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5:3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教语文教案

人教语文教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及课文内容。

2、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崇敬、热爱。

3、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次。

.课件出示词语:高尔基、突然、按照、摆弄、准备、侧面、胶卷、车辆、秘书、杂志社

2、板书课题:

6、小摄影师

读课题

你看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假设问题:①、“摄影师”是干什么工作的?——

②、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

③、小男孩给谁照相呢?——

④、谁了解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动画,边看边听,同时动脑筋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小男孩要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照成,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内容。

1、请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准备提出什么问题?

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①、纸团从窗外飞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会感到“突然”呢?“突然”是什么意思?

②、纸团上写着什么内容?

③、“他们”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不放我进去?

师:高尔基看完纸团后,有没有同意让小男孩进来呢?他是怎么说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2、分角色读2—5自然段。

①、师:读了这几个自然段后,你想说什么?

②、.课件出示句子: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对了,我们就是学习小男孩有礼貌,讲文明。那我们读这里的时候,就是应该读出有礼貌,尊敬的感情。我们再来读一次。

③、指导朗读。

师:从对话中,我们知道了高尔基接受了小男孩的请求,放他进来给自己照相。

板书:接受小男孩的拍照

3、学习第6——11自然段。

齐读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样做的?怎么说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问:我们读完文章后,要学会提出问题。现在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看看老师想提的是什么问题,看自己想到了没有。

推荐第2篇:人教雪教案

《雪》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学法指导: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四、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鲁迅,原名 ,字 ,他是现代著名的 家、家、家。

2、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二)掌握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 )冽 (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三)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四)初步感知

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3、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五)我的问题:

课内研讨:

(一) 自学反馈

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 精读课文

1、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2、学生齐声朗读第4至6段思考: (1)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

(4)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3、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课后拓展

两片秋叶

陈薇莉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片:

第二片: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4、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课前自学

(一)

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二)

1、qing lu Iian zhuo xiˉ tui shuo lin lie 2 见识广博。 刺骨的寒冷。 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灵,魂灵。 消溶。 (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四)

1、见教参

2、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3、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课内研讨

(二)

1、见教参

2、凸现了作者情感的倾向性,引出了为作者所称赞的朔方的雪。孤独、奔放,从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和“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中可看出。 独立的个性,斗争的激情,献身的精神 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对北方的雪的喜爱。 见教参

3、见教参

课后拓展

1、由悲秋到恋秋。

2、第一片秋叶: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第二片:洋溢着炽热的生命力,腾地涌起一股热。

3、为改变大山的贫穷和落后,顽强拼搏,勇于牺牲,像枫叶那样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才智和心血,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4、“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即是我摆脱了内心的愁苦与悲哀,而“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是因为我领悟到了只有拼搏和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作者是用第一片秋叶对比衬托第二片秋叶,进一步突出第二片秋叶炽热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推荐第3篇:人教珍珠鸟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4、了解文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重点:

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知、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曲、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同学们,请先看几幅鸟儿的图片。(学生欣赏课件)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情趣。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二、明确阅读要求。

1、学生打开语文课本,开始默读“阅读提示”。

2、师生归纳、梳理阅读要求。(出示大屏幕)

A、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B、画出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语句。

C、说说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阅读要求”开始自学课文。

四、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哪些变化。

2、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

五、全班讨论交流:

1、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哪些化?让学生读所划的语句,教师大屏幕出示:

有十处,讨论,教师结合鸟的变化随机点拨:

(1)、一开始躲进吊兰丛中〖师导:从这一出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精心的为珍珠鸟营造舒适、自由的如丛林般的生活环境。)〗

(2)、渐渐地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一点点熟悉了。〖师导:看看作者又是怎么做的?(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体会到什么(按耐住自己的好奇心,绝不打扰鸟儿)。〗

(3)、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4)、随后在屋子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跳到画框上

(5)、渐渐地胆子大了,落在书桌上。〖师导:我这时又怎么做的?(不去伤害它。)〗

(6)、蹦到杯子上、低下头喝茶。〖我这时又有什么反应?(“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这里体会到作者对鸟儿充分的理解和宽容。〗

(7)、跑到稿纸上,绕着笔尖蹦来蹦

(8)、啄\"我\"颤动地笔尖。〖师导:作者是这样做的?假如你就是作者,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9)、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会说些什么?〗

(10)、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2、同学们,你从描写小鸟的这些变化的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A、小鸟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和我亲近、人鸟相亲……)

(B、作者喜欢小鸟,尊重小鸟,不打扰小鸟的生活方式……)

(C、人离不开鸟,鸟离不开人)

教师小结:作者为它们一家三口营造了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尊重小鸟,不打扰小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对珍珠鸟付出了爱,同时作者也得到了爱的回报。作者却以爱心和行动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的爱的颂歌!

3、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鸟和人虽然不能进行语言的交流,但是小珍珠鸟却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与作者进行着情感的交流,表示对作者的友好和信任。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处?

(珍珠鸟扒在作者肩头睡着了。)

(1)、让学生读第14自然段。

(2)、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扒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1、作者正在给我喂好吃的食物。

2、“我”在屋子里与作者捉迷藏,真开心。

3、我们一起到公园里玩耍。

……

(3)、(看课本145页插图)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鸟儿趴在作者肩头睡着的情景。

4、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试着这幅图起个名字吗?请写在插图的旁边。

5、学生动笔起名,写后集体交流。

(幸福的一家;信赖;美好的境界;爱;深厚的友谊;甜美的梦,……)

教师适时评价,赞美有创意的名字。

6、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过渡语:你的想象真具有创造性!是呀,多么好听的名字!可见你们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这时候作者看到熟睡的小鸟,也写出了此时内心的感受,那就是——(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延伸:

师:人与鸟竟能达到如此的境界,由此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怎么做?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要宽容,和睦相处。……)

(3)试着仿照作者的这个内心感受,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你自己的格言。(学生开始动笔,写后交流)

集体交流,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

(信赖,是友谊地久天长的标志。信赖,是创建友谊桥梁的工程师。信赖,会使我们的家园充满色彩。信赖,是打开和谐美满生活的金钥匙。信赖,虽不是金钱,但比金钱宝贵的多,因为它能使人与人变得理解、宽容。……)

六、全文总结:

是呀,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这节课吧!(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倾听,可随唱,结束新课。)

推荐第4篇: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3.4 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二、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三、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四、课文分析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最后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补充资料: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幽居:指隐居处.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 译文: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锦 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 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眼看此女走近又离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猜想她住什么地方?有夫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或许是那女子气质高雅,使人想他应住在这种“月台

花榭,琐窗朱户”的华屋吧。

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从清晨等到日暮,佳人不再来,写了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心全乱了,愁绪满怀。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情于景,愁如一川烟草,偏此时又下起梅雨,满

城飘起柳絮,春天的雨有时确实使人恼啊。

贺铸一生所识女子颇多,为何只对此女有这种情思,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已亡故的妻有些相像,产生“移情”心理;二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偶像十分贴近,使用权他一见而钟情。

宋•苏轼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小团月是一种名品茶(在当时是贡茶)第二泉指的是二泉亭品二泉水和眺望太湖

例子: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课堂小练习:

在诗中的括号内,填入六个字,构成六幅画。 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

),淮山数点青如(

), 江帆几片疾如(

),山泉千尺飞如(

)。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

), 塞鸿一字来如(

)。

原诗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四)

阅读下列文字,说说修改稿好在哪里?

原稿: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看样子60岁左右,嘴巴下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晴空一样,晴朗又透明又深沉。

修改稿: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高空一样,又晴朗又深沉。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推荐第5篇:人教九年级上教案

1、沁园春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理解、积累

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投影仪,小黑板,录音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1.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2、雨说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反复朗诵,感知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 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2.联想想像法。 3.评析欣赏法。4.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4)齐读第

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五、作业布置

模仿本文,以“ 的述说”为题,写一首诗歌。

3、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 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诵读,体会诗歌的 情景,意蕴和诗人的 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 联想想象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 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二)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4、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林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独运。

3、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用心领悟田园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1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平常的昆虫的 叫声,在 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今天,我们将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引领下,区倾听生命的赞歌。

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研究:

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六、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三的 写作训练。

5、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 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 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4.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方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题解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研讨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

三、四段。课文第

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

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 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 “智者”形象的方法。

3、背诵精彩片段,增加语言积累。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伏尔泰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认识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和对启蒙思想在当代阐发。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三.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两节课的时间,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 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 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 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2-9)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从两个方面评价其卓越的贡献。

1.2-8 介绍他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

2.9 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手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第三部分:(10-12)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雨果专门赞美伏尔泰“睿智的微笑”。这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又有含有黎明的曙光。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第四部分:(13-14)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伏尔泰标志着一个新纪元,新时代需要伏尔泰。雨果表达了追求伏尔泰,于黑暗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2.有感情地范读节1,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在节l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 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b.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c.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 果呢? 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升认识:伏尔泰 获得祝福和诅咒,都是因为他向旧社会宣战。

明确:

a.“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b.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 责任。

c.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3.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体会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

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以及查找到的资料,理解雨果的评价。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 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节8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节1l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5.分析“斗士”的形象。组织学生自读、讨论:

a.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b.对象是谁? c.以何种方式? 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e.结果怎样? 明确:

a.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

b.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c.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d.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e.结果:胜利。

6.总结学生的分析结果,归纳提升: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结合鲁迅的形象,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 (倔强的斗士形象) 7.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8.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明确: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9.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

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2.提问:雨果由对伏尔泰的赞扬,进而又写了什么? 3.雨果写这些哲学先驱的目的何在?

4.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演说的特点,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 1.结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节14,能够读出作者的激情。

2.作者由伏尔泰联想到一批哲学伟人: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先驱哲学家们。 ,

3.回答: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们能够继承前人的精神,向现实宣战。

4.充分讨论,积极发言。可以结合自己所阅读过雨果的作品来谈。

四、本课总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7、《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

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4、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养学生在不同的 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文献法 自读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w ww.x kb1 .com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新课标 第 一网

(三)关于练习

1.此题目的是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含义。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此题目的是要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方面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章中寻找例子。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附:书信格式的要求 信封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正文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8、致女儿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理解文章中故事的寓意。

3.学习作者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技巧。

4、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 《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 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 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 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 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 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媒体辅助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p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门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

三个故事

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 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 前3位都模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

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 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士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士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士:“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 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推荐第6篇:人教五年级《松鼠》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动物的人文情怀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小陈老师从森林里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可爱的小动物。大家知道是谁吗?对啦就是松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板书10.松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相信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谁有信心来读一下?(请一位同学读,纠正,全班齐读,一词两遍) 【驯良】和顺善良。驯:顺服的 【矫健】强壮有力。矫:强壮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2、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①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小视频,一起走进松鼠的世界。(观看视频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同学们,视频里描绘的小松鼠有趣吗! ②过渡语:那么在我们的课文中,作者布封又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读出声音来,边读边思考屏幕上的问题。注意,先仔细读读文章上方的阅读提示。没有预习的同学先标自然段。开始!(黑板画松鼠)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本文介绍了松鼠的什么特点?(漂亮,乖巧,驯良)

问题一:(这句话非常的重要,一起来把句子读一读,板书:漂亮、驯良、乖巧)

二:(它告诉我们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松鼠)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过渡句:那现在我们来找找看,它的漂亮表现在哪里?

(一)研读课文

⑴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段的内容,画下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画完的同学举手。(请同学读,问:这里写了松鼠的什么?预设:面容„„最好分几个同学作答) ②从刚才的回答中,一只外形漂亮的小松鼠就展示在我们面前了。他面容怎么样?(清秀„) ③同学们,这段话写的好不好啊?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也就是说他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同学们快来找一找!找到的举手!

【清秀:拟人的修辞方法】清爽秀丽,不俗气。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算是用来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青年男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用了(拟人手法),把松鼠写活了,十分惹人喜爱。

特别是在描写尾巴的时候,就更加细致生动了。 【帽缨形】(见过帽缨吗?出示图片理解)比喻成漂亮的帽缨,生动形象给人以联想和美感。 △这段话是不是很像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啊?作者把松鼠当人来写,还把松鼠的尾巴比喻成漂亮的帽缨,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对小松鼠是种什么样的感情啊)(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那么和老师一起读一读,争取啊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齐读。

④所以第一段写的是松鼠漂亮的外形(板书)。课文不仅从外形上说明了松鼠的可爱,还写了松鼠的驯良(出示ppt)。刚才我们说了驯良的意思是:温和善良,那么现在请大家来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表现松鼠的驯良的。分别从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和食物种类来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画下来。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回答,这里写的是松鼠的?预设:活动范围;是哪里啊;这样就不会,ppt提示)

⑤除了漂亮和驯良,作者还写了松鼠的哪个特点?(乖巧)乖巧的意思是和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乖巧。现在请同学们迅速从三四自然段找一找描写乖巧的句子。(2分钟)找到的同学请举手。(横渡溪流——聪明、灵巧,松鼠搭窝,是随便打窝的吗,搭在哪里,这说明松鼠的„„从动作、行为上: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感情丰富。从搭窝特点上:选择窝址、搭窝过程、窝口设计 )

△齐读,读着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是啊,这哪是一只松鼠,分明是一位航海家啊!

⑥总结: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学习,这篇文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外形(漂亮),性格(驯良),行为(乖巧)的松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觉得作者喜欢它吗?(喜欢)所以这可真是一只讨人喜欢的松鼠。

(二)比较《松鼠》和《鲸》的写法上的不同之处(or表格)

1.温故知新。《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小品文。我们已经学习了《鲸》,那么同样是说明文,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截取了两个片段,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看屏幕上的句子,四人小组先讨论。)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2)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预设:《鲸》用到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松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四、小练笔

同学们,你们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不妨借这个机会,尝试着用文字啊,把它“画”下来。模仿《松鼠》,写写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开始!

推荐第7篇:(人教K)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人教K)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www.5y

kj.co

m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997年,世界贸易组织启用新的标识。该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意味着充满活力的世贸组织,在持久和有序地扩大世界贸易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六道弧线组成的球形表示世贸组织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标识的设计者采用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笔势,弧线的设计带有毛笔书法起笔和收笔的韵味。

●根据世贸组织标识的象征意义,谈谈你对世贸组织的认识。

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国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它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相关链接

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于1948年1月1日生效,一直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经历了八轮谈判。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各国达成协议,决定建立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91

相关链接

世贸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组织实施所管辖的各项贸易协定、协议,为成员提供处理各协定、协议有关事务的谈判场所,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法规进行定期审评,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及培训。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机构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各贸易协定和协议之中,是各成员处理贸易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分析以上图示,结合实例说明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92

世贸组织的主要机构包括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及其下设的理事会、各专门委员会。

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组成,每两年至少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全权履行世贸组织的职能,并可以为此采取必要的行动。

部长级会议闭会期间,其职能由总理事会行使。总理事会由世贸组织全体成员的代表组成,负责日常事务,监督和指导下设机构的工作,处理重要紧急事务。总理事会还履行争端解决机构和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的职能。

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分别负责监督相应协议的实施,在总理事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行使相应协议规定的职能以及总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能。

部长级会议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它们负责处理三个理事会的共性事务以及三个理事会管辖范围之外的事务,直接向总理事会负责。

此外,世贸组织设立由总干事领导的秘书处。部长级会议任命总干事并明确其权利、职责。

世贸组织加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普及,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换。但是,世贸组织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也制约其作用的发挥。

相关链接

世贸组织既有发达成员,也有发展中成员,双方关注的议题各有侧重,立场存在严重分歧。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并不对称,义务并不平衡,收益并不平等;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壁垒还远未铲除;南北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各成员都根据世贸组织原则,在现有组织体系内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

93

中国与世贸组织

●前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世贸组织和中国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者都将有所改变,而这种变化必将对国际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原始缔约国。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该组织的席位曾长期空缺。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缔约国地位。由于一些国家的阻挠,“复关”谈判在1994年破裂。1995年,中国“复关”谈判工作组改为加人世贸组织工作组。经过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XX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历经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多少人“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才最终获得成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最主要的工作是与美国进行谈判。1999年4月,中国总理访问美国,

94

双方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就农产品问题达成一致。同年11月,中美双方代表在北京进行了六天夜以继日的谈判,终于签署双边协议,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在你看来,中国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争取加入世贸组织?

●你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取消被禁止的出口补贴;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放宽和改善外资政策;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等。履行这些义务对中国提出了挑战。

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享受多边、无条件、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参与世贸组织各机构的所有会议;参与贸易政策审议,对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进行质询和监督;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制定多边贸易规则;享受发展中国家特有的权益。中国正充分行使这些权利,积极主动地参与、加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维护国家利益。

相关链接

XX年7月,中国倡议的wTo小型部长级会议在大连召开,世贸组织总干事和三十多个成员的代表出席会议。这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次举办此类会议,并且是在多哈回合谈判处于关键时刻召开的,意味着中国正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当中。

www.5y

kj.co

m

推荐第8篇:人教二下《找春天》教案

1、《找春天》教案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教学。

1、盼望着,盼望着,春的脚步近了。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2、是的,春来了,春来了,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找。完整课题)

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1

主识字的质量。】

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第8自然段

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

朗读第3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说几句春天的诗出来吗?

(3)文中用了女字旁的“她”,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了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春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娃娃,是一个美丽的姑娘)

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朱自清的《春》(节选)

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美景啊,只要大家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

原始教案

1、《找春天》教案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

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随机板书:春天。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和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第8自然段

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

朗读第3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说几句春天的诗出来吗?

感受了诗情画意,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推荐第9篇: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1、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 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 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 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

(1) 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 (2) 小组内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 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 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 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 (4) 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 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 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 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左右的相对性。

(1) 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 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 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 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 (1) 第5组第4个。 (2) 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

)组第(

)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

),狗在第(

)行第(

)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

(2) 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 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 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 (3) 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 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4) 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 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 (2) 教师说学生做。 (3)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

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

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

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 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 (3) 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 (2) 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 (3) 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 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 (2) 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 (3) 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 (2) 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 (4) 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 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 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 (4) 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

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

)=12

9+(

)=18

9+(

)=15

9+(

)=11

9+(

)=13

9+(

)=16

9+(

)=14

9+(

)=17

9+(

)=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

15 -9 = 17-9 =

11-9 =

16 -9 =

三、练习二

7、8题。

1、第7题。

(1) 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自己练习。 (3) 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 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 (4) 学生在书上填写。 (5) 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

6、16-9=7(个) 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

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 (1) 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2) 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 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 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 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

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 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 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 (5) 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 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2) 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 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4) 全班共同订正。

(5) 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 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 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 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 (3) 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 明确要求:找朋友。

(2)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 (3) 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 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4) 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 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3) 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 (2)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 (3) 小组讨论。

(4) 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

里填上“〉”、“〈”、“=”。 (1) 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完成。 (3) 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 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 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 (4) 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 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 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 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 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 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

(3) 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 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 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 指名说图意。 (3) 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 读题明确图意。

(2) 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3) 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 明确题目要求。 (2) 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 看图明确要求。

(2) 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 (3) 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 明确要求:找朋友。 (2) 口算得数并连线。 (3) 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 (1) 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填写。 (3) 订正答案。

7、第7题:

(1) 看图,明确图意。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 (4) 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

4、13-6=7(人)

课后小记: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 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 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 订正答案。

3、第3题:

(1) 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 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 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 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 学生书写得数。 (3) 订正答案。

(4) 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 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 口头列算式解答。 (4) 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 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 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 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4、16-9=7(只)

6、12-5=7(个) 课后小记:

课题十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4) 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 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 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 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 (2) 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 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 (4) 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 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2) 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 (3) 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

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 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 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 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 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 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 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 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 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 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

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6 用

做成一个

,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

5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

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 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 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 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 (4) 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

数数

数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

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 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 (2) 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 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 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

4、

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2) 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师生“对口令”:

29 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48 6个十

79 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

(4) 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一百里面有( 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

2、接着数: 九十

四、九十

五、(

)、(

)、(

)、(

)、(

)。 (

)、(

)、(

)、(

)、八十

一、八十

二、(

)。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结:

60

)个时,一百里面有( )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

),一百里面有(

)个一。

2、6个一和3个十组成(

)。

3、7个十和6个一组成(

)。

4、8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5、62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 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 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4) 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 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 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 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 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3) 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

一、

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 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

1、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 (1) 从31数到42。 (2) 从89数到100。 (3) 从99数到90。

(4) 数出50后面的7个数。 (5) 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

23、

36、50、7

9、8

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 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 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 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 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 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 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 答案:3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

32>30 课后小记:

课题五

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

(2)7个十是(

)。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

43

78

76

45

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 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 第

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35

43

多一些

多得多

78

76

少一些

少得多 45

40

课后小记: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2、在

里填上“>”、“

78

73

33

41

50

80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

,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 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 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 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

3、70、

19、

29、

36、38

19、

29、

36、

38、40、6

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 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 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

(1)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

43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 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 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 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 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

3、

4、

5、

6、

7、

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 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 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1) 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学习例1。

(1)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2) 教师展示:

①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 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 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少?

(5) 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6) 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 (7) 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

(1) 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2) 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②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3) 教师出示:

三、练习

1、做一做:

(1) 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 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推荐第10篇:人教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准备:颜料,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第2课 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 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第3课: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 什么是适合纹样? 2) 基本形有哪些?

3) 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 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第5课 趣味文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体:“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结构变化: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 第二课时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出示教具)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演示制作过程)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3、学生练习制作,教师巡视

4、作品展示评比

第11篇:人教三上:《测量·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三上:《测量·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二、目标分析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学生在

一、二年级已经有初步的接触。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如果方案中有不符合题意的方案应该舍弃。学生在列举时可能会有遗漏,指导学生通过表格顺着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有序且完整地思考问题。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可爱的美美想买这支11元的钢笔,她带了的钱都是5元的、1元的,她会怎么样付钱给售货员阿姨呢?(课件演示)

你想到了哪些付钱的方法?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1.2张5元,1张1元。

2.1张5元,6张1元。

3.11张1元。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用5元、1元的人民币购买钢笔的问题,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本例9

1.明确题意

(1)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两辆车要运8吨煤,一辆载重量2吨,一辆载重3吨,每次每辆车要装满,)

(2)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派车正好能把8吨煤运完?)

(3)恰好运完8吨煤是什么意思?(不能少运,也不可超出,即少于8吨或超过8吨都不合题意。)

2.探究策略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

①提问:如果只用2吨的车运,要运几次才能运完?如果只用3吨的车运呢,几次才能运完?

②学生交流列式并汇报。

(2)引导学生探寻不同方案。 ①同桌讨论: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能否将两辆车同时派出来运呢?

②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指导学生列表呈现方案。

①如何让大家的对这些方案一目了然呢?请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先出示空白表,表头可带学生边看边呈现)

②让学生说说表格第一行可以怎么填写合适。(只用1辆车运完的情况)如下表:

③学生独立完成其它方案。(教师提示:可以怎样有顺序地表示出派车方案呢?)

④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孩子进行适时点拨。

⑤完成后汇报交流。学生边说,课件边呈现。

⑥观察表格,总结通过列表有序呈现派车方案的方法:当只用1辆车运完的次数找到后,以此类推,如果是4次,那接下来可以探究3次、2次直到0次。

⑦比较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先考虑只用载重3吨的车,方案只需列举4个)

⑧根据表格,学生选择符合题意的派车方案。

(4)检验反思:将选择的方案根据题目检验一下,看是否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列表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序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止列出方案时产生遗漏和重复,因此,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列表、填表,尤其表格的第一种方案,设计时突出让学生填写,这样做既能让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考虑,不至于受到书本现成表格的束缚,又能为后面比较两个表格的不同,做到最优化而奠定基础。

(三)内化新知

1.基础应用

让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尝试做一做。引导学生从较大人民币(5元)入手列举,即只付5元,要多少张?

2.综合应用

练习七第7题。通过租船的具体生活情境,巩固所学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了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思想。

【设计意图】由于新知探究中,在比较两个表格环节优化出从大车入手列举可简化方案,因此,做一做中学生从5元入手,只需列举3种方案,因为当5元3张时,2元6张已经不够了。而从2元入手,要列举7种方案。从优化的角度出发,应先从只付5元列举,这种优化的思想为练习七第7题的解决做好了铺垫。

(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认为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该注意什么。

第12篇:人教工作计划

2014年人教工作举措

一狠抓奖惩落实。

全年将对四个系列分别组织两次全员大抽考,完善“以考促学以评促学”工作机制。

二、继续强化奖惩。

每次抽考结束后,对效果优异者奖励,对不及格人员依照目标管理考核方法对所在单位进行扣分。继续将考试效果与年终的评先选优”挂钩,为教育培训工作注入活力。

三加强人事管理基础工作。

强化干部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岗位资格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按照综合管理、税收业务、专业技术三大类,组织干部进行岗位资格考试,并与干部的岗位轮换、人员待岗、年度考核紧密结合。

四、规范完善全局人事电子档案。

主要是从三大部分进行规范完善:一是完善个人的基本信息资料录;二是完善个人的工作经历,从始学历开始直到现在,包括参加过何种培训。

五、认真做好局领导交代的各项日常工作,决不让人教工作成为全局工作的软肋。

第13篇:人教工作总结

在市局人事科、宣教科和局党组的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税收任务这个中心,落实总局提出的“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的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结合本科室的工作实际,狠抓工作落实,通过科室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人事干部管理、干部培训、公务员考核、老干部管理等中心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负责,努力做好日常工作

人事科的日常工作比较多,主要有人事劳资、干部教育培训、政治业务学习,党团建设,老干部管理,妇女工作,计划生育等7项工作。工作如何开展,我们首先从健全制度入手,年初,我们共制定出台了4个制度,一个方案,即: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请销假制度,一线税务工作人员税风税纪管理制度,一个方案是“诚信服务,奉献社会”实施方案,这些制度的出台和我们不定期的对请销假制度的执行情况、税风税纪遵守情况和政治业务学习情况检查看,各单位进步比较明显,全局税务人员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其次是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工作程序,由于工作头绪多,怎样才能反映科室工作的全貌,为领导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字依据,我们从年初开始,就建立了人事科月工作记录。上级交办事项记录,新政策执行情况记录、工资审核记录、请销假记录、培训记录、医药费报销记录和其他工作记录等多种工作记录。XXX同志在资料的登记整理、装订上认真细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目前通过看资料就能反映出我们工作的全过程。进入12月份,人事科的工作是全年最繁重的一个月,有年报、公务员考核、各类总结、及临时安排的各种报表特别多,我们都保证按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完成。年报工作中,根据安排我们12月初就开始年报的准备工作,12月5日市局年报会以前已基本完成,但因上报口径的变化,我们又重新进行年报工作,大量的工作都要在短短的三天内完成。XXX同志几天都是加班加点,按市局年报要求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人事年报、年报总结、年报分析及在岗人员花名册、离退休人员花名册、临时人员花名册等多种需要报送的资料,较好的完成了年报工作任务。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核工作开始后,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条例》,我们制定了XX市20xx年度公务员考核办法,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全面、正确、公正的对全局90名公务员和4名工勤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考核,通过个人述职,民主评议,业绩考核,组织审定等程序,全年共评出优秀公务员14名,称职公务员76名,合格工勤人员4名。再就是积极完成上级和局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由于科室人员少,遇有工作时就得加班加点,经常是我们两人一齐上,四月份在市局人事档案工作达标过程中,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对全局所有干部职工的档案资料进行核对补齐,仅核对资料就用了两天时间,我们每天都是工作到1点多钟,在外面随便吃点便饭,下午接着干,共查找补充资料500余份,可以说这次人事档案资料的补充整理,是我们档案资料移交市局后最认真、最细致、补充最齐全的一次,在市局组织的专业人员整理归档中一次过关。

二、突出重点,创造科室工作精品。

X局长在2月19日全局税收工作会议上严肃的提出各单位在20xx年工作中要有工作亮点,工作要有创新。人事科是行政科室,在哪项工作能有突破,结合我们的实际,只有在干部培训和业务比武上做文章,4月份我们选拔了9名同志,集中培训,准备参加市局组织的业务比武,培训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培训须知,学员守则,作息时间,培训课程安排,建立了签到制度,在XXX培训期间,通过动员和X组长的分别谈话,同志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组织纪律非常好,学员XXX、XXX、XX、XXX、XXX晚上经常在教室学习到11点以后,授课老师XXX、XXX认真备课、把掌握的知识都能传授给所有的学员,XXX分局的干部听了他们的讲课后评价非常好,XXX同志即当学员又当老师,加班加点为大家印制了多套作业题,基本做到了每人每天一套题,XXX培训中心的领导对我们这期的培训学习、组织纪律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我们这期培训是组织最好的一期。我们在参加市局国税局业务比武选拔赛中,XXX、XXX、XX、XXX红4名同志进入全市前30名,被树为市局的业务标兵,单位总成绩全市第二名,受到了市局的通报表彰。10月份,我局XXX、XXX、XXX三同志被市局选拔参加省局的业务比武,经考试,全部进入前100名,被省局树为全省业务标兵,其中,单科税收法制考试,XXX同志取得全省第一名,模拟查帐,XXX同志取得了全省第三名,这次比武,他们不仅为XX市局争了,也为XX市局争了光。这说明了我们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抓的紧、抓的细,充公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才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

三、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20xx年在干部的学习教育上,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全年学习计划,安排部署了全年政治业务学习工作,并向全体人员发了政治业务学习笔记本,市局机关每星期二下午由人事科组织学习,各分局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记录,个人每月学习笔记不得少于三篇,学习的重点突出了学习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的 10月份,我们在全局开展了学习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再动员,掀起了学习的高潮,各单位都写出了学习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汇报,为使学习不流于形式,我们每季工作验收都要认真检查,对每个人的学习笔记都要认真检查,写出评语。目前,全局人员的学习风气已形成,学业务、学知识的自觉性非常高,我们还要不断努力 ,为全体人员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为税收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树立国税部门良好形象

按照省、市关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比条件,我局20xx年的工作目标是向省级文明单位迈进,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更新服务理念,在向纳税人服务上由“要我搞好服务”向“我应搞好服务”方面转变。今年总局提出了“一窗式”管理模式以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办税服务厅进行了改造,拆除了办税服务厅柜台上的隔离断,把服务纳税人定位到“平等理念、服务法定”上来,让纳税人真正享受到便捷、高效、文明的服务。为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首位责任制”办法,“约谈事项登记卡”、“纳税人服务评议卡”。为了便于纳税人监督,我们向纳税发放了行风评议联系卡,对每个服务人员制做了上岗牌,为在社会上树立行业新风,局党组一班人10月、11月份先后18次深入企业、个体户召开税企联席会,广泛征求纳税人对税务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方面的意见,受到了纳税人的普遍好评,我们整理出了一套行风建设方面的资料汇编,还制定了XX市国家税务局办税大厅工作手册,从制度上进一步约束广大税务干部的行为,现在我们为纳税人服务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都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提高,在服务纳税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整顿和责任追究,先后共追究责任人XX次,追究金额XXXX元。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有力的推动了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

五、做好老干部工作,解决好老干部的后顾之忧。

我局共有老干部33名,其中离休10人,退休22人,退职1人。让老干部度过一个欢乐幸福的晚年,这是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任务,也是我们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对此我们在老干部管理上本着“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从优”的原则,工作上坚持做到耐心、热心、交心和关心,使老干部的各项工作都能及时落实。今年,在老干部工作方面,为使老干部随时体会到国税大家庭的温暖和局领导的关怀。春节、中秋节慰问老干部,夏季、冬季发福利,这在XX国税局已形成制度,从20xx年9月份开始,我们还通过礼仪公司在老干部生日的当天送上一束鲜花和一个生日蛋糕以示祝贺,同时也送去了全体税务干部的一片心意,这一活动的开展,老干部从心里感激我们,他们感到在儿孙亲朋面前非常光彩,在生日的当天总忘不了打电话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接电话的同时我们也送去了深深的祝福。XXX老同志已80岁高龄,在儿孙亲朋满堂为其祝寿时,接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和生日蛋糕后非常激动,让儿子到10里以外的照相馆请来了摄影师摄影留念,照片挂在客厅的正中。今年春季全国发生了罕见的非典医情,为使所有的老干部了解预防非典知识,远离非典,我们及时送去了预防非典的宣传材料和消毒用品;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还组织老干部进行了体检和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以上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深深的记在了他们的心里,以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老干部想要我们去做的我们要做,老干部没有想到的我们还要去做,目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干部排优解难,现在我们与老干部之间是无话不谈,关系非常融洽,已建立起浓厚的亲切之情。

再是政治上关怀。为了加强老干部的组织建设,我们除了对居住在城内老干部经常进行党课学习和组织活动外,对居住在农村的老干部我们仍没有忘记他们,而是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协商,定期让他们参加党的各项活动。为使老干部都能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我们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了两千余元为全局老干部征订了《XX老年》和《祝你健康》杂志。使老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互相沟通和交流思想工作。

今后的打算,在市局人事科和宣教科及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人事劳资政策,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政治业务学习,全面提高全体税干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我局的人事劳资、干部教育培训、精神文明创建、老干部管理、党建等工作在20xx年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自人事系统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凡是涉及到人事管理、教育培训的新规定、新政策做到第一时间学习,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办理,股室日常工作做到了及时、高效完成。

(一)继续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年以来,根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应归档资料200余人次,300余份,按时完成了2009年底到2010年上半年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二)认真细致的做好工作人员调资工作。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上级局统一部署,我们积极准备,认真核对,打印工改资料4套,100余份,顺利完成了2010年工作人员晋级晋档呈报、兑现工作,为干部工资关系的理顺,干部队伍的稳定做好了基础工作。

(三)切实做好离退休老干及干部职工慰问工作。根据县局工作安排,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对全系统离退休老干及遗属慰问50余人次,送去慰问金和慰问物资3万余元。坚持做到老干及干部职工住院到病房探视,来信来访及时办理,为老干订阅健康书籍等活动。半年来,共探视慰问老干及住院干部职工15人次,送去慰问金3000余元,接待来访10余人次,发放《当代老年》杂志100余份。通过开展慰问等活动,体现了组织的关心和国税大家庭的温暖

第14篇:人教工作计划

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创建一流员工队伍

---会同农商银行2013年人教工作计划

为努力实现行党委提出的2013年 改革与发展构想,紧紧围绕“学习提升年、规范创新年、业务开拓年、清收检查年、考核推进年、风险防范年、形象建设年”的战略目标,我行2013年人事教育工作将按照“坚持正向激励、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进行。

一、以提升员工素质为目标,加强岗位教育与培训

(一)立足本行实际,将“岗位练兵”作为提升员工专业技能的重要措施推进。“点多、面宽、线长,人员编制紧,日常运转不可间断,集中培训难度大”是我行当前员工培训教育必须面对的实际。因此,督促各基层单位组织员工开展“岗位练兵”,不脱离岗位地进行自我提升是应对这一实际的重要措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人事教育职能部门,一是要督促各基层支行拟定年度岗位培训计划和实施措施,并检查落实。二是要协调机关各部门结合管理实际对各基层支行提出指导意见和培训内容。三是要制订考评办法和奖惩制度,强化约束力。该项工作力争在一季度内完成。

(二)组织集中轮训,推进业务操作规范化管理。适当组织集中轮训,是提高知识层次、加快知识更新的必要措施。2013年计划分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开办 5 -8期集中轮训班。

1、支行行长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班。主要针对转型升级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要求,对基层高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营销战略与拓展能力等方面进行短期培训。参训对象主要是支行行长(副行长)、部门经理(副经理)、以及部分青年骨干(提拔对象)。为提高效果,拟向专业培训公司聘请讲 1

师授课。

2、客户经理轮训班。主要培训基层信贷人员,内容以贷款操作流程管理、营销技巧与大客户管理、工商企业贷款务实等。培训讲师以总行分管领导及业务部门经理为主,也可考虑聘请专业讲师授课。

3、委派会计轮训班。主要培训在职委派会计和复核员、拟任(预备)会计人员。培训内容以会计操作新规、商业银行会计实务、营业安全与风险防范等为主。培训讲师由本行分管领导及财务会计部、安全保卫部的职能人员担任。

4、出纳业务短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新入职员工和在职的基层支行出纳员。培训内容主要是点钞技能、头寸调拨与解送、营业安全管理、库房安全管理等。培训讲师主要由财务会计部、安全保卫部的职能人员担任。

5、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管理轮训班。培训对象为基层在职员工。培训内容主要是各岗位人员上机操作、计算机与网络维护、耗材管理等。考虑到培训对象囊括广泛,可以实行分期轮训的办法,以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培训讲师由电子银行科技部职能人员担任。

集中轮训的集体日期和时间依总行领导的总体工作部署确定,按月制订实施计划。

二、以强化制度执行力为目标,加强制度约束与行为督导 提高制度执行力,是贯彻落实行党委发展张略和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人力资源部在2013年内将着力推行两项工作:

(一)着力推进《湖南会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落实。必须要求各基层支行在本单位的年度岗位培训计划中将本行制度的学习和贯彻纳入其中,并建立考核

和检查记录,务必促使每个员工熟知和掌握本行的一些列规章制度。

(二)对每个员工进行一次内控制度学习与执行情况专项考察,并形成书面材料呈报行领导。

(三)每个月走访3各基层网点,实施现场督导。

(四)每个月进行一次远程监控实时检查,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全行。

三、以优化服务形象为目标,加强网点标准化建设

网点标准化建设是提升本行服务形象的重要途径。2013年要致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借助2012年综合考评,完成全部网点建设情况的检查验收。

(二)进一步完善《内训管理办法》和《网点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推动网点建设向更高层次进步。

(三)进一步完善网点晨会制度,提高晨会质量。

(四)建议行领导支持尝试建立机关人员晨会制度。

四、以正向激励和疏导为目标,积极推介和树立先进典型 积极推介和树立先进典型,是正向激励、调动积极因素的重要举措。人力资源部将本着“找亮点、树形象、激活员工潜能、鼓励建功立业”的人才管理宗旨,在2013年度分别不同职务和岗位以书面形式向行党委及全体员工推介一批优秀支行长(副行长)、优秀委派会计、优秀客户经理、优秀出纳员。并建议行党委组织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

五、其他工作

(一)积极开展工会工作,力求将工会组织建设成联系党委与职工的纽带。

1、协调业务部门组织迎“五一”劳动竞赛,推进业务发展;

2、组织 “五一员工篮球赛”,鼓励员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加强团队凝聚力。

3、组织“迎七一专业技术竞赛”,推进员工学习进步。

4、组织“迎国庆文艺汇演”,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5、请示行领导同意后,在适当时机组织一次员工外出观光考察。

(二)做好员工档案管理。12月份前,将本年度人事档案分别归档管理。

(三)做好年度综合考评。

第15篇:二项分布的期望与方差的证明

二项分布的期望与方差的证明

二项分布是概率统计里面常见的分布,是指相互独立事件n次试验发生x次的概率分布,比较常见的例子。种子萌发试验,有n颗种子,每颗种子萌发的概率是p,发芽了x颗的概率就服从二项分布。

如果还是迷茫,就听我说说故事,在古代,大概明末清初的时候,瑞士有个家族,叫伯努利家族,出了很多数学家,有一位叫詹姆斯·伯努利(James Bernoulli)的,比较喜欢做试验,他的试验有特点,是一系列的试验,没发生就是失败,而且每次的成功概率都是p,若果失败了就是q=(1-p),只有这两种情况,后来人们给了这除了成功就是失败的性质一个比较抽象的名称,叫相互对立事件。在这些试验中,每次得出的结果与其他次试验都不发生关系,同样人们也给了这种不发生关系的性质一个比较抽象的名称,叫相互独立事件,同时把这种试验叫做伯努利试验。在n次伯努利试验中,发生x次的概率满足二项分布。

如果令q=(1-p),那么很容易得出发生x次的概率为C{x,n}*p^x*q^(n-x),因为决定该分布的只有n、p,所以为了简单起见,人们把x服从n,p的二项分布记做x~B(n,p)。

现在的目标是计算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在网上寻找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大都给一个结果,np、npq,很难找到它是怎么来的。好不容易查到,还是花钱才能看的,就那几步过程,有必要藏着盖着吗?今天我把过程写出来,让大家都了解了解,都是原创,互相学习,希望支持。

首先,不厌其烦地说一下期望与方差的关系,以便清晰思路。期望用E表示,方差用D表示,一般把自变量记做ξ,如果对于结果为ξ的概率为Pξ那么,其期望为Eξ=∑ξ*Pξ,方差为Dξ=∑(ξ-Eξ)^2*Pξ,另外还有一个常见的量叫做标准差,一般用σ表示,σξ=√Dξ,根据方差的概念,可知: Dξ=∑(ξ-Eξ)^2*Pξ

=∑(ξ^2+Eξ^2-2*ξ*Eξ)*Pξ

=∑(ξ^2*Pξ+Eξ^2*Pξ-2*Pξ*ξ*Eξ)

=∑ξ^2*Pξ+Eξ^2*∑Pξ-2*Eξ*∑Pξ*ξ 因为∑Pξ=1而且Eξ=∑ξ*Pξ 所以Dξ=∑ξ^2*Pξ-Eξ^2 而∑ξ^2*Pξ,表示E(ξ^2) 所以Dξ =E(ξ^2)-Eξ^2 下面计算数学期望, Eξ=∑{ξ =0,n}ξ*C{ξ ,n}*p^ξ *q^(n-ξ)

=∑{ξ =0,n}ξ*n!/ξ!/(n-ξ)!*p^ξ *q^(n-ξ)

=∑{ξ =1,n}n!/(ξ-1)!/(n-ξ)!*p^ξ *q^(n-ξ)

=n*p*∑{ξ =1,n}C{ξ-1,n-1}*p^(ξ-1)*q^(n-ξ)

=n*p*(p+q)^(n-1) =n*p

如果要计算方差,根据公式Dξ =E(ξ^2)-Eξ^2可得出结果,过程如下, Dξ =E(ξ^2)-Eξ^2

=∑{ξ =0,n}ξ^2*C{ξ,n}*p^ξ *q^(n-ξ) - n*p*∑{ξ =0,n}ξ*C{ξ ,n}*p^ξ *q^(n-ξ)

=n*p*∑{ξ =1,n}ξ*(n-1)!/(ξ-1)!/(n-ξ)!*p^(ξ-1) *q^(n-ξ) - n*p*∑{ξ =1,n}ξ*C{ξ ,n}*p^ξ *q^(n-ξ)

=n*p*∑{ξ =1,n}p^(ξ-1)*q^(n-ξ)*ξ*(C{ξ-1,n-1}-C{ξ ,n}+C{ξ ,n}*q)

=n*p*∑{ξ =1,n}p^(ξ-1)*q^(n-ξ)*ξ*[C{ξ ,n}*q-(C{ξ ,n}-C{ξ-1,n-1})]

=n*p*[∑{ξ =1,n}p^(ξ-1)*q^(n-ξ)*ξ*C{ξ ,n}*q-∑{ξ =1,n-1}p^(ξ-1)*q^(n-ξ)*ξ*C{ξ,n-1}]

=n*p*[∑{ξ =1,n}p^(ξ-1)*q^(n-ξ)*n!/(ξ-1)!/(n-ξ)!*q-∑{ξ =1,n-1}p^(ξ-1)*q^(n-ξ)*(n-1)!/(ξ-1)!/(n-1-ξ)!]

=n*p*[∑{ξ =1,n}n*q*C{ξ-1,n-1}*p^(ξ-1)*q^(n-ξ)- ∑{ξ =1,n-1}(n-1)*q*C{ξ-1,n-2}*p^(ξ-1)*q^(n-ξ-1)]

=n*p*[n*q*(p+q)^(n-1)-(n-1)*q*(p+q)^(n-2)]

=n*p*[n*q-(n-1)*q]

=n*p*q

以上就是二项分布的期望与方差的证明,过程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思路,要想更深入的领悟,就须要自己亲自地证明一遍了,也许你的方法将会更简单……

第16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坐井观天

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坐井观天》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2017.3.1 最新版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 沿 答 百 别 弄 际 抬 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

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2017.3.1 最新版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

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

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

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

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

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2017.3.1 最新版

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长)

2017.3.1

第17篇:人教八年级上《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教案15 第30课 诗四首

●学习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准备: 搜集作者生平思想的有关资料。熟读背诵这四首诗。有条件的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

●教学设想:

诵读品味,感悟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归田园居》《游山西村》

一、作者生平,交流引读。

同样是写农村生活的诗人,陶渊明与陆游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各学习他们一首诗,通过比较来了解他们不同风格、思想感情。那么谁能够说说他们的生平事迹呢?

学生可能这样说:

陶渊明:(略)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曾因极力主张北伐,被罢官,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教师范读二首诗歌,学生跟读。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译一译:

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

同学们,你觉得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三、研读品析,语言品味。

♂你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人归园田居的情景吗?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你能说说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意愿。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你觉得陶诗的语言怎样,你能说说吗?(语言“自然、通俗”)

♂《游山西村》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吗?

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你能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成为名句的理由吗? A、对仗自然工整,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B、富有哲理:比喻困境中依然蕴含着希望。

四、比较赏析,学会评点。

♂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组合作学习)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

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

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

陶心情闲适,遁世;陆心情喜悦,留恋。

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

五、诵读体验,互动释疑。

1、诵读体验:

♂你认为我们该用用怎样的情感进行朗读?朗读中你体验到了什么?

♂学生模仿古人朗读表演。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课外延伸:

①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②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教学设计:

一、巩固理解,解释引读。

1、巩固理解:

——《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中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2、解释引读:

这是一首边塞诗,唐朝时由于边境战火不断,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那么谁能够说说王维呢?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当时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二、诵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以至背诵。

2、说一说:

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理解诗歌内容。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三、品读提升,感悟意境。

1、《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内容?(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奥运会专题 5.12地震专题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相关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ppt课件4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教案5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课课练:复习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教学设计4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ppt课件3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评估测试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自学评估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综合能力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教案1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ppt课件2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

第18篇:精美的邮票人教美术教案

精美的邮票教案

课型: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

【设计意图】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新课程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提出: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在设计这节课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励的方式导入课题,结合谜语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调动学习积极性。继而,通过欣赏单幅、双幅及新中国邮票全集片段,层层递进,使学生沉浸在邮票的艺术海洋之中,不知不觉产生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进行自评、互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领域和造型、表现领域。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邮票图案独特的构图和色彩,认识邮票这一独特的美术作品,感受美,喜欢邮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实践,体验邮票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一张图案简洁、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的精美邮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邮票。

【教学准备】

教具:邮票光盘、邮票课件、范例、创作材料等

学具:绘图纸、卡纸、蜡光纸、油画棒、彩色水笔、剪刀、刻刀、胶水。

【课堂实录】(节选)

谜语导入,趣味引题

1.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我要出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

(出示课件)“猜谜”: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生纷纷说:邮票)

2.揭示主题(课件展示:邮票)

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一封信寄往国外,当地的人们看到信就知道是从哪个国家寄来的。为什么?

生1:因为信封上有邮票,人家会看邮票。

生2:因为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生3:因为邮票上有写中国邮政。

生4:因为邮票上有这个国家的名字。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现在通讯发达,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为什么?

生1:因为邮票很好看。

生2:因为邮票里有很多知识。

生3:因为邮票设计得很吸引人。

生4:邮票可以收藏,我家就有好几本邮票。

生5:因为邮票里面有很多知识,人们叫它“小小百科全书”。

师:对,因为邮票有收藏价值又设计得很精美,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精美的邮票”,(课件展示)。

授新课

1.观察、欣赏邮票的特点:

师:邮票美不美?它和一般的画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生1:邮票有齿孔,还有多少钱。

师:那叫面值。

生2:邮票上有时间。

生3:那是发行时间。邮票上还有“中国邮政”字样。

生4:邮票上有漂亮的图画,有的邮票的底色与主体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有跳跃的视觉效果。

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到邮票上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标记、边上有整齐的齿孔,它们和中间的图案一同构成了邮票的基本要素。

师: 邮票的每一个图案,每一个主题都是画出来的吗?请看屏幕

(播放《新中国邮票全集》片段。

(学生看到精美的邮票展现在眼前,发出一阵阵欢呼。)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欣赏感受?

生1:邮票的主题很丰富,有军事、科学、植物、动物。有的是画的,有的是剪纸,还有的是„„

生2: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

生3: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有的写实,有的抽象、变形。

师生互动交往,引导设计,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提出设计要求,小组讨论。

师:看了这么多的邮票,你们想不想设计一张邮票?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情趣。想设计什么主题的?把邮票的各个要素安排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字体?画纸是横放还是竖放?图案?

生1:我准备画一幅环保图,提倡保护地球。画纸竖放。用空心字。加上邮票的各个要素。

生2:我喜欢卡通,要设计一张卡通邮票。画纸竖放。用彩色字。

生3:我喜欢跳绳。要设计一张小朋友跳绳的邮票。画纸横放。用空心字。

生4:我们两个人合作,设计剪纸邮票。用红色的卡纸,剪一只马。

3.提出作业要求(课件展示):

图案造型生动,形象饱满,主题突出,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文字要精心设计,写艺术字,邮票的各个要素要安排合理。

4.学生设计邮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设计精巧、新颖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展示。发现基本要素安排有遗漏的及时提醒。

5.展示评价:

学生主动将设计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全班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作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为什么设计它?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6.教师总结、拓展:

今天大家设计的邮票很精美,内容很丰富,色彩很鲜艳。今天设计的是长方形的邮票,实际邮票的外形还有其他的,同学们要多加关注,课后,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更多更美的邮票。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充分用课件及多媒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邮票的基本要素及邮票中丰富多彩的主题。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讨论、探索、总结、想象、创作、交往、互动、评价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邮票的精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

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创作、认真评价,令人高兴。但有个别学生的图案设计过大,面值、发行时间等要素留的空间不足,影响了构图的美,还有待于引导。

第19篇: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1Unit2EnglishAroundtheWorld教案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Ⅰ单元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Goals

Talk about English and its development,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Talk about difficultie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Learn to make dialogue using request & commands

Learn to transfer from direct into indirect speech

Learn to give opinions and organize ideas by way of brainstorming

Learn to make a poster showing your ideas clearly Ⅱ目标语言 功能句式

Talk about English and its development Refer to Introduction in the teachers’ book

Talk about difficultie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speaker may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 so they may use different words and dialect, such as subway-underground、left-left-hand-side、two blocks two streets. Make dialogues using request or command: Pardon? Could you repeat that, please?

I beg your pardon? Can you speak more slowly, please? I don’t understand.Sorry.I can’t follow you.

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How do you spell it, please?

词汇

1.四会词汇

include role international native elevator flat apartment rubber petrol gas modern culture AD actually present(adj.) rule(v.) vocabulary usage identity government Singapore Malaysia rapidly phrase candy lorry command request retell polite bo standard mid-western southern Spanish eastern northern recognize accent lightning direction ma’am subway block 2.认读词汇

Shakespeare Noah Webster Lori dialect Houston Texas Buford Lester catfish 3.固定词组

play a role (in) because of come up such as play a part (in)

语法

Command & request

Open the door.

Please open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 Indirect Speech

He told (asked) me to open the door. Ⅲ.教材分析和教材重组: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development,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通过对世界英语这一话题的探讨,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对当代语言特别是英语发展趋势的了解.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由于英语在世界上的广泛使用,它不断地吸收、交融、容纳、创新,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带有国家、民族、地区特色的英语.没有人们认为的那种唯一的标准英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通过本课文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了解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惯用法,和不同的发音规律。

1.1 Warming Up简要介绍了世界英语的分支以及英语语言在不同国家产生的差异,使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多文化、多层次、多元性,对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不同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1.2 Pre-reading通过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以便参与课堂活动。

1.3 Reading简要地说明英语语言的起源、发展变化、形成原因,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1.4 Comprehending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1.5 Learning About the Language主要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重温本单元前几个部分所学的新单词和短语,同时也通过新的例子展现了美国英语、英国英语的差异,并着重介绍了本单元的语法项目(Request & Command and Indirect Speech)。

1.6 Using Language其中的reading and talking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地各国说英语有自己的特色,即便是美国东西部、南北部,说话均有所不同。为帮助培养跨文化意识,可以让学生学完课文后讨论中国的方言,使他们感受到本国的文化差异。

2.教材重组

2.1 导入 把Warming Up 作为一堂课。

2.2 精读 把Pre-reading、Reading 和 Comprehending整合在一起作为一堂课精读课。

2.3 语言学习把Learning About Language和Workbook中的Using Words, Using Structures 结合在一起。

2.4 写作

2.5听和说 把课文中的听和说整合成一堂课。

2.6 练习课 workbook exercises & other Exx. 3.课型设计与课时分配

1st period Warming Up

2nd period Reading &Language Study

3rd period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r& grammar 4th period Writing

5th period Listening & Speaking 6th period Exercises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Period One Warming up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student’s book; warming up

1、能力目标(ability aim)

a.Enabl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world Englishes

b.Enabl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nglish and Br.English

2、语言目标(language aim)

more than; includ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ecause of; international; native; elevator; flat; apartment; rubber; petrol; gas;

二、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world English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nglish and Br.English.

b.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jokes caused by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Englishes.

三、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

a.Individual, pair or group work to finish each task. b.Listening c.Discuion

四、教具准备(Teaching aids)

a computer; a tape-recorder; a projector

五、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 Step I.Leading-in

Fun time: warm the students up by asking them to greet each other with their dialects.At the same time, lead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topic of this unit-- “language”. Step II.Warming up.

1) A quiz about the national flag of countries speaking English as their first or second language .Lead the students to the topic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2)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about the “world Englishes”.

Step III.Talking about “world Englishes”, 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1) Listen to a dialogue between an American and an Englishman.And try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m.

2)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mainly about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Step IV.Speaking Task.

Students make up a dialogue with a misunderstanding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like the dialogue they listened to.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Period Two Reading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through this paage.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s)

Get the knowledge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能力目标(Ability aim)

Get some knowledge of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语言目标(Language aim)

Grasp some words and expreions such as, play a role in /because of/ come up/ play a part in and learn the grammar-- the indirect speech of the imperative clause 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The indirect speech of the imperative clause 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s) task- based approach 教具准备(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computer

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Warming up.

Warm the students up by ask them to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Step 2

Pre-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 some questions about “English” in pairs. 1.How 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 in the world today? 2.Why do so 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 3.What has helped to spread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4.Do you think it important for Chinese to learn English? Why? Step 3

Reading. 1) The first-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scan the text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in the book. 2) The second-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paragraph by paragraph, and get some detail information. a.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agraph, students answer some questions

b.For the third and fourth paragraph, students find out the information to fill in the tab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For the last paragraph, students find out the reason why India speaks English. Step 4

Discuions:

1.Do you think it matters what kind of English you learn? Why? 2,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

3, Do you think Chinese will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 instead of English in the future?

Step 5

Extension

Give the students some information of origin of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The formation of British English From 17th century—19th century

The UK colonized Ireland and joined with Scotland long ago

Colonized ; North America, the Caribbean India, including Pakistan, Bangladesh, Australia, New Zealand, Palestine, parts of sub-Sahara Africa,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the Pacific Islands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English

American colonial rulers also brought their English to:

Hawaii, Puerto Rico, the Philippines and other Pacific islan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ntroduce the situation of English speaking in China. Tell them some proper items.

Native speaker: A person who speaks English since birth but who may not speak a standard form of it.

L1 speaker: A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 who uses it as his or her mother tongue or an immigrant to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who always prefer to use it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2 speaker: A second language speaker of English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Step 6

Homework

1.Finish the exercise on page 11.

2.Read paage on page 51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nd make notes about Murray’s life.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Period Three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student’s book;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1、能力目标(ability aim)

a.Enable students to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request and a command. b.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Indirect Speech ( requests & commands) c.Enable students to use the Indirect Speech (requests & commands)

2、语言目标(language aim)

command; request; retell; polite; bo Indirect Speech (requests and commands)

二、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request and a command. b.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Indirect Speech( requests and commands) c.Students can use the indirect speech.

三、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

a.Individual, pair or group work to finish each task. b.Discovering the structure through examples c.Practice

四、教具准备(Teaching aids) a computer; a projector

五、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Warming-up (Revision)

Warm the students up by asking them to go over the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Do some exercises : change a statement or a question into Indirect Speech. Step 2.Talk about Request and Command. 1) Talk about the polite and Impolite tune. 2) Change the commands into Requests.

3) Learn to give requests or command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s.

Step 3.Talk about how to change a request and a command into Indirect Speech. ask(ed) sb (not) to do sth tell/told sb (not) to do sth

Step 4.Practise changing a request or a command into Indirect Speech. Step 5.Using the structure.

A game: choose two students act as two robots.One listens to the requests, the other listens to the commands.Other students give either requests or commands, and the robots do what the students asked them to do.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Period Four) writing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a.Let students get to know how to write a statement by using brainstorming

b.Try to use connecting words or sentences to make it as an eay or paage not just several sentences.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s) Write a statement

能力目标(Ability aim)

Using the brainstorming way to collect sentences and then arrange them properly 语言目标(Language aim) I think, I believe,

In my opinion…

We learn English to do…

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How to arrange sentence correctly . Try to use connecting words. 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s) Brainstorming way

教具准备(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computer

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 Step1 Leading in

Use the brainstorming way to ask students “Why should we live?” which is a simple ques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might be various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which will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Step2 Presentation

Also use the brainstorming way to ask “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 and “how can learning English help China?” Step3 A poster

Write a poster to collect all their ideas.try to use completely sentences, such as : I like to study English and use it for busine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study English well so that I can read English books.

Say,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your ideas, trying to use complete sentences, such as: If I learn English well, I can bring in the advanced foreign technology to China.So China will become stronger.

I decide to learn English well, in this case I can read many English novels, so I can translate them into Chinese, then more Chinese can know more things about the world. Step4 Write an eay

The title is “Do we need to learn English?”

Step5 Display the structure on how to write the eay. 1.State your points of view. 2.Show the supporting reasons. 3.Get a conclusion Step6 Show them the connecting words which can help them to join the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Illustration: I think , I believe, In my opinion,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Addition: firstly, secondly, then, besides, at last… Contrast: however, but , on the other hand… Summary: in short, in a word, therefore, so…

Step7 Give them a simple example which is not complete Do we need to learn English?

I strongly think we not only need learn English but also learn it well…Why should we learn it…How can learning English help China in the future?…So… Step8 Homework My Experience of Learning English Para1.My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Para 2.How I can improve my English.

Para.3.What I like about learning English.Para Para 4.How I hope to make use of my English.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Period Five Listening & speaking

一、学目标(Teaching aims)

教材(Teaching materials) listening materials on p12 and p14 on the textbook, another one attached

1、能力目标(ability aim) enable Ss to catch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and understand them and distinguish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try using them in dialogues.

2、语言目标(Language aim)distinguish some words used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some dialect and accent

二、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understand words used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which have the same meanings and some dialect accent

三、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 listening and talking

四、教学准备(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and get students’ answer sheet printed out

五、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Listening

Listening 2 (text book p14 )

Listen to the tape, getting to know American dialect and accent. Step 2 Speaking

After listening to different dialects and accents, see if Ss know how to pronounce the following words:

ask after either neither kilometer box……and more

Unit Two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The Sixth period Exercises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Finish the exercises on the workbook 1.能力目标:(ability aim)

a) Enable the students to command “commands and requests” b) Through cooperative work find out correct answers themselves 2.语言目标:(language aim)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dings

二.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Understanding the main ideas of the paages 三.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 a.Fast and careful reading

b.Individual, pair or group work to finish each task c.Discuion

四.教具准备(Teaching aids) a computer

五.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Warming up

Step 2: speaking task (Review commands and requests)

Offer them situations and try to make dialogues with commands and requests Step 3 :Do the “Reading” on P13 and answer questions on it briefly. Step 4: Finish the “Reading Task” at p.51 and complete the form after it. Step 5: Group work:

Ask them to sum up what codes and short forms of words they often use when they often chat on the net with others.

Step 6: check up their researching result. Step 7: homework.

第20篇:人教八上《消息二则》教案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二十一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

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2、

2、欣赏名句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题

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二、语言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有“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意思对即可)

三、作业。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尝试新闻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1)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

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三、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 2比较阅读甲、乙两句,结合加点词说说表达效果。

甲: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所以,乙句的语言准确,语言色彩恰当。 3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

甲: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褒贬有别。

四、进入演播厅,角色体验

如果你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如何处理?

全文的朗读基调为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学习了本文,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为了培养学生提高阅读新闻的质量和速度,教师准备报纸,先让学生相互提问,辨别任意一则新闻标题中的正标、副标和引标;辨别导语、主体与电头;辨别新闻的六要素

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
《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