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 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13:5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2、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本,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速度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教师提问: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我

x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tx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因为v,只能反应一段

t们用公式v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提问: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由于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特例: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与平均速率相等.

九、板书设计

一、速度

1.定义:位移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某段时间的位移△x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v=△x/△t (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即平均快慢程度.

(4)描述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或是哪一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

(1)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3)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4)物体在从t到t+△t时间间隔内,若△t非常小,以至于△t 0,则可以认为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三、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推荐第2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基本特点:

本节内容概念性强,受到初中知识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和辨析。内容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系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建立了速度概念,从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 本节教学内容在章或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速度从知识点上来说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一,其中瞬时速度是本章的难点。从本章各部分的联系上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位移和时间以及加速度和时间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速度与生活联系紧密,对它的理解从小范围讲,将会对位移和加速度的理解大有好处;从大的范围讲,将影响到对运动学乃至动力学的学习。 本节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类比推理法、启发式教学 对关键环节处理方法:

1.初中对于比值法的定义形式大量运用,可以让同学回顾,引出速度概念。用具体事例找出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进一步确理解高中速度概念。

2.利用光电门和速度传感器对几种物体的速度进行测试,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以及极限法的渗透也就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提问: 在研究直线运动时,如何用坐标系来表示:在坐标图中完成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

1、物体的位置:

2、位置的变化位移; 学生:思考并回答

1、坐标系上的一点

2、末位置的坐标(x2)减去初位置的坐标(x1) 即ΔX=x2-x1

二、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根据常识判断下列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

思考: 如何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1) 若取相同时间,比较什么? (2) 若取相同位移,比较什么? (3) 若取不等的时间和不等的位移,如何比较其快慢? 学生:讨论并回答得出结论:比较单位时间(1s)所通过的位移就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新课教学 教师:物体学为了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公式:

单位:m/s km/h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矢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教师: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 Δt内(或某一段位移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大小: 教师:

教师:介绍极限思想,引出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简称为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意义:某时刻或某位置运动快慢 物理量特点:矢量、状态量 结论: →

→t时刻的瞬时速度

方向:位移的方向

用极限的思想定义瞬时速度,这样做并非出于对严密性的偏爱.把一个变化的事物分解成很多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去处理,这是常用的物理方法. 强调:

极限的思想已经不只是个知识,它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对于以后的学习甚至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都是很重要的 教师:展示动画。瞬时速度的测量

用光电计时器测滑块的瞬时速度.遮光片的宽度 1.由v=分别为10cm,5cm,3cm,1cm,测出对应的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计算的结果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2.哪一组数据计算的结果更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位置的瞬时速度? 使学生加深认识,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加深学生对极限思想的认识。

五、练习及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二)、速度

1、速度大小:

=(x2-x1) / (t2-t1)

3、物理量特点:矢量性

2、意义:表示物体运动(位置变化)快慢

4、速度方向:位移方向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四)、瞬时速度测量的探究

推荐第3篇: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教师提问: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回答: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1,表示t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2对应的点x2,表示t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xx2x1,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 1

3、就课本19页“说一说”中讲述的故事,展开讨论,回答图1.3-3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P20“问题与练习”第

1、2题,讨论后回答。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以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只有掌握好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对于这三个物理量的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从定义式上即可解决。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也为位移变化x的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x,方向为物体运动的tx,方向沿位移的变化x的方向,t对平均速度应明确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t选取不同时,平均速度往往不一样,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绘。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对它的理解可参考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可用“极限”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一段变速运动分割成足够多的小段,使质点在每一小段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在每一小段中计算出的速度反映了质点在该时刻(或在该位置)的运动快慢和其运动的方向。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速度相同。

(四)实例探究 ☆对速度的认识

[例1]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

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水平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可以认为t1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大炮所在地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2t1)=340×(2.1-0.6)=510 m 所以,炮弹的飞行速度。vx510m/s =850 m/s

t10.6☆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应用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 3

(2)由聊城站开出直至到达菏泽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528公里-350公里131.9公里/小时

1.35小时(3)在9时30分时,列车停于聊城车站,瞬时速度是0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速度的矢量性、理解其物理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资料袋:

你已经熟悉,用“速度”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并且知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根据这种规定可知,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长,即速度的数值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反之,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短,即速度的数值越小,物体运动得就越慢。

假如我们把速度的定义改成:“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这样一改,还能不能用这样规定的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按照这一新的规定,会得出什么结论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从道理上讲,这样改动后速度仍然能够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过按照这种规定,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得就越慢;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就越快。例如,在田径运动会上,甲跑完100 m用了13 s,乙跑完100 m用了16 s,大家都会承认甲比乙跑得快。再如,在钟表里,秒针转一圈用l min,分针转一圈用1 h,时针转一圈用12 h,显然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由此可见,速度这个概念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时间,一个是与时间对应的路程,二者缺一不可。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应兼看这两个因素,否则就会片面。至于速度的表示法,虽然从原则上讲,不论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还是用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都能够反映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但是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这是因为这样规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方便,而且已为世人所公认。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按这个规定来计算速度的。

- 56 -

推荐第4篇: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5.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 教学内容: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坐标变化量xx2-x1即位移,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 时间变化量tt2-t1,总是正的

二、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v2.定义式: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 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 5.矢性性: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vxt

x t①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S)内的平均快慢与运动方向(运动速度)。 ②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同位移或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平均速度只有指明了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③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x t

2。瞬时速度:t0时的平均速度

①描述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简称速度。

②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方向相同。大小叫速率。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速率。 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时刻瞬时速度都相等,且与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④在以后的叙述中,“速度”一词有时是指平均速度,有时指瞬时速度,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例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先走了4米,用了2秒,接着走了9米,用了3秒, 求(1)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v1? (2)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v2? (3)全程的平均速度v?

例2: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速度是矢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C.汽车以速度v1经过某路标,子弹以速度v2从枪筒射出,两速度均为平均速度。 D.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平均速率。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量。 2.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C.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3.对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种叙述指瞬时速度的是:( BC )

A.物体在第1s内的速度是3m/s。 B.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是3 m/s。

C.物体在通过其路径上某一点的速度为3 m/s 。 D.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s时的速度为3 m/s 4.已知直线AC的中点为B点,物体沿AC做变速直线运动,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6 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4m/s,那么它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A)

A.4.8 m/s B.5.0 m/s C.5.2 m/s D.13 m/s 5.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15分,随即改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10分,最后在5分钟又前进1000米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分钟及整个30分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

6.一个朝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紧接着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先以4m/s运动10s,又以6m/s运动了12m,全程平均速度是?

8.物体做直线运动

①若前一半时间是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是v2的匀速运动,则整个运动平均速度是? ②若前一半路程是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是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则整个运动平均速度是?

9.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即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

A.6m/s B.6.25m/s C.6.75m/s D.7.5m/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课本P18问题与练习1到3题。

课后反思:

推荐第5篇: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目的要求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教师提问: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回答: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1,表示t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2对应的点x2,表示t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xx2x1,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教师提问: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 1

的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从定义式上即可解决。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也为位移变化x的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x,方向为物体运动的tx,方向沿位移的变化x的方向,t对平均速度应明确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t选取不同时,平均速度往往不一样,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绘。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对它的理解可参考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可用“极限”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一段变速运动分割成足够多的小段,使质点在每一小段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在每一小段中计算出的速度反映了质点在该时刻(或在该位置)的运动快慢和其运动的方向。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速度相同。

(四)实例探究 ☆对速度的认识

[例1]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

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水平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可以认为t1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大炮所在地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2t1)=340×(2.1-0.6)=510 m 所以,炮弹的飞行速度。vx510m/s =850 m/s

t10.6☆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应用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 [例3]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试描述他的运动过程,在图2中画出他的速度时间图象。

解析(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l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v1=15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l h;(下午13 时返回,骑车l h,速度v3=30km/h;14 h 时回到学校。

- 3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速度的矢量性、理解其物理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推荐第6篇: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教师提问: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教师提问: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回答: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1,表示t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2对应的点x2,表示t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xx2x1,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教师提问: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2、观察图1.3-1,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教材17页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2、速度

2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v=x/t.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v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 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 3 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极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4、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不可以,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典型例题

4 例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分析:某时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所以选项A、B均错。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内位移可能为50m,所以选项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t=100s。正确选项是C、D。

例2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 ,x为总位移,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x=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t1=20s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t2=30s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vx2.4m/s t注意: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过程的总位移与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得出。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vv1v2=2.5m/s这样得出的结果是错误2的。可见,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例3 对于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 [ ]

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

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分析: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的大小、方向恒定不变,由公式x=vt知,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又由于速度v方向不变,其轨迹是一条单向的直线,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当v1=v2时,表示两者的大小、方向都相同,相同时间内的路程必相等.但当速率|v1|=|v2|时,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不同,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可以不等.

答 A、B、C.例4 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随即改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最后在5min内又前进1000m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min及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它通过最后20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算出所求时间内的位移或通过所求位移需要的时间,即可由平均速度公式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火车在开始的15min和接着的10min内的位移分别为:

x1=v1t1=10×15×60m=9×103m

x2=v2t2=15×10×60m=9×103m

所以火车在前25min和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因火车通过最后2000m的前一半位移以v2=15m/s匀速运动,经历时间为:

所以最后2000m内的平均速度为:

6 说明:由计算可知,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都不相等.小结:

作业:完成问题与练习

推荐第7篇: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物理教案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推荐第8篇: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2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 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 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 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 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 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 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 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 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 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 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 =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 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 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 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 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 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 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 =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 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 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 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 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 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 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 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 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1,第 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 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

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 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 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数学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 理解。

四、作业P26练习三

3、

4、5

五、板书设计

标量: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推荐第9篇: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1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 知识疏理

速度(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通常不是速度的平均

平均速度只有同具体的运动过程或时间过程联系才有意义。

2、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是质点从这一时刻或通过 这一位置开始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是质点位置的变化率。

3、速度与速率的区别

4、单位 训练反馈

1.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t图象,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t,则物体在时间 t1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 ; (B) >; (C)

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图,则物体做: ( ) (A)往复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3.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 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2-1中的a和b所示。

在t1时刻 ( ) 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4.在图2-2的四个速度图象中,有一个是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这个图象是 ( )

5.在图2-3所示的速度图象中,图线

1、2分别表示质点A、B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函数关 系,v0

1、v02表示A、B质点各自运动的初速度,vt

1、vt2分别表示它们在t′时刻的速度。那么,由图中可知

( ) A.v01>v02 B.v01<v02 C.vt1>vt2 D.vt1<vt2

6.图2-4给出了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图线甲与横轴平行,图线乙为通 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由图可知 (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处于静止

C.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7.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 m处的瞬时速度是6m/s,16s末到达终点时的 瞬时速度是7.5 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8.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5m/s,对此速度正确的理解是( )

A.在该时刻的前1s内,物体的位移为5m B.在该时刻的后1s内,物体的位移为5m C.在该时刻的前0.5 s和后0.5 s内,物体的位移共5m D.若从该时刻起物体作匀速运动,则每秒内的位移是5m

9.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2-2所示,则(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开头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10.一骑自行车的人在上桥途中,第1s内通过7m,第2s内通过5m,第3s内通过3 m, 第4s内通过1m,则此人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最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____m/s;在全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1. 匀变速直线运动v-tl图像

1).v-t图象。0-10s物体做_____________运动,10-40s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 40-60s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0-60s内物体的位移________________ 2).s-t图象。0-10s物体做_____________运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___________ 10-40s物体________________ 40-60s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

12.有A,B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比值比B物体的位移和 时间比值小,则A物体运动比B物体运动 (填快,慢).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 程 度的物理量.

13.根据下图中的s-t图线填空。

(1)物体在4 s-8 s内速度是______;发生的位移是______。 (2)物体在8 s-10s内做______运动;速度是_______。

(3)物体在10 s-12 s内速度是_______;发生的位移是______。

(4)物体在0 s-10 s内的位移是______;0 s-12 s内的位移是______。

1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平均速度v1通过前1/3路程,以v2=50 km/h通过其余路程, 若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7.5 km/h,则v1=_________.

15.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先以5m/s的速度运动4s,又以2.5m/s2的加速度继续运动4s,最后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2s末停止.求: (1)物体第八秒末的速度.(2)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3)画出此物体全部运动过程的速度图像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资料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推荐第10篇: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来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2、观察图1.3-1,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教材15页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二、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教师提问: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我们用公式快慢?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因为反应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提问: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速度计的表盘并练习读数。

2、指导学生观察18页表格,了解表格中常见物体的速度;

3、就课本19页“说一说”中讲述的故事,展开讨论,回答图1.3-3中的问题。学生活动:思考P20“问题与练习”第

1、2题,讨论后回答。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由于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特例:只有当物

,只能

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与平均速率相等. [典例分析] 【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反思总结

1.本章节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极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知道了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

3.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速度的矢量性、理解其物理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第11篇:高一物理《1.3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1.3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位置改变的描述方式,掌握描述方式

2.学会物体快慢的描述,知道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快慢 3.学会区分几个速度的概念 4.让学生建立极限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与自主学习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教师: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1,表示t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2对应的点x2,表示t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xx2x1,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教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对“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2、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教材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回答?

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2、对“速度”概念的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1页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学生: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教师: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我们用x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tx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因为v,只能反应一段时

t公式v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2、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以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只有掌握好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对于这三个物理量的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从定义式上即可解决。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也为位移变化x的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x,方向为物体运动的tx,方向沿位移的变化x的方向,t对平均速度应明确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t选取不同时,平均速度往往不一样,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绘。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对它的理解可参考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可用“极限”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一段变速运动分割成足够多的小段,使质点在每一小段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在每一小段中计算出的速度反映了质点在该时刻(或在该位置)的运动快慢和其运动的方向。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速度相同。

(四)实例探究

[例1]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

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水平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可以认为t1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大炮所在地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2t1)=340×(2.1-0.6)=510 m 所以,炮弹的飞行速度。vx510m/s =850 m/s t10.6第2页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 [例3]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试描述他的运动过程,在图2中画出他的速度时间图象。

解析(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l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v1=15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l h;(下午13 时返回,骑车l h,速度v3=30km/h;14 h 时回到学校。

取出发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为v

1、v2为正,v3为负;10~11时、12~13时速度为0;据此作v-t图,如图2所示。

[例4]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解析平均速度指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为位移方向,平均速率指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没有方向,所以不能用平均速率表示平均速度的大小,而瞬时速度的大小可用瞬时速率表示,匀速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且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答案BCD

第3页

第12篇: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基本知识 (1)位移的坐标表达

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则位移可以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即Δx=x2-x1,Δx的绝对值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如图

(2)时间的坐标表达

在时间轴上坐标的变化量表示时间即Δt=t2-t1如图

2.思考判断

(1)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经某段时间其位移分别为xA=3 m xB=-4 m,) 则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2)建立直线坐标系时,一定要规定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3)时间的变化量一定为正值.(√) 探究交流

对于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例如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他们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

花样滑冰运动员

【提示】可以以冰场中心为坐标原点,自北向南方向为x轴正方向,自西向东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二维坐标系.

二、速度 1.基本知识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Δt(Δx).

(3)单位:国际单位制:m/s,其他还有km/h,cm/s.(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为物体运动的方向. 2.思考判断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2)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小.(×) (3)A物体的位移大于B物体的位移,则A物体的速度一定大于B物体的速度.(×) 探究交流

蜗牛要横向爬过一本教科书,至少得用2min的时间.乌龟爬行1m需要50s,猎豹平均每秒可跑32m.如何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呢?有几种比较方法?

【提示】有两种比较的方法.一种是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发生的位移大小,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如要发生1 m的位移,蜗牛所用时间最长,猎豹所用时间最短;如在1 s的时间内,蜗牛的位移最小,猎豹的位移最大,所以猎豹运动得最快.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基本知识 (1)平均速度

①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Δ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②公式:=Δt(Δx).

③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④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

①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②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和速率

①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②速度与速率的区别: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速率只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而速度却同时反映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2.思考判断

(1)物体的瞬时速度总为零,则平均速度一定为零.(√) (2)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3)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时v是平均速度.(×) 探究交流

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学生绕操场一周平均速度则为零,但平时我们仍说到跑步速度,平时说的速度有何意义? 提示:平时我们所说的速度一般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在有些书中把它叫做平均速率.

四、对速度的准确理解 【问题导思】

1.速度的数值相等,速度相同吗?

2.根据v=Δt(Δx),能说v与Δx成正比吗? 3.位移为零时,速度为零吗? 1.矢量性

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2.定义式的理解

(1)公式v=Δt(Δx)中的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

(2)v=Δt(Δx)是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不能认为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3.路程与速度的关系

(1)物体在某一阶段的路程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一定为零.

(2)物体在某一阶段的路程不为零时,位移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所以物体的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

误区警示

1.分析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既要计算速度的大小,又要确定速度的方向,不可只关注速度的大小.

2.初中的速度概念实际是物体路程与相应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与高中的速度概念是不同的.

例: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审题指导】 (1)规定速度的正方向;

(2)分析速度时,要注意正、负,这个正、负表示方向. 【答案】 ACD

五、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比较 【问题导思】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含义是什么?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现实中怎么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通常所说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注意根据上下文判断“速度”的准确含义是指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比较如下:

误区警示

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瞬时速度大的物体,其平均速度不一定大.

2.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是不同的,速度的平均值并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 例:气象台对某次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

)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审题指导】 (1)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对应. (2)瞬时速度与某时刻或某位置对应.

【解析】 由题意知:18 km/h指的是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而33 m/s指的是台风登陆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项正确其他几项错误.

【答案】 A

六、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

(1)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答案】 (1)2(1)(v1+v2) (2)v1+v2(2v1v2) 误区警示

1.本节中易出错的地方在于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即认为=2(v1+v2)(v

1、v2分别是物体的初、末速度).这个式子对特定的运动是适用的,但对于一般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不适用的.

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去求解,而不是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去求解,并且必须强调针对的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

课堂小结

板书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二、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位移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v=Δx/Δt

三、平均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公式:v=Δx/Δt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4.矢量性:方向与位移△x方向相同,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四、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准确地讲,瞬时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v=Δx/Δt(Δt→0)

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4.矢量性:与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相同,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速度

五、速度和速率 1.速率:速度的大小。

2.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第13篇: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有两个运动,一个是猎豹追赶猎物,另一个是蜗牛在地上爬行 ,这两个运动有什么不同?(快慢不同)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提问:(1)小明步行,小红骑车同时从学校出发,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2)提问:百米赛跑,怎样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3)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又如何比较快曼哪?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这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

板书: 1.物理意义: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v=s/t

4.单位:m/s或者是km/ 换算关系:1m/s=3.6km/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 54km/h=

例题:书本16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 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注:(1)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变数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三)课堂小结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定义? 3.速度的计算公式? 4.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5.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6.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四)作业

1、书本19页第

一、五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第14篇:运动的快慢教案

11.2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定义

2、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新课引入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新课教学

1,速度的定义

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

活动:讨论,在百米赛跑中,我们如何判断一名运动员跑的快慢? 两种方法:

(1)在某一时刻,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2)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最小的,运动最快。

综上所述,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也可以比较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据此,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时间规定为一个单位时间(比如说一秒钟),这样,单位时间内物体的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我们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公式为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 速度------米每秒(m/s或m.s-1) 除了“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

1m/s=3.6km/h。

例一:书上例题。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了解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是在暗室中进行的。每隔固定的时间,闪光灯闪一次,物体被照亮,物体的图像被记录下来。多次曝光之后得到的图像显示在同一张底片上。根据图像,我们可以看出物体的位置变化,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上图回答:哪个小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甲图中小球运动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小球运动速度如何变化?

回答:甲图中小球运动时间比较长。甲图中小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不变。乙图中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沿着直线运动但是速度变化的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上图中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变速(加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变化。大部分时候,我们只需要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反映物体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v=s/t。例如刘翔在110米跨栏中跑出了12.88秒的成绩,平均速度

V=110m/12.88s=8.54m/s。

第15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教学建议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建议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教学

可考虑教学中把标题改为“位置和位置的变化量”。教学时可从复习上节知识入手,例如先提问:①对于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可以怎样表示?(建立直线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

②什么是位移?怎样用图示法表示位移?怎样用公式表示位移? ③一位走钢丝的演员,前2s向南运动了2m,后5s又向北运动了6m。怎样表示他在t1=2s及t2=7s时刻的位置?求出他在这7s时间里的位移。

最后要讲清楚变化量的意义:①某物理量在某段时间的变化量,就等于该物理量末时刻的值与初始时刻的值的差。②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要用正负号代表方向,求变化量的运算一定要带上正负号。

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本P17第4~8行。

2、速度的教学

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常见的有两种情况。如提出问题: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12分钟跑和田径运动员的100m跑,各是通过什么方法比较快慢的?

更一般的情况如何比较快慢呢?如提出问题:某同学用在操场的百米跑道上骑自行车,100m距离用了12s;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夺得110m栏的冠军。这位同学骑自行车与刘翔跨栏,谁运动得更快呢?

我们分别求出二者平均每秒钟时间的位移值进行比较: 骑自行车的同学:100m÷12s,平均每秒的位移为8.33m;

刘翔:10000m÷1824.37s,平均每秒的位移为8.52m。显然刘翔运动得快。 在此基础上总结速度的概念及相应的公式。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教学 建议仍从具体例子入手,例如提出问题:上面我们比较了某同学骑自行车与刘翔跑110m栏时的速度,结果是刘翔更快。如果我们在跑道上每10m处安装一个计时器,分别记录下二人运动过程中通过每个计时器所用的时间,用公式v=Δx/Δt计算出各段的速度,是否每段都是刘翔快呢?

这说明我们用公式v=Δx/Δt计算出的速度是平均速度,它只能粗略地表示运动的快慢。上面的例子我们求出每10m位移的速度,仍是平均速度,但比较精确一些了。怎样能更精确地表示各时刻的速度呢?应设法求更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所取时间足够小时,这个平均速度就可以看作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实际上怎样才能测得物体的瞬时速度呢?方法大体上有两种:①像上面所说的安装更多的计时器,如每1m距离安1个,就可以测每1m位移内的平均速度。②用闪光照相的方法测得很短时间内的位移值,即可测得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介绍闪光照相,并出示闪光照相的相片)

举实例让学生分辨平时所说的速度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如人步行的速度约5 km/h、高速公路一般限速110 km/h、汽车速度表上指示的速度值是80 km/h……

4、速度和速率的教学

速度是矢量、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我们平时所说的速度,有时指的是速率,如汽车的速度指示的就是速率(可参考动画《汽车的速度计》)。但我们物理问题中如果让求速度,则应该既求大小、又求方向。 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速度有所不同(初中的速度是“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今后应按我们高中的定义理解。

第16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物理教学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物理组李楠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这节课当中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够,“sts”栏目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部分,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速度与现代社会”讲的是,由于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提高,城市规模扩大了,战争的观念改变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快了....sts的意义在于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实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要能与近几年的高考内容、高考大纲相接轨。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教学主体为小班的同学,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好。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除了课本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外,还要对速度的相关知识进行引申接近高考的难度,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模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仅仅采用的了导入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等一些传统的方法。但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独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第17篇:1.3 运动的快慢教案

任课教师 龚金录 科目 物理(八年级)

1.3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

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第18篇:运动的快慢 优秀教案

《运动的快慢》导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2、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孙杨、刘翔夺冠的速度计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体会速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能够运动速度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播放世锦赛孙杨在比赛中最后一棒超越两人率中国队获得铜牌的视频。 提出问题: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是如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 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教师举例:那小聪同学跑100m的成绩是17s,小明同学跑800m的成绩是2分钟40秒,他们谁又跑的快呢?这里路不同,时间也不同,我们又该如何来比较呢?

带着问题,进入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知:运动的快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9-22页的速度一部分内容,完成学案自学指导。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知识点一:什么是速度? 学生回答导学案的部分内容。

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提出问题:1m/s为什么等于3.6km/h?

学生回答单位换算的过程,并随机给出一些速度进行转换。

阅读课文P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如人步行时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

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1页的内容: (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知识点三:速度的计算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 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 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 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

四、总结梳理 巩固目标 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

五、反馈矫正 检测目标 学生完成课后达标检测 【课后反思】

运动的快慢一节内容是在学生生活基础上,把实际上升到理论的一节知识。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节的知识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如何运动物理的格式来解决速度计算的问题。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依照我们推行的课堂136教学模式,主要依靠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基本处于隐形,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偶尔出现。弱化老师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是我这节课想充分体现的。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引入用情。利用世锦赛孙杨逆转夺牌的赛事,不仅让学生能很快投入学习中去,也能从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的例题利用刘翔夺冠的经历,更让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课堂模式讲新。,我充分利用学生学案,精心打造导案,该讲解时讲解,该隐形时隐形,决不多占用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三、课堂环节求精。每一环节,我都反复考量时间,争取时间上的高效化。 【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第19篇: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三节

第四节 运动的快慢

物理系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2)学习观察现象,学会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三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的描述,知道运动时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老师从外面走进来,是运动,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也是运动,我们学校每年都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的是候,同学们最关心什么啊,是不是关心谁跑得最快呢,跑得快的就是冠军,说到快慢,你们说是兔子跑得快,还是乌龟跑得快,对,是兔子跑得快,我们形容一个人跑得快,常说他跑得比兔子还快,可是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却是乌龟赢得了比赛,那是不是乌龟跑得比兔子还快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我们在观看田径百米赛跑的时候,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判断运动员跑得快慢的呢?运动员从这里同时跑,如果我们看到甲运动员跑到这里,乙运动员跑到这里,那么同学们说谁跑得快啊。 生:乙跑得快

师:对因为乙跑在前面,跑在前面是不是说明他跑过的路程就长?所以我们就得出结论:时间相等。路程越大的就越快。 板书作图:(作几条长短不一的跑道分别代表运动员的位置,说明跑得快的运动员跑过的路程就大)

板书:时间相同,运动的路程越远的就越快。 师:那么当运动员跑到终点的时候,经历的路程是不是一样的啊?那么在终点的裁判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呢? 生:谁先到谁就快,

师:他们都跑了一百米,先到终点的人,是不是说明他用的时间就短呢?所以我们又得出结论:路程相等,时间越少的越快。 板书:路程相同,时间越少的越快。

接下来同学们在想一想,一辆大货车一分钟行驶了1200m,一辆小汽车30秒行驶了900m。你们判断一下是大货车快呢,还是小汽车快? 学生:

师:我们刚才说,时间相同,路程越大,跑得越快。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跑得越快。那他们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我们又该如何来比较呢? 学生:

师:我们可不可以用相同的路程来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呢?大货车60s跑了1200米,那么它跑一秒跑了多少米呢?我们是不是就用1200除以60s就得货车一秒跑过的路程了啊。写作:1200/60;同样的小汽车30秒跑了900米,那么小汽车一秒跑了多少米呢?我们用900除30秒是不是就是小汽车一秒行驶的路程呢?写作:=900/30;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他们用的时间都是一秒,时间是不是相同啦,时间相同,路程大的就运动得快。这两个式子都是用路程比时间,这个比值越大,说明运动越快。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比式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速度。我们用小写的v来表示。 板书:速度(v) 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任何物理量都是有单位的,速度的单位也是根据这个公式得到的,在国际单位中,路程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每秒,写作:m/s.-1.或m·s在高速路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识牌,(作图)这是限速标识。符号km/h也是速度的单位。

板书:4单位:m/或m·s-1,读作:米每秒。

Km/h或kh·h-1 读作:千米每小时 在解答有关运动的题目中,往往需要统一单位,把千米每小时化成米每秒或者把米每秒化成千米每小时。那么我们就来学习习一下速度单位的转化:1m/s等于多少km\\h,我们怎么化呢?我们通常是分母的单位和分子的单位分别化, 板书过程

接下来同学们算一下5m/s等于多少km/h,7.2km/h等于多少m/s。

师:我们学习了速度,就可以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了,我们就来看看课本里的小资料,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讲解、比喻)在自然界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想一想老师竖直放下一段粉笔和抛出一段粉笔他们的运动有什么区别呢? 生:一个是直线,一个是曲线。

师:我们把运动路线是直线的叫做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叫做曲线运动。运动往往很快,所谓“雁过无痕”意思就是大雁飞过去,没有留下痕迹,我们研究运动。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物体运动的过程的呢?我们一般是用频闪相机,(用粉笔落地说明频闪相机原理。) 我们再来看看21页的想想议议,甲乙两图就是小车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同学们观察甲乙两幅图中小车各有什么特点。 生:

师:甲乙都在做直线运动,甲图中小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相同的,说明小车在运动的过程中,它的速度是保持不变的,我们把这种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乙图中相同时间内小车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变化的。我们就把沿着直线、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变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速度变化的运动

现在我们把两幅图的中间遮住,我们能发现什么?(它们时间相同,路程也相同,所以速度也相同)尽管乙图中小车的速度是变化的,我们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s/t.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我们用这个公式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速度大多数情况下指的都是平均速度。 课堂回顾: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以及速度和速度的公式,还有直线匀速运动和直线变速运动。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是什么?什么又是直线匀速运动和直线变速运动?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总结。

第20篇:运动的快慢公开课教案

运动的快慢 公开课教案

尧冰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投影]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100m 百米冠军:=8.33 m/s 12s10000m 万米冠军:=5.95 m/s 1680s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s [生]v=

t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投影] 练习1:读出课本P23“小数据”中物体的运动速度,说明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人步行和骑自行车时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生]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因为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光的速度最大. [生]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的“m/s”是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生]“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 [师]读得非常正确.“时”是“小时”的简称.在计算和用中文符号书写单位时,要用简称.所以写作“千米/时(km/h)”,读作“千米每小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在物理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以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方法,不要说:“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生]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 [投影] 练习2:火车的速度是72 km/h,汽车的速度是30 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生]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 [师](引导同学们明白)要比较两车谁跑得快,就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

[生]可以把km/h化成m/s.72km/h就是72个1 km/h,1 km就是103m,1 h就是3600s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s.

1km103m [学生板演]72km/h=72×=72×=20m/s.

1h3600s [生]也可以将m/s换算成km/h.

1m103km [学生板演]30m/s=30×=30×=108km/h.

11sh3600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单位统一以后,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谁运动得快了,谁快呢? [生]汽车的速度比火车大,所以汽车跑得快.

[师]从同学们刚才进行的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是不是能总结出单位换算的一般规律呢? [生]第一步:数值和单位分离;第二步:等量代换;第三步: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投影] 练习3:

(1)10 m/s=______=_____=______. (2)36 km/h=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1)计算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利用书中的例题,作为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巩固练习.

100m 解:由公式v=可知运动员的速度为:v1===9.1m/s tt11s1km103m 摩托车的速度:v2=40km/h=40×=40×=11.1m/s

1h3600s 因为v2>v1,所以摩托车的速度较快.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利用书中例题2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

1463km 解:由v=得:t===14h.

tv104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14 h.

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看能获得什么信息. [师]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生]照片甲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相等,照片乙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师]甲、乙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 [生]照片甲中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也是相同的,所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照片乙中两球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说明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师]我们把类似于照片甲中小球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大家能说出这两种运动的定义吗? [生]物体沿直线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师]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

[生]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师]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s计算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t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投影] 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速度.

全体同学练习,一名学生板演.

s140km 解:v====140km/h.

t1h [师]火车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停止,虽然时快时慢,但我们设想火车在1小时内匀速行驶了140千米,火车平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火车在这段路程或在这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s 提醒同学们注意:(1)v=中的v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t是通过路

t程s所用的时间.即v是在s或t内的平均速度,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义.(2)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都指的是平均速度. [科学世界] [师]当今的科技摄影集科学与技术于一身,两者的结合创造了奇迹般的作品.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阅读“时间放大镜”及相关的资料,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欣赏科学中蕴涵的美.

三、小结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t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s 2.在变速运动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t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要做对这道题,首先要能看懂列车时刻表,并能从列车时刻表上计算出列车在两站间运行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从列车时刻表上可以看出:7531次列车8:43从襄樊开出,11:58到达丹江,运行3小时15分钟,运行距离103 km.而7532次列车13:00从丹江开出,16:34到达襄樊运行时间为3小时34分.两列车运行的路程相同,但运行时间不同.而题中要求的是从襄樊到丹江的平均速度,即求7531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襄樊到丹江的路程是103 km,运行时间是3小时15分(3.25 h);从朱坡到老河口路程是76 km-39 km=37 km,运行时间是1小时7分(1.12 h).

103km 由v=可知,从襄樊到丹江的平均速度是v===31.69km/h.

tt3.25hs37km 从朱坡到老河口的平均速度是v′==33.04km/h.

t1.12h 2.提示:(1)利用自己的手表,从某一个里程碑开始计时,到下一个(或两个)里程碑,看看用

s了多长时间,然后根据v=计算.

t (2)在自行车前轮上作一个醒目的记号,先估算出自行车轮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再按相同的速

s度在两个界碑间骑行,记下车轮经过的圈数,从而计算出自行车运行的时间,再用v=计算自行

t车的速度.

3.略(和第2题一样,属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唯一的结果,只要学生做得合理即可) 4.解:由题知,发射鱼雷时,鱼雷和航母的距离s=5 km.

解法一:

若以航母为参照物,则鱼雷的速度为: v=110 km/h+30 km/h=140 km/h

s 所以鱼雷击中航母的时间,由v=得

ts5km t===0.036 h=128.6 s.

t140km/s 解法二:若以水面下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航母和鱼雷都在运动,它们相遇所需时间即为鱼雷击中航母所用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的和就是鱼雷和航母之间的距离: v航母t+v鱼雷t=s t=v航母s5km v鱼雷30km/h110km/h

2010.9.14 =0.036 h=128.6 s.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 教案模板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 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