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2:27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4(选修)》,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2和选修4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本节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深入学习“化学与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形式。

2.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掌握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理解信息。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举生活实例和能源发展里程碑,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提供能量,知道一些具体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是缺少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学生渴望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用暖宝宝探讨学习。

学情及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对未知知识和应用有强烈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分析化学反应中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中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所以出现了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对于焓变这样高度抽象的知识教学中,采用单一的实验探究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本节的教学方法中采用实验探究、层层引进、多媒体演示等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投影、实物暖宝宝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化学史 引入

【引入】介绍能源的发展史:原始社会→18世纪→19世纪→20世纪

观看并了解能源史

【过渡】能量来自能源

【讲解】观看这两组火焰图,我们知道:发生了能量变化 【板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观察并思考能量变化的原因

进入课题,让学生初步建立能量与化学反应的思想

实例

【实物展示】暖宝宝、透气袋

【讲解】暖宝宝有一个透气袋,撕开包装后氧气进入透气袋反应而产生热量

仔细观看,初步了解暖宝宝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与思考

【讲解】同学们已经学过: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板书】

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设问和引导】依据什么划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回忆以前做的

Ba(OH)2.8H2O和NH4Cl及燃烧反应的实验现象,知道是根据热效应划分的 【板书】热效应

【引出情景】暖宝宝的热效应是什么?

放热反应

回忆实验现象,探究、总结出:暖宝宝的热效应是放热反应

引导学生探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划分依据,并判断了实物暖宝宝的热效应

情景创设

【讲解】目前使用的暖宝宝放热原理 化学能→热能

【情景设问】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做暖宝宝吗?可以用Mg、Al等原料吗?

【拓展知识讲解】Mg、Al等热效应效果更好,但是价格比较高,暖宝宝作为一种商品,必须满足市场需要和顾客的接受程度

知道暖宝宝的放热原理, 思考、了解是否能用其它材料

情景探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出概念

【过渡】Fe、Mg、Al等都可以做暖宝宝,为何热效应会有差异?

【讲解】不同的物质能量不同,这就是今天将学习的重点知识:焓变与热效应。焓是与物质内能相关的物理量,焓变是等压下的热效应 【板书】 焓变与热效应

理解并掌握焓变的概念

形成正确的概念

【讲解】焓变是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物理量

【引导讲解】同学们在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形

回忆以前的知识,归纳出焓变与热效应的关系

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让学生养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放热反应:ΔH

吸热反应: ΔH>0

【设问】回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如何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讲解】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对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判断热效应。

观看反应的微观过程,倾听老师的讲解

呈现微观反应过程,弥补讲授法的不足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吸热反应: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ΔH= E反–E生>0 放热反应: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ΔH= E反–E生<0 【板书】

吸热反应:ΔH>0 放热反应:ΔH<0 【回顾】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哪些?

归纳整理,记笔记,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的关系: 吸热反应: ΔH>0 放热反应: ΔH<0

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提炼,让学生明白重点

实验探究 知识应用

【情景设问】同学们是否有疑问: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探究实验】

选择NaOH和HCl中和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测最高温度,第一组探究用量是否影响,第二组探究温度的影响,第三组探究状态的影响 【总结】用量、温度、状态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板书】

影响焓变的因素:用量、温度、状态等

【过渡】理论的角度认识了热效应后,同学们能够能够举出热效应的应用吗? 【板书】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应用

【讲解】无论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还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热米饭、暖宝宝,都说明了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猜想,并跟随老师思路思考理解影响焓变的因素 思考、了解热效应的应用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焓变的因素,为下节课写热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 应用化学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好好学化学

知识梳理

【情景回顾】暖宝宝的热效应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做暖宝宝?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探究作业】同学们:如果是你,如何制作暖宝宝?

回顾学习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暖宝宝的制作

理论应用到实践,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概念是要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暖宝宝图片的展示为同学提供了感性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理性思考。从生活实例去研究热效应的原因,使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本节课是在原有的化学能、热能基础上继续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影响焓变的因素,为下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

推荐第2篇: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存在变化和变化这两种基本变化。

2、化学反应从能量角度分,存在能反应和能反应。

3、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两个角度

(1)内能角度

理论:①所以物质都具有内能,但具体值

②等量的不同物质,具有的内能

③相同状态下的同种物质,其内能量与其质量成比 E反应物>E生成物E反应物<E生成物

放能反应吸能反应

(2)键能角度

理论:①所以反应都是先断反应物中化学键后过程

②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

③一个反应能量变化,取决于断键吸能和成键放能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键能>E生成物总键能E反应物<E生成物

△E= E反应物总键能—E生成物总键能=△H

二、化学反应和热能

1、放热反应可看成是物质具有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成 吸热反应可看成是外界的热能转化成能,储存在中。

2、常见放热反应包括

①②③④

3、常见吸热反应包括

①②③

推荐第3篇: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 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学生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多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因此将化学反应分为: (1)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1 ∆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

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放热反应 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 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1)从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角度解释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放热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

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大于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 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小于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

4、课堂练习

(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的反应热为

,1mol H2生成NH

3境? 高(3)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预测当生成2 mol HF和2 mol 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 kJ/mol,25 ℃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5)、反应C(石墨) →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课堂小结:

一、焓变 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焓变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板书设计:

二、焓变 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2、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1 ∆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1)从总能量角度解释

(2)从断键和生成新键角度解释 课后作业:练习册本节练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局限性,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5)、什么是反应热(焓变) 2.引入

阅读课本:例1与例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例题

1、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 3) 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5)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H= – 572 kJ /mol CH4(g) +2O2 (g) = CO2(g)+2H2O (l); r H= – 890 kJ/mol由1mol 氢气和2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6)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H= – 572 kJ/mol C3H8(g) +5O2(g)= 3CO2 (g) +4H2O (l);∆H = – 2220 kJ/mol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A) 1:3 (B) 3:1 (C) 1:4 (D) 1:1 7)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 C 。 A、ad>0 C、2a=b0 8)若2.6 g 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g)时放热130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2(g)+5/2O2(g)=2CO2(g)+H2O(l)ΔH=-1300 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600 kJ/mol 课堂小结: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书写

3、注意事项

4、相关计算

板书设计: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

(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 (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 (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3、注意事项: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4、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册上的对应练习

推荐第4篇:高三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内部资料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一、单项选择

1.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 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4.8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22.4 L的氢气和22.4 L的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

C.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高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2 mol H—F键的键能比1 mol H—H键和1 mol F—F键的键能之和大270 kJ

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C.已知2C(s)+O2(g)===2CO(g) ΔH=-221.0 kJ/mol,则C(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D.已知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则该反

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

3.X、Y、Z都是金属,把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

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A.X>Y>ZB.X>Z>YC.Y>X>ZD.Y>Z>X

4.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

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2 mol电子,负极质量减轻207 g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5.(2013·鄂州质检)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B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A处或B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6.综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和装置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

2--B.装置Ⅰ和装置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C.装置Ⅰ和装置Ⅱ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

D.放电过程中,装置Ⅰ左侧烧杯和装置Ⅱ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7.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8.现将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并熔融后用铂电极进行电解,下列有关电极产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阴极产物是氢气B.阳极产物是氧气

C.阴极产物是铝和氧气D.阳极产物只有氯气

9.用惰性电极进行下列电解,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解稀H2SO4 ②电解AgNO3溶液 ③电解KOH溶液 ④电解NaCl溶液

A.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四份溶液的pH均增大

B.反应②中电解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2O固体可使溶液恢复电解前的情况

-C.反应③中阳极消耗OH,故溶液浓度变小

D.反应④中阴、阳两极上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10.如下图所示,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

无色、无味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附表中的(

)

1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铜的电解精炼实验(粗铜中有锌、铁、镍、银等杂质,部分导

线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应与c相连接,b应与d相连接

B.电解一段时间,b与d两极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C.电解一段时间,b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解过程中,Y装置中Cu2的浓度始终不变

12.(2013·惠州质检)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是:Cu+2Fe===Cu+2Fe

+-+B.装置①中,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

2C.装置②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Ⅱ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

D.若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13.1 L

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后溶液的pH=0B.a=

3C.阳极生成1.5 mol Cl2D.阴极析出的金属是铜与铝

14.甲图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有机废水的化学能直接转化

3+2+2+

为电能。乙图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乙的a极要与装置甲的X极连接

--B.装置乙中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C.若有机废水中主要含有葡萄糖,则装置甲中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6H12O6+6H2O

-+-24e===6CO2↑+24H

+D.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当N电极消耗5.6 L(标况下)气体时,则有2NA个H通过离子

交换膜

二、非选题

15.(10分)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ΔH

---分别为-285.8 kJ·mol

1、-283.0 kJ·mol1和-726.5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 mol水消耗的能量是;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已知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某温度下,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两条曲线产生区别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6分)(2012·海南高考)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2)闭合K开关后,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b电极上得到的是________,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1 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为________(法拉第常数F=9.65×104 C·mol1,列式计算),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

________L(标准状况)。

19.(15分)(2013·铁岭质检)第三代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或二者结合推动车辆。汽车上坡或加速时,电动机提供推动力,降低汽油的消耗;在刹车或下坡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1)混合动力车目前一般使用镍氢电池,该电池中镍的化合物为正极,储氢金属(以M表

示)为负极,碱液(主要为KOH)为电解质溶液。镍氢电池充放电原理示意如图,其总反应式为H2+2NiOOH放电

充电2Ni(OH)2。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周

围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通过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制取,电解总反应式为2Cu+

H2O=====Cu2O+H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镍氢电池作为电源进行电解,当电池中有1 mol H2被消耗时,Cu2O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______g。

(3)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________腐蚀。为防止这种腐蚀,通常把船体与浸在海水里的Zn块相连,或与像铅酸蓄电池这样的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相连。 电解

参考答案

ABCCBDCBBABCAD

15.解析: (1)分解10 mol水消耗的能量在数值上等于10 mol H2(g)完全燃烧时所放出

-的热量:10 mol×285.8 kJ·mol1=2 858 kJ。

(2)根据CO(g)、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再由盖斯定律可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1)2 858

(2)CH3OH(l)+O2(g)===CO(g)+2H2O(l)

-ΔH=-443.5 kJ·mol

116.解析:(2)b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的热效应不会改变。 答案: (1)①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 ②B

(2)S(s)+O2(g)===SO2(g) ΔH=-296.8 kJ/mol

(3)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

a不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17.解析: 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依据原电池原理,甲中A不断溶解,则A为负极、B为正极,活泼性A>B;乙中C极增重,即析出Cu,则B为负极,活泼性B>C;

+丙中A上有气体即H2产生,则A为正极,活泼性D>A,随着H的消耗,pH变大。

-++-答案: (1)A-2e===A2 (2)Cu2+2e===Cu

(3)变大 (4)D>A>B>C

18.解析: (1)甲烷燃料电池中正极为O2被还原,负极为CH4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

-----2-生成CO23,其电极反应分别为2O2+4H2O+8e===8OH和CH4+10OH-8e===CO3+

+7H2O。(2)闭合K后构成闭合回路,此时a、b分别为电解池的阳极和阴极,阴极为H得电

-子被还原,同时得到H2和NaOH,阳极为Cl被氧化得到Cl2,该电解池中的总反应为2NaCl

+2H2O=====2NaOH+H2↑+Cl2↑。(3)每个电池通入1 L CH4,电路中通过的电量为

1 L-4mol1=3.45×104 C。 -×8×9.65×10 C·22.4 L·mol

--答案: (1)2O2+4H2O+8e===8OH

---CH4+10OH-8e===CO23+7H2O

(2)H2 2NaCl+2H2O=====2NaOH+H2↑+Cl2↑

1 L-4(3)mol1=3.45×104 C 4 -8×9.65×10 C·22.4 L·mol

19.解析: (1)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需要动力,故反应为原电池放电反应,即乙

--电极为正极,发生反应NiOOH+H2O+e===Ni(OH)2+OH,故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

+-(2)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即2H+2e===H2↑。当电池中有1 mol H2被消耗时

有2 mol电子转移,根据电子守恒可知Cu2O的理论产量为144 g。

(3)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吸氧腐蚀,可利用牺牲阳极保护法或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被腐蚀。

--答案: (1)增大 NiOOH+H2O+e===Ni(OH)2+OH

+-(2)2H+2e===H2↑ 144 (3)吸氧 负

电解电解

推荐第5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2006年春季学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使学生理解放热和吸热的原因。

3、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了解煤的综合利用技术。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情感和德育目标:

1、通过介绍防火、灭火知识,使学生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防火、灭火的能力。

2、通过学习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等知识,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空气用量对燃料燃烧的利与弊,渗透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自学 实验准备:

一个试管架、一支试管、一个温度计、2~3块小铝片、稀盐酸、胶头滴管、小烧杯、玻璃片、玻璃棒、20gBa(OH)2·8H2O(磨成粉末)、10gNH4Cl晶体、水 教学过程: [引言]

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由火引发的火灾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损失和痛苦。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防火、灭火的知识。

火是由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燃烧在很多领域在被人们利用。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举例]…… [讲解]

上面这些例子中都利用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见,化学反应是可以产生能量的,并且产生的能量可以被人类利用。在当今社会,人类所需能量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别是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产生的。 [过渡]

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有能量放出呢?现在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

1、铝片与盐酸反应(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用温度计测量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

2、Ba(OH)2·8H2O与NH4Cl反应(注意观察现象)

[归纳]

铝片与盐酸反应要放出热量,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反应要吸收热量。可见,化学反应伴有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2004级化学备课组

2006年春季学期

[板书]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

[设疑]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放热或吸热现象呢?现在请大家通过自学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 [小结]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本身具有的能量有所不同。

2、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

3、反应中能量守恒。化学反应根据能量变化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反应物能量低吸热反应 :生成物能量高

[板书]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能量释放);△H

如:CH4(g)+2O2(g) CO2(g)+2H2O(l)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能量贮存);△H >0。 如 :C(s)+H2O(g) CO(g)+H2(g) [教师]

请同学们举几个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例子。 [板书]

二、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1、意义: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同时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

①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在101kPa和25℃可不注明),注明△H的“+”与“-”,单位是KJ/mol。

②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表示: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

③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也不同;聚集状态不同,△H也不同。因此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注明聚集状态,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的正比关系确定出△H的值。

例如:CH4(g)+2O2(g)

CO2(g)+2H2O(l);△H=-890.3KJ/mol。

2004级化学备课组

推荐第6篇: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

63中学 陈静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内容定量的探讨“质”“能”关系,来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引入了焓的概念,是整个化学反应原理学习的基础。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焓变、反应热的概念、符号和单位,并从微观的角度举例定量的探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二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是附加有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本节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本节教学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学情

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化学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这一事实已经接受并认可,但只有定性的认识,没有定量的认识和计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计算,同时结合课本及与同学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过程,总结提炼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加以应用。

三、说教法

采用对比法,探究法,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把接受知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探究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遵循启发式原则,精心设计知识台阶,减缓知识坡度,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环节1:设疑

CO (g) + O2(g)=CO2(g)

ΔH=-283.0kJ/mol CH4 (g) + 2O2(g)=CO2(g) +H2O(l) ΔH=-890.31kJ/mol 这两个方程式与我们通常所见的方程式有何不同? ⅰ:物质后面带有(g)(l),有何涵义? ⅱ:系数是分数; ⅲ: ΔH表示什么? 环节2:析疑

化学反应中为何有能量变化?

(1) 微观:化学键的断裂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 ∑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环节3:解疑

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 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 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环节4:归纳 总结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1 研究方法:a:实验法:直接测量测量的仪器叫量热计

b:计算法

若反应体系的能量减少(放热反应) 则△H为“-” 值,即△H0 总结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五、板书设计:分为主板书与副板书两部分,主板书书写重要的公式,副板书举实例进行讲解。

推荐第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阅读提纲] 1.什么是反应热(焓变)?什么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如何表示放热和吸热? 3.为什么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物质的集聚状态? 4.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什么?能否用分数表示?

一.反应热

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属于反应热,又称为焓变(ΔH),

单位kJ/mol。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伴随能量变化?(微观解释)

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

新键的形成:放出能量

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吸热:前者>后者 放热:前者

2.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ΔH放热) ΔH>0

[小结](1)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分离与结合的过程

(2)反应物分子中原子解离-------吸热。

生成物新分子的形成---------放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H2 (气) + 1/2 O2 (气) = H2O (气)

ΔH= -241.8kJ/mol H2(气) + 1/2 O2(气) = H2O (液)

ΔH= -285.8 kJ/mol

[讨论] 1.为什么集聚状态不同,热量值不同?

答:液态水变成水蒸气要吸收热量

2.若反应物状态不同,而生成物状态相同,那么热量值相同吗? 答:不同

[思考与交流] 2.书写要点:

C(固) + H2O(气) = CO(气) + H2(气)

ΔH= +131.3 kJ/mol ①标集聚状态(固、液、气)

②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 吸热用“+”,放热用:“-”。 ③系数单位是“摩”,而不是“个”;也不能表示物质的量之比。 ④系数可用分数,但热量值要相应变化。

如:2H2(气) + O2(气) = 2H2O(液)

ΔH= -571.6 kJ/mol H2(气) + 1/2 O2(气) = H2O(液)

ΔH= -285.8 kJ/mol ⑤不注明条件,即指250C、1.01×105Pa

例:

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CH4(气) + 2O2(气) = CO2(气) + 2H2O(液)

ΔH= -890 kJ/mol [练习1]同温、同压下,比较Q1与Q2的大小:

S(气) + O2(气) == SO2(气) + Q1

S(固) + O2(气) == SO2(气) + Q2

Q1 |Q2|

[练习2] 已知:C(固) + O2(气) == CO2(气) ΔH= -393.5 kJ/mol,要获得1000千焦热量,需燃烧多少克碳?

30.5克 [练习3] 已知:S(固) + O2(气) = SO2(气) ΔH= -290.6 kJ/mol,求1.6克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出多少热量?

14.53kJ [自我检测] 1 3mol CH4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CO2 同时放出2670.9KJ的热。请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 常温下14克CO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141.3KJ热量,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 3 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指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固、金刚石) + O2(气) == CO2(气)

ΔH= -395.41 kJ/mol C(固、石墨) + O2(气) == CO2(气)

ΔH= -393.51 kJ/mol 回答有关问题:

(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石墨和金刚石相比较,__________的稳定性更大。 自我检测题答案:

1.CH4(气) + 2O2(气) = CO2(气) + 2H2O(液) ΔH= -890.3 kJ/mol 2.2CO(气) + O2(气) = 2CO2(气)

ΔH= -565.2 kJ/mol 3.(1)

C(固、石墨) == C(固、金刚石)

ΔH= +1.90 kJ/mol (2)石墨

推荐第8篇:《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教学反思

本周特聘名师xx老师和师大的巡回指导老师xx老师来到井陉一中进行听课。但是高一化学的教学计划安排本周为复习周,主要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梳理。虽然将新授课作为公开课的效果更好,但是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决定将顶岗以来的第一节复习课作为一次公开课。虽然这节复习课在教研组长的指导和学生们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但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和特聘名师的点评,我发现了自己在复习课中的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将对复习课的授课心得和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在上一节复习课之前我们应该明白复习课的意义在于——压缩知识,提取精华,最终让学生达到能力提升。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及本章内容的重难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想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将知识复习的面面俱到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压缩知识,将本章内容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提取精华、获取重点,最终达到能力的提升。

第二,授课过程要简练。这里的简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语言要简练,切忌多次重复;二是例题不在多而在精,切忌使用题海战术。我在带领学生复习可逆反应时,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将可逆反应的两个特点重复了四五遍。虽然重复了很多次,却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通过跟学生的沟通我了解到,很多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时老师还不断重复,学生容易走思出神从而影响到后续的听课。所以,在复习课中教师最好采用放慢语速、加重语气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切忌不断重复。其次,例题挑选要有针对性。虽然大量的习题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盲目的大量练习则是弊大于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会在“题海战术”中消磨。适当的习题是必要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要有代表性,力求精简。

第三,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要牢牢以学生为主体。一是在课堂中让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在其中起指导作用,切不可越俎代庖替学生回答问题;二是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针对的复习。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时,我请一名学生来给出答案。学生本来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做题思路,但是这时候我为了节约时间直接告诉其他学生这个题使用排除法。虽然节约了时间,但是我的做法一是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到失落,二是没有给同学们留下思考的时间。很多学生因为我给出了答案自己也就不在深入思考了,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进行授课。

最后,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整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回顾整节课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学生在听老师的讲解时往往十分明白,但是一到自己总结、做题时就开始犯迷糊。这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是不透彻的,所以教师在课上给学生留下五分钟左右的回顾时间一是让学生弄清疑惑,二是有助于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有效地构建知识框架。

这是我的第一堂复习课,有优点,但是同时存在的是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学校,除了学生要不断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我会虚心接受来自老教师们的意见,不断提高、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授课理念,在顶岗实习的半年中不断挑战自己、挑战更多的授课类型,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推荐第9篇: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整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

的变化,还有

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

等形式变现出来。(选修四1页)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

。因此,化学反应中存在着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

的变化,当能量变化以热的形式表现时,我们把反应分为

3、决定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因素(宏观解释)

(1)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______________

③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

(2)

一个确定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的相对大小。

反应热、焓变(ΔH)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符号______________③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

④△H的正负与吸、放热反应的关系

当△H为“一”或△H<0时为

△H为“+”或△H>0时为

⑤△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H=

-

4、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微观解释)

(1)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

,即反应物中的旧化学键的

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

(2)

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

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能量

常温常压(25℃,101KPa)下,断开1mo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生成1mol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相等。---------(

(4)△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H=

-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概念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决定

因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产生

原因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的总能量

反应物断键时

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的总能量

反应物断键时

的总能量

表示

方法

△H<0

△H>0

图示

常见反应类型

大多数化合反应

所有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Ba(OH)2.8H2O+2NH4Cl

=BaCl2+2NH3↑+10H2O

C+H2O(g)CO+H2

制水煤气

C+CO2(g)2CO

第二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

如:H2(g)+

1/2O2(g)===H2O(l)

ΔH=

-285

.

8

kJ·mol-1,

表示在

℃,

Pa,

mol

H2与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

态水时

的热量是285.8

kJ。(表示完全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H2

(g)

+

O2

(g)

=

H2O(g)

△H=

--241.8

kJ/mol

2

H2(g)+O2(g)=2H2

O(l)

△H=

-571.6

KJ·mol-1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

,不表示

因此,它可以是

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化学计量数和ΔH可以同时扩大或

缩小

的倍数

。即使化学计量数相同,当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同时,ΔH值______。ΔH单位中的“每摩尔”是指______________

4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

中和热的测定

一、中和热

1、概念: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注:①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

②定义中的“稀溶液”一般指

,因为溶液混合时会产生溶解热效应而影响中和热的测定

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二、中和热的测定:

【思考交流1】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四、误差分析: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自所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结果。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

kJ·mol-1,若不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思考交流2】

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1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1醋酸(弱酸)溶液,所测反应热的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1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所测的中和热的结果是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为什么?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一、燃烧热

1、反应热的分类

根据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多种,例如

等,

其中以跟燃料品质相关的

实际应用较广。

2、燃烧热

(1)定义: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要点:

①条件:

②量:

③对象:

④反应程度:

⑤产物稳定性:

(不可再燃且状态稳定)

⑥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H为“___”或△H

0

3.燃烧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方法:以燃烧1mol可燃烧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练习:①

H2

(g)

+

O2

(g)

=

H2O(g);△H=

-241.8

kJ/mol

②H2(g)

+

O2

(g)

=

H2O(l);△H=

-285.8

kJ/mol

③2H2(g)

+

O2

(g)

=

2H2O(l);△H=

-571.6

kJ/mol

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燃烧反应中热量的计算:

关系式:热量=可燃物物质的量ⅹ燃烧热

【练习】

1、写出下列可燃性物质燃烧的稳定产物

C:______

H2:______

CH4:_____

金刚石:_____

乙醇:______

2、依据表(教材p7)1-1,写出下列物质的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

(1)CO(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2H6(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源

1、能源

(1)能源就是能提供

,它包括

等。

(2)能源是

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2、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1)

柴草时期: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

化石能源时期: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3)

多能源结构时期: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

主力军。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3.能源有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

分类依据

种类

举例

转换过程

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地热能、潮汐能等

电能、氢能、石油加工产品、煤的加工产品等

使用历史

化石燃料

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生物质能等

性质

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

化石燃料、核能

4、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

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能源是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属________再生能源,并且能源利用率极低,能源危机趋于严重。

5.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法

开发________,节约__________,提高能源的________。

6.化石燃料和新能源

(1)化石燃料的利弊: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特别是造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太阳能是能量巨大的清洁能源,缺点是能量密度小,受地域和季节的影响大。

(3)氢能有三大优点:一是燃烧热值高,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缺点是储存、运输困难。

第一章

第三节

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

完成或

完成,其反应热是

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

和__

_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

对盖斯定律的图示理解

一个化学反应由始态转化为终态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在图示中各ΔH之间应该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ΔH=ΔH1+ΔH2=ΔH3+ΔH4+ΔH5

二、计算的步骤:找出能量守恒的等量的关系

例题1.已知C(s)+O2(g)===CO(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得。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却可以直接测得: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CO(g)+O2(g)===CO2(g) ΔH2=-283.0

kJ·mol-1

分析其过程:

推荐第10篇:化学反应能量教学反思

高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反思

在本章的一轮复习中本着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的原则。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复习。

我们学生的情况是在高二时选修四这本书一周就3课时,而且临近会考的两三周把课都得给会考学科,学生对这本书的掌握很不扎实,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知识都不是很理解,而高考的事实又是这本书在高考中占的比重较大,而且知识的难度也大,尤其对于我们的学生,这无疑更是一个难点,所以在复习中避免开始就以综合性很强的知识网络形式将本章的知识直接给学生,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必须确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

在这一章开始复习前,先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发现:学生对物质储存的化学能(宏观)与物质内部化学键(微观)能量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对“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结构越稳定,离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越强”表示不好理解,还有学生不知道形成化学键时释放还是吸收能量。针对这样的情况,本章开始的第一节复习课,一定要把本章的开篇的最基本的知识带领学生理解透彻,从化学键知识入手让的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从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的角度解释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原因,可用动画模拟多媒体教学手段。动画模拟H2和Cl2反应中将化学键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断键与成键,并了解其中存在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两过程。这样也会从根本上让学生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角度理解吸放热区分开,不至于混淆。也就是每一章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一定要让学生从根本上去理解,甚至于当成新课来讲。基本概念、原理掌握之后,就带领学生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还要根据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的内容,找出易出题的知识点以及作答时的易错点。

在练习时对习题的选择必须分类、而且要对典型的类型题的解题方法扎实掌握。选择比较适合的、练之有效的试题,,在复习选题时要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地选择,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以激发兴趣,让学生做过后,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审题该怎么进行,格式怎么规范书写,以减少高考的无谓丢分。针对错题,还可以及时给出变式训练,让同学对所错题及时能消化。

高三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收敛、精炼、放大、升华、迁移,联系、比较、归纳、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复习,抓住能得分的点多下功夫。

杨维

2015

第11篇: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 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教案

一学习目标: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习过程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5)、什么是反应热(焓变) 2.引入

阅读课本:例1与例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

(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

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例题

1、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

3) 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5)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H= – 572 kJ /mol CH4(g) +2O2 (g) = CO2(g)+2H2O (l); r H= – 890 kJ/mol由1mol 氢气和2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6、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H= – 572 kJ/mol C3H8(g) +5O2(g)= 3CO2 (g) +4H2O (l);∆H = – 2220 kJ/mol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A) 1:3 (B) 3:1 (C) 1:4 (D) 1:1

7、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 C 。 A、ad>0 C、2a=b0 8.若2.6 g 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g)时放热130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2(g)+5/2O2(g)=2CO2(g)+H2O(l)ΔH=-1300 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600 kJ/mol

第12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 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1

∆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

3: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预测当生成2 mol HF和2 mol 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 kJ/mol,25 ℃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反应C(石墨) →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习过程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5)、什么是反应热(焓变) 2.引入

阅读课本:例1与例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

(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

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例题

1、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

3) 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5)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H= – 572 kJ /mol

CH4(g) +2O2 (g) = CO2(g)+2H2O (l); r H= – 890 kJ/mol由1mol 氢气和2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6、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H= – 572 kJ/mol C3H8(g) +5O2(g)= 3CO2 (g) +4H2O (l);∆H = – 2220 kJ/mol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A) 1:3 (B) 3:1 (C) 1:4 (D) 1:1

7、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 C 。 A、ad>0 C、2a=b0 8.若2.6 g 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g)时放热130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2(g)+5/2O2(g)=2CO2(g)+H2O(l)ΔH=-1300 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600 kJ/mol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二学习过程

1、燃烧热

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 25℃ ,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

•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 → H2O(l)、

S → SO2 (g)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C(s)+O2(g)===CO(g);ΔH=110.5 kJ/mol B.C(s)+O2(g)===CO2(g);ΔH=-393.5 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D.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 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

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1 mol 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常出现分数。

2、燃烧热的计算及应用[例题]1.在101 kPa时,1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3.97×104 kJ 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2、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H=-57.3kJ/mol。3)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例: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 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3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4、能源1)什么是能源?能源的作用?

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2)当今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是什么?怎样解决能源枯竭问题?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是什么?什么是新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解决的办法 :开源节流;即开发新能源,节约现有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措施: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能。 3)相关思考题∶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燃料燃烧时,若空气过量或不足,会造 成什么后果?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 煤在直接燃烧时会产生SO

2、氮氧化物及烟尘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且易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等,从而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故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少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势在必行。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开发新的能源也是大势所趋。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四课时)

一学习目标: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二学习过程

1.引入: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①C(s)+1/2O2(g)==CO(g) ΔH1=? ②CO(g)+1/2O2(g)== CO2(g) ΔH2=-283.0kJ/mol

③C(s)+O2(g)==CO2(g) ΔH3=-393.5kJ/mol① + ② = ③ ,则 ΔH1 + ΔH2 =ΔH3所以,ΔH1=ΔH3-ΔH2 ΔH1=-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 2.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如何理解盖斯定律?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有哪些用途?4.例题

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2983.2 kJ/mol 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738.5 kJ/mol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B ) A.H2(g)+Cl2(g)=2HCl(g);△H=-Q1 1/2H2(g)+1/2Cl2(g)=HCl(g);△H =-Q2 B.C(s)+1/2O2(g)=CO (g); △H= -Q1 C(s)+O2(g)=CO2 (g); △H= -Q2 C.2H2(g)+O2(g)=2H2O(l); △H= -Q1 2H2(g)+O2(g)=2H2O(g); △H= -Q2 D.S(g)+O2(g)=SO2 (g); △H= -Q1 S(s)+O2(g)=SO2 (g); △H= -Q

23、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 -92.38kJ/mol。 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第13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教学设计(复习课)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王明娣

教学目标:

1、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其涵义。

2、能正确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用图像从定性、定量表示

3、能构建负电荷闭合回路图正确快速的判断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并书写电极反应式

4、知道氢能的优点,开发及利用现状 教学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1 参考几种燃料的热值,分析用氢气作燃料相比于石油和煤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知道氢能的优点。 问题2 既然氢能优越性如此显著,为什么氢能的开发和利用还没有普及,利用它的困难在哪里——氢能利用存在的三大问题——开发及利用现状

1、制取(廉价制氢气方法)——首要难点

2、贮存(廉价安全可靠的贮氢方法)——关键

3、如何利用(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二、问题的研究

(一)首先研究氢能源的利用——在这块内容中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氢能源两种利用方式的比较

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的比较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学会看图和作图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多角度: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等等)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二)氢能源的制取——在这块内容中要解决的问题

1、以水为原料写出制取氢气的方法及工业应用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及常见类型

3、构建回路图判断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三)贮存(廉价安全可靠的贮氢方法)——作为常识了解

四、课堂检测题(见附件)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课后练习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1.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

C.氯化镁

B.生石灰 D.食盐

2.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4.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5、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A+B═2C;△H>O

B.2C═2A+B;△H<0 C.2A(g)+B(g)═2C(g)△H>0

D.2A(g)+B(g)═2C(g)△H<0

6、2011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下列行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控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防止水体富菅养化,保护水资源

C.更新采煤、采油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落实资源的“3R”发展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7、如图所示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4)(3)(2)(1)

B.(4)(2)(1)(3)

C.(3)(4)(1)(2)

D.(4)(3)(1)(2)

8、发生原电池的反应是释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 A.H2O (l) + CaO(s) == Ca(OH)2(s)

B.2KClO3C.Ba(OH)2·8H2O+2NH4Cl===BaCl2+2NH3·H2O+8H2OD. CH4(g)+2O2(g)===CO2(g)+2H2O(l)

9、有关如图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2KCl+3O2↑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B.若X为碳棒,Y为NaOH溶液,开关K置于N处,保持温度不变,则溶液的pH变大

C.若X为银棒,Y为硝酸银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将减小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铁电极移动

10.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 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 表示为:2H2+O2= 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 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

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11.如图1所示,把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碳酸饮料的烧杯中(20℃),先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铝片,再用滴管滴加5 mL浓NaOH溶液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上_______,铝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 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反应所得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铝片和NaOH溶液的总能量,该反应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第14篇: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 教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课本反应热与焓变,初步知道反应热与焓变的概念,了解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二预习内容

一、反应热 焓变

1、定义:

2、符号:

3、单位: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 ? 反应;△H为“一”或△H<0时为 ? 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会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会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1 / 7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反应热和焓变

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 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2、由课本P2 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

3、△H<0时反应 热 △H > 0时反应 热

4、如何理解课本P3中△H =-184.6kJ/mol中的“/mol

5、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三、反思总结

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 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2、△H<0时反应 热△H > 0时反应 热

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H= △H=

2 / 7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D.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

2.下列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在生石灰中加水

B.硝酸铵溶于水

C.浓硫酸加水稀释

D.用石灰石煅烧石灰

3.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 / 7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化学反应的实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的生成的过程 D.化学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 2. “焓”是指

A.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B.反应热的变化 C.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

D.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 3.下列变化过程中,是吸热的反应的是

A. H + H → H

2B.H + Cl → HCl C.I2 → I + I

D.S + O2 → S O2NgwKLI6qa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吸收的热量 D.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才是反应热

5.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下列两个方

4 / 7 程式:

4P

A.△H1 = △H2

B.△H1 > △H2 C.△H1 < △H2

D.不能确定

6.氢气

H2

2、CO、C8H

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7.已知反应:X + Y = M + 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的能量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的能量

5 / 7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反应

六、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反应热和焓变

3、放

三、反思总结

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Ⅰ.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Ⅱ.酸碱中和反应。

Ⅲ.燃烧反应。

Ⅳ.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Ⅰ.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Ⅱ.大多数持续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Ⅲ.Ba

2、放、吸

四、当堂检测

1.CD 2. D 3.A

4.C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6 / 7

1. C 2. A 3. C 4. B 5. C 6.CO 7. C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7 / 7

第15篇: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教学视频观后感

观后感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教学视频

这是一堂教育部发布的精品课程,观看过程中我总能看到这堂课的闪光点,受益匪浅。

首先,老师语速缓慢地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并且她提的问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她举了一些例子,层层深入,渐渐引出了今天所学习的新课。

接下来,老师给出了两个形象生动的图形,一个表示的是自发放热的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另一个表示的是自发吸热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同学们已经对能量与化学反应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到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过程,下面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组对比实验①Na2CO3与HCl和②NaHCO3与HCl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老师在旁边作指导。实验完成后,老师引导同学们描述和思考实验现象,比如,以上两个实验哪一个是放热过程,哪一个是吸热过程,并且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画出两个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的图形。最后,由老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在老师的指导中,我看到了教师对细节的重视以及给同学们讲解时的耐心,这是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然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一般放热反应能够自发进行,为什么吸热反应也能够自发进行?同学们,在仔细思考的同时,老师给出了答案熵的增加,由此引入本节课的第二个重要概念

熵。在此,老师用气球来做比喻,充满气体的气球可以飞起来就像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熵的增加可以帮助反应的能量翻越过反应能量的能垒。

接下来老师又指导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5mLH2O+1mLNaOH+1d酚

酞(不振荡)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子在NaOH溶液中扩散,混乱度增加是自发的。并且老师还指出向下扩散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是自发的,而向上聚拢是混乱度减少的方向不是自发的。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能量高低的变化,理解熵值得特点。这一教学过程老师提示了同学们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提示观察到现象表征的意思,循序渐进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熵增加的过程是自发的。

接下来,老师举特例分析,让同学们理解自发进行反应的实例,例如

2Al2O3+6Cl2高温3+3O2

2C+O2 教师总结(1)生成气体;(2)增加气体的物质的量;(3)借助其他反应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最后,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简洁清楚,便于同学们记忆。

就这样抽象,理论性又强的焓变熵变一节课便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易于同学们接受和理解。主要是教师开篇就以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进主题,然后通过图片来向同学们展示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验进一步让同学们理解能量变化的过程;再次通过实验让同学们

理解熵增加的自发过程,最后通过实例来解释熵增加推动化学反应进行。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并且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过程才得以如此成功。

第16篇: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2要点

课题:能量的变化及其应用

执教教师:建平中学 顾建英

执教时间:2007年5月24日(星期四)第二节

执教班级:高一(3)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魔术实验,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⑵通过一组化学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对比,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⑶通过对课外实验的结果展示、分析和讨论,理解燃料充分利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魔术实验,感受神奇的能量变化;

⑵通过化学课外实验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实验结果的思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重视节能、加强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⑴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⑵燃料的充分利用的原理。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验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设计

[演示实验]玻璃棒点燃酒精灯。

[提问]酒精灯为什么被点燃了?

[揭示谜底]玻璃棒上蘸的是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其与酒精反应放热,达到酒精着火点使酒精灯点燃。

[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对化学反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回答]化学反应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板书]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⒈放热反应

⒉吸热反应

[讲解]我们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

[设问]为什么化学反应有的放热,有的吸热呢?

[讲解]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离解成原子的过程为吸热;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的过程为放热。当吸热大于放热时,反应的总热效应表现为吸热;当吸热小于放热时,反应的总热效应表现为放热。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属于反应热。

[过渡]我们把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

二、热化学方程式

点燃

[ 讨论 ] 比较下列化学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概括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注意事项?

2H2 + O2 → 2H2O

2H2(气)+ O2(气)→ 2H2O(液)+ 571.6kJ

2H2(气)+ O2(气)→ 2H2O(气)+ 483.6kJ H2(气)+ ½ O2(气)→ H2O(气)+ 241.8kJ CaCO3( 固 CaO(固 + CO2(气– 157kJ [归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⑴ 注明物质的状态

⑵右端标出热量的数值和符号。吸热用“-”,放热用“+” ⑶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⑷系数必须与反应热相对应

⑸不注明温度和压强,指25℃、1.01×105Pa [思考]在室温下,煮沸4升水理论上需要多少m3的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为4.2 J/(g·℃)

主要成分

热值(MJ/m3)

单价(元/m3)

天然气 CH4 96%、N24%或其它气体

38.16 2.10

[回答]解:Q=cm△t = 4000g×4.2J/(g·℃)×(100℃-25℃

=1.26×106 J V(天然气= = 0.033 m3 [展示课外实验] 煮沸一定质量水所消耗燃气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燃料在不同情况下消耗量的测定,提出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各种方法。

实验步骤: 1.取4升冷水,加入锅中,记录燃气表的读数。点燃燃气,并将燃气灶内外圈火焰都开足,记录时间,当水沸腾时,熄灭火焰,记录所用时间和燃气表的读数(精确记录)。

2.在相同条件下,用内外圈中火、内圈小火加热,再做两次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于表中。

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锅水火煤气燃所煤

子材温 候 料

或天然气气消需时气或数(m3

耗量间 (m3

天然气单价

加热前 加热后

小火时

中火时

大火时

[提问]为什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燃气比理论上要多呢? [回答]热能的不充分利用。 [板书]

三、能源的充分利用

[讲解]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课外家庭实验,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展开讨论。 [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说说煮沸等量的水需要燃气体积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根据实验数据分三种情况讨论)

[回答]略。

[展示图片]1.世界及中国天然气、煤、石油人均占有量 2.今年来我国能源总消耗量与人均能量消耗量

3.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我国能源利用率仅30% ,比发达国家浪费10%》 [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得到节约燃气,提高热利用率的方法? [归纳]热能的充分利用:防止热能损失、利用余热(如热交换器)、改进设备。

[讨论]我国的主要能源是煤,请考虑怎样更好地使煤充分燃烧?

[归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足量的空气;(2)增大燃料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即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喷雾(例如,我国已开发出新型煤粉尘燃烧器,煤的燃烧效率可大95%以上)。

[讲解]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量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解决能源问题除了节能外,还要开发新能源。

[板书]

四、开发新能源

[提问]请你说说你所了解的新能源。

[介绍]太阳能、风力发电、氢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作业]能源为我们提供了热能等,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后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

①调查内容:调查家庭需要及季节因素;燃料的特点因素。调查所在地区目前所使用的燃料情况;调查家庭燃料的分类,了解不同使用范围,进行成分分析对比,了解各自燃烧的特点。

②调查方法: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

登门采访燃气公司,了解各种燃气的使用比例,经济效益、环保状况等。 ③每位同学结合家庭实验报告,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节能,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撰写小论文。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课程展示,我感到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过程符合学生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了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课上我通过演示实验:玻璃棒点燃酒精灯 引导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再和社会热点问题——能源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重视节能、加强环保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力所能及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可以很广泛。因此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给学生呈现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自己得出结论。这节课的亮点我认为是通过对课外实验三种不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

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展示实验中不合理的实验数据,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

当然在测定时,燃气消耗量受外界地影响很大,因素也很多(温度、燃气灶结构、厨房大小、锅子材料和大小、燃气流速和压力等等),在要求学生做课外实验时,实验要求应该更仔细,实验步骤应该更规范。

总之,通过此次课堂展示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7篇: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Na2O

B.NH

3C.Ca(OH)

2D.CaBr2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Cl: C、HCl:

B、OH: D、Na2O2:

4、下列各对原子序数的原子能以共价键结合成化合物的是

A、9和11 B、14和17 C、11和1 D、12和17

5、现有如下各说法:

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

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Cl原子,而后H、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⑤正确

B、都不正确

C、④正确,其他不正确

D、仅①不正确

6、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氯化氢溶于水

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

C、碘升华

D、氯化钠溶于水 7.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8、下列物质中有离子键存在的是

A、N

2B、HCl

C、H2SO

4D、NH4Cl 9.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

10.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11.对于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02具有的能量相等 12.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阴离子可同时与多个阳离子之间有静电作用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4.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

15.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 16.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0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木炭取暖 ③炸药爆炸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17、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X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回答:(1)X元素的名称是

;Y元素的名称是

;Z元素的名称是

(2)XZ3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电子式是

(3)分别写出X、Y的含氧酸的分子式

第18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为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常利用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中多种能量转化的形式;

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涵义;

3、学会计算反应热,理解定量研究的重要性;

4、了解用量热计测量反应热;

5、由物理变化过程类比,通过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初步理解微观结构决定性质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化学变化的视角,学会类比的分析方法;

6、会用键能估算焓变;

7、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热化学方程式的形式,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学会比较、归纳的方法;

8、初步了解盖斯定律 教学重点:

1、从微观变化分析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2、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

1、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涵义;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讲课稿:

(一)引入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形形色色的化学反应,它们乍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他们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也是化学的精髓和魅力所在,这也是化学反应原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化学反应原理。

我们先来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二)反应中有能量变化、焓变

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燃料的燃烧、铝热反应、氧炔焰、原电池)

能量转化的形式有很多种,当这转化能量为热能时,我们又可以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但到底吸放了多少热?又到底为什么会有吸放热呢?我们这节课来研究。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其实,在反应过程中能量也是守恒的。即“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唉?明明有吸放热了,怎么能量不变呢?是守恒的呢? 我们先来认识两个概念——体系和环境。 体系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这个化学反应整体;环境就是体系以外所有的其他的部分。

(能量守恒是就体系而言,还是就环境而言,还是就环境和体系这个整体而言?)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也就是说,在吸热反应中,由于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反应物就需要从环境中吸收一定的能量,才能达到生成物的能量,就相当于是一个储能的过程,如果这能量表现为热能,就是吸热反应。

同样的,对于放热反应。

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生成物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物吸收热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物放出热量生成物图1生成物的总能量图2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接近,同样也是有能量变化的,只是吸放热的现象不明显。 我们不能只定性的研究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我们还需要定量地知道到底吸收和释放了多少热量,这样,我们在利用时,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

对于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我们用反应热Q来表示。反应热是指当化学反应发生以后,反应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的始态温度时,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由于我们平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多是开放状态,都是与大气相通的,也就是说在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定不变。我们规定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H,单位是kJ•mol-1。对于这个mol-1的理解是,在一个反应过程中,例如H2+I2≒2HI的反应,就相当于是1mol H2与1mol I2反应生成2molHI时放出51.8kJ热量。也就是说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均为1mol时的反应的热量变化,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每摩尔反应”。对于这个反应,实际上由于反应可逆,并没有放出如此多的热量。

而且,我们人为的规定,放热反应△H0.我们如何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来计算焓变呢?计算公式是什么?

(△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利用:我们会计算反应焓变了,这样,在合成氨时,我们知道反应放出的热量,就可以将产生的热及时排走,有效控制,这样就不至于温度过高造成催化剂失活,也不至于由于温度过低,而使反应缓慢。

练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点燃 (3)2H2+O2===2H2O反应放热,则的能量大于的能量; (4)与的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三)反应热测量

我们知道了反应吸收和释放的热量是用反应热来表示,我们是如何测得反应热的呢? 测量反应热有专门的仪器——量热计。

(四)反应能量变化的微观原因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那这能量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个变化过程。水加热至一百摄氏度时,温度不变,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这吸收的热量,用来做什么了呢?(克服分子间作用力,需要吸收热量)

同样的,如果水蒸气变成液态水,也会因形成分子间作用力而释放出热量,这就是我们液化放热的过程。

H2O(l) H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吸热2O(g)△形成分子间作用力放热100℃△T=0

大家要问了,这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呀? 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虽然作用力的种类和大小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破坏作用力,需要吸收能量;形成作用力,可以释放能量。

我们就来看看化学变化的过程。

我们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物质的消亡,新物质的生成;也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中,反应体系需要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而在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中,反应体系就会释放出一定量的能量;在这一吸一放的过程中,就使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

旧键断裂

吸收能量 新键形成

释放能量

(分析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过程。) 画图:反应物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热量,断裂化学键;而形成新物质时又会释放出一定量的热量。如果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这个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下放热反应的过程。

气态原子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气态原子能量--------------反应物的生成物的键能总和键能总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生成物△H>0--------反应物的反应物总能量反应过程△H<0生成物的---------生成物总能量反应过程

由此我们就知道了,如果用键能来计算反应热是怎样的式子?(△H =E反-E生)但是,即使是相同的化学键在不同物质中,由于受到其他作用力的作用,其大小并不是完全不变的,所以,我们只能用键来估算,来判断,而不是精确计算。

学为所用,下面请同学们预测一下,生成2molHF和2molHCl谁放出的热量多? (从物质的活泼性和稳定性角度分析)

第19篇:化学反应平衡教案

化学反应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1.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定量表示方法,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1.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2认识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

二.本章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建立。 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5.勒沙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三.本章教学难点:

1.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3.勒沙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分析

1.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把规定的内容讲透彻,讲明白,不要过分拓展教学内容。

2.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分层次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教学

3.利用好教科书,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空间,把握各个概念的要点。

五、板书(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正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前提 对象 本质 结果 和浓度保持不变,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特征

逆、等、动、定、变、同。 等:

1.V正=V负-------达到平衡的标志

例题:

N2+3H2 2NH3

V正(N2):N2的消耗速率 V逆(N2):N2的生成速率 V(NH3):NH3 的生成速率 N(NH3):NH3的消耗速率 V正=V逆的含义

1对同一种物质:反应掉多少同时生成多少 2对不同的物质:符合化学计量关系 2.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等效平衡 “同”

同:从反应物开始,还是生成物开始,结果相同

1什么是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规律

T、V不变,两平衡等效的条件 将不同起始状态“一边推”

N2+3H3 2NH3平衡时百分含量 1 3 a a 0 0 2 a

定: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

移动的本质:外界对V正V逆的影响,使V正=V逆 V正>V逆 向右移动 V正

移动的原理:勒夏特列原理(重难点)下节课重点讲 如果改变某个条件,平衡向改变减弱这种方向移动

第20篇: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引课老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知道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爆炸在一瞬间就可以完成,而溶洞却要经过几万年才能形成

老师:在物理上我们用什么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呀?

学生:速度

老师: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那么在化学上,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化学反应速率。(写板书)

老师:那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第47页第一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请同学们将这句话画下,我们接着看,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或s为单位,则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在物理上速度有表达式,就是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在化学上呢,化学反应速率也有表达式,我们可以这样写

,用反应物的浓度减少量来表示就是

,用生成物的浓度增加量表示就是

老师:那么用反应物表示的速率和用生成物表示的速率有什么关系呢,这是要补充的内容,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比如,N2+3H2=2NH3 这个反应中VN2 : VH2: VNH3 =1:3:2,同学们记在定义的旁边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题巩固一下刚刚学习的内容,请同学看PPT上的这个题,在 N

2+ 3H2 = NH3反应中,自开始至2秒,氮气的浓度由0.6 mol/L变为0,则以氮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同学拿出纸和笔算一下。做好了吗?

学生:做题,回答

老师:你们算出来的用氮气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呀?对,VN2等于氮气反应前的浓度0.6减去反应后的浓度0再除以时间2s,结果等于0.3mol/(L.s),同学们理解吗?若用NH3和H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速率是多少? 我们一起来做,我们知道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则VN2 : VH2: VNH3 =1:3:2,那么VH2=3* VN2=0.9 mol/(L.s) VNH3=2* VN2=0.6 mol/(L.s).同学们理解不?

同学:理解

老师:同学们看这个题,下列反应过程中,哪些需要减慢反应速率? 学生:A.食物腐败

老师:很好,在这个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在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那么,如何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镁、铝和水反应,它们反应的快慢怎么排列?

同学:镁>钠>铝

老师: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反应速率怎么样——越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物质的性质

老师:那么既然有内在因素影响,外在因素能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请同学们先看书上的实验2-5,看了我们再来这个实验的视频。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填这个表,冷水中是不是产生少量气泡,热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速率怎么样,是不是在冷水中反应速率慢,而在热水中反应速率快。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请一个同学来回答哈。

学生: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老师:回答的很好,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板书)

老师:请同学们将结论写在实验2-5的表格下面。同学们记好了吗?

学生:记好了

老师:下面我们接着看实验2-6的视频,我们将双氧水等量分别倒入三支试管中,这里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到第二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不加任何试剂只有双氧水,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这里的三氯化铁也是催化剂,取少量三氯化铁加入第三支试管中,振荡,同学们请注意观察现象哈。看完了,我们一起来填书上的表格,加入二氧化锰后有什么现象呀?

学生:有大量气泡产生。

老师:那加入三氯化铁后呢?

学生:有大量气泡产生

老师:不加入任何试剂的第一支试管是不是没有什么现象呀?

学生:是的。

老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老师还是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加入催化剂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老师:很好,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另外一个因素,不过催化剂有两种,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负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呢,这里应该是加入正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板书)。同学们课后自己阅读书上的科学视野-神奇的催化剂。

老师:书上就只有两个实验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那还有没有别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看到书上的思考与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 学生:温度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老师:第二个问题,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学生:。。。

老师:这就是要讲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第三个因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板书)将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研细后,是不是它们的表面积增大了,从而增大了它们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也就加快了。

老师:我们看第三个问题,人们为什么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原因是什么?

学生:。。。。。

老师:反应物的状态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是气态>液态>固态。(板书)

老师:下面看最后一个问题,同学们自己看,这个问题中是什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呀?

学生:浓度

老师:很好,这个问题中,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是不是因为硫酸的浓度降低了呀?再添加一些适当的硫酸浓度后,是不是浓度增大了?因此,气泡又重新增多起来。那由此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

学生:。。。

老师:很好,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板书)

老师: 板书

化学反应速率 一. 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2.单位:mol/(L•min)或mol/(L•s) 3.表达式:

4.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 如:N2+3H2=2NH3

VN2 : VH2: VNH3 =1:3:2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原因):物质自身的性质 2.外因:

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催化剂: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接触面积: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物的状态: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模板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