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给药护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37:4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护理给药制度试题

镇沅县人民医院 护理给药制度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 、、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2、接病人手术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

3、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 ;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 。

4、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 ;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 。

5、毒麻药包括

,标签颜色为 。

6、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的使用。

7、对毒 、、药品做到安全使用, 、。固定基数,用后及时补齐,每班交接并 。发生护理差错,科室组织讨论,上报 。

二、问答题(共60分)

1、请简述外用药管理要求?(10分)

1

2、简述高危药品管理要求?(10分)

3、病区口服药管理要求?(20分)

4、请简述给药查对制度内容?(20分)

2

护理给药制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质量、标签、失效期

2、术前用药。

3、过敏史、反复核对

4、有无松动、配伍禁忌

5、麻醉、一类精神药、白底黑框黑字。

6、标签、失效期

7、麻 、限 、剧、专人保管 、加锁 管理、登记

护理部

二、问答题

1、请简述外用药管理要求? (1)标签颜色:白底红框红字。

(2)标识醒目,分类、定位放置。防腐类外用药应单柜存放上锁。

(3)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效期,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品标签模糊等药品时,应停止并报药剂科处理。

(4)使用时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对防腐、剧类药物应用应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2、简述高危药品管理要求? (1)标签颜色:红底黑字。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药品存放架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提示牌提醒注意。 (4)高危药品使用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3、病区口服药管理要求?

(1)标签颜色:白底蓝框篮字。

(2)每种药物应单独存放在防潮、防湿的容器内(瓶、塑料袋)加盖密闭保存,标识清楚,注明有效期。

(3)每次领用不能与原来同种基数药混放,应单独包装,并按有效先后顺序排列,做到先领先用,防止过期。

(4)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有效期,防止变质、变色、过期等。

4、请简述给药查对制度内容?

(1)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一注意:注意用药反应。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推荐第2篇:护理工作中的给药制度

护理工作中的给药制度

护理工作中,给药是临床工作中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正确及时的给药措 施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促进病人康复;给药差误无疑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安全给药是护理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重视临床护理给药缺陷的防范和管理至关重要。

1.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

2.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3.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4.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登记本。 6.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7.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 8.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应室回收处理。

9.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推荐第3篇:常用给药方法教案

永胜县职业高级中学

谭桂甲

1

常用给药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饮水、拌料、灌服等口服给药方法。

2.熟练掌握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腹腔内注射、气管内注射等注射方法。

3.掌握牛、羊、猪等胃导管给药法。

4.掌握直肠投药法。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重点

1.各种动物的注射技术。

2.胃导管投药技术。教学难点

1.注射的部位和方法。

2.胃导管投药时,导管是在气管内还是在胃内的判断。教学过程:

本节应尽可能通过现场教学或观看录像,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讲解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课前准备

1.口服法、各种注射法操作的相关图片、录像。

2.天平、剪毛剪、镊子、碘酊棉球、酒精棉球、常用注射器、不同规格的针尖、灌药瓶、开口器及保定用具等。

二、新课导入

2.提问式:先问,我们感冒时吃的抗感冒药、消炎药等属于哪种给药方法?再问,如需补液,常用什么途径补液呢?

2

一、口服法

治疗畜禽疾病的一些药物需经口投服。如病畜尚有食欲、药量少且无特殊气味,可将其混入饲料或饮水中使之自然采食。但药物大多味苦,且有特殊气味,病畜常不自愿采食,尤其是危重病畜,饮食欲废绝,故必须采用适宜的方法投服。

投药的方法很多,主要根据药物的剂型、剂量及有无刺激性和动物种类及病情的不同而选择之。

主要包括饮水给药、混饲给药和灌服给药等。

口服药的特点:操作简单、安全、经济,但药物受胃肠内容物影响较大、药效发挥慢、吸收不规则。

(一)混饲给药

混饲给药这是养殖业中最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即将药物均匀地拌入料中,让畜禽采食时,同时吃进药物。

特点:该法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减少应激,效果可靠,主要适用于预防性用药,尤其适应于长期给药。但对于病重的畜禽,当其食欲下降时,不宜应用。

混在应用这种方法时,通常应注意: 1.准确掌握其拌料浓度

按照拌料给药标准,准确、认真计算所用药物剂量,若按畜禽每千克体重给药,应严格按照个体体重,计算出畜禽群体体重,再按照要求把药物拌进料内。应特别注意拌料用药标准与饲喂次数相一

3 致,以免造成药量过小起不到作用或药量过大引起畜禽中毒的现象发生。

2.确保用药混合均匀

在药物与饲料混合时,必须搅拌均匀,尤其是一些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以及用量较少的药物,如呋喃唑酮等,一定要均匀混合。为了保证药物混合均匀,通常采用分级混合法,即把全部用量的药物加到少量饲料中,充分混合后,加到一定量饲料中,再充分混匀,然后再拌入到计算所需的全部饲料中。大批量饲料拌药更需多次逐步分级扩充,以达到充分混匀的目的。切忌把全部药量一次加入到所需饲料中,简单混合法会造成部分畜禽药物中毒而大部分畜禽吃不到药物,达不到防止疾病的目的或贻误病情。

3.密切注意不良作用

有些药物混入饲料后,可与饲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拮抗作用。这时应密切注意不良作用,尽量减少拌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饲料中长期混合磺胺药物,就容易引起鸡维生素或缺乏。这时就应适当补充这些维生素。

(二)饮水给药法

饮水给药也是比较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它是指将药物溶解到畜禽的饮水中,让畜禽在饮水时饮入药物,发挥药理效应,这种方法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尤其在畜禽发病,食欲降低而仍能饮水的情况下更为适用,

除注意拌药给药的一些事项外还应注意:

1、药前停饮、保证药效

对于一些在水中不容易被破坏的药物,可以加入到饮水中,让畜禽长时间自由饮用;而对于一些容易被破坏或失效的药物,应要求畜禽在一定时间内都饮入定量的药物,以保证药效。为达到目的,多在用药前,让畜(禽)群停止饮水一段时间。一般寒冷季节停饮,气温较高季节停饮,然后换上加有药物的饮水,让畜禽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喝到药水。

2、准确认真、按量给水

为了保证全群内绝大部分个体在一定时间都能喝到一定量的药水,不至由于剩水过多造成吸入个体内药物剂量不够,或加水不够,饮水不均,某些个体缺水,而有些个体饮水过多,就应该严格掌握畜禽一次饮水量,再计算全群饮水量,用一定系数加权重,确定全群给水量,然后按照药物浓度,准确计算用药剂量,把所需药物加到饮水中以保证药饮效果。因饮水量大小与畜禽的品种,畜禽舍内的温度、湿度,饮料性质,饮养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畜禽群体不同时期饮水量不尽相同。

3.合理施用、加强效果

一般来说,饮水给药主要适用于容易溶解在水中的药物,对于一些不易于溶解的药物可以采用适当的加热、加助溶剂或及时搅拌的方法,促进药物溶解,以达到饮水给药的目的。

下列情况不宜采用口服法

1、患有病情严重、昏迷、呕吐或不能吞咽。

2、刺激性大、破坏消化液及胃肠粘膜的药物。

3、患有胃肠疾病不能吸收的药物

4、口服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药物,如口服硫酸镁有泻下作用,需要镇静就只能注射。

二、胃管投药法

胃管投药法是服用大剂量液体药物中最常用的方法。 特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且不浪费药物 胃管投药操作方法

1、根据动物的种类的不同,采用的胃导管也不同。对于大动物(牛、马)用长2~3m的橡胶管,而小动物(猪犬)用长95cm,直径12mm的胃导管。

2、大动物经鼻腔插入胃管,小动物经口腔插入胃导管。

3、保定好动物,固定头部,擦净鼻孔。

4、将胃胃管用水湿润。

5、沿下鼻道(口腔)缓慢插入胃管,到达咽部时有抵抗感,此时,不要强行推进,待动物有吞咽动作时趁机将胃管插入食管。如果没有吞咽动作时,可揉捏咽部,让动物咀嚼并诱发吞咽动作。

6、当胃导管通过咽部后,应立即进行试验。判断胃管是否在食管的方法:

1、将胃导管上的胶皮球捏扁,胶皮球不鼓起来。

2、将管口放在耳边听感觉是否有气体流出,没有气体流出。

3、用上唇吸管口,如果能把唇吸得住。

4、把胃管的管口放到有水的盆子里,看是否有气泡,在食管里没有气泡现象。

5、向管内吹气,在左侧颈沟下部可以看到波动。

6、在推进胃管时,感觉是否有阻力。在食管里没有在阻。

相反,如果有气泡、气体流出、吸不住唇、胶皮球鼓胀、看不到波动现象及有阻力時则说明胃导管胃管在气管里面,停止操作,不能进行灌药液等。

胃管投药操作注意事项

1、动物要采取保定措施,以确保人、畜安全。

2、在胃管作为治疗措施时,灌药时要小心,药量不要太多,速度不要过快。

3、胃管在使用前要洗净、消毒。

4、涂上润滑剂或水,使食管壁润滑。

5、插入、抽出胃导管时要小心,动作要轻柔,缓慢

6、投药结束后要灌少量的温水,冲洗胃管里面的药物。

7、如果遇到粘膜损伤、出血时,应该拔出胃导管胃管、停止操作,采取止血措施。

药物误投入肺的表现

药物误投入动物呼吸道后的表现:

1、突然出现骚动不安,频繁的咳嗽,并随咳嗽而有药液从口、鼻喷出。

2、呼吸加快,呼吸困难,鼻翼开张或张口呼吸

3、继则可见肌肉震颤、大出汗,黏膜发绀,心 跳加快、加强。

4、数小时后体温可升高,肺部出现音,并进一步呈 异物性肺炎的症状。当灌入大量药液时,甚至可 造成动物的窒息或迅速死亡 药物误投入肺抢救措施:

1、在灌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动物表现,发现 异常,立即终止。

2、使动物低头,促进咳嗽,呛出药物。

3、应用强心剂,或给以少量阿托品以兴奋呼吸。

4、同时应大量注射抗生素制剂。

5、如经数小时后,症状减轻,则应按疗程规定继 续用药,直至恢复。

三、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是指在严格消毒条件下,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入到机体内。可避免胃肠内容物的影响,能迅速发生药效。此法药量较准确且可节省药物。

注射给药法有皮下、肌肉、静脉、腹腔、穴位、气管、皮内、动脉、脊髓、乳管内注射法

(一)皮下、肌肉注射法 皮下注射的应用:

将药液注入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

8 而进入血液循环。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品及菌苗、疫苗均可皮下注射。因皮下有脂肪层,吸收较慢,一般须经10~15min呈现药效。

一般选用的注射器,9号针头 。 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部位:通常选择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发达、疏松而血管较少的部位,如颈部或股内侧皮下为较佳的部位。家畜多在颈侧,犬、猫在颈部或股内侧,禽类在颈中部,兔在颈部。

注射方法: 皮下注射方法

1、先将动物保定好,再局部剪毛(对供玩赏用的长毛狮子狗等,为了避免因剪毛影响外观,可在注射局部用消毒棉球将被毛向四周分开)。

2、用70%酒精棉球消毒后,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注射部皮肤轻轻掐起形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深约1.5~2cm;也可在注射部位先用针头深刺入肌肉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将皮肤和针头一起捏住,向上提拉,使针头进入皮下,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后右手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皮下,注药完毕,用酒精棉球按住进针部皮肤,拔出针头,轻轻按压进针部皮肤,局部用碘酊消毒。

注意事项 :

1、刺激性强的药品不能做皮下注射。

2、药量多时,可分点注射,注射后最好对注射部位轻度摩或温敷。

肌肉注射的应用:

肌肉内血管多,药液注入后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又因感觉神经较皮下少,疼痛较轻。一般刺激性较强的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如水剂青霉素、VB1,或需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或不能或不宜作静脉注射而又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均可肌肉注射。但刺激性很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浓盐水等,都不能作肌肉注射。因肌肉组织致密,仅能注入较小的剂量。

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无大血管及神经干的部位,如部、背部肌肉。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选择臀部和颈侧。犬、猫等小动物选择腰部肌肉,即脊柱两边的肌肉。但注射菌苗和疫苗时,规定的注射部位为后肢肌肉。禽在翼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进行注射

注射方法: 肌肉注射方法:

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经确实保定后,注射部剪毛、消毒,宠物可将注射部被毛分开后消毒。术者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注射部皮肤绷紧,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60度角迅速刺入肌肉内,深约2-2.5厘米,回抽注射器针拴,针头无回血时,改用左手持注射器,以右手推动活塞手柄,即可将药液推

10 入肌肉内。注射完毕后,局部应再次消毒。

为安全起见,对大家畜也可先以右手持注射针头,直接刺入局部,然后以左手把住针头和注射器,右手推动活塞手柄,注入药液。

注意事项 :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②仔细检查药物,如有变质、沉淀、混浊、有效期已过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能应用。

③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④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开发炎、感染化脓、旧针眼处、硬疤痕及患皮肤病处。淤血及血肿部位不宜进行注射。

⑤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

⑥进针后,先抽有无回血,静脉注射见回血方可注入药物,皮下、肌肉注射无回血方可注入药物。

⑦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为防止针头折断,刺入时应与皮肤呈垂直的角度并且用力的方向应与针头方向一致; ⑧长期作肌肉注射的病畜,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11 ⑨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对强刺激性药物不宜采用肌肉注射,注射针头如接触神经时,动物骚动不安,应变换方向,再注药液。

(二)静脉内注射法

静脉内注射法:将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的方法 .用具

少量注射时可用较大的注射器,大量输液时则应用输液瓶和一次性输液胶管。

应用

药液直接注入于静脉内,随血液而分布全身,可迅速发生药效,当然其排泄也快,因而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能容纳大量的药液,并可耐受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等)。

静脉注射法一般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如急救强心等);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时;作诊断、试验检查时,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输液和输血时;用于静脉营养治疗时。

注射部位

大家畜牛、羊、马在颈部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的颈静脉上(图1),马、牛也可用胸外静脉或母牛的乳静脉;猪、兔采用耳静脉注射;犬可选用前肢腕关节稍上方的头静脉(图2)或后肢跗关节外侧、距跗关节上方5~10cm处的外侧隐静脉前肢上(图3);猫选用后肢股内侧的隐静脉。禽类在肱窝处的翼根静

12 脉,鸭为肱静脉。

注射方法

首先将静脉注射的药液配好,装在输液吊瓶架上,排净输液管内的气泡,然后进行静脉注射。

1、大家畜静脉注射

先压迫静脉的近心端,阻断血液回流,使静脉怒张;家畜牛、马的静脉注射用16~18号注射针头,局部剪毛、消毒,左手拇指压迫颈静脉的下方,使颈静脉怒张,对准已怒张的血管右手持针头以腕力使针头近似垂直地迅速用力刺入皮肤及血管,见针头回血,将针头继续向血管内推进,然后松开对颈静脉近心端的压迫,连接输液管接头,调整控制开关进行静脉注射,输液管用夹子固定在颈部皮肤上。

2、耳静脉注射

将猪站立或横卧保定,耳静脉局部按常规消毒处理。 ①一人用手指捏压耳根部静脉处或用胶带于耳根部 结扎,使静脉充盈、怒张(或用酒精棉反复于局部涂 擦以引起其充血);

②术者用左手把持猪耳,将其托平并使注射部位稍 高;

③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沿耳静脉管使针头与 皮肤呈角,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轻轻抽活塞手柄如见 回血即为已刺入血管,再将注射器放平并沿血管稍

13 向前伸入;

④解除结扎胶带或撤去压迫静脉的手指,术者用左 手拇指压住注射针头,另手徐徐推进药液,注完为止。 注意事项

(1)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所有注射用具、注射局部,均应严格消毒。

(2)要看清注射局部的脉管,明确注射部位,防止乱扎,以免局部血肿。

(3)要注意检查针头是否通顺,当反复穿刺时,针头常被血凝块堵塞,应随时更换。

(4)针头刺入静脉后,要再顺入,并使之固定。 (5)注入药液前应排净注射器或输液胶管中的气泡。

(三)腹腔内注射法

应用

腹膜是一层光滑的浆膜,分为壁层和脏层,两层之间是一个密闭的空腔,即腹膜腔。腹膜面积很大,大约等于体表皮肤的总面积;腹膜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多,吸收力强。当腹膜腔内有少量积液、积气时,可被完全吸收。利用腹膜这一特性,将药液注入腹膜腔内,经腹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其药物作用的速度,仅次于静脉注射。

注射部位

小动物可在脐和耻骨前缘连线的中点,旁开腹白线一侧为注

14 射部位。大动物可在左肷部或右肷部为注射部位。牛在右侧肷窝部;马在左侧肷窝部;较小的猪则宜在两侧后腹部

方法

术部剪毛、消毒后,用16~18号针头(小动物用7½号针头)垂直皮肤刺入,依次穿透腹肌和腹膜,当针头透过腹膜后,其阻力降低,有落空感。针头内不出现气泡及血液,也无空腔脏器内容物溢出,经针头注入生理 盐水无阻力,说明刺入正确。此时可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吊瓶上的输液管接头向腹腔内注入药液,向腹膜腔内注入药液应加温至37~38℃,药液过凉,会引起胃肠痉挛产生腹痛。注入的药液应为等渗溶液且无刺激性;当膀胱积尿时,应轻轻压迫腹部,强迫排尿,待膀胱排空后再进行腹腔注射;注射过程中应防止针头退出腹腔外,必要时用胶布粘贴固定针头,一次注药量为200~1500ml。注药完毕,拔下针头,局部消毒后松解保定。

注意事项

1、腹腔注射宜用无刺激性的药液。

2、如药液量大时,则宜用等渗溶液,并将药液加温至近似体温的程度。

(四)气管内注射法

气管内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到气管内,以治疗支气管炎、肺炎及肺脏内寄生虫的驱除。

注射部位

15 注射部位因家畜品种和治疗目的而有差别。治疗大家畜的支气管炎,应在第

三、四气管环间进行注射;治疗肺炎时注射部位应接近胸腔入口处的气管环间注射;犊牛在气管的下三分之一处软骨环间;绵羊及犬猫等动物在气管的上三分之一处软骨环间注射。

注射方法

首先将动物的头抬高,使颈部处于伸展状态。注射部剪毛消毒后,将16~18号针头经皮肤垂直刺入气管内,当针头刺入气管内后有落空感,此时可缓慢将药液注入气管内。注射过程中要妥善保定好动物头部,以防动物头颈部活动而使针头脱出或折断针头;注射的药液应加温至38℃,刺激性强的药物禁忌作气管内注射。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薄荷脑石蜡油等。注射过程中若病畜剧烈咳嗽,可再注入2%盐酸普鲁卡因4~8ml,以降低气管的敏感性。

推荐第4篇:化疗静脉给药

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因其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毒性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病变的血管颜色变成暗红色或暗黄色,皮肤色素沉着,局部疼痛,触摸病变的血管呈条索状,严重者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对病人以后的治疗起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这几年,我们科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增强了治病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参与病魔斗争。

1 预防措施

(1)尽量减少下肢静脉给药,尤其是化疗时间长,毒性强的药物,以免下肢长时间制动,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毒性强的药物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下肢血液回流不好,更加重静脉炎的症状,易成为血栓性静脉炎。(2)对于毒性强、化疗时间长的药物,可使用小号套管针,以便于病人行动,又免于液体外渗。我们不主张一条血管使用多天,尤其是毒性强的药物,以免对该血管长时间、多药物刺激,易导致静脉炎。应经常交替更换使用血管。(3)某些药物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如长春瑞滨、阿霉素等,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选择较粗大的血管,静滴前氟美松5mg静推以保护血管,且控制好静滴时间,使其在10~15min内静脉滴入,同时操作中防止液体外渗,然后再用氟美松5mg及生理盐水冲洗血管,这样可大大降低此类药物静脉炎的发生。(4)使用两种化疗药物时,两种药之间要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免药物发生相互反应,使其药效降低或毒性加强。(5)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在开始静滴化疗药物时,可用33%的硫酸镁纱条沿静脉走向湿敷于注射的静脉上,直至化疗药物滴完,拔针1~2h停止湿敷。并在滴完化疗药物时,再给予5ml25%的硫酸镁静滴,可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因硫酸镁有解痉止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解除局部的疼痛和炎症 [1,2] 。(6)有些化疗药物有引发外渗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的特性,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等,可使邻近组织充血、肿胀、疼痛、血管硬化,对于这些病人,可将烧伤湿润膏用消毒棉棒均匀涂于患处,每4h更换1次,1天3~4次,持续数天。30min后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并能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消除以上症状,使血管弹性恢复 [3] 。(7)通过实践,化疗过的血管用新鲜的芦荟叶片反复涂擦或湿敷,持续数天,也可使红肿部位消肿并减轻疼痛,皮肤色素沉着颜色变浅,血管弹性恢复,因芦荟有消炎 止痛,护肤美容作用。 2 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由原来的静脉炎发生率40%降低到了7%,有效地保护了静脉,有利于病变的血管弹性恢复,保证了以后的治疗,也减轻了护士找血管难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拉近了医患关系,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增强了病人治病信心。

化疗药物静脉注射注意事项

英文代码 中文药名 剂量 用法 稀释用液

备注

CTX 环磷酰胺 200mg/支 iv 或ivdrip 0.9%NS 注射用水

现配现用 注意要多喝水, 滴速以30~40滴/分为宜。大剂量使用时应碱 化利尿,同时是使用尿路保护剂(美斯那),预防出血性膀胱炎;肝肾损害者慎用。

IFO 异环磷酰胺 1g/支 ivdrip 林格 0.9%NS、

现配现用 泌尿系统毒性反应严重,2.5g/m 溶于生理盐水或林格溶液 500~1000ml中要滴3~4小时。需充分水化,同时用美斯钠解毒;尽可

能减少镇静、止痛及麻醉药同时应用,以减少神经系统毒性。

Mesna 美司那 0.4/支 iv 或ivdrip 0.9%NS 现配现用 在滴异环磷酰胺的同时、滴上后第4小时、第8小时各注射一次。

ADM 阿霉素 10mg/支 iv 或ivdrip 0.9%NS 5%GS 现配现用 防止渗漏,外渗可致组织溃疡、坏死,最好中心静脉给药。

有心脏毒性,化疗时应进行心脏监护避免急性毒性的发生。应告诉患者尿

液可变为红色。

BPI 表阿霉素 10mg/支 ivdrip 0.9%NS 注射用水

现配现用 防止渗漏,外渗可致组织溃疡、坏死,最好中心静脉给药。

有心脏毒性,化疗时应进行心脏监护避免急性毒性的发生。应告诉患者尿

液可变为红色。

THP 吡柔比星 10mg/支 ivdrip 5%GS 现配现用 静脉内注射时可引起血管痛、静脉炎。避免用盐水配药。

30~40滴/分 。注意对心脏的毒性

MMC 丝裂霉素 2mg/支 iv 或ivdrip 0.9%NS 现配现用 静脉内注射时可引起血管痛、静脉炎、血栓。注意观察注射部位 尽量减慢注射速度。切忌药物漏出血管外;监测血象变化因血小板及白细 胞会下降,前者尤为明显,可有出血倾向。

CBDCA 卡铂 100mg/支 ivdrip 5%GS 0.9%NS 现配现用 肝肾功能需要监测,骨髓功能有明显抑制。补液体量不少于

2000ml。输液时应避免日光直射。

DDP 顺铂 10mg/支 ivdrip 0.9%NS 现配现用 肝肾功能需要监测,药避光,500ml宜两小时内滴完。必须根据顺铂的剂量进行水化利尿,记出入量。对恶心呕吐要进行预防和及时处理。注意患者有无耳鸣,并及时停药观察。

草酸铂\\艾恒 (奥沙利铂) 50mg/支 ivdrip 5%GS 现配现用 不与氯化合物同用,在其输液前后应输葡萄糖溶液。250~500ml

5%GS溶液要输注2~6小时。严禁用冷水洗漱和进冷食;禁止与碱性药物

或碱性溶液配伍输注;在配置药液及输注时应避免接触铝制品。

MTX 甲氨喋呤 5mg/支 1g/ 支 iv 或ivdrip或im 0.9%NS 5%GS 现配现用 防止渗漏,

可致组织溃疡,一次使用5克以上静脉注射要6小时,5克以下要30~40滴/分, 大剂量时需CF解毒。与弱酸性药物,如阿司匹林或磺胺类药物合用时能增加其毒性;治疗中应该密切观察血象及肝肾功能;当VCR和MTX合用时,先用VCR阻止MTX从细胞内流出,可以提高疗效;先用MTX后用5-FU能增加细胞 杀伤;先用MTX后用L-ASP能降低MTX的细胞毒性。

5-Fu 氟尿嘧啶 250mg/支 iv 或ivdrip 0.9%NS 5%GS 现配现用 5-FU由肝脏代谢分解,经肾脏及呼吸道排出,在治疗前后应监测肝 肾功能;监测尿量,以免成人每天1500ml以上,以免蓄积性毒性发生。给药 途径不同,毒副反应轻重不同。如口服则胃肠道反应重,静脉给药则各反应 都重,持续给药4~6小时以上则疗效较好且副反应较轻。

CF 亚叶酸钙 100mg/支 50mg/支 iv 或ivdrip或im 0.9%NS 5%GS 现配现用 本品不应与叶酸拮抗剂如甲氨碟呤同时使用。甲氨碟呤过量时可每6 小时肌注本品10~12mg作解毒用

HCPT 羟基喜树碱 2mg/支 iv 或ivdrip 0.9%NS 现配现用 应缓慢注射,滴速快可引起心律失常。用要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

水,减轻膀胱刺激性。

taxol 泰素(紫杉醇) 30 mg/支 ivdrip 0.9%NS 5%GS 现配现用 比阿霉素先用,滴后3小时再用阿霉素,500ml液体不少于3小时, 注意过敏反应,用药时备抢救合。用专用管,不可接触聚氯乙烯塑料器械和设备。用药期间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dacetaxol 泰索蒂 20mg/支 80mg/支 ivdrip 0.9%NS 现配现用 每75mg/㎡就用1小时滴完。注意过敏反应,用药时备抢救合。 配药时忌剧烈摇动。为预防液体潴留,应提前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GEM 健择(吉西他滨) 1g/ 支 200mg/支 ivdrip 0.9%NS 现配现用 100ml或 250ml的补液30~40分钟内滴完。延长药物滴注时间

和增加用药频率可增加药物毒性。

VCR 长春新碱 1mg/支 iv 0.9%NS 注射用水

现配现用 仅用于静脉注射,渗出后可致局部坏死;防止药物溅入眼睛;使用

时要避光;注意观察有无便秘、腹胀等肠梗阻迹象。

VDS 长春瑞滨或西艾克 4mg/支 iv 或ivdrip 0.9%NS 注射用水

现配现用 必须溶于生理盐水,于短时间内即15~20分钟内静脉输注,并

用生理盐水冲管。监测血象神经毒性反应;宜用中心静脉注入;避光:

持大便通畅。

NVB 诺维本\\盖诺 (长春瑞滨) 10mg/支 ivdrip 0.9%NS 现配现用 必须溶于生理盐水,于短时间内即15~20分钟内静脉输注,并

用生理盐水冲管。宜用中心静脉注入;监测血象,预防感染;保持大便

通畅。

Vp16 足叶乙甙 100mg/支 iv 或ivdrip 0.9%NS 现配现用 避光

VM26 鬼臼噻吩甙 50mg /支 ivdrip 0.9%NS 5%GS 现配现用 本品毒性为骨髓抑制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点滴药物时注意避免

外渗而引致组织坏死,输注本品时在30分钟内应监测生命体征。30~40 滴/分。肝、肾功能损害或肿瘤已侵犯骨髓者慎用。 生命体征。滴速不宜 过快,应在30分钟以上,避免低血压。用药时避免受孕。

herceptin 赫赛汀 440mg/支 ivdrip 0.9%NS 现配现用 用配送的20ml无菌溶液稀释440mg赫赛汀,每次用 250ml0.9%NS加入110mg 的赫赛汀稀释液半小时滴完(首次使用则需

90分钟滴完)每次用剩的溶液必须无菌并在2—8°C下封存。配药时剧

烈摇晃。

艾消 10ml/支 po

分两次饭后口服,用药前摇匀。用药期间应查血象。

xeloda 希罗达(卡佩他滨) 150mg./粒 500mg/粒 po

DTIC 氮烯咪胺

ivdrip 5%GS 现配现用 遇热分解,对光和酸不稳定,输液时应该避 光;避免外渗对局部损伤。静脉点滴30~60分钟。

推荐第5篇:口服给药管理制度

口服给药管理制度

1.注册在本医院内的护士才可执行给药操作;实习生、进修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给药操作;

3.给药必须在医嘱规定时间内执行,除开检查或手术延误;4.给药前需进行评估(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体位、服药能力、服药方式)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查药品质量,实行双人核对,保证药品与服药单一致,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用药时间、药物质量、效期;

5.对于标识不清、过期的药品严禁发放;护士只能发放本院药房内取回的药品,不允许发放病人自带药品,除非医生有医嘱;

6、告知患者服药的目的、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自理能力完好的患者,让其自行服药,护士确认方可离开;对于危重及不能自行服药的患者,护士应喂服;鼻饲的患者应将药品碾碎,从胃管注入;

7.患者若有疑问,护士应重新核对并作解答。8.增加或者停用某种药物,应及时告诉患者;

9.如果一次服用药物过多,与患者商量一次能吃几粒,在不违反服药原则的前提下,商 定服药顺序;

10.患者不在病室应将药物取回保管,并做好交班。一旦患者回来应及时发药;

11.若患者拒绝服药,应了解原因,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反映;12.护士发药时应高度专注,其他护士不得擅自打搅给药; 13.患者服药后,护士再次核对并在医嘱单或服药单签名确认 14.护士应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联系; 15.应用特殊药品时,护士应熟悉其药物性能、注意事项 及观察要点,

必要时做好记录;

(1) 健胃药宜饭前服用,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品宜在饭后服用,催眠药在饭前服用,驱虫药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 (2) 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应整片吞服,不宜嚼碎服用

(3)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应用吸管吸服后漱口以保护牙齿

(4) 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的药物,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 (5) 服用磺胺类药物的患者,告知患者服药后多饮水,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6) 服用强心类药品的患者,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率、节律,脉率低于每分钟60次或节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

(7)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监测仪器,以便服药后的随时监测;

(8) 应用化疗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防护原则。

2016年6月24日 护理部

推荐第6篇:《药》教案

《药》教案[转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2003年2月16日 星期日

恭祝本站网友新年快乐!

发表日期:2003年2月13日 作者:杨怀峰

教学建议:

一、要求学生预习。了解作品的朝代背景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鼓励学生就课文的难点疑点、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提出问题,供教学参考。

二、布置一些改写练习。A、以情节为主的。。如《夏四奶奶上坟》 等 B、以人物为主的。《夏瑜的故事》、《华老栓》、《康大叔其人》等 C、以环境为主的。《坟场剪影》、《茶馆速描》等

D、列出作品的情节结构图;各种人物与夏瑜的关系图等

三、对作品的主题、主人公以及结尾对乌鸦的描写,鼓励学生有不同于教参的说法。

四、建议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个案加工:

学法建议指导:

本文学习重点有三:①理解深厚的思想内容②双线结构的安排及用意③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宜先抓住上述重点,然后以此为基础突破一些难点问题,深化认识,加深对本文深厚思想内容的理解。

小说的情节比较好把握。先了解一下“预习提示”和“思考和练习”一至四题,对本文的阅读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思考和练习”三通读全文,同时画出小说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示意图,注明明、暗线由连接到交织再到融合的细节处,并按情节结构给小说的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拟一个小标题。在理清情节结构的同时,要将每一部分里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画出来。

关于“思考和练习’冲“为什么把夏瑜的英勇献身作为暗线来安排”这一试题,教参的回答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以为应这样理解:课文主要是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的,故将其安排为明线;夏瑜的英勇献身而带来的“悲哀”正是由于“群众的愚昧”造成的,作暗线处理更能启发读者深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阅读全文,掌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三、把握文章的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

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思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道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药》。

辛亥革命爆发,曾使鲁迅振奋,烈士的鲜血激起了他的强烈义愤。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推翻了,但革命的资产阶级却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鲁迅在失望和痛苦之中,深刻剖析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小说写的人物多是“不幸的人们”(包括民众和革命者),二是写作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包括写出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当时鲁迅对革命的对象、任务、途径等问题,还不能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所以只是“引起人们疗救”而已。

二、知识卡片

(1)给以下字注音:

檐()腻()撮()簇()怔()滞()攫() 窜()蹩()拗()瘦()冢()竦

注音:yán nì cuō zhèng zhì jué xī sūbié ǎo

yǔ zhǒng sǒng_ (2)查字词典,解释文中应掌握的词语。

(2)释词:

攫取:掠夺。攫,抓。踌躇:犹豫。

饱绽:饱满得要破裂。绽,裂开。

宛然:仿佛;逼真地。

路跄踉踉:走路不稳的样子。也作“踉踉跄跄”。

煞(是难看):极;很。

玄色:墨色。

搭越:一般写作“搭讪”。为了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这里是后一种意思。

乖角儿:机灵人。这里指善于看风使舵的人。

板滞:呆板,停止不动。

竦然:惊惧的样子。棘,通“悚”。

三、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口头叙述华、夏两家悲剧故事的梗概。要求主要情节不遗漏,时、地、人、事交待清楚,并说清两家之间关系,口述时间不超过3分钟。教师小结: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家茶馆。小茶馆业主华老柱的儿子小栓患了痨病,他到刑场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刽子手康大叔,用烈士夏瑜的鲜血沾在馒头上卖给华老栓。小栓当天早上吃了人血馒头,而第二年就死了。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家贫寒,参加革命后因夏三爷告密而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坚持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终于在敌人屠刀下英勇就义。想不到他的鲜血却被刽子手卖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小栓和夏瑜死后,都被埋在穷人的坟地里。这就是华、夏两家的悲剧。

四、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

1、小说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按社会关系给他们分类。

人物:

华家 华老栓(父) 夏瑜(子)

华大妈 (母) 夏家 老女人 (母)

华小栓(子) 夏三爷(叔)

其他 康大叔(刽子手) 茶客(民众)

2、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药》的“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华老栓(《药》的主人公):

A.华老栓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见215页),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B.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愚昧、落后。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如,”211页对他“……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2),感到“幸福”(如,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浸泡的。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开端部分有关对老桂的动作描写;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谨慎,这些都联系着他的内心活动,表现着性格;再如,“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还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的珍惜及愤恨的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和善良及其矛盾心情),应当说这些才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 C.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夏瑜《药》的主人公:

分析之前,教师可介绍一些夏瑜这个人物形象的背景材料,补充资料四“关于秋瑾烈士被害和《药》的创作”以及补充资料五“关于《药》的素材”),并适当讲解一些生活原型与艺术典型的关系。分析夏瑜时应紧扣课文进行分析。

夏瑜在作品中没有出场,作者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

A.夏瑜的身份、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是怎样的?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对革命失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B.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参见高潮和结局部分)

康大叔:

A.他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其间可联系人们对他的“笑”和“敬”的后面隐藏着“怕”来分析,适时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B.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对他的语言、装束、动作的描写,尤其是那些动词的使用来分析,如:嚷、抢、扯、裹、塞、抓、担、捏、哼——表现了他的凶狠、贪婪;闯、披、散、捆、嚷——表现了他的蛮横、凶暴

作者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以上三个人物,也可说是三类人物的典型;即: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情节的设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至于对一帮茶客的分析,教师可参看教参141页。华大妈的性格与华老栓有相似处,这里从略;夏四奶奶的性格,可在讲授课文《夜》时再联系着谈。

五、教师小结全文

六、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二、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的关系

三、分析小说的双线结构 教学过程:

一、提问:怎样把握《药》中主要人物?并说说主要人物和主题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

1、难点提示:有的小说有主人公,有的没有,只有群像,《药》属于后者。要确定谁是主要人物,先要分类别,定主次。前课讲过,这篇小说有三类人,一是民众,二是革命者,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这三类人如果并重齐观,那小说主题将会由三个并列部分构成。如果只重在民众,那主题则落在表现民众愚昧上,从而提出怎样唤醒民众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只重在革命者,那主题则落在表现革命者的悲哀上,从而提出应该怎样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教训问题上;如果只重在封建统治的帮凶,那主题则落在控诉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上。那本文应重在哪类人物上呢?为了回答这问题,既要弄清小说描写的倾向,又要了解作者创造这篇小说的动机。

2.追问:《药》一文侧重描写哪类人物?作者塑造这些人物的动机是什么?

明确:小说《药》花了大量篇幅描写民众,而且都是正面描写。他们虽然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有共同特点,那就是愚昧麻木。作为民众的典型人物华老栓,他的悲剧贯穿小说始终,所以小说要表现的主要人物应是愚昧的民众。但由于民众的悲剧和革命者的悲剧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革命者为民众而牺牲,而愚昧的民众却用他的鲜血治病,可见革命者也是主要人物。这种理解也符合鲁迅创作的动机,他说过:“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愚昧的民众和革命者都是“不幸的人们”。

3.讨论:既然革命者也是主要人物,那小说中描写夏瑜在狱中坚持斗争,英勇不屈,性格特点很突出,能否以此认为这篇小说重在歌颂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明确:夏瑜在狱中英勇不屈,的确令人感动,他是作者笔下的正面人物,但从总体看,作者不重在歌颂他的“勇”,而重在表现他的“悲”。他在狱中宣传革命道理,劝牢头造反,不但得不到同情支持,反而挨打,连衣服都被红眼睛阿义剥去。对他的牺牲群众并不理解,认为他“疯了”,连母亲都感到“羞愧”。更有甚者,他的血被愚昧的华老检买去治儿子的肺结核病。他是悲剧性的人物。 4提问:《药》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小说既写群众愚昧,又表现革命者的悲哀,但能否以此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就是怀念革命先烈,是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是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的?

明确: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由于自己“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谓“呐喊”,即以后鲁迅在《怎样做起小说来》中所说的,注重“揭出病苦”,希望“引起疗救注意”。可见当时鲁迅还只是在黑暗中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战士,还没有找到救世良方,对革命的对象、任务、途径和前途,还不可能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我们不能脱离作者的创作实际,而随意拔高作品的主题。

5、如何理解对《药》所表现的主题?

明确:“提示”所归纳的主题符合作品实际,它由两个分句构成,彼此是送进关系。前者是从两家悲剧看,所体现的思想在于“控诉”和“揭露”,后者从发人深省的事件看,所体现的是“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两者相比,后者“更重要”,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小说在展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思想内容,而且也符合作者创作的意图。

《药》的主题,主要是通过情节来揭示的。贫民华老栓夫妇为儿子治病所买来的“药”,正是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就义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这是小说的核心事件。夏瑜就义时,看客们“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在茶馆里,人们(无论老小)都对“人血馒头”津津乐道,对夏瑜在狱中行为不仅不理解,反而认为是“发了疯了”。上坟时,夏瑜的母亲“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她也不理解儿子革命的壮举。这些都表现了群众的愚昧,而革命者的悲哀也正是群众的愚昧造成的。

鲁迅先生作这篇小说时,还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战土,他没有找到真正的济世良方,对于革命的对象、任务、途径和前途等重大问题,均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鲁迅先生自己也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因此,《药》的主题就是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二、分析环境描写与主题、人物形象的关系 1、运用反衬手法揭示入物性格特征。

这主要体现在塑造华老栓这一人物形象上。

买人血馒头治病,这在今天看来是匪夷所思的,至少也是迷信的做法,但华老栓却倾其所有,“点上灯笼”于“后半夜”就离家买药去了。

“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这一段中的“爽快”、“变了少年”、“跨步”等神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老栓的充满

希望的心清;天“愈亮”了,也烘托了这种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清,不更能反衬出华老栓的愚昧吗?

华老栓买到了人血馒头以后,“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这是一段心理描写,文中以“十世单传的婴儿”来比喻人血馒头,目的是在说明这人血馒头对华老栓一家来说,是何等的珍贵,得到了人血馒头,就仿佛得到了“幸福”。老栓的这种幸福感,更反衬出他的愚昧。

在小说以后的情节中,以反衬的手法来揭示君众愚昧的地方还有许多。面 对凶残、贪婪的刽子手,老栓夫妇、茶客们都“笑嘻嘻”、“恭恭敬敬”;老少茶客们把夏瑜的壮举砚作“发了疯了”。假如我们能细细品味这些细节,就能理解并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这些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深广的郁愤。 当然,群众的愚昧主要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的愚弄而形成的。 2、讨论:

环境,是人物生存的空间,人物活动都离不开特定情境。试举例说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特点以及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提示:《药》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十分清晰传神,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对作品典型环境的形成与主题思想的揭示起了重要作用。 1.时代特点例:描写菜馆——点油灯,用洋钱,茶客无所事事。描写刑场——“士兵衣服前后有个大白圈”、“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的看客;描写坟地——摆出菜、化过纸,等等。(交待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特定社会背景,社会习俗,或表现广大群众的愚昧和麻木)。 2.景物特点例:小说开头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气氛阴森幽暗,基调冷峭深沉);华老栓得到人血馒头后,作品写到“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反衬出华家幻想的破灭);最后一节坟场描写,写天气“分外寒冷”,枯草“支支直立”,声音“愈颤愈细,细到没有”,乌鸦“铁铸般站着”,等等(烘托出夏四奶奶与华大妈无比沉痛与悲凉的心情,这些无不引起读者的共鸣)。 3.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A、学生分组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部分

B、学生思考讨论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药》的景物、环境描写总的来说,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时代特征、表现主题等起了重要的作用。

小说第一部分(开端)写“秋天后半夜”是一个阴暗而恐怖的“夜”,这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写照,同时又渲染了夏瑜就义前的沉寂与肃杀。“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这些景语,也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四部分(结局)开首的坟场之景:“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这正反映了清政府的残酷统治以及对革命者的无情镇压。“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是死一般静。”毫无生机的坟场的悲凉氛围,令人窒息,这更能强化白发老人为年轻死者上坟的悲哀之情。当然,这一段描写还应与有关乌鸦的描写联系起来理解; 4、你怎样理解上坟情育中的“一圈红白的花”?

一方面,它向人们暗示,烈士为革命而牺牲,没有被所有的人遗忘,还有人纪念他们,这符合时代精神和生活真实。另一方面,它又是作者“不恤用了曲笔”“平添”上去的。

回答本题,可以联系“小说的真实性”及鲁迅的《呐喊序》一文来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细节描写。

三、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1.这篇小说如果不采用明线和暗线相交织方法来安排情节,而只用单线或两条都用明线,如何?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从表现主题和情节安排两方面来考虑。)

若只用单线势必造成小说主题难以深化或不够集中,而都用明线也会导致 时空难以处理,情节易零散不易集中。

本文采用明暗双线结构,不仅头绪清楚,而且开掘了深刻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深刻性在于:它通过描写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竟成了贫民华老栓夫妇为儿子治病的“药。这一事件,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的悲哀。而这正是由明暗两条线共同完成的。

回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小说深厚的思想内容这一点,困为是内容决定了形式。 2、如何分析小说《药》的结构?

分析:了解结构特点是理解人物和概括主题的基础。《药》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根据该篇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分清场面,理清故事情节。因为情节是由不同的场面组成的,随着场面的转换,情节才能随之展开。《药》分五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时间是“秋天的后半夜,地点是茶馆,人物是华老栓、华大妈。第二个场面,时间是拂晓前,地点是丁字街头的刑场,主要人物是华老栓、康大叔。两个场面写的是一个事件——买药。第三个场面,时间在天亮以后,地点是茶馆,人物是华老栓、华大妈、驼背五少爷,事件是吃药。第四个场面,时间是下午,地点是茶馆,人物是康大叔、华老栓、花白胡子等,事件是谈药。第五个场面,时间是第二年清明早晨,地点是坟场,人物是华小栓的母亲和夏瑜的母亲,事件是她们分别祭奠去世的儿子。可见,本文的情节可分为故事的发生(第

一、二个场面)、发展(第三个场面)、高潮(第四个场面)、结局(第五个场面)。

(2)理出情节线索,了解小说整体结构。

线索,对小说的结构有重大作用。小说的一系列发展着的事件,情节中的一个一个场面,均是由情节线索贯穿起来的。《药》则是采用双线结构的组织材料,从愚昧落后的群众和革命者两个侧面来表现主题的。

明暗线结构正是本文的结构特点。《药》的主要情节由明、暗两条线构成,华家的故事是明线,夏家的故事是暗线,从而构成下页的结构图:由结构图所见,双线连的物是人血馒头,而双线连接的人则是康大叔。

四、如何分析《药》的主题?

1.通过了解放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药》的第一部分“华老栓买“药”’的情节,通过老栓取钱、刑场所见和买人血馒头;可以看到老柱的愚昧落后;而“小检吃“药”’一节,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老栓愚昧的认识,也在暗示小栓将死于愚昧;在第三部分“茶馆谈“药”’中通过人物的谈“药”的情节,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在刻画康大叔的丑恶形象和夏瑜的革命精神。最后一部分华、夏两家的人上坟,则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特别是情节发展到高潮部分,则更是分析作品主题的主要部分。在《药》中的“茶馆谈“药”’一部分,借助于侧面描写歌颂了夏瑜大义凛然、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揭露了封建阶级的鹰犬康大叔、夏三爷、红眼睛阿义的丑恶形象。从而深刻反映了文章的主题。

可见,本文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投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2.通过作者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主题。这是因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就是表达一定的思想。透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弄清作者的立场和他对现实生活的模仿,看出他爱什么,恨什么,歌颂什么,暴露什么,肯定什么,反对什么。经过这样的综合分析,可以概括出作品的主题。

例如,《药》中作者对华老栓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作者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

从作者对夏瑜的态度,可见他既赞扬他的精神,又指出他的斗争缺乏群众基础,因为他的主张、行动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而对康大叔,通过作者对他的外貌、行动语言的描述,我们足可见对其憎恶的态度。

(3)还可以通过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小说的动机了解主题。

《药》一文创作于1919年4月,此时作者正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战士。他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注意。”并非批判辛亥革命严重脱离群众。《药》的主题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的:写群众愚昧和围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离开作者创作的实际和写作意图,仅靠凭空分析而得出的主题是不可取的。 个案加工: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二、知识牵移,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主要写作特点。

1.精巧的构思和别致的结构。

首先是小说的名字《药》,发人深省。它不仅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而且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线互相连接。更重要的是具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它从不成其药的人血馒头被落后群众当作药的悲剧里,探索什么才是医治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痼疾的“药”。

另外,华、夏两家都死了儿子的故事说明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构思十分巧妙。

最后是别致的双线结构,因在前面“如何分析小说结构”一节已阐述,不再赘述。 2.侧面描写和气氛烘托。

《药》的侧面描写主要体现在对夏瑜的刻画上(其他如夏三爷、红眼睛阿义等)从康大叔对夏瑜的极度仇视,我们了解到夏瑜的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使文章短小精悍而意味深长。

本文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别具一格。如,开头写“秋天的后半夜”,“夜是黑沉沉的”,烘托出黎明前的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恐怖,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又如,借对坟场的描写,荒凉的穷人丛冢,“铁铸一般站着”的乌鸦,“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烘托了坟场的悲凉的气氛。正如鲁迅所说;《“药》的收束,也分明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就是最好的注脚。 二 随堂练习附:活页练习故事 情节_ 地点_ 结构_ _ _ 明线_ 暗线_ 开端_ 茶馆刑场_ 老栓买“药”_ 夏瑜就义_ 发展_ 茶馆_ 小栓吃“药”_ 夏瑜的血被吃_ 高潮_ 茶馆_ 茶客谈“药”_

夏瑜被捕及狱中斗争情况_ 结局_ 坟场_ 华大妈上坟_ 夏四奶上坟汇合_

推荐第7篇:《药》教案

鲁迅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一明一暗的双线情节结构,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二、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三、了解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从分析背景、情节入手,理解作品主题。

二、学习小说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欣赏环境描写,品析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的氛围及其在表现小说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一、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

二、领悟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乌鸦”的深刻含意。

三、理解作者为夏瑜坟上平添一个花环的用意。

教学方法:

一、朗读法。如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法。如对小说的主题及“花环”“乌鸦”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教师应力求让学生研讨,自己只作相应点拨。

教具准备:

格调悲哀低沉的相关音乐。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分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品的相关背景。

2.把握作品的情节及双线结构特点。

一、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然而我们想想,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又换来了什么?民族依旧黑暗,国民依旧愚昧。多么可悲呀!一个人病了,有医生给开药吃,方可痊愈。一个民族“病了”,又有谁来开这个药方,开什么“药”呢?请让我们拜读鲁迅先生的又一透视国民灵魂的名作——《药》。

二、介绍写作背景

《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发表于同年5月《新青年》上。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外勾结帝国主义,投降卖国;对内加强反动统治,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又在思想上愚弄和麻痹人民,使人民任其宰割,穷苦大众处于极端的悲苦之中。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兴起了,1905年前后“光复会”“同盟会”等到革命团体相继成立。从1906年江西萍乡县和湖南浏阳县一带的矿工、农民起义,一牟震动全国的广州起义,资产阶级革命者进行过无数次的武装革命,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麻木、愚昧、不觉醒,民主革命得不到响应,革命总是陷于失败。“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秋型号烈士的被害,鲁迅更感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鲁迅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了《药》。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⒈播放录像《药》的剪辑,听课文录音。

⒉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然后抽查两位同学抓住主要情节复述课文。 ⒊思考交流

1)找出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人物语言和社会环境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

(1)„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 号衣上“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是清朝士兵衣饰的特点,作者通过衣饰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清末。

(2)“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通过人物语言交代社会背景,说明这是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3)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坟地环境,层层叠叠的坟冢,表现了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和阶级压迫。

2)小说主要写了哪两个家庭的事?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明确:

①小说主要写了华、夏两家的事(华夏就是中国); ②资产阶级革命者――夏瑜

人民群众――华老栓、华大妈、夏四奶奶、驼背五少爷等 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康大叔

3)这两个家庭的故事各沿一条线索发展,它们有何特点?两条线索发生关联的事物和人分别是什么?两条线索交织的地点分别在哪里? 明确:

情节 时间 地点 结构

明线(华家) 暗线(夏家) 开端 一个秋天的后半夜 刑场 买“药” 就义 发展 当天早上 茶馆 吃“药” 被吃 高潮 当天上午 茶馆 谈“药” 策反 结局 第二年清明 坟场 上坟 上坟 (1)《药》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家故事,暗线是夏家故事。 (2)双线连接、交织的事物是“药”,即“人血馒头”。 (3)双线连接、交织的的人物是刽子手“康大叔”。

四、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思考小说的主题。

第2分课时

教学要点: ⒈分析人物形象 ⒉探讨小说主题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课文分析

(一)人物形象分析

1、华老栓:小城市市民 [正面描写] 1)社会地位

(1)开茶馆为生——辛勤劳苦、善良安分、普通民市 (2)用自己积蓄的钱买“药”—— 善良、安分守己 2)精神状态

(1)不求医、相信“人血馒头”可治病——迷信、愚昧

谁流的血?不闻不问—— 迷信愚昧、(2)别的事情都置之度外:为什么流血?不了解 什么人流血?无知道的愿望——麻木落后

分析:

华老栓是小城市贫民,是特殊历史时期群众的代表,其主要性格特征是迷信愚昧、麻木落后,要发动这样的人起来革命,极之困难。

2、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

[侧面描写] 1) 自身表现

(1)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 大无畏精神

主观上:进步

(2)“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 有政治理想 2)别人对他的态度 (1)嘲讽他、说他“疯了”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人) (2)行刑时许多人只是看热闹 客观上: (3)他的血用来“治病” 群众不理解革命 (4)夏三爷爷告密 愚昧不觉悟 (5)夏四奶奶上坟面露羞愧颜色

分析:

在夏瑜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有革命的热情和献身精神。但群众及亲人不理解,不知革命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他们的愚昧和不觉悟。

3、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的鹰犬、走狗(这个人物形象由学生自己分析,引导学生从肖像、行为、服饰三方面来分析人物性格,然后板书)

1)肖像:“眼光像两把刀”

“满脸横肉” 凶恶

2)行为:“抢”、“扯”、“裹”、“塞” “抓”、“捏”、“哼”、“闯” 贪婪 穷凶极恶的反动势力代表

3)服饰:“披着玄色布衫” “散着纽扣” “胡乱捆在腰间” 粗鲁

分析:

“康大叔”是反动派的爪牙、鹰犬,代表王朝权威,从他身上看到封建势力的强大。

小结

社会现实:

革命者—— 勇敢、有革命热情、有政治理想

群众——愚昧麻木、迷信落后

敌人——穷凶极恶

这样的社会现实,革命力量如此薄弱,发动革命必然失利。作品旨在提醒人们必须寻找救治群众的“药方”,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壮大革命队伍,最终推翻封建统治。

三、探讨小说主题

1、思考:以华家为代表的民众与以夏瑜为代表的革命者本该是什么关系?小说中他们的关系如何?

明确:民众与革命者本是水乳交融的关系,革命者应唤醒民众的觉悟带领他们革命,民众应支持革命者的革命行为。但小说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水火不相容。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可见对革命者冷漠无情,相反对刽子手康熙大叔却毕恭毕敬。茶馆里的一伙人对革命者宣传革命,“感到气愤”;对革命者挨牢头的打,幸灾乐祸;对革命者叹息牢头不觉悟,纷纷胡说“疯子”。革命者被杀害,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这些都充分说明群众毫无觉悟、麻木不仁,对革命者毫不理解。革命者忧国忘家,却被族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在刑场被杀,只招来一帮“看客”;鲜血还被别人当“药”吃。他的母亲上坟,还感到“羞愧”,也不理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可见他是多么寂寞,多么悲哀。

2、问:小说的明、暗线索结构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所以安排为明线;夏瑜的英勇献身表现了“革命者的悲哀”,不是全文内容的重点,所以安排为暗线。明暗二线交织、融合,说明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这样安排明暗线索,使小说主题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使读者在体会到明线所揭示的明显的主题思想之外,还能进一步思索其深层的寓意。

3、鲁迅创作本文的意图是为了暴露病根,这个病根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

明确:民众的愚昧和麻木。

4、讨论分析:文中是如何体现民众的愚昧和麻木这一“病根”的?

明确:

第一部分:看杀头的描写;华老栓的描写 第二部分:华小栓吃药的过程

第三部分:茶客的谈论——对夏瑜的不理解 第四部分:夏瑜母亲对儿子的不理解

5、作者暴露出的“病根”难道仅仅指的是这一个方面吗?还有没有?

明确: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脱离群众,他们的革命没有唤醒民众。 他们的主张不被民众理解 他们的行动不被民众支持 他们的牺牲被民众看热闹

他们的鲜血被民众当“药”吃 “一切依旧” 正因如此,作者才用了两个字概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境况:“寂寞”

6、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为题目加三种不同的标点符号,概述课文内容:

明确:

药。(蘸有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决不是疗治人体疾病的药) 药?(什么是治疗中国社会的良药?)

药!(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治疗中国社会的良药)

7、归纳小说为什么要以《药》为题?

明确:

概括情节:买药——吃药——谈药——药无效

连接线索:“药”——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

揭示主题:作者在《药》中通过发人深省的故事提出了“什么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这一问题。

9、讨论:两个青年的死说明了什么?

明确:

华小栓之死——“痨病药”无效 夏 瑜之死——“革命药”无效

群 众——愚昧麻木——封建统治者愚弄

革命者——悲哀寂寞——封建统治者镇压

10、什么才是治疗中国社会痼疾的良药?

明确: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治疗中国社会痼疾的良药。只有用民主和科学思想广泛深入地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中国革命才会胜利,中华民族才能得救。

四、课文小结

五、作业

认真阅读小说的语言、行动及环境描写,体味其妙处。

第3分课时

教学要点:

1、自然环境的作用。

2、难点解析。

3、解析课后练习题。

一、回顾前两节课内容导入

二、课文分析

(一)景物描写分析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物生存的空间,人物活动都离不开特定情境。找出小说中的有关自然环境描写的段落,说说它的作用。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明确:用“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沉寂、凄清,带有几分恐怖,渲染了夏瑜就义时冷峭、肃杀、悲凉的气氛,也暗示了清末这一极其黑暗的时代特征。

(2)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明确:整段文字,突出写了一个“静”字,先写微风和青草,从侧面烘托,再用心里的感觉“一丝发抖的声音”以反衬这个字,最后写乌鸦“铁铸一般站着”,以“静止”单调的画面烘托这个字,以突出夏瑜母亲迫切期待乌鸦会飞上坟顶以释心头之疑(显灵)的一种心情。她越希望乌鸦动,越会感到周围静得难受;同时,不仅增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气氛,而且也与全篇的背景、环境以及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二)探究性阅读

1、鲁迅在夏瑜的坟上加了一个“花环”,怎样理解?有何积极意义?

明确:作者写到夏瑜的坟头有一个花圈。从小说所塑造的人物看,似乎找不到一个会送花圈的人;从当时的习俗看,送花圈之俗还未兴起。作者突出地写了这“凭空”添上去的花圈,是寓了一种寄托,表示革命后继有人,尽管黑夜漫漫,革命仍后继有人,革命者仍在怀念他,革命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革命的火种还没有,也不会被扑灭,这就点明了唤起民众的主题。再者华大妈看到儿子坟上没有花圈,心里便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她自然不会深一层地想,为什么夏瑜死后会得到这样一种非常的礼遇。而夏四奶奶并不认识花圈,她根本也不知道花圈所蕴的深意,反而以为这是屈死的儿子要显冤,这就使夏瑜的悲剧意义显得更为深刻。

2、如何理解“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的“乌鸦”的寓意? 明确:①在全篇的色调上,再添一层阴冷。

②用“乌鸦”的描写来否定“显灵说”,说明夏四奶奶不理解儿子的悲哀,揭示其在梦幻中的追求终于破灭了。

3、结局中写到坟墓群被中间的一条小路界限分明地分成了“左右”两边。左边的是“犯人”的墓地,右边的是群众的墓地。这有何寓意?

明确:这寓意着夏瑜等资产阶级革命者并没有和普通群众在“官方地”上站到一起去,而是“各自为营”,造成资产阶级脱离群众闹革命,最终成为“官方地”中的一座座坟墓(一种失败的象征);普通群众没有和革命者站到一起去,最终只能是在“官方地”中继续由其毒害(一种愚昧落后的象征)。一个路的意象将文章主题意义凸现了出来,体现了鲁迅高超的语言能力和深沉含蓄的文学艺术风格。

这条小路将华、夏两家分隔开来,是一道屏障。但这道屏障又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群众、革命的孕育者,在同时煎熬着失子的痛苦时,从素不相识最终能跨过这条小路,走到了一起。路作为华家和夏家两条线索的最终交融场所,将华家的“可怜性悲剧”和夏家的“可叹性悲剧”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华夏”(中国社会)的悲剧,使小说的悲剧主旨在这里得到了全面升华和开发;同时也寓示着革命者和群众能并且最终将走到一起。

三、全文小结

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又能引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索,因此经典性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历史性与恒久性。《药》带着我们,走近了1919,走近了鲁迅,走进了一个曾经那么落后愚昧的华夏民族。今天,当我们找到了医治民族的那剂良药,那是何等的幸福与自豪,但是,历史的残毒依然存在,年轻的朋友们只有奋发,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的健康,才会充满生机。

四、解析课后练习题

参阅指导书“答题指导”。

五、作业

练习册上第21课。

推荐第8篇:药 教案

1、知识目标:能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结构的特色。

2、能力目标:能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标题含义,领会创作意图。体会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目标:认识旧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崇高的革命气节,思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有较大的阅读困难,同时对写作背景和时代特点不了解,教师需要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点拨、提示。

教学内容:解题朗读正音释义概括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探究主题

教学重点: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结构的特色。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标题含义,领会创作意图。体会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

1、复习

检查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讲评作业。

2、导入

提问:记得曾经学过的或读过的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关于历史上著名的“辛亥革命”你了解吗?

介绍辛亥革命时期社会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追求民主、自由、平等,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1911年10月10日举行的武昌起义,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脱离群众,辛亥革命很快就失败了。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

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感到不启发群众起来斗争,革命是不会成功的。认为革命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使广大群众觉悟起来。为了揭示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达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目的,鲁迅写了这篇小说——《药》。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一) 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三十年代又与共产党内左倾的错误文艺路线进行斗争,其后与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合作成立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鲁迅作为左联的盟主领导左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文艺妄图绞杀无产阶级文艺的阴谋。

(二)写作背景

《药》写成于1919年4月25日。小说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新青年》杂志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徐锡麟、秋瑾被清朝反动统治者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三)补充材料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二、朗读课文(或听读课文)正音释义 窸窸窣窣蹩进攫取徘徊

踌躇肩胛拗开痨病搭赸瞥板滞瘐毙丛冢褴褛纸锭跄跄踉踉发怔悚然

三、研读课文理清结构

(一)课文各部分大意归纳

第一部分,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被杀害。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明写华老栓夫妇烧药,暗写革命者夏瑜的血被群众当药吃治病。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明写众茶客和刽子手谈药,暗写革命者夏瑜在狱中的英勇斗争。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明写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为儿子扫墓,暗写革命者死后的寂寞和悲哀。这是故事的结局。

(二)体会双线结构 讲析:

《药》写了华、夏两家的故事,采取了明暗双线的结构方式。一是华老栓家这条明线,一是夏瑜这条暗线。作者巧妙地用一个人血馒头来连接这两个故事,革命者流的血,成为愚昧群众吃的药,两家的故事交织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全文共四个部分,写了买药、吃药、谈药、上坟四个场面。

贯穿全篇的明暗两条线索,先通过刑场和茶馆连接到一起,最后在坟地这一场景里,则完全融合起来,使并行的两个故事自然地成为一个整体。

五、研读探究,讨论后作答

1、谈谈你对小说中几个人物的理解(华老栓、夏瑜、康大叔)。

讲析:华老栓是当时社会中一部分还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勤劳善良而又愚昧、麻木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形象,是小说侧面描写的人物。他胸怀反清壮志,英勇不屈,但又脱离群众。康大叔:是小说重点描写的反面人物,是封建统治阶级忠实的走狗。他凶残狠毒,贪得无厌,阴险狡猾,反动透顶。

2、找出课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讲析:

(1)自然环境描写:小说开头、华老栓走在街上、华老栓买药回来时、最后一部分的环境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刑场上围观杀人的场面、士兵身上的大白圆圈、上坟摆饭菜化纸钱等,都渲染了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气息。

3、课文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讲析:

(1)肖像描写:康大叔

(2)行为描写:开头对华大妈掏洋钱、华老栓接洋钱;康大叔把馒头交给华老栓时。 (3)语言描写:茶馆中

景物、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人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4、夏四奶奶既然说儿子是冤枉的,为什么上坟时仍要“踌躇”和“羞愧”? 讲析:夏四奶奶并不承认也不希望儿子是因为谋反而被处以极刑的,所以他讲“他们都冤枉了你”,实际上他并不真正理解儿子,尤其是未能在政治态度上和儿子站在一起,所以当她果真要一个死囚的母亲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免不了要踌躇和羞愧。这样写突出了,夏四奶奶对儿子、对革命的不理解,更突出了革命者夏瑜的孤独,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5、标题《药》的含义是什么? 鲁迅与友人谈到《药》时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

5、体会标题含义和创作意图

小说以“药”为题目,意味深长。它不仅概括了小说的基本情节,是故事的中心线索,而且它启发读者,从不成其为药的人血馒头被落后群众当作药的悲剧里,探索什么才是医治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痼疾的“药”。

课文主要是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和麻木”,所以华家的故事是明线。夏瑜的英勇牺牲表现了“革命者的悲哀”,这不是全文内容的重点,所以安排为暗线。明暗两线交织,说明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这样安排明暗线索,使小说的主题内涵更加丰富、深刻,使读者在体会到明线所揭示的明显的主题思想之外,还能获得这样的启示:只有宣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学生先谈学习体会,然后老师给予小结。

明暗双线的结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

推荐第9篇:99期护理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护理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药物治疗最直接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及时准确使用药物,并对药物治疗进行全程的安全管理,是护士重要职责之一,也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临床给药过程中如发生下列情况即被认为是给药错误:患者错误、给药途径错误、药物剂量错误、药物错误和给药时间有明显的偏差、漏服等。

护理给药错误原因分析

一、给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不遵守给药规章制度

1.护士未按“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要求,即至少用2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来确认患者身份,仅以患者姓名或床号甚至凭个人印象来认定,导致用药错误的发生;患者使用的腕带形同虚设,部分患者不明白为何使用腕带,擅自去除腕带现象时有发生。

2.核对流程不规范。护士在给药过程中没有按“三查八对”要求认真地、逐项地完成核对工作,仅仅核对床号、姓名,而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特别是对有效期没有认真核对;有的护士取药时凭经验、印象从固定的位臵取药,不认真核对药名或只核对药名不对剂量等,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按要求许多环节需双人核对,如摆放药品、发放口服药及配臵静脉输液等,但在护士人员紧张时,一些特殊时间段(如每天上午是大批治疗最集中的时间段),或有些班次(如后夜班),未经双人核对的药物直接使用到患者身上的现象屡见不鲜。

3.不重视患者的疑问。有的患者在给药错误发生前,已向护士提出疑问,但未引起护士警觉,失去很好的纠错机会,以致错误无法挽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护理服务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4.工作流程或医嘱不规范。如在核对口服药时听到铃声被迫中断对药,或更换液体时先签名再给药,从而导致错误发生。另外,药房发错药、医生开医嘱不规范或医护之间沟通不够等也是导致护士给药错误的原因。

二、给药错误的内在原因是护士队伍业务素质建设亟待加强 1.年轻护士经验不足。随着医院不断扩大,大批新护士加入到护理队伍中,年龄过于年轻化的现象凸显出来。工作1年内护士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方能开展一些基础护理和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因此,发生给药错误的概率小。而1-2年护士刚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离开带教老师独立开展工作,在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应急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这是导致1~2年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一年限段的护士应加强监管。

2.护士工作生活压力过重,工作年限在5~10年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比例也较高,此工作年限段的护士尽管年富力强,但更多地承受来自个人感情、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应激事件,还要面临学历教育、职称晋升等压力。因此,5~10年以内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的概率也较高,需要关注。

3.护士原有的药物知识欠缺。现代社会,新药层出不穷,再加之护士原本药物知识不足,不能完全理解用药过程中的要求,影响了对患者用药的安全。如:中效胰岛素,常规每日2次皮下注射;中性胰岛素为短效胰岛素,一般每日3次皮下注射,而有的护士常将两者混淆,发生张冠李戴。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说明书上明确表示:“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生理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稀释”,但护士如果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就容易发生类似的给药错误。

4.药品通用名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的困惑。药品通用名的实施对多少年来习惯于使用商品名的护士,是一个新课题。药品通用名过于繁杂,难以书写、记忆;一品两规,容易混淆;通用名长,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字段不相匹配,一些信息由于词条字段不够长而导致没有充分显示,如奥扎雷格氯化钠针,有80mg/100ml和80mg/250ml两种规格,由于受词条长度的限制,规格后半部分即100ml和250ml无法显示,给护士工作带来不便,且容易出错。又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门冬胰岛素R注射液、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胰酶肠溶胶囊。药品名称相似,常容易发生错误。

三、给药错误的外在原因是现有的护理排班模式欠完善。据了解白班给药错误发生明显高于其他班次,这与白班治疗多、护理时段各项操作经手人员多、干扰大、工作量大、工作紧张等因素有关;而夜班治疗相对较少、操作经手人员少,环境相对安静,故差错较低。

由于工作负荷过重,护士在对一些时间要求较高的药物,过多依赖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醒,如餐前胰岛素注射,在非内分泌病区,尤其是自备餐的糖尿病患者,常因患者餐前忘记呼叫护士而超时或遗漏注射。

护理给药错误防范

一、加强护理队伍的自律监管,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要注重护士服务理念的转变,对在职护士的教育应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提升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实施护士分层次管理,加强护士的分层次培训,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水平高的护理队伍。二要认真加强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加大护理质量检查力度。三要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所有的给药错误,以便管理者对给药错误的资料进行分析,对组织系统进行改进,并让经验教训及有效的防范措施让临床护士分享。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患者安全护士必须做好各项核对工作,做到仔细谨慎,准确及时,在各种给药查对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理由减少查对项目,尤其是药品有效期不能忘记核对。尽量保证护士站安静,以保证执行医嘱者不受环境的干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重视各种告知,增加护患之间的配合与信任,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提高查对的有效性,减少护理给药错误的发生。

三、积极探讨高效科学管理模式,减少潜在护理风险。根据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采用扁平化排班模式,在已有人力基础上,改变人力结构,可以采用弹性排班、加强特殊时间段和薄弱时间段的护理力量;按照患者的要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等措施,以降低护理风险、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

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规范各环节流程护士不盲目执行,更不可擅自更改医嘱。护士与医生及时沟通非常重要,如发现电脑医嘱不规范或一些重要信息不能完全显示或容易发生给药错误的电脑医嘱,应及时向计算机中心和药剂部门联系,以完善电脑医嘱。此外,实行条形码扫描系统、建立静脉药物配臵中心等,也能从源头上减少护理给药错误的发生。

推荐第10篇: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原因分析

1、交叉过敏反应致用药差错 因交叉过敏导致的差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预防措施: ①将临床上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专门列表,确保字迹清楚易于辨认查看; ②对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可在其床头挂一药物过敏标志的套环或套牌,以提醒注意; ③用药过程中执行二人查对制度; ④治疗室及治疗车上贴有明显标志,以提醒护士注意查对病人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⑤制订与之相关的制度,并告知所有的工作人员。

2、一药多名、药名近似、异药同名等因素致临床用药差错 ①近年来药品行业规范正日趋与国际惯例接轨,药名的命名也正纳入正轨,即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INN 命名原则》及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命名原则去执行。②同药异名现象源于商品名的使用,一种药品的商品名因国家及厂商的不同,可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药多名是药物易混淆造成用药差错原因之一。③不同用途药物的异药同名主要源于外文缩写。如吡哌酸和苯丙醇胺的外文缩写均为PPA。④药名形音相似用途不同,如阿拉明与可拉明等。⑤药品知识缺乏所致用药混淆,如将试剂乙醚代替医用乙醚使用。避免因一药多名、异药同名、药名近似及临床用药与试剂用药相混淆造成的用药差错,根本在于要求护士必须充分了解药品的理化性质、类属、适应证及用药注意事项,同时了解国际药品名称的相关知识。 3、相同姓名病人的用药差错 ①查对时应叫全名; ②名字相同的病人不应住在同一病室; ③用药前核对住院号、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等; ④了解病史。

4、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输错液体、发错药、配输错血发生率最高,因粗心大意没有严格进行查对而致的缺陷;查对制度是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活动中得出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护士为病人输液或发药时呼叫病人的床号或名字,由于其他病人未听清楚便应答,加之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未核对就为病人进行输液、发药。

5、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目前医疗护理工作负荷量大,加之护士人力不足,各班工作量分配不均衡,护士容易分心出错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最终导致发生差错的概率增加。

6、不同班次出错情况分析,白班出错率(76.5%)远远高于其他班次,与白班治疗多、各项护理时段操作经手人员多、干扰大、工作量大、工作紧张等有关,中、夜班治疗相对较少、操作经手人员少,环境相对安静,故差错较低。临床用药差错的护理防范措施

1、建立护理质量讲评制度每季度对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全院护理质量讲评,从事故的角度来查找、分析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每年通过不同形式对护士进行风险意识及有关防止差错事故的教育,特别是法律知识的培训。注重人性化管理,完善管理支持系统全面倡导护理管理人性化,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2、改进查对方式,注重细节管理,针对护理缺陷,认真进行分析,寻找其缺陷漏洞,建立了临床工作反问式查对制度及床旁医嘱执行单查对、签名制度, 以降低护理风险。

3、护士在使用新药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明确用药注意事项,方可减少发生差错的可能。护士还应告诉病人及家属用药的注意事项。

4、熟悉药物的不同用法,建立系统的查对制度。告知病人什么时间用什么药,使病人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以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通过教育使护理人员熟悉药物的不同用法,不同的给药途径,护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掌握药物的正确用法。

5、加强培训、继续教育,避免用药差错,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结合临床工作特点,重病人多、工作量大的科室采取弹性排班制;强化“三基”、“三严”训练,组织学习新业务、新知识。 6、对病人进行医学科普教育有助于防止用药差错,病人有医学常识有助于预防某些医疗差错和其他意外。

第11篇:调剂给药差错管理制度

调剂给药差错管理制度

为规范药品调剂给药差错管理,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的处理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1.药品调剂给药差错是指在处方调剂过程中发生的过失或错误,并给正常工作、药品管理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后果的情节较轻的行为。因调剂给药差错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事故的报告与处理按照《药学部重大药事质量事件报告与处理程序》执行。

2.药品调剂给药差错包括:发错药、错量(少发、多发、漏发)、发错患者、发出药品存在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发出过期变质药品或因分装错误导致的发药差错。

3.调剂给药差错分级判定标准:

3.1严重差错:麻、毒、一类精神药处方错配、遗漏或超量或服法错误等已用于患者,未发生严重影响的;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者,已发用于患者的;分装药品错误,已发用于患者的。

3.2一般差错:配、发错一般药品,用于患者未影响患者病情的;配、发错药品,及时发现追回而未用于患者的;不按处方发药,多发或少发,经查出的。

4.调剂给药差错的预防: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及“药品调剂差错防范预案”。

5.调剂给药差错的报告及处理

5.1药品调剂给药差错的当事人,在获知差错发生后,必须立即核对相关的处方和药品,查找取药者,并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发现差错非当事人有义务立即通知当事人并向负责人报告。

5.2部门负责人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般差错,到病房或患者家中更换、致歉、随访,取得谅解;严重差错,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应请相关医师帮助救治。

5.3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调查并填写“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严重差错立即上报科主任,一般差错每周周会向科主任汇报。

6.责任认定

发错药、错量,由发药、调剂人员共同承担责任;发错患者,由发药人员承担责任;发出药品存在配伍禁忌的,审核、调剂及发药人员共同承担责任;发出过期变质药品的,发药、调剂及质量管理员共同承担责任;因分装错误导致的发药差错由分装人员承担责任。

第12篇:给药错误的整改措施

篇一:发药差错整改方案 药品调配差错分析及处理方案

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是医院药剂科的主要职责,药剂科经过多年的运行和改进,可以说制度完善,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人员配备基本充足,然而,发错药这样的事故还是发生了,作为药剂科的负责人我倍感惭愧,深入思考,从各方面的因素抓起,起草以下方案,希望能够有效地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一、提高科室人员的思想认识,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增进责任心,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从处方源头抓起,提高处方质量,保证处方的清晰度。

三、从优化布局,科学合理摆放药品入手。

四、狠抓“双人核对制”的落实,细化管理每一个环节。

五、“注意提示患者核对药品”,调动患者的主观意识,为患者的用药安全加上一道防线。

六、加强日常监管、考核。做到有制定,有监督,有考核,有惩罚

七、关心每位员工的生活,帮助梳理好她们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具体措施如下:

1、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和医德医风的教育,增强科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的标准程度和认真程度。

2、处方是药品差错的起始点,提高医师对处方质量的重要性认识,在处方书写上面,应该注意两方面的内容。

一、保证处方的清晰度,字迹不潦草,不采用缩写,杜绝出现字迹模糊的现象,第

二、保证内容的完整性。

3、接到处方后,需要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处方的可行性做一个大概的评估,对于有疑问的处方,应慎重处理,应交给医师重新审核,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4、在药品摆放时,应该仔细核对药品的摆放位置,尤其一些品名相似,成分厂家不同,规格不同的听似药品,和包装相似的看似药品,在药品柜中要分开放置,并留置醒目标识。调配和发药时更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免取药过程中造成的差错。

5、严格按照“划价—调配—审核—发药”的流程进行,除审核和发药能够药剂师及以上资质的人员同时完成外,其余环节必须由划价员,调剂员分别完成,期间要做到“四查十对”,调剂员调配拆零药品时,应将原包装与拆零袋放在一起,经过发药人员再次审核,确认无误发药完成后方可收回上架。调剂员对拆零药品注明药品名称、剂型,规格,使用方法等信息,字迹规范、整齐。

6、本次差错事故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发药人员凭印象发药,查对不仔细。二是调剂员对调剂的处方和药品摆放不规范,今后调剂员务必要将同一患者的处方和调配好的药品摆放在同一药筐内。

7、发药时务必与患者做好“一交代”,认真交代其购买药品的名称数量和用量用法。同时,提醒患者注意“核对药品”。

9、做为药剂科的负责人今后要和职工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思想波动,帮助他们排解愁苦和烦恼,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

10、每天至少巡视药房两次,监督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违规操作者一律严惩不贷,扣除质量分5分,严禁工作期间玩手机,维持良好的工作秩序,避免分散注意力引起的疏忽大意。

12、在取药高峰期,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要保持好心态,做到忙而不乱。以上方案以监督落实为根本,以零差错为目标,今后我科室一定严加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对当事人李珊珊扣月奖30% 药剂科

2015年3月23日篇二:严重用药错误报告分析与整改措施记录

严重用药错误报告分析与整改措施记录 民乐县人民医院

严重用药错误报告分析与整改措施记录

篇三:严重用药错误报告分析与整改措施记录 严重用药错误报告分析与整改措施记录

第13篇:畜禽给药法[推荐]

实验二 畜禽给药法

一 实验目的:

掌握畜禽的常用药剂的给药方法。

了解畜禽常用给药方法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 实验材料

动物 山羊、兔

器材 灌药瓶 输液管、注射器、针头,剪毛剪等 药物 生理盐水

三 实验内容

1.灌药法:左手抓住羊的头部,将头上提,右手持盛有药液的灌药瓶,从右口角进行灌药;

注意事项:(1)灌药时切勿操之过急,每次灌药量不宜过多;(2)灌药过程中,当病畜发生强烈咳嗽,鸣叫时应暂停灌药,并将头部放低,以防药液误入气管或肺中。

2.片剂、丸剂、舔剂的投药法:给羊投药时,术者一手从一侧口角打开口腔,另一手持药片或药丸投入舌根部,使其自行咽下。 3.胃管投药法:

马属动物胃管投药,将动物牵至六柱栏内,确实保定好动物头部,投药者抓住大动物的鼻翼,另一只手持涂上滑润油的胃导管,将胃导管端沿动物下鼻道缓缓插入,当管端到达咽部时感觉有抵抗,此时不要强行推进,待动物有吞咽动作时,趁机向食管内插入。当动物无吞咽动作时,可揉捏咽部或用胃导管端轻轻刺激咽部而诱发吞咽动作。

当胃导管进入食管后要判断是否正确插入。其判断方法有:向胃导管内打气,在打气的同时可观察到左侧颈静脉沟处出现波动;将球压扁后不再鼓起来。上述二种判断方法,都证明胃导管已正确地插入食管内。胃导管端连接漏斗把药液倒入漏斗内,举高漏斗超过动物头部将药液灌入胃内。药液灌完后去掉漏斗,用橡皮球再向胃导管内打气,以排净残留在胃管内的药液,然后将胃导管端折叠,缓缓抽出胃导管。

牛的胃管投药,与马属动物胃管投药相似,但牛的鼻镜十分敏感,可让助手抓住鼻钳,胃导管经鼻道插入食管内,其判断方法同马属动物。

犬的胃管投药,对犬、猫先进行安全保定后装上开口器。用较细的投药管经舌背面缓缓向咽腔插入,然后继续向深部插入即可顺利进入食管内,用连接胃导管的气球打气,可观察到颈部的波动,压扁气球后气球不会鼓起即可证明插入正确。连接漏斗灌入药液。

猪的胃管投药

猪侧卧保定,先给猪装上开口器,胃导管经口腔插入,经舌背部向咽腔插入食管内15~20cm,其判定方法同犬的判定方法,插入正确后灌入药液。

插胃管的注意事项

插入胃导管灌药前,必须判断胃导管正确插入后方可灌入药液,若胃导管误插入气管内灌入药液将导致动物窒息或形成异物性肺炎。经鼻插入胃导管,插入动作要轻,严防损伤鼻道粘膜。若粘膜损伤出血时,应拔出胃导管,将动物头部抬高,并用冷水浇头,可自然止血。

4.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 该方法是用于牛、羊、犬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绵羊痘预防接种及马鼻疽菌素皮内试验等。注射部位:肩胛部或颈侧中部三分之一处。大耳朵犬也可在耳背部。绵羊痘接种在尾根、腋下或股内侧。马鼻疽菌素皮内反应在眼睑皮内。注射方法:注射部剃毛,用75%酒精消毒后,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注射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注射针头刺入真皮内,推动针栓,注入药液,使局部呈现圆形隆起,拔出针头。此时切忌按压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法 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注药后5~10min呈现作用。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品及菌苗、疫苗均可皮下注射。注射部位:选取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家畜多在颈侧,犬、猫在肩和臀部的背面,禽类在颈中部,兔在颈部。注射方法:局部剪毛、消毒后,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注射部皮肤掐起形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深约1.5~2cm;也可在注射部位先用针头深刺入肌肉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将皮肤和针头一起捏住,向上提拉,使针头进入皮下,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后右手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皮下,注药完毕,拔出针头,局部用碘酊消毒。

肌肉注射法 肌肉内血管多,药液注入后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又因感觉神经较皮下少,疼痛较轻。一般刺激性较强的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如水剂青霉素、VB1,均可肌肉注射。但刺激性很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浓盐水等,都不能作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选择臀部和颈侧。犬、猫等小动物选择腰部肌肉,即脊柱两边的肌肉。但注射菌苗和疫苗时,规定的注射部位为后肢肌肉。禽在翼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进行注射。

注射方法: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经确实保定后,注射部剪毛、消毒;宠物可将注射部被毛分开后消毒。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肌肉内,回抽注射器针拴,针头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肌肉内。

静脉内注射法 将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的方法,称为静脉注射法。注射部位:大家畜牛、羊、马在颈部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的颈静脉上。马、牛也可用胸外静脉或母牛的乳静脉;猪、兔采用耳静脉注射;犬可选用前肢腕关节稍上方的头静脉.或后肢跗关节外侧、距跗关节上方5~10cm处的外侧隐静脉前肢上。猫选用后肢股内侧的隐静脉。禽类在肱窝处的翼根静脉,鸭为肱静脉。注射方法:首先将静脉注射的药液配好,装在输液吊瓶架上,排净输液管内的气泡,然后进行静脉注射。大家畜静脉注射时,先压迫静脉的近心端,阻断血液回流,使静脉怒张.家畜牛、马的静脉注射用16~18号注射针头,对准已怒张的血管用力刺入,见针头回血后,将针头继续向血管内推进,然后松开对颈静脉近心端的压迫,连接输液管接头,调整控制开关进行静脉注射,输液管用夹子固定在颈部皮肤上。耳静脉注射时压迫耳根部;乳静脉注射时压迫远离乳房的一端血管;犬的静脉注射可用弹力橡胶管扎紧注射部上方的肢体使血管怒张.猫的隐静脉注射时用手指压迫隐静脉近心端。手持注射针头顺血管方向与皮肤呈45度角,刺入血管内,刺入正确时可见到回血,调整针头与血管的角度,继续将注射针头送入血管内,解除对静脉近心端的压迫或松去弹力结扎带,打开连接输液瓶上的控制开关即可点滴输液,用胶布固定针头,以防止针头从血管内移出。 在注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是否漏针,若发现漏针,应立即停止注射,重新调整针头,待正确刺入血管后再继续注入药液。注药完毕,拔下针头,用酒精棉球压迫片刻后可松解保定。

腹腔内注射法 腹膜是一层光滑的浆膜,分为壁层和脏层,两层之间是一个密闭的空腔,

即腹膜腔。腹膜面积很大,大约等于体表皮肤的总面积;腹膜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多,吸收力强。当腹膜腔内有少量积液、积气时,可被完全吸收。利用腹膜这一特性,将药液注入腹膜腔内,经腹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其药物作用的速度,仅次于静脉注射。注射部位:小动物可在脐和耻骨前缘连线的中点,旁开腹白线一侧为注射部位。大动物可在左肷部或右肷部为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术部剪毛、消毒后,用16~18号针头(小动物用7½号针头)垂直皮肤刺入,依次穿透腹肌和腹膜,当针头透过腹膜后,其阻力降低,有落空感。针头内不出现气泡及血液,也无空腔脏器内容物溢出,经针头注入生理 盐水无阻力,说明刺入正确。此时可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吊瓶上的输液管接头向腹腔内注入药液,向腹膜腔内注入药液应加温至37~38℃,药液过凉,会引起胃肠痉挛产生腹痛。注入的药液应为等渗溶液且无刺激性;当膀胱积尿时,应轻轻压迫腹部,强迫排尿,待膀胱排空后再进行腹腔注射;注射过程中应防止针头退出腹腔外,必要时用胶布粘贴固定针头,一次注药量为200~1500ml。注药完毕,拔下针头,局部消毒后松解保定。

球后注射法 将药液注射到眼球后方,使药液与眼球后方的睫状神经节相接触,以消除角膜、脉络膜及巩膜的炎症。如球后注入麻醉药,可使眼球进入麻醉状态,广泛地用于内眼手术。

操作方法:在眶下缘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用4~8cm长的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沿眶壁垂直入针约2cm深。然后将针头略向眶上方前进,当针尖至直肌间筋膜时有少许阻力,穿过此筋膜进入球后时有落空感。再继续进针1.5~3cm(大家畜进针3cm,小动物进针1.5cm),回抽注射器有无回血,在确实无回血情况下注入药液.以治疗眼病为目的常用处方为:青霉素80万单位,醋酸考地松125~250mg,2%盐酸普鲁卡因2.0ml,注射用水5~10ml.为了麻醉眼球为目的,应注入2%盐酸普鲁卡因6~8ml。注药完毕后退针,退针时用棉球紧压针旁皮肤,针头拔出后继续压迫片刻。反刍动物球后注射部位在颞窝口腹侧角,于颞突背侧1.5~2cm处刺入,向对侧额骨的颞突由水平面向下倾斜刺入达骨,深约6cm即可注药。

气管内注射法 气管内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到气管内,以治疗支气管炎、肺炎及肺脏内寄生虫的驱除。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因家畜品种和治疗目的而有差别。治疗大家畜的支气管炎,应在第

三、四气管环间进行注射;治疗肺炎时注射部位应接近胸腔入口处的气管环间注射;犊牛在气管的下三分之一处软骨环间;绵羊及犬猫等动物在气管的上三分之一处软骨环间注射。注射方法:首先将动物的头抬高,使颈部处于伸展状态.注射部剪毛消毒后,将16~18号针头经皮肤垂直刺入气管内,当针头刺入气管内后有落空感,此时可缓慢将药液注入气管内。注射过程中要妥善保定好动物头部,以防动物头颈部活动而使针头脱出或折断针头;注射的药液应加温至38℃,刺激性强的药物禁忌作气管内注射。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薄荷脑石蜡油等。注射过程中若病畜剧烈咳嗽,可再注入2%盐酸普鲁卡因4~8ml,

以降低气管的敏感性。

四 作业

写出给药法实践过程中的体会。

第14篇:南涧县人民医院给药制度

医院给药制度

1、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

2、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4、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

6、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7、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8、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按医院规定进行 处理。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

9、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第15篇:护士安全给药管理制度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护士安全给药管理制度

一、经过资格认定及相关培训的护理人员方可执行给药医嘱。

二、用药医嘱抄(转)录须经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并有转抄者签名。

三、护士根据处方或医嘱给药时应先核对以下内容:

(一)药物名称是否与医嘱相符。

(二)给药时间和次数是否与医嘱相符。

(三)药物剂量是否与医嘱相符。

(四)给药途径是否与医嘱相符。

(五)询问病人姓名及核对住院号以确认身份。

(六)病人是否对该药物过敏。

四、给药应做好记录:

(一)医师给予病人的所有用药必须做好记录。病人用药可记录于门急诊病人的病历及住院病人病历或病历中的给药记录单。

(二)门急诊病历用药记录包括就诊日期,病人的疾病描述、诊断;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

(三)病历中应存有给药记录单。给药记录单记录病人的每日用药情况,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药物名称、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

(四)护士在给药前后应当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并记录。

(五)医师、护士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应向病人宣教用药知识,同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给药方案。

1

四、凡住院患者治疗需要的药品均由药学部门供应,一般不得使用患者自带药品。确需使用应符合规定。

五、病人给药时间管理细则

(一)长期医嘱的给药应在规定时间前后2小时内完成,后一次给药时间按相应时间间隔调整,不能按时给药的以给药错误处理。如特殊情况(手术、检查等)延误给药,待医师评估后,方可用药;如不能使用,应由医师在临时医嘱单上开具停用医嘱。

(二)根据医嘱需准点给药(如每4小时给药、每6小时给药、每8小时给药等)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药。

(三)特殊用药遵具体医嘱执行。

(四)紧急抢救医嘱给药:开医嘱后即刻给药。

(五)口服给药

1、原则上当天常规医嘱,下午给药。如有特殊情况,应由医师在医嘱单上加开临时医嘱(st)。

2、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药物与次日的给药时间应间隔12-24小时。

3、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 6-12小时。

4、每日三次给药(tid)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4-6小时。

5、每日四次给药(qid)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20: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3-6小时。

2

6、一般临时医嘱(st):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

(六)静脉给药

1、首次给药时间:原则上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 如有多组静脉输液,根据轻重缓急,按序使用。

2、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药物与次日给药时间应间隔在12-24小时。

3、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在6-12小时。下午三点后开具的bid医嘱当天默认为给药一次,如需两次给药,应由医师在医嘱单上加开临时医嘱(st)。

4、特殊药物如甘露醇等需准点使用的药物,给药时间不超过30分钟。

5、一般临时医嘱: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如有多组静脉输液,根据轻重缓急,按序使用。

(七)肌内、皮下给药

1、原则上当天常规医嘱,下午给药。如有特殊情况,应由医师在医嘱单上加开临时医嘱(st)。

2、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药物与次日给药时间应间隔在12-24小时。

3、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在6-12小时。

4、一般临时医嘱(st):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

3

(八)其他给药

1、膀胱冲洗

(1)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的药物与次日的给药时间间隔在12-24小时。

(2)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的药物每日每次的给药时间间隔在6-12小时。

2、雾化吸入

(1)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的药物与次日的给药时间间隔在12-24小时。

(2)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的药物每日每次的给药时间间隔在6-12小时。

3、其它途径给药时间按医嘱执行。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

2012年11月1日

第16篇:《药》精品教案

《药》教案1

作者: 加入日期:06-02-14

郑凤莲

教学目的:深刻领悟其主题

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置疑为主

教学难点和重点:《药》的主题与人物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主要人物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提问:1。人都会生病,生病就要买药,“药”的作用和用药原则是什么?

------治病救人。对症下药。

2.将你平时购药与课文中的人物华老栓购药作一对比。

购者 地点 对象 来源 代价 过程 食用方法 药效

你 药店或医院 药师或售货员 正规药厂 货真价实 文明 水或药酒兑服 康复

华老栓 刑场 刽子手 现制人血馒头 一包洋钱买一馒头 粗暴 烧成乌黑吃 入坟

(注意:华老栓买的药是人血馒头,人血馒头可以用来治病吗?)

3.对以上对比结果你有什么感受?(荒唐 不可思议)

4.华老栓用人血馒头来治什么病?(儿子的痨病----肺结核病。)

5.人血馒头可以用来治肺结核病吗?------否。

6.而华老拴是怎么看待的?

---“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7.由此可看出华老栓的什么?

(-------愚昧无知。)

8.从文中还可看出购药者华老栓和供药者“康大叔”各有什么特点?

先看华老栓:购药前:觉爽快, 跨步格外高远

十分兴奋,充满希望---受人欺骗愚弄,愚昧无知)

购药中:慌忙 抖抖 不敢去接--------胆小善良

购药后:“精神只在一个包上”“ 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什么事情?是谁的血?他为何被杀?----)

“整天的笑”----自私麻木

“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充满希望--------愚昧无知)

集中表现了什么?-------愚昧无知 麻木不仁

体会一下作者为何为他取名叫“老栓”?

补充材料:“有一回,我竟然从画片上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而显出麻木的神情。----即使体格健全,如此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呐喊。自序》)

------取“精神麻木”的“木”和“体格健全”的“全”组成一个“栓”。实际上就包含了对人物的评价。

再看康大叔:交易中:眼光:像两把刀-----凶狠 神情:焦急----贪婪

行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往下滴血的馒头

-------凶恶残暴,毫无人性,杀人面不改色

抢扯塞抓----野蛮粗暴 谋财不择手段

语言:“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交易后:“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要不是我信息灵”

格外高兴 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恬不知耻

“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贪得无厌

“包好/”------欺骗

其粗鲁野蛮还可从哪里见得?----外貌(浑身黑色,满脸横肉)----凶悍

装束(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野蛮

说话特点:(大声嚷道)--------粗鲁

二.本节小结

三.布置作业: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急于治儿子的病可以不关心,但我们不能不了解一下刽子手康大叔杀害的是谁,华老栓买的是谁的血,受害者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课文内容弄清楚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本篇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研讨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重点研讨:

1。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急于治儿子的病可以不关心,但我们不能不了解一下刽子手康大叔杀害的是谁?他买的是谁的血?

-------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

2.他生前是怎样的人?

-----“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穷”得“榨不出一点油水”-----出身穷苦

“不要命”-----置生死于度外,不怕牺牲,无私无畏

入狱原因:被“夏三爷告官”(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社会黑暗)

告官:得赏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人性丑恶)

狱中表现:“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说阿义可怜”(-----敌我不分,对象不清)

“打不怕”-------(不屈不挠,意志坚定)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目的不明)

人们对他的反应如何?

他革命:“啊呀,那还了得。”“发了疯了”(认为大逆不道)

他挨打:“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高兴得拍手叫好)

“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毫不同情)

他受刑时:“人们潮一般向前赶”“颈项都伸得很长”----------(看热闹,麻木)

他死后:刽子手用人血馒头谋利

愚昧群众用他的鲜血为儿子治病

母亲上坟时“现出羞愧的颜色”“硬着头皮”

-------说明他从事的革命事业无人能理解,包括他的家人。也说明他所从事的革命是脱离群众的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

3.提问:文中写了几家人几出悲剧?

华家和夏家两家两出丧子的悲剧。

4.哪家的悲剧更惨?

-----夏家。革命者为革命为民众谋福利而死,愚昧的群众竟毫无所知,并吃了他的血。

5.为何以华和夏为姓?

----暗示人们文中所写的华夏两家的悲剧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是中国人民的悲剧。

6.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

---点油灯 用洋钱 士兵衣服前后的大白圆圈 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

“大清的天下”(清代)

7.写于何时?---1919年4月 五四运动前

8.有何社会意义?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唤醒人们要彻底地推翻封建统治,必须来一场新的革命。要消除群众的愚昧无知,必须要向他们宣传科学知识。这也与“五四”运动中所提倡的反对封建统治,主张“科学与民主”相呼应。

9.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见书49 页“有关资料”)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小结:(略)

布置作业:深思研讨:造成这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深入分析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鉴赏本文构思上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以《药》为题的深层意义和双线结构

教学步骤:一。分析 1.造成这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封建统治的专制和严酷及其帮凶的凶残

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统治下群众的愚昧和无知

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没有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动和依靠他们的力量。

2.为何以“药”为题?

------暗示人们:正像人血馒头不是治疗痨病的良药一样,脱离群众的革命也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良方,要改变中国民众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

二.研讨: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是“药”(人血馒头)。有明暗两条线索。

2.这两条是怎样贯穿全文的?(连接-----交织-----交织-----融合)

明线:华老栓刑场买“药” 茶馆小栓吃“药” 茶客茶馆谈“药” 坟场华大妈上坟

暗线:夏瑜刑场就义 夏瑜的血被人吃 夏瑜狱中斗争 坟场夏四奶奶上坟

时间:一个秋天的后半夜 当天早上 当天上午 第二年清明 (依时间顺序)

过程:(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依故事发展顺序)

3.使双线交织的人物是谁?-----刽子手康大叔

4.使双线交织的物是什么?-----人血馒头

5.为何不以夏家夏瑜的悲剧为主线?---因革命者的悲哀是群众的愚昧带来的,这样安排使主题内涵更丰富更深刻。

6.由夏瑜的遇害你想到了谁?

清末女革命家秋瑾。

7.她与夏瑜有何异同?

----都是无私献身革命的革命者,都被人告发而被捕遇害。瑾与瑜同义,都是“美玉”义。:异:一是巾帼英雄,一是热血男儿;一为真实历史人物,一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其实后者源于前者。

7.作者为何在结尾时在夏瑜的坟墓上添加了“一圈红白的花 ,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地方有谁来呢?”)?

-----暗示革命者并没有被斩尽杀绝,还有后续者,还有后来人。未来革命仍有成功的希望。

“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了一个花环 -------- 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 --鲁迅《呐喊。自序》

8.学完课文后,有人在文题“药”后先后加了感叹号和问号,你们体会一下,该作何解?

感叹号:可以理解为:烈士的为革命牺牲而流下的鲜血竟成了民众治病的“药”。多么令人震惊/多么让人悲哀/

杀害了革命者后又用革命者的鲜血欺骗群众,谋取暴利,刽子手多么凶残,多么卑劣/

以“人血馒头”作为治病的良药,群众是多么愚昧无知/多么可悲可叹/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人们啊,“人血馒头”不是治疗痨病的良药/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啊,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问号:可以理解为:“人血馒头”能医治好“痨病”吗?什么是拯救旧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9.本课小结(略)

10.布置作业:结合本文的内容和主题,写一篇600字的随笔(读后感)。

第17篇:药初中语文教案

目的:

领会《药》深刻的思想内容。

了解结构上明暗线的运用以及这种写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重点:

1.领会《药》深刻的思想内容。

2.了解结构上明暗线的运用以及这种写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难点:

1.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2.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方法: 解读、分析 过程

一、解题

文题《药》有着揭示主题的作用,可以有三种理解:

① 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决不是愚昧的群众所想象的医治病者的良药; ② 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也决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③ 只有唤醒群众,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通过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等群众对他牺牲的反应,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的重要,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二、主题

主题具有多义性,如: 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副题旨是革命者的寂寞。 从消极方面看,是“反封建”,从积极方面看,是要求“科学与民主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虐杀革命幼苗。只有彻底地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推翻吃人的封建社会,“扫荡这些食人者”,人民才能解放。

写封建文化的残暴、凉薄、自私和人民对革命的茫然无知。 暴露封建迷信害人。

三、情节、结构、线索

小说的情节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 华家的故事是明线 夏家的故事是暗线,

情节以事为序展开,两条线索通过“人血馒头”、康大叔,并行、交织、融合、塑造了人物,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药》【二】 目的:

领会《药》深刻的思想内容。

了解结构上明暗线的运用以及这种写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重点:

1.领会《药》深刻的思想内容。

2.了解结构上明暗线的运用以及这种写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难点:

1.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2.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方法: 解读、分析 过程

一、要点详析

善于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作品的主题 如小说开头,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和“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几只狗„„一只也没有叫”,景物是这样的单调和阴暗,一方面与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另一方面为夏瑜的牺牲制造了沉寂肃杀的气氛。又如华老栓出发买“药”,“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和买“药”回来时“太阳也出来了„„”的描写,是用景物来烘托华老拴的心理活动:精神兴奋和对儿子的命运充满信心,从而突出了华老栓的愚昧。再如小说结尾写寒风、枯草、秃树、乌鸦等景物,制造了一种悲凉凄寂的气氛。既衬托了两位母亲极为凄苦的心境,又能激起读者对革命者的悼念。

语言准确、精练 写夏瑜只用两句:“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可怜!可怜!”就写出了一个革命者的民主思想和襟怀。用“退”寻到”“蹩进”“靠门立住”几个词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华老栓这个善良的劳动者惊惧的心情。用“摊着”“撮着”两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刽子手凶狠而贪婪的形象;写康大叔的衣着用“披”“散”“捆”三个动词,勾画出一幅流氓相;写康大叔进茶馆时,用“闯”“嚷”两个字,表现其野蛮行径。

二、文章中人物特点: 华老栓

华老栓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地位也很低。华老栓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他整天总是勤勤恳恳地劳动,即使熬了夜,也不肯休息。他爱儿子,为了给儿子看病,他省吃俭用,拿出积累下来的一包洋钱给儿子买药。而当看到滴着人血的“药”时,却又不敢去接。这是他性格中的主要方面。但他又十分愚昧落后,深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迷信邪说,他为能买到这种药感到爽快、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既不关心更不理解,对革命者的牺牲,他无动于衷。这又表现了他愚昧、麻木、无知的一面。 夏瑜

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凶暴、残忍、贪婪、无耻是对他的最好评价,他替主子杀害革命者;公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认为殴打革命者合理;诈骗群众,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高价出卖;宣扬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帮凶已经如此,更何况其主子呢? ①相同点

二位老人都是勤劳、善良的,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但她们二人又都愚昧、无知、迷信。 ②不同点

华大妈:她极力地讨好康大叔,对他笑脸相迎。

夏四奶奶:她不理解儿子,又怀念儿子,当她去看儿子时却又感到羞愧,怕人看见。

《药》【三】 目的:

领会《药》深刻的思想内容。

了解结构上明暗线的运用以及这种写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重点:

1.领会《药》深刻的思想内容。

2.了解结构上明暗线的运用以及这种写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难点:

1.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2.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方法: 解读、分析 过程

一、能力训练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 “哼,老头子。” “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3)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4),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给谁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第一段写出怎样的环境特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前后两个加点的“抖抖的”、“按”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运用了哪些修辞?作用是什么? 答案

第18篇:药 (鲁迅)教案

鲁迅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以及对连接线索的作用。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

3、分析结构(双线结构)与人物性格,学习归纳主题的方法。

4、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文章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2.难点:《药》的主题和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有一副对联:

一个馒头,串起华夏两家辛酸故事;两出悲剧,引出中华百年求索历程 这是一个怎样的馒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

二、时代背景:

1、写作背景:本文收入作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现实。鸦片战争之后,满清政府更加反动黑暗、腐败无能,对外投降卖国,对内加强反动统治,残酷镇压革命运动。

这篇小说写于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1907年7月6日,安徽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准备在学堂毕业大会之际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弹尽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时年34岁 。紧接着,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人告发,7月13日清兵包围秋瑾主持的绍兴大通学堂,寡不敌众,终遭被捕,15日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时年32岁。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药》。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兴起,这曾经给鲁迅先生极大的鼓舞。但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广大群众长期陷于愚昧麻木之中,民主思想的不到响应;鲁迅先生看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张勋复辟,看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不发动群众,脱离群众,民族革命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又使得作者对于辛亥革命大失所望。

鲁迅在失望和痛苦之中,深刻剖析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小说写的人物多是“不幸的人们”(包括民众和革命者),二是写作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包括写出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当时鲁迅对革命的对象、任务、途径等问题,还不能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所以只是“引起人们疗救”而已。

2、解题:

今天我们学习小说《药》,了解当时的历史。小说的题目“药”有揭示主题的作用,作者以华夏作为小说中两家人家的姓氏,其隐喻性是很明显的。要医治人体的疾病,革命者的鲜血决不是良药。要疗治中国社会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者的鲜血也决不是良药。到底什么是疗治中国社会的真正良药呢?这正是作者要人们去注意,去探求的。

三、自习课文,整体把握全文

1、解决生字词:

2、梳理情节,把握结构

复述:指名学生口头叙述华、夏两家悲剧故事的梗概。要求主要情节不遗漏,时、地、人、事交待清楚,并说清两家之间关系。(口述时间不超过3分钟)

3、分场面,理情节。

《药》分五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时间是“秋天的后半夜,地点是茶馆,人物是华老栓、华大妈。第二个场面,时间是拂晓前,地点是丁字街头的刑场,主要人物是华老栓、康大叔。两个场面写的是一个事件——买药。第三个场面,时间在天亮以后,地点是茶馆,人物是华老栓、华大妈、驼背五少爷,事件是吃药。第四个场面,时间是下午,地点是茶馆,人物是康大叔、华老栓、花白胡子等,事件是谈药。第五个场面,时间是第二年清明早晨,地点是坟场,人物是华小栓的母亲和夏瑜的母亲,事件是她们分别祭奠去世的儿子。可见,本文的情节可分为故事的发生(第

一、二个场面)、发展(第三个场面)、高潮(第四个场面)、结局(第五个场面)。

4、梳线索,理结构

《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华老栓一家:老栓刑场买“药”—→小栓茶馆吃“药”—→茶客茶馆谈“药”—→华大妈上坟。

暗线是夏瑜一家:夏瑜刑场就义—→夏瑜的血茶馆被吃—→茶客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鲁迅《药》里的人物可以分为几类?

引导:大家通过阅读这篇小说,觉得这是一幕悲剧,还是喜剧?是谁的悲剧呢?(明确:华老栓这样的群众太愚昧、麻木→愚昧、麻木者的悲剧。也是揭示夏瑜这样的革命者的悲剧。) 明确:首先是夏瑜这样的革命者、先驱者的悲剧,是先驱者的悲剧(板书)。同时又是华老栓们的悲剧,是麻木者的悲剧(板书)。”是双重悲剧。

夏瑜们没有启发群众参与,导致革命没有真正成功,是悲剧。华老栓等愚昧麻木的群众却却吃了革命者的血,不知道革命者的血为他们而流,又是悲剧。

可以换句话说,„先驱者‟是醒着的人,„麻木者‟是睡着的人,所以,这是醒着和睡着的双重悲剧。此情此景,可以说是„国家疾未治,群众病未医‟。这就是鲁迅笔下当时中国的现实。”(板书)。另外,与这两类人相对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

1、华老栓一家──当时社会中一部分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包括死者的家属和茶客(华大妈、华小栓、夏四奶奶、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他们精神麻木、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施行愚民政策的结果。

2.夏瑜──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通过刽子手的谈话侧面描写他) 3.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 阿义──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

凶残、贪婪、顽固: 为了榨取夏瑜的油水去盘问夏瑜,听到夏瑜的宣传,竟打夏瑜的嘴巴,等夏瑜牺牲后,拿走夏瑜身上的衣服。

夏三爷──出卖灵魂的势利之徒

卑鄙自私: 为了独得赏银,丧心病狂告发侄儿,显示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

二、重点分析:华老栓的人物形象:

1、华老栓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先发动学生找出关于华老栓的描写,再逐一分析。

片段一: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两个“掏”字,实际写华家钱少而珍贵,那些钱可都是他们的辛苦劳动所得,得来不易,所以藏得非常隐蔽。 “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按”,“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抖抖地装”“按一按”,写华老栓万分在意钱、珍惜钱,精心装好、藏好,万千小心,怕丢了;一旦丢了,那么,人血馒头就买不来,小栓的病就没有治了。所以,华老栓珍惜钱,实际上,也是珍惜儿子的命,一句话精练概括,“此时钱就是儿子的命”。(行动或动作描写,表现出华老栓对钱之珍惜,办事稳妥细心。)

片段二: “老栓倒觉得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 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心理描写,进一步反映出他愚昧落后的精神状态。)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

片段

三、到了买“药”的市场──刑场,却吃了一惊,“吃一惊” 不敢走近,退到一家铺子屋檐下发愣。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还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其实也说明了他的谨慎机警,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黑暗。看到康大叔像两把刀的眼光,刺得他缩小一半,一再吃惊,在他的眼里,看杀人的闲人竟像“鬼似的”,当刽子手给他“良药”──人血馒头时,他却不敢去接。这是他性格中善良的一面。

另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对刽子手康大叔是那样地卑躬屈膝,他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革命,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对敲诈他的骗子,毫无认识,以为是好心,结果上当受骗,人财两空。

总结:他拮据的生活,卑贱的地位,久病的独子,渺茫的前途,确实令人同情。他愚昧麻木,极端自私,为封建统治者长期奴役的产物,他不敢同命运抗争,逆来顺受,确实令人可憎,所以作者对他既同情又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三、康大叔:

1.他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其间可联系人们对他的“笑”和“敬”的后面隐藏着“怕”来分析) 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

康大叔的肖像描写最为精彩。肖像描写:“浑身黑色的人,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找到 “抢、扯、裹、塞、捏、转、哼”8个动词,,鲁迅一连8个动词的运用,写出了“黑的人”的凶残、贪婪、暴虐、粗野,写出了刽子手的特点。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了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学生找出“闯、披、散、捆、嚷”5个动词,我让学生换换其他的动词,学生把“闯”换成“走”,把“披”换成“穿”,把“散”换成“系”,把“捆”换成“扎”,把“嚷”换成“说”,显然都不如原词有那么强烈的效果。原词写出了康大叔的蛮横、粗野、无礼。

他是一个刽子手,替主子杀害革命者,公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有理。诈骗群众,出卖革命者的鲜血,宣传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总之,从外貌、行动、语言中显示了他的野蛮和凶残的本相、卑鄙的灵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可憎面目。

借麻木的民众唤醒民众的麻木,借凶残的刽子手控诉刽子手的凶残,借失败的革命者剖析革命者的失败,正是这几个形象在体现主题上的深远意义。

四、夏瑜: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通过刽子手的谈话侧面描写他)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在狱中坚持斗争,宣传革命,甚至劝“牢头造反”,还要在老虎头上搔痒,声称“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尽管挨打,不但没有丝毫的恐惧和胆怯,反而觉得阿义不觉悟而可怜他。他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孤独与寂寞: 但他对如何造反,如何打天下,是不清楚的。他在狱中竟劝极端顽固的牢头阿义造反,把阿义错当群众,而群众在他眼里是“可怜虫”,夏瑜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行动连自己的母亲也不能理解,儿子为革命牺牲,她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 他的鲜血竟被贫穷、善良的华老栓当做一种“药”给儿子治病。他宣传的革命道理,二十多岁的人“感到气愤”,他挨了打,驼背、花白胡子感到高兴。他说阿义可怜,茶客们说他疯了。他被杀害时,“潮一般”的人在看热闹。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他脱离群众是孤独与寂寞的。

夏瑜的牺牲,只是给母亲带来了悲哀和羞愧,给华老栓提供了一味假药,给刽子手一份诈骗钱财的资本,给看客们一次鉴赏杀人的盛举,给茶客们增添了无聊的谈资。这一惨痛事实,一方面极其深刻地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广大人民思想毒害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也显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与资产阶级革命者脱离群众分不开的。 借麻木的民众唤醒民众的麻木,借凶残的刽子手控诉刽子手的凶残,借失败的革命者剖析革命者的失败,正是这几个形象在体现主题上的深远意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鉴赏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鉴赏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物生存的空间,人物活动都离不开特定情境。《药》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十分清晰传神,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对作品典型环境的形成与主题思想的揭示起了重要作用。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明确:用“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沉寂、凄清,带有几分恐怖,渲染了夏瑜就义时冷峭、肃杀、悲凉的气氛,也暗示了清末这一极其黑暗的时代特征。

(2)华老栓得到人血馒头后,作品写到“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

明确:反衬出华家幻想的破灭,心情开朗了,反衬出后来小栓的死更加凄凉。

(3)“……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明确:在这里,作者把阔人家“吉礼”时的馒头和穷人丧嗣“凶礼”后的丛冢相比拟,吉凶互喻,是悲悯也是反讽,同时又和前文的“人血馒头”这味奇药的意象隐然呼应了。花掉老栓一生心血和寄寓老栓全部期望的“人血馒头”终于没能挽救小栓的生命,“人血馒头”最终变成了“丛冢馒头”,这里的设喻又蕴含深沉的哲理和复杂的审美旨趣。“人血馒头”是生的希望,也是革命被愚昧扼杀的死的见证;“丛冢馒头”(坟墓)是死的见证,是个体生命终结的标志,而坟墓却又是人的生命、人的灵魂永恒不灭的外在形式。作者把一个革命者和一个小市民的双坟并列在一起,把“人血馒头”艳艳的鲜活色与“丛冢馒头”沉沉的死寂色重叠在一起,就正和主题“药”的双重意蕴相暗合。

(4)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明确:整段文字,突出写了一个“静”字,先写微风和青草,从侧面烘托,再用心里的感觉“一丝发抖的声音”以反衬这个字,最后写乌鸦“铁铸一般站着”,以“静止”单调的画面烘托这个字,以突出夏瑜母亲迫切期待乌鸦会飞上坟顶以释心头之疑(显灵)的一种心情。她越希望乌鸦动,越会感到周围静得难受;同时,不仅增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气氛,而且也与全篇的背景、环境以及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这一段描写的目的,在于写一个“静”字,“死一般的静”。假如这么写“周围一点声音也没有,死一般的静”,这显然是很拙劣的。鲁迅先生怎么写这个“静”字呢?他从各方面来烘托这个“静”。

用风来烘托,“微风早经停息了”,一点风不刮;特别这枯草写得好,“枯草支支直立”,每一根枯草,一支支枯草,站得很直,为什么站得直?因为“风早经停息”了,草一点不摆动了,所以直立。“有如铜丝”,这个比喻非常好的。它是枯草,不但没有叶子,颜色跟铜丝也相近,它的枯劲,跟铜丝更是相近的。由铜丝就引到下一句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

发抖的声音是什么?它“越颤越细,细到没有”,说的是什么呢? 说的是“静”,是一种人的感觉。这种发抖的声音是指“支支直立”的像铜丝一般的枯草在微微颤抖,枯草颤抖,直感不强,像铜丝一样的枯草在颤抖,直感就很强了。铜丝的颤抖是很微细的,“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实际上这种颤抖是不存在的,是在非常静的情况下,夏瑜母亲的感觉,正是因为它一丝不动,才感觉到它在颤抖;正是因为

它没有颤抖,所以终于细到没有,是这么一种恍惚的感觉。写“静”,要采取各种的方法把这个“静”烘托出来。鲁迅的这种烘托是高明的烘托,实际上是写人的心理的感觉。明明风早不吹,草一点不动的,但是人感觉它似乎在颤;又因为它确实没有颤,所以感觉它终于没有颤。在古诗里有“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的句子,是用动来衬托静。这里是用心理上感觉的颤抖的声音来衬托静的。

为什么要写静? 因为夏瑜的母亲说过这番话以后,她由于深深知道自己儿子是有冤屈的,她满腹的冤屈,又找不到答案,眼看着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花环)没法解释,这时候她是相信有神的,她也相信她的话说过之后,乌鸦会飞来的。这里就要写夏瑜母亲这种迫切的、期待的心情。她以深沉的母爱,以深沉的对儿子冤屈的积郁,以这种感情期待着乌鸦飞过来。这个静就是在写夏瑜母亲的这样一种心情,她越是希望乌鸦动,越会感到周围静得难堪。 最后乌鸦飞走这一段 “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这里写乌鸦飞了,是写“动”。但是它并没有按夏瑜母亲的祝愿飞到坟上去,而是飞到天上去了,这就说明夏瑜母亲的那种祝愿不过是一场空。这里,鲁迅先生对当时的中国民众的愚昧,是怀着深沉的悲哀的。我说这段话只讲一句,就讲“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为什么这样写?换个写法“只见乌鸦飞去了”。不就完了吗?为什么要写“张开两翅,一挫身”,还要“向远处的天空”,还要“直向着远处的天空”,还要“箭也似的飞去了”呢?为什么如此地强调呢? 这里着力地写乌鸦是飞向“天空”,而不是飞向夏瑜的“坟墓”,所以一再强调又是“张开翅膀”,又是“一挫身”,这是乌鸦飞前的动作;起飞后,不是向近处的天空,而是向“远处”的天空。一点不犹豫,“直向远处的天空”,速度很快,“箭也似的飞去了”。这样用工笔重彩来描写这一“飞”,是有道理的,里面也包含了鲁迅深沉的悲哀,说明夏瑜母亲由于愚昧,那种在梦幻中的追求终于破灭了,一定会破灭的。所以很强调这一“飞”。 (4)理解夏瑜坟上的花环 讨论:上坟情节中的“一圈红白的花”是否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怎样理解鲁迅以后对这情节的看法?

提问:从小说前后描写看,“一圈红白的花”是指什么?它是怎么来的?这样描写是否脱离生活实际?

明确:坟上的花,“圆圆的排成一圈”“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显然是人为的,是别人放的花圈。谁放的呢?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夏瑜的战友或同情者前来献上以寄托哀思的。献花圈这一情节,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认识到,写烈士为革命而牺牲,没有被所有的人遗忘,还有人纪念他们,这符合时代精神和生活真实。另一方面也不可讳言,这“花圈”是“平添”上去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添一个花环”。所谓“平添”不仅指小说前面无伏笔可寻,清末也没有用花环寄托哀思的习俗,还指不够恰当地拔高了严重脱离群众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历史地位。 夏瑜坟上出现花环,既突出了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愚昧不理解,又表现了革命者夏瑜的思想行为并非毫无影响。

二、归纳《药》的主题: ⒈课文为什么以“药”为题?

明确:暗示人们:正像人血馒头不是治疗痨病的良药,脱离群众的革命也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良方,要改变中国民众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 ⒉小说以“药”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

第一,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后的结果。

第二,连接线索。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第三,揭示主题。落后、麻木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革命,不能疗救中国社会;要医治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这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本文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三、完成课后练习。

第19篇:《药》教案_3

《药》教案

[教学目标]

一、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三、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二、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病了就得吃药。吃药有个原则叫做“对症下药”,不知道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得了什么病?又吃了什么药?病好了没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药》。

二、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写于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药》是描写辛亥革命时代的作品。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推翻了,但是,由于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实行妥协,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1907年,光复会的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此挖出徐的心肝炒食。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于绍兴城的“古轩亭口”。

鲁迅对他们的被害很是悲痛,同时又结合自己的经验,深感人民不觉悟,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五四运动”前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鲁迅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药》,正确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只有发动群众,革命才能成功,中国才能得救。

三、研习新课

、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

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教师巡堂点拨,逐步缩小范围(尤其是环境描写方面的),引导学生把“思考和练习”一的1—4句画出即可。

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个典型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另方面是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2、再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所谓情节,就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学生第二遍阅读课文时要求准备:

讲述《药》所包含的两个故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与结局交待清楚,要给小说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讨论:《药》的情节包括几个部分;比较两个故事叙述方法上的区别。

讨论:小说两条线索是怎样连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在以上讲述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订正、筛选学生的语言,板书小说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图。

[板书设计]

依次出现的顺序应是:1.华家的故事情节;2.夏家的故事情节;3.两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明、暗线;5.两条线索的连接、交织、融合的地点。主题暂不板书,待分析完人物后再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

[导入语]

昨天我们学习了《药》这篇课文对小说的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药》的“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要求]:

.要求学生从小说中找出主要人物以及描写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和语段加以分析概括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2.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并得出结论。

3.小组内得出结论班内交流。

[重要人物形象点拨]

一、华老栓(《药》的主人公)

.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愚昧、落后。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如,对他“„„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

四、2),感到“幸福”(如,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

四、3),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见“„„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开端部分有关对老栓的动作描写;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瑾慎,这些都联系着他内心活动显现着性格;再如,“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并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珍惜及惊惧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与善良及其矛盾心情),应当说这些才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

3.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二、夏瑜(《药》的主人公)

[注]分析之前,教师可介绍一些夏瑜这个人物形象的背景材料,补充资料四“关于秋瑾烈士被并适当讲解一些生活原型与艺术典型的关系。分析夏瑜时应紧扣课文进行分析。

夏瑜在作品中没有出场,作者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

.夏瑜的身分、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是怎样的?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2.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参见高潮和结局部分)

三、康大叔

.他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其间可联系人们对他的“笑”和“敬”的后面隐藏着“怕”来分析,适时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可用关于对他的语言、装束、动作描写,尤其是那些动词的使用来分析,如:嚷、抢、扯、裹、塞、抓、担、捏、哼——表现了他的凶狠、贪婪;闯、披、散、捆、嚷——表现了他的蛮横、凶暴。并通过对作者选词的推敲,同时完成了“思考和练习”五)

作者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以上三个人物,也可说是三类人物的典型;即,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情节的设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至于对一帮茶客的分析,教师可参看教参。华大妈的性格与华老栓有相似处,这里从略;夏四奶奶的性格,可在讲授课文《夜》时再联系着谈。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归纳《药》的主题。

二、联系《药》的情节初步理解阅读小说时要注意的情节设计的后两个“是否”。

[导入]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两节课的授课内容后,布置学生讨论以下四个讨论题。

[自主•合作•探究]

.《药》的主题是什么?

在学生分析小说主题时,教师应按单元知识向学生提出:“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在讨论时学生可能提出多种见解,教师也不妨将教参“补充资料”的五种提法出示,以引起学生讨论。我们的意思是赞成课文“预习提示”的见解,因为其中注意到了作者的创作动机。

[点拨]《药》的主题可作以下概括:

小说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品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现实,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根据本文主题,谈谈你是怎么理解作品把夏瑜的英勇献身作为暗线来安排?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完成“思考和练习”三要求回答的)

3.《药》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揭示主题。讨论这个问题时,教师应照应起始课释题时留下的悬念来作结。

4.单元知识短文中指出:“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联系《药》的情节发展谈谈你的一点看法。

这些问题的回答应当说都是肯定的。第一个“是否”由于在分析人物时学生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里讨论可着重讨论后两个“是否”。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课文第四部分(结局)为例来研究,一方面易于达到目的,另方面也可加深这部分思想内容的理解。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可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第四部分(结局)为什么会出现华大妈、夏四奶奶上坟这个情节?为什么在夏瑜的坟头上会出现花环这一细节?

由于小栓的病未能对症下药,死是必然的。两位母亲在“这一年的清明”要去上坟,正是母亲对亲子之爱驱使;至于坟头上要出现花环,不但是为了展示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愚昧不理解,更重要的是革命者夏瑜的思想行为并非毫无影响的必然显现。因此说华大妈、夏四奶奶上坟以及夏瑜坟头上的花环这一情节和细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学生只要谈得出或理解到这些,可说对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

为什么夏四奶奶上坟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踌躇”,脸上出现“羞愧”?

因为,一方面她不理解她儿子的行为是革命的,另方面她又怀念被清政府杀害的儿子,但又怕人发现,她的表情,正是她这种内心隐秘的矛盾心理的反映(完成“思考和练习”

四、4)学生只要能谈得出或理解到这些,就是对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有了初步理解。

布置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出一名对戏剧创作较有兴趣的学生执笔,用《药》的第三部分(高潮)内容为材料,以《茶馆人物谱》为题,将该部分改为独幕剧(课外“思考和练习”六的要求可纳入其中),然后集体修改,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作汇报演出(各组演出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板书设计]

(人血馒头)

情节

明线

暗线

开端

老栓买药

刑场

夏瑜喋血牺牲(秋天后半夜)

发展

小栓吃药

茶馆

夏瑜鲜血被吃(当天早上)

高潮

茶客谈药

茶馆

夏瑜狱中斗争(当天下午)

结局

药的疗效

坟场

夏瑜血的价值(第二年清明)

华家

夏家

主题

群众愚昧麻木

革命者寂寞悲哀

[可参考资料补充]

关于《药》主题阐释

一、题意(三层含义)

1.人血馒头不是药,这迷信的结果,只会使人早日丧生。

2.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也不是药,救不了社会的病苦,唤不起愚昧群众的觉悟。

3.真正疗救中国──华夏,只有舍此另找新药,能根治脱离群众这一症结的新药。

小说标题为《药》,寓意深刻。穷苦的城市贫民以革命者的鲜血作为治病的良药,这是何等可悲的社会现实!革命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群众的弱点,发动群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革命者是一剂良药。一个“药”字,不仅简明而集中此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尖锐地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鲁迅在小说中指出:人血馒头是医不好小栓的痨病的,辛亥革命也医治不了社会的病症,只有充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唤起人民的觉悟,推翻整个封建制度,才是改造旧中国,拯救劳动人民的良药。这就是鲁迅用“药”作这篇小说题目的用意。

二、关于《药》中人物姓氏的理解

华夏两家,合称“华夏”,中国古代称“华夏”,华夏两家代表中国,中国那时候就那样子;辛亥革命脱离人民,人民落后不觉悟。但如果不是为着暗喻中国,“秋瑾”勿须叫“夏瑜”,华老栓一家不一定非姓“华”不可。

三、情节结构

、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

开头写阴暗气氛,接着写华老栓拿着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去买“药”的情景,然后写他怀着无限希望回家。──情节的开端

2、明写华老栓夫妇煨“药”和华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

从华老栓夫妇煨“药”和看着华小栓吃“药”的描绘中,可以看出他们爱子心切和深信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华小栓吃“药”的情景和他吃“药”后的咳嗽,预示着华小栓的悲剧命运。

──情节的发展:驼背五少爷到茶馆,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

3、明写刽子手和茶客们谈“药”,暗写革命者在狱中的英勇斗争。

开头写华老栓的辛勤劳动,接着写“闯进”来的一副凶相的刽子手康大叔,他先自欺欺人地吹嘘“药”,又怀着炉羡的心情介绍了他的同伴牢头阿义和出卖革命者的夏三爷,然后作者又借他的口讲述了夏瑜的英勇无畏和坚贞不屈;而驼背五少爷等人对他叫嚷的反应,则再次反映了各阶层群众愚昧的精神状态。──情节的高潮

这一部分人物最集中,作者把不同人物都清晰地刻画出来了,在这么多的人物中,竟然没有一个略表同情的,作者从深沉的悲痛中暗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明写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上坟,暗写革命者死后的寂寞与悲凉。

作者写了华大妈因儿子吃了“灵药”,仍不免一死的悲哀与空虚,并刻画了夏四奶奶伤心羞愧的感情,反映了夏四奶奶对儿子的不理解,同时也写了华大妈对夏四奶奶的关心。坟场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而花圈的描写则表现了革命的希望和作者对革命的关心。──情节的结局

两条线索通过刑场、茶馆、坟地等场景由连结到交织,最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作者之所以把华老栓一家的悲惨遭遇作明线来写,而把革命者夏瑜的英勇斗争作为暗线来写,是由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所决定的。把明线暗线交织在一起写,特别是选择华老栓的小茶馆作为主要场景,让各种人物聚集在一起,可以简明地表现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和各自性格,使情节集中,结构严谨,更好突出主题。

四、《药》的人物形象

作者以爱憎分明的感情,塑造了几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华老栓──当时社会中一部分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

勤劳善良:经营小茶馆,借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长期辛勤积攒的钱。但到了买“药”的市场──刑场,却吃了一惊,不敢走近,退到一家铺子屋檐下发愣。看到康大叔像两把刀的眼光,刺得他缩小一半,一再吃惊,在他的眼里,看杀人的闲人竟像“鬼似的”,当刽子手给他“良药”──人血馒头时,他却不敢去接。这是他性格中本质的一面。

愚昧麻木:用人血馒头治病,是一种迷信,他却深信不疑,为有机会去买“药”而感到爽快、幸福,买到“药”后,无比兴奋。他对人血馒头来历的态度上表现更为突出,只关心自己的儿子,偏不想一想,手中馒头所蘸的人血不正是来自别人的儿子吗?对刽子手康大叔是那样地卑躬屈膝,他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革命,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对敲诈他的骗子,毫无认识,以为是好心,结果上当受骗,人财两空。这是他性格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消极落后的一面。

他拮据的生活,卑贱的地位,久病的独子,渺茫的前途,确实令人同情。他愚昧麻木,极端自私,为封建统治者长期奴役的产物,他不敢同命运抗争,逆来顺受,确实令人可憎,所以作者对他既同情又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夏瑜──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狱中坚持斗争,宣传革命,甚至劝“牢头造反”,还要在老虎头上搔痒,声称“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尽管挨打,不但没有丝毫的恐惧和胆怯,反而觉得阿义不觉悟而可怜他。他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孤独与寂寞:但他对如何造反,如何打天下,是不清楚的。他在狱中竟劝极端顽固的牢头阿义造反,把阿义错当群众,而群众在他眼里是“可怜虫”,夏瑜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行动连自己的母亲也不能理解,儿子为革命牺牲,她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他的鲜血竟被贫穷、善良的华老栓当做一种“药”给儿子治病。他宣传的革命道理,二十多岁的人“感到气愤”,他挨了打,驼背、花白胡子感到高兴。他说阿义可怜,茶客们说他疯了。他被杀害时,“潮一般”的人在看热闹。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他脱离群众是孤独与寂寞的。

夏瑜的牺牲,只是给母亲带来了悲哀和羞愧,给华老栓提供了一味假药,给刽子手一份诈骗钱财的资本,给看客们一次鉴赏杀人的盛举,给茶客们增添了无聊的谈资。这一惨痛事实,一方面极其深刻地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广大人民思想毒害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也显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与资产阶级革命者脱离群众分不开的。

当然夏瑜的死并不是毫无意义。小说写夏瑜坟顶上“有一圈红白的花”不很整齐,倒也有精神,表明还有人纪念革命烈士,革命者并没有被斩尽杀绝,革命火种是扑不灭的,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

3.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

凶残、暴虐、贪婪无耻:他是一个刽子手,替主子杀害革命者,公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有理。诈骗群众,出卖革命者的鲜血,宣传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总之,从外貌、行动、语言中显示了他的野蛮和凶残的本相、卑鄙的灵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可憎面目。

借麻木的民众唤醒民众的麻木,借凶残的刽子手控诉刽子手的凶残,借失败的革命者剖析革命者的失败,正是这几个形象在体现主题上的深远意义。

4.阿义──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

凶残、贪婪、顽固:为了榨取夏瑜的油水去盘问夏瑜,听到夏瑜的宣传,竟打夏瑜的嘴巴,等夏瑜牺牲后,拿走夏瑜身上的衣服。

5.夏三爷──出卖灵魂的势利之徒

卑鄙自私:为了独得赏银,丧心病狂告发侄儿,显示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

6.死者的家属和茶客

他们精神麻木、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施行愚民政策的结果。

五、《药》的景物描写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和“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景物是这样的单调和阴暗,一方面写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另一方面为夏瑜的牺牲制造了沉寂肃杀的气氛。

华老栓出发买“药”,“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和买“药”回来时,“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是用景物烘托把华老栓的心理活动“精神兴奋和对儿子的命运充满信心”突出了,这就更好地突出了华老栓的愚昧。

第四部分描写了寒风、枯草、秃树、乌鸦等景物,制造了一种很强烈的悲凉气氛。既烘托了两位母亲极为凄惨的心情,又能激起读者对革命者的悼念,对受害者的同情。

第20篇:鲁迅《药》教案

2013年度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

《药》教案

陕西科技卫生学校 姚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题目《药》的含义;理解文章

的双线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

的主题,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反思自我,树立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文章主题。

难点:依据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回顾鲁迅先生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引发学生思考, 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药》这一篇文章中,设置悬念,激发兴

1趣。

(二)熟悉文本,分析结构

1、采用分角色、分组、小组自读等方式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脉络。

2、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复述时要求学生注意内容顺序、段落层次、重点部分、情节发展。

3、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完成对双线结构的教学。

①小说的结构?

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这篇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 明确: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 ③这样一个恐怖的馒头被小栓吃了,但是人血从何而来? 明确:是革命志士夏瑜的鲜血

④对照华家,从夏家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明确:夏瑜被杀害、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⑤这四部分分别发生在什么地方?

明确:刑场、茶馆、茶馆、坟地

⑥在什么地方,用什么东西,通过谁将两家联系在一起? 明确:通过康大叔用人血馒头将两家华、夏两家联系在

了一起。

⑦华家和夏家在文章结构中是什么关系?

明确:华家是明线,夏家是暗线

板书设计:

(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1、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很多,我们可以将文中的人物分类,怎么分?

明确:华老栓一家、茶客可以归结为愚昧麻木的群众;夏瑜归为革命者一类;康大叔、红眼睛阿义归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

2、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要求:1.必须要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例如:从文

章中某一段,某句话可以看出谁的什么特征。

3、注意讨论时的纪律,不得做与讨论内容无关的事情。

4、讨论结束后,每一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备注: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明确:

华老栓:勤劳善良、愚昧麻木、爱子心切、贫穷

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镇压群众的工具、贪婪、无耻 夏瑜:家境贫寒、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四)再读文章,探讨主题

贯穿文章的“人血馒头”是给小栓治病的药。这一味药没有救得了小栓。鲁迅先生很显然不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人血馒头”的诡异故事。

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十分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在仙台学医时,他看了日本人杀中国人,而另一大群中国人却来“鉴赏”杀人“壮举”的电影以后,深切感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由此他得出结论: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因此,《药》一文的主旨,旨在通过揭示群众的麻木和愚昧引起警醒,以改变国民的精神,从而寻得彻底治疗中国的“药”。

了解文章主题后,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

方能显示出群众的麻木和愚昧。

(五)回归导语,解决疑问:

这节课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学生讨论

明确:他的文章文学性非常强,写出了大量文学价值很高的文学作品。所以称他文学家。

他把抽象的思想用文字来表达,讽刺当时旧社会的一些“丑人鬼脸”,他在努力解放一些人的思想,因此称他为思想家。

他是革命的支持者,他以文章为“投枪匕首”,让民众醒悟,因此也被人们称作革命家。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梳理本课的教学脉络,强调重点、难点

2、夏瑜在牢里对阿义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的”,阿义打了他。是因为阿义认为这天下是皇家的天下。但现在,我要问问大家:中国是谁的国?学校是谁的家?班级、宿舍又是谁的?大家肯定会说,是我们的。对,小到宿舍,大到国家,你都是他的主人。我们也经常说要树立主人翁意识。那么,大家讨论下,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一个主人应该或者不应该有的呢?

(七)布置作业

《药》一文主旨深远,关于文章的主题,历来有很多看

法。结合课文,查找资料,谈一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六、课后反思

《药》一文主旨深远,本着“适用”原则,长文短讲。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点拨和总结,把握课堂的进度。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当他们思想的火炬一旦被点燃,他们他们迸发出的思想的火焰不可小觑。

给药护理教案模板
《给药护理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