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一年级统计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53:1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 难点: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具准备:小动物头像、花片、水果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描述: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拿着生日礼物。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1:我想知道它们是谁? 预设2:一共有几种小动物? 预设3:一共有几位客人?

预设4:哪种客人来的最多?

„„„„

二、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互动1:客人问题

1.谈话:小朋友提的这些问题,大象爷爷也想弄清楚,可是客人都站乱了,我们该怎么办才能一眼看清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个呢?快开动小脑筋,把办法轻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指明回答)

预设1:让小狗站在一起,让小猴站在一起,让小猪站在一起

预设2:把他们排排队

小结:把小动物先分一分,再排一排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同时板书:分一分,排一排)

2.学生活动:请2位小朋友上来把他们分一分,排一排。(指名2个小朋友上黑板分一分,排一排。)

提醒:一人对着图有序的报小动物名称,另一人在黑板上贴,报一只贴一只。 3.提问: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我知道一共来了3种小动物。 预设2:小猴子来得最多。 预设3:小猪来得最少。 预设4:小狗比小猴少1只。

„„

(如果学生说不出,引导:老师从这幅图上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你还能知道什么?)

提问:看看我们整理以前的图,再看看整理以后的图,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板书:数一数),这样就能清楚的看清楚有多少种小动物,每种小动物有几只,而且还很好看。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并板书课题“统计”)

互动2:鲜花问题

1.谈话:客人们给大象爷爷带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你能用刚才我们学习的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帮大象爷爷统计一下鲜花的情况吗?

2.学生活动:请大家打开学具袋中的一号纸包,把附页中的花分种类理一理,和你的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给鲜花涂上胶水,另一个小朋友把涂上胶水的鲜花贴到书本第77页,并把书中的表格填写完整,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 3.提问:谁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统计的? 4.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黄花有3朵,红花有2朵,绿花有4朵,粉色的花有5朵。

预设2:我知道粉色的花最多。

预设3:我知道绿花比黄花多1朵。

5.小结:刚才我们也是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了鲜花的情况。

观察比较

提问:比较一下这两题,你能说说今天我们学的统计是用什么方法?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三、小组合作,应用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帮大象进行了统计,大象为了感谢大家,想买些水果来交代大家。现在又5种水果,请你选出一个最喜欢的水果,从附页中剪下来,记住只能选一个,然后又顺序的交给组长,由组长进行统计,统计好之后讲77页表格填写完整。(图片交给组长后的小朋友轻声的跟你的同桌说说你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

2.提问: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的统计情况?

3.提问:看了他们小组的统计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会解答?

四、全课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统计。如:奥运会上统计各个国家的金牌,银牌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推荐第2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一年级《统计》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小朋友真有礼貌!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题。 )

2、师:是呀,大象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那么来了哪些客人呢?他们分别有几只呢?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看清楚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呢?

3、小组合作把动物头像整理在卡纸上。指名板演。

4、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5、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来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猪家来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来了5只。(教师根据口答动画板书

4、

5、3。

6、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猪多2只。„„„.

7、小结。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四、统计鲜花情况 师: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 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可以把这些花按什么来分类理一理? 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学生独立操作:把花分颜色整理在线框内,一个框里摆一种花,一人板演。) 师:刚才小朋友把花按颜色理一理的过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统计。

师:看了这张图,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填表后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如下:) 红花 黄花 绿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推荐第3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教材分析:《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是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材安排了三个统计内容,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主线。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基础。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 76-7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

难点: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具准备:小动物头像、花朵、水果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描述: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张非常好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幻灯片蛋糕图),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呀?那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拿着生日礼物。

„„„„

二、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互动1:客人问题 (出示主题图)

1.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来了?

预设:小狗、小猴子、小猪 提问: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它们都有几只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狗有几只?

预设:3只或4只。

描述:出现不一样的答案了,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

预设:4只。

提问:知道了,有四只小狗,那小猴子又有几只呢?

预设:5只。 提问:小猪呢?

预设:3只。 描述:我们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每种小动物的只数。那么如果我们不这样一只一只点住数的话,可以一下子就看出有几只小动物吗?

预设:不可以。

.谈话:同学们说的这个问题,大象伯伯也想弄清楚,可是客人都站乱了,我们该怎么办才能一眼看清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个呢?快开动小脑筋,把办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听!(指明回答)

预设1:让小狗站在一起,让小猴站在一起,让小猪站在一起。

预设2:把他们排排队。

预设3:小猴子放在一堆,小狗一堆,小猪一堆。

小结:把小动物先分一分,再排一排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同时板书:分一分,排一排)

2.学生活动: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这几种小动物的卡片,请2位小朋友上来把他们分一分,排一排。(指名2个小朋友上黑板分一分,排一排。)

提醒:贴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 3.提问:经过整理,看着黑板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我知道一共来了3种小动物。

预设2:小猴子来得最多。 预设3:小猪来得最少。 预设4:小狗比小猴少1只。

„„

(如果学生说不出,引导:老师从这幅图上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你还能知道什么?)

提问:看看我们整理以前的图,再看看整理以后的图,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板书:数一数),这样就能清楚的知道有多少种小动物,每种小动物有几只,而

(揭示并板书课题“统计”)

互动2:鲜花问题

1.谈话:客人们给大象伯伯带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大象伯伯听说大家学习了统计,你能用刚才我们学习的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帮大象伯伯统计一下鲜花的情况吗?(出示幻灯片鲜花图)

2.今天,老师把这些花朵都带来了。请小朋友们帮大象伯伯把花分一分。

3.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预设1:按照颜色分类。 预设2:按照形状分类。

4.提问:分好类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黄花有3朵,红花有2朵,蓝花有4朵,粉色的花有5朵。

预设2:我知道粉色的花最多。

预设3:我知道绿花比黄花多1朵。

5.小结:刚才我们也是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了鲜花的情况。

观察比较

提问:比较一下这两题,你能说说今天我们学的统计是用什么方法?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三、小组合作,应用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帮大象进行了统计,大象为了感谢大家,想买些水果来招待大家。现在有5种水果,请你选出一个最喜欢的水果,从附页中剪下来,记住只能选一个,然后有顺序的交给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进行统计,统计好之后将77页表格填写完整。(说说你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

2.提问: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的统计情况?

3.提问:看了他们小组的统计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会解答?

预设: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

四、全课总结

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整理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情况的?(教师强调: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统计。如:每一排(竖排或横排)有几个女生几个男生? 你还想统计什么?课后可以和其他同学完成。

五、布置作业

看看自己有什么需要统计的,比如储蓄罐里的零钱、书包里的本子、自己的玩具等,自己选择好了以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次统计活动。

板书设计:

分一分

排一排

数一数

4只

5只

3只

推荐第4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统计教案

1、从带来的红、黄、绿、紫四支水彩笔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

2、老师想知道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一下子看不清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那该怎么办?

3、报出你喜欢的颜色,每个同学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

注意:数数、记录时不多数、不少数,有一定的顺序。(教师同时演示正字记录法)

4、将统计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上。

5、我们还能用涂小方格的方法记录这张统计表。你知道怎样涂色才能记录的又快又准确吗?

6、记录统计图表有什么好处?

7、4人小组讨论从统计图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案例分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数学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理解数学知识。因而可借用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用水彩笔涂色的契机,安排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统计。

这些内容是有关于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的爱好,可以引发学生个人内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好的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创设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的情景,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拓展思维的空间创设条件。例如:老师想知道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一下子看不清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那该怎么办?利用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涂统计图之前提问:你知道怎样涂色才能记录的又快又准确吗?

类似的问题需要学生积极动脑,不但要解决问题而且要学生往优化的方向去思考。我们不但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不能忘记给学生传输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不同涂色方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那种方法更合适。

低年级学生在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在早期教学中培养他们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倾听、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好习惯的养成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会有更大的帮助。一节课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我们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意识的往这个方向去培养,相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都会有帮助。

教学片段2: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准备开一个联欢会,需要买一些水果。那么你最喜欢什么水果呢?在纸上有很多种水果,请你在最喜欢的水果上涂上漂亮的颜色。

案例分析:

创设筹备

六、一儿童节的联欢会情景,进行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法,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的主动参与就为提高课堂的效率提供了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保证。

教学片段3:

你觉得今天谁表现的最出色?出色在那里?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今天谁最出色。

案例分析:

评选表现最出色的学生作为带动学生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数学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

反思:

1、两种统计内容都取材于生活实际,教学反馈内容都有不确定的因素,这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对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教学过程没能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上显得不够生动。

推荐第5篇:苏教版一年级统计教案(夏欢)

一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马衙中心小学 夏欢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激发统计兴趣

师: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那好,老师正想请咱们班和二班的小朋友一起看动画片,而且特意准备了四部动画片,大家一起来看看。(课件逐一出示《喜羊羊与灰太狼》、《西游记》、《葫芦兄弟》、《猫和老鼠》的图片)

师:可是这四部动画片,我们只能选一部来观看,你们最希望选哪一部呢? 生1:我要选《猫和老鼠》。

生2:我最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 生3:不行!我们要看《西游记》,孙悟空最厉害了。 „„ 师:(面露难色)大家喜欢的动画片都不一样,怎么办? 生1: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每部动画片都放上一小段。

生2:老师说出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喜欢的小朋友就举手或者站起来,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

生3:哪部动画片喜欢的小朋友多就看哪部动画片。

师: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好)

1 学生举手,教师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填写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数出了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这种方法就是统计,这个表就叫做统计表。(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统计方法 师:通过统计,老师知道咱们班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小朋友最多,可不知道二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怎样办呢?

生:让二班的小朋友也用排队的方法统计一下。 师:可老师现在就想知道结果,怎么办? 生:派一个人到他们班去统计。

师:二班的小朋友现在正在上语文课,不能打扰他们。(稍停)课前,老师已经让二班的小朋友把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片名写在纸上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把他们喜欢看动画片的情况统计出来吗?

生:愿意。

师:老师报动画片名,小朋友在纸上记。报完名,你们要告诉老师每部动画片二班各有多少人喜欢?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记?

老师开始报动画片名,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统计。 师:请统计好的小朋友举手。(环顾全班,只有几个学生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生1:老师,您报得太快了,我记不了。 生2:我不知道怎样记。

师:没关系,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记录的。 师:记录下来的小朋友,谁愿意说说你的记录方法? 生1:我听到老师报哪部动画片,就在那部动画片的名字下面画个“○”。 师:你真聪明,记录得很清楚。其他的小朋友有没有不同的记法? 生2:我是画“√”记的。

生3:老师,我是用“.”记的。 生4:我是画“△”的。 „„

教师将学生想到的记录符号板书在黑板上。

师:其实记录的方法还有很多,你觉得怎样记清楚方便就可以怎样记。刚才不会的小朋友,现在会记录了吗?

生:会了。

教师检查学生的统计结果,发现统计结果不一致。

师:为了做到准确公平,老师想请小朋友用画“√”的方法,把二班喜欢

2 看每一部动画片的情况再统计一次。

学生同意后,师生第二次统计。之后交流,填写统计表。 师:看看统计表,你们觉得两个班到底应该选哪一部动画片来观看?为什么?

生:应该选《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因为两个班都是喜欢它的人最多。

师:很好。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了两个班看哪部动画片的问题。小朋友想出了用符号来记录人数的方法。(板书:符号)你觉得这种用符号记录数据的方法怎么样?

生1:我觉得用符号记又简便又快。 生2:我觉得记得很清楚。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太棒了!老师要奖励你们先看一段动画片。 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

三、解决问题

师:看完动画片,我们再来看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主题图。(稍加变化) 师:我们课后要开展这几项体育活动,不知道小朋友喜欢什么活动,每项活动各要准备多少体育器材,你们能帮老师统计出来吗?

生:能。

学生分组调查,并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统计方法记录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

师生共同统计全班情况,填写统计表。

师:你能说一说,我们班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 师: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生:„„

四、总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生:我学会了用简单的符号统计数据„„

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推荐第6篇: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1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1苏教版

统计1

教学内容

教学第9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板书:统计)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

(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

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

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

(4)提问: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三、完成“想想做做”1

完成“想想做做”1。

四人一组,统计小组里的铅笔、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并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表中,老师解释表中的“文具”栏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称,“数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数据填进去就可以了。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看边分、边记。

3集体交流,说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种文具多?哪种最少?

推荐第7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1)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9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5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板书:统计)

二、新授。1.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

(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

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 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学生再用画\"√\"的方法记录一遍,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提问: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三、完成“想想做做”1 完成“想想做做”1。

1.四人一组,统计小组里的铅笔、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并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表中,老师解释表中的“文具”栏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称,“数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数据填进去就可以了。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看边分、边记。3.集体交流,说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种文具多?哪种最少?

2

四、教学反思

推荐第8篇: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本章是全书的总领,重点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统计与统计学的涵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和特点

一、统计与统计学

统计是一门研究数据的艺术,取调查或试验的数值称为统计数据。

(一)统计

统计的涵义: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活动过程。是人们从数据方面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和结果。因此,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要获取数据和得出结论,来向人们提供信息。统计信息是统计数据加工的结果。

例如,学习委员在期末考试后,都要统计全班考试人数、各科总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这些数字就是来自调查的统计数据。

(二)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方法论科学。它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它源于实践、升华实践、指导实践,从而使统计实践活动更科学、严谨、标准和规范。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研究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调查或试验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作出统计上的解释。

由于统计定量研究具有客观、精确和可检验的特点,所以统计方法就成为实证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它广泛应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统计研究。

例如,政府要治理国家、作出决策、执行计划、检查监督、宏观调控等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企业要开发产品、市场销售、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资金运用、投资评估等都需要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的支持;药剂师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新医药疗效的显著性检验;工程技术人员应用统计方法测定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天文学家以统计方法为基础预测星体未来的位置;生物学应用统计方法安排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生命学家用统计方法研究基因工程等等。

虽然所研究的问题属于不同领域,存在千差万别,但所根据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是相通的。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数量性

人们说“统计的语言是数据”指的就是统计的数量性。而统计数据来源于调查或试验,因此统计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有时空条件的量。

(二)总体性

统计学是以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说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数量事实进行大量观察与综合分析,得出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例如,政府进行决策,就需要进行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目的不在于了解个别居民家庭,而是要反映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部门的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等。客观事物的个别现象常常有其特殊性、偶然性,而总体现象则具有相对的普遍性、稳定性、规律性,有助于得到正确的认识。

(三)变异性

客观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构成总体的个体是互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统计称作变异。它有时间上的变异和空间上的变异,有变异才有必要去统计。

例如,一个商店的销售额在时间上每日数额有差异,每个柜台组之间数额有差异。因此,每

三、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和管理。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三)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信息与系统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把各种硬件与软件技术,并融合了各种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信息为处理对象,来进行信息的采集、生成、存储、传输的,人—机相结合的系统。日每组都要统计销售额。

三、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和管理。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三)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信息与系统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把各种硬件与软件技术,并融合了各种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信息为处理对象,来进行信息的采集、生成、存储、传输的,人—机相结合的系统。

四、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统计研究着眼于总体的数量特征,所用的基本方法都与总体数量性有关,这些基本方法是:

(一)大量观察法

统计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并且无法重复实验,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本质上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要研究这种关系就不能用实验的方法,而必须到社会经济的现实中去做调查、观测,即采用大量观察的方法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调查、观测,来进行综合研究。

因此,大量观察法是指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要从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例如,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调查等等都是大量观察法的具体应用。

(二)统计分组法

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被研究总体内在特点,按照所确定的分类或分组标准,将被研究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类别或组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例如,国民经济分为一产、二产、三产业;按行业分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按核算方法分为货物与服务等等。

一个统计总体是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体,统计分组就是对这三种性质的综合分析。

(三)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是指,统计绝对数、统计相对数和统计平均数。综合指标法是指将这三种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的统计基本方法。

例如,某班学生人数40人,统计期末考试总成绩 3200分,这是统计绝对数;平均成绩80分,这是统计平均数;及格率96%,优秀率25%,这是统计相对数。他们综合说明该班统计科的学习情况。

(四)统计模型法

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定条件,应用数学方程式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在第六章与第七章中具体介绍。

(五)统计推断法

从个别到一般,从事实到理论,进行概括的推理方法,逻辑上称为归纳法。常常存在这种情况;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部分或有限的单位,而所需要判断的总体范围却是大量的,甚至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根据部分数据资料对总体数量特征作出判断的问题。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部分数据判断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归纳推断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将在第四章中具体介绍。

本节小结

1.统计是指实践活动过程,统计学是指活动过程的理论指导。

2.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3.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统计是从总体上来研究大量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就是说,统计是从对个体单位的观察人手最终得到反映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统计资料。因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统计专业术语: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体系等等。这些专业术语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统计研究对象的具体量化。要求大家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

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现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体称为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是人,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事件或现象等。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构成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同质性

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必须在某些点是具有共性。

2.大量性

构成总体的个体数目要足够多,足够多是根据研究目的决定的。

3.差异性

构成总体的个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是指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属性上的差异与数量上的差异。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表明总体单位身上特征的名称称为统计标志;表明总体身上特征的名称称为统计指标。

(一)统计标志

1.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的名称。

2.标志的种类

3.标志的表现

是指在标志名称的后面所列示出来的属性或数量。

例如,“民族”是品质标志名称,汉、回、蒙、藏、…,为品质标志的表现;“年龄”是数量标志名称,16岁、17岁、18岁、…,为数量标志的表现。

(二)统计指标

1.指标的概念

表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称为指标。

例如,某班某期末学生40名,期末平均成绩80分,优秀率30%,及格率98%。它包括;时间限制、空间范围、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具体数值六个要素。

2.指标的种类

三、统计指标体系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它有两种形式:

1.各指间的关系可以用算术式表达。

如:

销售额 = 销售价格 × 销售量

总产值 = 生产价格 × 产量

; 总成本 = 单位成本 × 产量

2.各指标间关系无法用算术式表达,只能用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关系表示。如,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是由货物与服务众多指标构成,企业经济指标体系是由多项相关指标构成。

四、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二)联系

五、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标志在各单位身上的具体表现互有差别;指标在不同时空上数值的差异,统计上称为变异。

(二)变量

数量标志或统计指标的不同取值,统计上称为变量。也就是说标志或指标会出现不同值,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不同的值。因此,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名称称为变量,其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

(三)变量的种类

连续变量: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变量

离散变量:只能用整数表示的变量

六、统计数据的量化尺度

在统计研究中,量化通常是指概念的操作化或概念的运算化。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即它是取自调查或试验的值。因此,统计数据按照量化尺度的不同通常可分为:

(一)测量值数据,用测量的方法得到的数据

(二)计数值数据,用清点方法获得的数据

(三)排序数据,用排列顺序方法得到的数据

(四)分类数据,用划分类别方法得到的数据

七、本节小结

(一)总体与指标的关系

(二)总体单位与标志之间的关系

(三)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指标、统计标志四者的关系:

推荐第9篇:统计教案

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并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够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统计方法中提炼出方块统计图,并且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题插图:

小红家的小院里养了—些可爱的小动物。有哪几种?(鹅.小鸡.小鸭。) 师:小红刚拿着食物过来,小动物们就都跑过来了,这么多小动物挤在一起有点乱,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每种小动物分别养多少只?(分一分、排一排或数一数)(指名学生上来将动物头像分类整理)你觉得他摆的怎样?有没有摆得不一样的?

2.比一比:现在摆好的图与刚才的画面比一比,哪幅能更清楚地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分别有多少只?

3.小结结题: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知道了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要学的统计,我们排出的这幅图就是统计图。(板书:统计)

二、学习方块统计图

1.提问:如果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把这幅统计图在很短时间内画到纸上吗,你感觉怎样?追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同桌讨论) 2.汇报交流

师:人们通常用方块来表示的,如果用一个正方形表示一个小动物,那么这些鸡、鸭、鹅的只数该怎样画呢?(课件展示) 3.观察画出的统计图,每个方块代表几只?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4.比较一下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统计图,一个用图像表示,一个用方块表示)

5.填写统计表并与统计图进行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分组活动

1.结合情境,布置任务。

少年宫在假期里有四个兴趣班,以丰富小朋友们的假期生活,有哪四个兴趣班呢?(出示四个小朋友的图。)

请大家在自己所在小组内进行统计、调查,看一看每个兴趣班参加的人数情况。

2.介绍方法。

将自己调查的情况,用画√的方式,逐个记录在第91页的表格里。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调查的情况。

4、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颜色涂方格,完成统计图。

5.提问:看着自己绘制的这幅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认为哪个兴趣班参加的人数最多?你建议哪个兴趣班应多开展活动?为什么?

6、老师这里有全年级的统计表,人数很多怎么办?

介绍:数字都是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方块代表10个,在旁边注明,这样就方便了。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统计的结果?你利用 这种方法,最想去统计什么问题?

推荐第10篇:统计教案

信息窗1 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请看信息窗一,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集体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导他们明确,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

谈话: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3、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1) 独立填写。(2) 班内交流。(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2 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荣誉。其实,威海还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呢!那里依山傍海、风景秀美、楼在林中、人在绿中。让我们一起看看威海的绿化情况,好吗?

(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

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威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威海、苏州„„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199

2、1993„„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 页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2.课本 122 页自主练习第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 学生独立解答。

(2) 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网站一周访问人次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四、总结回顾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第11篇:统计教案

统计

任课教师:欧智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通过教师带领同学们统计每种动物的只数、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4、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

课件,小动物头像,各种颜色的卡纸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刚才欧老师听了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现在,欧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放一首歌,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歌?(课件播放“生日快乐”歌) 生:生日快乐 小朋友们都知道。那么,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就有一位要过生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它就是森林里的小象。小象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都来向它表示祝贺。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吗? 生:谁来给它过生日?

它过几岁生日? 送给小象什么生日礼物?

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么多,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谁来给小象过生日了?(课件出示小动物)

二、探究新知

1、来了好多客人,小象都数不过来了,所以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登记一下,怎么登记呢?

把小动物分分类,哪些是一类呢?

生:小狗是一类,小猪是一类,小猴是一类。

欧老师要请2位小朋友上来,按刚刚我们说的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来摆一摆。

黑板上摆的这些,你们能清楚的知道小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吗?谁来说一说?

生:小狗来了4只,小猴来了5只,小猪来了3只。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小动物来了几只?还要数一数。

看到这幅图,小朋友们知道了来小象家哪种动物最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比小猪多1只? 生:小猪最少。

小猴最多。 小狗比小猪多1只。 看到这些,你还想说什么? 生:小猴比小猪多2只。

小猴比小狗多1只。

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都是通过我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到的。我们把这个过程就叫统计(板书“统计”)。

2、小动物们来给小象过生日,还带来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礼物送给小象。你们能把这些鲜花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呢? 生:按颜色整理。 这些鲜花有哪些颜色呢?

生:有4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粉色。

现在,欧老师给小朋友们发一些学具,同座位的小朋友一组,用手中的学具把小象收到的鲜花按颜色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然后在书上涂一涂,填一填。欧老师看哪组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准备好了吗?

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小朋友请举手。

(老师收几份贴至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哪组排得是正确的。 我们再一起来看书上涂得怎么样了,填完了吗?

3、认识条形统计图

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第93页的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条形统计图”。我们看到这个条形统计图来说一说: (

)色的花最多,(

)色的花最少。 红花比蓝花多(

)盆。

三、拓展延伸

小动物们给小象带来了礼物,小象也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来招待它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小象准备了一些什么好吃的? (课件出示水果) 生:苹果,梨子,香蕉。

谁能帮小象统计统计这里到底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子,多少个香蕉,多少个香蕉呢?

哦,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乐于助人,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象吧!请小朋友们把这张纸拿出来,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再填一填。看谁涂得最好,填得最棒?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第92页。

第12篇:统计教案

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准备:

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1 / 4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

2 / 4 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四、及时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五、当堂达标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

3 / 4 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 )比( )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第104页自主练习2题。

2、选做题:课本第105页自主练习3题。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4 / 4

第13篇:苏教版一年级《统计》说课稿

教材简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

【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分类理一理。

第14篇:小学一年级统计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二次过关 一.器材 姓名: 二.这是一张一甲班一大组同学测试拍球的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个数 30 27 24 45 32 47 序号 7 8 9 10 11 12 个数 25 50 36 28 31 42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个数 25 29 37 21 34 27 球 跳绳 呼啦圈 40 个以上(优) 30~40 之间(良) 20~30 之间(合格) 人 数 请你统计一下各种器材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的结果涂一涂。 名称 数量 球(个) 跳绳(根) 呼啦圈(个) 1.成绩为( )的人数最多,成绩为( )得人数最少。 2.成绩为优的人数比成绩为良的人数少多少人?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球 跳绳 呼啦圈

第15篇:二年级统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 计》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师:周末,欣欣到乡下的奶奶家去玩。奶奶家种了好多蔬菜,还养了很多小鸡、小鸭、小鹅。她很懂事,星期天一大早就起来帮奶奶去给它们喂早饭。我们也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故事动画)

师:小家伙们都往前挤,想看看今天吃啥好吃的,可乱了。小朋友们,你们用什么方法让欣欣很清楚地看出奶奶家养了多少只小鸡、小鸭、小鹅吗?

生:小鸡、小鸭、小鹅分开站(或小鸡一堆、小鸭一堆。。。)

生:把它们分开后排排队

师 : 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来把这些小动物排排队,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指名,排出象形统计图)

师:现在摆好的图和刚才的画面比一比,哪一幅能更清楚呢? 生:摆好的图

师:现在,你能很快地说出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吗? 生:(鸡6只,鸭4只,鹅3只)

4、小结揭题:

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知道了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以前学的统计,我们排出的这幅图就是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统计)

三、学习新知

师:如果老师要小朋友们把这幅统计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画在作业纸上,你们觉得有困难吗? 生:(有,画不像)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呢?你打算用什么来代替小鸡、小鸭、小鹅的画像呢?(学生思考片刻) 请同学们用你们想到的好办法在作业纸上记下来。(学生用笔记录,教师巡视)

师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问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呢?有层次的出示学生的作业(从不规范的到规范),逐步引导学生用符号来代替动物的头像,并且为了清楚的知道统计的对象,应该在下面写上名字。最后让学生知道,不光可以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来表示。

2、师:刚才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下面老师介绍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他们是用方块来表示的。(课件出示空的方块图)

3、师:每个小方块表示一只小动物,那么要用几个方块来表示鹅的只数呢?(3个)(演示)

师:你能说说老师刚才是按什么顺序涂的吗?每个小方块表示几只小动物呢?

生:从下往上涂,每个小方块表示1只小动物。 师:那你能试着用涂色的方法来表示鸭和鸡的只数吗?请小朋友们完成作业纸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师:下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小鸭你涂了几个方块,小鹅呢?(指名回答)是不是跟大屏幕上一样呢?

师:现在大屏幕上和黑板上有两个统计图,一张用图像表示,一张用方块表示,哪个统计图比较方便呢? 生:方块比较方便

师:这个小方块还真厉害,能表示1只鸡,能代表1只鸭,也能表示1只鹅。有几只,我们就画几个方块。方块统计图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动物可以用图像表示,也可以用汉字表示。 (课件出示横图,让学生了解)

三、游戏。

师: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我们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上来PK一下,谁愿意做代表呢? 请一位小朋友当裁判,看看每轮是男生胜还是女生胜,把结果大声的说出来,其余小朋友做小小记录员,用打“ ”的方法把游戏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我们用10局来定胜负。开始游戏。 学生游戏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记录表上男生是几个( )吗?女生呢? 生答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完成这张方块统计图吗? (学生完成统计图)

交流。(从这张统计图里,你看出了什么?游戏的结果怎么样?)

四、练习。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游戏,那么,在课间你们除了玩游戏,一定很喜欢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1、学校将要开设四个兴趣小组,科技组、唱歌组、美术组和舞蹈组,每人只可以参加一项活动,你最想参加哪一项呢?(打开书97页)

2、提要求:请小组长负责在小组内先进行调查,完成调查表;然后每个小朋友根据你们组的调查表完成方块统计图。(学生分小组活动)

3、集体交流:你们组统计的结果怎样呢?谁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组一共有 人,参加 组有 人,……)

适时提问:想参加哪个小组的人最多?你想建议学校多开展哪些活动?

五、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一个方块可以用来表示任何一个你想统计的东西,我们制作统计图时就更加简便了。

第16篇:统计精品教案

《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县(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 页,根据上面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完成下面两幅统计图吧。

学生开始完成书本两幅单式统计图。 2.自主探究。

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同学们根据这两幅统计图你获得那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1985年是城镇的人数为30万,乡村人口为23万。 生2:我知道了1990年的城镇人口为32万人,乡村的人口为22万人。 ………

师: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能不能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可以)同桌讨论讨论,怎样合并?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预设:少图例,请大家看看这张统计图,直条画反:确定左侧都是城镇人口,右侧都是乡村人口。条形上要标明数据。美观:用直尺,图案要美观)

(2)对照着一组画得好的,修改自己的作品。这两位同学把黑板上的也合并成一个复式的。

修改后反馈:修改完了吗?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标题?有没有图例?是否标名人数?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图标,并请生思考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为什么要加图例?

教师小结: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至少是两种事物,图例就是为了区分这两种事物。 (3)师生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师:那么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教师小结:联系: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看起来形象、直观。

区别:①复式条形统计图右上角有图标, 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②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于比较两个数

量,可以清楚两数的相差,单式

统计图用于一个数量的变化。 (5)分析比与较

1.你现在对比一下两个地方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

(1).师:真正的冬天已经来临了,我们每个同学都在锻炼,许多奥运健儿为了奥运会也在刻苦训练,那么精彩的奥运动会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博,取得了51枚金牌。已经超过了体育强国美国。我们就以中国、美国近三年的奥运金牌数为研究对象,来做一回小小统计师。(课件出示)

(2).画完后,学生评议,小组内选出最佳统计员(评选标准:准确、美观)

(3).我们看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什么信息?结合表中的数据预测一下中国队在伦敦奥运会的金牌数。(小组先说一说) 2.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第(4)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 3.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四、小结

教师:今天傍晚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若问你,你今天数学课上有什么收获你会怎么回答他们啊?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相应的一页。 板书: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区别:①复式条形统计图右上角有图标, 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②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于比较两个数

量,可以清楚两数的相差,单式

统计图用于一个数量的变化。

第17篇:分类统计教案

《亲近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93~95页。 [教材简析]

本课的素材选取生动有趣,以亲近大海为主题,选取了游泳、拾贝壳等海边孩子所熟悉的素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

3、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在生活中感受分类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你最喜欢到大海边做些什么呢? 师:你们这么喜欢大海,现在让我们在一起到大海边去游玩,好吗?(课件)

师:我们来到了大海边,快来说说你在大海边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仔细观察。)

活动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师:小眼睛真明亮,观察真仔细,能不能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数学问题?

生: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板书) 一共有多少只船?

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来!怎样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呢?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 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讨论。

生:可以先数出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再加起来„.” 师:你们把游泳的人分成男女两类,先数出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再加起来就知道海面上游泳的有多少人了„.(同学们,他们想的这个办法怎样?

师:你们组的同学真聪明,善于动脑筋,老师送你们一份小礼物。 师:其他小组也有其他的好办法? (可以按照戴游泳帽和不戴游泳帽的数。)

师:按照戴游泳帽和不戴游泳帽的人分类数一数,再把数的结果加起来,得出的就是海面上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也是一个好办法。你们真的好棒!老师都没有你们这么棒!也送你们组一份小礼物!还有别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方法。例如:大人、小孩;带游泳圈和不带游泳圈的)

学生边说边进行板书:男女、泳帽、大人小孩、泳圈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得好办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师:那让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好吗?

师:谁来说说你们统计的结果? 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数的结果呢?指电脑数一数看对不对。

你们小组数的真仔细,老师送你们一份礼物,其他小组也是和他们一样吗?谁来说说,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数的结果如何?(看课件数)他们数的正确吗?你们真棒!数的很仔细。送你们一份礼物。

师:同学们可真棒,以这么多不同的标准将海里正在游泳的人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并一起完成了统计表。

现在看这个统计表(大人小孩),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我们再来看上一个统计表,戴泳帽和不戴泳帽的,你知道了什么? 男女的呢?你知道了什么?

现在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统计表,小眼睛仔细看,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哇!你们有这么重大的发现,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也送你们一份礼物。(分类不同合计一样,说得真好,他们得分类不同,但合计是一样的都是21,21就是表示游泳的人数。)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知道要想求“海面上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板书)可以先把游泳的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数一数再完成统计表,在统计表中还能解决许多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分类统计!(板书:分类统计)

活动三:在情境中,巩固学习

1、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想不想继续?(想) 师:我们看第二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船?”

你们能用我们刚才学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来算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吗?可以怎样进行分类统计?告诉我好吗?这样吧,你们先小组商量商量,选择你们最喜欢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把你们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作为礼物送给我好吗?

2、学生用事实物投影演示送给老师的礼物并说出从统计表中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借机送贝壳)注意学生说结果要和全班同学对照看正不正确(还有谁也是用这种方法分类的?你的结果是多少?你的?一样吗?)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哪些方法对一共有多少只船进行分类统计的啊?)种类、颜色,分类方法不同,但他们的合计是一样的,对吗?

3、这个问题又解决了,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小朋友手里都有一张统计表,能自己完成吗?好开始!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结果是多少?(多媒体展示)

活动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师:咦?今天,来了多少位同学?谁能用我们今天刚学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来算出有多少位同学? (可以按小组分每组6人,共6组。)

师:你很用心,还运用到了我们刚学到的乘法的知识。 (分男女)

师:分男女进行统计?不错!小朋友们可真厉害!

活动五: 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我看到每个小组都得了不少的小礼物,哪个小组得的最多呢?赶快我们统计一下,比一比谁最多。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学生动手操作。

你们组按什么分?(大小)得了多少个?你们组得了多少个?按什么分得?

哪些组是按大小分得?多少分?哪些组是按颜色分得?多少分?看来你们小组最榜,得到的小礼物最多。

活动五:课后总结 师:老师送你的礼物喜欢吗?

师: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好,相信你们的收获也很多,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恭喜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回家后把你的收获展示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好吗?并且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对你喜欢的一项内容进行统计,下节课进行交流好吗?

第18篇:统计参赛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

《统计》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上过两次《统计》公开课,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在两次公开课后根据实际教学情境与教学效果认真整理而成。第一次教学时按照教材结构,按部就班进行,效果不是很显著,第二次教学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譬如,在例题教学完毕后,学生已初步明白各种记录方法的优劣之处,及时让学生统计不同颜色的图形各有多少个,亲历用画符号的方法记录数据,体会方法优化的妙处,效果显著。练习题只用了第一题,然后通过播放一则校门口车辆通行的视频,使其统计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分别有多少,使课堂“动”起来,体会统计的作用,懂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课题】

《统

计》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学习过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就是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这种方法适于收集确定性事件中的数据。本单元学习的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的是随机性事件中的数据。例如,统计1分钟之内从学校门口驶过的货车、大客车、小轿车的数量。由于随机性事件一般不宜搬入课堂,所以教材以统计盒子里的三种形状的学具各有多少个为素材,本来最简单的方法是倒出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而现在为在小组内组长随意一个一个地拿出学具,报名称,让其他学生作记录,把确定性事件当随机性事件处理。

教材先安排学生自己记录,然后交流记录方法,讨论哪种方法记录得既清楚又方便。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经历记录过程,优化记录方法的过程才是真正学习数学的过程。

做练习时要突出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但也存在以前的统计方法,这就要求小朋友们能灵活选择方法。如抛花片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了统计的本领。此外,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统计的素材,比如,统计校门

口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的数量;统计全班自评得星情况等,都能将统计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板书好课题:统计)

小朋友们,刚才短片中那位著名的魔术大师是谁呢?(刘谦)你想不想学刘谦叔叔的本领啊?能看懂魔术的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要想学会魔术,那更得要“眼疾手快”。今天,我们就用一节数学课,训练这两项本领,乐意跟我学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魔力的“统计”游戏中吧。

二、研讨探究。

1.师:这是我的道具——图形百宝盒,猜猜里面装着哪些形状的

图形纸片呢?马上,我让它们一个一个跳出来和你们见面,在它们跳出来的时候,你们要一边看,一边数,最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图形?每一种形状的图形分别有几个?准备好了吗?(活动中)

2.师: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图形?分别有多少个?(疑惑中)找两位同学汇报一下,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是因为我拿的太快了?可是生活中有些事物的变化就是这么快,你没有办法让它静止或放慢,比如:(视频播放车来车往的画面)

3.师:校门口车来车往,你不可能叫车停下来给我们数吧?那么面对变化中的事物,要想统计出它们的数量,只要动脑筋,办法总是有的嘛!如果我们再做一次统计图形的试验,你们有什么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图形的数量呢?互相交流一下。(交流中)

4.师:对啊,统计变化中的物体数量,有火眼金睛还不够,还要用笔记下来,人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所以,我们要训练眼疾手快的本领。下面我们再试一下?(好)拿出桌上的白纸,准备好!(活动中)

4.师:这次成功了吗?谁愿意将你记录的方法展示给我们看?(实物投影仪上展出)有不一样的记录方法吗?

5.总结:每种方法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几种方法,哪一种更先进呢?第一种:拍照片法。发生什么就记下什么。第二种:分类排队法。第

三种:用画“√”的方法记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先进一些呢?为什么? 6.用画“√”的方法能够又好又快的记录事物发生的过程,值得我们去运用(板书)。记录是统计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是整理数据,大家数一数,你刚才记录下来的每一种图形各是多少个呢?汇报填入表中,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7.谈话:有没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下面的任务是统计这个百宝盒中各种颜色的图形分别有多少?我们先看一下有几种颜色。板书:红、黄、蓝。下面我们用画“√”的方法来记录红色的有多少?黄色有多少?蓝色有多少个?大家要在白纸上先画下这三种颜色的记录表。(活动中) 8.汇报填表。

9.总结:同学们已经用会用画符号的方法来统计变化中的事物有多少,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继续趁热打铁,在抛花片的游戏中强化我们的本领,好吗?看游戏要求。(练习第一题)

三、应用实践。

1.刚才我们看了一段校门口车来车往的视频,你觉得自己有本领统计出每种车的数量吗?那我们就去看一看。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记录表请打开,你们明白要统计的是哪些车了吗?谁来说一说。第一行是轿车,第二行是客车,第三行是电动车,这三种车比较常见。视频中还可能出现三轮车、自行车等其它车辆,我们都将它们放入第四行,明白了吗?这次,我想请一个有火眼金晴的小朋友上来报车的名字,比如看到客车,要大声的喊出来——客车,不能反应慢。谁行?有时候,还可能一下子窜出几辆相同的车,你就需要连续地喊:客车、客车、或者直接叫2辆客车,同学们听到喊2辆客车,要怎么记录?好的,可以开始了!(活动中) 2.整理数据填表。

3.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看到了你们离魔术师的梦想已经走近了一步,继续加油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给自己打星星,一颗表示没学好,两颗表示学会了,三颗表示学得棒,你给自己打几颗星呢? 4.全班统计得星情况,制成统计表。

四、拓展延伸。

星期天,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你熟悉的路口,统计一分钟内通过的各

种车辆是分别是多少,再跟我们今天视频中统计的一分钟校门口过往车辆的数据比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请注意安全哟!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小朋友们经历了自己记录、择优方法、再作记录、互相挑战等学习过程,深刻体会到统计变化中物体数量的趣味性,把数学学活了。同时本节课,课前用刘谦大师的魔术做“引子”,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魔术中的要领与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引用它导入新课,很新颖,很活泼。同时,在同学们不明白例题中为什么不把图形倒出来数一数的困惑时,我设计了校门口一段车来车往的视频,让学生很自然的想到生活中有些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没有规律的,所以这段视频对新知的教学起到了一个助化剂的作用。这两段视频材料的引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呆板生硬,它是在现代化教学互联网条件下进行的尝试,取得预设的效果。

第19篇:统计基础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课题

第一节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概念

2、掌握统计的工作过程

3、掌握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统计的工作过程及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统计的工作过程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新年好!很高兴在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再次跟大家见面,这个学期,由我为大家教授《统计基础》这门课程,《统计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希望同学们能认认真真的学好这门课,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要求:、

1 介绍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 2 说明考核该课程的办法 3 提出关关于上课的要求 4 关于做作业的要求

5 关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要求

新授:

一、统计和统计学

1、统计:

是指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

市场调查 数据录入 统计软甲分析 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过程。 分析报告

2、统计学

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资料的科学,是我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方法论科学。)

二、统计活动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表述为: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主要特点有: (1)数量性

指从数量上说明社会经济现象,这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首要特点。 (2)总体性

统计研究的是大量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正确的判断。 (3)具体性

统计所研究的数量,都是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不是抽象的量。 (4)社会性

指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是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统计认识的客体是社会经济现象,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

(一)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和计划安排。

2、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方案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要调查的对象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的过程。

3、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的目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组、加工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4、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对经过系统化和条理化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各项综合指标,并利用各种分析方法,揭示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联系,阐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并根据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结论的过程。

5、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即:质——量——质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指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要从总体上加以考察,就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加以综合研究,以达到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例如,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 。

2.统计分组法

根据现象总体的特点及统计研究的目的,把总体按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即不同的组),把不同性质的单位分开,而各组内部各单位的性质基本相同,这就是统计分组法。例如,要考察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及亏损额,可以选择“盈亏状况”为标准进行分组,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3.综合指标法

将大量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汇总,就可以得到反映现象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叫综合指标法。常用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4.统计推断法

统计推断法是根据样本资料,按一定的置信度,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推断法广泛用于对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和对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

补充:(根据实际情况来讲) 5.抽样推断法

抽样推断法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出的样本数据,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6.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测定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存在性及其强度,并据此进行预测和控制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

小结:本节主要讲:

1、统计与统计学的概念

2、统计活动

3、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作业:简答题:

1、统计与统计学的概念

2、

3、统计的工作过程

课题: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及其特点

2、掌握统计标志和指标的相关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3、理解统计指标体系

4、掌握变异与变量

教学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标志语指标、变异与变量

教学难点:

统计指标体系、变异与变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复习提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新授: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统计总体

1、概念: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整体。例如,我们要研究全国城镇居民的收支情况,就要以全国城镇居民作为一个总体。

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1)同质性:指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个体必须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就是这个共同性质使这些个体结合成一个整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 (2)大量性:指统计总体应包括足够多的单位数。这样才能综合计算出统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才能反映出统计总体的规律性。

(3)差异性:指构成统计总体的许多个体,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必定存在差异性,是非同质的。

3、分类:

(1)有限总体:总体范围和总体单位的数目都能明确确定,并且总体单位数目有限,能够准确计算出总数。如:企业的职工人数;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品种等 (2)无限总体:总体范围不能明确确定或总体单位数目无限的.如:气象总体;宇宙总体等

(二)总体单位

1、概念: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过程等非实物单位。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1.统计标志

(1)概念: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统计标志。

(2)分类:统计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明事物的属性特征,只能用文字说明,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标志。例如,性别。

数量标志:表明事物的数量特征,用数值来表示的标志。例如,年龄。 标志还可按变异情况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补充:按是否可变分为:

不变标志:凡是总体各单位某种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的,这种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

可变标志:凡是总体各单位某种标志的具体表现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这种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 2.统计指标

(1)概念:统计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某种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由可变的数量标志经过统计调查进一步加工、汇总、综合而成。

(2)要素:统计指标一般有5个构成要素,即指标所属的时间、空间,还有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和计量单位。

(3)分类:按反映现象的内容不同分类: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现象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等。

质量指标:是指用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所得到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平均水平或相对水平,表明对比关系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成绩、人口出生率等。

3、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a、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b、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为品质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量来表示的。

(2)联系:

a、统计指标是建立在相应的总体单位及其标志值的基础上的,它们是相应的各个总体单位及其数量标志值的汇总与综合;

b、由于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会随着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指标与标志也就随之不同。

C、统计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而统计指标则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他们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

三、统计指标体系

1、概念: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统计指标体系的两种形式:

(1)各个指标存在着确定的对应关系。

如:总产值=产量×单价 (2)框架式联系的指标体系

如: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包括: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

四、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1、概念:指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如:男、女

2、分类

(1)品质变异:品质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具体表现不同。如企业有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组织形式上的差别。 (2)数量变异:数量标志在总体各单位表现的差异。如企业在利润上有高低差别。 (二)变量

1、概念: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叫做变量值

2、分类:

(1)按数据的连续性不同分类:

连续型变量:指统计在描述其对象基本特征时,某一变量在一定区间范围内可取无限多个数值的变量。如,身高。

离散型变量:指统计在描述其对象基本特征时,某一变量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可以按一定顺序一一列出变量值的变量。如,职工人数。 (2)按性质不同分为:

确定性变量:指变量值受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变动方向明确,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随机变量:指变量值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气变动方向呈现偶然性。

小结:本节主要讲统计学中的常用的基本概念:

统计总体与统计单位;统计标志与指标 统计指标体系 变量与变异

作业:第一章的练习册

第20篇:统计1教案

第八单元 统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统计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村长请老师到羊村做客,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你们愿意吗? 师:村长给咱们准备了六辆车,咱们第一组坐1号车,第二组坐2号车……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安全,每辆车任命两名小组长——男女生各一名(请每组的第

一、二名同学担任组长)。

师:老师想知道每辆车上各有几名男同学、几名女同学,同学们能帮帮老师吗?

(引出单式统计表)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制作单式统计表

师:那我们先来统计男生的情况,每组的男生小组长注意了:数清楚自己的男生组员人数。数好了就起立,等所有的小组长都数好了,一个一个的告诉老师。 (填写统计表)

师:根据这张统计表,谁有问题要问吗?

师:现在我们来统计女生的情况,还是跟刚才一样,请组长来收集数据。 2.探究复式统计表

师:这张统计到各辆车上有几名男同学,这张统计了各辆车上有几名女同学。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上车了,老师需要知道各辆车上一共有几名同学。1号车上一共有几名同学?……

(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师:看来两张表比起来有点不方便,为了方便比较,怎样把这两张表组合一下,制成一张新表呢?同学们可以试着在纸上画一画。观察两张统计表,它们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新表看上去特别简洁。咱们来一起把数据填到新的表格中吧。

3.比较两种表: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够得到单式统计表中能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单式统计表得不到的信息。

4.观察表格,你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把你想到的问题写在横线上,让同桌来回答。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师:喜羊羊和村长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喜羊羊:苹果3个、香蕉6个、铅笔5支、橡皮10块、巧克力4块、棒棒糖5支;慢羊羊:苹果4个、橙子4个、铅笔2支、橡皮5块、尺子3把、巧克力10块)

师:分别统计喜羊羊和村长给大家准备的礼物。四人小组合作,在动手之前,先想一想,如何合作,会使你们组完成得最快,最好。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都做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师:咱们在班里做个小调查,看看大家都喜欢吃什么。 在你最喜欢的蔬菜名称下面画√

师:老师来读每个人喜欢的蔬菜,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看谁的方法即准确又方便。

一年级统计教案模板
《一年级统计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