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课程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11:46: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课程学习心得

一、课程简介:

作为对外汉语的专业选修课,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是在系统学习语言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该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词汇专题和语法专题。词汇方面主要介绍义素分析法,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和变化,汉语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语法方面主要介绍虚词词类的来源,判断句、被动句、动补结构的发展变化等。在我们掌握丰富的古代汉语材料的基础上,老师利用现代语言学的最新成果,介绍最新的研究方法,注重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综合分析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系统。

二、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后相关资料的阅读,我对古代汉语词汇、语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发展变化的历程,能够融会贯通进行比较性学习,同时能够运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语法现象进行溯源分析。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1)对几对模糊易混概念的区分;(2)对词义的发展变化、常用词的历史演变、实词虚化、句式演变等问题,有了系统而有效地研究步骤与分析方法;(3)对一些问题——例如“反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写了读书报告;(4)对古代汉语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方法的一点看法。

(一)几对模糊易混概念的区分:

1、“一字多词”与“一词多义”:

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而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因而研究古汉语词汇要以词为单位。字和词的关系主要有四种:一字记录一词;一字记录多词;两字记录一词;多字记录一词。在区分是一字多词还是一词多义时,主要依据音和义,同时参考字形。其基本规律是:音义相同,即使字形不同也是一个词;音同而义不同,就是两个同音词;义同而音不同,就是两个同义词。例如:“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分列为三个词: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光亮,明亮;清楚,明白;副词徒然;白2:(字音或字形)错误;白3:说明,告诉,陈述;戏曲中唱词之外说的话。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白”这个字就包含了三个词,而“白1”这个词又有4种不同的意义。

2、“义素”和“义位”:

义位一般对应词典中的义项,只有属于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才是词的义位;我们要特别注意“同一个词”这个限定要素。同样,以上面的“白”为例,“白1”这个词有4个义项,这4个义项就对应于“白1”的4个义位,与下面的“白2”、“白3”都没有关系。

义素是义位的组成成分,是分解义位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义素反映的是该类对象与相关对象在不同层面上的区别。如 “白1”的第一个义位是“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那么在颜色场中,通过义素分析法,就可以分解得到两个义素:颜色、与黑相对。

3、同义词、等义词、近义词:

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相同,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即只是所表达的概念即理性意义相同,而在其他方面则不一定相同的词。一般说来,古书中两个词能够互训的,就是同义词。如《说文》:“吾,我也”,“我,吾也”;“邦,国也”,“国,邦也”等。

等义词也称“绝对同义词”,指除社会意义略有不同外,在任何场合都可以互换的词。一般都是名词,主要是因为不同层次语言的积累或者不同方言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而形成的。如《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又如《方言》:“秦谓之蚊,楚谓之蚋。”

近义词是指同一语义场中的同位义,有共同的中心义素,有的还有共同的限定性义素,但又有一个限定性义素不同的词。如《说文》:“观,谛视也”,“瞻,临视也”,“眄,袤视也”,“觇,窥视也”,“相,省视也”,“窥,小视也”。这些词都有共同的中心义素“视”,但是限定义素有所差别。

(二)一些问题的研究步骤与分析方法:

1、义素分析法:

将义位分析为义素的方法就是义素分析法。义素分析法能够明确地揭示语义场内各义位的关系,将各义位的组成成分与内部结构明确地揭示出来。

义素分析是一种聚合分析,义素分析法是在同一个语义场内或邻近的语义场内,通过不同义位的对比,找出它们包含的义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灵活运用义素分析法,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其分析步骤——首先确定分析的范围,即最小语义场;然后比较义位,寻找义素(分析词典的释义较为便捷);接着列出义素的构成。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做到了“授之以渔”,给我们总结了一些规律:对于动词的义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一是动作的主体;二是动作的对象;三是动作的方式状态;四是动作的工具等。而对于形容词:一是性状的主体;二是性状的方面;三是性状的性质;四是性状的程度。

这就告诉我们,要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增强概括能力对我们发现规律很有帮助),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词类的分析角度也不同,要能够灵活运用。

2、常用词演变研究的基本方法:

常用词是词汇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常用性和稳定性两个显著的特点。

常用词研究的基本步骤——(1)选定语料:最好是能够反映语言的真实面貌、口语性较强的语料,如汉译佛经、敦煌文书、禅宗语录、话本小说等;(2)确定对象: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义场,进行“以人为本”的历史词汇研究,因为人类主观的概念及其结构在语言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3)共时描写:在共时材料中,初步发现了A、B、C、D、E五个成员的指称功能接近,它们是通常意义上的同义词。对五个成员作句法分布描写,如果这五个成员是属于同一共时系统,那么它们的句法分布就应该是排斥互补的。(4)历时考察:考察这一概念场的成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更替情况,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概念场的系统演变。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穷尽性语料分析很重要;其次在学习词汇和语法专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共时描写与历时考察的结合,形式与意义的结合,这样才能形成知识架构体系,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3、反义词辨析方法:

(1)从义素角度来分析:A、B两个词如果中心义素和部分限定性义素相同,只有一个义素不同,而这个不同的义素或是互补,或是极性对立,或是反向,那么这两个词就是反义词;(2)考察词的实际使用情况。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两个词其他义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义素不同,而这个不同的义素又是反义的,这两个词未必就是反义词,也可能是近义词。如课上列举的例子:“无底曰囊,有底曰橐”;“有墙曰苑,无墙曰囿”;“厚曰牍,薄曰牒”;又如“偃”和“仆”。因而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常见副词的来源与发展: (1)语义基础是副词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由实词本义直接引申虚化(如:首:头首先,开始)和由实词间接引申虚化(如:极:房屋的栋梁顶点最);(2)所处句法结构是副词形成的决定性条件,诱发实词虚化为副词的句法结构主要有三种:以谓词性成分为宾语的动宾结构,连动结构,联合结构;(3)语用因素是副词形成的外部条件,这里的语用因素是指该词出现的句子环境,句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上下文关系等。

对于具体某一个副词的发展演变,我们就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对两个问题的异议:

1、关于反训:

(1)讨论“反训”,首先要把“反训”的概念搞清楚。它应该指的是在同一个历史平面上的同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2)根据这一概念,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情况排除在外,比如:一个词的词义从不同角度引申而形成反义,“废”,本义“屋顿”,后引申出“放置”和“弃去”两义,我觉得这就不能称之为“反训”,因为“放置”和“弃去”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A置某物于B处,就B来说,是放于其上,对A来说,是弃于其手。再如: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对立的下位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别显示出来,也不能称之为“反训”。“祥”,本义是指“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后来发生分化,单指吉兆或单指凶兆,这种一开始表示泛指,后来特指的现象只是概念上的种属关系,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上位词与下位词的关系(这个在词义的发展那一讲里面也提到过)。

2、关于特殊的被动句:

古汉语被动句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形式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在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被动句的判定是一个重点,下面列举几种特殊被动句的辨析:

(1)形似被动,实为主动的句子。这种句子就形式而言,同被动句一样;就所表达的意思而言,却是主动的。严格说起来,这不能说是被动句,而应说是主动句。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潘允中就认为,这是动词后头的施动者提到前面,以示强调,形式上看似主语,实则是介宾倒装。

(2)主动亦可、被动亦可的句子。这种句子也比较特殊,既可看成是主动句,也可看成是被动句。例如“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这句话,过去有的说古汉语的语法书上都作为被动句的例子。就逻辑而言,“天下”不会主动地“治”,而只能是被动地“治”,因此,把它作为被动式看待是有道理的。但还有的资料把“天下治”译为“天下太平了”,这时“治”就成了形容词,整个句子也就成了主动句,这样说也很有道理。这类句子就难以确定是主动还是被动,也不必勉强去判断,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四)对本课程学习的心得总结:

1、要学会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步骤,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2、要在研究过程中,将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形态与意志相结合,能够进行比较性学习;

3、善于将不同的语料进行分析,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4、学会运用现代语义学及其他最新研究方法,解释、分析古代汉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融会贯通;

5、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不同地区方言,甚至是不同民族语言的比较,对古代汉语进行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的理解,也能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

古代汉语句子语法(定稿)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总结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语法学习心得

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课程学习心得
《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课程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