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数学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6 06:08:3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4 3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猴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五、完成55页9题

教学反思:

8和9的组成

教学内容:8和9的组成P52 P54页4题,P55页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

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准备:星星,课件

一、引入

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学生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

二、新授

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

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三、练习

1、P52做一做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2、P54-55页 4 5 6题 3 完成找朋友的游戏

教学反思:

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练习十一第

7、

8、9题。教学目标

1.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

8、9的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

8、9的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由发挥看图说话,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上的内容写算式。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二、动手操作,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师:先在左边摆7根小棒,再右边摆2根小棒。请根据下面的问题写出算式。 小黑板出示问题:7根小棒添上2根是几根? 2根小棒添上7根是几根?

从9根小棒里面去掉2根还剩几根?

从9根小棒里面去掉7根还剩几根? 学生写出算式,并汇报结果。

师:上面这么多的算式的得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如“7+2=9,那么2+7就一定等于9吗?”“你怎么知道:7+2=9,那么9-2就等于7吗?”这类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7+1=8 8-7=(

) 让学生进行抢答,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指明说,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用加法来计算减法。

教师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谈话:这节课你们又有了一个新的收获,用加法来计算减法能用在哪?使学生加深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分层次出示练习十一的第

7、

8、9题。

其中第7题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

第8题可以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让学生接着讲故事,并列出算式,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教材57页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

思维训练: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小鹿呢。

课件出示小鹿图

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树丛中的小鹿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

9-3

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树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8-3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1、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并提出问题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58

1、3 题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教学反思: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59—60页及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

一、引入新课

1、猜謎引出已认识的数0—9。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7的相邻数是谁? 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有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汇报板书10的组成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引导同学回答,看一个记两个,看到10可以分成9和1,就想到1和9组成10。 记住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

1、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三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习十三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布“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学生结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六、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格涂上相同的颜色。 6 4 0 8 8 7 5 5 2 1 9 3 1 5 0 7 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P61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亚洲,进入“世界杯”。今

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一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师生交流: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师: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61页,试着填一填。 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课题)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抛10个花片,根据正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师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们真行,你们通过自己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题。都给自己一个五角星。

4)学生上黑板归类整理,即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五、巩固深化

1、10加几。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同做,师出“8”生出“2”等等 2)同桌互做

2、10减几

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提高题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教学反思:

练习课

教学目的:

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2、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教学重难点: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一、创设情景

瞧,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们就到松鼠家里去做客吧。 课件出示小松鼠

二、合作练习

1、课件出示大象过早

看,大象妈妈有6张卡片,小松鼠有4张,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那你能算出来吗?

2、你们可真聪明,小象们要出门去采果子了,他们要动脑才能拿到自己的篮子,出示题卡。

小松鼠手上的数用10去减,得到的结果就是篮子上的数。 比一比,哪个同学做的快?

3、小象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在路上遇到了美丽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课件出示P62孔雀图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兔妈妈和儿子比赛拔萝卜,拔完了他们摆在地上比谁捡的多。课件出示P63 10 独立看图并填空

5、P68 7 看邻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数一数屋后的冬瓜

三、练习

第.64面的第

12、13题 看小鸟来到了学校,你看图中哪些可用7+3=10来表示。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四1-6题。 连加

教学目的: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

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

: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 ○○

○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

○ ○ ○○

○ ○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2、练习:P65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习:第66页的练习十四第2至6题

四、总结。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67页例题加减混合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摆放P67例题及练习十五,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

2、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一、激趣引入

1、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

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1)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

2、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练习P67做一做

演示:地上有7个球,抱走3个,又抱来4个

2、课件演示小鸭图

3、游戏:把小动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钥匙开哪座房子吗? 教学反思:

推荐第2篇:数学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找一找田忌共有多少种比赛方法以及能够赢得齐王的方法。 (2)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3、汇报研究分析结果。(1)谈一谈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找的。 (2)你有什么发现?(田忌只有一种可以取胜齐王的方法。)

(3)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这样,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4、想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结局吗? 师:田忌第一局比赛输了,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他的一个谋士,也就是出谋划策的人,叫孙膑,就像同学们刚才一样,为田忌一一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最后找到了这唯一能够取胜的对策,最后,田忌以弱对强,反败为胜。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巩固发散

1、联系课开始的扑克牌游戏 同学的牌:

1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0、7 、5 老师的牌:

9、

6、3 老师怎样出牌,能够确保自己一定取胜? 小结:在游戏中,能不能找到确保自己一定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

2、P106——做一做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2

推荐第3篇:数学教案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扬中实验小学 匡艳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46~47页的例题和第47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并能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2.通过操作小棒和计数器,锻炼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法,明确加几十要在十位上相加,加几要在个位上相加。

教学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和磁力小棒。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80根小棒,其中捆好7捆(每捆10根);每人准备一个学生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的景色可美啦!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春天的美景图)!

在这春暖花开、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动物们准备去旅游呢!你们想不想去? 2.旅行社有这样的三种车(出示大客车、中客车、小轿车)。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大客车有45座,中客车有30座,小轿车有3座。)

(2)如果安排两辆中客车,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算的呢?

(3)如果安排一辆中客车和一辆小轿车,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3.我们班小朋友坐一辆中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够吗?

我们请了两位导游:

一、二两组的导游是小猴,简称猴导;

三、四两组的导游是小牛,简称牛导。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别请两位导游出场。

(1)先看看猴导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猴导:小朋友们,我们团刚好坐满了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你能算出我们团一共有多少人吗?

①怎样列式?(45+3)

②教师: 只要算出45+3的结果,就能回答猴导的问题了。 (2)再来看看牛导,他又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呢?

牛导:小朋友们,我们团一共有70人,该怎样安排车子呢? ①谁会安排的?(一辆大客车和一辆中客车)

②不计算,估计一下:一辆大客车和一辆中客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 ③那么到底可以坐多少人呢?谁来列算式?(45+30)

④教师: 只要算出45+30的结果,也就知道安排一辆大客车和一辆中客车够不够坐了,这样也就能解决牛导提出的问题了。

2.教学45+30。

(1)45+30等于多少呢?试着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 (2)谁愿意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①为什么把3捆摆在4捆的下面?你是怎么想的? ②一共是多少?怎么算的?

③你会学着说一说吗?(学生边指小棒边说算法)

④教师: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4捆和3捆合起来,再和单根的合起来。 (3)计数器也是学习的好伙伴,你会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45+30吗? ①先思考一下,会拨吗?(拨拨看) ②谁愿意上来拨?(学生边拨边说) ③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添3颗珠子?

④教师: 十位上原来有4个十再加上3个十,得到了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

(4)小结:通过摆一摆,拨一拨,我们知道了算45+30的时候,要先把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也就是先算40+30﹦70,再算70+5﹦75(板书算法)。谁再来说一说?

(5)牛导所带的团一共有70人,这样给他们安排一辆大客车和一辆中客车,够坐吗?(不但够坐,还多了5个座位)牛导的问题解决好了。

3.教学45+3。(1)45+3等于多少?

①是48吗?我们来验证一下。(自主选择用小棒、计数器来验证) ②先请用小棒验证的小朋友来汇报。提问:3根和什么对齐摆?为什么? ③教师: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5根和3根合起来,再和整捆的合起来。 (2)摆小棒验证下来,发现45+3确实等于48,再来看看用计数器验证的情况,谁愿意来拨一拨?

①一生演示。

②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添在个位呢?

③教师:个位上原来有5个一,再加3个一,得到8个一,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

(3)小结:算45+3时,要先把5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也就是先算5+3=8,再算40+8=48(板书算法)。谁再来说一说?

(4)猴导的问题也解决了,他所带的团一共有48人。 4.比较。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1)齐读两个算式: 45+30=75 45+3=48 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板书课题)。

(2)你发现了什么?

(3)这两个算式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多媒体演示拨珠) (4)小结:如果加几十,就在十位上相加;如果加几,就在个位上相加,也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三、形式多样,分层练习在《郊游》旋律中开始游玩: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 26+20=□ 50+34=□ 26+2=□ 5+34=□ (1)学生独立完成。

(2)分别请两位学生演示第一组题,思考:为什么第一题在十位上添2颗珠,第二题是在个位上添2颗珠?

(3)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41+50=□ 53+40=□ 20+67=□ 41+5=□ 53+4=□ 2+67=□

(1)不用计数器拨珠,你们还会计算这样的题吗?学生独立计算。 (2)谁来挑选一道喜欢的算式说一说算法? (3)要想算对这样的题目,应注意些什么?

(4)(多媒体)闪上面一排,都是两位数加的什么?(分别指题说说: 先算什么) 总结:它们都是先算几十加几十。

(5)(多媒体)闪下面一排,都是两位数加的什么?(分别指题说说: 先算什么) 总结:它们都是先算几加几。

3.帮小鸟送信。

出示:23+5=□

32+40=□ 50+16=□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1)这些题目你们会算吗?自己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出示:3+62=□ 估计一下:是多少?算出得数。

5+62=□

(3)思考:按规律接着写,下面该是什么算式?

(4)出示:□+62=6□ □里可以填哪些数?你发现了什么?

□0+62=□2 (5)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时,十位数不变,个位数发生变化;两位数加整十数时,个位数不变,十位数发生变化。

4.实际运用。

小动物们来到了玩具商店购物(出示玩具柜台)。 足球20元 风车4元 小汽车52元

飞机36元 木马32元 布娃娃10元 (1)自由挑选两件商品,算算要花多少钱?

(2)估计一下:小羊羊用60元钱买一个足球和一架飞机,够吗?大羊羊用60元钱买一辆小汽车和一个布娃娃,够吗?你是怎么想的?

(3)猴导买了两件商品,牛导只买了一件商品,可他们花的钱一样多,猜一猜他们买的是什么?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在今天的旅程中,你觉得快乐吗?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4篇:数学教案

时 空 之 旅

„„有余数除法(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至第8页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索并掌握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周期性变化这类问题的方法,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能准确地计算某两天之间的经过时间。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利用有余数除法推算日期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做个游戏,看谁的反应速度快,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要仔细听清楚老师的游戏规则:老师说“起立”的时候,你们要跟老师说的做相反的动作,即反义词游戏。大家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了没? 生:听清楚了。

(学生玩游戏3-5分钟,活跃下气氛)

师:呆会儿,你们如果认真听讲,表现棒的话,老师会再跟你们再玩个游戏。现在我们先上课了。

一、情景导入

师:上次聪明兔和他的一大群伙伴收到了时空隧道的邀请函了,大家还记不记得啊? 生:记得。

师:大家的记忆力真好!聪明兔他们收到了邀请函之后,就坐着时空穿梭机,去进行他们的时空之旅。

二、探索新知

师:在旅途中,他们边欣赏风景边聊天。突然小米记起了一件事,是什么事了?小米记起她答应过聪明兔3月31日要帮他去他的菜园里帮它拔草,他们去旅行的那天是3月1日,小米想那天是星期几了?同学们先想想到底怎么算出那天是星期几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对学生的推算方法如:数数、画图、画日历表、计算等方法给以肯定和表扬) 师:小米和大豆都用了计算的方法,你们一起来看看谁做对了。(老师把小米和大豆的计 1 算方法写在黑板上)(板书)

小米:31-1=30(天)

30÷7=4(周)„„2(天)

从星期四开始,往后数2天:星期

五、星期六 答:3月31日是星期六。

大豆:31÷7=4(周)„„3(天)

从星期四开始,往后数3天:星期

五、星期

六、星期日。答:3月31日是星期日。 (让学生小组讨论)

师:他们两个人到底谁做得正确了? 生:小米/大豆。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了? (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他们去旅行的那天是3月1日,再过多少天就是31日? 生:30天。

师:一个星期有几天啊? 生:7天。

师:所以我们可以7天为一组,一周一周的不断重复。 师:那30天里有几个7啊? 生:4个7还余2天。

师:你们是怎么求出来的?

生:30÷7=4(周)„„ 2(天)

师:题目告诉我们3月1日是星期几啊? 生:星期四。

师:那后面的日期依次是星期几啊? 生:星期

四、

五、

六、天、

一、

二、三

师:我们用算式求出的余数是2,就从星期四接着往后数两天,所以31日是星期几了? 生:星期六。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个月的日历,看看我们的计算推出的日期是否准确?(让学生观察日历后回答) 生:准确。

师:以后我们再遇到这种问题就可以用这种计算方法来解决了,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三、全课小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啊? 生:有余数的除法。

师:有余数的除法的力量可真大,又帮我们解决了难题。我们以后在推算日期的过程中,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板书)

被除数÷ 除数 = 商 „„ 余数(被除数:经过的天数;除数:一周的天数;商:周数;余数:最后剩下的不足一周的天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至第10页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索并掌握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周期性变化这类问题的方法,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能准确地计算某两天之间的经过时间。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利用有余数除法推算日期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日期推算的问题。现在老师就考考大家,看哪些小朋友上节课认真听讲了,表现棒的老师会有奖品的哦!

二、指导练习

1.训练营第1题

老师2007年6月1日到清华大学参观,给大家带回了一个清华大学的二校门的模型。去参观的那天刚好是星期五,时间过得很快,老师想想考考同学们,6月25日是星期几?(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做后请几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的解法)(课件显示题目) 解:25-1=24(天)

24÷7=3(周)„„3(天)

从星期五往后数3天:星期

六、日、一。答:6月25日是星期一。

2.训练营第2题

时间、地点变来变去,聪明兔都晕了。聪明兔说要是能让它看见未来就好了。昨天是6日星期一,到这月28日是星期几?它的伙伴说那天他们要带它去挑个大萝卜床。我们大家来帮帮聪明兔,发扬下乐于助人的精神。(让学生独立动手做后请学生板演)(课件显示题目)

(老师点评):28-6=22(天)

22÷7=3(周)„„1(天)

从星期一的后一天星期二开始数1天(星期二) 答:到本月28是星期二。

3 3.训练营第3题

小米2001年5月1日登上了巡洋舰,那天是星期二,那7月1日是星期几?(老师提示学生:5月有31天,6月有30天)

(学生小组讨论“从5月1日到7月1日所经过的天数是多少天啊”。)(提示:可以把它分成3.个时间段,五月,六月,七月)(课件显示题目) (请几个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五月(31-1=30天),六月(30天),七月(1天),一共30+30+1=61天, 61÷7=8(周)„„5(天)

从星期二的后一天星期三开始数5天(星期

三、星期

四、星期

五、星期

六、星期日) 所以,7月1日是星期日。 4.训练营第4题

聪明兔已经被这些时间,日期弄得眼冒金星,晕头转向了。看到我们都做出来了,他想再考考我们。今天是星期三,从今天起,到第56天是我的生日,你们能算出那天是星期几吗?(课件显示题目)

(注意:从今天起,说明今天是第1天,那么到第56天要经过多少天啊?) 56-1=55(天)

55÷7=7(周)„„6(天)

从星期三的后一天星期四开始数6天(星期

四、星期

五、星期

六、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二)

所以,到第56天是星期二 5.附加题

(1)明天是9月1日星期五,这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这一天距离上学后的第一个长假“十一”还有几天?10月1日是星期几?

解答:因为九月份有30天,从9月1日到10月1日刚好是完整的一个月,所以这一天距离上学后的第一个长假“十一”还有30天,要知道10月1日是星期几,就要看30里面有几个7,还余几。 30÷7=4(周)„„2(天)

因为9月1日是星期五,从星期五的后一天星期六开始数2天(星期

六、星期日) 所以,10月1日是星期日。

(2)今天是3月5日星期二,妈妈说“从今天起距离你的生日还有18天。”你们能算出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吗?(让学生独立动手做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 老师讲评:因为距离生日还有18天,5+18=23(日),所以这位同学的生日是3月23日。

18÷7=2(周)„„4(天)

从星期二往后数4天:星期

三、

四、

五、六。所以生日这天是星期六。

三、特别提示(为第7单元的活动做准备,布置教学任务)

打印一张实践活动说明,每人发一张,让他们带回家跟他们的爸妈一起仔细阅读,然后设计“我的周末我设计”。 可以参照书上的(我周末我设计)的表格,自己制作一张,不一定要跟书上的一样,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做出更漂亮更有个性的设计表。

4

推荐第5篇:数学教案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

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顺序及基数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8和9基序数的含义及区别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教具准备】主题图

圆片 卡片 计数器

直尺

水彩笔

小棒

一、谈话导入:

1、老师今年27岁,谁能告诉老师今年你几岁?

2、7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少数同学举手)

3、8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

4、9岁的小朋友请举手。(有三人举手)

5、我们刚读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家彼此的年龄都差不多,一般是7岁或8岁,最大不超过9岁。

6、(问一个7岁的小朋友)明年你几岁?

7、为什么明年是8岁,而不是9岁呢?

8、(又问一个8岁的小朋友)那明年你几岁?

9、为什么呢?

10、小朋友们说得太精彩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 生:(齐)想!

二、创设情景:

(师出示教材53页主题图)

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3、你是怎样数的?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

1、

2、

3、4……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8个小朋友、8朵鲜花、9个人、9盆花、8个大字、9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4、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

5、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

6、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让我们一起努力“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好吗?

7、聪明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幅图上事物的数量都是几和几?

8、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板书)

9、动手摆8和9 教师:你们可真有办法!那咱们来比一比谁会数圆片,好吗?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圆片,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10、用8和9说一句话

三、探究新知:

1、老师这里有两张点子图,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数一数,每张点子图上有几个圆点子?

2、大家同意吗?(在点子图下分别板书

8、9)

你数的又快又对,老师奖给你一只热爱学习的“大熊猫”。

3、那你们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给老师表示一下8吗?

4、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数一数他(她)是不是伸出了8个手指,伸对了的向老师摇摇手。

5、再来表示一下9?

6、同桌互查,表示对了的给自己鼓鼓掌。

7、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的这两个数字朋友,你看“8”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

真好,还编了句儿歌!谁能像他这样说说9像什么?

9、8像小葫芦,9像葵花、像勺子,看来这些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8点开始上课,螃蟹有8条腿,(指向中排)这一排有9位男同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8或9来表示?

10、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有8和9,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

1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拨了几个珠子?(师拨珠子,生轻声数)

12、(神秘地)大家注意了!我要变出8来了!(师又拨了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珠子?

13、8比7多几?

14、很好,再来观察,我再拨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呢?它比8 多几?

15、(回拨,9个珠子拨走一个还剩几个?再拨走一个呢?让学生体会8比9少1,7比8少1。

16、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一个老朋友已经等不及了,它要求马上和大家见面,好吗?

17、(出示直尺图)看,它是谁?

18、尺子朋友说话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你们能很快的在我身上找到数字8吗?

19、好,你到台前找到8,指给大家看! 20、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8的位置吗?

21、说的真准确,奖你一只“大熊猫”。不客气,你真有礼貌!

22、谁能按照他的样子介绍一下9的位置?

23、真不错,也奖你一只“大熊猫”。

我们知道:在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面的数越怎么样?

24、那你们能把我们到现在认识的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25、能从大到小再说一遍吗?

26、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

27、可是我们这儿又有三位老朋友不服气了,它们说:小朋友们真的每节课都这么聪明吗?我们要考考你们!怎么样?愿意接受挑战吗?

28、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

7、

8、9的大小) 刚才在比较大小中,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所以,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7个小朋友到台上来。

29、如果我想让台上站8位小朋友,还缺几个? 你愿意补上来吗?

30、如果我需要9个小朋友呢?还需上来几个?

老师要向大家宣布:这9个小朋友将代表我们班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那运动员们合格吗?我们来考验一下他们。

31、运动员们注意了!听口令:请左数8个运动员向前跨一步,请左数第8个运动员向大家招招手。

32、运动员们很合格,咱们再来检查一下啦啦队成员。

33、谁能到台上和右数9个运动员握一下手,鼓励他们在运动场上为班争光!谁能代替老师把这面小红旗交到右数第9个运动员的手上。

34、很好,你被选为啦啦队长。

我们已经认识了8和9,如果还能漂亮的书写8和9,那就太厉害了,想学吗? (师范写,生书空,然后描红,最后在田字本上分别写两个)

(1)指导8的书写 你们看8字像什么?

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再出示田字格,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35、写完的小朋友,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一下,如果你认为他写得很好,就表扬他说你真棒!如果你认为他还需努力,就鼓励他说你要加油!

四、训练与反馈: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4页的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第54页,拿出水彩笔,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从左边数起的第九只蝴蝶涂上红色.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2题,并集体订正

3.快下课了,老师做记者来采访一下,谁在这节课得到了小红花?(9个)谁得到了“大熊猫”?(8个)谁得到了超级大铅笔?(3个)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数字用上>或

(一)我能走迷宫

1、想一想按照数的顺序走回家,都可以怎样走,请拿出学具单用彩笔画一画。

2、小朋友们都已经画完了,谁一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也就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画的。

3、我能当老师

师:非常棒!下面让我们排排队,现场提问。 (部份学生带上头饰在前面站成一排)

(二)我能解问题

多甜的糖葫芦呀!你想要哪一串?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一串。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你认为这节课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同学们你们信吗?数字当中的奥秒真是神奇无比,其乐无究,让我们一起在数字王国中努力探索吧!

【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推荐第6篇: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观察小药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创新点: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式教学法等。

教学用具:投影、各种准备要观察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就会有不同的形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观察物体。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让学生站在小药箱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

(有的学生看到一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两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三个面。)

“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什么?(不管站在什么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年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看小药箱,看一看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把自己看到的面画在作业本上。

(3)同学之间互换各自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提问:如果我们从后面、右侧和下面看小药箱,又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

小结:根据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但我们发现,从正面和后面看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和从下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说明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注意: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4)让学生从右侧和背面观察变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三、练习提高

1、书本40页的第1题。

2、书本40页的第2题。

提问: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

3、出示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让学生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正面、左侧面和上面的面画下来。

4、出示一个圆柱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5、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练习八第3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的位置。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用具:球、圆柱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开门见山,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简单立体图形组合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上面看是一个圆。

3、出示书本例2的摆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

从左往右看:长方形和圆形合在一起。

从上往下看:两个圆形。

从前面看:一个圆和一个长方形。

提问:从右往左看,你看到什么图形呢?(看到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只看到一个长方形?(因为球被圆柱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有看到球)

从后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图形?(和前面看到的都是一样。)

从下面看,你又看到什么图形?(和上面看到的是一样)

小结: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前面看和后面看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和从下面看也是一样的,从左面看和右边看也是一样的。说明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4、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3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然后分别说一说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为什么左边的图形和右边看到的图形不一样呢?(因为从左边看时,正方体被圆柱挡住了看不见。所以左右两边看的图形会不一样。)

2、完成练习八的第3题。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让学生回家任意拿两个物体组合在一起,对家长说说从正面、左面、右面分别看到什么?

六、板书设计(略)

第三课时 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组合

教学内容:书本41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小正方体的拼摆,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小正方体的拼摆,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创新点:小组合作拼摆,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立体图形的组合,并且是比较复杂的。

板书: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的组合

二、学习新课

出示41页的例3。

1、让小学生从左面、上面和正面观察这4个正方体,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2、让学生用四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把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画下来。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按要求摆。

面的三种情况各有几种摆法?

小结:我们仅仅依据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立体图形的形状,只有从三个方面看到的图形,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1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让学生判断,三幅平面图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观察的。

2、练习九的

1、2两题。

四、作业设计

练习九的

3、

4、5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板书设计(略)

推荐第7篇:数学教案

作者:刘卫东

工作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第三小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向荣街3号建设路第三小学邮编:450007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有关计算的关系

,构建平面图形的知识网络.

3.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硬板纸作成的六种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打印好课本第128页中间的两组图形和六种平面图形,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引入:

人们常说狐狸聪明,狡猾,聪明的狐狸也有被难住的时候,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我是小狐狸,我的花园漂亮吧!我想在四周围上篱笆,准备去买材料,应该先干什么呢\"

师:谁来帮帮小狐狸!

生:……

师:很好!应该先算出这个花园的周长,然后才能决定买多少材料.

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概念.

1.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

生: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要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用什么计量单位

生: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长度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五个手指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演示: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表述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那么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选择哪个计量单位合适呢

生: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段长度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汇报讨论结果,你们是怎么发现的找一个同学到前面讲解,其他组可以补充.

观察课件演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计量什么用的单位

生:它们是计量面积用的单位.

(板书:面积)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知道

生:……

4.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下面各组图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每组中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汇报讨论结果,你们是怎么发现的一组推荐一个代表到前面讲解,其他组可以补充.

观察课件演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5.小结: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

生:……

(板书:周长一周的长短用长度单位计量

面积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计量)

三.巩固,提高:

1.我们学过的六种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

把长方形(如图)贴在黑板上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生:……

师: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生:……

(板书:C=(a b)×2)

(1)练习:王师傅在院子里围了个长方形的篱笆,(如下图),围成篱笆的周长是多少米

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只算了三条边的和

(2)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S=ab)

练习:下图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求长方形BCDE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么解答的12×2÷6=4(厘米)6×4=24(平方厘米).还有其它方法吗12×2=24(平方厘米)为什么这样解答

2.当一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宽时,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把正方形(如图)贴在黑板上.

师: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C=4a)

(1)练习: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找学生回答,经过平移,这个图形可以转化成一个什么图形观察课件演示.

(2)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书:S=a)

练习:下图中,圆的直径是6厘米,求正方形的OABC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题应该如何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3.刚才我们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还有4种平面图形,有关这些图形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总结这些图形的特征,有关周长,面积的计算.

小组汇报,展示,可以自选一个图形.

(1)当长方形保持对边平行,四个角变成都不是直角的时候,变成了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平行四边形,有关这个图形的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把平行四边形(如下图)贴在黑板上,(板书:S=ah)

练习:下图中三角形CDE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AE长

推荐第8篇:数学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一次函数的图像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函数;

(2) 能够综合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库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是:当一次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2.解关于x的不等式kx+b>mx+n可以转化为:

(1)当自变量x取何值时,直线y=(k-m)x+b-n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

或(2)求当x取何值时,直线y=kx+b上的点在直线y=mx+n上相应的点的上方.(不等号为“

例:用画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2x+1>3x+4 分析:(1)可将不等式化为-x-3>0,作出直线y=-x-3,然后观察:自变量x取何值时,图象上的点在x轴上方?

或(2)画出直线y=2x+1与y=3x+4,然后观察:对于哪些x的值,直线y=2x+1上的点在直线y=3x+4上相应的点的上方?

解:方法(1)原不等式为:-x-3>0,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3•的图象(图1).从图象可以看出,当x0,因此不等式的解集是x

方法(2) 把原不等式的两边看着是两个一次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直线y=2x+1与y=3x+4(图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是x=-3,因此当x3x+4,因此不等式的解集是x

(1) (2) 三.练习题

☆我能选

1.直线y=x-1上的点在x轴上方时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是( )

第 2 页 共 6 页

A.x>1 B.x≥1 C.x-2 B.x≥-2 C.x0(a≠0)的解集是x

☆我能填

4.当自变量x的值满足____________时,直线y=-x+2上的点在x轴下方. 5.已知直线y=x-2与y=-x+2相交于点(2,0),则不等式x-2≥-x+2•的解集是________. 6.直线y=-3x-3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则不等式-3x+9>12•的解集是________. 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kx-2>0(k≠0)的解集是x>-3,则直线y=-kx+2与x•轴的交点是__________. 8.已知不等式-x+5>3x-3的解集是x

☆我能答

9.某单位需要用车,•准备和一个体车主或一国有出租公司其中的一家签订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km,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租费是y元,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租费是y元,y,y分别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是如图11-3-4所示的两条直线,•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时,租国有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合算?

(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车的费用相同?

(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km,•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合算?

10.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1=-x+1与y2=2x-2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直线y1=-x+1与y2=2x-2的交点P的坐标.

(2)直接写出:当x取何值时y1>y2;y1

12.已知函数y1=kx-2和y2=-3x+b相交于点A(2,-1)

(1)求k、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2)利用图象求出:当x取何值时有:①y10且y2

第 3 页 共 6 页

答案: 1.A 2.C 3.D 4.x>2 5.x≥2 6.(-1,0);x

9.①当0

②1500km;③租个体车主的车合算 10.①P(1,0);②当xy2,当x>1时y1

2、y=-3x+5 图象略;

(2)从图象可以看出:①当x

1x-2与x轴的交点为B(4,0), 25直线y2=-3x+5与x轴的交点为C(,0),

3(3)∵直线y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 ①当x所以当

5时y24时,y1>0;当x>时y2

3∴当x>4时y1>0且y2

四.再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8+2x B.y=3x-2 C.yx1 D.y=-5(x+2) 22.正比例函数y=(k-3)x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 A.k>0 B.k>3 C.k

A.一三象限 B.二四象限 C.一三四象限 D.一二三象限 4.一次函数y=-x+3中,当x取值为正数时,y的取值范围是( ) A.y>0 B.y

A.a>0 B.a>O C.a>4 D.a

(二)填空题

1.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那么k____0,b____0.

2.一次函数y=(m-2)x+4的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关于x的方程:a-2x=3的解是负数,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4.对于函数y=5x-3,y>0时x应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于一次函数y1x6,x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时,y>4.

3 第 4 页 共 6 页

6.y1=x+ 3,y2=-x+1.当y1>2y2时,x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x与y之间满足关系式:2-x=4-y,请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范围:

(1)y>0; (2)y

2.华华和丽丽同时植了两株树苗,华华植的杨树苗原来高度为40cm,估计每月可长高8cm;丽丽植的柳树苗原来高度为70cm,估计每月可长高5cm.请你估算一下,几个月后华华的杨树苗会越过丽丽的柳树苗的高度?

3.已知:y1=x+3,y2=-x+2,求满足下列条件时x的取值范围:

(1)y1 <y2; (2)2y1-y2≤4

四、某校组织学生参加“周末郊游”.甲旅行社说: “只要一名同学买全票,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全体同学都可按6折优惠.”已知全票价为240元. 1.设学生数为x,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写出x与y甲, x与y乙的函数关系.2.就学生数x讨论哪一家旅行社更优惠?

五、某学校计划购进一批办公椅.甲公司报价是:每台a元,超过10台的部分打七折;乙公司报价是:每台a元,均按八五折优惠.如果学校需要购买办公椅数量在10台以上,应如何选择购货公司.(产品质量、品牌、售后服务都一样)

六、某新兴公司因业务需要,急需用车.国营汽车出租公司出租费用是每千米付110元;一个体出租司机的出租费用是月付800元,另外每千米加收10元,问:该公司租哪家汽车合算?

七、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出厂价为50元,其成本价为25元.在生产过程中,每生产一件产品平均产生污水0.5立方米.为净化环境,工厂设计了两种污水处理方案: 方案一:工厂用自己净化水设备处理,每立方米污水所用原料费为2元,并且每月排

第 5 页 共 6 页

污设备损耗费为 30000元.

方案二:由污水处理厂处理,每处理1立方米污水收费14元.

1.设每月生产x件产品,依方案一处理污水每月利润为y1元,依方案二处理污水每月利润为y2元;写出x与y1,x与y2之间函数关系式.

2.设工厂每月生产量为6000件产品,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合适?

答案: 一.1.D 2.B 3.C 4.D 5.D 6.B

二、1.<,<;2.m<2; 3.a<3; 4.x31; 5.x>-6; 6.x.

53三、1.(1)解:由2-x=4-y可得:y=x+2 ∵y>0,∴x+2>0, 解得:x>-2 (2)解:由2-x=4-y可得:y=x+2 ∵y

四、1.y甲=120+120x,y乙=144x, 2.当y甲=y乙时,120+120x=144x,解得:x=5 当y甲>y乙时, 120+120x>144x,解得:x5 答:当学生人数少于5人时,选择乙;当学生人数多于5人时,选择甲;当正好5人时,两家收费一样.

五、解:设学校计划买进x台办公椅,甲公司收y甲元,乙公司收y乙元,则:

y甲=3a+0.7ax, y乙=0.85ax, 当y甲>y乙时,3a+0.7ax>0.85ax,解得:x<20; 当y甲20;

第 6 页 共 6 页

答:当办公椅数量小于或等于20台且大于10台时,选择乙公司合算;当办公椅数量大于20台时,选择甲公司合算.

六、解;设该公司用车月行x千米,则国营汽车出租公司收费y1元,个体车主收费y2元,

则;y1=110x,y2=800+10x 当y1=y2时,110x=800+10x,解得:x=8 当y1>y2时,110x>800+10x,解得:x>8 当y1

七、1.解:y1=24x-30000,y2=18x. 2.当y1=y2时,24x-30000=18x,解得:x=5000; 当y1>y2时,24x-30000>18x,解得:x>5000; 当y1

推荐第9篇:数学教案

《十几减9》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教科书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退位减法。

2.使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9的式题。

3.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 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4.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具:主题图、例题1课件、数位背景图

教学重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 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做好铺垫

教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二单元。(板书单元课题:20以内的 减法)也就是十几减几。你能说个十几减几的算式吗?(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3= 18-9= 17-4= 16-8= 18-6= 14-7= ……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不退位的算式写在左边,退位的算式写在右边)

1.指名口算左边的算式。

2.比较两行算式的异同。(相同点,都是20以内的减法;不同点,左边的算式中个位数够减,右边的算式中个位数不够减。)

老师:右边的算式就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时添上“退位”两个字,把课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20以内的减法,既包括不退位减法,也包括退位减法。同过让学生举例,把算式分类,并指名计算不退位减法,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二、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动画出示例1):说说你从动画中知道了什么? 教师: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小丑叔叔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列时:15-9= 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1)学生摆小棒,动手操作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帮助学生记录思考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方法,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如下: 连减:先从15根小棒中拿走5个,再解开整捆,从中拿走4个,还剩6根

教师用学具操作演示一次,让学生填空: 15-9=□ 先算15-□=□ 再算□-□=□ 用计数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退位

(先从个位减5,然后把十位上的一个“十”退到个位,变成10个1,再从中减去4,由十位到个位,就是退位)

破十法:把15根小棒分成两部分——一捆和5根,解开一捆,从中拿出9根,把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

老师用教具再演示一遍,学生填空 15-9=□ 先算□-9=□ 再算□+5=□ 用数位背景图帮助学生理解退位

(先解开十位上的一捆,因为解开后,计数单位变成了“1”,就要退后去放在个位的方框中,从中拿出9根,还剩1+5=6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教师演示、归纳整理,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破十法的算理)

1.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计算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是十几减9,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板书课题:十几减9)。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十几减9的?

教师:先算10-9的方法就叫“破十法“;先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再减减数中剩下的,叫连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使学生能够将对算理的理解上升为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介绍“看减法想加法”

教师:因为9+6=15,所以15-9=6。

用想到的加法去计算减法,这种方法叫做“看减法想加法”。

三、操作巩固,掌握算理,应用算法 (1) 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11-9=□ 16-9=□ (2)圈一圈,算一算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3-9= 12-9= 19-9= 18-9=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掌握“破十法”,同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十几减9,你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九》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十几减9”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且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5、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6、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转变角色,给学生提供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拍手游戏——10的组成

你拍1,我拍9;你拍2,我拍8;你拍3,我拍7 ……

2、十几的组成

16可以分成10和几? 12可以分成10和几? ……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老师要带大家去游乐场参加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

课件出示游园会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将画面定格在小丑卖气球上面,让学生观察: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还有几个?) (3)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15-9=6)

(4)这个6是怎么得到的?能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吗?(小组讨论)

2、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探索(全班交流) (1)看图数一数; (2)用学具摆一摆;

(3)想加法算减法:要算15减9等于几,先想9加几等于15; (4)连减:15-5-4=6 5和4是从哪来的? 为什么把9分成5和4? (5)破十法:10-9=1 1+5=6 这种算法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图把这种算法演示出来?

为什么先用10减9?

10减9所得的1为什么还要和5相加?

还有哪个小朋友是用这种方法算的?能再说一说吗?

小结:15-9,个位上5减9不够减,从十位借1,借1当10,先算10-9=1,再算1+5=10。

3、总结计算方法

(1)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有哪些? (2)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巩固练习

1、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11-9= 16-9=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将反馈重点放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上)

2、圈一圈,算一算。

14-9= 17-9= 结果是多少? 为什么这么圈?

3、十几减9的题还有哪些?你能把它说出来并且直接计算出结果吗?

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算的又快又准,你能把你算这么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吗?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十几减9,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提醒大家?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3题。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

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 13减9就等于几。

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推荐第10篇:数学教案

课题:圆柱的认识(六年级下)

教材分析:

(一)此部分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具体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这两种图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能为今后的空间几何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时教学内容为第一节——圆柱的认识,具体在课本的10~12页。

(二)教材中首先呈现的主题图为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物体的图片,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例1教学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并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例2教学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让学生想像侧面展开后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剪开侧面,通过操作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使学生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做一做”通过让学生制作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以及圆柱侧面与底面、侧面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并能指出圆柱的底面及其高,侧面。

(2)掌握圆柱的特征,能列举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

(3)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与圆柱底面的关系。

(4)增强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以及它与圆柱底面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圆柱模型,纸质圆柱模型(学生用),ppt课件,硬纸板,剪刀,胶水,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图片欣赏,整体感知圆柱体形象:(ppt)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比萨斜塔,客家围屋,岗亭,蜡烛,灯笼)有没有发现,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设疑: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柱形呢?(美观,坚固,容易滚动。。。)

3.导入课题:恩,圆柱体可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它也能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一起好好地认识一下圆柱体。(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实物模型观察,初步了解圆柱的组成: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模型,每一位小朋友手里的学具中也由一个纸质的圆柱形模型,可以把它拿出来,仔细观察一下,用手摸一摸。思考一个问题: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可以同桌小伙伴合作。(板画:圆柱图形) 2.课堂交流:

(1)谁已经知道了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谁愿意告诉大家。(两个圆和中间部分) (2)概念学习:

a.我们把这两个圆面称之为圆柱的底面(黑板图中注释指明),所以一个圆柱有两个底面,它们都是圆形。

b.中间这部分称为圆柱的侧面,小朋友们可以再摸一摸,它是凹凸不平的还是光滑的,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呢还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圆柱的侧面是一个光滑的曲面)黑板上注明侧面。

(3)学习了两个概念,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还想说什么? 预设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一样大小的圆; 预设2:圆柱的上下是一样粗细的。。。 (4)教学圆柱的高: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帮忙——圆柱有没有高呢,它的高究竟是在哪?谁来帮老师指一指,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一画。

(5)总结圆柱体的高的特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1)圆柱的高有无数条(2)圆柱底面上任意一点到对面作任意垂线都是圆柱的高(3)连接圆心之间的距离也是圆柱的高。 (若学生面有难色,则老师直接示范几种高,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请学生从中找出正确的高,并尝试总结圆柱体的高的特征)

(6)延伸学习:圆柱形生活用具中的高(硬币的高称为厚度,毛巾架的高就是它的长度)

三、练习应用

练习一:(ppt)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体。若是,请分别指出底面,侧面和高;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圆柱,圆台,侧躺的圆柱,中间小两头大的近似圆柱体)

四、设置问题障碍,深化圆柱特征学习

1.设疑: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一个圆柱?(ppt明确问题)

2.实践操作:有的小朋友说能,有的小朋友反对。没关系,我们亲自动手试一试,看看究竟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有什么关系。请再次拿出你的圆柱模型,拿起剪刀,试试把它沿着虚线剪开,分成两个圆和一个侧面,然后再看一看,这个侧面究竟是怎么样的图形。(师走动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辅导)

3.课堂交流:发现了吗?原来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齐答: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又有什么关系的?再思考一下。(若学生觉得困难,可提示:想不到的小朋友,不妨把其中的一个圆放在桌上,然后试着把剪下来的长方形侧面卷起来,使它刚好可以跟圆贴合) 4.总结规律: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5.回归问题,明确答案:现在谁再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一个圆柱?(错误,因为圆柱的侧面与底面大小是有关系的)

五、练习巩固

1.练习一(ppt出示课本练习)

2.练习二:请根据圆柱的底面与侧面的关系,自己动手做一做圆柱体。并在模型中注明底面半径,高的长度。

第11篇:数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建立数字5的分合概念,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数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主动快乐地参加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指偶数字

5、范例图示、数字9个、人手一份苹果特征图、铅笔、人手一份1——4的数字卡。区域操作材料(每个区域材料有25个左右):有分合式的花朵、有分合式的小树、没有颜色的蝴蝶、四种水果(桃子 草莓苹果西瓜)区域标记图 人手一把钥匙奖励粘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指偶数字5,引起兴趣。

每个幼儿(幼儿食品)说一句完整的话表示欢迎数字宝宝5,如:我愿意送数字宝宝(宝宝食品)5个玩具„„(请幼儿不要多说或少说数字)

2、看图找特征幼儿探索5的分合

观察图片找出不同的地方,知道用标记来表示。

幼儿自己用数字表示出不同特征的苹果,找出数字间的规律:有整体关系,顺数和倒数关系 读出数字5的四种不同的分法

3、玩牌游戏

原来5有四种分法,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来玩牌游戏了。如:教师说:我出1,幼儿找到自己的数字卡4说:我出4,1和4组成5(两个数字碰一碰)„..请幼儿上来出牌其他幼儿找到相应的数字卡。

幼儿两个两个做玩牌游戏。

4、区域操作:

一会儿数字宝宝5还要带我们去玩游乐园呢,不过要请小朋友先 听清游乐园的玩法,教师逐一介绍区域材料和玩法: 花朵区(插花瓣):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先找找花朵上的分合式,想出少了几片花瓣,然后找到颜色相同的花瓣插上。 蝴蝶区(涂色):先找出蝴蝶上的分合式,根据颜色标记和数字给蝴蝶涂相应的颜色。 小树苗(插树叶):找到树上的分合式,想出少了几片树叶,然后找到相应颜色的树叶插上。 水果区(看特征填数字):先找出不同水果的不同特征,在标记图前填数字。 在每个区域里每个孩子必须至少完成一个操作任务,有兴趣或时间允许可以多玩几个,把完成的操作材料放到自己的篮子里。

5、领金钥匙

游乐园里操作完成后拿着篮子来老师这里领金钥匙,如发现没 有完成的请继续完成后再来领金钥匙。

6、幼儿自选奖品粘纸

领到金钥匙的幼儿可以自己选一个喜欢的奖品贴在额头。

7、评价幼儿操作,和数字宝宝5说再见。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5的组成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 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

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 (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 提示:

(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 (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

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南京教材实物图、数字1—

5、分合号、特征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2——4的组成,引起学习兴趣。

1、师出示数字宝宝4,说:“小朋友看,这是谁呀?”(数字宝宝4)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数字宝宝4,今天要和小朋友玩碰球游戏,要求杨老师说出的数与小朋友说出的数合起来是4。如:嗨嗨海,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海嗨,你的1球碰3球。数字宝宝2,师:嗨嗨海,我的一球碰几球?答:你的一球碰一球。(幼儿边说边伸出相应的手指)

二、按特征分解画面,学习5的组成。

1、观察图片加以讲述并用特征标记记录。

“图上有什么?有几只?它们有什么不同?你会选择标记把它记下来吗?”幼儿每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协助进行记录。如答,图上有鸭子,即放鸭头标记;如答,有5只鸭子,既在鸭头标记前放5;如答,5只鸭子里有大鸭子,有小鸭子,在选放相应的特征标记……“怎样才能表示5只鸭子里有这些不同的鸭子呢?”(放分合号)“现在谁会说说这份记录表示什么意思?”

2、根据画面物体的不同点,确定物体的数量。

“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的鸭子各有几只呢?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鸭子?”一位幼儿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

3、认读5的分合号。

“今天记的都是什么样的事?几只鸭子里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把这些特征标记拿掉就会变成什么了?”(5的分合式)“你们会读吗?大家一起读一遍。”

三、看实物图列分合式。

1、出示图,先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根据图意在进行分解,如不同颜色、不同位置、不同大小、飞来或飞走的小鸟进行分解,(5只小鸟中有1只黑,4只红;2只树上,3只树下;3只小,2只大;4只向左飞,1只向右飞。

2、填写带标记的分合式,最后读分合式。

3、小结上课情况,结束活动。

一、游戏:碰球

师:我们一起来玩碰五球的游戏,老师说的球和你们说的球合起来为五。

师:嗨嗨,我的二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二球碰三球。

二、游戏:接龙。

1、师:二人一套卡片。数字或点子二个二个对着接龙,比一比

谁接的又长又多。(幼儿接龙)

2、请幼儿说一说:你和好朋友是如何玩的?

3、再次接龙。比一比谁接的龙又快又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三、游戏:拼图。

1、出示拼图底板。

师:这块板上藏着一幅画,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2、师:“这里有许多数字卡片,正面有数字,反面有画,卡片上的数字和板上的数字合起来是5,还要根据卡片上的颜色来拼,拼完后就会出现一幅画。我们来比一比,看哪队拼得又快又对,把画先拼完。”

3、幼儿拼图

4、看看哪对赢了,决出冠亚军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设计思路: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两个特点,而幼儿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数量的认识和理解不是从客体本身获得,而是从与客体的互动过程中获取的。根据数学的建构体系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主线:一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在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想一想、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中完成从实物(具体的)——半具体半抽象(图片)——抽象的转变;二是运用幼儿最喜爱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充分调动的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能够主动而且轻松愉快的学习,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探索学习5的组成分解,知道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活动准备: 教 具:

5的4种分解图各一,大分解图一份、数字卡1———4各一张,大灰狼头饰1个、投影仪 幼儿学具:

1、瓶盖若干,红色、绿色苹果卡片若干、

2、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数字卡片1——-4每人1个 活动进程:

一、游戏《翻瓶盖》————探索学习5的4种分合方法;

1、教师示范游戏的玩法和记录方法;

2、(1)幼儿操作发现5的分合方法,并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3、师幼共同总结:撒5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的不同结果:

5 5 5

5∧ ∧ ∧ ∧ 2 3 1 4 3 2 4 1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4种分合方法的排列规律

1、引导幼儿把5的4种分合方法有规律的搬进组成楼房;

5 ∧

1 4 2

33 2 4 1

2、发现、理解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一个部分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另一部分就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

三:游戏《红苹果、绿苹果》————依据实物卡片巩固5的分解组成

1、引导语:5个苹果,又有红色,又有绿色,2(

1、

3、4)个红色,几个绿色?

请小朋友快快的摆出来,并说出结果;

2、引导语:一筐苹果,1(

2、

3、4),4(

3、

2、1)个绿色,和起来是几个?

请小朋友快快的摆出来,并说出结果;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5的组成分解

1、游戏方法:当老狼回答“5”点时,数合起来是5的两个小朋友马上抱在一起,并举起数字卡;数合起来不是5的小朋友则被“大灰狼”抓走;

2、教师扮演大灰狼共同游戏;

3、个别幼儿扮演大灰狼共同游戏。活动分析:

一、《撒瓶盖》游戏————探索学习5的4种分合方法,引导幼儿发现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一部分数递增1,另一部分数则递减1的规律。此过程是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的难点。为了帮助幼儿攻克重点,我给幼儿准备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瓶盖,让幼儿自己在撒的过程中通过实物操作发现、记录5个物体的可分性和分合的方法,体验发现的快乐。整个过程教师只是顺着孩子引,让孩子试着自己走,放手于幼儿,给孩子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氛围。

二、游戏《红苹果和绿苹果》——依据实物卡片巩固5的分解组成;此过程给幼儿准备了实物卡片,让幼儿在红苹果、绿苹果分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了数的实际意义和5的分解组成。简明的引导语,比赛式的操作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三、游戏《对暗号》————进一步巩固5的组成分解。此过程在幼儿操作瓶盖和苹果的基础上,大脑里已建立了较为抽象的数的分合过程,而通过数与数的对答,动作数量与动作数量的对应,进一步调动了幼儿

各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在说说、动动、拍拍、跺跺的过程中体验了数学的乐趣,复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

四、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孩子喜欢的老游戏,进行适当的改变,幼儿在动静交替,欢声笑语中运用掌握了学过的知识。 活动过程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敬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第12篇:数学教案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 长×宽---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边长_×__边长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页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布置作业:做一做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题: 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学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长+宽)×

2 正方形周长= 宽×

4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3、给1个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边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 (2)计量单位不同 。 (3)计算方法不同 。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课本第79-80页练习。

板书设计:

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14×9=126 (平方分米)

教学反思: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九(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学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算? 探究新知:

第一题:两名学生量黑板的长和宽,其余的求黑板的面积。 第二题:让学生按公式口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三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半场是什么意思?

组织学生议一议,是学生明白篮球长半场是指面积的一半,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并相互检查。

第四题:组织学生先估一估正方形手帕的面积,再测量出他的边长,计算出它的面积。在组织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第五题:先让学生根据经验估一估,并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的。再组织在小组中合作量一量计算时要用到的长和宽,然后算一算。并在班上集体交流。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做一做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九(1-5) 28×15=420(平方米) 教学反思: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十九(6-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学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算? 探究新知:

第6题:教师指导: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求围栏的长度就是球长方形花坛的周长。这道题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第七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知道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要求买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可以先算出这面镜子的面积根据每平方分米的价格是2元,再求出这面镜子需要多少钱? 面积:12×5=60(平方分米) 2×60=120(元)

第八题: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么样剪才能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第九题: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要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这个正方形的 边长。

边长:64÷4=16 (米) 面积:16×16=256(平方米)

第10题: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第十一题: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长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做一做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九(6-11)。

第七题:

面积:12×5=60(平方分米) 2×60=120(元)

教学反思:

第 周 第 课时 年 月 日

课题: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课本第8

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学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

)分米

)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 (4)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

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哪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160平方厘米 B、1600平方厘米

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做一做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平方米=( 300

)平方分米 ( 500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 3

)平方米

课后反思:

第13篇: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

专题: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目的: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研究方程根的范围,解不等式

教学难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实际是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代数问题几何

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前边学习过的函数图象的复习。

二例题讲解:

(1) 若关于x的不等式xm2x1 在上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

1xy1(2) 设实数x,y满足xy1则点(x,y)不在区域1xy122

内的概率是()

A

14B12C2D 18

第14篇: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像能力。重点难点

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 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1)课件显示,3只小鸟从窝里飞起的画面。 问:窝里有几只小鸟?用几表示?板书:3 飞走了几只?用几表示?板书:3 还剩几只小鸟?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3=0表示什么意思?(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窝里现在一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

(2)同桌举几个等于0的例子(如:桌上有5个苹果,吃掉了5个,桌上一个也没有了,用0表示,算式是5-5=0) (3)课件显示青蛙图

先让学生观察,说图意,老师引导:

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一一板书:4+0=4 (4)想一想:5-0=0+0=先说算式的含义,再说得数。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0,知道0表示什么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并且学会了0的正确写法。还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将教材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0的含义。

2.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第15篇:数学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实物.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老师明确: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现在看到的这些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 教师提问:在低年级时我们曾认识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引入:这一单元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先学习对长方体的认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1、教师演示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面,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

3、提问:6个面中有没有不都是长方形的情况呢?

(板书: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提问:长方体的6个面还有什么特征呢?(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5、总结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

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

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板书:有8个顶点)

(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五)认识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3、教师小结: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可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分别说出长、宽、高,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

说明:虚线表示看不见的三条棱,并让学生指出长、宽、高,教师板书.

三、反馈练习.

1、按照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

2、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说出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①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②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只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吗?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在线生日祝福网页——带有你名字的个性祝福】

【推荐】下载第一范文网的快捷方式到桌面,以便下次使用。下载本文

教案搜索

范文推荐

【工作总结】 班主任 教师 办公室 财务 销售 【工作计划】 班主任 学校 教学 德育 班级 【工作报告】述职 述廉 社会实践 实习辞职 调查 【党团范文】入党申请书 入团 思想汇报 转正 【演 讲 稿】 技巧 竞聘 英语 节日 教师 爱岗敬业

上一篇:长方体的认识(三) 下一篇:长方体的认识(一)

您可以将本页一键:

关于我们| 收藏本站 | 友情连接 |【欢迎投稿】

Copyright © 第一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6060663号|贵宾统计

第16篇:数学教案

来到城市-千以内数的认识

祝阳镇宋庄小学

孙启贵

课 时 1 教学准备

数位顺序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3、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千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设想

教学时,先介绍一下本单元“手拉手”活动的有关背景,再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入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巩固数位顺序器的知识

2、100是多少?你能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吗?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到过城市吗?喜欢城市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城市去参加手拉手活动,好吗? (三)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数学信息? 做好记录,板书在黑板上 (1)一千有多大? (2)怎样写一千 (3)三百有多大 (4)怎样写三百? (5)…… (四)探究新知

1、体会1000的大小

(1)先自己推想1000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师提供材料(一本100页的稿纸、一盒200根的牙签、一本500页的书)先自己推想1000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全班交流

(4)师利用计数器进行演示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5)师:多少个一百是一千,也可以说,一千里面有多少个一百? (师板书) (6)同桌合作,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在计数器上试着拨一拨。

2、学习写1000 (1)你能根据一百的写法推出一千的写法吗? (2)师根据数位表强调1000的写法。

3、自学其它问题 (1)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2)怎样写三百和八百零八呢?

4、学习数的组成

(1)想一想:125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说一说: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125呢?

(3)师小结:125里面有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 (4)思考:300和808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1)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七十八数到一百九十一。(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2、我说你写

3、

432、30

4、840每个数中的“4”各表示多少呢?

(六)当堂达标题 (1 )

填空 4个百是(

)。

)个百是一千。 3个百、5个十和7个一是(

)。

)个百和(

)个一是408.(2)填空

719=( )+(

)+(

) 855=( )+(

)+(

) 468=( )+(

)+(

)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1000的大小,并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大数的写法和读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并将它写出来好吗? (八)板书:

1来到城市-----千以内数的认识 一千是多少?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写作:125 读作:一百二十五

第17篇:数学教案

豆豆班数学教案

班级:豆豆班人数:32教师:凤先艳

一、

二、活动名称:学习分类 设计意图: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知识能力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局限性,同时,孩子早期接触较多的颜色主要是红色和黄色,因为它们色彩鲜艳、对比明显,生活中处处可见,易被幼儿分辨、接受和喜爱。针对这些特点,本活动设计了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大小物品及红绿颜色分类的游戏,帮助幼儿区分大小和红黄色。并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减低幼儿的学习难度,使幼儿在玩中自然感知、理解学习。

三、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不受物体颜色、形状的影响,学习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能够区分大和小;

2.在分清楚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能够区分红色和黄色;

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及对分类活动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红绿纸鱼大小鱼缸各一个

2、5张作业单

五、活动过程:

起游进教师

2、教师将两个大小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大鱼的家在大鱼缸,小鱼的家是小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3、教师将颜色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红鱼的家在红鱼缸,黄鱼的家是黄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4、把幼儿分成5组,每组发一份作业单,然后把大小不一的红黄鱼分给每组,让孩子自己区分大小、红黄。教师观察并适当引导。

5、教师小结

1、情景导入:教师当鱼妈妈,幼儿手拿鱼儿当鱼宝宝,鱼宝宝跟着鱼妈妈一

第18篇:数学教案

3的倍数的特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

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

4、

6、

7、

8、

9、

10、11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

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

4、

6、

7、

8、

9、

10、11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教学内容】

2、

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

2、

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

2、

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会运用

2、

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

2、

3、5的倍数。

2.会运用

2、

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

2、

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

2、

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

5、850、7

23、998

1、3

32、3

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

2、

5、3的倍数有(

)。 (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

2、

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

2、

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3.质数和合数

3.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1)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七课时

质数和合数(2)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新课讲授】 1.探索规律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 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 2.验证规律

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生齐读一遍

练一练: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3721+2007

22280+102 38800-345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质数和合数(2) 数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第19篇: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表示圆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提问2:方程是什么图形?方程表示什么图形?任何圆的方程都是这样的二元二次方程吗?(通过此例分析引导学生使用配方法) 2.方程什么条件下表示圆?(配方和展开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完成,教师最后展示结果) 将配方得: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方程分类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3种情况,即圆的一般方程表示圆的条件。从而得出圆的一般方程式:

4.由学生归纳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三)例题讲解,深化新知

例1.判断下列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程?如果是,请求出圆的圆心及半径。

(1) (2) 例2.求过三点A(0,0),B(1,1),C(4,2)的圆的方程,并求这个圆的半径长和圆心坐标。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20篇: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一、观察激趣:

1、实物投影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

、操作明理:

小小裁剪师:(1)激发学生想做的兴趣。(2)

1、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小衣服, 学生设计制作有创意的小衣服。(3) 学生作品展示。(4) 讨论:制作的小衣服是轴对称图形吗?

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3、找出蝴蝶、羽毛球、五角星的对称轴。

4、举例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说对称轴有几条。

三、强化新知:

2、小博士研究所:

(1) 小组合作研究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课前准备好带有方格的研究纸)(2)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四、引导发现,拓开思路。

五、运用提高,发展思维。

学有余力的同学进入平台资料室、聪明屋 资料室内容: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建筑设计中的轴对称;对称美和自然美……聪明屋内容:①推理游戏。(下一个是什么?)②一张方格纸,怎样剪一刀,得到一个十字形(见图)。 ④即兴创作:利用画图功能在画板上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作品区展览

四、课堂总结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