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陶艺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4:5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陶艺课教案

第五课 《小蘑菇》

小蘑菇撑着伞 山林里到处站 黄的伞白的伞 一对对一排排 迎接小朋友快快来登上 让我们做一做

看谁做的好又多。

让我们来仔细来观察

让我们动手做一做

想一想:同学们还知道蘑菇的哪些形状?请你把它做出来。

第六课 《各式各样的杯子》

小杯子,手中拿,喝多少,倒多少,送到嘴边咕噜噜,喝完以后送回家。 让我们来仔细来观察

让我们动手做一做

想一想: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杯子,你还知道哪一种?

第七课 《小象笔筒》

小小笔筒大容量,钢笔铅笔随意装。同学们你的书桌上有笔筒吗?让我来动手做一做。

做一做:《小象笔筒》

想一想:小象笔筒真有趣,你还会做什么造型的笔筒呢?试一试,做一做。 第八课

《昆虫的世界--七星瓢虫》

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要去哪里,沿着玫瑰小路,去谁家串门?来来来,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动也不动。变成一枚闪闪的戒指吧。今天让我们做一做七星瓢虫吧。 一起做一做:

想一想:请你尝试在做一个吧。

第九课

《美丽的花瓶》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花瓶,今天让我们做一做花瓶吧。

想一想:让我们做一个漂亮的花瓶,然后插满鲜花吧。

第十课 《可爱的小金鱼》

我是小金鱼,住在池塘里,游过来游过去,总是不适宜。努力游,努力游,游过了小河,一天又一天,到了大海边...今天我们要做小金鱼。。。

试一试:

想一想:会做了吗?让我们试着做一做吧。

第十一课 《小浣熊》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做小浣熊吧。

做一做:

想一想:你会做了吗?赶紧动手做一做哦。

第十二课 《陶艺螃蟹》

螃呀么螃蟹哥,八呀八只脚,两只大眼睛,一个硬壳壳。一个螃蟹八只脚,两只眼睛那么大的壳,两把夹夹尖又尖,走起路来么撵也撵不着。一个螃蟹八只脚,钻进水中撵也撵不着,两把夹夹尖又尖,夹着哪个甩也甩不脱。同学们,你知道逃逸的螃蟹是怎么做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螃蟹的制作过程吧。 做一做:

想一想:你会做了吗?赶紧动手做一做吧。

推荐第2篇:陶艺课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1.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2.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了解动物泥塑的艺术特点:取材于动物形象,再加以取舍、装饰、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而成,使人觉得比真实的动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1、整体形象(抓住动物的整体外形) 注意:舍弃细部,抓准基本形。

2、细部刻画(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加工

注意:对所塑造动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3、上色处理(抓住动物的色彩特征)

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突出动物本身明显的色彩特征。 教师现场制作海豚泥塑

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用技法表现出海豚的特点,制作顺序是什么?思考你怎么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3.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工具 (教师)课件、泥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表情大PK。(看词做表情,与图片中比较)

2、图片欣赏 导入:夸张的脸

二、欣赏探究:

1、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快乐、悲伤、发怒等表情五官的变化

(2)探究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启发学生观察夸张的表现方法。

形的夸张:夸大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变形法:如改变鼻子结构。

神态的夸张:如发怒时、眉毛直立、额头冒火。 欣赏中穿插教师示范和学生的五官制作小练习

2、学习造型表现方法:

边欣赏边示范(团报纸成型、泥板围筑、分析添加):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 (2)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三、学生创作: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表情和人物创作。注意夸张变化。

四、展示评价:

1、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2、对比,找出最夸张的脸。

五、用表情表示对课堂感受,结束。板书设计 形的夸张

夸张的脸 夸大、变形等 神态夸张

4.有趣的“空心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了解空心球的基本特点。

2、学会泥球捻捏等一些基本的泥塑方法,创作出一个有趣的“空心球”。

3、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泥球捻捏法。

难点:抓住空心球夸张地进行表现,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三、教学准备:

学生:泥塑工具等。 教师:课件、泥、泥塑工具、板等。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有趣的“空心球”》 利用一个实心的泥玩具导入,引出空心球。

2、制作空心球

教师示范,边做边讲解要点,板书:泥球捻捏法。

3、玩一玩

学生动手做空心球,教师巡回指导。

4、变一变

教师现场创作一个有趣的“空心球”,猜一猜做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 板书: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

5、赏一赏

欣赏图片,了解更多有趣的作品,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6、做一做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7、评一评

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请同学说说你的看法,教师适当地加以点评。

8、课后延伸

认识一些其他制作空心作品的方法。如挖空法、塞纸法等。 陶艺课程第五课

5.生动的泥板人物——站立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以泥板造型为主要表现方式来塑造站立的人,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陶艺技法的综合表现力。教学重点:用泥板塑造站立的人物整体动态。

教学难点:陶艺技法的综合运用来表现生动的泥板人物。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陶艺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生动的泥板人物——站立的人

2、方法探究: (1)身体——泥板做任意卷筒造型。 身体的稳定

人物动态变化(示范、讨论、欣赏、实践) (2)头部——捏塑 夸张地表现五官和表情变化

(3)人物整体装饰——挖、压、刻、卷、粘连等技法恰当运用

3、启发创作:

用泥板形式表现一个生动的站立人物。 注意:陶艺技法的恰当运用。

4、展示评价: “立得稳”、“动态美”、“表情丰富”、“装饰漂亮”

5、小结拓展:

用泥板形式还可以做动态更丰富、更生动的人物。

6.童年的游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体验、对比不同时期的一些童年的游戏,追寻童年的快乐。 技能目标:用陶泥来塑造游戏时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表现游戏场景。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表现,让孩子们在记忆中珍藏这些宝贵的童年游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回忆、体验、对比童年的游戏。 教学难点:用陶泥表现生动的游戏场景。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课件

学生:陶泥、陶艺制作工具、辅助材料等

一、玩泥巴、忆童年:

1、用泥巴捏制一个小人、简单表现人物动态。

2、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学生说说玩泥巴的心得。

3、教师引导:

玩泥巴,也是过去的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泥巴随地可取,捏、压、刻、团、搓、切随心所欲,一件件生动可爱的小玩意就这样产生了,这是多么快乐的游戏呀。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玩具,以前的孩子们也拥有很多简单、有趣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大饱眼福吧! 出示主题:童年的游戏

二、游戏体验:

1、出示一些游戏的小道具,让孩子们选择来试一试、玩一玩,说说心得。

2、展现一些小游戏的图片: 滚铁环、丢沙包、拍烟盒、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吹肥皂泡、丢手绢、折纸飞机、画丁老头、抓石子等

边欣赏边交流:游戏的玩法、人物的动态、表情。

3、学生交流喜欢其中的什么游戏,想象游戏的快乐。

三、造型表现:

1、用玩泥巴的游戏记录下这些有趣的场面。教师示范: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强化动态、重点表现人物表情、游戏场景的设计。

2、探讨表现:动态强化——四肢、身体的变化 人物表情——各种神情下五官的不同

场景设计——人物的组合、综合材料的合理运用

3、学生自由创作(单独表现或与人合作皆可),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示:

1、学生流动欣赏各作品。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场景进行评价,针对上述三条表现要求做评价、作者可补充说明,教师对造型表现做适当点评。

五、对比拓展:

说说现在孩子们流行的游戏,与过去的游戏对比,有何异同? 小结:不同的童年玩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游戏都能给童年带来快乐。拓展:寻找简单道具、去体验各种没有玩过的童年游戏。

本教学目标

1.结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重点学习与陶艺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陶艺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拉坯成型的几种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陶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陶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陶艺创作的工具;陶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复习几种制作方法!

第一种,泥条成型(以笔筒为例) 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 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 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 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 8.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

11.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12.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 13.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第二种,泥板成型(以装饰墙为例) 1.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 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mm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 3.根据需要准备数块泥板。

4.用木板支撑泥板,保持泥板垂直。

5.在墙面上画出窗户的位置,用刻刀将其镂空。

6.用刻刀切出窗户的形状,把窗户镶嵌在墙面预留的;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赶紧看看以下招数吧!;要使作品外形效果更丰富,我们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装;

三、作品欣赏;

四、作业布置;同学们,学会了吗?;请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件关于正能量的陶艺作品吧!;

五、作品评价;1.对比一下,谈谈各自的制作手法;2.请点评一下作品的优缺点;3.探讨改进的方法.;

6.用刻刀切出窗户的形状,把窗户镶嵌在墙面预留的位置上,并用泥浆粘合。你学会了吗? 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 赶紧看看以下招数吧!

要使作品外形效果更丰富,我们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装饰。(欣赏数张图片) 这两件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图片)

三、作品欣赏

四、作业布置 同学们,学会了吗? 请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件关于正能量的陶艺作品吧!

五、作品评价

1.对比一下,谈谈各自的制作手法。2.请点评一下作品的优缺点。 3.探讨改进的方法.

推荐第3篇:幼儿陶艺课教案

幼儿陶艺课教案

一 课型:幼儿陶艺课(学习在泥板上印画) 二 课时安排:1课时 三 教学对象:幼儿

四 教具准备:课前准备陶土,树叶,小木棍等

五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陶艺课中学习英语单词手 hand。 2实践目标:让幼儿学会在泥板上印画。3情感目标: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六 教学重点:学会把用手压和用滚子推的方法将陶土推平七 教学难点:印画时用力均匀 八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起幼儿注意力:伸出双手,手上做各种姿势,问幼儿“我们的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幼儿回答后总结,并让幼儿学习英文单词hand。导入学习内容“今天我们用我们的手在泥板上印画。” 2 引入课题,教师做示范,边示范边讲解。

3 幼儿自己动手,老师巡视并指导,并要求幼儿大胆制作表达(如可以让幼儿想象印在泥片上的图像什么,再用木棍等工具刻画为更加丰富造型) 九 小结。1 幼儿互评作品 2教师讲评作品 3再次复习英文单词hand

推荐第4篇:幼儿陶艺课教案2

幼儿陶艺课教案 一课型:团泥技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对象:幼儿

四教具准备:课前准备陶土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陶艺课中学习英语单词苹果,Apple。

2实践目标:让幼儿学会用捏或搓等方法捏泥团,制做苹果、汤圆、人头等。

3情感目标: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能充分想象,大胆创作,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六教学重点:学会把用手捏或搓陶土的技巧

七教学难点:学会表现出事物的大体特征(如苹果是圆的,香蕉是长的等特征) 八教学过程:

1 导入,提问幼儿“小朋友,你们平时吃苹果的苹果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后肯定,并让幼儿学习英文单词:Apple。学习完后继续提问“我们平时还吃常什么水果?”幼儿回答后总结并导入内容,“今天我们学习捏苹果,大家也可以捏其它的水果,香蕉,葡萄西瓜等”。 2 引入课题,教师讲解陶泥的作用,讲解完后做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讲解完后可鼓励幼儿做不同水果,“做好后我们把它们放在果园里,比比谁的水果最做得最好”。 3 幼儿自己动手,老师巡视并指导,并要求幼儿大胆制作表达,(可制作其它水果或圆形的,如汤圆、人头等)鼓励幼儿创新。 九小结

1 幼儿互评作品 2教师讲评作品

推荐第5篇:幼儿陶艺课教案5

幼儿陶艺课教案(5)

一 课型:复习压印、团泥、盘条、泥板技法 二 课时安排:1课时 三 教学对象:幼儿 四 教具准备:课前准备陶土 五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在陶艺课中复习英语单词:手hand 苹果apple 星星star 2 实践目标:让幼儿复习压印、团泥、盘条、泥板技法。

3 情感目标: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能充分想象,大胆创作,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锻炼幼儿基本审美能力。

六 教学重点:复习压印、团泥、盘条、泥板技法

七 教学难点:个别幼儿不熟悉的技法可重点指导(并注意对幼儿造型能力的培养及巩固) 八 教学过程:

1 导入,提问幼儿“小朋友,在前段时间的课中我们都学习了制作那些东西呀”幼儿回答后总结并适当表扬,“小朋友们最喜欢制作那一种呢”,提问后可让幼儿个别回答,并在回答过程中插入英文单词的复习(如有小朋友回答“我喜欢做苹果”,教师可问“苹果的单词大家都还记得吗?”),让幼儿借此复习英文单词,复习完后引入“今天大家动手做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2老师巡视并指导,并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可尝试制作多种技法组合的作品,大胆的表达,鼓励幼儿创新。 九 小结

1 幼儿互评作品 2 教师讲评作品

3 再次复习英文单词手hand 苹果apple 星星star

推荐第6篇:陶艺课感想

陶艺课感想

两个星期的陶艺课程,我从对陶艺的一无所知到对它有了一定了解,课程开始之前大家都是非常兴奋的,因为听说可以自己动手做作品,对于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们来说,这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程。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对陶艺课程的学习,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发给我们一块黏土,他先教我们把黏土揉的软硬适中后,让我们自由发挥,通过自己对陶艺的感受捏制自己喜欢的产品,熟悉手感。动手后才发现这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原来也是这么的不易,黏土是软的,稍有不慎就变形,即使是很简单的造型也让初学的我们很难控制。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动手的重要和主观想象而没有通过实践就不一定正确的这个道理。后来老师教了我们几种简单的制作方法,并现场演示了陶罐的制作过程,看着这么漂亮的陶罐在我们面前产生,我们都羡慕不已,如果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技巧就好了。但是我们只有两个星期的课程,这短短的时间只够让我们对陶艺有个浅显的认识,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陶艺制作。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制作三个产品和一个创作的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我们边玩边听老师讲人生道理的过程中,我们愉快的结束了陶艺的学习。

我把做出来的作品进行了拍照储存,从最早的作品到最后的作品进行浏览,发现自己在陶艺方面真的进步不少,现在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就会让我回忆起玩陶的那段日子。

陶艺课程的学习,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在玩当中享受到乐趣,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多了更靓丽的色彩。

陶艺课程的学习,让我们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陶,它是我们中华的文明。陶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古老文化。我们为能够学习它而自豪。

陶艺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在做陶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想象,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锻炼了我们创新能力。

当然,陶艺课程的学习也锻炼了我们的细心与耐心,这对我们日后为人处事也有很大的帮助。

陶艺在我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我发现现在人们对陶艺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了,陶艺需要我们的继承和发扬,我期待有更多的人重視和参与到陶艺的创作和设计中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思维,创作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强烈个性的陶艺作品。

推荐第7篇:陶艺课学习心得

陶艺总结心得

通过几个月时间的陶艺课的学习,我开始对陶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慢慢地了解到老师所说的陶艺就是玩魔术,深深的体会到陶艺的魅力。

很幸运选上这门陶艺课程,当我们来到老师的陶艺工作室,觉得会有一种震撼,原来陶艺可以是这样,这样的神奇。眼前的这一幕幕不由激起了对陶艺浓厚的兴趣,最质朴的陶土,经历陶冶塑造,就成为了艺术,这又是怎样一个陶的升华历程?

在这个陶艺制作中,我觉得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耐心。其次,是要动脑思考,把握好感觉。因为晓得做陶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东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动脑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跟泥巴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触和乐趣也有所不同。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拉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何老师为我们首先做起了示范,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转盘上进行拉坯等等,从中学到不少。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饼,在把泥拉上来,在按,重复这样的动作;接着,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让后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看着一块泥在何老师的手中神奇而轻松地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我也心里痒痒了,恨不得立刻就动手做一件。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看着简单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我慢慢地靠近泥土,却好像感觉这块泥土在甩我是的,我不能控制它。好在我持着心平气和的心态,最后,我能较好地控制这块土,慢慢地捏出了我所要做的东西的形状,虽然不太美观,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自认为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我想到了一位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人人都是艺术家!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陶艺制作课上收获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回忆起创作和收获的那份快乐和满足,就会很开心和激动不已。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此次陶艺制作课是我大学以来最快乐的公选课经历!

推荐第8篇:陶艺说课

说课陶艺

一、教学目的和学生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陶艺在大学设计系里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的专业课,本课教学内容是陶艺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是一名艺术设计学生的重要考察课内容之一,也是他们必备的的一项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陶艺的作用和功能; ②掌握陶艺的基本制作工艺;

③掌握陶艺每个物体之间的关联组成一个系列。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制作能力;

②通过案例欣赏、拓展训练和师生点评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创新能力; ③通过小先生制、对学生及时评价等方法加强课堂监督和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3)情感目标

①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体会成功乐趣,增强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②小先生与教师共同指导,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快乐学习,愉快的合作过程中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信任与友谊。

③通过心理暗示、评价机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陶艺作品的完整性、美观性和成品率.教学难点:陶艺的制作过程

4、教学准备:

(1)先让同学们提前买20公斤陶塑专用泥 (2)准备做陶艺的专用工具。

(3)提前查阅资料和借鉴别人的作品。

二、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示练习法与成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知识点与能力培养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具有弹性的分层次学习要求、小先生的应用、及时的展示与评价和教师指导的加强使基础不同的同学都能学会知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学法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它们沧州师范学院的大学本科学生。学生的基础相差不大,同时学习和接受能力普遍较高。学生喜欢上陶艺课程,有一定的积极性,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学习起来又嫌枯燥无味,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较弱,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不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得到锻炼和提高,但自主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的应用难度较大,需要激发兴趣、多种方法加强管理和监督,方可达到知识和能力双丰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理安排好知识点的分解,让学生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充分的进行主动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实践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式的灌输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要让每一位同学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更新速度快,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学习要求的差异化拓展使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宽松学习环境下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又通过小先生和教师齐努力,在锻炼小先生能力的同时帮助教师加强了课堂的指导,学习成果的及时展示与评价激励学生在宽松环境也不能有懈怠心理,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素养。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建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制作优美的陶艺作品,并告诉学生,大家都可以凭自己所学知识与能力制作。重点指引学生观看陶艺制作视频中有关制作的方面,体会陶艺制作的精妙,激发学生想学好制作陶艺这个知识点的兴趣和原动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艺术化展示制作优美的电子报板。在课件的首页书写标题:快乐学习学习快乐,在课件的其他页页眉或页脚位置书写:快乐学习学习快乐,目的是给学生一种轻松快乐学习的心理暗示。

2、发布自主学习任务。(5分钟)

教师说明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参照教材自行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自主学习的任务。这些任务是学生通过自学习能够自行完成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能力的过程。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15分钟)

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这一时期要在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并及时发现问题,对个别需要的学生给以必要的指导。同时,这时候还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学习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好的,以备在巩固练习时担任小先生。

4、学生演示学习成果,大家评价,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讲解。(10分钟) (1)在同学们做的作品那聚在一起进行参观欣赏,根据具体情况请其他学生评价或教师评价。教师评价要中肯,既要指出问题,又要激励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补充讲解内容:陶艺的制作风格类型。

其他内容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自主学习阶段的观察和学生聚众观察情况来看)决定要补充讲解的内容。这里的用时不确定,但不超过10分钟。

(3)发布拓展练习任务。

5、练习巩固,拓展训练。(10分钟)

进行分层教学,自主学习阶段对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同学重做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加强指导,同时教师根据在自主学习阶段观察了解的情况选择小先生辅助指导,确保大家都能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之后再做拓展训练,这样既确保了大家能完成学习任务,又能保证一部分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同学能进一步学习得更好更深一些。

推荐第9篇:陶艺课心得

陶艺课心得

我们这个学期的陶艺课一共分成两部分——理论课和制作课。理论课主要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史,让我们了解到中国陶瓷是如何出现,为何出现;怎样走向鼎盛时期;现在又是处于怎样的状况„„

下面就让我从两个部分分享我从这门课所学到的全部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陶瓷发展史

老师说,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最开始的时候,人们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而需要器皿去乘装。粮食的丰富使得人类开始追求口感与口味,开始追求更多元化的烹饪方式。由此促使陶瓷的出现。原始村庄的出现,使得人类不再过游牧生活。居所固定是陶瓷出现的又一必要条件。因为人类生活地固定了,人们才有可能去建造烧陶的窑。

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距今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彩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在陶坯上,烧成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有的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陶衣,使彩绘花纹更为鲜明。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常见的有鱼纹、鸟纹、蛙纹等。兽纹较多的是猪纹、狗纹和鹿纹,有的奔驰,有的站立。这些动物形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渔猎在原始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物纹样较少见,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出一件陶钵,其口沿内壁上画有三组跳舞的人群,五人一组,舞人动作整齐,姿态优美,精美异常。植物纹样,在距今68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陶器上,发现有稻麦粒、枝叶、花瓣,甚至有些已概括成为几何形体,并和几何形纹混和在一起构成纹样,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别有一番情趣。距今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红陶和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的黑陶与白陶。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同时,商代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这个时期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战国时期出现的彩绘陶器得到发展,釉陶也普遍应用, 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唐代的唐三彩即属铅釉陶器,采用高岭土胎,施彩釉烧制而成。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时代的三彩器、明、清至今的紫砂壶和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别具一格且倍受人们所赞赏。然而陶器终究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再次发现,原来某种特定的泥巴经过高温烧造以后,就会变得更加坚硬、细腻、漂亮和实用,于是瓷器也就应运而生了。由于瓷器的坚固耐用,洁净美观,不易腐蚀,又远比金、银、铜、玉、漆器造价低廉,且原料分布极广,蕴藏丰富,因而发展迅速,很容易便成为了人们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因此可以说,瓷器的产生是陶瓷制作工艺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如下三个条件具备时,从陶器工艺中就发展创造出瓷器来。一是有富含绢云母的瓷石为胎坯原料,二是窑炉的砌筑技术能够把窑床温度提高到1300度,三是草木灰釉的发展。这三个条件在距今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便已经基本达到成熟期,从瓷窑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观察,一般都具备着较为充足的水力资源,加上当时已普遍采用脚踏碓和水碓的情况,所以这时很有可能已用水碓粉碎瓷土,以提高坯土的细度和生产效率。在上虞帐子山东汉窑址的发掘中,发现了陶车上的构件——瓷质轴顶碗。这种轴顶碗内作臼状,壁面施以均匀的青釉,十分光滑;它的外壁成八角形,上小而下大,镶嵌在轮盘的正中部位,加于轴顶上,一经外力推动,即可使轮盘作快速而持续的旋转。这种相当进步的陶车设备与熟练的拉坯技术的紧密配合,使瓷器的器型规整而功效大大提高。这说明,浙江成为我国的青瓷发源地不是偶然的。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细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得相当牢固;釉层透明,萤润光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在工艺技术上设法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江南瓷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其中以越窑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 从西晋到十六国混战的一百多年间,北方一带兵连祸结,经济凋敝,手工业极端衰落。因此,这一段时间,制瓷工艺一直独让南方专美。北魏开始农业得以恢复发展,从而也使手工业的复兴有了可能。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细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黑瓷的原产地在南方,东晋之后,北方开始了黑瓷的烧造。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唐宋北方名窑的普遍出现,奠定了基础。隋以北朝为基础统一全国,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带有较浓重的北朝色彩。随着南北的政治统一,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合流和交融,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新时期体现在制瓷工艺上有二个方面:

第一,在隋以前,烧瓷的窑场都主要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今四川境内,北方没有发现值得重视的窑场。但入隋以后,改变了这个面貌,瓷业在大河南北发展起来。这是未来唐宋瓷业大发展的先导。

第二,青瓷虽说仍然是隋代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河南、陕西、安徽出土的白瓷来看,与北朝相比,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

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其中邢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因此,人们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虽是事实。有人说唐诗有所谓盛唐气象。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唐人烧出了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也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条件。 五代时期,白瓷的生产仍以北方地区为主。唐代的窑址,大多仍在继续烧造,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瓷业的繁荣,一方面是宋代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又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瓷系与窑系的形成,是我国古代各地制瓷工匠互相学习,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制瓷工艺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受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的影响而产生的。瓷器在东汉早期浙江出现后,很快地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播开来,井逐渐波及长江中游、上游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一带。约在6世纪初叶的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出现了自己的烧造瓷器。从此我国的制瓷业便形成了南北两大瓷系。

南方瓷系产品的特点是:

一、造型比较秀气,胎色瓦灰,胎质颗粒较细,有的略呈红色或黄色;气孔细,孔隙度小,

胎中黑点少。

二、釉层青绿发翠,有的略带暗黄色。

三、瓷器烧成的温度较低,一般为1200℃左右,甚而还达不到这个温度就出现过烧现象。

北方瓷系产品的特点是:

一、器物造型新颖,粗犷雄伟;胎体比较厚重,胎色浅灰,颗粒结构粗糙,胎内有黑点和气

孔,孔隙度大。

二、胎料的化学组成接近于质量差的粘土原料,胎的呈色较南方偏深一些。

三、釉层较薄,玻璃质感强,颜色灰中泛黄。

四、瓷器烧成温度较高。如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青瓷,在1200℃的烧造温度下还是生

烧。

宋代瓷窑体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同异,根据它们之间的同异可以大致看出宋代形成的瓷窑体系有六: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定窑系以定窑为代表。定窑始烧于唐,它的白瓷是受邻近的邢窑影响,当时邢窑盛名满天下。但后来定盛邢衰,至宋时人们已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而定窑系诸窑到北宋时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并为各窑所仿效。定窑系产品以白瓷为主,釉汁比较莹润,釉色白中发黄,常有泪痕。胎料加工很细,胎质坚硬,胎色洁白。器物造型稳定,装饰工整素雅。早期的产品以划花、刻花为主;北宋晚期以印花为主。花纹布局严谨,题材丰富多彩,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其中又以牡丹、莲花为多,菊花次之。其余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也有一定的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在北宋中期则出现了覆烧工艺,即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这种装烧方法的优点在于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缺点是有芒,即口部无釉。

钧窑系以河南禹县的钧窑为代表,始烧于北宋,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其突出成就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采的窑变釉色。钧釉主要特点是通体天青色与彩霞般的紫红釉相互错综掩映,釉汁肥厚润泽,极为美观。此外还有月白色、天蓝色、海棠红等。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属南方瓷系。青白瓷又称影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因此称青白瓷。青白瓷釉色的硬度、薄度、透明度以及瓷里莫来石结晶的发达,都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烧造水平。特别是采用覆烧方法之后,产量倍增,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极大。自宋迄元,青白瓷盛行不衰,形成了一个著名的青白瓷窑系。

„„

以上的瓷窑系之所以能形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与发展趋势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宋代历史条件下瓷业市场竞争的结果。它们在历史渊源上和某些工艺特征上都可溯源于唐代,但它们又大大不同于唐瓷。它们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使唐瓷膛乎其后,而且还使得一代名窑如邢窑与越窑从此都渐渐湮没无闻,成为历史的陈迹。各个瓷窑间都有竞争,不论是一个瓷窑系之内,或一个瓷窑系之外,竞争的结果就是名瓷名窑的出现。

宋代名窑中的官窑是专为宫廷生产的。它的产品不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似乎与瓷业市场竞争无关。但官窑的工匠却是来自民窑。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无可为例,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直接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器的出现提供了榜样。定瓷图案工整严谨的印花,耀瓷犀利潇洒的刻花都是只知有邢窑白瓷与越窑千绿翠色、秘色、如冰似玉的唐和五代人所不及见、不及知和不可想像的新的仪态和风范。 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沈静雅素一路,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属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其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官窑及龙泉青瓷经多次施釉,利用釉中微小气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使人感觉有观赏不尽的蕴蓄。唐人称赞越窑青瓷的“如冰似玉”,还只是修辞学上的比喻和理想,但是宋人烧造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却是巧夺天工的实际。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辽、金战乱繁多,造瓷业并无很多可圈点之处。

元朝的统治只有九十余年,而且又连年混战,所以从整体上看,元代陶瓷业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除青花、釉里红等品种,没有太多发明。但仅就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而言,在元朝却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一个原因是景德镇地处皖赣边区,受战争影响不大,社会经济状况较为安定;二是当地原料丰富,开挖使用较为便利,技艺上博采众长,产品制作精致,有“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誉;三是因为宫廷重视,在景德镇设立了全国唯一一所管理陶瓷产业的机构──浮梁瓷局;再一个原因就是出口量增大,从另一个角度刺激,促进了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使我国在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达到青花瓷那样影响巨大而且流传深远。青花瓷器的真正全盛时期在明代,制造技术传播至近东、日本等到国,最后传到欧洲。而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与其他品种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原料的不同,它所使用的是长石瓷土和长石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坯釉结合良好,所描绘的图案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是形态较大、胎体较厚、份量较重。装饰花纹所使用的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颜色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绘图案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描绘细致。这类产品体积都比较大,系当时浮梁瓷局的高档产品,其器型豪放、青料浓重,总体风格气势磅礴。国产青料发灰较淡,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所绘图案构图疏朗,笔法淳朴,风格粗犷。这类产品大部分为小件产品,多为普通民窑所生产,目的也多为日用器皿。装饰纹样主要有松梅竹莲、龙凤鹤鹿、人物花鸟、卷草锦地等,此外,历史故事也风兴一时。

在东非的伊斯兰教地区,景德镇青花瓷和龙泉青瓷被镶嵌于宫殿、寺庙或其他纪念性建丽上,视同珠宝,重视程度可想而知。此外,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著名产品为卵白釉器。卵白釉的特征是釉层较厚,呈失透状,色泽如鹅蛋白,它的出现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还开始出现分室龙窑,这种窑依山而建,倾斜度为12──22度之间,长度近60m,宽2──3m,分窑室17间,这种分室龙泉窑为以后的阶梯窑打下了基础。这种窑炉的特征是装窑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同时烧成,在窑室的前、中、后部不同的窑温下放置不同的产品;这种窑适合以柴为燃料,升温快,冷却也快,充分利用窑室内的热量。元未明初,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葫芦型窑,之后演变为蛋形窑,这种窑形延续使用至今。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在此期间,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自唐宋以来,瓷器已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到明代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前代所不及。当时,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代表了明代制瓷水平。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在元代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地。中国封建社会发生变革始于明。建国伊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巩固政权,安定局面,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加强扶植手工业和工商业。洪武年间,太祖下旨仍沿用景德镇窑场为皇家御窑,承担宫廷御器和政府对内对外赐赠和交换的全部官窑器的烧造,往往是“千里择一”,不计费用多寡,只求精品。永乐年间以出产“甜白釉”而著名。这种半脱胎瓷器胎壁极薄,釉面莹净。也叫“填白”,是指在白瓷上可填绘彩饰,以薄胎而有暗花者最为杰出。以后历朝皆有烧制,但都比不上永乐时期的产品,到清代亦有仿制,更非永乐甜白可比。这一时期比较有特点的器形是“压手杯”,敞口折腰,沙足滑底,一般在底部标有“大明永乐年制”或“永乐年制”字样,字体小篆。到宣德年间,技术上又有所改进,釉里红在元代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所制釉里红鱼纹高足杯在当时就已盛名天下了。宣德瓷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落款部位很多,不仅出现于底部,也有书写在口、肩、腰、足等部位的,因此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明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时期,为另一个陶瓷史上的辉煌时期,在这短短三代五十六年当中,宫廷和民间艺术匠师们创造了一大批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嘉靖一朝的官窑瓷器,产量巨大,是明朝烧造量最大的一个时期。由于铜红釉的烧成难度较大,自嘉靖朝起改用低温铁红,因此,这一时期的矾红制作极为发达。在景德镇官窑以外,各地民窑也在蓬勃发展,其中以江苏所产的紫砂为最有特色。紫砂这一品种的出现,上溯可能很早,各种说法不能一致。真正以紫砂壶的完整形象出现,是从明代正德朝以后。 紫砂壶的原料,产于江苏宜兴,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五百年间,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见新,工艺愈加精美,成为海内外著名的陶瓷品种。 紫砂壶的出现,与饮茶习惯的改变有很大关系。明人已不再时兴“斗茶”,改烹茶为沏茶,对茶具的要求相对提高。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紫砂壶泡茶味道仪表隽永醇厚,而且壶体能吸收部分茶汁,使用愈常,泡出的茶味越好。加之陶质的紫砂壶无釉无彩,正适合文人雅士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从此便风行天下,制壶高手们也应运而生。 明代正德至万历年间,被认为是紫砂早期鼎盛时期。外形简洁、线条凝重、体积浑厚、比例协调,泥质颗粒较粗,更显质朴大方。

清代瓷器,仍以景德镇为中心。在明未连年混战当中,景德镇也受到严重损坏,窑场凋零,匠人四散。直到清顺治十一年才恢复生产,景德镇复为御窑厂。这一时期的产品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特征。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比前代还略有进步,所以有人认为清代的陶瓷,应从康熙时期开始计算。这一时期在整个清代瓷器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绘精致;另一特征是在康熙后期的作品中,人物面部只用轮廓勾出而不填彩。模仿前代名瓷也是这一时期的生产特点。珐琅彩、粉彩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发明。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描绘人物服装或植物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合的彩料渲染。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也称“软彩”。康熙后期的瓷画风格多受当时著名画家“四王”的影响,装饰内容多为山水松石、古装人物、神仙罗汉、仕女美妇等等。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这一时期的粉彩最为突出,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

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材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烧瓷水平又有所进步。这一时期的产品从技术上讲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但从艺术格调上讲却显繁琐华缛,堆砌罗列,较前朝有衰退之迹象,成为清代制瓷业的一个转折点。 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被称作“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等,几可乱真。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别的物质效果。 乾隆时期,粉彩完代取代了五彩,但产品质量不如前代。有署“古月轩”的珍贵瓷器,是以乾隆宫中古月轩命名的,从景德镇挑选制造精良的素胎进京,命内庭供奉绘画高手绘画,于京城设炉烘烤而成。

嘉庆时期,珐琅彩已停烧,粉彩装饰盛行“百化不露地”的手法,也称“万花锦”。单色釉比以前也减少了一些品种,风格上与乾隆朝瓷器相同。

清朝统治,至十八世纪末叶明显开始走下坡路。道光时期的陶瓷业随着国势衰微,其生产规模也大大下降,产品质量亦不如从前。但唯一例外的是“慎德堂”款的御用粉彩器皿,极为精美,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产品。

咸丰时期,国力衰败之极,连年兵变,百业俱废。咸丰末年,景德镇官窑厂被损毁,陶瓷业被破坏无余,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

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地,“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在晚清时期也算是比较繁荣的时期了。为光绪朝慈禧御用制“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昇平”、“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萱花、绣球之类。

宣统是清代最后一朝。宣统瓷器量少,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击声音清脆。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

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也有为我们介绍各种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细节,并讲解为什么要遵守某些规定,比如为何一定要刮底等。这一方面为我们的制作课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第二部分:陶艺制作

我们的陶艺制作可以共分6次课,第一节课是徒手捏制,第

二、三节课是拉坯,第

四、五节课是修坯,最后一节课是上釉。很不幸的,因为有班会我未能参加第三节课,最终导致我的作品数只有两件。

第一节课上,我们欣赏了各种形态、各种题材的徒手陶艺作品,比如盘条或砌砖的花瓶、笔筒、水杯„„学习各种辅助小工具的用途,比如擀杖、齿纹擀轮等的用处、用法与注意事项。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陶泥在手中的感觉进行熟悉,并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陶艺作品。其中我对老师说过制作一头猪的注意事项印象特别深刻,也解开了我对陶瓷玩偶为什么下部一定要有一个大孔的疑惑。原来陶瓷玩偶一定要掏空,而且掏空了一定不能封口。这与物理中的热胀冷缩原理很有关系。此时我也体会到,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不仅仅是创作与捏制的事,我们还要考虑到作品完成后是否具有进窑的可能性,是否能安全完成烧制这一工序。所以说,陶艺并非玩泥巴这么简单的事„„虽然到最后我的徒手作品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但在制作的过程中我还是感受到很大的乐趣,也经历过困难。盘条看似简单实则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泥条搓长了容易断,放久了容易干;搓的时候很容易用力不均匀,导致盘的时候忽高忽低;盘条必须下粗上细,反了就容易倒;底盘想做到厚薄均匀适中也并非易事„„我想,要是我的作品能保留下来,应该还是比较美观与实用的吧?当然这只是我的假设罢了。

第二节课开始,我们有两节课都要进行拉坯。拉坯就要用到拉坯机。机器这种东西总是特别麻烦,于是老师就一再强调使用机器时注意事项,为的就是保护我们的安全的同时也延长机器的寿命。老师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拉坯前要对陶泥进行的处理,比如揉泥。另外还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教我们如何摔泥和扶正,只有当陶泥扶正了以后,我们才可以开始拉制各式各样的陶艺作品。老师还教我们如何用“剪刀手”在取下碗或杯子的同时留下一个较厚的底为之后修坯所用。我很专心地听老师讲解,很认真完成每一步工序,最后,终于一个小杯子出来了,虽然它拥有着很厚的壁与很厚的底„„

悲催的第三节课,我缺席了。

第四、五节课都是是修坯课。修坯,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之前的作品(主要是指拉坯完成的作品)进行修饰。因为拉坯出来的作品通常壁比较厚,壁身不光滑,最最重要的是——没有竹圈。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我们使用的碗还是杯子,通常都会在底部有一圈凸出来的,我个人觉得这是与我们在端碗的时候不会被烫到有关系。而从审美的角度上看,有了这么一圈竹圈,在视觉上器形就变得更为修长和轻盈。老师还介绍了许多用于修坯的工具的具体用法,示范了握碗的手势,同样地强调了注意事项。然后我们就开始动手了。修坯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在课上,我不断听到“呯、噹”的作品的碎裂声,紧接着就是主人“啊、呀”惨痛的叫声。就以与我同桌的两个男生为例,他们本来都有三四件拉坯作品,可是一堂课下来,只剩一桌子碎片了„„我的杯沿不知为什么就缺了一个口,而且由于壁太厚,导致我修啊修的,当我下课的时候,一桌子泥灰(还好„„),还有那只右手就一直抖啊抖的。助教学姐巡堂的时候看见我从杯子上刮下那一大堆泥灰,顿时侧目„„幸运的是,经过两节修坯课,我已初步掌握到用劲的方法,而且,我的作品也没太大的损坏,就是杯沿的缺口也被我刻了一条小鱼做装饰,化缺陷为缺陷美。我看着自己修好的作品,回想它原本的样子。哈!真看不出来。

第六节课是最后一节制作课了,也是我们的作品要完成最后一道工序——上釉的时候了。老师先给我们讲解如何为自己的作品补水擦灰,然后介绍釉的分类。一类是彩釉,在补水后就可进行,不需进行再多的修饰;另一类是彩绘加透明釉,用点、线的绘图方式在陶艺作品上进行修饰,然后再施以透明釉,这样等作品烧制完成后就会拥有描绘的图案与光滑的表面。但这两类上釉方式在这次陶艺课里是不能重叠的。上釉完毕后,我们又要进行高难度动作——刮底。刮底很重要,因为把底面的釉刮干净能保护陶艺作品与窑板不被损坏。但同时在刮底的过程中很容易损坏陶艺作品,因为此时的作品是湿的,硬度降低,容易变形、开裂„„这又需要我们再一次屏住呼吸。这次我决定为我的杯子进行彩绘。首先,我把杯外壁刻的小鱼加深刻痕,再用红色颜料勾边;接着在杯子内壁缺口处画一片破损的荷叶,旁边再饰以半开的荷花;最后,在杯外壁勾出一条水波纹。这样,一只夏荷鱼口杯就初步成型了。最后上一层透明釉。但由于我的补水工序完成的不好,所以在杯子表面出现一些小气孔,有碍美观了。

六次制作课结束了,我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陶艺制作。但此时,先祈祷我的孤品可以顺利出窑吧!

推荐第10篇:陶艺课心得

陶艺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校外活动中心活动能力,提升校外活动质量,2015 年6月8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陕西省校外联主办的这次陶艺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几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参加陶艺培训的五十多位老师来自全省各县,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抱着极大的热情和谦虚的态度来到宝鸡市的眉县,迅速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去。通过眉县校外中心精心的安排,不仅让我领略了授课教师精彩的授课内容及授课风采,而陶艺老师的精湛技艺更让我感受到了陶艺创作的魅力。

为期一周的陶艺培训已经结束了,我慢慢对陶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揉泥的基本方法和拉胚的技能并进行了实际操作。李老师和林老师还教给我们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如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和泥塑成型的一些方法。其实,在这些制作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拉胚,在我的印象里,拉胚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当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我才发现,在老师制作的时候确实感觉到神奇的跟变魔术一样,而到自己做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终于我能很快的将泥固定好,找到泥的中心,并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进行开口,然后慢慢的拔高,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虽然不太美观,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自认为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

总的来说,此次陶艺培训时间有些仓促,但收获很多,不仅学会了揉泥的基本方法和拉胚的技能,还从授课老师身上学到了对陶艺艺术事业执着的追求精神,从各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第11篇:陶艺课心得

我的陶艺课学习心得

陶艺实践课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对于陶艺作品而言,理论方面、技法和创造力都非常重要。只可惜时间有些仓促。我非常喜欢这次的陶艺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处处留心皆学问!

很幸运当代陶艺艺术家何跃先生给我们指导此次的陶艺课程,当我们来到何老师的陶艺工作室,觉得会有一种震撼,原来陶艺可以是这样,这样的神奇。眼前的这一幕幕不由激起了对陶艺浓厚的兴趣,最质朴的陶土,经历陶冶塑造,就成为了艺术,这又是怎样一个陶的升华历程?

在这个陶艺制作中,我觉得无论是泥雕盘还是拉坯,都需要耐心,这个很重要。其次,是要动脑思考,把握好感觉。因为晓得做陶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东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动脑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跟泥巴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触和乐趣也有所不同。

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有点兴奋,但也担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不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刚开始,何老师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介绍了具体制作过程及规定,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

第一节课是拉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何老师为我们首先做起了示范,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转盘上进行拉坯等等,从中学到不少。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饼,在把泥拉上来,在按,重复这样的动作;接着,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让后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看着一块泥在何老师的手中神奇而轻松地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我也心里痒痒了,恨不得立刻就动手做一件。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看着简单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我慢慢地靠近泥土,却好像感觉这块泥土在甩我是的,我不能控制它。好在我持着心平气和的心态,最后,我能较好地控制这块土,慢慢地捏出了我所要做的东西的形状,虽然不太美观,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自认为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我想到了一位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人人都是艺术家!

中间两次课何老师帮我们联系了陶厂去实习,那里的师傅用的是最传统的工艺,最传统最原始的手法。用一根木棍旋转地面上大大的磨盘来拉坯,每次传动到停止的时间,是刚好拉出一件陶艺品的时间,好神奇!不过转动磨盘的时候也很费力。第二次去陶厂便是修坯了,我们大家坐在室外,用自己纯手工的制作工具细心开始了雕雕刻刻、做机理、挖洞等等。这些文案机理应该说都是在下面经过了认真的搜索资料,选出的自己最喜欢最满意的方案了吧。虽然那天天很冷,但是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做着自己手里的陶罐,希望在自己的精雕细琢下都能成为简艺术品吧,第二次在一起吃午饭泡面也是那么的香,觉得那时的笑也很值得回味。

最后又回陶艺室做了手捏和盘条。手捏就是跟小时候玩橡皮泥一样,把泥巴捏成一个造型,盘条比较容易,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长条,然后再将这些长条一圈圈盘起来作为一个器皿的侧壁,当然下面也要垫一片薄泥作为底部,泥巴粘度不够时,还需要用泥浆粘等等。因为我要做一个由盘条构成的看似器皿的东西。这几个很细的长条,我花了一点时间去揉它,让它均匀点,长条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厚度。这之前,我做好了一个底部,这是用来支撑盘条做成的东西。这个底部,我做成了椭圆形,厚度不薄不厚,也接近老师所说的那个厚度。随之,我拿出之前做好的底部,再拿出一张小片的报纸,我将底部放在这上面,然后,我将第一根盘条放在中间围成圆形状,接着放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直到第十根,终于完成了,最后摆放在一起做的手捏的可爱的毛毛虫和洋娃娃,觉得很有成就感,还捏了些带花边的蒸饺之类的,觉得很好看,很开心。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陶艺制作课上收获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回忆起创作和收获的那份快乐和满足,就会很开心和激动不已。感谢此次指导我学习的何老师,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来为我们指导,作为一个大四毕业班的学生对于能修这门课程深感荣幸,此次陶艺制作课是我大学以来最快乐的公选课经历!

第12篇:陶艺课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陶艺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的陶艺教学,使我认识到各年龄段学生在陶艺学习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低段小学生,可爱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愿意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兴趣面很广,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技巧技能、动手能力比较弱,判断力不是很强。

中段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对事物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新的选择,想象力很丰富,探索能力很强,动手操作也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开始对陶艺的知识技有了要求,渴望学到更多的陶艺方面的知识。

高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学习,主动性变得弱了,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积极性很高,不感兴趣的甚至有一些学生不愿搭理。所以我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短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课题,同时也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保证每次课学生人人都有作品,都能够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制作,部分学生都能够厂做优秀作品。具体的方法如下介绍:

一、教学方面

1、学习态度

陶艺课,是非常神奇的课,是非常有特点的课,是非常活跃的课。对学生而言,是开心、快乐的课,是幸福,是自我满足,是充满微笑的课,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课。所以在陶艺课中学生往往会认为是玩的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子玩,我不反对学生有这样的认识,玩是一个人一生中很重要的部分,但玩得好与不好又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玩得好对学生的发展会起到好的帮助,玩得不好,又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陶艺课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我要求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保持好良好的心态中端正自己的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陶艺的独特魅力,艺术价值,艺术素养。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黄新豪的学生,从四年级一直呆到五年级,在这段期间,他的变化很大。起先我发现这个写生对陶艺课的理解有些歪曲,不懂这门课程,认为陶艺课是随意玩,想怎样就怎样,学习态度不端正。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是和她面对面的沟通,主动找她聊天,主动去了解它的各方面的情况,久而久之,我渐渐的发现他开始转变了,上陶艺课不那么浮躁了,开始认真听讲了,我暗暗高兴,接着我利用兴趣班学习时间,给他看一些优秀的学生陶艺作品,欣赏一部反大师们制作的作品,鼓励他尝试着做一些,模仿或是创作都可以,作的质量好不好不要紧,最要紧的事去做,后来我惊喜的发现他真的爱上了陶艺,而且爱上了陶艺老师。在他的部基本中我清楚地看到它是这样写的“我以后要成为陶艺老师”。作为老师,看到自己学生有这样大的变化,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我相信只要用心做,声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好。

2、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我们上课最主要的环节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或没有,那我们这节课就不用上了,是很失败的课,所以怎样调动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是我上课的头等大事。有一个叫杨子华的学生,他是一个很乖巧的男孩,尚可纪律很好,认真听讲,一直我都示他为班级的好榜样,但我渐渐发现,这个小孩虽然听话,但他不愿意创作作品,其实他的陶艺作品做得很不错,很有想法,就是没有积极性,创作不主动。于是我想了一个方法,在他们班级里组织陶艺比赛,看看能不能激励他,所以我利用了兴趣课辅导他,没过多久他的作品在班级了成了优秀的作品,就这样杨子华在陶艺课上像变了个人似的,总是乐呵呵,要是谁不会做了,他就像小老师一样主动帮助同学,创作积极性越来越高,自己的作品也是越做越棒。

我觉得孩子们学要老师的肯定,需要鼓励表扬,用爱心关心他们去换孩子们的童心。

3、自我认知

有很多学生,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这些老师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如何如看清自己,把握自己。宋林萍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就叫她陶艺。她很文静、善良、有礼貌。但唯一不足的的地方就是很胆小,创作陶艺作品也是这样,放不开,本来很好的创意,因为怕能不好而做得很糟糕。我找她聊天发现她不敢大胆创作设计,生怕自己能坏。于是我拿来一块没有任何修饰的泥巴,告诉她“什么都不需要考虑,你来试试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相信你一定有惊喜给张老师看,加油!”她拿着泥巴,愁眉苦脸,用手晃来晃去,这样持续了很久,忽然叫了一声,告诉我她想到了,我鼓励他一定要做完,他说没问题。当我再去看她的时候,你把已经变了样,什么都不是的泥巴在他手上变成了一个小女孩的形象,我好赶紧赞扬了她“你看,你多厉害,这块泥巴我都拿他没办法,你竟然像魔术师一样把它变成了漂亮的小女孩,你知道吗?你就是这么棒,请记住老师的话‘坚持就是胜利’明白吗?”这就是那块泥巴创作的小女孩。从那以后她创作作品很有信心。其实缺乏自我认识,不敢肯定自己,这是很多学生都存在问题,这就看我们老师怎样去引导他们,我相信只要多关心他们就会有改变。

4、自我挑战

自我挑战也是我上陶艺课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挑战自我也就是跳转他人,学生的创作,对学生的人生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上陶艺课我会鼓励学生尝试把作品做得更大,看自己能不能控制,激励学生时时要挑战自己,你害怕这块泥巴时,可以用手锤它几下,“泥巴也不过如此”。你觉得对泥巴毫无兴趣时,可以随意乱捏,直到又感觉再去创作作品。这些都是我上课允许学生做的事情,我认为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挑战意识,他无论怎么乖巧听话,都是不可取代的,所以给学生适当的释放空间才是我们做老师的明智措施。

二、学生行为习惯方面

1、课堂常规

陶艺课堂常规我每学期都会根据所交年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要求:爱护桌凳、爱护工具;节约用水、节省泥巴;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乐于创作;团结互助,尊敬师长;大胆创新、勇于挑战;安静制作、课后整齐排队回教室。

2、卫生要求

桌凳摆放整齐,地面保持干净, 工具材料在桌子上放好,做好的陶艺作品放课桌中间,生于泥巴方储藏箱中。

3、文明礼仪

不吵闹,不影响他人,有问题请举手,有急事先请假,进出教室不拥挤,时时牢记文明语,争做文明好学生。学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位老师的配合,不仅要制定相关的文字要求,而且学要从要求自己做表率做榜样,我想学生会从中感受到它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学生作品方面

1、自我评价

评价对一个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陶艺课中我鼓励学生先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要学会评价,进而评价自己的作品,了解不足,促进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使作品创作的更生动,更加有趣。我采用的方法是互评—自评—总结。

2、大胆创新

学生大胆创作作品时,我尽量不去干涩他们的作品,我会在一边静静的观察,当发现问题时只会稍加提醒。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学生思想都很活跃,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学生身上,这样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例如,有些学生在拿到一个主题时,想法很多,但不知选择哪一个,这时我会引导他先自己分析,再作决定,如果实在不知道,那就自己问问旁边的同学,征求一下同学的意见,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再来咨询老师,这时候我不会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是鼓励他可不可以把所有的想法一起来创作有什么结果。往往这些学生创作完作品,都会对自己的作品惊讶,满满的他们就会学会大胆创新原来这么神奇,作品会越来越有信心。

总之,对于陶艺来说,我会是一名在女利米所的学习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一定会不断地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张方圆

2015/6/23

第13篇:陶艺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二、

1、触摸,感

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 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 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4、(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 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 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 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 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 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了解动物泥塑的艺术特点:取材于动物形象,再加以取舍、装饰、夸张等艺 术手法塑造而成,使人觉得比真实的动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填表: 动物名称 外形特点 技法表现

动物泥塑的塑造过程:

1、整体形象(抓住动物的整体外形) 注意:舍弃细部,抓准基本形。

2、细部刻画(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加工 ) 注意:对所塑造动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3、上色处理(抓住动物的色彩特征) 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突出动物本身明显的色彩特征。 教师现场制作海豚泥塑 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用技法表现出海豚的特点,制作顺序是什么?思考你 怎么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观察结果,激发学生制作热情) 四:动手制作

1.初试制作: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 试制 动手能力的培养 塑一个小动物呢?那就请大家按照我们 自己总结出的评价标准动手试一试吧?

2.交流:演示制作过程,发现好的 思考、交流、分享成 共享成果,发展思 方法大家借鉴,有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果。 维,提高技法。 (1)技术的活用:细微部分刻画的 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方法。如:须、毛、眼、鼻、尾等的表 现。 (2)工具的巧妙使用:充分利用身 边现有的材料作工具,如:钢锯条,小 刀,牙签,铅丝,线等,使动物的细小 部分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 (3)问题的出现:表面不光滑,裂 口,连接不紧等问题如何解决。 五:评价展示,强化反馈 把作品放在展板上,大家一起来比一 交流,比较,评判 通过强化反馈获得 比,评一评,看那件作品更形象,更生 知识、形成技能 动,给予奖励。

陶艺课程第三课 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 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 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工具 (教师)课件、泥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表情大 PK。 (看词做表情,与图片中比较)

2、图片欣赏 导入:夸张的脸

二、欣赏探究:

1、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1)观察快乐、悲伤、发怒等表情五官的变化 (2)探究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启发学生观察夸张的表现方法。 形的夸张:夸大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变形法:如改变鼻 子结构。 神态的夸张:如发怒时、眉毛直立、额头冒火。 欣赏中穿插教师示范和学生的五官制作小练习

2、学习造型表现方法: 边欣赏边示范(团报纸成型、泥板围筑、分析添加) :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 (2)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三、学生创作: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表情和人物创作。注意夸张变化。

四、展示评价:

1、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2、对比,找出最夸张的脸。

五、用表情表示对课堂感受,结束。

六、板书设计 形的夸张 夸大、变形等 神态夸张

陶艺课程第四课 有趣的“空心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了解空心球的基本特点。

2、学会泥球捻捏等一些基本的泥塑方法,创作出一个有趣的“空心球”

3、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泥球捻捏法。 难点:抓住空心球夸张地进行表现,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

三、教学准备: 学生:泥塑工具等。 教师:课件、泥、泥塑工具、板等。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有趣的“空心球” 》 利用一个实心的泥玩具导入,引出空心球。

2、制作空心球 教师示范,边做边讲解要点,板书:泥球捻捏法。

3、玩一玩 学生动手做空心球,教师巡回指导。

4、变一变 教师现场创作一个有趣的 “空心球” ,猜一猜做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

板书: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

5、赏一赏 欣赏图片,了解更多有趣的作品,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6、做一做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

7、评一评 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请同学说说你的看法,教师适当地加以点评。

8、课后延伸 认识一些其他制作空心作品的方法。如挖空法、塞纸法等。

陶艺课程第五课 泥 条 盘 筑 ---- 装饰成型 教学目标:

1、在泥条盘筑基本型的基础上学习装饰成型的方法

2、在盘筑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造型、表现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创设 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和美化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 泥条盘筑的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 装饰技法的创新 教学方式: 启发、引导、实践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生自查学具 准备情况 分析、比较不同 之处,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进入课堂 状态

问:如果要你做这样的作品,你想 猜想制作方法、怎么去做? 观察验证 ●展示泥条盘筑装饰成型的制作过程 ● “你想看看其它泥条盘筑 装饰成型作品是怎样的吗” (出示“学生作品”图片,观看分 加强对泥条盘筑 析) 装饰成型的认 ● 同桌互相讨论、商量怎样去 识,培养学生造 制作 型和空间思维能 ● 教师简单小结并提出思考问 同桌活动、讨论 力 题:如何在制作时保持泥条湿度, 意向 使它们不容易断裂

■作业 ●看了这些作品,你一定会赞叹和羡 慕不已,其实你自己也能制作,请用 你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和同桌创 作一件吧,相信你会做的更好!

■展示成果、交流评价 ●展示小组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谈谈自己小组是如何制作的?) (这件作品做的怎样?有哪些好的地 方?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改进) ●请同学谈谈这堂课的感受与收获 ●拓展陶艺

分工合作、动手 操作

互相欣赏、评价

给学生一个动手 动脑的空间,培 养学生的组织能 力,学会如何与 别人合作 ●增强学生的成 就感 ●明确所学的知 识点 ●在继承和发扬 传统陶文化的基 础上,不断进取 和创新

陶艺课程第六课 生动的泥板人物 ——站立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以泥板造型为主要表现方式来塑造站立的人,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陶艺技法的综合表现力。教学重点:用泥板塑造站立的人物整体动态。 教学难点:陶艺技法的综合运用来表现生动的泥板人物。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陶艺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生动的泥板人物——站立的人

2、方法探究: (1)身体——泥板做任意卷筒造型。 身体的稳定 人物动态变化(示范、讨论、欣赏、实践) (2)头部——捏塑 夸张地表现五官和表情变化 (3)人物整体装饰——挖、压、刻、卷、粘连等技法恰当运用

3、启发创作: 用泥板形式表现一个生动的站立人物。 注意:陶艺技法的恰当运用。

4、展示评价: “立得稳” 、“动态美” 、“表情丰富” 、“装饰漂亮”

5、小结拓展: 用泥板形式还可以做动态更丰富、更生动的人物。

陶艺课程第七课 童年的游戏 教学目标:

通过回忆、体验、对比不同时期的一些童年的游戏, 追寻童年的快乐。 技能目标:

用陶泥来塑造游戏时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表现游戏场景。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表现,让孩子们在记忆中珍藏这些宝贵的童年游戏、树立乐 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回忆、体验、对比童年的游戏。 教学难点:用陶泥表现生动的游戏场景。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课件 学生:陶泥、陶艺制作工具、辅助材料等

一、玩泥巴、忆童年:

1、用泥巴捏制一个小人、简单表现人物动态。

2、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学生说说玩泥巴的心得。

3、教师引导: 玩泥巴,也是过去的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泥巴随地可取,捏、压、刻、团、搓、切随心所欲,一件件生动可爱的小玩意就这样产生了,这是多么快乐的 游戏呀。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玩具,以前的孩子们也拥有很多简单、有趣的游 戏,让我们一起去大饱眼福吧! 出示主题:童年的游戏

二、游戏体验:

1、出示一些游戏的小道具,让孩子们选择来试一试、玩一玩,说说心得。

2、展现一些小游戏的图片: 滚铁环、丢沙包、拍烟盒、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吹肥皂泡、丢手绢、折纸飞机、画丁老头、抓石子等 边欣赏边交流:游戏的玩法、人物的动态、表情。

3、学生交流喜欢其中的什么游戏,想象游戏的快乐。

三、造型表现:

1、用玩泥巴的游戏记录下这些有趣的场面。教师示范: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强化动态、重点表现人物表情、游戏场景的设计。

2、探讨表现:动态强化——四肢、身体的变化 人物表情——各种神情下五官的不同 场景设计——人物的组合、综合材料的合理运用

3、学生自由创作(单独表现或与人合作皆可) ,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示:

1、学生流动欣赏各作品。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场景进行评价,针对上述三条表现要求做评价、作者 可补充说明,教师对造型表现做适当点评。

五、对比拓展:

说说现在孩子们流行的游戏,与过去的游戏对比,有何异同? 小结:不同的童年玩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游戏都能给童年带来快乐。 拓展:寻找简单道具、去体验各种没有玩过的童年游戏。

陶艺课程第八课 正能量 本教学目标 : 1.结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重点学习与陶艺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陶艺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拉坯成型的几种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 件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陶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陶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 生活。

教学准备 陶艺创作的工具;陶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复习几种制作方法! 第一种 泥条成型(以笔筒为例) 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 手稳固。 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 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 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 8.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 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 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 接合面更大。 11.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 12.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 13.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 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 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 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第二种 泥板成型(以装饰墙为例) 1.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 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 10mm 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 3.根据需要准备数块泥板。 4.用木板支撑泥板,保持泥板垂直。 5.在墙面上画出窗户的位置,用刻刀将其镂空。

6.用刻刀切出窗户的形状,把窗户镶嵌在墙面预留的位置上,并用泥浆粘合。你学会了吗? 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 赶紧看看以下招数吧! 要使作品外形效果更丰富,我们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装饰。(欣赏数张图片) 这两件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图片)

三、作品欣赏

四、作业布置

同学们,学会了吗? 请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件关于正能量的陶艺作品吧!

五、作品评价 1.对比一下,谈谈各自的制作手法。 2.请点评一下作品的优缺点。 3.探讨改进的方法.

第14篇:陶艺 教案

陶艺课教案

1 陶艺欣赏,(工具介绍)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陶艺准备需要的用具

(1)帆布或麻布。作用:这些材料与粘土不会粘连,在泥板成形时很实用。

(2)碾棍。作用: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压制泥板。 (3)木条。作用:厚度不同,成对结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备特定厚度的泥板时用。

(4)刮刀。作用:一种实用性工具三角形刮刀用于切割泥板。 (5)修形刀。作用:通常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考虑到功能的多样性而有各种形状的刀头。

(6)环形雕塑刀。作用:用于挖空实心器皿,亦可平整表面。把手上安装各种形状的金属环。圆环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带交的环用于平整表面) (7)坯料:陶艺泥 二,图片欣赏 1, 制作过程 2, 陶泥作品 3, 彩泥作品

2,陶艺作品欣赏,制作方法介绍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学生陶艺塑造的形式不外乎这几种:(配合图片介绍) (a)手捏成型。 (b)泥板成型。 (c)泥条盘筑成型。 (d)挖空法。 (e)综合成型。

因此,学生的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

制作时,应该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装饰。。

作业:仔细观察身边的水杯 3,我的小水杯(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课件,图片,陶泥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图片

1, 仔细观察各种杯子。

2,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类型和风格。 3, 初步设计自己想要做的杯子样式。 二, 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风格样式(朴实,古朴,华丽,现代,个性化) 2独特设计亮点(最喜欢,最原创部分) 3制作方法(盘条

平压

自由) 三, 开始制作 四, 小结

4, 我的小水杯(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课件,图片,陶泥 教学过程:

一,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制作“我的小水杯”。

1随时遇到困难随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2个别辅导,对于年龄较小的同学多加指导。 二, 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个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创作。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在作品中才是我们的目标。

三, 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5, 我的小水杯(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课件,图片,陶泥 教学过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小作者作简单的介绍。

1, 名字的由来 2, 自己的想法 3, 制作的方法

4, 最满意,最亮点之处 二, 同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

1你最喜欢的地方

2你最不喜欢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学习之处

三, 由同学选出最受欢迎的5件作品。

作业:把你平时最爱吃的水果仔细观察一下(两种) 6, 我最爱的水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挖掘和凸现学生的智慧和才能,让学生通过陶艺的欣赏与制作,培养了他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手指肌肉的协调发展,使其有效开发右脑,增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从而全面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教具:陶泥,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图片

1观察各种水果 二, 同学互相讨论

1自己喜欢哪种水果 2喜欢的水果有什么特点

3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固有形象下,你想给它添加什么呢?使它更美更诱人。 三, 设计思路

1风格 2制作方法 3亮点 四, 开始制作

7, 我最爱的水果(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挖掘和凸现学生的智慧和才能,让学生通过陶艺的欣赏与制作,培养了他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手指肌肉的协调发展,使其有效开发右脑,增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从而全面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教具:陶泥,图片 教学过程: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制作“我最爱的水果”。

1随时遇到困难随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2个别辅导,对于年龄较小的同学多加指导。 二,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个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创作。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在作品中才是我们的目标。

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8, 我最爱的水果(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挖掘和凸现学生的智慧和才能,让学生通过陶艺的欣赏与制作,培养了他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手指肌肉的协调发展,使其有效开发右脑,增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从而全面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教具:陶泥,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小作者作简单的介绍。

1, 名字的由来 2, 自己的想法 3, 制作的方法

4, 最满意,最亮点之处 二, 同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

1你最喜欢的地方

2你最不喜欢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学习之处

三, 由同学选出最受欢迎的5件作品。 作业:去蛋糕店观察各种蛋糕(小块)

9 一块蛋糕(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图片,陶泥 教学过程:

欣赏图片

1仔细观察各种蛋糕。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类型和风格。 3初步设计自己想要做的蛋糕样式。 二

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风格样式(朴实,古朴,华丽,现代,个性化) 2独特设计亮点(最喜欢,最原创部分) 3制作方法(盘条

平压

自由) 五, 开始制作 六, 小结

一块蛋糕(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图片,陶泥 教学过程: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制作“一块蛋糕”。

1随时遇到困难随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2个别辅导,对于年龄较小的同学多加指导。 二,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个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创作。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在作品中才是我们的目标。

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11

教学目的:

一块蛋糕(第三课时)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图片,陶泥 教学过程: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小作者作简单的介绍。

1名字的由来 2自己的想法 3制作的方法

4最满意,最亮点之处 二

同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

1你最喜欢的地方

2你最不喜欢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学习之处

由同学选出最受欢迎的5件作品。 作业:观察身边的各种花瓶 12美丽的花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欣赏图片

1仔细观察各种花瓶。

2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类型和风格。 3初步设计自己想要做的花瓶样式。 二

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风格样式(朴实,古朴,华丽,现代,个性化) 2独特设计亮点(最喜欢,最原创部分) 3制作方法(盘条

平压

自由) 三

开始制作 四

小结 13美丽的花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制作“美丽的花瓶”。

1随时遇到困难随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2个别辅导,对于年龄较小的同学多加指导。 二,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个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创作。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在作品中才是我们的目标。

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美丽的花瓶(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小作者作简单的介绍。

1名字的由来 2自己的想法 3制作的方法

4最满意,最亮点之处 二

同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

1你最喜欢的地方

2你最不喜欢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学习之处

由同学选出最受欢迎的5件作品。 作业:观察身边的各种盘子

15漂亮的盘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挖掘和凸现学生的智慧和才能,让学生通过陶艺的欣赏与制作,培养了他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手指肌肉的协调发展,使其有效开发右脑,增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从而全面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教具:陶泥,图片 教学过程:

欣赏图片 1仔细观察各种盘子。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类型和风格。 3初步设计自己想要做的盘子样式。 二

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风格样式(朴实,古朴,华丽,现代,个性化) 2独特设计亮点(最喜欢,最原创部分) 3制作方法(盘条

平压

自由) 三

开始制作 四

小结

14

教学目标:挖掘和凸现学生的智慧和才能,让学生通过陶艺的欣赏与制作,培养了他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手指肌肉的协调发展,使其有效开发右脑,增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从而全面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教具:陶泥,图片 教学过程: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制作“美丽的盘子”。

1随时遇到困难随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2个别辅导,对于年龄较小的同学多加指导。 二,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个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创作。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在作品中才是我们的目标。

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漂亮的盘子(第二课时) 15

漂亮的盘子(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挖掘和凸现学生的智慧和才能,让学生通过陶艺的欣赏与制作,培养了他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手指肌肉的协调发展,使其有效开发右脑,增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从而全面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教具:陶泥,图片 教学过程: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小作者作简单的

介绍。

1名字的由来 2自己的想法 3制作的方法

4最满意,最亮点之处 二

同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

1你最喜欢的地方

2你最不喜欢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学习之处

由同学选出最受欢迎的5件作品。

第15篇:陶艺教案

活动目标:

1、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压印的活动,通过压印的活动寻找并收集生活中的制造机理的物品。

2、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及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毛线、压印模坯、钮扣、木棍、网袋、石头、笔套等材料

2、人手一分橡皮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各种综合材料

(1)幼儿观察、欣赏

师: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了许多的东西,看看它们是什么呢?它们有什么特点?

(2)幼儿自由交谈。

师:这些东西和我们玩泥巴有什么关系呢?

2、幼儿尝试用综合材料进行压印,教师善于捕捉闪光点,为下阶段作准备。

3、教师针对幼儿尝试情况下介绍压印的方法。

4、幼儿进行压印游戏。

5、评价活动

幼儿互评。请说说你用什么材料压出了什么样的花纹。

第16篇:陶艺教案

东方娃娃陶艺课程教案

米罗陶艺班 学期:共3学期 课时:共计4课时

第一课时 美丽的杯子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欢的杯子形状。

2、通过对杯子的装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杯子的图片、具有现代气息的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条盘筑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3、通过学习,幼儿可以独立创作器皿的形态。

1、杯子的造型有哪些?

2、杯子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来做各种各样的杯子,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请幼儿说说杯子各部分的形状.

2、请幼儿说说想把杯子做成什么形状用什么装饰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美丽的小金鱼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巴做出自己喜欢的金鱼形状。

2、通过对金鱼身体装饰,把握鱼的外部特征。

3、让幼儿通过对泥巴的处理,使其立体化,达到幼儿心中的效果。活动准备:

1、给孩子欣赏部分鱼的陶艺作品。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雕塑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鱼的颜色有哪些?

2、鱼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形状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来做各种各样的鱼,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请幼儿说说鱼的特征.

2、请幼儿说说鱼的表面装饰效果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巴做出圆球的形态。

2、通过泥球和简单的雕塑结合做出心中的海龟形态。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学会用不同的形态去创作。活动准备:

1、给幼儿看一张海龟的形态。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碗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条盘筑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你们去看过海底世界吗?

2、海底动物种类有哪些,你知道有哪些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一只海龟,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请幼儿说说海龟的形状.

2、请幼儿说说海龟的背部特征。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昆虫的世界——七星瓢虫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结合做出昆虫的特征。

2、通过对身体的装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开发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七星瓢虫的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制作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七星瓢虫由哪几部分组成?

2、它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来做美丽的七星瓢虫,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请幼儿说说七星瓢虫各部分的形状.

2、请幼儿说说想用什么装饰。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早福班 学期:共3学期 课时:共计4课时 第一课时

美丽的蘑菇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蘑菇的形状。

2、让幼儿学会蘑菇表面的装饰方法。

3、通过学习,幼儿可以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活动准备:

1、蘑菇的陶艺作品给幼儿欣赏。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片成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你们见过蘑菇吗你们感觉它漂亮吗?

2、它的外表像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片来做蘑菇的形状,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请幼儿说说蘑菇上下各部分的形状.

2、请幼儿说说想蘑菇表面的装饰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泥片成型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杯子的形状。

2、通过对杯子外部的装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体验泥巴----泥片-----杯子的整个过程。活动准备:

1、各种杯子的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片成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泥巴我们怎样把它变成泥片呢.

2、杯子是怎么成型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巴做各种各样杯子,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让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板

2、底部画出想要的形状圆和长方体正方体.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浮雕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片和堆花做出花的形态。

2、通过对圆盘的装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体验泥巴----泥片-----花朵的整个过程。活动准备:

1、欣赏牡丹花的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片成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你们知道怎样把泥巴变成花瓣吗.

2、泥巴怎样组合成花瓣呢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巴做各种各样花朵,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让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板。

2、上面贴出想要的花朵形状。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可爱的大熊猫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雕塑的方法堆出熊猫的形状。

2、通过对熊猫组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活动准备:

1、欣赏熊猫的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雕塑成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你们见过可爱的大熊猫吗

2、熊猫有哪些特征。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巴做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让孩子在桌上做出熊猫的头部和身体。

2、进行组装和连接准确把握其形态特征。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毕加索6—8 共3学期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孔雀的造型(雕塑)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雕塑的形式做出孔雀的形态。

2、通过对孔雀头部和尾部的装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活动准备:

1、孔雀开屏的形态的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雕塑的成型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孔雀漂亮吗?

2、孔雀尾部特征,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来做孔雀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教幼儿做出孔雀的外部的形态.

2、请幼儿说说孔雀的王冠的形状,尾部用什么装饰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动物世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大象的形态。

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独立制作的能力进而扩展。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体验泥巴----泥片-----大象的整个过程。活动准备:

1、大象的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报纸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片成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见过大象吗

2、大象的整个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巴做出大象身体各部分然后组装,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让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板 2.做出大象身体每个部分然后组装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小马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马的形状。

2、通过对马的外部雕塑,培养孩子的形体意识。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对形体进行准确的塑造。活动准备:

1、小马的陶艺作品.。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片成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小马的形状是什么样子?.

2、杯子是怎么成型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巴用雕塑的方法,做出马的形态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让孩子在转盘上用雕塑的方法做出马的形状。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拉坯——碗的成型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拉坯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2、通过对坯体的处理达到自己想要的异性效果,增加孩子的想象力。

3、让孩子分组进行陶艺拉坯的体验活动。活动准备:

1,拉坯的过程演示。

2、把泥巴分为等量的部分,机器,水,电源。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条盘筑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些形状啊杯子碗花瓶荷花叶等?

2、你知道古代人们怎样做瓷器的吗?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来做各种各样的花瓶,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2、和孩子讲解陶瓷的成型的方法

三、小朋友制作,教师巡视. 大师班 共3期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美丽的花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2、通过对花瓶的装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体验泥条的魅力。活动准备:

1、各种花瓶的图片、具有现代气息的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条盘筑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花瓶的造型有哪些?

2、花瓶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来做各种各样的花瓶,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请幼儿说说花瓶各部分的形状.

2、请幼儿说说想把花瓶做成什么形状用什么装饰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紫砂茶壶的制作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茶壶的形状。

2、通过孩子的动手懂得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体验泥巴----泥片-----茶壶的整个过程。活动准备:

1、各种茶壶的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拍子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片成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泥巴我们怎样把它变成泥片呢.

2、你知道传统茶壶是怎样成型的吗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片做出茶壶,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让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片

2、底部画成圆。3.拍打泥片 4制作把手和嘴 5做出盖子.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抽象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泥片泥条雕塑成型结合的方法做出人面部的形状。

2、通过对面部的装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让孩子进行陶艺活动,学会的基本方法。活动准备:

1、陶艺抽象人物图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转盘,木工具等。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片成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我们的五官包含哪些部分。

2、我们应怎样用泥条做出五官的特征。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巴做出抽象的人物,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让孩子做出圆柱的脸部特征。

2、做出眼睛鼻子和嘴巴。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拉坯成型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拉坯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2、通过对坯体的处理达到自己想要的异性效果,增加孩子的想象力。

3、让孩子分组进行陶艺拉坯的体验活动。活动准备:

1,拉坯的过程演示。

2、把泥巴分为等量的部分,机器,水,电源。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泥条盘筑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些形状啊杯子碗花瓶荷花叶等?

2、你知道古代人们怎样做瓷器的吗?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来做各种各样的花瓶,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2、和孩子讲解陶瓷的成型的方法

三、小朋友制作,教师巡视.

第17篇:陶艺课活动方案

陶艺课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种成形方法的特点。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体验制陶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1.教学讲义。阐述手工成形的特点,基本技法与要求。 2.教学课件。介绍不同陶艺家不同风格的作品。 学生准备的用具

(1)帆布或麻布。(这些材料与粘土不会粘连,在泥板成形时很实用) (2)碾棍。(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压制泥板)

(3)木条。(厚度不同,成对结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备特定厚度的泥板时用) (4)刮刀(一种实用性工具三角形刮刀用于切割泥板)

(5)修形刀(通常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考虑到功能的多样性而有各种形状的刀头)

(6)环形雕塑刀(用于挖空实心器皿,亦可平整表面。把手上安装各种形状的金属环。圆环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带交的环用于平整表面) 坯料:陶艺泥(美术商店有售) 教学安排

1.知识讲座。准备用具。

2.泥塑器皿。了解手工成形的第一种方法,初步感受泥的性质。 3.泥条盘筑。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第二种方法。 4.泥板成形。第三种成形方法。 5.作业讲评。学生参加讨论。

6.机动。参观美术展览、阅览室查阅资料、听讲座等。 《讲义》陶艺——手工成形 基本技法。

(一)捏塑器皿。取一个揉好的泥球放在手中,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进去。用拇指和食指旋转捻捏,将其开孔。将器壁向上,向外捻拉,直至得到期望的形状。

将一块泥料团成球状,轻握在手掌中,另一只手成杯状轻拍泥球。 1.泥球做好后,润湿右手拇指,便于按入泥球。 2.将拇指按入泥球。

3.再润湿拇指,放入刚刚开出的孔中,用食指与拇指捻捏将孔开大些。4.继续边转动边捻捏,将孔开大后,向上,向外捻压使之升高。

5.继续同样的步骤,使碗壁变得高而薄。保持拇指湿润,防止捏裂碗壁。 6.碗形已成。用食指平整口缘,使厚度均匀。

7.捏塑法做成的碗。这是故意保留了不规则的口缘,但碗壁厚度必须平整均匀。用拇指与中指捏着碗坯轻轻摔在桌面上,做出碗底。 8.釉烧的碗。

(二)花瓶的成形

前面的练习用泥球开始成型,本练习做一个圆形花瓶。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将泥一片片叠 压在一起,慢慢向上形成器壁,确保造型统一。尽管此法成型较快,但制作过程中要有间歇,以便使器壁变硬,否则在重力作用下会倒塌。间歇中,在坯体上盖一块塑料布。由于捏塑法能制作非常牢固的器壁,所以此技发可用于成形大件器皿。

1.先做花瓶的底部。揉炼一团泥,先用掌根后用手掌侧面捻压泥团,尽量使厚度均匀。双手提起泥板摔在帆布上,撞击会使泥板向全方位延展。重复几次这个操作,直至泥板厚约1厘米。 2.用金属切割器,刮刀或刀切割泥板。用陶针刻画将与泥片粘接的部位,准备制作器壁。

3.如果没有现成的粉料制备泥浆,可用这种应急的方法:用手工成型一个小碗,碗中倒些水,不断搅动使碗壁上的粘土溶解于水中,做成泥浆。可用画笔将其涂在刻画的区域。

4.用切割底部剩余的泥片制备小泥片,粘在花瓶底部刻画过的区域。5.用陶针刻画接缝里缘,放一圈泥条使粘接牢固,用木制塑刀平滑粘接处。 6.开始用捏塑法手工成形。将一小片泥部分重叠在泥片上,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压食,向上做高,保持器壁不下塌。将底部旋转,继续添加小泥片,直至一圈完成。

7.用四层捻捏的泥片升高器壁。从作品里面加固接粘处,用木制塑刀压光接缝,同时左手扶在外壁防止器壁变形。不要压光外壁和接缝,保留其明显的肌理。用塑了片盖在口缘处,让下面的部分干燥一小时。

8.同样的方法继续添加泥片。此过程中间再间歇两次,使器壁变硬些。 泥条盘筑成形 此法可用粗细均匀的泥条做出各种形状的器皿。制品壁厚,所用泥条则粗;壁薄,则泥条尽量细些。泥条由揉好的泥球搓成。处学时,泥条不要搓得太长,最长约25厘米即可。随着不断练习,你将很容易搓出较长,较硬,粗细均匀的泥条。成形前,先计划好将用的泥条量。搓好的泥条要放在一片塑料布上包起来保持潮湿,这样使用前不会变干。 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

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移动(不要向下压),得到理想的长度。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 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抺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 8.用泥浆涂抹刻画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 11.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抺平外壁。

12.用带有锯齿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能看到图中第二圈泥条太短了,所以又加了一小段。

13.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边,放在一旁干燥。 14.釉烧后的直筒。

泥板成形。本练习中用半干的泥板成形。泥板太湿时不利于成形,因为泥板很高容易下垂,所以要提前制备泥板,几小时后使用。

在泥板就位的过程中,有一步很重要:在侧面 的泥板就位前,要先粘接第二块大泥板,这样就可以伸进手去刻画内容,在较大的区域粘接加固接缝的泥条,从而使作品牢固。侧面的泥板装在两块大泥板中间,可在外部接缝处粘接较多的泥条使之牢固。

1.搓出泥条制作泥板。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 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厘米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

3.制备三块泥板:一快用于做底,一块用于做成两块较大的泥板,另外一块用来做较窄的侧面泥板和加固的泥片。

4.用刮刀和金属矩尺从较大的泥板上切出底形。用陶针标出一条线作为放置侧面泥板的参照。

5.这是已经标出所有线条和一边刻画过的泥板,它将做底。在其余四块泥板的接缝处也应标出线条且刻画

6.用胶条将两块木板粘在一起形成丁字形支撑泥板。在前面,另一块木板保持木板的垂直。这块木板与丁字形板也用胶带粘在一起(在左上角处很明显看到)。 7.在支撑泥板的同时,木板也可作为放置第一块侧面泥板的标尺。刻画接缝出并涂泥浆。也应刻画侧面泥板的接缝处。

8.将这块泥傍粘上去并刻画两块泥板的接缝处,粘上泥土加固。9.着些泥板形成丁字形,可支撑最大的泥板,因而可撤去木板。用修形刀两泥条压在接缝处。刻画底部将与第二块主板粘接的部位,在着一部位和侧板的窄面上涂一些泥浆。

10.粘接第二块主板前,刻画其接缝处并涂满泥浆。

11.这块泥板粘好后,刻画接缝里面并粘上泥条加固接缝。刻画第二块侧板的窄面并涂上泥浆。

12.将从泥板上切下来的你泥条粘在作品外部,作为加固物有一种贯穿泥板的错觉。刻画所有的粘缝处并粘泥条将其封住。

13.两条支撑泥片粘在一块主板上后,同样在另一块主板上粘接。步骤与前面相同。

14.釉烧后完成作品。

第18篇:陶艺课的心得体会

转眼间,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当初,我心心念念的陶艺课也到了尾声了。回想起来,选课时的兵荒马乱还历历在目。周日的选修课,我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并且容易过关的课程。琳琅满目的选修课,究竟要选哪一门?我为此头疼了很久。陶艺课,通俗来说,就是玩泥巴,应该会很有趣的。我 也可以顺便童真一回。在我挤破头,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我终于坐在陶艺课的课室里。才发现,陶艺课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老师在第一节课就说,陶艺课,是一门讲究心灵手巧 的可是,看了那么多的作品,确实也是这样。当下,我心里可是后悔死了。要知道,我最不擅长的就是手工。可想而知,心灵手巧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神话。于是,每节操作课对我来说,就是劫数。每节课我都在认真看完老师的示范之后,绞尽脑汁构思自己的作品。笨手笨脚的我,老是赶在最后一刻才勉强把作业交上了。每次上完课,我总是班里最狼狈的一个。也许是熟能生巧吧,想我这样一个笨手笨脚的人,现在也可以列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我最喜欢的是猪)。当然,我现在虽然不能说得上心灵手巧,但是,经过这学期是训练,我也学会了享受做陶艺的快乐,我的手指的灵活度和配合度也大大提高了。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了吧!

第19篇:大学陶艺课心得

学习陶艺课的心得与体会

工业设计12

2韩** 201209****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陶艺课,在上这个课程之前我对陶瓷艺术的接触和了解几乎可以说是寥寥无几。通过老师的讲述与一些相关资料视频的观看,也让我对这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让我认真仔细的去听课。虽然只有仅仅几周的学习时间,但是我对陶瓷艺术还是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课程结束了,课程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是无限的,对陶瓷艺术的感情是深厚的。

China,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的意思,另一个意思就是瓷器,这也是我国英文名的由来,即瓷器大国。在久远的历史上,许多其他国家的人也许不知道中国,更不了解中国,更甚者从未听说过中国,但是他们却知道陶瓷,了解陶瓷艺术„„这个正说明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闻名遐迩,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闻名古国,在历史上中国的科学技术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独领风骚的,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的四大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同样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最为骄傲与自豪的成就了,也是中国人民辛勤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然而,还有一种艺术的成就绝不亚于四大发明,那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它就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至今还有许多未被世人解码。你想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谜吗?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这个几千年以来都未被破解的谜吗?那好,跟我来吧,让我们在中国陶瓷艺术的长河里遨游,尽情享受中国陶瓷艺术巨大的魅力与深邃,我相信你一定会陶醉在这条长河中,流连忘返„„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 ,在距今8000-9000年前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新时期时代,当时彩陶是很罕见的,然而却出现了彩陶。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彩绘是怎样上去的,就算是现在的科学技术都无法达到,当时落后的时代是怎样拥有如此高超的彩绘艺术,至今仍为后人所知,称为一个千古谜团。 在彩陶中,红色是氧化铁Fe2O3所体现出来的颜色,可是以当时的技术是无法提取土壤中的氧化铁的,这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至今仍未解开。

再者,彩陶中的黑色是氧化锰的颜色,氧化锰本身呈紫色,浓度越高,颜色越深,以至于达到黑色。据调查可知,当时的土壤中几乎不含锰元素,并且提取锰元素的技术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才成熟的,可是当时的古人是怎样做到的呢?这再一次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夏、商、周的辉煌---彩釉 ,“釉”的出现,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一次飞跃。一般我们把“陶瓷”这个词一分为二,分为陶、瓷。比如说陶器有花盆、水缸、药罐、砂锅等等,其特点是粗糙、渗水;瓷器有花瓶、盘子、碗等等,它的特点是光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春旱,越窑青瓷。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 在南方,越往南土壤中的铁含量越多,烧制出来呈青色;在北方,越往北土壤中的铁含量越少,钛含量越多,烧制出来呈白色。

“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二次飞跃。元明,一枝独秀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 ,明清幽古镇宜兴,“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竟求鸣远碟”,清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本透明胎,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 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 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是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听老师的说明了解到原始彩陶的起源,原始时代不知道谁把泥土做成锅盆的形状并且用火烧制而成,从此便可以煮东西,装水等。 原始彩陶胚体的制作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包括许多环节,比如说胚体成型、慢轮修整等等,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 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

偏远落后地区被使用,统称为“无窑烧陶”。原始彩陶开创了大量有特点的形制;质朴单纯;以彩绘为装饰,启发了人类对二度空间艺术的开拓。由于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彩绘逐步激发先人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加之当时社会分工。原始彩陶反映了一种“风格纤细,委婉而情感丰富”的精神因素。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陶瓷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络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其代表作品有:彩陶人面鱼纹网,鱼纹彩陶钵,彩陶黑彩纹钵,黑陶兽面纹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鹳鱼石斧图彩陶虹。马家窑文化彩陶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其主要特点为图案常有平行,弧圈,交叉,同心圆,旋涡的线条变化;风格流畅,繁而有序;物体刻画简单。代表作品有:水波纹彩陶盆面;彩陶十字圆点网纹壶;舞蹈纹彩陶盆,菱格纹彩陶双耳壶,蛙纹彩陶双耳壶。

紫砂产于江苏省宜兴市鼎蜀镇,紫砂在明代的盛行 ,明代饮茶风尚的改变,比如说当时比较盛行“斗茶”。 明人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显小则否不涣散,问不耽搁。”---《冯马宾条笺》 ④明代文人学士推崇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 饮茶环境:“僧房道院,饮何清也;山林泉石,饮何幽也;焚香鼓琴,饮何雅也。试水斗茗,饮何雄也。梦回卷把,饮何美也。饮何美也。” ---《茶说》 “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竟求鸣远碟”就是对紫砂完美的描述。紫砂的特点 ,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使紫砂能够保持茶色茶香茶味,历久弥香。 大气孔率使紫砂不仅寒冬腊月注沸水而不裂,且还可以在文火上墩烧。 紫砂色泽古朴。肌理细腻,历经长时间抚摸,会发出黯然之光。无釉无彩,质朴自然,意境幽深。紫砂壶分为圆器、方器、塑器、紫砂筋纹器。

上面主要是分别叙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陶瓷艺术特点,但是历史已逝去,我们没有时光机,无法回到历史中去身临其境的感受陶瓷艺术的美,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最美好的回忆深深埋在心里„„

然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总是缅怀过去,那就证明我们现在过得并不好,所以,美好的回忆可以,但绝不留恋。我们要永远憧憬,永远在现在努力„„当然,这句话对于陶瓷艺术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总是回顾陶瓷艺术的历史,那么就证明现在我们的陶瓷艺术并不如历史上先进,所以我们应立足于现在,展望未来。 联想到现在的陶瓷艺术,我们都会想到中国的瓷都---景德镇,那就让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景德镇,让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深邃与内涵渗透心里,然后展望中国陶瓷艺术的明天。我相信,中国陶瓷艺术定会成为世上陶瓷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空中绽放无限光芒。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就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是中国大陆的瓷都。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馨”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时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无法企及的。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 艺术特色: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 。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 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 艺术特色: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 当然景德镇的瓷系不止就仅仅几种,还有很多,比如说还有薄胎瓷、雕塑瓷等等,在此我们就不具体介绍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阅先关资料与文献。

总之在陶艺课上我们观看了土陶的制作过程,以及钧窑瓷、现代陶瓷的制作过程,也观看了钧窑大师以及现代陶瓷大师烧制陶瓷的过程,体会到了制作陶瓷的艰辛,看到了陶瓷大师的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而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优秀的品格,更应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陶瓷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不要让我们的灿烂文化流失,要让它生生不息的发光发热。

第20篇:陶艺课论文 副本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原始彩陶的欣赏与陶艺制作课的心得体会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原始彩陶的欣赏与陶艺制作课的心得体会

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等)、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及器物装饰画等)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那些我们称之为美术作品的东西,总体上看并不是纯粹为“美”而创造的,是适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原始时代美术的各个门类尚未有明确的分化,如雕塑、绘画与器物往往是浑然一体、相互依存的。模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巫术说:艺术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巫术活动。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而游戏起源于人的精力过剩的宣泄。心灵表现说:艺术起源于心灵表现。季节变化的符号说:艺术是季节变化的符号。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中国彩陶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图案精美,花纹绚丽。中国彩陶不仅代表着中国原始社会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也是世界远古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彩陶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距今七千年到三千年的历史,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仰韶文化彩陶因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河南、陕西等黄河中上游地区属于这一文化系统。据调查,发掘的遗址多达一千处。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质陶为主,质地细腻,因之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由于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不易发生脱落。彩绘的形式总体上可分为图案和图画两大类[1]。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1912年),至今仅有101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中国彩陶的起源一直颇多争议,在大地湾发现的直径51厘米的彩陶圜底鱼纹盆,是目前国内发现直径最大的鱼纹盆。层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质地松脆、色泽不匀,几乎见不到大块的陶片,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多已破碎,发掘人员形象地称这些陶片为“酥皮点心”,这一现象可说明当时制陶技术较为原始。发现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撑,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见平底器。更为奇怪的是,在钵形器口沿内外均发现暗红色的彩条带。以上特征无疑表明,它们不是通常认识的仰韶文化。从地层上看,这是早于仰韶文化的遗存。经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室测定,送检的5个标本年代约为距今7300年—7800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大地湾文化的发现不仅确立了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而且为探索彩陶与农业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大地湾彩陶与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两河流域,及中亚地区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表明中国彩陶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渭河流域。

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早期,西安半坡类型;中期:河南庙底沟类型;晚期:马家窑类型。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半坡彩陶,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半坡彩陶的遗址,在河流的岸边,因而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长颈瓶,另外还有盆类、罐类,与今天的盆罐大体相似。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也就是说,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往往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西安半坡彩陶,时间为6000年左右,造型为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细颈瓶、直口尖底瓶、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彩绘纹样有几何纹、人面、鱼、鹿等。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彩陶人面鱼纹盆,彩陶鱼纹盆。

庙底沟彩陶,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河南庙底沟类型,时间为5000多年,造型为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等。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彩绘纹样中几何花瓣纹较多,还有鸟纹、蛙纹等。这时候的代表作品有彩陶花瓣纹盆。

马家窑类型共分为三类:马家窑类型,半坡类型,马厂类型。时间为4-5000年左右,造型有盆、钵、瓶、翁等。纹样有:同心圆、涡状纹、垂幛纹、水波纹等。其中代表性作品有彩陶漩涡纹瓶。

马厂类型彩陶,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但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秀美。出现了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2050年。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另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中也出土有彩陶,但在数量、规模、艺术水平上与上述文化类型的彩陶有一定差距。古代陶器中还有一种在陶器烧成后画上纹饰的彩绘陶。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正式由于它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最光彩的成就。

彩陶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提箱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风格、彩陶的装饰效果给人以生动、自由、舒畅、开放、流动的审美享受。彩陶的文饰手法有线描型、平涂型和综合型。

黑陶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是龙山黑陶,距今4000年左右,在山东章丘龙山镇等黄河下游地区,黑、光、薄、棱、鼻是黑陶的基本特征,它给人以庄重、肃穆的审美感受。

如果说彩陶是以其造型和纹饰的有机结合而光彩夺目的话,那黑陶则是以质地精美和丰富的造型取胜。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

黑色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1921年,我国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红陶[1]。人类发明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有浜文化等都以红陶为主。

仰韶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类型,距今有5000~7000年的历史,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长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成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一枝主干。仰韶时期的陶器表现了高超的技艺,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闪烁着原始人智慧的光芒。

在河南省巩义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仰韶时期的尖底红陶瓶。这件尖底红陶瓶直口、方唇,上腹近直,下腹稍鼓急收至尖底。泥质红陶,陶质较细,使用泥

条盘筑法制成,内壁有拍捏痕迹。口沿下有几周弦纹,近口处有六组捏制而成的附加堆纹,划纹布满整器,从一侧斜下盘旋至底,感觉犹如一个水中的漩涡。腹中部有一系,系上面有一不规则的圆孔,一侧有一刻划的倒“曰”字。

据专家们考证,这是仰韶时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期较为常见的汲水器,它巧妙地利用了重心原理和平衡原理。使用时将尖底瓶放置于水中,等水自口流满时,尖底瓶会自动竖起。瓶身有一系,可系绳,倒“曰”字刻划文应为族徽,是氏族部落之间相互区分的标志。

这件器物除实用外,口沿处盖一鼎或盆可做葬具,这就是当时流行的瓮棺葬。据说,夭折的婴孩放在此瓶中,埋在父母住处的房基下,寓意骨肉不分离,瓶身上的圆孔用来供灵魂自由出入。

北大前任文博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曾到巩义博物馆考察,对此瓶产生浓厚的兴趣。

半山彩陶,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旋转而连续的结构,使几个大圆圈一反一正,互相背靠,互相连结,有前呼后应、鱼贯而行、连绵不断的效果,显示一种融合、缠绵的气势。与器型共同构成一种雄伟宏大的气势。半山期,是我国彩陶文化的高峰阶段,显示博大、成熟和完美的特色。

制作课课程体会

经过两个多月的制作课,我收获很多,第一是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更切身的了解和体会,第二就是对陶瓷手工艺品的尊重。

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搓泥条,看似简单的笔筒或者是茶杯造型在制作过程中也是要求极其高的,首先要给泥块按摩,揉搓到表面没有裂纹才好,然后切一块完整的方形或者是圆形的厚度较厚的泥块作为底,接下来就是搓泥条,要用掌心搓不能用指腹搓,这样搓出来的泥条比较均匀,不容易有裂纹,保证泥条的厚度大概是1cm,长度为15cm,然后就是盘泥条,我自己的经验是先把底部盘结实了,然后上面呈平行状态一次堆积就好了,接口处一定要按结实,不然也会出现裂纹,上釉的时候会破碎。还有就是造型,不能做封闭式的造型,尤其是出气口不能太小,不然在烧瓷的时候,不仅自己的作品会炸开,同时也会威胁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工具,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将作品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课程论文

做成了各种样子的造型,有做大白的, 有做海豚造型的,也有做各种工艺品小摆件的,我也做了很多,但是与其他同学相比,还是觉得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真的需要提高,这也是陶艺制作课给我的启发。

第二节第三节课就是拉坯,这对我来说是最难的一个环节,虽然一晚上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并没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做出来。拉坯的过程,首先是给泥块做按摩,按摩到十几分钟,然后把按摩好的泥块用力甩到机器的正中央,然后开动机器,把泥块扶正到正中央,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手的湿润,要不停的蘸水,另外,就是要注意把它拔高,然后在拔高的基础上做造型,当达到合适的造型的时候,要注意用剪刀手把作品剪下来,这对于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一开始总是失败的。但是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的第一个作品终于成功完成了,之后也相继做出几个作品。

之后就是修坯,要把拉坯的作品修成标准的形式,厚度不超过1cm,要有圈足,表面要光滑,这是一个需要锻炼耐心和协调能力的过程。稍一用力,可能作品的壁沿就会弄掉,或者是整个作品瓦解掉,真是非常可惜。

最后,就是上釉了,在上釉的时候,老师会非常认真仔细的为我们检查我们的作品是否真正达到烧瓷的标准了,不符合标准的他们会耐心提醒我们去修改,然后再上釉,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也是考验我的一项,我觉得自己完成的还不错。老师们也是比较辛苦的,每次上釉手上都沾满了釉,然后再去清洗,真的很感谢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辛勤付出。

下面是我的部分作品的图片,实用性不强,但是自觉创意不错。

陶艺课教案模板
《陶艺课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