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小学记叙文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4 07:55:4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记叙文教案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什么叫做记叙文。

记叙文:简言之就是把你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和事按一定的顺序记录下来。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记叙文贴近生活因此比较简单。

二、教学过程

(一)作文内容的分类

1、所看到的:事情:有趣的事情;社会、学校和家庭里发生的不常见的事情;社 会、学校和家庭里发生的说明某种问题的事情;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景物:美的景色;很少见的东西;有趣的造型。人:身边的任何值得你去写的人。

2、所做的:记录自己做的日常事情,旅行,小实验,重大事情等。

3、所想的:感想:对看到的事的感想,对自己做的事情的感想,读书中的内容的感想。心情:记录快乐、悲伤、感谢、痛苦、仇恨、看不起、羡慕、赞扬、生气等心情,以及产生这些心情的原因。

(二)如何写作。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 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三)写作技法

1、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

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记事作文,应以“事件”这个要素为核心。

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

因此,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选事至关重要,事选得好,作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捡钱包交给老师,公交车上让座,给同学补课等等,这些都是大家都会写而且经常写的材料,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就必须避开大家经常写的,这样才是创新。如新的材料有节假日关爱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雷锋精神因为中国人缺精神,中国就业问题,自己的心思、内心,真实感情等等)

3、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

做到重点突出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4、记叙事件中可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这样能使文章“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顺叙: 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倒叙: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项链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如果上帝能让我回到过去,我一定不会再做一个虚荣的女人)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例如《羚羊木雕》,插叙了万芳体育课上帮我的事,这件事体现了万芳的善良以及一心为“我”的真诚友谊,它与“我”的行为做出对比,让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主题.

5、在叙事中抒发自己的感想、认识,点睛之笔。(小橘灯散发出来的光在这个寒冷昏暗的夜里虽然很微弱,但在我心里它却是无比的明亮,照着我走过人生中每一个昏暗的地方。)

6、接下来看一篇参考范文;

音乐之声

家是我们最好的港湾。每个人的家里都会弹奏出一首首热情奔放的音乐。

早晨,闹钟“叮铃铃”地呼唤着我赶快起床。我起床后,发现妈妈正在厨房里煮早饭,突然,我听到“砰砰砰”的声音,原来妈妈正在热火朝天地帮我做蛋炒饭。爸爸伸了个懒腰也起床了。此刻,我又听到了“哧哧……”的声音。我走进厨房,发现妈妈正小心翼翼地为爸爸煮鸡蛋。我走出厨房,“碰”的一声,厨房里的门被我关上了。妈妈把早饭端到餐桌上,我们争分夺秒地吃完了早饭。接着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旋律优美,自然流畅的音乐之声,也逐渐停止了。

爸爸妈妈马不停蹄地忙了一天,终于下班了。我辛苦地上了一天学,也终于放学了。

傍晚,我“嗵嗵嗵”地走进书房写作业,节奏明快的脚步声使我其乐融融。“沙沙沙,沙沙沙……”一行行娟秀的字在练习本上出现了……爸爸一边哼着优美动听的歌曲,一边剥毛豆;妈妈一边唱着节奏鲜明的流行歌曲,一边切丝瓜。整个家庭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家真温馨啊!

晚上,我写完作业,吃完了晚饭,就和爸爸打了一会儿乒乓球。乒乓球声“咚咚咚咚”,萦绕耳际,我乐此不彼。妈妈悠闲地看着电视,不时发出动听的笑声。

夜深人静,昏昏欲睡。温馨甜蜜的音乐之声结束了……

(四)第一类:写家里事的作文类型

(写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来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 参考题材

1.爸爸妈妈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得到了较高的荣誉;2.爸妈的一个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我们全家人热烈庆贺; 3.为家里人举行生日晚宴,场面非常热闹;

4.有一个亲戚从很远的地方回来了,久别重逢,全家人非常高兴;

参考题目 1.《爸妈笑了》2.《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3.《我家的双休日》 4.《我跟妈妈学家务》5.《我有这样一个家》 6.《我家的喜事》7.《我家的变化》8.《在充满爱的家庭里》 9.《我家的烦恼》10.《今天我当家》11.《我想对父母说》12.《我帮______做家务》

写家里事的参考开头

1.《我有这样一个家》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有这样一个家,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第二种开头:幸福美满,这是我们家的最好的概括。

第三种开头:在我们家,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几乎总能听见全家人格格的笑声。 2.《家庭给我的______》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在我的家里,我是妈妈的“宝贝女儿”,是爸爸的“千金小姐”,他们给了我无限的爱。

第二种开头:我有一个家,一个充满了爱的家,一个充满了阳光和雨露的家。 3.《我学会了做家务》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红烧肉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菜,可我从来也没有烧过。今天,机会来了,妈妈终于答应我,今天教我烧红烧肉!

第二种开头:红烧肉,你喜欢不喜欢吃?那你会烧吗?告诉你,昨天,我从妈妈那里学会了烧红烧肉。 4.《我家的双休日》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又一个双休日到了,全家到哪里去玩呢?爸爸提议去爬山,妈妈建议去划船,我果断地投了爸爸一票。于是,我们全家就决定了去爬天平山。

第二种开头:一个双休日的早晨,在通往著名游览胜地天平山的路上,有一家三口正快速地骑着自行车——这正是我们一家,今天双休日,我们要去游天平。

第二类:写班级学校的事

写班级学校的事的作文类型

1.写学校的一件事,表现学校的新面貌新气象;

2.写班级的一件事,反映出班级的班风和同学的精神面貌;

3.写发生在班级的一件事,表现班级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4.写发生在班级的一件事,表现出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写班级学校的参考题目

1.《我们班的新鲜事》2.《这件事教育了我》3.《记一次大扫除劳动》 4.《体育课上》5.《难忘的一课》6.《这件事使我感动》7.《校园新事》18.《校园里的笑声》

写班级学校事情的参考开头

1.《我们班的新鲜事》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一个双休日的上午,我们全班同学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了学校——你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吗?

第二种开头:最近,在我们班级里,出了一件新鲜事:大家轮流当班长!

第三种开头:老师成了学生,学生却当老师——这是我们班级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

2.《记一次大扫除劳动》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我们班级举行了一次大扫除劳动,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清除一条污水沟。

第二种开头:一条污水沟,臭气冲天,而且还经常堵塞。班级大扫除的时候,我们小组的任务就是要将它变得干干净净。

第三类 写校园外的事

写校园外的事情的作文类型

1.通过一件事情,反映出社会的新面貌新风尚;

2.写一件在校外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题材.1.拾金不昧,仁义值千金;2.见义勇为,挺身救群众;3.助人为乐,善小亦为之;4.路上骗局,小心中圈套;

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题目

1.《上学路上》2.《这件事教育了我》3.《一件小事》4.《放学以后》5.《愉快的一天》

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开头

1.《上学路上》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那天,风特别的大,把地上的落叶吹得满天都是。

第二种开头:护龙街是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一条街,这一天,我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2.《感人的一幕》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春风吹拂着景德路上的杨柳树,像一位位舞蹈演员一样,杨柳翩翩起舞。

第二种开头:那天,我放学回家,经过景德路口的时候,突然前面有一位骑车的妇女摇摇晃晃,从车子上重重地摔了下来!

第三种开头:感人的一幕永远也不会使人忘记。这件事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

三、小结:

老师给的只是参考,真正写好作文需要同学们用心去体味生活,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每一个细微的东西,多多阅读多多练习,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一定可以让文字飞舞起来。

四、作业:

1、记事:写自己受到委屈或让别人委屈的一件事。

2、将事情原委写清楚。

3、字数400字。

推荐第2篇:小学记叙文作文

写景作文

秋天的公园

我爱春天的公园,因为它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我爱夏天的公园,因为它树木成阴,绿 意盎;但我更爱秋天的公园,因为它更加绚丽多彩,令人流连。今天,老师就带我们去一睹了秋天公园的迷人风采。

一进公园的大门,一盆盆菊花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朵朵菊花迎着秋风,竞相怒放。它们五颜六色: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若霞,黄的赛金„„它们千姿百态,看,这一朵如蓝天上的白云,那一片像水中的明月;这一团似金色的绣球,那一簇若美丽的珊瑚„„秋 风拂过,花朵晃动,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也随风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银杏树林。银杏树的叶子已开始泛黄,在飒飒秋风中摇摇欲坠。它们有的随风在树枝上荡着秋千,有的三五成群、陆陆续续地坠落到草地上,还有的跳着舞,打着旋儿落入水中随波逐流。仔细一看,银杏树的叶子更是别具一格。它的叶片脉络清晰, 既像一把小扇子,又像一只小耳朵,还像小鸭薄薄的鸭蹼,可爱极了!

踩着银杏叶铺成的“地毯”继续向前走,就看见不远处有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着。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我随手捡起一片枫叶,它鲜红色的底映着鹅黄色的纹路,既像小孩拍红的手掌,又像少女羞红的脸颊,还像美丽翩跹的蝴蝶。在寒意中,在秋风里,枫叶婆娑起舞,那“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报告秋天来临的讯息,又像在演奏优美的秋 之乐。

秋姑娘为大地披上了秋装,为湖水穿上了百褶裙。秋风吹过,湖水荡漾,既像柔滑的绸缎,又如未铺平的床单,清澈的湖水中有许多鱼儿自由自在地畅游着。它们有的三五成群,头靠着头,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二鱼结伴,碰碰头再碰碰尾;有的独自一条,好像遇到了 什么伤心事„„

金秋送爽,天空蓝蓝,白云飘飘,湖水清清,秋天的公园真美呀!

状物作文

我家的微波炉

我总是想着要有一台机器可以把菜和饭放进去,按一下键,到了时间它就自动停下来, 菜饭都香香的,而且还很好吃,那多好呀!

不料,今天爸爸妈妈买回了一台我梦想中的机器。刚搬回家,我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 高兴极了,很想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妈妈打开包装盒后,我就看见了神奇的微波炉。我仔细观察,它是长方体的,外壳呈黑色的。微波炉的前方是一个门,门上有透明的玻璃,透过它可以看到里边的情况。上方还有一个排气口,可以把加热后产生的热气排除。门的右边有许许多多的按键:有火力键、时钟键、烧烤键、重量调节键、时间键、开始键和停止取消键。这些键都有不同的作用。微波炉的里边有一个可以旋转的玻璃托盘,用来放加热 的食物。

如果你想热饭或烧菜,就把饭或菜放进微波炉专用的碗里,再放进微波炉里,把时间按键拧到一定的时间,再按开始键就开始运行了。到时间它会自动关闭,热气腾腾的饭菜就做 好了。

如果你要烧烤的话,就把东西放在烧烤架上,放进微波炉,烧烤就比热饭要慢得多,大

约要十几分钟,也是把时间键拧到十二或十三,再按烧烤键,最后按开始就行了。烤到二三分钟时,香味就从排气口里出来了,让人直流口水。烧烤好了就更不用说了,真是名副其实 的美味佳肴啊!

如果你知道食物的重量,可以按重量调节键,它能自己设定时间,这就更方便了。如果你想快一点做好,还可以加火力呢!

这台微波炉为我们全家人服务,我们全家都喜欢它。

游记作文

奇异的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 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有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剔透,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迭迭的彩缎,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人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浮,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还从来没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 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足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彷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旳又是极细小的,像春蝉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多么妙啊,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 归来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里,天下美景归黄 山。」

推荐第3篇:小学记叙文写作技巧

小学写事技巧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推荐第4篇: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教案

一、把握文章的中心。

讴歌什么?表现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或生活哲理?表达作者什么感悟?有时是揭露丑陋现象,启迪人们思考。总之是: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使人们受到陶冶和启迪,净化心灵,向善向美。 方法:

1、关注标题。

2、注意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文章开头部分的句子,结尾部分的句子,结尾常用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如:《斑羚飞渡》描写了一群被逼到悬崖绝境的斑羚,为生存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赞颂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文章中心)。

如:《猫》通过我家养三只猫的经过,特别是详细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打致死的经过,说明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悔之无及。

如:《焦急》(龙应台)揭露了故乡环境日益恶化,以前田园风光渐被吞噬的令人悲痛、悲哀的现实。(涉及了环保话题)

二、体会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斑羚飞渡》中对斑羚群的赞叹、震撼;《猫》中“我”对自己冤死无辜小猫的无比内疚、自责、痛苦。龙应台对所谓“开发”对故乡田园变垃圾场、环境日益恶化的焦虑、无奈、悲愤的感情等。

三、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作用:顺叙: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倒叙: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呆板、平铺直叙。 插叙: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3、深化文章中心。

4、帮助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等。

四、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2、自然环境描写。①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品质。③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④有时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

五、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六、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如《我的母亲》(胡适)。

3、以事件为线索。如《散步》(莫怀戚)。《斑羚飞渡》、《最后一课》

4、以地点变化为线索。

5、物品线索。如《羚羊木雕》。《猫》(郑振铎)

6、以人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 《春》(盼春——绘春——赞春)

七、表现手法。

1、托物言志。借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如《爱莲说》《陋室铭》

2、借物喻人。如《开在尘土里的花》

3、对比手法。起突出、强调作用,深化主题等。如:《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前后的表现,感情的巨大变化,突出了最后一课的非凡意义,深化了爱国、憎恨敌人入侵的主题。

4、衬托手法。如《爱莲说》中“菊”和“牡丹”分别正衬和反衬“莲”,突出表现和赞颂了莲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的高贵品质。

5、欲扬先抑。如《白杨礼赞》“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再如:《致大雁》:“有人说你们怯懦──是为了逃避严寒,才匆匆地离开北国,飞向南方……是为了躲避酷暑,才急急地离开南方,飞向北国……是怯懦吗?为了这样一份“怯懦”,你们将飞入漫长而曲折的征途,等待你们的,是峻峭的高山,是茫茫的林海,是湍急的江河,是暴风骤雨,是雷鸣闪电,是无数难以预料的艰难与险阻……然而你们起程了,毫无半点迟疑,毫无一丝畏缩,昂起头颅,展开翅膀,高唱着凯歌飞上蓝天……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你们作如此长途的飞行呢?是什么原因,使你们年年南来北往,从不误期呢?告诉我,大雁,告诉我……如果可能,我想变成你们中间的一员,变成一只大雁。”

6、讽刺夸张手法。

7、插叙手法。

8、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9、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

八、结构文章的方法:常见的有“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设置悬念;运用插叙;过渡;铺垫;伏笔”等。

九、出题角度及思考方法

(一)针对标题出题——如“体会文章标题的妙处”。

1、有时标题能概括全文------的主旨,具有深刻的含义。

2、标题有时是文章的线索。

3、有的标题含蓄蕴藉,富有诗意,新颖别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有的标题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观察标题时要注意观察修辞。先点出修辞再分析好处。

(二)注意出题的位置。

1、开头。①可能是开篇点题或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②总领下文,或引出下文对----的描写或情节的记叙。③可能是环境描写。④可能为下文----做铺垫。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照应前文或为下文作----铺垫。③是否是插叙的内容。④是否是环境描写或欲扬先抑的内容。

3、结尾。①结构上总结全文;或照应题目;或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②内容上卒章显志,点明----的主旨,深化文章----的主题。③另一种结尾方式: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三)针对中心思想出题或概括全文内容。(如“文章写了哪些-----”)要读懂作者想表达的主旨,读懂他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概括内容要逐段概括,要会找中心句,然后筛选、合并,逐条列出,避免遗漏。

(四)针对表现手法出题。(方法参照前文)

(五)品味语言。

1、词语。步骤:先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再具体分析词语在该处的作用。如:生动形象的写出或表现了----(要与表现人物性格或心情;与文章主旨;与作者思想感情相结合。)

2、句子。要先观察句子特点,判断是写哪方面的。如:是否是写人的?如果是,就从写人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角度去分析。

再如:是否采用了修辞方法?是否是环境描写?是否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主旨句、过渡句、设问句等?

推荐第5篇: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生动的描写——让你的人物丰满亮丽

写作目标

1.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神态)

2.锤炼语言,提升作文意蕴(修辞手法、细节、正面和侧面、想象)重点难点

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如何让语言贴切

教法学法

1.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先仿写短文,再写整篇文章

2.寓教于乐,以活动促写作,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

教学内容

1.了解常见的各种描写手法(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神态、修 辞、、正面和侧面、衬托、想象)

2.用各种描写手法扩展句子,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我们的人生成长历程中,有多少人值得我们去铭记,有多少事值得我们去回想,有多少情值得我们去珍惜。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声音在响起:拿起你的生花妙笔,记下你人生中的每一个精彩时刻吧!于是,我们开始了最常见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的写作。

二、知识回放

1、含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写作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如果我们把文章比作是一棵大树,单纯的记叙只是勾勒出了大树的枝干,在记叙的基础上加上生动的人物描写,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一棵枝叶繁茂、生机勃勃的树。由此可见,生动的人物描写在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三、实例分析

让我们大家先来看一幅图画(展示图画)。请老师和同学们猜猜这幅图画上的人物:他的年龄是多少。(大家竞猜) 这是快50来岁的武打巨星——李连杰。为什么近50岁的李连杰,看起来只有二三十岁的样子了?这是因为经过了包装和打扮。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经过包装、打扮,人漂亮了年轻了。但要怎样包装打扮才会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作文里的人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些方法。

板书课题:

生动的描写——让你的人物丰满亮丽(点出课题)

那么有哪些主要人物描写?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句子,指出它们的描写手法。

1.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朱自清《荷塘月色》)。注:“拍”写出妻的安详,动作轻;“哼”写出妻的随意。

2.老栓倒觉得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与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鲁

迅《药》)。

3.(夏四奶奶)惨白的脸上,现出写羞愧的颜色(鲁迅《药》)。

4.他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

来了(孙犁《《荷花淀》)。

5.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马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发朗!”(莫泊桑《项链》)。

6.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

学生归纳

1.动作2.心理3.神态4.心理5.动作语言6.肖像

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使上述句子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实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描写手法使自己做作文中的人物活龙活现。

四、学练结合

(一)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一幅照片

1.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她叫苏明娟。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 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

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就是这双大眼睛,让无数真诚善良的人落下了滚滚泪珠。在照片展览的10天时间,数万人蜂拥而来,他们拥挤在展板前,流连忘返。许多人边参观,边擦泪水。人们主动捐款,由于没设捐款箱,捐款者就把钱放在地上。还有一万人为影展签名助威,对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希望工程”真诚的道义支持。

2.请同学们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专心、忧郁、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看到这双大眼睛就让人思绪万千。\"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这是一双充满求知欲望的大眼睛!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加上一些修辞主要来描绘一下这个小女孩的眼神和心理活动。

例句:

①.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②.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二)心理描写(在众多的写作手法当中,最能揭示人物精神世界、丰满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莫过于心理描写。

一名学生在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的心理活动 :

例:内心独白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手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一关,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练习:奶奶给了我无尽的快乐,也使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童年。我在心底默默地对奶奶诉说:。(补上内心独白) 答案:奶奶,您就是我口渴时的一杯清水,也是我困倦时的一个枕头,更是抚慰我心灵的一缕春风。您的爱无边无际,无时无刻萦绕着我。无论今后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笑对一切,快乐的生活。因为,我知道,有您的爱陪伴着我直到永远。

四.方式方法

(一)运用添加法使句子内容丰富起来(这我们可以运用添加法。首先让我们来看

一组句子。)

1.老师说:“你又做错了!”(指做错了题目)

我无地自容。(“你”指学生)

这组句子写了二个人物,但我们读完后,对这二个人物有何印象?没有任何印象!请同学们添加老师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检查同学们的习作,请两三个同学朗读自己的大作后,教师评价。然后欣赏老师的下水文段。

瘦瘦的杨老师就像一株红高粱站在我的面前,左手抓着试卷,右手在我面前用力的点了几下,双目圆睁,盯了我约二分钟,然后一字一句的说:“怎么又做错了,你?唉„„”杨老师长长的一声“唉”就像一块长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身上使我喘不过气起来。我偷偷瞥一眼杨老师手中的试卷,!最后一到二十分的题上面,一把烧红的铁火钳烙的我面红耳赤,我无地自容!我还以为自己这次考满分了!“唉,”又是一次滑铁卢!我何时才会迎来诺曼底登陆? 我不敢正视杨老师的眼睛一手接过试卷,转身像老鼠一样的溜了。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下水作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修辞使描写更加生动

比喻、排比、夸张„„

五.总结和作业

1.小结:如果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能够细致的观察、抓住特征、合理想象、运用方法、适当扩展,这样我们作文中的人物一定会丰满亮 丽,活起来。

2.接下来布置作文:请描写班上的某位同学或某位课任老师,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整篇作文。题目自拟。

附板书:

生动

描写细致观察

抓住特征

合理想象

运用方法

适当扩展人物丰满亮丽

推荐第6篇: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教案

第二讲

理清结构,领会思路,概括段意,归纳中心 阅读指导

1、阅读记叙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各段的叙述重点有什么不同。段与段之间内容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归纳为一部分。这样由段到部分,由部分到全篇,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领会作者的思路,即作者行文的思想轨迹。分析思路应该由文章的结构入手,结构的考查主要是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的考查。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从顺序上分析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叙述事件、表现中心的; (2) 从线索上去分析的。

3、准确概括段意和层意,掌握划分层次的基本方法: (1) 按时间、空间的变化划分; (2) 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分; (3) 按选材角度的变化划分;

(4) 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在划分时,要综合考虑,把握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4、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归纳中心思想。

5、理解详写、略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精题选讲 家思

在离家住校的这段日子里,我害怕看到家人的灯光,那闪闪烁烁的灯光会映出我少年时频生过的家思。这家思原来是有羽翼的,几度载着我在梦里回到只有咫尺之遥的家。

家中也有几盏与他处相同的灯,也与他处的一样,在这夜幕被拉下来的时候点亮。只有这几盏在我心中,光韵更加柔和。

幼年丧母的哀痛使我心灵的小船不断的摇曳,回来也因此突然少了一支大桨,在这浩渺的大海中飘荡。幸而父亲坚实的手臂在这无情风浪中撑起一片帆,用力划着一支寄托着生命与希望的桨。

父亲拖着这艘沉重的船,风雨里也不曾迟疑过艰难而孤独的步履。在这十几年里,我们从来也没有见到父亲的脸上闪过一点愁绪。而今天,当我们终于在他粗糙的手里长成健壮的青年时,却看见那双饱含艰辛的眼里闪起晶莹的泪花。

或许是他要平安的放下重担的慰藉,对生者,也对那先去了的;或许是不忍看长大了的小鸟儿就要先后离去,十几年来,我们毕竟是他老人家的希望。

匆匆地,秋霜染白了父亲的双鬓,岁月雕刻了他的双手,但十几年来,他那已见微驼的脊依然是我们依靠的土地,他那深藏着厚爱的目光依然是照耀我们家——这个不冻港湾的灯光! 于是少年的家思便是思念那片土地,那双被岁月雕刻过的粗糙的手。 当我们在风浪中掌舵的手不再稚嫩,我们便以年轻的志向和蓬勃的力量,慰藉父母那颗期盼已久的心。

忽然间又想起了那些幼年的伙伴,是否都有一片风浪中撑起的风帆呢?那少了桨的船,是否就那样搁浅了!在每处灯光荧荧的窗子里都是不冻的港湾吗?

看着人家的灯光,便油然地生出屡屡家思,而心中却依旧祝愿这些灯光再亮些,再柔和些,也再长久些。

(1)找出文中“家”的另一种说法。指出文中最主要的一种修饰。

2、“岁月催人老”,请用比喻的说法把这句话形象地表达出来,试说两句。

1.指出文章第五自然段是对哪句话的阐述。

2.说说“灯光”在文中的作用。

3.谈谈倒数第二自然段的作用。

能力训练 摆渡自己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 ) 自怨自艾( ) 阴风晦雨( ) 蹂躏( )

2、解释词语。

(1)万念俱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怨自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含义是什么?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5、第⑧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6、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应如何理解?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C.要善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折磨。 家庭作业

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玫瑰树根

地下痛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那里有黑黒的蠕虫,黑色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一番话:“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只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直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滑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的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渡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眼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汲取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光彩艳丽;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回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吧。”

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做声,暗忖道,等着瞧吧。 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的时候,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说的延伸部分。

天啊!他看到什么了呀。

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的特别美丽。 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土地: “天啊,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

1、读到第3自然段,若将加线的“据说”两字删掉,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后来当他看到美丽的玫瑰树时,闻到香甜的玫瑰花味时,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用原文原句回答)

3、这篇文章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4、细流与树根的对话写得生动形象。请续拟一段流水与鲜花的对话。(不超过30个字)

推荐第7篇:《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2010中考说明语文记叙文及考查要点

2、掌握记叙文阅读基本解题思路和答题的一般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学生准确、规范解答题的能力。

2、提高阅读记叙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如果把记叙文阅读比喻成一把锁,解题思路和方法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智慧应对记叙文阅读。(板书:记叙文阅读)

过渡语:首先我们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目标:(出示幻灯)

1、2010中考语文记叙文及考查要点

2、掌握记叙文阅读基本解题思路和答题的一般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过渡语: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考说明中有关记叙文阅读的考察要点。

(二)、中考记叙文(散文)考察要点:(出示幻灯) 记叙的要素;描写方法与作用;

续写结尾;补写文中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归纳某段落的内容及作用; 表达方式与作用;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分析;

个性化阅读:对选文中人物、事件的感悟、评论与质疑。

过渡语:有了中考说明的指挥棒,接下来我们就结合09中考试题,探寻记叙文阅读主要设题方式及解题思路。

(三)中考真题回放:(教师范读)

例析:19.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 解题思路:在把握文章的整体的基础上,找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有关语句,进行概括提炼出准确的词语。 高兴极了—>(有点心急 )-->(心情也就淡然)—>(欢喜欲狂) 例析:20.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解题方法:分析有无修辞手法,若没有,则应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 第一步:运用的修辞方法;第二步:结合内容分析;第三步:修辞方法的作用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 资料:修辞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2)拟人:赋予人的性格、思想、感情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2)夸张:突出了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3)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文章气势。 4)反复:强调语气,强化内容。

5)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内容。

例析:21.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 解题分析:掌握记叙文的各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选择。

资料:描写: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议论:对记叙的内容进行评论,发表意见。 抒情:抒发情感

说明:说明事物的情况和道理。

第8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链接材料运用的是说明。 22.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解题方法: 从两方面来回答,运用句子和段落所处位置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来分析。

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资料:段落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

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结构上的作用:A、从结构上:

1、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3、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23.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解题分析:文中最能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议论性的句子。

答: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三、实战演练:

最自豪的母亲

26岁那年,我生下了儿子乔治。他刚出生时满头黑发,一双大大的蓝眼睛,还有我所见过的最长的睫毛。9个月的时候,乔治就开始说话;10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走路;2岁的时候,这孩子已然学会了滑雪。

乔治8岁的一天,当他起床后,发现自己的一只脚突然不会弯曲了,只能用脚后跟走路。腿部畸形的症状很快从一只脚传到了另一只脚。在无数次会诊后,医生得出结论,乔治有扭转性肌张力障碍,这种病与大脑性麻痹相类似。医生说,他可以继续活着,可是,在不断的疼痛和抽筋的过程中,即使他的肌肉不完全失控,他也会失去行走能力。

从此,当我们一起走在街上时,人们要么目不转睛地盯着乔治看,要么很快看上一眼这孩子,接着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很多时候,我都不敢看着孩子,他的身体被扭曲得实在太厉害了,看起来有些狰狞。有时,我甚至会气急败坏地向他尖叫,让他学习直着走路。无论我的脾气如何暴躁,他却总是微笑着对我说:“妈妈,我正在努力。”

有一天,当我看到乔治试图将自己扭曲的双腿放到他心爱的溜冰鞋里时,我的心都碎了。我把它们放到鞋柜里,说:“孩子,等你病好了我再和你一起去溜冰。”

每天晚上,当我坐在乔治床边为他读故事的时候,他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妈妈,如果我们很努力地去祈祷,你认为,我在醒来的时候,还可以重新走路吗?”

“不,我不这么认为。”我不想欺骗孩子,说出了心里话,“不过,我觉得我们应该坚持每天都祈祷。”

“可是,妈妈,小朋友们都叫我跛子,他们都不跟我玩儿,我没有一个朋友。”听到这里,我心如刀绞。

几年后,渐渐地,乔治对自己的疾病习惯了。他很少抱怨,这让我多少有些释然。和他上街,我再也不会感到尴尬。我接受了这个现实,孩子长大后和别人会不一样,可是他会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坚韧,更多的勇气,更大的志向。

乔治十几岁的时候,药物治疗终于有了效果,他的手和嘴巴都可以正常动弹了,可是他的腿仍然不能够随心所欲地运动,还需要拐杖帮忙。不过,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滑雪。滑雪杖就成了他的拐杖。他从..雪山上飞驰而下,就像在空中翱翔。乔治以他卓越的表现入选英国残...............疾人奥林匹克滑雪队。我想,尽管他不能走路,可是,他会滑雪。

乔治1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一只脚可以正常行走了。他立刻扔掉了一个拐杖。之后的第二个月,他又扔掉了另一个拐杖。尽管他走路的姿势还是一瘸一拐的,但他不再需要拐杖或者轮椅的帮助了。乔治有空就会回来看我,我在门口远远地看着他,一个高大帅气的男孩向我走来。

“嘿,妈妈,”他常常笑着说,“想出去跳舞吗?”

最近,我高中的同学们举行了一次校友联谊会。在会上,我的同学都在讲述自己孩子的成就:

“我儿子是一个音乐家。” “我女儿现在是医生。”

到我发言时,我自豪地告诉所有人:“我儿子非常优秀,因为他现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

19、选文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解析: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概括,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这一段简要介绍了乔治幼小的时候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与后文写他的残疾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0、选文中划直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解析:这句话不是对乔治的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周围人们看他的反映来写。是对上文乔治的残疾的补充。

补充: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答: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乔治残疾的严重性。

21、选文中划波浪线的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4分)

解析:第一句分析母亲的语言,连用两个否定词,就表示非常的肯定,意思明确,第二句抓住“不过”“应该坚持”又表明了母亲的信心。

答:第一句话写母亲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残疾是严重的,不会很快恢复;(2分)第二句话表明“我们”对未来的康复应当充满信心。(2分)

2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比喻;(1分)表现了乔治身残志坚刻苦训练滑雪的矫健的姿态。

23、读完全文后,你认为母亲和乔治,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3分)

解析:看文章题目,文章内容,反映的主题,根据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答:示例①:母亲是主要人物。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含辛茹苦地鼓励、培养自己的儿子乔治,况且题目是“最自豪的母亲”;

示例②:乔治是主要人物。文章题目虽然是“最自豪的母亲”,但是文章主要写的是乔治身残志坚、积极治疗、刻苦锻炼的事迹。母亲是一个陪衬人物。

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2010年的记叙文考查要点,通过09年中考阅读题的讲解及相关的练习,我们学习了记叙文阅读基本的解题思路并掌握了答题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记叙文阅读中。 教师寄语:

中考在即,英雄弯弓,箭在弦上。同学们,请拿出你们的智慧,拿出你们的勇气,用你们那颗永不服输的年轻的心,向着生命中的第一座山峰攀登。只要你们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你们胸中就自有雄兵百万。胜利一定属于你们!

布置作业:完成阅读《请给我一分钟》

请给我一分钟 耿学成

①2008年5月14日,美国亚特兰大世界展览中心,一年一度的英特尔国际科学展正在火热进行。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中学生科学竞赛,获胜者除丰厚的奖学金外,还有奖品、学费补助、暑期工读及考

察补助等。因其特殊地位和影响力,争夺异常激烈,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57名优秀的参赛者,将一万多平方米的展览中心挤得满满的。

②在其中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展位前,怯怯地站着一位黄皮肤的...女孩子。她叫苏意涵,今年17岁,是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二年级学生。置身异国他乡,又是首次参加如此规模的赛事,她的展位前冷冷清清。而她的对面,就是去年得到首奖的美国学生,被评委和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人数足有她的10倍!,

她参赛的选题是“均相沉淀法制备CZA触媒之探讨”,借由高活性催化剂改善甲醇改革的反应,以便更有效地产生氢气。这项研究对于改善混合同构型金属、加强原料电池的应用及缓解石油能源危机都有可贵的借鉴意义。为了完成这项研究,她整整费了11个月的心血。

③她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价值。但看着空空的展位,她心里感受到的是从来没有过的害怕——在这样撑下去就完了!

④情急之下,她kuachuzhanwei ,大声拦住路过的一位评委:“您有五分钟时间吗?”她被拒绝了!要知道,参与总决赛的评委个个是顶尖的专家。她不得不回到展位。几分钟后,她又鼓足勇气出去拦,还是被拒绝。就这样,她一连被拒绝了5次!

⑤终于,等到第6个评委说“YCS”时,她铆足了劲儿介绍:“我.....叫苏意涵,来自中国台北,我做的题目主要是要探讨燃料电池的触媒转换效率。。。。。。”一口气,他讲了五分钟。

⑥到了下午,他继续用“五分钟拦截法”,最后她干脆改口问“可以给我一分钟吗”?她知道评委一人一票,有更多人了解她的实验,开会讨论时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就这样她又多“缠”到十几个评委来听她的实验。

⑦38个小时之后的颁奖典礼上,逐一宣布得奖学生。让她没想到的是,她不但抢下英特尔国际科学展化学类首奖,最大奖项“青年科学家奖”得主竟然也是她!她因此获得了

5、8万美元的奖金一台英特尔双核笔记本电脑······而历年的36位大奖得主中,仅有6名不是来自美国,她是亚洲人中的第二个幸运者!

⑧在分析拿下大奖的原因时,她的辅导老师这样说,除了良好的选题,还得益于她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让评委全面了解自己实验的表达能力,更离不开她敢于在关键时刻跨出展位向评委说“请给我一分钟”的胆略!

(摘自《读者》2009年第2期)

1、请概括选文所记叙的事件: 答:中国台北高中生苏意涵,在美国亚特兰大英特尔国际科学展会上主动拦截评委介绍自己的发明,从而获得化学类首奖,和“青年科学家奖”。

2、请写出选文所叙事件的起因:苏意涵在美国亚特兰大英特尔国际科学展会上,展出自己的发明“探讨燃料电池的触媒转换效率” 经过:开始无人问津,情急之下主动拦截评委介绍自己的发明;结果:获得化学类首奖,和“青年科学家奖”;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在其中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展位前,怯怯地站着一位黄皮肤的女孩...子。

答:表现了人物紧张、不被人重视的情景。 ② 她铆足了劲儿介绍:“我叫苏意涵,„„” .....答:表现了人物勇气、信心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4、选文第⑤段中的省略号,省略掉的是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

答:省略的是的苏意涵发明“探讨燃料电池的触媒转换效率”的科学原理;因为这些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关系不大。

5、你怎样理解选文的题目?答:选文的题目选取了人物的语言、再现了事件的关键情节,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6、你阅读选文后,得到哪些启示? 答:围绕人物主动拦截评委介绍自己的发明的勇气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即可。

推荐第8篇: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

(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所给语段,了解中考记叙文阅读考题特点。2.归纳记叙文阅读考点。

3.掌握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二、重点、难点

1.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正课 1.揭题

近几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考记叙文阅读或者是散文阅读,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复习《记叙文阅读》。 2.例一

(1)首先我们看一下上次月考的一篇记叙文阅读《只是一个普通人》,它考查了同学们以下几个题目。

1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17.选文第1段“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句有什么作用? 18.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9.听完孩子的话,车里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请根据全文内容,合理想象,描写其中两位成年人的表现。(不少于80字)

请同学们思考并概括它考查了我们那几个方面:

16.标题的含义 如果是事物应该是他本身的内容加作者赋予的含义。 17.环境描写的作用 如果是事物应该是突出了他的„„的特点 18.赏析关键字词的作用 19.拓展延伸。

补充:预习的基础上说说除了这几道之外我们记叙文还会考查我们那几个方面 举例:作者在月夜探访了那些对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归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 (2)解题指导 总结:

1.记叙文的考点: 内容

中心(含义、思想感情)

赏析(环境描写、关键字词、句子) 拓展(文章对你的启示) 2.表现手法的运用 对比:事物前后变化的对比,不同事物的对比,作用是突出主要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衬托:渲染表现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作用是:用某些人物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或事件的意义;用虚幻的情景来衬托现实社会。 托物言志:将个人的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事物上。

借景抒情:作者心中的浓情渗透到赏景、写景的活动中,借助对眼前的景或褒或贬的叙述和描写,表达心中或喜或悲的情来。比如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象征: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如《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挺拔向上,象征了顽强不屈的北方抗日军民。

总结:表现手法相对于全文或者某一点来说的。答题时不能笼统回答。 3.例二

《总复习教学案》课堂检测。 小组讨论 教师讲解

1.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2分) 既指摧残胡杨的自然界的西风(或恶劣的自然环境); 也指人类摧残胡杨的行为。

2.文章第①段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①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②突出胡杨坚韧的品性和令人震撼的壮美; ③警示人类要保护胡杨,保护自然环境;

④为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或“厚重感”等)。 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濛濛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①对胡杨由衷的赞美和喜爱;

②对人为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或“人类文明的流失”)深沉忧虑;

③期望人们能关爱胡杨,拯救人类文明孕育者,使人类文明连绵不息(或“持续发展”等)。

4.“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3分) ①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坚韧顽强; ②不贪虚名,无私奉献; ③宁死不屈的气节。(答出“坚韧顽强”,“无私奉献”、“宁死不屈”即可)

5.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慨或思考。(4分)

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从人应有胡杨的素质和品格、社会进步需要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等方面写出感慨,或对照胡杨反思自身的缺憾(2分),结合文中对胡杨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阐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4.课堂总结

记叙文阅读的注意点:

一、读懂主旨

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快速把握情节

二、读懂题意 关注题目的考点 留心分值的设置

三、解题指导 环境描写 表现手法

答案语言的表述要注意准确简洁

推荐第9篇: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教案

教学内容:

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

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和体会选材目的。

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考点总结:

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学习内容:

记叙文的一般知识(一般分记事为主的、记人为主的、写景为主的三种)

一、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是使记叙内容明确而必须的,但有时这三个要素中某个显而易见的不必要赘笔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展示了所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要清楚完整地写出。

二、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情况。

1、是第一人称的我、我们,用这种人称更能体现内心感受,反映真实感。

2、是第二人的你、你们,多用于书信体。

3、是第三人称则能反映更广泛的视角,更客观。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叙述起因经过。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发生以前的内容,或与所写事件有关的其它内容。

四、记叙的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的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

(1)以时空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或人的感情等)、一事、一物为线索(一般贯穿文章的始终)。如《藤野先生》明线为对藤野先生的崇敬的怀念,暗线为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五、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1)叙述: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人物的经历、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进展、环境的摆设等。常与描写交错使用。叙述的手法(或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见考标28页)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3)议论:对人或事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人或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两种

六、记叙的详略

对记叙文的阅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记叙的要求、人称和顺序:要素的交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作者一一列出,这是直接交代。另一种是间接交代记叙的要素或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点明,或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交代,或通过自然景物的特征来表明。六要素的交代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也可以不做交待。

2.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分析人物要从分析人物描写入手,从而理解人物,领会文章的内涵。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云、山水草木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句序的选择、表达方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5.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6.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记叙文都很讲究详写和略写的配合,文章写起来有繁有简,无论详略繁简,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一般说来,详写的往往是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略写的往往是同表现中心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

7.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章的中心意思体现着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含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内容。对于侧重记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侧重记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事情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写几个人物或几件事情,这就要在分析每个人物、每件事情的基础上,把握人、事间的关系,综合概括出中心意思。

七、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思路与答题方法

(一)记叙文简单的文体知识: 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1、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

(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3、记叙的顺序: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讫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明确记叙的人称,有助于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5、记叙的线索: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线索要贯穿整篇文章。 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多数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该文除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阅读记叙文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6、表现手法:对比(一般情况中,指的是正面和反面的对比)

象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隐含在表面意义之后的意向) 烘托(有时是环境的描写)

7、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 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8、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

(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

(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

(5)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它一般只在诗歌或对联中出现。

(6)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重复的词、短语或句子中间插入其它内容)两种。

(7)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设问分两种,一种是自问自答,一种是问而不答。

(8)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二)阅读步骤:分以下几步:

第一:要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概要。

第二: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 第三:看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细读文章,一一找出答案。(能用文章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

第四:对拓展延伸的题目,要审清题意后再认真回答.

(三)阅读题答题要点:

答题原则:

1、明确文体(文体知识扎实)

2、联系主题

3、语言准确,言之有物 具体方法:

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1)理解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答题时,注意语言的文体特色。记叙文是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或写了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议论文是针对什么问题,作者有怎样的观点;说明文是介绍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段意、层意的总结要针对某一段落进行。

注意提示语: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 记叙文的整体感知与记叙的六个要素密切相关,当然,有时候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是虚化了,而经过又不能多说,所以记叙文的整体感知就是如下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2)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体不同,思路考查也不同。

阅读记叙文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行文过程能够分析理解,对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

(3)能够理解上下文前后呼应、紧密相关的内容。

包括:词义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 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 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置上。这需要在充分理解这句话内容以外,还必须弄清原来位置的语言环境。

(4)能比较阅读。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表达方式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比较。

2、理解某一段的作用:

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过渡段——承上启下。

3、理解句子作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描写的句子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而议论抒情的句子多在文章的结尾,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

4、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1)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2)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做出准确理解。

5、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放性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

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先写出自己对文中的哪个方面比较欣赏,然后按照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行。

⑨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上一致。

八、小说的基本知识:文学作品可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

(1)“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的发展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可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小说的分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小小说。

(5)小说的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九、散文:

(1)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2)特点:形散而形不散(或形散神凝)。

(3)散文的“贵散”和“忌散”

推荐第10篇: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人物描写)

生动的描写——让你的人物丰满亮丽

写作目标

一.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神态) 二.锤炼语言,提升作文意蕴(修辞手法、细节、正面和侧面、想象) 重点难点

一.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二.如何让语言贴切 教法学法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先仿写短文,再写整篇文章 二.寓教于乐,以活动促写作,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 教具安排

一.如有条件,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二.录音机、磁带,漫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常见的各种描写手法(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神态、修辞、、正面和侧面、衬托、想象) 2.用各种描写手法扩展句子,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1 一.导入课文

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大家先来看一幅图画(展示图画)。请老师和同学们猜猜这幅图画上的人物:他的年龄是多少。(大家竞猜)

这是快50来岁的武打巨星——李连杰。为什么近50岁的李连杰,看起来只有二三十岁的样子了?这是因为经过了包装和打扮。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经过包装、打扮,人漂亮了年轻了。但要怎样包装打扮才会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作文里的人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些方法。

板书课题:生动的描写——让你的人物丰满亮丽(点出课题) 那么有哪些主要人物描写方法了?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句子,指出它们的描写手法。

二.学生阅读,指出下列句子的人物描写方法

1.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朱自清《荷塘月色》)。注:“拍”写出妻的安详,动作轻;“哼”写出妻的随意。

2.鲁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几步,转身扶住椅背,立定了。(唐弢《琐忆》)。

3.老栓倒觉得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与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鲁迅《药》)。

4.(夏四奶奶)惨白的脸上,现出写羞愧的颜色(鲁迅《药》)。5.他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

2 来了(孙犁《《荷花淀》)。

6.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马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发朗!”(莫泊桑《项链》)。7.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 8.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欧·亨利《警察与赞美事》)。

学生归纳:

1.动作 2.动作 3.心理 4.神态 5.心理 6.动作 语言7 肖像8.动作 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使上述句子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实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描写手法使自己做作文中的人物活龙活现。这我们可以运用添加法。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三.运用添加法使句子内容丰富起来

1.老师说:“你又做错了!”(指做错了题目) 我无地自容。(“你”指学生)

这组句子写了二个人物,但我们读完后,对这二个人物有何印象?没有任何印象!

请同学们添加老师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检查同学们的习作,请两三个同学朗读自己的大作后,教师评价。然后欣赏老师的下水文段。

3 教师下水文段:

瘦瘦的杨老师就像一株红高粱站在我的面前,左手抓着试卷,右手在我面前用力的点了几下,双目圆睁,盯了我约二分钟,然后一字一句的说:“怎么又做错了,你?唉„„”杨老师长长的一声“唉”就像一块长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身上使我喘不过气起来。我偷偷瞥一眼杨老师手中的试卷,!最后一到二十分的题上面,一把烧红的铁火钳烙的我面红耳赤,我无地自容!我还以为自己这次考满分了!“唉,”又是一次滑铁卢!我何时才会迎来诺曼底登陆?

我不敢正视杨老师的眼睛一手接过试卷,转身像老鼠一样的溜了。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下水作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四.修辞使描写更加生动,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一幅照片(展示照片)。

1.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她叫苏明娟。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 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就是这双大眼睛,让无数真

4 诚善良的人落下了滚滚泪珠。在照片展览的10天时间,数万人蜂拥而来,他们拥挤在展板前,流连忘返。许多人边参观,边擦泪水。人们主动捐款,由于没设捐款箱,捐款者就把钱放在地上。还有一万人为影展签名助威,对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希望工程”真诚的道义支持。

2.请同学们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专心、忧郁、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看到这双大眼睛就让人思绪万千。\"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这是一双充满求知欲望的大眼睛!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加上一些修辞主要来描绘一下这个小女孩的眼神和心理活动。

例句:

①.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②.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简单评价学生习作 五.总结和作业

1.小结:如果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能够细致的观察、抓住特征、合理想象、运用方法、适当扩展,这样我们作文中的人物一定会丰满亮

5 丽,活起来。

2.接下来布置作文:请描写班上的某位同学或某位课任老师,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整篇作文。题目自拟。 附板书:

细致观察生动抓住特征合理想象人物丰满亮丽描写运用方法适当扩展

第11篇:记叙文教案剖析

记叙文教案

一、初中语文基本文体常识

1、常见的文学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其他文体集录;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文章体裁(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2、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描写: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不讲)

4、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以小见大、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不讲)

5、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学生举例子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大象。

他太重了,摔倒在地上,两个人都 拉不起来,要超重机才能吊起来。)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这是谁的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敢於這樣做的人,難道不是一個英雄嗎?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看啊!那边走来了一群红领巾!)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快过来!快过来!)

12、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怎么造句你都不会,你语文 学得真是太好了.) 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记叙文的阅读。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 考点:

一、记叙文体常识

1、概念

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

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

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

详写、略写。

针对中考考点,这节课重点复习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目标:

(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中考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2.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屏幕显示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常见的叙述顺序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例2]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①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A.时间

B.地点

C.主要人物

D.事情 ②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插叙的语句。

[简析]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这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选文所记叙的事情:这里不是一般地介绍“我”离旅馆去车站的过程,也不是写“我”在车站的见闻和感受,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在送与不送的犹豫不决及在车站的细心照顾来表现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了的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对儿子关心的周到入微。弄清了这一点,选文的中心事件就很容易掌握了。

第②题作者在叙述父亲犹豫送不送“我”时,插入了“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用来证明“我”已长大,完全可以不送,从而突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二、第二环节:讲解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不讲)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请同学们做下面的题: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做,提醒注意勾、画、圈、点 。

例题

4、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塞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答: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若按纸条上所说的去做而仍然吸不出水,则白白浪费了这救命的水;二是若把这壶水喝下去,虽可保住自己的生命,但这种自私的做法,将受到良心的谴责。

总结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此外,还可以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任何一个关键句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往往起例证的作用,说明文中的描写或起再现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作用,或起点染作品使之更生动的作用。以上方法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 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三、第三环节,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理清文章的层次,有助于梳理作者的思路,把握中心思想,从而快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记叙文结构层次的划分 考点精析:

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方法如下:(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我们以一个语段为例,请看例题5,

精典例题:

5、阅读下面一段记叙文,用双竖线在原文中划分出三个层次,并概括每层的主要意思。这天一大早,我们去山林里采野果。我们顺着一条崎岖的路走着,山越来越近了,瞧,千枝万树,五颜六色:青翠的松柏,墨绿的椴榆,火红的枫树,橙黄的榛树,枝丫搭着枝丫,叶子覆着叶子,一层层,一片片。红绿相间,紫橙交错,好看极了。我不禁喊了一声:“好一座五彩山!”走进林子,阳光暗淡了,天空也被树木的枝叶撕成了各种形状的白片片,林子里的山果使我们眼花缭乱。那紫莹莹的山葡萄,抖落着晶莹的水珠,像一串串的响铃;那山里红、野海棠,扬起了红喷喷的脸蛋儿,大松树上挂着的松塔一个个像大绣球。我们从榛子叶下摘着一个个圆鼓鼓的榛子。我咬开硬壳,吃了几口榛子仁儿,那浓浓的香味使我忘记了路上的疲劳。谁会想到这些不显眼的小灌木,竟然长出这般酥脆清甜的果实?到这里,我真感到胳膊短了,眼睛少了。太阳偏西,我们背了满篓的榛子、松子、山核桃、野海棠,还有一些蘑菇下山了。

[答案]一层(从开头到“好一座五彩山”)层意:一大早,我们去“五彩山”采野果。 二层(从“走进林子”到“眼睛少了”)层意:我们在林子里采尝野果。

三层(从“太阳偏西”到结尾)层意:太阳偏西,我们采摘了满篓子野果下山了。 [简析]对段落层次的划分,首先要能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段文字是记叙文,人物是“我们”,地点是“五彩山”,时间是从早晨到太阳偏西,事情是采野果,有明显的时间推移与地点的转移,即从进山到走进山林,再采尝野果到满载而归。经过以上的阅读理解,思考分析后,正确划分层次就有了依据。人物既然是“我们”,因此层意就应围绕“我们”干了些什么,再加上适当的时间与地点,写成完整的句子,层意就完整了。

2、段意、层意的概括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学生做练习5第3题。考点为概括层意。

3、怎样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

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例题6

橘子与毛衣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我生病住院。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到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侯着母亲的到来。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寡母收入微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之类的水果了。

突然,一块橘皮不知从哪里落下来,我茫然地盯住这片橘皮,想像着水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我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当时,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脊背上。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母亲弯下腰来,脸贴着我的头,温柔地说:“不要哭,孩子,妈妈要给你买橘子。”说完,她就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坐在床上。当我动手把一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隔壁的临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他的母亲用她的毛衣才换了一篮子金橘。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橘子?毛衣?我的母亲的毛线衣?刹那间,我仿佛看到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体。 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内容,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准确、完整。

4.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橘子与毛衣》记叙了母亲用自己的毛衣为孩子换来橘子的故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抒发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之情。

五、检测题: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源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2.用文中词语填空。

⑴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活时的-------------------。 ⑵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 ----;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的? 6.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解析:参考答案:1.时间:某天上午9点左右或:一个寒潮初袭的清晨地点:北京,老王家中人物:老王。2.⑴絮絮叨叨⑵漫不经心、不耐烦;赶紧截住。3.竟没有想到故乡已经下雪了;寒潮初袭时,竟对七旬老母少有牵挂。4.含义: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的感情应是人间最温暖的,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儿女对父母少有牵挂。心理:表现了老王的困惑、内疚、有所醒悟。5.对比的写法。6.要点:领会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以实际行动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

六、结束语:今天,针对记叙文的考查重点,我们一起复习了记叙文的几点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复习当中,不断实践,以提高解答阅读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笨男孩与纽扣

他是个笨男孩。对1/2与1/3谁大谁小的问题,一见就发晕。上了中学,老师曾多次给他父母暗示,读书不会在他身上发生奇迹。高考那年,全班落榜3人,其中就有他。 父母决定让他跟一个师傅学裁剪,他学得很认真。师傅说,他将来会成为一个好裁缝,因为10个学员中,他钉的纽扣最结实。

他确实是个不错的裁缝。他不仅纽扣钉得牢靠,而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他在裙腰的内侧加小口袋,让穿裙子的人有地方放BP机和零钱。他把T恤衫的领子去掉,他把童装的口袋移到胸前。总之,学徒期间,他把老板滞销服装给改造卖光了。师傅说他是天才。

两年后,真有一个“天才服装店”诞生了,它在广场的一角。那个笨男孩跟师傅一样,既剪又卖。顾客起初是亲戚和邻居,由于他的纽扣钉得总是很结实,后来又发展到亲戚的邻居和邻居的亲戚。

一天,几个退休老人在广场上扭秧歌,扣子掉了,笨男孩自告奋勇,义务服务。后来老人的队伍扩大,发展成秧歌队,他成了秧歌队的义务工——免费钉纽扣,免费做秧歌服。老人为了感谢他,每次晨练,都挂一面“天才服装秧歌队”的旗子。

老人秧歌队成为广场上的一道风景,先是被围观,后是被电视台采访,再后来是作为市里的形象使者到省里到首都参加文化节。随着秧歌队的扬名,天才服装也声名远播。笨男孩开始雇人,开始成立公司。

现在天才服装公司已是一个资产超过3000万元的私营企业,它的商标是一枚纽扣。 ⒈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⒊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本文主要采用了:

4、“笨男孩”人生的转折点是什么?

5“笨男孩”的成长经历揭示了一个人生真谛,请简要回答。

笨男孩与纽扣

⒈“笨男孩”不笨,他踏实,善良,肯动脑筋。⒉学生时代,学徒时代,开店日子,免费钉纽扣,开公司当老板。⒊记叙。⒌裁缝师傅的鼓励,自己的认真做事。⒍可以从老师、父母的角度谈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也可以从“笨男孩”的角度谈一个人的称长应具备什么条件,也可以从创业的角度谈及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信任的境界

1944年的圣诞夜,两个迷了路的美国大兵拖着一个受了伤的兄弟在风雪中敲响了德国西南边境亚尔丁森林中的一栋小木屋的门,它的主人,一个善良的德国女人,轻轻地拉开了门上的插销。家的温暖在一瞬间拥抱了三个又冷又饿的美国大兵。女主人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圣诞晚餐,没有丝毫的慌乱与不安,没有丝毫的警惕与敌意。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们只是战场上的敌人,而不是生活中的坏人。美国大兵们静静地坐在炉边烤火,除了燃烧的木柴偶尔发出一两声脆响外,静得几乎可以听到雪花落地的声音。 正在这时,门又一次被敲响了。站在满心欢喜女主人面前的,不是来送礼物和祝福的圣诞老人,而是四个同样疲惫不堪的德国士兵。女主人用西方人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同胞,这里有几个特殊的客人。今夜,在这栋弥漫着圣诞气息的小木屋里,要么发生一场屠杀,要么是大家一起享用一顿可口的晚餐。

在女主人的授意下,德国士兵们垂下枪口,鱼贯进入小木屋,并且顺从地把枪放在墙角。

于是,1944年的圣诞烛光见证了或许是二战史上最为奇特的一幕: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慢慢蹲下身去,开始为一名年轻的美国士兵检查腿上的伤口,尔后扭过去向自己的上司急速地诉说着什么。人性中善良的温情的一面决定了他们的心情是紧张、兴奋的,也注定了他们的感觉是奇妙而美好的,没有人担心对方会把自己变成邀功请赏的俘虏。第二天,睡梦中醒来的士兵们在同一张地图上指点着、寻找着回到己方阵地的最佳路线,然后握手告别,沿着相反的方向,消失在白茫茫的林海雪原中。

⒈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事,请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的内容。

⒉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是: 地点是: ⒊是什么原因使战场上的对手友好相处?

⒋题目为什么叫“信任的境界”?

1.1944年圣诞夜,一个德国女人接待了战场上的对手美国和德国士兵,并使他们友好相处。2.1944年12月24日夜;德国西南边境亚尔丁森林。3.女主人唤醒了人性中善良的温情的一面。4.因为故事所表现出的善良温情的人性是信任的重要内容。

每个修辞手法造句

第12篇: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写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3、重点掌握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4、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交流)

二、复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的6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时间线、地点转换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6.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三、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例文赏析

1.分组讨论文章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小结: 写人应注意:

①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描写,写出人物个性。 ⑵善用比喻 ③侧面衬托

④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⑤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写作练习

1.片断写作: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选取本班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写出他的个性特征。300字左右。 2.大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在方格中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五、课后反思:

第13篇:记叙文标题教案

记叙文标题

1、标题的作用(好处):

(1)全文的线索;(如《三袋米》)

(2)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如《13元“遗产”》)

(3)一语双关。(如《雪后的阳光》)

(4)突出主题,点明主旨;(如《我们是一家人》)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内容;(如《表哥驾到》)

(6)反映作者情感;(如王蒙《青春万岁》)

2、标题的含义

一般就两层含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或象征意义)。

3、明确四种基本题型:

1、这个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2、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4、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 研究第一种题型:标题的作用

经典课文标题的作用回顾:《羚羊木雕》

标题的作用是: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 研究第一种题型:标题的含义

经典课文标题含义回顾:《爸爸的花儿落了》

1、联系表层含义:从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着手: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花落了

2、体会深层含义:联系文章内容主旨,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爸爸死了,对爸爸的怀念

 研究第三种题型:标题的好处(或标题是否可以互换)

综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来答

 研究第四种题型: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

(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生活》;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

(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

(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女孩》《桂林山水》;

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本课总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做这类题目,要联系文章内容(环境、人、事),联系主旨,联系整篇文章的结构。这类题只要细细揣摩,看清要求,相信一定能迎刃而解。

第14篇:记叙文复习教案

记叙文复习教案

课题:一般记叙文的复习

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课时:1课时

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记叙文的阅读。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对记叙文的考查,包括课内教读记叙文的语段和课外整篇的记叙文,其考查点一般有以下几点:

考点:(大屏幕显示),请同学们读一下。 考点: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针对中考考点,这节课重点复习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目标:(大屏幕显示),读一下。 目标:

(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对于目标,显示完后,让一学生复述,以检测他们的听课效果。如正确则欣赏其精力集中,否则提醒注意力,思维跟上。

指导与训练

一、第一环节,教师讲解,要素、顺序和线索,要求学生适当做笔记。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考点精讲

中考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屏幕显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2.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屏幕显示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常见的叙述顺序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

- 1

2 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 是反语,表示讽刺。

3、“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回答对则肯定他已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了,否则提醒。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如《小橘灯》的结尾:"她的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显然句中加点的"好"运用了双关辞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会已被推翻,人们已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这就是言外之意。

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如《驿路梨花》的结尾句:"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里运用了引用辞格,联系全文,分析引用诗句的作用,可推知其象征义是表明了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的深意。

请同学们做下面的题: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做,提醒注意勾、画、圈、点 。

例题

4、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塞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答:

3分钟后问,能回答的举手,如多数举手则表扬已经学会了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了;如有不正确的,则指导。

要回答这道试题,就要首先结合这句话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概括,从本句入手。其次再看句子所在的语段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从上下句来看,“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若按纸条上所说的去做而仍然吸不出水,则白白浪费了这救命的水;二是若把这壶水喝下去,虽可保住自己的生命,但这种自私的做法,将受到良心的谴责。

总结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此外,还可以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任何一个关键句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往往起例证的作用,说明文中的描写或起再现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作用,或起点染作品使之更生动的作用。以上方法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

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屏幕显示: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 3

4 例题6

橘子与毛衣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我生病住院。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到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侯着母亲的到来。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寡母收入微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之类的水果了。

突然,一块橘皮不知从哪里落下来,我茫然地盯住这片橘皮,想像着水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我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当时,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脊背上。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母亲弯下腰来,脸贴着我的头,温柔地说:“不要哭,孩子,妈妈要给你买橘子。”说完,她就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靠在床上。当我动手把一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隔壁的临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他的母亲用她的毛衣才换了一篮子金橘。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橘子?毛衣?我的母亲的毛线衣?刹那间,我仿佛看到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体。

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种后提问,如多数举手,则肯定,如少数举手,则让合作小组进行交流。结束后再提问。教师提示。

【点拨】

1.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内容,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准确、完整。

4.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橘子与毛衣》记叙了母亲用自己的毛衣为孩子换来橘子的故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抒发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之情。

四、

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了记叙文阅读中要素、顺序和线索的梳理,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段落层次的划分,中心内容的概括等,另外,象记叙文的祥略,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感受作品的形象,对作品内容、感情、写作方法谈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等也都是考查的重点,因时间关系,本节课就不做重点介绍。、

以上所复习的内容,谁还有疑问?有则师生探讨,无则进入下一环节。 下面根据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做一下练习。

五、检测题: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

- 56

第15篇:小学三年级写人记叙文作文教案

作文训练要求:

一、知道什么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了解围绕人物的特点选择合适材料的方法。

三、通过读、思、议、写等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写好人物的特点。作文训练重点:

指导学生怎样写好人物的特点。 作文训练难点:

怎样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来写好人物的特点。 训练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公益短片

提问:1.你还记得短片里有谁? 2.你还记得发生了什么事吗? 结论:短片中人和事都不可分割。

二、如何写人写事呢?

1.在记叙文中,人和事也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2.题目类型:

(1)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如:看 烧菜

要求:观察烧菜的过程分几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按先后顺序把家人烧菜的过程写清楚。

(2)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叙事不要求完整。 如:同学之间

要求:1.在学校里,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伸出了援助之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有没有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帮助?另外,你有没有和同学闹别扭,后来,挺后悔的„„2.写一件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要写出真情实感。

3.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以此学会表现人物(品质、性格) (1)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2)通过几件事写人。

三、如何表现人物?

1、肖像描写:神态 外貌

1)我们玩一个游戏(你来描述我来猜),看谁能又快又准地猜中这段话描写的是我们班的哪一位同学?

幻灯出示描写本班同学外貌的两个片断(先出示没有抓住特点写的,后出示能抓住特点写的)

2)为什么第一个同学写的全班都猜不中,而第二个同学写的大家都有猜得中呢?

3)小结:记住,写外貌时要抓住人物特点去写,不要像一个同学写那样千人一面。

2、语言描写:独白 对话 1)幻灯出示两段话,比较哪段写得好,好在哪?

A、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的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B、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决定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

2)交流汇报后,齐读写得好的那一段。

3)小结:这段话抓住人物语言来写,写出了渔夫善良、体帖穷人的品质。 3、动作描写

1)幻灯出示两组句子、看哪一段写得好,好在哪?

A、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B、在这万紧急的关头,董存瑞猛地一拉导火索。、2)汇报、交流。

3)用“ ”划出好的那段中描写一连串动作的词,齐读。 4)小结:这段话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写,通过一串动作动作写出了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4、心理描写:

1)出示两段话,看哪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 A、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办法克服困难。

B、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汇报、交流

3)齐读写得好的哪一段话,

4)看板书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写人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才能把代表性事物写具体。

四、下发两篇文章每学生一份(一差一好) 多好的阿姨

(一)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园里玩”捉迷藏”游戏。

突然,妹妹被石头绊了一跤,她的脚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从地上扶起来,只见她的手脚都摔破了皮,伤口上还沾上了石渣和几块黄豆般的玻璃碎片。这下可把我急坏了,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登!登!登!”一阵硬底皮鞋触地脚步声由远而近。一个约摸二十来岁的阿姨朝我们跑来。她高高的个子,身着笔挺的西式服装,肩上披着时髦的卷发。“小妹妹,你怎么了?”一个温和的声音传到我耳里。我疑惑地看着她,当我回过身来,她已经抱着妹妹飞也似地朝医院方向跑去了。

我连忙追上去,我发现,她那漂亮的衣服上被妹妹脚上的血弄脏了一大块。 到了医院,她又是挂号又是找医生。等妹妹的伤口包扎好,她又领我们到药房取了针药,忙完了她才拿出一条雪白的手绢擦去自己脸上的汗珠。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也找到医院来了,当妈妈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感激地望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阿姨,阿姨微微一笑,把针药递给妈妈说了一声“再见!”回头就走了。

望着这位阿姨远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不仅外表美,心灵更美,她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阿姨啊!

多好的阿姨

(二)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园里玩“捉迷藏”游戏。

突然,妹妹被石头绊了一跤,她的脚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从地上扶起来,只见她的手脚都摔破了皮,伤口上还不知沾上了石渣和几块黄豆般大的玻璃碎片。这下可把我急坏了,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一个阿姨跑过来抱起妹妹向医院跑去。待妹妹的伤口包扎好后才离开。

望着这位阿姨远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阿姨啊!

幻灯出示思考题: 1)阅读二篇文章,分别用“——”、“~~”、“( )”、“==”、“ ”划出描写阿姨外貌、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的语句,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2)这两篇文章哪一篇好,好在哪? 3、交流 汇报

4、汇报后小结:好在能通过描写阿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去反映阿姨助人为乐的特点;反过来,好在能抓住阿姨助人为乐的特点通过描写阿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写具体。 板书: ==

五、小练笔

1、导入: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竞赛,看谁能用10分钟把这个练习做好。并能把刚才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 2、出示幻灯,读题: 我的老师

3、指名读读、评评、看看有没有抓住特点写具体。4、看板书小结下课。 附板书:

抓住特点==写具体 品质 外貌

性格 一人一事 语言 爱好 代性事情 动作 才干 一人几事 心理

第16篇:小学记叙文写作之叙事篇教案

叙事,就是有目的地记述事件,即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记叙文六要素包括:时

记叙文写作之叙事篇

一 导入

1 用音节是”shi”的字组成词语(声调不限)

()润()篇()相()尚()取()职()欲()界()件()场

2 同学们每人四张卡片,在六张卡片上分别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 知识点回顾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

1 靠近东窗,坐着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警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车厢。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腰间的小手枪。

2 她见到伤员来了,迅速地从身上取出个塑料包,放到伤员的手上,包里放着块珍贵的治伤用的天麻,她比划着说:“一次用一快,先碾成粉末,再合着鸡炖着吃,最补人。”说着,脸上露出两个动人的小酒窝。

3 一对又细又弯的眉毛,像燕子的一对尖尖的翅膀;一双稚气的眼睛,常常闪烁着好奇的目光;白嫩而红润的小脸上,镶着一个秀气的鼻子,再加上平常总爱抿着小嘴儿笑,活像人“模特儿!”说起话来,犹如山泉叮咚,声音很动听。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娟秀。

4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对,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超过他。 三 专题讲解

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 赏析精品案例,深刻体会,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鹰捉小鸡

今天早上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母鸡带着小鸡到绿油油的草地玩耍。忽然,空中飞来一只老鹰。老鹰张开两只尖利的爪子,要捉小鸡。母鸡为了保护子女,毫不犹豫地便张开翅膀,把小鸡紧紧地拥在怀里。不管老鹰怎样猛烈的攻击,母鸡也不退缩。这时,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令老鹰吓了一跳,急急忙忙的飞走了。虽然小鸡没有受伤,但是母鸡的翅膀却被老鹰抓伤了。

(1)时间:(2)地点:

(3)人物:(4)起因:

(5)经过:(6)结果:2 记叙文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

顺序: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中的高潮、精彩部分置于开头,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写,不仅可以吸引读者,先声夺人,还有助于引发读者思考,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例:1 母鸡受了伤? 2 怎么受的伤? 3 结果怎么样?

插叙:是在原有的顺序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与中心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原先的写作思路进行叙述,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容量,有利于主旨的挖掘,而且还使文势起伏,富于变化。例:听着他口如悬河的讲话话,我的思绪回到了2008年„„

补叙:是将中心事件的某些环节或片段放在事件产生某种结果以后给予补充叙述,往往能造成读者的

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

悬念,是文章结构波澜起伏。) 四 课堂实践:

以“生日”或“成长中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记叙文。

五 优秀作品赏析

下辈子还做你女儿

面对人生百态,我方可淡然面对,但是面对母爱,那股深情我难以释怀。

——题记

“妈妈,我下辈子还做你女儿,好吗?”轻依着母亲的怀抱,安然入睡,梦中的 我重复着来生的愿望。

我是一个神经大条的人,从来都没有关心过身旁人的感受,说明白点,就是冷漠、自私。曾经的我,从来都把别人的付出当做是理所当然,就算知道,也觉得和我没有任何关系,觉得是他们自愿,与我无关,直到一件事改变了我。

“佳,你多看点书,这事我来做”“我来收拾这房间,你去看书吧!”我冷眼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瞪了妈妈一眼,觉得她多事,而妈妈的身影似乎颤抖了一下,自然我也未放在心上。换好鞋,甩上门,在我眼里是那样自然,但我却从未回头看过,母亲那苍老的容颜。

漫无目的的在路上,寻找着来人间的意义,依旧没有答案。轻倚着栏杆,我抬起头闭上双眼,感受着阳光赐予我的温暖,但却有一声稚嫩的童语打破了这片宁静、温暖。

“大姐姐,你买一朵康乃馨吧,送给自己的妈妈,是个很好很好的礼物哦。”清澈的大眼睛反射着太阳的光,令我刺眼。 轻眯双眼,问道:“你为什么要卖花?”问完后,我又后悔了。真是的,别人的事我干嘛要管啊。天,我会不会太无聊了点啊! “因为爸爸妈妈都离婚了,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啊。“清澈的大眼睛在这瞬间显得灵动,可是又黯了下去。”但是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所以我要买花来赚钱,奶奶说了,要是有钱,我就能读书,就能上大学了,真好!”语气又快乐了起来。 我也受了感染,多问了一句:“那你不觉得你的父母很残忍吗?”

那双大眼睛突然变得十分惊讶;“大姐姐怎么会这么想呢?脸上的表情随即又变得十分认真:“我从来就没有觉得我的爸爸妈妈很坏,反而觉得十分幸福。” 我讶异,怎么可能? “因为爸妈给予我生命,让我能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觉得这个世界很温暖很温暖。”说完向我调皮一笑。

我突然想起了我的母亲,那些让我觉得“烦人”的话。那些真的是令人烦人的事吗?那其中到底包括了多少深情,多少爱意啊,怕只有我知道吧。

从口袋里拿出50元钱,“小妹妹,这些花我全要了,这是钱。”我将钱递给小女孩,捧着手中的鲜花向家门口走去。 “大姐姐,你要干嘛去呀?”小女孩一脸迷惑。

“因为大姐姐犯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错误,所以要去道歉哦!”轻挥着手中的鲜花,止不住的笑意溢出嘴角。

打开家门,妈妈背对着我在打扫房子。站在母亲身后,轻轻的环住母亲的腰,母亲一直没敢回头。可能怕一切都是梦,可能怕失望。

“妈,下一辈子我还要再做你女儿,好吗?”一滴晶莹落在我的手背上,那象征着开心、幸福、温暖,午后的阳光总是让人觉得那么温暖,光束打在花儿上,整个房间都散发着醉人的、迷人的、温暖的芬芳。

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

第17篇:小学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人的记叙文就是以人物为主要的记叙对象和故事为轴心的记叙文。

它是以塑造性格鲜明而又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它的情节安排不是以“事”为主,而是以“人”为主,文中的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等表达方式都是为写人服务的。

内容清楚是记叙文的最基本要求,要准确具体地描写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对人物具体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其中主要的是要写好人物在事件发展中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思想。

记人的作文还要详略得当,有的地方需浓墨重彩,有的地方轻描淡写,还有的地方干脆空着。

写作要点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表达方式的文章。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考生应根据写作的要求,灵活掌握,突出重点。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

以与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

记叙文写作要点如下: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 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

3. 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4. 写作顺序可以采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的方法,但初学者最好采用“顺叙”的方法进行训练,以情节发生时间的先后为序。

二、要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结局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

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①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反动性格刻画的。

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②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④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荔枝蜜》中作者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二)、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平叙在学习过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使用过。

(三)、情节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情节的构思将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物别是写事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的记叙文也要通过一个事儿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这样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就应该斟酌了。

作文虽然不是文艺创作,但其中也少不了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记叙文在写人或记事中要善于借鉴一些表现手法,当然这也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怎样可以写出一波三折的作品呢?

①悬念似情节:

习作要善于突破平淡的情节发展方向,叙述中应善于为人物性格的展示设计出悬念。如写一则小文:

②一波三折法:

如果写一名同学练习写作,然后投稿,这一个属于尝试性的内容就可以以此写出波折了。

③突破常规法:

记一件好事或写一个人做好事,我们可以突破写好人好事的俗套,求鲜,求变。

请依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一则具有突破常规的作文:

冬天的冰雪路、清晨、上学去的小芳、买豆腐的老奶奶。

④欧·享利笔法:

苏比的6次努力地犯罪行为,都没有让他如愿地到监狱去越冬,而决意改变自己的时候,警察的手却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⑤小高潮法:

《项链》:

情节的构思可以有很多种类、方法,还要根据写作具体内容而定。

三、记叙文写作注意的问题: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学习过的文章里就有很多体现:

①物为线索:《药》(人血馒头)《一碗阳春面》

②感情为线索:《纪念刘和珍君》(悲愤的感情)

③一件事为线索:《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寻找和运送特效药)④一句话为线索:《为了周总理嘱托》(棉花就是俺的命,啥也别„„)⑤游踪线索:一般的游记散文常用这种方法。

2、要有复杂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茅盾的《风景谈》描写的六幅风景画,似乎是届于自然景观,但为了突出人类的活动,六幅画面的后面有五句议论性的句子,这些句子很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逐层深入地揭示了人类的伟大,最终得出解放区军民乃伟大中最伟大者的结论。

描写的表达方式也绝不可忽视,特别是环境的作用多种多样,应通过巧妙的环境描写来实现它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①烘托气氛

②衬托心情

③烘托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点明主旨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

①不论运用何种写作技法,应以“真实”为前提。

②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写真”不可只写一事一人,应注意“面”,通过“面”反映事物的普遍性。

a、借鉴《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小标题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几个片断,如为了写“母爱的至真”,我们可以利用“梨核比梨肉更好吃”,“别哭,孩子”,“母亲,您老了”三个小标题写作,使文章即具独立性,又有机地统一在“母爱”这一线索上

b、日记体,最优化的写生活实录的载体。

一个同学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写出了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会处处有感动,只要有感动相伴,我们谁都不是孤独的,既然如此,生命也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而是属于关心我们的每一个人的。每分感动都是一份真,每份感动都是一份情,每份感动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符,而我们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善待生命呢?

c、悬念式开篇。要露而又藏,讲究一个“巧”字。

例:“我是他的亲儿子,他不是我的亲爸爸。”小时的我经常这样伤心地对我自己说。

那时,我恨爸爸,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给我一分钱零花,我不知道为什么与小伙伴吵架,哭到最后的总会是我,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一件小事,妈妈为什么总要千方百计地为我瞒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连亲生父亲的一句夸奖,哪怕只一个轻轻的微笑都不敢奢求?

d、撷取生活的情趣,为作文加入调味的一点点盐,使作文更令人耐读。示例:某日早凌晨3:10,宿舍楼内突然铃声大作,众学子纷纷从梦中惊醒,不约而同地产生“今天怎么这么困”的疑问,直到有人惊呼“才三点钟”,众人才倒头睡下,宿舍楼又恢复了平静。“唉!不知是否最近天气反复无常致使学校电铃也患感冒了?”

e、哲理穿透,使文章深意叠出。

示例:生活是一部电影,一部没有主角而又人人是主角的电影;生活是一首乐曲,每个人都是跳动的音符,缺了谁,乐曲都不会动听;生活也是一盘棋,人人都是其中的一枚棋子,虽然每枚棋子的位置不同,但它们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第18篇:小学记叙文基础练习题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含小说、散文)

【中考考点】

1、阅读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

3、理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

4、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

5、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6、能够从文段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

8、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

【考点剖析】

一、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

1、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如《老山界》,人物:红军某部的同志;时间:从某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地点:长征路上的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事情的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事情的经过:红军战士如何战胜困难,翻越老山界;结果:红军指战员克服了种种困难,胜利翻越老山界。全文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了。

2、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也有的文章用第二人称代词“你”或“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一般多是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二、记叙的线索、结构及中心

1、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阅读一篇文章,怎样迅速地找出其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认真阅读全文;其次注意文章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如《七根火柴》;还有,应注意文章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如《背影》中“背影”反复出现过四次,它就是线索;除上述以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如《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白杨树”。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有时除了明线外,还有暗线,如《藤野先生》。

2、记叙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指什么呢?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这些“零部件”,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其方法如下:①按时间、空间的变化划分;②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③按选材角度的变化来划分;④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在划分时要综合考虑,把握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3、记叙的中心

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逐渐形成对生活一定的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章的中心意思。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④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归纳中心意思时常常用“通过……表达……”的句式来表述。“通过……”就是要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内容,语言要简明;“表达……”就是要总结出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等。当然,归纳中心意思不一定非用这种句式,但这种句式给我们提供了归纳中心意思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人物形象刻画

1、记叙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不论哪种情况,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2、人物形象刻画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1)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性。(2)语言描写指人物“对话”或“独白”的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最能表示人物的身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特点。(3)人物的动作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4)心理描写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地

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缺不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四、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传情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同样的景,可能由于作者自己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大相径庭。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因文悟道。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客观的景相融相合,从而使作品变得含蓄,也使作品主题得以升华。

象征是一种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作者往往借助联想和想象,把两种具有相似点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其中一种事物为象征体,表达出与另一事物有关的某种意思,也就是象征义。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已为人的象征。

五、记叙文的词、句辨析

大纲指出:“初中阶段,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对这些词语要会辨析;同样,文中的那些肯定句或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要会辨析,特别是应研究一下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关于关键性词语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如《七根火柴》苦恼有一句话:“他(卢进勇)苦恼地叹了口气……咒骂着这鬼天气!”联系特定语境,“苦恼”是因为掉队;“咒骂”表示他急于赶上部队的迫切心情。这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革命战士急于归队的情感。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标致”是反语。又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这些也要会加以辨析。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我们说,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例题透析】

例1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

(1)初冬季节,气温骤降,一路上,山风凛冽,草木凋零。陈毅轻装简从,策马缓辔。20多里路程。往返了两次,都未见到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

(2)那天,恰恰天降大雪,山野里一片粉妆玉琢,白雪皑皑。陈毅脑海里翻腾着思考的波涛:自从他奉命任新四军军长,率领部队入江苏西南部茅山地区后,由于日寇的封锁, 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医药,不仅丧失了战斗力,而且生命危在旦夕;听说茅山深处的乾元观有位爱国老中医,叫辛三仙,采集草药,为贫苦百姓治病扶伤,深受群众爱戴;这次再登乾元观,欲请辛三仙出山,以解部队缺医少药之急……

(3)陈毅到达乾元观正门前,“笃笃笃”,叩响了门,“吱喽”一声,正门开处,一道童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4)“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答道。

(5)“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辛师父还留言:倘若长官对出下联,就请明天到乾元观相见,否则……”

(6)陈毅看那上联是“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不禁一笑。原来,辛三仙把国民党军比作“鸦”,把新四军比作“鹊”,二者同登乾元观,却是祸福不同。陈毅挥笔对出下联: “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7)下联中,陈毅把共产党比作“燕”,把国民党比作“雁”,表明了二者迥然不同的抗战目的和前途。

(8)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拜访辛三仙,想到自己多次往返,心有所感,随口吟道: “四顾道观四拜三仙山心动。”

(9)辛三仙听后,当即吟出下联:“三咏雄才三仰四军事理明。”

(10)两人相视而笑,携手入观,坐定寒暄。谈笑之间,陈毅以辛三仙的遭遇和处境为题,联成一对:“稼轩当年哭京口,三仙今朝笑茅山。”

(11)陈毅把辛三仙比作南宋抗金爱国名士辛弃疾(号稼轩);“京口”指辛三仙故乡镇江。辛三仙听后,苦叹一声,招呼道童上酒。陈毅推托说:“我有病,恕不奉陪,今日特来请辛老诊治的。

(12)于是辛三仙一边为陈毅搭脉,一边叫道童取药,眼望陈毅,口中却说:“陈军长,药能治假病!”

(13)“酒不解真愁!”陈毅微笑答道。

(14) “真愁!”辛三仙反复琢磨此两字,想起了镇江老屋毁于日寇炮火;年迈父母,双双投江;妻离子散,杳无音讯;自己孤身一人,从镇江逃到茅山行医。国难家愁一齐涌上心头,不禁老泪纵横。

(15)为了进一步开导老医生,陈毅又与辛三仙下棋,故意让他接连吃掉自己的棋子。眼见棋局已定,陈毅突然问道:“辛老,当初发明象棋时,为什么只准将士阵亡,而不准受伤治愈后重返战场?”

(16)辛三仙不解弦外之音,显出疑惑的神情。陈毅笑着解释道:“有伤即医治,胜局才有望。”

(17)辛三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陈军长要老朽给新四军治伤病员呀!”当即献出一年多来采集到的全部中草药,还同观内其他道士商定,把乾元观作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总医院。

(18)伤病员进观那天,风和日丽。陈毅神采奕奕,兴致勃勃,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乾元观正门两旁:“深山隐高士,盛世期新民。”

1、这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故事主要内容是。

2、第(3)—(5)段,通过陈毅与道童的对话,写出了陈毅猥自枉屈,四顾道观的情景。请在各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情、动作、心理等的词语,以表现特定情景的人物形象。 ①道童()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②“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答道。

③道童()说:“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否则……”

3、第(5)段,联系道童答话内容,补出道童“否则……”未说出的话语内容。

4、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第二副对联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第(10)段,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酒不解真愁”的“真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6、第(2)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作用。

7、第⑧段中,陈毅“想到自己多次往返……”请从文中找出与“多次往返”照应的两个句子。

8、简要回答本文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9、简要概括陈毅的“雄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方面?

10、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以下给出上联,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上联:忆往昔刘备三顾草庐传佳话。

下联:。

例2兰 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非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侯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惧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 [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ǐ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诅咒:

(2)与日俱增:

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 ;(救灾时见了兰草) 。

3、第③段中加点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

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

5、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

6、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2分) ①第一层: 兰草;

②第二层: 兰草。

7、第④段末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2分)

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8、“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9、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说说理由。(2分)

第19篇:小学记叙文写作指导

小学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二、写好一篇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一) 条理要清楚

(二) 内容要具体

(三) 语句要通顺 条理清楚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内容。

每件事情都有来龙去脉,有着来龙去脉,有着发生、发展、结束的完整过程。写文章只有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组织材料,才能把事情写得条理清楚。 2.按时间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

按时间的推移,就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写人、叙事、写活动、写景) 3.按空间位置的变换组织材料

按空间位置的变换组织材料,就是按地点、方位的变换来安排材料,决定先写后写的顺序。(写参观记、游记、写景状物) 4.按材料的内容、性质组织材料。按照材料的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组织材料,就是按照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或许多事物的不同种类来安排叙述的顺序。比如介绍一件物品的特点与用途,一处景物的几个特点,一个人物几方面的品质等。 内容具体

文章的中心要通过具体的内容来表达,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言之有理,内容具体。 1.写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写人,要选择典型事例,把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具体。3.写景状物,要把景物的颜色、形状、形态等方面的特点及变化写具体。

语句通顺

一是用词恰当、妥帖,所用的词恰好能表达所想的东西和情境;

二是句与句之间通顺畅达,文气贯通,能把思想感情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

三、记叙文分类

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

①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因此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任务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

②行动描写。即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通过人物的动作来体现性格特征。

③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语气来体现性格特征,要注意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等。 ④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就是心理描写,可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

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记叙文。要注意交代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完整性,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之间的情感交融。

四、记叙文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要始终围绕主题展开,避免空洞地叙述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清楚六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原因),how(怎么样)。

3、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作文前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怎么叙述才能使文章完整。

4、写作顺序可以采用顺叙、倒叙以及插叙的方法。

①顺叙。顺叙也称正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②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5、巧用写作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①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②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③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④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另外,常见的写作手法还有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等。

【范文】

一 件 往 事

去年九月一天的早晨,老师让我到教室里去钉一张奖状。我拿了一盒图钉走进教室,站 在桌子上钉起奖状来了。砖很硬,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打好了三颗图钉。在钉第四颗时,手用力一偏,把图钉给弄丢了。我往地上看了一眼,图钉不见了。我想,不见就算了!于是,随手又拿了一个图钉,把奖状给钉好了。

下午,放学时,我没走几步,觉得脚下有个什么东西在扎着我的脚底心,鞋底也似乎厚 了一层。当我的脚再一次着地的时候,觉得脚底心一阵疼痛,不禁叫了声‚喔唷哇‛我马上坐下来翘起脚朝鞋底一看,嘿,是个图钉!拔出来一看,唉,竟是我早晨失手掉落的那枚图钉。我抚摸着被扎出血的脚底心,看着那枚使人倒霉的图钉,心里懊丧极了。我想大声责备什么人,可——图钉是找自己掉的,能怨别人吗?真是自讨苦吃。我无可奈何,只得自我解嘲地说:‚哎,倒霉!倒霉!真是活见鬼!‛说完背起书包,一瘸一瘸地走出了教室。

晚上,睡觉时我想得很多。我想,这个‚鬼‛是谁呢?是我自己吗?是的,是我自己。是我自己不经心,没把掉落的图钉再捡起来。我又想,这次扎了脚对我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以后做什么事都得认认真真的,可不能象这次一样,因为马马虎虎而自讨苦吃了。

【点 评】

本文直接入题,开门见山。开头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和起因。小作者能够围绕中心,以“图钉”为线索,组织材料,结构严谨。而在写事情的经过时,则通过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是事情的经过更具体。

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按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写,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早晨掉图钉——下午踩图钉——晚上想教训”。

第20篇:小学三年级记叙文阅读

狼干了坏事,被狗咬伤,倒在地上,自己不能找吃的。它真想到前面的河里去喝水,可是,怎么也爬不动。

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只山羊。狼有气无力地叫着:“山羊大哥,我渴极了!请您快给我到小河里弄点水来!”

山羊望了望狼,摇了摇头说:“我不能替你去拿水。”

狼(纲刚)想发火,忽然伤口一阵剧痛,便忍住了,“我受伤了,伤势很重,一点也不能动了!(难道难到)你一点不同情我吗?”

山羊还是摇了摇头。

狼简直要哭出来了,又苦苦地(请求哀求)到:“行行好吧!山羊大哥。只要你给我一点儿水,我就可以自己去找食物了,要不我会饿死、渴死的!”

“要是我给你水喝,你能够站起来了,那么,你会(毫豪)不客气地把我当食物吃了!”山羊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1、在括号里选留一个正确的字或词,把不正确的划去。

2、画线的句子是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

3、文中加点词语“要是”,还可以用那些词来替换,请写出两个。(句子意思不变)

(1)(2)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剧痛()哀求()发火()

5、短文三次山羊头部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山羊

6、这则寓言说明坏人的凶恶本性是的,我们绝不能。

【参考答案】

3、只有如果

5、表现了山羊对狼的凶恶本性是认识的,坚决不同情这只受伤的狼。

6、不会改变同情坏人

小学记叙文教案模板
《小学记叙文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