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59:0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法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过程:

1、简单讲述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规。

2、法律知识竞猜

(1).在公车上看到小偷正要偷东西,你应该怎么做?

A.见义勇为,和小偷搏斗

B.大声地叫“抓小偷”

C.悄悄的当作没看见

D.动动脑子巧妙地提醒那个被偷的阿姨注意自己的钱包

(注:见义智为比见义勇为更好) (2)法律是什么? A.规则

B.习惯 C.纪律

D.有强制力的规则

(3)小明今年12岁了,小明的下列做法中哪种是法律不允许的?

A.小明把爸爸的一台笔记本电脑送给了特别要好的朋友亮亮

B.小明把一本自己喜欢的童话书送给了自己的同桌张丽丽

C.小明自己从超市里买了一个足球回家

D.奶奶给小明1000元钱作为压岁钱,小明收到后很开心

(4)某小学周末组织学生到村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8岁的王某在为一老人擦窗户玻璃时,不慎从2楼窗台跌下摔伤,经医院诊断治疗花去医疗费一万余元,对于王某摔伤的赔偿责任,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王某摔伤是为敬老院擦玻璃,应当由敬老院负主要责任。

B、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做好事才出的事故,学校应该负赔偿责任 C、学校在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应先做好安全教育和指导

D、学校不应该安排8岁小学生擦二楼的玻璃这样具有危险性的工作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

A.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B.营业性歌舞厅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C.只要有正式营业执照的商店,就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D.任何经营场所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6)听奶奶说旁边的建筑工地挖出了宝贝,很多人都去捡宝贝了,小华应该怎么办呢?

A.不捡白不捡,捡了宝贝,同学们肯定都特羡慕 B.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所以要上交给国家

C.不捡白不捡,捡了宝贝,卖了能发财

D.不捡白不捡,捡了宝贝,可以自己玩

(7)小林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小猴子,小林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送给好朋友

B.留在家里作为自己的宠物

C.宠物店老板给了小林50元钱,小林把猴子给了他

D.给动物园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这里有一只受伤的小猴子 半路上,他企图*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8)某幼儿园用校车接送幼儿,由于司机和随车老师的疏忽,在下车时未注意到还有孩子未下车,就锁车离开,由于当时天热,校车又是全封闭的,孩子后被发现闷死在车里,孩子的死亡应当由谁负责? A.司机负责

B.随车老师负责 C.幼儿园负责

D.幼儿园、随车老师和司机共同负责

3、怎样预防侵害

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4、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推荐第2篇: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一、教学活动目的: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教学活动重点: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三、教学活动难点:掌握灭火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2、四瓶液化气(小瓶),四个煤气灶(小)。

3、4台小灭火器。

五、教学方法:自主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两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案例一

2003年2月23日,河南省新野县某小学四年级七名学生中午放学后,到学校附近的个体电气焊修理部门前玩耍。其中1人出于好奇,用火柴点燃自制电石桶(乙炔发生器)的细钢管口,引起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轻伤2人。

案例二

2005年4月5日上午,山西省某煤矿第二小学四年级共195名学生,在10名老师带领下,到

七、八里外的山上春游,发生因学生野炊引发大火,当场烧死学生29名,重伤1名,轻伤3名的恶性事故。

(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安全意识。

(二)分组讨论“消防安全”应注意的事项,火灾扑救的方法,及逃生方法。

(1)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2)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3)如何使用电器?(4)外出野炊应注意什么?

(5)发生火灾时应如何报警?(6)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

(7)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8)楼房着火如何逃生?

(三)小组代表分题发言。

(四)板书设计:

(一)消防安全常识 (略)

(二)火灾扑救常识

(一)火灾报警

(二)灭火方法

(三)自救与逃生

(1)向周围群众报警 (1)隔离法 (1)人身着火时自救

(2)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2)冷却法 (2)楼房火灾时逃生

(3)窒息法 (3)山林着火时逃生 (4)抑制法

(六)实践活动:

1、分4人小组,让学生实例操作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煤气灶。

2、分4人小组,“用灭火器”演示如何“灭火”,让学生实例操作如何使用“灭火器”。

七、教师赠言:

同学们:火灾无情! 请注意防火! 请注意安全! 请珍惜人生!

八、课后评析。

推荐第3篇: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五四班 黄丽丽

第一课 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在马路上玩耍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第二课 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 1.出示案例:

案例: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2.讨论案例:

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3.怎样预防侵害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第三课 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图片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在马路上玩耍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图片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第四课 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志线的作用。

2、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 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 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 同时也 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章而造成的),那么你 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 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 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 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1) 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 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 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 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边交流,电脑一边展示日记中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其作用)

3、触类旁通学习其它的交通标志。(1)电脑展示各种交通标志。 (2)有的电脑展示,有的请同学说后再展示。 (3)引入: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是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我们要不要听他们 指挥呢?(回答要),但我们还要听谁指挥?(交通警察、同时出示文中交通警察的图 片)

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做到交通安全,一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一 要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和识记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图案,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按照它们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各守其则,我们的生命 财产才能得到保证,交通才会有秩序。

5、引言: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上边这些必要交通技术措施外,国家还用法律的形式, 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 这些规定的全称叫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 例》,简称“交通法规”。

三、学习“交通法规”一段文章。

1、指导学生阅读后,告诉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是国家于 1988 年 8 月 1 日施行的, 是全国统一的交通秩序管理的基本法规。 它不仅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所 要求的,而且对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法规的内容十分全面和详细,在这里我们仅就与我 们有关的部分摘录,供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2、叫学生边读边议。(1)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法律条款? (2)制定这些条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让学生要据亲身体验,或者听到、看到的事例,踊跃发言,畅谈制定这些条例的道理。

3、利用电脑展示插图,启发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内容,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应该学习和遵 守的。

四、模似从学校到书店的活动,其中设置了许多“关卡”,让学生实践。

五、总结: 通过 “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学习,使我们又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我们不仅认识 了交通标志, 而且还能从法律的高度去理解交通法规的意义。 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 息相关的大事情。为了他人和自已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 交通法规,还要向家长和你熟悉的人进行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第五 把社会关爱送给孩子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儿童都有哪些社会保护。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2、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方法: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课件:

六、一儿童节解放军叔叔给同学们送来了新图书,文化馆的阿姨送来了电影票,海洋馆还准备为中小学生举办专场海豚表演。

学生说天天过“六一”就好了。老师说,当然不能天天过“六一”节,但天天都关心儿童、爱护儿童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保护儿童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把社会关爱送给孩子》,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师:大家想一想同学们还受到哪些来自社会各方面对我们的关爱呢?

生:讨论并发表个人见解(方方面面的) 师:播放课件“科技馆对学生半价开放的情境” 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 请同学们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规定: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科技馆,学生半价(板书)

师:请看下一案例你又感受到怎样的关爱呢?

(1)出示课件:放学后童童和同学们一起回家。小民忽然说,商场旁边新开了一家电子游戏厅,今天放学早,我们去玩一会吧。大家同意了。于是童童、小民和几个同学就朝商场走去。到了游戏厅„„。童童、小民边走边想国家真的管中小学生去电子游戏厅的事吗?

(2)谁来谈谈你的见解呢?学生踊跃说出自己的看法 (3)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3条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4)同学们大声读一下这条法律 板书:游戏厅不去

师:社会对同学们的关爱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我们再来看一段案例。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学习好吗?老板用童工违法,播放课件:商店老板雇用童工 (1) 播放课件 (2) 分组自学 (3) 以抢答形式汇报

(4)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8条。 (5)生:大声齐读

(6)禁止使用不满十六周岁童工(板书)

三、生活应用

(1)播放课件,“孩子自己买游戏机算不算数”

春节时,10岁的兵兵受到了2000多元的压岁钱,妈妈让他把钱放在抽屉里,并告诉他,用这笔钱要经妈妈同意。一天,趁妈妈不在,他拿钱买了一台游戏机。妈妈回来知道后,严肃的批评了他,并找到经理立刻退游戏机。妈妈能退掉吗?为什么?

(2)同学们谈见解

(3)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条,第58条

四、教师总结 师手指板书,师:谁来看板书说一下社会都给了我们那些关爱呢?生看板书回答。

师:学校家庭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做人的环境,我们应当用百倍的努力回报他们。做一个自尊自强自立的好孩子。

五、板书设计 把社会关爱送给孩子

(一)、科技馆学生半价(贴图)

(二)、不进游戏厅

(三)、禁用不满十六岁童工

(四)、不满十周岁,无民事能力,民事行为无效。

第六课 把社会关爱送给孩子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儿童都有哪些社会保护。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2、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方法: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课件:

六、一儿童节解放军叔叔给同学们送来了新图书,文化馆的阿姨送来了电影票,海洋馆还准备为中小学生举办专场海豚表演。

学生说天天过“六一”就好了。老师说,当然不能天天过“六一”节,但天天都关心儿童、爱护儿童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保护儿童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把社会关爱送给孩子》,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师:大家想一想同学们还受到哪些来自社会各方面对我们的关爱呢?

生:讨论并发表个人见解(方方面面的) 师:播放课件“科技馆对学生半价开放的情境” 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 请同学们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规定: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科技馆,学生[日期:2009-5-8 11:05:59] [字体: 小] 半价(板书)

师:请看下一案例你又感受到怎样的关爱呢?

(1)出示课件:放学后童童和同学们一起回家。小民忽然说,商场旁边新开了一家电子游戏厅,今天放学早,我们去玩一会吧。大家同意了。于是童童、小民和几个同学就朝商场走去。到了游戏厅„„。童童、小民边走边想国家真的管中小学生去电子游戏厅的事吗?

(2)谁来谈谈你的见解呢?学生踊跃说出自己的看法 (3)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3条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4)同学们大声读一下这条法律 板书:游戏厅不去

师:社会对同学们的关爱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我们再来看一段案例。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学习好吗?老板用童工违法,播放课件:商店老板雇用童工 (1) 播放课件 (2) 分组自学 (3) 以抢答形式汇报

(4)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8条。 (5)生:大声齐读

(6)禁止使用不满十六周岁童工(板书)

三、生活应用

(1)播放课件,“孩子自己买游戏机算不算数”

春节时,10岁的兵兵受到了2000多元的压岁钱,妈妈让他把钱放在抽屉里,并告诉他,用这笔钱要经妈妈同意。一天,趁妈妈不在,他拿钱买了一台游戏机。妈妈回来知道后,严肃的批评了他,并找到经理立刻退游戏机。妈妈能退掉吗?为什么? (2)同学们谈见解

(3)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条,第58条

四、教师总结

师手指板书,师:谁来看板书说一下社会都给了我们那些关爱呢?生看板书回答。

师:学校家庭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做人的环境,我们应当用百倍的努力回报他们。做一个自尊自强自立的好孩子。

五、板书设计 把社会关爱送给孩子

(一)、科技馆学生半价(贴图)

(二)、不进游戏厅

(三)、禁用不满十六岁童工

(四)、不满十周岁,无民事能力,民事行为无效。

第七课 纪律帮了我们 什么是纪律?

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层含义: 1.纪律是指惩罚; 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 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和“矩”是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顺便说一下,现在常说的曲尺手枪,是因为它像木工使用的工具曲尺呢。 纪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纪律做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养成集体行动的习惯。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寻食打猎,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规则,就无法进行协同活动,甚至连抵御野兽的侵袭也不可能。所以纪律就作为人们的习惯因此而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越社会化和现代化,分工越精密,协作越广泛,纪律就越重要、越发展。例如,一个现代化大企业生产的一件产品,就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这就需要许多人相互配合、进行协同作业,也就必须制订一套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工艺规程和规章制度。由此看出,纪律的演变标志着人类的进步。

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有哪些法纪?

纪律:学校纪律,包括课堂纪律、考试纪律、集队纪律、作息纪律、劳动纪律等。校外纪律有乘车、求诊、购物、安全纪律等包罗万有。 法律部分:

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

中学阶段:《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为什么要遵守法纪?

遵纪守法对我们重要吗? 我举几个真实的例子,希望大家从中判断纪律的重要性。 例一:在一次现代战争中,A军部署了一个连队星夜潜伏在一处山谷,准备待黎明时分发起总攻占据某高地。在行动前,首长申明了伏击行动的纪律:在伏击期间,不准发出声音,不许制造烟火。但在伏击行动中,有一位战士因为忍受不了烟瘾发作而吸烟,结果被敌军侦察发现火光,派兵将山谷包围而导致整个连全军覆没。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遵守纪律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例二:某地警方部署了一项秘密任务,当晚要采取行动抓捕一名躲藏在其朋友家的逃犯,长官强调,行动完成之前,任何参战警员不得向外透露行动消息。一名参战的新警员在一

间公共场所的厕所内打电话给其家人报停晚膳,在电话内容中透露了行动内容,结果恰好让逃犯的另一个朋友在旁边厕所无意中听到了消息,就提前通知逃犯转移了,致当晚行动失败,那位泄密的新警员亦因此受到了处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遵守纪律可能导致工作出现严重失误。

例三:浙江省乐清市某中学两个同班同学小吴和小高因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互相扔砸东西,发展到在课堂上打架,致小吴被打成10级伤残,花去医药费4多万元。后来双方家长公堂对薄,乐清市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由被告小高赔偿原告损失40多万元。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遵守纪律可能导致人身受到伤害和经济受到损失。

从以上几个事例可以知道,遵守法律和纪律实在太重要了。国家制定法律,学校规定纪律,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学习,使同学们得到健康成长。如果同学们法纪意识不强,就会违反纪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在校学生之所以会成为罪人,主要是不遵守纪律,法制观念淡薄,加上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增强法纪意识。

回顾一下自己班有哪些同学经常违反纪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对他们欢迎吗? 回顾一下自己班有哪些同学带头遵守纪律?你对他们欢迎吗?

相信同学们心目中一定已有了明确的答案。那么,对违纪的同学要不要处罚? 对一些光讲道理不听的学生,进行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

推荐第4篇: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2.1班

课题名称:请尊重我的隐私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权。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也应学会自我保护,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非法窥看。

二、过程:

1.出示案例:小花是武隆县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一直以来小花的成绩总是令父母满意,可在最近几次测试中成绩连续下降,妈妈非常担心。于是家中就发现:小花与同学通电话时,妈妈会拿起另一部电话;小花与同学上网时,妈妈会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小花的书包这些天总是有被人整理过的迹象。

2.小组讨论案例:

你觉得小花妈妈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3.讲解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的含义:是(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比如个人独特的生理特点、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私生活)等。

做练习: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1、老师的收入。

2、我往来的朋友

3、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4、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元钱

5、个人病情

(2)个人隐私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权,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小结

4.结合理论,联系案例。

(1)小花的行为作了危害社会的事吗?

(2)小花的妈妈的行为是爱还是侵权?从哪里看出来的? (3)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

(4)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要大胆向家长说,这是属于我的隐私,请你尊重我的隐私。但是,我们不能敌对家长,毕竟家长是为了我们好。

5.辩论赛:“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要求:

(1)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 (2)说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推荐第5篇: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目录

第1课

做守法小公民 „„„„„„„„„„„„„„„„„„„„„2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 „„„„„„„„„„„4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8 我们都有一个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11 我国的法律大家庭——认识民法、刑法„„„„„„„„„„„14 珍爱生命 维护健康——维护生命健康权 „„„„„„„„„„19 自由可贵 人格无价——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0 幸福家庭 人生基石——父母有义务抚养孩子 „„„„„„„„27 1

第1课 做守法小公民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法?知道守法的重要性。2.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 3.树立做守法小公民的决心。 教学难点:

本课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 解决方法:

多设计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什么是法?

问题:我们做事都要有一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法”。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活动有了法则就能顺利进行?

交流:做游戏时候,要有规则。 人多拥挤时,要排队。 „„

小结:是的活动有了法则就能顺利进行。“法”能很好地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二、采访专家: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

1、记者采访:

专家:校法制副校长:孟昭华指导员 校法律顾问:张琴律师

记者:学生们自由发问自己心中一切有关法律问题的疑惑,由专家们进行针对性的普法宣传。

2、总结宣传:由专家总结介绍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有关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与教育义务的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 „„

三、模拟法庭:导行。

环境布置:模拟法庭,设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陪审团。 审判专题:

2

1、事关县长(教育重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怎么生活(宣传重点:离异且不生活在一起的父或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与教育的义务。

3、外号的烦恼(教育重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情况严重时有可能触犯法律,受到制裁。

四、讨论总结:争做“守法小公民”

讨论的第一个方面:守法好处多。

讨论的第二个方面:我们还可以在那些方面做到:更好地遵守法律?

第2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宪法,树立学生知、守宪法的观念。 2.行为与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宪法,使学生能够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履行相应的义务。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宪法内容,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搜集,小组讨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它。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了解宪法,树立知、守宪法的观念;

2.通过资料搜集,小组讨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它。教具准备:

写有宪法规定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每个国家都制定了许多法律,有的是为了保护我们受教育的权利、劳动的权利、诉讼的权利(《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劳动法》、《民事诉讼法》)等,有的与职业相关(《教师法》、《律师法》等);这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制定的法律都要符合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这就需要一个母法,这部法律就是宪法。我国的宪法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你想了解有关宪法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对宪法的初步认识

1.通过查资料,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宪法知识。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 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

三、对宪法的深入认识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听小英父亲当选人大代表去开会的案例,你能从中 了解到哪些有关宪法的知识;

2.你知道人民代表是怎么选出的吗?(人民代表是由年满18周岁、有选举资格的公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来自于人民内部。)

3.人民代表的任务是什么呢?(是把大家的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开会时带到会上去讨论。)

4.人民代表大会多长时间开一次?(每年都召开。)

5.小英的爸爸是大家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人民的事情由人民决定,因此他代表人民参加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6.你看每年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都有象小英爸爸哪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代表研究讨论全国人民对国家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决定国家的大事。所以,在我们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7.我国宪法非常重视这一点,把它列在了宪法规定的最前面(出示投影) 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8.指名学生读这两条规定。

(二)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看“选民榜”的故事,你从中了解到哪些选举的知识? 2.公民有哪些重要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什么是选民榜?(是红纸黑字,上面写有参加投票选举的人员名单) 4.哪些人才有资格成为选民?(18岁以上,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所有公民) 5.对于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公民的这项权利,宪法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出示投影)

5 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知识小竞赛。

①我们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宪法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法律,除规定国家的很多大事外,还规定了每个公民享有的最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最基本义务。例如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你还知道其他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②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后进行抢答。

权利:人身自由;信仰、不信仰宗教自由;受教育权利;劳动、休息等权利。 义务:劳动、受教育、服兵役、纳税、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国家统

一、保卫祖国等义务。

③宣布“知识小竞赛”各队的得分情况,请获胜队上台,老师颁发“普法卫士”奖章。 7.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索取之外还要付出,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享有刚才同学们举例的这些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正如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那样:“凡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指名读)

(三)宪法规定国家的重要机构

1.一个国家有很多大事要办,所以要设很多办事机构。国家必须设立的最重要的、决定国家大事的机构都规定在宪法中,都有哪些重要机构呢?

2.请学生自由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段,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机构,设立这样的机构是用来干什么的?

什么机构:人民代表讨论,决定国家大事的机构。 设立机构的用途:负责制定法律,决定国家发展大事。 机构的地位:权力最大的机构。

3.请学生自由讨论其他三个重要机构,想一想它们都是什么机构,设立这种机构的用途。(汇报反馈)

国务院

①什么机构:按照人代会制定的法律管理国家各项工作的机构。

6 ②设立机构的用途:为了使国家发展得更快,人民生活得更好,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中央军事委员会

什么机构:管理军队的机构。

设立机构的用途: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法院、检察院

①什么机构:处理各种纠纷、矛盾、违法犯罪行为的机构。

②设立机构的用途: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的安宁和幸福。

4.除了这些重要的国家机构之外,你在本地还知道哪些国家机关呢?说说这些机关的名称:简单介绍一下各机关主要管哪方面的工作。(班庄镇人民政府、司法局、财政局、派出所等)

四、总结

1、同学们,通过我们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交流对案例的体会、开展权利义务知识小竞赛、讨论国家机构的用途。对于宪法,我们应该了解地更加深入和透彻了。我们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宪法还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等重要机构。

7 第3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国旗、国徽、祖国版图;会唱国歌;明确在升国旗,奏国歌时的要求。 2.初步了解《国旗法》对于国旗,国徽,国歌等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准备:

1.国旗一面,国徽一个,国歌磁带、录音机,祖国地图、**画图、国歌词曲各一张。

2.相关法律条文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听后请说一说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你以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听到过这首歌(教师放《国歌》录音)。(这首歌叫《国歌》,这首歌在升旗时我听到过;每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都能听到。)

2.这是我国的国歌,歌名叫《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展示国歌词曲)国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我们的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在和敌人最顽强的斗争,这首歌曲雄壮激昂,鼓舞了大家继续战斗,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在新中国成立后,就被定为国歌了。

小黑板: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国旗活动。(板书:国旗)

1.小朋友们,咱们是哪国人?祖国的名字叫什么?(我们是中国人,祖国叫中国) 2.中国是简称,她的名字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的版图形状像什么(教师展示中国地图)(祖国的版图像一只大公鸡。)

3.对,我们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老师要求你们收集的国旗图片,大家都带来了吗?

4.好,现在分小组活动,观察你们收集的国旗,看一看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的。各组观察讨论3分钟,然后由各小组发言人发言。

5.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8 6.教师小结: 国旗是红色的;国旗是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例为3:2 ;上有五个五角星,这五个五角星都是黄色的,一个大五角星,四个小五角星。

7.谁能说说国旗为什么用红色呢?(红色鲜艳,好看;听辅导员老师讲过,我们的国旗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辅导员老师还说过,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说我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

8.五角星为什么一个大四个小呢? (一颗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层,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9.同学们,我们祖国的首都在哪里?[北京](教师展示**画图) 10.教师简单介绍首都。

11.小黑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二)认识国徽活动。(板书:国徽)

1.教师把国徽教具抬着绕教室走一圈,学生仔细观察。

2.我国的国徽是什么样的?国徽是由哪些图象组成的(国徽上有齿轮、麦穗、稻子、五角星、**,还有红绸。

3.教师介绍: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绸,叫经绶。齿轮、麦穗、稻穗象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国旗、五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4.祖国的生日是哪一天?[10月1日] 5.教师介绍:1949年10月1日,首都 30万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毛主席在国歌声中按动电钮,亲手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国旗。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6.小黑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三、指导练习

(一)指导学生升国旗。

1.现在我们来演习升国旗仪式。同学们,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升国旗的场面?

9 (我看见过电视中播放**广场升旗的场面;体育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得了前三名时,领奖台上升起五星红旗;学校星期一早上,都举行升旗仪式;国庆节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升旗仪式。)

2.同学们都看到过升旗,你们会升旗吗?升国旗时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立正站好,唱国歌,行队礼。

3.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尊重国旗,升国旗、奏国歌、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4.小黑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13条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6.好,现在我们开始演习升国旗。

升旗活动开始:一名旗手,两名护旗手,在播放《出旗曲》的录音声中从教室门口走向讲台,全班同学立正。(播放《国歌》录音)

(二)辨析:国旗能不能这样挂?

1.教师描述情景:兵兵在上学路上,看到一家宾馆并排挂了三面旗帜,中间一面是国旗。这三面旗帜高度一样,而且常年不换。他很困惑,国旗能不能这样悬挂呢?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小结,出示小黑板:《国旗法》第15条规定: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悬挂时,应当将国旗置于中心,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第17条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第18条规定:国旗及其他图案不得用于商标和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

四、活动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国旗、国徽、祖国版图;学会了唱国歌;明确了升国旗、奏国歌时的要求;举行了升旗仪式。通过今天的活动,小朋友们要更加热爱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课后延伸:检查一下附近的单位,看看国旗悬挂是否正确。

10 第4课 我们都有一个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渴望祖国统一的民族。

3、了解我们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参政议政,使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4、让学生明白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教学准备:

视频录像,图片,录音机及磁带《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出示世界地图),那个像只昂首高唱的大公鸡的地方,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2、是呀,那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对我们国家了解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那里有长江,黄河,有辽阔的草原和高高的喜马拉雅山,有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着灿烂的文化、美丽的服装、动人的歌舞。各民族同胞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和睦,生活在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守护家园、让祖国统

一、使亲人团聚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都有一个家”(揭示课题)

二、活动一:香港属于中国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2、同学们有了两种意见:有的同学说香港属于中国,有的同学说不属于中国。你同意谁的意见,说说为什么?

是呀,香港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一段时间被英国殖民者占领了。不过现在它已回到了我们祖国大家庭里了。

3、你知道香港和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的吗?

4、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当时的盛况录像,让学生身临其镜感受当时情景。边看边叙述: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先后摆脱外国人的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中国的五星红旗在香港、澳门的土地

11 上自由地、高高地飘扬。香港、澳门,还有台湾都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和澳门现在已经回到祖国大家庭,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5、瞧:法博士也来参加我们今天的法制课啦!今天他给我们带来什么法律知识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三、活动二:56个民族,56朵花

1、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2、是呀,每年春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哪个民族的代表都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全国各民族的代表,国家就能通过他们了解各民族的要求,集中各民族的智慧,各民族会更团结,我们的国家将会建设得更美好。

3、(出示)法博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7条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4、你熟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有些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介绍?

5、游戏:谁愿意上来表演少数民族的特点动作,让其他同学猜。

6、老师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7、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每个民族都有美丽的民族服饰、优美的音乐舞蹈、动人的传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一切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8、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四、活动三: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在保卫我们的祖国? 是的,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解放军叔叔。

2、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3、贝贝为什么要和妈妈到边防部队去看爸爸和其他和爸爸一起保卫祖国的各民族的解放军叔叔呢?

4、播放一段边防的录像,让学生深切得到体会。

12

5、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工作,一定要到边防来当解放军呢?

6、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五、活动小结:

通过这节法制课你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交流。 在《爱我中华》的歌声结束本节课。

13 第5课 我国的法律大家庭——认识民法、刑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法、刑法以及相关的一些基本法律知识;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民法、刑法。

2、能根据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分析案例,指导学生依据法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

1.老师、学生在课前,收集报纸、电台、电视台的相关报道,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2.邀请部分家长,最好是在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工作的家长,参加到本次课堂教学中来; 教学过程:

一.介绍法律大家庭的基本情况: 1.指名说说你了解哪些法律? 2.请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有所了解的有关法律,出示有关法律名称。 3.如果法律规定的内容撞车了该怎么办?

4.出示由许多法组成的一棵树,老师指图讲解:如果把国家的所有法律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宪法就好比是树根和树干,其他的法律就是树根上长出的枝条,纸条上再长树叶,这就构成了法律的大家庭。

5.今天我们先来认识民法和刑法。二.认识民法

1.老师宣讲有关民法的知识。

2.民法就在你的生活中,你知道吗?请学生听录音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对未成年人制定的监护人制度。听后谈一谈你听懂了什么。

3.运用你学到的民法知识来解决小海、大明的纠纷。观看四位同学的表演《不能自己做主把随身听卖掉 》,看后讨论,你认为小海的妈妈说的对,还是大明的妈妈说的对。请出法博士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条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法中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作的限制性的规定。

14 4.听听小欣的疑问,请学生扮演小欣,说说未成年的他发明能申请专利吗?法博士介绍民法通则中第9

4、95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6条规定,进一步明确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5.你有没有自己的智力成果?你觉得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博士建议:可请爸爸妈妈帮你注意一下是否有被侵犯权益的现象,如果有,应该依法寻求保护。

三.认识刑法。

1.老师介绍有关刑法的知识。

2.观看电视录像,看后讨论:那两个男青年拦路抢劫的行为是犯罪吗?他们会被判刑吗?法博士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使学生明确拦路抢劫是犯罪。

3.你知道还有哪些行为也是犯罪?你知道刑法中对这些犯罪行为规定了哪些相应的刑罚?

四.总结交流。 1.过渡语。

2.出示练习题:针对下列案例进行讨论,判断哪些是民事案件,哪些是刑事案件。(1)甲偷了乙4000元钱。 (2)欢欢的小狗咬伤了邻居。

(3)张李两家不和,一天因为房地基纠纷,张某将李某打成脑震荡。

(4)小杨向小孙借了5000元钱,小杨写了一张借条,答应过半年还钱。但已经过了8个月,小孙催了几次,小杨还是赖着不还,于是小孙把小杨告到了法院。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案例吗? 3.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许多法律知识,尤其对民法、刑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去后你想做什么作业?

15 第6课 珍爱生命 维护健康——维护生命健康权

教学目标:

1、知道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最为重要的,生命健康权神圣不可侵犯。

2、了解法律赋予我们维护生命健康的权益及其适用范围。

3、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侵犯生命健康权的非法行为时,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

了解法律赋予我们维护生命健康的权益及其适用范围并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它们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并搜集有关维护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条文。

2、制作课堂教学辅助软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在树上歌唱,小朋友欢快地上学去,自然界一派生机,人们每天都感受着生命的存在。有了生命和健康,人们才能幸福地生活、学习、工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课《珍爱生命 维护健康》(出示幻灯片),听一听法博士又向我们介绍哪些法律知识。

二、知事明理学法

1、请同学读课文,边读边想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有哪些? a.交流:

(学校的教室、设施要安全达标,保证同学们生活、学习在安全的环境中;公园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建设和管理游乐设施,保证游人安全;

交通法规要求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生产食品的工厂、饭店要保证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b.教师小结:

是啊,在实际生活中,法律在各个方面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只要各行各业以及每一个人都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做,我们大家就会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同学们还未成年,像幼小的树苗一样需要精心的照顾。因此,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另外还做了许多特别的规定。

16 板书:法律在各个方面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幻灯片演示)

2、再读课文,看看有哪些法律条文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a.交流:(幻灯片演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未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7条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26条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第27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1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抚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读一读这些法律条文。

三、据法导行

1、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些法律了,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怎样使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自身合法权益呢?好,小小法博士又要开始今日说法了。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或者是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案例,讨论交流,帮助合作,依据上面我们学习的法律条文,说说我们应当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7

3、好,法博士论坛开讲,哪一小组愿意上来说法?全班结合“换同学们清洁的空气”、“小学生不要去救火”、“谁出钱给小丽治牙”、“谁应当对小刚被狗熊咬伤负责”、“体罚学生造成伤害要负法律责任”等案例讨论交流。

4、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侵犯生命健康权的非法行为时,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危险,我们应当做到哪些?结合p23“知识窗”学习。

(要听家长、老师的话;不要玩火玩电、不要到禁止有用的地方游泳;不要在有危险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险时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出摆脱危险的办法等。)

5、总结:让生命之树常青,享有健康的生活,是每个人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在法律的保护伞下,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18 第7课 自由可贵 人格无价——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不仅需要自由,还需要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个人也应当尊重别人。

2、了解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行为:

尊重别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以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地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实物投影,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吗?为什么?

19 (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很快乐,因为它们很自由。)

2、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知道自由的可贵,都不希望失去自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自由可贵 人格无价(板书课题,齐读。)

3、人不仅需要自由,还需要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个人也应当尊重别人。人们只有生活在自由、又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才会愉快。因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聆听录音故事,学习法律知识:

(一)老师,你不能把学生锁在教室里

1、聆听录音故事:

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有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了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情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情给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又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有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张老师很惭愧,当场向波波和波波的爸爸道了歉。事后,张老师还受到了校长的严厉批评。

2、你认为波波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吗?那张老师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

3、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4、四人小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

5、大组交流:

重点理解:

人身自由

拘禁

20 逮捕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看图片,开火车读词语。

6、学习法律知识:

少年儿童的人身自由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其他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权力剥夺,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

张老师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只不过因为情节比较轻微,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弥补,否则的话,非法拘禁他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7、如果你是波波,经历了这件事以后会怎么对待自己的作业和自己的学习?

8、你想对张老师说些什么呢?

(二)不能这样找手表

1、聆听录音故事:

军军是五年纪3班的班长,对工作很负责任,平时老师不在的时候,都是他管理班里的事情。一天,大家正上自习的时候,小红突然发现放在文具盒里的手表不见了。那块手表非常漂亮,下课的时候还在,怎么刚上课就不见了呢?“肯定是被哪个同学给偷走了,真不像话。”军军和同学们都非常气愤。“怎么办?”一个同学提议搜查。军军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让所有的同学排成队,由两名班干部搜身,还有两名班干部搜查每个同学的书包和课桌。正在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回来了。看见班里的情形,老师很吃惊,忙问怎么了。军军向老师报告了情况。老师听后对军军说:“你们为小红找回表的想法是好的,但方法不对。按照法律的规定,不仅你们,连老师都没有权力搜查同学的身体和物品,只有公安局的叔叔,经过特别的批准,才能进行搜查。”

2、演一演。

老师说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在课文中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3、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们会怎么解决的呢?那么老师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 于是,老师让同学们都坐下,然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之间有一个同学可能是一时糊涂,犯了个错误,拿走了小红的表。老师相信他现在已经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也相信他有改正错误的勇气。”老师说完,找来一个大纸盒放到讲桌上,说:“现在请同学们依次从讲桌前走过,把手伸到盒子里,看看最后小红的表会不会出现。好了,现

21 在我们大家都把眼睛闭上,只有轮到上台的同学才可以把眼睛睁开。”最后,小红的表果然出现在盒子里了。军军非常佩服老师,也明白了,即使目的是好的,也要讲究方法,不能违法办事。

4、老师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小法官是怎么解析这件事的。

老师说的对,搜查公民的身体或者住宅是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根据侦查案件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并得到批准后,才能行使的权力。除此以外,公民有权利拒绝任何组织或个人搜查自己的身体或住宅。像有些商场的保安人员认为顾客有偷东西的嫌疑,就擅自对顾客进行搜身,这样的行为是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

5、小组讨论:

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是每个公民大神圣权利,它涉及一个人的形象、声誉和大家对他的评价。人格上的伤害,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很深的创伤,对人的打击或许比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更持久。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有很多关于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规定。保护人格尊严既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三)老师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

强强是小学三年纪的学生,因为智力发育得比较晚,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很差。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的最后一名。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强强说:“你怎么就这么笨,多简单的题呀还答不对,你是不是长了个猪脑子啊!”同学们哄堂大笑。下课了,好几个同学围着强强叫“猪脑子”。强强羞愧极了,回家大哭了一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了。强强的父母问明原因,找到了学校。校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强强的班主任,要求他在班上给强强道歉,并教育全班同学要互相尊重,不能取笑强强。

1、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2、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吗?你想对这些犯错的同学或者老师说些什么呢?

3、听一听法博士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格尊严方面的哪些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4、小小法官又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因此,要更加尊重他们的人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件事中,强强班主任的行为已经对强强的人格构成了侵害,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情节比较轻微,可以用赔礼道歉的方式弥补。如果情节恶劣,严重侮辱了强强的人格,还要负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

维护人格尊严包括很多方面,一个人的姓名、肖像、隐私等,与个人的形象、名誉等有关的东西,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是不容非法侵犯的。

5、你明白了什么,能跟你的小伙伴分享分享吗?

(四)请不要把我家里的事告诉别人

1、聆听录音故事:

小娟的家里很困难,父亲去世了,奶奶病在床上,就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小娟是个非常要强的姑娘,不仅帮助母亲干许多的家务,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她从不向老师、同学说起自己家的困难。直到有一天,老师到小娟家家访,才了解到这些情况。老师很感动,回校后,向同学们讲了小娟家的情况。同学们纷纷提出要捐款帮助小娟。没想到,当老师把同学们和老师们的捐款交给小娟时,她却怎么也不肯要,而且还抽泣了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意外:难道我们做错了吗?

2、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3、你知道什么叫“隐私”吗?

老师和同学们的确做错了。虽然大家帮助小娟的心是好的,但是却在无意之中侵犯了小娟的隐私,对她的心灵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隐私就是一个人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个人秘密。小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家的情况,这是她的权利。老师知道后,事先没有征求小娟和她母亲的意见,就向同学们公开了,这种做法侵害了小娟的权利。像考试成绩、家庭情况、身体疾病等等,这样的信息,也都属于同学们的隐私,未经同意,一般是不能随便被披露的。

(五)照相馆不能擅自把顾客的照片摆出来

23

1、聆听录音故事:

青青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特别喜欢照相。一天,同学们告诉她,在学校附近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看见她的照片了。青青非常吃惊,跑去一看,可不是,橱窗里有一张很大的照片,正是上个月妈妈带她来照的。青青找到照相馆的经理,要求撤下自己的照片,但是经理看她年纪小,根本就不理她。青青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和她一起找到了照相馆。经理却说,用青青的照片是因为青青长得漂亮,这也等于给青青做了宣传,没什么不对的,怎么也不肯撤下照片。最后,青青的爸爸代青青把照相馆告上了法庭。青青和爸爸能打赢这场官司吗?

2、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作为一个懂法的小公民,应该怎样对待这件事情呢?

3、青青和爸爸能够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4、小小法官告诉我们:

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的组成部分,法律禁止他人非法侵害。照相馆未经青青及其监护人的同意,使用青青的照片,侵犯了青青的肖像权。照相馆应当立即停止侵害,撤下青青的照片,并向青青赔礼道歉。青青爸爸代青青和照相馆打官司,是可以打赢的。除了这种情况外。随意修改、丑化、侮辱他人的肖像,在法律上也是不允许的。

三、小结导行: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呢? 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地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二)我们还学习到了一系列的法律相关术语:(齐读)

人身自由

拘禁

逮捕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人格尊严

(三)懂得了这些知识,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样运用这些武器来保护自己呢?可以下位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也可以回家给你的爸爸妈妈“上上课”。

25 第8课 幸福家庭 人生基石——父母有义务抚养孩子

[教学要求]

1. 通过对6个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对父母有义务抚养孩子的相关规定,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 通过讨论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把所学的法制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 [教学重难点] 《父母离婚了也要抚养孩子》 《父母不能这样教育孩子》 《妈妈,请不要翻我的日记》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法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像小树苗一样茁壮地成长。为了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有健康成长的环境,法律中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作了专门的规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 新授:

(一)《明明的父母不能这样做》

1. 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出示),先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读看。 2. 你同意明明爸爸这种把孩子赶出家门的做法吗?为什么? 3.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明明这样的情况?

4. (出示)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一发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5. 通过这样的法律规定,你对明明爸爸的这种行为有没有什么新的看法?

26 6. 明明爸爸的这种做法是违反法律的,根据法律规定,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父母离婚了也要抚养孩子》 1. 指名读案例。

2.你对案例中所说的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离婚指父母双方解除婚约,即不再一起生活,不再是夫妻;青少年法律援救中心指通过法律手段来援助和救助青少年的机构) 3. 通过思考案例你知道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4.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5.班级讨论。师小结:小强的父亲没有履行自己抚养子女的义务,法院会帮助小强维护自己权益的。父母对孩子负有法定抚养义务,即使离婚了,只要有抚养的能力,就不能免除这种义务。从孩子出生,到他能够独立生活前,父母都应该为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条件。夫妻离婚后,对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按照法律的规定,父母有教育、保护孩子的权利与义务。

6. 出示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6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37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三)《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

1. 我们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爸爸妈妈除了平时供我们吃穿上学,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之外,还怎么样呢?(教育我们)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2. 指读案例。

3.法律还管家长教育孩子的事情吗?根据你课前上网查阅的相关法律资料,你认为法律管不管这样的事情,同座位讨论一下。讨论,教师巡视。 4. 班级讨论。

5. 是的,法律中确实有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中华人民共和国

27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1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所以,家长有义务正确教育子女。

(四)小组合作学习三个案例。

1.书上还有三个案例,它们说了什么呢?四人一小组自选其中的一个,自己看一看,把不明白的地方讨论一下,并想一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讨论自学,教师巡视。

3. 班级讨论。你想说一说哪个案例。(学生说到哪个大屏幕就出示哪个。每个案例先让学生自述,教师再进行引导。)

《小军不能离开父母单独在外面住》 1.你有没有在外面居住的经历?

2.你觉得未成年人能够在外面独自居住吗?为什么?

3.小军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对他的成长很不利,孩子脱离父母的管教,容易沾染不良习惯和受坏人引诱,走上犯罪道路。另外,孩子离开父母的保护,也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法律作出规定,不允许小孩离开成年人单独居住。

4. 那么,法律上有没有相关的规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5.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父母不能这样教育孩子》 1. 你觉得超超的父母做得对吗?

2.你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你吗?打过你骂过你吗?

3.因为我们的孩子有时会顽皮不听话,父母急和生气,可能有时会打骂孩子,但你也要理解父母,要努力做一个好孩子才能不让父母操心。但有的父母虐待孩子或利用暴力把孩子赶出家门,这就构成犯罪了。

4. 法律对此有相关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0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未成年人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

28 5. 出示小小法官:按照法律的规定,父母有管教孩子的权利。同学们在家里要听从父母的管教,尊重父母的意见。当然,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是不正确的,比如,虐待孩子或者赶出家门等粗暴行为,像超超爸爸的做法不仅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事与愿违,这对做父母者来说,是深刻的教育。同学们也要注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离家出走。家是我们最安全的地方,离开家可能要面临很多的危险。如果遇到像超超这样的情况,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青少年保护组织反映,请求他们给予帮助。

《妈妈,请不要翻我的日记》 1.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你的日记放在哪里? 2.你对文中的这位妈妈有什么看法?讨论。

3.出示小小法官:丽丽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像日记、书信这样的东西,属于公民隐私的范围,孩子的隐私权同样受法律的保护,父母也应当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爱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应采取侵犯孩子人格尊严的方式,方法。父母对孩子确实有教育管理的责任,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但父母的教育管理也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侵犯孩子的合法权益,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事事都要守法的榜样。 三. 总结:

父母的监护职责除了抚养、管理、教育未成年人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父母可以管理孩子的财产;可以代理孩子去打官司;如果孩子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损失,父母要负责赔偿等等。孩子未成年人之前,父母有义务在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子女负责。 四. 小小论坛:

(出示)当我们在家庭的庇护下,幸福地生活、学习的时候,也要想到自己的责任。现在在家里,你要做一个让父母放心、满意的好孩子,让家成为安康、幸福的乐园。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你就有责任汇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按照法律的规定,你就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如果到时候,你拒绝赡养父母,也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1.讨论。

2.你懂得了什么?你知道该怎样做了吗?

29

推荐第6篇: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增强安全意识,能够自觉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与同学合作交流安全常识,小学法制教育教案---安全与我同行。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叙述材料:今年5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7726起,造成4687人死亡、2054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6413.2万元。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起。全国共发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283379起。 问:你们对这触目惊心的数据有何感想?实例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由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反复性和周期性,知行的不完全统一,造成了学生认知不一定完全转变成学生的行为。同时,根据前面的重点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难点应该为增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路交通行为习惯。

推荐第7篇: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小學法制教育教案

五四班 黃麗麗

第一課 安全與我同行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提高安全意識,願意自覺去學習《道路交通法》の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增強與同學の合作交流意識。

2、知識目標——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の有關條文,知道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預防。

3、能力目標——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の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交通法の行為の辨別能力。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の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の有限,對枯燥の法律條文の理解比較膚淺,因此,本課重點以讓學生了解《道路交通法》の有關條文為平臺,著重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の意識和良好の交通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合理想象

依據教學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實情景:(課件展示)這是我校一學生在馬路上玩耍時の情景,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の基礎上,引導其合理想象:“將會出現什麼樣の結果?”這樣拉近了課本與學生の距離,在感知の環境中學生有了表達の欲望,為下一步の學習搭建了平臺。

2、合作交流,大膽探究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導出可能出現車禍與不可能の兩種情況,並啟發學生分組進行交流其原因是什麼?並相機板書。這一環節の設計通過交流、探究,培養學生の合作意識與分析能力,以及讓他們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の道理,不能存有僥幸心理。教師就此揭示今天の學習主題—自覺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現,撞擊情感

在學生感知、認知の基礎上,為更進一步激發學生の情感,教師不失時機地播放錄像,(課件展示)通過這些觸目驚心の場景和極有說服力の數據,學生の心靈會受到強烈の震撼,他們會感到交通事故隨時都可能發生,它離我們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舉事例

在學生の情感與畫面場景產生共鳴時,同學們會情不自禁の說出感受,這時教師結合畫面真情告白:面對這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の車禍現場,一個個瞬間消失の鮮活生命,您是否還要嘗試。繼而,讓學生列舉學校、家庭、社會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の實例。以此來培養其辨別能力,增強安全意識,促進良好行為道德の成長。這時,講解《道路交通法》の有關條文就水到渠成了,從而順利完成知識目標。同時給學生指出教材中出現の《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已廢止,現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實施の《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 總結:同學們,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種多樣,交通安全是一個永恒の話題,我們只有自覺遵守交通法,讓交通安全警鐘長鳴,幸福才能與我們同在,安全才能與我們同行。

第二課 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目標:

通過法制教育使學生樹立自我保護の意識,並學會如何實施自我保護。 重點難點:

學會如何實施自我保護。 教學方法:例舉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言:

保護未成年人雖然是全社會の責任,但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部門只是為未成年人の健康成長提供了必要條件。要使自己の合法權益得到保護,避免身心傷害,還要未成年人自身の配合,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過程: 1.出示案例:

案例:學生袁帥遭綁架後,機智與歹徒周旋,最後得以逃生。並協助公安機關將歹徒抓獲。 2.討論案例:

青少年年齡小,身單力薄,在面對身高力大,用心險惡の犯罪分子,不僅要勇敢鬥爭,更要強調善於鬥爭。要依靠自己の聰明智慧,機智巧妙地戰勝敵人,保護自己。否則,單憑勇敢,魯莽從事,硬拼硬幹,可能會受到更大の傷害。所以,“智勇雙全”,才是預防和對付侵害の正確原則。 3.怎樣預防侵害學會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好自身の安全,盡量減少所受の損害,不要輕易付出生命の代價,不要錯過任何逃生の機會,更不能放棄求生の信念。這就要求當事人應當按照環境の變化,沉著應對,設法周旋,冷靜處理,從而達到保護自身の目の。 預防侵害の手段和方法: (1)義正辭嚴,當場制止。 (2)處於險境,緊急求援。 (3)虛張聲勢,巧妙周旋。 (4)主動避開,脫離危險。 (5)訴諸法律,報告公安。 (6)心明眼亮,記勞特點。 (7)堂堂正正,不貪不沾。(8)遵紀守法,消除隱患。

第三課 安全與我同行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提高安全意識,願意自覺去學習《道路交通法》の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增強與同學の合作交流意識。

2、知識目標——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の有關條文,知道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預防。

3、能力目標——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の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交通法の行為の辨別能力。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の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の有限,對枯燥の法律條文の理解比較膚淺,因此,本課重點以讓學生了解《道路交通法》の有關條文為平臺,著重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の意識和良好の交通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合理想象

依據教學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實情景:(圖片展示)這是我校一學生在馬路上玩耍時の情景,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の基礎上,引導其合理想象:“將會出現什麼樣の結果?”這樣拉近了課本與學生の距離,在感知の環境中學生有了表達の欲望,為下一步の學習搭建了平臺。

2、合作交流,大膽探究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導出可能出現車禍與不可能の兩種情況,並啟發學生分組進行交流其原因是什麼?並相機板書。這一環節の設計通過交流、探究,培養學生の合作意識與分析能力,以及讓他們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の道理,不能存有僥幸心理。教師就此揭示今天の學習主題—自覺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現,撞擊情感

在學生感知、認知の基礎上,為更進一步激發學生の情感,教師不失時機地播放錄像,(圖片展示)通過這些觸目驚心の場景和極有說服力の數據,學生の心靈會受到強烈の震撼,他們會感到交通事故隨時都可能發生,它離我們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舉事例

在學生の情感與畫面場景產生共鳴時,同學們會情不自禁の說出感受,這時教師結合畫面真情告白:面對這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の車禍現場,一個個瞬間消失の鮮活生命,您是否還要嘗試。繼而,讓學生列舉學校、家庭、社會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の實例。以此來培養其辨別能力,增強安全意識,促進良好行為道德の成長。這時,講解《道路交通法》の有關條文就水到渠成了,從而順利完成知識目標。同時給學生指出教材中出現の《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已廢止,現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實施の《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

總結:同學們,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種多樣,交通安全是一個永恒の話題,我們只有自覺遵守交通法,讓交通安全警鐘長鳴,幸福才能與我們同在,安全才能與我們同行。

第四課 注意交通安全

教學目標:

學生知道各種交通信號、標志和標志線の作用。

2、學生知道有關の交通法規。

3、學生懂得應該自覺遵守交通法規。重點難點:

1、各種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の作用。這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2、有關の交通法規。這是重點。 教學方法: 識記法、情景模擬法、講解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1、運用電腦播放一組“因違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の新聞。(讓學生認識到違章の後果, 使學生帶著一種無比高漲の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 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の情境。 同時也 受到深刻の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麼重要,增強交通安全意識。)

2、提出問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の事呢?(引導學生清楚是因為違章而造成の),那麼你 們在生活當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規和認識了哪些交通標志呢?他們の作用及意義又是怎 樣の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介紹這些內容。(引出本課の重點與難點,著重講述)

二、學習各種交通標志(重點、難點)

1、請學生拿出事先做好の各種標志卡片,在課堂上展示、介紹,並說出這些標志所代表の 意義、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紹。 ⑵全班學生自由交流。 ⑶請學生學生到講臺上介紹。 注:這樣使學生在有效の空間上自由交流,發揮了學生の自主性,同時感性上有了一些 認識,使這一節課の學習顯得輕松、愉快,而且有助於學生加深認識。

2、學習日記。(1) 出示討論題: a.根據劉岩日記の內容, 找出並確認她在日記中, 所提到の各種交通信號, 標志和標線。 b.說一說這些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各自の作用。 (2)展示考察日記。(聲、形、動畫同時展示) (3)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分小組討論。 (4)集體交流(邊交流,電腦一邊展示日記中提到の各種交通信號、標志、標線及其作用)

3、觸類旁通學習其它の交通標志。(1)電腦展示各種交通標志。 (2)有の電腦展示,有の請同學說後再展示。 (3)引入:這些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是為了保證車輛和行人の安全。我們要不要聽他們 指揮呢?(回答要),但我們還要聽誰指揮?(交通警察、同時出示文中交通警察の圖 片)

4、小結:通過前面の學習,我們知道了要想做到交通安全,一要聽從交通警察の指揮,一 要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和識記各種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の圖案,理解它們代表の意義,按照它們の要求去做。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車輛行人各行其道、各守其則,我們の生命 財產才能得到保證,交通才會有秩序。

5、引言:為了保證交通安全,除了上邊這些必要交通技術措施外,國家還用法律の形式, 制定了一些強制性の規定, 這些規定の全稱叫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 例》,簡稱“交通法規”。

三、學習“交通法規”一段文章。

1、指導學生閱讀後,告訴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是國家於 1988 年 8 月 1 日施行の, 是全國統一の交通秩序管理の基本法規。 它不僅是小學生の行為規範所 要求の,而且對公民都具有約束力。法規の內容十分全面和詳細,在這裏我們僅就與我 們有關の部分摘錄,供同學們了解和學習。

2、叫學生邊讀邊議。(1)國家為什麼要制定這些法律條款? (2)制定這些條款對我們有什麼好處?不這樣做會產生什麼後果? 讓學生要據親身體驗,或者聽到、看到の事例,踴躍發言,暢談制定這些條例の道理。

3、利用電腦展示插圖,啟發學生說出每幅圖の內容,使他們懂得哪些行為是應該學習和遵 守の。

四、模似從學校到書店の活動,其中設置了許多“關卡”,讓學生實踐。

五、總結: 通過 “注意交通安全”一課の學習,使我們又學到了許多有用の知識。我們不僅認識 了交通標志, 而且還能從法律の高度去理解交通法規の意義。 交通安全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 息相關の大事情。為了他人和自已の安全,我們一刻也不能忽視。我們不僅自己要自覺遵守 交通法規,還要向家長和你熟悉の人進行宣傳,使大家共同來維護良好の交通秩序。

第五 把社會關愛送給孩子 教學目の:

1、讓學生知道兒童都有哪些社會保護。了解自己の合法權益。

2、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の合法權益

教學重難點:了解自己の合法權益,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の合法權益

教學方法:引導合作探究 教學准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課件:

六、一兒童節解放軍叔叔給同學們送來了新圖書,文化館の阿姨送來了電影票,海洋館還准備為中小學生舉辦專場海豚表演。

學生說天天過“六一”就好了。老師說,當然不能天天過“六一”節,但天天都關心兒童、愛護兒童是應該の,也是必須の。保護兒童不僅是家長和學校の事,也是全社會の事。《把社會關愛送給孩子》,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

師:大家想一想同學們還受到哪些來自社會各方面對我們の關愛呢?

生:討論並發表個人見解(方方面面の) 師:播放課件“科技館對學生半價開放の情境” 師: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2條 請同學們齊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2條規定:博物館、紀念館、影劇院、科技館、文化館、體育館、動物園、公園等場所,應當對中小學生優惠開放。科技館,學生半價(板書)

師:請看下一案例你又感受到怎樣の關愛呢?

(1)出示課件:放學後童童和同學們一起回家。小民忽然說,商場旁邊新開了一家電子遊戲廳,今天放學早,我們去玩一會吧。大家同意了。於是童童、小民和幾個同學就朝商場走去。到了遊戲廳……。童童、小民邊走邊想國家真の管中小學生去電子遊戲廳の事嗎?

(2)誰來談談你の見解呢?學生踴躍說出自己の看法 (3)課件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3條規定:營業性電子遊戲場所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並應當設置明顯の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 (4)同學們大聲讀一下這條法律 板書:遊戲廳不去

師:社會對同學們の關愛方方面面都有體現,我們再來看一段案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討論學習好嗎?老板用童工違法,播放課件:商店老板雇用童工 (1) 播放課件 (2) 分組自學 (3) 以搶答形式匯報

(4)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8條。 (5)生:大聲齊讀

(6)禁止使用不滿十六周歲童工(板書)

三、生活應用

(1)播放課件,“孩子自己買遊戲機算不算數”

春節時,10歲の兵兵受到了2000多元の壓歲錢,媽媽讓他把錢放在抽屜裏,並告訴他,用這筆錢要經媽媽同意。一天,趁媽媽不在,他拿錢買了一臺遊戲機。媽媽回來知道後,嚴肅の批評了他,並找到經理立刻退遊戲機。媽媽能退掉嗎?為什麼?

(2)同學們談見解

(3)師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條,第58條

四、教師總結 師手指板書,師:誰來看板書說一下社會都給了我們那些關愛呢?生看板書回答。

師:學校家庭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良好の學習與做人の環境,我們應當用百倍の努力回報他們。做一個自尊自強自立の好孩子。

五、板書設計 把社會關愛送給孩子

(一)、科技館學生半價(貼圖)

(二)、不進遊戲廳

(三)、禁用不滿十六歲童工

(四)、不滿十周歲,無民事能力,民事行為無效。

第六課 把社會關愛送給孩子

教學目の:

1、讓學生知道兒童都有哪些社會保護。了解自己の合法權益。

2、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の合法權益

教學重難點:了解自己の合法權益,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の合法權益

教學方法:引導合作探究 教學准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課件:

六、一兒童節解放軍叔叔給同學們送來了新圖書,文化館の阿姨送來了電影票,海洋館還准備為中小學生舉辦專場海豚表演。

學生說天天過“六一”就好了。老師說,當然不能天天過“六一”節,但天天都關心兒童、愛護兒童是應該の,也是必須の。保護兒童不僅是家長和學校の事,也是全社會の事。《把社會關愛送給孩子》,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

師:大家想一想同學們還受到哪些來自社會各方面對我們の關愛呢?

生:討論並發表個人見解(方方面面の) 師:播放課件“科技館對學生半價開放の情境” 師: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2條 請同學們齊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2條規定:博物館、紀念館、影劇院、科技館、文化館、體育館、動物園、公園等場所,應當對中小學生優惠開放。科技館,學生[日期:2009-5-8 11:05:59] [字體: 小] 半價(板書)

師:請看下一案例你又感受到怎樣の關愛呢?

(1)出示課件:放學後童童和同學們一起回家。小民忽然說,商場旁邊新開了一家電子遊戲廳,今天放學早,我們去玩一會吧。大家同意了。於是童童、小民和幾個同學就朝商場走去。到了遊戲廳……。童童、小民邊走邊想國家真の管中小學生去電子遊戲廳の事嗎?

(2)誰來談談你の見解呢?學生踴躍說出自己の看法 (3)課件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3條規定:營業性電子遊戲場所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並應當設置明顯の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 (4)同學們大聲讀一下這條法律 板書:遊戲廳不去

師:社會對同學們の關愛方方面面都有體現,我們再來看一段案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討論學習好嗎?老板用童工違法,播放課件:商店老板雇用童工 (1) 播放課件 (2) 分組自學 (3) 以搶答形式匯報

(4)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8條。 (5)生:大聲齊讀

(6)禁止使用不滿十六周歲童工(板書)

三、生活應用

(1)播放課件,“孩子自己買遊戲機算不算數”

春節時,10歲の兵兵受到了2000多元の壓歲錢,媽媽讓他把錢放在抽屜裏,並告訴他,用這筆錢要經媽媽同意。一天,趁媽媽不在,他拿錢買了一臺遊戲機。媽媽回來知道後,嚴肅の批評了他,並找到經理立刻退遊戲機。媽媽能退掉嗎?為什麼? (2)同學們談見解

(3)師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條,第58條

四、教師總結

師手指板書,師:誰來看板書說一下社會都給了我們那些關愛呢?生看板書回答。

師:學校家庭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良好の學習與做人の環境,我們應當用百倍の努力回報他們。做一個自尊自強自立の好孩子。

五、板書設計 把社會關愛送給孩子

(一)、科技館學生半價(貼圖)

(二)、不進遊戲廳

(三)、禁用不滿十六歲童工

(四)、不滿十周歲,無民事能力,民事行為無效。

第七課 紀律幫了我們 什麼是紀律?

為維護集體利益並保證工作進行而要求成員必須遵守の規章、條文。

一般來說,紀律有三層含義: 1.紀律是指懲罰; 2.紀律是指通過施加外來約束達到糾正行為目のの手段; 3.紀律是指對自身行為起作用の內在約束力。這三層意思概括了紀律の基本內涵,同時也反映出良好紀律の形成過程是一個由外在の強迫紀律逐步過渡到內在自律の過程。 “無規矩不成方圓”是句俗語,常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の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它本來來自木匠術語,“規”和“矩”是校正圓形﹑方形の兩種工具。“規”指の是圓規,木工幹活會碰到打制圓窗、圓門、圓桌、圓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規”畫圓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謂曲尺,並非彎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橫成直角の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門窗桌凳必備の角尺。順便說一下,現在常說の曲尺手槍,是因為它像木工使用の工具曲尺呢。 紀律是怎樣發展起來の?

紀律做為一種人們の行為規則,是伴隨著人類社會の產生而產生,伴隨著人類社會の發展而發展の,因此具有曆史性の特點。在原始社會裏,人們在共同生活中養成集體行動の習慣。他們總是成群結隊地尋食打獵,如果沒有一定の行為規則,就無法進行協同活動,甚至連抵禦野獸の侵襲也不可能。所以紀律就作為人們の習慣因此而產生。隨著生產力の發展,特別是隨著大工業革命の到來,生產越社會化和現代化,分工越精密,協作越廣泛,紀律就越重要、越發展。例如,一個現代化大企業生產の一件產品,就有成千上萬個零部件,這就需要許多人相互配合、進行協同作業,也就必須制訂一套具有高度科學性の工藝規程和規章制度。由此看出,紀律の演變標志著人類の進步。

與我們密切相關の有哪些法紀?

紀律:學校紀律,包括課堂紀律、考試紀律、集隊紀律、作息紀律、勞動紀律等。校外紀律有乘車、求診、購物、安全紀律等包羅萬有。 法律部分:

小學階段:《義務教育法》、《國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知識;

中學階段:《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等知識。 為什麼要遵守法紀?

遵紀守法對我們重要嗎? 我舉幾個真實の例子,希望大家從中判斷紀律の重要性。 例一:在一次現代戰爭中,A軍部署了一個連隊星夜潛伏在一處山穀,准備待黎明時分發起總攻占據某高地。在行動前,首長申明了伏擊行動の紀律:在伏擊期間,不准發出聲音,不許制造煙火。但在伏擊行動中,有一位戰士因為忍受不了煙癮發作而吸煙,結果被敵軍偵察發現火光,派兵將山穀包圍而導致整個連全軍覆沒。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不遵守紀律可能要付出生命の代價。

例二:某地警方部署了一項秘密任務,當晚要采取行動抓捕一名躲藏在其朋友家の逃犯,長官強調,行動完成之前,任何參戰警員不得向外透露行動消息。一名參戰の新警員在一

間公共場所の廁所內打電話給其家人報停晚膳,在電話內容中透露了行動內容,結果恰好讓逃犯の另一個朋友在旁邊廁所無意中聽到了消息,就提前通知逃犯轉移了,致當晚行動失敗,那位泄密の新警員亦因此受到了處分。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不遵守紀律可能導致工作出現嚴重失誤。

例三:浙江省樂清市某中學兩個同班同學小吳和小高因不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互相扔砸東西,發展到在課堂上打架,致小吳被打成10級傷殘,花去醫藥費4多萬元。後來雙方家長公堂對薄,樂清市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由被告小高賠償原告損失40多萬元。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不遵守紀律可能導致人身受到傷害和經濟受到損失。

從以上幾個事例可以知道,遵守法律和紀律實在太重要了。國家制定法律,學校規定紀律,是為了維護正常の教學秩序,從而保障學生の安全和學習,使同學們得到健康成長。如果同學們法紀意識不強,就會違反紀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在校學生之所以會成為罪人,主要是不遵守紀律,法制觀念淡薄,加上受到社會上不良行為の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增強法紀意識。

回顧一下自己班有哪些同學經常違反紀律?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你對他們歡迎嗎? 回顧一下自己班有哪些同學帶頭遵守紀律?你對他們歡迎嗎?

相信同學們心目中一定已有了明確の答案。那麼,對違紀の同學要不要處罰? 對一些光講道理不聽の學生,進行懲罰是必要の。懲罰教育有利於提高孩子の

推荐第8篇:小学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普法教育内容

教学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的:

1 知道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2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资源与策略:案例分析讨论,小品表演,寻找有关法规,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二、主要内容

(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师: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如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4)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5)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6)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观看一个小品,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交流)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 11月3日 ,在骑车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1. 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案例2 .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讨论交流)

三、总结

我们未成年人要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法与我们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校园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做遵纪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和课堂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

2、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法律书籍。

师:今天老师带了几本书到课堂,请同学们看看。(学生读书名)

2、师:这些书你们看过吗?(没有)

3、师:其实这些书籍中的法律条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与我们生活。(板书课题)

二、观看实例,学法明理。

(一)课件一:晨会上的升旗仪式。

1、请学生观看晨会上升旗仪式时一年级部分小朋友的表现。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在影片中发现的不和谐画面,并说明原因。还可以说一些影片中没有的现象。

3、老师小结,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第3和第13条,学生齐读。

4、布置任务:星期五到一年级四个班做有关《国旗法》的宣传。

学生用本子做记录。

(二)课件二:钱丢失后。

1、影片一:晨会过后,三(1)班的郑凯林同学为爷爷买七十岁生日礼物的300元钱掉了。

学生说说该怎么办?

2、影片二:郑凯林同学在搜查同学的书包。

学生说说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看看三(1)班的班主任是怎么说的?

3、情境一:李丽同学是叶凡同学的好朋友,她发现叶凡同学的一些可疑之处。

学生讨论交流李丽同学该怎么做?

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4、情境二: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生小组合作想象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自己错误的情景。

全班交流。

学生说说叶凡同学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

课件出示《刑法》第151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

(三)情境三:老师体罚学生。

1、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指出他的错误,并罚他站。

2、学生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3、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老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学生时不能出现“笨”“傻”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词语。

4、引导学生老师有这种行为时该怎么办?并让学生认识到老师这样做的苦衷,从而达到体谅老师的目的。

三、总结课堂,感情升华。

1、老师总结板书。

2、向学生推荐百集动画片《小小律师》。

3、课件出示《小小律师》的片尾曲歌词,学生配乐齐读。

4、布置课后作业:看看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下用到法律条文。

我们身边的法律

教学目的: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2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策略与资源:

1 查阅《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必读》,《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通用读本》;

2制作案例幻灯片,并配录音说明 ;

3 学生准备身边发生的案例小品,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1寻找身边违法行为,敢于保护自我;

2了解《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必读》,《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通用读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和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身边的法律》

二、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一组一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全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下列原则:(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抢答题: 1 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4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规定?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5《未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

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6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适龄儿童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除教育批评外,对监护人或招用人并处罚,责令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三、观看小品,了解身边的违法行为。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懂得了法律对我们的意义,而且掌握了许多法律常识,下面,就让我们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出来。

第一小组:小明的妈妈因家境困难不让小明上学(这样做是否违法)

第二小组:见义勇为需要大家参与。(见义勇为者被刺围观者未一人支援)

第三小组:强行借物(钱)不\"私了\"

四、联系实际,交流观看小品的感受。

1、师:同学们,刚才同学们表达的特别精彩!课前老师让我们和社会上进行实践,你发现没发现身边的违法行为,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生1,有的同学向我借钱,我不借地就找人打我。

生2,我的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仗,不带就不够意思,

生3,放学生有人跟踪我,怎么办?

生4,我看到有人偷别人材,我不知如何是好?

……

2、观看幻灯,了解用法律保护自己知识和方法。

五、总结课堂

法律像眼睛时刻伴我行,安全像耳朵把我来提醒,让我们提高自我保

护意识,法律常识承记心窝,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幸福快乐永远与你相伴!

提防可疑的陌生人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被骗的三个学生》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

2、

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参见扩展资料)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不上当受骗呢?板书:不上当受骗

学生回答:(

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

2、撒跟就跑。

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4、不轻信别人的话。

5、找警察叔叔帮忙。

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读课文

1、

2、3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呼救 告诉家长

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 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 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告诉老师 报警)

7.教师提问: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到公共场所要注意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行为和技能。

3、了解相关的安全标志,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公共场所突发安全事件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的预防安全事故地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播放课件:商场、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图片。

2、师问: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公共场所)。对,公共场所是人员相对集中,疏散困难,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板书:到公共场所要注意安全)

二、真实再现,感悟明理。

1、教师谈话,引出故事: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公共场所,由于我们缺乏安全意识,发生的意外事故真是太多了:

1998年8月30日 上午10时45分,上海闸北区园林所所属公园的游艺项目《飞旋转椅》在旋转过程中,由于支撑部与回转部焊接脱落,坐在转椅上的13名游客全部随倾倒坠地的伞架倒在地上,致使1人死亡(成人),8人受伤(1名成人,7名儿童)。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马市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旅游缆车坠地事故

1999年10月3日上午11时40分左右,由广西区中国旅行社等单位组织的国内旅游团到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旅游,部分游客乘缆车游览景区。该缆车限乘20人,但实际乘坐了36人。因严重超载,致使缆车钢绳突然断裂,缆车翻落到100多米深的山谷。造成14人死亡,22人受伤。

2002年,9月23日晚6时50分,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第二中学教学楼发生楼梯护栏坍塌事故,造成21名学生死亡,47名学生受伤.2、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观看资料后的真实感受。

教师小结:是啊!同学们,正是由于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才导致了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那我们去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呢?

三、行动在线,警钟长鸣。

1、认识常去的一些公共场所存在的问题。

活动一:体育场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活动二:商场购物应注意什么?在商场不能乱跑,乘电梯时注意安全。

活动三:游乐场应注意什么?

去游乐场要有家长或老师带领。

活动四:动物园应注意什么?

活动五:郊游、野营应该注意的事情有哪些?需要带什么东西?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

2、遇到危险该怎么办?

①迷失方向时,该怎么办?②不慎掉进冰窟里,该怎么办?

③被蛇、猫、狗咬伤该怎么办?④发生骨折是该怎么办?

⑤被蜜蜂、黄蜂蜇伤后,该怎么办?⑥被坏人跟踪,怎么办?

四、拓展延伸,自护自救。

1、思考交流。到了公共场所我们还需要注意那些安全问题?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事,一定不要惊慌,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2、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相信安全的种子已经在你们的心里牢牢生根了,老师有种的希望你们安全警钟时时敲,安全意识刻刻牢;平平安安

推荐第9篇:小学法制教育教案2

遵守公共秩序

一、教学要求:

认知: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二、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三、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板书: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附:板书设计

遵守公 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障 共秩序 ②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一(1)班

4.22

推荐第10篇:小学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课后记】

第2课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

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

断。 举止:

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

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

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

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

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

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例二:

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

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课后记】

第3课 《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

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 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 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 -- 《知法守法》。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 -- 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

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结: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小强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

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课后记】

第4课 行走的安全常识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教学过程】

1.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

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 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2.骑车安全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3)不脱手骑车。(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6)不骑快车。(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

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3.乘车安全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 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课后记】

第5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课后记】

第6课

遵守公共秩序

一、教学要求:

认知: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二、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三、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板书: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课后记】

第11篇:小学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2.利用一些典型案例,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

3.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做社会主义合法公民。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谈话:同学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才能井然有序。那么,在我们身边的同龄人,他们做得怎么样?

二、警钟响起

1.观看联合国禁毒和预防犯罪图片资料。 2.看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三、身边的法律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岐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人;禁止溺婴、弃婴。

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等。

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2.观看从小养成坏习惯图片。 探究其违法的原因:从小养成坏习惯。

3.观看:不久前,某地一个小学生在网吧玩游戏时遭到3个辍学少年的殴打,被抢走50多元钱。事情被老师知道了,老师领着他到派出所报案,同时也严肃批评了他去网吧的行为。 ⑴分析她及其危害。 ⑵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小结

学习法律,自我保护。制定法律,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所以,权利受到侵害的同学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第12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第五讲 揭示主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和测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六(1)班法制教育教案

一、课题: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三、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4.对偷盗行为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①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

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

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我们学校五(1)班学生,上星期因为偷了自行车而被抓紧公安局,这样的行为对吗?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讨论,交流)

②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④总结

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最后祝同学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保护人类的家园,你行动起来了吗? 六(1)班法制教育教案 周长远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

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 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 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 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 社会的因素 (2) 家庭的因素 (3) 学生的心理因素 5 .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 .布臵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第13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教育内容: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

1、(课件展示) 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题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教学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

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和测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

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

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

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不和烟酒交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学生自己周围人的吸烟状况和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我国面临着“烟民”人数多,危害大的问题。

2、通过学生的环境调查 ---选择学校附近的某一区域或某一公共场所,看一看有多少烟头,了解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学会思考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3、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4、了解国际上对禁烟、禁毒的一些积极行动和有力措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不和烟、酒、毒品交朋友。

教学重难点:

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教学准备:

1、进行有关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

2、准备有关录像、录音资料、设备。

3、彩笔、白纸。

4、准备有关图片宣传资料

5、设计禁烟广告宣传标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调查结果展示与讨论(机动)或调查学生家庭中爸爸(爷爷、外公)抽烟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家人的态度等。

1、将学生课前调查资料的整理结果进行展示。

(1)统计

被调查对象年龄段:青少年( )人;成年人( )人。

烟龄:1—3年( )人,3—5年( )人,5-10年( )人,10年以上( )人。

患病情况:何种疾病:( )( )( )( )

抽烟时间:( ) ( )( )( )

被调查人对吸烟的态度:

(2)结论与启示(由同学们自己填写)

2、分小组讨论结论与启示。

3、每个小组在白纸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4、交流各个小组的观点。

(二)结合书本资料及课前调查情况讨论“吸烟的危害知多少”。

1、学生阅读书本资料P8-9。

2、同座位同学相互讨论。

3、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你知道吸烟有哪些危害吗?

4、说一说:(1)课本第9页的漫画是什么含义?

(2)如何看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三)画一画,你能将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或对环境的危害画出来吗?

1、分小组讨论、设计。

2、展示设计结果,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设计意图。

(四)谈一谈,吸烟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1)阅读课本第十页小资料---危害知多少,

(2)同学自由发言谈感受。

(五)模仿表演

1、阅读P11,由一组学生扮演走进吸烟误区的学生,另一组同学扮演心理医生。

2、互换角色表演。

3、比一比,哪组同学心理处方最有效。

4、教师总结,引导。

(六)怎样帮别人戒烟

1、阅读课本中有关资料。P12-13

2、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方法多。

3、说一说:你有帮助别人戒烟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

(七)世界无烟日的宣传

1、阅读课本收有关世界无烟日的小资料。P14

2、设计“无烟学校”宣传语。

3、在班级的宣传栏里贴上禁烟标志。

4、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禁烟标志的?

(八)法律宣传员

1、阅读课本第14页“法律看台”。

2、说一说有没有违反这些法律条文的现象,应如何对待?

3、设计一段小品宣传“法律看台”中的内容。

(九)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戒烟方法,帮吸烟的爸爸(爷爷、外公)戒烟,帮身边的人戒烟。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

1、你是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戒烟的?

2、别人怎样对待你的戒烟帮助?

3、你觉得你的做法成功吗?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通学习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吸烟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宣传戒烟,除了吸烟以外,还有很多人有着另一个不良的嗜好,这就是酗酒,据统计,我国每年酒的消耗量相当于一个西湖,十分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酗酒的危害有多大。

(三)大家谈---我见过的醉酒人

1、同学们家庭及父母的朋友中有没有酗酒者,他们造成了什么不良影响?

2、自己有没有饮酒的经历?

3、用一句话说明酗酒的危害。

(四)相声欣赏或表演

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形式,目的就是寓乐于教,使学生在欣赏节目的同时知道酗酒的危害。

4、分工---绘画小组和文字抄写小组

5、如果当堂课内完成不了,可在课后继续完成。

(五)远离毒品

1、我们了解了吸烟、酗酒的危害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另外一种更可怕的东西---毒品。

2、放有关资料录象片或图片展片:吸毒的悲剧下场。

3、展示毒品危害的统计数据(参见课本第16页有关资料)。

(六)了解毒品是什么

1、什么是毒品?

2、毒品有哪些危害?

3、殷汉林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4、为什么说毒品是“白色瘟疫”?

(七)想一想,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吸毒危害的事例。

2、你知道为什么一日吸毒,终生想毒吗?

3、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4、你知道有关禁毒英雄的故事吗,向大家说一说。

(八)表演

1、分组根据课文中“科学告诉你”编制节目――如何拒绝“毒招”。

2、表演、欣赏、点评(由学生自己完成)

2、教师总结、引导。

(九)课后作业——做一个远离烟、酒、毒品的社区宣传员。

1、漫画、标语设计:主题――远离毒品或毒品的危害;要求:主题突出,简洁明了;

2、大家一起出黑板报:主题:我们对烟酒亮“红灯”。

板书设计:

2.不和烟酒交朋友

吸烟的危害

为酗酒者醒醒酒

远离毒品

第14篇:小学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实验小学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 。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

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

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篇2:2017年小学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社会在不断进步,而未成年人(weichengnianren)犯罪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保护未成年人(weichengnianren)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的名称。(生根据课前掌握资料自由发言)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1)、国家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6、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3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二案例分析

(一)

1、出示课件(案例评析一)

案例评析一

张某、王某、宋某、史某、朱某系五名未成年人,通过在溜冰场溜冰认识,结为兄弟。后结识了在外

3、出示课件(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案例中的五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在哪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警示?

4、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5、教师总结并出示课件(须引起重视的环节)

须引起重视的环节:

(1)家庭教育

(2)结交不良青年

(3)租房脱离家庭监管

(4)贪图享乐

(5)拉帮结派

(6)走上犯罪道路

(二)

1、出示课件(案例评析二)

张某(12岁)、展某(13岁)、李某(11岁)抢劫案,三人摹仿电影中的黑社会人物,购买砍刀、胶带等作案工具,身穿黑色风衣,头带礼帽、墨镜,各持砍刀,强行闯入被害人的废品收购点,持刀抢劫现金后,将被害人捆绑并用胶带封嘴后逃走。

2、问:三人的犯罪成因?

3、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出示课件(评一评)

三人家庭条件并不贫困,三人之所以去抢劫,除了受到不良外界因素的影响外,放任自流的家庭环境也养成了三个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这些孩子的意识中,自己想要的就必须得到,自己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听任自己的欲望的支配对他们已习以为常,至于其行为后果如何,社会舆论如何评论,则统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上述的三人抢劫团伙也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要么属于父母离异,在家受气,要么因为和父母不和,离家出走,相似的经历也让他们一拍即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合作探究

1、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学生讨论)

2、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相关的案例?我们如何应对?(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出示课件(看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看1)

师:当发现未成年人打架斗殴

4、出示课件(看一看2)

发现他人对己或别人实施不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学校或家长向公安机关报告。

5出示课件(看一看3)

四、开放性评估题

制作

内容:匪警、火警电话,维权热线、当地派出所、卫生院、消防队、学校、班主任等救助方式与电话号码。

五、小结并布置课后思考题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经验和同学们分享?

六、小贴士

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1敏锐地识别,清醒地判断

2理智地自制,灵活地自卫

3依法保护自己

篇3:2017年小学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

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

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

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

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

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抓好基层基础,确保学生平安”。

三、活动内容:

(一)预防中暑,防止溺水

1、中暑是怎么回事?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走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

2、户外活动如何防止中暑呢?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3)备药。可以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

3、预防中暑还应注意哪些?

(1)夏季课间活动量不宜大,要避免剧烈运动。活动量大流汗就多,容易中暑。

(2)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人们的睡眠不足,午睡能够有效地补充睡眠,同时可以避开中午高温期,减少中暑的可能,不仅对健康有益,而且能够保障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

4、游泳时应注意什么?

游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多的危险,所以学校严禁学生私自到河边玩耍、私自下河游泳、到不明情况的地方游泳,即使在家长带领、能够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也应该注意: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去游泳。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不要到江河湖海去游泳。

(3)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7)要在熟练掌握游泳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指导下学习游泳,否则,安全得不到保障。

(8)要在成人的带领下游泳,千万不要玩水,防止溺水。

(二)交通安全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行走。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看左右两个方向,确认没车后,快速通过。

2、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不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3、上学放学途经山间小路时应尽量结伴而行,不要过早过晚单独行走,不做危险活动,避免意外伤害。

(三)消防安全:

1、不随身携带烟花、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生火时不要用汽油、柴油和酒精等引火。

2、不吸烟、不玩火,尤其是在加油站、加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按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液化天然气。

3、不在上学、放学途中打火把、燃烧农作物秸秆、草坡、树林。

(四)交通安全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行走。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看左右两个方向,确认没车后,快速通过。

2、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不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3、上学放学途经山间小路时应尽量结伴而行,不要过早过晚单独行走,不做危险活动,避免意外伤害。

(五)用电安全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不要随便插拔电器。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一旦有电器设备引起火灾或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实施抢救。

4、远离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攀爬变压器平台,不要攀爬电讯发射塔、高压输电塔,不要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钓鱼等。

(六)饮食卫生安全常识

1、学生不要购买、食用三无食品饮品,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

2、不暴饮暴食冷冻、生硬、油炸等小滩游贩兜售的无卫生保证的方便、垃圾食品,更不能喝酒。

3、严禁私食别人的瓜果蔬菜,以防中毒,放学及时回家。

(七)防止其它有意伤害常识

1、防止坏人绑架拐卖儿童。此类事件多发生在学生上下学的途中、中午家中没有家长,以及学生傍晚外出玩耍时。

2、坏人实施不同侵害,方法各不尽相同。如:问路,帮助找人,帮助找东西等。谎称孩子的家人受伤、生病住院或者称是家长的同事、朋友,有紧急情况,代替其来接孩子。

3、留守儿童及监护人更要加强安全和防范意识,以免受到坏人的伤害。

篇4:2017年小学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观看一个动画,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

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周家住陕西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案例.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答案:违法

(五)社会实践

结合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作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内容:近年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 未成年人违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安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党家沟小学 六年级

教学课题: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家居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篇5:2017年小学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 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 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 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

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 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 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2、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相助。

3、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要靠路 边行走。

2) 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 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 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小结: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党家沟小学 六年级

教育目的

1、让学生通过发生在生活当中真实的交通事故,明确其危害性和造成的原因。

2、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生命的宝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过程:

一、导入

师言:交通安全,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一个涉及人生质量、家庭幸福的话题。1886年,当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人类在向现代文明迈进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一个活蹦乱跳的躯体在一瞬间成为车轮下的亡灵,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惨痛的车祸而支离破碎,一百多年来死于车祸、伤残等交通事故的人数触目惊心,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让人叹息。

二、导学达标

、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

1、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交通事故。

2、让学生说一说听到这些悲惨的交通事故以后自己的想法或带给我们的启示。

3、师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需要文明的交通环境,人 们的生活、工作需要安全、顺畅、有序的每一天。 车轮下真实的死亡报告,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惊和痛心,更重要的是警醒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场悲剧?

4、让学生说一说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学生可以各抒已见。

5、师言:是人们对交通法规的漠视,是交通违章。当因为路口没有车辆而在红灯下穿越马路,是否想过你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当驾车在路上抱怨行驶太慢,想超过前面的车辆,是否记起每年有多少司机因违章超车而命丧黄泉?仅在2002年度,我国共发生了72万起重特大交通事故。在事故中总共约有55万人受伤,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死亡人数的3倍多,而死于交通事故的,是海湾战争中死亡人数的3/5。看到这些个冷冰冰的数字,该警醒了!我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已经太多!而大大小小的事故,一句话归总,都是出于违章。违章,并不是因为他们无知,而是因为他们疏忽,正因为疏忽,导致了太多完全可以避免的伤亡和损失;正因为疏忽,导致了太多原本幸福家庭的破碎和痛苦。

珍爱生命,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1、师言:同学们,当你听到这些振憾人心的数字时,当你听到这一桩桩悲剧时,你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可以放手,学生想对谁说都行,(如司机、行人、亲人、交通管理部门等等)

2、师言:同学们,交通规则并不复杂,只要稍加用心,谁都能熟练掌握。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护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3、让学生从自身做起,说说在交通方面应如何注意安全。

三、老师总结: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想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交通秩序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让我们共同生活在交通有序,安全而又轻松的社会大家庭里,共同撑起一片和谐、安宁、幸福的蓝天。 课后反思:

“安全系着你我他”主题班会教案

党家沟小学 六年级 教育目的:

1、步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和急救技术,学会保护自己。以各种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自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过程:

一、活动准备工作

1.收集《健康教育》课本和活动课学过的“自护”知识和急救技术。

2.排练节目

3.准备道具

二、活动过程:

1、队会前的各项仪式略。

2、中队长发言:同学们,每天的阳光是灿烂的,霞光是绚烂的,健康是美丽的,安全是重要的。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能在安全而又轻松的社会大家庭里,共同撑起一片和谐、安宁、幸福的天空。我宣布“安全系着你我他”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

(一)“自护”能力表演和知识竞赛:

1、小品(我们去春游)

让学生明白在意外情况下受伤应如何自救。(处理方法:先用

盐水冲洗伤面,再用消毒棉球扶干,而后用碘酒涂擦伤面,再用酒精球涂擦。轻者不必包扎,重者盖上清毒纱布包扎。包扎最常用方法是把绷带的尾端对半剪开,而后打结。)

2.知识问答和即兴表演

(1)中队长发言:a、我国把每年的哪一天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b、路口的交通指挥信号有哪些?c即兴表演:如果你不小心烫伤了手……(处理方法:对轻度的烫伤,可用清洁的油类、酱油或牙膏,涂抹在伤面上)。

3.小品《要学会保护自己》

片断1:活动课上,老师给大家讲故事《报警》。

片断2:炎热的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同学发生中暑。(救护方法:立即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让患者仰卧,解开衣扣,可同时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可用清凉油擦患者的太阳穴,也可用凉水轻轻地喷洒。)

片断3:回到家中,亮亮发现奶奶因煤气中毒而躺在地上,他连忙用学校学到的急救办法对奶奶进行急救。(抢救方法:将病人立即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打开门窗,解开衣服的扣子,再给病人喝点醋,最后拨打急救电话“120”。)

4.知识问答

中队长发言:(1)如果因不慎,你身上被火燃着,你是顺风跑,还是逆风跑?(2)如果你在炒菜时,油锅突然起火,在你面前放有

三种东西:锅盖、灭火器和水,你采用哪种方法处理(3)刚吃过晚饭,亮亮就吵着要爸爸带他去游泳,这样对吗?为什么?

5.舞蹈《21世纪的中国娃》故事:一群快乐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不小心碰到一根带电的电线,怎么办呢?在这危急关头,孩子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解决了问题,保护了自己。(急救办法:用木棍将触电者挑开。要注意,不能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的身体,以免传电。)

三、中队辅导员讲话:时代召唤跨世纪人才,而跨世纪人才首先要学会生存。同学们,别忘了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让我们戴上“自护”小奖章,迈出通向21世纪的起跑线!祝你们和天下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天天快乐,日日平安。

四、队会的其他形式略。

课后反思: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主题班会教案

党家沟小学 六年级 教育目的:

1、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良好习惯。

2、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第15篇:小学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四)班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第2课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班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

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

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

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

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

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家、护身

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

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

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例二:

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3课 《小学生知法守法》

(四)班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

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 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 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 -- 《知法守法》。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 -- 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

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结: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小强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4课 安全与我同行

(四)班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 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 。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

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 (课件展示) 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 (课件展示) 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

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由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反复性和周期性,知行的不完全统一,造成了学生认知不一定完全转变成学生的行为。同时,根据前面的重点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难点应该为增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路交通行为习惯。

第5课 行走的安全常识

(四)班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教学过程

1.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 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2.骑车安全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3)不脱手骑车。(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6)不骑快车。(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3.乘车安全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 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第16篇:五年级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

法 制 教 案

学校:茅田乡封竹小学

年级:五年级

教师:余建鄂

安全与我同行

教者:余建鄂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3.9.4

星期三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

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

。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

(课件展示)

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

(课件展示) 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由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反复性和周期性,知行的不完全统一,造成了学生认知不一定完全转变成学生的行为。同时,根据前面的重点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难点应该为增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路交通行为习惯。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认识国旗

教者:余建鄂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3.9.11

星期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第3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 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内容大致包括: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5.屏幕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板书:国歌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幻灯出示)

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小结: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

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 (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知道从我做起自觉尊敬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11.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12、全体起立,齐唱国歌。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 板书: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法律法规) 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小结:同学们,**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上有国徽。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祖国的象征

骄傲

自豪 让我们齐唱《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课外活动: 1.手抄小报比赛。 2.开展唱国歌比赛。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课后小结:

通过教学,学生认识了国旗、国歌、国徽,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知道尊重国旗、国歌、国徽就是爱祖国的表现。但是个别学生收集资料不够积极,不能有效的获得新知。今后要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更好获得新知识。

和平学校法制教育课教案(2)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者:余建鄂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3.9.18 星期三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

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者:余建鄂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3.9.25

星期三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者:余建鄂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3.10.9

星期三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 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 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 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 -- 《知法守法》。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 -- 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结: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二、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三、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四、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小强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者:余建鄂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3.10.23

星期三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和测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三、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2.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反对邪教

教者:余建鄂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3.11.6

星期三

教学目标:

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2、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征和危害性。

3、学习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内容: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教学形式:

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

3、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班主任老师总结。

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5、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了解什么是邪教。(看录像) (1)、什么是邪教? 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它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封建迷信邪教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邪教普遍具有哪些特征?

①所谓教主虽来自弱势群体,却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思想,有强烈的统治欲和政治野心。

②宣传世界末日来临也是邪教惯用的手法。

③所谓教徒大多来自于弱势人群,教内对教徒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和精神控制,大搞神秘主义,追求神秘的心灵体验。

④邪教教主采用各种欺骗的手段骗取教徒的信任,要求教徒放弃物质享受,俭朴禁欲,交出私有财产。

(3)、邪教是怎样骗人的?

①利用天堂地狱、鬼神;

②制造教主是神来进行欺骗;

③编造前世债孽来进行欺骗; ④以强身健体,治病救命进行欺骗;

⑤利用信仰需要,以传播福音骗人;

⑥制造新迷信。 (4)、邪教的本质是什么?

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5)、邪教有什么危害?

①剥夺信众人权;

②泯灭亲情人性;

③骗取群众血汗钱;

④破坏生产、生活秩序;

⑤煽动闹事,扰乱社会治安;

⑥危害国家政

7、邪教的危害

邪教骗人时,假装关心你,让你觉得很亲近,不知不觉上了当

案例:魏某因病做了手术,生活更加困难。一天,魏家来了两个神秘的人,对魏“安慰”一番,魏某很感激。这两人逐渐成了魏某的“知心朋友”。魏某受骗入了邪教,交了300元钱和600公斤小麦。魏某积极参加邪教活动,又欺骗他人,还跑到外地散发邪教传单。邪教被取缔后,魏某被绳之以法。他十分后悔。

8、如何预防邪教(学生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①良好行为健康保证

②思维清晰理性处事

③积极进取乐观处世

9、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希望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三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歪理邪说的侵蚀,自觉抵制邪教、传播科学、弘扬文明,对邪教的宣传活动不听、不信,发现邪教违法犯罪行为后,要勇于揭露、举报,不断用先进的文化充实自己,健康。

三、小结

“邪教”是精神的鸦片,万恶的化身。它对人们进行精神控制,无休止地折磨着无知的人们。邪教残害生命、摧残青少年,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犯罪,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会漠然视之,都会坚决予以打击!邪教,也像一把犀利的剑,外表招摇而充满诱惑,一旦刺中人们的心,便无一生还。这把剑中带着诱骗的成份。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科学知识,不懂科学发展观,只知道企求上天和神佛的恩赐,贪图微薄的利益,那他就会很容易地被这把剑刺中心脏,在污浊中毁灭。还有的人头脑简单,轻信别人的话,那他也很容易被骗得神魂颠倒,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后会一直朝着错误的方向往前走,不知悔改,他要把原本纯净的心灵染黑,也是如此的轻而易举。

同学们,铲除邪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就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最有力的武器。科学知识有助于人们消除无知和愚昧,从根本上来制止迷信的形成。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们,我们应该恪守下列四条法则:一是从我做起,不信邪教,抵制邪教;二是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不信邪教,拒绝邪教;三是发挥我们的知识优势、智力优势,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四是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自觉抵制邪教的歪理邪说,让邪教无地容身!

第17篇: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遵纪守法 从我做起

法 制 教 育 教 案

小学四年级

第一单元 知法守法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 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 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 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 -- 《知法守法》。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 -- 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结: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小强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操练场 答一答

读一读

说一说

做一做

第二单元 家庭生活

教学目的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作为未成年人,同学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权利,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该对你们进行家庭保护,要给予你们一定的尊重。同时,你们也要在家庭中严格要求自己,健康成长,来报答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对你们的养育、保护之恩。

教学要点

1. 认识“监护人”一词,并理解其意义。 2.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

3. 明确孩子在家庭中的权力、义务,知道报恩。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 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 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家庭生活”角色的深刻理解。 ②个别学生不懂报恩。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在学习有关法律的过程中,你们经常会见到一个词,叫“监护人”。那么,什么是监护人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小明做的对吗,小明是怎样做的?

②小明为什么不让家长管他?如果家长不管他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谁是小飞的监护人?为什么小飞机会变得沉默寡言?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操练场

答一答

选一选

想一想

做一做 教学目标:

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教案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司法保护;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更是从“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出发,修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高、更强、更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努力的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才能以知识完备和武装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的祖国引领时代,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我们的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

第三单元 学校教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教育法是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能够分析自己周围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有些事,判断哪些是符合教育法律的,哪些是违反教育法律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具体的事例、数据等说明国家如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通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自查、互查,检测每个人履行义务的情况,增强其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思想觉悟目标

结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初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联系自己受教育义务的具体内容,制订自己的学习小规划。

教学重点

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国为什么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对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有何作用?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同时引出新内容。)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只能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教育自身发展而言,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对于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法为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方面确认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又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要求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导入新课

材料一:教育部于2001年4月初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作出规定,对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其内容主要是: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在毕业当年参加普通高考,报考普通高校本科。 材料二:为了使每一位进入大学的学生都能正常完成学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困难补助、助学贷款政策、奖学金政策、勤工俭学政策等。这些政策给许多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看完这组材料,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在今天,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作为公民,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那么,具体来说,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呢?我们每个公民应当如何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人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板书) 讲授新课

1.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板书) 请同学们看投影一:

材料一:据有关部门调查,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已由群体性民工潮转向家庭型流动。由此带来的流动儿童、少年,其数量规模呈上升态势,流动人口中儿童、少年就学总是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教育部、公安部于1998年3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各地要以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同时举办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读的民办学校来保障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还规定,无论哪种办学形式,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不得高收费。

材料二:今年6月至8月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8月初,教育部发出《关于切实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灾区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要求各地灾区把抗灾复学、确保9月1日按时开学,作为当前教育系统救灾中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抓紧整修水毁校舍,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要求做好学生工作,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缴学杂费。对\"三无户\"(无钱、无粮、无劳力)和\"倒房户\"特困生,免收学费、杂费、班费。对因受灾父母双方一方死亡的学生,逐个落实帮扶。对所有受灾学生,降低收费标准,缩小收费范围,严格控制代收费,以保证学生的复学。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并板书。)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可靠保障(板书) 请同学们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看教材。其目的:第一了解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构成。第二,明确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第三,明确我国教育法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做出的规定。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准确。通过以上几个问题,我们认识到,我国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已初步形成教育法律体系,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制定教育单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依据,对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根据。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的一个同学被家长逼迫退学,你应该怎么帮他?假如你在校门口遭到搜身、抢劫、殴打,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依靠国家强制力,制裁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的妨害教育的违法行为,依据刑法打击破坏教育的犯罪行为,能够有力地维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为了保障公民切实享有受教育权,国家还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 请看投影二:

1996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671.7亿元,比上年的1411.52亿元增长18.43%;1997年财政教育经费为1863亿元,以上年又增长11.4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如果今后三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按目前的幅度增长,到2000年预计可达到10多万亿元,届时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按4%计算,总额应达到4000亿元左右。

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海南建省十年来,海口市始终坚持\"一保教育,二保菜篮子\"的财政支出方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高达42.7%,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全市按人口平均教育经费高达400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八五\"期间,市财政用于中小学基本建设的经费达4.77亿元,占全市财政性基建投入的30%。

建省以来,海口市新建教育职工住房面积达17.2平方米,占现有教职工住房面积的69.58%。目前,全市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1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为75%,置身于教师新村,没有不为这么好的环境动情的。10年前的海口,许多学校还办在庙宇里,教育状况明显地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今,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上百所幼儿园、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宽敞的教室,整洁的校园,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语音室、健身房、手工制作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图书馆、运动场,一应俱全。海口的教师,在全国聘选。据说选一应十,真正落实了优中选优,教师这一行成为人们羡慕的行当,争相报名。短短几年间,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97%、94%、70%,分别比建省前提高

16、

33、19个百分点。

投资的效应是,一大批中青年科研型的教学骨干迅速成长,全市范围的教育质量大面积的提高。全年全市应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到91.9%,为高等学校输送的人才有了较大数量的增加;校际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一批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跨入全市选进行列。原来落后的新海中学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前三名,曾列全市50名之外的坡博实验学校,双科及格率也跃入先进行列。

学生整体素质、文明程度的提高,新组建的海口市教育局童声合唱团,荣获\"全国优秀童声合唱团\"的称号;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中学美容美发大赛获两项优秀奖;二十七小学少年摄影艺术团的几十个小同学,参加两次全国性摄影比赛,就拿回23个金、银、铜及优秀奖。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从国家到地方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从1995年至2000年逐年递增。

海口市近年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也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在此基础上,海口市改善了教师的居住条件、办学条件,使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

(2)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板书)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法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这是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的第三大保障。

(3)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板书) 目前,我国师资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看书第41页的有关数据。

我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培训了大批师资。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教职工总数已达1450万人。

国家尊师重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这在前面海口教育发展的例子中已有所体现。下面我们再以江西省萍乡市为例,说明师资保障的重要性,请看投影三: 萍乡市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和\"三讲两学\"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水平。另一方面从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出发,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督促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解决教师住房、职称、民师选招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正是由于在萍乡市营造出了这样一种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氛围,该市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两基\"工作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小学入学率达99.9%,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升入初中,小学辍学率为0.24%,青壮年非文盲率位居全省第一。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我国公民切实享有教育权,国家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那么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

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腾飞而刻苦学习,从法律角度讲,就是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板书)

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明确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应当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3)应当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针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甚至中途辍学等不良现象,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其危害,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变感想,从而树立自学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国家为我们接受义务教育提供的保障,也清楚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倍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更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操练场

答一答

选一选

想一想

做一做

第四单元:社会环境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操练场

答一答

选一选

想一想

做一做

第五单元: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 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合作交流,大胆探究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直抒胸臆,列举事例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操练场

答一答

选一选

想一想

做一做

第18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法 制 教 育 教 案

小学六年级

第一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第二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司法保护;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第三课: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第四课: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于杰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

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

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 ,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第五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

认知: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行为: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板书: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附:板书设计

遵守公 ①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障

共秩序 ②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第六课 在学校被同学打伤怎么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司法

2、懂得用法律手来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案件简介}1999年11月3日,蓬莱市王某有一男孩,今年九岁,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期间被另一学生在玩耍时将左眼砸伤。经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花费医疗费五千余元,现在左眼视力只能达到O.3。请问,应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律师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条:“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精神病医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本案中,两学生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根据双方儿童过错大小由双方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又因损害是在校期间发生的,学校也有一定过错,也应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第七课:玲玲能住在生母家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收养法》

2、懂得用法律手来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玲玲从小就被杨老汉收养。前不久,玲玲去看望亲生父母,生母见玲玲又懂事又会干活儿,十分喜欢,就让玲玲留在身边,不让她回杨老汉家。杨老汉几次催促都遭到拒绝。

请问:杨老汉能将玲玲领回去吗?

为了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我国于1991年12月公布了《收养法》。《收养法》第22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于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杨老汉收养了玲玲,并对她尽了抚养和教育义务,已经形成了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随随便便就被解除。因此,玲玲的生母阻挠杨老汉领回养女是违法的。如果她继续坚持自己的错误,杨老汉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这一收养关系。

法律规定,收养关系建立后,任何一方都不得自行解除。如果收养关系的一方或双方希望解除收养关系,应该协商解决或诉请人民法院解决。

二、总结全文,分组讨论

第八课:最常用的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监护人必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

2、懂得自己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

110、1

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 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 (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 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 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 提醒监护人特到注意: 监护人应当让孩子熟练掌握

110、1

19、120、122这几个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课: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父母是无权“买卖”孩子的。

2、当自己遇见这样的事,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懂得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数日来,本报与福州《东南快报》展开新闻联动,为刚出生80天就被拐卖、如今已经三岁的亮亮寻找亲人。近日,神秘人物再次打进热线,一解小亮亮被拐“内幕”。记者根据神秘人物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几天前,一曾扬言“再报道下去大家都有麻烦”的神秘人物终于再次打进热线,揭开了小亮亮被“拐”内幕。神秘人物自称姓廖,是小亮亮亲生父亲的好朋友,在看了亮亮被拐事件的跟踪报道后,他被报社浓浓的爱心感动,终于“站”出来道出详情。他说,亮亮的父母都是四川来蓉打工人员,于1998年5月生下亮亮。当时,夫妻俩已经有两个儿子,一家5口全靠夫妻俩每月500元工资度日,生活十分艰辛。因此,亮亮的父亲便萌发了将孩子送人的念头。正好他以前的同事,即抱小孩接头的四川妇女表示愿意牵线搭桥。不料,那四川妇女竟将亮亮“转”给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再将亮亮卖给闽侯大湖乡珍珠村郭厚金。此后,小亮亮的生父得到6500元“寄养费”。四川妇女和王某也都从中谋取到部分“劳务费”。

根据廖先生提供的线索,我们终于在闽侯南充鞋厂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他们承认廖所说都是实情,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看到关于亮亮的报道,一直不敢露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将孩子卖掉已属违法行为,何况还有6500元“寄养费”无力偿还等情况,而要回孩子必须做亲子鉴定,这一系列麻烦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我们游说下,亮亮母亲终于答应去看看孩子。但车到半路她又不顾一切跳下车不去了。她说家里太穷,实在无力养育孩子,然后调头就走了。

二、分组讨论,总结全文

第十课: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 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合作交流,大胆探究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直抒胸臆,列举事例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第19篇: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龙岗小学赵娟

一、班会时间:2009年11月19日

二、班会地点:教室

三、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四、主持人:班主任

五、班会主题:法制教育\"反对邪教\"班队会

六、目标:

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2、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征和危害性。

3、学习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七、主要内容: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九、形式:

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十、活动过程参考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

3、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班主任老师总结。

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5、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了解什么是邪教。(看录像)

(1)、什么是邪教?

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它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封建迷信邪教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邪教普遍具有哪些特征?

①所谓教主虽来自弱势群体,却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思想,有强烈的统治欲和政治野心。

②宣传世界末日来临也是邪教惯用的手法。

③所谓教徒大多来自于弱势人群,教内对教徒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和精神控制,大搞神秘主义,追求神秘的心灵体验。

④邪教教主采用各种欺骗的手段骗取教徒的信任,要求教徒放弃物质享受,

俭朴禁欲,交出私有财产。

(3)、邪教是怎样骗人的?

①利用天堂地狱、鬼神;

②制造教主是神来进行欺骗;

③编造前世债孽来进行欺骗;

④以强身健体,治病救命进行欺骗;

⑤利用信仰需要,以传播福音骗人;

⑥制造新迷信。

(4)、邪教的本质是什么?

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5)、邪教有什么危害?

①剥夺信众人权;

②泯灭亲情人性;

③骗取群众血汗钱;

④破坏生产、生活秩序;

⑤煽动闹事,扰乱社会治安;

⑥危害国家政

7、邪教的危害

邪教骗人时,假装关心你,让你觉得很亲近,不知不觉上了当

案例:魏某因病做了手术,生活更加困难。一天,魏家来了两个神秘的人,对魏“安慰”一番,魏某很感激。这两人逐渐成了魏某的“知心朋友”。魏某受骗入了邪教,交了300元钱和600公斤小麦。魏某积极参加邪教活动,又欺骗他人,还跑到外地散发邪教传单。邪教被取缔后,魏某被绳之以法。他十分后悔。

8、如何预防邪教(学生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①良好行为健康保证

②思维清晰理性处事

③积极进取乐观处世

9、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希望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三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歪理邪说的侵蚀,自觉抵制邪教、传播科学、弘扬文明,对邪教的宣传活动不听、不信,发现邪教违法犯罪行为后,要勇于揭露、举报,不断用先进的文化充实自己,健康。

三、小结

“邪教”是精神的鸦片,万恶的化身。它对人们进行精神控制,无休止地折磨着无知的人们。邪教残害生命、摧残青少年,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犯罪,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会漠然视之,都会坚决予以打击!邪教,也像一把犀利的剑,外表招摇而充满诱惑,一旦刺中人们的心,便无一生还。这把剑中带着诱骗的成份。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科学知识,不懂科学发展观,只知道企求上天和神佛的恩赐,贪图微薄的利益,那他就会很容易地被这把剑刺中心脏,在污浊中毁灭。还有的人头脑简单,轻信别人的话,那他也很容易被骗得神魂颠倒,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后会一直朝着错误的方向往前走,不知悔改,他要把原本纯净的心灵染黑,也是如此的轻而易举。

同学们,铲除邪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就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最有力的武器。科学知识有助于人们消除无知和愚昧,从根本上来制止迷信的形成。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们,我们应该恪守下列四条法则:一是从我做起,不信邪教,抵制邪教;二是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不信邪教,拒绝邪教;三是发挥我们的知识优势、智力优势,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四是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自觉抵制邪教的歪理邪说,让邪教无地容身!

(请同学谈谈自己上这节班会课的体会和认识。)

今天的班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20篇: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时间:

二、班会地点:教室

三、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四、主持人:班主任

五、班会主题:法制教育班队会

六、目标:

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2、学习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七、主要内容: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八、形式:

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十、活动过程参考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

3、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案例分析

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当语文老师讲到汉字的“笔画笔顺”时,有的同学交头接耳地发出哄笑。原来,这个班的学生小东的姑丈的名字与“笔顺”谐音,一些知道情况的同学便把这个当成玩笑。下课后,不明情况而又十分好奇的同学小明便向同学们打听为什么说到“笔顺”大家就会笑,小东顿时不高兴了,觉得丢了面子,便与小明争吵起来。刚吵几句,上课铃又响了,争吵暂时中止,课堂里又恢复了平静。然而,也许是小东、小明都年少好胜,下午5点半放学后,大多数同学都已回家,但小东、小明这两个12岁的孩子留在教室里,继续下午的话题争吵起来,你说一句我顶一句,两人越吵越凶。争吵中,小东伸手打了小明一个耳光,小明不甘示弱,扑了过去,两人开始抱成一团扭打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小明将小东顶在墙壁上,前臂卡住了小东的脖子,五秒钟,十秒钟„„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看到小东、小明打起来了,在一旁打扫教室卫生的林某等4名同学连忙上前劝架,4名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分多钟才将两人掰开。然而,悲剧已经发生,因小东的脖子被卡得太久,被拉开时就瘫倒在地,脸色发青,小便失禁„„ 经了解,小东与小明同窗时间长达六年,平时还挺好的。然而,因为一个小小的玩笑,两个还不完全懂事的孩子一死一惊,悲剧给两个又是同样贫穷的家庭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学生听了这个更为沉重的故事,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老师:让我们多学法,多知法,多守法,让法律指导我们的言行,让伤害远离我们,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请同学们就今天的法制十分钟写一篇感想,再找一些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为我们下次的法制十分钟作准备。

5、班主任老师总结。

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模板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