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小学数学乘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1 08:34:3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年级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课时教案

课题 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概念及意义

数学思考:让学生思考整数乘整数与整数乘小数的区别,推理当小数乘小数时与小数乘整数有什么异同,让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 问题解决:让学生能顺利解决小数与整数相乘的问题。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将小数与整数相乘的模型简洁化。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要领。 教学难点:学生能自行运用小数乘整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举例说明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以买零食来进行课堂导入平时同学们都很喜欢吃零食吧

切入主题当同学们要出去自己买零食的时候一包糖果1.5元那么买5包零食需要多少元。

让学生列式子表示,学生列完后教师表示1.5+1.5+1.5+1.5+1.5=也可以用1.5*5=来表示。

问同学,该乘法与以前做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揭示以前做的乘法都是整数而这一次有小数加入算式。 让学生讨论计算结果。

分别板书加法与乘法计算公式。 分别引导学生分多方法计算,一种乘法,一种将元与角单位分开分别计算再相加,一种将元化为角单位相加再化整。

列乘法竖式,一个为角单位算法一个是小数算法。 课堂练习提出新问题,那么1.2乘9等于多少

让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计算结果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计算 让学生报告结果并分享解法。

让学生出小数与整数乘法题并让其他学生来做 拓展延伸那么小数与小数相乘又是怎么样的呢 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5+1.5+1.5+1.5+1.5= 7.5(元 1.5 15+15+15+15+15= 75(角 * 5 1.5*5= ——— 7.5 1.2*9=1.2*10-1.2=8.8

1

推荐第2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热爱数学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1004 2018 3006 320 640 940

二、新授

1、1004表示什么?用图可以怎样表示? 每行有100个方格,需要多少行?

观察这副方格图,你还可以怎样列式?(4100)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100个4是多少?)

第 1 页

2、比较1004与4100这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两个算式中的数都是一样的,只是数的位置不同;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都可以表示同一副图;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归纳:1004与4100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3、独立试算: 10012= 19100= 12100= 1001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发现?

(100乘几,就可以算成几乘100,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试算:720= 7200= 7300= 7400=

说出你的想法.(7和2个十相乘,得14个十,是140)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12300= 8500= 24600= 21500=

5.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1)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可以用这个因数与乘数百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上2个0.(2)用这个因数与几个百相乘,得多少个百.

6.同桌之间能互相出几道这样的题目,练一练吗?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 2 页 1006 4002 30012 8700 15400 6100 2400 12300 20600 33700 2.列式计算: (1)30个15是多少? (2)25的200倍是多少? (3)6乘400是多少? (4)

3.四年级3班有学生50人,开学初每人交书本费及各种杂费共200元,四年级3班的老师共收多少钱?

4.一袋洗衣粉500克,一箱洗衣粉20袋,有多少千克?

四、质疑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口算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如果是一个因数与整千、整万的数相乘又该怎样计算呢(补充板书)?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10017 2018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14200 2.口算下面各题. 6100 5060 13300

第 3 页 4220 12200 20400 6300 13100 34200 3.(1)20个17是多少? (2)25的100倍是多少?

(3)40乘300得多少?第 4 页

推荐第3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二、智能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正确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助的精神。

2、教育学生思考问题应该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学生唱《数字拍手歌》,配动作。

内容如下: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挪挪腰,七八不说话,九十快坐好!

2、练习九第1题的挂图。

3、制作多媒体电脑课件。

4、制作卡片(内容为练习九第2题和补充的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交谈导入,提高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那么这节课学习认真,积极动 脑筋的同学,老师就带他到游乐园玩,好吗?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请看图,这五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

3、那么请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在堂上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看哪个小组算得快,算得准。

4、请学生汇报,师分类板书:

14+6=20

10+10+10=30 4+4+4+1+1=14

5+5+5+5=20

3+3+3+3+3+3=18

5、我们一起看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左右两边的相同点都是加法算式,不同点是左边的算式中加数不都相同,右边的算式中加数都相同。

6、我们再次看这边的算式,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请在本子上写一写。注意要求算式中的每个加数都要相同的。

7、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学的算式,师质疑:如果再添加上5个、10个„„这样的数,那说起来很容易漏说或多说几个,这怎么办?

学生引导说出:几个几相加。

8、那么你们能说说右边这3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呢?你们所写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9、看来这些算式用“几个几相加”说真简便,那么写有没有方法能写得简单一点呢?稍让学生思考。

10、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运算方式—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齐读课题。

11、现在以这一题(3+3+3+3+3+3=18)为例,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3?得多少?板书(6

3=18)

12、在6和3中间写上这样一个符号“×”,(6×3=18)读作6乘3等于18。

13、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那“×”像什么?(提醒学生书写要端正,不要与“+”混淆。

14、那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6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5、6个3连加除3这样(6×3)写外,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3,再写6,写作3×6=18,那这个算式又怎样读?

16、质疑:请打开书45—46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17、小结:同学们,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可以应乘法计算。要注意弄清楚相同加数是几和有几个相同加数。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算式卡片,你们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结束后,全班同学再齐读一次。

2、读会读了,那同学们还能把另外这两个算式(10+10+10=30、5+5+5+5=20)和你们所写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请在本子上做一做。学生汇报。

3、打开课本48页,做第3题。学生汇报。

4、继续做第4题。学生汇报。

5、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很好,老师真想马上带大家到游乐园。请再打开46页,看“做一做”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请在书上做。学生汇报。

6、好,现在我们一起唱着《数字拍手歌》到游乐园玩吧!

7、(课件显示44页游乐园情景图)。我们来到了游乐园,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图意)

8、你能根据这些情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分工:①提问题;②列算式;③判断对错。

学生汇报。

9、同学游乐园的另一个角落还有这些小朋友。(出示48页第1题的挂图)。你们看,谁能帮助这只小鸟解答这个问题(共有几个小朋友)?请在本子上分别用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来解答,学生汇报时,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想①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有2个跷跷板。②两个跷跷板的每一端坐2个小朋友,有4端)师鼓励学生:同学们思考问题应该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拓展练习,扩阔思维

1、同学们真是一个聪明的乐于助人的小朋友,那能不能把4+4+4+4+1+1=14这个算式部分改成用乘法表示呢?(可小组讨论)再汇报。

2、玩了这么多,有点口渴了。这里有几瓶水(在讲台上摆成

0 00 000)列成加法算式是什么?(1+2+3=6)

那这个算式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那谁能移动一瓶、两瓶或三瓶水,使它们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指名出来移,并说出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抓住“相同加数”去想。从这些方面去移,变成

00 00 00

或000 000或0 0 0 0 0 0)

五、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游乐园真好玩,是时间回去了,我们又唱着《数字拍手歌》回去吧!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3、师总结:当出现相同加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这只是对乘法的一个初步认识,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14+6=20

10+10+10=30

( 10×3=30)

4+4+4+1+1=14

5+5+5+5=20

(5×4=20)

4×3+2×1=14

3+3+3+3+3+3=18

或3×4+2×1=14

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3×6=18

读作: 3乘6等于18

推荐第4篇:小学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4.设疑:2+2+2是3个2相加,•那么4个2相加,怎样列式?5个2呢?50个

2、100个

2、1000个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桃子图例6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 3×3+2=1

1(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生:相同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3.教学读法.

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板书:读作2乘以3)教师带读,再要求齐读.

4.巩固意义.

提问:

(1)2×3里的2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2)这个3怎么得来的?它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3)2×3表示几个几相加?

(二)教学3×4=12.

1.指导学生摆小正方形:竖着摆,每3个为一组,摆4组.

2.提问:

(1)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3+3+3+3=12.

(2)这个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吗?写成乘法算式,乘号前面应先写几?乘号后面应写几?板书:3× 4 = 12

(3)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3)

(三)教学4×5=20.

1.投影出示: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2.尝试:请小朋友试一试把这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板书:□×□=□

指名填写并讨论:乘号前面为什么写4?乘号后面为什么写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刚才我们写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每组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2.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改写练习

1.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2.讨论:8+8+8=3×8,对不对?应改怎样改正?

3.将乘法算式改写成连加算式.

3×88×3

4.课前我们讲的50个

2、100个

2、1000个2,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5.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小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计算.

(六)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3×4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2)4×3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2.看演示图,叙述图意,再说出乘法算式.(用投影演示)

(1)苹果图: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

(2)苹果图:有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5个苹果.

(3)青蛙跳格图:第一回,每次跳5个格,跳3次.第二回,每次跳4个格,跳4次.生回答后,再问一问4×4前面的4表示什么,后面的4表示什么.)

3.“送信”游戏.(详见探究活动)

四、课堂作业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2.把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3+3+3+3 8×2(学

9+9+9+9+9 3×4

7+7+7 9×5

8+8 7×3

3.写出乘法算式,再用圆形纸片摆一摆.

2个4连加; 4个2连加; 3个5连加; 5个3连加.

五、质疑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可以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新课的导入,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授新课时,以2×3=6为范例,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送信”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再次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最后两张卡片,有些变化,要想把“信”送出去,需要学生灵活地思维。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推荐第5篇: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36 页例3。 执 教:津市市灵泉中心小学 唐燕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 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 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而能否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 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 中,当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我想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数学王国,你们愿意吗?我先到口算殿看一看吧。

口算:

34×100= 4×25= 125×8= (8+4)× 25= 34×72+34×28=

最后二题能不能很快算出结果来呢?其实我就能一眼看出它们的结果!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口算训练的同时,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数学王国那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因为有了枝繁叶茂的树林。现在正是阳春三月,国王可不会错过了这个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季节,他们国王也跟我们国家还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引入主题图(课件:植树情景及信息):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

师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质疑问题,引出新知。)

1.课件出示: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师:“你打算怎么帮助国王呢?”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生回答师板书:(4+2)×25 4×25+2×25

2.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生读等式 板书:(4+2)×25=4×25+2×25 生读算式(4+2)×25=4×25+2×25

师: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探究、验证。

出示:((出示一组算式)猜一猜:它们的结果会怎样? (3+2)×4 3×4+2×

4再来猜一组:

(5+10)×2 5×2+10×2

师:中间可以10用“=”来连接吗?(通过计算验证) 师: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4.小组讨论:

通过观察这几道等式从左边到右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5.合作探究

是不是任何三个数组成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1)下面我们共同合作,验证一下 谁能举出三个数。如:„„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怎么表示?

谁能根据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 请你分别算一算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 (2)下面请同座位合作来试一试:

左边的同学任意找出三个数写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右边的同学再写出对应的算式,再分别算出结果,看是不是相等。

(3)指名两组汇报,并板书:„„

(4)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6、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任意的3个数,能不能把我们的发现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板书:(a+b)×c= a×c+ b×c

7.归纳小结:这个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的数学前辈们早已研究得出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也就是---(电脑出示下面的文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三、巩固新知,尝试练习

1、数学王国正在举行有奖竞猜的活动,你能拿到那些精美的奖品吗?

(12+200)×3=□×3+□×3 15×(40+2)=□×40+□×2

2、数学游戏:找朋友

(1)找出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将算式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一共出示了四组算式,让学生在辨别正误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提问: 22×7+18 和(22+18) ×7 是朋友吗?如果要让它们成为朋友,该怎么改?

(2)整理卡片,分成两组

甲组 乙组

① 100×31+2×31 ① (100+2)×31 ② 9×(37+63) ② 9×37+9×63 ③ (22+18)×7 ③ 22×7+18×7

分组计算比赛: 女生计算甲组的三道题,男生计算乙组的三道题.看谁算的快。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出认知矛盾)

男同学这组为什么算的慢?你们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你们有没有办法很快算出得数?(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简便计算的方法:把乙组题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另一种形式,使计算简便。)

小结:能口算,并且能凑整

十、整百数,算起来比较简便。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这一环节进行充分运用,渗透简便运算的意识)

四、运用规律,内化新知

回应课首,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现在你能很快算出原来那几道题的得数吗? (8+4)× 25= 34×72+34×28=

先观察,说一说算式特点,再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既显示了内容的完整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六、课堂总结与评价: 今天在数学王国你有什么收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 = 4×25+2×25

(a+b)×c= a×c+ b×c

甲组 乙组

① 100×31+2×31 ① (100+2)×31 ② 9×(37+63) ② 9×37+9×63 ③ (88+12)×7 ③ 88×7+12×7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6 页例7。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感规律

师: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平时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比如说:“我爱爸爸和妈妈。”可以把它分成两句话来说:“我爱爸爸,我爱妈妈。”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这么说?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表述。“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分配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

引入主题图(课件):学 校 购 买 校 服。每 件衣服35 元, 每 条裤子25元。买 这 样 30套 校 服,一共要 多 少 元 ? 师问:怎样求?(质疑问题,引出新知。)

你打算怎么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生回答师板书:(35+25)×3035×30+25×30 2.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生读等式 板书:(35+25)×30= 35×30+25×30 师: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探究、验证。

出示:((出示一组算式)猜一猜:圆圈里能填等号吗?

(3+2)×4 ○ 3×4+2×4

再来猜一组:

(5+10)×2 ○ 5×2+10×2 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师: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4.小组讨论:

通过观察这几道等式从左边到右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合作探究

是对于刚才同学们发现的规律,仅凭这三组等式就能说明这个规律成立吗?

(1)你能写出具有这样的等式吗?生说,师写 (2)下面我们共同合作,验证一下 谁能举出三个数。如:„„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怎么表示? 请你分别算一算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很多这样的式子,它们都相等,那说明这个规律是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谁再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生说。

师:这就是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也就是---(课件出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2、那这样的式子写得完吗?你能用一个等式把所有的等式都代表了吗?

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任意的3个数,能不能把我们的发现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板书:(a+b)×c= a×c+ b×c

三、巩固新知,尝试练习

1、根据乘法分配律填一填。

(1)(12+40)×3= □× 3 + □×3 (2) 15×(40 + 8) = 15×□+ 15×□ (3)78×20+22×20=( □ + □ )×20 (4)66×28 + 66×32 + 66×40 =( □ + □+ □)×□

2、下面哪些式子是 对的?对的打“√”,错的打“×”。 (1)48× (17+25)=48×17+25 ( ) (2)125×8+275×8=(125+275) ×8 ( ) (3) 14x(45-5) =14x45-14x5 ( ) (4) (11x25)x4 =11x4+25x4 ( ) (5)(100+1)×25=100×25+25 ( ) (6)102×52=100×52+2×52 ( )

四、课堂总结与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课件出示:填一填 你记住吗?

两个数的()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相加,结果不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35+25)×30= 35×30+25×30 (a+b)×c= a×c+ b×c

推荐第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示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示例

教学内容: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归纳推理能力,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先出示下面这一组题:

100×5

200×7

3×20

6×40

50×

3 9×20

800×6

500×2

30×4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算出上面各题的答案,然后找学生分别说一下以上各题的口算方法。

教学意图:因数是整百的口算、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是本课时新知识的基础。学生已对这部分知识有所遗忘,所以教师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来说一说口算方法,促进学生回忆旧知识。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①教师出示例1示意图:

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个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格子?提问后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讨论,学生之间说一说思考的方法。

②请学生发言,说一说思考出的求格子总数的方法。经过总结,有两种方法可以求出格子数,即:

把这个图看成每行有100个小格,共有这样的4行,可以列式为100×4;或把这个图看成每列有4个小格,共有这样的100列,可以列式为4×100。

③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得出的两个列式,其中100×4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乘法题,可以很快计算出100×4=400。计算出结果后,教师可以找学生说一下算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两个式子表示的都是例1中的小格子数,所以结果应该相等,即:4×100=400。

④通过上面这两道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归纳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相乘,得数一样。

⑤出示“100×1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式子得多少吗?是怎样算的?再让学生计算出100×12=1200。然后出示“12×100”,让学生说一说得多少。接着可以出示“100×6”和“6×100”这两道题让学生口算。最后出示“8×100”,让学生算出结果,并说明算理。根据学生的口答,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算一个数乘100,可以想成100乘这个数,简便的算法实际上是:几乘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2个0。总结后,可再让几个学生复述,并口头出几道题,让学生听题说答案。

(2)学习例2。

①刚才同学们学习了一个数与100相乘的口算方法,请你们看一看这道题应该怎么计算。出示“7×200”,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若学生讨论不出计算的方法,可以引导他们看书上例2旁边的“想”。

②“7×200”可以想成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是1400。

③出示“12×300”,让学生讨论计算。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下思考方法:12和3个百相乘,得36个百,是3600。再出示“24×200”让学生马上算出结果。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出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再在得数后面添上2个0。

④出示以下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方法口算。

14×100

7×100

11×100

11×300

8×700

5×200

学生算出结果后,可以要求学生说出思路。例如:“14×100”,可以想成100×14,就在14的末尾添上2个0,所以14×100=1400;“11×300”,可以想成11和3个百相乘,得33个百,是3300;“5×200”,可以想成5和2个百相乘,得10个百,是1000。

教学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方法。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言,使口算的方法能够真正地被学生们掌握。同时应及时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灵活应用,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3.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100

2×300

20×400

13×100

12×300

21×400

在学生口算后,要求他们说出口算的方法:例如“3×100”,可以想成100×3,就是300,也可以直接想成在3的末尾添上2个0;“2×100”,可以想成2和3个百相乘,得6个百,就是600。

(2)填上答案

(3)一箱装24瓶汽水,一辆卡车可装200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瓶汽水?

这道题是一个数乘整百数口算方法对实际问题的应用。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算式:24×200,再让学生根据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24×200=4800(瓶)

(4)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0×( )<634

300×( )<1651

200×( )<735

500×( )<2107

(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方法。

教学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第

1、

2、3题是结合新课内容,进行巩固练习;第4题,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整百数乘法口算,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推荐第8篇: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乘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乘法》说课稿模板

认识乘法说课稿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的意义作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继续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并让学生注意到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的数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题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用加法算,也要用乘法,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中的1—8题由看图找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2、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

第 1 页 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和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怎样改写乘法。 教学准备:CAI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将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把“认识乘法”创设在一个童话情景中,并将乘法意义的两个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分开突破,不增加学生的难度与负担。整节课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练习设计的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开放性题趣味十足,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认识‘小红帽’吗?”让学生回忆起童话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紧接着,创设情境,“数学课上老师也带小朋友来看看小红帽的家。”《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在

第 2 页 导入部分中,我根据儿童心理,喜欢玩,喜欢小动物,卡通人物。时时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是用一个完整的情境贯穿始终。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把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况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你要把孩子引导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现在所处的位置。”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少,显得比较生疏。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小鸡”,“小兔,“鸡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出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说出许多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能力。 设计“鸡蛋”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

第 3 页 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新课标》中对计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准,而是看准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样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学生根据“鸡蛋图”分别列出了3个5相加(横着看的),5个3相加(竖着看的)的连加算式。甚至也会有学生斜着看来列算式,或6个6个的看等等各种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也记忆深刻。

我在教学中,在新授中让学生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外,在练习中,并出现了“5+6+6”这类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巩固概念。 紧接着我设计了小红帽过生日的情境,来一个人要两支筷子,来50个人要准备多少支筷子?学生中大多数用乘法,我提问;“为什么不用加法呢?”学生都感受到太长了,麻烦。从而将乘法的意义突破。

《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中,教师遵循由浅入深教学的原则,由基础题到提高题。首先让学生看一副图,说出是几个几相加,并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过渡到看到相同数连

第 4 页 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图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让学生在开放性题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3+5+5”这一题,刚开始学生会以为它没办法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它不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但通过自己的探索,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知道先算出2+3=5,这样就变成3个5相加,从而可以改写成3×5,5×3;接下来“3+3+6”这道算式就可以变成2个6相加的加法算式,进而可以改写为2×6,6×2的乘法算式,同时“3+3+6”这道题可以把6拆成两个3使原来的加法算式变为4个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题:A+A+A+A。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而再一次的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总之,把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后感受:

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当然

第 5 页 也有学生还出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我觉得对于这节课,应允许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有的学生当堂课不明白,说不定回到家却突然知道了,后知后觉。

第 6 页

推荐第9篇: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作为一位教师,当学校有说课的活动时应该予以积极参加。对于从事才一年的新老师来说,可能会不知道说课时什么意思,而且它和讲课是否一样呢?答案当然是不一样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吧?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一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我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索交流中去发现一般规律、去思考问题本质、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环节。

第一环节:以两道应用题作为复习,分别包含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既对先前学习的定律作简单回顾,也体验了算法多样化。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据儿童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巧妙地从生活购物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动手独立尝试计算出结果后互相交流,要求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这中间包含乘法分配律以及它的逆运算,学生在计算的同时感受采用不同算法带来的方便。与此同时,有些小朋友能从中发现规律,就利用这样的机会对猜想进行验证。在丰富的素材的积累上,以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乘法分配率,并用a、b、c来表示这个规律。

第三环节:基础练习与巩固应用,本环节我设计多层次的练习,如:填空、判断正误,这可以加深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记忆;“看谁算得最快”组块练习,体会分配率计算的简便。

最后,第四环节: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问题。有的同学说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有的同学说学会用乘法分配律了。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比如:除法中是否存在分配律等。这就是课堂的延伸,知识的延续,这中间可能会出现很有价值的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二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更多用掌握乘法分配率。

2.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感受教学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乘法分配律在计算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和概括能力,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和掌握乘法分配率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意义。

二、说教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将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实验法,讨论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创设愉悦的生活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沿着观察、交流、类比、归纳的思路,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生命化、生活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激、感、探、固、评“五字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相互评价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会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体现数学学习使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五字教学法,制定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借比赛来激趣

新课伊始,我先和同学们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课件出示)让学生在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教师全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当有了结果后,我设置疑问:想知道老师算得又对又快的秘密吗?当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时,我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依情境感新知

看到大家学习积极性这么高,老师送给大家一些笑脸,(出示课件)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张笑脸吗?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4 5*4+3*4]

学生不难发现,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来的结果相同,所以可以用等号将两个算式连接起来。(板书=)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又能使学生乐学、易学。

我感到,一个规律的得出应该通过一组算式的观察得到,只是一个例子就显得十分草率,因此,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件出示)学校准备购买校服,上衣每件35元,裤子每条25元,要购买三套这样的校服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同学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根据大屏幕上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我适时板书:[35*3+25*3 (35+25)*3]这时学生不难发现,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的总价相同,所以也可以用等号将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这样,由生活情境产生数学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地创境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强烈欲望,这样就自然地进入了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据探究知规律

当学生产生探究规律的强烈欲望时,我将引导学生对教学重点进行合作探究。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两个算式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进一步的达成共识,学生可能会发现:左边是两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把左边的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当所有学生都有所发现时,我将继续引导他们:你能仿照上面的例子再举一些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这一过程学生将会举出大量的例子,以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我问:同学们,在以上的学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以上的合作探究、观察交流,充分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进行归纳,(课件出示并板书课题)这时可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定律的?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字母公式,(教师板书)结合公式教师说明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反过来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样一层深入一层的探究过程,能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会采用各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对有特殊见解的我将予以充分肯定。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我把第四个环节设计为:

(四)凭练习固新知

当学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后,我将设计以下的闯关练习:

第一关是一般性练习,数字找家。(出示课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帮数字找准自己的家。

第二关是小判官。这一关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将让学生通过打手势的方式来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关是提高性练习,我能行。这一关练习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定律的能力。

第四关是开放性练习,我最棒。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这一过程我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20个足球20个篮球一个多少元?如果学生提出20个足球比20个篮球贵多少元时,可以进一步推广到乘法和减法的性质[(a-b)*c=a*c-b*c],这也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在以上的闯关练习中,循序渐进,学生在用中巩固了新知,最后一个环节是:

(五)借评估促发展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改进教学以及反思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将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探究气氛。在课的最后,我将让学生做最后的自我评估: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帮你?让学生自我梳理,最后布置作业。

推荐第10篇: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第一关是试一试: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2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一边是学生把整数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

2、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这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积里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在整数乘法积随因数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以练习为主;

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4扩大( )倍是24;72缩小( )倍是7.2。

5、24扩大( )倍是524;702缩小( )倍是0.702。

0.056扩大( )倍是56;5320缩小( )倍是5.32。

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4 58 6340 5000 3090

4、说出15×5,208×15各表示什么意义?并用竖式计算。

(二)、新授

1、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小数乘法(板书)

2、出示复习题,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1)算出积填在空格里

(2)观察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关系

从左到右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有没有变化?分别起了什么样的变化?积起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右到左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又起了什么变化?积又起了什么变化?

从而引发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3、教学例1

花布每米1.50元,求买5米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列式

用加法计算:1.5+1.5+1.5+1.5+1.5+1.5

提问:这几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吗?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1.5×5

提问:1.5×5表示意思?(5个1.5)也可以表示什么?(1.5的5倍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3)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提问:小数乘法中含有小数位,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采用什么方法呢?

②指导学生看书,讲解解题思路。

1.5扩大10倍>5 × 5 ×5

7.5缩小10倍>75

1.5里有一位小数,先把1.5扩大10倍变成15,把15乘以5得75,求得的积比原来要求的积扩大了10倍,根据是前面所复习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原来的积不变,必须把75缩小10倍,即把积里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样乘得的积就应有一位小数。

③共同小结:

为什么要把1.5扩大10倍?(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使原来的积不变)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步骤怎样?(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点上小数点。)

指出:实际计算时,不必写出思维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边说边填。

2.5>( ) 5.8 >( )

× 7 × 7 × 3 ×3

( ) < ( ) ( ) < ( )

2、直接说出积是多少?

3.2 5、4 8.56、7 5.2、1.2

× 2 × 6 × 3 × 8 × 9 × 5

得出:一位小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也整数乘法相同,只是乘得的积是一位小数。

3、试算“做一做”。

提问:你会做吗?

学生计算后继续提问:你是怎样算的?第一个乘数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第一个乘数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总结出计算方法:

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第一个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第11篇:二年级数学乘法教案(定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和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写出乘法算式,并体验乘法更简便。

4、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旧引新。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们观察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小火车每节车厢坐几人?过山车每排坐几人?摩天轮上每个吊厢坐几人?各种游戏有多少人参加?怎样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引导学生发现这几题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做相同加数。像这样有相同加数的加法,我们把它叫做“求相同加数的和”,板书:求相同加数的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发现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特点,为学习乘法,对乘法初步认识进行铺垫】

二、引导探索,感悟新知。

1、看一看。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情景图。

引导学生们观察小朋友都在做什么?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有的摆了3座小房子。有的摆了2颗星星。有的摆了10个三角形。有的摆了4棵小松树。)

2、找一找。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找一找摆每种图形里各用了“几个几”根小棒?列出算式:3+3+3+3+3+3=18

板书:6个3 3+3+3+3+3+

3【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可以说成几个几相加,增加学生求知的需求,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3、猜一猜。

8个3怎样写?80个3怎样写?

4、说一说。

像这样求6个3 相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法计算?

介绍乘号及写法。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一样,都有一个运算符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讲解:求6个3的和可以列乘法式。

写作:6×3=18,读作:6乘3等于18。

或:3×6=18,读作:3乘6等于18。

乘号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接受性学习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等重要,因此在学生会数几个几之后,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乘法计算 】

第12篇:三年级数学_口算乘法教案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个数。难点:能够说清算理、掌握简便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口算(出示卡片)开火车进行

30×4 50×5 400×5 60×4 300×9 200×9 师:选择1个说出口算过程:400×5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

2.揭示课题。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掌握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

2.出示教材58页例1情境图

师:①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那些信息?

②请同学们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老师根据你们的问题筛选出两个,请看大屏幕。 第一个问题: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第二个问题: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师:你会列算式吗?

③展示算式:300×10= ﹙份﹚

300×30= ﹙份﹚ (板书算式)

师:首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300×10怎样计算呢?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想到的算法和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学生讨论结束找小组长汇报,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师: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好,算的结果都是3000,(板书得数3000)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

4.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同学们真棒!咱们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5.师:继续看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学生讨论结束指生汇报并说出算理,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师:通过两道口算题的多种算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指生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电脑出示归纳总结

7.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口算方法,最快完成下面的问题。(填写在课本上)

电脑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温馨提示:一定要用今天所学的新方法,最后别忘了单位名称和答。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58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创造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出示练一练: 3.出示猜一猜:

四、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么口算最简便?口算时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由学生汇报时板书算式)

第13篇: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不进位)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二小学 麦惠芳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6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有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数学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解决:

让学生学会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并能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 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点子卡、磁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谈话导入。

2、快乐逛书城。(出示情境图)

3、复习旧知,快乐算一算。(出示信息问题) ①书包每个43元,买2个,一共多少钱? ②水彩笔每盒12支,买40盒,一共多少支?

③漫画书每套14本,买8套,一共多少本?(在练习本上用竖式算出来) ④如果买12套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列式,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2、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小研究。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

5、优化及比较。

6、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填。(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3 4 ×2 2 6 8 …… 34×( )

6 8 …… 34×( ) 7 4 8 …… 68+( )

2、我会算。(46页做一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我是啄木鸟。(47页,第3题,并说说错在哪里?)

4、48页第7题。(继续逛书城)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举一反三。

今天麦老师带了400块钱逛书城,想买11本科技书和12本《数学乐园》,《数学乐园》24元,科技书15元,够钱吗?

第14篇: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分数乘法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前面我学过了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吗?

2+2+2=2×3 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问题导入:例1

21、理解题意:“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是

11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2跳一下的”,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1“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2就是求3个是多少?

2221

111

2、探究意义。

22223个11是多少,可列成加法算式:11+11+11。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11+11+11 211×3

22从上式可以看出:×3表示3个相加。

111

13、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练习:

333555

55557777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导入:

2上题中×3怎样计算?

112222222236

1、×3=++=1111111111111

12、总结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练习

527

2

9

3(三)、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3问题导入

6 89

336189 方法1: 68884

4

3 方法2:

33696 8844 3 339方法3: 66

8844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就是先约分再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7315

15

910

小结: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先约分再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作业:练习二第

1、

2、4题

第15篇:六年级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1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课后小结:

第16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学建议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是今后学习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都是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推导出来的,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可以避免出现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错误。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正确使用估算法检验小数乘法的基础。

求积的近似值是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为基础的,但新就新在要结合实际无原则要取近似值,使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这说明乘法的运算定律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树立\"简便\"、\"灵巧\"的解题意识。

教法建议

小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定律简算等知识都与整数乘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联系整数的相关知识进行,在对比中找异同,既使学生找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能帮助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大大降低教学的难度。比如教学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完成整数乘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因数添上小数点再让学生讨论并尝试完成,说出根据,再对比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在计算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学习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也是如此,先复习整数中的简算,再变换成小数。通过类推迁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普遍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在教学小数乘法计算、简算时要特别注意提交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因为它是第二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直接基础,在确保正确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熟练性,可以采用选择正确结果、判断对错、比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等多种练习形式。对于小数乘法中的简算,应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不同方法的指导,并与口算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能力。比如:2.5×1.2,既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简算(2.5×0.4×3),又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5×(1+0.2)=2.5×1+2.5×0.2,像一些简算题可以把它融到口算题中间去。在每天的口算练习中,比较灵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在比较中找出最优。

求积的近似值实际就是在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更多新的知识,因此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学完之后能够利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购物时算总价,计算家里每月的电费,学会看发票核对账目、测量、计算黑板的长、宽、面积,桌面的面积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比如求近似数一般?quot;四舍五入\"法,但还有时采用\"进一法\"、\"去一法\",还有\"四舍六入法\"。以此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1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的简便算法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口算2.板演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答:一共可以卖360元. 答:一共可以卖360元.引导学生比较,由于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教师明确: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教师提问:在这道题里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第二种算法后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因此,第二种算法简便.)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写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比较简便.(板书课题: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1:1.组织学生讨论:(1)这道连乘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2)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这道连乘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得出结果.如果把后两个因数相乘,正好是10,再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算出得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教师质疑: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 ?3.练一练

(二)出示例2:1.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规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乘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2.组织学生讨论:口算不容易算出结果,我们可以把16改写成哪两个一位数相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第二种方法把它改写成 或 哪种简便?(显然前者简便,因此我们采用前一种.)3.练一练订正时提问:(1)计算 时,为什么不改写成 ?(2)计算 时,为什么不改写成 ?教师明确:我们要有目的地把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使第一个一位数与被乘数相乘时得整十.

三、巩固反馈1.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注意检查: 这题是否按原题直接依次计算,比较简便.2.同学们乘汽车去参观博物馆.每辆汽车坐45人,用3辆汽车送了2次才把所有的同学送走.去参观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3.商店运回1500千克水果糖,每10千克装一袋,每10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哪些简算方法吗?

五、课后作业1.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1225 2265 15232552 1358 35451154 2645 25462.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1516 3514 2225 24152512 1815 4514 5512

第18篇: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 小学老师:宁德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学习。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看他们热火朝天的植树真辛苦啊。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选择记录。 乘法交换律

首先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25组,每组有4个人负责抬水、浇树。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25×4○4×25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也就是说25×4和4×25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00.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25×4=4×25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86×4=4×86,100×33=33×100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个规律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b=b×a

三、巩固练习

(1)26×8=( )×( ) (2)56×( )=35×( )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二、新课学习

一共有25组,每组要植树5棵,每棵树要浇水2桶。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25×5×2 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也就是说无论先计算那两个数的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25×5)×2=25×(5×2)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也就是说把能够让计算变得简便的两个数先结合起来相乘,再乘第三个数,这样就能算的又对又快。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b)×c=a×(b×c)

三、巩固练习怎样简便怎样算

17×25×4 125×29×8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还记得们知道了乘法的那些运算律吗?谁来说一说。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乘法的运算律,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新的规律。

二、新课学习

还是来解决植树时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一共有25组,每组里4个人挖坑种树,2个人抬水浇水。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教师巡视,然后挑出做法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全班讨论(4+2)×25和4×25+2×25的相同于不同之处。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2)×25=4×25+2×25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b)×c=a×c+a×c 或者:a×(b+c)=a×b+a×c

三、巩固练习

播放课件: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还有分配律,合理应用这些规律会让计算变得简便。

第19篇: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 》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内容: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123333  666101010计算33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101010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922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999图。问:一个人吃了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2222226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999939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

2图片) 3(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23。再启发学生说9出223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99(3)比较2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9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9(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2222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

99999生计算,教师板书:2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9236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993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2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99观察结果:2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99(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

2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9223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

99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2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923按简便方法计算。 9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

1、

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第20篇: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

一、情境导入

植树节那天,明明和他的同学一起在植树。瞧!(课件出示P2页的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再请学生汇报(师板书)。(学生一般会采用一棵一棵的数,应用情境图启发学生一排一排的数并列出算式,然落后一步启发学生还可以一列一列的数并列出算式。)

板书:7+7+7+7=28 (4个7) 4+4+4+4+4+4+4=28 (7个4)

同学们观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出各个式子的加数都相同。 师:同学们你们在写算式时有什么感到? 让学生畅所欲言。(麻烦,容易出错)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知探求 1.初识乘法

老师还是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伙伴-“乘号”,板书:“×”。 乘号,它像汉语拼音里边学过的什么?齐读“乘号”两遍。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只要去数一下是几个几就可以了。比如:7+7+7+7=28(在老师的指引下数1个7,2个7,3个7,4个7)是4个7。所以写成乘法就是 (板书)7×4=28读作7乘4等于28。 或4×7=28读作4乘7等于28。(学生齐读两遍) 2.认识乘法各部份的名称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我们也跟它各部份取一个名字,老师同时板书 板书:4 × 7 = 28 ↓

↓ 因数 乘号 因数 等号 积 3.教学例2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然后再想一想“一共摆了多少根?怎样列算式?”学生一般都会列加法算式,老师应激励并用数“几个几”的方法,指引学生把它写成乘法算式。

老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用乘法有什么优点?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加法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用学具“小棒”先摆一摆,再填空。再次强调用数“几个几”的方法来填乘法算式。 2.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第2题

一个学生摆小棒,一个学生说算式 然后互换角色进行活动。(对摆小棒的学生强调:每堆要摆得一样多!对说算式的学生强调:先用几个几的数,然后再说乘法算式。)

四、课堂活动

1.拍手游戏。比如老师每次拍3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比如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课件展示) 9+9+9 3×4 3+3+3+3 1×4 1+1+1+1 7×5 7+7+7+7+7 3×9

五、应用拓展

现在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跟着跟着老师到校园里看一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的情境图)让学生细心观看情境图,并让学生说说画上的内容,老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情境图中4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上。你能提出和今天这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吗?怎么列乘法算式?(强调用“几个几”的方法去数,然后再列乘法算式)

六、指引总结

1.这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白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次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知识。

七.课后练习

教材练习一的1~3题

通过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动性。

作为老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供给各种能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纵情地表现自己的才干、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进一步激起他们愿望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在一系列的学习之落后行必要的小结,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明白的认识。

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供给了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供给了机会。

这一环节的课堂活动,将知识的巩固在一种愉乐、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本环节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阅历的学习进行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和才能。

六、教学反思:

依据新课标精神,对于本节课的设计和课堂实施,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在情境中学数学

“知识起源于生活” 。由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理解才能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充分应用“植树活动”“校园活动”这两个主题情境,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发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努力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在需要中学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全部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指引者、合作者。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指引他们去想更好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有了很大激情、动力,而且会不知不觉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最后再指引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点,并带他们到生活中去用乘法,从而初步形成了“乘法”的概念,并体悟学习乘法的意义。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思维就是操作”,“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数学操作活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4.联接多媒体学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直观化、生活化,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的展示。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溢生命活力,老师就必需改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才能与个性发展等方面连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又得到了发展。全部过程,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他们自己体验、探讨出来的。这样就充分体现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

教案模板小学数学乘法
《教案模板小学数学乘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