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求初中语法课程教案设计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19 08:41:5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程教案设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设计

一、主题名称

沟通你我、心灵并肩

二、教学时间及场地

1、教学时间:2011年11月2日上午9:50—11:30(2个课时)

2、教学场地:A3-406

三、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2、创造性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不断地面对新的困难甚至喜欢接受挑战。

3、在活动中培养团体合作意识,实现自我突破,加强彼此间的信任。

四、教学方式

1、班级游戏活动、。

2、小组讨论。

3、惩罚与奖励。

五、课前准备工作

1、教师事先了解班级的分组情况。

2、上课前组织工作人员将桌椅摆放整齐成一圈。

3、准备需要的道具(眼罩、抽组卡、鲜花、耳麦、电脑等)。

4、做好必要的软件准备(PPT、策划、主持词、惩罚措施等)。

5、工作组事先将示范演练好、各个活动时间排演计算恰当。

六、教学活动程序

刚开始先介绍一下开头词和游戏的乐趣作业,团体活动的意义等,再介绍一下我们的小组成员,接着热身,开始活动,活动具体策划如下: ●

一、茫茫人海 活动名称:茫茫人海

参与人员:全部(除本小组人员)

本小组工作分工:程艳丽、朱建全-主持

刘晓盼-活动策划及PPT展示。

其他同学-前期道具(眼罩)音乐及现场控制 活动步骤:

(1)我想有个家——热身活动

目的:放松,减轻焦虑,活跃气氛,体验团队的合作与温暖。 操作程序:

[1]成员站立,手拉手围成圆圈。然后注意听主持人的口令,按照口令分别重新组成5人组、3人组或8人组的小圆圈。每次变换中被排除的人站到一边,谈谈被排除的原因及此时的感受。

总结:采用放松的活动气氛,有助于成员放松自己,减轻焦虑。 (2)茫茫人海

目的:蒙上眼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的搭档。用这一游戏体验到同伴的意义。 操作程序:

[1]通过上游戏,使两人一组(若缺人,由工作人员补上),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先认识和熟悉自己的搭档。确定A同学和B同学(或左手边、右手边同学)。

[2] 工作人员给每个人发一个眼罩,整个过程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A同学给B同学带上眼 1 罩,然后握握他的手。A同学将搭档带到一个集中的地方,然后回到起始位置。工作人员再给A同学带上眼罩,使打散人员(不允许与自己的队友站在一起),主持人说明“茫茫人海”游戏开始。

[3]在悲伤的背景音乐下,主持人用很悲惨的声音讲述一些让人痛苦的事情。说可能我们曾经被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抛弃或者放弃了,但是我们身边还是会有支持我们的人。让大家随便拉着身边的一个人,握着他的手,紧紧地握一下,然后在他的手上写一个字。然后分开。 [4]继续寻找之旅,工作人员负责现场控制。指导参与者回到人群中,并可以进行相关干预,如轻微的碰撞等,模拟人生路上的排挤诬陷不友好与不安感。若找到了彼此,欢喜示意,手握的并不太紧的,多个工作人员可强行干涉,不停地用力推拉,将他们分开。(如果手握的很紧分不开另当别算。) [5]各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总结:先抑后扬,前期压抑的气氛模拟人生中的阻力和茫茫人海中那份焦虑的体验。有人会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推挤我们,有人会陷害我们,但是也有人会给我们提供帮助,有人会保护我们。后期舒缓的音乐中,给大家思考的空间, 去体验朋友,体验被支持的感觉。希望大家紧紧把握自己珍视的东西,不要被任何外力分开,一直坚持下去,精彩地活着!

注意事项:

开始之前,主持人并不说明是要蒙上眼睛的。 活动要求全程禁止讲话,听从主持人的指令。

让大家从刚才安静严肃的氛围中跳出来。当然,单纯的游戏并不能判断出我们朋友之间纯洁而又不平凡的感情,否则就太过于简单化和武断了。下面让大家开始一个娱乐的活动名字叫花开花落。来感受一下团队的力量。 ●

二、花开花落 活动名称:花开花落

参与人员:全部同学(除本小组人员) 小组分工:程艳丽、朱建全-主持

李晶晶-活动策划 刘晓盼-PPT展示。

其他同学-现场演示,制作抽签条,音乐及现场控制 活动步骤: (1):准备工作: 第一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抽签条,共7张。第一组全体同学集体做“花开花落”演示活动。演示完毕,小组成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并及时保护支撑不住的同学。 (2):花开花落 目的:

集体娱乐的同时,体会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团结意识。 操作程序: [1]抽签:

将事先准备好的抽签条拿出来,共7张(两个1,两个2,两个3,一个4).每一组的组长上来抽签,抽到相同卡片的两组即为竞争双方。前三场由分别抽到1,2,3的小组比赛,抽到4的小组暂时休息。

[2]比赛开始:

2 双方小组分别围成两个圆圈站好,展开双臂,分别勾住左右两边人的胳膊。主持人喊口令“花开”,所有成员脖子和上身开始往后仰;喊“花再开” 所有成员应使劲再往后仰;主持人喊“花落”,所有成员向中心低头;喊“花再落”,再向内收„„ 主持人随机喊花落.....花再落.....花开.....花再开.....花落....参与者应根据主持人的指令,作花开、花落状......时间恰当时,主持人不再喊口令。参与者保持之前指定的动作,先出现体力不支而“脱落花瓣”的小组就输了,另外一组胜出。 [3]依此规则,

1、2组的优胜队PK

3、4组的优胜队PK 两个优胜组最终PK,决出冠亚军

[4] 各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3):总结: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注意事项:

开始之前,主持人首先说明要放开一点,不要拘谨。 活动要求各小组成员动作一致,听从主持人的指令。

第一组成员负责保护参与活动者的安全,及时接住快要倒下的同学。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前两个游戏已经让大家比较紧张了,下面让大家做轻松的、HIGH的蹲蹲乐!

三、蹲蹲乐 游戏名称:蹲蹲乐 参与人员:所有成员 小组分工:

教室布置:八点由马歌 王宇 马乐娜负责布置教室,渲染游戏气氛。

现场主持:程艳丽 朱建全

现场裁判员:张琳楠 高慧芳 活动步骤:

游戏规则:比赛分为7个组,每组由9~10个人进行游戏,每个队员起个外号,比如分别叫茄子,西红柿,大白菜,青椒,胡萝卜。然后由一个人开始,比如由胡萝卜开始,他就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打出“胡萝卜蹲胡萝卜蹲,胡萝卜蹲完青椒蹲”,这时候青椒就赶紧也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再打出下一个蹲的是谁,谁要是在5秒钟内接不上谁就被淘汰出局,接受惩罚。切记的是一定要先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再打下一个蹲的人是谁。 游戏分组:1:水果组(苹果,葡萄,橘子„„)

2:蔬菜组(土豆,番茄,白菜,黄瓜,茄子,青椒„„) 3:海底动物组(螃蟹,鲨鱼,海马,乌龟„„) 4:萝卜组(白罗卜、红罗卜、黄罗卜、金罗卜„„) 5:地名组(昌吉,哈密,米泉,乌鲁木齐,伊梨„„) 活动目的:

3 在活动中增进同学感情,培养团队的团结意识,在紧张欢快的氛围中达到活动的高潮,进而体验真挚的友情。 总结:

通过前两个紧张的活动,蹲蹲乐使大家体会到愉悦欢快的气氛,进而增进了同学间的信任和感情。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反应能力,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互帮互助。 注意事项:

活动进行中要注意次序,不能因紧张的氛围而乱作和乱动。 参加小组组员要谨记自己小组的名字,减少出错几率。

四、惩罚措施:

真心话与大冒险

大冒险:

1、信任背摔(站在高处,背对大家向后倒)

2、模仿《东成西就》中,梁朝伟的鸭子步加配音

3、向主持人指定的电话薄中非本活动参与者的异性说:“我其实暗恋你很久了。

4、根据提供的音乐即兴跳舞。

5、学超级模特走秀,绕桌子或教室一圈。

6、邀请在场的一位异性情歌对唱(邀请三次失败者,罚表演)。

7、和离你最近的一位同姓同学十指相扣10秒,并看着对方的眼睛,含情脉脉地说:“我爱你”。

8、右手捏左耳垂,弯下腰,顺时针转10圈,在金鸡独立15秒,不许倒。

9、做一个大家都满意的鬼脸。

10、摆3个芙蓉姐姐S形。

真心话:

1、你的初吻是几岁?在什么地方被什么人在什么地方被什么人?

2、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回到高中毕业那天,你想对某一位异性说什么话?

3、每天睡觉前都会想起的人是谁?

4、从小到大最丢脸出丑的事情是什么?

5、若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6、若果有来生,你选择当„„

7、如果让你选择一个电影中的角色,你会选谁?为什么?

8、哭得最伤心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9、如果和你喜欢的人约会,碰到前任男(女)朋友,你会有什么表现?

10、身体哪个部位最敏感?

最后,再说一下我们的主题和目标:我们需要游戏,需要活动,需要集体,也需要团队的力量。希望大家都能够建立起团队的意识,突破自我,加强彼此间的信任。相信我们会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七、小组补充 队名:向阳队 组长:程艳丽

队员:刘晓盼、王娟、王宇、马歌、朱建全、高慧芳、张琳楠、李晶晶、马乐娜 分工:主持—程艳丽、朱建全

PPT制作及现场电脑操作:刘晓盼

“茫茫人海”策划:刘晓盼、王娟

“花开花落”策划:李晶晶、程艳丽

“蹲蹲乐”策划:张琳楠、高慧芳

4 惩罚策划:王宇

背景音乐及道具准备:马歌、王宇

特别感谢:李松老师的指导

唐维维同学借来的布条

马亚杰的现场拍摄

张玉同学的电脑准备工作

推荐第2篇:家长课程教案设计

家长课程教案设计

——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四年级一班 华淑凤

[教学目的] 1.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独立性很重要;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家长明确学习目的: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学习新课

1、家长先自主学习教材“情景对话”《我的事情我做主》《妈妈,我能参加夏令营吗?》及相关部分内容,然后让家长自由发言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的得与失。

2、走进专家讲堂:让家长知道:①有成就的人必然是一个自主的人。孩子的自主行动是自发的、自愿的,所以更容易坚持,更能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②无数事实证明,缺乏独立性,凡事总依赖别人决断的孩子,永远都长不大,也很难成熟起来。③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要达到教育孩子的本质目的,首先应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自主性的人。

三、建议家长做法

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独立性的前提是建立孩子的自我感,让他们在情感上先自立起来。①把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孩子。②把行动的权利还给孩子。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经常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的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孩子会从父母信任的目光、满意的微笑、赞赏的话语中得到鼓励,倍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保护孩子的自尊。①自尊是孩子发展与成长的阳光和空气,所以,家长要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有意无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抹杀他们的努力。②蹲下身子看孩子,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③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要比,就要把自己孩子的现在与过去比,这样才能比出进步,比出信心。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自由,常常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的路需要自己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必要现在就为孩子设定将来的生活和工作。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会使孩子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回促进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7、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宽容孩子的过错。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家站个应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只要他能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就应该给予肯定,不要指责,更不能惩罚。家长的宽容,可以促进孩子的不断发展。

四、进行课堂总结:

培养孩子独立性,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还应下决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

每天给孩子一个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坚持一个月

推荐第3篇: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篇1: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九年级,学科 :数学。

篇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 县木井乡中学篇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

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中学 章福枝)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

(二)内容解析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

4.用数轴来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

(二)目标解析

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区别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数式.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3.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个过程.

4、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习不等式的一种重要工具.操作时,要掌握好“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边界点含于解集中用实心圆点,或者用空心圆点;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 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

1.从时间方面虑:2.从行程方面: < >50 3.从速度方面考虑:x>5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梳理与补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紧扣问题概念辨析 1.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

设问2:能否举例说明? 由学生自学,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比如: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设问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吗? 由学生自学再讨论.

老师点拨:由x>50÷得x>75 说明x任意取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 <,>50的解. <,>50, x>50÷都设问2: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由学生自学后再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点拨: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4.解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解不等式? 由学生回答.

老师强调:解不等式是一个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老师再适当点拨,加深理解.

(四)数形结合,深化认识

问题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在数轴上如何表示x>75呢? 问题2:如果在数轴上表示 x≤ 75,又如何表示呢? 由老师讲解,注意规范性,准确性. 老师适当补充:“≥” 与“≤”的意义,并强调用“≥”或“≤”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 就是不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数轴的直观让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进一步加深理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什么是不等式?

<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

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不断积累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课外反馈

教科书第119页第1题,第120页第2,3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填空

下列式子中属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x +7>

②②x≥ y + 2 = 0④ 5x + 7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区分不等式、等式与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 ① a与5的和小于7 ② a的与b的3倍 的和是非负数

③ 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它的周长不超过160cm,求x满足的条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既要正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非负数(正数或负数)、不超过(不低于)”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又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实际意义.

推荐第4篇:初中美术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课题:捏塑造型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就是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设计与生活)》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本课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还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寻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况以外,还更加让学生能贴近生活、学生能更好增进对雕塑的兴趣。

2.学生能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2.通过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不同艺术类别的比较,使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 难点: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由图片导入新课。由泥塑图片《大阿福》引入。

(2).讲解新课(教师活动) 1.什么是泥塑 ? 2.我国五大雕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应是怎样的? 4.欣赏并讲解民间彩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的制作过程.5.欣赏并讲解现代泥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作品。

6.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制作泥塑?

7.选出学生中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学生注意力集中。

(预设学生行为)

1.学生通过看书从课方中找出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欣赏泥塑作品,说说作品美的妙处。3.能学生区分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 4.在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已归纳、概括、合作。 5.学生本人动手制作泥塑。 6.学生兴趣高 (设计意图)

1.通过对本课的理解更加能清楚地知道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目标。

3.在欣赏民间彩塑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更加增强对其它艺术的学习兴趣。5.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 6.提高作品效率。

(3).小结,讲评

(六)、板书设计

1.泥塑的含义、分布、特点、制作方法。2.我国五大传统雕塑:陶、木、石、铜、泥。 3.欣赏民间彩塑作品。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

2.分组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作品,说说理由。3.请学生本人介绍自己在制作泥塑过程和感受。

4.针对学生的作品做一个等级评定并给学生提出好的建议。

(八)、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图片展示、现场示范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及泥塑的制作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般性规律,进而提高作业效率。并且我对本课讲解较为详细,学生都能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也都能在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过程中做到认真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学习了本节后能够用文字形式表达出自己对雕塑艺术的了解和感受。本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我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并进行现场演示,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推荐第5篇:《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学大纲

第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选修课程。

本课程着重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所运用的一些主要的理论方法和一些热点问题,也适当介绍当前国际上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这两大语言学派的研究思路。同时从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这三个方面说明了当前急需的汉语语法的应用研究。

第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更新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促进学生对怎么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理论、方法,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研究、思考语法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有志于日后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学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学习重点: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二章:汉语句法研究、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学习难点:

1、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2、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

3、对双宾语结构的再认识。

教材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阐明语言、汉语、语法、语法单位、语法结构关系的性质,特点等基本理论,其中语法、语法单位、句法结构的关系是学习重点。

一、关于语言

二、关于语法

三、语法到底是什么

四、语法和语音语义

五、关于语法单位

六、三组重要的概念

七、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 词类研究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词类研究的基本问题,学习掌握划分词类的依据、理解词的兼类和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一节 汉语词类研究

一、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二、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三、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四、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五、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六、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 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性

二、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三、关于层次分析法

四、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六、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与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二、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三、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四、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五、变换分析的作用

六、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

一、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二、关于语义特征

三、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

四、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五、关于“v有„„”格式

六、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七、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八、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 配价分析法

一、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二、“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三、“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四、“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五、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六、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七、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老师”?

第六节 语义指向分析

一、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

二、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三、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四、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五、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六、“究竟”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七、“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八、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 范畴研究 第七节 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一、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二、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三、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四、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五、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 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 汉语虚词研究

一、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二、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三、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四、虚词研究中的意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 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 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一、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二、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三、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四、再说层次分析

五、两种描写模型

六、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维

七、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八、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

九、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 第十节 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

一、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

二、功能学派面面观

三、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

四、“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

五、关于“汉语式话题句”

六、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

七、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

八、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 第六章 汉语语法应用研究

第十一节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

一、关于中文信息处理

二、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

三、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

四、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

五、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

六、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

七、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 第十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

二、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

三、语法教学教什么?

四、语法教学怎么教?

五、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 第十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

一、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

二、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三、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

四、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

五、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

六、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

四、课程学习建议

一、本课程名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因此,学习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大家不用钻得太深,以免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二、对于有分歧的观点,大家可以多读、多看、多比较,如果你所持观点与教材有分歧,可以提出讨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也行。

三、大家在学习本课程时,一定要联系现代白话文著作、报刊、杂志、以及日常生活用语,使枯燥的理论鲜活起来;同时还要不断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我们的语言实践,学以致用。

四、对于教学中难点,应通过生动的实例加以领会,不要死记硬背。

推荐第6篇:初中定语从句语法汇总

初中定语从句语法汇总

一、定语从句的基本概念:

定语从句即在句中有一个具有主谓结构的完整的句子来充当定语,修饰前面的名词短语或者代词。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做先行词,定语从句必须放在先行词之后。引导定语从句的关联词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例如:

This is the present that he gave me for my birthday.Do you know everybody who came to the party?

I still remember the night when I first came to the village.This is the place where Lily once lived.

二、定语从句的分类

根据定语从句与先行词的关系,定语从句可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限制性定语从句紧跟先行词,主句与从句不用逗号分开,从句不可省去,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主句与从句之间有逗号分开,起补充说明作用,如省去,意思仍完整。

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功用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用来引导定于从句,在先行词和定语从句之间起纽带作用,使二者联系起来。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又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一个成分。关系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关系副词可作状语。

1.关系代词:主要有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等,它们在句子中可用作主语(如that, which, who等)、宾语(如that, which, whom等)和定语(如which, whose)。 例句:I found the book which I was looking for.我找到了我要找的书。(做宾语)

She is the woman whose car was stolen.她就是汽车被盗的那个女人。(做定语) She is the woman whom I gave the money to.她就是我给她钱的那位妇女。(做宾语) Is he the man that sells dogs? 他就是卖狗的人吗? (做主语) She is the girl who won the prize.她就是获奖的姑娘。(做主语)

注意: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从句的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须和先行词一致。 2.关系副词:主要有where, when, why等,它们在句子中主要用作状语。 (1)when指时间,其先行词表示时间,在句中作时间状语。

This was the time when he arrived.这是他到达的时间。

(2)where指地点,其先行词表示地点,在句中作地点状语。例如:

This is place where he works.这是他工作的地点。

(3)why 指原因,其先行词是原因,起原因状语作用。例如:

Nobody knows the reason why h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上学总迟到。

四、关系代词的用法

1.that 既可以用于指人,也可以用于指物。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作主语时不可省略,作宾语可省略。例如:

Mary likes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玛丽喜欢轻柔的音乐。(that作主语) The coat (that) I put on the desk is blue.我放在桌子上的那件外套是蓝色的。(that作宾语) 2.which用于指物,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作主语不可省略,作宾语可省略。例如:

The building which stands near the train station is a supermarket.位于火车站附近的那座大楼是一家超市。(作主语) The film (which) we saw last night was wonderful.我们昨天晚上看的那部电影很好看。(作宾语)

注意:关系词只能用that,不能用which的情况:

a.先行词被序数词或形容词最高级所修饰,或本身是序数词、基数词、形容词最高级时,只能用that,而不用which.例: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hat paed the exam.他是第一个通过考试的人。

b.被修饰的先行词为all, any, much, many, everything, anything, none, the one等不定代词时,只能用that,而不用which.例:Is there anything that you want to buy in the shop?你在商店里有什么东西要买吗? c.先行词被the only, the very, the same, the last, little, few 等词修饰时,只能用that,而不用which.

例:This is the same bike that I lost.这就是我丢的那辆自行车。 d.先行词里同时含有人或物时,只能用that, 而不用which.例如:

例:I can remember well the persons and some pictures that I saw in the room.我能清楚记得我在那个房间所见到的人和一些照片。

d.以who或which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为避免重复,只能用that 例:Who is the girl that is crying? 正在哭泣的那个女孩是谁? f.主句是there be 结构,修饰主语的定语从句用that,而不用which.例: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that belongs to Tom.桌子上那本书是汤姆的。 注意:关系词只能用which,而不用that 的情况: a.先行词为that, those时,用which, 而不用that.例:What’s that which is under the desk? 在桌子底下的那些东西是什么? b.关系代词前有介词时,一般用which,而不用that.

例:This is the room in which he lives.这是他居住的房间。 c.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用which, 而不用that.

例:Tom came back, which made us happy.汤姆回来了,这使我们很高兴。

3、who, whom用于指人,who 用作主语,whom用作宾语。在口语中,有时可用who代替whom,也可省略。

例:The girl who often helps me with my English is from England.经常在英语方面帮助我的那个女孩是英国人。(作主语)

Who is the teacher (whom) Li Ming is talking to?正在与李明谈话的老师是谁?(作宾语,可省略) 注意:(1)当定语从句中含有介词,介词放在句末时,who, that, which可省略,但介词在关系代词前时,只能用“介词+which/whom”结构。

例:This is the house in which we lived last year.这是我们去年居住的房子。

(2)含有介词的固定动词词组中,介词不可前置,只能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例:his is the person whom you are looking for.这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3)that 作介词的宾语时,介词不能放它的前面,只能放在从句中动词的后面。 例:The city that she lives in is very far away.她居住的城市非常远。

五、关系副词的用法

1、When的用法:

关系副词when在定语从句中用作状语,表示时间,用以修饰表示时间的先行词;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介词+which”的意思(which的意思与先行词所表示的意思等价),其中的“介词”通常应根据先行词的含义与搭配来确定。 例:1988 was the year when he was born.1988是他的出生年。

句子分析:句中的when he was born为修饰the year的定语从句,关系副词when在此相当于in which。表示在某一年,英语习惯上用介词in,如in 1988, in 2008等,所以此处用in which。

例: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I first met you.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见你的那天。 句子分析:句中的when I first met you为修饰the day的定语从句,关系副词when在此相当于on which。表示在某一天,英语习惯上用介词on,如on that day, on Friday等,所以此处用on which。

例:Don’t forget the time when the wedding will start.不要忘记婚礼开始的时间。 句子分析:句中的when the wedding will start为修饰the time的定语从句,关系副词when在此相当于at which。表示在某一时刻,英语习惯上用介词at,如at that time, at the moment等,所以此处用at which。

2、where的用法:

关系副词where在定语从句中也是用作状语,表示地点,用以修饰表示地点的先行词;在许多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介词+which”的意思(which的意思与先行词所表示的意思等价),其中的“介词”通常应根据先行词的含与搭配来确定。

例:What is the name of the town where you live? 你住的那个城市叫什么名字? 句子分析:句中的where you live为修饰the town的定语从句,关系副词where在此相当于in which。表示住在某城市,英语习惯上说 live in a city,所以此处用 in which。 例:This cro marks the spot where she died.这个十字符号标明她死去的地点。 句子分析:句中的 where she died 为修饰 the spot 的定语从句,关系副词 where 在此相当于 at which。表示在某一地点,英语习惯上说 at a spot,所以此处用 at which。

3、why的用法:

关系副词why在定语从句中也是用作状语,表示原因;why引导定语从句时,其先行词只有一个,那就是the reason;在许多情况下why也可以理解为for which。 例:These are the reasons why we do it.这些就是我们这样做的理由。

句子分析:句中的why we do it为修饰the reason的定语从句,关系副词why在此相当于for which。

例:Do you know the reason why she doesn’t like me? 你知道她不喜欢我的原因吗? 句子分析:句中的why she doesn’t like me为修饰the reason的定语从句,关系副词why在此相当于for which。

why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关系副词,它引导定语从句时,除可换成for which外,有时也可换成that,甚至省略。如:

他失去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他喝酒。

正:The main reason why he lost his job was that he drank.正:The main reason for which he lost his job was that he drank.正:The main reason that he lost his job was that he drank.正:The main reason he lost his job was that he drank.

推荐第7篇:初中语法:be动词的用法

★Be动词的形式和搭配:

1.be 动词am, is ,are 的原行,be动词在句中运用时,在一般现在时句中,需根据句子主语的不同,选择用am, is, are,而be动词一般不直接用在句中。

am, is, are 在句中的用法(我用am ,你用are , is用于他、她、它,复数全部都用are.):

(1) am 是,“am”要与第一人称代词“I”连用,即,只有句子主语为“I”时,“I”与“am”缩写形式为I’m.如:I am a student.I am Michell.

(2) is 是, “is”用在句子主语为单数时,或不可数名词时使用。其缩写形式为 He’s , She’s, It’s.如:He is twelve.

She is my sister.

It is a clock.

(3) are 是, “are”用在句子的主语为you,表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目的复数名词,代词以及“and”连接的两者或多者一起构成的主语时。其缩写形式为 you’re .(习惯上)

如:You are a student.

Tom and I are good friends.注意:am , is , are 与前面的代词或名词的缩写形式只用在句中,且在它们之后还有其他词时;如果无其他单词时,则不应将它缩写。

如: --- Are you Michell?

--- Yes, I am.(此时的I 与am 不能缩写) 2.Be 动词的否定形式的变化:

否定句:只需要在be(am, is, are)后面加上not 就行。但要注意缩写形式。

如:I am not a student.You aren’t a teacher.He isn’t a good man.There isn’t a pen.There aren’t some bags in the shop .(am not , is not=isn’t

are not =aren’t) 总结:am 一般与not 一起时不缩写;is 与not 缩写为isn’t , are not 缩写为aren’t , isn’t 和aren’t 在句中运用时, 不管后面有无其他单词都可以用,不用分开写。

如:a.----Is that an English book?

----No, it isn’t.

b.We aren’t teachers.

We’re students. 3.一般疑问句:只需要把be动词提到句子开头就行,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Are you a good student? Yes, I am.

Is he reading books? No, he isn’t.

Is there a new school in your hometown(家乡)?Yes, there is.

Are there your parents and your grandparents in your family? Yes, there are.

★be动词的四种功能用法:

1.功能一,系动词be

be为连系动词,中心词义是\"是\",句型为\"主+系+表\"结构。

be的形式常用am, is, are(现在式);was, were(过去式);will/can/may/must be(助动词/情态动词+原形);have/has/had been(助动词+过去分词)等。如:

To help animals is helping people.(一般现在时)

The twins were very busy yesterday.(一般过去时)

It will be sunny tomorrow.(一般将来时)

She has been ill for over a week.(现在完成时)

2.功能二,助动词be

助动词be,无词义,辅助主要动词一起在句中作谓语动词。用法如下:

a.be+doing:构成进行时态,有现在和过去两种进行时态。如:

The girls is reading and copying the new words now.

Young Tom was always asking questions and trying out new ideas.

b.be+done:构成被动语态(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done必须是及物动词)。如:

Tea is grown in my hometown.(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This building was built three years ago.(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Our claroom has been cleaned and tidied already.(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How could this kind of cakes be made in your home?(含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That is a day never to be forgotten.(动词不定式的被动语态)

c.be+going to do,表示\"打算或将要做某事\",be有现在和过去两种形式。如:

We are going to plant trees in the park.

I didn\'t know if she was going to come here.

d.be+to do,表示\"按计划安排将要做某事\"。如:

The new shop is not to be opened till next Monday.

One night an angel came to Mary and told her that she was to have this special boy.

3.功能三,there be

there be句式为:there be+主语部分+状语部分,表示\"某处存在某物\",be常用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如:

Oh, cool! And there are many things to see.There is even a deer park in Sanya.

There are about 80 pyramids in Egypt.

Will there be a football match in your school next week?

4.功能四,实义be

可以将be视为实义动词,因为它具有实际的词义,如\"成为;做;发生;举行;逗留;到达\"等。如:

His daughter wants to be a doctor for animals in her twenties.

Kate\'s birthday party will be at half past six this evening.

Jim has been in China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but he has not yet been to Yichang.

推荐第8篇:句型语法 初中英语语法复习

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学初中英语语法复习句型语法

一.否定句

改写否定句时我们遵循“有情态动词和be动词时,在情态动词和be动词后直接加not,没有情态动词和be动词时,加入相应助动词的否定态并将谓语动词还原”的规则。 1.I can swim.有情态动词can所以直接在can后面加not就可以了。I can’t swim.2.I am a student.有be动词am所以在am后面加not。I am not a student.3.当没有情态动词和be动词时,我们用相应的助动词帮助我们完成句子的否定含义。现阶段我们接触到的助动词有do, does, did,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他们的否定形式即don’t, doesn’t, didn’t来帮助我们完成否定句。不要忘了将谓语动词还原哦! ①I like swimming.这句话是一般现在时,而且主语是I所以应该选取助动词do的否定形式don’t。I don’t like swimming.②She goes to school by bus.这句话也是一般现在时,但主语是She所以应选取的助动词是does,并用其否定形式doesn’t进行否定,并将谓语动词goes还原为go。She doesn’t go to school by bus.③I did my homework late yesterday.这句话是一般过去时,所以应用助动词did的否定形式didn’t进行否定,并把谓语动词did还原为do。I didn’t do my homework late yesterday.特别注意:如果肯定句中有some,and这种只能用于肯定句的词汇时,在改否定句时,要把它们变为可以用在否定句中的any和or。 二.疑问句

1. 一般疑问句

A.一般疑问句的问句

一般疑问句问句的改写遵循“有情态动词和be动词时,将情态动词和be动词提前,没有情态动词和be动词时,句首加入相应助动词并将谓语动词还原”的规则。但是当主语是I时,要将其改为you。

①I can swim.有情态动词can所以直接将can提前可以了。Can you swim? ②I am a student.有be动词am所以将am提前。Are you a student?

③当没有情态动词和be动词时,我们用相应的助动词帮助我们完成一般疑问句。现阶段我们接触到的助动词有do, does, did,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句首加上Do, Does, Did完成一般疑问句。不要忘了将谓语动词还原哦!

1)I like swimming.这句话是一般现在时,而且主语是I所以应该选取助动词do置于句首,并将I改为you。Do you like swimming?

2)She goes to school by bus.这句话也是一般现在时,但主语是She所以应选取的助动词是does,并将谓语动词goes还原为go。Does she go to school by bus? 3)I did my homework late yesterday.这句话是一般过去时,所以应将助动词did置于句首,并把谓语动词did还原为do。别忘了把I和my改为第二人称哦。Did you do your homework late yesterday? 特别注意:如果句中有some,and这种只能用于肯定句的词汇时,在改一般疑问句时,要把它们变为可以用在疑问句中的any和or。

B.一般疑问句的答句

在回答一般疑问句时,我们一般用yes和no来回答,并遵循“用什么提问用什么回答”的原则,所以关键就在于问句的第一个词。但是有的情态动词引出的一般疑问句根据其表达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情态动词回答,例如: —May I open the door? —Yes, you can./No, you can’t.—Must I do it now? —No, you needn’t.2. 特殊疑问句

在这个知识板块我们所需要了解的有两点:第一是特殊疑问句究竟提问什么内容,也就是每个特殊疑问词的含义;第二就是如何改写特殊疑问句,正确应对就划线部分提问这种习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掌握的特殊疑问词吧。 who:询问主格(人);what:询问物或干什么;whom:询问宾格;whose:询问所有格谁的;which:哪一个人或物;where询问地点;when询问时间,what time询问较为具体的时间;why询问原因;how询问用„„方法,如何„„;how还可以后接相应的形容词或副词询问其程度:how old询问年龄;how many询问可数名词的量;how much询问不可数名词的量和价格;how often询问频率;how long询问时间或某物体的长度;how far 询问指路程的长度。

解决了特殊疑问词的含义,我们要开始改写特殊疑问句了。

第一步,确定特殊疑问词。我们先要明确提问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特殊疑问词,这就用到了上面所介绍的特殊疑问词的含义了。

第二步,将所给出的句子改为一般疑问句,你还记得吗?

第三步,去掉被特殊疑问词代替的成分也就是划线部分,再将特殊疑问词和删减后的一般疑问句相加。

依照上边的步骤,大部分的特殊疑问句就轻而易举的完成了。来试试吧。 例如:He went to school by bike yesterday.(就划线部分提问) 第一步,确定特殊疑问词。by bike应该用询问用„„方法的how来询问

第二步,改写一般疑问句。本句没有情态动词和be动词且为过去时,要在句首添加did,并将谓语动词went还原。Did he go to school by bike yesterday? 第三步,去掉被特殊疑问词代替的成分也就是划线部分by bike,再将特殊疑问词和删减后的一般疑问句相加。How did he go to school yesterday? 但是有的特殊疑问不能遵循上面的步骤,比如who,whose和what。 who提问主格,它的特殊疑问句只要把主格去掉换成who就可以了。 例如:Peter has a lot of books.(就划线部分提问) Who has a lot of books? whose提问所有格谁的,所以提问时要带着后面的名词一起置于句首。

例如:This is Tom’s book.(就划线部分提问) Whose book is this? what提问干什么时要将删掉的动词部分替换为do 例如:Susan watched football match yesterday.(就划线部分提问) What did Susan do yesterday? 3. 选择疑问句

选择疑问句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能的答案供对方选择,选项之间用or连接。在形式上它很像一般疑问句,但是回答时我们要用肯定句而非yes, no。例如: —Do you like sandwich or hamburger? —I’d like a sandwich.4. 反意疑问句

A.反意疑问句的问句

在反意疑问句的问句中,我们应遵循前后不一的原则,即如果前半句是肯定句,后半句则是否定的,而如果前半句是否定的则后半句应该为肯定句。 例如:He works really hard, doesn’t he? 在问句中我们又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not和no并不是唯一的否定句标志,前面我们提到过小学阶段还有五个隐形否定词,同样也标志否定:never, seldom, little, few, hardly。也就是说当句子中有它们时,同样视为否定句。He knows little about English history, does he? 第

二、问句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时态是相同的,所以后半句要选用与前半句相应的助动词、be动词和形态动词。例如:Mary goes to school on foot, doesn’t she? You can help me, can’t you? It’s a fine day, isn’t it? B.反意疑问句的答句

在回答反意疑问句时,我们还是要用yes和no,所遵循的原则是“实话实说”。也就是说不管问句是前面肯定后面否定或是前面否定后面肯定,我们只看主干是否属实就可以了。另外要注意虽然问句前后不一致,但是答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必须要一致,不能出现Yes, it isn’t.或者No, I can.之类的荒唐句子。还有一点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答句的时态和所选用的情态动词必须与问句相同。例如:

—Tom is a boy’s name, isn’t it? —Yes, it is.—Tom can swim, can’t he? —Yes, he can.三.祈使句

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建议等等,其中谓语动词一律用原形而且句子中通常不用主语。 1. 肯定的祈使句

A.动词原形开头,例如:

Stand up.起立。

Be quiet,please.请安静。 B.Let引出的祈使句,例如:

Let’s play ball.我们玩球吧。 Let me help you.让我来帮你。

C.如果要加人称,人称要用“,”隔开,例如:

Li Ming,come here.李明,过来。

2. 否定的祈使句

A.Don’t +动词原形,例如:

Don’t swim in the river.别在河里游泳。 Don’t be late.别迟到。

B.表示禁止时,尤其是标语等也可用“No+名词/动名词”来表示,例如:

No smoking!禁止吸烟! No parking!禁止停车!

C.Let所引导的祈使句有两种否定方式

Let’s(us,me)+not +动词原形,例如:

Let’s not say anything about it.对于这件事,咱们什么也不要说。 Don’t let +第三人称代词的宾格或名词+动词原形.Don’t let them play with fire.别让他们玩火。

Don’t let the children touch the medicine.别让儿童够着药物。

3. 祈使句的反意疑问句

A.一般祈使句后可以加一个简短问句,变为反意疑问句,使语气变得客气一些。

例如:Have a rest , will (won't) you?Stand up , will (won’t) you? B.但是let有两种反意疑问句

①Let’s表示说话人向对方提出建议,问句用shall we或 shan't we。例如:Let’s go,shall we?咱们去吧,怎么样?

②Let me或 Let us表示向听话人提出请求,征求对方同意,问句用 will you或 won’t you .例如:Let us go,will you?让我们去吧,行吗?

四.感叹句

感叹句通常有what, how引导,表示赞美、惊叹、喜 悦、等感情。what修饰名词,how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这部分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区分what和how,二是如何将普通句改写为感叹句。 1. what与how的区分

区分它们的关键是看到底这句话是对哪个成分提出感叹,但很多同学都困惑于分析这个成分,现在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试试。 例1._______ nice weather it is! 例2._______ nice the weather is! 例3._______ time flies! 首先我们从后往前删去离感叹号最近的一组主谓关系,然后观察剩余的部分,如果还有名词就证明要感叹的是名词部分,所以用what;如果没有名词,就证明所感叹的不是名词部分,就用how。

但是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当我们明确感叹部分是名词时,还要看好这个名词是不是可数名词单数,如果是的话,要在what的后面加上a/an哦。 例如:_______ nice shirt it is! What a nice shirt it is! 2. 改写感叹句

感叹句的改写也是有诀窍的,首先确定what和how,然后把它们和它们所修饰的部分一起提前,其他部分保持陈述语序就可以了。

五.There be句型

相信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句式了,但是还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 1. there be句型符合就近原则,离be动词最近的名词决定be动词的形式,例如:There _____ a river and some trees by the lake.离所填的be动词最近的是a river,所以要用表示单数的is。 2. there be句型也是有时态的,be动词需要根据时间,变化为is, are或者was, were。但无论是哪个,如果后面的动词都应该是doing的形式。

推荐第9篇:校本课程十字绣教案设计

校本课程:快乐十字绣 教案设计

叶代秀 胡敏

了解十字绣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走近十字绣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十字绣,培养兴趣。

2、介绍十字绣的有关历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了解十字绣吗?说说你是从哪儿了解十字绣的?你认为十字绣的作品美不美?老师出示几幅十字绣作品,让学生欣赏。看了这么美的十字绣作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绣一幅?

二、介绍十字绣的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十字绣,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利用经纬交织的搭十字的方法,对照专用的坐标十字绣图案进行刺绣,任何人都可以绣出同样效果的一种刺绣方法。

十字绣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手工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四世纪,十字绣从土耳其经由意大利在欧洲传播开来,最初是在宫庭中风行,后来传入民间。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最早的十字绣是用从蚕茧中抽出的蚕丝线在动物毛皮的织物上刺绣,这种十字绣在许多国家被人们用来装饰衣服和家具。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都别具匠心。十字绣在二三十年代曾经是欧洲女性的至爱。现如今再度受到瞩目,为大众所喜爱。是因为它是一项易学易懂的手艺,可以用于很多场合,如工艺品、家居、装饰等,同时也可以自娱自乐,体现个人风格。

目前在中国,十字绣已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市场上各种十字绣产品也随着十字绣升温不断的涌现,现在主流的十字绣产品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大类,国产十字绣,价格便宜,但绣出的质量差;进口十字绣,绣出的作品效果好,但价格要高出一些。

三、欣赏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十字绣作品。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十字绣的材料、工具和穿线方法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了解十字绣的材料

2、生学会十字绣的穿针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十字绣的材料

十字绣所需要的基本材料有十字绣布、十字绣线和十字绣针,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

材料和工具。然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东西吧!

1、十字绣布

绣布使用十字绣专用的网格状布料制成的,让人们可以轻松地利用上面的小格眼来刺绣,十字绣布有30多种颜色可以选择。

根据格子的划分:十字绣布可以分为:32ct(count)、18ct、16ct、14ct、11ct和9ct等。根据数额越大,格子就显得越小。

2、十字绣线

十字绣线分为棉线、金属线、彩色毛线等等。线也有品牌之分,常用的进口绣线有DMC、Anchor等;国产线有CC,CB等;117号DMC棉线有467种颜色,绣图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颜色,现在大部分的绣图都会标注DMC的线号;国产绣线现在也以DMC线号为标准,生产出能和DMC线号对应的绣线,但色差总是会有的。

彩色棉线:可根据绣图选择相应的绣线(右图为DMC棉线)。

金属线:多用于绣白雪、星星、天使的衣服等有着这金色和银色光泽的图。 彩色毛线:向闪亮的绒毛一样,常用于绣宝宝图案中的芭蕾舞裙和头发一类。 十字绣使用6股的线,每束8米,一般来说,11CT的面料使用3股线绣,14CT的面料使用2股线绣

三、十字绣的工具

1、十字绣针

十字绣所用针与平时缝纫时所用的针不太相同,十字绣用的针则是钝针,其针头较圆且针孔较大;对于不同大小的十字绣格布, 所使用的针大小也不相同.

2、十字绣绷

3、鹤嘴剪

鹤嘴剪用于裁剪多余的绣线,这种剪刀很不错,和普通剪刀相比,使用时无论多么细小的部位,利用它都能处理得干净利落,其精巧的设计正好符合十字绣这门独特的艺术。

4、水溶笔

常用于复杂的图案。用水消笔在绣布上将画有相同符号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可以避免绣错。因为是水消笔,绣完之后用水洗一下,颜色就会消失,很方便。

5、线板与线盒

大线盒可以放100多种线,下十字绣线盒可以放几十种线,携带起来比较方便;线板用于把不同颜色的线分颜色缠绕在上面,然后标上标记,以便于使用。

四、十字绣的穿线方法

1、取一根十字绣线对折,用对折后形成一个圈的那一头穿针

2、将十字绣线尾从已经穿过针鼻的那个圈中穿过

3、将十字绣线尾完全穿过这个线圈,注意不要拉太紧,将线拉到针鼻最下面,注意一定要是最下面,不能是侧面,在侧面的话绣的时候在布上的磨擦更大,线容易起毛。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准备十字绣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介绍绣花针、彩色丝线、绣布、图纸等材料。

2、激发学生十字绣的热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十字绣要有哪些材料?

二、介绍材料:

1、十字绣线:十字绣使用6股的线,每束8米,一般来说,11CT的面料使用3股线绣,14CT的面料使用2股线绣。各种品牌之间都会提供颜色的对照表。

2、十字绣绣布:十字绣的绣布呈网格状,格眼方正,与图案相对应,可按大小裁剪,绣完洗涤熨烫后效果更佳,颜色有30余种,常用的为白色、乳白色、米色的11CT和14CT面料。还有多用于手机链等小装饰品的塑料布。

3、十字绣绣针:十字绣的绣针很特别,绣针的针头是圆的,不必担心会扎伤您的手,绣针有3种规格,分别为22,24,26号,编号越大越细长,24号为常用绣针,此外,还有用于穿珠子用的珠子针。

4、十字绣专用线板:可以在刺绣时方便您区分颜色相近的绣线,您可以把不同颜色的线分门别类地缠绕在线板上,然后在线板上注上绣线的线号,绣的时候只要按照线号取就行了。

5、线盒:用塑料制成,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主要用来放线板,珠子,针等细小的物品,小号线盒因为其便于携带,供日常外出时使用,可以存放20~25个线板。

6、鹤形剪刀:是十字绣所专用的,与普通的剪刀相比,使用时无论多么细小的部位,利用鹤形剪刀都能处理的干净利落,其贴合手形的人性化设计,以及其精巧的外观,正符合十字绣这门独特的艺术。

7、绷架:虽然传统规则说十字绣并不需要用绣绷,不过绣花绷架可以使布平整,避免十字布变得松驰。而且使用绣花绷比放在手中的可视性更强一些。

第四课时

活动内容:十字绣基本针法

(一)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

1、学习十字绣针法——全针绣、半针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每种图案均以方格图的形式表示。每个方格代表一个全十字针。半个方格代表四分之一的十字针。每个图都附有一个颜色表,表示图中所需的绣线颜色。表头上分别标有全十字针(X);DMC线或ANC线色号(DMC或ANC);四分之一针(1/4X);半个十字针(1/2X);勾边(B\'ST)和颜色名(COLOR)。

二、学习基本针法

1、全十字针:(X)。十字针要与图中每一方格相对应。横排十字针可以采用来回绣的方法。而竖排十字针可按完整的十字绣针法,其实就是在绣布上用/ 及\\交叉组合成十字,这样多个的针法即组成了十字绣图。会这个针法即可以应付大部分图纸。

2、半十字针(1/2X):这种针法只是绣十字针的前一半,即只绣/ 或\\的其中一个方向的针。刺绣时一般应由左下方向右上方进行。如有特殊情况请依照图中所示。

三、师演练示范,学生实践操作。

第五课时

活动内容:十字绣基本针法

(二)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学习十字绣针法——1/4针绣、3/4针绣、勾边。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两种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针法——全针绣、半针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种针法。

二、学习基本针法

1、四分之一针(1/4X):在布的中间及其中一个孔洞里面,用这种针法会使绣图里面的过渡更自然。例如人物图脸的边缘。四分之一针由图中和颜色表上的彩色三角或半个全针符号表示。选在“1”的位置上向上绣,然后在织物的纱线中间,即在“2”的位置向下绣。(四分之一针的方向依照图中所示各有不同)。

2、四分之三针:是由一个二分之一针和一个四分之一针组成的。

3、勾边针法:直线代表勾边。轮廓部分勾边(图中和颜色表上黑色或彩色线条所示)应在所有十字针部分完成之后才进行,最后勾勒边线,会是绣图更突出、美观。勾边用一股线,按数字标的位置顺序走针法。

三、师演练示范,学生实践操作。

第六课时

活动内容:十字绣基本针法

(三)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学习十字绣针法——连续十字绣针、法兰西结、平式花瓣针。

2、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两种基本的针法——1/4针绣、3/4针绣,还学会一种“勾边”针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种针法。

二、学习基本针法

1、连续十字绣针法:先按数字的顺序走十字的左侧针法。把有左侧的针法走完后,然后再按数字的顺序走右侧的针法。连续的针法适合于某一种颜色的某一部位的针法相连时使用,这样绣的速度会比较快。

2、法兰西结:黑色或彩色圆点代表法兰西结。

(1)将针拿到要做法国结的地方。将绣布放在平的地方,桌子上或者膝盖上。左手持线,按顺时针方向将线在针上绕两圈。

(2)左手拉紧线,右手将针移到线的根部但不要选择同一个洞。在AIDA上做法国结的时候你只好自己在附近的格子里扎一个洞,如果是用亚麻布,就可以选择下一根绣布纤维。

(3)左手仍然拉紧线,右手将针扎到绣布下面。注意,在线剩下将近5厘米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操作,以保证在希望做法国结的地方能够产生一个整齐丰满的法国结。

3、平式花瓣针:黑色或彩色椭圆代表平式花瓣针。把针从“1”的位置穿出,做一个环,

再从“1”号位穿回,然后把针从“2”号位穿出压住布面上的线环再从“2”号位穿回去。

三、师演练示范,学生实践操作。

第七课时

活动内容:认识、练习绣法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掌握十字绣的技法。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十字绣的基本材料是刺绣线和特殊工艺制作的网格面料。只要有设计图稿,根据图稿在网格面料上将线通过十字交叉的方式穿过网格就可以了。

二、练习刺绣:

1、请将三股绣花线穿过针眼。

2、找出图案设计的中心位置。(圈着的部分)

3、现在,将刺绣用格纹布的四边互相对折,找出布的中心点。

4、从布的中心点向上数12格,然后向右数两格。你们可以从这个位置开始刺绣。在格纹布的背面,将绣花针穿过A孔拉出(参照图1),然后插入B孔,再从C孔拉出插入D孔。以同样方式,继续多绣半个十字。

5、从E到F之后,你便可以完成十字针的另一半(参照图2)。在格纹布背面的G位置将绣花针拉出插入D,然后从E拉出插入B,再从C拉出插入H。这样,你完成第一行的刺绣!现在,向下移一行,数一数针步的数目,开始在I的位置绣第二行。

6、有关针步的图案和颜色,请仔细按照图纸的指示。继续以上述的方法完成每行,先绣上十字针的一个斜步,然后在上面加上另一步。为使效果更加均匀美观,请同学们以同一方向刺绣所有十字针。

7、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个针步,你便可以创造出既美丽而又富有创意的十字针刺绣。你学会了基本针步,一旦发现十字针刺绣是如此简单和乐趣无穷,就可以尝试较复杂的设计。

三、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八课时

活动内容:提高十字绣速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让学生能较快的进行十字绣的刺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常情况下一个半针需要以下几步:

1、针下去。

2、手下去。

3、拉线。

4、针上来。

5、手上来。

6、拉线。

二、关于绣法。

1、挑绣。挑绣是当之无愧的十字绣绣法速度之王。挑绣其实就是在上面的步骤中省略掉第2步和第3步,针上来以后不换手,直接接下一针的出针处。继而可以省掉第5步。挑绣的速度绝对不止提高了一倍。但是挑绣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最遗憾的莫过于针脚不够整齐了,如果你有耐心在线没拉匀的时候用手拉一下,绣出来还是能看得过去的。还有挑绣只适合绣成片的颜色时使用,散乱的针因为要计算下一针的出针点,比较麻烦,也容易绣错。而对那种只有几针的颜色就更加的无能为力了。

2、一只手上,一只手下。使用过绣架的应该都会这,其实不用绣架一样可以。最通常的做法是用重物(线盒是最佳选择)把绣布的一端压在桌上,绣的时候用在上面的手轻轻捏住绣布就可以了,还可以不弄皱绣布。埋线头也很方便。等你熟练以后,沙发上,床上,在哪里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多练习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哪只手在上面,这个无所谓,习惯就好。我推荐右手在上,原因下面再说。还有就是拉线的问题,可以分次拉,也可以两次一拉(配合双头针,真的可以做到天衣无缝的说),两次一拉需要注意的是拉的时候线要在上面,如果你在线在下面的时候拉,很容易因为看不见而把线都绞到一起了。

3、综合法。什么是综合法呢?其实说白了就是乱用一气,哪里适合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所以我推荐右手在上面,这样可以在适合使用挑绣的地方不换手直接使用挑绣。在绣成片的颜色的时候,我通常喜欢使用挑绣绣压在下面的半针,然后使用一手上,一手下的办法绣在上面的半针,这样就可以做到又快又好。

三、关于起针和收针。

起针的时候取一根1米长绣线对折,用对折的这头穿针,这样就留出了一个环,在绣完这根线的时候可以不用收针,再取一根线从留出的环中穿过去,然后对折穿针继续绣。虽然对速度并无多大提高,但是可以省一次起针和收

针,既方便又省线。尤其在绣金线的时候强烈推荐此方法,而且一定要在第二根线的两端各打个结,这样金线就不会散开,也不会被拉的毛毛的,可以像普通绣线一样绣,不用剪得短短的,也不会浪费。

四、关于绣布

绣布也是有文章可做的,用十字绣专用笔在绣布上横向和纵向每十个或五个小格打一条直线,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在绣布上打格,可以大大提高十字绣绣制速度,降低难度,免去您反复数格子的苦恼。另外在绣散乱的颜色时,可以先用十字绣专用笔做上记号,这样既可以防止绣错,也可以提高速度。

五、其他一些小技巧

1、先少后多:这个就是先绣少的,后填多的。

2、先绣轮廓:对付大片的颜色,先把轮廓绣出来,然后往里填。

3、多针同时作业:这个要好好说一说。对付只有两三种颜色却需要频繁换针的图案,就可以用这种办法。就是把这几种颜色分别用针穿上,该绣哪种颜色的时候不用换线而是直接换穿这种颜色的针,是不是方便很多呢。需要注意的是不用的针要拉好线放在绣布的上面。

第九课时

活动内容:掌握、练习绣法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掌握十字绣的窍门。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十字绣有很多规则,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活动,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绣,没有必有遵守任何规则。

二、讲授刺绣窍门

1、绣前要保持双手的清洁,以免弄脏网面。

2、先将绣花线剪成约50厘米的分段,这是最方便刺绣的长度。然后,将绣花线的六股分成两份,每份三股。你只需用双手的指头各执三股,然后从相反方向将绣花线轻轻拉开便可。假如在刺绣中,绣花线紧缠在一起时,你可以放开手上的针让它悬垂于半空,绣花线便会自动解开。紧缠的绣花线会变得较细,难以妥当地盖过布料。

3、切勿将绣花线打结。当开始用第一条绣花线时,请在布料后预留一寸长的线尾。用手指按住线尾,然后开始刺绣。在进行刺绣时,针步会将线尾固定下来。完成一条绣花线后,只需在布料背后连针带线穿过几个针步,并将余下的线段剪去便可。要使用新的绣花线时,请在重新开始刺绣的位置附近,将针和线穿越几个针步的底部。

4、切勿从一个区域跨到相隔很远的另一区域!

5、在布料背后的绣花线尤其是颜色较深的会在布的正面显视出来,因此请先完成一个区域,然后再开始另一个。

6、假如在刺绣中,绣花线紧缠在一起时,您可以放开手上的针让它悬垂于半空,绣花线便会自动解开。紧缠的绣花线会变得较细,难以妥当地盖过布料。

7、绣的时候线不要拉的太紧或太松。

三、学生练习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课时

活动内容:清洁、保护十字绣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懂得十字绣的清洁和保护。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要完成一幅精致完美的十字绣作品,不但要经过日夜的辛勤劳作,还要在绣制的过程中小心翼翼注意各种各样的细节以免给作品带来不可补救的遗憾。

二、绣品的保护和清洗。

(一)普通的洗涤方法

1、将绣品直接泡在清水使用倒普通的洗涤液揉搓干净(切记不要机洗,不要使用洗衣粉,不要揉搓或挤压);

2、过大量清水冲洗干净后,把作品展开悬挂滴水晾干(不能在阳光下爆晒),或者平铺在预先准备好的白色干毛巾上,然后卷起毛巾把多余的水份压出,展开放在通风处晾干,晾干后从背面熨平。(用熨斗从绣品背后熨平,注意温度一定要掌握好,以免把绣品熨坏)

(二)最正确的清洗和保养方法

1、将绣完的十字绣布放入冷清水中先浸泡3分钟。

2、倒入一瓶盖约20毫升德盛牌十字绣特效清洗液,按比例(1:30)兑水稀释。

3、将从冷水取出的绣品放进稀释好的德盛牌十字绣特效清洗液稀释液中,泡浸约10分钟。

4、对有污渍处适当揉搓,但要力度不宜过大。

5、过水冲洗干净后,直接悬挂在通风处滴水晾干。

6、晾干后,直接把绣品卷起来,可以不熨烫直接装裱!免熨烫,为你省去多重费用、麻烦和担心(怕熨烫坏)。

三、总结

如果要想长久保持绣品的光泽如新、延长绣品的寿命周期,如何清洗和保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第十一课时

活动内容:操作十字绣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1、在操作中掌握十字绣的针法。

2、锻炼学生的意志。

一、导入

十字绣是一门美丽,而且简单的艺术,学会很容易。但是,从学会到绣起来很得心应手,则要多绣一些作品才可以。刚开始的时候,每人也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把教程融入到自己的手法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不要心急,慢慢来。

二、经验之谈

1、绣制过程中绣线交叉的方向要保持一致,即上面的二分之一针如果是左下到右上就永远保持这个方向。否则将会破坏整幅的作品。因个人的习惯有所不同,而其绣的方向也会有所不同,但仍要遵照其一致性。

2、在开始的时候选择比较简单的图案,循序渐进。这样容易让自己有成就感,不至于半途而废。

3、在十字绣过程中不能在任何地方将十字绣线打结。

4、在绣制过程中绣线不要拉的太紧,否则容易造成绣片不平整,十字格布暴露太多从而影响绣片效果。

5、切勿从一个区域跨到相隔很远的另一区域。

6、绣时要要找准中心点的位置。一定要先找到布的中心点位置才开始绣图,否则可能会造成图绣好之后,却无法顺利裱褙的窘境。

三、学生操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二课时

活动内容:操作十字绣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作中掌握十字绣的针法。

2、培养学生的耐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十字绣是一门美丽,而且简单的艺术,学会很容易。但是,从学会到绣起来很得心应手,则要多绣一些作品才可以。所以,我们一定有这个决心,完成作品的决心。

二、经验之谈

1、挑绣。挑绣是当之无愧的绣法速度之王。挑绣的速度绝对不止提高了一倍。但是挑绣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最遗憾的莫过于针脚不够整齐了,如果你有耐心在线没拉匀的时候用手拉一下,绣出来还是能看得过去的。还有挑绣只适合绣成片的颜色时使用,散乱的针因为要计算下一针的出针点,比较麻烦,也容易绣错。而对那种只有几针的颜色就更加的无能为力了。

2、一只手上,一只手下。最通常的做法是用重物把绣布的一端压在桌上,绣的时候用在上面的手轻轻捏住绣布就可以了,还可以不弄皱绣布。埋线头也很方便。等你熟练以后,沙发上,床上,在哪里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多练习一下就可以了。

3、综合法。什么是综合法呢?其实说白了就是乱用一气,哪里适合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推荐右手在上面,这样可以在适合使用挑绣的地方不换手直接使用挑绣。在绣成片的颜色的时候,通常喜欢使用挑绣绣压在下面的半针,然后使用一手上,一手下的办法绣在上面的半针,这样就可以做到又快又好。

三、学生操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三课时

活动内容:操作十字绣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作中掌握十字绣的针法。

2、培养学生的耐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十字绣作品,让学生欣赏。

二、找中心点及画格

1、先找到图纸的中心点 一般图纸水平、垂直的中心点都会有一个黑色的三角形,其交点就是图纸的中心点。

2、再找到绣布的中心点。可将画布对折,然后再对折,找到中心点后,可用水溶笔画在中心点上。从中心点开始绣图,这样能够使图案绣在绣布的中间,而不会出现偏差,便于日后装裱。

3、画格

根据图纸,用水溶笔在绣布上画格,一般每隔10格,沿水平、垂直方向画直线。

三、学生操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四课时

活动内容:操作十字绣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作中掌握十字绣的针法。

2、培养学生的耐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十字绣作品,让学生欣赏。

二、找中心点及画格

1、先找到图纸的中心点 一般图纸水平、垂直的中心点都会有一个黑色的三角形,其交点就是图纸的中心点。

2、再找到绣布的中心点。可将画布对折,然后再对折,找到中心点后,可用水溶笔画在中心点上。从中心点开始绣图,这样能够使图案绣在绣布的中间,而不会出现偏差,便于日后装裱。

3、画格

根据图纸,用水溶笔在绣布上画格,一般每隔10格,沿水平、垂直方向画直线。

三、学生操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四、回顾总结,师生共同欣赏。

推荐第10篇:《素描2》课程教案设计

《素描2》课程教案设计

主讲:石庆秘

授课学期:2013年春 授课学时:64学时 教学对象:10124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地点:7208教室

授课时间:第1周——第6周:周二5-

8、周四1-

4、周五5-

8、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素描构图与形式美的基本含义,掌握构图与形式建构的基本方法。

2、掌握写生观察与表现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驾驭和使用基本的素描要素建构自己的素描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个性趣味。

3、提升自己的对写生与创作的认知,拓展视野,合理使用素描技术手段,能够通过写生达到创作的基本目标。

4、学会在自由、控制之间寻找素描关系的平衡点,达到感性控制,理性表达。

5、要求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方式,重点掌握课程研究的方法;所有的理论知识不由教师讲解,采取学生独立搜索——集中讨论与陈述——检测个人收集状况——个人整理——归纳汇总。与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尽可能由学生自主收集,并展开分析和讨论,学会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重视每个学生和班级整体的学习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训练化解为独立的课题研究,并延伸到普遍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构图的基本方法与画面表现

2、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基本方法及其关系研究 难点:

1、构图的多样性与主题、自主审美趣味的内在统一

2、形式美感与主题、个性审美的关系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的方法

1、课题式研究

2、讨论与讲授

3、多媒体演示

4、课堂实践训练

四、学习准备

1、用于素描的各类工具与材料

2、素描练习本:8开速写本1-2个。用于素描的图示语言探寻,寻找视觉方式的图示呈现。

3、学习日记本(16开本)。用于记录课堂知识、讨论方案、思维方式等

4、定画液

五、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图片等

2、各种风格的素描大师作品。

3、教材与辅助书籍等。

六、学习要求

1、记录学习、研究、思考的过程

2、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学习的平台

3、强化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

4、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研究兴趣支持下的学理可能性。

5、探寻和提供有价值的知识点、思维方式、表达可能性、形式美感等。

6、整理每周教学与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和完成的技能训练作业,按照课题要求和顺寻,形成文本、图片资料集各一册。改变过去技能教学中每次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只有几张素描纸完成的零散作业。

七、作业提交要求

1、每次课后根据教学安排,在下次课必须提交相关作业资料,便于课堂讨论和研究、交流、整理。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做好课堂记录,以备课程结束后提供评分的依据。

2、课堂作业提交一般以文本(笔记本、速写本)、图片、作品、实物等方式。

3、最终提交的作业文本必须包含从第一次课开始到课程结束的所有文字、图片、图表等,可以是打印、手写或者复印。

4、所有提交的作业用于展览、存档、评分的基本材料,不得短缺。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讲 被建构的画面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

第三章 素描构图与形式美法则 (8学时) 第一节 素描构图原理

1、构图概述

2、构图的突破——质疑高考构图模式

3、构图原理 (1)图形与背景 (2)负空间 (3)视觉中心 (4)明区与亮区 (5)速度感与压迫感 (6)视点选择 (7)比例 (8)平衡与节奏 (9)场面安排 (10)画幅与画面边角

(二)实训项目:素描构图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构图原理,探索构图形式,要充分运用原理,自主经营画面,完成5个以上不同的画面构图,画幅不大于32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 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并学会运用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主动建构画面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学难点:突破高考构图模式达到构图原理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构图的基本原理、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经营位置”的阐述、西画中的构图,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构图、经营位置的理解和表述。

2、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课件与讲义。

4、卡片纸:8×10厘米的卡片纸2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20张。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3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1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画面与视觉心理平衡感觉实验:形状、大小、数量、方向、位置、颜色、肌理、空间等,直线的水平、垂直、倾斜。线的粗细、形状、数量等,视点、视角、视距。

2、讨论与归纳:根据实验请学生总结归纳画面构图所应该加以考虑的主要内容、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构图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构图学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构图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构图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二讲 美的形式探寻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第二节 素描中的形式美法则

1、何为形式美?

2、形式的衍变与发展

2、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比例 (3)重复

(4)对比与统一

(5)节奏与韵律

(6)重点与非重点 (7) 视线流程

(二)实训项目:形式美的法则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形式法则,充分运用素材完成形式探索,完成不少于5张的画面,画幅不小于64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 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在素描写生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素养。

三、教学重点:形式美的法则

四、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2、卡片纸:32开卡片纸1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5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或实物的明显或暗含形式因素提取出来并表示与画面中,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写生中的形式美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加以表现,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形式美感,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形式美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5、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形式美的理论知识,感受自然中的形式美,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形式美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形式美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素描写生、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是写生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寻找你认为是创作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三讲: 师法自然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一节 素描写生概述 教学内容:

1、为什么写生?

2、观察与取舍

3、自然的恩赐——感受自然与生命

4、主体的表现——我在哪?! 项目十:风景写生

目的要求:面对客观对象时懂得取舍,重视画面的完整,加强个人对于自然地感受和表达,强化艺术感觉,形式和技术不限。不小于16开纸3张以上作业。 内容:自然风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从写生的基本方法,强化个人感受与表达,学会积极主动建构画面关系。

三、教学重点:写生中的观察与取舍

四、教学难点:写生中的感受表达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写生方法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写生静物、人物、风景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2、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与实物的明显区别与联系,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写生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写生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进行写生,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取舍、嫁接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七、课余的事

1、风景、人物或花卉的线描写生。

2、经典作品的画面结构分析

第四讲 感悟与表达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二节 结构与色彩 教学内容:

1、结构

(1)结构的含义与地位 (2)物象结构 (3)画面结构

(4)物象结构与画面结构的关系

2、色彩

(1)素描中色彩的含义与地位 (2)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转化 (3)色调 (4)情绪传达 项目十一:结构训练

目的要求:理解物象生理结构并表达清楚,具备形体结构观念,构建合理的画面结构关系。完成不少于3张的结构素描。 内容:静物为主,兼及其他

二、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的基本含义,深入理解物象生理结构、物象形体结构、画面结构。学会运用色调传达个人情趣和情绪。

三、教学重点:结构的理解与表达;色素描中的色调与情绪传达

四、教学难点:画面结构处理;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欲个人情绪传达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结构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应物象形、骨法用笔”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结构的理解和表述。

2、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4学时,学生训练: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结构分析与评述、总结归纳。

2、写生练习: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结构分析进行写生练习。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结构与色彩》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结构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有关结构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观察方式和取舍原理,深入表达对象结构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结构的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针对自然中具有强烈结构感觉的物体进行写生练习,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第五讲 中得心源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三节 素描写生到创作 教学内容:

1、写生到创作的含义与目的

2、写生到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作者与作品

重点:写生到创作的程序与方法

难点:素材中的取与舍,画面关系的合理建构 基本要求:

项目十二:写生中的色调训练

目的要求:充分感受并表达客观自然的色彩色调关系,并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在画面中,使画面具备一定的情景气氛。作业不少于2张。 内容:风景、静物为主,兼及人物及其他。

项目十三:从写生到创作训练

目的要求:必须是根据写生收集的素材整理完成具有一定情趣或意义的作品,单幅画不小于4开纸、系列画不小于32开4张。画面完整、精致。表现形式不限。 内容:风景、人物、静物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素描从写生到创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学会探讨表达内容和画面形式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素描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创作立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创作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气韵生动”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创作的理解和表述。

2、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3件以上,并打印2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2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1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分析与评述、总结与归纳。

2、写生到创作练习:根据写生作业展开创作,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创作意图进行草图探究、小稿练习、放大为正稿。

(1)色调创作练习:面对对象写生,并赋予画面移特定的色调关系,以传达特定的情绪和氛围。

(2)根据写生稿,整理出创作小稿3幅以上,选择最为满意的一幅放大为正稿。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主要探寻画面构图、造型、色调、形式感等美术语言如何传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意图,确切表达主体,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作品的内在张力、视觉中心的控制、节奏和韵律感的形成等,写出5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草图与小稿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观察方式、取舍原理、创作意图等,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带有主题性的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视觉图形,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好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课程总结——课程资料整理与习作汇报展览

(一)资料整理与要求

1、根据全部课程的课题要求和顺序,将课堂内和课堂外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加以整理——文字部分、图片部分、实训习作部分,以及阅读的文献来源等。

2、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后按照课题顺序装订成册—— A4纸规格,提交至任课教师。作为评分的依据。

3、课堂训练册和笔记应该成为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依据,每位同学须妥善保管,并加以整理。

(二)习作汇报展览与要求

1、展览内容:课堂训练册、笔记本、收集的文本与图片、课堂实训习作。

2、展览时课堂实训自作必须加以装裱,严格展览的效果。

3、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课程汇报展览。

4、展览活动的具体组织和举办具有班级自主筹划、实施和检查,指导教师须认真加以指导。

5、可以开展课程结束的研讨活动,邀请部分教师和其他班级学员参加,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完善课程的实施。

第11篇:《素描3》课程教案设计

《素描3》课程教案设计

主讲:石庆秘

授课学期:2013年秋 授课学时:64学时 教学对象:10124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地点:7208教室

授课时间:第1周——第6周:周二5-

8、周四1-

4、周五5-

8、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解构与重组基本含义,掌握结构与重组的基本方法,获得对形和画面的新认识。

2、掌握创意素描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主动驾驭和使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要素建构自己的作品,传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个性趣味。

3、提升自己的对写生与创作的认知,拓展视野,合理使用素描技术手段,能够通过解构与重组、创意思维、创作的基本程序等达到创作的基本目标。

4、学会在自我、自然、社会、人文之间寻找创作的基本意图,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达到表达自己主观意图或主题意义的目的。

5、要求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方式,重点掌握课程研究的方法;所有的理论知识不由教师讲解,采取学生独立搜索——集中讨论与陈述——检测个人收集状况——个人整理——归纳汇总。与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尽可能由学生自主收集,并展开分析和讨论,学会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重视每个学生和班级整体的学习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训练化解为独立的课题研究,并延伸到普遍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解构与重组的基本方法与画面表现

2、创意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表达

3、素描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及其运用 难点:

1、解构与重组的多样性与自主审美趣味的统一

2、创意思维的开放性、表达形式与主题、个性审美的关系

3、素描创作中主体意图的图形转化、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

三、教学的方法

1、课题式研究

2、讨论与讲授

3、多媒体演示

4、课堂实践训练

四、学习准备

1、用于素描的各类工具与材料

2、素描练习本:8开速写本1-2个。用于素描的解构与重组、创意思维的多样性展示、寻找主观意图的图示呈现等。

3、学习日记本(16开本)。用于记录课堂知识、讨论方案、思维方式等

4、经典绘画、自然物象、创作素材等

五、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图片等

2、各种风格的大师经典创作作品。

3、教材与辅助书籍等。

六、学习要求

1、记录学习、研究、思考的过程

2、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学习的平台

3、强化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

4、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研究兴趣支持下的学理可能性。

5、探寻和提供有价值的知识点、思维方式、表达可能性、形式美感等。

6、整理每周教学与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和完成的技能训练作业,按照课题要求和顺寻,形成文本、图片资料集各一册。改变过去技能教学中每次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只有几张素描纸完成的零散作业。

七、作业提交要求

1、每次课后根据教学安排,在下次课必须提交相关作业资料,便于课堂讨论和研究、交流、整理。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做好课堂记录,以备课程结束后提供评分的依据。

2、课堂作业提交一般以文本(笔记本、速写本)、图片、作品、实物等方式。

3、最终提交的作业文本必须包含从第一次课开始到课程结束的所有文字、图片、图表等,可以是打印、手写或者复印。

4、所有提交的作业用于展览、存档、评分的基本材料,不得短缺。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讲 被建构的形象

第五章 解构与重组 教学内容:

1、解构与重组的意义与内涵

2、解构与重组的方法

3、解构与重组的可能性研究

项目十四:基本形与物象的解构与重组训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解构与重组的基本观念,掌握解构与重组的基本方法,探索绘画表达的可能性。

2、运用合理的解构与重组方法,实现对基本形和客观物象的解构,产生新的形态,并通过对新的形态加以重组得到更多的新形。教学重点:解构与重组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解构形态的随机性、多重性与合理性; 重组形态的多样性与美感。 教学方法:实验、讲授、多媒体等。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己感兴趣且形态形式结构等各方面均有特点的自然物:如洋葱、大蒜、核桃等。以用于上课时完成作业。以及绘画工具与材料。

教学时间分配:理论讲授与作业评述:2学时,实验研究:自然物象结构与重组10学时。 教学基本流程:

1、实验研究:

(1)对基本的几何形态(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进行分割,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其可能性。

(2)运用基本几何形态组合新形,探索其组合方式和新形的可能性。 (3)问题思考:新的形态可以如何产生?你可以有哪些方式得到新的形态?

2、理论讲授:(详见《解构与重组》讲义和课件)

3、实训练习:

内容:自然物象的解构与重组 要求:

(1)每位学生准备3个及以上的同类物象,该物象需经过自己的精心挑选,从形态、结构细节等多方面加以筛选。

(2)从3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表现物象的形态与结构,尽可能去掉光影,描绘出尽可能多的细节,以实现形态的美观。

(3)将物象拆解开来,观察选取所拆解物象形态,选择有意思的加以描绘。注意拆解的方法和角度选择,拆解尽可能地彻底。

(4)重组:将拆解的图像进行重新组合,组合时可以原样使用,也可以提取物象的典型性特征作为符号加以使用,还可以添加几何元素(点线面),重组的画面需要设置黑、白、灰的颜色关系。重视重组的方法和可能性研究,美学的因素可以不予重点考虑。

备注:重组时形与形的位置关系主要有:相离、相切、相交(联合、减缺、透叠、覆叠、差叠、重合等)。

(5)作业不少于4张——其中解构的图形不少于10个,重组的新形不少于5个,重组形成的画面不少于3个。画幅尺寸不限,小幅为宜。 (6)工具材料和技法不限。

4、作业展示与评述:

要求:结构与重组的方法和可能性研究室作业完成的关键,重在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上。

5、小结

6、拓展研究:

(1)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基本的几何形体(正方体、球体、柱体、椎体进行切挖、分解与重组),要求同课堂作业。

(2)查找有关解构与重组的知识点,下节课需要汇报。

(3)复印世界名画:每人2张,以人物画为主,画面清晰,用于下节课程训练。

第二讲 世界名画的背后

第五章 解构与重组 教学内容:

3、经典作品的解构解析

4、解构与重组的可能性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运用解构与重组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解构中外经典的美术作品,探索绘画表达的本源与可能性。

2、选择美术史上经典的美术作品,展开解构解析,分析其造型、构图、画面黑白灰分布、视觉张力构成、视线流程设计、画面分割等画面内在因素,提升对美术经典作品的理解水平,化解知识。

教学重点:运用解构与重组的基本方法到解构世界名画;

教学难点:名画背后的视觉张力、画面分割、视线流程设计等深层关系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讲授、多媒体、讨论等。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世界名画2张复印件。

2、搜索有关该画的评述、画家背景等知识。

教学时间分配:理论讲授和作业评述2学时,实训10学时——线描整理6学时,黑白灰整理2学时、画面结构深层分析2学时。 教学的基本流程:

1、课程汇报:关于解构与重组的知识汇报,选2——3人阐述。

2、理论讲授:(详见详见《解构与重组》讲义和课件)

3、实训:经典作品的解构解析

(1)名画的线描整理:本课题主要研究对古今中外的美术经典作品进行线描整理与结构示意标示,解读经典作品在构图、造型方面的严谨性,形式的独特性;并对作品的深层结构与抽象因素进行分析和标示。学会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并寻找新的突破点结合当代艺术观念建立新的视觉图式。

A、研究方法:选取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进行复印 (画面以不小于8开为佳),在复印稿上用线条白描的方式整理出画面的造型与构图、形式因素,并用有色线标示出画面的结构趋势线和视线流动的方向。 B、实验要求:

a.经典作品的选择应以结构关系清晰,构图特点明确,形式感较强的绘画作品; b.线描整理时应去掉色彩不涂调子,强调主体结构线,加强对形象的概括、提炼,提取形式语言。

c.整理过程中作到严谨求实,抓住大节奏,不放过小节奏,把握原画的基本特征,切忌草率。 C、作业数量:1张

(2)名画的黑白灰整理与内在结构分析

A、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对古今中外的美术经典作品进行黑白灰整理与结构示意标示,解读经典作品在整体黑白灰的控制能力和画面黑白灰色调节奏的变化所体现的视觉表情,并对作品的深层结构与抽象因素进行分析和标示。学会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并寻找新的突破点结合当代艺术观念建立新的视觉图式。

B、研究方法:选取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进行复印 (画面以不小于8开为佳),在复印稿上用铅笔概括出画面的黑白灰的色块界线,然后用水粉或者丙烯色等涂出色块;并用有色线标示出画面的结构趋势线和视线流动的方向。 C、实验要求:

a.经典作品的选择应以黑白灰关系清晰,形式感较强的绘画作品,复印成黑白稿; b.黑白灰整理应注意黑白两极颜色的运用,一般不宜太大,尽量将不同程度的灰色概括在灰色块中,色阶的概括使用宜在3-5种色。

c.整理过程中要把握原画的基本特征,严谨求实,抓住大节奏,不放过小节奏,切忌草率。 D、延伸与拓展:

对经典美术作品的抽象要素运用专业术语使用文字加以描述和分析,文字不少于1000字。 E、作业数量:黑白灰整理至少1张,内在结构分析至少1张。

4、作业展示和评述:要以线描整理为根本,解读深入,画面完整。黑白灰概括不失作品原貌,内在结构分析符合原画的基本关系。

5、拓展研究:

(1)解读自己的绘画作业,看能够有没有新发现。 (2)收集有关创意的思维方法和图片。

第三讲 想象与创意

教学内容

第六章 素描中的创意

1、思维与想象

2、时间的启示

3、来自民间

4、创意的可能性 (1)联想 (2)异变 (3)嫁接

(4)其他学科的启示

5、创意主题的表达

项目十六:素描中的联想与想象训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素描创意的基本意义,掌握创意的思维途径和方法,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2、学生在观察客观对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构造新的形象,并创建合理的画面关系。

教学重点:素描中新创意思维与方法的可能性研究; 教学难点:主体创造意识与画面传达的可能性对接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讲授、多媒体等。 教学时间分配:理论讲授2学时,实训10学时 教学基本流程:

1、创意实验研究:相干的物象组接与改变:如手套与鲜花,杯子与树叶等 (1)要求:使图形具有较强的创意特性,思维开放、别致。

(2)问题:创意来自于哪里?如何让自己具有较好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艺术需要什么样的创造力?

2、理论讲授:(详细见《素描中的创意》课件与讲义)

3、创意课题研究:

(1)民间美术中的创意图形研究。剪纸、年画等。寻找民间美术中具有创意特征的图形和作品,并加以分析。

(2)创意思维训练:运用联想、异变、嫁接等方法,自主创作素描作品。要求完成创意草稿3个以上,最终稿1件,终稿尺寸不小于4开纸大小,技术不限。

4、作业评述与小结。

5、拓展训练:

(1)创意的多种可能性研究:运用相同的元素实施创意的多种可能研究。绘制草稿不少于8个。

(2)创意的发散思维训练: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实现创意表达,完成10个以上的创意作品草图和方案。

(3)有关创意的思维方法的文献查阅、收集与整理。

第四讲 创意主题表达

第六章 素描中的创意

5、创意主题的表达

项目十七:素描中的创意主题与表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意主题表达的基本意义,掌握创意主题表达的思维途径和方法,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2、学生依据创意主题,根据自己的经验、联想和想象构造新创造形象和构建画面,探寻创意主题的合理形式。

教学重点:素描中创意主题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教学难点:创意主题的合理表达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讲授、多媒体等。 教学时间分配:理论讲授2学时,实训10学时 教学基本流程:

1、以创意的方式为自己设计一个推广形象。

(1)不能采用肖像描绘的方式进行。

(2)问题思考与讨论:当围绕某一具体对象进行创意描绘时,重点思考的问题究竟有哪些?如何展开你的创想活动?

2、理论教学:(详见《素描中的创意》课件与讲义)

3、实训:

内容:为“素描课程汇报作业展览”设计一个创意海报。 要求:

(1)以黑白灰为基本色,针对本班的本次课程将要举行的汇报展览设计一个创意海报。 (2)创意设计3个以上的方案草图。

(3)选择较为满意的绘制成素描稿,画幅不小于对开纸。

4、作业评述与小结。

5、拓展训练

(1)为自己、某企业、某产品等设计推广平面广告小稿若干。

(2)收集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关注的物件、人物、风景等图片资料5张以上,最好是自己亲自拍摄的,为后一周作业做准备。

第五讲 意图转化为图形

第七章 素描创作

教学内容:

1、创作的概念与意义

2、创作的基础与目标

3、创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4、创作的思想与观念

5、素描作为创作手法

6、制作

7、作品呈现

8、展览

项目十七:素描创作训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将主题内容转化为视觉图形,达到内容坏人形式的统一,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和审美经验。

2、在确立主题范围的条件下,学生自主收集素材,查阅文献资料,通过设计草图、选择定稿、制作小稿、放大过稿、制作完成等基本步骤自主完成素描创作。

3、作品完整,制作精致,装裱精美。单幅画不小于2开纸,系列画不小于16开纸且不少于4张。

教学重点:素描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教学难点:主题意义转化为图形图像的过程 教学方法:文献、采风、讨论、讲授、多媒体等。

教学准备:学生需准备自己关注的人、事、物、景等方面的图片5张以上。任选一类加以收集和整理,并查阅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教学时间分配:讲授与评述2学时,讨论4学时,草图绘制4学时,过稿及正稿完成8学时。 教学流程设计:

1、回顾自己儿时的绘画经历和状态,描述自己画画的状态,并与现在的自己加以比较。

2、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说明为什么?

3、师生讨论:针对每个人所关注的人、事、物、景展开讨论。(1)为何关注,即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2)你将怎样来表达你所关注对象的想法?

(3)学生相互间必须提出问题,并予以回答,教师依据学生的想法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及讨论的状况予以引导和解释。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视觉图形,探讨有意味的画面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努力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理论讲授(详见《素描创作》讲稿和课件)

5、草图呈现:

(1)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材料,以及讨论的结果展开草图绘制,将想法落实在画面中。 (2)对同一主题要求绘制不少于5个的草图,研究构图、造型、色调、画面形式及关系处理等等。

(3)对草图进行讨论和筛选,将设计草图张贴到墙上,学生相互间提出修改意见,设计者在根据讨论进行修改。形成定稿。

6、制作:按照设定的画幅比例放大到正稿,制作完成。放大稿主要解决造型的严谨、形式感的强化、画面艺术处理、典型性形象塑造、环境气氛的营造以及画面整体性控制等,锤炼技术手段和方法。制作中主要执行创作草稿的基本取向,不可做太大修改,甚至是否定。

7、作品装裱与展览。装裱必须有自己设计装裱的样式和技术要求。然后交由画店进行装裱。

8、作品展示与评述:

9、课余的事:

(1)业余时间里尽可能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速写本上迅速地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为创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训练自己将想法转化为图形的意识和能力。

(2)分析世界名画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探寻创作的方法,训练创作思维,具备创作能力。

(3)总结本学期的课程教学,每人完成不少于800字的总结体会。

课程总结——课程资料整理与习作汇报展览

(一)资料整理与要求

1、根据全部课程的课题要求和顺序,将课堂内和课堂外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加以整理——文字部分、图片部分、实训习作部分,以及阅读的文献来源等。

2、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后按照课题顺序装订成册—— A4纸规格,提交至任课教师。作为评分的依据。

3、课堂训练册和笔记应该成为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依据,每位同学须妥善保管,并加以整理。

(二)习作汇报展览与要求

1、展览内容:课堂训练册、笔记本、收集的文本与图片、课堂实训习作。

2、展览时课堂实训自作必须加以装裱,严格展览的效果。

3、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课程汇报展览。

4、展览活动的具体组织和举办具有班级自主筹划、实施和检查,指导教师须认真加以指导。

5、可以开展课程结束的研讨活动,邀请部分教师和其他班级学员参加,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完善课程的实施。

第12篇:课程:《挂饰》教案设计

课程:《挂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2、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3、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

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

3、揭题。板书课题:“挂饰”

(二)新授

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

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挂饰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

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第13篇:课程:《挂饰》教案设计

课程:《挂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2、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3、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

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

3、揭题。板书课题:“挂饰”

(二)新授

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

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挂饰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

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第14篇:重阳节活动课程教案设计

重阳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源及简单介绍。 (2)让学生懂孝道,知孝行。

(3)让学生了解一些普遍的重阳习俗。 (4)简单的给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重阳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重阳节。 (2)让孝渗入学生心中。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孝深入学生心中,并实施于他们的生活。

(2)如何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授课,而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交流。 教具、课件:PPT、假制茱萸枝/包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等,那么你们知道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吗?(出示: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学生回答,教师根据答案做出回应,引出重阳节)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吧。

(二)教学内容:

(1)重阳概述: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重阳节吗? 师:有没有人知道重阳节怎么来的呢?

师:很多节日呢都有关于它的美丽的传说,重阳节也是一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重阳的传说吧。

师:刚刚我们提到了茱萸,它是什么东西呢?(出示图片)插茱萸呢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相传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过一次重阳节,现在我们选出三个同学一起来玩这个游戏。现在听好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扮演身体衰弱的老人,一个同学扮演一个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另一个同学扮演小偷。小偷要把老人的茱萸偷了,藏在教室一个隐蔽的地方(教师蒙住年轻人的眼睛),然后年轻人拔刀相助为老人寻找茱萸。当年轻人渐渐靠近茱萸,同学们就加大声音说:茱萸,要是渐渐远离就减小声音说:茱萸。

年轻人在规定时间(2分钟)找到并为老人插上茱萸就赢了,没找到就输了。其他同学若是泄密的话同样接受惩罚。

惩罚方式:背关于重阳的诗,或者讲一个关于重阳的故事,也可以讲讲如何孝敬老人。 (进行游戏)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2)重阳习俗:

我们刚刚知到了重阳的一个习俗,那么重阳的时候还有什么习俗呢?

(3)有关重阳的诗歌:

同学们到现在一定接触了很多诗歌了,从古至今也有很多人为重阳作诗,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三)课后作业:

重阳的习俗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地方又有它的特色,下课后有时间同学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解并进行交流。

第15篇: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法聚焦教案设计

Unit 7 It’s raining!

A卷 I.选择填空

1.Everyone______having a good time. A.am

B.is

C.are 2.______is the weather like? A.How

B.What

C.Which 3.______is it going? A.How

B.What

C.Where 4.______is Jeff going for his vacation(假期)? A.How

B.What

C.Where 5.What______you______when it’s raining? A.do … do

B.are … doing

C.did … do 6.The game looks______.I want to have a try.A.fun

B.cool

C.boring 7.How’s the weather there? ______.I’m on the beach.A.Not bad

B.it’s snow.

C.It’s hot

8.Is he______?

No, he’s______in the water.A.swims, fishing

B.swiming, running

C.swimming, walking 9.I like the weather there.It’s always______.A.sunny

B.snowing

C.funny 10.I like taking______.It’s much fun.A.photos

B.pictures

C.medicine 11.Thank you for______us.A.helping

B.to help

C.help 12.It’s windy and cold, so he is wearing a scarf______his neck(脖子).A.around

B.on

C.with 13.It’s______in spring and it’s

in summer.A.warm, cool

B.hot, cold

C.warm, hot 14.Uncle Tom is a writer.He is______a book.A.writing

B.writing

C.writeing.15.______many people her on vacation A.They’re

B.There are

C.There is 16.How much is it? Five______yuan.A.thousand

B.thounds

C.thound’s 17.It’s a nice______.A.weather

B.photo

C.day 18.What______Lucy and Lily______? A.is… doing

B.are … doing

C.does… do 19.Kate is______English.I’m______American.A.a, an

B./…/

C.an, a 20.That______terrible.A.look

B.hears

C.sounds.II.完型填空:

Today is March 7th, and tomorrow is

.Dally wants

her mother something.Dally

10 dollars.She is thinking about

.She thinks and thinks.Then she has an

.“I can buy a card

my dear mother.”

Dally goes to a supermarket and buys a beautiful card.She

some words on it.

She shows it to her mother and says, “Here is a card for you, Mum.” Her mother is

8 happy.“

, Dally.” She says.Dally is

, too.

( ) 1.A. Teachers’ Day

B.Christmas’ Day

C. Women’s Day

D.Womans’ Day

( ) 2.A.to give

B.give

C.giving

D.to have

( ) 3.A. have

B.has

C.is

D.buys ( ) 4.A.how to buy

B.what to buy

C.how buy it

D.what buy ( ) 5.A.card

B.idea

C.hour

D.idea ( ) 6.A.with

B.at

C.of

D.for ( ) 7.A.writes

B.reads

C.hears

D.says ( ) 8.A.much

B.very

C.real

D.certain ( ) 9.A.Come on

B.It’s March 7th today

C.I buy a card for you

D.Thank you ( ) 10.A.sad

B.happy

C.tall

D.angry III.阅读理解。

(A) Dear Mary, Thanks a lot for your letter and the great photos.I like them very much.Here are some of my photos.In the first one, I am swimming in the lake.In the second one, I am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in our school.In the third one, you can see my family at home.We’re having dinner.In the last one, I am with my little sister Beth.She’s watching TV and I am doing my homework.Best wishes to you and you family.Please write to me soon.Jim 1.This letter is from _____ to _____.

A.Mary; Jim

B.Jim; Mary

C.Ann; Beth

2.Jim likes ______ very much.A.the letter

B.the beautiful photos

C.A and B 3.In the first photo, Jim is __________.A.playing football

B.swimming

C.A and 4.Jim has one ________.A.sister

B.brother

C.friend 5.In the last photo, Jim is ______ and Beth is ______.A.watching TV; doing homework

B.doing homework; watching TV; C.having dinner; writing a letter (B)

I\'m Bruce.I like nature(自然),so I sent to university(大学) and worked hard at gardening.I became a gardener in a park.I love my job.I like the outdoor life—not sitting at a desk for me, though sometimes it is a bit lonely.I have to spend the whole day in the park and can not see anyone else.I enjoy all kinds of things I do.I know I also have to be outside in really bad weather sometimes.When people visit the park, I try to walk to them and encourage (鼓励) them to love nature and the outdoors.I don\'t like to see branches(树枝) broken off trees, plants pulled up, animals hurt and so on(等等) .But on the whole, it\'s a useful job.1. What does Bruce do? A.A teacher.

B.A student.C.A worker.

D.A gardener.2. How did Bruce study in university?

A.Easily.

B.Hard.

C.Difficultly.

D.Slowly.3. Bruce likes outdoor life because A. he needn\'t sit at a desk all day B. he doesn\'t like to see other people C. he likes to be lonely D. he like the bad weather 4. When people come to see the park, Bruce does his best

.A. to ask them to go away from the park B. to ask them to work in the park C. to ask them to cut branches off the trees D. to ask them to love nature 5. What does Bruce think of his work?

A.Not important

B.Tired.

C.Very useful.

D.Dangerous.IV.短文填词。

Today is Sunday.It’s a beautiful, s___1__ day! Mary and her clamates are going to the West Hill f 2

a picnic.They’re r 3

bikes.Right now, they’re coming to a place at the f 4

of the hill.There are beautiful flowers and green t 5

there.Mary and her f 6

are preparing the picnic.Some are getting water.O 7

are cooking.Now, their lunch is r 8

.They are singing, talking, e 9

, and drinking.Everyone is h 10

a good time.

B卷

I.单项选择:根据句意,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来。

1.----What ______ your clamates doing in the claroom? ----They’re doing their homework.

A.be

B.am

C.is

D.are 2.Who’s the beautiful woman _________ a red hat?

A.wear

B.wearing

C.wears

D.to wear 3.Tom and his English teacher _______ over there.

A.talks

B.are talking

C.is talk

D.be talking 4.I am playing __________ basketball at school.

A.the

B.a

C.\\

D.this 5.Our Chinese teacher is helping ________ with our writing.A.we and she

B.she and we

C.me and her

D.she and me 6.In winter, we need

more clothes.A. wearing B wears

C to wear

D. to wearing

7.Thanks for _______.

A.do this for me

B.help my friend

C.making me a nice sweater

D.to come to meet me at the station.8.A strong wind arrived in Harbin.It’ll ______ much rain.

A.bring

B.take

C carry

D get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s raining now.

A.What’s the weather like

B.How’s your birthday party

C.Where are they having a good time D.When is it coming 10.Mr.Li is an Egyptian.He likes wearing a kind of scarf _____ his head.

A.in

B at

C over

D on

II.完型填空。

A poor boy became a rich and a famous (著名的)singer.He married(结婚) and had two sons and two daughters.One day he said to his wife, “Our family 1 have a hard life, 2 we had .We must 3

them more than our parents 4 us.” The wife agreed.So the 5 sent their children to 6 schools.They 7 expensive sports.They were given everything in life 8 this; they were not taught 9 to work, Later the parents brought businees for their 10 ..The sons, at twenty-one, 11 the owner of bus companies.The girls were given shops.Soon all these businees 12 because the young owners knew 13 of busine, or 14of work.The man said to his wife, “Where did we 15 wrong?” ( )1.A.couldn’t

B.could

C.mustn’t

D.must ( )2.A.as

B.for

C.like

D.so ( )3.A.buy

B.tell

C.take

D help ( )4.A.gave

B.give

C.helped

D.help ( )5.A.parents

B.brother

C.sister

D.teacher ( )6.A.common B.ordinary

C.expensive D.poor ( )7.A.heard

B.did

C.watched D.enjoyed ( )8.A.except

B.except for C.beside

D.besides ( )9.A.where

B.when

C.how

D.what ( )10A.sisters

B.children

C.brothers

D.sons ( )11.A.became B.got

C.liked

D.hit ( )12.A.destroyed(毁坏)

B.failed C.suffered(遭受)

D.fell ( )13.A.nothing

B.everything

C.something

D.anything ( )14 A.worse still

B.better still

C.even faster

D.even slower ( )15.A.come B.go

C.bring

D.take III.阅读理解。

(A)

Henry Ford was the eldest son of a farmer.He grew up on a farm in Michigan.Like most farmers at that time, his father William hoped his eldest son would help him on the farm, but Henry was not interested in farm work at all.He did everything he could to avoid it.Once he wrote:“ What a waste it is for a man to spend hours behind a slowly moving horse.”

However, Henry was not a lazy boy.He liked to do mechanical(机械方面的) work very much.When he was twelve, he became quite interested in clo-cks and watches.He mended clocks and watches for his friends in his bedroom.Later he took a job as a mechanic in Detroit.He began to show great interest in steam engines (蒸汽发动机) at his time.In 1892, he built his first car.In 1908, he built the famous “Model T”.This car was so popular at that time that it was unchanged for twenty years.Five years after that he stared the Ford Motor Company.( ) 1.Henry grew up in _________.

A.Detroit

B.Michigan

C.Canada ( ) 2.His father wanted him to be ____________.

A.a worker

B.a mechanic

C.a farmer ( ) 3.Henry was interested in ________________.

A.farm

B.horse

C.clocks and watches ( ) 4.He started mending clocks and watches for his friends ______.

A.in 1908

B.when he was twelve

C.in 1892 ( ) 5.He built his first car in __________.

A.1892

B.1908

C.1928

(B) Many teenagers(青少年) feel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in their lives are their friends.They think that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even their parent don’t know them as well as their friend do.In large families, it is quite often for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figh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n they can only go to their friends for advic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eenagers to have one good friend or a group of friends.Even when they are not with their friends, they usually spend a lot of time among themselves on the phone.The communication( 交流) is very important in children’s growing up, because friends can discu something difficult to say to their family members.However, parents often try to choose their children’s friends for them.Some parents stop their children from their children from meeting their good friends.

1.It seems that the writer is

what parents do.A.pleased with B.surprised at C.worried about D.angry with

2.For many teenagers, their

know them better than their parents do.

A.friends

B.brothers and sisters

C.neighbors

D.their grandparents 3.When teenagers have no friends around, they usually

.A.go to their friends’ homes

B.talk on the phone to their friends C.stay at home with their parents D.talk with their parents 4.The word “ advice” in the reading is about

.A.how to do something B.when to fight with each other C.what to do with their homework D.why to do their homework

5.The best title of the reading is

.A.Large Families B.Parents Decide Everything C.Parents and Teenagers

D.Teenagers Need Friends IV.短文填词。

Li Lei gets an E-mail f 1

Jack Wilson.Jack is a high school student from Canada.He wants to l 2

Chinese. Dear friend, My name is Jack Wilson.I am from Toronto, C 3 .I am 13 years old.I am a schoolboy.I know China is a great c 4

.I want to m

5 friends in China to learn Chinese.

There are nineteen students in my cla.My c 6

are from six countries.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My parents are from France.They speak F 7

.There are many Chinese h 8 in Toronto.I want to learn Chinese, b 9

I don’t have any Chinese textbooks.Could you h 10

me? Please write

to

me

soon.

Thank

you.

Jack Wilson Ⅴ.书面表达。

请用八句以上的话简介以下武汉市一年四季的天气情况。

参考答案

A卷

I.1-5 BBACA 6-10 BCCCAA 11-15 AACAB 16-20 ACBBC II. 1.C 2.A

3.B

4.B

5.B 6.D

7.A

8.B

9.D

10.B III.(A)1.B

2.C

3.B

4.A

5.B (B) 1.D

2.B

3.A

4.D

5.C IV.1.sunny 2.for

3.riding

4.foot

5.trees 6.friends

7.Others

8.ready

9.eating

10.having B卷I.1.D 2.B

3.B

4.C

5.C 6.C

7.C

8.A

9.A

10.D II. 1.C 2.A 3.D 4.C 5.A 6.C 7.D 8.A 9.C 10.B 11.A 12.B 13.A 14.A 15.B III (A) 1.B 2.C 3.C 4.B 5.A

(B) 1.C

2.A

3.B

4.A

5.D IV.1.from

2.learn

3.Canada

4.country

5.make

6.clamates

7.French

8.here

9.but

10.help V.Wuhan is a big city by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the middle of China.There are four cities here.Spring is not long, the weather in spring is a little cold, and it is always drizzling.It’s really hot in summer.There are few people on the street at noon in summer.Wuhan is one of four hottest cities in China.Autumn is a season for harvest.The weather is nice but a little dry.It’s my favorite season.It’s cold in winter.But people don’t feel so cold because of Christmas,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other holidays.Maybe Wuhan is not a very comfortable place to live, but I like living here because I was born here.

第16篇: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课程学习心得

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课程学习心得

一、课程简介:

作为对外汉语的专业选修课,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是在系统学习语言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该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词汇专题和语法专题。词汇方面主要介绍义素分析法,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和变化,汉语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语法方面主要介绍虚词词类的来源,判断句、被动句、动补结构的发展变化等。在我们掌握丰富的古代汉语材料的基础上,老师利用现代语言学的最新成果,介绍最新的研究方法,注重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综合分析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系统。

二、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后相关资料的阅读,我对古代汉语词汇、语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发展变化的历程,能够融会贯通进行比较性学习,同时能够运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语法现象进行溯源分析。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1)对几对模糊易混概念的区分;(2)对词义的发展变化、常用词的历史演变、实词虚化、句式演变等问题,有了系统而有效地研究步骤与分析方法;(3)对一些问题——例如“反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写了读书报告;(4)对古代汉语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方法的一点看法。

(一)几对模糊易混概念的区分:

1、“一字多词”与“一词多义”:

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而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因而研究古汉语词汇要以词为单位。字和词的关系主要有四种:一字记录一词;一字记录多词;两字记录一词;多字记录一词。在区分是一字多词还是一词多义时,主要依据音和义,同时参考字形。其基本规律是:音义相同,即使字形不同也是一个词;音同而义不同,就是两个同音词;义同而音不同,就是两个同义词。例如:“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分列为三个词: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光亮,明亮;清楚,明白;副词徒然;白2:(字音或字形)错误;白3:说明,告诉,陈述;戏曲中唱词之外说的话。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白”这个字就包含了三个词,而“白1”这个词又有4种不同的意义。

2、“义素”和“义位”:

义位一般对应词典中的义项,只有属于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才是词的义位;我们要特别注意“同一个词”这个限定要素。同样,以上面的“白”为例,“白1”这个词有4个义项,这4个义项就对应于“白1”的4个义位,与下面的“白2”、“白3”都没有关系。

义素是义位的组成成分,是分解义位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义素反映的是该类对象与相关对象在不同层面上的区别。如 “白1”的第一个义位是“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那么在颜色场中,通过义素分析法,就可以分解得到两个义素:颜色、与黑相对。

3、同义词、等义词、近义词:

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相同,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即只是所表达的概念即理性意义相同,而在其他方面则不一定相同的词。一般说来,古书中两个词能够互训的,就是同义词。如《说文》:“吾,我也”,“我,吾也”;“邦,国也”,“国,邦也”等。

等义词也称“绝对同义词”,指除社会意义略有不同外,在任何场合都可以互换的词。一般都是名词,主要是因为不同层次语言的积累或者不同方言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而形成的。如《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又如《方言》:“秦谓之蚊,楚谓之蚋。”

近义词是指同一语义场中的同位义,有共同的中心义素,有的还有共同的限定性义素,但又有一个限定性义素不同的词。如《说文》:“观,谛视也”,“瞻,临视也”,“眄,袤视也”,“觇,窥视也”,“相,省视也”,“窥,小视也”。这些词都有共同的中心义素“视”,但是限定义素有所差别。

(二)一些问题的研究步骤与分析方法:

1、义素分析法:

将义位分析为义素的方法就是义素分析法。义素分析法能够明确地揭示语义场内各义位的关系,将各义位的组成成分与内部结构明确地揭示出来。

义素分析是一种聚合分析,义素分析法是在同一个语义场内或邻近的语义场内,通过不同义位的对比,找出它们包含的义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灵活运用义素分析法,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其分析步骤——首先确定分析的范围,即最小语义场;然后比较义位,寻找义素(分析词典的释义较为便捷);接着列出义素的构成。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做到了“授之以渔”,给我们总结了一些规律:对于动词的义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一是动作的主体;二是动作的对象;三是动作的方式状态;四是动作的工具等。而对于形容词:一是性状的主体;二是性状的方面;三是性状的性质;四是性状的程度。

这就告诉我们,要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增强概括能力对我们发现规律很有帮助),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词类的分析角度也不同,要能够灵活运用。

2、常用词演变研究的基本方法:

常用词是词汇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常用性和稳定性两个显著的特点。

常用词研究的基本步骤——(1)选定语料:最好是能够反映语言的真实面貌、口语性较强的语料,如汉译佛经、敦煌文书、禅宗语录、话本小说等;(2)确定对象: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义场,进行“以人为本”的历史词汇研究,因为人类主观的概念及其结构在语言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3)共时描写:在共时材料中,初步发现了A、B、C、D、E五个成员的指称功能接近,它们是通常意义上的同义词。对五个成员作句法分布描写,如果这五个成员是属于同一共时系统,那么它们的句法分布就应该是排斥互补的。(4)历时考察:考察这一概念场的成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更替情况,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概念场的系统演变。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穷尽性语料分析很重要;其次在学习词汇和语法专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共时描写与历时考察的结合,形式与意义的结合,这样才能形成知识架构体系,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3、反义词辨析方法:

(1)从义素角度来分析:A、B两个词如果中心义素和部分限定性义素相同,只有一个义素不同,而这个不同的义素或是互补,或是极性对立,或是反向,那么这两个词就是反义词;(2)考察词的实际使用情况。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两个词其他义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义素不同,而这个不同的义素又是反义的,这两个词未必就是反义词,也可能是近义词。如课上列举的例子:“无底曰囊,有底曰橐”;“有墙曰苑,无墙曰囿”;“厚曰牍,薄曰牒”;又如“偃”和“仆”。因而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常见副词的来源与发展: (1)语义基础是副词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由实词本义直接引申虚化(如:首:头首先,开始)和由实词间接引申虚化(如:极:房屋的栋梁顶点最);(2)所处句法结构是副词形成的决定性条件,诱发实词虚化为副词的句法结构主要有三种:以谓词性成分为宾语的动宾结构,连动结构,联合结构;(3)语用因素是副词形成的外部条件,这里的语用因素是指该词出现的句子环境,句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上下文关系等。

对于具体某一个副词的发展演变,我们就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对两个问题的异议:

1、关于反训:

(1)讨论“反训”,首先要把“反训”的概念搞清楚。它应该指的是在同一个历史平面上的同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2)根据这一概念,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情况排除在外,比如:一个词的词义从不同角度引申而形成反义,“废”,本义“屋顿”,后引申出“放置”和“弃去”两义,我觉得这就不能称之为“反训”,因为“放置”和“弃去”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A置某物于B处,就B来说,是放于其上,对A来说,是弃于其手。再如: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对立的下位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别显示出来,也不能称之为“反训”。“祥”,本义是指“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后来发生分化,单指吉兆或单指凶兆,这种一开始表示泛指,后来特指的现象只是概念上的种属关系,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上位词与下位词的关系(这个在词义的发展那一讲里面也提到过)。

2、关于特殊的被动句:

古汉语被动句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形式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在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被动句的判定是一个重点,下面列举几种特殊被动句的辨析:

(1)形似被动,实为主动的句子。这种句子就形式而言,同被动句一样;就所表达的意思而言,却是主动的。严格说起来,这不能说是被动句,而应说是主动句。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潘允中就认为,这是动词后头的施动者提到前面,以示强调,形式上看似主语,实则是介宾倒装。

(2)主动亦可、被动亦可的句子。这种句子也比较特殊,既可看成是主动句,也可看成是被动句。例如“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这句话,过去有的说古汉语的语法书上都作为被动句的例子。就逻辑而言,“天下”不会主动地“治”,而只能是被动地“治”,因此,把它作为被动式看待是有道理的。但还有的资料把“天下治”译为“天下太平了”,这时“治”就成了形容词,整个句子也就成了主动句,这样说也很有道理。这类句子就难以确定是主动还是被动,也不必勉强去判断,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四)对本课程学习的心得总结:

1、要学会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步骤,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2、要在研究过程中,将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形态与意志相结合,能够进行比较性学习;

3、善于将不同的语料进行分析,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4、学会运用现代语义学及其他最新研究方法,解释、分析古代汉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融会贯通;

5、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不同地区方言,甚至是不同民族语言的比较,对古代汉语进行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的理解,也能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17篇: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10、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18篇:初中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

[教学标题]

第三篇

文字处理软件WORD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Microsoft Office 2000组件;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

[教学重点] 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

[教学难点 ] 在Word中进行文本编辑操作方法;

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以及图文混排;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

第七章

WORD基本操作

第一节

Office 2000组件

一、Microsoft Word2000 字处理软件

1、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文本文件,比如书信、备忘录、商务计划、论文、研究报告等等;

2、文本中插入表格、图片集、图形等等。

二、Microsoft Excel2000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制作数字报表,广泛应用于财务、统计等工作领域。

三、Microsoft Powerpoint2000 幻灯演示软件

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应用于教学、广告宣传等领域。

四、Microsoft Outlook 桌面信息管理系统

收发电子邮件,管理约会、计划、任务等商务信息,并可通过网络和小组其他人共享信息等

五、Microsoft Acced2000 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

输入、组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查询、排序、搜索生成报表

第二节

Word窗口

一、窗口组成

二、命令的组成

1、工具栏

(1)常用工具

(P120)

(2)工具栏的消隐和定制

操作:视图/工具栏

2、主菜单

主要功能的介绍(P120)

3、快捷菜单

操作:右击对象

4、联机帮助

三、退出Word

第三节

文档管理

一、创建新文档

1、快速创建

2、利用模板创建

模板

一种特殊的文档(扩展名为DOT),其中存放着特定的版式设计,包括字体、段落、制表、页边距、正文、表和图等。

二、保存文档

1、第一次保存

注意:

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

2、再次保存文档

(1)改名保存

(2)自动保存

设置方法:工具/选项

三、打开和关闭文档

1、近期编辑过的文档的打开

2、多个文档的打开和管理

四、文件对话框的特殊使用

相当于小型文件管理器

第四节

文本录入

一、插入点定位

1、使用鼠标

2、使用键盘

Home、End 快速移动到行首、尾

PgUp、PgDn 上、下翻页 ,每次翻动10行左

Ctrl+Home、End 快速移动到文档首、尾

二、文本输入

1、切换输入方式

2、注意事项(P125)

换行、分段、分页

三、特殊符号的插入

第五节

文档的编辑

一、选定文本

1、拖动选择

2、Shift 选择

3、矩形快选择

4、快捷选择

单击、双击、三击

二、删除文本

1、单个文本删除:Delete 和 Backspace键的使用

2、文本块删除

3、恢复删除

三、复制、剪切和粘贴文本

1、文本的复制、移动

(2)拖动法

(2)复制(剪切)粘贴法

(3)热键操作

2、多个文档之间的复制和粘贴

四、查找和替换

注意:前后空格

五、自动更正

1、英文单词的自动更正

2、快捷词的建立

操作:工具/自动更正

第八章

文档排版

第一节

设定字符格式

版式

包括字符的格式(字体、字号、字型等),段落格式(缩进、行间距、对齐、编号、制表符等)

1、字符样式

字体、字形、字号的统称

2、录入前设定字样

3、修改已录入文本字样(p131)

4、字体对话框

第二节

段落的排版

段落格式含义:对齐方式、缩进、行间距、项目符号、文字默认字样等

一、对齐方式

二、标尺定制缩排和页边距

1、页边距

2、缩进

文字实际距离=页边距+缩进

注:缩进可以被下一段继承

3、制表符

4、标尺含义

三、段落对话框

1、段落标记显隐及含义

段落标记保存了段落样式,包括该段中英文字符样式、段落的排列方式和段落前后的距离

2、格式刷

包含了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

四、项目符号和编号

1、添加编号

选定段落(插入点定位到该段落)→单击项目符号

2、取消编号

(1)弹起编号按钮

(2)退格键删除

注:

删除该段编号时,其他段落自动编号

五、首字下沉

注意:删除首字前的空格

第三节

页眉、页角和页码

1、简单设置

操作:插入/页码

2、复杂设置

操作:视图/页眉和页角

第九章

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一节

创建表格

一、插入空白表格

操作:表格/插入表格

1、插入简单表格

2、插入复杂表格

二、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

和其他正文一样进行编辑, 每个单元格即是一个段落,分别有自己的一套标尺

三、表格的选定

整张表格

1、菜单选择:光标置于被选择处,然后选择整列、行、

操作:表格/选定

2、鼠标选择

四、表格的删除

选定表格→表格/删除行

第二节

表格编辑

一、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和删除

1、行、列的插入和删除

(1)插入和删除:选定行(列)→表格/插入(删除)(1)添加:行的追加、列的追加

2、行列的移动

:剪切→粘贴

3、单元格的插入和删除

4、单元格的复制

二、调整行高和列宽

1、鼠标操作

2、菜单操作:表格/单元格高度和宽度

3、调整独立单元格的宽度

4、均匀分布各行和列

在选定的表格范围内平均行高和列宽

格脱离开来

充方式

三、表格内文字的对齐方式

四、表格的合并与拆分

1、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2、拆分表格

(1)拆分:选定行→表格/拆分表格

所选处与上面表

(2)表格合并:删除两表格之间的段落标记

3、表格线的绘制与檫除

第三节

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一、

边框

1、工具栏

选定表格→ 选定线形→选定颜色→选定填

2、菜单

格式/边框和低纹

可以自由组合边框,步骤同上

3、段落边框

二、底纹

注意:文档中其他文字亦可设置边框和底纹

第十章

图文混排

第一节

插入图片

一、剪贴画和图片

1、概念

剪贴画:WORD自带的一种图片格式,由矢量线条组成,可以平滑的缩放。

图片:由其他图像处理软件生成的文档,如文件类型:BMP、WMF、JPG、GIF等。

2、图片与文字的组合方式:

浮动图片:浮动与文字之上,可以设置文字围绕方式

作为字符:作为文字中的单个字符处理

二、抓图

PrtSc(Print Screen):将整个屏幕拷贝到剪贴板

Alt+ PrtSc:将当前窗口或对话框拷贝到剪贴板

第二节

图的编辑和修剪

一、图片工具栏

二、改变图片位置和尺寸

三、裁剪图片

四、设置图片格式

1、改变颜色和线条

2、改变环绕方式

第三节

图文框和文本框

一、图文框、文本框

1、图文框、文本框可以包含以下对象:文字、表格、图像、艺术字

2、特性

在文章中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和其他文字有多种排列方式

3、改变图文框(文本框)的位置、大小、格式

4、两者的区别:文本框中图形不可设置成浮动图形,只能作为大字符处理,图文框处理图形比较灵活、方便。

第九课 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标:

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

学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学会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教学重点:

表格的插入方法;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教学难点:

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插入表格

1、创建一个新文档,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

2、单击“表格”菜单,将指针指向“插入”,选择“表格”命令,弹出“插入表格”对话框;

3、在“列数”中输入6,在“行数”中输入7,建立一个6列7行的表格;

4、单击“确定”

二、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1、定位单元格

单击单元格,单元格内出现光标插入点,表示目前定位在这个单元格;

2、单元格间的移动

利用上、下、左、右光标键可以使光标在单元格间移动;

3、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定位单元格后,就可以在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三、调整行高和列宽

1、调整列宽

将指针指向需要改变列宽的单元格的左、右边框线;

左右拖动,拖动时有一垂直的虚线,它表示当前列宽的位置。当列宽合适后,松开鼠标;

2、调整行高

移动指针到需要改变行高的单元格的上、下边框线; 上下拖动,拖动时有一水平的虚线,它表示当前的位置,当行高合适后,松开鼠标;

四、调整单元格的宽度

1、将指针指向单元格,当指针呈箭头形状时,单击;

2、将指针指向单元格的左右边框线,指针变成左右双向箭头形状;

3、左右拖动,可以改变选定单元格的宽度。

练一练:

为自己制作一张课程表 教后小记:

插入表格的操作比较简单,部分学生对调整行高、列宽感觉困难,应适时给予个别指导。

第19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flash动画制作

课题:flash动画制作

教学内容:flash动画制作学习汇报好范文版权所有

教学对象:

1、淄川二中初三学生。

2、已经学习完课本上的基本操作,具备了利用flash进行动画创作的基本的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flash动画制作,进一步使学生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

1、移动渐变与形状渐变的应用。

2、路径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3、遮罩效果的实现。

4、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表达能力,创造力。

教学策略:情境导入à探究学习à协作学习à实践创新à拓展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知识+技能+创意”评价维度,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结果评价相结合,并借助网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网络教室(一人一机),大屏幕投影

软件准备:

1、安装传奇学生机系统

2、发放学生任务材料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8分钟)

访问××的(××××××××),简要介绍田甜的事迹并播放一个田甜创作的flash动画。欣赏多媒体展示这个激励人心的人物及其作品,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提出:创作一个flash动画作品,任务请参考下发的《任务材料》。

明确学习任务:1.分组2.确定作品使用的创作方法。3.自主探究4.协作创作5.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能力。

分组探究学习(32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规划,并听取小组创作思路,给出作品评价标准。2.及时将学生探究的闪光点与全体学生交流。

小组成员规划创作进程:1.确定作品主题2.构思作品呈现方式3.选择创作工具4.组内成员分工5.对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我们进行创作还需学习哪些新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调动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创作提供保障。

围绕主题协作创作(20分钟)

1.巡视2.指导3.调控课堂气氛

1.展开小组创作2.组间交流协助3.师生交流反馈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

作品欣赏交流评价(15分钟)

1.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2.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组间互评3.根据发现的有创意的思路或是新的操作方法,请学生代表通过“传奇网络教室”进行演示。

1.网上在线呈交作品。2.各小组在线填写作品创作说明。3.欣赏作品4.根据评价表和作品创作说明(见附表),进行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对于提交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传奇网络教室”平台,对每个作品和小组进行评论。

实施作品网上评论,展示自我风采。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并毫不保留地对这些作品加以品头论足,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得以训练。

积极探索课外延伸(5分钟)

介绍一些好的flash网站及论坛,让那些对flash情有独钟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利用讨论社区,在课余时间,甚至在家里和同学、朋友、老师进行这方面的交流。这一环节,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潜力,让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好范文版权所有发挥。

任务材料:

从下面的几个不同的选题中选择一个,利用flash进行设计创作。

选题一: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使用绘图工具设计对象。

(4)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选题二: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动画中要用到移动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

(4)结合实际生活紧密。

(5)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选题三: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flash动画制作

课题:flash动画制作

教学内容:flash动画制作学习汇报好范文版权所有

教学对象:

1、淄川二中初三学生。

2、已经学习完课本上的基本操作,具备了利用flash进行动画创作的基本的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flash动画制作,进一步使学生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

1、移动渐变与形状渐变的应用。

2、路径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3、遮罩效果的实现。

4、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表达能力,创造力。

教学策略:情境导入à探究学习à协作学习à实践创新à拓展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知识+技能+创意”评价维度,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结果评价相结合,并借助网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网络教室(一人一机),大屏幕投影

软件准备:

1、安装传奇学生机系统

2、发放学生任务材料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8分钟)

访问××的(××××××××),简要介绍田甜的事迹并播放一个田甜创作的flash动画。欣赏多媒体展示这个激励人心的人物及其作品,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提出:创作一个flash动画作品,任务请参考下发的《任务材料》。

明确学习任务:1.分组2.确定作品使用的创作方法。3.自主探究4.协作创作5.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能力。

分组探究学习(32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规划,并听取小组创作思路,给出作品评价标准。2.及时将学生探究的闪光点与全体学生交流。

小组成员规划创作进程:1.确定作品主题2.构思作品呈现方式3.选择创作工具4.组内成员分工5.对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我们进行创作还需学习哪些新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调动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创作提供保障。

围绕主题协作创作(20分钟)

1.巡视2.指导3.调控课堂气氛

1.展开小组创作2.组间交流协助3.师生交流反馈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

作品欣赏交流评价(15分钟)

1.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2.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组间互评3.根据发现的有创意的思路或是新的操作方法,请学生代表通过“传奇网络教室”进行演示。

1.网上在线呈交作品。2.各小组在线填写作品创作说明。3.欣赏作品4.根据评价表和作品创作说明(见附表),进行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对于提交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传奇网络教室”平台,对每个作品和小组进行评论。

实施作品网上评论,展示自我风采。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并毫不保留地对这些作品加以品头论足,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得以训练。

积极探索课外延伸(5分钟)

介绍一些好的flash网站及论坛,让那些对flash情有独钟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利用讨论社区,在课余时间,甚至在家里和同学、朋友、老师进行这方面的交流。这一环节,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潜力,让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好范文版权所有发挥。

任务材料:

从下面的几个不同的选题中选择一个,利用flash进行设计创作。

选题一: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使用绘图工具设计对象。

(4)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选题二: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动画中要用到移动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

(4)结合实际生活紧密。

(5)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选题三: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page_break]:(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动画中要用到遮罩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紧密。

(4)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flash动画制作》

第20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和小灯泡额定电功率》复习

教学目标: 只知识与技能:(1)、知道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侧电动律的原理

(2)、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学会系统梳理相关知识,

(2)、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喝酒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具有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察屏幕的电路图(课件展示)

教师讲述:此电路图学生非常熟悉,也是很重要的:首先,此电路中涉及三个电学仪器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其次,此电路图能测量电学物理量和探究物理量间的关系,而且,历年中考中涉及到的考题较多。

学生活动:分析此电路图,思考回答:此电路图能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归纳问题) 教师总结:

1、不移动仪器:(1)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2)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2、移动仪器:(1)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移动电流表)

(2)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移动电压表)

(3)研究电流和典雅的关系。(移动滑动变阻器)

3、更换仪器:(1)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2)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师讲述:本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两个实验的相关知识。

二、讲述新课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和提出问题:

1、本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别讨论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

功率的实验,问题写在纸上,问题可设计想知道的或已经知道的,本组提出的问题由另一组给出答案。

2、小组收集问题,相同问题只有一次记录。教师活动:巡视并给学生指导,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教师讲述:讨论的问题给大家展示,分组回答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并作出评价和总结,不足的问题给予适当的补充)

教师提问: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屏幕展示:(根据回答总结)

1、实验的相同点:(1)、相似的实验器材

(2)电路的连接形式 (3)测量物理量相同、(4)、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相同

2、实验的不同点:(1)、实验的目的不同

(2)、实验原理不同

(3)、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不同

三、实践与练习:

1、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

(1)、如图:小明同学已连接好的电路,但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C P D B

错误,请你把错误的连接线改正过来(在连错的导线上画

“X”,并在原图上画出正确的接线)。

(2)小明同学连完电路后,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分别出现如图所示情况, 电流表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压表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正确操作测得数据如下,电流表的第三次示数如图,请你帮小明填入下表适当空格处,并补完成最后一行的内容。

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1.5 0.34 4.41

2 2.0 0.42 4.76

3 2.5

2、小明利用以上电路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 (1)、小明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 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同桌提醒实验有问题,小明想, 实验连接没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可能的操作不当的地方是 ,

(2)、小明在同桌的建议下,检查电路并重新 连接电路,当他闭合开关时,灯光偏暗,但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灯的亮度都不变,原因是

1、实验的相同点

求初中语法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求初中语法课程教案设计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