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二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11:56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案二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 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 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 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 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 懂得效率的含义。

 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 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

 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 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 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教学重点: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法、典型事例分析法、讲授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做填空题

导入新课:联系上节课“三个和尚”的故事:三个和尚去挑水,一个时就自己挑一桶;两个时就两人挑一桶;三个和尚时就互相推卸责任,谁也不想去挑,到了最后谁也没得喝。

后续:

寺庙住持制定了新规定,谁挑水多,就能加菜,挑得少,菜减半或吃白饭。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和尚们挑水的积极性。但后来新问题又出现了,就是肥和尚的力气大,挑的水多,吃得也多,他为了炫耀自己常常浪费饭菜。瘦和尚体力差,挑得少,吃得也少,吃得越少,挑得越少,看到肥和尚浪费饭菜,心里不平衡,为此经常跟肥和尚发生争执。终于有一天,瘦和尚病了。

提问:材料中的解决方案存在着什么弊端?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方案解决了效率问题,但忽视了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这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公平≠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与公平是有根本区别的,平均主义抹煞了劳动差别和收入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上违背了公平的原则,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时期,实行过平均主义,即人们说的“大锅饭”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发展,还大大地打击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普遍贫困。) 住持的第二次调整:谁挑水最多,饭依然任吃,而且加菜,但不能浪费,否则停止此待遇三天;只要参加挑水,晚上最多可以吃两碗饭,但菜减半;挑水中居中者,如果负责洗碗,可算挑水一担。这样既解决了喝水问题,也使寺庙内部更和谐。

提问:第二次调整方案对我国调整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有什么启示?

1、谁挑水最多,饭依然任吃,而且加菜,但不能浪费,否则停止此待遇三天。(调低过高收入)

2、只要参加挑水,晚上最多可以吃两碗饭,但菜减半。(保障低收入)

3、挑水中居中者,如果负责洗碗,可算挑水一担。(扩大中等收入) 引出:3.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

一、始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这就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保证居民收入分配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意义:

1、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

2、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措施:

1、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2、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3、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一)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

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再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之后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国家各级政府以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 劳动者一年的劳动成果,即国民收入,首先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初次分配,就是国家以税收等形式拿走一部分,企业留一部分发展基金,工人的一部分工资。然后国家再把他以税收等形式拿的这部分钱面向全社会进行再分配)

 让学生举一些在再次分配中体现公平的举措,如:发放物价补贴,提供廉住房、经适房,给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发放生活用品、最低生活保障,免除贫困学生的学杂费...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做蛋糕(大)和切蛋糕(好)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统一  对立:强调不同的方面  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3)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三、课堂总结:框架图

四、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手册

推荐第2篇:教案二

专题练习:

一、销售问题。

1、商店将超级VCD按进价提高35%以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出租车费”的广告,结果每台超级VCD仍获利208元,那么每台超级VCD的进价为多少元?(1200)

2、商店将VCD按进价提高40%标出销售价,然后再以八五折优惠价出售,结果还赚了220元,那么每台VCD的进价为多少元?(1157.9元)

3、某商品的零售价为900元,为适应市场竞争,按零售价的九折降价并让利40元销售,仍可获利10%,则此商品的进价为多少元?(700元)

(二)原价问题:

1、某商品连续两次降价15%后的售价为7225元,那么该商品的原售价(未降价时)是多少元?(10000元)

2、如果某商品降价x%后的售价为a元,那么该商品的原售价是多少元?

3、受季节影响,某商品每件按原价降价10%,又降价a元,现在每件售价为b元,那么该商品的原售价是多少元?

(三)定价问题:

1、某商店把彩电按标价的九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该彩电的进价是2400元,问标价为多少元?(3200元)

2、商店将进价为70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7折销售,仍可获利140元,问商品的标价为多少元?(1200元)

3、某商品按定价销售,每个可获利45元,现在按定价的85%出售8个所获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获得的利润一样,这一商品每个定价多少元?(200元)

4、某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这一商品的定价是多少元?(300元)

(四)价格升降问题:

1、某商品降价20%后,欲恢复原价,则提价的百分数为多少?(25%)

2、某商品提价10%后,欲恢复原价,则降价的百分数为多少?

(五)利润问题:

1、一种商品每件成本a元,按成本增加25%定出价格,后因库存积压减价,按价格的92%出售,每件还能盈利多少元?(0.15a元)

2、某商场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时价格比原进价低了6.4%,使得利润率增加了8个百分点,那么经销这种商品原来的利润率是多少?(17%)

3、某商场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时价格比原进价低了35%,使得利润率由m%提高到(m+6)%,则m的值为多少?(14)

(六)付款问题:

某商店为了促销空调机,2000年元旦那天购买该机可分两期付款,在购买时先付一笔款,余下部分及它的利息(年利率为5.6%)在2001年元旦付清,该空调机每台售价为8224元,若两次付款数相同,问每次应付款多少元?(4224元)

(七)打折问题:

1、某商品的进价为1250元,按进价的120%标价,商店允许营业员在利润率不低于8%的情况下打折销售,问营业员最低可以打几折?(9折)

2、某商场出售一台彩电,这台彩电每台的进价为2820元,每台标价为3300元,现在以几折出售可以使每台售价比进价多150元?(9折)

(八)盈亏问题:

1、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B )(A)不赔不赚(B)赚8元(C)赔8元(D)赚32元

2、某人将甲、乙两种股票都卖出,甲卖1200元,盈利20%;乙卖也是1200元,但亏损20%,该人此次交易中盈利多少元?(亏本100元)

二、追及问题

1.一列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65千米,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60千米,已知货车比客车早开出5分钟,两车相遇的地点距甲乙两站中点10千米,甲乙两站米之,间求

的往

距返

平多

均少

千速

米度

? . 2.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上行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下行速度为每小时60千3.甲乙两人以匀速绕圆形跑道相向跑步,出发点在圆直径的两端.如果他们同时出发,并在甲跑完60米时第一次相遇,乙跑一圈还差80米时俩人第2次相遇,求跑道的长是多少

4.快慢两列火车的长分别是200米、300米,它们相向而行.坐在慢车上的人见快车通过此人窗口的时间是8秒,则坐在快车上的人见慢车通过此人窗口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 难)5.甲、乙2人步行的速度相等,骑自行车的速度也相等,他们都要由A处到B处.甲计划骑自行车和步行所经过的路程相等;乙计划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时间相等.哪位先到

6.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5千米,乙每小时走2.5千米.与甲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的还有一只狗,每小时跑5千米,狗碰到乙后就回头向甲跑去,碰到甲后又回头向乙跑去,……这只狗就这样往返于甲、乙之间直到2人相遇而止,则相遇时这只狗共跑了多少千米? 7.一个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分别爬行5.5厘米和3.5厘米.它们每爬行1秒,3秒,5秒,………(连续奇数),就调头爬行.那么,它们相遇时,已爬行的时间是多少秒? 8.铁路与公路平行.公路上有一个人在行走,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一列火车追上并超过这个人用了6秒.公路上还有一辆汽车与火车同向行驶,速度是每小时67千米,火车追上并超过这辆汽车用了48秒,则火车速度为多少?长度为多少? 9.一列长110米的列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北驶去,14点10分火车追上一个向北走的工人,15秒后离开工人,14点16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南走的学生,12秒后离开学生.问工

10.在一条马路上,小明骑车与小光同向而行,小明骑车速度是小光速度的3倍,每隔1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光,每隔2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明,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相邻两车间隔多少分?

11、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前进,一辆客车在它后面30千米,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前进,问客车多长时间能追上货车?

12、甲车1小时行驶60千米,1小时后,乙车从同一地点出发追赶甲车,如果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几小时后可以追上甲车?

13、兄弟俩骑车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行200米,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去追弟弟,而狗则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跑去,追上弟弟后就又返回,遇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时狗跑了多少米?

14、甲乙两站相距360千米,客车与货车同时从甲站出发驶向乙站,客车每小时行 驶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客车到达乙站后又以原速度返回甲站,两车在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15、甲乙两人在周长是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比乙跑得快,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那么经过2分钟相遇,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分钟甲追上乙,求甲乙各自的速度是多少?

16.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步行4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1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 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步行需要36分,小王骑自行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他们同时出发,几分后两人相遇?

17.一列火车长152米,它的速度是每小时63.36千米。一个人与火车相向而行,全列火车从他身边开过要8秒,这个人的步行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18.兄妹2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10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总结:【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

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

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击时间

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 水速:流水速度-流水速度÷

2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列车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所需时间;所需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所需时间。

三、找规律问题

1.计算【1/3-1/2】+【1/4-1/3】+【1/5-1/4】+......+【1/10-1/9】 注计:【算 ,

绝,

2.1/1X2=1-1/

21/2X3=1/2X1/

31/3X4=1/3-1/4......

1/1X2+1/2X3+1/3X4+......+1/2008X2009 注:1/1X2=一乘二分之一,1/2X3=二乘三分之一......

3、观察下列各算式:1+3=4=2的平方,1+3+5=9=3的平方,1+3+5+7=16=4的平方… 按此规律(1)试猜想:1+3+5+7+…+2005+2007的值

(2)推广:1+3+5+7+9+…+(2N-1)+(2N+1)的和是多少?

4、观察下

-11

面这

6 12

数排-3 -7

8 -15

律: 4

9 16 -1 2 -5 10

-13

按照上述规律排列下去那么第十行从左边数第九个数是( )。

5、.阳阳和明明玩上楼梯游戏,规定一步只能上一级或两级台阶,玩着玩着两人发现:当楼梯台数为一级,二级,三级......逐步增加的时候,楼梯的上发依次为1,2,3,5,8,13,21,...那么上十级台阶共有

(

)

?

1、2.3.5.8.13.21.34.55.89.

6、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

2、

3、

10、

15、

26、35......,按此规律排列下去,这列数中的第9个数是

推荐第3篇:教案二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教案

一、导入

1看图片说成语。

2询问上述成语的文学体裁是什么,引出“寓言”的话题。

二、了解寓言及其特点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惊弓之鸟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2寓言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中的引言。 3归纳出“寓言”的含义及特点。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多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俄国有位作家说过: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寓言可谓是通过讲述小故事传递某个大道理。比如农夫与蛇就告诫人们对敌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主人公多为动物,比如狐假虎威里的老虎与狐狸,也可是人或非生物,比如守株待兔里的农民。篇幅大多短小,情节具虚构性,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比喻和拟人的表现手法,即把动物当成人来写,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和性格。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伊索寓言 》。

寓言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比如井底之蛙就讽刺了那些目光短浅之人。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5.常用手法为: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 6.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4、介绍伊索及《伊索寓言》。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去领略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即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的巨大魅力!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和加工,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阅读量仅次于《圣经》。

过渡:了解了这么多,想必同学们对伊索寓言的具体内容都很好奇,接下来我们就共同走进《伊索寓言》的经典之一——30课《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学习吧!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文章,理解大概故事情节。

2给加点字词注音。(庇护、饶头—商人为吸引顾客,在顾客所买的货品以外,所加送的一点不值钱的东西。如你去超市买一大瓶洗发水送你一小瓶洗发水 去鞋店买鞋送一双袜子给你 宙斯 赫拉,不要读成赦免、姓郝)

3、学生口述宙斯、赫拉及赫耳墨斯三者的关系。附加: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3、视频欣赏,全班齐读短文

4、鼓励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跟大伙讲讲这个故事。

四、研读探究。

1、组织讨论。(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表现他怎样的性格?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么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与荣誉)爱慕虚荣的性格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狂妄自大和自负。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第一问是探询(他父亲的雕像便宜得很,这是赫耳墨斯意料之中的事。他幸灾乐祸,认为这是活该,所以他笑了)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三次发问,赫耳墨斯由平静到微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盲目自高自大 (5)图示分析三问三笑,写作手法:对比手法。描写方法:神态、语言和心理

为什么赫耳墨斯是商人的庇护神,可是商人却不重视他?赫尔墨斯虽然是商人的庇护神,但因为他没有尽到庇护商人的职责,关心的是自己的身价与荣誉,所以商人们也就不给他的雕像标出高价。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雕像者一句淡然的“算饶头,白送”的回答点出了妄自尊大的人实际一文不值,极具讽刺性,这也体现了寓言具有讽刺性的特点。

(6)分析本文寓意及给我们的启发。(要怎样,不要怎样)

文章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其实他们是最没有价值的。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

2、角色扮演:注意语气、语调和神态要求:

①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②抽生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3、续编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寓意来源于故事,那如果故事的结尾不一样,那寓言的寓意会不会改变呢?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可以从赫耳墨斯知道反省.和变本加厉两方面去续写.(

1、质问,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2、赫尔墨斯大怒,勃然转身离去 .与此,人们的灾难也到来了 „„)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4、小结: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寓言往往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希望同学们走进寓言时能看到生动活泼的故事,离开时能带走更多属于自己的体验,学以致用!

推荐第4篇:教案二

身体素质练习一

第二周

教师:宋刚班级:高二年级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系高二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能、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但新学期开始,本着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这堂课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着重抓学生的速度耐力,并辅助一些其它的身体练习,从而达到综合的提高学生体质的效果。

首先,通过游戏,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跑的辅助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本节课能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较为简单和直观,学生能容易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复习改进途中跑的动作技术,提高奔跑的能力,并通过素质练习提高身体的综合体能。

(一)开始部分(10分钟)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出缺勤

2、宣布本课的内容

3、安排见习生

4、游戏:贴膏药

(二)基本部分(30分钟)

1、跑的辅助练习10分钟

a、原地快速跑 要求:两腿交替的频率要快2分钟

b、原地俯卧撑 要求:屈臂尽量充分20个*4组

c、原地高抬腿 要求:腿抬起要与腰平1分钟*4组

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三种练习穿插起来进行练习,队形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2、途中跑和仰卧起坐共20分钟

a、途中跑:(次数:200米×4)

学习重点:跑的过程用前脚掌扒地,后蹬有力,角度好,送髋摆臂配合好。 b、仰卧起坐 (次数:20个*4组)

动作要求:两手抱后脑,肩触垫,屈体肘关节触膝关节。

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一组二百米跑,一组仰卧起坐穿插进行

(三)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练习

2、小结并下课

(练习密度45%左右平均心率:135次/分)

推荐第5篇:活动教案二

承德三中\"小荷\"文学社活动教案一

总体活动目标:

1、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生活;

2、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写作能力;

3、提升语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认识群体作用,增进集体意识;

5、改善人际关系,改进自身形象;本课活动目标:

1、了解文学社的宗旨、目标、规范等。

2、成员间尽快相互熟悉,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准备工作:

1、布置教室:书法、国画作品、绿色植物、背景音乐、围成圆形的座椅

2、设备: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多媒体设备 实施方案

一、辅导老师介绍文学社的来历、性质和活动目的等。

浅草文学社是隶属于我校团委会的学生社团。本文学社定名为“阳光”是取意于蕴含无限光明。也祝愿我们的文学社如燎原星火,带动西关初中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的形成。

二、介绍中国人的姓、名、字、号的相关知识。

“您贵姓?”这是中国人和陌生人打交道时必问的一句话。可见名字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每个人的名字中,都包含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尤其是在我国古代的文化习俗中姓名字号的背后更是有着丰富有趣的故事和知识。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

2、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代表个人的。“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但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

3、“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4、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三、滚雪球游戏——串名字、谈希望。

中国古代一部记录姓氏的重要图书就是《百家姓》,有人能说出排在前8位的姓是什么吗?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百家姓》

赵姓被排在了首位,咱们就请赵老师来先为大家做个自我介绍的示范,然后咱们开始游戏。 游戏方法: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班级、姓名,和自己参加这个团体的动机和希望。第二名学员继续自我介绍,但要说:我是*班**后面的***,我参加浅草文学社是希望——,第三名学员说:我是*班**后面的*班**的后面的***,我参加浅草文学社是希望——,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 活动目的:老师和同学之间依次自我介绍,彼此熟悉和认识,同时锻炼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里素质。

四、小结游戏、布置作业

你的名字有什么样的来历和内涵,寄予了长辈怎样的期望?历史上的名人、伟人与你有同名或者同姓的吗?写一段介绍自己名字的文字。

五、文学社的基本要求

1、按时上课、不迟到。有事请假。

2、上课准备笔记本和笔等必备的文具。

3、听课期间不交头接耳随便讨论,有问题可随时举手。

4、每周要完成写作内容一篇,或评论、留言两次。字数不限,但要渐次增长。手写稿要用稿纸,完成后直接交给老师,电子稿可发到邮箱或直接在博客中留言、评论。

推荐第6篇:丑小鸭教案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冰、鹅、讨厌、欺负、翅膀”

2.学习课文

三、

四、

五、

六、七自然段,体会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丑小鸭不幸遭遇的学习,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懂得要互相尊重。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三、

四、

五、六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1) 默读

三、四自然段,划出词句:都有谁欺负它?怎么欺负它?

(2)抓住“咬、啄、讨厌、孤单、讥笑、追赶、躲”等词语引导体会。结合练写“讨厌、欺负”。

(3)小鸟讥笑它,可能会说些什么?

(4)受到欺负的丑小鸭哭了,它会想些什么?

(5)有了这么多想法,你们看它是怎样做的?

2.看到别人都欺负丑小鸭,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3.自由读五六自然段,丑小鸭为什么悄悄地过日子?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1)着重体会“惊奇、羡慕”

(2)伴随着天气变化,它是怎样过冬的?(体会“冻僵、幸亏”两个词语)练写“冰”。

4.有感情朗读

五、六自然段。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听音乐读第七自然段,在读中去祝贺丑小鸭。

2.练写“鹅”、“翅膀”

3.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假如又回到了养鸭场,人家可能会对它说些什么?丑小鸭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总结。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选一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来读一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 板书设计:

家里

讨厌、欺负

丑小鸭

树林里

讥笑、追赶

白天鹅

湖边

冻僵

推荐第7篇:美术教案二

现代建筑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用造型别致的悉尼歌剧院等建筑为例,以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造型展示了宏伟壮观、生机勃勃、奇姿异态的现代建筑,展现了现代建筑的丰富性,同时也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多元化的追求,强调个性,强调简洁、实用、大方。玻璃、钢材和混凝土是现代的建筑材料。装饰并不多,因为人们认为建筑物的目的,它的形状和样式更为重要。这种把玻璃和混凝土镶在钢铁框架上的“国际风格”几乎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建筑,分析设计思路,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与理解能力。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现代建筑的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

(2)操作目标:用纸工或多种材料制作出一组建筑。

(3)情感目标:欣赏现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建筑艺术的个性美感。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欣赏与了解现代建筑艺术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以小组的形式用彩纸或油泥动手制作出一组建筑。

教学难点:设计的建筑要有一定的寓意,才会与众不同。建筑物各部件的衔接处可以用双面胶带或牙签进行固定。

3.课时建议:2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建筑图片资料、多种材料(油泥、木棒、纸盒等)、牙签、小刀。

●教学过程:

1.影片导人。

请学生欣赏一段影片——奥体游泳馆“水立方”的介绍,引出现代建筑设计的新概念。

2.图片赏析。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来的现代建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2)将一组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进行对比,总结出现代建筑的特点: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造型。强调个性,强调简洁、实用、大方。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多元化的追求。

3.拼拼搭搭。

(1)准备几个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零部件,请学生帮忙进行组装(可有多种组合方式)。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使用一堆材料(油泥、木棒、纸盒、牙签、吸管等),分别制作一个建筑物。

4.现场组合。

(1)讨论:建筑物的周围都还会有些什么? (植物、汽车、道路„„)

(2)拼组: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些配件,组员将配件和自己制作的建筑进行组合,构成城市的呷角。

5.师生共评。

(1)由小组成员介绍本组建筑群的设计思路。

(2)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3)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

推荐第8篇:二 善良教案

二、善良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善良过时了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坚守善良,幸福之花将处处开放。’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错划为右派,然后被‘自我流放’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他就是王蒙。”

二、王蒙及其作品的介绍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

2、字词积累:

① 字音:不足恃(shì) 滥(làn)恶 圭(guī)臬(niè) 稚(zhì)弱 ② 字形:恃才傲物 对峙 凄厉 励精图治 弘扬 一泓深潭

参透 渗透 迷彩服 兴高采烈 负隅抵抗 喁喁私语

3、理清文章思路:(请学生归纳,教师点拨)

第一部分(1—4) 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

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

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总结强调自己喜欢善良, ¬并且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探究,分析理解(学生思考,举手发言)

1、本文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两个寓言故事? 明确:作者从两个有关善良的传统故事切入话题,这样不仅能获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这样切入,使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突兀,有说服力,这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从逆向的角度使人们认识到施与善良的必要性,为下文的论述做了准备。

2、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明确:排比 喜欢—欢迎—向往表现迫切之情。“……才(有)能……”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表示善良是必要的条件,强调了善良对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3、在文中找出“善良”和“凶恶”作对比的段落。① 第5自然段: 凶恶 善良 强大 稚弱 毫不犹豫 不设防 无所不为 有所不为 武器多 武器少 作用:取材于生活,让人产生共鸣。 ②第8自然段

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见解独到,醒人耳目。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它能帮助人们解开心中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

4、小结主旨:本文围绕善良这一话题,通过对比论证,阐明了善良的重要意义、作用、属性和本质,暗示了新形势下人们应该学会善良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时代感。

五、联系现实,发散思维

1、说说课文中你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联系生活,讨论交流:

① 请说说在你周围发生过有关善良的故事。

② 你曾经有过“好心没好报”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对待的?

(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加以情感上的引导)

3、思维的诗意拓展:善良是什么颜色?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朗读有关善良的名言。

六、教师提出希望:从今天起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

推荐第9篇:实习教案(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二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能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启发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未能在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难点 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

三、教学资源 相关材料:

跟“看”的意思相近的词语:

表示向四周看(环顾)(环视),

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地看(注视)(端详), 表示粗略地看(浏览),

表示偷偷的看(窥视),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蔑视),

表示不值得地看(不屑一顾), 表示斜眼看(瞥),

表示拜访地看(探望), 表示上级查看(视察),

表示仔细的看(观察), 表示回过头看(回眸),

表示注意地看(注视)。 【瞻仰】指怀着崇高的敬意往上或往前看.【凝视】不眨眼地看; 神情专注地看.【眺望】从高处向远望.【浏览】粗略地看一遍.【俯视】从高处往低处看.【张望】向四周或远处看.从小孔或缝隙里看.【仰望】抬头向上看.敬仰期望.【注视】集中目光看. 引导学生归类:

1.一般的看:看、观、瞧、看见、看到„„ 2.仔细地看:观察、端详、打量„„ 3.集中精神地看:盯、注视、凝视„„ 4.粗略地看:瞟、浏览、扫视„„ 5.高兴地看:喜看、欣赏„„ 6.生气地看:瞪、怒视„„ 7.恭敬地看:瞻仰„„

8.向上看:仰视、仰望„„ „„

四、教学过程

1、引用视频导入

(1)创设情境:播放“神舟5号”或“神舟6号”发射升空的场景。

看完后,问问:“刚才我们在做什么?”生:(我们在看‘神州5号’发射升空的场景。) 再次问问:“看与紧盯哪个好?”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 “紧盯”比“看”更显专注。

(3)通过比较得出什么情况下用“看”或“紧盯”更合适。

2、学习书中实例,感悟词语感情色彩差异。

(1)出示练习中的例子,问:小丽的爸爸给小丽怎样的建议?你怎样看待小丽爸爸的建议?

“紧盯”比“看”更显专注。紧盯:死死看住,不让其离开视线之内。看:没有感情色彩的词,一般的看。 (2)爸爸还说:同是“看”这个意思,还有很多词语可供我们选用。你能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与“看”有关吗?

瞅、瞪、瞥、瞧、视、望、睹、观、观察、浏览、窥探、俯视、仰望、眺望、端详„„ (3)其实,尽管这些词语都有看的意思,但它们却不能乱用。

3、运用举例子来辨明“看”的多词语。教师示例:她瞅了我一眼。

她瞪了我一眼。

她瞥了我一眼。“三句话仅一字之差,你从中可以分别读出什么?”

最重要的是时间与方式,瞅的意思有看望与关怀;瞪的意思是长时间的看,有怒目直视貌;瞥是一眼,而且是多数是不经意。

“瞅”是光明正大的看,与看的区别是:瞅代表斜着眼看;而“瞥”是偷偷的看。瞅在时间上要比瞥的时间长。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

(3)分别选用几个所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4)教师小结:这些词语因为在感情色彩上有差异,所以不能乱用。另外,在表示“看”的这么多词语中,它们也有意思上的差异,有时也有固定的场合、固定的搭配。

4、出示练习2文章的填空

(1)出示:收看、俯视、仰望、眺望、瞻仰

教师与学生理解五个词语的意思和区别。读题的五个词,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收看是看电视那种,俯视是向下看,仰望是向上看,眺望是向远处看,瞻仰是你佩服的人” 【瞻仰】指怀着崇高的敬意往上或往前看

【收看】多指看电视收看比赛/节目的实况转播 【眺望】从高处向远望

【俯视】从高处往低处看

【仰望】抬头向上看.敬仰期望 (2)学生仔细阅读句子,尝试填空。 (3)师生评议。

5、下面词语中都含有与“看”意思相近的字眼,你能找出来吗?

zuǒɡùyòupàndōnɡzhānɡxīwànɡɡāozhānyuǎnzhǔdǔwùsīrén出示:左顾右盼、东一览无余、面面张西望、高瞻

远瞩、睹物思人

远 yīlǎnwúyúmiànmiànxiānɡqùhǔshìdāndāndēnɡɡāotiàoyuǎn相觑、虎视眈眈、登高眺教师与学生互动商讨,了解以上词语的意思。

左顾右盼: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仔细观察等神态。 东张西望,成语向四处张望。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高瞻远属:高瞻:站在高处看。瞩:注意地看。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睹物思人: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一览无余: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面面相觑:看。你看我,我看你。形容人们因惊讶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登高眺远:眺:望 比喻站在高处向远方张望,一般是用指做亲人外出,家人盼望早日归来的意思

推荐第10篇:传统文化教案二

21.右溪记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文中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2) 学习文章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结构特征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比较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又来到了,真想到大自然起走一走,可每当考虑春游的地方时,老师就挺犯愁的。为什么呢?许多景点我们都去过,有些景点虽没去过,但离我们又很远,一两天又回不来。不过,我们课本的编者给我们指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右溪”,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那里去“玩一玩”。(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作者简历:17岁从师元德秀,34岁中进士。曾任职务有:参军、御史、节度参谋、经略史、吾卫将军、礼部侍郎

人品:同情劳动人民。曾两次上书朝廷,请求免除租税。 文学方面:诗文注重反映现实,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文字稍逊。

三、师生共同反复朗读课文,正字正音,并了解文章大意。

师小结:右溪是道洲(在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水清石怪境幽,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洲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四、学生自学,做词语积累,把加点的字抄写整理在笔记本上。

五、分小组合作:对照书下的注释,合作翻译课文,教师巡视,帮助释疑。

六、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对课文的研究学习。

(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完成练习题,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抒情句。

师: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念的题目,完成下面的选择。本文的抒情句是 (A) A、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B、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请你把你选择A的理由说一说,好吗?(理由:B句说的是刻石的理由)

(2)引导学生找出“怅然”的原因。(朗读课文开头的写景部分,从中找答案)

师:仍然请大家听题目,然后选择问题的答案。作者“为之怅然”的原因是 (B ) A、不可名状 B、无人赏爱 (3)朗读课文后半部分,引导学生讨论“为之怅然”与下文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读写景部分的文字时,我们感受到右溪水清石怪境幽,但由于这里地处偏僻,环境“芜秽”,所以“无人赏爱”。于是,元结就对它进行了修葺。那么,作者为修葺右溪做了哪些事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参考答案:疏通 建筑 植树 种草 刻石 或 疏凿芜秽 建造亭宇 植树种草 为之命名 刻铭石碑)

七、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结构特征 板书; 景美: 水清 石怪 境幽 命名右溪

22.庐山草堂记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理解全文,并能口译。

2、重点掌握“介”、“甲”、“宿”、“再”、“仅”的用法。3、能够解释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串讲、自学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作者】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祖上迁居下(Gui,在今陕西渭南市)。早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因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转任杭州、苏州等地刺史。晚年任刑部侍郎、河南尹、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明确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创作贯彻了自己的主张,特别是早期的“讽喻诗”,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现实的人民生活的痛苦。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后,白居易对政治斗争采取了回避态度,诗歌的战斗性逐渐减弱,特别是到了晚年,随着官职的提高,生活的优裕,所写的大多都是一些“闲适诗“。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而优美,叙事曲折生动,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题解】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主张削平藩镇的宰相武元衡被剌死,御使中丞裴度被剌伤。白居易当时任左赞善大夫,上疏请追捕剌客,以越职言事,触怒了权贵,又遭人诬陷“不孝”,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到江州后(治所在今九江市),在庐山营造草堂,写下了这篇《庐山草堂记》。

这篇文章描写了草堂建造的朴实简陋,陈设的雅致惬意,以及草堂周围景色的山清水秀;进而写到安适恬静的心情,表达了作者要“终于斯”的归隐思想。文章中流露出士大夫在政治上失意后乐天安命、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文章叙事简明扼要,写景细密有致,文笔流畅,语言清丽,表现了较高的语言技巧,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 【课文讲读】

1、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匡庐:即庐山,又叫匡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面。奇秀:奇特秀丽。甲天下山:即“甲于天下山”,省略介词‘于’,在。甲:动词,居第一位。 【译文】庐山奇秀,在天下名山中居于第一位。

2、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香炉:因山的形状象香炉而得名,在庐山的西北面。遗爱寺:即东林寺,东晋高僧慧远所建,在香炉峰北麓。 【译文】庐山北面的山峰叫香炉峰,香炉峰北面的寺庙叫遗爱寺。

3、介峰之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介:小篆写作,从“八”(分别),从人会意,表示分清人际间关系的界限的意思。本义在两者当中。胜:优美的。绝:本义丝断,引申为极、非常。

【译文】处在香炉峰、遗爱寺的中间,那个地方的景色优美到了极点,又在庐山中居于第一位。

4、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即作者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太原:太原府,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远行:离家很远或久在他乡。恋恋不能去:舍不得离开。去:离开。义同“恋恋不舍”。

【译文】元和十一年秋天,太原人白居易见到了这个地方而且喜爱这个地方,好象久在他乡的人经过自己的故乡舍不得离开。

5、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因:连词,于是。面峰腋寺:面对着香炉峰,侧靠着遗爱寺。腋:人体肩臂内面交接处,活用为动词,夹在腋下,此指遗爱寺在草堂旁边靠下的地方。 【译文】于是面对着香炉峰,侧靠边着遗爱寺,建造了草堂。

6、明年春,草堂成。

【译文】第二年春天,草堂建成。

7、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译文】草堂共三间,中间两根大柱,两个侧室(共)四个窗户。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广袤:指面积,东西为广,南北为袤。丰杀:即大小。丰:宽大。杀:shai,狭小。一称心力: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

8、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洞:名词活用为动词,开。户:单扇的门。来: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来。阴风:凉爽的风。徂暑:盛暑。《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本“始”义,后人称盛暑为“徂暑”。 【译文】打开北面的门,使凉爽的风进来,防备酷暑(的到来)。

9、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敞:高,用作使动,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甍:meng,屋脊,屋栋。纳阳日:让阳光照射进来。虞:防备。祁寒:严寒。 【译文】把南面的屋脊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

10、木斫而矣,不加丹;——斫:砍。

【译文】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丹:丹砂,引申为红色。

11、墙圬而矣,不加白。——圬:本指泥瓦工人用的抹子,此指涂泥。加白: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

12、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qi,同“砌”,幂:覆盖。“幂窗”,用纸糊窗户。zhu帏:麻布做的帐幕。率称是焉: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 【译文】肜石头砌成的台阶,用纸糊成的窗户,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全都和草堂的简朴相称。

13、堂中设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素屏:素绢做的屏风。

【译文】正屋里设了四张木榻,两面素绢的屏风,一张漆琴,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14、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为主:做了草堂的主人。傍:pang,旁边。睨:斜视,此指随意浏览的意思。辰:辰时,古人以十二地支计时,辰时为上午七点至九点。酉:酉时,指下午五点至七点这两句是说: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不暇:没有时间,忙不过来。

【译文】白乐天已经来做了草堂的主人,抬头看山,低头听泉,向旁边看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看不过来。

15、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俄而:顷刻,一会儿。物:景物。气:气质,性情。外:外面的景物。内:内心。和:平静和谐。

【译文】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

16、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一宿:住一宿。再宿:住两宿。心恬:心情平静安适。颓然嗒然:形容心旷神怡,物我两忘。嗒ta然;心境空虚,物我两忘的样子。不知其然而然:不自觉地进入到“颓然而然”地状态。

【译文】住一夜身体安宁,住两夜心情平静安适,住三宿后心境空虚,物我两忘,不自学地进入到“颓然嗒然”的状态。(即:完全溶化到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然:指示代词,这样。

六:课外作业:阅读《肥水之战》

23.游黄山后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游黄山后记》,了解徐霞客在游记创作方面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方法。2.分析《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学习要点

1.分析并掌握作者在黄山的游览顺序:江村—汤口-汤寺-黄泥冈-石门-天都-莲花-炼丹台-玉屏诸峰-狮子林-丞相原-九龙潭。

2.分析作者对松、泉、云、石等黄山景物的描写特点。3.分析作者游记的写作风格和文字特点。 作者生平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钱谦益称赞说“徐霞客千古奇人”,这是对霞客评价的点睛之笔。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作者作品

徐霞客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有《徐霞客游记》及诗作38首。《溯江纪源》(一作《江源考》)原载《江阴县志》,也被后人收入《徐霞客游记》。他的著作目录散见于《徐霞客游记》中的还有不少,如《复刘愚公书》、《白石山精舍引》、《南宣楼记》等,但绝大部分已散佚。近年发现的有《致陈继儒书》,见《陈眉公先生集》。另有《山中逸趣跋》,系据霞客篆文手迹刻印,现藏云南省博物馆。

五、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2.课文翻译及分析

《游黄山后记》采用的是日记体,是徐霞客第二次游览黄山时的旅途记录。本次次序

然地记叙了游历黄山前后四天的行程。这篇文章与其他山水游记重在借境抒情或托物喻理不 同,准确、客观的描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

这篇黄山游记主要记叙了作者登天都峰、莲花峰的经历和所见胜景,整个文章神采飞扬,文字优美精致,清新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朗读佳作。

其记与前一篇不同。他不但细致地叙写了自己爬山历险的具体过程,而且满怀激情地描绘了山顶所见奇景,在天都峰,他对雾气出没的氤氲景致,对古松曲直挺拔之状都做了刻画。对莲花峰之景重在描绘其独高众山,独出诸峰,人登其上则欢舞欲狂的情状。该游记语言精练而又恣肆自如,加之作者心情舒畅,故而整个文章神采飞扬,充满色彩感,实为难得佳作。

《游黄山后记》记叙了作者前后四天的游览行程,本文是日记体,因此可以按照作者的游览时间和游览顺序分析课文。

江村—汤口-汤寺-黄泥冈-石门-天都-莲花-炼丹台-玉屏诸峰-狮子林-丞相

(初三)(初四)

(初五)

(初六) 原-九龙潭。

六、课文分析 (1) 描写山峰的文字:

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

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

(2)此段还描写了作者游览黄山的艰难险阻,作者凭着坚毅的、勇往无前的精神才能看到秀丽的风景。

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着植梯接之。

七、举例说明《游黄山后记》的写作特点。

答案:①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②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③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④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4.山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山茶》,了解山茶的有关知识。2.了解《闲情偶寄》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学过程

1.作者生平: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中年改名李渔,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辛勤笔耕,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著作有《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凰求凤》、《巧团圆》等,其中《风筝误》是其代表作。

2.文章出处:《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丰富,立论新颖,语言平实,表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生活审美情趣,堪称为一部中国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这里仅就居室部和种植部两个涉及园林艺术的部分略加赏析。 3.重点字词:

1.然石榴之久(然):然:然而可是 2.犹不及山茶(犹):犹:还 3.又况种类极多(况):况:何况 4.诸卉种就(就):成,完成

4.翻译全文: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而且它的种类特别多,从浅红色到深红色,全都具备。其中浅色的,像水粉,像胭脂,像美女的脸颊,像醉酒者的面容;其中深色的,像朱砂,像火,像鲜红的血液,像仙鹤头顶的宝珠。真可称得上是无论深浅浓淡,都达了美的极致,没有丝毫的缺憾。得到这种花一二株,可以抵得上其它花的几十株。可惜我的花园很小,各种花卉都种进来以后,就再也容纳不下了。只好拿一小株种在花盆里,放在假山怪石的一旁。唉,如果你喜欢的好东西却不能享用,讨厌的没好的东西去又不能去掉,那跟傀儡又有什么区别! 5.山茶的写作手法及主要内容?

作者盛赞山茶的花期长,花姿美,花色多,用群喻的写法,把山茶的深浅颜色连类作比,接着用一个拟人的写法,认为这种花没有遗憾,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生活气息。作者从山茶花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积极热情的品格,既执着,又不乏含蓄。

25.冠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冠礼。2.了解冠礼有关习俗。 教学过程: 1.什么事冠礼?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2.冠礼起源: 冠礼,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 3.加冠礼的仪式过程

(一) 冠礼前的准备

1、筮日和戒宾

2、筮宾与宿宾、宿赞者

3、为期

(二) 冠礼的正礼

1、陈服器

2、就位

3、迎宾及赞者

4、始加

5、再加

6、三加

7、宾礼冠者

8、见母

9、字冠者

(三) 正礼后的诸仪

1、冠者见兄弟、宾赞者、姑姊妹

2、执挚见国君、大夫、乡先生

3、礼宾、馈宾俎

26.婚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婚礼。 2.了解婚礼有关习俗。 教学过程: 1.什么事婚礼?

婚礼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法律公证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防止重婚,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要求,准备承担社会责任。所有的民族和国 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世界上最古老、延 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婚礼是儒教婚礼、印度教婚礼、基督教婚礼,即三大文明圈的婚礼。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发展出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 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逐渐演变为世俗婚礼。

2.婚聘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 3.婚礼用具:三茶六礼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与茶有关的婚俗,最典型的当推闽南和台湾,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清代李渔的《蜃中楼·姻阻》中写道:“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行到我家来。”大意就是说,只有经过“三茶”和“六礼”手续成婚的,才算是明媒正娶的

27.丧礼与祭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丧礼。 2.了解丧礼有关习俗。 教学过程: 1.什么事丧礼? 有关丧事的礼仪 2.丧礼种类:

天 葬 水 葬 土 葬 火 葬 3.丧礼顺序 1.请总管 2.设账房 3.找杠房4.刻棺木

5.找棚铺。6.租赁桌椅

7.找茶房 8.找白货铺

9.请吹鼓手

10.订扎彩

11.找裁衣店

12.订酒席

13.零星购置

14.租白轿、租马车 28.少数民族史诗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史诗。 2.了解少数民族史诗。 教学过程: 1.什么事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史诗不仅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丰富...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史诗演唱传统。 2.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3.简介: 《格萨尔》: 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

《江格尔》: 江格尔》是明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蒐集到的共有60多部﹐长达10万行左右。这部史诗是以英雄 江格尔命名的。同时,江格尔也是《江格尔》的主人公。《江格尔》主要讲述阿鲁宝木巴地方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英雄,同芒奈汗、布和查干等进行抗争,收复许多部落,建立起一个强盛国家的故事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国外称吉尔吉斯族,现有吉尔吉斯斯坦国)英雄史诗。据中国记录的材料共8部,20余万行。《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其第一部。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不同,史诗《玛纳斯》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 整部史诗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玛纳斯》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爱情的故事。一共分为8大部.

29.少数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2.了解少数民族怎样过节日。 教学过程:

1.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回族

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傣族

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黎族

春节、三月三

纳西族

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古尔邦节

开斋节

圣纪节 藏族

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

望果节 侗族

祭牛节

花炮节

维吾尔族

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盘王节、达努节

怒族

仙女节 祭谷神

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 苗族

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 白族

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 畲族

三月三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 2.少数民族怎样过火把节?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3.少数民族怎样过泼水节?

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30.少数民族英雄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有哪些英雄。2.了解少数民族英雄的事迹。 教学过程:

1.少数民族有哪些英雄? 耶律阿保机---辽 完颜阿骨打---金 李元昊---西夏 忽必烈---元 努尔哈赤---清 松赞干布---西藏 马本斋———回族 2.少数民族英雄的事迹

松赞干布,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白兰、党项、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 事迹:统一吐蕃,迁都逻些,统一高原,经略东方,汉藏和亲。

努尔哈赤: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称清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 事迹:努尔哈赤首先统一了建州各部。受明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等官职。以后,又合并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东海诸部。在统一过程中,创建八旗制度,把分散的女真组织起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称金国汗,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战后,进入辽河流域。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迁都沈阳。次年进攻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被袁崇焕击败,受伤,不久死去。他经营40多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在满族的初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

31.家族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家族。 2.了解家族的作用。 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家族?

家族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亦可称为家属。如陈氏家族、王氏家族等。 2.家族的特点

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组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基层政权组织。有族长负责处理族中的公共事务。

祠堂是家族的象征和活动的中心,家谱是维系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族田是家族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很多家族往往动用族产支持贫寒人家的子弟读书,读书人发达后,也通过各种途径,回报家族。

32.祠堂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祠堂。 2.了解祠堂的作用。 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祠堂。

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2.了解祠堂的作用。

它是同族人纪念同一个祖先的地方,后来就成了一个家族势力的象征。执行族规家法,惩罚不孝子弟等都在祠堂进行,以此维护家族的秩序。

祠堂是礼制中心,受祖先崇拜、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它是族内祭祖和放牌位的地方。祠堂还起着礼教的作用。

33.家谱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家谱。 2.了解家谱的作用。 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 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2.家谱内容。 姓氏起源 世系表 家训 家传 艺文著述 家谱图像 家谱堂号 家谱体例 家谱起源 3.家谱的意义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4.家谱的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第11篇:统计调查教案(二)

统计调查教案(二)

教学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二、新课

1.抽样调查的意义

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

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

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

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

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数量为100的调查节目统计表:

表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描述.

第12篇:假如(二)教案

假如教 案 内 容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故事导情。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有一个故事,你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听过,你们想听吗?

师:很久以前,有个放牛娃,他特别喜欢画画,可家里很穷,买不起笔。但他没有放弃,便用树枝、木炭练习画画。你们瞧,他来了——(课件播放《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画绵羊、耕牛,水车的片段)。

(设计意图:听故事,看动画片,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运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对马良的神笔有初步认识)

2、学写“良”字。

小朋友们,这个放牛娃专门为穷人画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生答:马良)伸出你的手,让我们一起来写写马良的“良”字。请大家边书空边说出笔画名称。(师范写,生书空,说笔画,强调最后一笔是“捺”)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这里顺势利导,了解笔画的顺序、复习笔画的名称。)

3、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宝宝的名字。

1、自由读带拼音的字。

2、指名带读。(3)识记生字。

1、四人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师:请大家拿出自制的生字卡,在四人小组里先说一说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设计意图:运用课前预习自制的生字卡进行合作探究是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2、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字形。

介绍象形字“食”的演变过程,明白这个字与“食物”有关。食,早期甲骨文(朝下的“口”,表示低头吃东西)

(有脚的盛器),中间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装在盛器里可以吃的东西,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唾星,造字本义:津津有味地进餐。篆文将盛器的脚部写成(匕),表示持“匙”进食。 (设计意图:以“食”为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4)写字练习。

对比记忆“良”和“食”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写字练习,师巡视,并提醒写字姿势

(5)游戏巩固识字。

1、听音出示字卡。师说生出示自制生字卡。

2、开火车读词卡。(出示词卡片)

3、读书挑战赛(出示书中的长句子)

(课件出示相关要求)谁敢挑战?(出示准备好的擂主帽子。) 穿插学习:多音字“还”.(设计意图:识字、写字、读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学词、读句,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认真投入其中,爱学乐学。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配乐范读。

听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小作者为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 (板画)

2、同桌互读:

3、展示读(配乐)

(设计意图: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抒情的音乐去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诗句所描写的情境中,之后又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有丰富的感情基础了。)

四、写字

1、观察生字。写之前,请大家仔细观察,找规律,提醒易错的地方。(学写“寻”和“哭”)

2、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作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不容忽视。再次进行写字练习,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上下结构的字的写字规律,“寻”字上小下大,“哭”字上大下小。)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字词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和一些生字宝宝交了朋友,下面咱们来听意思说几个课文中的词语。 (1)听意思说词语。

这位小朋友身体棒,没有缺陷,我们说他身体——“健康”(出示词卡)齐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从九江到北京大约有1314公里,坐火车要十多个小时,我们说九江到北京距离——“遥远”。出示词卡)齐读。

师:小朋友们,下面咱们再来写几个课文中的词语。

(2)看动作写词语。(师做“哭泣”、“寻食”的动作)注意写字姿势,要做到:头正,肩平、足安。(表扬姿势好的学生)

自我校对、评价(师出示相应的词卡)

对的请给自己打钩,错的请马上订正。全对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的形式复习生字词,进一步巩固对字词的识记和运用。)

2、再读全文,整体回忆。

请大家自由大声地再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假如小姑娘想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呢?(板书)

二、分节引导,读中感悟。

1、品读第一小节。(1)创设情境

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们听(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你有什么感受?你们看,(课件出示)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寒冷的北风里,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情景。 (2)模拟体验

①、动作表演。谁能为大家表演小树此时的动作。(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②、现场采访。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在轻轻叹息什么呢?

③、体会朗读。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谁能读读这句(出示: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设计意图:学生的体验来自生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感悟文本,这样,读书时的表达真实有感染力。) (3)指导朗读

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在冬天里,看见这红红的太阳你有什么感觉?(穿插练习:红红的 )。(课件配合演示)阳光好温暖啊!照的大地像春天一样。这样,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还会缩着身子,还会轻轻叹息吗?它在冬天也能——(出示课件“快活地成长”)再读得快活点儿。练习:快活地

下面,请大家捧起书,带着你的感受自由的读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学生自由练读。)

①、展示读。评价 ②、赛读。③、喜欢的站起来表演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2、同桌合作读,读中感悟第二节。

(1)请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练读第二小节可以一人一句读,也可以两人齐读。

(2)小组展示读。 (3)联系生活,感情朗读。

①、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课件出示:“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②、怎样哭泣?谁能来演一演,(引导:你们很饿的时候还能大声哭出来吗?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饥饿中的小鸟也是这样,只能轻声地叫,它们好像在说什么?)

③、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区别“再”和“在”。

④、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用挨饿,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知道了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在模拟动作、师生对话中换位思考,深入阅读,感悟词句,体验情感)

3、品读第三小节。

(1)小树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小鸟吃饱了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小女孩的朋友西西此时却只能——读:“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课件出示图片和句子)

(2)西西为什么只坐在屋里?拥有一双好腿的你们,课余能做些什么?说一说。(课件出示:我们能 )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能做这些吗?

老师进一步引说: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时,西西只——;当我们在草地上游戏时,西西只——;当我们„„

(设计意图:图片和音乐渲染,培养学生想象说话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在换位思考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学生情感自然流露。)

(3)西西最需要的就是——(一双好腿,一个健康的身体)。小姑娘和我们一样,读懂了西西的心。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出示第三节诗)接下去读。

(4)西西是不幸的,但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共同为西西祝福吧!想读的站起来读。

三、写字练习

学写“操、场、体、双”。写之前,请大家仔细观察,找规律,提醒易错的地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双”捺变点)

四、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看板书引说三个愿望)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哪个愿望,好吗?(学生自由背诵)

2、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把选择权、自主权交给孩子,教师只作适当引导,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3、小朋友们,你们瞧小姑娘多么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她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树、小鸟和不幸的西西,在你的心中她是怎样的孩子?

4、是呀,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难道她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省略号什么意思?(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五、练写诗句,释放情感。

1、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那么,你最想画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愿望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设计意图:在入境感悟体验后,学生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在涌动。抓住时机,发散、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在思维中倾诉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激情。)

3、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上“愿望树”上。(播放《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结束语: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背景音乐《让世界更美好》)

六、板书。

小树 画太阳

假 如 小鸟

画谷粒

西西 画好腿

第13篇:二单元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一年级下册

课 文:2 小树谣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一)(展示课件第二屏)展示两棵树的图片,教师结合图片旁白导入:春天到了,山青了、水绿了,小树也抽出了嫩芽,多么让人喜爱呀!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棵棵可爱的小树吧!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三)认识“谣”字,理解题意:“谣”是儿歌、歌谣的意思,“小树谣”就是写小树的歌谣。

初读全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儿歌,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二)(展示课件第八屏)出示儿歌全文,并同时播放全诗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

(三)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儿歌,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感情,读出欣喜与热爱的感情。

(四)数一数,这首诗歌一共有几节?(学生回答)

(五)指名分节读诗歌,全班评议朗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正面评价。

三、学习儿歌第一节

(一)(展示课件第九屏)出示相应界面,学生观察插图,认识“嫩芽”、“树梢”。

(二)点击出现文本,学生自由朗读。

(三)体会“摇”字,就是摆动的意思。与“谣”字进行辨析:二者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意思不同。

(四)指导朗读: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小树终于迎来了充满生机的春天!在春风里,它抽出了嫩芽,呵,树梢返青了,它的心里多么激动呀!如果我们就是一株这样的小树,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学生回答)

(五)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激动、欣喜:语调渐高,语速渐快)。

四、学习儿歌第二节

(一)学生自由朗读,比较第二节与第一节结构上的异同。

(二)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刚才学习诗歌的第一节,我们了解到——在春风里,小树有怎样的变化,心情怎样,接下来,我们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本节。在春风里,它不仅长叶了,而且——(学生回答:开花了)它的心情更加——(学生回答:激动、高兴)怎样读?(学生朗读,教师评价)——生机勃勃。

(四)学习生字 “红” :

1.“绞丝旁”:这个偏旁的笔顺是“撇折、撇折、提”,书写时要注意写紧

凑些,并将它安排在田字格的左半格;

2.学生给“红”字组词并选词造句。读、背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品读儿歌第三节

(一)(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出示第三节文本,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二)进入超级链接,学习生字“对”、“成”、“叶”、“间”:

1.“又字旁”:第二笔是点不是捺。

2.“对”:右边是“寸”不是“才”。

3.“成”:这是一个独体字,它的笔顺是“横、撇、横折钩、斜钩、撇、点”,斜钩要写长一些,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撇,也不要漏写。

4.“叶”:可用拆字法记忆,即“口”+“十”=“叶”。

5.“门字框”:这个偏旁的笔顺是“点、竖、横折钩”,第二笔竖要写直写长。

6.“间”:也可用拆字法记忆,即“门”+“日”=“间”。

(三)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召唤”是什么意思?

1.换词读:“引来”可以替换“召唤来”吗?为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

3.教师小结:“引来”是小鸟自己飞过来的,而“召唤来”是小树叫小鸟过来,说明小树充满信心,十分热情。不可以换。

(四)区别儿歌中两个“它”,分别指的是什么?

1.学习生字“它”:这个字在百花园一中刚刚学过用法,在此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一下,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要错写成捺。

2.学生思考后全班讨论,集体评议。

3.教师小结:前一个“它”指的是小树,后一个“它”指的是小鸟。

(五)思考:儿歌中的“我”、“你”分别指的是谁?

1.学生汇报,并说清楚原因。

2.教师小结:“我”指的是小树自己,因为这是小树说的话;“你”指的是

小鸟,因为这是小树对小鸟说的话。

(六)学生齐读,体会“狂风来了/也吹不倒”表现了小树怎样的特点?(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小树蓬勃生长、无比坚强。

(七)指名读,说一说“你就在/我的枝叶间/筑温暖的巢”表现了小树对小鸟怎样的情意?(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小树坚信自己将可以蔽护小鸟、造福他人。

二、图文结合,拓展练习

(一)(展示课件第十二屏)出示练习一:“小树对小鸟说了什么?小鸟听了小树的话,会说什么呢?”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讨论,选择回答较好的参加全班讨论,并进行集体评议。

(二)出示词语卡片:“长成”、“红花”、“召唤”、“它们”、“爱护”、“人间”,学生开火车读。

(三)(展示课件第十三屏)出示练习二,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春”和“叶”除了能组这些词,还能组哪些词?

1.学生思考、汇报,并进行扩词比赛。

2.学生选择词语造句。

三、熟读成诵:学生自由练读,读出感情,直至背出全诗。

3、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知诗人

(一)课件展示孟浩然画像与简介:“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朗读简介,学生认真观看课件。《春晓》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春晓》。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三)学习生字“春”字:

1.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2.记忆字形:

拆字法:“三”+“人”+“日”=“春” 儿歌法:三个人在春天看日出。

3.“晓”是天刚刚亮的时候,也可以说是早晨。它另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

2 语文“知道”、“懂得”。那么这首古诗的题目“春晓”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

解诗意

(一)自学理解

1.(展示课件第三屏)出示视频,随录音播放展开全诗文本。

2.点击超级链接,学习生字“处”、“少”。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读出韵脚和节奏感。

4.指名竞赛读,看谁读得棒,集体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二)交流讨论,体会诗意

1.“眠”指睡眠、睡觉;“觉”指感觉、知道。第一行意思是: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2.“处处”指的就是到处;“闻”在诗里是听见的意思,听用耳,从耳入门;“啼”是叫。第二行意思是:早晨醒来,到处都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鸟叫声。“啼鸟”是为了押韵,把“鸟啼”倒装过来。

3.第三行意思是: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

4.第四行意思是:经过风吹雨打,不知道被打落的花朵有多少呢。从另一角度说明春天繁花盛开。

(三)想象春天

1.(展示课件第十四屏)展示画面,学生根据提示,想象春天的美景。(学生汇报)

(1)(展示课件第十五屏)展示画面,学生根据提示,想象春天早晨的特点。(学生汇报)

(2)(展示课件第十六屏)学生根据提示,想象夜里春风春雨情景。(学生汇报)

悟诗情

(一)课件出示相应界面,学生观察插图所示的小树、花朵、小鸟、蝴蝶和春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美好。

(二)点击出现文本,教师旁白:“诗人通过对春风、春雨及花鸟的具体感受,

描绘了一幅极富生命力的鸟语花香的绚丽春景,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春光的情感。”

(三)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四)作业练习

1.(展示课件第十八屏)出示填空题,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2.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比较、区分每组中的两个字:“处/外、鸟/乌、少/小”再分别组词。

3.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

(一)(展示课件第二十六屏)展示作者画像与简介:“高鼎是清代后期诗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风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画》。”学生齐背《画》,教师朗读简介,学生认真观看课件。《村居》是高鼎的另外一篇有名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村居》。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三)学习生字“村”字:

1.声母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2.拆字法记忆字形:“木”+“寸”=“村”;

3.注意“木字旁”的第4笔是点不是捺。

(四)有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首古诗的题目“村居”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二、解诗意

(一)初读全诗,认识生字:

1.(展示课件第二十七屏)出示视频,随录音播放展开全诗文本。

2.点击超级链接,学习两个偏旁:“竖心旁”、“反文”和三个生字:“学”、“忙”、“放”。其中竖心旁的笔顺重点标出:点、点、竖。

3.指名竞赛读,看谁读得棒,集体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二)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读出韵脚和节奏感。

1.疏通诗句,了解诗意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指杨柳被春天的气息陶醉了。

这两行诗写出了时间(早春二月)、地点(堤岸旁),突出了环境的美:地上,青草依依;空中,黄莺唱着歌儿翻飞,处处春意盎然。

(4)散学:放学。

(5)鸢:老鹰。纸鸢:风筝。

这两行诗写明了人物(刚放学回来的儿童)、事情(放风筝)。这大好的春光可别错过,赶紧拿出彩色的风筝,让春风将它们送上天空。

放风筝是要借助风力的。诗中没用到“风”字,可却有几处能让你感受到那温暖的春风。请找出来。

(“拂堤杨柳”——柳条轻轻摆动,轻轻抚摸堤岸,那是春风在轻轻地吹。)

(“放纸鸢”——风筝飞上高空,与青草绿树相映成趣,那是春风把它托上空中的!)

感谢春风,给放学回来的孩子带来了这么多欢乐!

2.品读古诗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注意“堤”、“鸢”两个字的发音。

(2)指名诵读,读出感情。

(带着欣赏、陶醉之情读

一、二行;以激动、欢快之情读

三、四行。

(3)分组竞赛读,集体评议。

(三)悟诗情

1.(展示课件第二十屏)出示相应界面,学生观察插图,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美好,体会儿童放风筝的快乐。

2.点击出现文本,教师旁白:“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乐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四)作业练习

1.(展示课件第三十屏)出示第一题,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四幅图,再根据图意选择相对应的诗句。

2.课件出示题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3.指名背诵。

4、春雨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看图听声导入

(一)(展示课件第二屏)展示画面,同时播放雨声和鸟鸣的录音。教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仔细听录音,旁白导入:春雨细如丝,是那样温柔;春雨美如画,是那样多彩;春雨,把我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三)学习生字 “色” :

1.读音:声母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2.字形:学习“角字头”,笔顺是“撇、横撇”;“色”字是上下结构的汉字,下面是“巴”,其中的第二笔是短竖,不要写成点。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真观察后练习书写;选择几份学生作业用投影仪展示,全班评议。

二、初读全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二)(展示课件第八屏)出示全文文本,同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

(三)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感情,读出不同角色的表情。

(四)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

(五)指名分段读课文,全班评议朗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正面评价。

(六)刚才我们学习了“角字头”,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生字也有这个部首,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把它圈出来,它在哪个自然段?是哪个字呢?(学生回答)学习生字“争”:

1.读音: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韵母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教师带读,或利用课件中的录音指导学生发音。

2.字形:上下结构的汉字要写得上面小下面大才好看,“争”中间的横要写长些,最后一笔是“竖钩”。

3.学生组词,并选择词语造句,教师相机评价。

三、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一)春雨怎样来到人间?(指名读本段)

(二)春雨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齐读“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掌中,让其说出感受,从而体会春雨的轻柔。

3.春雨是怎样落在地上的?(学生回答)

回忆上学期课文《轻轻地》,复习叠词,感受春雨的轻盈。

4.春雨下的声音怎么样?

(1)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议。

(2)学生自由朗读“沙沙沙”,体会春雨的细小。

(3)学习生字“沙”。记忆字形的方法:熟字加偏旁,即“三点水”+“少” 5.师生双读

(1)教师:春雨,像什么?学生: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2)教师:它怎样落到地上?学生:轻轻地洒落在地上

(3)教师:它的声音是怎样的?学生:沙沙沙,沙沙沙

6.指导朗读:根据春雨的这些特点,朗读时语速要慢点,声音要轻一点,读出春雨的特点:“沙沙沙”,声音轻、细,以气带声。(学生自由练读)

朗读感悟第六自然段

(一)春雨“沙沙沙”,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出现了这个词,在哪?(学生回答)

(二)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读这个“沙沙沙”?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学生汇报读,集体评议。

(四)讨论:为什么这个“沙沙沙”不能像第一段的“沙沙沙”那样读?

(五)学习生字“更”:

1.读音:韵母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2.字形:独体字;笔顺是“横、竖、横折、横、横、撇、捺”,其中撇要写长一点,捺要从撇的中部出头。

(六) “更欢”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因为这里有一个“更”字,所以,我们读“沙沙沙”时,要比读第一段的“沙沙沙”响亮些,表现一种欢快的心情。

(七)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前一节课我们朗读了全篇课文,有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展示课件第八屏)出示课文文本,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群小鸟在争论一个问题的故事,问题是:“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三)学习生字“问”:

这个字在《添“口”歌》中已经学过,在此可简单教。

1.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认真观察后练习书写。

2.选择写得较好的用投影仪展示,教师相机评价。

(四)理解“到底”:

1.可用换词法帮助学生理解,“到底”指的就是“究竟”的意思;

2.学生练习用“到底”造句;

3.朗读提示:这个词,要用重音强调读的方法体现出争论的激烈。

(五)分小组比赛读本段,教师相机评价:

1.是否用重音强调“有趣”、“到底”;

2.句子中的断句停顿是否恰当;

3.问句的语调上扬是否落实。

二、结合课件,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九屏)出示相应界面,指名读。

2.朗读指导,读出小燕子的天真。

3.齐读,集体评价。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十屏)出示相应界面,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提示:文中两个“不对”是小麻雀不同意小燕子的话,我们应该怎样读才像是它在发表意见呢?注意要读出小麻雀的活泼来。

3.男女学生比赛读,教师相机评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出示相应界面,学生齐读。

2.朗读指导:提示学生除了要注意读好两个“不对”,还要想一想“你们瞧” 应该怎样读。

3.学生自由理解、体会,读给自己的同桌听,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要读出小黄莺的可爱。

4.结合课件,学习生字“油”、“菜”;练习书写后,投影仪展示几份作业,

集体评议。

三、分角色品读全文

(一)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鸟?(学生回答)

(二)思考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它们的根据是什么?

3.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动词来表示,请小朋友在书上圈出来。(下、洒、落)都是说下雨,用词有变化,句子显得更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好听。

(三)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练习

(一)(展示课件第十二屏)出示练习第一题:“春雨有颜色吗?鸟儿们为什么说春雨有颜色呢?”学生思考后口头回答。

(二)(展示课件第十三屏)出示课后连线题,学生思考并练习。

(三)(展示课件第十四屏)出示练习“照样子,说一说”要求学生按照例句“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的样子,为句子“春雨是 的,你们瞧, 。”填空。

(四)出示词语卡片:“更加”、“问题”、“争论”、“油菜”,学生认读词语,并选择词语造句。

例:(1)我们长大了,更加懂事了。

(2)在学习上,发现问题就要认真思考。

(3)我和好朋友经常在一起争论问题。(4)油菜花开了,田野里一片金黄。

5、世界多美呀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一)(展示课件第二屏)展示图片,学生仔细看图,教师提问: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汇报)

(二)教师小结:我们在图片上看见了蓝蓝的天空、绿绿的树木和小草、清清的小河、五彩缤纷的鲜花……世界多美呀!

(三)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二、初读全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二)课件出示全文文本,同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

(三)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感情,读出小鸡天真、欣喜的特点和感情。

(四)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

(五)指名分段读课文,全班评议朗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正面评价。

三、认识偏旁、学习生字

(一)弄清各个生字的结构及笔画笔顺:

1.独体字结构:乎(与“手”字区分);用(与“月”字区分)。

2.左右结构:鸡(鸟字旁);站(立字旁)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地(提土旁)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3.上下结构:空(穴宝盖)笔顺是“点、点、横钩、撇、点、横、竖、横”;高(点横头)。

(二)学生逐字书空,教师强调关键笔画:

1.“乎”:第一笔为短平撇,第四笔的横要写长。

2.“母”:第

一、第二笔的竖画稍微向左斜。

3.“鸡”:右边第二笔是长点,最后一笔横要写长,半托住左边的又字旁。

4.“空”:穴宝盖中的“撇、点”应该写在宝盖的下面中间位置,注意间隔开来,不要靠在一起。

5.“高”:上下两个“口”稍扁,而且差不多一样大。

(三)指名认读并扩词。

(四)教师在小黑板上逐字范写,学生仿写。

(五)随机选择几份作业用投影仪展示,教师相机评价。

(六)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第二课时

一、结合图片,品读课文

(一)还没啄破蛋壳前,小鸡在壳中是怎么做的?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指名反馈、评议。

3.指导朗读:要用惊奇而且天真的语气,读出小鸡的可爱。

(二)接着小鸡怎么做?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指名反馈、评议。

3.(展示课件第七屏)出示图片,学生认识小鸡所看到的世界,理解文中三个“ABB”式叠词:

天空那么广阔,蓝得那么纯净;树木、小草水灵灵的,绿得那么鲜嫩;小河清得透亮,能看见水里游动的鱼儿。

感受世界的美丽!

4.学生练习说“ABB”式叠词,教师相机评价。

5.指导朗读:要读出小鸡的惊喜、高兴。

6.趁着高兴劲儿,小鸡接着又怎么做?(出示句子)小鸡出壳,对柔弱的小鸡来说,容易吗?指名反馈

理解文中表示动作的几个词语:“用力一撑”、“叫着”、“慢慢站了起来。”是什么给了小鸡力量?

(展示课件第二十三屏)出示图片(世界多美呀.gif),学生观察小鸡的动作,感受小鸡的兴奋:它想大声叫好,想站得更高些,想望得更远些。

7.朗读提示:本段

6、7最后两句,要读出小鸡的惊喜。

(三)小鸡叽叽叽地在叫什么?

指名反馈、评议。(引导体会小鸡当时的心情)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小鸡的惊喜与兴奋之情。

2.组织谈话:看着小鸡出壳后这么高兴,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如:“快长大,走得更远些,还有更多的美景!”引导学生广泛说身边的美好事物。

3.指名读,读出感情。

4.分小组比赛读,教师相机评价。

二、拓展练习(展示课件第二十四-二十五屏)

(一)学生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你想对小鸡说什么?请你说一说。”学生思考后口头回答。

(二)学生读课后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更”字的作用:“更好”比原来的好还要好;“更欢”比先前的欢乐还要乐。读好句中的叠词。

(三)出示词语卡片:“黄乎乎”、“小鸡”、“站立”、“就是”、“天空”、“美丽”、“高兴”,学生开火车认读。

(四)学生练习用“许多”、“美丽”说话。

例:1.我从课外书中知道了许多故事。 2.我们的学校真美丽。

语文百花园二

第一课时

一、我会写

(一)出示题中八个汉字的生字卡片,学生仔细观察。

(二)开火车逐字认读,再进行扩词练习。

(三)引导发现,掌握规律。

1.这几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书写顺序是怎样的? 2.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教师小结:这八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都是先写左边部分、再写右边部分。

(四)教师板书这三组字,学生认真观察。

(五)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随机选择几份学生的作业练习投影仪展示,全班评价。

二、汉字真有趣

(一)出示题中十个汉字的生字卡片,学生自由抢读,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二)小老师带读,学生思考:这些字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1.这些字的结构相同,都是左右结构;

2.前面六个字偏旁都是“单立人”,后面四个字偏旁都是“双立人”;3.汉字里面有“单立人”,大部分与人有联系;汉字里面还有“双立人”。 4.指导书写:

(1)“单立人”和“双立人”在汉字里一般是位于字的左方,书写时不能超过竖中线; (2)“双立人”的第一撇应写短些,第二撇则应写得比第一撇稍微长一点; (3)两个偏旁里面的竖笔都应该写直。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随机选择几份学生的作业投影展示,全班评价。

7.拓展:说一说,你还认识哪些含有“单立人”和“双立人”的汉字? (例:什、位、亿、们、仙、化、体、优、作、住;德、律、微、徐)

三、连一连,读一读

(一)(展示课件第三屏到第四屏)逐幅出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细细的春雨”、“弯弯的月亮”、“茫茫的草原”和“圆圆的池塘”是什么样的?

(二)学生自由朗读本题中左右两部分的内容,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

(三)男女学生分别读左右两部分的内容;教师解释“无边无际”的意思。

(四)学生仿照例子独立连线,并将句子读通顺。

(五)指名朗读,逐句分析正确答案。

(六)小老师带读四句连好线的句子。

(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题中句子的表达方式,体会句子意思: 1.学生讨论: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几句话句式相同。 3.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的 像 。

(什么样) (东西) (什么) 4.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八)拓展:学生汇报各自完成的其它ABB式叠词,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练习用这一句式说话。

四、看谁读得好

(一)学生自由朗读题中三句话,注意读准汉字的发音。

(二)指句读句子,集体评议。

(三)这几句话里,应该重读的字词分别是哪些?(学生汇报)

“花花绿绿”表示小伞多而美;“哪里”表示不知什么地方;“真”表示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叹。

(四)学生标记出三句话中所用的标点符号。

(五)教师板书四种标点符号,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说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六)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1.逗号“,”位于一句话的中间,表示停顿。2.句号“。”位于一句话的末尾,表示句子的结束。

3.问号“?”位于一句话的末尾,表示句子的结束,疑问的语气,语调上扬。4.问号“!”位于一句话的末尾,表示句子的结束,感叹的语气,语调下抑。 5.学生齐读三句话,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

6.学生练习说话,恰当使用用以上四个标点符号,教师相机评价。

第二课时

一、背一背

(一)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读准不认识字的字音。

(二)教师带读儿歌,学生跟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三)这首儿歌一共有几节?(学生细数之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儿歌中四句话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儿歌中四段话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五)学生观察儿歌中的插图,思考:每幅插图分别对应哪节儿歌?

(六)朗读指导:每节儿歌中,都有一个“乐”字,表现了花儿、鱼儿、苗儿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

(七)男女学生比赛读。

(八)尝试背诵。(出示诗中插图作为提示)

(九)拓展练习。出示图片(菜园里,白菜在雨中;果园里,桃花在雨中。此二图无素材),让学生见图尝试续编儿歌。

二、我的采集本

(一)学生自由朗读题中几个词语,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四人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交流汇报,选出每组说得最好的到全班来进行交流。

(四)学生在本单元中标记描写春天的词语。

(五)全班交流,比一比,看谁找的多。

(六)学生摘抄,教师巡视指导。

三、语文大课堂

(一)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背诵在本单元里学会的关于春天的诗句,回忆美术课中画的有关春天的内容,进一步真切地感受春天,抒发在春天里的快乐。

(二)你愿意和春天交朋友吗?(学生回答)

(三)既然你愿意和它交朋友,就应该了解你的这个朋友。那么春天有什么呢?

(四)学生逐一描述,教师相机评价。

(五)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

1.教师:我们在第4课《春雨的色彩》里学过到:“小燕子说:„春雨下到草地上——‟”学生:“春雨下到草地上,草地绿了。” 2.教师:“春雨洒在桃树上——” 学生:“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3.教师:“春雨落在油菜地里——” 学生:“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

(六)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和生活经验,说一说春天的树木和春天的太阳。

(七)春天如此美好,书上插图里的三个小朋友都跟春天交上了朋友。他们用的是哪些办法?

(八)指名反馈、评价。

(九)书上提示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跟春天交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学生齐读题中第一段文字)

(十)学生自由发言,将自己为春天做的事介绍出来。(集体评议)

(十一)教师小结:春天是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季节。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发现春天里更多的美丽!我们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以后就能把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好好地记录下来了。

第三课时(看图说话写话)

一、学生仔细看图后,合上书本回答问题:

(一)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二)图上有什么人?

(三)他们在做什么?

二、学生翻开书本,从图中找依据:

(一)你怎么知道图上画的是春天?(观察环境:桃花、迎春花、柳条,小燕子)

(二)图上画的三个人是什么关系?(性别、年龄)

(三)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环境:青山、湖水、小船)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图中小女孩:“她在做什么呢?”(唱歌、朗诵、表演)

三、说一说:

(一)学生把自己观察所得自由地连起来说。(最基本的要求:要有时间、人物、地点、事情。)

(二)教师提示:

1.在文首加上表示季节的“春天”。

2.尝试用上各种类型的叠词,把景物说得更美。3.尝试用上感叹句,把真情表达出来。

4.想说得更具体的小朋友,要按照一定顺序说,从远到近,从上到下都可以。

(三)指名说,教师评议。

(四)教师选择说得较好的板书到黑板上,带领学生齐读。

四、写一写

(一)学生把自己刚才所说的写下来。

(二)投影仪展示,集体评议、修改。

(三)学生修改润色后再誊正。

第14篇:必修二教案

讲义1:空间几何体

一、教学要求: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台体、球体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进入高中,在必修②的第

一、二章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一些空间几何图形,即学习立体几何,注意学习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辩证、度量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

①、讨论:给一个长方体模型,经过上、下两个底面用刀垂直切,得到的几何体有哪些公共特征?把这些几何体用水平力推斜后,仍然有哪些公共特征?

②、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 列举生活中的棱柱实例(三棱镜、方砖、六角螺帽).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对角线.③、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棱柱ABCDE-A’B’C’D’E’ ④、讨论:埃及金字塔具有什么几何特征?

⑤、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 讨论:棱锥如何分类及表示? ⑥、讨论:棱柱、棱锥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棱柱: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2.教学圆柱、圆锥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圆柱、圆锥如何形成?

②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轴、侧面、母线、高.→ 表示方法 ③ 讨论: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的共同特征? → 柱体、锥体.④ 观察书P2若干图形,找出相应几何体;

三、巩固练习:

1.已知圆锥的轴截面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5cm,,面积为12cm,求圆锥的底面半径.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轴截面面积为24cm,求圆柱的母线长.3.正四棱锥的底面积为46Cm2,侧面等腰三角形面积为6Cm2,求正四棱锥侧棱.

(四)、教学棱台与圆台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体和锥体,所得几何体有何特征? ②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结合图形认识:上下底面、侧面、侧棱(母线)、顶点、高.讨论:棱台的分类及表示? 圆台的表示?圆台可如何旋转而得? ③ 讨论:棱台、圆台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

★ 棱台:两底面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两底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圆台:两底面是两个半径不同的圆;轴截面是等腰梯形;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母线长都相等.④ 讨论:棱、圆与柱、锥、台的组合得到6个几何体.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 (以台体的上底面变化为线索) 2.教学球体的结构特征:

①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球体.结合图形认识:球心、半径、直径.→ 球的表示.② 讨论:球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

③ 讨论:球与圆柱、圆锥、圆台有何关系?(旋转体)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共性?(多面体)

3.教学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矿泉水塑料瓶由哪些几何体构成?灯管呢?

② 定义:由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组合的几何体叫简单组合体. 4.练习:圆锥底面半径为1cm,高为2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补充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五)、巩固练习:

1.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之比为4∶3∶12,对角线长为26cm, 则长、宽、高分别为多少? 2.棱台的上、下底面积分别是25和81,高为4,求截得这棱台的原棱锥的高 3.若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叫正四面体,求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高.★例题: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这个圆锥,截得的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半径的比是1:4,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为3厘米,求此圆台的母线之长。 ●解:考查其截面图,利用平行线的成比例,可得所求为9厘米。

★ 例题2:已知三棱台ABC—A′B′C′ 的上、下两底均为正三角形,边长分别为3和6,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将侧棱分为1:2两部分,求截面的面积。(4倍的根号3 )

★ 圆台的上、下度面半径分别为6和1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分高为2:1两部分,求截面的面积。(100π)

▲ 解决台体的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问题,还台为锥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第15篇:百花园二教案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了解汉字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初步感知形容词的特点和作用,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

3、仿写句子训练学生观察和语言运用能力。

4、背诵古诗,了解大意,积累语言。

5、阅读短文,学习如何把一个游戏场面说清楚,进行简单的习作训练。

6、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学会观察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仿写短语、仿写句子及写游戏场面,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语文百花园中一起快乐学习,收获知识,勇闯难关。

一、汉字真有趣

1、出示课件展示“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

2、学生观察比较图画及字体,说说有什么发现。

3、学生说说怎样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

4、归纳: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例如:衬衫 裙子 示字旁的字大都与祭祀、崇拜、祷祝有关。例如:祝福 神话

5、拓展:你还能列举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吗?

6、举一反三:说说“”和“穴”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二.读词语,说词语.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牛角尖尖的泡泡圆圆的 雪白的浪花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

2、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描写事物的性质、形状,第二组描写事物的颜色。

3、启发思考:你平时观察到哪些事物的形状或颜色呢?你还能仿照两组不同的词语说一说吗?

4、同桌互相说,启发积累。教师评价订正。

总结: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观察时一定要仔细,描绘事物时所选用的词语一定要搭配得当。

5、练习天空

头发( )小草( )大山( )( )的树林( )的草原( )的天空

三、读句子,写句子

1、课件出示例句。

2、指名读,思考这个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3、归纳:这个句子展现了泡泡的4个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泡泡的美。

4、出示一张小妹妹的图画,请学生观察,说说小妹妹有什么特点。

5、归纳:可爱、乖巧、聪明、漂亮、听话、调皮。

6、仿写句子,完成练习。

7、评点句子,对两个并列分句发生的重复和出现矛盾的毛病,及时指出纠正。

四、积少成多

1、介绍诗人:同学们本次“读读背背”安排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

2、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3、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5、根据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

6、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伸向田野的远方。小树枝头上的花已经飘落,枝头的绿叶才长出,没有形成树阴。小路旁有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追扑黄蝶,可黄蝶飞入菜花地再也找不到了。)

7、背诵全诗。

五、阅读平台

1、读短文,扫清生字障碍,了解短文意思。

2、细读短文,思考课文中所写的“贴鸡毛”游戏是怎样玩的。

3、学生自己练习用自己的话按顺序说说游戏的玩法,再说给同桌听。

4、指名说,全班评议。

5、齐读短文,体会作者的快乐。

六、作业

1、背诵“积少成多”中的古诗。

2、把“贴鸡毛”游戏的玩法告诉你认识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玩。

第二课时

这次语文大课堂安排了“玩得真开心”这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仔细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然后再由说到写,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抢板凳„„)

二、课件展示游戏场面,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愉悦的童年生活。

三、尽情游戏

1、读题,明确要求。(1)自由组合成小组。 (2)商量玩什么,怎么玩。

(3)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

2、学生尽情游戏,注意观察。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什么表情?什么心理?„„游戏结果怎样?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四、相互交流

1、小组交流玩游戏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可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2、评一评,看谁把玩的经过说得最清楚,选代表在班上发言。

3、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及提问。

板书:游戏真快乐 游戏名称: 游戏规则:快乐 游戏过程:所见、所闻、所感

第三课时

一、范例评析 1 课件出示例文 丢手绢

丢手绢是个紧张又有趣的游戏! 每当下课,我就会召集同学们玩丢手绢的游戏;\"谁要玩丢手绢的游戏?\'\'\"我要!\'\'\"我要!\'\'同学们纷纷叫着.游戏开始了,我们先手拉手围成一圈,再蹲下来.先是由曾文杰丢,他拿着手绢,猫着腰,跑了一圈又一圈,我心跳得速度简直比兔子跳还快,眼睛不时向身后瞟一眼,生怕手绢丢在我身后,心里念着\"佛经\":\"不要丢到我身后!\'\'------我豆大的汗珠滴了下来.这时,曾文杰经过我身后,速度加快了,我扭头一看,手绢丢在了我的身后!我立刻转身,捡起手绢,还没站好.就飞也似地追了过去,心里想:一定要抓住他,一定要抓住他!于是,我一把扑过去,没想到他身子一偏,抓空了.我正要再去追时,曾文杰却早已蹲在了我的位置上了.我拿着手绢,放在口袋里,走啊走啊,把目标投向了跑步慢的林佳烨,到了她身后,我把手绢掏出来,放在了林佳烨后面.之后,还是若无其事的向前走,这是我的\"伪装术\'\'!走啊走啊,为了不让林佳烨起疑,我走了两圈,经过王鲁佳身后,就跑了起来,让林佳烨认为把手绢丢在了王鲁佳身后.\"近了,近了!\'\'我叫了起来,可林佳烨还是像木头一样蹲在那里,我一看,有机可趁,就一把捉住了.林佳烨无可奈何,只好跳了一支舞.\"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操场.虽然这次的游戏的时间很短暂,但它的快乐还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2、评析作文

a:游戏的过程有没有描写清楚? b:文章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c:文章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d:你能提出他的不足之处吗?

[出示作文例文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差一点的学生有借鉴的作用,好一些的学生可以分析提出文章的优缺点。为自己的文章开拓思路。]

一、指导写作

上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用心观察了活动场景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好好回忆一下,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习作的素材,动笔写一写,写的时候还要注意:

1、把内容整理一下,把游戏的过程记录下来。

2、文章要有条理,分段写。要把过程、心情都写出来。

3、指导写作格式,题目、分段要求。

三、完成习作

1、学生认真完成习作

2、把你写好的内容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选择写得最好的习作,全班品读。

4、修改习作

四、作业

1、把习作读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抄写习作。

第16篇:识字二教案

识字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认、真”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1、

2、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这首歌曾经在200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被演唱过。

2、刚才我们听的歌曲是《让爱住我家》。“让爱住我家”也是我们第二组课文的主题。出示导语认读: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3、揭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将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我们在拿到一篇文章前,要学会先浏览)打开课文看看这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师:哪位同学能背诵几句三字经?

2、同学们,刚才咱们背了《三字经》想不想知道新的《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

3、师范读,提要求。

在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听,心里跟着默读,遇到哪个字的读音跟老师的不一样,就轻轻地做个小记号。

4、生自由读。

(1)第一遍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次.(2)再读一次,边读边把生字宝宝找出来.

三、认识生字

1、找音节

(“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2、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

3、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读的时候把他们的好朋友也读出来.

4、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教师的提示下与学生共同总结识字方法,如: (1)减—减

每──母── (2)加—加

快──筷

(3)换—换

放──教、改

(4)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白儿左边虫无脚(貌)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5)“形声”识记法

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师:同学们刚才用多种方法认识了这些生字,真了不起!知识很重要,方法更重要!)

四、练习巩固

1、摘苹果

2、小猴子爬楼梯

3、好朋友,手拉手

4、生字小列车

五、朗读感悟

1、多种形式地朗读

(师:生字宝宝解决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1)生自由练读 (2)师生对读。(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 (3)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 (4)师:你还想怎么去读?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你读懂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指导书写“认、真”

看到大家刚才的表现,老师立刻想到了两个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认、真”)那么我们要怎样写好这两个字呢?

1、指导书写

2、师提要求,生练写 (1)姿势不正确不写字 (2)提笔就是练子字时 师巡视指导

(相信只要大家保持认真的好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七、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 把《识字2》背给家人听。

2 了解《三字经》中的一些故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

有了你们这些可爱懂事的孩子,我们的家就更幸福、温暖了,班级也是你们的家,我相信你们会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地生活长大。就让我们在《三字经》的儿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第17篇:新概念英语二教案

教案

第一节课

教学内容:his her my

Hello,your name, please? I am CoCo What is his\her name?his name is Tom, her name is lucy.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少儿能够会做自我介绍和相互介绍。 教学方法:song

chant game 教学过程:1.Greeting

,COCO.

T: How are you ? S: I’m fine.Thanks.What is the date today? 2.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接力活动”:学生一个接一个进行口语问答,要求又快又好。

如:A: Hello! B:What is your name ? C:I am LILY D:Hello (ABCD代表人名) 3.Presentation

(1)用简笔画以及语言的形式呈现 His name is peter, what is his name? her name is lily.what is her name? 4.practise (1) 问学生what is your name? 学生回答 my name is ..老师再问全班学生what is his name? 学生回答his name is ..5.Production (1)用CHANT输出 第二节课

教学内容:pencil-case,pencil-box,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g, a pen,a penci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少儿可以认读以上单词,掌握学习用具。 教学方法: chant game 教学过程:1.通过图片和单词卡片引出新授的单词, ruler, eraser, pen,pencil pencl book bag.

在教“铅笔袋” pencil-case时,出示“铅笔盒”pencil-box, 并说明它们的区别,即: 用软皮或塑料制成的通常称为pencil-case,用铁等较坚硬材料制成的叫做pencil-box。同时教pencil-box。

2.通过实物教pencil-case, pencil ,pen, ruler,bag, book, eraser,用图教 school。2.游戏:通过做Touching game操练单词

A:Touching game :将文具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请两组同学站队,每次每组一位,听指令并拍文具的图片,先拍到的同学为胜利者,为组赢得一分 新单词教学后,询问学生都知道哪些文具词,和旧单词相结合,可以通过做Touch and say的游戏来进一步练习本课新单词和所学单词。让学生把图片或实物放在书桌上,教师说:“Touchyour book.”,学生须快速指书并大声说:“Book”,用此方法练习其它各词。

(2)Let’s do

A:教师边做打开书的动作边说Open the book.然后边做合上书的动作边说Close the book.(重复两次)。再拿起铅笔袋,做打开、合上的动作,并说:Open the pencil-case.Close the pencil-case.请学生说出open, close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教Show me your ..等句子。

Cla is over.Take a break.See you.

第三节课

1.总体复习总结今天所学内容。要求少儿课上把单词抄写在练习本上。 听英语磁带2遍, 渗透句型.2.教授课本3.4.5 部分的自然拼音 3.教授8部分的歌曲听磁带

第四节课

总体复习, 做一课一练 听磁带。 排队 唱歌曲出校门。

家庭作业。

See you next week.

第18篇:教案示例二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收回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认识合金。

教学难点: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设问: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一些用途,推断金属的物理性质。使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资源、价格、美观等决定其用途。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的知识。通过实物引入合金的概念。举例说明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

二、新课学习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合金与纯金属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播放动画:金属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铝、钛、锌、铜等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铝合金的门窗、铜线、铜火锅、铜电器,以及锌在常见干电池的应用等。

(二)合金

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钢铁都是铁碳合金。根据含碳量的不同,铁碳合金又分为生铁和钢。

一些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继续播放动画:金属材料

三、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多种金属材料,知道了他们的性质。把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是合金。合金在生活中的应用比纯金属更加广泛。

四、板书

第19篇:古筝教案二

古筝教案二

姓名:吕忆敏

教学目标:

1.领会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

2.认识四分音符,小节线。

3.了解拍子,认识节拍器。

4.认识并能够记住21根琴弦

5.能够弹奏书本第二页的练习曲。教学重点:

1.领会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

2.认识并能够记住21根琴弦。教学难点: 1.能够演奏书本第二页的练习曲。

导入:

复习闪烁的小星,生弹奏,师鼓励。 教学过程:

1.生交出她画的21根琴弦,师看,并逐个问(以醒目的绿弦5音为主),生回答,师鼓励。接着提问琴的每一根琴弦,学生个别音迟疑,师鼓励并引导学生如何记住琴弦。

2.师检查第二项作业,用大指弹奏5音,左右手均弹奏,学生弹奏很好,师鼓励。

3.讲解拨弦练系二,从四四拍(四分音符弹

奏及拍子的路线图),到小节线,到抹指的弹奏。(学生练习5分钟) 拓展部分: 1.中指的学习,向手心方向,和食指一样,有抓东西感。

2.弹奏拨弦练习二的每一个练习,左右手分别练习。

课后作业:

1.熟记21根琴弦。

2.领会弹奏古筝的姿势和基本手型。3.大指弹奏5音,继续弹奏闪烁的小星第一句1155665.左右手分别练习。

4.熟练弹奏拨弦练习二,左右手分别练习。

5.要求学员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演奏以上练习曲。

第20篇:搭配(二)教案

数学广角——搭配

(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排列组合方法。2.让学生从简单事件的排列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中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2.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中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热身问题:最小的一位数是几?最大的一位数是几? 出示:用“1”和“9”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叫“搭配”的地方探险,准备好我们就出发啦!(出示课件)

二、学习新知 活动1 密码开门 活动要求 1.密码是由

1、

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2.用

1、

2、3能够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密码就在其中。

(汇报:

12、

13、

21、

23、

31、32)

3.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是5。(汇报:

23、32) 4.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小。(汇报:32) 活动2 摆一摆

1.用0、

1、

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同桌为单位按活动要求合作完。

活动要求:

(1)同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用笔在活动3数位表中记录摆出来的数字。

(2)记录完之后,两个同学一起,说一说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

10、

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

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

51、53。(有顺序就可以)

(2)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练习

1、

2、

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要求:

1.同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用笔在活动4的数位表上上记录摆出来的数字。 2.记录完之后,两个同学一起对一对,要保证不重不漏。

四、小结

今天的探险好玩吗?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二教案模板
《二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