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1对1教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5:3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对鲜花》教案1

《对鲜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几首不同风格、演唱形式的歌曲,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欢乐情趣和生活气息。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北京民歌《对花》,并能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唱出民歌特有的风味。

3、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更好的了解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音乐修养,获得音乐审美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间小调的不同风格特点,能够用问答的表演形式表现歌曲《对花》活泼诙谐的情趣。

2、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准确的演唱,更好的掌握歌曲《对花》。

3、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更好的了解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音乐修养,获得音乐审美愉悦。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1)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踏着音乐走进课堂。

(2)教师:“有哪位有心的同学注意到了刚刚老师播放的歌曲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引入独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教师:“下面呢,老师再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不一样的演唱形式的歌曲《对花》。”以此引入本节课欣赏歌曲部分。

(二)欣赏歌曲

(1)播放黄梅戏版《对花》,让学生感受戏曲中对唱形式的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播放陕西版本的《对花》,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二者的异同之处,感受戏曲和民间小调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对唱的了解。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同学们,欣赏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对唱歌曲《对花》,那你们想不想跟老师来试一试呀?”老师采用简单的数学加减法的形式进行问答,如问:“一加二等于几?”答:“一加二等于三。”或问:“几加几等于五?”答:“二加三等于五。”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教师:“在学习歌曲之前呢,老师想出几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什么开花在水里?什么开花像木耳?什么开花红满山?什么开花满干刺?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欣赏歌曲《对鲜花》”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主旋律和演唱特点。

(3)教师:“真是‘花开各有色’,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由老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学唱歌曲,正确掌握歌曲中所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对唱这种演唱形式。熟练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对鲜花》。

(四)汇报表演

(1)将学生按照序号分为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对唱的形式进行表演唱。 (2)每小组按照顺序进行汇报表演,大家一起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唱的、表演的最好,评出“最佳团队奖”,激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五)师生再见

师生再见,整节课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度过,师生配合默契,能够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1、欣赏歌曲的名字:《茉莉花》、《对花》。

2、演唱歌曲的名字:《对鲜花》。

推荐第2篇:《对花》教案1

四年级《对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快乐的气氛中演唱河北民歌《对花》,初步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

2、能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能掌握上滑音、倚音的演唱方法;

3、了解民歌最基本的创作方法,能在《对花》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作。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河北民歌特色的音调演唱《对花》 教学难点:

1、《对花》的歌词创作

2、河北秧歌动作的学习

教具准备:鼓、锣、手绢、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音乐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河北民间,那里的人们每逢过节或遇喜庆的事情大伙儿就聚集起来,载歌载舞,非常热闹。这不,那里又在过节呢?大家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舞蹈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热闹喜庆的气氛吧?(教师跳一段秧歌舞、拿着手绢,《对花》为伴奏音乐)

师:大家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了吗?大家觉得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呢?

生:红手绢、动作、歌曲。

对:今天,老师也带领大家到他们的庆祝活动中来,学习一首河北民间歌曲《对花》。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找出这首歌曲中最有意思的一句,然后学习) 多媒体出示歌谱,或让大家看书

师:大家学得最有特色的一句是那句啊? 生:七拨弄东采咚采(打鼓),得儿色(敲锣)

师:这句歌词跟其它的歌词不一样,没有特定的意义,有没有觉得在模仿什么声音呢?

生:模仿鼓的声音。

师:那让我们来学习下这句好吗?找一个同学打鼓为我们伴奏…..

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对唱,学习第一句) 师:大家说说这首歌曲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呢? 生:对唱

师:对了什么呢? 生:对花

师:对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方式嬉戏娱乐、歌曲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甚至伴以锣、鼓边舞边歌。

3、学习歌曲(解决难点) 教师范唱一遍

师:下面跟老师一起唱一下乐谱吧…… 生:…….师:跟老师一起演唱歌词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小记号啊? 生:上滑音、倚音

师:那大家听老师演唱对比一下,这些小记号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

师:有了这些记号啊,更能表达演唱者或劳动人民欢快、美滋滋的心情。我们试着模仿一下吧。

(跟钢琴伴奏齐唱一遍,不好的地方停下来练。然后跟音响来演唱一次) 师:下面,我想跟同学们来对唱,我问大家来答好吗?(唱一遍) 同学们分两组对唱,跟伴奏,老师指挥。

三、创编与表演

师:同学们,一年中四季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彩,你们知道春季还有什么花儿开吗? 生:……

师:夏季还有什么花儿?秋季还有什么花儿?冬季有什么花儿?好,我们分组比赛创编歌词,看谁编的最好。

(分秋季组、冬季组两个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

春:桃花、杏花、丁香花、夏:荷花、秋:桂花、月季花、冬:梅花 师生互评

四、评价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河北民歌对花,大家都表现得不错,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戴上属于自己的四季花。

推荐第3篇:有序数对教案1

有序数对教案1 学习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到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会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的点。注意强调数对的\"有序\",即(a,b)和(b,a)是不同的有序数对。

问题引入:一位新教师用他的眼神与手指指向你,请你回答问题,你能领悟她是请你吗?新教师该怎样做才能使你们领悟她是请哪位学生起立回答问题? 请确定以下的位置: (2,4),(4,2),(3,3),(5,6)。

(2,4)和(4,2)在同一位置吗? 由以上活动,你得到哪些收获,请谈谈。

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请再列举一些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生活实例。

练习巩固:

1、有序数对a,b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2.用1,2,3可以组成有序数对______对

3.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A、(5,4) B、(4,5) C、(3,4) D、(4,3) 4.在电影票上,将\"7排6号\"简记为(7,6),则6排7号可表示为 。

(8,6)表示的意义是 。

5.如图的棋盘中,若\"帅\"位于点(1,-2)上,\"相\"位于点(3,-1)上,则\"炮\"位于点__________. 6.某阶梯教室共有12排座位,第一排有16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若每排座位数为m,排数为n.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 (2)根据上表写出每一组有序数对(n,m). (3)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m:___________. 7.某人在车间里工作的时间t与工作总量y组成有序数对(t,y),若他的工作效率是不变的,其中两组数对分别为(4,80),(7,y),则y=________. 8 .我们规定:沿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θ角前进a个单位,记作(θ,a),则分别作出下列有序数对所表示的图形:(1)(45o,6) (2)(120o,8) 9 .在数轴上,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平移,若(2,1)得到的数为1,(1,-2)得到的数为,则(3,5)是将表示数_____的点向_____平移_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数为_____ 课堂小测: 1 .如果一类有序数对(x,y)满足方程x+y=5,则下列数对不属于这类的是______. (A)(3,2) (B)(2,3) (C)(5,1) (D)(-1,6) 2.七年级(6)班有35名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队伍共7排5列,如果把第一排从左到右第4个同学的位置用(1,4)表示,那么站在队伍最中间的小明的位置应该怎么表示?(6,5)表示什么位置? 3.我们规定向东和向北方向为正,如向东走4米,再向北走6米,记作(4,6),则向西走5米,再向北走3米,记作___________;数对(-2,-6)表示________.

推荐第4篇:对换节大班教案1

对换节大班教案

一、讨论交流,理解书名 封面:(PPT1)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新图书(出示大图书)你认识上面的字吗?图书名称就叫《对换节》。

你听说过对换节吗?你觉得对换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2、对换节是一个节日,在这一天,大人和孩子要对换一下,爸爸妈妈上幼儿园,小朋友去上班,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对换节”了吗,对换节里谁和谁对换啊?是怎么换的呢?

爸爸妈妈和孩子对换,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快去看看吧。

二、欣赏理解,感受变化

(一)、讲述故事,对换节的早上

1、当当当,早晨六点,对换节正式开始了!平时爱睡懒觉的孩子都早早起了床,因为他们已经变成“大人”了。爸爸妈妈,不,今天他们是“娃娃”,还睡在被窝里,得给他们冲牛奶,煮鸡蛋,穿衣服。一个叫乔利的男孩,还打了爸爸的屁股,因为爸爸太调皮,乔利费了好大的劲才给他穿上衣服。把爸爸妈妈全都送进幼儿园以后,小朋友就去上班了。哈,公公汽车上真热闹,小朋友们都在说早上碰到的事儿。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幼儿相互猜一猜)

3、“对换节”的早上谁很忙?为什么呢?(孩子们很忙,因为变成“孩子”的大人不听话)

4、故事里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大人们听话吗?(让孩子们讨论,表达意见)

(二)继续故事:大人上幼儿园。

1、对换节早晨发生的事真有意思,那么接下来,爸爸妈妈上幼儿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先请幼儿说说)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们真是快活极了。瞧,他们正拿着小碗小勺吃点心呢。坐在天蓝色的小椅子上听“阿姨”讲故事真开心。“阿姨”就是幼儿园的小女孩。爸爸妈妈们又到院子里去滑滑梯,骑木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3、幼儿园里大人们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平时这些事情都是谁做的呢?谁玩的呢?除了这些事,爸爸妈妈还做了什么事?

(在幼儿园里大人们做着平时只有孩子做的事情:听故事,玩游戏,交朋友,他们生活得很开心!)

出示图片11,这幅图告诉你们什么了?

(三)续编故事:做大人的愿望

1、续编故事,

今天是对换节,大人们在幼儿园玩的很开心。那么,小孩变成了大人,也有许多事情去做呢?“对换节”里你最想做什么事情呢?(幼儿续编故事)

2、制作心愿卡

请你把最想做的事情记录在“心愿卡”上面,挂在“心愿树”上,你的愿望可能就会实现。

3、讨论结果

你们的愿望今天真的实现了,看看我们的城市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整个城市都乱套了,几万辆汽车挤在一起,人们一步路也不能走。餐厅里炒糊了八百多盘菜。邮局的十万封信送错了人家。一艘准备发射到月亮上去的飞船被按错电钮,飞到太阳上去了。)

城市怎么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原来孩子们本领还不够大,根本不会大人的事情,小孩做大人的事情只会给城市带来危险和混乱。小朋友们才知道爸爸妈妈真了不起,真辛苦。)

三、活动延伸,升华情感

当当当当当当,晚上的钟声响了,对换节结束了,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出示最后一副图片。

(乔利回到家,对爸爸说:“我真不该打你屁股,还疼吗?”爸爸一把抱起乔利:“爸爸以后再也不打你了。”)

现在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什么?做什么?

每年都有属于爸爸妈妈自己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我们也送上这份祝福好不好。

推荐第5篇: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假如你正置身于这样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想一想?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二)、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目前,全球平均每秒钟便有4.4个婴儿降生,不仅出生率令人震惊,而且分布也相当不平衡,不到57%的新生人口集中在亚洲,26%在非洲,9%在南美,5%在欧洲,3%在北美,不到1%在大洋洲。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每天增加大约20万人,相当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的人口。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中国(13亿)、印度(11亿)、美国(2.97亿)、印尼(2.23亿)、巴西(1.81亿)

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拥有16亿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中国以14亿人口居第二位。

2、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讨论:

a、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人口基数过大。

b、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6.01亿。 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23亿。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0.32亿。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1.60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2.95亿。 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总人口为13.06亿。 注:历次人口统计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

3、计划生育

(1)、鼓励晚婚(比法定婚龄晚3年)晚育(24周岁以上生育为晚育) (2)、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中国法定最低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 算一算:我国妇女如果20岁结婚生孩子,100年能有几代人? 实行“晚婚”政策,25岁结婚生孩子,100年之内将会有几代人?

同样的人口增长率,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多。我国十五岁以上人口中的文盲1995年为12%,2000年下降为6.7%;而西方发达国家不到4%。

4、中国的人口特征

(1)、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3)、人口质量不高 (4)、人口老龄化

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经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5、我国人口发展目标: 2010年控制在13.6亿以内 2020年控制在14.5亿以内 21世纪中叶15亿以内

以后: 缓慢下降, 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观点是:中国的长远的人口目标应该确定为:100年后应力求降到8亿并力争更低的水平,无论如何不应高于10亿,200年后降到3亿左右的水平,最多不高于5亿。

(三)、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在“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在所列的主题中选择2至3个主题,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选择以下主题作为讨论的重点: (1)人口增长过快与开垦土地的关系。 (2)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 (3)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以1为例,通过分析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介绍用概念图来分析因果关联的方法,深入剖析土地开垦的根本原因以及最终后果。引导学生尽可能探求表面上未直接关联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每小组完成一个主题。要求建立生态系统与人口增长之间的联系,做到科学合理、符合逻辑,深入分析因果间的逻辑关系。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对策。人的多种需求:粮食、水、精神需求、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质等多种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2、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1/3) 对能源需求的压力

对水资源的压力(人均淡水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4) 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人均占有量世界排位121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1/3。

(2)对水资源的压力

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人均水资源就必然会减少。

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甚至导致水荒。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4,缺水的农村和城市多。

(3)对能源的压力

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之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2%。而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

为了满足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于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

(4)森林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需要,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势在掠夺性开发,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

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面积的1/5.

3、环境破坏及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四)、协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力度。

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

例:因治理沙漠化成效显著而荣获“全球500佳”称号的宁夏沙坡头村 例:发展生态农业

讨论:在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方面,你能做些什么?

课堂小结

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所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应通过政府行为加以调控。如大力兴办乡镇企业,解决农村闲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加大力度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目前全世界每天有 16 万人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我们应该明白,农民进城是农民的权利,是必然的趋势,因而政府应积极支持和推动社会的变迁,而不是横加阻拦或束手无策。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全球人口问题,同时也了解到人口增长过慢也会带来人口问题。另外,我们又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利弊讨论中,可以知道,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城市人口问题。面对这些人口问题,我们所采取的对策是树立科学的人口发展观,即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板书

第六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快与开垦土地的关系。

2、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

3、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三、协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荐第6篇:音标教学教案1

课题: 英语语音(国际音标)------ 元音

课型: speaking 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20个元音的发音要领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掌握元音的发音要领并能拼读单词 教学难点: 纠正原有不正确的发音 教具: 挂图、卡片 课时 3 教学过程

1.语音概述:20个元音音素的正确发音

2.对比20个元音音素的正确书写(新旧),分清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的发音技巧和方法。

3.元音音标:

4.元音发音对比

5.词汇拼读(通过班班通进行展示并且读出这些单词)。6.练习:

课后评价:

课题: 英语语音(国际音标)辅音

课型 speaking 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28个辅音的发音要领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掌握辅音的发音要领并能拼读单词 教学难点: 纠正原有不正确的发音 教具: 挂图、卡片 课时: 3 教学过程: 1.分清元音字母、辅音字母 2.元音音标:背诵,听写,辨认

3.辅音音标: 清辅音: 浊辅音:

4.单词拼读(班班通展示): 5.读,书写、辨认;

课后评价:

课题:26个字母

课型: New 教学目标:

1.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 2.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 3.复习音标

教学重点: 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及音标 教学难点 :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 教具: 课时: 2-3 教学过程: Ⅰ.Greeting.Ⅱ.Warming-up 1.Ask some students to use their body to show some letters to other students.www.daodoc.com

The other students gue the letters.

4.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eacher and write down the letters which they hear. Ⅲ.Listen and read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every letter clearly.2.Teacher point out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3.Ask students to spell some words as quickly as they can.4.指出元音字母:A a , E e , I i , O o , U u Ⅳ.Write 1.Write down the letters on the blackboard.2.Ask students to write them down on their e.x.books.3.Ask some students to show their writhing.(规范书写) Ⅴ.Practice 1.Listen and repeat 2.Dictation ① Listen and number.② Write down the letters. Ⅵ.Homework 1.抄写字母 2.读字母

Revise Phonetic symbol Write the Phonetic symbols of the letters. 板书: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课后评价:

课题: Starter Module1 Unit1 课型: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目标: 学习称呼语和问候语 教学重点: 打招呼用语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运用打招呼用语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 1 教学过程: Ⅰ.Greeting.Ⅱ.Dictation: Some letters Ⅲ. Warming-up 1.Give an example T: Cla, please stand up.Hello, cla.S: Hello, Ms… T: Sit down please.S: Thank you.2.Drills (1) 练习打招呼问好和告别语。 (2) 练习感谢他人。

Ⅳ.Listen and read 1.Listen and point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 3.Read the text in pairs, groups 4.Ask students to recite the text.Ⅴ.Practice 1.Work in pairs part7 and part8 2.Complete the sentences.DaMing , ______ ______, please(请坐) _____,______ (同学们好) ______(你好).Jack._______,_______ (谢谢), Mi Li._______(再见), Lucy. Ⅵ.Pronunciation and speaking 1.元音

/ i: / he

me

green

meet /

/

happy

busy

early

hungry /

/ book

cook

good

foot /

/

food

cool

tooth

room Ⅶ.Homework 1.Complete part5 and part 6 2.Exercise book starterUnit1 Page1

板书:

//

he

me

green //

happy

busy

early / /

book

cook

good /

/

food

cool

tooth 课后反思:

meet hungry foot room

课题: Starter Module1 Unit2 课型: Listeningandspeaking 教学目标: 学习打招呼的用语,询问姓名和相互间的问候。 教学重点: 打招呼用语,询问对方姓名的特殊疑问句及回答。 教学难点: 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打招呼用语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 2 教学课程 Ⅰ.Greeting

Ⅱ.Dictation

单词、短语、简短句子 Ⅲ.Warming-up 1.T: 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 S: I’m … / My name is…

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And you? T: I’m fine.too.2.Drills 1)练习打招呼的用语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2)练习询问姓名和相互间的问候。

What’s your name? I’m …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Ⅳ.Listen and read 1.Listen and point 2.2.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 3.Read the text in pairs, groups 4.Ask students to recite the text.Ⅴ.Practice 1.Work in pairs part7 2.Listen and number 3.Write the sentences.Ⅵ.Pronunciation and speaking 1.元音



bird

shirt

thirty

girl 

about

teacher

mother

brother 

car

dark

park

start 

sun

mum

luck

much Ⅶ.Homework: 1.Complete part3

2.抄写单词、课文

板书:



bird

shirt

thirty

girl 

about

teacher

mother

brother 

car

dark

park

start 

sun

mum

luck

much

课后评价:

推荐第7篇:篆刻教学教案[1]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肖形印》

三、具体授课:

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

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 5类:

①人物类。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有瓶、壶、香炉、琵琶等生活器皿,以及树木、亭台、宫阙等。

2、肖形印的技法特点。

肖形印的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异常简练,寥寥数笔,足传神会意。制作可分为铸、凿 2种,早期的多为铸制,东汉时有凿刻者,多属线刻。

【导语】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好!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刻制印章需要哪一写工具材料?(教师展示实物介绍:篆刻刀、石料、砂纸、印泥等)

3、教学重点——动物肖形印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示范作品——各种动物肖形印章,阳刻、阴刻都有。 【导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几方印方印章有什么不一样?(白色字的印章叫阴刻;红色字的印章叫阳刻。这是篆刻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肖形印章,充分感受其中特色。

【导语】大家现在请拿起篆刻刀。这把刀拿在手上要怎么用呢?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我们要学会刻印,怎样用刀是关键。用刀的方法就叫做刀法,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刀法,一种是切刀法。

5、展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刀法:冲刀法、切刀法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种刀法。(播放专家有关刀法的讲课录像)

6、让学生运用篆刻刀尝试切刀及冲刀的篆刻技法。

7、学生讨论两种刀法的不同之处。后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大家现在对于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冲刀法的时候,用力不能太猛,不要石头没有被冲破,你的手却被冲破了。所以我们在初次尝试刻印时请尽量使用切刀法,切刀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更具有安全性。

【导语】好了,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刻印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刻制一方肖形印章,也就是刻制图形章。那么刻制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8、肖形印章的刻制方法步骤:[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 ①打磨石料。 ②印稿上石。 ③镌刻。 ④修改。 ⑤钤印。

(教师讲解钤印的注意点,并通过示范将自己刻制的肖形章盖在事先制作的书签上。告诉同学们,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书签,今天谁作业完成的好,谁表现得好,就把书签送给他做纪念。)

四、学习活动:(并轻声播放古乐)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复印材料或者请同学们临刻课本上和其他资料上的肖形章作品,刻完后把印章盖在纸张上交。(鼓励创作) 辅导要点:(1)、章法、刀法 (2)、刻印步骤 (3)、提示安全问题

五、作业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归纳肯定后当场奖励书签。

六、教学反思:

篆刻艺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实际操作确有难度。为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动物肖形印的刻制技法,授课时特地降低了难度,从肖形章入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治印的方法,体验篆刻工具的使用。但是,由于课堂的内容与容量较大,教师又想都讲的清楚,还要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所以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自由消化的时间还不足。

推荐第8篇:1《赵州桥》教学教案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教具: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

(一)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出示投影)

问: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700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出示投影)

问: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出示投影)

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

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

(二)

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三)作业: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9、赵州桥

推荐第9篇:1 桂林山水教学教案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

二、

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推荐第10篇:教学设计教案1

教学设计 身边的诱惑

一、教材分析

《学会拒绝诱惑》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八课的内容,在学生逐步熟悉、适应了中学生活,对生命、青春、情绪、情趣有了初步认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他所生活,学习的周边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战胜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效结合,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同时还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学情分析:

现代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充满各种诱惑。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不能辨证的看待周围的种种诱惑,加之自控能力不强,面对游戏机、黄色书刊、烟酒、金钱、毒品等种种不良诱惑不能自觉抵制、在遭到突发或意外事件以及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时缺乏抵制能力的情况普遍存在。所以要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用正确的方法战胜不良诱惑。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过健康、安全的中学生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身边的金钱诱惑和游戏机的诱惑。

1 1

(2)了解金钱和游戏机的促进作用以及不良诱惑的危害。 2.能力目标

(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做出正确选择。 (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对诱惑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2)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种种诱惑;知道不良诱惑会引人误入歧途。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澄清自己内心究竟受到哪些诱惑,哪些不良诱惑是自己已经能够拒绝的,还有哪些不良诱惑是自己至今不能拒绝的。

六、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

七、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受到的诱惑,准备课堂交流。

2.学生准备辩题。正方:上网利大于弊。反方:上网弊大于利。 3.学生分组设计并准备表演有关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诱惑的小品。 (1)金钱的诱惑:陈雨和张伟花钱时大手大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1 2

要,拦路抢劫,被抓获。

(2)网络的诱惑:小刘因玩网络游戏而上学迟到,没有完成作业,成绩一落千丈。

(3)黄赌毒的诱惑:小刚看到表哥去赌赢钱,觉得钱来的这么简单,控制不住自己去尝试。

八、教学课时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十、导入新课

身边的诱惑 ----新授课:刘振

课前导入: “潘多拉”魔盒

从前,有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可是最终他没能经受住诱惑便打开了盒子。结果,这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疾病等灾难。原来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

1 3

1、这个人为什么打开了盒子?

2、这则故事同时说明了什么?

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身边的诱惑。 第一部分:明确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及不良诱惑的危害.

2、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第二部分:感知文本:

什么是诱惑 ?

小现象: 非洲夏夜的草原上,驴子正在安祥地吃草.一只小小的吸血蝙蝠悄悄地落在驴子的后蹄处,用它细小的舌尖轻轻地舔着驴子的脚踝处.起初驴子不断用尾巴扫动,但渐渐地被舔得很舒适,不再烦躁,仍继续吃草。就这样,驴子被麻醉了,蝙蝠一会儿就咬了个小口,与同伴轮流喝干了驴子的血。“杀人蝙蝠”仅仅施以致命的诱惑,在驴子陶醉之中便杀死了强大的对手。通过这个现象,你知道什么是诱惑了? 诱惑:吸引,招引或使用手段使人意识模糊而做坏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哪些诱惑?

金钱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电子游戏的诱惑,领奖台的诱惑。

1 4

第三部分:文本设计

诱惑闯关大比拼

第一局:金钱的诱惑

情景剧:一天下午放学后,有位同学不小心把自己的钱包丢在教室里了,第二天一早如果你首先走进了教室„„谈一谈,你会怎么做? 教师点拨: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自己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获得。决不能沾染法律禁止的不良习惯,更不能触犯法律。 第二局:文韬武略辩诱惑 观点1:玩电子游戏利大于弊 观点2:玩电子游戏利大于弊

我来主持,你来辩论!

辩论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有些同学却沉迷网络电子游戏而断送前程。玩电子游戏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我来主持,你来辩论!

1 5

首先准备十分钟。好!下面辩论赛开始,首先由正方派出四位人小鬼大,浓缩就是精华的“奔跑吧!兄弟”组合。反方派出四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最强大脑”组合。大家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1、首先由正方四位同学、反方四位同学依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2、下面由正反双方进行自由辩论。

3、最后由正反双方作最后总结陈词。第三局:意志坚定拒诱惑

播放:青少年毒品预防视频_标清.flv

1、毒品的种类:鸦片、海洛因、摇头丸等

2、毒品有哪些危害呢?

⑴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⑵破坏家庭,影响社会安定。 ⑶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而违法犯罪。 第四部分:交流探讨

我们身边还有那些诱惑?

赌博的诱惑;黄色书刊的诱惑;美食的诱惑等等„„

1、所有的诱惑都是不良的?

2、不良诱惑可以战胜吗?

不良诱惑可以战胜吗?

小故事:传说古希腊有个女巫,能用自己的歌声,诱惑过往的船只触礁沉没,但智勇双全的奥德修斯却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所有的船1 6

员把耳朵堵上,结果船只顺利的渡过了海峡。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良诱惑可以战胜,尤其是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办法抗拒不良诱惑。 通关总结:身边的诱惑

1、金钱的诱惑:本身没有好与坏,关键看如何对待它。

2、电子游戏的诱惑:辩证看待,既有利又有弊。

3、黄赌毒的诱惑—坚决抵制 第五部分:反馈达标

课后思考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战胜过不良诱惑?你有哪些制胜的法宝呢?请把心得分享给大家吧!

教师寄语

每个人都应该有接纳和忍耐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那弥足珍贵的季节,哪怕是一小时,一分钟„„失去了便无可追寻。青春属于自己,把握它,运用它,珍惜它,才能收回金秋的硕果。 拒绝肤浅,拒绝虚伪,生活中,一条条充满诱惑的大道就在脚下,只有学会拒绝才不会误入歧途。文/贾平凹

1 7

学案设计 第一框:身边的诱惑

一、课前导入:(1分钟)

二、课标要求:(1分钟)

1、知道我们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知道)

2、知道面对金钱诱惑时获取金钱的正确途径。(掌握)

3、认识黄赌毒与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掌握)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2分钟)

A 主干知识 (请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 ,通过途径来获得。

2、由于毒品的危害性极大,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贩毒

3、一些“电子海洛因”侵蚀着人的,毒害着人的

4、是威胁人民财产安全和的毒瘤。

5、我们身边的诱惑有:(1)金钱的诱惑.(2)网络和电子游戏的诱惑。(3)黄赌毒的诱惑。

某校附近有家“学生书屋”,专门出租武打、言情小说及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卡通画册,租书者多为在校的青少年学生。有些学生租了这些书课间看、晚上看,甚至上课也偷偷看,整天魂不守舍。他们中间还1 8

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亲亲热热交朋友,迷迷糊糊跟着走,身不由己学坏喽”。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青少年学生受到什么诱惑?对他们有什么危害?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诱惑?

(3)你想对店主和这些沉迷于不健康图书的学生说些什么?

四、师生互动,精讲点拨(15分钟) 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

五、课堂巩固: (10分钟) A、单项选择题(基础训练)

1、初中生刘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过,但他不思悔改,变本加厉发展到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一事例说明(

A.面对金钱诱惑我们要懂得取之有道。 B.金钱是万恶之源。 C.不能正确对待身边的诱惑是危险的。D.所有的诱惑都会导致犯罪。

2、毒品严重地危害着人的身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毒品?( )

A.青少年吸毒是为了表现个性,没什么不好 B.毒品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可以尝试

1 9

C.中学生等自己有了合法收入可以试试。 D.我们应该远离毒品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如:金钱的诱惑、游戏的诱惑、毒品的诱惑等等,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A.努力争取,不达目的不罢休 B.我们要以正当的途径来获得 C.听之任之,随缘而动 D.对物质的诱惑我们要以正当的途径来获 得,对于精神的诱惑,我们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

4、下列对于电子游戏看法错误的是(

A.适当地玩,有利于智力开发。 B.休闲时玩,可以放松自己。 C.沉迷于玩电子游戏,有害身心健康D.电子游戏有百害而无一益。 B、拓展提高

湖南省临高县临城镇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五一”长假期间,长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不吃不喝,结果猝死在电脑桌前。面对游戏机的诱惑,还有许多涉世未深的 学生正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1)作为未成年人的你,请谈谈迷恋电脑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 (2)出谋划策:面对电脑游戏的诱惑,我们中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

1 10

第11篇:对分层教学的思考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分层教学的思考

甘肃省酒泉市东关街第二小学

胡沁

735000 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因为儿童的成长受到年龄、家庭、环境、社会、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掌握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才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学习的心理压力,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一. 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条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让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必要途径。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深入挖掘每个学生优势和潜能。它有利于教师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适应各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与不同需要,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面向每个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差生不望而生畏,冒尖生不觉得乏味。让学生自信的学,活泼的学,和谐的学,健康的学,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

二.分层教学的基本方案

课内高效组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首先实行班内分组,分组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均匀的分到各组,使各组实力相当,使同学之间都能一起交流,一起

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可以把学生分成甲、已、丙三个大组,根据三组之间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层分组进行提高,特别在总结与复习期间,教师更应尽心尽力地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对差组学生不要放弃、不要嫌弃、不要批评,多关心、多提问,多板演,多辅导,优先批改作业,多和他们交流思想,形成感情的双向交流,特别对取得梯进的学生加以鼓励。

课外拓展合理: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要有更加广阔的语文视野,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学生情况和兴趣爱好,拓展与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对于甲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树立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爱学语文的良好品质。对于乙组学生除要掌握扎实语文基本功外,更要鼓励他们在课外多参加社会活动,多阅读课外书籍。学会积累语文知识,学会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对于丙组学生,让他们优者更优,多参加课外比赛,多进行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总之,要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坚持分组动态化原则

通过对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实行量化计分,将学生分为三组。甲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乙组属中等学生,占全班人数的1/2。丙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习惯等各方面较好的学生。课堂教学立足乙组学生,鼓励他们向丙组努力,防止变成甲组。发展丙组,尽量做到:“海阔任鱼跃,天

高任鸟飞”。对于甲组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良好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尽量让他们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为避免学生心理受挫,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分层可采用隐形分层。但也可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分层,首先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师生达成共识,这样学生一般不会背上心理包袱。分层力求动态化,鼓励学生逐层递进,激励全班学生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2、坚持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施教的关键是教师要研究各层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铺桥引路,恰到好处的引导,可以使差生因为有路而顺利过关,对全体学生因有趣而对语文教学充满希望。对教学重点可以反复强化,强化过程中要指出或渗透甲乙丙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点,使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合自己水平的那部分学习内容上。降低起点,主要是针对甲组学生,分散难点,多从直观形象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教学,防止差生越来越差。教师要善于揭示知识的规律性,恰到好处归纳总结,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特别问题设计要层次化,分层个别辅导。对于丙组学生要鼓励他们勇于探索。不失时机地提高知识难度,巧攻难关,激励他们勇于攀峰。

作业要能梯层设计。对作业题要精加工,巧处理,扩大习题跨度,求精不求多,必做题和选做题要结合,要求三组学生量力而行,独立完成,不抄别人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坚持分组指导的原则

分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要潜心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征,更要对个别学生情况心中有数。对于甲组学生要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爱学习。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智力比较落后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做好个别辅导,适当降低学习目标,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要及时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也许比一味的提高语文成绩更有效。否则教师看到十几分、二十几分的成绩肯定会摇头叹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对于乙组学生,教师尽量让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鼓励他们向丙组发展。对于丙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侧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导他们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把所学内容加深加宽。培养他们善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品质。总之,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耐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

4、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学习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在对学生的评价当中,分层评价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单纯以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进行评价,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分层评价要更多地考察学生的梯进情况,可以从平时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听课是否认真,作业是否按时完成,平时行为习惯如何,特长发挥如何,成绩考试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阳光做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

心。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能力和水平,把试卷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加以帮助。这种考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认真分析个体间之间存在的差异,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又要个别对待,真正实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理想教育,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地。

电话;18009372319 邮箱:1969huqin@163.com 5

第12篇:教案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

教案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主动服务社会,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难点: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教学方法】活动化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德国人的责任感

在德国莱茵河畔,三个小孩在钓鱼,一位先生走上前对其中的一个小孩问道:“你为什么拿两棵钓竿?”(德国规定一个人只准拿一棵钓竿)“我朋友上厕所了。”说着就见另一个小孩回来了。“你们有执照吗?”“有!有!”几个小孩分别拿出了执照。“你们有尺子吗?”(德国规定钓的鱼超过三英寸可以带回家,三英寸以下放生)“有!有!”他们每人拿出了一把尺。这些小孩既不是这位先生的孩子也不是他朋友的孩子,他根本不认识这些孩子。当他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在德国,每个小孩都是我的子女,我有义务和权利教育他们。”

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先生最后说的这句话的?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公民,我们都应该对国家对社会承担责任。 讲授新课:

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8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1、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怎样?

2、如何才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承担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

5、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 活动一:请你来参加

1、出租车司机小李向全市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

2、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3、九年级某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

交流:

1、请你写出三种你已经参加过或想参加的类似的活动。

2、并说说以上这些活动是应该做的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教师引导:情景中的三位主人公完全可以不这样做,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他们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有什么影响?生活中有哪些人从哪些方面在为“我”服务?“我”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

师:社会是大家的社会,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应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活动二:他们辞职为哪般?材料见书P23 交流:

1、

2、

3、见书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除此之外,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对国家还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1)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2)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中华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 活动三:情景分析

材料:P24——P25小石和一位老人两段材料

交流:

1、他们做的是一项什么活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2、他们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3、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我们还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材料连接:如: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公民拿出黄金首饰和外汇积蓄捐给政府;

“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美国公民自发赶到遇袭击地点救人,或到医院排着长队献血; 98年我国抗洪救灾和2003年抗非典中,亿万中国公民顽强拼搏,众志成城,都体现出国家公民的社会责任以及面对危机的信念和意志。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归纳: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相互关爱的社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重要意义是:

1)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我们的一次公益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我们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

3)有助于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美好社会。 公民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课堂小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补充材料:捡硬币活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的中学自1990年以来,在学生中开展“捡硬币”活动,借此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分钱。有一所中学四年来共拾得100万枚1分硬币,由学校统一存入银行,加上利息,共创造11114美元的财富。银行为鼓励孩子们将这件有意义的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专门派车装上100万硬币拉到学校展出。校方决定将这笔钱作为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据报载,全美建立了中学生社会服务网,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具体服务内容,如为穷人募捐,在贫民收容所帮厨,为低能儿当家教,到社区或学校自助餐厅无偿服务,帮助无家可归者,自愿教跑步、游泳、体操等。全美现有自愿服务人员6000万,中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教育机构认为,引导中学生尽力而为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才能,干力所能及的无偿服务工作,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公共社区的责任感。一个人年轻时就做好事,往往会一辈子都做好事。

第13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案1

课题:《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培养学生具有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和有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懂得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情怀。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公民必须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教学方法:讨论式、情景式、体验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学会承担责任,首先要学会承担集体的责任。当然,仅仅学会承担集体的责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学会承担社会、国家的责任,尤其是在国家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二、尝试学习

(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多媒体展示名言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师: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从这些革命前辈身上学习什么?

师归纳明确:向革命前辈学习,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生我养我的国家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所以爱国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只有国家兴旺了、强盛了,个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情境设置一:李文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于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车司机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

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八年级(4)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

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

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过渡:作为公民,不仅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时刻维护国家的尊严。 活动二:情景设置二:见书91页材料

(1)作为外企员工,他们遇到了什么考验?

(2)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外企员工遇到了是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考验。这几名外企员工经受住了考验,他们果断做出愤然提交辞呈的选择,是因为他们知道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教师提问:从这个事例中,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多媒体出示资料: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一位中学教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用生命保护了身下的4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226小时„„幸存者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每一个生命的奇迹都令十三亿中国人感动。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 思考问题:

(1)什么时候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2)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为国家分忧,承担社会责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承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作为中学生,应该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从小就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但是,是不是要做出以上的壮举才能算是一个尽责的人呢?其实在校园里、教室里,主动捡起纸屑、饮料盒等;记住离开时关掉教室里的灯、风扇;关好别的同学忘关的水龙头,等等,这都是为国家尽责的表现。

过渡: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不仅需要我们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需要我们拥有热爱公益,服务社会的情怀。

(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活动三:多媒体出示资料:小石做志愿者的材料,见书92页。 (1)小石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轻松,但他为什么不觉得苦呢? (2)小石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小石在从事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小石付出了许多休息时间,但是他收获了知识、自信、能力以及他人的尊重等等。 多媒体出示资料:见书上92——93页材料。

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这里的“给”意味着付出,“得”指的是获得物质报酬。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反映出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2)通过“给”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力,是因为我们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检验,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体验尽职尽责后的幸福感、成就感。 教师:我们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学生可能回答: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

教师: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体会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们的行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四、课堂小结:我们作为阳光的一代,从小就应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副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反思:

第14篇:《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1

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根吸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②得出根吸失水的原因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能力目标:

①尝试探究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②运用简单的材料和用具,分析细胞吸失水的原理。 3.情感目标:

①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②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吸失水的原因。2.教学难点:细胞吸失水的原理。 【设计思路】

围绕重点与难点,通过身边事引入课题并找出探究的问题,学生参与讨论并设计实验,认同设计实验的科学性。

学生观察教师课前准备的演示实验: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还是茎叶,得出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然后观察培养皿中的小麦苗,推断出根尖吸收水分的区域是成熟区,通过土豆的吸失水实验,得出细胞吸失水的原理。

教师出示挂图,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根是如何吸收水分的,分析烧苗的原因,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课前准备】

①土豆、食盐 ②小麦苗、烧杯 ③根尖吸收水分的挂图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盆栽植物由于缺水而萎蔫,但浇水后不久就能恢复原状,菜市场上萎蔫的蔬菜被喷水后,茎叶就会变得光亮鲜嫩,植物为什么能吸收水分?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1 / 2

探究一:

(一)学生根据上述“根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的问题设计一个实验,分小组讨论并发言(参考课本P20),培养学生认同实验的科学性。

教师演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取两只盛有清水的烧杯,分别将10株大小相同的麦苗放入其中,一组根接触水,一组叶接触水。

得出结论:根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

(二)观察小麦苗的根尖四部分结构及图3-2-5玉米幼苗的根分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小组根据根尖结构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探究二:

将课前准备的两个土豆(其上打孔洞,一个土豆洞内放清水,另一个土豆洞内放浓盐水)让学生观察其变化(手捏土豆的软硬,液面的高低);

参考课本P21—22,分析其现象的原因,展示图片:植物细胞的结构,分析哪个细胞周围浓度大;

得出结论: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探究三:

联系生活实际:播放视频展示农业上灌溉,施肥等过程。 学生探讨施肥时的注意事项,如烧苗;

学生自学课本P24开眼界,了解节水灌溉,教师播放相应视频。 【教学反思】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及学生有效的参与,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有些实验所需的周期比较长,不能在课上有限的时间内完整的展现,这就使实验有了间断性,土豆细胞吸失水的定性实验,较之课本的定量实验效果要好,另外土豆要找个儿大些的,要能在其上面打出30立方厘米的洞,倒入的液体量为15毫升为好。

2 / 2

第15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教案)1

全国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3、通过交流教育方法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内容:

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在座的都是学生的家长,据我了解,大家目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最担心的是孩子受挫能力的问题,今天我就重点给大家谈这两方面的问题。

一、大潮流下的新生代

伴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子女的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甚至已形成了共识。因而,一个令人困惑的头痛事也接踵而至———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旧社会,一家十几个子女那真不是什么新闻,也正是因为孩子多的原因,父母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之严格。故而也就有了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佳话被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子孝父慈、女敬母疼更是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实施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今,原始的家庭教育的那种效应已不复存在,随之而替代的是现代的家庭教育模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是一种与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相悖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宠儿,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产生与发展使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成为历史、成为古董,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本末倒置的变化———孩子往往左右着父母的教育,使父母不得不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倒腾。

正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使得孩子的地位也随即被提高,被重视了起来。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简直成了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围绕着他(她)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他(她)的需求为宗旨,真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打了”之状。

对孩子过于溺爱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共同通病。我总觉得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我们儿时所接受的教育有天壤之别。我们那时父母虽也疼爱,但还是有分寸的。在生活上的照顾、关心那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在教育的原则上是毫不含糊的,该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而现在的家长毫无原则可言,今天一套明天一套,从没有一个标准。这样一来,孩子总觉得他(她)做的都是对的,于是就疯长了他们那无底洞似的欲望深沟,最终致使他(她)的骄傲、蛮横、霸道的个性。

如果你走进现代孩子的房间,你就会看到各色玩具、零食应有尽有,满目琳琅。真可以看出父母为了孩子都是何等的慷慨、大方,让你不得不为这孩子有如此照顾周到的父母而庆幸,他们是何其地用心,唯恐有一点照顾不周的地方。其实,父母这样有必要吗?没有。孩子就是要让他(她)在逆境、挫折的磨砾中成长,不能让什么都由父母为他(她)准备、置办妥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会的少爷。一旦等到父母百年之后,他(她)自己又是否能自食其力、独自生活呢?

记得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某一重点小学每到周五学校大扫除时,成群结队的家长都扛着笤帚来到学校为各自的孩子打扫卫生,他们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心疼孩子应该做的。看完这则新闻,我的心似有股冷风掠过,寒彻的冰凉袭遍全身,深深地为这些孩子担心,为愚蠢的父母痛心,难道他们这样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吗?如果是真正的爱孩子,倒不如书也替孩子念了,免得孩子受那念书的寒苦。

在这种“爱”下成长的孩子能真正融入社会?成为祖国栋梁的又能有几个?我想那是微乎其微、少之又少了。首先是这些孩子没有经过自己动手的锻炼,对什么事都不会做,也因为以前的养尊处优而什么都不会干。其次是这些孩子经受不住挫折的打击,你想想以前什么事都是父母、大人帮着操办,只要是自己想要的,父母、大人都会在最短的时间满足。一旦他们遇到一丁点儿挫折、失败,他们就会一蹶不振,思想上不能够承受,于是就开始自暴自弃,以至于最后破罐子破摔,什么事也干不成。另外,因为缺少实践,再加上一两件事的失败,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对任何事都不敢干,总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都不会。这样,他们就会惧怕社会,思想上的落差使得他们变得沮丧、颓废。开始整天抱怨命运不公、老天爷不长眼,最终性格内向、自闭,不敢与社会人接触。

二、新生代的脆弱

对孩子的不正当教育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端。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

幼时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言行举止、嬉笑怒骂都会对孩子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甚至伴随其终身。

“子不教,父之过”。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应以怎样的方式及思想去教育孩子这是每个父母的困惑。他们甚至感觉到面对孩子时感到茫然、怅惘,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又怎样去解决这个难题呢?

有这么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小的时候第一次偷了邻居家的一个鸡蛋拿回家,母亲不但不教育、阻止,反而连连称赞孩子有用。于是这个孩子就经常去偷别人的东西,他发现每次都让母亲很高兴。于是他就这样长此以往偷下去,直到最后被警察逮捕,就在他判处死刑处决之前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要求回家看看母亲。等到他回到家,母子异常悲伤,抱头痛哭,于是孩子就对母亲说:“反正我也快要被处死,在我死之前想吃一口母亲您的奶。”母亲听了非常痛心,当她将奶头送进儿子嘴里的那一瞬间,孩子狠下心咬掉了母亲的奶头。这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故事,但它具有的重要的警示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反省。正是由于母亲的贪婪,不正当的教育最终造成了儿子丧命的悲惨结局。反过来我们又想,如果那个母亲在儿子第一次偷邻居东西时加以制止、深刻教育的话,儿子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孩子还小,他们没有认知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父母的教育、引导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好比是植树,你开始就没有将树苗栽正,你想它会长成茁壮挺拔的的参天大树吗?不会,绝对不会的。这个道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实在简单不过了,但要从中吸取教训成为自己前车之鉴却成了现代家庭教育的一大课题。

作为父母要想教育出合格、优秀的子女,就首先要自己在事事、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楷模,这就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接人待物。以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去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处理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标准、判断对错的观念。有一句古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它就是在告诉我们:父母、家庭教育及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从根上的,我现在用它来解释许多现代家庭教育再合适不过了。

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疼爱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又一弊端。作为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极其疼爱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现代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而造成了爷爷奶奶只有一个孙子或孙女了,那他们也就理所当然地更加关爱备至了。这种关爱往往束缚了教育的正常进行,因而也就造成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实际困难,爷爷奶奶成了孩子的避风港湾,父母的教育效果在这里也就大打折扣了。

我亲眼见到这样的事:一个父亲正在教育犯错的儿子,这时爷爷很生气地走过来把孙子抱走,嘴里还不停地责骂自己的儿子不该这样。他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没有必要因为犯了一点点的小错而大打出手。而这时孩子的父亲要求自己的父亲不要阻止,而这位爷爷就冲到自己的儿子跟前要儿子也将自己打死算了。父亲这时也显得无可奈何,就此不了了之。这是我们现在经常见到、屡屡发生的事实和频频存在的现象。爷爷奶奶阻止儿子教育自己的子女完全出于他们的私心、偏爱,这我们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应当要有个度、有个原则,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阻止的。如果爷爷奶奶这样做了,就会助长了孩子的威风,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原有的那份威严一下子消失殆尽。孩子总会认为无论犯了什么过错,只要有爷爷奶奶在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的。于是孩子就失去了一切的顾忌、肆无忌惮起来,最终会从小的错误到犯下弥天大祸。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父母的就要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自己教育孩子其实是为了孩子好,从最开始就要让他们明白过于对孩子的溺爱其实是在害孩子,摆明后果的严重性。他们应该达成一致,父亲在教育孩子时,爷爷奶奶应不要过多地干预,教育之后再由爷爷奶奶去安慰并适时给他(她)讲父亲的教育是对的,再从旁侧击地告诉他(她)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然爸爸妈妈又要打骂你,他们这么做其实是爱你的,要让孩子以后多加注意,不要再犯错,要听话之类的话语。这样的教育效果绝对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孩子以后犯错误的机率也就会相应地减少了。

在纸醉金迷、人心叵测的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不仅是孩子能否适应社会,不被潮流所淘汰,更是孩子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航标。

各位家长,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你的儿子或女儿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教育必须依靠自己的揣摩和付出,这的确不容易,可是谁让我们是父母呢!

姓名:王晓水

单位:杏坪镇中心校 职务:语文教研组长 手机:13629146428 邮箱:cangyingmingxue@163.com 地址:杏坪镇中心校 邮政编码:711404 选送单位:杏坪镇中心校

第16篇:《吆喝》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1ai2) 铁铉(xuan4) 囿于(you4)

隔阂(he2) 饽饽(bo1) 秫秸(shu2jie1)

商贩(fan4) 吹嘘(xu1) 吆喝(yao1·he)

小钹(bo1) 荸荠(bi2 qi2)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招揽。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二、导人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

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二)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

提问: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开头在写法上可以说是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

写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突出了叫卖者的本事:他们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正因为叫卖者的这些种种特点,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绍的各种吆喝声。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层次(4~9),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

第二层次(10),写一年四季的吆喝声。

提问: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

五、小结

主要理解北京胡同里小贩们在夜晚发出的各种吆喝,感受京城民俗风情。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招徕、隔阂、吆喝、吹嘘、随机应变、油嘴滑舌。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其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来的紫红色的果子。其三,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等;有的合辙押韵,颇为动听,如“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文章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品味语言

提问: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

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妤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

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

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四、探究活动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五、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17篇:解决问题(1)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会借助线段图和树状算图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能应用逆推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画算状树图或线段图,理解和掌握求一倍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区分求一倍数和几倍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在寒假中,同学们要参加社区活动,观看大型电视机纪录片《故宫》。1)小丁丁步行到社区,小巧骑自行车到社区。小巧每小时行的路程是小丁丁的5倍。

如果小丁丁每小时走3千米,小巧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如果小巧每小时行20千米,小丁丁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口答) 1) 到了社区放映室,发现男孩子的人数比女孩子的3倍少6人。

如果女孩子有9人,男孩有几人? 如果男孩有30人,女孩有几人? (口答,用正推检验) 2.师:谁能根据题意填空。

3.师我们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就能正确地建立起等量关系。知道一个量,就能根据数量关系算出另一个量。 二.探究过程:

(一)探究一

1.出示:大型纪录片《故宫》,讲述了许多关于故宫的历史。还告知我们故宫的面积约是72万平方米,要比上海人民广场面积的5倍还多2万平方米。那么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米呢?

师:故宫的面积与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大小关系? (告知这是一句关键句,用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式)

你们是怎样来理解这句关键句的? 理解的角度:

把人民广场的面积作为标准,也就是一份,故宫面积就有这样的5份多2平方千米

②等量关系式:故宫的面积=人民广场的面积×5+2 2.探究各种数量关系的表示方法,正确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师:根据等量关系式

文字表示:故宫的面积=人民广场的面积×5+2

(已知)

(未知) 图示表示两种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故宫面积与上海人民广场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帮助我们求出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呢? 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方法一〗——线段图 〖方法二〗——树状算图

(72-2)÷5 =70÷5 =14(万平方米)

答: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约是14万平方米。 师:说出每一步的含义,在图中表示那一部分? (72-

2、70÷5的计算结果表示什么?)

小结:思考方法,从条件出发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二:

1.出示:故宫的面积约是72万平方米,比上海人民广场面积的6倍少12万平方米。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米?

师:这里故宫的面积与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2、学生尝试练习,汇报交流 故宫的面积=人民广场的面积×6-12

(72+12)÷6

= 84÷6

=14(万平方米)

答: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约是14万平方米。

师:“72+12”表示什么?

3、师:这题和第一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师:如何求出一份的数量? 小结:在求一倍数时要先求出几倍数,然后再用逆推的方法求出一倍数。突出分析数量关系的途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看图编题,只列式不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试一试(画画线段图或树状算图)

1) 你知道吗?世界有哪七大洲?(11页的试一试)

世界七大洲中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亚洲的面积约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的岛屿),比大洋洲面积的5倍少85万平方千米。大洋洲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展览会。

四、五年级一共去了329人,比三年级的2倍少5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13页的第2题) 学生交流、反馈。 3.对比练习

1) 修筑一段公路,已经修好了1200米,已修好的长度是未修的5倍少50米。还有多少米没有修好?

2) 修筑一段公路,已经修好了1200米,未修的长度是已修好的5倍少50米。还有多少米没有修好?

师:这两题有什么异同点?解法上呢?

课堂小结 二.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应用题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在求一倍数时又要注意些什么?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

5、6

第18篇:1 朝鲜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志愿军入朝鲜作战的原因 (3)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简单经过

2能力目标:通过朝鲜战争的学校,探究朝鲜战争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共同探讨对中美关系和事件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明确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借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朝鲜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朝鲜战争主要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朝鲜战争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朝鲜战争概述

1、(活动探究)请学生概述他们所知道和理解的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朝鲜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国率先向朝鲜发动进攻),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但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2、(知识补充)教师讲述:朝鲜战争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称呼:朝鲜:祖国解放战争;韩国:韩国战争、六二五事变、6·25战争;中国大陆: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等西方国家:韩国冲突(Korean Conflict)、韩战〔Korean War〕

3、朝鲜半岛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北隔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北一隅与俄罗斯接壤,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为中国大陆的左翼,中日之间的跳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鲜半岛是朝鲜族世代的居住地,历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

(二)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讨,回忆我们学过的朝鲜近代历史。朝鲜过去是中国明朝和清朝的属国。

1894年,蓄意侵略朝鲜的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清朝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日本成功排挤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

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在俄国的支持下自称皇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半岛的角逐日渐白热化,终于引发1904年日俄战争。结果俄国战败,日本又排除了俄国的势力,彻底控制朝鲜半岛。

二战即将胜利的时刻,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定秘密协议,美英以出让中国外蒙古和东北利益换取了苏联对日宣战,并指出了朝鲜半岛因“高丽人(Korean)没有自治能力”故决定应该由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实行国际托管。

2、提供有关朝鲜战争爆发背景的资料,请学生自己总结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从国际、国内、历史、现实方面分析) 谁是嫌疑犯?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

——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

——杜鲁门1951年5月16日

赫鲁晓夫:我们在这个小范围里,可以讲,朝鲜战争是北朝鲜发动的,是苏中两国都同意了的。

彭真:不对,我们没有同意。我参加了政治局的讨论,这个问题我是知道的。 赫鲁晓夫:我们也看到了文件,毛泽东是同意了的。

彭真:有两点必须说明:

一、发动朝鲜战争,我们事先不知道;

二、战争打起之后,你们派大使找我们中央,说苏联出兵不妥,斯大林想要我们来出兵。

——《赫鲁晓夫与中共代表团谈话纪录》

中朝是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从8月27日到昨天这两个月间,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已侵入我国12次。最近不仅在鸭绿江,而且已飞到宽甸来示威、侦察、扫射和轰炸。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 ──周恩来《抗美援朝,保卫和平》

212软件公司计划在朝战爆发60周年之际推出一款即时战略游戏——《再战三八线》。游戏以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为题材,游戏中共有15个任务,收录了当时朝战的各场真实战役,而玩家能在游戏中选择朝鲜、韩国、中国、美国、苏联...等阵营进行游戏。

请您根据所学知识为该游戏撰写简要的历史背景说明。

(三)朝鲜战争的经过

1、战争双方力量对比。通过双方兵力、机枪、火炮、飞机、坦克等的对比,得出朝鲜在战争初期兵力强于韩国。

2、朝鲜战争的经过:将朝鲜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即朝鲜人民军和韩国国军之战;第二阶段为美国出兵与国际的干预;第三阶段为中国志愿军的抗美援朝。第三阶段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要请学生分析中国参战的原因以及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贡献和牺牲。

(四)小结

六、作业布置:

七、课后反思: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呢对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有了很清晰的了解与认识,朝鲜战争不仅是朝鲜半岛的同意问题,更是二战后美苏两极争霸的产物。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加入到了战争,并对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此次战争,让我们更加明白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懂得珍惜,自觉维护世界的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出现。

课后习题 思考:朝鲜战争的影响。

板书 朝鲜战争

第19篇:《秋水》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宜于以读带讲。

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3、探究拓展法。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有关篇目。开拓视野,更深入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需再登上一层高楼。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

二、介绍庄子:

1、介绍庄子生平。(借助幻灯片)

2、《史记》中记载庄子与楚威王使臣的对话(幻灯片),初步把握庄子这一人物形象,初步体会庄子精神。

三、研习新课;

1、齐读课文、正音释义。

时:时节、时令

灌:注入河:黄河泾:jīng畅通无阻的水流

两涘渚崖之间:sì水边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望洋向若而叹:仰视而望的样子 海神名少:小看。轻:轻视 难:nái难以、穷:尽

旋:掉转

殆dài危险

2、分析课文:

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明确: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提问: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明确:河伯先引用俗语“闻到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3、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两层:一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二写河伯看到大海之后自叹不如。 用对比的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借助幻灯片)

4、让学生找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明确:(借助幻灯片)

古今异义:至于、河、面目、大方。 词类活用:时、东、面、少、轻。

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成语:望洋兴叹、见笑大方。

5、幻灯片展示:“焉、于、而”三个虚词的用法。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语气助词,放在句中表停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当作“怎么、哪里”讲 焉今吾子又死焉兼词,当作“于此”讲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助词

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语气助词用作形容词词尾 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介词当作“在”讲 于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表被动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连词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 而性贪而狠连词表并列关系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代词用“而”当作“你”讲

6、本文的写作特色:

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黄河与北海的壮阔,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后者是“难穷”,“不见水端”。写河伯的认识,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7、补充材料:海神若的回答(幻灯片展示)。稍作解释。

第20篇:1海上日出教学教案

1、海上日出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1.挂图、投影片。2.生字词卡片。 3.课文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海上日出的景象又是怎样的?你们想知道日出特别是海上日出的景象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海上日出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指导自学 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描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 2.拼读生字音节,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回答问题。(如上布置) 2.生字新词。

⑴字音:一刹那、云缝

⑵生词:目不转睛、夺目、分辨、灿烂、重围、奇观。

四、讲读课文

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地点-大海的轮船上,人物-“我”,事情-看日出,环境-周围很静) “只听见船里的机器声”与“周围很静”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写船里的机器声反衬了周围的“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我”对看日出很热心,另一方面说明“我”看日出的次数多,主下文写日出的景象埋下了伏笔)

3.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第二段(第

2、3自然段):

(教师随着课文朗读录音打出“日出时”投影片:①太阳出现了红而不亮的小半边脸;②纵向拖动“太阳”,呈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的状态;③太阳完全跳出了海面,仍然红而不亮;④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情况下的日出?这种情况下的日出的过程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出过程的?

(晴天日出的过程:天空一片浅蓝-天水相接处出现了红霞-太阳的小半边脸出现-太阳使劲向上升-完全跳出了海面) 2.“太阳像负着„„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表现了太阳的什么精神?(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4.“果然”一词与上文什么地方相照应?(与“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相照应) 5.齐读第二段,指名概括段意。

五、布置作业 1.用“灿烂”、“目不转睛”各造一句。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重__()__()缝__()__() 转__()__()担__()__() 3.熟读第

一、二段。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天晴时日出的过程和景象。

二、讲读课文

第三段(第

4、5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

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描写的日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都是写天空有云时的日出。第4自然段写的是云层不厚的情况下的日出,第5自然段写的是在云层很厚情况下的日出) 2.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同时放映“太阳躲进云里”的投影片,可设计成盖片、抽拉片,学生边看边读边思考) ⑴在云层不厚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 ⑵云,遮住了太阳,它的光亮却“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这表现了什么?(太阳与云进行顽强的较量,表现了太阳的顽强精神)朗读这一自然段要突出哪些词语?(透过、直射、灿烂) 3.在天边云很厚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又是怎样的?“镶”是什么意思?用“镶”好在哪里?太阳“慢慢透出重围”表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云被染成紫色,有的被染成红色? 4.辨析词语。

“亮光”和“光亮”都有相同的语素“光”和“亮”,“光亮”比“亮光”的程度要大些。 “光彩”和“光芒”都有相同的语素“光”。二者所不同的是:“光彩”是指有多种光彩的光,而“光芒”则没有这个意思。 5.指名朗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第四段(第6自然段):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中的“这”指什么?(指天晴时,云层不厚时,以及云层很厚时日出的景象)“奇观”是什么意思?(奇妙的景观)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是什么句子?改成陈述句该怎么说?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4.齐读最后一句。

三、总结课文,指导背诵。(结合挂图总结)

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赞美之情)。 3.指导背诵。

(先理出文章的大纲细目,然后练习分段背诵,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最后指名背诵)

四、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h巒gxif刵w唅shj宯f卬bi刵c刵l刵qgu乶 ()()()()()()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地望出现了() ()地跳冲破了() ()的红霞跳出了() ()的太阳发出了()

3.写出课文中三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__、___、___。 4.背诵并默写全文。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向往日出为了„„常常„„ 出现红霞越来越亮

太阳出现小半边脸红得很没亮光 一纵一纵 使劲上升 冲破云层

描绘日出跳出海面红得可爱 深红亮光夺目

云层不厚躲透射亮光灿烂

云层很厚放射透出重围一切都光亮 赞赏日出伟大的奇观

1对1教学教案模板
《1对1教学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