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0 07:53:21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2009-10-31 11:3

408-08-31 13:44 发表于:《驿钊传媒学习小组》 分类:未分类

领导讲话,是领导们参与政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工作落实的一种重要手段。领导讲话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部署动员型、总结汇报型、传达贯彻型、研讨辅导型、表彰号召和社交礼仪型。

应该说,领导讲话稿是各种文章中最难写的一种,一是种类繁多,二是它往往体现领导的水平、风度,要求极高,不易达到。但在工作中,给领导写讲话稿又往往是许多机关同志无法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如何把领导讲话稿写出精彩,让领导满意?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结合我写讲话稿、读讲话稿的一些经验教训,我感觉,写好领导讲话稿需要培养四种感觉。

第一:要有领导感

演员要演一个他不熟悉的角色时,往往要与主人公生活一段时间才能找到角色的感觉。写领导讲话稿也一样,要想写好一篇领导讲话稿,就必须要找到领导的感觉。

一是要有领导的高度。领导的理论素养往往比较高,因为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军队的条令条例,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从政治上去把握问题。否则,轻则说话不准确,重则犯方向性错误,甚至把违反上级规定的坏事当成好事去说。

几年前,我在某团任政委时,上级首长到团队进行视察,听说先前有不少向他汇报工作的团领导被他当场训斥。于是,我就安排两名干事找来首长在先前去过的团队讲话的录音记录,发现受批评的有90%都是由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队的条令条例没有吃透造成的。我接受他们的教训,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补课,结果汇报的效果很好。首长讲:“你这个政委是很明白的。”这些深刻的经验教训,大家一定要认真汲取。

二是要有领导的深度。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你所写讲话的内容掌握得越多越好。掌握这些情况的第一个好处是,你可以在众多的事例中精选最典型、最生动的例子。第二个好处是你可以在众多的情况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怎样发现一个单位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一般用四面镜子。一是对照上级领导的批评找问题。二是要对照群众的意见找问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人多、眼多,往往看得最清楚。三是对照条令条例找问题。条令条例是我军几十年经验教训的总结,离开条令条例,往往就离开了客观规律,就容易发生问题。四是对照先进单位的经验找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别人的经验往往正是我们的不足和问题。发现问题是水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使你把领导讲话稿写深刻。

三是要有领导的力度。在掌握上面的精神又了解了实际的问题之后,就要拿出可

行的办法。几乎所有的讲话都不应该是表面文章,都应当是为解决问题而讲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好不好,可不可行,往往影响这篇讲话的力度。

有的同志讲:有一些讲话存在结合问题,而有一些在社交场合的讲话,说说客气话,用不着结合。此言差矣。比如说,结婚贺喜,有的人讲一讲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就显得很平淡。如果你懂得人口政策、婚姻法的内容,又了解到新人的恋爱情况和各自父母的各种情况,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实在的要求,这种贺词往往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四是要有领导的风度。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有不同的关注方向,要努力按照领导喜欢的方式去写。

一位军校的院长给学员讲怎么当排长,念了一个半小时,累得满头大汗,最后他把稿子往讲台上一摔,说“我不念了”。然后,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讲了半个小时,结果多次获得热烈的掌声,这说明写稿人没按照首长喜欢的方式去写稿。

比如,军事领导,通常雷厉风行,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结构、语言就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政治领导,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理论性、思想性要强一些。年龄大、资历深的领导在部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大的影响,德高望重,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有时为了强调某个问题,口气硬一点也没关系。相反,年纪轻、资历浅的领导,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语气上要注意平和,不是特别需要最好不用强硬词句,指出问题或批评人的时候,更应当谨慎,要使用部下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身是“老基层”的领导,基层经验丰富,对部队情况非常熟悉,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要多用下边的事例,多用事实说话,特别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基层情况要多用一些。出身是“老机关”的领导,长期从事机关工作,大多都很内行,所以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时,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合理、材料的恰当、事例的典型、语言的准确、文字表达的流畅。另外,讲话草稿送审前一定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一定要严格遵照执行,甚至照搬原话。

第二、要有现场感。

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都要提前到比赛场地去练练球,熟悉一下环境。写领导讲话,特别是一些经验不丰富的新同志,最好要到现场去找一找感觉。确实不能到现场的,也要把现场的情况设想清楚。

一是要把握好领导的身份。不同的讲话场合,领导讲话的身份有千差万别,很难把握,必须仔细斟酌,把会场上的人员、成分摸清楚,把领导讲话的角度选准确。比如,召开预备役军官表彰大会,部队领导和地方领导两人的讲话角度就有很大差别。部队领导是在客客气气的历数预备役干部为预备役部队所做的贡献,并表示感谢,而地方领导则是语重心长地要求预备役干部为预备役部队多做贡献。如果把两个人的讲话稿换一下,那就出了笑话。再比如,我在陆军学院任大队政委时,一次外出拉练结束,当着地方领导讲过几句感谢的话,我讲:“向地方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春节快乐。”而我就不能讲:欢迎地方领导到学院做客,也不能讲:让我们两个单位携起手来开创美好的明天。

为什么?因为学院首长在场,学院首长讲这些话合适,我讲就不合适,就不合身份。如果学院首长不在当然我就可以讲了。这种身份的把握,如果不到现场去观察,或是把现场的情况想清楚,则是很难把握的。

二是把握好听众的成分。不同的听众会对不同的问题感兴趣,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写讲话稿时,一定要时刻心里想着听众,不了解群众的需要,你写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少针对性,就不能产生共鸣。

不仅内容要对路,方式方法也要对头。我刚调到陆军学院时,学习邓小平三卷,有一个体会交流。我发现学习班里的七十多人有一半以上是教授、讲师,少数机关干部和学员队的干部大部分也都是教员出身,他们的理论修养非常好。为了搞好这个发言,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在学院的图书馆摘抄历史上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观点或是著名的论断。我记得当时的小标题就写了三行,反映很好。下课以后,一个教授以为我是学哲学专业的,还想和我探讨探讨呢。还有一次,在上级组织的学习“三个代表”理论读书班上,我有一个发言,题目是: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团队发展。写讲话稿的时候,我到主席台上坐了一下,当时在座的有很多团政委,他们很可能有一种抵触的心理,“你才调来两三年,又是先进团,又是优秀团政委,你有什么了不起?”根据这种情况,我调整了讲课的角度,用了较多的篇幅讲对照先进团队的经验抓问题,把我去过的十五个团的好的经验、做法一个个地讲出来,把我们怎么向他们学习一条一条地说清楚,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各级领导听了以后反映很好。

三是要把握好现场的气氛。婚礼上的讲话应当是喜气洋洋,追悼会上的讲话悲痛沉重,布置任务的讲话军令如山,授衔仪式上的讲话要庄严神圣,为老兵送行时的讲话要依依不舍,迎接新兵时的讲话热情亲切,对领导老人的讲话尊重有加,毛主席对徐特立说:“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依然是我的老师,以后永远是我的老师。”对部属年轻人的讲话要鼓励呵护,毛主席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一篇好的讲话,既是思想的交流,更是感情的传递,没有感情的讲话是很难让听众听到心里去的。

四、要把握好现场的讲话时间。一个领导讲话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讲话的内容,往往更取决于现场的情况,因此就不能完全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办事。比如,今天上午首长召集八个人召开座谈会,发言的人可以算一下,一上午三个半小时的时间,中间休息半个小时,要给首长留出一小时做指示的时间,主持人要客气个二三十分钟,还剩九十分钟。每个人也就是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你讲得长了,效果就很不好。所以,领导讲话稿子写好以后,有时候还要注意提醒领导把握好讲话的时间,否则就影响领导的威信。有一个团的团长讲话不注意时间,战士就编顺口溜说:“听这个领导讲话,上午讲课要带饭,下午讲课要带手电。”

第三、要有说话感

一篇好的领导讲话稿,往往就是一篇好文章。但写领导讲话稿,又与写书面文章有所不同。

一是主题要更加突出。就是说要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热爱什么、讨厌什么,一定要非常清晰。

二是结构要更加简洁。文章的结构不能复杂,一复杂听众往往就会听乱套。比如,有的领导讲话时讲:“我现在讲第一个大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第三点要求的第五个事项”,非听乱套不可。我体会,十几分钟以内的讲话,一般只能有一层标题。一小时左右的讲话也就是两层标题,再多就不够清晰,容易混乱。

三是语言要更加直白。文章上的一句话,我们不明白可以反复地研究。但听讲话的时候,如果听不明白,也就过去了。所以,讲话材料中要减少或者不用半文半白让人难以理解的句子。比如 “颇有好感”、“天空中布满了阴霾”等,要尽量少用。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毛泽东是伟大的理论家,但是他的文章是老百姓都读得懂的,是理论家和老百姓都叫好的。比如,《论持久战》,日本的哲学家读了以后,号啕大哭,说:“文章写得好啊,中国有这么伟大的哲学思想做指导,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而《论持久战》文中的三阶段,防御、相持、大反攻,在中国的老百姓中也是妇孺皆知。再比如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讲: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没文化的人能听得懂,科学家也觉得它深刻,因为仔细琢磨琢磨,里面大有文章。毛泽东提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后,他先给出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的答案,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当然不是正确答案。随后,他又给出了“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的答案,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同样也不是,最后,他才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种一波三折设问式的行文方式,既明了又不给人以多余的感觉,自然大家都会喜欢。

第四、要有新鲜感

人们说,世界上除了古董和朋友以外(还有说老婆的),都是新的好。领导讲话,不属于以上三类,自然也是越新鲜越好。新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令听众耳目一新。如果总是老调重弹,很难达到讲话的预期效果。

一是思想观点要新。要注意关注和研究新的形势、新的动态、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对老情况、老问题也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我在当指导员时,有一个介绍连队全面建设的一个经验发言。连队工作经验很多人都写过,出新比较难。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列了这样几个标题,大题目是《选准工作突破口,走活连队一盘棋》,小题目分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活”字上找出路,军事训练要在“量”字上做文章,后勤工作要在“保”字上下功夫,党支部建设要在“硬”字上去努力,连队工作要在“全”字上去把握。这个经验一介绍,当时大家都感觉比较新颖。再比如,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一改历史上人们一贯认为雍正是暴君的观念,客观地反映了雍正呕心沥血、铁面无私的形象,给人以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感觉,所以电视剧播出后,反响强烈。

二是事例要新。举例子的时候,要尽可能用典型的、不为人们所知道的。比如,一次我们听一位博士演讲,大家反映很好,他的观点并不新鲜,但是他走南闯北、周游世界,运用了大量我们平时掌握不到的例子,使人感到有新意。在给领导写讲话稿时,如果你总是使用一些大家常用的例子,往往会给人领导孤陋寡闻的感觉。

三是表达方式要新。可以适当的使用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方法来更新你的表达方式。比如,有的领导在部署或总结工作时常用数量概括法,如“我们要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强化三种意识,确保六个落实”,往往让人好听好记,觉得新鲜。首长来汇报工作时,我发现开头几句话几乎都是这样几句:首长在百忙之中,冒着酷暑来到我们单位,是对我们全体官兵的关怀和厚爱,我代表首长机关向您表示热烈的欢迎。领导听的多了,心里会比较厌烦。一位首长到我们团检查工作时,我用了这样一个开头,我说:“首长前年春天到我团视察时,做了重要的指示,我把首长离开我们团这两年三个月零二十八天解决主要矛盾、推动团队发展的情况向首长做一汇报,希望首长批评指导。”我看到首长一下子眼睛就瞪起来了:“这小子对我这么尊重啊,我走了两年三个月零二十八天都记得这么清楚。团队有新发展,我可要仔细听听。”

推荐第2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一、起草领导讲话应掌握的要领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要想写好,有什么窍门?”我的回答是: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掌握的要领。也就是古人讲的“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1、了解和掌握领导讲话的类型

(1)为传达上级领导机关会议精神时所召开会议上的讲话。这种讲话,一般来说是先传达上头精神,然后单位领导同志讲话。中心内容主要有三点:

①对领导机关会议精神的理解程度,应从哪几个方面把上级精神吃透。

②把上级要求与本单位的情况结合起来,提要求,明政策,交方法。

③把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交待清楚。抓住这三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写,就可以写的好些,起码不会不着边。

(2)在本单位召开的会议上的讲话。主要有三种情况:①会议一开始就讲话。②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③先交流经验,后讲话。这三种会议讲话的写法是不同的。

第①种会议上的讲话(会议一开始就讲话):一开始就可以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比如综合性的工作安排,可以把前一段做了哪些工作,主要成绩、经验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要抓好哪些工作等讲清楚。又比如作专题性的工作安排或部署一项新的工作,可以在一开场讲清这项工作的意义、要求、方法等。

第②种会议上的讲话(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要把会议上学习的成果和对工作分析的一些情况、问题写进去,然后提工作的部署和意见。

第③种会议上的讲话(先交流经验,后讲话):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交流会上交流了哪些情况和总结了什么经验。②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③提出任务、要求、作出工作部署。

(3)一些例行会议上的讲话,如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及其它一些代表会议,其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报告成绩、经验和问题,并提出新设想,提请会议审议。

我们掌握了这些讲话的类型,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可以考虑应当写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扣准主题列出纲

列提纲,要反复思考,精心琢磨,不仅有大框,还要有小框,每一小框写几层意思,哪层里边讲到什么样的高度、深度、新意等,都要列出来。“高度”:主要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和领导的高度。“深度”:主要是把为什么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哪些是是、哪些是非都讲明白。“新意”:主要是提出新的问题,确定新的观念,运用新的语言,也就是一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知识、新概括、新见解。提纲应尽可能地详细些,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制约,防止跑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另一方面也为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提供了“毛坯”。如果不注意这些,有两种可能要发生:(1)写出来的提纲通不过。(2)写出来的讲话质量不高。

3、写出本单位的特点来就是把上级精神以及部署的任务、措施、办法等具体化。(例:基层单位报总结)

4、要把形势和任务写清楚

一些重要的会议讲话,要讲形势、摆任务,因此在撰写时要下功夫写形势和任务,

不然讲不清楚。讲形势: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认真地分析。摆任务:根据上级会议精神,重点讲怎么领会,怎么样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多讲具体的要求和拿出一些带有改革性的办法来。

5、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如果时间充分,应当在写初稿之前,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到找一些人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初稿形成后,打印出讨论稿,征求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以提高质量。文稿是改出来的。一个人想得再周到、再细致、再全面,也难免存有局限性,几个人在一起议一议,互相启发启发,开阔开阔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党委文字材料,与其他文字材料相比,更讲究思想性、全局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更强调高度、深度和新意,因而有其特殊的要求。党委文字材料需要非常严谨,非常规范,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做到炉火纯青,多一字累赘,少一个字是缺陷。有人形象地说,城市建设一个字(拆),医生大夫一个字(豁),文字材料一个字(改)。

二、起草领导讲话要摸准领导的意图、掌握领导的风格

对起草讲话来说,领导的意图就是讲话稿的主旨。起草者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意图(干活不依东,累死白搭功)。重点了解和掌握:领导者关于讲话稿“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想法和要求;领导者的思维习惯;领导者的工作方法和性格特征;领导者的语言风格。了解领导意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去揣摩领导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揣摩领导的意图呢?我感觉:

一要“跟踪”。对领导在各种场合、不同时期的讲话要多听多记。比如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及时摸清领导的思路,特别是领导者脱稿讲的话要马上记下来;比如在随领导下基层调研时,对他的的即席讲话,要认真地记录,细心地揣摩。时间长了,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连缀成篇。总的讲,就是要善于从领导零碎的、甚至是随意流露的言谈中发现大话题,不仅听、记,还要用眼睛观察,透过场景、表情、行动,挖掘言语背后的东西,使自己产生联想,借题发挥,由此铺开。

二要“加工”。必须敢于和善于对领导的观点进行加工,经过一番再创作的过程。怎么进行“加工”,通常的手法是:①“升华法”,合理地进行裁剪、装饰;②铺垫法,瞻前顾后,放在一定的语境之中。

三要“交流”。要与领导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比如,通提纲。经常交换观点,平等讨论问题,相互启发,沟通感情,使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领导想讲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想讲到什么程度,等等。

领导的意图摸准了,掌握领导讲话的风格非常重要。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的一致:

1、讲话稿的措词语气与领导的气质风度相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风度。一篇好的讲话文稿,不仅仅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度,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而且还要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个人的气质、风采和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老一辈革命领袖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文稿气势恢宏、行云流水、文采飞扬,使人感受到宏大的气魄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文稿短小精悍,有的放矢,寓深刻哲理于朴实的叙迷之中,使人感受到务实的精神和果敢的作风。我们就是要把握好领导的这种气质和风度,起草出不同风格的讲话稿,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另外,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运用理论的高度、采用的角度各不相同。越是层次高的领导讲话其理论性原则性越强,讲情、说理、叙事的层次越高;而一个基层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讲话的基点和定位,除符合自己的身份外,关键还应放在知“上情”、明“下情”、抓“结合”上。即掌握上级组织、领导同志对涉及相关事物的讲话、要求;分析把握本单位、部门对同类事物的态度及现状;结合自身特点,搞好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工作,重点是搞好工作的贯彻执行。(上层领导讲道理,下层领导讲

情况。)

2、讲话稿观点的透明度及其表达角度应与领导人爱好相一致。有的阐明观点喜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有的喜欢旁敲侧击,拐弯抹角,让人寻味,等等。所以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时应根据其性格爱好确定观点的透明度和表达形式,尽量接近领导人的性格特点。比如说,喜欢“一句一个意思”,就要注意多用单句、短句,做到短促有力,简洁明快。有的喜欢逻辑推理,就要适当选用长句、复句,增加修饰成分,来表达复杂的道理。作为起草讲话的人员,要做到以上两个方面的一致,自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知识结构。这是写好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讲话稿的关键。

2、细致地心理分析。要多学点领导心理学,在起草之前,对领导的气质、风度、性格爱好、知识、口才进行全面的心理分析。

3、自觉地主体转移。起草之前应该有一个主体转移的过程,也就是起草者要进入领导的角色,当好领导的“外脑”,替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做到“身价不能高人一头,见解却要高人一筹”。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老老实实做人”)

在这里我着重讲一下自觉地主体转移问题。为了起草好领导讲话稿,在起草讲话时要自觉地把自己摆到领导人的位置,从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确立“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怎样讲,不该怎样讲”。形象地说法是“关起门来当领导”,其实质就是模拟领导。模拟的越逼真,就越能对上领导的“口味”。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写作时“演好角色”,平常就得“进入角色”。有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承担为领导起草讲话稿的同志,要“不在其位,学谋其政”。要自觉地养成“踱方步”、想大事的习惯。凡领导了解的大事都应当了解,领导考虑的重要问题都应当考虑,尤其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全局工作的了解和考虑上。但是,无论在平时也好,在起草过程中也好,起草人都要自觉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参谋”与“参与”、“献策”与“决策”、“办事”与“主事”的关系,切记“越位”“犯规”。

要始终牢记是为领导“代言”,“立言”的是领导,讲什么、怎样讲,最终只能以领导拍板决定。这就要求准确地把握好度,一不能自作聪明,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领导的意见;二不能自以为是,当自己的建议被领导否决以后,仍然固执已见,甚至发牢骚,讲怪话,这都是不行的,也是不对的。我平时起草领导讲话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十分地注意做到“边讲边写”,而不是“边写边讲”。

三、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象盖房子,有好的建筑材料,还要有好的设计框架。因此,一篇精彩的讲话稿,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里说的形式也就是讲话的结构,当然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但只有结构上的巧妙布局,才能增强内容的逻辑力量,为内容增色、增辉。

2、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讲话稿它要宣传观点和主张,这要靠判断和推理,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在观点和材料这个问题上,通常会出现两种毛病:一是占有材料少,观察不深刻,缺乏具体分析;二是缺乏概括,没有高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在此基础上,要加以科学分析,对来自实践的认识给予高度概括,分析地越科学,概括得越接近实际,才能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写文章用材料证明主题,要精挑细选、以一当十,材料越精越好。这很象战场上杀敌,材料是子弹,主题是消灭敌人,如果你一颗子弹就能命中敌人的心脏,就没有必要在胳膊腿上各补一枪。

这里着重讲一下如何摄取观点的问题。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善于积累正确、鲜明、尖锐、有力的观点。但悉心从领导的智慧中摄取观点是一条捷径。主要有下列方法:

一是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捕捉观点。就一个问题、一项工作,或者一项活动,领导者往往阐发一些零碎的、片断地观点。这些观点尽管有时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但往往三言

两语,切中要害,道出实质。对此,要仔细揣摩,认真分析,留心积累,对于新鲜、精辟、独到的观点要努力提炼、修补,储存备用。

二是从领导大段、成篇的讲话中提炼观点。有时领导者对某一问题或某段工作等,有感而发,往往兴之所致,灵感迸发,发表大段、甚至成篇的讲话。这大都是领导同志严谨思考,积累多年的经验之谈,言词有力,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深刻。对此,要根据所讲内容的特点和种类,理出脉络,抽出筋骨,排列清晰,随用随取。

三是要从领导者亲自起草的文稿中采撷观点。有些领导者往往忙中偷闲,自己动手撰写文稿。这些文稿因为出自领导之手,最明确地体现了领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研究领导思想,把握领导观点,提供了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从这些文章中采撷观点,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四、起草领导讲话稿要慎下笔

起草人员要从维护团结、维护领导形象和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原则出发,从语出之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慎重对待,用心思考。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一个时期总的形势的认识和判断,要实事求是。观察形势,认识形势,应当注意看大局、看主流、看发展,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支流问题说成主流问题。②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特别在总结某一方面的经验教训时,一定要考虑到当时的背景和大的环境,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环境去责怪过去的做法。

③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决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刺激性的字眼。如某单位的领导讲话中出现了“杀无赦”。

④对一些部分同志有误解需要说明、但又不能在大范围直接说明的问题,可不说具体问题,只向有误解的同志发出个信号。比如,在会上领导批评个别人的时候一般不点名批评。

⑤对一些不能回避但又拿不准的问题,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般来说,讲话应当讲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东西,不熟悉、没有把握的应当等弄清楚了再讲。但有些政治性很强的突发性事件,由于时间紧急,来不及搞得那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讲话稿应写的含蓄一点、辩证一点,千万不能鲁莽从事,说过头的话。

⑥对一些必须落实、又不能搞强迫命令的问题,要全面考虑,慎重下笔。要“用轻松的话,讲严肃的事。”

五、如何提高讲话稿起草质量

讲话稿的起草,要做到既要体现上级政策和单位领导的意图,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新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是要变写稿为想稿。人们常说,搞文字材料辛苦。我认为辛苦就辛苦在想上。接到任务,一挥而就、落笔生花,是人们对一些“秀才”的赞语。实际上,任何文字材料,外在表现是“写”出来的,实质上首先是“想”出来的。李瑞环讲“不是文字上搬来搬去,而是脑子里想来想去”。建议大家学习一下他的两本书。一本是学哲学、用哲学,一本是辩证法随谈。写作水平首先是思想水平决定的,有多高的思想水平,才有可能写出多高理论水平的文稿。可以说,“想”是“写”的前提,“写”是“想”的表现。接到一个任务,弄清来龙去脉之后,必须认真地构思。要从创新上想,克服一般化,领导讲话不能让人一听就感到没有什么新意,老一套;要从指导性上想,领导讲话的重点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要有针对性;要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想,使语言既精炼又有力;要从结构上想,做到更合理简炼,等等。想稿的过程就是酝酿准备的过程。这是起草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脑子从来不能有清闲的时候,上班想,下班想,白天想,晚上想,甚至深更半夜一轱辘爬起来记下夜间所想。(如党委交办的,青年所盼的,就是我们团支部要干的。)同时,不仅要想领导之所想,还要想领导之未想。领导想说的,群众想听的,就是我们要写的。

二是要变模仿为创造。模仿对初写讲话稿的人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入门的有效办法,也是学习写作、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简单地模仿适应不了高层次的需要,出不了特色,出不了高层次的成果,领导也不会满意。从模仿到创造是一个飞跃,它需要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从上情到下情的结合上加以分析提炼,提出有特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要求。创造有个视野问题、水平问题,但首先是责任心的问题,是想不想创造的问题。创造不能生编硬造,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合情合理,顺其自然。在召开一个会议之前,要做到三个超前:筹备酝酿超前,调查研究超前,材料准备超前,尽最大可能比领导想得更早一些、更细一些、更深一些。

三是要变堆砌为推敲。有的讲话稿乍看还可以,但如果细心地分析,就感觉不对头。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一层层写什么,没逻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头上一句、腚上一句”“驴唇不对马嘴”,这就是动脑不够,堆砌造成的。用心分析,好的文章,在层次上都有内在规律,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条条是理。这就要求我们写讲话稿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内容,理出若干层次,或是从低到高,或是从小到大,或是从虚到实等等,要有规律性,有层次感。起草人员只要下了真功夫,用心思去写,就一定能够提高起草文稿的质量。

四是要做到八忌。①忌闭门造车。②忌道听途说。③忌夸大其词。④忌妄下结论。⑤忌移花接木。(移时间、移地点、移过程、移结果)。⑥忌用语模糊。⑦忌孤芳自赏(愚蠢的乌鸦才认为它们是鸟类中最美丽的,真正美丽的凤凰总是不断地清洗着自己的羽毛。)⑧忌掠人之美(把别人写的当作自己写的东西)。

写作三个部分:导语、主体、结尾。导语要简明,主体要详尽,结尾要升华。

最后要注意用五个标准来衡量讲话稿的质量: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

推荐第3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良好的写作功底是写好讲话稿的基础,但给领导写讲话稿又不同于普通的写作。自己的文章是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抒发的是个人思想感情,而给领导写讲话稿是借助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组织 能力,来表达领导的意思 。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我们服务的对象。写出的讲话稿即简洁,生动,符合特定的讲话环境,又能尽可能符合领导的口味,展现领导的个人魅力。要做到如此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打好基础,借鉴经验,认真揣摩,注重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写稿能力。

大家知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职能,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发布公文、直接指挥等等,但最普遍、最常用、最大量的是召开会议。开会就要讲话,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主要根据参考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讲以下六点:一是领导讲话稿的概念;二是基本分类;三是主要特点;四是基本要求;五是应注意事项。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分类

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导向性讲话。会议开始时,就召开会识的背景、缘由、目的、开好会议的要求发表讲话,多是以会议主持人或执行主席身份讲话;会议进行中,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话,引导与会者用文件、上级指示精神统一认识。

(二)指导性讲话。在大会工作报告之后,对会议的中心议题作重点阐发,结合当前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向与会者提出应当怎样分析和认识一些具体问题。其中往往提出对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处理原则,具有明显的指示、指导性质。

(三)总结性讲话。可分为阶段性总结和会议总结讲话。在会议进行中所作的阶段性讲话一般是按会议议程,在转入下一议程之前,就会议已经讨论的问题,针对讨论中的发言、讲话情况作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为阶段小结;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进行总结,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

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也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

三、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

一是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科学性、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全局性、综合性、指导性、有效性。领导者职务的不同,讲话的权威效果也不同。

二是思想性。领导讲话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起点要高,立意要深,这样才能让人思考,让人信服,让人知道其所以然,从而打动听众,不然人家听你讲什么?

三是鼓动性。领导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部署某项任务、针对形势、问题或某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示范性的议论,提出目标,发出号召,通过讲话起到激励、鼓动的作用。因此,领导讲话具有鼓动性。

四、起草领导讲话的三点要求

(一)避免雷同。领导者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人讲同一个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重复讲,势必使听众失去兴趣,会场将产生无人关注的局面。起草人员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雷同上下功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来讲,独辟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也会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讲稿很可能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可根据领导者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二是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回味无穷;四是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避免重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展开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以使领导讲话独具色彩而富有成效。

(二)独树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一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每个人都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风格、个性。领导讲话也要有风格、个性,这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领导者的讲话只有突出个性,才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从而使讲话化作听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毫无新意的讲话,只会使听众越来越没有耐心。任何一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具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采飞扬。起草领导讲话,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缚,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而随时变化,不仅要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生动活泼、文采盎然这样可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三)适当调剂。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是遇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与会者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象开始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始松弛下来,以至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抽烟、闲聊、打瞌睡,

甚至有的收拾东西准备走人。这样,讲话就需要调剂情绪和气氛了。对这一点,撰稿人也要预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调剂品”,激发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运用即兴调剂要因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剂是领导者机智灵活的表现,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

五、起草领导讲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起草领导讲话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决策活动,是一种代言行为,也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过程。领导讲话稿是用以指导工作的,稍有松懈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起草领导讲话责任重于泰山。不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关起门来当书记,当县长、局长。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种主动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要想到,能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领导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机遇、一种荣誉,是自身价值的展示,应该抓住时机,为之献身。

(二)要切实吃透上级精神

领导讲话一般都是传达落实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本单位开展一项工作也必须保持和上级精神相一致。所以,一定要明确上级精神,总体上讲的什么,重点是什么,当前做什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都要反复学习,紧紧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为写出高质量的讲话稿打下基础。如何吃透上级精神呢?要注意准确归纳。因为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往往博大精深,要善于抓住中心,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否则就会觉得句句都重要,难以取舍,不得要领。一方面不能照搬照抄,但同时对基本精神、关键论述等也必须适当学用。关键要掌握好一个“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起草文稿时,着力研究上级精神,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政策准确全面,引用政策原汁原味,落实政策不折不扣,确保上级精神在文稿中得到切实体现。二是在文稿审核时,看其内容是否符合上级精神,所提措施办法是否与现行政策相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做到贯彻上级精神全面不变形,体现上级政策规定具体不走样。

(三)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属于一种被动型写作。要想以己之笔写出领导的心中所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把领导的意图吃透、弄准。认真按照领导思路打磨文稿,做到领导的思考深入到什么层次,讲话稿就准确表达到什么层次;领导的指向触及到什么方位,讲话稿就准确跟进到什么方位;领导的要求具体到什么程度,讲话稿就准确反映到什么程度。要进一步明确讲话稿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讲话稿一般是授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讲话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要明白领会领导意图主要途径: ⑴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这是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意图的总体。 ⑵主动扑捉机会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原则、要求、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领导的行政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了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⑶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要大量搜集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如同搞建筑必须有水泥钢筋、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一样。起草讲话决不可凭主观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础上,实

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搜集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⒈ 注意平时收集分析材料。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

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

⒉ 是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即收集一些与所写公文有关事物的变革情况,以便

分析其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有见解的观点。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等等,都可及时记下来,分门别类,积累起来,用时非常方便。

(五)要认真细致地构思谋篇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比方做衣服,没有衣料不行,但有了衣料,剪裁不好也不行,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了。起草文稿也一样,即使有了必要的材料,如果结构安排不好,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稿来。设计好文章结构。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文稿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这种办法。

(六)要精益求精地反复修改

文稿草就之后,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因为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问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反复修改之后,要提前把讲话稿送到领导手中,以便于领导查漏补缺,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撰稿人还有必要主动听会,感受会场效果。会后主动征求与会者的意见,虚心、诚心地听取各方面对领导讲话的反映,取长补短,以便下一次把讲话稿写得更好。

总之要写好领导的讲话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自己的写稿能力,全面满足自己的工作需要,最终达到自己有信心,领导很放心,成为一位合格的写稿者。

王绵合

推荐第4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在某些场合,领导即兴讲话,不需要讲话稿;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所以,掌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里就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试论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进行

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

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推荐第5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在某些场合,领导即兴讲话,不需要讲话稿;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所以,掌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里就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试论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 112.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二)宣传类讲话稿,这是出于宣传某种主张、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会议场合的讲话稿。

1.通过广播发表讲话。这种讲话形式在战争时期经常运用,毛泽东、朱德等都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解放区军民,对全国同胞,也对敌军发表过多次广播讲话。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也经常采用这种讲话方

- 3须有别于一般的讲话,要措词严谨,具有文采,形成书面。

以上分类,主要是从讲话的场合、对象、用途的不同而划分的。对于领导讲稿的种类,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比如,可以讲话方向的角度来划分,分为下行、平行、上行三类。下行讲话即指对下级的讲话;平行讲话即指那些礼仪性的讲话,向兄弟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的讲话,在邀请会、协作会上的讲话等;上行讲话即某一级领导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发言,这对于上级来说显然不能算领导讲话,但对于本级秘书人员来讲,则是需要自己帮助起草和整理的‚领导讲话稿‛。从讲话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总结性讲话稿、部署性讲话稿、号召性讲话稿、辅导性讲话稿、应酬性讲话稿等多种。从讲话稿的规范与否来划分,还可以分为规范性讲话稿、(如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非规范性讲话稿(其他讲话)或正式讲话稿、非正式讲话稿等等。怎样分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讲话的内在需求,把握住它们的基本风格和特点,使自己写出的讲话稿具有强烈的‚文体感‛,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

二、领导讲话稿的效用

各种不同种类的领导讲话稿有共同的普遍效用,又有其各不相同的特殊效用。起草领导讲话稿,首先要摸清领导要讲什么,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搞清楚了这一点,文稿的起草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起草工作

- 5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383页)等,这些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论断,提高了全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

4.解放思想。如邓小平1977年5月24日关于《‚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谈话,同年 7 月 1 日关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指导和推动全党从‚两个凡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5.鼓舞士气。如邓小平1978 年 3 月 8 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首先讲:‚今天能够举行这样一个在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就清楚地表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还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82页)并在讲话中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真理,对建国28年来的科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这篇讲话稿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

6.申明观点。如邓小平在 1988年 9 月 5 日会见捷克总统胡萨克和 9 月 12 日听取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

- 7不是又在收‛、‚是不是会妨碍百花齐放‛等疑问,澄清了某些模糊认识。

12.增进友谊。如邓小平1984 年 3 月 25 日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的《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的谈话,以及历次同其他外宾的谈话,都起到了这种作用。

抽象地讲,领导讲话稿的效用仅是指可能产生的和应当产生的效用和作用,是理论上的,具体到实践中,这些效用能否产生或产生多大,要看领导讲话精神的落实情况。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把领导讲话稿写好,要使领导讲话稿具备产生某种效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讲话稿平平淡淡,甚至文不对题、谬误百出,那就根本不会产生积极效用,甚至会产生负面效用。

三、领导讲话稿的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就是谋划讲话稿的篇章结构。就像搞建筑,首先要精心设计,画出略图、详图,再照图施工,方能盖起高楼大厦。

谋篇要围绕主题。领导讲话稿的主题通常是由领导同志来定的,秘书人员要做的,是围绕这个既定的主题,谋划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篇章结构。许多领导同志既交待主题,又交待篇章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起草人员要积极地参谋,予以具体设计和完善。

一般来讲,领导讲话稿可分为五部分,即标题、称谓、

- 9关系。如邓小平1979 年 11 月 2 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讲了三个问题:⑴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⑵认真选拔接班人;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这三个问题之间显然是并列关系。

(二)自然式

即讲话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如邓小平1985 年 3 月 7 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之后,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讲话分四个自然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并强调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第二段专门讲理想;第三段主要讲纪律,谈理想和纪律的关系;第四段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也有的讲话内容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如邓小平1980 年 11 月 20 日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所作《对二野历史的回顾》的谈话,基本上是按二野历史的时间顺序讲的。

(三)提纲式

即像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中讲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开头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都很简短。如毛泽东 1949 年 3 月 13 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中关

- 11稿有了大观点,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中观点、小观点。正如构筑房屋除了要有大梁,还要有檩、有椽一样,搭起骨架,再配之以材料,才能完成工程。一般地说,以‚板块式‛构思的讲话,每一板块要有一个‚中观点‛,每一板块中的每一段落又要有一个‚小观点‛。锤炼观点是起草讲话稿的关键战,又是攻坚战。锤炼出了观点,组合了观点,讲话稿的起草就完成了一大半。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观点要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两情‛。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这一点并非多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常常讲出一些与上相违背、与下相脱离的观点。比如,在 1992 年初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下达以后,有的地方领导同志还在强调区分姓‚社‛姓‚资‛问题。1984 年中央部署开展治理整顿,目的是控制经济工作中投资过热、投资规模过大的不健康趋势。但是有的地方经济长期落后,没多少投入,没搞什么项目,也非要‚大整顿‛、‚急刹车‛。某地领导同志为了表示贯彻中央精神的‚坚决‛,在讲话稿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这句俗语是说不管有事

- 13作实施领导的方法。三个观点呈递进关系。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⑴抓政策;⑵抓改革;⑶抓协调。三者呈相互配合的关系。又如某领导同志关于抓‚机遇‛的一段讲话,其中分设三个观点: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机遇;⑵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⑶要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深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五、领导讲话稿的材料运用

这里讲的‚材料‛,是指起草者为着既定的起草目的,从各方面搜集、摄取并写入讲话稿之中的事例、知识或论据,是构成‚材料‛(文章、讲话稿)的材料。讲话稿中常用的材料,大体上有三类:

(一)依据类材料。就是发表这一讲话、阐述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包括: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⑵中央和上级的部署、指示。⑶本地发生的重要情况和进行的重要工作。

(二)佐证类材料。就是为讲话中的观点佐证的事实、事例。其中包括:⑴与讲话观点相联系的典型单位的成绩和经验。⑵能够说明观点的实际发生的问题。⑶能够佐证观点的数字。

(三)辅助类材料。就是能够帮助加强讲话的说服力、增强吸引力,可调节讲话口气、活跃会场气氛、提高讲话效

- 15效果也很好。如某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义,与会者听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群众语言。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有时也会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如某领导同志在讲发展农村经济时提出通过横向联合‚发横财‛、通过出口创汇‚赚洋钱‛,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半壁江山‛,推广‚骑着黄牛奔小康‛的经验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众语言,讲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材料问题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材料要积极用,但要服从、服务于讲话的主题和观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用理论、语录和中央指示要少而精,不要代替自己的阐述;用各种事例要选用最能说明观点的最典型的事例,要用得贴切,不要以此冲淡了观点;用典故、比喻、古语及群众语言,要用得自然,恰如其分,不要勉强、生硬。第二,用材料,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古人讲写文章要‚厚积薄发‛,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只有大量占有材料,使用材料时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才能用上最好的材料。所以,担负起草任务的文秘人员,必须十分注重对材料的搜集、摄取和积累。要多读书、多看文件资料、多搞调查研究、多接触群众,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逐步做到库存丰厚,常备不乏。

- 17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30页)的讲话中的一段: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这段话非常通俗、通顺,最长的句子也才有 11 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很有气势。写讲话稿要能体现出它的基本语言特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着读‛、‚读着写‛,即边读边写,体验写出的句子是否好读,如果不好读、不上口,即使从文理上能讲得通也要修改。要做到‚通俗易懂‛,首先要做到‚通俗易读‛。关于领导讲话稿语言的基本功特点,还有两种提法需要研究。一种是说领导讲话的语言应当‚口语化‛。什么是‚化‛?毛泽东讲过:‚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所以,不能轻易讲‚化‛。领导者语言要通俗易懂,要多用口语,但通俗中要有庄重、高雅,不能全部用口语,一些口语在写入讲话稿时也要加以改造。领导讲话稿既要有口语的自由、灵活、简短,又要有书面语的规范、缜密、严谨。一种是说领导讲话稿中不要用‚半文半白‛的话。中国的文言文是前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其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并已为后人接受的优秀词语。有些词语可以‚拿来‛原封应用,有些则可以‚改造‛应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出

- 19般性的工作,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部署;不是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紧可慢的事情,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抓、大力抓的大事、急事。这样,把正面论述转换为连续几个‚不是,而是‛的正反两面论述,把一般句式转换为排比句式,就讲出了新意和气势。

2.进行具体分析。不是一般地、笼统地讲问题,而是展开讲,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进行具体分析的语言,决不可能是照抄来的语言,因此就很有可能产生出富有新意的语言。如某领导同志在讲一些职能部门转变职能迟缓、企业有不少意见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一是有些同志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法》和《条例》,缺乏认真的学习,对新体制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对部门工作如何适应改革的新要求,思想准备不足,工作不得要领;二是有些同志对‚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思想没有认真贯彻,仍然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抓权、集权‛的作风,习惯于把企业当作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对手中的权力恋恋不舍,对既得利益恋恋不舍;三是有些部门只抓业务、不抓队伍,结果管理混乱,队伍中问题很多,有些工作人员仍然在

- 21经典论述。对仗的手法在报告中也用的较多,如著名的‚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还有‚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报告中还有大量的短句,如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等。

5.组合、创造新的词汇。如某位领导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讲话,提出了‚强农‛、‚富农‛、‚护农‛、‚活农‛和‚支农‛五项要求,其中除‚支农‛是老话外,其他都是新的词汇。讲话中并分别作了解释,提出:强农就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富农就是帮助农民实现富裕,护农就是保护农民利益,活农就是深化农村改革、搞活农村经济。这样,这个讲话就很有新意,并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组合、创造新的词汇要注意,一定要出之有理,出之自然,不能生造那些半通不通、使人似懂非懂、受之勉强的所谓‚词汇‛。

(三)领导讲话语言的形式美

形式是内容的依托。讲话语言的形式美可以给讲话内容增色,增强内容的感染力、战斗力。讲话语言的形式美有很多,这里着重谈以下几种。

1.整齐美。这是符合人们传统审美习惯的一种美,它

- 23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全中国六万万人民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努力奋斗!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5.连贯美。即连贯地重复用某一个词语,频频敲击人们的视觉,使人听着‚过瘾‛,记得牢固。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几个句子为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 1318点,没有论证;或只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没有可操作性。要部署某一项工作,但使人听后仍然搞不清楚要怎样做这项工作。或者没有讲出激励、约束措施,使人感到该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都没有什么差别。戒‚空‛,一是要看‚实‛的东西有没有。如:领导层并未对开展某项工作进行缜密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仓促上阵动员,起草人员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文秘人员应该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建议和帮助领导同志进行这方面的谋划。二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起草人员能否写进去?这就要在谋篇布局和选用材料上下功夫,要朝‚写实‛的方向努力,要多用‚实‛的材料,不仅要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三)戒‚长‛,‚长‛即动辄洋洋万言,啰里啰嗦,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只有 800 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在1957年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143字,其中还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警句。

推荐第6篇: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今天,很高兴就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同志们交流一下。大家知道,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和其他文字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而起草领导讲话则是政务服务的重中之重。大家知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职能,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发布公文、直接指挥等等,但最普遍、最常用、最大量的是召开会议。不是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吗?其实外国人也爱开会,国际间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联合国几乎天天有会。开会就要讲话,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主要讲以下六点:一是领导讲话稿的概念;二是基本分类;三是主要特点;四是起草讲话稿要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五是基本要求;六是应注意事项(也是自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分类

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一般可分为*类:

(一)导向性讲话。会议开始时,就召开会识的背景、缘由、目的、开好会议的要求发表讲话,多是以会议主持人或执行主席身份讲话;会议进行中,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话,引导与会者用文件、上级指示精神统一认识。

(二指导性讲话。在大会工作报告之后,对会议的中心议题作重点阐发,结合当前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向与会者提出应当怎样分析和认识一些具体问题。其中往往提出对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处理原则,具有明显的指示、指导性质。

(三)总结性讲话。可分为阶段性总结和会议总结讲话。在会议进行中所作的阶段性讲话一般是按会议议程,在转入下一议程之前,就会议已经讨论的问题,针对讨论中的发言、讲话情况作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为阶段小结;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进行总结,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

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也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

三、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③

一是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科学性、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全局性、综合性、指导性、有效性。领导者职务的不同,讲话的权威效果也不同。

二是思想性。领导讲话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起点要高,立意要深,这样才能让人思考,让人信服,让人知道其所以然,从而打动听众,不然人家听你讲什么?

三是鼓动性。领导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部署某项任务、针对形势、问题或某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示范性的议论,提出目标,发出号召,通过讲话起到激励、鼓动的作用。因此,领导讲话具有鼓动性

四、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权威与平易的关系。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与平易性相结合的产物。领导讲话无疑要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与讲话人的身份、地位、所代表的方面相符合,立场坚定,原则性强,严肃、认真、鲜明、有力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起到应有的强调、号召作用。这种权威,确实是一种原则的把握。领导与听众由于职务上的差异,客观上极易产生距离感。如果领导讲话时再居高临下,处处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措辞生硬,发号施令,更会拉远彼此的距离,阻碍双方情感上的交流,就得不到思想上的共鸣,起不到应有的影响、教育和引导作用。所以,起草领导讲话,一是要注意教而有诚。领导讲话坦率、诚挚,就能够很快沟通、大大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自然而亲切的气氛中传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特别是起草领导对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的讲话稿时,要多把自己摆在受教育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揣摩干部们的真实想法。要把握好语言的轻重和分寸,既能点到痛处,又要尊重对方,把善意贯穿于施教的全过程,使人们能为领导的真诚所感动,乐意接受领导的批评。二是要注意大而有理。领导讲话时离不开讲大道理,要始终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角度,这是必须的。但是要把握好分寸,大要大得恰如其分,高要高得合情合理。可以把大道理拆成一个个便于大家理解的小道理,这样就会让人更容易接受。不仅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把\"理\"说透,将各种事理渗透到亲切、自然的语言诱导中,便于领导权威的自然贯彻,消除逆反心理,起到讲话应有的权威效果。

二是庄重与幽默的关系。领导讲话无疑要庄重,不能拉家常式的漫谈、闲扯,要严肃、认真、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阐明自己的思想。这是领导讲话所必须把握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一个领导者不论是在何种社会环境中,运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限度,去阐述、说明、表现领导者的思想意识。领导者既不能无原则地去评价某些事、某些人,也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一味地表现自己,或以我为中心。起草领导讲话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行文沉稳、扎实、郑重其事,不可随心所欲,以使领导活动严肃、认真、原则性强,达到预期目的。但如果在讲稿中一味照本宣科或讲些大话、套话、空话,开始说一通形势如何如何,结尾原则性地提提要求,老一套,没有一点灵活性,也打动不了听众。灵活性是原则性运用过程中一种必要的补充,以基本原则为指导,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灵活处理。幽默性是灵活性的种绝妙体现。在讲话中适当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不但会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而且也会为领导者的风度增添异彩。

三是深入与浅出的关系。领导讲话,总是要通过阐明一定的道理来说服人、教育人,\"以理服人\"可以说是讲话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但是如果仅仅以此为根据,通篇都是名词、定义、概论,一味进行简单的\"满堂灌\",会使人觉得深奥难懂。起草领导讲话稿,要将说理性与通俗性结合起来,使所要阐明的道理生动、明了,听众易于接受,把高深的道理讲得明白流畅、简单透彻。首先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和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功力。撰写讲话要想事理严明而又深入浅出、明白通畅,撰稿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平时注意积累各学科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悟性与灵感。其次,掌握语言的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讲话语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借题发挥法、引经据典法、用数字说明法等,掌握一定的技巧,并在起草中灵活应用,会使领导讲话有理有据,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五、起草领导讲话的三点要求

(一)避免雷同。领导者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人讲同一个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重复讲,势必使听众失去兴趣,会场将产生无人关注的局面。起草人员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雷同上下功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来讲,独辟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也会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讲稿很可能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可根据领导者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二是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回味无穷;四是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避免重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展开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以使领导讲话独具色彩而富有成效。

(二)独树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1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每个人都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风格、个性。领导讲话也要有风格、个性,这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领导者的讲话只有突出个性,才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从而使讲话化作听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毫无新意的讲话,只会使听众越来越没有耐心。任何一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具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采飞扬。起草领导讲话,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缚,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而随时变化,不仅要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生动活泼、文采盎然这样可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三)适当调剂。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是遇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与会者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象开始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始松弛下来,以至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抽烟、闲聊、打瞌睡,甚至有的收拾东西准备走人。这样,讲话就需要调剂情绪和气氛了。对这一点,撰稿人也要预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调剂品\",激发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运用即兴调剂要因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剂是领导者机智灵活的表现,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大家知道,西方人爱幽默,一位著名神父讲经,上台就和教徒开了这样一个玩笑。他问教徒:\"你们知道今天我要讲什么吗?\"众答:\"不知道。\"神父说:\"不知道我给你们讲什么呢!\"转身就走。台下一看着急了:\"神父不要走!请给我们讲讲吧!\"神父再问:\"那么,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吗?\"众人改口:\"知道!\"神父笑着说:\"知道了我还有什么可讲的!\"转身又要走,教徒恳切挽留。神父三问:\"你们究竟知道不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呢?\"教徒想:这是在和我们玩脑筋急转弯啊!商量了一下,一些人回答\"知道\",另一些人回答\"不知道\"。心想这下你总抓不着把柄了。不料神父言道:\"请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的人听!\"还难不倒他!开了这个玩笑后才给教友讲经。不用说,这次讲经的效果非常好,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适当调剂是十分必要的。说到这儿大家也许已经明白,也许有的同志还不明白,上边我所讲的,其实就是在适当调剂呀

六、起草领导讲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几点体会)⑦

(一)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起草领导讲话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决策活动,是一种代言行为,也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过程。领导讲话稿是用以指导工作的,稍有松懈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起草领导讲话责任重于泰山。不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关起门来当书记,当某地长、局长。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种主动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要想到,能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领导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机遇、一种荣誉,是自身价值的展示,应该抓住时机,为之献身。对领导交给的材料任务,要感到是一种信任、一份责任、一种义务,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应该有一种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感觉。如果有讲话起草任务躲着走,不尽心、不尽力,不仅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就会失去领导信任,业务上的提高、政治上的进步就无从谈起。所以,同志们一定要能吃\"苦中苦\",能坐\"冷板凳\",以一流的状态、作风和敬业精神去对待和搞好领导讲话的起草工作。特别是目前,社会和各级领导者对秘书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奉献精神要求很高很严,但秘书人员的薪酬、待遇却与工作性质、工作负荷很不相称,秘书人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承认。干我们这一行,工作要求、辛苦程度比一般人高得多,但工资不高,提拔困难,无职无权,磨屁股熬眼,能人不愿干,笨人还干不了。有人说我们是四种人:\"政治上是红人,工作上是忙人,生活上是穷人,身体上是病人。\"同志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付出很多,确实很辛苦、很艰苦、很清苦,在此谨向各位同行表示慰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有\"清灯孤影苦思寻,字斟句酌撰公文,暑寒饥渴浑不顾,错把晨曦当黄昏\"的工作精神和\"耐得寂寥与清贫,虽苦犹荣坦荡心,蛰身栖居苑,耗尽青春亦无恨\"的崇高境界。

(二)要切实吃透上级精神

领导讲话一般都是传达落实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本单位开展一项工作也必须保持和上级精神相一致。所以,一定要明确上级精神,总体上讲的什么,重点是什么,当前做什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都要反复学习,紧紧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为写出高质量的讲话稿打下基础。如何吃透上级精神呢?要注意准确归纳。因为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往往博大精深,要善于抓住中心,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否则就会觉得句句都重要,难以取舍,不得要领。一方面不能照搬照抄,但同时对基本精神、关键论述等也必须适当学用。关键要掌握好一个\"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起草文稿时,着力研究上级精神,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政策准确全面,引用政策原汁原味,落实政策不折不扣,确保上级精神在文稿中得到切实体现。二是在文稿审核时,看其内容是否符合上级精神,所提措施办法是否与现行政策相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做到贯彻上级精神全面不变形,体现上级政策规定具体不走样。

(三)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属于一种被动型写作。要想以己之笔写出领导的心中所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把领导的意图吃透、弄准。常言道:\"定位不准,累死三军\"、\"理定而辞畅\"、\"领会上头,摸清下头,两头一碰,才有写头\",能否领会好领导意图,是决定讲话稿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把握领导思想,表现领导主张,体现领导要求。认真按照领导思路打磨文稿,做到领导的思考深入到什么层次,讲话稿就准确表达到什么层次;领导的指向触及到什么方位,讲话稿就准确跟进到什么方位;领导的要求具体到什么程度,讲话稿就准确反映到什么程度

⒈要进一步明确讲话稿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讲话稿一般是授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讲话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常言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受命于谁,文章思维和特征服从于谁,这是授命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融会有关政策、精神和理论,在领导的意图上进行阐述发挥,这样的授命写作才能打得住。决不能固执已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领导,写进文稿之中。

⒉要明白领会领导意图主要途径。

⑴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这是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意图的总体。

⑵主动扑捉机会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原则、要求、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领导的行政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了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

⑶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思想情况会有系统、整体的理解。

⑷直接具体领受领导指示,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者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对一些模糊问题要及时予以澄清。与其它文章写作相比,领导对自己将要作的讲话,有时会提出比较成熟的见解和构思,但更多的时候是只有要点,甚至连要点都没有。领导已有成熟见解和构思的,比较容易处理,只需毫不遗漏地将其记录下来并转化成顺畅的文字就可以了;对领导的要点式意图则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领导明确指示处理意见和办法,切忌在动笔之后再三番五次找领导问这问那;对连要点都没有的拟稿任务,人员则要全面思考、深刻分析,及时请示领导,征求各方意见。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了深入了解领导意图的良机。否则写出的文稿会作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

⒊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文稿中去。否则,文与人的习惯特征不统一,领导者和听众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或不习惯的感觉,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文稿特征与领导习惯相差太远而不被领导者看中和接受,也很难完成任务,对起草者的影响也不好。熟悉领导的思维和讲话习惯并不难,只要留心亲耳仔细听几次领导者脱稿讲话,就会熟悉基本特征,再琢磨分析一下,一般都会适应,其过程是可以缩短的。

总之,讲话稿是表达领导思想、体现领导个性、展示领导风采的重要载体,领会领导意图对写好文稿至关重要。要不断\"了解领导、适应领导、学习领导\"。\"了解领导\"就要了解其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决策取向;\"适应领导\"就要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学习领导\"就要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在讲话稿中充分体现领导特点,与领导风格充分对接。要把握好*个字:\"知意图、看对象、分轻重\"。知意图,就是对领导提出的重要观点、想法及近期在其他场合的讲话精神领会好,把领导还未想清楚、说明白的问题弄清楚,明确表述出来。并随藤摸瓜,完善领导意图,把领导暂尚未谈到、且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到讲话中来;看对象,就是根据特定场合和特定的对象来设计讲话内容,使讲话紧扣会议的中心议题;分轻重,就是对一篇讲话的各个部分作深入分析,把应当突出的重点找出来,下大力气写深写透(四)要大量搜集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如同搞建筑必须有水泥钢筋、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一样。起草讲话决不可凭主观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础上,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搜集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⒈注意平时收集分析材料。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备料\"一定要充裕。有人对收集材料觉得并不重要,不当回事,而在写作运用时却常常有了新的认识,感到它的使用价值了,后悔没有积累,再找时间来不及了,甚至无法找到。有时积累的一些材料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这个材料没有白白积累。因此积累时不可嫌多,运用时又不可能很多,这也许就是素材积累与使用之间的一个特点。收集材料途径有三:

一是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现实材料。特别是写\"讲话稿\"、\"意见\"、\"规划\"时特别需要这样的依据。通过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具体生动,真实可靠,印象深,感受深。常言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沉下去,摸实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唯上,不唯书,坚持真理,不看风使舵,不随风倒,更不能带着各种框框去找材料,削足适履,歪曲事实。要客观地倾听,平等地讨论,适当地提问,注意点面情况的结合,对调查的材料要做必要的核实。

二是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即收集一些与所写公文有关事物的变革情况,以便分析其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有见解的观点。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等等,都可及时记下来,分门别类,积累起来,用时非常方便。

三是有备无患,储备基础材料。积累一些与文稿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法规、政策、文件、讲话、纪要等,甚至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辟议论,作为形成文稿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

调查、收集、积累材料有三忌。一忌凭兴趣出发,要从工作需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如果凭兴趣出发,就可能片面、狭隘,甚至有意无意地歪曲了材料。二忌听风就是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凭想当然办事。三忌实用主义地调查收集材料。

总之,调查积累材料,要靠勤看、勤问、勤想,一要广,二要实。要养成勤奋读书、阅报、看文件、记笔记和思考的好习惯,一些词语、成语要常读读、看看,对一些重要文件、讲话的关键段落要能够背诵。这样可使你的材料库和思想库应有尽有,样样俱全,头绪清晰,有备无患,用时才会信手拈来。人脑不怕用,就怕空。其记忆力的容量是无比巨大的,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总量,是数字计算机的\"秘书工作\"万倍。只要用心,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丝毫没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某某委办公厅对办公厅(室)中层以上干部提出的目标要求有三条:一是政策水平达到同级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水平;二是政治理论水平达到同级党校讲师以上的水平;三是对全局情况了解和掌握程度达到同级综合部门的水平。要达到这个要求,不勤奋学习,不认真钻研,不积累大量的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厚积才能薄发嘛。

2.注重系统思索储蓄观点。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那就要在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观点群并有较强的逻辑线索之下才能形成。历史上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相当的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感性积累、观念积累之下,经过提练加工完成的。有些作家写了一两本好书再写不出新东西,也是积累不足或者耗尽的缘故。我们所讲的观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得出的结论,是在认识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实际去有针对性地认识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写文章不能就事论事,要把理性与现实结合起来。有了材料,不能堆砌,而要虚实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无实,空洞无据,不能服人,更不能具体生动地感人;无虚,就事论事,就没有深度,不能发人深思,启迪人的智慧。选材用材得当才能避免\"空\"和\"长\"的问题。

所谓储备观点,就是讲要注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有备无患,需则用之。这样在写文章时,就可以在分析、选择、提炼材料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经,以事实叙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为纬,织出美的绫罗绸缎来。否则现学现卖、现想现卖,都不会搞好文字工作。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领导人不是称职的领导,同样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文字工作者也不能算是合格的。

储备观点关键要能抓住抓准问题。抓问题是指抓一个时期有反映价值的情况。能不能写出有意义、有分量的文章,首先看问题抓得准不准(举例:神父与修女打门球)。问题抓得准,抓在点子上,抓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写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补充问题了。反之,问题抓不准,文字写得再好,精雕细刻,也不能用。所谓抓在点子上,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有这个情况,而且是个重要情况,而中央和上级部门正需要了解这个情况;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这个情况,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抓在要害处,就是抓住这个情况的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而不是拖泥带水,喧宾夺主。

抓题目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当今需要在坚持大原则前提下,勇于创新,提出并写出别人没写出的问题,提出并写出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写出别人欲言而又未言的东西。衡量一个文字工作者水平的标准有三点:别人没想到的你写出来了,为上;别人想到但没说出来而你写出来了,为中;别人想到并说出来了而你又说出来的,为下。

(五)要认真细致地构思谋篇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比方做衣服,没有衣料不行,但有了衣料,剪裁不好也不行,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了。起草文稿也一样,即使有了必要的材料,如果结构安排不好,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稿来。要注意两点:即设计好文章结构和深化讲话主题。

⒈设计好文章结构。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又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报告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往往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也就是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文稿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重要讲话,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这样,再稍加扩充、润色、归整,就可以成为一篇象样的文稿。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这种办法。

⒉深化讲话主题。讲话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的具体体现。所谓讲话主题的深化,就是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主题不存,公文无魂;主题突出,文稿有神。《出师表》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它深蕴了\"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之所以代代相传,就在于他提出了\"居安叫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的精辟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之所以载入史册,关键在于通过阐述各个战场的情况揭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真理。党的xx大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xxxx\'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以最简练的语言,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界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历史定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可见,主题越突出,思想性就越强;思想性越强,文稿的生命力就越强。

深化讲话主题要把握以下重点:

一是细化领导要求。领导意图与要求最初表现的形式的比较复杂的。有的十分明确,有的仅是个倾向,有的比较零碎,个别情况下还有意见分歧的态势。因此,要对其进行提炼、深化处理,形成一个正确的领导集团(班子)的旨意。这个深化过程,首先是补充完善。领导人的新思想刚刚产生时,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局限,很难完全正确,这就要调动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从实际出发,把它系统起来,成为完整、严谨、系统的领导思想。第二是凝炼提高。要经过智囊组织的熔炉加工、优化、磨砺,再送入领导思想体系。第三是延伸挖掘。要善于分析领导思想的发展趋势,按着这个趋势拓展思路,延伸思维。这种伸延不是随意的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从客观事物的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有所突破和创新,使新的思想始终保持一种对工作的最佳导向力。(这是一项富于开拓性的工作,要善于学习,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是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讲话稿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各种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材料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规律常常是蕴含在深层次里。事物的本质最能揭示主题。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注意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对事物要着力探求其思想意义,要在事物所显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这个过程就是对主题的深化的处理。

三是政策策略的具体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策略思想,一般通过会议或纲领性文件下发,贯彻到各级组织和各地区。但路线的贯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事件、具体政策。深化主题,必须紧紧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在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的意义,对具体事项上都有的现实、明确、具体的表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图明确在各项具体事物中表达出来。

四是要量体裁衣。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可能不一样,某地长与副某地长讲也可能性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正式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有的话局长讲可以,书记、乡镇长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既要克服本位意识、部门色彩,又要防止\"出格\"、\"越位\"。要首先了解清楚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起草领导的讲话稿更要慎重。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因此,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当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部门在为党委、政府领导起草讲话时往往站的较低,把本该由部门领导讲的话改由党委、政府领导去讲。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是站在部门的角度,怎么痛快怎么讲,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明显场合不妥、语言不妥、对象不妥,与领导的身份不相称。这是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加以避免的。

深化主题要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主题确立以后要讲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务虚,就要把话说在点子上,一针见血;讲实,就要把怎么办说清楚,拿过来就能干,有操作性,切忌在半空里论过来、议过去,主题散而不清。这就要求撰稿人具有较深的思想理论功底,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加强对客观事物的深刻了解和理解,掌握、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材料积累丰富并能熟练地掌握写作技法。

第一,敏锐察觉发现问题,尖锐、鲜明地提出问题。对客观事物中的问题要有敏锐的\"触角\",有深厚的洞察力。在众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觉问题,并且敢于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阐发观点,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实质,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超前意识强,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将产生较深的社会效应。这种方法对深化主题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

第二,深刻全面分析问题,立足本质剖析问题。主题的深化常常依赖于对问题深刻、全面地分析。要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抓本质,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主题在强有力的说服力下得以深化。分析问题要用层层\"开门\"的手法,把主题自然展开,在分析说明问题时,运用\"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这样\"之类正反结合、层层深入的论述,使内在的逻辑力将主题深化。

第三,要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标本兼治提出措施,正确合理解决问题。某地有某地情,某地有某地情,必须一级一级具体化。否则,讲话就会流于形式,难免陷入\"假大空\",其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就要打折扣。所以,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科学地提出对策,切实地解决问题。一篇领导讲话,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就是主题的深化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并能深刻地揭示问题本质,是深化主题全过程的表现。

第四,得当用语。语言使用得当,关键是讲话的语法语气要恰如其份。领导的讲话、报告、讲演等一定要注意语法语气,这样能进一步体现领导者的讲话意图,有利于实现领导者所要追求的目的。特别要注意科学表述敏感性问题。一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大的政治背景、经济环境等,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责怪过去。二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剌激性字眼。三是对社会较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正面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分析原因时领导机关要主动承担责任,不要一味批评基层的同志。四是对一些不能回避且拿不准的问题,要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在遵守写作一般选词规律的同时,重点是掌握好下列修辞方法。①俗语。包括谚语、俗话、俚语、民谣,通俗易懂,广为流传。适当引用一些俗语,可以使讲话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毛泽东主席的演讲风格质朴自然,大气磅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俗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从而使演讲达到了\"等闲言语变瑰奇\"的意境。如用\"懒婆娘的裹脚步——又臭又长\"的歇后语形容空话连篇的长文章;在《论持久战》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告诉军民要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夺取胜利。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另外,讲话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一些文言词语文字简明、含意深刻,可以酌情使用。②强调语。讲话中的主张、意见、要求部分,常常大量使用强调语。所谓强调语,即带有强调口气的词语,多是一些能愿动词,例如\"要\"、\"一定\"、\"必须\"、\"务必\"、\"坚决\"、\"严加\"、\"禁止\"、\"不准\"、\"严禁\"等。③进解。对前边使用了一个词,接着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的目的或是赋以新意,或是拓宽其含意。进解方法,在前词与后解之间或是使用\"就是\",或用\"即\",或用\"也就是说\"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更加准确、清晰的印象,有利于防止歧义。④警语。讲话中为了做到言简意赅、发人深某某,当使用一些警语。警语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格言为特征的警语。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二是以成语为特征的警语。\"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政清廉\"等。三是以比喻、歇后等辞格为特征的警语。如\"夹紧尾巴做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⑤换字。它也是在公文写作中较多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所谓换字,就是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形象、明快,将比较固定的一具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如\"与其说他向前看,倒不如说他向\'钱\'看\"。可见换字可使语言很有说服力,铿锵有力,十分生动,形象逼真

(六)要合理使用起草方式

公文起草一般有四种起草方式:一是办公室起草;二是部门起草;三是组成起草小组起草;四是领导亲自起草或主持起草。不管采取那种起草方式,其实无外乎三种模式:即个人承担、群体承担、个人与群体相结合的方法。

对特别重要的讲话,采用起草组的方式,如党的xx大报告,xx同志亲任起草组组长,组织各路好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起草修改工作,拿出了高质量的报告,体现全党的意志、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成为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除此之外,对于比较简单的一般性的讲话,可采用个人承担的办法;对于政策性、全局性、指导性较强,对某一方面工作有全局指导性的重要讲话,则应当采用群体共同研究的方法;有时对一些工作汇报等由许多单项内容汇总起来的讲话材料,可采用个体分头起草,集体研究修改的方法。具体采取哪种形式,要根据工作要求和人员的情况来确定。

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领导亲自动手起草讲话的重要性。

写作,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成盛事\"。古今中外,很多政治家都高度重视自身的文字修养。唐代公文有严格的\"职述\"和\"代拟\"规定。\"职述\"就是担任某种职务的官员,必须亲自动手撰写与其职务相称的公文,不得假手他人,如有违例,轻则贬官,重则治罪。在以科学、法治、人本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写作更是一项高素质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能力。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中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这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的问题。现在重申这一原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力和领导能力,改善和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领导者的角度讲,写作是保持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作为现代社会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激发下属的创造热情,有效地组织起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开拓和实干精神的群体,而写作是保持领导者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写作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积累,需要领导者有较强的理论水平、政策眼光、业务能力和思想方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勤于阅读、勤于思考,这本身就是对领导素质的促进。其次,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使人的思想经常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工作中产生淅思路、新观点的基础。写作有助于思维方式的训练能够提高领导者的整合能力。领导干部每天要做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怎样正确而高效地处理这些事情?正确的思维方法是事半功倍的关键,而较强的写作能力则对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实用写作的基本要领体现了人类思维及处理问题的一般原则,如观点鲜明,重点在前、一般在后,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目的明确、行文简捷等,对这些写作原则的深刻感悟,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整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工作思路。同时,还可以使领导者以才服人,无形中提高领导者的演讲水平,增添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从文章的角度看,领导写作能准确地表达工作思路,切中要害。因为领导干部具有高瞻远瞩、把握全局的优势,亲自动手写文章更能精辟地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深入的思考。这种优势,是一般秘书人员很难具备的。领导写作有利于讲话、文章的个性化,使之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总之,写作不仅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技能,还是勤于政务、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领导同志动手写些文章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谈一谈分块写作时的统稿问题。这主要是对办公室主任和综合科长们说的。

一篇较大的领导讲话稿往往需要几名撰写人员承担完成,这也叫分块负责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能够有效及时地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好分块负责与统稿的关系至关重要。有效的统稿过程既是一种有益的工作程序,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同样有助于提高统稿者的综合协调能力,有助于统稿者对自己的文字能力、思想方法以及综合协调水平的再认识。作为文稿起草的主持者在进行有效的统稿时,要使撰稿者和统稿者都能发挥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谋求\"双赢\"。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既要分块负责,又要做到分而不散,统而不\"死\"。具体分工时,可根据撰稿人员日常联系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因人而异。撰写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分块负责与逐段讨论的办法。在领导交待意图形成提纲后,将撰稿人员集中起来,逐段逐段进行推敲,一部分一部分地讨论,使大家从整体上把握文稿,了解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这样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有时能一气呵成。二是分块负责与相互修改的办法。对撰稿人员交上来的稿子,通览后做到心中有数,但不急于统稿,要求大家互换稿子相互修改,都来体会统稿的感觉,这样能使撰稿人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增见识,相互促进。三是分块负责与集体\"会诊\"的办法。集体\"会诊把脉\",目的是完善、补充文稿的内容,增强文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发挥撰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和责任心。好的统稿者不能做居高临下者,更不能是只说不做者。撰稿人员和统稿者相互配合得好,能使撰稿和统稿相得益彰,相互得到提高。统稿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引导、提示,不能放任自流。首先,要求撰稿人员在文稿起草前明确提纲。有了提纲心中就有了底子。有时也不要拘泥提纲,要敢于不断完善、修改或突破提纲,不要过分相信和过分依赖提纲,提纲是死的,而我们所要表述的工作内容是实实在在和活生生的,有时绝不是一个提纲所能包容的。其次,要把握工作,以工作为主。领导讲话稿大都是用来总结、部署、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撰稿人员在构思、动笔之前,必须明确工作重点,如对整体工作发展,各项工作在整体工作中的位置及进展,各个时期对全局工作起带动作用的重点工作,一些重要工作的政策规定等,都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正确把握,避免文稿与实际工作形成两张皮。其次,再要求撰稿人员一定要明确文稿体裁。这样在谋篇布局时就能掌握正确的表达形式,做到胸有成竹。是讲话稿就要写成讲话的口气,是汇报稿就要成汇报形式,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述,容易使文稿为领导所认可,较多地被各方所接受,减少非议

除此之外,统稿者还是要充分发挥撰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责任心。一是要有创新意识。发挥撰稿人员接触和消化吸收材料多、思考和议论问题比较多的优势,围绕文稿的主题进行创新,大胆提出一些丰富、深化的意见。不能让撰写人员有依从一般文稿模式的观念,更不能有盲目服从统稿者意志的思想,要让他们在撰写过程中,不断闪现思想火花,从而把文稿的主题表达更准确、更深刻。二是要有责任心。分块负责不是随心所欲,撰稿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无论是分工撰写哪一部分文字,都要认真谨慎,大到谋篇布局、观点提炼、数据引用,小到语言推敲、标点符号运用等,都不能出现差错。无论是领导讲话稿还是汇报材料,都要能经得起社会各界包括各种才俊之士、权威人士的检验。

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要在\"精于战略\"的同时也要\"娴于战术\"。写作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

(七)要精益求精地反复修改

文稿草就之后,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因为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问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那种\"老子的文章天下第一,谁也动不得\"和\"改我一字,男盗女娼\"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可以说是狂妄自负、浅薄无知。很多名人都很注重文章修改。曹雪芹著《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一部《战争与和平》竟然重写了*遍!《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一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学名著,也都是作者花五六年的时间,几易其稿,经过逐章逐节逐段逐句反复修改,用笔蘸着\"心血\"写成的。而现在有些作家根本不修改,躲在写字楼里用电脑码字,\"用身体写作\",几天便造出一部大部头来,一年能写好几部全是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据权威机构统计,xx年,我国出版长篇小说直逼\"秘书工作\"*部,而新中国成立至*前的**年里,长篇小说的创作总量才\"秘书工作\"部。现在一年的创作量,比原来近**年的总量还多好几倍。但大家想一想,又有多少作品令人难忘呢?浮躁若此,还指望出什么名著,也只有失望而已了!就这一点而言,还不如古人。我们的古人在语言艺术上非常注重\"炼字\",主张\"意胜\",要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越是名家,越不肯放过对自己语言的铸炼。象白居易作诗后先读给老妪(音雨)听、征求老太太的意见啦,欧阳修把稿子挂在墙上边读边改折腾不少日子啦,人们都耳熟能详了。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用\"到\"字,再用\"过\"字,又换\"入\"、\"满\"等**余字,最后才选定为\"绿\"字。一个\"绿\"字使春风有了颜色。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动感十足,据说也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定下来的。其实\"绿\"字也好,\"闹\"字也罢,好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的画卷,动态地刻划了春天蓬勃、盎然的生机,而其它的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但也并不是说今不如昔。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旷世少有的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就特别注重文章的修改。他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它的开头开始用的是\"盘\"字,发表时主席改为\"旋\"。既与出句\"飞\"相呼应,\"旋\"更突出动态,\"四百旋\"比\"四百盘\"生动多了,更把庐山写活了。还有\"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的\"乱\"字,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和刚才说过的\"绿\"字、\"闹\"字一样,均属卓绝千古之字。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修改文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勇于写作,谦于修改;第二,要严肃认真,一字不苟;第三,要统观全篇,大处着眼;第四,要精益求精,小处着手;第五,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第六,要摒弃偏见,力求客观。

反复修改之后,要提前把讲话稿送到领导手中,以便于领导查漏补缺,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撰稿人还有必要主动听会,感受会场效果。会后主动征求与会者的意见,虚心、诚心地听取各方面对领导讲话的反映,取长补短,以便下一次把讲话稿写得更好。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修改的基本方法:

1.审阅修改法。初稿完成后,起草者本人应从头至尾进行审阅,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到全篇的结构布局,发现问题,留下标记,全部阅完,再回过头来认真细致地修改。

2.通读修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文中语句不通畅、衔接不紧密、表达不清晰及缺词丢字等方面的毛病,随笔修改。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

3.冷藏修改法。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等头脑冷静、思维清晰之后,再拿出来\"复看\"。这时,有些毛病不需别人指点,自己能很快发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对较急文稿不太适用。

4.讨论修改法。即集体会诊。主要是对一些内容复杂、事关重大的文稿,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

5.特邀修改法。即求助高手。一些政策性强、业务难度大的公文,可邀请有关领导、权威人士进行把关,帮助修改。这样可以使文稿更加可靠、科学、准确。

推荐第7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之二)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之二)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领导讲话稿的特点

领导讲话稿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如果一个领导在台上讲话,说了很多,听众还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个讲话稿一定是不成功的。领导讲话稿要做到主旨鲜明、重点突出。针对什么问题,表明什么观点,拥护什么方针,传达什么政策,批评什么错误,提出什么要求等等,都要集中明确。为了做好这一点,讲话稿的写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写,其次要注意抓住要点、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2.语言通俗,表达生动

常见有些领导在台上讲话时,台下的听众或心不在焉,或窃窃私语,或左顾右盼,或昏昏欲睡,这样的讲话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是成功的讲话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内容空洞,也可能是语言枯燥、表达生硬,引不起听众的兴趣。语言通俗、表达生动,是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写作中必须注意这一点。为此,八股腔调不能有,枯燥的说教不能有,要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吸引力。

3.台上台下,双向交流

讲话稿在引起台下人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时,才算是真正被听众接受了。事实上,讲话稿虽然是一个说、众人听的单声话语,但台下听众用表情与讲话人进行的无声交流,决定了讲话不是单向性的,而是跟听众的相互交流。为此,撰写讲话稿时必须心中有听众,要预测听众可能出现的反应,力求与听众形成共鸣。

下面讲第四个问题:领导讲话稿的效用

各种不同种类的领导讲话稿有共同的普遍效用,又有其各不相同的特殊效用。起草领导讲话稿,首先要摸清领导要讲什么,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搞清楚了这一点,文稿的起草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起草工作中才能具有较强的自觉性、针对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减少和避免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讲,领导讲话稿的基本效用应当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改革开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推进四个文明建设及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讲,各种领导讲话稿应当分别产生以下效用:

1.宣传真理。在当前主要就是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两大根本性建设,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重要政策。领导同志所作的理论辅导性讲话稿要专门发挥这一作用,其他讲话稿也要体现这一作用。如,江泽民 1998 年 11 月 2 日《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邓选》三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起到了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作用。又如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对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对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起到了最直接、最有力的宣传作用。

2.部署工作。即对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讲清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方法,讲话成为该项工作开展的起点。如邓小平1975 年 7 月 14 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军队整顿的任务》的讲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军队整顿的内容和方法。又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国钧同志2003年10月29日《在全市社区创业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对开展社区创业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拉开了社区创业行动的帷幕。

3.提高认识。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事物,因高层次的领导同志站得高、看得远,进行深刻阐述和分析后,能使下级提高认识。如邓小平1992 年初南巡讲话中讲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383页)等,这些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论断,提高了全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又如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深刻阐述,提高了全党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

4.解放思想。如邓小平1977年5月24日关于《‚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谈话,同年 7 月 1 日关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指导和推动全党从‚两个凡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5.鼓舞士气。如邓小平1978 年 3 月 8 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

幕式上的讲话》,首先讲:‚今天能够举行这样一个在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就清楚地表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还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82页)并在讲话中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真理,对建国28年来的科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这篇讲话稿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6.申明观点。如邓小平在 1988 年 9 月 5 日会见捷克总统胡萨克和 9 月 12 日听取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两次谈话,提出和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观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褒扬正气。如毛泽东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借追悼张思德,提倡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篇讲话成了教育和激励后人的不朽名篇。8.抨击歪风。如毛泽东 1942 年 2 月 8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演讲《反对党八股》,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鞭辟入里,发人猛醒,对当时正在蔓延的党八股歪风起到了有力的遏制作用。9.总结经验。如邓小平1943 年 1 月 26 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对五年的对敌斗争进行了回顾和概述,总结了 10 条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对敌斗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许多讲话都有总结经验的内容,特别是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如十六大报告对江总书记在位13年的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了十条基本经验。

10.传递信息。如毛泽东在 1945 年 10 月 17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关于重庆谈判》,介绍了谈判所取得的收获,揭露了国民党一方面谈判、一方面进攻的两面行为,还分析了国际形势,起到了使全党明确时局、统一思想的作用。

11.解疑释问。如邓小平1980 年 3 月 16 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在强调‚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时,以有力的论证解释了‚是不是又在收‛、‚是不是会妨碍百花齐放‛等疑问,澄清了某些模糊认识。

12.增进友谊。如邓小平1984 年 3 月 25 日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的《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的谈话,以及历次同其他外宾的谈话,都起到了这种作用。

抽象地讲,领导讲话稿的效用仅是指可能产生的和应当产生的效用和作用,是理论上的,具体到实践中,这些效用能否产生或产生多大,要看领导讲话精神的落实情况。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把领导讲话稿写好,要使领导讲话稿具备产生某种效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讲话稿

平平淡淡,甚至文不对题、谬误百出,那就根本不会产生积极效用,甚至会产生负面效用。(共十五部分,未完待续)

推荐第8篇:谈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浅谈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和秘书科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而起草领导讲话则是政务服务的重中之重。做为一名参加工作的新人,平时虽然也有接触文字材料工作,但大多是一些简单工作总结,对于领导讲话这一题材相对还是比较陌生的,结合基本的文字工作,谈谈我对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的理解。

一、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理解。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几点思考。

写领导讲话稿是我们文秘人员服务领导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文字工作能力是我们文秘人员的看家本领,综合运用文字的能力是我们服务领导的基本技能。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字工作能力,这个一个都知道答案的问题。提高文字工作能力的途径无非还是学习、多写多练等等。我认为学习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主要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的 1

政治理论成果,这些理论知识就是我们文秘人员的业务知识。这些学习的内容很多、也很宽泛,需要我们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性、主动性,联系实际系统学、广泛学,真正做到学懂弄通。二是要我们加强县志、县情的学习。给领导写讲话稿通常要站在领导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和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全县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同时要对办公室的职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各个时段的重点工作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以动态的心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三是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二)勤于沟通汇报,与领导建立“默契”。写好领导讲话稿,最基本有效的是与领导的沟通。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要在两人之间建立一种可以“对接”的工作语言。这涉及在两方面,一是要能够准确把握和理解领导的意图和思想,即解决“听懂”的问题;二是要能够及时向领导提供他最为关心的信息,即解决回答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培养自己的政治修养和政策水平,更多的是平时的知识积累。在工作中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态度,乐于并善于同领导交流思想,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文稿中去。

(三)要精益求精,在文稿修改上下苦功夫。文稿初成之后,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因为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问

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反复修改之后,要提前把讲话稿送到领导手中,以便于领导查漏补缺,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

推荐第9篇:谈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今天,很高兴就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同志们交流一下。大家知道,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和其他文字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而起草领导讲话则是政务服务的重中之重。大家知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职能,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发布公文、直接指挥等等,但最普遍、最常用、最大量的是召开会议。不是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吗?其实外国人也爱开会,国际间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联合国几乎天天有会。开会就要讲话,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主要讲以下六点:一是领导讲话稿的概念;二是基本分类;三是主要特点;四是起草讲话稿要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五是基本要求;六是应注意事项(也是自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分类

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一般可分为*类:

(一)导向性讲话。会议开始时,就召开会识的背景、缘由、目的、开好会议的要求发表讲话,多是以会议主持人或执行主席身份讲话;会议进行中,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话,引导与会者用文件、上级指示精神统一认识。

(二)指导性讲话。在大会工作报告之后,对会议的中心议题作重点阐发,结合当前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向与会者提出应当怎样分析和认识一些具体问题。其中往往提出对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处理原则,具有明显的指示、指导性质。

(三)总结性讲话。可分为阶段性总结和会议总结讲话。在会议进行中所作的阶段性讲话一般是按会议议程,在转入下一议程之前,就会议已经讨论的问题,针对讨论中的发言、讲话情况作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为阶段小结;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进行总结,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

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也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

三、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③

一是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科学性、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全局性、综合性、指导性、有效性。领导者职务的不同,讲话的权威效果也不同。

二是思想性。领导讲话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起点要高,立意要深,这样才能让人思考,让人信服,让人知道其所以然,从而打动听众,不然人家听你讲什么?

三是鼓动性。领导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部署某项任务、针对形势、问题或某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示范性的议论,提出目标,发出号召,通过讲话起到激励、鼓动的作用。因此,领导讲话具有鼓动性。

五、起草领导讲话的三点要求

(一)避免雷同。领导者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人讲同一个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重复讲,势必使听众失去兴趣,会场将产生无人关注的局面。起草人员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雷同上下功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来讲,独辟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也会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讲稿很可能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可根据领导者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二是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回味无穷;四是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避免重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展开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以使领导讲话独具色彩而富有成效。

(二)独树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1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每个人都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风格、个性。领导讲话也要有风格、个性,这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领导者的讲话只有突出个性,才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从而使讲话化作听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毫无新意的讲话,只会使听众越来越没有耐心。任何一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具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采飞扬。起草领导讲话,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缚,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而随时变化,不仅要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生动活泼、文采盎然这样可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三)适当调剂。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是遇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与会者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象开始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始松弛下来,以至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抽烟、闲聊、打瞌睡,甚至有的收拾东西准备走人。这样,讲话就需要调剂情绪和气氛了。对这一点,撰稿人也要预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调剂品”,激发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运用即兴调剂要因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剂是领导者机智灵活的表现,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大家知道,西方人爱幽默,一位著名神父讲经,上台就和教徒开了这样一个玩笑。他问教徒:“你们知道今天我要讲什么吗?”众答:“不知道。”神父说:“不知道我给你们讲什么呢!”转身就走。台下一看着急了:“神父不要走!请给我们讲讲吧!”神父再问:“那么,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吗?”众人改口:“知道!”神父笑着说:“知道了我还有什么可讲的!”转身又要走,教徒恳切挽留。神父三问:“你们究竟知道不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呢?”教徒想:这是在和我们玩脑筋急转弯啊!商量了一下,一些人回答“知道”,另一些人回答“不知道”。心想这下你总抓不着把柄了。不料神父言道:“请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的人听!”还难不倒他!开了这个玩笑后才给教友讲经。不用说,这次讲经的效果非常好,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适当调剂是十分必要的。说到这儿大家也许已经明白,也许有的同志还不明白,上边我所讲的,其实就是在适当调剂呀!

⒈要进一步明确讲话稿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讲话稿一般是授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讲话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常言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受命于谁,文章思维和特征服从于谁,这是授命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融会有关政策、精神和理论,在领导的意图上进行阐述发挥,这样的授命写作才能打得住。决不能固执已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领导,写进文稿之中。

⒉要明白领会领导意图主要途径。

⑴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这是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意图的总体。

⑵主动扑捉机会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原则、要求、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领导的行政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了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

⑶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思想情况会有系统、整体的理解。

⑷直接具体领受领导指示,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者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对一些模糊问题要及时予以澄清。与其它文章写作相比,领导对自己将要作的讲话,有时会提出比较成熟的见解和构思,但更多的时候是只有要点,甚至连要点都没有。领导已有成熟见解和构思的,比较容易处理,只需毫不遗漏地将其记录下来并转化成顺畅的文字就可以了;对领导的要点式意图则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领导明确指示处理意见和办法,切忌在动笔之后再三番五次找领导问这问那;对连要点都没有的拟稿任务,文秘人员则要全面思考、深刻分析,及时请示领导,征求各方意见。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了深入了解领导意图的良机。否则写出的文稿会作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

⒊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文稿中去。否则,文与人的习惯特征不统一,领导者和听众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或不习惯的感觉,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文稿特征与领导习惯相差太远而不被领导者看中和接受,也很难完成任务,对起草者的影响也不好。熟悉领导的思维和讲话习惯并不难,只要留心亲耳仔细听几次领导者脱稿讲话,就会熟悉基本特征,再琢磨分析一下,一般都会适应,其过程是可以缩短的。

总之,讲话稿是表达领导思想、体现领导个性、展示领导风采的重要载体,领会领导意图对写好文稿至关重要。要不断“了解领导、适应领导、学习领导”。“了解领导”就要了解其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决策取向;“适应领导”就要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学习领导”就要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在讲话稿中充分体现领导特点,与领导风格充分对接。要把握好*个字:“知意图、看对象、分轻重”。知意图,就是对领导提出的重要观点、想法及近期在其他场合的讲话精神领会好,把领导还未想清楚、说明白的问题弄清楚,明确表述出来。并随藤摸瓜,完善领导意图,把领导暂尚未谈到、且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到讲话中来;看对象,就是根据特定场合和特定的对象来设计讲话内容,使讲话紧扣会议的中心议题;分轻重,就是对一篇讲话的各个部分作深入分析,把应当突出的重点找出来,下大力气写深写透。

(四)要大量搜集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如同搞建筑必须有水泥钢筋、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一样。起草讲话决不可凭主观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础上,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搜集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⒈注意平时收集分析材料。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备料”一定要充裕。有人对收集材料觉得并不重要,不当回事,而在写作运用时却常常有了新的认识,感到它的使用价值了,后悔没有积累,再找时间来不及了,甚至无法找到。有时积累的一些材料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这个材料没有白白积累。因此积累时不可嫌多,运用时又不可能很多,这也许就是素材积累与使用之间的一个特点。收集材料途径有三:

一是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现实材料。特别是写“讲话稿”、“意见”、“规划”时特别需要这样的依据。通过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具体生动,真实可靠,印象深,感受深。常言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沉下去,摸实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唯上,不唯书,坚持真理,不看风使舵,不随风倒,更不能带着各种框框去找材料,削足适履,歪曲事实。要客观地倾听,平等地讨论,适当地提问,注意点面情况的结合,对调查的材料要做必要的核实。

二是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即收集一些与所写公文有关事物的变革情况,以便分析其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有见解的观点。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等等,都可及时记下来,分门别类,积累起来,用时非常方便。

三是有备无患,储备基础材料。积累一些与文稿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法规、政策、文件、讲话、纪要等,甚至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辟议论,作为形成文稿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

调查、收集、积累材料有三忌。一忌凭兴趣出发,要从工作需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如果凭兴趣出发,就可能片面、狭隘,甚至有意无意地歪曲了材料。二忌听风就是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凭想当然办事。三忌实用主义地调查收集材料。

总之,调查积累材料,要靠勤看、勤问、勤想,一要广,二要实。要养成勤奋读书、阅报、看文件、记笔记和思考的好习惯,一些词语、成语要常读读、看看,对一些重要文件、讲话的关键段落要能够背诵。这样可使你的材料库和思想库应有尽有,样样俱全,头绪清晰,有备无患,用时才会信手拈来。人脑不怕用,就怕空。其记忆力的容量是无比巨大的,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总量,是数字计算机的“秘书工作”万倍。只要用心,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丝毫没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某某委办公厅对办公厅(室)中层以上干部提出的目标要求有三条:一是政策水平达到同级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水平;二是政治理论水平达到同级党校讲师以上的水平;三是对全局情况了解和掌握程度达到同级综合部门的水平。要达到这个要求,不勤奋学习,不认真钻研,不积累大量的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厚积才能薄发嘛。

2.注重系统思索储蓄观点。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那就要在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观点群并有较强的逻辑线索之下才能形成。历史上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相当的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感性积累、观念积累之下,经过提练加工完成的。有些作家写了一两本好书再写不出新东西,也是积累不足或者耗尽的缘故。我们所讲的观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得出的结论,是在认识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实际去有针对性地认识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写文章不能就事论事,要把理性与现实结合起来。有了材料,不能堆砌,而要虚实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无实,空洞无据,不能服人,更不能具体生动地感人;无虚,就事论事,就没有深度,不能发人深思,启迪人的智慧。选材用材得当才能避免“空”和“长”的问题。

所谓储备观点,就是讲要注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有备无患,需则用之。这样在写文章时,就可以在分析、选择、提炼材料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经,以事实叙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为纬,织出美的绫罗绸缎来。否则现学现卖、现想现卖,都不会搞好文字工作。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领导人不是称职的领导,同样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文字工作者也不能算是合格的。

储备观点关键要能抓住抓准问题。抓问题是指抓一个时期有反映价值的情况。能不能写出有意义、有分量的文章,首先看问题抓得准不准(举例:神父与修女打门球)。问题抓得准,抓在点子上,抓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写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补充问题了。反之,问题抓不准,文字写得再好,精雕细刻,也不能用。所谓抓在点子上,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有这个情况,而且是个重要情况,而中央和上级部门正需要了解这个情况;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这个情况,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抓在要害处,就是抓住这个情况的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而不是拖泥带水,喧宾夺主。

抓题目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当今需要在坚持大原则前提下,勇于创新,提出并写出别人没写出的问题,提出并写出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写出别人欲言而又未言的东西。衡量一个文字工作者水平的标准有三点:别人没想到的你写出来了,为上;别人想到但没说出来而你写出来了,为中;别人想到并说出来了而你又说出来的,为下。

(五)要认真细致地构思谋篇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比方做衣服,没有衣料不行,但有了衣料,剪裁不好也不行,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了。起草文稿也一样,即使有了必要的材料,如果结构安排不好,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稿来。要注意两点:即设计好文章结构和深化讲话主题。

⒈设计好文章结构。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又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报告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往往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

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也就是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文稿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重要讲话,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这样,再稍加扩充、润色、归整,就可以成为一篇象样的文稿。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这种办法。

⒉深化讲话主题。讲话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的具体体现。所谓讲话主题的深化,就是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主题不存,公文无魂;主题突出,文稿有神。《出师表》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它深蕴了“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之所以代代相传,就在于他提出了“居安叫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的精辟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之所以载入史册,关键在于通过阐述各个战场的情况揭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真理。党的xx大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xxxx’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以最简练的语言,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界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历史定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可见,主题越突出,思想性就越强;思想性越强,文稿的生命力就越强。

深化讲话主题要把握以下重点:

一是细化领导要求。领导意图与要求最初表现的形式的比较复杂的。有的十分明确,有的仅是个倾向,有的比较零碎,个别情况下还有意见分歧的态势。因此,要对其进行提炼、深化处理,形成一个正确的领导集团(班子)的旨意。这个深化过程,首先是补充完善。领导人的新思想刚刚产生时,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局限,很难完全正确,这就要调动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从实际出发,把它系统起来,成为完整、严谨、系统的领导思想。第二是凝炼提高。要经过智囊组织的熔炉加工、优化、磨砺,再送入领导思想体系。第三是延伸挖掘。要善于分析领导思想的发展趋势,按着这个趋势拓展思路,延伸思维。这种伸延不是随意的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从客观事物的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有所突破和创新,使新的思想始终保持一种对工作的最佳导向力。(这是一项富于开拓性的工作,要善于学习,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是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讲话稿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各种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材料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规律常常是蕴含在深层次里。事物的本质最能揭示主题。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注意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对事物要着力探求其思想意义,要在事物所显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这个过程就是对主题的深化的处理。

三是政策策略的具体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策略思想,一般通过会议或纲领性文件下发,贯彻到各级组织和各地区。但路线的贯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事件、具体政策。深化主题,必须紧紧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在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的意义,对具体事项上都有的现实、明确、具体的表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图明确在各项具体事物中表达出来。

四是要量体裁衣。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可能不一样,某地长与副某地长讲也可能性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正式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有的话局长讲可以,书记、乡镇长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既要克服本位意识、部门色彩,又要防止“出格”、“越位”。要首先了解清楚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起草领导的讲话稿更要慎重。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因此,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当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部门在为党委、政府领导起草讲话时往往站的较低,把本该由部门领导讲的话改由党委、政府领导去讲。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是站在部门的角度,怎么痛快怎么讲,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明显场合不妥、语言不妥、对象不妥,与领导的身份不相称。这是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加以避免的。

深化主题要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主题确立以后要讲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务虚,就要把话说在点子上,一针见血;讲实,就要把怎么办说清楚,拿过来就能干,有操作性,切忌在半空里论过来、议过去,主题散而不清。这就要求撰稿人具有较深的思想理论功底,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加强对客观事物的深刻了解和理解,掌握、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材料积累丰富并能熟练地掌握写作技法。

第一,敏锐察觉发现问题,尖锐、鲜明地提出问题。对客观事物中的问题要有敏锐的“触角”,有深厚的洞察力。在众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觉问题,并且敢于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阐发观点,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实质,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超前意识强,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将产生较深的社会效应。这种方法对深化主题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

第二,深刻全面分析问题,立足本质剖析问题。主题的深化常常依赖于对问题深刻、全面地分析。要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抓本质,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主题在强有力的说服力下得以深化。分析问题要用层层“开门”的手法,把主题自然展开,在分析说明问题时,运用“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这样”之类正反结合、层层深入的论述,使内在的逻辑力将主题深化。

第三,要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标本兼治提出措施,正确合理解决问题。某地有某地情,某地有某地情,必须一级一级具体化。否则,讲话就会流于形式,难免陷入“假大空”,其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就要打折扣。所以,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科学地提出对策,切实地解决问题。一篇领导讲话,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就是主题的深化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并能深刻地揭示问题本质,是深化主题全过程的表现。

第四,得当用语。语言使用得当,关键是讲话的语法语气要恰如其份。领导的讲话、报告、讲演等一定要注意语法语气,这样能进一步体现领导者的讲话意图,有利于实现领导者所要追求的目的。特别要注意科学表述敏感性问题。一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大的政治背景、经济环境等,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责怪过去。二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剌激性字眼。三是对社会较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正面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分析原因时领导机关要主动承担责任,不要一味批评基层的同志。四是对一些不能回避且拿不准的问题,要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在遵守写作一般选词规律的同时,重点是掌握好下列修辞方法。①俗语。包括谚语、俗话、俚语、民谣,通俗易懂,广为流传。适当引用一些俗语,可以使讲话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毛泽东主席的演讲风格质朴自然,大气磅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俗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从而使演讲达到了“等闲言语变瑰奇”的意境。如用“懒婆娘的裹脚步——又臭又长”的歇后语形容空话连篇的长文章;在《论持久战》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告诉军民要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夺取胜利。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另外,讲话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一些文言词语文字简明、含意深刻,可以酌情使用。②强调语。讲话中的主张、意见、要求部分,常常大量使用强调语。所谓强调语,即带有强调口气的词语,多是一些能愿动词,例如“要”、“一定”、“必须”、“务必”、“坚决”、“严加”、“禁止”、“不准”、“严禁”等。③进解。对前边使用了一个词,接着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的目的或是赋以新意,或是拓宽其含意。进解方法,在前词与后解之间或是使用“就是”,或用“即”,或用“也就是说”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更加准确、清晰的印象,有利于防止歧义。④警语。讲话中为了做到言简意赅、发人深某某,当使用一些警语。警语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格言为特征的警语。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二是以成语为特征的警语。“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政清廉”等。三是以比喻、歇后等辞格为特征的警语。如“夹紧尾巴做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⑤换字。它也是在公文写作中较多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所谓换字,就是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形象、明快,将比较固定的一具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如“与其说他向前看,倒不如说他向‘钱’看”。可见换字可使语言很有说服力,铿锵有力,十分生动,形象逼真。

除此之外,统稿者还是要充分发挥撰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责任心。一是要有创新意识。发挥撰稿人员接触和消化吸收材料多、思考和议论问题比较多的优势,围绕文稿的主题进行创新,大胆提出一些丰富、深化的意见。不能让撰写人员有依从一般文稿模式的观念,更不能有盲目服从统稿者意志的思想,要让他们在撰写过程中,不断闪现思想火花,从而把文稿的主题表达更准确、更深刻。二是要有责任心。分块负责不是随心所欲,撰稿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无论是分工撰写哪一部分文字,都要认真谨慎,大到谋篇布局、观点提炼、数据引用,小到语言推敲、标点符号运用等,都不能出现差错。无论是领导讲话稿还是汇报材料,都要能经得起社会各界包括各种才俊之士、权威人士的检验。

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要在“精于战略”的同时也要“娴于战术”。写作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

(七)要精益求精地反复修改

文稿草就之后,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因为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问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那种“老子的文章天下第一,谁也动不得”和“改我一字,男盗女娼”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可以说是狂妄自负、浅薄无知。很多名人都很注重文章修改。曹雪芹著《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一部《战争与和平》竟然重写了*遍!《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一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学名著,也都是作者花五六年的时间,几易其稿,经过逐章逐节逐段逐句反复修改,用笔蘸着“心血”写成的。而现在有些作家根本不修改,躲在写字楼里用电脑码字,“用身体写作”,几天便造出一部大部头来,一年能写好几部全是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据权威机构统计,XX年,我国出版长篇小说直逼“秘书工作”*部,而新中国成立至*前的**年里,长篇小说的创作总量才“秘书工作”部。现在一年的创作量,比原来近**年的总量还多好几倍。但大家想一想,又有多少作品令人难忘呢?浮躁若此,还指望出什么名著,也只有失望而已了!就这一点而言,还不如古人。我们的古人在语言艺术上非常注重“炼字”,主张“意胜”,要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越是名家,越不肯放过对自己语言的铸炼。象白居易作诗后先读给老妪(音雨)听、征求老太太的意见啦,欧阳修把稿子挂在墙上边读边改折腾不少日子啦,人们都耳熟能详了。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用“到”字,再用“过”字,又换“入”、“满”等**余字,最后才选定为“绿”字。一个“绿”字使春风有了颜色。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动感十足,据说也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定下来的。其实“绿”字也好,“闹”字也罢,好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的画卷,动态地刻划了春天蓬勃、盎然的生机,而其它的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但也并不是说今不如昔。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旷世少有的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就特别注重文章的修改。他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它的开头开始用的是“盘”字,发表时主席改为“旋”。既与出句“飞”相呼应,“旋”更突出动态,“四百旋”比“四百盘”生动多了,更把庐山写活了。还有“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的“乱”字,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和刚才说过的“绿”字、“闹”字一样,均属卓绝千古之字。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修改文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勇于写作,谦于修改;第二,要严肃认真,一字不苟;第三,要统观全篇,大处着眼;第四,要精益求精,小处着手;第五,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第六,要摒弃偏见,力求客观。

反复修改之后,要提前把讲话稿送到领导手中,以便于领导查漏补缺,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撰稿人还有必要主动听会,感受会场效果。会后主动征求与会者的意见,虚心、诚心地听取各方面对领导讲话的反映,取长补短,以便下一次把讲话稿写得更好。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修改的基本方法:

1.审阅修改法。初稿完成后,起草者本人应从头至尾进行审阅,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到全篇的结构布局,发现问题,留下标记,全部阅完,再回过头来认真细致地修改。

2.通读修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文中语句不通畅、衔接不紧密、表达不清晰及缺词丢字等方面的毛病,随笔修改。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

3.冷藏修改法。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等头脑冷静、思维清晰之后,再拿出来“复看”。这时,有些毛病不需别人指点,自己能很快发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对较急文稿不太适用。

4.讨论修改法。即集体会诊。主要是对一些内容复杂、事关重大的文稿,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

5.特邀修改法。即求助高手。一些政策性强、业务难度大的公文,可邀请有关领导、权威人士进行把关,帮助修改。这样可以使文稿更加可靠、科学、准确。

推荐第10篇: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全文]

1 淘宝商城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2)

一般来讲,领导讲话稿可分为五部分,即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它的主体部分。其主体部分通常又具有三种结构形式:

(一)板块式

即分为几个板块。具体讲又有几种不同情况:

1、以小标题分板块。如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以3个小标题分3个板块:⑴形势与任务;⑵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⑶思想理论工作的任务。

2、以顺序号分板块。如邓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以

一、

二、

三、

四、五将全文分为五块。

3、两块式。多见于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一块是上届(次)以来的工作总结,一块是以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一般每一大块中又分若干小块。

4、纵深式。即前后几个板块的内容是由浅入深发展的关系。如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四块小标题分别是:⑴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⑵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四个部分明显地表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

5、并列式。即几个板块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只是并列关系。如邓小平1979年11月2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讲了三个问题:⑴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⑵认真选拔接班人;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这三个问题之间显然是并列关系。

(二)自然式

即讲话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如邓小平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之后,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讲话分四个自然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并强调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第二段专门讲理想;第三段主要讲纪律,谈理想和纪律的关系;第四段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也有的讲话内容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如邓小平1980年11月20日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所作《对二野历史的回顾》的谈话,基本上是按二野历史的时间顺序讲的。

(三)提纲式

即像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中讲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开头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都很简短。如毛泽东1949年3月13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中关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通篇2700字,讲了12个问题。邓小平1981年3月27日与解放军总政领导同志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的谈话要点,通篇2000个字,讲了8个问题。陈云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通篇2600个字,讲了6个问题,共分了46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讲一层意思。

以上所讲的多种结构形式,用哪一种,要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从讲话既定的场合、作用考虑。如果是在党代会、人代会上作报告,那自然要用板块式。第二,从讲话既定的主题考虑。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般要用板块式;讲一般性的工作则可以灵活掌握。第三,从讲话既定的时间、篇幅考虑。如果安排的时间长、篇幅大,可以考虑用板块式;如果要在很短时间内讲完,则可考虑用提纲式或自然式。第四,从讲话既定的对象考虑。如果是对基层干部群众讲,一般不适宜采用过于简略的提纲式而应用板块式加以详尽、通俗的说明。第五,从讲话者的个人风格考虑。不同风格的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习惯于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要充

分考虑这一点。

四、领导讲话稿的观点提炼

讲话的观点,就是讲话人通过讲话所表达的看法或主张。实际上,讲话的主题思想也是观点,是这一讲话的“大观点”。这个“大观点”主要是由讲话者来定的。一篇讲话稿有了大观点,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中观点、小观点。正如构筑房屋除了要有大梁,还要有檩、有椽一样,搭起骨架,再配之以材料,才能完成工程。一般地说,以“板块式”构思的讲话,每一板块要有一个“中观点”,每一板块中的每一段落又要有一个“小观点”。锤炼观点是起草讲话稿的关键战,又是攻坚战。锤炼出了观点,组合了观点,讲话稿的起草就完成了一大半。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观点要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两情”。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这一点并非多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常常讲出一些与上相违背、与下相脱离的观点。比如,在1992年初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下达以后,有的地方领导同志还在强调区分姓“社”姓“资”问题。1984年中央部署开展治理整顿,目的是控制经济工作中投资过热、投资规模过大的不健康趋势。但是有的地方经济长期落后,没多少投入,没搞什么项目,也非要“大整顿”、“急刹车”。某地领导同志为了表示贯彻中央精神的“坚决”,在讲话稿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这句俗语是说不管有事没事都要整一下,这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都曾风行一时,它本来就不科学,与实事求是相违背。但这位领导同志把“两杆子”改为“三杆子”,更厉害了,也更错误了。他让本来没有搞什么项目的地方也照样“大力削减”,结果只能使这个地方的经济基础更加落后。这就是与下情脱离。可见观点的正确与否,是个很重要而又很现实的问题。

(二)观点要鲜明

毛泽东说过:“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有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这个论述完全适合讲话稿的起草。讲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必须鲜明、尖锐,有感召力、战斗力,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让人听了不痛不痒,甚至不得要领。

(三)观点要配套

就是说,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多个观点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而不应该互不相应,甚至互相冲突。

如某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的讲话,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分别是:⑴努力提高对加强科技工作领导的认识;⑵全面履行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职责;⑶认真改进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方法。三个观点呈递进关系。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⑴抓政策;⑵抓改革;⑶抓协调。三者呈相互配合的关系。

又如某领导同志关于抓“机遇”的一段讲话,其中分设三个观点: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机遇;⑵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⑶要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深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五、领导讲话稿的材料运用

这里讲的“材料”,是指起草者为着既定的起草目的,从各方面搜集、摄取并写入讲话稿之中的事例、知识或论据,是构成“材料”(文章、讲话稿)的材料。讲话稿中常用的材料,大体上有三类:

(一)依据类材料。就是发表这一讲话、阐述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包括:⑴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⑵中央和上级的部署、指示。⑶本地发生的重要情况和进行的重要工作。

(二)佐证类材料。就是为讲话中的观点佐证的事实、事例。其中包括:⑴与讲话观点相联系的典型单位的成绩和经验。⑵能够说明观点的实际发生的问题。⑶能够佐证观点的数字。

(三)辅助类材料。就是能够帮助加强讲话的说服力、增强吸引力,可调节讲话口气、活跃会场气氛、提高讲话效果的材料,主要包括:

1、典故。毛泽东在讲话中用得最多,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如七大闭幕词讲“愚公移山”;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讲“农夫与蛇”,等等。近年来,江泽民在一些公开、重大、正式场合中的讲话,就很注意用典引故,使讲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时代感。他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古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接着说:“在今天这个美好的夜晚,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也同我们一样,为香港回归这一民族盛事感到欢欣鼓舞。”由此转入有关澳门、台湾的话题,抒发实现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殷切愿望,体现出了浓浓的骨肉亲情。而1997年他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他的到访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话时说:“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获得。‟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我们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在这里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意味深长,恰到好处,极大地增加了讲话的魅力。

2、比喻。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讲抗战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时,以种桃树、浇桃树、摘桃子作比喻,说明胜利果实是属于抗战军民的,既形象生动,又深刻有力。

3、古语。在讲话中适当用一点古语来帮助说明观点,效果也很好。如某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义,与会者听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群众语言。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有时也会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如某领导同志在讲发展农村经济时提出通过横向联合“发横财”、通过出口创汇“赚洋钱”,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半壁江山”,推广“骑着黄牛奔小康”的经验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众语言,讲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11篇:谈谈文秘人员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谈谈文秘人员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今天,很高兴就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同志们交流一下。大家知道,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和其他文字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而起草领导讲话则是政务服务的重中之重。大家知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职能,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发布公文、直接指挥等等,但最普遍、最常用、最大量的是召开会议。不是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吗?其实外国人也爱开会,国际间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联合国几乎天天有会。开会就要讲话,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主要讲以下六点:一是领导讲话稿的概念;二是基本分类;三是主要特点;四是起草讲话稿要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五是基本要求;六是应注意事项(也是自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分类

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一般可分为*类:

(一)导向性讲话。会议开始时,就召开会识的背景、缘由、目的、开好会议的要求发表讲话,多是以会议主持人或执行主席身份讲话;会议进行中,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话,引导与会者用文件、上级指示精神统一认识。

(二)指导性讲话。在大会工作报告之后,对会议的中心议题作重点阐发,结合当前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向与会者提出应当怎样分析和认识一些具体问题。其中往往提出对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处理原则,具有明显的指示、指导性质。

(三)总结性讲话。可分为阶段性总结和会议总结讲话。在会议进行中所作的阶段性讲话一般是按会议议程,在转入下一议程之前,就会议已经讨论的问题,针对讨论中的发言、讲话情况作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为阶段小结;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进行总结,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

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也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

三、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③

一是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科学性、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全局性、综合性、指导性、有效性。领导者职务的不同,讲话的权威效果也不同。

二是思想性。领导讲话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起点要高,立意要深,这样才能让人思考,让人信服,让人知道其所以然,从而打动听众,不然人家听你讲什么?

三是鼓动性。领导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部署某项任务、针对形势、问题或某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示范性的议论,提出目标,发出号召,通过讲话起到激励、鼓动的作用。因此,领导讲话具有鼓动性。

四、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权威与平易的关系。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与平易性相结合的产物。领导讲话无疑要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与讲话人的身份、地位、所代表的方面相符合,立场坚定,原则性强,严肃、认真、鲜明、有力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起到应有的强调、号召作用。这种权威,确实是一种原则的把握。领导与听众由于职务上的差异,客观上极易产生距离感。如果领导讲话时再居高临下,处处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措辞生硬,发号施令,更会拉远彼此的距离,阻碍双方情感上的交流,就得不到思想上的共鸣,起不到应有的影响、教育和引导作用。所以,起草领导讲话,一是要注意教而有诚。领导讲话坦率、诚挚,就能够很快沟通、大大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自然而亲切的气氛中传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特别是起草领导对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的讲话稿时,要多把自己摆在受教育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揣摩干部们的真实想法。要把握好语言的轻重和分寸,既能点到痛处,又要尊重对方,把善意贯穿于施教的全过程,使人们能为领导的真诚所感动,乐意接受领导的批评。二是要注意大而有理。领导讲话时离不开讲大道理,要始终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角度,这是必须的。但是要把握好分寸,大要大得恰如其分,高要高得合情合理。可以把大道理拆成一个个便于大家理解的小道理,这样就会让人更容易接受。不仅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把“理”说透,将各种事理渗透到亲切、自然的语言诱导中,便于领导权威的自然贯彻,消除逆反心理,起到讲话应有的权威效果。

二是庄重与幽默的关系。领导讲话无疑要庄重,不能拉家常式的漫谈、闲扯,要严肃、认真、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阐明自己的思想。这是领导讲话所必须把握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一个领导者不论是在何种社会环境中,运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限度,去阐述、说明、表现领导者的思想意识。领导者既不能无原则地去评价某些事、某些人,也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一味地表现自己,或以我为中心。起草领导讲话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行文沉稳、扎实、郑重其事,不可随心所欲,以使领导活动严肃、认真、原则性强,达到预期目的。但如果在讲稿中一味照本宣科或讲些大话、套话、空话,开始说一通形势如何如何,结尾原则性地提提要求,老一套,没有一点灵活性,也打动不了听众。灵活性是原则性运用过程中一种必要的补充,以基本原则为指导,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灵活处理。幽默性是灵活性的种绝妙体现。在讲话中适当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不但会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而且也会为领导者的风度增添异彩。

三是深入与浅出的关系。领导讲话,总是要通过阐明一定的道理来说服人、教育人,“以理服人”可以说是讲话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但是如果仅仅以此为根据,通篇都是名词、定义、概论,一味进行简单的“满堂灌”,会使人觉得深奥难懂。起草领导讲话稿,要将说理性与通俗性结合起来,使所要阐明的道理生动、明了,听众易于接受,把高深的道理讲得明白流畅、简单透彻。首先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和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功力。撰写讲话要想事理严明而又深入浅出、明白通畅,撰稿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平时注意积累各学科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悟性与灵感。其次,掌握语言的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讲话语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借题发挥法、引经据典法、用数字说明法等,掌握一定的技巧,并在起草中灵活应用,会使领导讲话有理有据,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五、起草领导讲话的三点要求

(一)避免雷同。领导者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人讲同一个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重复讲,势必使听众失去兴趣,会场将产生无人关注的局面。起草人员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雷同上下功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来讲,独辟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也会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讲稿很可能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可根据领导者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二是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回味无穷;四是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避免重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展开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以使领导讲话独具色彩而富有成效。

(二)独树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1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每个人都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风格、个性。领导讲话也要有风格、个性,这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领导者的讲话只有突出个性,才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从而使讲话化作听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毫无新意的讲话,只会使听众越来越没有耐心。任何一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具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采飞扬。起草领导讲话,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缚,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而随时变化,不仅要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生动活泼、文采盎然这样可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三)适当调剂。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是遇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与会者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象开始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始松弛下来,以至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抽烟、闲聊、打瞌睡,甚至有的收拾东西准备走人。这样,讲话就需要调剂情绪和气氛了。对这一点,撰稿人也要预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调剂品”,激发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运用即兴调剂要因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因听众不同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剂是领导者机智灵活的表现,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大家知道,西方人爱幽默,一位著名神父讲经,上台就和教徒开了这样一个玩笑。他问教徒:“你们知道今天我要讲什么吗?”众答:“不知道。”神父说:“不知道我给你们讲什么呢!”转身就走。台下一看着急了:“神父不要走!请给我们讲讲吧!”神父再问:“那么,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吗?”众人改口:“知道!”神父笑着说:“知道了我还有什么可讲的!”转身又要走,教徒恳切挽留。神父三问:“你们究竟知道不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呢?”教徒想:这是在和我们玩脑筋急转弯啊!商量了一下,一些人回答“知道”,另一些人回答“不知道”。心想这下你总抓不着把柄了。不料神父言道:“请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的人听!”还难不倒他!开了这个玩笑后才给教友讲经。不用说,这次讲经的效果非常好,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适当调剂是十分必要的。说到这儿大家也许已经明白,也许有的同志还不明白,上边我所讲的,其实就是在适当调剂呀!

六、起草领导讲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几点体会)

(一)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起草领导讲话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决策活动,是一种代言行为,也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过程。领导讲话稿是用以指导工作的,稍有松懈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起草领导讲话责任重于泰山。不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关起门来当书记,当县长、局长。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种主动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要想到,能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领导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机遇、一种荣誉,是自身价值的展示,应该抓住时机,为之献身。对领导交给的材料任务,要感到是一种信任、一份责任、一种义务,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应该有一种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感觉。如果有讲话起草任务躲着走,不尽心、不尽力,不仅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就会失去领导信任,业务上的提高、政治上的进步就无从谈起。所以,同志们一定要能吃“苦中苦”,能坐“冷板凳”,以一流的状态、作风和敬业精神去对待和搞好领导讲话的起草工作。特别是目前,社会和各级领导者对秘书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奉献精神要求很高很严,但秘书人员的薪酬、待遇却与工作性质、工作负荷很不相称,秘书人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承认。干我们这一行,工作要求、辛苦程度比一般人高得多,但工资不高,提拔困难,无职无权,磨屁股熬眼,能人不愿干,笨人还干不了。有人说我们是四种人:“政治上是红人,工作上是忙人,生活上是穷人,身体上是病人。”同志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付出很多,确实很辛苦、很艰苦、很清苦,在此谨向各位同行表示慰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有“清灯孤影苦思寻,字斟句酌撰公文,暑寒饥渴浑不顾,错把晨曦当黄昏”的工作精神和“耐得寂寥与清贫,虽苦犹荣坦荡心,蛰身栖居文秘苑,耗尽青春亦无恨”的崇高境界。

(二)要切实吃透上级精神

领导讲话一般都是传达落实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本单位开展一项工作也必须保持和上级精神相一致。所以,一定要明确上级精神,总体上讲的什么,重点是什么,当前做什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都要反复学习,紧紧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为写出高质量的讲话稿打下基础。如何吃透上级精神呢?要注意准确归纳。因为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往往博大精深,要善于抓住中心,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否则就会觉得句句都重要,难以取舍,不得要领。一方面不能照搬照抄,但同时对基本精神、关键论述等也必须适当学用。关键要掌握好一个“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起草文稿时,着力研究上级精神,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政策准确全面,引用政策原汁原味,落实政策不折不扣,确保上级精神在文稿中得到切实体现。二是在文稿审核时,看其内容是否符合上级精神,所提措施办法是否与现行政策相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做到贯彻上级精神全面不变形,体现上级政策规定具体不走样。

(三)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属于一种被动型写作。要想以己之笔写出领导的心中所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把领导的意图吃透、弄准。常言道:“定位不准,累死三军”、“理定而辞畅”、“领会上头,摸清下头,两头一碰,才有写头”,能否领会好领导意图,是决定讲话稿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把握领导思想,表现领导主张,体现领导要求。认真按照领导思路打磨文稿,做到领导的思考深入到什么层次,讲话稿就准确表达到什么层次;领导的指向触及到什么方位,讲话稿就准确跟进到什么方位;领导的要求具体到什么程度,讲话稿就准确反映到什么程度。

⒈要进一步明确讲话稿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讲话稿一般是授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讲话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常言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受命于谁,文章思维和特征服从于谁,这是授命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融会有关政策、精神和理论,在领导的意图上进行阐述发挥,这样的授命写作才能打得住。决不能固执已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领导,写进文稿之中。

⒉要明白领会领导意图主要途径。

⑴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这是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意图的总体。

⑵主动扑捉机会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原则、要求、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领导的行政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了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

⑶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思想情况会有系统、整体的理解。

⑷直接具体领受领导指示,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者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对一些模糊问题要及时予以澄清。与其它文章写作相比,领导对自己将要作的讲话,有时会提出比较成熟的见解和构思,但更多的时候是只有要点,甚至连要点都没有。领导已有成熟见解和构思的,比较容易处理,只需毫不遗漏地将其记录下来并转化成顺畅的文字就可以了;对领导的要点式意图则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领导明确指示处理意见和办法,切忌在动笔之后再三番五次找领导问这问那;对连要点都没有的拟稿任务,文秘人员则要全面思考、深刻分析,及时请示领导,征求各方意见。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了深入了解领导意图的良机。否则写出的文稿会作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

⒊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文稿中去。否则,文与人的习惯特征不统一,领导者和听众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或不习惯的感觉,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文稿特征与领导习惯相差太远而不被领导者看中和接受,也很难完成任务,对起草者的影响也不好。熟悉领导的思维和讲话习惯并不难,只要留心亲耳仔细听几次领导者脱稿讲话,就会熟悉基本特征,再琢磨分析一下,一般都会适应,其过程是可以缩短的。

总之,讲话稿是表达领导思想、体现领导个性、展示领导风采的重要载体,领会领导意图对写好文稿至关重要。要不断“了解领导、适应领导、学习领导”。“了解领导”就要了解其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决策取向;“适应领导”就要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学习领导”就要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在讲话稿中充分体现领导特点,与领导风格充分对接。要把握好*个字:“知意图、看对象、分轻重”。知意图,就是对领导提出的重要观点、想法及近期在其他场合的讲话精神领会好,把领导还未想清楚、说明白的问题弄清楚,明确表述出来。并随藤摸瓜,完善领导意图,把领导暂尚未谈到、且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到讲话中来;看对象,就是根据特定场合和特定的对象来设计讲话内容,使讲话紧扣会议的中心议题;分轻重,就是对一篇讲话的各个部分作深入分析,把应当突出的重点找出来,下大力气写深写透。

(四)要大量搜集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如同搞建筑必须有水泥钢筋、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一样。起草讲话决不可凭主观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础上,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搜集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⒈注意平时收集分析材料。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备料”一定要充裕。有人对收集材料觉得并不重要,不当回事,而在写作运用时却常常有了新的认识,感到它的使用价值了,后悔没有积累,再找时间来不及了,甚至无法找到。有时积累的一些材料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这个材料没有白白积累。因此积累时不可嫌多,运用时又不可能很多,这也许就是素材积累与使用之间的一个特点。收集材料途径有三:

一是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现实材料。特别是写“讲话稿”、“意见”、“规划”时特别需要这样的依据。通过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具体生动,真实可靠,印象深,感受深。常言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沉下去,摸实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唯上,不唯书,坚持真理,不看风使舵,不随风倒,更不能带着各种框框去找材料,削足适履,歪曲事实。要客观地倾听,平等地讨论,适当地提问,注意点面情况的结合,对调查的材料要做必要的核实。

二是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即收集一些与所写公文有关事物的变革情况,以便分析其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有见解的观点。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等等,都可及时记下来,分门别类,积累起来,用时非常方便。

三是有备无患,储备基础材料。积累一些与文稿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法规、政策、文件、讲话、纪要等,甚至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辟议论,作为形成文稿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

调查、收集、积累材料有三忌。一忌凭兴趣出发,要从工作需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如果凭兴趣出发,就可能片面、狭隘,甚至有意无意地歪曲了材料。二忌听风就是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凭想当然办事。三忌实用主义地调查收集材料。

总之,调查积累材料,要靠勤看、勤问、勤想,一要广,二要实。要养成勤奋读书、阅报、看文件、记笔记和思考的好习惯,一些词语、成语要常读读、看看,对一些重要文件、讲话的关键段落要能够背诵。这样可使你的材料库和思想库应有尽有,样样俱全,头绪清晰,有备无患,用时才会信手拈来。人脑不怕用,就怕空。其记忆力的容量是无比巨大的,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总量,是数字计算机的***万倍。只要用心,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丝毫没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省委办公厅对办公厅(室)中层以上干部提出的目标要求有三条:一是政策水平达到同级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水平;二是政治理论水平达到同级党校讲师以上的水平;三是对全局情况了解和掌握程度达到同级综合部门的水平。要达到这个要求,不勤奋学习,不认真钻研,不积累大量的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厚积才能薄发嘛。

2.注重系统思索储蓄观点。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那就要在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观点群并有较强的逻辑线索之下才能形成。历史上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相当的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感性积累、观念积累之下,经过提练加工完成的。有些作家写了一两本好书再写不出新东西,也是积累不足或者耗尽的缘故。我们所讲的观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得出的结论,是在认识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实际去有针对性地认识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写文章不能就事论事,要把理性与现实结合起来。有了材料,不能堆砌,而要虚实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无实,空洞无据,不能服人,更不能具体生动地感人;无虚,就事论事,就没有深度,不能发人深思,启迪人的智慧。选材用材得当才能避免“空”和“长”的问题。

所谓储备观点,就是讲要注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有备无患,需则用之。这样在写文章时,就可以在分析、选择、提炼材料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经,以事实叙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为纬,织出美的绫罗绸缎来。否则现学现卖、现想现卖,都不会搞好文字工作。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领导人不是称职的领导,同样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文字工作者也不能算是合格的。

储备观点关键要能抓住抓准问题。抓问题是指抓一个时期有反映价值的情况。能不能写出有意义、有分量的文章,首先看问题抓得准不准(举例:神父与修女打门球)。问题抓得准,抓在点子上,抓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写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补充问题了。反之,问题抓不准,文字写得再好,精雕细刻,也不能用。所谓抓在点子上,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有这个情况,而且是个重要情况,而中央和上级部门正需要了解这个情况;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这个情况,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抓在要害处,就是抓住这个情况的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而不是拖泥带水,喧宾夺主。

抓题目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当今需要在坚持大原则前提下,勇于创新,提出并写出别人没写出的问题,提出并写出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写出别人欲言而又未言的东西。衡量一个文字工作者水平的标准有三点:别人没想到的你写出来了,为上;别人想到但没说出来而你写出来了,为中;别人想到并说出来了而你又说出来的,为下。

(五)要认真细致地构思谋篇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比方做衣服,没有衣料不行,但有了衣料,剪裁不好也不行,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了。起草文稿也一样,即使有了必要的材料,如果结构安排不好,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稿来。要注意两点:即设计好文章结构和深化讲话主题。

⒈设计好文章结构。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又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报告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往往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

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也就是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文稿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重要讲话,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这样,再稍加扩充、润色、归整,就可以成为一篇象样的文稿。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这种办法。

⒉深化讲话主题。讲话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的具体体现。所谓讲话主题的深化,就是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主题不存,公文无魂;主题突出,文稿有神。《出师表》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它深蕴了“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之所以代代相传,就在于他提出了“居安叫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的精辟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之所以载入史册,关键在于通过阐述各个战场的情况揭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真理。党的十六大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以最简练的语言,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界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历史定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可见,主题越突出,思想性就越强;思想性越强,文稿的生命力就越强。

深化讲话主题要把握以下重点:

一是细化领导要求。领导意图与要求最初表现的形式的比较复杂的。有的十分明确,有的仅是个倾向,有的比较零碎,个别情况下还有意见分歧的态势。因此,要对其进行提炼、深化处理,形成一个正确的领导集团(班子)的旨意。这个深化过程,首先是补充完善。领导人的新思想刚刚产生时,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局限,很难完全正确,这就要调动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从实际出发,把它系统起来,成为完整、严谨、系统的领导思想。第二是凝炼提高。要经过智囊组织的熔炉加工、优化、磨砺,再送入领导思想体系。第三是延伸挖掘。要善于分析领导思想的发展趋势,按着这个趋势拓展思路,延伸思维。这种伸延不是随意的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从客观事物的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有所突破和创新,使新的思想始终保持一种对工作的最佳导向力。(这是一项富于开拓性的工作,要善于学习,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是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讲话稿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各种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材料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规律常常是蕴含在深层次里。事物的本质最能揭示主题。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注意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对事物要着力探求其思想意义,要在事物所显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这个过程就是对主题的深化的处理。

三是政策策略的具体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策略思想,一般通过会议或纲领性文件下发,贯彻到各级组织和各地区。但路线的贯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事件、具体政策。深化主题,必须紧紧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在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的意义,对具体事项上都有的现实、明确、具体的表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图明确在各项具体事物中表达出来。

四是要量体裁衣。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可能不一样,市长与副市长讲也可能性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正式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有的话局长讲可以,书记、乡镇长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既要克服本位意识、部门色彩,又要防止“出格”、“越位”。要首先了解清楚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起草领导的讲话稿更要慎重。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因此,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当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部门在为党委、政府领导起草讲话时往往站的较低,把本该由部门领导讲的话改由党委、政府领导去讲。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是站在部门的角度,怎么痛快怎么讲,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明显场合不妥、语言不妥、对象不妥,与领导的身份不相称。这是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加以避免的。

深化主题要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主题确立以后要讲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务虚,就要把话说在点子上,一针见血;讲实,就要把怎么办说清楚,拿过来就能干,有操作性,切忌在半空里论过来、议过去,主题散而不清。这就要求撰稿人具有较深的思想理论功底,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加强对客观事物的深刻了解和理解,掌握、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材料积累丰富并能熟练地掌握写作技法。

第一,敏锐察觉发现问题,尖锐、鲜明地提出问题。对客观事物中的问题要有敏锐的“触角”,有深厚的洞察力。在众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觉问题,并且敢于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阐发观点,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实质,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超前意识强,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将产生较深的社会效应。这种方法对深化主题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

第二,深刻全面分析问题,立足本质剖析问题。主题的深化常常依赖于对问题深刻、全面地分析。要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抓本质,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主题在强有力的说服力下得以深化。分析问题要用层层“开门”的手法,把主题自然展开,在分析说明问题时,运用“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这样”之类正反结合、层层深入的论述,使内在的逻辑力将主题深化。

第三,要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标本兼治提出措施,正确合理解决问题。市有市情,县有县情,必须一级一级具体化。否则,讲话就会流于形式,难免陷入“假大空”,其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就要打折扣。所以,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科学地提出对策,切实地解决问题。一篇领导讲话,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就是主题的深化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并能深刻地揭示问题本质,是深化主题全过程的表现。

第四,得当用语。语言使用得当,关键是讲话的语法语气要恰如其份。领导的讲话、报告、讲演等一定要注意语法语气,这样能进一步体现领导者的讲话意图,有利于实现领导者所要追求的目的。特别要注意科学表述敏感性问题。一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大的政治背景、经济环境等,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责怪过去。二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剌激性字眼。三是对社会较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正面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分析原因时领导机关要主动承担责任,不要一味批评基层的同志。四是对一些不能回避且拿不准的问题,要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在遵守写作一般选词规律的同时,重点是掌握好下列修辞方法。①俗语。包括谚语、俗话、俚语、民谣,通俗易懂,广为流传。适当引用一些俗语,可以使讲话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毛泽东主席的演讲风格质朴自然,大气磅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俗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从而使演讲达到了“等闲言语变瑰奇”的意境。如用“懒婆娘的裹脚步——又臭又长”的歇后语形容空话连篇的长文章;在《论持久战》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告诉军民要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夺取胜利。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另外,讲话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一些文言词语文字简明、含意深刻,可以酌情使用。②强调语。讲话中的主张、意见、要求部分,常常大量使用强调语。所谓强调语,即带有强调口气的词语,多是一些能愿动词,例如“要”、“一定”、“必须”、“务必”、“坚决”、“严加”、“禁止”、“不准”、“严禁”等。③进解。对前边使用了一个词,接着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解释的目的或是赋以新意,或是拓宽其含意。进解方法,在前词与后解之间或是使用“就是”,或用“即”,或用“也就是说”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更加准确、清晰的印象,有利于防止歧义。④警语。讲话中为了做到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当使用一些警语。警语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格言为特征的警语。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二是以成语为特征的警语。“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政清廉”等。三是以比喻、歇后等辞格为特征的警语。如“夹紧尾巴做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⑤换字。它也是在公文写作中较多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所谓换字,就是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形象、明快,将比较固定的一具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如“与其说他向前看,倒不如说他向‘钱’看”。可见换字可使语言很有说服力,铿锵有力,十分生动,形象逼真。

(六)要合理使用起草方式

公文起草一般有四种起草方式:一是办公室起草;二是部门起草;三是组成起草小组起草;四是领导亲自起草或主持起草。不管采取那种起草方式,其实无外乎三种模式:即个人承担、群体承担、个人与群体相结合的方法。

对特别重要的讲话,采用起草组的方式,如党的十六大报告,胡锦涛同志亲任起草组组长,组织各路好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起草修改工作,拿出了高质量的报告,体现全党的意志、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成为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除此之外,对于比较简单的一般性的讲话,可采用个人承担的办法;对于政策性、全局性、指导性较强,对某一方面工作有全局指导性的重要讲话,则应当采用群体共同研究的方法;有时对一些工作汇报等由许多单项内容汇总起来的讲话材料,可采用个体分头起草,集体研究修改的方法。具体采取哪种形式,要根据工作要求和文秘人员的情况来确定。

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领导亲自动手起草讲话的重要性。

写作,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成盛事”。古今中外,很多政治家都高度重视自身的文字修养。唐代公文有严格的“职述”和“代拟”规定。“职述”就是担任某种职务的官员,必须亲自动手撰写与其职务相称的公文,不得假手他人,如有违例,轻则贬官,重则治罪。在以科学、法治、人本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写作更是一项高素质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能力。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中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这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的问题。现在重申这一原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力和领导能力,改善和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领导者的角度讲,写作是保持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作为现代社会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激发下属的创造热情,有效地组织起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开拓和实干精神的群体,而写作是保持领导者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写作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积累,需要领导者有较强的理论水平、政策眼光、业务能力和思想方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勤于阅读、勤于思考,这本身就是对领导素质的促进。其次,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使人的思想经常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工作中产生淅思路、新观点的基础。写作有助于思维方式的训练能够提高领导者的整合能力。领导干部每天要做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怎样正确而高效地处理这些事情?正确的思维方法是事半功倍的关键,而较强的写作能力则对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实用写作的基本要领体现了人类思维及处理问题的一般原则,如观点鲜明,重点在前、一般在后,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目的明确、行文简捷等,对这些写作原则的深刻感悟,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整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工作思路。同时,还可以使领导者以才服人,无形中提高领导者的演讲水平,增添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从文章的角度看,领导写作能准确地表达工作思路,切中要害。因为领导干部具有高瞻远瞩、把握全局的优势,亲自动手写文章更能精辟地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深入的思考。这种优势,是一般秘书人员很难具备的。领导写作有利于讲话、文章的个性化,使之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总之,写作不仅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技能,还是勤于政务、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领导同志动手写些文章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谈一谈分块写作时的统稿问题。这主要是对办公室主任和综合科长们说的。

一篇较大的领导讲话稿往往需要几名撰写人员承担完成,这也叫分块负责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能够有效及时地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好分块负责与统稿的关系至关重要。有效的统稿过程既是一种有益的工作程序,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同样有助于提高统稿者的综合协调能力,有助于统稿者对自己的文字能力、思想方法以及综合协调水平的再认识。作为文稿起草的主持者在进行有效的统稿时,要使撰稿者和统稿者都能发挥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谋求“双赢”。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既要分块负责,又要做到分而不散,统而不“死”。具体分工时,可根据撰稿人员日常联系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因人而异。撰写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分块负责与逐段讨论的办法。在领导交待意图形成提纲后,将撰稿人员集中起来,逐段逐段进行推敲,一部分一部分地讨论,使大家从整体上把握文稿,了解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这样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有时能一气呵成。二是分块负责与相互修改的办法。对撰稿人员交上来的稿子,通览后做到心中有数,但不急于统稿,要求大家互换稿子相互修改,都来体会统稿的感觉,这样能使撰稿人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增见识,相互促进。三是分块负责与集体“会诊”的办法。集体“会诊把脉”,目的是完善、补充文稿的内容,增强文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发挥撰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和责任心。好的统稿者不能做居高临下者,更不能是只说不做者。撰稿人员和统稿者相互配合得好,能使撰稿和统稿相得益彰,相互得到提高。统稿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引导、提示,不能放任自流。首先,要求撰稿人员在文稿起草前明确提纲。有了提纲心中就有了底子。有时也不要拘泥提纲,要敢于不断完善、修改或突破提纲,不要过分相信和过分依赖提纲,提纲是死的,而我们所要表述的工作内容是实实在在和活生生的,有时绝不是一个提纲所能包容的。其次,要把握工作,以工作为主。领导讲话稿大都是用来总结、部署、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撰稿人员在构思、动笔之前,必须明确工作重点,如对整体工作发展,各项工作在整体工作中的位置及进展,各个时期对全局工作起带动作用的重点工作,一些重要工作的政策规定等,都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正确把握,避免文稿与实际工作形成两张皮。其次,再要求撰稿人员一定要明确文稿体裁。这样在谋篇布局时就能掌握正确的表达形式,做到胸有成竹。是讲话稿就要写成讲话的口气,是汇报稿就要成汇报形式,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述,容易使文稿为领导所认可,较多地被各方所接受,减少非议。

除此之外,统稿者还是要充分发挥撰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责任心。一是要有创新意识。发挥撰稿人员接触和消化吸收材料多、思考和议论问题比较多的优势,围绕文稿的主题进行创新,大胆提出一些丰富、深化的意见。不能让撰写人员有依从一般文稿模式的观念,更不能有盲目服从统稿者意志的思想,要让他们在撰写过程中,不断闪现思想火花,从而把文稿的主题表达更准确、更深刻。二是要有责任心。分块负责不是随心所欲,撰稿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无论是分工撰写哪一部分文字,都要认真谨慎,大到谋篇布局、观点提炼、数据引用,小到语言推敲、标点符号运用等,都不能出现差错。无论是领导讲话稿还是汇报材料,都要能经得起社会各界包括各种才俊之士、权威人士的检验。

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要在“精于战略”的同时也要“娴于战术”。写作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

(七)要精益求精地反复修改

文稿草就之后,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修改。因为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问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那种“老子的文章天下第一,谁也动不得”和“改我一字,男盗女娼”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可以说是狂妄自负、浅薄无知。很多名人都很注重文章修改。曹雪芹著《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一部《战争与和平》竟然重写了*遍!《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一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学名著,也都是作者花五六年的时间,几易其稿,经过逐章逐节逐段逐句反复修改,用笔蘸着“心血”写成的。而现在有些作家根本不修改,躲在写字楼里用电脑码字,“用身体写作”,几天便造出一部大部头来,一年能写好几部全是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据权威机构统计,2002年,我国出版长篇小说直逼****部,而新中国成立至*前的**年里,长篇小说的创作总量才***部。现在一年的创作量,比原来近**年的总量还多好几倍。但大家想一想,又有多少作品令人难忘呢?浮躁若此,还指望出什么名著,也只有失望而已了!就这一点而言,还不如古人。我们的古人在语言艺术上非常注重“炼字”,主张“意胜”,要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越是名家,越不肯放过对自己语言的铸炼。象白居易作诗后先读给老妪(音雨)听、征求老太太的意见啦,欧阳修把稿子挂在墙上边读边改折腾不少日子啦,人们都耳熟能详了。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用“到”字,再用“过”字,又换“入”、“满”等**余字,最后才选定为“绿”字。一个“绿”字使春风有了颜色。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动感十足,据说也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定下来的。其实“绿”字也好,“闹”字也罢,好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的画卷,动态地刻划了春天蓬勃、盎然的生机,而其它的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但也并不是说今不如昔。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旷世少有的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就特别注重文章的修改。他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它的开头开始用的是“盘”字,发表时主席改为“旋”。既与出句“飞”相呼应,“旋”更突出动态,“四百旋”比“四百盘”生动多了,更把庐山写活了。还有“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的“乱”字,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和刚才说过的“绿”字、“闹”字一样,均属卓绝千古之字。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修改文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勇于写作,谦于修改;第二,要严肃认真,一字不苟;第三,要统观全篇,大处着眼;第四,要精益求精,小处着手;第五,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第六,要摒弃偏见,力求客观。

反复修改之后,要提前把讲话稿送到领导手中,以便于领导查漏补缺,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撰稿人还有必要主动听会,感受会场效果。会后主动征求与会者的意见,虚心、诚心地听取各方面对领导讲话的反映,取长补短,以便下一次把讲话稿写得更好。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修改的基本方法:

1.审阅修改法。初稿完成后,起草者本人应从头至尾进行审阅,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到全篇的结构布局,发现问题,留下标记,全部阅完,再回过头来认真细致地修改。

2.通读修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文中语句不通畅、衔接不紧密、表达不清晰及缺词丢字等方面的毛病,随笔修改。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

3.冷藏修改法。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等头脑冷静、思维清晰之后,再拿出来“复看”。这时,有些毛病不需别人指点,自己能很快发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对较急文稿不太适用。

4.讨论修改法。即集体会诊。主要是对一些内容复杂、事关重大的文稿,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

5.特邀修改法。即求助高手。一些政策性强、业务难度大的公文,可邀请有关领导、权威人士进行把关,帮助修改。这样可以使文稿更加可靠、科学、准确。

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活动的组成部分,讲话稿是领导讲话的书面载体,具有传达政策,指导工作、布置任务,报告情况和交流信息的功能,用途十分广泛。

关于“怎样才能写好”这个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没有统一的答案。下面,我根据教材《公文写作与处理》的内容、吸收部分公文专家的观点、结合本人以前的工作经历,以及这几年来在从事文秘工作的一些感悟,归纳了四点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关门“当领导” 所谓的“关门当领导”,就是指秘书在写作过程中要调整心态,换位思考,将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站在领导的高度,研究上级的政策,梳理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态势,通盘考虑全局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单位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打个比方,你在为书记写稿子时,要想到“我就是书记”、在给市长写稿子时, “我就是市长”,给局长写稿子那就是局长了。不能受岗位、职位的局限。秘书“虽是小人物,但考虑的都是大问题”,---由于又当“书记”、又当“市长”、“局长”,总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间长了,秘书的能力也就比较全面了,所以,你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很多领导都有过当秘书经历)。

说到这,有的同学会问,你本来就是一小秘书,你把自己摆在领导位置,这样合适吗?合适,不仅合适,而且很合适。通过刚才讲过的秘书定义知道,秘书其中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当参谋、出主意,而撰写领导讲话稿,就是当参谋、出主意的主要体现。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进入了“领导状态”,也才最大可能地知道“领导在想什么”、“哪些工作需要加强”、“什么措施最得力”,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会定位准确,这样的讲话才“像”领导讲话。

总之,就是要求秘书在撰写讲话稿的过程中,关起门来“当领导”,忘记自己的身份,进入“忘我”的境界、“失去自我”,从领导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平时我学领导,写前我问领导,写时我是领导”。(当然,“关门”当领导,也就是关门时,你把自己当成领导,当一“开门”,你该是谁还是谁。)

二、少说“普通话”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语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皇帝都感到说话不容易,可见,说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少说“普通话”,就是要多讲领导想讲的话,多讲能体现领导“水平”与“特色”的话,少说空话,大话、套话。当然,也不是要领导多讲方言。要想让领导讲出“水平”、体现“特色”,需要做到下面的“四要”。

一要“文如其人”。这里的“人”不是讲话稿的撰写者,而是指讲话稿的使用者---领导。讲话稿是领导的讲话稿,必须反映出领导的个体特征。具体来说:一是体现领导性格。大家知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千人千面’,领导首先是人,而且是性格各异的人,有的豪放率真,有的沉稳含蓄,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沉闷古板„„。不同性格的领导,其讲话的风格必然不同,对事例、句式、词汇和语气的选择也不一样。“罗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领导喜欢文风平实,语言纯朴;有的领导讲究文采、偏爱对仗工整。作为秘书,一定要因人而异,“看人下菜”,写出体现领导性格的讲话稿。切不可“千人一面”,更不能“张冠李戴”,使领导风格错位。(我研究了省委徐光春书记的讲话,发现他好用古文,喜欢引经据典,去年,他在郑州大学讲话时,整篇讲话稿3000多字,引用“古文”达16处之多。我在部队工作时,我们师长讲话,就喜欢用数字,因为他从老山前线回来,文化程度不高,只相信数字,什么“知乎者也”,他根本没兴趣。所以,我们这一帮当参谋的给他写讲话稿时,首先做的是找数字。)。二是符合领导身份。这里所讲的身份主要是指领导所担任的职务。具体到某位领导其职务总是一定的,不同职务的领导,讲话的角度不同,讲话的内容也有区别。(例如:书记与市长不同,市长与局长不同,正局长与副局长又不同。正职要从全局的宏观出发,讲工作的意义、原则和思路,而分管的副职则要讲具体工作的要求、措施和步骤。如果正职做主体报告,副职要讲话可从贯彻落实的角度讲几点意见,如果是副职做报告,正职可从宏观的角度提几点要求)。三是流露领导情怀。刚才讲过,领导也是人,人是有感情的,领导也不例外。大凡处在一定位置的领导,绝大多数对党的事业是忠诚的,对人民群众是有深厚感情的,写不出领导真情实感的讲话稿,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讲话稿。

二要“有的放矢”。这里“的”有两方面所指,一是讲话的内容,二是讲话的对象。 从讲话内容来讲,要言之有物,不能虚无空洞。因为领导讲话都是有目的的,或解决问题,或阐明思想,或发表评论,或兼而有之,所以讲话稿写作要体现鲜明的导向性和现实的操作性,不要讲假话、套话、空话。最好是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一语中的,不能让人听了不解其意,听了半天,不知“你要干什么”、“要我怎么干”;拿破仑对秘书们一再重申的训令就是六个字:“要清晰!要明白!”(视情况举例子)

从讲话的对象来说,秘书不仅仅要考虑到领导的风格,也还得顾及听众的感受,听众也是讲话稿写作的重要依据。少说“普通话”,就是要讲群众想听、愿意听、听的懂,起作用的话。(如在机关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要讲究点文采,理论性、逻辑性可以强一些;如果听众是基层干部群众,就要注意语言的平实,直来直去,你说的太深了,满口的文言文,别人也听不懂,犹如“对牛弹琴”,毛主席早就批评过,“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而是人的错)。当然,要想提高讲话效果,还得要考虑领导讲话时与听众的互动交流,不能让领导演“独角戏”;(就如教学一样,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与学是分不开的,我教你才学,我不教你学叫自学,你学我才教,你不学我也没法教,我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云里雾里,你们在下面该干嘛干嘛,跟没事人一样,那讲课又有什么效果?当然,今天没有。请问平时的课堂上有没有这种情况,---这个可以没有--)

三要“言当其时”。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领导讲话也是在一定的时空下进行的,不能讲几年都是那几句,没有任何时代特征。作为领导者,不仅要善于顺应时代潮流,更要敢于推动和引领时代潮流。所以,起草领导讲话稿还要把握时代脉动,点击新生事物,撷取鲜活语言。

四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起草领导讲话稿也不例外。作为领导,他也不喜欢人云亦云,总希望提出高人一筹的见解来;大家听领导讲话,也都希望听到新鲜的东西,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所以领导讲话中就要尽量涉及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加大信息量,扩大知识面,让人耳目一新。有些领导讲话效果之所以不好、没人愿意听,原因往往在于好讲官话、套话、老话、废话,习惯于从文件中来到文件中去,讲的尽是原则性道理和程式化语言,老腔老调老面孔,模式僵化,千篇1律,缺乏新意,毫无生气。(比如: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策划没有不精心的、部署没有不周密的、宣传没有不广泛的„„。还有,中央讲了省里讲,省里讲了市里讲,市里讲了县里讲,你讲我讲大家讲,讲的都是一样的内容,没有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没有独立见解,全是照搬照抄,会议也开了,领导也讲了,但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因此,讲话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丰富和全面,才能打动听众,发人深省,更好地传达意旨。

三、执笔“三分主”

实践证明,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讲话稿,秘书必须要有发挥的机会和空间。执笔“三分主”就是要求秘书在写作过程中,遵循领导写作意图,尊重领导意见,而不能拘泥于领导个人,要有“三分”的主见。当然,另外的“七分主”是领导的,否则主次不分了,那就不是“领导的讲话稿”,而是“秘书的讲话稿”。

实际工作中,领导在向秘书交代任务时,有的喜欢交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连提纲都给你列好,让你“照单做菜”。这样做,对秘书来说是固然是省了不少事,至少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秘书的发挥。试想,如果领导的观点是正确的、全面的、与时俱进的,也就罢了,如果观点不全面,甚至不客观,而秘书还必须一味的被迫服从领导的观点,生拼硬凑一些材料去佐证领导的观点,这样的写作效果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事,偏颇的观点或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说到这,我想问一下,你们认为“领导有没有判断失误甚至错误的时候”---“有,这个真的有”)。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现在的领导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丰富,博学多才,但由于他们从事领导工作后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应付行政事务,接受新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少,有时也会觉得知识不够用,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短板”甚至“空白”。此时,秘书人员应当在不影响领导威信的前提下巧妙地给以提醒或弥补。这样,领导与秘书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互补,将对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在秘书学上,将领导与秘书的关系延伸至“互补关系”就是这个道理。(试想,如果你起草的讲话稿,不仅“体现了领导意图”而且还“发展了领导的意图”,写出连领导都没想到,连领导都受启发的东西,领导能不满意吗?如果你没有任何主见,东拼拼、西凑凑,这儿抄一段,那里搬几句,这样领导会认为你就是个“二道贩子”,会觉得这伙计要么是水平不行,要么是在敷衍他。)

当然,这里说的是“执笔三分主”,就是要求秘书在写作的时候,有一定的主见,如果领导认为这“三分主”不符合他的意图,那秘书也不要坚持。因为,一开始咱们就谈到,秘书在工作中作用始终是辅助性的,没有决定权,秘书可以领导的口气写讲话,但秘书终归是秘书,不能越俎代庖,反客为主,将自己意见强加于领导。(这里可视情况举例子)

四、苦练“基本功”

一般来讲,大多数领导对讲话稿的期望值非常高,甚至高于其它公文。但领导由于工作繁忙,有时只给秘书交代一下主题,有的连主题也不说,放手让秘书自己去发挥,即便在交代一些主要意图时,很多时候也并非都清晰明了,大多是一些大致的思路和感性的认识。要写出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强的文稿,这就要求秘书正确领会这些思路和认识,进而细化、提炼、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要做到这点,确实很不容易,必须练好三个“基本功”。

首先,要练好吃透“上情”的功夫。秘书要及时准确地了解上级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高度关注每个阶段上级突出强调的工作重心,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上级会议精神、方针政策和群众意志的具体体现,秘书只要把握住这个总抓手就把握住了领导的总体思路。(如今年,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强调的是“六个着力、六个切实”;我省徐光春书记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的工作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全省的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突出的是提高干警队伍综合素质。这些会议精神与有关文件,就是我给领导写讲话稿的指针,不管给书记,还是给院长写讲话稿,这些总体思路与方向都是一样的,不能变。“方向一错,全盘皆输”。)

其次,要练好摸清“下情”的功夫。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邓小平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者的工作思路、工作点子,从根本上讲,也是来源与时代、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基层。离开实践、脱离群众,领导也就成了“睁眼瞎”,讲话肯定也不可能讲到“点子”上,说不到“要害”处。因此,不管领导是否深入基层,作为为他代笔撰写讲话稿的秘书,一定要经常深入到基层工作的第一线,认真调研。对领导分管的基层单位或部门的情况做“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反映基层的材料能够“随时调用”,“信手拈来”。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不说外行话”;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讲话稿才“真实可靠”、才有“群众基础”。(比如,在高校的校长办公室,文秘人员除了具有秘书学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懂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等知识,这样,才能避免说“外行话”。最好秘书本身就是具有教师资格的兼职教师,就样,他才最大可能近距离地接触教学一线的教师与学生,尽可能了解教学一线第一手的真实、详细资料,毕竟,在高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其它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都要服务服从于“教学”,如果不了解教师、学生的情况,又不懂教育规律,写出的讲话稿避免不了“假、大、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第三,要练好领悟领导“意图”的功夫。一篇讲话稿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领导是否认可,是否满意,这是文稿的“生命线”。因为领导讲话稿是为领导写的,也要由领导去讲。为此,秘书在起草文稿时,必须尽可能地领会领导意图、体现领导意图。(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事不由东,累死也不中”。在写讲话稿的过程中,领导就是秘书的“东家”。“东家“不满意,讲话稿就过不了关)。但是“人心隔肚皮”,领导想什么,有时还真不好猜。这就要求秘书练好领会领导“意图”功夫,有事没事多“琢磨”领导。好在秘书经常接触领导,了解和捕捉领导意图的途径比较多,比如,可以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从领导批示中领会,从批评表扬中领悟,从讲话材料中把握。有经验的秘书,会在陪同领导检查工作、考察调研、参加会议、研究文件,甚至一起吃饭、散步、闲聊时,捕捉领导谈话中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然后进行归纳分析、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意图就会有了总体上的把握。(今年的新生报到那几天,我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细节,那几天,尽管天气很热,但院长总是穿着便服到新生报到现场转,经常和看起来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长聊聊。看到了这个细节,就有了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这样一段讲话:

同学们,你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你们报到的那几天,我其实经常就站在你们的后边,一直在看着你们。你们的家长中很多是来自边远的农村,有的下岗在家,他们手头拮据,衣衫皱褶,汗流浃背,但脸上却写满了幸福,是他们不辞辛劳、千里迢迢为你们忙前忙后,叮咛嘱托,临走时还放不下的频频回头。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这,我想起三年前我送女儿到大学的情景,我的心情与你们父母的心情是一样的。在这里,作为你们的院长,同样作为一名家长,我想真诚地劝告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最后,真心地祝愿同学们在以后的警校生活中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谢谢大家!

同学们,刚才咱们讲到了写好领导讲话稿需要抓住的四点,即关门“当领导”、少说“普通话”、苦练“基本功”、执笔“三分主”。但“功夫在诗外”,一篇好的讲话稿往往需要秘书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心血,这就要求秘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灯、坐得住板凳,多写、多练、多琢磨,才能写出让领导满意的“精品”,也才能在工作中获得“主动权”、“话语权”。

第12篇:怎样写好讲话稿

讲话稿写作如何把握领导意图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脍炙人口的名言。毛泽东主席宣读这篇2000来字的开幕词时,曾被34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据说,毛泽东对文稿的撰拟只是提了简单的要求,时任秘书的田家英只用了一个通宵就写出了初稿,并获得了毛泽东的认可。正是因为田家英深刻领会并准确表达了毛主席的意图,开幕词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秘人员在讲话稿写作中应怎样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深层次探究写作意图?笔者以为苦练自身悟性,摸准领导思想脉 搏,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写出切中主题、让领导满意的讲话稿的有效途径。

一、苦练“悟”功,领导意图悟中来

大凡每次写作之前,领导都要对写作人员“暗授机宜”。在实际写作中,领导意图很多时候并非清晰明了,而多是一些大致的思路和感性的认识。秘书正确领会这些思路和认识,进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需要苦练悟功,悟出领导意图。

一是学做“关门领导”,换位思考去领会。领导讲话稿是为领导写的,也要由领导去讲。领导想讲什么,秘书怎样知道?面对领导交代写作任务的只言片语,很多文秘人员无所适从。实践中,我们觉得及时换位思考是深刻领会写作意图,迅速进入写作状态,提高文稿质量的有效方法。这里说的换位思考是指秘书人员写作前要 调整心态,从思想上努力将自己摆在领导的位臵,尝试做“关门领导”。站在领导的高度,

就要注意研究上级的政策,了解本部门、本行业的工作情况,通盘考虑全局性的工作进展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工作的方略和措施。思想上真正进入了领导状态,就与领导坐在了一条板凳上,领导在想什么?哪些工作需要加强?什 么措施最得力?思路豁然开朗,就容易产生与领导不谋而合的功效,这样写出的讲话稿定位准确,才“像”领导讲话。

二是甘当“外脑”,参谋辅助勤领悟。秘书可以领导的口气写讲话、发文件,但秘书总是秘书,他在领导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始终是辅助性的。一些重要的决定和重大的决策,都是由领导拍板,秘书只是在帮助领导收集材料、查找依据、核实情况中发挥作用。很多时候,秘书工作表现为领导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有人将秘书工作 称为领导的外脑。由于秘书贴近领导这个特殊性,很多文秘人员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直接见证或间接参与了领导决策的过程,这对领会领导意图无疑是有益的。领导意图的形成是有过程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酝酿,最后才能形成明确的意图。秘书一般都在领导身边工作,对领导的行为和思想都有较多的了解,要做一名 合格的文秘人员,只是对领导的喜好、习惯有所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观察领导言行,在帮助领导搜集资料、梳理思路、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对领导决策提供建议性帮助。毛泽东重视秘书,虽然多数文稿他都亲自起草,但他对秘书的要求是能够对领导“提意见”。能够在领导面前提意见,实际上就是参与领导决策,只不过 这种参与是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的,带有意向性的,供参谋和采纳的建议。历史上很多著名的领导人秘书都以不同的方式参

与了领导决策的过程,对领导的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秘人员在参谋辅助中要甘当“外脑”,改变“拨一拨、转一转”的被动工作方式,变应付为积极主动,对讲话稿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学会“投石问路”,协调沟通探意图。有时,领导安排的写作任务,没有明确指出写作主题和意图,领导意图只在“铁扇公主”肚子里,人心隔肚皮,没有真 功夫是很难“悟”到的。富有经验的文秘人员多采取以下办法,一是根据会议主题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推测领导近期考虑的主要问题。二是总结领导近来不同场合讲话的特点,抓住领导的思想倾向,加上自己对会议的分析思考,揣摩领导的意图。三是要做“有心人”,记录领导的那些看似零碎 的言语,进行综合分析,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探寻领导的思想脉络。经过了以上的分析和推测,在缜密考虑之后,与领导进行适当的交流,可以纲目的形式向领导汇报写作思路,听取领导意见,这样就逐渐接近了领导思路,进一步了解了写作意图,大的返工就得到了有效避免。

二、准确表达,全面落实写作意图

领会写作意图只是写作的前期工作,讲话稿写得怎么样还要看表达效果。很难说一篇写作意图很明确,而表达不准确或流于形式的文稿,能够让领导满意,引起与会人员的重视,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把握领导意图,进行准确表达,笔者以为文秘人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写作意图要以一贯之。写作意图是文稿的主题,全篇都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任何时候都不可偏离。在对初稿的修订过程中,特别是多人参与修订时,不仅要有“文章不厌千回改”的思想,还要有坚定的观点立场,那就是坚持写作意图不动摇。对一篇文稿,众人看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碍于领导面子,多会违心地听从,而且很多修订意见并非切中要害,有的甚至提出一些难以落实的意见。经过多人改过后的稿子,很多时候是面目全非,有时还伤及了筋骨,甚至动摇了 写作意图。应当承认,领导意图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在修改文稿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意的话,就要进行认真的斟酌了。如果确实是对文稿主旨的提升,需要进行细致的论证方可更换主题;如果只是一般的改变说法,或者是变换角度,则变更写作意图是不妥的。因此文秘人员要坚持写作立场,除了在写作中认真贯彻外, 修改中的坚持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突出实际问题。讲话是领导施政的重要方式,领导通过讲话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指导现实工作,推动工作开展。只有把领导的思想、写作意图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指导实践,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可以说是准确把握了领导意图。这就要求文秘人员首先掌握上级精神,将上级精神在工作部署中予以落实;其次是了解基 层情况,特别要对领导分管的工作了如指掌,文稿写作中做到如数家珍,不说外行话;再次是要广泛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做法,善于发现各种倾向,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做到这些,需要加强学习,学习上级的文件精神、政策规定;加强调研,了解民情、社情、国情;开动脑筋,思

考对策,找寻落实上级政 策与推动实际工作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将领导意图落到实处。

三是瞄准对象“看菜下饭”。不同的会议有不同的听众,讲话要发挥作用,就要提高针对性。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场合和与会人员的情况,准确地确定领导讲话的方式、角度和口气。对上的工作汇报和对下的工作部署,对象不同,讲话的内容也就不同,即使两次部署相同的工作,每次部署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经常参加一 些会议,发现很多领导喜欢即席讲话,脱稿讲的虽然就是几句,会场效果却很好,与会人员记忆特别深,说到底就是这几句话的针对性特别强。讲话稿的写作要善于使用口头语言,使听众能够听得进、记得深。人家愿意听,领导的意图才有落实的可能,否则讲话不分场合,语言无滋腊味,要让大家去落实,可就难了。

三、发挥创造性,努力实现写作意图

文秘人员要处理好遵命写作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才能创造性地实现写作意图。

一是遵循领导意图,而不拘泥于领导。在文稿的起草过程中,要坚持遵循与超越的原则,就是要遵循领导写作意图,尊重领导意见,而不拘泥于领导个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只有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领导的满意。如果只是敷衍塞责,人云亦云,是难以达到领导要求的。 何况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讲话风格,适应领导口味,模仿领导口气,都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改造,务求达到貌离而神似。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领导的风格,与领导沟通磨合,很难写出令领导满意的稿件。二是主动思考,不因循守旧。写作意图要与上级精神统一起来,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在贯彻上级精神和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领导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闪光点,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将领导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离不开文秘人员积极主动的思考。任何被动和偷懒,都 会影响写作意图的全面实现,因此说接受了写作任务,你想不创造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想写出领导满意的材料。

三是勇于创新,不固步自封。文秘人员对领导意图的落实过程,不是简单的执行过程,而是对领导意图的再提炼、再升华、再创造过程。通过文秘人员的创造性工作,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丰富和全面,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广大文秘人员只有潜心研究领导工作,深刻领悟领导意图,解放思想、克服盲从和畏惧心理,以创新精神独辟蹊径,才能撰写出更多符合上级精神、贴近工作实际、推动工作进展的讲话稿。讲话稿达到了这些要求,秘书就把握了写作意图,领导是会满意的。

第13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

(2008年4月21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根据安排,由我来讲业务知识方面的问题。我想,作为办公室来说,主要业务是为领导搞好服务,首要职责是以文辅政,而起草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是秘书人员以文辅政的主要形式。古书云:“常管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为秘书。”可见秘书当“书”(即办理文书),以“书”为主,寄情于“书”。擅长书写文稿,应该是秘书人员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有道是:文无百日功啊!写文章,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借鉴、不断创新和不断积累的过程,靠一时的努力是不行的。所以讲,我的课也许会让大家失望。况且,称之为讲课,我还真不敢当,就算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吧。我记得有一句古训:“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个道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浅显地解释,文章只有优劣之分,没有谁是第一的。孔老夫子早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孔老夫子是从文的,他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强中自有强中手!比武就有第

一、第二之分了,你打得赢别人,你就是胜者!写文章则不然,题材不同、体例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就不可比了!当前,我们很多秘书感到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越来越难写。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探讨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

一、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讲话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工具。尤其作为领导者,处于重要位臵,肩负重要职责,具有特殊身份,讲话是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同时,讲话也是充分

1 展示一个领导的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正因为如此,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历来为各级领导所看重,也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发挥参谋作用和加速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说实在的,写好领导讲话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比起文学创作和通讯、消息的写作,还是比起一般性的汇报材料及公文,写领导讲话稿的要求要高得多!因为文学创作、通讯、消息的写作灵活得多,可以凭自己的思路写,凭事实写,一般性的汇报材料和公文也可以凭事情发展经过、领导授意或者集体研究的意见写。而写领导讲话稿,又没有什么定式可循,也不能按照你个人的主观臆想填充文字、应付交差,大家对此一定有较深的体会。虽然在座的大多数不直接领导秘书工作,也许对写领导讲话稿接触不是很多,认为与己无关,或者认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作用不大。其实不然!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如:如果说搞新闻报道是跳板,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那么,写好领导讲话稿等应用性文章则是撑竿,可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内涵。况且,学好这方面的知识,不说今后硬要成为秘书,说不定你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后,也可以为你自己的讲话润色添彩,如果你平时注重写作,还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口才和社会应变能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会议、宣传、礼仪3大类22种。结合我切身的体会,我认为,写好领导讲话稿,要打好“两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把握“十个技巧”。

(一)要打好“两个基础”。主要是文字基础和理论基础。 一是要打好文字基础。打好文字基础,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不要写错别字;二是不要写病句。这两点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讲话稿出现了不少错别字,歪曲原意,或生出异义,变得荒唐可笑,让听众觉得领导水平差。可以举数例说明,如把“自卑”写

2 成“自悲”,“震撼”写成“震憾”,“辩护”写成“辨护”,“源远流长”写成“渊远流长”等等。尤其我们作为秘书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要提高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量避免语言文字的错误。还有,日常写作中出现的病句也不少!举个例:“近年来,我县加快了农村卫生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这个句子对吗?肯定是错的!只能是加快速度,哪能加快规模呢?还比如:“近年来,我县巩固提高了普九成果。”大家想想?普九成果能提高吗?只能讲,巩固了普九成果,提高了普九水平!有时,一个错别字、一句病句,会让别人对领导的学识和水平产生疑问。所以讲,锤炼语言文字马虎不得!

二是要打好理论基础。这个很重要!有人通俗地称秘书为“杂家”。秘书活动涉及面宽,具有综合性、全面性或广泛性,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必须是多面手,随时能独当一面,要求秘书人员成为“杂家”或“通才”,需要广纳百川式的知识结构。然而,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各类新思潮、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秘书不可能对浩如烟海的社会和学科全盘了解,做到“上通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也是强人所难的事情。但大家知道,现在的领导不比过去的领导,现在的领导绝大多数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学识比一般人要高,理论比一般人要深!不说别的,领导比一般人接受培训的机会就多些,开会的时间也多些嘛!开会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试想,你不学习理论,你怎么写得好领导的讲话稿?我记得在我刚进办公室工作时,有位领导对我说过:当好秘书必须多学习理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了解信息,领导不熟悉的工作,你要熟悉;领导未掌握道的情况,你要预先掌握!这样才能为领导服好务,写好文章!从我的多年体会看,在秘书这个岗位上,起码要打好六个方面功底,一是政治理论功底,秘书应当记牢党代会报告、人

3 代会报告,懂一些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二是政策法规功底,要熟悉有关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和基本法规,紧跟形势发展要求,绝不能偏离政治方向。三是逻辑思维功底,秘书要系统的掌握逻辑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管理知识功底,秘书要换位思考,掌握一些领导艺术和管理知识。五是专业技术业务功底,秘书要比较了解和熟悉领导分管工作业务,做到轻车熟路。六是公文写作功底,秘书要掌握公文写作基本知识,掌握公文写作技法。

(二)要做到“三个突出”。就是突出领导的意图;突出讲话的主题;突出讲话的风格。

一是要突出领导的意图。领导的思想和意图是讲话稿的灵魂。怎么去领会领导意图呢?首先要换位思考。领导讲话总是站在全局高度,围绕所讲问题来发表意见或提出要求的。起草领导讲话稿,要调整自己的站位,将“文秘角色”转化为“领导角色”,自觉地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能比较容易与领导想到一起去。其次要善于捕捉。领导交办起草讲话稿时,多数时候只会讲总的意图,或一些零散的观点。了解领导意图,关键在平时多留意、多积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平时,文秘人员要注意利用一切接触领导的机会,聆听领导的思路、思想和注意力最集中、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归纳分析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讲话,细心揣摩领导的语言风格和特征,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和讲话风格,把领导不太明晰和具体的观点思路及时梳理,概括提炼。此外,在领导布臵你写讲话稿后,最好尽快拟出讲话提纲,并当面听取领导的意见,以便修改完善写作提纲,不至于走弯路,提高领导对讲话稿的满意度。

二是要突出讲话的主题。主题就是把与讲话有关的纷繁杂乱的事项统摄在一个普遍的概念下面,得到一个精确的定义,使领

4 导要讲的事情一目了然。任何一次讲话都必须有个主题。没有主题,就等于人没有灵魂,军队没有统帅,别人听了讲话后,就不知所云。如何确定好主题?我觉得,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结合上情下情写。这是应该很好把握住的地方。一篇领导讲话稿,背离了上级政策,是违反原则的问题;脱离了下面实情,又指导不了工作,失去了讲话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领导的讲话,必须坚持大的方针政策。再说下情,写领导讲话稿,了解下情很重要。不熟悉下情,讲话就缺乏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也就没有实际意义。当然,领导事务繁忙,这就需要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当好参谋助手。二是要结合讲话对象写。从听众对象的角度来划分,领导讲话稿分为下行、平行、上行三类。下行讲话即指对下级的讲话;平行讲话即指那些礼仪性的讲话,向兄弟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的讲话,在邀请会、协作会上的讲话等;上行讲话即某一级领导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发言。看对象、看场合,是写领导讲话稿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在平时,有的人写领导讲话稿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弄巧成拙。比如,听众如果是文化层次较低的老百姓,你在台上讲出文滔滔的句子,老百姓会骂你轻狂、卖弄,也拉开了领导者与群众的距离。如果听众大多数是学者、专家,你讲的是地方俗语和门外话,就有不太认真和严肃的感觉。再者,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不一样,县长与县长讲也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正式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起草领导的讲话稿更要慎重。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

5 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因此,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当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部门在为党委、政府领导起草讲话时往往站的较低,把本该由部门领导讲的话改由党委、政府领导去讲。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是站在部门的角度,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这是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加以避免的。三是要结合会议要求写。起草领导讲话稿,要了解召开会议的目的、要求,通过召开会议,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为会议的成功与否,主要看领导讲话稿质量的高低。比如,要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你起草领导的主题报告。你就要把握两点:首先要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并客观地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再详细地部署下一年的工作。年度工作会议,报告的侧重点在哪里?应该在第二部分,就是部署工作的那部分。你如果洋洋万言写总结,寥寥数语写部署,那么,这篇报告是不成功的!因为,我们总结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同时,你给某位领导写讲话稿,要结合会议给那位领导安排的讲话时间多少来定。写长了、写短了,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是要突出讲话的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1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讲话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吸引听众、打动听众。写领导讲话稿时,在把握好领导者的思维、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要发挥创造性,使领导的讲话讲出风格来。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风格。传达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写领导讲话稿,如果整篇都是照搬文件,照抄报纸,或按照上级的领导讲话稿依葫芦画瓢,那么,听众的感觉就会打瞌睡,根本达不到效果。讲话不应有固定的章法,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适时变化,不仅要做到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做到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文采对形成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可使讲

6 话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当然,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要按照领导人的性格、职务特点和语言习惯来写。有的领导性格温和,你写出激扬的句子,他念起来会感到别扭;有的领导性格豪放,你写的句字死气沉沉的,他念起来同样不习惯。

(三)要把握“十个技巧”。写好材料究竟有没有“窍门”?肯定有的。何谓“窍门”?窍门实际上是对做好一件事情的谋略问题,是很多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常言说:“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结合这几年的工作体会,写好文章有10个“诀窍”:

第一,要多学。大家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哪怕是每天多看一份报纸,多阅读一本杂志,多浏览一篇文章,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对个人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必将大有益处。我想,作为秘书人员,每天花三个10分钟,每天早晨上班前花10分钟想一想当天工作安排,要做什么事、有什么任务;上班时花10分钟浏览一下网站,了解最新新闻动向,看一看各地领导的重要言论;花10分钟阅读当天的报纸,掌握最新时事政策变化。

第二、要多看。“看”,是学习、积累资料的主渠道。积累资料对于公文写作者来说十分重要,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也许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秘书绝对不可以,而要处处留心,注意积累。凡积累了的东西,今天用不上,明天、后天可能用得上,写这篇文稿用不上,写另一篇文稿可能用得上;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公文写作者需要积累的资料包括很多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这主要包括中央、省市制定的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工作

7 任务和目标,领导人的重要言论,某些工作的规范性提法等等。二是格言、佳句。这主要指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史籍和报刊上的某些精辟语言,句子不长,但意蕴深刻,闪耀着哲理。引用到文稿中,往往会成为“亮点”,引人注目,发人深思。三是大事、要事。四是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领导讲话、调研报告、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都离不开典型经验,通过引用典型经验激励先进、阐释观点、启发思路,提出任务和要求。五是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基本情况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土地面积、地理特点、人口、资源、机构编制、风俗习惯、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工作运行情况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各项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方面的情况。这两方面的情况都是起草文稿经常要用到的,其中还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强记。平时不积累,临时翻资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文秘人员,理应熟悉全面情况,当好领导的“耳目”和助手。

第三、要多问。有句老话,叫作“学问”。学问学问,学贵在问。多问才能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古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实际上根本不可能,除非他是神仙。从现实看也是这样,有些文稿之所以写得空洞无物、脱离实际,就是因为“不出门”、不接触实际、不重视了解基层情况、不懂得实践所需的基本常识、不明白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有什么想法和需求。起草公务文稿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就写作而写作、摆摆架子做做样子的,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切合实际,要切合实际就要懂得必要的实践知识。比如讲到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它的概念、内容和基本要求,文件上、报刊上都讲得很清楚了,但你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任务和要求,包括确立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建立什么样的产品基地、龙头企业怎样建设、需要提供哪

8 些方面的服务等等,没有这些,哪怕你写得天花乱坠,也是一纸空文。

第四、要多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看了问了而不去思,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收效甚微。大家知道,古人作诗有“三上”:马上、厕上、枕上:骑在马上,蹲在厕所里,躺在枕头上都在遣词造句,真是绞尽脑汁!毛主席观看歌剧《白毛女》,当看到喜儿被逼进山洞的场面时,一拍椅子站起来,有感而发:“不造反行吗?”弄得警卫人员很紧张。显然,毛主席是站在阶级的高度去思考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激情和精辟的论述。而我们有的同志却不那么善于思考。报也看了,书也读了。眼睛忙,脑子闲。这样的读,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同等条件,同一时间,同看一篇文章,收效大不相同。为什么?就是“思”的程度不够。思的越多、越深就越有收获。总结前人经验,在“思”的问题上要做到三个善于:一是要善于逆向思维。一个少女掉入水库,岸上百余人围观而不救。跑来一名解放军战士,跳入水中,冒着生命危险把少女救了上来。有个记者报道了这名战士舍己救人的事迹,报上只登了200字。又有个记者写了《救救这些“落水”者》,文章指出,落水者当救,岸上这些见死不救的“落水者”也当挽救。后者不仅登2000多字,而且还加了编后。两个记者一个顺向思维,一个逆向思维,报道效果大不一样。二是要善于向纵深思考。行者百里半九十:锲而不舍。老子曰:“挖井七仞而不及泉,废井也。”(仞是计量单位,7仞约等于2丈多一点)。挖至7仞没有出水,是废井,而7.1仞出了水,甘泉涌流,就是好井。成功往往只差那么一点,而这一点常常就是成败之分。因此,我们提倡思得深些、再深些,切忌浅尝辄止,成为“废井”。三是要善于发散性思考。就是多向的思、辐射性的思,由一点思及一片。由点及面、由表

9 及里,举一反三。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公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是强还是弱,思维方式对头还是不对头,直接影响着文稿的质量。在有些人看来,文秘人员似乎永远只能当撰稿人,认为他天天吃饱饭就只晓得埋头搬弄文字,还能干得了别的什么?持这种看法的人不知道,文字正是从思维活动中“搬弄”来的,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哪来的文字? 尤其是那些高质量的文稿,更是反映着起草者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平。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你领会领导的意图再正确,也不可能写成一篇高质量的领导讲话稿。那么,公文写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思维能力呢?简而言之,除了布局谋篇、组织文字本身所需的思维能力外,更重要的就是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包括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准确程度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科学可行等等。具体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比如写作中常常需要分析经济形势,如果只看到成绩而看不到问题,就会使人们滋长盲目乐观情绪,影响今后的发展:反过来,如果只看到问题而看不到成绩,又会使人们丧失信心,同样会影响今后的发展。二是要辩证地看问题,纠正和防止“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三是看问题要深刻,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表现在公务文稿写作中,就是要把话说透,把问题点准,把带有规律性和根本性的东西揭示出来,而不能浮光掠影、流于表面。比如讲到某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仅仅罗列“不实”的表现是不够的,仅仅从外部环境找原因也是不够的,而要从责任心、事业心和世界观方面抓要害、挖根源。四是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和提出见解,这对于写好文稿、当好助手和个人的成长,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五是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要善于推

10 理和判断,抓住事物的本质,从特殊中发现一般,从个性中抽出共性,从理性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就事论事、见子打子。比如:某些农村地区社会风气不好,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宗派活动屡禁不止,民事纠纷时有发生,计划生育、征收税费等项工作难以开展,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产生这些问题,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必有一种带共性、根本性的原因在起作用,比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农村思想阵地失控,被愚昧、腐朽、落后的思想所占领。找准了这个原因,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行标本兼治,着重治本,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从根本上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第五、要多抄。平时多留心,闲在不闲间。如果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储备不足,肚子里没货,一旦接到文稿任务,决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讲话稿的写作,并不是从接受任务这一刻才开始的,此前的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属于酝酿准备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对一个优秀的秘书而言,秘书工作辛苦,这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秘书工作轻松,也体现于其中。因为平日花了功夫,关键时刻就能从容应对,显得“清闲”,反之,平时积累不够,面对文稿则会一筹莫展,折腾来折腾去,总写也不对路。平时的积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阅读文件报刊。广泛阅读文件报刊,有助于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做法,把握上情、了解外情。目前已步入网络时代,要学会利用网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二是要善于作笔记,把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将来拿来为己所用。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周总理讲:“什么是灵感?灵感就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长期抄、长期积累,就能达到“偶然得之”的境界,就能抄出灵感来。三是学会“听会”。要善于在“听会”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有些具有较大利用

11 可能性的内容予以标注,以便需要时及时、迅速地查找。

第六、要多背。时下,有些人不提倡背。这种看法偏颇。大凡有学问的人都背了一肚子、装了一脑子。常言道: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是成才的阶梯,特别是语言贫乏的同志,更需要背。不注意背的人暂不敢断定没出息,但一般成不了大器。不背是懒人的一种借口。多背,大脑聪灵,知识、语言丰富。用起来自如,表述起来生动,肚子里才算有了货。如果不背不积累,你脑子里空空,缺兵少将,调遣就无从谈起,至少是不能得心应手。毛主席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席引用了司马迁关于古人遭受磨难而立志的一段文字,这段古文长达300多字。由此可见,伟人、领袖们的渊博知识也是背出来的,不背就记不起来,默写不出来。

第七、要多记。“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对领导讲话的闪光思想,闲谈中点滴启发、生活中的生动语言等,要随时扑捉,随时记录,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大有裨益。鲜活的东西,往往存在于瞬间,不记就稍纵即逝。如果记下来,经常翻一翻,就忘不了。有些好语言,关在屋里是想不出来的,听到了,就要赶快记下来。怎样记?没有什么新鲜办法,就是要象鲁迅先生那样,兜里装个小本本,名曰《忽然听到》、《忽然想到》,随想随听随记。时间长了,小本本就成了积攒零金碎玉的“小仓库”、“万宝囊”。

第八、要多写。有人说过这么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很慢”。就是说,只看材料,不动笔去写,就会觉得别人弄的水平不行,可自己一弄,还不如人家。有个名记者介绍他成名的诀窍时只说了两个字“多写”,写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我们常说“这个机关干部不错”,多是指他会写点东西。我们说这个人没啥道道。通常也觉得他笔杆子不硬。

12 要具备写的基本功,一要敢于写。不要把写看得太神秘,不能有自卑感。万事开头难、敢写就不难。二要不停地写。写东西的同志有个共同的感受,一停笔就懒得动笔。休一个月假,再拿笔就打怵,望写生叹,因此要有点马不停蹄的精神,这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要马上写。对好的信息、线索,要趁热打铁,立马动笔,一放一拖就凉了,冲动少了,灵感也没了。四要逼着自己写。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平是逼出来、压出来的。要逼着自己坐下来,把笔拿起来,把第一行写出来。

第九、要多改。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名人都很注重文章修改。曹雪芹著《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越是名家,越不肯放过对自己语言的铸炼。象白居易作诗后先读给老妪(音雨)听、征求老太太的意见啦,欧阳修把稿子挂在墙上边读边改折腾不少日子啦,人们都耳熟能详了。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用“到”字,再用“过”字,又换“入”、“满”等10余字,最后才选定为“绿”字。一个“绿”字使春风有了颜色。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动感十足,据说也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定下来的。其实“绿”字也好,“闹”字也罢,好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的画卷,动态地刻划了春天蓬勃、盎然的生机,而其它的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但也并不是说今不如昔。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旷世少有的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就特别注重文章的修改。他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

13 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它的开头开始用的是“盘”字,发表时主席改为“旋”。既与出句“飞”相呼应,“旋”更突出动态,“四百旋”比“四百盘”生动多了,更把庐山写活了。还有“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的“乱”字,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和刚才说过的“绿”字、“闹”字一样,均属卓绝千古之字。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如何改文章,这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写作者自身来说,自己的文章要让自己看出问题来,并进行纠正,还真是不容易。笔者认为,在修改过程中,不妨从“五看”入手,静下来看一看,潜心揣摸,反复敲打。一看主题是否扣紧。离题万里,这稿子就是废稿。要先看文章大标题是否紧扣会议主题,再看各大标题下的小标题是否紧扣所属的大标题,层层围绕中心,文稿主题鲜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扣紧的,要通过增加过渡性语句等适当的方式予以补救。二看框架是否合理。审视一下,看有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内容的安排有没有错位,文章整体结构有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周密严谨。三看内容是否遗漏。阐述道理的,观点准不准、全不全,道理讲得透不透;讲举措的,办法够不够、实不实,措施有没有到位。四看重点是否突出。面面俱到的讲话,看起来八面玲珑,其实,由于平均着墨,难免如蜻蜓点水,让人不知所云。要着眼于增强讲话的针对性,本地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方面要详写,一般性要求略写,甚至不提。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忍痛割爱的气度,即使是自己冥思苦想的所谓神来之笔,如果有可能因辞害意,也要毫不犹豫地舍弃。五看文句是否准确。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语病,同时,还要看看哪些表述不太符合领导的语言风格。这个过程可以采用“模拟演练”的方法,即自己多念几遍,这样更能够发现问题。文章是改出来的。

第十、要多熬。多熬,就是多熬夜。多熬是前边“九多”的

14 前提。没有多熬作基础,也就没有前边讲的那九多。一个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干活的同志,一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四五个小时,而晚上从7点半到12点又是4个半小时,晚上熬一熬,一天变两天,一年变两年。这是从时间上计算的。从效率上算,晚上比白天要高出一倍,这又是一年顶三年,如果不去熬正事,而热衷于搓麻将、打扑克、找饭局,下午3点就琢磨晚上吃饭喝酒,第二天上班没精神干工作,这样一年就成了半年。时间一长,水平就两极分化了。老机关同志经常说,12点以后睡觉熬出来的材料一般差不多,不行的材料大都是12点以前睡觉了。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坚持经常,才能发现其中规律,得其真谛。各位同志,不妨熬上一年两年,品尝一下熬的艰辛,领略一下熬的收获。

二、关于汇报材料的写作

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我想略讲。再则,写文章,只是体例不同,其实,各类文章大多是相通的。我想,你如果能写好领导讲话稿,写汇报材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汇报材料分两类,一类是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要求就是简明扼要,阐明工作进展情况。另一类是经验材料性质的汇报,要求要高一些,必须体现出特色。经验汇报材料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无我有”的,比较好写,把这项工作是基于什么目的提出来的,工作的具体措施、成效或体会写出来即可;另一种是“人有我好”的,在大家都在做的工作中提炼出特色来,这就比较难写。写好汇报材料,关键要把握好五条原则:

第一,要突出主题,做到有的放矢。就是要明白“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少走或不走弯路。首先,要围绕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要求来写。上级领导听取工作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于听什么情况、听多长时间、采取什么形式、在多大范围汇报等都有明确要求。因此,撰写汇报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上级领导听

15 汇报的意图和要求来准备。其次,要围绕上级领导的关注点来写。如果上级领导或机关对听取工作汇报没有具体要求,是不是就无法准备汇报材料呢?当然不是。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紧紧抓住上级领导的关注点来起草汇报材料。这就要求在起草汇报材料前,认真研究和了解听汇报的领导人以往和近期最关注什么、当前在抓什么、强调最多的是什么,搞清“最想听什么”这个基本问题,并以此准备材料。其三,要围绕上级领导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来写。这是更高的要求,操作起来也比较难。如果对上级领导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了解不多,把握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有的领导注重思想性,要求有理性分析,有的领导强调实在性,要求用事实或数字说话;有的领导喜欢用排比句,讲究句式的整齐、对仗,有的领导则不刻意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要求语言平实、自然,把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有的领导爱用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有的领导喜欢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有的领导喜欢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有的领导则喜欢旁敲侧击、娓娓道来,如此等等。所以,起草汇报材料要尽可能地掌握领导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增强针对性。

第二,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这里,不妨举一个有趣的例子。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期间,李锐和林一山两个人被要求一起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关于三峡工程建设问题的意见。当时,林一山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是三峡工程的“上马派”,担任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锐是“反对派”。听汇报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26名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汇报,两人都做了认真准备。林一山先汇报,讲了两个多小时,内容很多,难免漫无边际。李锐汇报不到半小时,重点突出,语言精炼,反而让听者印象深刻。两人汇报完后,虽然听者的倾向已基本形成,但对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没有轻

16 易作出决断,而是说:“再给三天时间,你们两人各写一篇材料交来。”第三天,两人交了卷,林一山写了两万字,李锐写了八千字。到第三天晚上开会的时候,毛泽东充分肯定了李锐的材料意思清楚,重点突出,还对与会人员说:“我们要有这样的秀才。”

那么,在起草汇报材料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呢?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重点。一般来说,凡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问题、主要任务、关键环节、工作做法、经验教训、办法措施等都是重点。具体地说,应从以下方面来把握:如果汇报时间跨度长、成绩比较突出的工作,那么汇报的重点就是工作成绩、工作成效;如果各地、各单位都是这样抓的、都取得了明显成绩,那么汇报的重点应是在抓这项工作中不同于别人的做法、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如果是上级特别关心、本单位也的确抓出了成绩的工作,那么从中提炼的经验启示或深层次的思考就是汇报的重点;如果是刚布臵不久的一项工作,那么下步开展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打算就是汇报的重点;如果是本单位还没有完全铺开或没有做好的工作,那么汇报应把重点放在讲清工作未开展起来或开展不好的主客观因素上来。

第三,要突出特色,避免平淡乏味。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个性,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优势,就是突出的成绩、工作闪光点。听汇报的领导总是喜欢听有内容、有特色、闪亮点的工作汇报,不喜欢听毫无特点、平淡乏味、“一般化”的汇报。那么,怎样才能抓住特色亮点呢?我认为:一是要把最鲜亮、最感人的内容放到最前边,放到最显眼的位臵上,越是有特色、闪亮点的工作越要浓墨重彩,集中反映,使之成为整个材料的重头戏,而对于一般化的、共性的东西则要尽量少汇报,或一笔带过,点到为止。二是要把闪现亮点、最有特色的做法、制度、措施等说清说透,把最主要的工作成绩尽量展现出来,把

17 最具个性、最鲜活的经验体会充分挖掘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三是要把那些有话可说、有思想可挖、有经验可总结的内容,努力把它写实、写好、写到位。

第四,要突出观点,认真提炼概括。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情况和阐述的道理之中。毛泽东同志曾在谈怎样汇报工作时说过,汇报工作是要适当发议论的。我理解,“发议论”就是要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解释、分析、综合、提炼,更清晰、更系统、全面地说明情况,从而让上级领导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并从事实背后找出本质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同志连续40多天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他在听取时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薄一波以及几个副主任的工作汇报后,称赞他们的汇报有议论、有分析、有深度,比较生动活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某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只讲了一些材料和数字,没有讲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委婉地批评道:“只谈情况,不谈观点,是开材料仓库。人的头脑是加工厂,没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经过加工,要产生观点,用观点统帅材料。”那么,怎样在汇报材料中体现出思想性呢?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三点:一是要善于理性分析。二是要善于深入挖掘。三是要善于综合概括。

第五,要突出结构层次,注意文字美。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做法成效、经验启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今后打算等内容。在结构上首先脉络要十分清晰,其次是线条要单一,再次层次不要过多。一是叙述语言要简明,切忌冗长繁琐。二是要多用短句,这样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三是要流畅和谐,上口顺耳。四是要通俗易懂,应尽量口语化,多用群众语言,该用事例、数字说话时就要用事例、数字说话,该量化的就要量化,需要虚化时也得

18 “虚”,该归纳的就要归纳,该概括的就要概括,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总之,写好材料,重点要在熟悉工作、研究工作上多下功夫,在把握领导思路上多下功夫,在掌握各类材料基本格式的基础上,勤学,多练,不断拓宽写作思路,先把材料写顺写准确,再力求生动活泼,相信大家都能写出好文章来。

第14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调研报告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调研报告

写好领导讲话稿,要打好“两个基础”,做到“三个突出”,坚持“四个结合”,把握“五个技巧”。“两个基础”是指文字基础和理论基础。“三个突出”是指:一是突出领导的意图,二是突出讲话的主题,三是突出讲话的风格。“四个结合”是指:一是结合讲话对象写,二是结合会议要求写,三是结合上情下情写,四是结合领导语气写。“五个技巧”是:第一,标题要对称;第二,文字要优美;第三,观点要创新;第四,语言要朴实;第五,修改要反复。

(一)关于打好“两个基础”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写文章、写领导讲话稿莫不是如此。

一是要打好文字基础。打好文字基础,要把握住两点:就是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病句。这两点是最基本的要求!举个例:“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这个句子对吗?肯定是错的!只能是加快速度,哪能加快规模呢?还比如:“近年来,我县巩固提高了普九成果。”大家想想?普九成果能提高吗?只能讲,巩固了普九成果,提高了普九水平!所以讲,锤炼语言文字马虎不得!

二是要打好理论基础。至少要具备两种理论:一个是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就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点讲,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政治是方向,走错不得。毕竟你处在社会主义的国度里,长在红旗下,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写文章,尤其是写领导讲话稿,绝不能偏离政治方向。否则,你的文字再优美,也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二)关于做到“三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突出领导的意图。起草领导讲话稿的关键是,要准确地领会和表达领导意图。讲话稿是讲话人意图的文字表现,构思起草领导讲话稿必须以领导意图为依据,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充实和发挥。偏离或违反了领导意图,就写不出有质量的讲话稿。同时,只有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才能适应新时期领导者更高更严的要求。怎么去领会领导意图呢?首先,要抓住领导工作的重点。领导工作的重点即领导在一定时期内注意力最集中、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抓住了这有点,就等于抓住了领导意图的核心,起草领导讲话稿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其次,要大胆进行角色模拟。“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要准确地把握领导意图,就必须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不在领导其位,要谋领导其政”的责任感、使命感,进行换位思考。即我们平常开玩笑的,写领导讲话稿是把自己关起门来当领导。同时,要对领导意图进行扩展和完善,使领导的意图得到丰满和升华。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理解领导意图时出现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更准确地把领导意图体现到讲话稿中去。其三,要当面征询领导意见。在领导布置你写讲话稿后,最好尽快拟出个讲话框架,也就是讲话提纲,并当面听取领导的意见,以便修改完善写作提纲,不至于走弯路,写出符合领导意图、质量较高的讲话稿,提高领导对讲话稿的满意度。

二是突出讲话的主题。主题就是统观全体,把与讲话有关的纷繁杂乱的事项统摄在一个普遍的概念下面,得到一个精确的定义,使领导要讲的事情一目了然。任何一次讲话都必须有个主题。没有主题,就等于人没有灵魂,军队没有统帅,别人听了讲话后,就不知所云。如何确定好主题?我觉得,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主题要正确。观点和态度不同,对事情的主张和看法就不同。积极的、进步的主题,对工作就能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正确的主题源于正确的思想。要具备正确的思想,就必须认真地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只有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最终才能选定正确的主题。第二,主题要新颖。站在听众的角度听报告,他们需要获取新思想、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没有人喜欢“老生常谈”。所以,一篇质量高的领导讲话稿,必然有新思想的探索,有新的观点,也一定能起到启迪群众、引导群众、激励群众的作用。第三,主题要鲜明。“鲜明”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听后让人马上知道你讲的主题是什么,二是听众一听就知道你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朗,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让人听了不痛不痒,甚至不得要领。第四,

主题要集中。古人讲:“意多文乱”。意多,就是主题多,就会造成文思杂乱,听众不知道你要讲什么。意多,也必然面面俱到、浮光掠影,哪一点也讲不透彻。第五,主题要深刻。衡量一篇讲话稿或文章的主题是否深刻,关键是看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了没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主题就会有鲜明的共性;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主题就会有鲜明的个性。一篇集共性和个性为一体讲话稿,一般都能成为质量高的讲话稿!

三是突出讲话的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1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讲话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吸引听众、打动听众。写领导讲话稿时,在把握好领导者的思维、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要发挥创造性,使领导的讲话讲出风格来。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风格,这是客观实际所决定的。传达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写领导讲话稿,如果整篇都是照搬文件,照抄报纸,或按照上级的领导讲话稿以葫芦画瓢,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地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讲话不应有固定的章法,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适时变化,不仅要做到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做到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文采对形成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可使讲话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当然,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要按照领导人的性格、职务特点和语言习惯来写。有的领导性格温和,你写出激扬的句子,他念起来会感到别扭;有的领导性格豪放,你写的句字死气沉沉的,他念起来同样不习惯。

(三)关于坚持“四个结合”的问题

一是结合讲话对象写。从听众对象的角度来划分,领导讲话稿分为下行、平行、上行三类。下行讲话即指对下级的讲话;平行讲话即指那些礼仪性的讲话,向兄弟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的讲话,在邀请会、协作会上的讲话等;上行讲话即某一级领导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发言,这对于上级来说显然不能算领导讲话,但对于本级办公室人员来讲,则是需要自己帮助起草和整理的“领导讲话稿”,准确地讲,应算汇报材料。讲话看对象、看场合,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也是写领导讲话稿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在平时,有的人写领导讲话稿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弄巧成拙。比如,听众如果是文化层次较低的老百姓,你在台上讲出文滔滔的句子,老百姓会骂你轻狂、卖弄,也拉开了领导者与群众的距离。如果听众大多数是学者、专家,你讲的是地方俗语和土话,就有不太严肃的感觉,这就是不看场合讲话。

二是结合会议要求写。起草领导讲话稿,要了解召开会议的目的、要求,通过召开会议,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为会议的成功与否,主要看领导讲话稿质量的高低。比如,要召开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你起草领导的主题报告。你就要把握两点:首先要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并客观地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再详细地部署下一年的工作。年度工作会议,报告的侧重点在哪里?应该在第二部分,就是部署工作的那部分。你如果洋洋万言写总结,寥寥数语写部署,那么,这篇报告是不成功的!因为,我们总结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同时,你给某位领导写讲话稿,要结合会议给那位领导安排的讲话时间多少来定。写长了、写短了,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是结合上情下情写。这是应该很好把握住的地方。一篇领导讲话稿,背离了上级政策,是违反原则的问题;脱离了下面实情,又指导不了工作,失去了讲话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领导的讲话,必须坚持大的方针政策,不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上级的政策都是经过专家和领导研究论证过的,适用于更广的范围,带有强制性,你不执行也得执行。何况是领导者,他们大多具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洞察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大家知道,任何与上级作对的领导,都得不到好的结果的。这是国情所致。既要民主、又要集中。这是政治体制的问题,我不多谈了。再说下情,写领导讲话稿,了解下情很重要。不熟悉下情的领导,是很难被下级接受和认可的。比如,目前农村学校教师住房十分困难,你说,这么多年都一直过来了,再克服克服。这行吗?肯定得不到大家拥护的!所以,明智的领导都注重于深入基层调研,掌握好下情,并尽最大可能予以解决。当然,领导事务繁忙,这就需要我们的参谋助手,也就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为百姓鼓与呼。

四是结合领导语气写。这个问题不好界定,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我经常从电视上收听、从报纸上阅读、从会议中了解,一般中央和省以上的领导,他们对讲话稿基本上是原原本本地照念,很少发挥。因为他们讲的话带有方向性和政策性,他们的讲话稿也是集体研究、集体执笔写的,一般是不能发表个人意见的!市州的领导,多少发挥一点,主要还是用讲话稿。县里的领导,他们大多爱发挥些个人意见,有时不一定按照你写的讲话稿念。还有,比较正式的大型的会议,明智的领导是不会脱离讲话稿的。小型的、非正式场合的会议,领导脱离讲话稿讲点东西,有时效果比照念原文要好!所以讲,这就有个把握讲话语气的问题了。我在县教育局工作的时候,给领导写讲话稿,局长要求我必须按照他的语气写,因此,我把他平常说的话包括他的语气,大多记录在本子上,一旦用时,顺手拣来,那时,我写的东西他是很满意的。可到州教育局工作来后,我习惯了他的讲话风格,初次给领导写讲话稿时,当时的欧阳科长笑我,文章虽然通顺,怎么写那么多口水话?哈哈,这就是我没有把握好语气的缘故了。比如,现在我们秦局长的要求又不同,他提出,写讲话稿时,多突出集体意见,不要突出个人!什么“我认为,我觉得”等词语不要用上去。看,这就是领导的风格不同。所以讲,领导讲话稿一定要结合领导本人的讲话语气写。他喜欢书面语言,你就用书面语写;他喜欢来点个人的语气,你就按他的要求写。保证没错!

四)关于把握“五个技巧”的问题

第一,标题要对称。我这里说的标题,是指文章内容中的小标题。这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要求,是我自己的体会。一篇文章,一篇讲话稿,如果要让听众好记、让读者好记,那么,用对称的小标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怎样去对称?这就需要提炼。同时,把文章内容中的小标题提炼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先拟好小标题,再去组合文字,这是我一直用的写作方法。自己感觉这个方法还比较好!你把段落章节前的标题拟好了,填充文字几下就完成了!这样写作起来速度就快多了。小标题对称了,句子确实易记些,也具有雄浑美和力度美。我记得,杜崇烟州长在龙山任县委书记时,他在一次全县三级干部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稿,据他秘书说是他自己写的,在安排全县工作时,他文章中的标题是这样写的:“要坚持四个牢牢抓住,做到四个千方百计”。具体内容我就不说了,反正很对称、很有气势,也比较好记。对称时还要注意,基本要按照词性去对称,你把前一个标题的名词对应下一个标题的动词,读起来会很别扭的,虽然字数一样多,可这不叫对称了,是为了对称而刻意组合文字。拟好文章内容的标题,专业点讲,就是谋篇布局,就是谋划讲话稿的篇章结构。就像搞建筑,首先要精心设计,画出略图、详图,再去照图施工,方能盖起高楼大厦。

第二,文字要优美。要做到文字优美,可从四个方面去把握。

1、整齐美。这是符合人们传统审美习惯的一种美,它包括语言排列和句式的整齐一致,语句的对称、均衡、和谐等等。如毛泽东1937年写的《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总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两种方针;两套办法;两个前途。很典型地表现了整齐美。又如,今年我们秦局长在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教育工作时,这样写道:“坚持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化;坚持依法发展,促进教育规范化;坚持超前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坚持统筹发展,促进教育平民化。”这样写给人以整齐、配套、浑然一体的感觉,能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参差美。整齐是一种美。参差不齐,有时也是一种美。在讲话中,长词短词、长句短句相互结合、相互照应、错落有致,同样能够给人以美感。相反,如果都是不长不短的句子不紧不慢地排下去,就显得平淡无味了。

3、雄浑美。即语言雄浑有力,气势磅礴,鼓舞人心。如毛泽东1954 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结尾几段(《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第 554 页):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全中国六万万人民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努力奋斗!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这样的讲话气势确实很雄浑。

4、连贯美。即连贯地重复用某一个词语,频频敲击人们的视觉,使人听着“过瘾”,记得牢固。又以毛主席的几个句子为例: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要打好仗,不光要干部齐心,还要战士齐心。这样连贯起来的句子确实

美多了。

第三,观点要创新。“触目纵横千万朵,赏心只有二三枝”。要创新观点,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捕捉领导思想的闪光点,使之成为点睛之笔。比如,上半年,我和秦局长下县检查工作的途中,我们闲谈如何发展农村教育时,他说:“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我们州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不放松!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一想,可否提出个教育“三农”观点。局长表示赞同。尔后,秦局长的教育“三农”论述在中央、省、州多家媒体发表,得到了省长的赞许!如何解决好教育“三农”问题?结合湘西自治州的实际,要在“十一五”期间或今后十年内,着力建设功能设施完备的农村学校,使之达到“布局合理,校容整洁,管理规范,校风良好”的标准;大力培训适应教育发展的农村教师,使之达到“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德才兼备,安心从教”的标准;努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农村学生,使之达到“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标准。目前,你只要在互联网上的地址栏里打个“教育三农问题”一搜索,秦局长的教育“三农”论述就会覆盖几个网页,其影响之大不由分说。所以,观点的创新,是一个认真思考、发散思考、借鉴思考的过程。要创新一个观点,首先要找到理论注脚,然后再结合本地实情去提炼和升华。

第四,语言要朴实。语言要做到朴实,简要地说,应注重“两通”、“一短”。什么是“两通”?一是通俗。讲话往往是靠人的听觉接受的,所以,要使人听清楚、听明白,语言就要通俗易懂。不要用那些生僻怪异、晦涩难懂的词语和术语。引用古语典故要注意听讲对象和语言环境,要使人能够理解。二是通顺。要做到文从字顺,语言通达,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不要用那些字面上虽能讲得通,但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语言。“一短”:就是句子要短。这也是从人的听觉习惯考虑的。不是说一律要用短句,但长句一定要少用,尤其不要用那种一口气读不完的长句。句子长了,作为书面材料还可以,念起来却连不上、听不清,容易产生误解,还会使听众厌烦。第五,修改要反复。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工作的重要性。修改的重点在四个方面:就是深化主题、调整结构、润色语言、校正错误。修改的方法也有四个方面:读改法、冷处理、集体会诊、求助高手。要乐于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别人的意见,有时会给你带来惊喜的效果。一句话,文章修改要反复、要反复修改,这样才使文章完美!

总之,写好领导讲话稿,需要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和积累。

二、关于调研报告的写作

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我想略讲。再则,写文章,只是体例不同,其实,各类文章大多是相通的。我想,你如果能写好领导讲话稿,写调研报告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所谓调研报告,就是以研究为目的,对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出的书面报告。它与一般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它侧重于研究及其结果,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落脚点。调查是基础,是优先进行的程序,研究处在主导的、能动的地位。调研报告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若无调查,研究无所依托;若无研究成果,调查则没有意义。其成果必须是带研究性质的调研报告。

从前的写作教科书一般只谈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其实,它早就存在。我国革命史上,毛泽东写的《兴国调查》、陈云写的《青浦调查》就是著名的调研报告。新中国建立不久,天津市委对处理张子善、刘青山的问题写过有名的调研报告,曾经引起全国反响。

调研报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直接为研究工作服务。写作者必须清醒自觉地以研究为目的。一般人往往容易盲目、被动地适应环境,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等)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我强调的是,写作者应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根据工作的需要,从明确的追求出发,不断地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研究、

解决问题的目的愈明确,写出的调研报告就愈有意义和指导作用。

二是特别注重用事实说话。这种文体的材料性很强,一切分析研究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所用材料不夸大、不缩小,更不能掺假和虚构。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生命和价值所在。诸如事件的经过、背景介绍、人物言行、时间地点、史实数字、资料引用,必须真实准确。只有用事实说明真理,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及方法,研究才有意义。历史上极“左”年代的浮夸风、多种变态的政治狂热,那教训是惨痛的。调研报告,实质上属于社科研究范畴,如果事实不真,材料不足,势必失去科研价值与科学价值。是否有说服力、能否用事实说话,关系到调研报告的观点、结论是否成立,乃至整个报告的成败。

三是通过分析事实引出带规律性的认识。调查和在文章中摆出事实不是目的,目的是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判断、抽象、归纳、综合、提炼,找出带规律性的认识。要将感性认识随时上升为理性认识,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向导。调研报告常常是夹叙夹议的,只有在“研”字上下功夫,才能有点睛式的高质量议论。好的议论正是好的理论的概括,常常包含着带规律性的认识。四是语言简洁明快。从语言的角度讲,调研报告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文章,不要求细腻的描述,不要强烈的渲染,只需以简明朴素的笔调报告客观情况。也可适当地求生动,引用来自经典或生活的生动语言,但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其实,所有调查报告或多或少合有某种研究性质,从广义上讲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应该包含这几种类型的内容。因此,我们无须再按内容对它进行分类。那么,从操作角度看,如何掌握它的写法呢?

根据已经存在的现象来归纳,可分成两大类予以把握:

一、硬性调研。奉命对具体事件写出报告,比如就某校乱收费问题给领导机关写报告,则要求深入到现场进行调研然后写作。写这种调研报告,首先要掌握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等。从写作上讲,应当注意4点:一是对事实的来龙去脉要查清写明。收了哪些费?收了多少费?中间有些什么环节?二是言之有据,所写每句话,每件事都有根据,不是编故事,不是推测和估计。三是定性清楚。到底是正常收费?还是属于乱收费?是教师个人收的,还是学校集体行为?四是对处理提出建议。你做了调查,虽不能决定给什么处分,但要提出建议。若免于处分,不予追究,应果断地提出就此了结。若问题严重,应提出治理教育乱收费处罚的意见。但不要搞想象,不搞形象思维,不用感情代替法纪。在弄准写清的前提下,紧扣事实总结一些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话不在多,对人要有启示作用。

二、软性调研。没有具体事件(案件、灾情、事故等)作对象,而是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党风问题、形势问题、老百姓反映的问题、看法等等作宏观了解。比如师德师风等进行调研并写出报告,为领导机关掌握当前情况、作出决策提供参考。有的是领导出题,指定调研某个方面。有时执行某项工作,事先并无题目,遇到什么抓什么,不拘一格,有感而发,写出调研报告。无论硬性调研还是软性调研,都要强调敢于说真话,不看被调查者的脸色行事,不求表面热闹。但也要明确这是调研报告,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力求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和指导性。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应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调研往往只是局部,但要看到全体,要看到未来。要善于解剖麻雀,从一滴水看太阳,见微而知著。一份好的调研报告,起码要管个三年五载,不能回头一看马上就发现错了,就没有意义了。现实生活中,假的东西太多,敢不敢在调研报告中讲真话、讲真理、讲真诚、讲真实,是对我们的人格、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写作上的严格要求。

调研报告的写作,除了做好调查、尽可能占有材料以外,重点是分析研究问题和围绕题目进行构思,力求提出深刻新颖的观点。分析的步骤一般是:先拟定提纲,明确分析目的。搜集与调查材料相关的其他补充材料和文献资料。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动笔后即为表现方法),如典型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构成分析、系统分析、综合分析等。然后找出规律,利用分析研究的结果提出解体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具体的分析一般应围绕质与量、点与面、因与果等方面进行,要洞察全局,善于比较。通过上述过程,首先弄明反映主体事件的材料所蕴含的基本意义,提出调研者的基本观点和评价,由此明确提出总观点——调研报告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整个调研报告的主题。它是从调研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认识和判断。接下来,思考如何以典型材料、对比材料、统计数字等为依据,系统论证并作综合概括。

调研报告的写作,除上述具体要求外,还要加强对总的理论与工作要求的学习掌握。如写一份涉及反腐倡廉的调研报告,作者就必须联系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思考: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决不能手软,党风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端正党风、反对腐败要从领导干部做起,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和人民的支持一定能够逐步克服腐败现象等,还可联系领袖的言论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有资料条件的还可联系国际国内大事、历史事件,将它们与调查的材料结合起来思考,在某一点上有所悟,就可能写出有分量的调研报告。至于调研报告的具体结构,仍由标题、导言、正文、结尾四部分组成,跟一般调查报告基本一样,这里就不罗嗦了。

第15篇: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

按: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庄聪生同志关于“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这篇文章,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他多年来为领导起草文稿的心得之大成。

研究室作为统战部的思想库、智囊团,其立室之本、兴室之道就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而参谋助手作用怎么体现?很重要是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因为领导讲话稿,不仅体现的是领导同志的领导水平、决策能力、工作思路和个人魅力,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领导讲话又不只代表个人,往往承担着阐释方针、部署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实践等功能,关系着全盘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一个会议开得好不好,活动办得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讲话讲得好不好。

起草讲话稿,体现着研究室的理论功底和文字水平,反映着研究室对工作全局的把握和驾驭能力,是研究室几乎时时在想、天天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室的“重头戏”,或者说是研究室的主业。写好了领导讲话稿,研究室的工作就干好了一半;写不好讲话稿,其他工作也会受影响、打折扣。但要写出领导满意、听众爱听的高质量讲话稿,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功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而言,每年要起草各类文稿几百篇,如何写好讲话稿的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和琢磨的问题。前几年,陈喜庆副部长召集研究室专门召开过座谈会进行研究,形成的会议纪要已经发给大家了。大家作为研究室主任,都是这方面的高手。我主要结合最近几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工作实际,谈一些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谈四个方面,也就是把握特点、明确定位、领会要诀和必备素质。

一、要把握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

领导讲话是机关各类公文中难度最大的,也是一种特殊的“命题作文”,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层次高。领导讲话一般不是针对和着眼于某些局部和具体问题的,而是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政治理论、思想水平和工作层次都很高。这就要求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小人物敢于说大话”,时时处处站在领导者应有的水平和层次上思考问题。我经常给研究室干部讲,写领导讲话要会“上天入地”、“顶天立地”,“上天”、“顶天”就是要不怕站得高,就怕站得低;不怕想得深,就怕想得浅。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日常文稿承担得比较多的,主要是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领导的讲话,这方面的要求十分突出。特别是去年,我们承担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初稿的起草工作,可以说是统战系统最高规格的讲话了。在部领导的直接带领下,我们经过认真思考,明确了讲话应体现最高站位和最高层次,要求起草者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对形势的判断要高瞻远瞩,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不能仅仅站在统战部门的角度,写成专题工作会或统战部长会的讲话。负责初稿起草的同志牢牢坚持这一标准,在深入研究中央领导同志在其他场合讲话的基础上,结合统战工作实际,写一段比照一段,写一稿讨论一稿,努力使讲话稿符合领导同志的身份,做到大气、深刻、精辟、宏观,特别是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讨论以“五大关系”这一主线,将统战工作与处理党和国家重大政治社会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按照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初稿形成后,陈喜庆副部长带着我们反复在室内进行修改讨论,并多次征求部有关局室、部内老同志、各地统战部门、党内专家学者以及党外人士的意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在征求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意见时,很快被认可和采纳。这期间,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先后修改20稿,关于加强统一战线的文件稿初稿修改60稿,创统战部文稿起草工作的历史之最,可以说是“字字心血、句句汗水”。各地统战部研究室也经常给省委领导同志和部长起草讲话,他们的讲话对一个省的统战工作具有宏观指导意义,也应讲出应有的层次和高度。

2、权威性强。领导者的地位、身份与职责决定了领导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某些重要场合的讲话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党的理论、政策和要求,是必须贯彻执行的。所以,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稳妥准确,每一个重要观点都反复研究,每一个新的提法都多方论证,每一段文字都仔细斟酌,把领导需要讲的内容精当、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来。不随便照搬理论界的观点、社会上的看法,不讲没把握、未定性的话,不讲有争议的观点,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语出惊人而讲过头话、甚至“乱放炮”。这是近年来我们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起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稿时,对文稿有一个突出要求,就是要讲“有出处、有把握”的话。我们坚持科学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努力使每次的提法都准确鲜明、没有歧义,每段文字都经得起推敲。如果拿不准,宁可不用。当然,起草文稿不能照抄照搬,要鲜活生动,善于从别的领域吸收有益成果。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尽可能用中央领导所讲过的、党内理论专家所认可的、人民日报规范提过的观点,如果实在吃不准,就不能作为定论来用。当然,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一味追求准确规范,把领导讲话稿写成全是“正确的废话,没用的空话,好听的套话”。

3、涉及面广。领导的讲话内容十分丰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常常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军事、法律、党建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什么内容都可能讲到。因此,写好领导讲话稿要求视野广阔、知识面宽,尽可能了解各方面知识,尽可能熟悉各领域的工作。但是,在“包罗万象”的同时,也要做到收放自如,既能放得出去,还要拉得回来,既要纵横捭阖,又能秉要执本,使讲话既能体现较大的信息量,又不至于把主要观点淹没在大量材料中。

4、个性突出。讲话稿最终是要由领导讲出来的,所以必须尊重和体现领导的个性。每一位领导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要求,有的领导讲话涉及古今中外,喜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有的领导讲话立意高远、气势恢弘,喜欢讲时势;有的领导讲话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喜欢举例子;有的领导讲话朴实无华、通俗简洁、干净利落,喜欢用群众语言;有的领导讲话注重创新,喜欢讲新观点和新语言。同一篇稿子,可能这个领导欣赏,另一位领导不认可。因此,讲话稿在体现基本要求的同时,把领导的意图领会清楚、体现充分,否则领导讲起来拗口,下面听起来也别扭,起草人的辛苦也多半白费。领会领导同志意图,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平时要做有心人,培养自己的悟性,多听多记勤归纳,珍惜每一次与领导接触和沟通的机会,或者直接听取、记录领导的口头交代,或者拟出提纲或构思,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领导汇报。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注意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认真领会领导总的意图,把握其总体要求,特别是体会领导点到但没有具体展开的深层次的内容,而不是领导讲到什么份上,就只写到什么份上。尤其是在自己发挥余地比较大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能体现写手领悟领导风格和意图能力的时候。二是对领导的意图进行深化和拓展,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工作情况的最新变化,及时把握可能影响领导思路发生变化的各种要素,有预见性、创造性地“发展”领导的讲话意图。

二、要明确领导每次讲话的定位和方向

大家都是研究室主任,有些稿子是自己操刀、亲自上手,有些则是指导、带领干部去写。不管是组织指挥还是身体力行,稿子最终是从你手中出去的,把关、定位的职责都在你身上。而能否定好位置、选准主题正是一篇文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我们在准确定位和把握方向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是抓住以下四点。

1、打造亮点,使讲话有点晴之笔、留下痕迹。名人、伟人之所以名扬千古,除了他们有睿智的思想和超人的智慧外,就是他们的语言往往是名言至理。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堪称楷模。读过毛选四卷的人,至今过去几十年了,还能大段大段背出毛主席语录。为什么,因为毛主席的话是革命的真理、共产党人行动的准则。邓小平同志讲“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短短几个字,可以写出几千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句顶一万句”。政治家是这样,文人也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是千古绝唱的妙语。

邓小平同志说过,当干部就是用“笔杆子来领导”。这里的“笔杆子”指的是讲话和写文章。所以,要写出有影响的稿子,很重要的是必须有点晴之笔,有突出的亮点和闪光点。“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就是这个道理。近几年,我们在文稿起草中十分注意培育闪光点,挖掘出一些最精彩的东西,把它突出和烘托出来,这样讲话稿才能有深度、出思想,而不是平平的流水账,既让听的人容易记住文稿的中心思想,又在某一领域内叫响了一些提法。比如,中央颁布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5号文件后,根据部领导的意见,我们在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5号文件作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是加强制度化建设,实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提纲挈领的概括,既抓住了5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又易于人们掌握和学习贯彻。又比如,在民主党派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部领导的思路,系统研究和概括了政治交接的内涵,即“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加强参政党建设,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成为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的一大亮点,也使后来开展的政治交接教育活动有了“魂”,各民主党派普遍反响很好。再比如,在起草部领导今年中央社院秋季开学典礼讲话稿时,我们概括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即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制度设计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现形式上,坚持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在目标取向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可以说是国内理论界最早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内涵进行的规范和明确界定,目前已经成为各方比较公认的一个阐释。还比如,结合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实际,我们提出并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五个方面的政治责任,即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责任、高举旗帜的责任、服务大局的责任、团结合作的责任、教育引导的责任。针对如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概括了五个方面的内涵,即“爱国报国的责任、发展企业的责任、遵纪守法的责任、公益慈善的责任、道德自律的责任”。这一概括既比较切合实际,又易于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认同和接受,成为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后开展团结引导工作的又一个响亮的号召。我们感到,长文章好写,点晴之笔难求。只有对情况熟悉了、把道理想透了、将认识深化了,并作出凝练的概括、通俗的表达,才能写出有影响的讲话,才能留下“痕迹”。

在理论研究文章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前年在研究我国多党合作的发展历史和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时,酝酿撰写一篇理论文章。初稿形成后,感觉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内容比较庞杂、不够系统深刻。我们总结了过去撰写理论文章的经验,感到需要在现有内容上加以提炼概括,并拟定一个准确、到位、传神的标题。按照部领导出的思路,概括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三性”(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巨大优越性)和“四个崭新”(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制度形式、崭新的政党关系、崭新的执政方式和崭新的民主实现形式),使整篇文章有了主线和精髓。这篇文章经过精雕细刻,有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发表在《求是》杂志上。

3、推陈出新,使讲话不弹老调、常讲常新。对于长期从事文稿起草的人来说,最难写的稿子莫过于份量很重又要常讲的文稿。因为这类文稿要么是常规性的、惯例性的,框架、风格、内容都比较稳定,要么是同一个主题,要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反复讲的。这类文稿如果没有新的思路和写法,很容易老腔老调老面孔,落入俗套,味同嚼蜡,讲一堆正确的废话。我们感到,对于这类文稿,一定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在主题思想一脉相承的前提下,尽可能用新概括、新材料、新语言,使人耳目一新。比如,最近部领导在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由于听众都是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和各地的统战部长,而且会议精神已经贯彻落实1年多了,基本精神大家都非常了解,对于统一战线面临的“五情”和“五大关系”不是陌生而是很熟悉。为了突破和超越以往的内容和写法,避免因容量大、篇幅长而使人听久了分散注意力,我们按照部领导出的思路,采取鲜明观点加生动例子的写法,不过多论述,不过多说理,而是着重讲有现实针对性的重大判断和事例。操作中,讲世界大背景时不再泛泛地就“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展开论述,而是有针对性地把国际方面的挑战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快速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敌对势力的遏制和打压,并列举了大量的最新事例;讲统一战线自身时从新领域、新课题、新任务、新手段作了概括,对论述涉及我国政治社会领域“五大关系”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提炼,如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方面的“五个越来越”(一是全党全社会对多党合作越来越重视,二是多党合作制度化水平规范化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充分,四是参政党建设越来越得到加强,五是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凸显)、民族关系的“五个好”(一是民族理论研究得好,二是民族政策制定得好,三是民族干部培养得好,四是民族文化发展得好,五是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对台工作方面的“一个新主题,三个方面新成效”(“一个新主题”,即xx同志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应成为当前两岸关系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三个方面新成效”,即两岸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变化,对台政策实现了新突破,争取台湾民心取得了新进展)等,尽量做到每个重要观点后面都有事例来佐证和说明,以新的素材来弥补框架老的问题。我们还精心设计使用多媒体,丰富了讲话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讲话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

又比如,xx同志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后,统一战线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部领导先后在8个场合围绕这一主题作讲话,即民主党派新任主委培训班、全国工商联会长、党组书记培训班、部副局级以上干部理论务虚会、接见海外留学人员团体负责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座谈会、中央社院秋季开学典礼、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专题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准备这些讲话稿对我们来说是很棘手的事,因为“6·25”讲话的基本精神一句也不能动,但对精神的解读和阐释老炒冷饭不行,必须结合不同对象和场合,一次有一次的角度,一次有一次的重点,一次比一次深入。我们确定“基本精神场场讲,不同场合阐述不同重点”的原则。如在民主党派主委培训班和工商联会长、党组书记培训班上讲话中,重点阐释了“6·25”讲话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为“高举一面伟大旗帜,坚持一个根本指针,把握两个重要关系,做到四个坚定不移,推进五个方面建设”;在接见留学人员团体代表讲话中和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着重阐释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抓好了经济建设、民主政治、社会和谐与和平外交四件大事;社院开学典礼讲话时,主要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理论务虚会和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侧重讲统一战线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讲话精神。由于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部领导这几次讲话没有出现“炒冷饭”,而是老题材讲出了新意。为了保护创新、鼓励创新,平时我们鼓励大家敢于写、放手写,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有不少年轻干部,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提出了不少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写出了许多鲜活、精彩的语言。事实让我们体会到,新手写稿,往往更能突破框框;宽容失败,更能激发创造活力。

4、统筹规划,使讲话步步深化、形成体系。文稿起草工作是对领导人思想和决策进行阐发和提升的过程,也是对领导人形象和风格进行全面包装和塑造的过程,要有长远谋划,有一个总体的、系统性的设计,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思想体系。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这一点,叫“写一步看两步想三步”,使讲话一步步深化,指导中心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比如,筹备全国统战部长会议文稿时,除了总结与部署工作外,我们每年都挖掘一个与统一战线密切相关的理论专题,在讲话第二部分进行深度阐述。比如,XX年讲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战略,XX年是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XX年是统一战线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XX年是分析影响“五大关系”和谐的现实问题和有效解决办法。近几年全国统战部长会议讲话中的理论部分,串起来就是对统一战线贯彻xx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全面系统阐释。又比如,部领导每年在中央社院春季、秋季开学典礼上都要作两次讲话,其中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个重要内容。这几年,我们就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政治交接教育活动,都进行了专题设计和论述,这些讲话串起来,就形成了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再比如,中央统战部每年年终都要召开述职大会,每次部领导都作讲话。我们对讲话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规划,每次围绕一个主题,五年来分别讲了“调研兴部、制度建部、从严治部、文化塑部、人才强部”的五个主题。从这五句话中,可以看出领导同志抓机关建设的工作思路在逐步深化和递进,形成机关建设的完整体系和鲜明脉络,现在已经在全国各级统战部门叫得很响。

这几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为领导同志起草讲话稿,大的思路、主题和基本框架主要是领导同志提出和确定的,我们承担的主要是整理、起草和加工的任务。每当承担一篇重要文稿起草任务时,部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经常和我们一块研究提纲、提出思路、谋篇布局,还常常带着我们一起推稿。这几年,我们在起草文稿过程中,从几位部领导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局势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可以说,每写一篇稿子,思想理论政策水平都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当然,我们在写稿中也是尽心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力争每次都有创新和突破。特别是我们要求“干事要写到黔驴技穷才出手,处长要弄到江郎才尽才放行,主任要改到山穷水尽才上报”,每篇稿子几乎都是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保证了文稿质量的提升。

三、要掌握领导讲话稿起草的几个要诀

文稿起草既是一种“遵命文学”,也是一项融入起草人主观努力的创造性劳动,既要考虑“谁来讲”、“以什么身份讲”,也要把握“对谁讲”。也就是说,成功的文稿必须同时兼顾领导人、起草人和听讲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到“一个忘记、两个记住、多个参与”,也就是“忘记自我,记住领导,记住听众,集体推稿”。

忘记自我,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忘记自己,从领导的角度写稿子。写领导讲话稿,阐述的是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体现的是领导的意图,不是讲自己的观点,更不是写自己的文章。大家都在不同场合听过很多领导的讲话,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稿子理论性、学术性太强、太专,不符合领导的身份;有的稿子部门色彩太重,只是从业务角度展开;有的稿子过于复杂、晦涩,讲起来很别扭、不顺口,甚至在讲话中还要不时看看上下文,临时琢磨其中的含义。这其实与起草人没有忘记自我,将自我风格和习惯带入文稿都是有关的。因此,对起草人来说,不能有自以为是和先入为主的意识,更不能想通过领导讲话体现自己的思想,使领导讲话成为自己的“传声筒”。当然,写领导讲话也是做文章,但它是从领导者的角度写文章;写领导讲话也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但必须符合领导的意图,符合领导的身份。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或者否定性意见,也不能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否定,而要在如何更好地领会领导意图上找原因、做努力。这些都要求干部必须有奉献精神,忘记自我,甘于寂寞,当无名英雄。

记住领导,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领导讲话的意图、要求和风格,写出领导的高度、领导的深度、领导的风度。这种能力不是一日之功、一役之劳,必须经过日复一日地积累和思索,并切实体现在写作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框架的构思、材料的取舍、语言的润色等方方面面。这几年,研究室在把握部领导风格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比如,为国家领导人起草讲话时,一方面,要写得生动实在,又不能写过于具体的内容、过细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写得有深度和高度,不能讲得太理论化、学术化,即使是参考了别人的研究成果,也都要变成领导讲话的语言。又比如,有的领导心比较细,考虑很周全,起草文稿时就要尽可能丰富严谨,努力把领导重点想讲的几个方面讲充分,多用形象思维,多用鲜活文字。“记住领导”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和在实践的:“最好的粮食交国库”,把最精华的思想、最翔实的材料和最生动的语言贡献给领导同志的讲话。

记住听众,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要了解、反映和符合听众的需求。有“党内第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曾提出,衡量文章是否精品佳作的三个审美标准,即要吸引人看得下去、要使人看得懂,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可以说,与过去相比,领导越来越关心讲话稿在听众心中的感受,越来越在意能不能与听众实现良好互动。听众的反应不仅决定着文稿的实际效果,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到领导那里,影响着领导对文稿的满意程度。因此,起草人既要关心领导讲什么,更要关心听众需要听什么。既要使领导满意,更要使听众满意。要搞清楚领导对谁讲话,听众最想听什么,最关心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到领导与听众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讲得切题,听得解渴。这几年,我们十分注重研究听众,结合不同听众的要求“看人下菜”。比如,对港澳台海外朋友讲话时,要做到“三多三少”,即多讲方针政策和祖国发展情况,多讲团结鼓劲肯定的话,多讲澄清模糊认识的话,少用内地语言,少讲大话空话,少提希望要求。对统战部门的同志讲话时,要单刀直入,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有概括有重点,操作性强,不能空泛说教、不着边际。对党外人士讲话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情况讲清楚,把道理讲充分,使人信服。同时,要多用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大信息量,不能讲官话、打官腔、摆官谱。

集体推稿。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下了不小功夫,探索了一条成功经验,就是通过集体推稿,使每一篇领导讲话稿成为群策群力的结果、共同智慧的结晶。我们总结出了集体推稿的三大优势和五条操作原则。三大优势是:在文稿质量方面,推稿能够广集众智,确保写出上乘的讲话稿;在干部成长方面,推稿能够使干部在思想碰撞中获得启发、共同提高、增长才学;在营造环境方面,推稿能够形成民主讨论、活跃思想、良性竞争的氛围。五条操作原则:一是要有“领军人”。这个“领军人”是推稿的主导者,必须有权威,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文字驾驭能力和民主作风,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众人的智慧,在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要能拍板定夺。二是要提倡解放思想。让所有参与推稿的同志畅所欲言,只要对文稿有帮助,什么观点都允许讲,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做到英雄不问出处,充分发扬民主,不论年轻年长,不论职级高低,不论学历资历深浅,谁对听谁的。三是要善于兼采众长。推稿中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有时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遇到这种情况,要注意耳听八方、各取所长,既要吸收、听取赞同的意见,更要仔细分析不同的意见,因为不同的意见往往能够启发你采用一种新的思路、角度和表述方法。推稿中还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积极性,照顾他们的面子。有的年轻同志憋了半天才说出来一两句话;要细心倾听,即使他讲错了也不要一下子把人家噎回去,否则以后他就不敢说话了。四是要灵活处理。由于每篇初稿的质量不一样,基础较差的往往要费很大的劲。遇到“推不动”时要先跳过去,一会再回过头来推,不能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意见出现争执时,不要在细节上过于纠缠较劲。遇到哪一块确实不成熟的,一时难以推下去,要指派一两个干部先去改或重写,写好再拿来大家推。五是要注意培养锻炼干部。推稿时,要尽可能多让一些人参加。在起草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时,我们一次集中了19名业务骨干逐字逐句进行推稿,保证了文稿的质量。平时推稿中,我们要求新同志每次尽量参加,没有起草的干部也可以参与。这样,室领导一边带着推稿一边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收到“改出好稿、培养队伍、大家提高”的“一石三鸟”的效果。这几年,研究室年轻同志特别愿意参加推稿,把推稿当作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许多同志参加推稿后,常常在一起议论交流推稿的收获和体会。

四、要具备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素质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篇好稿子是起草人理论政策水平、实践工作经验和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得到的事情,必须有一个“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事文稿起草的同志必须打好基本功,刻苦学习,长期积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和政策。对领导讲话来说,理论是灵魂,政策是生命。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乏思想、缺乏深度;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乏指导性和实效性。这几年,我们要求干部要利用一切机会,抓紧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中央的最新精神,学习统一战线各领域的方针政策等,特别是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这样,起草领导讲话稿时才会有“底气”。

2、要学习各领域、各方面的知识。随着统战工作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领导讲话稿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除了需要掌握与统战领域相关的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还要熟悉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政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和时事政治等。这些年,我们要求干部在熟悉了解统一战线的历史和人物、各领域的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加强涉及各领域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既做专家,又做杂家,力求从多方面丰富自己。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写出的讲话稿才能深入浅出、信手拈来,才能使讲话有厚度、有磁性。另外,平时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问题、进行思想碰撞,海阔天空“侃大山”,上至天文地理、国际大事,下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往往能开阔思路,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产生思想火花,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有些知识和灵感说不准什么时候在写稿时就冒出来了、派上用场,写出来还很精彩。

3、要熟悉各类讲话稿的基本规范和技巧。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范围,决定了领导讲话种类的多样性。而不同种类的讲话,如会议讲话、工作报告、辅导报告、座谈发言、即席讲话、演讲致辞等,其特点不一样,要求就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必须注意了解和熟悉各类讲话稿的特点,把握其要领,掌握其写作技巧,做到“量体裁衣”。我们曾对一些类型的讲话稿的特点和要求作了概括。比如,讲话稿的特点是容量大、篇幅长,听久了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我们对讲话稿的要求是标题要醒目,观点要鲜明,事例要生动。演讲稿的特点是篇幅短、有激情。我们要求写得有理、有情、有势。有理,就是要有说服力,说得在理;有情,就是要有亲和力,能感动人;有势,就是要有气势,能体现领导人和政治家的风范。即席讲话的特点是时间短、面对面。我们要求简明扼要,观点鲜明,特别是要有概括和提炼,做到通俗易懂、上口易记、富有特色,切忌平铺直叙,冗长无味。

4、要注意平时收集和积累资料。领导讲话有轻重之别,也有缓急之分。一般来说,起草领导讲话稿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有时又是“火线救急”,也叫“急就章”,从布置到完成仅有一一两天的时间,甚至只有几个小时,时间紧任务重。而讲话稿需要的材料又是多方面的,也不会因为时间紧迫而降格以求。这几年,我们要求干部平时必须注意收集和积累有关资料,写今天想明天,“吃在碗里、看在锅里、买回来放在菜篮子里”,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到写中无词急。当然,收集资料不能依赖资料、照搬照抄,满足于报上抄一点,网上下一点,自己编一点,例子加一点,而必须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吃透材料,从中提炼出观点,写出有份量的稿子。

5、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领导讲话稿的高度、深度、厚度,其鲜活、生动、新意,其指导性、针对性、有效性,都建立在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没有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不深入,起草领导讲话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容易出现米不够、水来凑的现象,或无的放矢、隔靴搔痒,或话不到位、书生意气,空话大话套话连篇。只有经常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挖掘下情,不断形成新认识、新观点、新思想,才能把领导讲话稿写准、写深、写实、写新,避免“情况不明胆子大,思路不清办法多”。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确立研究室的重点课题,在文稿起草工作量很大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一定的调研时间,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很多都已转化到领导讲话和文件中。特别是为准备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系列文稿,在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大量深入调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总课题,提出了18个重点子课题组织协调全国力量进行攻关,先后到20多个省区市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协助部里召开全国统战部长南北片会。正是因为始终重视调研,才为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新鲜的素材、观点和语言。

总之,要把以上这五个方面落到实处,真正掌握其精髓,还要靠一个“勤”字。具体要做到“五勤”,即眼勤、脑勤、嘴勤、手勤、腿勤。所谓眼勤,就是要多看多读,用多方面知识来丰富自己,以独到的观察来发现问题。所谓脑勤,就是要多想,既要想问题、想全局、想大事,也要想结构、想角度、想文词,以存乎一心,求运用之妙。所谓嘴勤,就是要多请教、多交流、多讨论,不懂就问,以问求知,切不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所谓手勤,就是要多写多练,在自己的反复实践中感受、总结、领悟、升华,做到稿子不厌百回写,本事但求不断长。我经常和干部说,写稿的人手是不能停的,手一停就生,手一生立刻就跟不上。一个月不写稿,三个月写不好稿。就好比以前唱戏的名角儿讲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天不唱戏,自己听得出来,三天不唱戏,同行听得出来,十天不唱戏,观众听得出来。所谓腿勤,就是要多调研,到实践中求真知,到基层取真经,以行万里路来写好领导讲话稿。

第16篇: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 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

庄聪生

按: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庄聪生同志关于“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这篇文章,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他多年来为领导起草文稿的心得之大成。

研究室作为统战部的思想库、智囊团,其立室之本、兴室之道就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而参谋助手作用怎么体现?很重要是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因为领导讲话稿,不仅体现的是领导同志的领导水平、决策能力、工作思路和个人魅力,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领导讲话又不只代表个人,往往承担着阐释方针、部署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实践等功能,关系着全盘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一个会议开得好不好,活动办得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讲话讲得好不好。

起草讲话稿,体现着研究室的理论功底和文字水平,反映着研究室对工作全局的把握和驾驭能力,是研究室几乎时时在想、天天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室的“重头戏”,或者说是研究室的主业。写好了领导讲话稿,研究室的工作就干好了一半;写不好讲话稿,其他工作也会受影响、打折扣。但要写出领导满意、听众爱听的高质量讲话稿,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功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而言,每年要起草各类文稿几百篇,如何写好讲话稿的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和琢磨的问题。前几年,陈喜庆副部长召集研究室专门召开过座谈会进行研究,形成的会议纪要已经发给大家了。大家作为研究室主任,都是这方面的高手。我主要结合最近几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工作实际,谈一些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谈四个方面,也就是把握特点、明确定位、领会要诀和必备素质。

一、要把握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

领导讲话是机关各类公文中难度最大的,也是一种特殊的“命题作文”,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层次高。领导讲话一般不是针对和着眼于某些局部和具体问题的,而是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政治理论、思想水平和工作层次都很高。这就要求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小人物敢于说大话”,时时处处站在领导者应有的水平1 和层次上思考问题。我经常给研究室干部讲,写领导讲话要会“上天入地”、“顶天立地”,“上天”、“顶天”就是要不怕站得高,就怕站得低;不怕想得深,就怕想得浅。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日常文稿承担得比较多的,主要是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领导的讲话,这方面的要求十分突出。特别是去年,我们承担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初稿的起草工作,可以说是统战系统最高规格的讲话了。在部领导的直接带领下,我们经过认真思考,明确了讲话应体现最高站位和最高层次,要求起草者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对形势的判断要高瞻远瞩,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不能仅仅站在统战部门的角度,写成专题工作会或统战部长会的讲话。负责初稿起草的同志牢牢坚持这一标准,在深入研究中央领导同志在其他场合讲话的基础上,结合统战工作实际,写一段比照一段,写一稿讨论一稿,努力使讲话稿符合领导同志的身份,做到大气、深刻、精辟、宏观,特别是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讨论以“五大关系”这一主线,将统战工作与处理党和国家重大政治社会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按照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初稿形成后,陈喜庆副部长带着我们反复在室内进行修改讨论,并多次征求部有关局室、部内老同志、各地统战部门、党内专家学者以及党外人士的意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在征求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意见时,很快被认可和采纳。这期间,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先后修改20稿,关于加强统一战线的文件稿初稿修改60稿,创统战部文稿起草工作的历史之最,可以说是“字字心血、句句汗水”。各地统战部研究室也经常给省委领导同志和部长起草讲话,他们的讲话对一个省的统战工作具有宏观指导意义,也应讲出应有的层次和高度。

2、权威性强。领导者的地位、身份与职责决定了领导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某些重要场合的讲话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党的理论、政策和要求,是必须贯彻执行的。所以,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稳妥准确,每一个重要观点都反复研究,每一个新的提法都多方论证,每一段文字都仔细斟酌,把领导需要讲的内容精当、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来。不随便照搬理论界的观点、社会上的看法,不讲没把握、未定性的话,不讲有争议的观点,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语出惊人而讲过头话、甚至“乱放炮”。这是近年来我们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起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稿时,对文稿有一个突出要求,就是要讲“有出处、有把握”的话。我们坚持科学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努力使每次的提法都准确鲜明、没有歧义,每段文字都经得起推敲。如果拿不准,宁可不用。当然,起草文稿不能照抄照搬,要鲜活生动,善于从别的领域吸收有益成果。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尽可能用中央领导所讲过的、党内理论专家所认可的、人民日报规范提过的观点,如果实在吃不准,就不能作

2 为定论来用。当然,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一味追求准确规范,把领导讲话稿写成全是“正确的废话,没用的空话,好听的套话”。

3、涉及面广。领导的讲话内容十分丰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常常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军事、法律、党建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什么内容都可能讲到。因此,写好领导讲话稿要求视野广阔、知识面宽,尽可能了解各方面知识,尽可能熟悉各领域的工作。但是,在“包罗万象”的同时,也要做到收放自如,既能放得出去,还要拉得回来,既要纵横捭阖,又能秉要执本,使讲话既能体现较大的信息量,又不至于把主要观点淹没在大量材料中。

4、个性突出。讲话稿最终是要由领导讲出来的,所以必须尊重和体现领导的个性。每一位领导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要求,有的领导讲话涉及古今中外,喜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有的领导讲话立意高远、气势恢弘,喜欢讲时势;有的领导讲话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喜欢举例子;有的领导讲话朴实无华、通俗简洁、干净利落,喜欢用群众语言;有的领导讲话注重创新,喜欢讲新观点和新语言。同一篇稿子,可能这个领导欣赏,另一位领导不认可。因此,讲话稿在体现基本要求的同时,把领导的意图领会清楚、体现充分,否则领导讲起来拗口,下面听起来也别扭,起草人的辛苦也多半白费。领会领导同志意图,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平时要做有心人,培养自己的悟性,多听多记勤归纳,珍惜每一次与领导接触和沟通的机会,或者直接听取、记录领导的口头交代,或者拟出提纲或构思,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领导汇报。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注意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认真领会领导总的意图,把握其总体要求,特别是体会领导点到但没有具体展开的深层次的内容,而不是领导讲到什么份上,就只写到什么份上。尤其是在自己发挥余地比较大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能体现写手领悟领导风格和意图能力的时候。二是对领导的意图进行深化和拓展,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工作情况的最新变化,及时把握可能影响领导思路发生变化的各种要素,有预见性、创造性地“发展”领导的讲话意图。

二、要明确领导每次讲话的定位和方向

大家都是研究室主任,有些稿子是自己操刀、亲自上手,有些则是指导、带领干部去写。不管是组织指挥还是身体力行,稿子最终是从你手中出去的,把关、定位的职责都在你身上。而能否定好位置、选准主题正是一篇文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我们在准确定位和把握方向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是抓住以下四点。

1、打造亮点,使讲话有点晴之笔、留下痕迹。名人、伟人之所以名扬千古,除了他们有睿智的思想和超人的智慧外,就是他们的语言往往是名言至理。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堪称楷模。读过毛选四卷的人,至今过去几十年了,还能大段大段背出毛主席语录。为什么,因为毛主席的话是革命的真理、共产党人行动的准则。邓小平同志讲“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短短几个字,可以写出几千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句顶一万句”。政治家是这样,文人也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是千古绝唱的妙语。

邓小平同志说过,当干部就是用“笔杆子来领导”。这里的“笔杆子”指的是讲话和写文章。所以,要写出有影响的稿子,很重要的是必须有点晴之笔,有突出的亮点和闪光点。“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就是这个道理。近几年,我们在文稿起草中十分注意培育闪光点,挖掘出一些最精彩的东西,把它突出和烘托出来,这样讲话稿才能有深度、出思想,而不是平平的流水账,既让听的人容易记住文稿的中心思想,又在某一领域内叫响了一些提法。比如,中央颁布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5号文件后,根据部领导的意见,我们在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5号文件作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是加强制度化建设,实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提纲挈领的概括,既抓住了5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又易于人们掌握和学习贯彻。又比如,在民主党派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部领导的思路,系统研究和概括了政治交接的内涵,即“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加强参政党建设,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成为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的一大亮点,也使后来开展的政治交接教育活动有了“魂”,各民主党派普遍反响很好。再比如,在起草部领导今年中央社院秋季开学典礼讲话稿时,我们概括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即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制度设计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现形式上,坚持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在目标取向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可以说是国内理论

4 界最早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内涵进行的规范和明确界定,目前已经成为各方比较公认的一个阐释。还比如,结合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实际,我们提出并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五个方面的政治责任,即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责任、高举旗帜的责任、服务大局的责任、团结合作的责任、教育引导的责任。针对如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概括了五个方面的内涵,即“爱国报国的责任、发展企业的责任、遵纪守法的责任、公益慈善的责任、道德自律的责任”。这一概括既比较切合实际,又易于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认同和接受,成为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后开展团结引导工作的又一个响亮的号召。我们感到,长文章好写,点晴之笔难求。只有对情况熟悉了、把道理想透了、将认识深化了,并作出凝练的概括、通俗的表达,才能写出有影响的讲话,才能留下“痕迹”。

2、敢于突破,把很少写、不熟悉的题材写成精品。领导讲话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既有工作方面的讲话,也有理论方面的文章,还有各种场合的演讲和致辞。要写好领导讲话,只会写一类是不够的,必须门门熟、样样精。面对一些不熟悉甚至比较陌生的领域,更要下功夫深入学习,并运用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以他山之石来攻玉,把没有写过的文稿写出“彩”来。这几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文稿起草有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完成常规性讲话的同时,写出了一批精彩的演讲稿和理论文章。经过几次实践,我们感到,越是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有时越能写出新意。比如,前年起草部领导在“中华文化论坛”上的演讲稿,对我们是个考验。因为演讲类型的文稿我们很少写,对于中华文化的掌握和了解也有限。特别是这次演讲听众既有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领导同志,也有来自海内外的众多知名人士;既有在自然科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也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专家学者;既有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还有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如许嘉璐、董建华、杨振宁、金庸、陈映真等蜚声海内外的名人、学术大师和文学泰斗。而且论坛召开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来大陆访问,刚刚在北大和清华作过演讲,反响很大。经过研究,我们提出这个演讲稿要改变过去的大“一二三”套“123”的路子,以能够入选中学课本为标准,手法要体现大写意、大手笔、大气势,语言方面要鲜活、富有哲理,文章要精彩、大气。按照“大开大合、文采飞扬”的基调,我们分析了大量中华文化的资料和专家学者的文章,同时从晚会主持词和电视片解说中汲取营养,精心撰写,反复推敲,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东西挖掘出来,浓缩为几千字,领导同志作了演讲。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篇演讲稿既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而又妙语连珠、精辟深邃,是一篇阐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力作,使人听了很难忘、过后常思量。这篇演讲稿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海外中文学校的范文。

5 这篇演讲稿的成功,不仅使我们对演讲稿的风格、套路和要求有了一定把握,而且极大地鼓励了我们敢于承担统战领域之外文稿的信心。去年起草部领导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时,虽然题材也不太熟悉,听众又都是国内外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但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一主题的内涵,提出要注意把握“主题鲜明、政治性强、宣示性内容多”的特点,既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对和谐世界进行阐释,又要对佛教界承担合作责任及其和平使命提出殷切希望。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我们从将标题定为“和平发展的中国,期待和谐共生的世界”,并从“共同繁荣,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相互包容,持久和平”五个方面,全面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内涵,对总书记提出“和谐世界”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论述了佛教教义的和谐思想与和平理念与和谐世界的关系,运用了一些充满佛家圆融智慧的语言,渗透着佛学思想和精神,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兴趣。在起草年初部领导在国际《道德经》论坛上的讲话时,我们深入分析了学术界、宗教界关于《道德经》的权威论点,将重点确立为挖掘和弘扬《道德经》的时代精神和内涵上,希望演讲稿能够揭示出这一经典著作“经世而长存,历久而弥新”的丰厚价值。我们将《道德经》中“道生万物”、“无为而治”、“为而不争”、致虚守静等核心内容,概括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爱民治国的理念、和以处众的原则和立德修身的哲理,并从遵循客观规律、倡导和合友善、注重律己修身三个角度,阐发了《道德经》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内心的和谐的时代意义。演讲稿引起了与会代表强烈的反响。这几篇演讲稿写下来,我们对演讲稿的把握已经比较游刃有余了,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强项。

在理论研究文章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前年在研究我国多党合作的发展历史和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时,酝酿撰写一篇理论文章。初稿形成后,感觉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内容比较庞杂、不够系统深刻。我们总结了过去撰写理论文章的经验,感到需要在现有内容上加以提炼概括,并拟定一个准确、到位、传神的标题。按照部领导出的思路,概括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三性”(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巨大优越性)和“四个崭新”(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制度形式、崭新的政党关系、崭新的执政方式和崭新的民主实现形式),使整篇文章有了主线和精髓。这篇文章经过精雕细刻,有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发表在《求是》杂志上。

3、推陈出新,使讲话不弹老调、常讲常新。对于长期从事文稿起草的人来说,最难写的稿子莫过于份量很重又要常讲的文稿。因为这类文稿要么是常规性的、惯例性的,框架、风格、内容都比较稳定,要么是同一个主题,要在不同地

6 方、不同场合反复讲的。这类文稿如果没有新的思路和写法,很容易老腔老调老面孔,落入俗套,味同嚼蜡,讲一堆正确的废话。我们感到,对于这类文稿,一定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在主题思想一脉相承的前提下,尽可能用新概括、新材料、新语言,使人耳目一新。比如,最近部领导在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由于听众都是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和各地的统战部长,而且会议精神已经贯彻落实1年多了,基本精神大家都非常了解,对于统一战线面临的“五情”和“五大关系”不是陌生而是很熟悉。为了突破和超越以往的内容和写法,避免因容量大、篇幅长而使人听久了分散注意力,我们按照部领导出的思路,采取鲜明观点加生动例子的写法,不过多论述,不过多说理,而是着重讲有现实针对性的重大判断和事例。操作中,讲世界大背景时不再泛泛地就“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展开论述,而是有针对性地把国际方面的挑战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快速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敌对势力的遏制和打压,并列举了大量的最新事例;讲统一战线自身时从新领域、新课题、新任务、新手段作了概括,对论述涉及我国政治社会领域“五大关系”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提炼,如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方面的“五个越来越”(一是全党全社会对多党合作越来越重视,二是多党合作制度化水平规范化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充分,四是参政党建设越来越得到加强,五是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凸显)、民族关系的“五个好”(一是民族理论研究得好,二是民族政策制定得好,三是民族干部培养得好,四是民族文化发展得好,五是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对台工作方面的“一个新主题,三个方面新成效”(“一个新主题”,即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应成为当前两岸关系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三个方面新成效”,即两岸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变化,对台政策实现了新突破,争取台湾民心取得了新进展)等,尽量做到每个重要观点后面都有事例来佐证和说明,以新的素材来弥补框架老的问题。我们还精心设计使用多媒体,丰富了讲话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讲话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

又比如,胡锦涛同志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后,统一战线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部领导先后在8个场合围绕这一主题作讲话,即民主党派新任主委培训班、全国工商联会长、党组书记培训班、部副局级以上干部理论务虚会、接见海外留学人员团体负责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座谈会、中央社院秋季开学典礼、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专题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准备这些讲话稿对我们来说是很棘手的事,因为“6·25”讲话的基本精神一句也不能动,但对精神的解读和阐释老炒冷饭不行,必须结合不同对象和场合,一次有一次的角度,一次有一次的重点,一次比一次深入。我们确定“基本精神场场讲,不同

7 场合阐述不同重点”的原则。如在民主党派主委培训班和工商联会长、党组书记培训班上讲话中,重点阐释了“6·25”讲话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为“高举一面伟大旗帜,坚持一个根本指针,把握两个重要关系,做到四个坚定不移,推进五个方面建设”;在接见留学人员团体代表讲话中和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着重阐释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抓好了经济建设、民主政治、社会和谐与和平外交四件大事;社院开学典礼讲话时,主要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理论务虚会和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侧重讲统一战线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讲话精神。由于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部领导这几次讲话没有出现“炒冷饭”,而是老题材讲出了新意。为了保护创新、鼓励创新,平时我们鼓励大家敢于写、放手写,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有不少年轻干部,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提出了不少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写出了许多鲜活、精彩的语言。事实让我们体会到,新手写稿,往往更能突破框框;宽容失败,更能激发创造活力。

4、统筹规划,使讲话步步深化、形成体系。文稿起草工作是对领导人思想和决策进行阐发和提升的过程,也是对领导人形象和风格进行全面包装和塑造的过程,要有长远谋划,有一个总体的、系统性的设计,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思想体系。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这一点,叫“写一步看两步想三步”,使讲话一步步深化,指导中心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比如,筹备全国统战部长会议文稿时,除了总结与部署工作外,我们每年都挖掘一个与统一战线密切相关的理论专题,在讲话第二部分进行深度阐述。比如,2003年讲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战略,2004年是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2005年是统一战线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年是分析影响“五大关系”和谐的现实问题和有效解决办法。近几年全国统战部长会议讲话中的理论部分,串起来就是对统一战线贯彻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全面系统阐释。又比如,部领导每年在中央社院春季、秋季开学典礼上都要作两次讲话,其中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个重要内容。这几年,我们就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政治交接教育活动,都进行了专题设计和论述,这些讲话串起来,就形成了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再比如,中央统战部每年年终都要召开述职大会,每次部领导都作讲话。我们对讲话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规划,每次围绕一个主题,五年来分别讲了“调研兴部、制度建部、从严治部、文化塑部、人才强部”的五个主题。从这五句话中,可以看出领导同志抓机关建设的工作思路在逐步深化和递进,形成机关建设的完整体系和鲜明脉络,现在已经在全国各级统战部门叫得很响。

8 这几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为领导同志起草讲话稿,大的思路、主题和基本框架主要是领导同志提出和确定的,我们承担的主要是整理、起草和加工的任务。每当承担一篇重要文稿起草任务时,部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经常和我们一块研究提纲、提出思路、谋篇布局,还常常带着我们一起推稿。这几年,我们在起草文稿过程中,从几位部领导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局势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可以说,每写一篇稿子,思想理论政策水平都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当然,我们在写稿中也是尽心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力争每次都有创新和突破。特别是我们要求“干事要写到黔驴技穷才出手,处长要弄到江郎才尽才放行,主任要改到山穷水尽才上报”,每篇稿子几乎都是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保证了文稿质量的提升。

三、要掌握领导讲话稿起草的几个要诀

文稿起草既是一种“遵命文学”,也是一项融入起草人主观努力的创造性劳动,既要考虑“谁来讲”、“以什么身份讲”,也要把握“对谁讲”。也就是说,成功的文稿必须同时兼顾领导人、起草人和听讲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到“一个忘记、两个记住、多个参与”,也就是“忘记自我,记住领导,记住听众,集体推稿”。

忘记自我,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忘记自己,从领导的角度写稿子。写领导讲话稿,阐述的是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体现的是领导的意图,不是讲自己的观点,更不是写自己的文章。大家都在不同场合听过很多领导的讲话,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稿子理论性、学术性太强、太专,不符合领导的身份;有的稿子部门色彩太重,只是从业务角度展开;有的稿子过于复杂、晦涩,讲起来很别扭、不顺口,甚至在讲话中还要不时看看上下文,临时琢磨其中的含义。这其实与起草人没有忘记自我,将自我风格和习惯带入文稿都是有关的。因此,对起草人来说,不能有自以为是和先入为主的意识,更不能想通过领导讲话体现自己的思想,使领导讲话成为自己的“传声筒”。当然,写领导讲话也是做文章,但它是从领导者的角度写文章;写领导讲话也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但必须符合领导的意图,符合领导的身份。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或者否定性意见,也不能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否定,而要在如何更好地领会领导意图上找原因、做努力。这些都要求干部必须有奉献精神,忘记自我,甘于寂寞,当无名英雄。

记住领导,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领导讲话的意图、要求和风格,写出领导的高度、领导的深度、领导的风度。这种能力不是一日之

9 功、一役之劳,必须经过日复一日地积累和思索,并切实体现在写作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框架的构思、材料的取舍、语言的润色等方方面面。这几年,研究室在把握部领导风格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比如,为国家领导人起草讲话时,一方面,要写得生动实在,又不能写过于具体的内容、过细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写得有深度和高度,不能讲得太理论化、学术化,即使是参考了别人的研究成果,也都要变成领导讲话的语言。又比如,有的领导心比较细,考虑很周全,起草文稿时就要尽可能丰富严谨,努力把领导重点想讲的几个方面讲充分,多用形象思维,多用鲜活文字。“记住领导”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和在实践的:“最好的粮食交国库”,把最精华的思想、最翔实的材料和最生动的语言贡献给领导同志的讲话。

记住听众,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要了解、反映和符合听众的需求。有“党内第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曾提出,衡量文章是否精品佳作的三个审美标准,即要吸引人看得下去、要使人看得懂,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可以说,与过去相比,领导越来越关心讲话稿在听众心中的感受,越来越在意能不能与听众实现良好互动。听众的反应不仅决定着文稿的实际效果,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到领导那里,影响着领导对文稿的满意程度。因此,起草人既要关心领导讲什么,更要关心听众需要听什么。既要使领导满意,更要使听众满意。要搞清楚领导对谁讲话,听众最想听什么,最关心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到领导与听众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讲得切题,听得解渴。这几年,我们十分注重研究听众,结合不同听众的要求“看人下菜”。比如,对港澳台海外朋友讲话时,要做到“三多三少”,即多讲方针政策和祖国发展情况,多讲团结鼓劲肯定的话,多讲澄清模糊认识的话,少用内地语言,少讲大话空话,少提希望要求。对统战部门的同志讲话时,要单刀直入,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有概括有重点,操作性强,不能空泛说教、不着边际。对党外人士讲话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情况讲清楚,把道理讲充分,使人信服。同时,要多用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大信息量,不能讲官话、打官腔、摆官谱。

集体推稿。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下了不小功夫,探索了一条成功经验,就是通过集体推稿,使每一篇领导讲话稿成为群策群力的结果、共同智慧的结晶。我们总结出了集体推稿的三大优势和五条操作原则。三大优势是:在文稿质量方面,推稿能够广集众智,确保写出上乘的讲话稿;在干部成长方面,推稿能够使干部在思想碰撞中获得启发、共同提高、增长才学;在营造环境方面,推稿能够形成民主讨论、活跃思想、良性竞争的氛围。五条操作原则:一是要有“领军人”。这个“领军人”是推稿的主导者,必须有权威,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文

10 字驾驭能力和民主作风,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众人的智慧,在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要能拍板定夺。二是要提倡解放思想。让所有参与推稿的同志畅所欲言,只要对文稿有帮助,什么观点都允许讲,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做到英雄不问出处,充分发扬民主,不论年轻年长,不论职级高低,不论学历资历深浅,谁对听谁的。三是要善于兼采众长。推稿中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有时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遇到这种情况,要注意耳听八方、各取所长,既要吸收、听取赞同的意见,更要仔细分析不同的意见,因为不同的意见往往能够启发你采用一种新的思路、角度和表述方法。推稿中还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积极性,照顾他们的面子。有的年轻同志憋了半天才说出来一两句话;要细心倾听,即使他讲错了也不要一下子把人家噎回去,否则以后他就不敢说话了。四是要灵活处理。由于每篇初稿的质量不一样,基础较差的往往要费很大的劲。遇到“推不动”时要先跳过去,一会再回过头来推,不能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意见出现争执时,不要在细节上过于纠缠较劲。遇到哪一块确实不成熟的,一时难以推下去,要指派一两个干部先去改或重写,写好再拿来大家推。五是要注意培养锻炼干部。推稿时,要尽可能多让一些人参加。在起草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时,我们一次集中了19名业务骨干逐字逐句进行推稿,保证了文稿的质量。平时推稿中,我们要求新同志每次尽量参加,没有起草的干部也可以参与。这样,室领导一边带着推稿一边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收到“改出好稿、培养队伍、大家提高”的“一石三鸟”的效果。这几年,研究室年轻同志特别愿意参加推稿,把推稿当作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许多同志参加推稿后,常常在一起议论交流推稿的收获和体会。

四、要具备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素质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篇好稿子是起草人理论政策水平、实践工作经验和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得到的事情,必须有一个“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事文稿起草的同志必须打好基本功,刻苦学习,长期积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和政策。对领导讲话来说,理论是灵魂,政策是生命。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乏思想、缺乏深度;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乏指导性和实效性。这几年,我们要求干部要利用一切机会,抓紧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中央的最新精神,学 11习统一战线各领域的方针政策等,特别是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这样,起草领导讲话稿时才会有“底气”。

2、要学习各领域、各方面的知识。随着统战工作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领导讲话稿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除了需要掌握与统战领域相关的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还要熟悉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政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和时事政治等。这些年,我们要求干部在熟悉了解统一战线的历史和人物、各领域的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加强涉及各领域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既做专家,又做杂家,力求从多方面丰富自己。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写出的讲话稿才能深入浅出、信手拈来,才能使讲话有厚度、有磁性。另外,平时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问题、进行思想碰撞,海阔天空“侃大山”,上至天文地理、国际大事,下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往往能开阔思路,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产生思想火花,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有些知识和灵感说不准什么时候在写稿时就冒出来了、派上用场,写出来还很精彩。

3、要熟悉各类讲话稿的基本规范和技巧。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范围,决定了领导讲话种类的多样性。而不同种类的讲话,如会议讲话、工作报告、辅导报告、座谈发言、即席讲话、演讲致辞等,其特点不一样,要求就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必须注意了解和熟悉各类讲话稿的特点,把握其要领,掌握其写作技巧,做到“量体裁衣”。我们曾对一些类型的讲话稿的特点和要求作了概括。比如,讲话稿的特点是容量大、篇幅长,听久了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我们对讲话稿的要求是标题要醒目,观点要鲜明,事例要生动。演讲稿的特点是篇幅短、有激情。我们要求写得有理、有情、有势。有理,就是要有说服力,说得在理;有情,就是要有亲和力,能感动人;有势,就是要有气势,能体现领导人和政治家的风范。即席讲话的特点是时间短、面对面。我们要求简明扼要,观点鲜明,特别是要有概括和提炼,做到通俗易懂、上口易记、富有特色,切忌平铺直叙,冗长无味。

4、要注意平时收集和积累资料。领导讲话有轻重之别,也有缓急之分。一般来说,起草领导讲话稿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有时又是“火线救急”,也叫“急就章”,从布置到完成仅有一一两天的时间,甚至只有几个小时,时间紧任务重。而讲话稿需要的材料又是多方面的,也不会因为时间紧迫而降格以求。这几年,我们要求干部平时必须注意收集和积累有关资料,写今天想明天,“吃在碗里、看在锅里、买回来放在菜篮子里”,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到写中无词 12 急。当然,收集资料不能依赖资料、照搬照抄,满足于报上抄一点,网上下一点,自己编一点,例子加一点,而必须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吃透材料,从中提炼出观点,写出有份量的稿子。

5、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领导讲话稿的高度、深度、厚度,其鲜活、生动、新意,其指导性、针对性、有效性,都建立在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没有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不深入,起草领导讲话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容易出现米不够、水来凑的现象,或无的放矢、隔靴搔痒,或话不到位、书生意气,空话大话套话连篇。只有经常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挖掘下情,不断形成新认识、新观点、新思想,才能把领导讲话稿写准、写深、写实、写新,避免“情况不明胆子大,思路不清办法多”。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确立研究室的重点课题,在文稿起草工作量很大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一定的调研时间,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很多都已转化到领导讲话和文件中。特别是为准备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系列文稿,在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大量深入调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总课题,提出了18个重点子课题组织协调全国力量进行攻关,先后到20多个省区市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协助部里召开全国统战部长南北片会。正是因为始终重视调研,才为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新鲜的素材、观点和语言。

总之,要把以上这五个方面落到实处,真正掌握其精髓,还要靠一个“勤”字。具体要做到“五勤”,即眼勤、脑勤、嘴勤、手勤、腿勤。所谓眼勤,就是要多看多读,用多方面知识来丰富自己,以独到的观察来发现问题。所谓脑勤,就是要多想,既要想问题、想全局、想大事,也要想结构、想角度、想文词,以存乎一心,求运用之妙。所谓嘴勤,就是要多请教、多交流、多讨论,不懂就问,以问求知,切不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所谓手勤,就是要多写多练,在自己的反复实践中感受、总结、领悟、升华,做到稿子不厌百回写,本事但求不断长。我经常和干部说,写稿的人手是不能停的,手一停就生,手一生立刻就跟不上。一个月不写稿,三个月写不好稿。就好比以前唱戏的名角儿讲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天不唱戏,自己听得出来,三天不唱戏,同行听得出来,十天不唱戏,观众听得出来。所谓腿勤,就是要多调研,到实践中求真知,到基层取真经,以行万里路来写好领导讲话稿。

第17篇:怎样写好会议讲话稿

怎样写好会议讲话稿

撰写会议讲话稿是文秘工作者一项非常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想使会议讲话稿符合领导口味、达到会议目的,确实不是一件易事。然则,任何事情都有窍门,只要方法得当,便可平中见奇、收到良好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把握写作规律,仔细探究、找出门道。借此机会,本刊编辑部参照一些文秘人员多年的工作实践,现就撰写会议讲话谈四点看法。

一、潜心研究,准确把握会议讲话稿的基调

起草会议讲话,首先必须准确拟定能够鲜明表现会议精神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偏离会议主旨,又体现领导的工作思路。会议讲话的主题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许多确定性因素,如上级党委的部署、本级单位领导的意图等,但同时也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怎样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等。这些都需要领导者和文稿起草者认真研究,只有取得共识,才能形成主题。因此,会议讲话主题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反复碰撞、上情与下情不断磨合、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艰苦思辨过程。首先,必须吃透上级精神。会议讲话的目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科学安排部署本地本单位今后的工作。这就要求文稿起草者要深入学习、吃透上情。认真领会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重大工作部署,以切实体现工作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其次,必须

洞察本市情况。强调起草者贯彻上级政策精神,并不是提倡将上级的文件、批示原封不动地照抄、照转,而是要对市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将上级具有宏观性、原则性和指导性的政策精神,具体化为符合当地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再次,必须领会领导意图。俗话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报告是为领导起草的,主题的确立必须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图。但体现领导意图绝非对领导意图进行“原版复制”、“录音回放”,而是在吃透上情、摸准下情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意图明朗化、感性的意图理性化、抽象的意图具体化,提炼出一个具有理论深度的讲话主题,形成会议讲话的基调。

二、精心部局,合理构建会议讲话的框架

谋篇布局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整理思想、初选材料、制定行文提纲的过程。会议讲话稿的结构形式必须服从于讲话主题。从写作层面看,重点应该把握好这么三个问题。第一,要脉络清晰。会议讲话思路构架要遵循“以一统多、纲举目张”的基本原则。所谓“一”,是指会议的主题是贯穿全文的结构主线,所谓“多”,包括内容构成、布局和语言表述方面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有这些都要扣定一个中心井然有序地开展,任何一部分如果游离主题或与主题相互矛盾,都会破坏整体的统一。因此,在编拟提纲阶段,要把最主要的精力花在撰列大小标题上:考虑这篇讲话稿分为几大部

分,在每一部分里讲几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又从哪个角度来阐述。大小标题既要相互联系,又要有所区别;既要科学准确,又要形式整齐、语言精炼。第二,要逻辑严密。任何一篇讲话都在说明一项确定的事理,而其结构章法则是反映这个事理的逻辑体系,会议讲话的结构模式大体有三种:纵向组合式、横向组合式、纵横相兼的复合式。会议讲话大多采用纵横相兼的复合式结构,但运用这种模式有一定难度。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详略失调、重三叠四或者松松垮垮、彼此割裂的种种逻辑性问题。第三,要摆布匀称。起草会议讲话应围绕主题,合理调节各个部分的比例,力求整体骨架坚实匀称,局部构造错落有致,使全篇成为一个和谐的、开阖自如的有机整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谋篇布局问题上,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一些重要工作会议如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往往每年都要开,多年积累下来的文稿很多,研究借鉴这些对提高讲话稿写作质量大有裨益。有些结构方式,如先总结、再部署、后谈要求的“三段式”,以及先谈成绩、后谈问题的“两分式”之类的传统结构样式,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理当很好地继承。但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会议讲话的结构也不能一成不变,要积极稳妥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三、悉心选材,着力提升会议讲话的质量

事实胜于雄辩,领导讲话应该有理有据。这里所说的事实和依据即指起草报告所需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支持。讲话的品位高不高主要看观点,内涵厚不厚主要看材料。起草会议讲话的材料来源有四:一是指导性材料,包括相关的科学理论、政策法规、中央和上级文件、上级领导讲话等;二是上级党委工作形成的材料,包括党委文件、领导讲话、会议纪录、调研材料等;三是来自部门和基层的材料,包括工作报告、典型材料和统一报表等;四是可借鉴的外地信息材料。在起草会议讲话过程中,提炼观点和选择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过程。观点来源于材料,材料又支撑观点。选择讲话稿素材,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要围绕中心选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就我市当前而言,如经济转型、工业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市委重要会议讲话无论是主题的确立,还是材料的选择都应当围绕这个主旋律,而不能偏离特定时期的中心工作。二要把握角色选材。党委的领导要侧重“管方向”,着重从思想、政治、方向等宏观视角阐述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让全市干部群众明白前进的方向。政府的领导则要侧重“抓具体”,着重从举措、方式、办法等具体视角阐述工作落实的具体性、单项性问题。三要紧扣实际选材。会议讲话要认真研究如何把上级党委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基层,如何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因此,会议讲话也应选择具

有针对性的材料,要紧扣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四要突出典型选材。典型材料能够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寥寥数语就能使观点显现。撰写会议讲话,起草者要从资料堆中把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材料选用到讲话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会议讲话篇幅精简,铿锵有力。

四、匠心行文,努力增添会议讲话的效果

会议讲话的语体从总体上讲要做到语言平实、庄重、规范。讲话不是通过视觉而是通过听觉传输给听众的,因此,应灵活采用多种口头表达的方法增强文采,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在具体行文时,要特别讲究表达艺术,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平直中寓予变化。一篇文章如果只有逗号和句号而无叹号和问号,就会显得过于平直,犹如一杯无滋无味的白开水。作报告的情况也大体相仿,如果表达方式过于单一,即使素材很生动也难以精彩表达。报告的表达方式很多,有记叙、议论、说明、抒情;议论又有立论、驳论,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说明也有插入说明和定义说明之分。我们应当根据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二是在庄重中追求生动。总体来讲,讲话主题要庄重严肃,但是庄重并不排斥生动,庄重的内容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规范、段落的衔接,提高报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灵活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尽可能多用口语,提高语感,增强讲

话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在共性中凸现个性。讲话是领导者在大会上主讲的,它是总结情况、通报问题、传达精神、部署工作的一种通用文体,然而不同领导讲话应该有不同的个性色彩。事实上,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讲话风格,讲话稿应当充分体现领导的个人风格,这是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另一个重要层面。

第18篇: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干部通常都很繁忙,特别是在出席活动比较多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时间撰写自己的讲话稿。这种情况下,机关的秘书部门能否将一篇紧扣主题、表达得体、符合中心工作和领导思路的讲话稿交给领导使用,往往关系到工作的布置和开展是否顺利。

写好领导讲话稿,要在平时的积累上下功夫。主要是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积累:

1、阅读文件报刊。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对有价值的信息要养成及时摘录的好习惯,并定期对摘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

2、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本地情况,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方式的调查,形成理论调研文章,作为今后行文的素材和依据。

3、学会“听会”。在各种会议上,领导的讲话就是当前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是了解领导工作思路的“窗口”。对于领导经常反复强调的问题和观点要有一定的敏感性,今后撰写讲话稿的时候要有所体现。

写好领导讲话稿,要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并用。行文前,要在头脑中模拟领导讲话的场合,根据领导的职位、级别、对象和讲话的目的来展开思考。首先,要罗列讲话观点、素材,这时用到的是发散性思维。然后,要开始谋篇布局,对罗列的观点和素材进行展开和整合,对一些用不上的素材和观点要掠过或删除。“文似有法又无法”,常用的讲话稿结构有一下两种:

1、三承接式:“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可以说是“重要性”、“具体措施”和“保障条件”;

2、观点并列式(总分式):以几个并行的观点来统领内容,共同支撑主题。写好领导讲话稿,要“不厌百回改、千锤始成金”。对自己写的稿件,要能看出问题来。用“五看法”能解决问题:一看主题是否紧扣;二看框架是否合理,逻辑是否顺畅;三看内容是否有遗漏,阐述是否透彻,举措是否落到实处;四看重点是否突出,做到详略得当;五看文句是否准确,不能出现用词不当、病句等谬误。

总之,要正确定位领导讲话稿的撰写。领导讲话稿既要体现他所代表部门的权威,又要体现领导本人的主观能动。领导讲话稿的撰写,要出于领导的思路,同时又是经过文秘的优化表达。所以要想拿捏好以上这两个分寸,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第19篇: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一、如何把握领导意图

文秘人员在讲话稿写作中应怎样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深层次探究写作意图?笔者以为苦练自身悟性,摸准领导思想脉搏,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写出切中主题、让领导满意的讲话稿的有效途径

(一)苦练“悟”功 。在实际写作中,领导意图很多时候并非清晰明了,而多是一些大致的思路和感性的认识。秘书正确领会这些思路和认识,进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需要苦练悟功,悟出领导意图。

一是学做“关门领导”,换位思考去领会。换位思考是指秘书人员写作前要调整心态,从思想上努力将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尝试做“关门领导”。站在领导的高度,就要注意研究上级的政策,了解本部门、本行业的工作情况,通盘考虑全局性的工作进展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工作的方略和措施。思想上真正进入了领导状态,就与领导坐在了一条板凳上,领导在想什么?哪些工作需要加强?什么措施最得力?思路豁然开朗,就容易产生与领导不谋而合的功效,这样写出的讲话稿定位准确,才“像”领导讲话。

二是甘当“外脑”。秘书一般都在领导身边工作,对领导的行为和思想都有较多的了解,要做一名合格的文秘人员,只是对领导的喜好、习惯有所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观察领导言行,在帮助领导搜集资料、梳理思路、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对领导决策提供建议性帮助。

毛泽东重视秘书,虽然多数文稿他都亲自起草,但他对秘书的要求是能够对领导“提意见”。能够在领导面前提意见,实际上就是参与领导决策,只不过这种参与是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的,带有意向性的,供参谋和采纳的建议。文秘人员在参谋辅助中要甘当“外脑”,改变“拨一拨、转一转”的被动工作方式,变应付为积极主动,对讲话稿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学会“投石问路”。领导意图只在“铁扇公主”肚子里,人心隔肚皮,没有真功夫是很难“悟”到的。富有经验的文秘人员多采取以下办法,一是根据会议主题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推测领导近期考虑的主要问题。二是总结领导近来不同场合讲话的特点,抓住领导的思想倾向,加上自己对会议的分析思考,揣摩领导的意图。三是要做“有心人”,记录领导的那些看似零碎的言语,进行综合分析,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探寻领导的思想脉络。经过了以上的分析和推测,在缜密考虑之后,与领导进行适当的交流,可以纲目的形式向领导汇报写作思路,听取领导意见,这样就逐渐接近了领导思路,进一步了解了写作意图,大的返工就得到了有效避免。

二、全面落实写作意图

笔者以为文秘人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写作意图要以一贯之。写作意图是文稿的主题,全篇都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任何时候都不可偏离。在对初稿的修订过程中,特别

是多人参与修订时,不仅要有“文章不厌千回改”的思想,还要有坚定的观点立场,那就是坚持写作意图不动摇。但在修改文稿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意的话,就要进行认真的斟酌了。如果确实是对文稿主旨的提升,需要进行细致的论证方可更换主题;如果只是一般的改变说法,或者是变换角度,则变更写作意图是不妥的。因此文秘人员要坚持写作立场,除了在写作中认真贯彻外,修改中的坚持也是非常必要的。二是突出实际问题。只有把领导的思想、写作意图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指导实践,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可以说是准确把握了领导意图。这就要求文秘人员首先掌握上级精神,将上级精神在工作部署中予以落实;其次是了解基层情况,特别要对领导分管的工作了如指掌,文稿写作中做到如数家珍,不说外行话;再次是要广泛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做法,善于发现各种倾向,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做到这些,需要加强学习,学习上级的文件精神、政策规定;加强调研,了解民情、社情、国情;开动脑筋,思考对策,找寻落实上级政策与推动实际工作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将领导意图落到实处。

三是瞄准对象“看菜下饭”。我们经常参加一些会议,发现很多领导喜欢即席讲话,脱稿讲的虽然就是几句,会场效果却很好,与会人员记忆特别深,说到底就是这几句话的针对性特别强。讲话稿的写作要善于使用口头语言,使听众能够听得进、记得深。人家愿意听,领导的意图才有落实的可能,否则讲话不分场合,语言无滋腊味,要让大家去落实,可就难了。

三、发挥创造性

文秘人员要处理好遵命写作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才能创造性地实现写作意图。

一是遵循领导意图,而不拘泥于领导。在文稿的起草过程中,要坚持遵循与超越的原则,就是要遵循领导写作意图,尊重领导意见,而不拘泥于领导个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只有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领导的满意。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讲话风格,适应领导口味,模仿领导口气,都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改造,务求达到貌离而神似。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领导的风格,与领导沟通磨合,很难写出令领导满意的稿件。

二是主动思考,不因循守旧。写作意图要与上级精神统一起来,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在贯彻上级精神和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领导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闪光点,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将领导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离不开文秘人员积极主动的思考。任何被动和偷懒,都会影响写作意图的全面实现,因此说接受了写作任务,你想不创造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想写出领导满意的材料。

三是勇于创新,不固步自封。文秘人员对领导意图的落实过程,不是简单的执行过程,而是对领导意图的再提炼、再升华、再创造过程。通过文秘人员的创造性工作,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丰富和全面,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广大文秘人员只有潜心研究领导工作,深刻领悟领导意图,解放思想、克服盲从和畏惧心理,以创新精神独辟蹊径,才能撰写出更多符合上级精神、贴近工作实际、推动工作进展的讲话稿。讲话稿达到了这些要求,秘书就把握了写作意图,领导是会满意的。

第20篇: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在某些场合,领导即兴讲话,不需要讲话稿;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所以,掌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里就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试论七个方面的问题。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

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进行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

。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