字。而我们编排的课本,为了尊重原著作,保留了这些古今通用的字。因而就出现了刚才这位同学认为的错别字。同学们不妨再找一下,除了“胡”字还有哪些? 生:还有“那里”的“那”,现在应该是口字旁的“哪”。 生:还有“发见”的“见”,现在应该是王字旁的“现”。 生:还有“他”,应该是宝盖头的“它”。“偶而”的“而”,现在是“尔”。

师:很好,大家找得很对。现在大家为我们这位同学鼓掌,他的大胆质疑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真正的学习就应该勇于质疑。 生5:“他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句话我感到怀疑。这件事对鲁迅来说是刻骨铭心,为什么他弟弟会忘了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弟弟真的全然忘记这件事了吗? 生D:我觉得他真的忘了,因为毕竟过去了二十年。

生E:我也觉得他忘了。因为当时他哥哥阻止他时,他也没有反抗,说明他觉得哥哥这样做是对的。因此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件小事,二十年过去就忘了。 师:好。有同学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生F:我觉得他没有忘,只是假装说忘了,因为他怕勾起鲁迅的伤心回忆,为了维护他们兄弟之间的情感,他假装说忘了。 生G:我觉得他忘了,可能他记得更多的是兄长对他的好。而这一件事只是小事,微乎其微,不会放在心上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其实无论忘记与否,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兄弟之间一种深深的情谊。兄长的忏悔,弟弟的忘却,不是人间真情的一种体现吗?还有问题吗? 生6:文章最后一句,“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怎么理解?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请同学们从深浅不同层次去理解,可能效果会更好。

生H:我觉得“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是说鲁迅想逃避。只要不看到风筝,就不会回忆起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故乡的风筝是在春天二三月时放的,所以只要“躲到严冬中去”,就可以不见到风筝。后面一句讲鲁迅想躲却躲不掉,虽然是冬天,可他在北京他又看到了风筝,所以他感觉到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

生I:我觉得除他讲的以外,还有一点,鲁迅只要一想起这件事,他就会感到心头涌上一股悲凉,不光光是外界环境,还有其内心世界。

生J:我赞成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我想再补充一点。我觉得这“四面”还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从一本参考书上看到过,讲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反动军阀大搞复古运动,取缔科学思想。因此我觉得,这最后一句-----寒微和冷气------可能还包括着鲁迅深深地感到这种反动思想的压迫。

师:说得太棒了!你对课文的理解远远超过了老师对课文的理解。你能把看过的知识连贯地来看问题,说明你是一个会动脑筋的好同学,我建议所有同学为你的精彩论述而热烈鼓掌!

四、探究主旨

感悟人生

师: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提问,一个又一个的精辟论述让老师不得不佩服我们同学那种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对文章几个重、难句子进行了分析探讨。应该说,我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又进了一大步。对鲁迅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学习,你觉得鲁迅在“风筝”这件事上,由“毁”到“悔”的转变,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怎样的精神? 生:知错就改

生: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自我反省

师:说的很好,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样一种自我反省的意识,才使这件小弟已经忘却的事还20年后还耿耿于怀。在生活中,你们与家人、朋友有过这样的误解和冲突吗?在鲁迅身上,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生:有过,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后自己也要懂得反省,看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对,哪里做得不好?

生:我感触最深的是鲁迅作为一个伟人尚且这样,我们更应该如此,学会忏悔,学会宽恕,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师:说的太好了。确实,真正的忏悔会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和新生,会使被伤害的人的心灵获得一些慰藉,会使人世间的良知复苏。那么,不忏悔行不行呢?也可以,等到别人的忘却吧。“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也就没有宽恕可言了。让灵魂在时间的月影中偷憩。怕就怕人们没有健忘,这时就得想一想,我在他们眼里是个什么东西。是个什么形象?

五、小结归纳

延伸主旨

师:一次原本出于对小弟负责的举措,却因小弟的全然忘却而给鲁迅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在兄长的忏悔和弟弟的忘却中,不能不让人在肃杀的严冬中感受到“故乡的春天”般的温暖。浓浓兄弟情谊谱写的一首友爱颂歌,永远回荡在我们心中。同学们课后去探讨,就文章而言,除了表现兄弟情谊之外,还有哪些主题可以挖掘,我们下节课讨论。

教学反思: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新课标力图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自如的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面对初一的学生,要学习鲁迅的文章,毕竟有一定的难度。问题的引导、文本的把握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就本堂课而言,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激发思维,积极的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之中。

2、设置一个良好的情境,鼓励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做好问题的延伸工作,学生的问题有些肤浅,需要老师进一步的追问,以达成教学目标。经过延伸的问题,更有思考性,更具挑战性,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3、教师语言要以鼓励为主,尽最大可能肯定学生的思维。

4、最重要的一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寻找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没有问题,也就不存在探究问题的可能了。

5、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不要把课堂变成某个人或几个人的表演舞台。

推荐第5篇:课堂实录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谁更伟大?》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由“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四部分组成。由于学生已经在本单元学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内容,因此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探究性强)及学生(“好动”)的特点,本课以“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本课设计了“海上功夫大比拼”“龟兔赛跑”“和平使者与‘海盗’”“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四大活动,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时,“讲述法”、“比较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破难点。 本堂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辩论进行的,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司其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flash动画配解说词导入。

15世纪,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世纪之初,东方浩瀚的洋面上,骤然出现了一支超级舰队,郑和便是这支舰队的统帅。世纪之末,经过大西洋风浪洗礼的哥伦布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不过,在他的眼中,这不过是东方印度大陆,可是,这件事的影响却改变了西方人的世界观。你愿意跟随他们曾经探险的道路,追寻神奇、惊险的经历么?你认为他们俩谁更伟大呢?你愿意参与这场异常激烈的大讨论么?来!让你的思维穿越时空吧! (新课教学)

本课的新课教学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进行。 活动一:海上功夫大比拼

1.提供情境。教师播放flash动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本flash动画是教师自制的,如学校条件限制,教师可以用自制漫画代替。

2.教师设问。

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规模不同),教师承转:好,先让我们来比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3.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P88页“动手做一做”中的的问题。 4.师生交流,构件知识。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及时利用多媒体插放相关资料加以引导,如航海路线图等。本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扩充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前面独立所学的两个内容连贯起来并加以比较,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相比:规模更大,时间更早、更长,范围更广,航海技术更先进。

5.教师承转。通过“海上功夫大拼比”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是为什么?(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根本无法同他们相比,以至被人称为“水过无痕”,更有学者称郑和下西洋──“杨白劳”(教师可简单解释: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你同意什上面的观点吗?

活动二:龟兔赛跑

设置以下活动的目的有三:(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及随机应变、口头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问题。

1.提供情境。在上面教师承转的过程中,教师播放flash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二“‘小渔船’捷足先登发现新大陆”。内容如下:郑和的 “航空母舰 ”在海上游荡,旁白:“杨白劳”;哥伦布的“小渔船”登上小岛,旁白:“印度到了”„„

2.设置辩论题与讨论题:

○讨论题: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你同意吗?

3.学生分组活动。(1)教师让各个小组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探讨,其中再把选辩论题的若干小组按同意与不同意分成两大组,各自分析材料,准备论据。(2)教师按各组选题不同发放相关资料。(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

(1)讨论题。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不需要学生有统一的答案。设置本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动因,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大地观及船队性质的不同、组成成员的不同等。

(2)辩论题。本活动的进行可参照正规辩论赛分三步进行:正反双方一辩先简单陈述本方观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正反双方总结本方观点。本活动正方理由可能有:①动机不良:宣扬国威、寻找建文帝、寻宝,②非商非外(外交)、不伦不类,③劳民伤财、难以为继,④嘎然中止、坐失良机;反方理由可能有:①敢为天下先,②举和平旗帜,筑开放里程碑,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④移民海外、开发南洋⑤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⑥厚往薄来,造福亚非。由教师或学生担任主持人,宣布辩论的规则并在学生辩论过程中维持秩序,从而让辩论精彩而不“乱堂”。教师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辩论的准备工作。

5.评选出“最佳辩手”并给以奖励(“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邮票、书籍、DVD等)

6.教师小结并承转。教师在对上面讨论与辩论做小结的基础上指出:我们撇开郑和下西洋是不是“杨白劳”不说,在新大陆的发现上,“航空母舰”确实输给了“小渔船”。这是否说明哥伦布比郑和伟大呢?

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盗”

1.提供情境。教师播放flash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三“和平使者与‘海盗’”。内容如下:郑和的“航空母舰” 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哥伦布拿着枪,驾着“小渔船”登上某岛,嘴里喊:“兄弟们,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里在喊:“强盗来了”„„

2.教师设疑。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到来各自的态度是什么? (夹道欢迎与深恶痛绝)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到来,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 3.学生探讨,师生交流。本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目的、手段及部分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学生主观认识的错误:哥伦布就是“强盗”。

4.教师承转并小结。

○通过前面三个活动,我们对郑和与哥伦布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现在认为郑和与哥伦布哪一个更伟大?(学生再次举手表决,与新课开始时定有变化,因为活动设计的倾向性,估计与课前相比会有更多的学生认为郑和更伟大)

○为什么你的观点会发生变化呢?(叫几位观点转变的同学回答。学生:以前对他们的了解很肤浅)

教师:同样,通过今天短短45分种,尽管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做出更客观、公正的比较与评价,还需不断研究。(激发学生的课后探究欲望)

○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个人观点?(设计这个问题用意有三:①这个问题本身并无定论,如以标准答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势必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探究欲望②通过展示教师的个人观点来小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③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

教师:首先要指出的是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称哥伦布是“强盗”,这是片面的,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功过相当,功魁祸首(功:哥伦布航海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过:对印第安人进行殖民侵略,实行种族灭绝。)郑和尽管没有发现新大陆,但绝对不是“杨白劳”。关于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的问题,老师同大部分同学一样,投郑和的票,这不仅因为我是中国人,何况客观理由也很充分: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

郑和下西洋 “航空母舰” 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

哥伦布航海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祸殃美洲

在出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承转:伟人已逝,精神永存。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来纪念他(播放纪念活动的新闻片段)。同学们,我们都认为郑和伟大,那么伟大的郑和给我们留下了怎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你们认为我们应从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活动四: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

郑和精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初二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的能力有限,本课以情境分析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和体会,提升自己的情感。

1.提供情境。情境1:

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诞生在云南昆明。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把毕生献给了航海事业。郑和一生七下西洋,每次都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1497年率领的葡萄牙船队到达印度卡利卡特要早92年。这段材料蕴涵了郑和的哪些精神?(敬业献身、经略海洋、科学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情境2:

(1)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2)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郑和的睦邻友好精神,正因为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才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缅怀;正反例子的比较充分表明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和侵略)

情境3:

(1)“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2)1984年金秋时节,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你从这两则材料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关门主义必然导致落后,我们应抓住机遇,扩大开放)

2.学生活动。让各小组选取其中的一个情境进行探讨,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感悟郑和下西洋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教训。(参考答案见上面)

(教师总结)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缅怀郑和,更要继承和弘扬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探究)

以班级为单位在九年级几个班中搞一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征文比赛或知识竞赛。

推荐第6篇: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原创参赛】

“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主题

研究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通榆县第二小学

徐春颖

师:(指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胸怀壮志”

生齐读

师:这是第五板块的主题,我们从这一板块的《龟虽寿》中感受到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也从《十六字令三首》中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豪迈之情。今天让我们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看看作者又胸怀怎样的壮志?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本课,那你对课题是如何批注的,怎样理解的。

生:“少年中国”就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生:“少年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

师:“少年中国”只是课题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师:“说”这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说明、议论。你们以后还会学到这种文体的文言文,像《爱莲说》《师说》《马说》。

生:节选就是原文很长,从原文中选一段。

师:那你知道原文由多长吗?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原文由3000字左右。

师:课题大家理解得很好,那你对梁启超有哪些了解?

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对字词预习得不错,那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读,正音,齐读。

师:学习一篇文章仅仅读得正确流利还不够。还要

生:读得有感情,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师:说得非常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为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

师:谁来说说分几层?

生:三层,从开头到“红日初升”前是第一层,到“来日方长”是第二层,最后一句是一层。

师:你们在家预习时觉得哪一层好理解一些。

生:第一层。

师:那我们就来读读第一层,说说你的理解。

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层的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师:在这段话中“故”是什么意思?

生:所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在“故”的上面标上“所以”,听别人的发言做笔记,这也是作批注。“则”字在本段中出现了很多次,怎么理解这个字?

生:“则”就是“就”的意思。

师:非常正确,请没有作批注的同学做好批注。

师:两个“于”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的“于”是“过”的意思。“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于”是“在”的意思。

师:理解了这几个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谁再说说第一层的意思。

生说第一层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从内容上对第一层进行了理解,你还从哪方面对第一层有理解?

生:这层在写法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师:排比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有气势。

师:那你能试着读读吗?

生读,指导朗读。齐读。

师:默读这一层,概括层意,写在书上。

生:这一层写了“中国少年有责任建设少年中国”

师:“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有怎么样的联系呢?可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一说。

生: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日本称我们为老大帝国,所以作者心目中有一个少年中国。他是智慧、富强、独立、自由的。

生: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是他的理想,他变法失败,实现不了这个理想,想让少年实现这个理想。

师:所以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学生接读“而全在我少年。”

师生共读第一层。

师:第一层我们理解完了,看第二层,同学们觉得难理解是吧,先看第一层有几句话?

生:四句话。

师:哪句容易理解些? 生:第一句话。“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师:“太阳”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

生: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初升的太阳,说少年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有希望,前途一片光明。

师:理解得非常好,这就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象征意义。大家之所以觉得第二层难理解,就是因为第二层的每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象征意义蕴含其中。拿你默读另外三句话,先理解字面意思,再想少年中国和所比喻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揣摩其中的象征意义,做好批注。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生:“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意思是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象征少年中国非常强大,有声势,前途无量。

生:“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意思是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小老虎,虎虎生威,其他国家都害怕他。

师:用第一层的词句来概括就是

生:国胜于欧洲,国雄于地球。

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意思是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说中国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

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顶天立地。

生:中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雄踞于世界之林。

师:读读这一层,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

生读。指名读,齐读。

师: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齐读第三层。 师:第三层进一步点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作者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他没有见到。但是已经实现了,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你能说说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吗?

生:我们国家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

生: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

师:你们就是少年,中国的未来需要你们的努力。希望在你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下课。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

理想

实现

希望

少年中国

责任

中国少年

推荐第7篇:猫

知识与技能 :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

学习文章,了解第作者所养的猫的故事。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猫亡的酸辛的感情,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

第一课时 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

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第

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 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 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quot;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 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一篇读后感

推荐第8篇:猫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五、小结本课。(目标3)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

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3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

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第

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 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 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quot;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目标2)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一篇读后感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 积累文言字词。

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夸父逐日》

1.读课文《夸父逐日》。(多种方式熟读)

2.讲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复述故事情节。

3.疏文意,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4.评人物,谈谈自己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多角度评价)

5.谈理解,理解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

6.悟主题。

二、学习《两小儿辩日》

1.读课文《两小儿辩日》,(多种方式熟读) 2.疏文意,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

3. 谈理解,简要指出争论双方意见分歧的焦点;“两小儿笑曰”中的“笑”如何理解?该不该“笑”?

4. 悟启示,谈谈两小儿“辩斗”和“孔子不能决”对你有何启发。(多角度理解主题)

三、竞背《夸父逐日》与《两小儿辩日》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写在下面。

三、课堂导学

(一)学习,《夸父逐日》

1.读课文《夸父逐日》。(多种方式熟读)

2.讲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复述故事情节。

3.疏文意,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4.评人物,谈谈自己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多角度评价)

5.谈理解,理解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

6.悟主题。

(二)学习《两小儿辩日》

1. 读课文《两小儿辩日》,(多种方式熟读)

2.疏文意,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

3. 谈理解,简要指出争论双方意见分歧的焦点;“两小儿笑曰”中的“笑”如何理解?该不该“笑”? 4. 悟启示,谈谈两小儿“辩斗”和“孔子不能决”对你有何启发。(多角度理解主题)

(三)竞背《夸父逐日》与《两小儿辩日》

一、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有个问题: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

他的理由是:长安尽管远但肉眼看不见,而太阳却时时能见,故为太阳近。

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直至流利。

3.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师生互评。

4.全班齐读,力争背诵。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重朗读,如此简短的文章,完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当堂背诵下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会背以后对文章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自主学习,掌握内容

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

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指名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四、演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位学生,一人演孔子,另两人演小儿。孔子的话可由学生自由发挥,符合文义即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的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可以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才情。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探究课文,理解内涵

1.全班讨论:从两小儿的辩斗中,你有哪些启发? (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 2.全班讨论:对两小儿所持看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对此是很感兴趣的,可以让他们积极发表看法,不必强求他们的回答有多少科学依据,能自圆其说即可,关键要保护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3.你认为学生该不该笑孔子?“孔子不能决也”一句说明了什么? (笑与不笑,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不必苛求,关键要保护学生深入考虑问题的积极性。但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六、

1、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2、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七、课外延伸

八、布置作业

推荐第9篇:猫

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贝贝。

贝贝像雪球一样白,全身都毛绒绒的,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它长着一双很特别的眼睛,晚上,它的眼睛又大又圆,像黑葡萄一样,白天,随着光线变强,它的眼睛又变成了一条缝。它的嘴边还有长长的胡子,看起来很威武,很神气。爸爸告诉我,猫的胡子是用来捉老鼠用的。

贝贝很顽皮,有时候,我伸出小手,它就用爪子轻轻挠我,张开小嘴,用牙齿轻轻地咬我。一团线,一个玩具,都能让它兴奋不已,又跳又抓又咬,真是淘气极了。

它安静的时候,就是在睡觉,身体蜷成一团,还不停地打呼唤,看样子睡得可香了。

我真喜欢我们家的小贝贝。

推荐第10篇:猫

《猫》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谁! (课件出示:黑猫警长、蓝猫、哆啦A梦、汤姆和杰瑞) 师:呵呵,小朋友们都和它是老朋友啦!它是谁呀? 生:猫!

(课件出示:猫)

师: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呢? 生:喜欢!因为它特别可爱! 生:我喜欢它很淘气。

生:我觉得它毛绒绒的,摸起来很舒服!

师:是呀,猫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动物,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猫,而且还养了一只,你想不想看看老舍爷爷家的猫是什么样的? 生:想!

师:赶快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课文,待会儿告诉别的同学:老舍爷爷家的猫是只什么样的猫!

(出示学习要求:老舍爷爷家的猫是只什么样的猫?)

【评: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动画人物做开场白,瞬间拉进了师生的距离,祛除了学生对课文的陌生感,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冲动!】

师:你已经知道老舍爷爷家的猫是只什么样的猫了吗?能不能给你的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老舍爷爷家的猫性格有些古怪。 (板书:古怪)

生:这只猫有的时候很乖,有的时候特别贪玩,可是它又特别尽职! 师:读得真仔细,你发现这只猫有的时候„„ 生:很乖。 生:很老实。

(板书:有的时候 老实) 师:可有的时候它„„ 生:很贪玩,不回家。 (板书:有的时候 贪玩) 师:可是它对捉老鼠却„„

生:特别厉害,是个抓老鼠的能手。 师:抓老鼠就是猫的工作,它可真尽职。 (板书:尽职)

师:哎呀,他说得多好呀!还有谁也想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老舍爷爷家的猫高兴的时候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又谁也不理。 师:你真了不起,多会说话多会概括呀! (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评:教师不着痕迹得进行引导,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让孩子消除紧张,大胆思考回答。】 生:这只猫小的时候特别可爱,也特别淘气,把老舍爷爷的花都弄坏了! 生:它还喜欢玩线团、鸡毛,非常得搞笑!

师:是呀是呀,太可乐了!还有谁想给大家介绍? 生:老舍爷爷家的猫胆子有时候小有时候大。 师:老师要把你说的写下来,你很细心。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是了不起,特别会读书!老师黑板上写的都是同学们找到的,咱们来读读自己的劳动成果——

生:有的时候老实,有的时候贪玩;有的时候温柔可亲,有的时候一声不吭;有的时候胆小,有的时候勇猛。 师:这只猫真是„„ 生:古怪!

【评:在初读的基础上,粗略地对课文进行一次梳理,总体把握课文的大致内容,使课文的脉络清晰得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有助于学生对猫特点的把握。】

(出示学习要求:找一找描写这些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它的古怪。) 师: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找一找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可以把你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师: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读得眉飞色舞,说得激情飞扬,现在请把你对老舍爷爷家的猫最感兴趣特点说给大伙儿听听。

生:我对老舍爷爷家的猫捉老鼠特别感兴趣。(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见过猫捉老鼠吗? 生:没有!

生:电视上看过。

生:汤姆捉杰瑞蛮有趣的。

师:课文里边儿怎么介绍猫捉老鼠的? 生:屏息凝视。 师:什么样?

(学生做出一副瞪大眼睛一动不动的样子) 师:像吗?

生:有点像的,憋住气盯住老鼠洞。 师:为什么这么做?

生:老鼠非常狡猾,呼吸声大了,不看紧了,它就溜掉了。 师:噢,屏息就是憋着气。怎么都来试试。 师:什么感觉? 生:特别难受。 生:我快憋死了! 生:不舒服。 师:但是小猫呢?

生:它坚持的时间很长。 生: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生:它很有耐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非常尽职! 师:可有的时候呢?

生:它有的时候很贪玩有的时候又很老实。(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样的小猫,你还喜欢吗? 生:我喜欢,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师:那你当一次小猫吧,用第一人称读这一段。 【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简单却有趣的情景,让孩子不由自主得产生了了解老舍家的猫的冲动。】 生:(用第一人称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猫,你现在在干什么? 生:我在睡觉,别吵我。 生:不要来烦我,我正在做美梦! 生:有什么事等我睡醒了再来找我。 师:呵呵,好乖。

师:现在睡醒啦,你要去干什么了? 生:我想做老鼠。

生:我打算出去玩会儿。 生:我要出去旅游。 师:快回来吧! 生:我还没玩够呢! 师:可真贪玩! 师:吱吱吱~~` 生:(哈哈大笑)老鼠!

师:听到你们的笑声我要躲起来了。 (生立即做出一副屏息凝神的模样)

师: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 师:你累吗? 生:不累。

生:我有一点点累。

师:一小时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过去了„„ 师:累吗? 生:很累。 师:那放弃吧! 生:不行。

生:老鼠是坏家伙,我一定要把它抓住。 生:我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你们可真是尽职的小猫啊! 师:这只的猫的性格实在„„ 生:有些古怪!

师:咱们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评:用孩子的方式带领孩子的理解,气氛活跃,思维火花绽放。】 师:同学们读书太好了,我都被吸引了!还有什么是你感兴趣的? 生:(生读第三自然段)我对这部分很感兴趣。它有的时候很胆小,老是想躲起来,但是有的时候连蛇也不怕!

生:我奶奶家就有猫的,我看见它常常在园子里抓小飞蛾玩。 生:我在书上看过猫和蛇斗的,不过是小蛇。 师:可真勇猛!

生:我家养的猫的胆子很小,它喜欢躲在角落里,我一跺脚它就跑掉了。 师:你观察猫特别仔细,你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生读第三自然段。

【评:有详有略,避免平均用力,简单的段落处理得干脆利落。】 师:还有谁想谈谈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喜欢小猫什么?

生: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你能学学猫温柔的样子吗? 生表演小猫蹭腿的样子。 师:你在干什么呢?

生:我身上痒,蹭蹭舒服。 生:在跟老舍爷爷撒娇。 师:就像是„„

生:就像一个小朋友。

生:就像是老舍爷爷家的孩子。

师:可是它把老舍爷爷辛苦写出来的稿纸踩脏了,老舍爷爷肯定特别讨厌这个孩子! 生:不是的,老舍爷爷还是很喜欢它。

生:老舍爷爷一点也没有怪它,而且还觉得它的脚印像小梅花。 (课件出示梅花和脚印)

师:除了这些,它还会做什么? 生:它会丰富多腔的叫唤。 师:谁能叫一个给我听听? 生:喵—— 生:喵!

师:长短不同。 生:喵呜—— 生:喵~喵~喵~ 师:粗细各异。 生:喵~喵喵~ 师:还挺有节奏感!可真是变化多端啊!不叫的时候呢咕噜咕噜的声音是什么? 生:是在给自己解闷。 生:觉得无聊,在哼歌。

师:你多会想呀,真是个有想象力的孩子!其实这是猫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咕噜咕噜的声音有点像小朋友饿的时候肚子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它并不是饿了,而是就是肠子发出的一种声音,叫肠音。

【评:善于捕捉学生偶生的妙语,巧妙地与课文融合。】 生:因为老舍爷爷特别喜欢它,觉得它像个人一样。 师:呵呵,是的,老舍爷爷特别喜欢它,你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你来为大家读读这些句子好么? 师:你真是个小小朗诵家。

师:高兴的时候小猫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呢? 生: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不出声。

师:你来当生气的小猫,同学们来对他说说好话。 生:小猫,你和我玩会儿吧。 生:小猫,我喂你吃鱼。 生:我带你出去吃肯德基。 (众人大笑)

师:这只小猫的脾气真坏,老舍爷爷这回肯定不喜欢它了。

生:不是的,老舍爷爷还是很喜欢它,否则怎么会对它说好话呢? 生:老舍爷爷觉得小猫肯定是生气了,闹情绪,在跟他撒娇。 师:噢,原来一声也不出的小猫是在撒娇呢!

师:女孩子平时都是最会撒娇的,来给男孩子们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师:这个古怪的小猫,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生:特别可爱。 生:非常有意思。

生:就像是多了一个小伙伴,特别好玩。

【评:时刻不忘带领学生品味老舍的语言,从一些看似偶尔为之,实则精心推敲的词语中体会作者的感情,老舍语言文字的准确、精妙把握得很准。】 师:小时候的小猫更加可爱呢!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赶快读吧,看看更加可爱的满月小猫。 师:把让你觉得有趣的句子读出来给大家听。 生:(学生读句子)我觉得真是有意思,它还站不稳,走两步就摔倒了! 生:(学生读句子)它的玩具是鸡毛,也许它拼命想追上鸡毛,可是怎么也抓不住。 师:你多会想象呀,咱们班想象力丰富的孩子都来说一说! 生:(学生读句子)它还喜欢玩线团,老舍爷爷的妻子在织毛线的时候它就弄那个线,线团被它玩得都散掉了,线全缠在了它身上,把自己捆了起来!

师:哈哈,太好笑了,简直就像是动画片里的镜头。还有谁想说? 生:(学生读句子)它在追鸡毛和玩线团的时候太高兴了,没看见桌子,一下子撞了上去,把自己撞得头晕眼花! 生:(学生读句子)有的时候它会到园子里玩,把花盆当跳板,跳来跳去。 生:(学生读句子)它把花的叶子和枝干当成秋千,用手抓着荡来荡去,把枝都折断了! 师:哎呀,这个同学还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猫的小爪子比作了手,多有意思呀! 师: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舍爷爷特别喜欢养花,他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养花》。(课件出示《养花》)请位特别会读书的孩子来读一读。 师:你们听明白了什么? 生:老舍爷爷家养了许多花。

生:老舍爷爷特别喜欢花,花死了会很难过。 生:菊花被砸死了,全家都没有笑容。 生:老舍爷爷对花的感情很深。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舍爷爷多爱花呀,花死了都会伤心落泪,小猫淘气地把他心爱的花儿弄得枝折花落,一定会把小猫扔掉!

生:虽然花被小猫弄得枝折花落,老舍爷爷也不责打它。 师:这里不读zhé,读shé。

生:老舍爷爷的花虽然被小猫弄得枝折花落,可是老舍爷爷一点也没有怪它。 生:老舍爷爷觉得小猫很可爱,太喜欢了,舍不得打它。 师:在老舍爷爷眼里小猫就像„„ 生:就像是他的朋友。

生:就像他的孩子,他觉得小猫天真可爱,生气勃勃。 生:就像是他的伙伴。

生:就像是他的孙子,喜欢都来不及,根本不会怪它。

【评:巧妙得使用了老舍另一篇文章《养花》来帮助理解老舍对猫的偏爱甚至是溺爱,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猫就是老舍的孩子,老舍对猫的感情已经超出了对宠物的喜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想象非常有趣。】

师:老舍爷爷爱花,可是更爱小猫,小猫在他的眼里就像一个孩子。你还从哪些地方能感觉到?

生: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猫是不会哭的,但是老舍爷爷觉得它就和小孩子一样摔跟头会哭。 师:找得准!说得好!别的自然段还有么?

生: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也是把它当做了人。 师:对,刚刚我们已经说过了。

生: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就是关心家里发生了什么,问一问情况的意思,可是小猫不会说话,它本来就不会过问,可是老舍爷爷觉得它就像是家里的一个成员一样。

师:她说得多棒呀!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呀!让咱们把掌声送给她!

师:你们喜欢老舍爷爷家这只猫吗?喜欢的同学们站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全文)

师:课文学完了,说一说,老舍爷爷家的猫是只怎样的猫。

(出示课件:老舍爷爷家的猫

。) 生:老舍爷爷家的猫性格古怪。 生:老舍爷爷家的猫很淘气。 生:老舍爷爷家的猫天真可爱。 生:老舍爷爷家的猫生气勃勃。

生:老舍爷爷家的猫就像一个小朋友。

师:我们用课文中两个词语来概括吧: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评:有放有收,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受,对猫进行了一次总结,与课开始相呼应。】 师:老舍爷爷家的猫咱们认识了,老舍爷爷这个可爱的老人家你们了解多少? (没有学生认识,纷纷摇头)

师:课文中的老舍爷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想他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生:我想他一定非常的风趣。

生:他喜欢养花还喜欢养猫,说明他的爱好很广泛。 师:(课件出示老舍资料)同学们看这里,这位看起来斯文睿智的老人就是老舍,这儿还有他的资料,听老师读一读。

师:老舍爷爷家养花养猫,是个兴趣广泛热爱生活的老人,可是最后却选择了投湖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究竟他糟遇到了怎样的事情才如此想不开呢?等待同学们揭开谜底。到老舍的书中去更深入的了解这位文字巨匠,探索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情感天地。期待你们的揭密,下课!

第11篇:猫

《猫》的观后感

这个暑假我忙里偷闲看了《猫》整部音乐剧,其实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除了各种各样的舞蹈之外,还有就是贯穿全剧的20多首曲目。音乐剧中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不仅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怎么好看怎么编,没有框框,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剧中有各色各样的猫,但是我还是从中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猫。是那被遗弃的\"富有魅力的格里泽贝拉\"是一只杰里科猫,她已离群多年,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听老爸说《猫》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音乐歌舞剧,首次演出是在1981年5月11号。地点是伦敦西头的新伦敦剧院。从此在英国一炮打红。《猫》凭着再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1982年《猫》开始在全世界的舞台剧圣地,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大街上公演,到2000年夏天停演,《猫》早已打破了百老汇连续公演最久而且次数最多的记录。直到现在,《猫》仍在伦敦西区公演。除此之外,《猫》也是美国最长的巡回演出剧目。

《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Tony,可以说是舞台剧界的奥斯卡)“回忆”则成为现代音乐中的经典。这一首歌曾被录制过六百次至多,包括著名的歌手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Barry Mantilow。好的音乐可以让剧目更深入人心,《猫》中的那首被大家所熟知的《回忆》就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它由流浪而遭唾弃的老猫唱出,歌曲哀婉动人,从内心发出淡淡的凄凉感,表现了思归的格里泽贝拉回忆它离开杰里科猫族外出闯荡,经历了各种艰难遭遇和人生痛苦,昔日美好时光的流逝,青春不再,她孤独衰弱,遭人唾弃,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区,受到猫族的排挤。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这对她显然是一种奢望。在这个情景下,她演唱了这首《回忆》。在她唱完之后,猫儿们都被感动了,一致推选她升上天堂,全剧落下帷幕。 《猫》不仅是一部充满动感魅力和时代气息的音乐剧,同时,它也饱含着生活哲理和人间情怀。就像有人所说,这是一部“从猫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乐剧。

810班

朱瑞哲

第12篇:猫

《猫》

我无法想象一个舞台可以演绎出一个如此奇妙的世界,一个猫的世界。开始便让人融入了猫的世界,感觉自己也是一只猫,正在和不同的猫交流,在听自己的族类述说着这个种族的一切。 杰里科猫的世界,也许就像人们想象中的桃花源,香格里拉,乌托邦一类的美丽世界,也只有崇高的猫才能到达。说舞台上是猫的世界,到不如说是人的世界的另一种表现,在这个猫的世界中,有善良的,有邪恶的,有好吃懒惰的,有勤劳的,有骄傲自大的,有受人尊敬的,有魔力非凡的。让人惊叹好一个杰里科猫。 相比演员,舞蹈,歌声以及神奇的舞台,我更欣赏情节串连着的回忆。通过各种介绍,让人们了解了猫与人的相似和不同。夸张的表现与生动的叙说,脱俗易懂的情节,欢乐与悲伤的鲜明对比,再加上舞台效果的衬托,各种人物性格特点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舞蹈和歌声都让人沉醉,醉于戏剧的情节和角色的情感,各个部分衔接的也非常紧扣,过度的非常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华。

印象最深的就是格瑞泽与老阁斯的正面对比,提醒人们快乐不仅仅是现在的拥有与享受,还有一个完整的过去值得回忆。老阁斯的话也值得现在的人去反思,越来越进步的社会却让更多的人爱上的懒惰与满足现状的坏习惯,一代不如一代的担忧给人心痛之感。而阁斯的回忆也让她自己感到悲伤,过去的辉煌早已不在,早已成为记忆在盘旋,谁也看不见她往日的风采了,但也正

是这些回忆使他得到尊敬,引起了其他的猫对格瑞泽的谅解。 当格瑞泽用她老损的身躯在努力重演过去华美的时候,我感觉欣慰却又心痛。欣慰她任然有表现的勇气和追求的信心,心痛她的过去早被遗弃,如今无人理会的悲哀。过去就真的被遗忘并抛弃了吗?就没有谁曾经想起?

当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猫们开始体会到欢乐与谅解的重要,格瑞泽用回忆打动了本来不愿接受她的猫们,并且得到了老德特的支持被送上了云外之路。没有谁觉得那不妥,因为格瑞泽是真正经历过沧桑的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渴望,也许,真正经历过辉煌和沧桑的人才最完整,最美丽,最快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坐在站台说人生经历的阿甘,不要特定的听众,只要自己说出来就好,自己曾经经历并拥有就已经足够,那便是最美的回忆。

一场人生一场戏,但一场戏演绎的不仅仅是一场人生,还有可能是一个时代,一个种族,许多生命的总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让回忆牵引你,展开心扉,如果你在那里发现了快乐的意义,一个新的生命就会在你面前展开。结尾老德特告诉大家,猫和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生命的载体。要先尊重猫才会得到猫的尊重。平等的生命,平等的尊重,只要你为你的生命经历过,回忆最美丽。

第13篇:猫

《猫》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猫》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作者是老舍先生。这篇课文以朴实而生动的文笔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情真挚,文风亲切自然,语言平实,毫无雕琢,读后令人难忘。

《猫》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选编《猫》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乖、凭、职、痒、淘、辟、勃7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屏息凝视”及写猫叫声的几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感情。

3.学习作者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以猫为背景的课题 猫),喜欢这种小动物吗?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好吗?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一说喜欢猫的理由。)

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猫,他除了喜欢猫之外,还有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写文章。于是,他专门为猫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写得太好了,就被编入了我们的教材,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猫》。板书:猫

(作者:老舍)

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过渡:之前老师布置大家用“五步读书法”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效果。

(一)检查字词

第一组:你会读吗?(屏幕出示): 的确 暖和 解闷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的音,还要读好“暖和”的“和”的轻声。) 第二组:你理解吗?(屏幕分组出示): 乖 任凭 屏息凝视

(理解词义的方法:乖,在你家里谁最乖?“任凭”,换词法,用一个恰当的词把任凭换下来。屏息凝视,让学生做动作,并借助图片理解。)

第三组:写猫声音的四个词。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长短不同 粗细各异

师:仅一个叫声,老舍就用了四个词,突出了猫叫的声音“多”“变”“异”。你能不能用上一个关联词,把猫声音的“多”和“变”说出来?

(二)走近老舍

过渡:仅一个叫声,老舍先生就用了极富变化的四个词。常言:文如其人,也就是说文章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某些信息。透过对猫的叫声这一点的描写,你觉得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答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老舍先生(大屏幕出示老舍先生的生平简介)。

师:看了这些资料,你又觉得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生答略)

三、梳理框架,重点学习1——3自然段。

过渡:老舍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凡大作家写文章最讲究的一点就是选取适合的材料。老舍先生写《猫》也是这样,他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两种猫来写,一是成年的大猫,一是未满月的小猫。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哪里写的是成年大猫,哪里写的是未满月的小猫。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大猫(1—3);小猫(4) 师:下面,我们就重点通过1——3自然段的学习,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体会其蕴含于字里行间对猫的感情。

(一)学生分自然朗读课文。(教师借机点拨,指导投入感情读书。)

(二)再读课文,划出中心句。

师: 1——3自然段是围绕一句话展开写,同学再默读速想:1—3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的?

(猫的性格的确有些古怪。)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下来吧。像这样根据了一段或几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叫什么句?(中心句)

过渡:1——3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猫的性格的确有些古怪来写的。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出了猫哪些古怪的性格?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并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 1. 指生读“老实”句。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作者用了一种方法,让我们觉得这猫真的是太老实了?(学习作者用“事例”写猫的方法,真实可信。)请同学们用线画下举例子的句子。(师在大屏幕上涂红)

2.请大家再看一看“贪玩”“尽职”的句子里,哪是举的例子?(指生回答)也画下来。(师在大屏幕上涂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运用两个关联词:任凭„„也„„

非„„不可„„

3.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猫的特点的句子,生读:举事例句。 小结:这种举事例的方法,有什么好处?(真实可信,内容具体。) 过渡:第一自然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那么

二、三自然段又写了猫哪些古怪的性格呢?

(四)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画下最能表现猫性格古怪的句子。交流汇报。 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高兴”句子。

1.老舍先生从哪两个方面写了猫高兴时的表现?(动作 叫声)让学生圈出写猫动作的词:蹭、伸、跳、踩。

2.从这几个词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猫?(调皮、淘气、捣乱)这么调皮这么淘气,还给老舍先生捣乱,老舍先生为什么还喜欢它呢?(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如子的感情。

3.猫的叫声连用了四个词,还有一个特殊的描写声音的词——“咕噜咕噜”,只有在什么情况下,猫才会有这种“咕噜咕噜”的声音?

小结:在这一段中,老舍先生直接用事实说话,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猫古怪特点。而且,老舍先生用了极富变换的动词、拟声词、恰当的关联词把猫的调皮、好动、可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我们感受了他的语言魅力。有人这样评价老舍的语言:(大屏幕出示)

一、用字,活中求变;

二、句式,长短相间;

三、修辞,真切自然;

四、语言,传神有味。

过渡:让我们走进《猫》的原文,通过原文与课文的对比,进一步体会老舍对待写作的认真态度。

四、屏幕出示原文。

学生速读,注意涂红的句子,比较与文章中句子的不同,从老舍先生对句子的改动中体会他的认真态度。

老舍先生的爱好非常广泛,除了爱养猫外,还爱打拳、唱戏、说相声、养花等等。尤其是对花的喜爱非同一般,为此还写了一篇《养花》的文章。今天,老师也带来。请大家认真阅读,重点标画:体现老舍先生爱花的句子。

第14篇:猫

板书:

古怪

老实

尽职

贪玩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喜爱

事例

教学过程; 淘气

耍个没完没了

胆子越来越大

抱着花枝打秋千

生机勃勃

一、复习

二、展示猫图片:(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喜欢)想说点什么? 学生1:这些小猫真可爱(跟你们一样)学生2:这些小猫非常活泼。(非常活泼,真好) 老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眼里猫是那么的可爱,可是啊,要用文字具体的写出它的特点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对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非常喜爱猫,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家的(猫)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老师:出示:在作者笔下:这是一只(

)的猫。

师:我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下课文把表现猫的特点的词语找出来(师下去巡查) 师:好,同学们谁来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 学生:这是一只淘气的猫。(板书:淘气)哎,同学们第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淘气啊?(第四自然段)

师:第四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猫啊?(刚满月时候的小猫)那么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长大了的猫呢?(

一、

二、三自然段)

小结:

一、

二、三自然段写的是长大了的猫,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刚满月时候的小猫,理清了文章的条理以后,咱们继续交流,这还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啊? 生:

1、这是一只性格古怪的猫。师:板书:古怪

2、这是一只老实的猫。

3、这是一只尽职的猫。

4、这是一只贪玩的猫。5这是一只温柔可亲的猫。

6、这是一只生气勃勃的猫。

7、这是一只勇敢的猫

8、这是一只天真可爱的猫

9、这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猫。

10、这是一只顽皮的猫。

小结:真好,同学们请看黑板你发现了没有,这只猫既老实又尽职,既尽职又贪玩,哎,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些特点之间互相怎样的?生:(互相矛盾的)看来呀这只猫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古怪,哪一句话写了古怪呀?(指一名学生读)

师:文章的第一句对不对?来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这么古怪的一只猫,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特点的呢?我们再来读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看一看老实、尽职、贪玩、你最喜欢它的哪一个特点,请大家认真读一读。。。。。。。。

指名回答:来,你最喜欢它的哪一个特点啊? 生:我最喜欢它尽职的特点。

师:请你读一读哪些地方写了它的尽职?

出示:可是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你从哪个词语读出了猫的尽职? 生:从屏息凝视中读出了猫的尽职。 师:什么是屏息凝视呢?指名:学生说:屏息:呼吸的时候不发出声音。师:让老鼠感觉不到它的声音。凝视:一直注视着哪个地方(目不转睛的注视)

小结:猫啊一屏息凝视就是几个钟头,多么尽职啊!谁来读一读这段话?(强调非把)好极了,老实特别欣赏你在读的时候啊强调了一下那个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不会轻易地放弃,说明它 很有耐心和决心。

指名读这段话。。。。。。。老师听出了它的决心。 男女分组读(声情并茂)

师走到黑板:来看看老舍先生写猫的尽职抓住了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一事例来写。(板书:事例)师:同学们咱们继续交流看看你还喜欢猫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说

生:我喜欢猫老实的特点。来请你读一读。。。。。。。。。师:同学喜欢老实,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老实呢?

生:因为老实的时候显得很乖,很可爱。

师:作者在写它的老实抓住了什么事例来写的呢? 生:睡大觉

对了,抓住了睡大觉这一事例来写的,多么乖巧的一只猫啊。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大家看还有没有同学喜欢猫的其它的特点的呢?(指名:我喜欢它的贪玩,请你读一读。。。。。。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猫的贪玩,指名:(一天一夜) 一天一夜的时间很长,还有吗?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师:给予肯定读得很流畅)但是老师还没听出来怎么呼唤?

1、谁在来读

2、齐读(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到黑板)同学们看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些事例写出了猫既老实又尽职,既尽职又贪玩正如作者所感慨的(拿起书,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师:多么古怪的一只猫啊!作者又是怎么写出它的其它特点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文章的

二、三自然段。开始。。。。。。。指名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特点?生:我最喜欢它的温柔可亲。师:请你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同学们从哪个词语读出猫的温柔可亲啊?生:蹭。师:啥叫蹭。生:轻轻地摩擦,好老师来当猫。这一蹭啊,蹭出了猫的什么啊?生:(温柔可亲、撒娇、高兴),蹭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一个“蹭”字就写出了“猫亲人,人爱猫”的和谐画面,作者用词多么精妙啊!师:咱们接着看这段话当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猫的温柔可亲?生(:抓痒)因为抓痒会让你感觉很舒服。师:还有吗?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是什么啊?猫的脚印。师:在作者的眼里,连脏脏的脚印都是小梅花,可见作者是非常的喜爱猫。板书:(非常喜爱)谁能读读这句话,读出喜爱来。师小结;你们读得很好,但是老舍的文章就像跟人面对面的讲话,娓娓道来,速度通常会慢一点,听老师读一遍,感受到了吗?除了这些作者还写了猫的什么呀?(叫声)请同学们读一读,好同学们,丰富多腔的叫唤,什么叫丰富多腔的叫唤啊?生:很多种叫声。师:这么多的叫声,作者是一次观察到的吗?(不是)师:因为作者对猫特别喜爱,特别关注,所以对猫的声音的细微差别都分辨得一清二楚,在他听来自然是“丰富多腔”小结:作者写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呢?板书:(一声不出),还写了它的什么特点啊?(勇猛)谁来读读。。。。师:这胆子够大的!对吧!跟蛇也敢斗一斗,哎: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它有时又显得那么(勇猛)有时又显得你们的(胆小)这些都是作者举出的具体事例。总结;作者通过这些事例写出了猫既老实(又尽职)既尽职(又贪玩)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不出)它有时那么的(胆小)有时又那么的(勇猛)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可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看来啊抓住具体的事例就能把事物的特点写得更具体,更生动。好,我们来概括一下第一部分:写大猫的性格古怪。我们再看第二部分写了什么:小猫淘气可爱。

第15篇:猫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自学课文:

a、充分的读(板书),一遍不过瘾就读两遍(有读不通或者印象

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

b、放声朗读后再默读,边读边看看有哪些生字要引起注意,哪些词语无法搞懂,划出来自己联系上下文或者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

不了的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

⑴.字词

在生字方面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的或者还有哪些词语无法解决但是要特别想知道的,现在提出来。

⑵指名通读课文,检查读通读正确的情况,及时反馈。

听的同学听仔细,哪里读错了,还要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猫小猫)

来做做有意思的填空题: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写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它)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那在“一群小猫”前呢?(可爱的)

齐读:(古怪的)(一只)大猫(可爱的)(一群)小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

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齐读。

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直

接摘录)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可爱)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你更喜欢哪种猫?

三、研读第二段(小猫)

1、研读总起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反复读这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抓住“更”字)说明大猫也很可爱,但是小猫更可爱,这句话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交流

(1)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真是贪玩,因为淘气而

可爱)

(2)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玩得时间长,

不知疲倦)

(3)……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玩

得尽兴

(4)……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无处不玩,这么小的猫还懂

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最可

爱的你认为是哪两个词语?)

4、指导朗读

讲得都不错,不知道能不能有感情的读出来,使我们在你的朗读中

体会到小猫的可爱。先练读。

你有把握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出小猫的可爱。

怎么才能读好?交流心得。(读的时候眼前重现小猫玩的情景边读

边想象)

你从字里行间还体会到什么?(老舍对小猫的爱)哪里体会到?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加个

关联词)

是呀满月的小猫在老舍的眼里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哪里舍得责打它们。即使弄坏了老舍心爱的花

草。

再带着对小猫的喜爱之情读读。

现在你能体会到老舍的语言魅力了吧,确实,带给读者很大的精神

享受。

5、据你观察,小猫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老舍没有写到的

6、小结

为什么说不好,有的说不出来?那老舍为什么写得这样棒?(用心

观察,投入感情)

四、延伸作业

1、你也投入自己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用心去观察,写写那可爱的小猫,可以接着老舍的文章再写,也可以另外写一个片断,到时候我们

比比谁写得更棒!

2、阅读老舍先生的其它文章,感受语言大师的语言魅力!

《猫》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遵循这个原则,这节课我在设计上进行一些的尝试。课上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完《猫》这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动,我为课堂上学生的那份热情而感动。除感动之外,还反思了一下这节课的得与失。

得1.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语,在读书、思考、问题讨论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

3、挖掘文章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失:1.对课文的深度和广度挖掘的不够。

2.导入介绍作者时时间花费过多。

3.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有一部分学生一直没发言,只是当听

众、观众。

4.有的提问设计不够具体,没能把话递到学生嘴边儿。

5.课上学生读书不够。学生读书不充分,讨论问题、理解问题

费时费力。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上课,我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看)更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实践中出真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一直在努力,但仍然留下很多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1) (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习。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

胆小 勇猛

摘录法 说它……的确……可是……

第16篇:猫

1.唉!好无奈,我们家竟养了这么一只让人讨厌,让人爱的猫。

这讨人厌的猫,又把家里的东西弄乱了。

猫的名字叫嘟嘟,它平常在家里不是吃睡就是在房子里乱窜。有时还会把花瓶、水杯之类的东西摔得稀巴烂。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我前去找这只可恶猫想给他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窜出家门。好像“畏罪潜逃”了。这使得你非常讨厌它。

有一次,嘟嘟一起床就开始在那乱叫唤,“喵,喵”的声音实在吵得人受不了。知道是它的肚子饿了,所以我就去厨房给嘟嘟准备早餐。到了厨房一看,这里已经被嘟嘟全盘扫荡了。爸爸起来看见乱七八糟一片,就说是我弄的。我极力辩解,可爸爸却发火叫道:“不是你弄的谁弄的,这么小一只猫咪有那么大能耐吗?”就这样,我被老爸骂了一个狗血淋头。从那以后,我恨死那只臭猫—“嘟嘟”了。

直到又一次,嘟嘟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的朋友叫我街上玩,这讨厌的嘟嘟竟然也跟了过来,想甩都甩不掉。旁边的小巷子里突然闪出一只又老又丑的大黄狗。它张开血盆大口向我扑来,没想到嘟嘟会站出来对着大黄狗叫,嘟嘟突然跑掉,它想引开狗的注意力,好让我们逃跑。我只知道狗有护主的本能,嘟嘟竟也由这样的能力。从那以后,嘟嘟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所有的猫都会抓老鼠,但是,嘟嘟的本领可是整个猫界最突出的。它来抓的话,可是很厉害的。每当嘟嘟有灵敏的鼻子嗅到老鼠的气息,他会立马仔仔细细的进行搜察。一旦发现目标,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冲过去。等老鼠反应过来,都已经被嘟嘟死死地按在了地上,想逃都逃不掉。所有可怜的老鼠只要被嘟嘟盯上,就一定必死无疑,成为它的盘中餐。

嘟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粘人,当你手上有好吃美食时,第一个跑过来的一定是它。你如果不给,它就会一直跟着你走,还会时不时蹭一下你的腿,让你变得非常心软。

这只猫咪虽然是个捣蛋鬼,但说实在的,他还真靠得住。嘟嘟是我们家的宝贝,而且是一个让人讨厌,让人喜欢的宝贝。

第17篇:猫

作者:郑巧

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名字叫小白。

小白长着一身洁白的绒毛,它到我家的时候刚出生不久,又到处跑,变成了一只小灰猫,妈妈说它太脏了,便给它洗了个澡,它又变白了。它长了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一对毛茸茸的小耳朵立在圆脸蛋儿上,它的额头上长着一些灰色的绒毛,就像一只灰色的、可爱的小蝴蝶结。

刚开始的时候,小白和我还不熟悉,只敢躲在它的小窝中,不敢出来,还一直喵喵地叫,像是找它的妈妈,我给它东西吃,它却吓得发抖,它仿佛在说:“别碰我,快走开!”我便放了一条小鱼在它的碗里,并附加一碗牛奶,小白见我走开了,连忙叼起小鱼,跑到了一个角落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渐渐地、渐渐地,小白长大了,也和我熟悉起来了,虽然小白长大了,但我还是叫它小白,因为它在我心目中只有来我家时那么大。

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小白凝神息听老鼠的声音,它屏息凝视。突然,一个黑影儿从我眼前晃过,定睛一看,“啊!老鼠,抓老鼠!”我叫道,小白似乎听见了我的话,撒开强健有力的四条腿,奔向老鼠逃命的方向,我好奇地跟了过去,只见小白猛扑上去,准确地抓住老鼠的要害部位,让老鼠动弹不得,它便咬住老鼠,向我摇摇尾巴,似乎在对我说:“瞧,我多厉害呀!”

这就是我家的小猫,它多可爱呀!

第18篇:猫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 无忧无虑 尽职 稿纸 抓痒 丰富多腔 遭殃 蹭 责打 折腾 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3)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名回答。(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教师: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4.教师: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

1.提出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自学。

3.自学反馈。

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

(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 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

三、研读品味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过渡: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 A.说它贪玩吧 B.它很贪玩

4.学生讨论。

(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5.教师: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

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渎。

2.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蹭”的意思是摩擦。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

3.A句和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

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4.教师: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

5.学生模仿猫的各种叫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

6.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 教师:这些都是大花猫高兴时的表现,它要是不高兴时就一声也不出。这只猫的性格可真是倔强呀。

㈢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大花猫什么都怕,可是它却非常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

3.学生说。

四、领悟写作方法

1.默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

3.教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学生畅谈。

五、课堂小结

1.结合板书,要求学生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长大了也一样讨人喜欢。从老舍的真实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自己家的猫呀!我想,不仅是猫,只要是小动物,他都会因为他有一颗爱动物的心。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达标检测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

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引入:

齐读课题。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

(二)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

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回读第1—6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1)“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

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第19篇:猫

我奶奶家养了一只猫,它是我奶奶从别人家里抱来的。它是一只狸花猫,全身金黄,其间还夹着几道黑色的条纹,仿佛是老虎的“袖珍版”。起先我给它取名“虎子”,可它对这个名字不太满意,唤它时总是不理不睬。后来我见它总是把眼睛眯得只剩一条缝,于是叫它“咪咪”。

咪咪是个贪吃的家伙,就算把食物藏到地球深处,它也一定能找到。有一次,它正在它那温暖的窝里呼呼地睡觉,我和奶奶准备到水井边上洗干鱼和白菜,咪咪闻到了小鱼儿的味道马上来了精神,一溜烟儿就跑到我的身后,跟着我们来到了水井旁守着小鱼儿,对着奶奶“喵喵”叫了起来,好像在说:“我饿了,给我点鱼儿吧,我饿死啦!”奶奶没理它,它又继续叫,还不停地蹭我们,最终我奶奶受不了它的软磨硬泡,把一条鱼头撒在地上,它闻了闻,又左看看、右看看,然后狼吞虎咽地吞下了鱼头。过了一会儿,它又纠缠起来,我和奶奶又不理它,它气得火冒三丈,突然抢了一条干鱼就跑。吃完了它心满意足地舔舔爪子,又洗了洗脸,找了一个有阳光的地方睡觉了。

咪咪虽然很贪吃,但是它又是我们家的捕鼠能手。有一天夜里,我和奶奶在看电视,咪咪懒洋洋地踡在窝里。忽然它竖着耳朵站了起来,原来是一只大老鼠从老鼠洞里钻了出来,贼头贼脑地跑到米袋那里,用尖利的牙齿咬起袋子来。咪咪舔了舔嘴,悄无声息地向着老鼠靠近,老鼠发现了转身就跑。却见咪咪站在鼠洞旁,狡猾的老鼠几个急转弯后逃回洞里去了。我正为咪咪感到惋惜,边凝神屏气,专心致致地盯着洞口,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

大老鼠终于沉不住气了,伸出脖子来探查“军情”,说时迟,那时快,咪咪伸出利爪,一把就把老鼠拖出来,一口叨住了,“倒霉”的老鼠只“吱吱”叫了几声,得胜的咪咪叨着老鼠到我和奶奶面前“喵喵”叫几声,我摸了摸它的头,对它说:“你真是好样的,咪咪”。它叨起老鼠跑到窝边大口大口、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经过几天的接触,我与咪咪已经成了一对好朋友,我回家时它总会第一个跑来迎接我的到来。这就是我奶奶家的小猫――咪咪,他是不是既调皮、贪吃又可爱呢?

第20篇:猫

阿姨送了我一只小猫,它长得特别可爱,我很喜欢它,我给它取名叫“小米”。

小米全身雪白,像穿着一件白白的羽绒服,摸上去特别光滑。它的耳朵尖尖地竖在脑袋上,特别灵敏,能听见任何一丝动静。眼睛圆溜溜的,像两个发着灿烂光芒的水晶球,晶莹透亮。小小的鼻子粉红色的,很灵敏,哪怕是在睡觉时,只要把它爱吃的食物放在鼻子附近,它会立刻醒来寻找食物。它的嘴巴闭上像一个“人”字,特别可爱。它的舌头上有很多小刺,喝水时,这些小刺会把水带进嘴巴里。小米的后腿比前腿长,四只脚掌都长着粉红色的小肉垫,走起路来静悄悄的。

小米喜欢玩线团,我经常丢给它一小团线,它便认真地玩起来。只见它时而撕咬,时而抓捕,时而咬着打滚。线团有时还会缠住自己,可它还是玩得不亦乐乎。

说起吃食,它喜欢吃的可多了,什么鱼啊、肉啊、甚至水果和蔬菜都是它的最爱,连妈妈都说小米是只不挑食的猫呢!我每次给它喂食时,我都故意将食物拿得高高的。小米就用后腿站立,用前爪去够食物,把食物吃进嘴巴后,还用舌头舔舔嘴巴,用它那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再‘赏’点吧,我还没吃够呢!”

小米既漂亮又可爱,我超喜欢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猫课堂实录
《猫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