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五下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9:12:29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下班级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下期班务工作计划 本班现有学生54名, 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学习比较自觉,尚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为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班级体,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特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不够。

2、对学生干部的满意程度不够。

3、班级学生遵守纪律不够。

4、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方法不够科学。

5、班级重视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够。

二、形成的主要原因:

1、学生对集体目标管理的参与度不够。

2、学生干部以身作则不够。

3、自律程度不够:有些学生视学习为交作业账,上课时赶做其他作业,课余又感到无事可做,不认真学习;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不抓紧时间复习、预习,也放松纪律。

4、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一些学生缺乏追求巧学的思想,预、复习工作较差。

5、一些学生不能刻苦磨炼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学习满足于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就不认真复习、预习;较多学生怕苦畏难,训练不够。

三、主要目标:

1、形成“团结互助,努力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制定的各科学习目标达到90%以上。

2、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确保安全无事故。

3、规范化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生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互相沟通,使班级形成和谐稳定的学习乐园。

5、教师和学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尽职尽责,学生满意率

打95%以上。

四、主要措施

1、成立班委会,明确职责。开学初,由学生民主选举班干部。

2、完善班会制度。认真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小结上周工作。

3、平时加强科任教师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分工指导学生实施目标。

4、精选榜样,精选组织纪律性强、刻苦学习和锻炼、讲求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先进典型;

5、组建兴趣小组,安排每周活动时间。

6、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7、定期召开班务会议,做好记录,及时讨论出现的问题。

8、每周对学生进行思想及安全卫生教育,每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量化一次。

五一班

推荐第2篇:五下教学设计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 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①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1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2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

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

3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

4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5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

1、3题。

第三课时③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

3、

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

3、

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6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课文第

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

3、

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

7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2、丝绸之路④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8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9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四、练习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白杨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重点

10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⑤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认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11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七、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⑥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

12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3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白杨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4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4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⑦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安排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

15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

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三个方面)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这一点。)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困难(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困难(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克服困难(1):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6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克服困难(2):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交流。

7.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截止7月底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开工累计88.9亿元。目前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工程开工,全面攻坚战已形成高潮。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

17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江泽民同志曾作了“自然保护区的问题还是要力求解决好”的重要批示。朱镕基同志要求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加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精神,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归纳总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

板书设计

4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18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主要内容:口语交际⑧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19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情况介绍联谊活动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20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⑨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21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22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二课时⑩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单元小结(单元反思)

23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24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二组

教材分析: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阅读本组课文,指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5、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第一课时(《牧童》)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25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26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27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⒀

教学目标

28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29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林海音。课文围绕着骆驼对,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为骆

30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驼剪毛,怎样„„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同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⒁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2.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31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32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⒂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33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34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7、祖父的园子⒃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作者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5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6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8、童年的发现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引以为豪。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⒄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7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

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⒅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38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

39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的精神。

9、儿童诗两首⒆

教材分析:

本课由《我想》《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40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41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口语交际·习作二⒇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42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回顾·拓展二(21)

学习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43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

44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三组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有讲读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阅读课文《半截蜡烛》《打电话》。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还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本组教材可以用9或10课时。

10、杨氏之子(22)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

45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2.检查读通情况

(1)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 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2) 反复熟读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 (2) (3) (4) (5) (6)

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

46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

综合学习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47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1、晏子使楚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赞颂了眼自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潮的语言艺术。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一任务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

电教媒体、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23)

㈠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㈡教学过程

⒈揭题解题。

⑪、使:出使。

⑫、简介晏子。(见“背景知识3”)

48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⑬、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⒉按要求自学课文。

⑪、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⑫、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⑬、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⑪、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⑫、区别“大(da )夫”与“大(dai )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⑬、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⑭、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⒋学习

1、

2、

3、自然段。

⑪、读课文,思考: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

③、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

⑫、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

⑬、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

⑭、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⑮、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⒌做作业本上

1、2题。

㈢课后小结:

49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二课时(24)

㈠教学目标

⒈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

“话”。

⒉理解第

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⒊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4自然段

⑪、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从“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

⑫、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

⑬、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

⑭、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老师的板书,学生自己板书归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

⑮、教师点拨: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家;楚王想不承认,当然他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也就是废话,所以他“只好”陪着晏子笑。

⒉学习第5自然段。

⑪、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⑫、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

(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同。)

⑬、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楚国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或楚国是搁强盗国。)

⑭、教师点拨:晏子先举例,再针对楚王的侮辱,运用同样的推理,驳

50

推荐第3篇:五下教学总结

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工作总结

通关小学沐晓洁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又回到五年级担任五(2)班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一年来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学校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2)班现有学生49人,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进步不大。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字形掌握比较好,错别字很少。这是与家长在家听写指导有力还有每天早自习听写过关有很大关系。可见付出就有收获。字义的理解对文章的感悟很重要,而现在收入的课文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词,在家庭作业中有些孩子的词语解释就是一味的抄参考资料或字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课堂上如果一个一个要学

生解释,显得枯燥,有些学生就是照着参考资料念出来,没有什么实效,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费时多,我们略读课文一般是一课时,讲读课文一般是二到三课时,时间也不允许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只能讲解重点词句,其它词语的疏通理解还是要在预习时完成。老师已教给孩子方法,具体实行还有待于个人,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自觉完成,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另外,对于学生马虎做作业书潦草的现象,我要求全班学生做作业一律用钢笔书写,课余让他们练写字帖。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对于热点的奥运火炬传递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事件,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我组织多种展示课,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确定研究主题,走出学校,深入家庭,走进社会来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的研究报告虽然内容欠具体,结论欠精准,但已初步闪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则始终在整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极需帮助的差生大约有五名,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设了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单元和知识点的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

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无止境。虽然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班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师生以及同学之间更加的信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仍然并且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去教学,争取更大的成绩。

推荐第4篇:五下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孙建彩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八个班的科学课教学任务。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在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做好学习笔记,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且自己订阅《科学课》、《大自然探索》两种杂志,并且认真研读科学课中的每一篇文章,不断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认真的再次精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听了付森老师的一节《跨越百年的美丽》后,再次被居里夫人的内在美打动了,用最快的速度网购了一本《居里夫人传》,用最短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深受启发。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

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

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

例如,在讲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时,实验室中并没有我们需要的现成的材料。怎么办呢?那一段时间,我可是挖空心思到处找材料。我从超市购买了淀粉,去药店买了碘酒,为了让孩子们清楚的看清心脏和血管是怎样协调工作的,我还特地用红墨水来模拟血液,用胶头滴管的胶头来模拟心脏,玻璃管来模拟血管,通过模拟实验,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血液是怎样被输送到血管的。为了让孩子们清晰的看一看心脏的内部构造,我还特地去新营中学和外国语学校借了四个心脏模型(因为我们实验室没有,新营中学只有三个,外国语学校只有一个)。还有一些实验室里没有,在市面上又买不到的实验材料,我就自己动手制作,像潜望镜、土照相机等,虽然在做过程有点麻烦,非常的浪费时间,但是每当听到实验室里不时的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一刻,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为了孩子们,付出点,值!

有一些比较容易找的实验材料,我就发动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做实验的热情,又可以锻炼他们收集实验材料的能力。在讲生活中的机械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记忆更清楚,我就让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准备各种材料,研究材料的特点。当孩子们用自己收集的材料,看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时,那股兴奋劲,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还有很多的实验,我会通过自己实验,不断的去发现,我会花几天的时间,去琢磨怎样处理淀粉才好用。刚开始的时候,我用凉水浸泡淀粉,由于淀粉不溶于水,很快就沉在底下了,不好用,有时会因为淀粉的量太少,而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何不把淀粉用热水烫一下,这样就会形成均匀的糊状物。经过几次实验,我终于找到了做淀粉的消化实验的窍门!淀粉烫一下,唾液的量一定要多一点„„类似的实验的改进措施还有很多,在这儿就不在一一叙述了!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总体把握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例如再将《春夏星空》这个单元时,说实在的,小时候学过的一些关于星空的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看看课本,怎么也看不明白。怎么办呢?自己不明白怎么交给孩子们,那就只好自学了。利用下班的时间,连续查了两周的资料,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秘密,原来如此如此„„

2.备学生:

通过与学生聊天、谈心,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

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考虑怎样讲,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逐渐喜欢上这门学科。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充分学生好胜的心理,在班内开展小组比赛,哪个小组获胜就获得一分的加分,一节课下来,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可以获得一颗上课星,这时是获胜的小组最高兴地时候,全班的同学也会给获胜的小组以热烈的掌声!

根据这几年的观察(这批孩子我从二年级就开始教他们,所以对大多数孩子还是比较了解的,对各个班孩子的特点也比较清楚),我知道了虽然同是五年级的孩子,但班与班之间的风格之差,可是非常大!

例如,我们五(6)班的孩子,非常的活跃,上课不愿意拘泥于一种形式,对自己的荣誉真是做到了宠辱不惊!怎么说呢,在其他班,个人积分,挺好用,而在这个班就不行,因为孩子们觉得无所谓,我就是全班积分最高,又能怎样,甚至有些孩子还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态,好像老师就是一个幼稚地小女孩!在看到这种现象之后,我苦恼了一段时间,怎么办?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团队精神特别好,大家都争着为自己的团队争光。在明白了这点以后,我每次上课前,就想将学生安座位分为四个小组,比赛,优胜组,每人所加的分数视第二名的成绩而定,一般情况下,第一名比第二名高积分,就加几分,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再者,第二名的小组,如果在这一堂课中没有减分,这个小组就会加三分,如果最后一名的小组,成绩与其它小组相比,相差甚远,我就会故意在他们小组的后面画上一串问号,而且还得告诉他们“加油啊,同志们!”每当这时,战败小组的组员就会感到非常的难为情,并且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赶上!

3.备教学方法: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4.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

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上课的时候,尽量做到提问公平,必要的时候偏向一点平时不太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有尽量多的机会展示!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信心,才愿意回答问题!

6.不断学习: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积极和老教师约课,倾听老教师的课,积极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技巧和处理教材的方法!

由赵校长主持,我们科学组所有的老师参加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成果顺利通过了市专家组的验收,并获得了好评!目前我们正在准备材料,为课题结题做准备!

4月份,开始和孩子们在种植园种植物,把我们的科学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孩子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收获!室外上课就是比在教室里好玩!这是孩子们的心声。每周我都带着孩子们去种植园给我们亲手种下的植物浇水,拔草!在我和孩子们的关爱下,小苗苗慢慢的发芽、开花、结果!如果现在我邀请你去种植园看一看,你一定会非常的羡慕,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种植园李有很多的植物,花生、黄豆、西葫芦、辣椒、西红柿、茄子、草莓、生菜、南瓜、葫芦、丝瓜、黄瓜、空心菜、水萝卜、各种花„„并且现在西红柿已经开始结了,就像一盏一盏的小灯笼,非常的漂亮!相信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会是另一番漂亮的景象!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会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冬季开车时前车窗上总是有水珠,怎样消除这种水珠?

噪声对我们又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消除噪音?怎样利用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方便我们的生活„„

四、在护导老师工作方面,我主要抓学生的常规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包括文明礼仪和课堂常规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获益很多。

当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利!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同学来说,有用的人!

五、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继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推荐第5篇:五下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天元区滨江小学

以 爱 育 美 美 美 与 共

第一单元社会安全篇 旅游住宿多留心

一、教学目标:

1、明白旅游住宿安全的重要性

2、知道外出旅游所应注意的事项:防疾病、防交通事故、防走失、防溺水、防跌打、虫咬等。

3、初步习得一些外出常用安全必备知识。

二、故事导入

小峰一家的遭遇。P1(平安虎大讲堂)

三、外出旅游有哪些安全隐患

1、录相中峰的爸爸妈妈考虑了哪些安全问题?

2、你认为他们还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外出旅游最重要的是安全,身体安全要注意保持体力,注意不乱吃东西及时补充水份,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游览时要紧随大人,切不可独自行动,如要走开需提前告知征得同意后才可离开,一旦发生走失的事可寻求工作人员或打电话。

四、拟定一份游安全提醒小贴士P2

五、学生小组讨论

1、看图说一说P3

2、住宾馆时,有人敲门怎么办?

五、为他们敲响安全警钟

1、出示一组存在安全隐患的旅游图片

不注意交通安全,在危险地带逗留,独自行动,烈日下曝晒,乱吃不洁食物……

2、学生辨析存在的安全隐患

3、对照自己出游的情况谈谈收获

六、安全牢记心中儿歌:P3

天元区滨江小学

以 爱 育 美 美 美 与 共

公共场所守秩序

安全设施须保护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安全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的人带来伤害及给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3、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学前准备:

1、自制常见的安全标志:

2、观察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和安全设施,同时注意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和完善。

教学模式:体验、活动、行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可能会带你到超市去购物,到游乐园去玩,游乐园、超市,甚至我们的学校和教室,这些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是什么呀?

板书:公共场所

2、请听朱小伟的故事P4 交流: 大家此刻有什么话想对小伟的人说呢?朱小伟为什么会闯祸? 是啊,因为缺少安全意识,竟然铸成大错。伤害无辜的人。

3、我们给朱小伟的建议。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讨论: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哪些公共场所秩序。5.小结:

二、公共秩序我遵守

1、既然有了公共秩序,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谁能说一说你自己或者家人在平日的生活中是怎样遵守公共秩序的吗?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讲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遵守公共秩序是讲文明的表现,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更加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三、平安训练营P6-7看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安全设施徐保护:

1、小青和小天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小结:我们应该保护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 天元区滨江小学

以 爱 育 美 美 美 与 共

五、识标志,明用途。

1、昨天老师让大家收集制作安全标志,大家把这位朋友带来了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名字,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认识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家课前准备得这么充分,这节课收获一定不小。

2、现在我们比赛,看谁能把名称说准确,还能把它的用途说出来,我考考你认识多少,要说出它的名称,它的作用是什么?抢答时间到了。

3、不认识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认识更多的安全标志,不过有一个要求希望大家要做到,根据名称说说这些标志的用途。我们看哪个小组是最爱动脑筋的。

4、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比比看哪组同学最积极。

请把你认识的安全标志的名称和用途介绍给大家。

六、设情境,促行动

安全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把它当成好朋友一样对待。

七、填写倡议书

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公共设施是我们的好朋友。不守秩序、破坏设施是不文明的表现,有时还会对社会造成危害!那让我们写一份倡议书,号召人人讲秩序爱设施吧!

天元区滨江小学

以 爱 育 美 美 美 与 共

第二单元公共卫生篇

推荐第6篇:《五下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趣。”《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信息技术的渗入为课堂提供了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影视等视频信息还有朗读、音乐等音频信息,这种多媒体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课文创造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学习情境,通过景、情、人、曲的对话、交融、回旋、升华,为学生展示一处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一段历经磨难的坎坷人生,一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一份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从了解阿炳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对生命的意义做出自己的思考。

2.教学对象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良好的语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体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3.教学环境分析。

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年初被评为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示范学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每间教室配置了电视机,实物投影仪,或电子白板。鉴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在理解前有必要也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我从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经过剪辑、编辑,制成教学专题资源,在课上让学生浏览,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静影沉璧”“升腾跌宕”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朗读,欣赏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表现《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丰富情怀。

突破方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朗读体验为主的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文本来理解语言文字潜藏的情感,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在课文学习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音乐情境,了解背景资料,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想象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乐曲《二泉映月》,为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一、《二泉映月》,一首乐曲。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问:《二泉映月》是什么?生:一首曲子。(板书:一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呢?

PPT出示阿炳简介: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民间音乐家。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设计理念: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为学生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二泉映月,一道风景。

师:“二泉映月”除了是一首曲子,它还是江苏无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请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句子。

指名读相关句子,PPT依次出现这四句话。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分为四大组再读这四句话。

老师把句中的这些词语单独列出来了,谁能读一读。

PPT出示词语:

一泓清泉淙淙流水月光如银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指名读这六个词语。着重理解“静影沉璧”。引导:看背景图理解?璧是什么,在这里指什么?全班再齐读这些词语。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多媒体的使用,形象直观地把二泉映月这一美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能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

三、《二泉映月》,一段人生。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那如银的月光,那清澈的泉水,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都——看不见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听。请找出文中带有“听”字的句子。用()标出来。

学生勾画、交流。

PPT出示:

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同样的二泉池畔,同样的中秋之夜,为什么阿炳听到却的如此不同?就因为这中间相隔了十多年的岁月!那么,这十多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学生发言,PPT同步出示: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生读完后,把“度”字变成红色。

问:你如何理解这个“度”字,你还知道阿炳经历了哪些磨难?请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根据相关资料作答,老师相机作点拨。

闭上眼睛想象阿炳的生活,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阿炳的生活里有太多的苦难与痛楚,太多的穷困与屈辱,这是一段怎样坎坷的人生啊!(板书:一段人生)

PPT出示: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齐读这两个句子。

师:一面是穷困和折磨,一面是热爱和向往,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阿炳?(不屈不挠的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阿炳)此时此刻,阿炳又来到了二泉边,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渐渐地,渐渐地——

PPT出示: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学生读完这个句子。

师:阿炳在叹息什么,哭泣什么,倾诉什么,呐喊什么呢?

学生发言。

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阿炳的资料,了解阿炳的苦难人生,并根据学习的需求进行整理概括,轻松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体验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四、《二泉映月》,一片情怀。

师小结:是的,阿炳在叹息多舛的命运,在哭泣坎坷的遭遇,在倾诉世间的不公,在呐喊幸福与正义。这叹息、哭泣也好,这倾诉、呐喊也罢,阿炳都从流水中听出来了。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

多媒体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师:能谈谈你的感觉吗?(悲伤、凄凉……)看看你的感觉与阿炳想要表达的情怀一样吗?拿笔,用“——”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旋律的句子。

学生勾画。

PPT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把乐曲的旋律表现出来?

PPT播放《二泉映月》课文朗读片段,指导读好这一部分。

师:阿炳的琴声还仅仅是乐曲吗?他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什么呢?

PPT出示: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生读完这段话后,省略号变色。

问:阿炳还想通过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什么呢?(他爱亲人,爱生活,爱那磨炼人生的苦难。)此时的《二泉映月》,它不仅是一首曲子,它更是阿炳的一片火热情怀啊!(板书:一片情怀。)

设计理念:音乐本是天籁之声,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切实感受音乐的魅力。听完音乐后,谈感受,学生已被多媒体营造的氛围所感染,已被乐曲深深地打动。多媒体的应用更利于学生理解表现《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体验阿炳的一片火热情怀。接着让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描写乐曲旋律的句子。学生随着曲调的变化,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有效实现了文、曲、人的高度融合。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理解了《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走进了阿炳的内心,感悟到了阿炳的一片火热情怀。

五、《二泉映月》,一种精神。

师:让我们再回到《二泉映月》这个题目中来,《二泉映月》多么美的一个题目,而它却是阿炳感时伤怀之作,被称为是阿炳“自述式的悲歌”,所以有人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你怎么看?(除了悲伤更有高昂,有激荡,有倔强的呐喊,有对命运的抗争,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是的,《二泉映月》是一首命运的悲歌,可也是阿炳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之歌,更是一种身处逆境,在命运的悲歌下,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精神赞歌。(板书:一种精神)

师: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PPT出示:

1.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后,激动不已,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2.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至今,中国乐坛出访外国的时候,《二泉映月》常为首选曲目。

师:像阿炳这样生前穷困潦倒,孤苦落寞的艺术大师们为数不少,阿炳如此,贝多芬如此,梵高如此,舒伯特也是如此。苦难尽管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哀伤、哭泣,但是同学们,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PPT出现阿炳的背影图,同时响起《二泉映月》这首乐曲。

让我们记住那个中秋之夜的二泉池畔,记住《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记住阿炳,这位伟大的民间盲人艺术家。

设计理念:通过网络查找《二泉映月》在国际乐坛上的盛誉,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文本的界限,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另外,结课时出示的图片和播放的乐曲,让学生在美文、美景、美乐中久久回味……

板书设计:

一首乐曲

一道风景

二泉映月一段人生

一片情怀

一种精神

推荐第7篇:五下音乐教学反思

《绿色的祖国》教学反思

《绿色的祖国》是一首优美活泼的少年儿童歌曲,全区中速,四二拍子。歌曲表达了植树造林给人们带来美丽景色,我们在祖国这绿色的怀抱里自由的歌唱。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让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为美丽的祖国发愤图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欣赏歌曲时,我从情感体验导入,通过听、说、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层层深入的体验乐曲情绪,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现对音乐的感受。在歌曲教学这一环节上,我从听入手,训练学生对旋律的敏感性和记忆力,用有节奏感的音调来朗读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内容, 歌词节奏,以及歌曲中出现休止符的唱法,并能唱出歌曲欢快的情绪,体会歌曲的内涵,拓展部分是这堂课的一点小小的遗憾,若是让学生唱唱学过的有关树木、植物的歌曲,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我想这节课会更完美。 《红蜻蜓》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是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面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虽然学生能演唱好这首歌,但是合唱技能还需不断提高。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合唱技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斑鸠调》教学反思

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我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动中愉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灯歌”的音乐及舞蹈特点,我从采茶戏入手,在介绍完“灯歌”知识后,导入采茶戏《茶童戏主》片段,让学生观察并学做里面的典型舞蹈动作:矮子步、扇子花。学生兴致大增,纷纷模仿舞蹈动作。

推荐第8篇:五下语文教学总结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趁现在有时间写写工作总结吧,开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教学套路学生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你没有点新办法也是难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的。对几个不写作业的学生,我是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了。

五年级语文属于高年级了,它和中低年级写写背背有很大的区别,自己对五年级教学并不很在行,因为以前主要教中年级语文,记得领教材时自己还是蛮有压力的。生怕在课文讲解上有什么不到之处。

对于五年级的课文,有时以自己的备课为主,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看一点网上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也是不错的。搜集一些教学用的视频资料和课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坚持;

一、日记本。

二、练字本。

三、读书笔记本。

四、听写本。日记的练习对于作文是很重要的,练字很重要,读书笔记近三四年是重点,听写本对学生的词语的掌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只是最后这一个月,没怎么写。这两个星期也要写写这些基础词语。对于准早自习的安排以读课文为主,有时听结合课文录音磁带随读也是不错的。

一、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二、纠正多音字也是很有好处的。

现在将本学期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如下:

一、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北师大版教材自始至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以金钥匙的形式呈现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写摘录笔记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大胆质疑,我充分鼓励,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或全班争论,我当引导者,最后还由个别同学上来做总结。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排除学生作消极听客的现象,而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求知者和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主人,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既符合了教改特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为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如挂图、生字卡片、插图、幻灯片等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如让学生预习生字后,拿生字卡片提问音、形、意,指导全班齐读,既锻炼了胆量,又训练了说话能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时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注意对教材进行归类让学生了解到教材即有人文性,又具有典范人物、语言、历史故事、名人的文章。并结合农村田园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生活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语言的描述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依据学期初教学工作计划,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三、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做好学期末复习与研讨工作。

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2.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却没有很好的做到例如:背诵课文,常规的生字、词语。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待于加强于指导。4.加强学生的阅读与朗读能力的培养.5.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6多和学生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7.加强学生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的难题,在这两方面的训练力度还不够,有待于下半个学期的进一步努力,相信一定能使这两方面的水平有大的提高。

推荐第9篇:五下语文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是多么美妙的景象。我课前就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草原图片和音乐,朗诵,要为这第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今天电教设备居然用不了,精心准备的图片完全没派上用场。在这样一篇草原风景描写名篇的课上,如何再现那美妙的图景?我有点不知所措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深情的朗诵,丰富的想象,把他们的老师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一切比我所准备的图片视野更辽阔,美得更极致。

看来学习这种情景交融的美文,可以没有图片、没有音乐,但是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融入作者的世界,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童年的发现》,备这节课我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为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我都问了也上五年级的儿子一遍,看看他比较容易接受哪一种说法。修改了几遍后,又将教案顺了又顺,但是真正上课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几个地方真该好好反思一下。

“梦中飞行”一段,本来想作为朗读训练点,指导学生朗读,可没想到第一个叫起来的同学读得那么好,重点的词语突出,语调优美自然,就是表情也很入迷、到位。但是,我没有利用好这个机会,而是又叫了一个学生,结果读得不及第一个学生好。后来想想真该直接让同学们跟着这位学生练一练,用学生教学生,这不是很好地契机吗?

“他可能还观察过什么?”这个问题,的确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想的也比较精彩,比如:还可能翻来覆去地观察青蛙、猴子怎样上树吃食„„但是,老师只顾赶时间,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同时,这里也可以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你有没有痴迷地想过一个问题或者观察过一种事物?怎样观察的?说一说。这样可能课堂教学的容量更大一些,学生的语言训练也比较及时有效。

课文最后一句话“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往往会遭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学生用结合课文内容和举例两种方法来理解,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不够完整,再则,老师当时也没有及时总结费奥多罗夫乐观的性格特点,老师的教学也显得不够完整。

总之,远远没有理想的效果,看来,教学设计既需要找到关键点,还需要注意一路风景,有花有草,才能有滋有味。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距离我们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令我们赏心悦耳。

本文主要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一次又一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一次又一次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智慧。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仅仅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融进文本、内化文本。因此,语言实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我在课堂上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过把记者瘾”,先让学生尝试用晏子的思辩方法和语言技巧反驳楚王,然后让学生作为随行小记者采访晏子和楚王,主动参与到语言的实践中来;另一方面,充分的调动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建构、主动创造的激情,通过晏子模仿秀,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进一步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文本语言的内化。 反思这节精品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课内的采访表演和课外的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此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教学中体现双向互动性。授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商量一下”“小组交流” “讨论探究”等,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把交流深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真真切切把口语交际落实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二、领悟到了晏子语言的巧妙机智

课堂上重点研读三个故事中体现的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意图从教学设计中就能突出本课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先找出三次交锋中晏子反驳楚王巧妙语言,学生理解了晏子的话的意思后,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是你,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 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借机引出背景介绍。晏子出使楚国的目的是什么?再追问:你理解晏子为什么这样说话了吗?生答:“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好!直接说会伤楚王的自尊,楚王肯定会杀了他,也决不会和齐国联盟。而这样说让人感到晏子很有礼貌。晏子委婉的语言,既不伤楚王的尊严,而且也让楚王感到他的厉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协,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接着学生的话,说:“晏子的语言就巧妙在这儿。有时委婉含蓄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懂得了:礼貌、委婉的语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语言才叫真正的语言艺术。

三、选好文章切入点,理解“尊重”的内涵

第二课时的开始我就直奔主题:晏子使楚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立刻找到答案: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抓住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进行提问:

1、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多数学生回答“口才”)我又巧妙引导孩子作深入思考:仅凭口才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了吗?不,是智慧。那么,晏子的智慧从那体现出来的?抓住了“看了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三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大做文章,在大量补充阅读的基础上,渐渐突出了晏子的冷静,勇气,智慧,风度。到这里,孩子们似乎都懂了“尊重”的内涵。

这一环节,我用《狼和小羊》这篇学生都熟悉的童话比较,说明:只有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是不够的,其结果会和可怜的小羊一样;晏子出使楚国成功,赢得楚王的尊重,不单单是他本身有实力,还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四、抓住契机,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我在课堂上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欣赏到第二个故事时,我告诉大家,晏子的话中可以总结出三个成语:“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并及时对学生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我问三个成语都形容人多,但哪一个成语的意思现在已发生变化了?学生说:“挥汗如雨”。。当欣赏到第三个故事时,我说:其实晏子的这段话在原文中就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句典故,快快背记下来,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当我让学生送楚王几句歇后语的时候,学生用上了当天积累板上积累的三则歇后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蚀把米;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然后我不失时机的说:“其实你们的积累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激励学生重视平时的语言积累。

在学生评价晏子凭借智慧和实力赢得尊严之后,我又抛出了一位历史学家的观点: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前后桌互相讨论后发表观点,可赞同,可反对,或赞同某一句,不同意某一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求异思维再度被激起, 这种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争辩如泉水涌动,争辩声此起彼伏,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熠熠闪烁。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习惯、独立的价值立场,不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复制品,而将是自主、开放的思想者。

五、课后拓展延伸,跳出文本,超越课堂

本课我设计了四个开放式作业:1.给齐王发一条短消息,用简短的几句话夸夸我们的齐国大夫晏子。最后写上“小记者某某报道”。

2、分三组分别表演,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准备拍摄三集电视连续剧)并给出每集电视片片名。片名应该是开放的。

3.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语文课上讲给同学、老师听。4.如果你对晏子这个历史人物很感兴趣,老师推荐给你们一本书《晏子春秋》,你们会对晏子有更深的了解。

以此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高练笔能力和表演能力。

反思这节课,不足之处是:我虽然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老师的“导”多了点,虽然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活动很多,但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描写的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是叙事抒情散文。我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中启发想象,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法和写作方法由学生自己发现。

1、多种形式的读。

如在课文结束时,我这样引导:此时此刻,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上几句离别话,然而距离遥远,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呼喊——”此时,学生们深情地呼喊出文章最后的话语:“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样让他们在体会课文的基础上去感受当时的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2、读写结合,深刻领悟。

在学完第三部分后,我让学生看一下,这三个部分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异同。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了这三个段落的结构相同:开头都是祈使句劝蔚朝鲜人民不要再送,中间都是具体的事例,结尾都是直接表达中朝人民感情深厚的反问句。并通过反问句、陈述句的朗读比较,懂得反问句的好处。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教学至此,还是不够的,我接着引导:难道志愿军叔叔都没有作出牺牲吗?学生不但引用了书上的例子,还大量引用了课外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课后小练笔。

如果能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背诵,效果会更好。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课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评价之后,我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加上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予了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再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他们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精读课文时,我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在课外研究。

这篇课文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军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学生。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有些忽略;二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推荐第10篇:五下众数教学设计

五下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一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

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2通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求众数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知识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保护视力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区别,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

教具准备:相关、计算器、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统计意识

、创设情境,出示数据。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的五年级准备编排一个集体舞,每班选10人,这是五年(2)班的24位候选同学的身高数据。

(出示24个数据)

2、整理数据,完成学习卡。

学习

(1)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完成下列统计表:

身高(米)

人数(人)

3、小组汇报交流。

二、在数据整理中体验,训练统计能力。

、提取数据。寻找10个身高比较接近的几组数据。

2、分析比较数据。在比较中让学生了解到接近众数的10个数据更加适合于参加集体舞。

3、揭示题: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在统计学上,我们称它为众数。(板书题)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显示)

三、在分析比较中体验,提高解题能力

、分析三个统计量的特点。

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统计量?

(1)五年班有0人,五班有4人,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应该选取。

A.平均数

B.中位数

.众数

(2)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

A.平均数

B.中位数

.众数

(3)要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

)。

A.平均数

B.中位数

.众数

2、了解三个统计量分别与什么有关。

四、在练习中体验,学会统计描述。

、(本第123页做一做)

五(1)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如下:

0

49

47

48

48

0 4

49

47

0

48

0

48

49

46

47

0

49

0 1

46

0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左眼视力

46

47

48

49

0

人 数

(2)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各是多少?

(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这个班同学视力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4)视力在49及以下为近视了?五班同学的左眼视力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2、12页完成第4题。

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五(1)班和五(2)班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五(1)班:88

87

88

87

96

98

90

87

91

93

99

87

88

92

94

88

87

88

五(2)班:

86

87

89

94

83

96

92

82

84

93

97

98

99

88

91

90

81

80

这两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有可能没有众数。

五、在分析中总结延伸

、畅谈收获。

2、布置作业。调查本班同学左右眼的视力,找出这组数据的众数

附板书:

平均数

整体水平

所有

中位数

一般水平

位置

集中情况

次数

第11篇:五下古诗教学设计

(一)《村夜》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⑴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⑵苍苍:灰白色。 ⑶切切:虫叫声。 ⑷绝:绝迹。 ⑸独:单独,一个人。 ⑹野田:田野。

3、教师讲诗意: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1

(二)田上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田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田上》,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崔道融。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雨足:雨十分大,充足。白:白茫茫。 俱:都。 殊:尤,还,简直。 未明:天不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2

(三)咸阳值雨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咸阳值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咸阳值雨》,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温庭筠。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还:一作“绝”。 将:携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3

(四)江村即事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司空曙。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⑴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⑵罢:完了;系:系好。 ⑶纵然:即使。 ⑷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4

(五)中秋夜

教学内容:唐朝李峤的《中秋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峤。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5

(六)中秋月

教学内容: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苏轼。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银汉:即银河。 玉盘:指月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6

(七)莲花坞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维的《莲花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莲花坞》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维。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1)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间低洼的地方,这里指停船的船坞。 ⑵多:经常。 ⑶弄:戏弄,这里指撑。⑷畏湿:害怕打湿。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江南女子每天去采莲,莲塘广阔,总是傍晚才回来。撑篙的时候不要溅起水花,担心弄湿了红莲般的衣裙。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7

(八)题竹林寺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朱放的《题竹林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朱放的《题竹林寺》,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朱放。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①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②殷勤:亲切的情意。 ③过(音guō):访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8

(九)雨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驾。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1)疑:怀疑。春色:春天的景色。邻家:邻居的家。 ⑵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 ⑶蜂蝶:蜜蜂和蝴蝶。纷纷:接连不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9

(十)春夜

教学内容: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安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0

(十一)饮酒 ( 其五 )

教学内容:晋代诗人陶潜的《饮酒(其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晋代诗人陶潜的《饮酒》,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陶潜。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尔]如此、这样。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 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1

(十二)渔翁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柳宗元。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傍:靠近。 汲(jí):取水。

销:消散。 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2

(十三)折杨柳歌辞

教学内容:北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歌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北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歌辞》,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朝代——北朝。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

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 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3

(十四)夜雨寄北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商隐。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却话:重头谈起。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4

(十五)旅夜书怀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旅夜书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5

(十六)社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田园诗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 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鸡栖(qī),鸡舍。对,相对。扉,门。 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6

(十七)照镜见白发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照镜见白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照镜见白发》,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张九龄。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青云志:凌云壮志,志向远大。 蹉跎:蹉跎岁月,因无事可做,时光流逝而无所作为,虚度年华。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是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怜。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7

(十八)劳劳亭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白的《劳劳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劳劳亭》,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作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⑴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 ⑵知:理解。 ⑶遣: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8

(十九)蝉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虞世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找组长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19

(二十)嘲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嘲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嘲桃》,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无赖:戏弄、嘲笑。

夭桃面:艳丽桃花。

平时:天亮时。 露井: 无盖的井。 拟,打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才刚刚亮,春风也未吹起,露井东边一株艳丽的桃花,已经打算笑傲春风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找组长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20

第12篇:五下倒数教学设计

倒数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求出倒数。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理解“互为”。

1.让一生说他的好朋友是谁,引出a是b的好朋友,b是a的好朋友。 2.师:也可以说a和b互为好朋友,理解“互为”的含义后板书。

二、观察比较,抽象概念。1.比一比,算一算。

课件出示:(1)7/2×2/7 (2)4/9×1/2 3/4×4/3 2/7×1/4 7/15×15/7 3/11×3/7 5/8×8/5 2/5×2/3 (1)分两组进行比赛。

(2)说发现(重点观察第一组)。 2.概括倒数的含义。

(1)发现第一组的乘积都是1,第一个乘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就是第二个乘数。 (2)引导概括: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可以说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3)同桌互说倒数的含义,可以结合一个例子说一说。 3.试一试: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4 5/2 4 1 0 (1)自主写一写。 (2)小组交流: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全班反馈:指名说方法,尤其是4=4/1,倒数是1/4,1=1/1,倒数还是1,0没有倒数。质疑小数有倒数吗?0.3的倒数是什么? (4)小结并板书求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1.判断。 (1)2/9是倒数。 (2)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3)因为0.25×4=1,所以0.25和4互为倒数。 (4)1又5分之2的倒数是1又2分之5。 指名说想法。

2.完成书P24算一算与练一练(做好核对)。 3.课堂作业本P13页。

四、轻松娱乐,总结反思。1.回顾小结并板书课题。

2.了解语文中的有趣“倒数”现象:呆—杏,吞—吴。 3.生活中的倒影图片。

4.开放题:3/4×( )=( ) ×6=1×( )=0.5×( )=( ) ×( )课后作业: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9 0.6 8 4又4/5 2.计算。

3/4×4/3 3/4-1/2 3/4+1/2 9×7/9 8又5/8×0 1×17/3 2/5+2/5 3/5×7/8×20/21 121×4/11×1/4 3.填一填。

2.5×( )=( )×4/5=0.3×( )=8×( )=240×(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1 )求倒数的方法(0除外):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0.3=3/10→10/3 1又2/5=7/5→5/7

教学反思:

《倒数》这一课是分数除法的起始课,主要目标是理解倒数的含义以及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的方法,从而为后续分数除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开始我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计算比赛,发现第一组的计算结果都是1,由此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的特点。这一环节下来,感觉有些快,学生说的还不够充分就引出了倒数的含义,没能体现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归纳的学习方式。其实让学生说,完全可以得到这一概念,看来我还是有些着急了,今后要更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理解了倒数含义后就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选数时我特意找了几个典型,尤其是“0的倒数是什么”成了小组交流的讨论热点,因为学生想不出0乘几得1,于是“0没有倒数”出来的还比较顺利。但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说的还是有些少,今后应在这一方面多对学生进行培养。另外在写一个数的倒数用什么号连接,许多学生用上了等于号,这肯定是不对的,于是我让他们用冒号。后来张伟老师提出冒号与比号有混淆,建议用箭头或其他形式更好,现在想来的确如此,哪怕不用符号或用括号把倒数括起来也可以。

一次教研课,准备工作很多,但收获也确实不少,希望自己平时上课也能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得更多更快更好!

第13篇:五下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2.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教学准备: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7.出示刀。

二.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和使用的。 10.讲古人的机械。(P3) 三.回顾和解释

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板书: 什么叫机械 什么叫机械?

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有哪些? 2 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2.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4.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 教学准备:杠杆模型,垫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只能一个人来帮忙。

2.由学生来试。(一个人是可以抬起一般教室的讲台的一角的。)

二、探索和调查

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 学生用杠杆试。

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名称啊? 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结合P5图)

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实验。

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 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

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

三、课堂小结

1、看阿基米德的话。

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 板书:

怎样移动重物 什么叫杠杆?

杠杆有什么作用?按省力情况可分为哪几类? 3.

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3.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4.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2.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教学准备:小车、拉力计、书本、知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P6图,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

2.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二.探索和调查。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

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

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

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9、讨论。

10、指定实验计划。

11、交流、改善计划。

12、实验、记录、交流、小结。三.回顾与解释。

1.出示P7图,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 2.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钉要设计成这样? 板书: 斜坡的启示

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影响斜面作用的因素。

变形斜面——螺旋、S形盘山公路 斜面的应用:滑梯的运用原理。 4. 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3.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3.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认识轮轴。

1.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2.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

1、观察P10图, 4.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5.讲解轮轴的概念。 二.制作、研究轮轴。

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2、讨论、交流。

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实验、记录、交流、小结。三.回顾和解释

1、观察P10图。

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 板书:

拧螺丝钉的学问 1.轮轴简单机械 2.螺丝刀轮——刀把 轴——刀杆

3.轮轴能省力,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4.轮轴的应用:扳手、汽车轮胎、轮盘等。 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层次2: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但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层次3: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不能选择研究的对象。 层次2: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但不能选择研究的对象。 层次3: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能选择研究的对象。 教学材料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有谁做过升旗手。 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讲解滑轮的概念。

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

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做为选做。

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第六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认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知道他们的特点和用途。

能够对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进行比较,知道他们的应该范围。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不能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层次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不能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层次3: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并能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不能组装简单的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

层次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不能组装简单的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

层次3: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并能组装简单的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

教学材料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交流。

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由链条传动过度到齿轮传动。

2、将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建立联系。

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第14篇:五下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课堂教学实录

公主岭市双龙中心校

赵丹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播放视频:黄山。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对黄山有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黄山很美。

生:我觉得黄山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 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奇峰、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的“四绝”,而黄山松则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素有“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经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黄山松》(板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山松的风光。(出示课件)你觉得黄山松长得怎样?

生:我觉得黄山松长得很苍翠。 生:我觉得黄山松长得很顽强。 生:我觉得黄山松长得很挺拔。

师:丰子恺老先生眼中的黄山松是什么样的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介绍了黄山松的特色。

师:老师请4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黄山松特色的句子。

汇报:

生:黄山松的第一个特色是大都生在石上。

生:黄山松的第二个特色是枝条大都是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的,极少有向上生的。

生:黄山松的第三个特色是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山松,感悟它的精神。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我知道这些松树生存的环境很恶劣。 师:从哪句话读到的呢? 生:黄山松大都生在石上。 出示课件。

师:看,长在石上的松树还这样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你还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的感受是不可思议。

师: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师:你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呢?

生:这些松树的养料究竟是什么?还能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

生:这点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可能是石髓,在空中可能靠的是阳光、雨露和空气。

师:这句话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

师:呼吸阳光、雨露、空气就能长得苍翠、坚韧、窈窕,说明什么? 生:说明黄山松的生命力很顽强。

师:作者在这里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呢。

生:我知道,是文殊院前的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却依旧那么郁郁苍苍,娉娉婷婷。

师:从这些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黄山松的顽强。

生:我感受到黄山松的坚毅、挺拔。

生:我感受到黄山松面对恶劣环境是不妥协的。

师:作者在这里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激情澎湃地赞美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而是用对比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恶劣环境下松树那“窈窕”、“娉娉婷婷”的形象,更可看出松树的坚韧和顽强。那么,谁能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呢?要读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2、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黄山松的第二个特色是什么? 生:枝条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一特色的呢?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 生:黄山松的枝条大都是左右平伸。

生: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向着空中生长。

师:这一段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生: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我觉得这句话含义深刻。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这句话说明黄山松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仍然向往光明。 生:无论条件怎样恶劣,黄山松追求美好的品格都不曾改变。

生:我觉得做人也应该这样,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在逆境里一定要坚强,勇敢面对。

师:的确,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黄山松一样顽强,勇敢。

师:小组讨论一下,这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生:打比方,把枝条比做电线上的横木和木梳。 师:把这句话读一读好吗? 师:还有吗?

生:作者在这里还运用了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师:把什么和什么进行了比较,能说得具体点吗? 生:把一般的树枝和黄山松进行了比较。 师: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 指学生读文。

师:这样的比较有什么作用呢?

生:更可以突出黄山松枝条的挺秀坚韧。 生:说明黄山松很特别,与众不同。

师:作者借物抒情,不仅细致描绘了黄山松枝条生长的样子,而且从中发现了黄山松的向阳性,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

3、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看松树的姿态猜一猜松树的名字。 生:团结松。

师:这也正体现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色—— 生: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师:是的,团结。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加上一个修饰的词语呢?异常团结!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黄山松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生:团结松的枝条能紧密地偎傍着向上生长,不怕风吹、雨打、雪压。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师:就像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很难折断一样,谁还能说呢? 生:它的树干就像铁铸的一样,这也充分说明了它们的团结,并且艰苦的环境也造就了它们的钢筋铁骨。

师:说的真好。

生:作者在这里把它们当做人来写了,好像黄山松也有思想一样。 师:嗯,做人也应该如松树一样,团结才能进取。还有什么说明它们异常团结呢?

生:还有就是蒲团松。它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

生:这上面还可以睡觉,就像沙发床一样。 生:这棵树的枝条非常长,是树干的两倍。 师:好一个软绵绵的大蒲团。所以作者说它—— 生:不可思议。

师:黄山松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黄山松生动可感的形象,那就是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师:作者介绍黄山松第三个特色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生:举例子。举团结松和蒲团松的例子。 生:还有列数字的方法。

师: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被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动可感。

4、同学们,本文作者用他的妙笔描写了黄山松的3个特色,你能把这3个特点整理概括成一句话吗?

生: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它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四、整体感悟,回顾全文。

1、情感升华。

师:本文通过对黄山松特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热爱。

师:作者不但爱它的美丽娉婷,更爱它的坚强团结。 生:赞美了黄山松顽强的精神。

师:本文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写法指导。

师: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结构相同,几个自然段的介绍前面都有中心句。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使人一目了然。

师:作者先概括后具体,巧用中心句,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们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五、课件欣赏,激发情感。出示课件。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欣赏黄山松的奇美,并感受它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吧! 师边演示课件边解说: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师:看到这样的黄山松,你想说点什么?你会联想到什么?

生:黄山松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奇美,更重要的是它展现给我们的顽强、向阳、团结的品格和精神。

师:《黄山松》是丰老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写的,我想他是借黄山松来歌颂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吧,那他到底歌颂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呢?

生: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 生: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向黑暗屈服的精神。 生:歌颂了中华民族异常强大的团结精神。

师:是啊,黄山松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黄山松精神,颂扬黄山松精神,让黄山松精神代代相传。

第15篇:五下《刷子李》教学实录

《刷子李》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作家冯骥才就在他的作品《俗世奇人》中收录了一些这样的奇人。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笔下的—— 生:齐读课题《刷子李》

师:读了课题,你获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呢? 生:我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是“刷子李”。 生:他是干粉刷的,他姓李。

师:你们知道了本文主人公的行当和姓氏。还有得到不同信息的吗?

生没举手的。

师:其实,“刷子李”是一特殊称谓。在天津北这地,在某一行当技艺特别高超的人,人们就用行当加姓氏的方法,给他一绰号。如:捏泥人特别棒的,姓张的师傅,咱们就叫他——泥人张;风筝做得特别棒的,姓王的师傅,咱们就叫他——风筝王;那姓李的刷墙刷得特别好,咱们就叫他——刷子李。 听了刚才的介绍,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师:今天咱们就要走近这位技艺高超的刷子李。我们先来检查学案上的预习情。屏幕上的生字词,会正确读的孩子举手。 生:生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师傅的“傅”是四声,包袱的“袱”是二声,发怔的“怔”是翘舌后鼻韵。 师:我们齐读这三个词。一边读一边想刚才同学的提醒。 生:齐读这三个词。

师:如果把师傅的傅,包袱的袱读成轻声更好,“师傅”“包袱”生再齐读这两个词。(生再读)

师:在预学案里,同学们都归纳了主要内容呢?谁来说说。

抽两个学生汇报自己写的主要内容。

师:能抓住六要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但经过部分要点不够齐全,相信学习课

文后同学们再来归纳,会写得更完整的。

二、略读课文、指导读写。

(一)聚焦“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接下来,让我们读文探究:“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读一读“学法提示”。

生:读学法提示。(①默读全文,抓住“刷子李”刷墙效果、衣着特点、独特规矩、刷墙过程等方面,用“ ”勾画描写“刷子李”高超技艺的相关句子。②选择一两处细节描写,抓住关键词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用简洁的语言批注你的感触。③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练习有感情地读读。) 师:请同学们按学法提示的步骤和要求自主学习探究。

生充分自主学习,师巡视。

师:谁能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交流,教师展示所有相关的句子,提醒学生拿起笔把自己没勾画的句子补上。 师:接下来,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对关键词的体会? 生:我抓住“立时”“匀匀实实”“透亮”“清爽”这些词语感受到作者抓住刷子李的动作和刷墙后的效果,体会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生边说师边在大屏幕上勾画关键词。)

师: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好!希望听的同学能像老师一样进行勾画.生:我抓住“悠然”“摆来”“摆去”“如同”“天衣无缝”“平平整整”体会到刷子李的动作很娴熟,刷后的效果好。把动作和效果结合,向像我们展示了一个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形象。

生:抓住“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体会到刷子李的衣着很奇特,他这是自己跟自己较劲,他是自信的表现。这样就突出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生:我抓住“只要”“不要”体会到刷子李的自信,他的技艺高超。

(二)聚焦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师:是的,刷子李是名副其实的“刷子李”,技艺高超的他是刷墙的“奇人”,那冯骥才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呢?下面我们进入合作探究环节。请小组长带领组员先读学法提示,再组织组员按提示进行学习,说的同学要大胆说,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

生:小组按学法提示合作学习,师巡视。 【学法提示】

①从人物描写、修辞手法、情节构造多个角度去思考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将本文的动作描写与《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动作描写比较一下,有什么独特之处。

③想一想曹小三的心理感受有什么变化,再读3——11自然段,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 ),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对师傅佩服得( ),竟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师傅的形象( ),最后忽然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 )。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每组同学选一个角度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可进行补充。 生:A小组代表汇报。

本文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比喻有: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夸张有:就如同升天一般美。对比是拿刷子李与其他粉刷匠做对比。 “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这也是比喻手法。这些突出了刷墙的效果。

师:对!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刷子李这一技艺高超的奇人形象。

生:B小组成员汇报。

本文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心里活动和语言进行细节描写。我最喜欢的是: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师:再读读看看作者除了写人物的动作还写了什么?冯骥才写的人物动作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的可不一样。

生:我发现作者把动作与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描写,这样更生动。

师:女同学再读。看看作者除了写看到的景象,合理的联想,还写了什么? 生:作者的赞叹。

师:作者这样把看到的动作与效果,听到的声音,合理的联想相结合,既突出了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还表达了自己的赞叹之情。再读,感受作者联想的丰富和语言文字的美! 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还有什么感悟?

生:我们小组发现作者心理活动的变化。读出学案中的填空。 师:对!这就是一波三折。(课件演示答案,全班齐读。)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竟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师傅的形象(轰然倒下),最后忽然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深信不疑)。这样的一波三折,更能引人入胜。

(三)结合所学指导修改预学中主要内容的归纳。

师: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也能抓住这一波三折,同学们就可以把经过说得更清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现在所学修改自己归纳的主要内容。 生:修改主要内容,再交流。

三、课后延学、动笔迁移。

师:同学们,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中,除了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还有很多具有十八般本领的市井高手。(利用课间简要介绍)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过段时间我们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技艺高强的能人,有健步如飞的小运动员,有婀娜多姿的小舞蹈家,有绘画栩栩如生的小画家等等,请同学们回忆他们的动作,运用“动作+联想”的方法也来写一段文字,记下那精彩的瞬间。 生:动笔。

师:组织交流点评。

第16篇:五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单元以“名著之旅”为主题,安排了《少年闰土》《凡卡》《孔明借箭》《战风车》《童年乐趣》5篇文章,均选自中外名著名篇,为学生叩开文学殿堂之门。学习本单元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语文百花园六”安排了“把句子写具体”“交流学习体会”“阅读平台”“积累鲁迅名言”“名著赏析会”“写读后感”这几个内容,紧扣本单元学习内容。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字词过关,了解、概括主要内容。

模块二:理解内容。抓重点段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模块三:领悟表达。领悟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作文(综合实践与整本书阅读)。品析《三国演义》,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用课文教会学生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领学生欣赏语言,并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设计:

模块一预习(2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号题,整体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及目标。

2.交流第一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交流第二题,检查会写字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

1.交流第五题,百花园中的“理解与运用”“积少成多”。

2.布置综合实践和作文准备内容。

模块二理解内容(3课时)

第一课时 少年闰土

一、学习《少年闰土》

1.出示课文片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导朗读。

2.课文叙述了闰土哪些稀奇事?

3.为什么用“稀奇”这个词形容这些事?

4.这些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

5.鲁迅在回忆少年闰土时,是怀着怎样的情感的?

二、比较阅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自读。说说这段话是什么描写。

2.成年后的闰土与少年闰土有什么不同?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自读。这几段是什么描写?

2.你从中了解了什么?结合刚才的外貌描写说说闰土的变化。

三、拓展阅读——《故乡》

介绍《故乡》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 第二课时 凡卡

一、学习课文

1.课文中三次写到凡卡叹气,读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每次叹气,凡卡都

想到了什么?

2.为什么凡卡回想到这些?

3.读重点句子。

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A 每一句体现了凡卡什么样的心情?

B 他的心情有变化吗?为什么?

4.想象一下,凡卡醒来会发生什么事?

二.认识作者

1.简介契诃夫

2.了解《万卡》《套中人》(入选其他版本的小学课文)《变色龙》(选入初中课本)。第三课时 《战风车》《童年乐趣》

一、学习《战风车》

1.课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3.读“学习链接”,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堂吉诃德》这本小说。

二、学习《童年乐趣》

1.克里斯多夫童年的乐趣是什么?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了解作者罗曼·罗兰。

3.了解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

模块三:领悟表达(1课时)

环境描写

一、读百花园六“拓展与交流”,从中你学习到了本单元课文的哪些写作手法?

二、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三、找出《少年闰土》《凡卡》中描写环境的段落。

四、指导朗读。

五、比较这两段话的异同点。

1.描写的都是晚上的乡村景色。不同的是《少年闰土》中描写的是夏夜,《凡

卡》中描写的冬夜。

2.《少》的环境描写体现了田园的优美,《凡》的环境描写体现了欢乐的气氛。

3.《少》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闰土的生活环境与我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闰土的喜爱。

《凡》的环境描写与凡卡现实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烘托出凡卡的不幸遭遇。

六、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 ,表达情感,烘托人物形象。

七、仿写。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综合实践与整本书阅读)(3课时)

精彩的“三国”

——《三国演义》赏析会

一、学习《孔明借箭》

1.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2.出示其中情节,自读。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叫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chāi]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吩咐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1) 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2) 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主要人物有谁?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 读完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4)老师刚才问了几个问题,你能把这几个问题融合在一起,对这段话的进行评析吗?

5)我们刚才是从哪几方面评析这段话的?

3.这篇课文还有哪些精彩片段,请你读一读,评一评。

4.说说刚才这位同学是从哪方面评析这个情节的?

5.教师总结: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精彩的情节,我们可以从情节是有扣人心弦、语言是否生动、是否表现了人物特点等方面进行评析。下面,请大家拿出这本名著,找找其中的精彩片段。

二、交流《三国演义》精彩片段。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三、推荐新书

1.自读《伸着两个指头》,回答课后问题。

2.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激发阅读兴趣。

习作——《三国演义》读后感

一、检查预习效果

1.什么是读后感?怎样写好读后感?

2.自读《做事要有主心骨》,说说每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二、学写《三国演义》读后感

1.《三国演义》这本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哪个人物或者哪个情节让你记忆犹新?

3.这个人物或是情节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个人或是哪件事?

4.由此你领悟到了什么?

三、学生写作

四、交流指导

第17篇:苏教版五下《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主要记叙了以下内容:著名社会活动家、作家海伦〃凯勒小时候遭遇不幸,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沙利文老师和萨勒老师的帮助下,她克服种种困难,如饥似渴地学习,并终于学会了说话;长大以后,她像沙利文老师一样,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留人们心间。本文语言朴实,所选事例典型精当,全文以凯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紧紧扣住‚不幸———喜悦——艰难——兴奋‛四个关键词,突出表现了海伦〃凯勒面对命运的不幸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顽强精神。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其中双横线内两个只读不写。理解本课生字新词,能够辨别‚倾诉‛‚倾注‛词义的不同。

3、体会文中引号的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海伦〃凯勒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5、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相关作品,进一步增进对

海伦〃凯勒的了解。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海伦〃凯勒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体会本课标点符号的作用,特别是引号的用法。

【设计思路】

以‚不幸‛‚喜悦‛‚艰难‛‚兴奋‛四个词语为线索,结合互文阅读、对比移情、潜心涵泳等多种阅读策略,深入理解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体会她不屈不挠的奋

斗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概述人生:

1、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虽然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写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成为一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作家。她一生自强不息,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残疾人事业上。她就是——海伦〃凯勒。(出示海伦的图片)

2、学生齐读课题。

二、紧扣‚隔绝‛,感悟‚不幸‛:

1、出示海伦幼时的图片。多可爱的小海伦呀。此时的海伦正是呀呀学语的时候。然而,海伦却遭到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板书:不幸)。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小节,圈出有关词语,想想:幼年的海伦为什么是不幸的?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圈划批注。

3、集体交流,体会小海伦的不幸。(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相关文字。 ‚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2)理解‚失明‛和‚失聪‛。 请学生想象:她看不见什么? 请学生继续想象:她听不见什么? 师:多么可怜的小海伦呀,她才一岁半呀,可是,她却与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出示文字:‚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 指名学生朗读,抓住‚天哪‛‚才‛和‚!‛读出人们的痛心。 (3)体会‚隔绝‛。 是啊,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这样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人们怎能不感到惋惜,感到痛心呢? 出示文字:‚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理解‚隔绝‛,一个‚隔绝‛,写出了人们的无奈,写出了人们的无望。 指导朗读。 (4)紧扣‚隔绝‛,深入体会‚不幸‛。 师:其实,‚隔绝‛,不仅仅是隔断了颜色,也不仅仅是隔断了声音,还隔断了什么? 师:是啊,看不见美丽的颜色和图案是不幸的,听不见优美的音乐是不幸的,而不能与亲人和朋友交流,不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这是更加不幸的。 此刻,你好像听到海伦在说些什么?

(5)小结:这正是幼年的小海伦发自内心的呼唤。她期待着爱与被爱,她期待着表达,期待着交流,期待着把这个无色无声的世界彻底打破!

三、紧扣‚如饥似渴‛,体会‚喜悦‛。

1、就在小海伦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的时候,家庭老师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并成为海伦一生中最亲密的人。她为海伦驱走不幸,带来越来越多的喜悦。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至五小节,想一想:沙利文教小海伦学会了什么?给海伦带来了什么?一边读一边写好旁注。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旁注。

4、集体交流,感悟海伦的‚喜悦‛。(1)交流:沙利文老师教小海伦学会了什么? (2)理解‚如饥似渴‛。 引导学生从‚不分昼夜‛‚拼命‛‚不停‛‚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学习的疯狂。 结合出示海伦自传中关于‚盲文被磨平‛的相关资料。 小结:是啊,海伦以疯狂的热情学习着。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打破‚隔绝‛,她要做一个虽然盲聋哑但却过着正常生活的正常人! (3)体会知识给海伦的命运带来的改变

知识就这样改变了海伦的命运。它让海伦变得坚强而有自信。海伦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集体交流时抓住‚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这一句。 师:以前海伦是怎样的?现在海伦是怎样的? 海伦的世界充满了欢笑,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幸福。她把这种喜悦和幸福通过她的文笔描绘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引导学生配乐朗读,体会诗中景色的美好。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好的想象,其实来源于海伦对美好生

活的信心。

四、紧扣‚练习‛,体会‚艰难‛。

1、海伦不仅想要学会用手指说话,她还想要学会真正的说话。让我们一起看课文的第六小节,看看海伦是怎样练习说话的。

2、学生自由读第六小节,做好批注。

3、思考:海伦学说话,难在何处?

(1)在对比和想象中体会艰难 正常人学说话,听声音;聋人学说话,看口型。而海伦又聋又哑,她既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又看不到说话的口型,所以是难上加难。 她是怎样练习说话的? 出示:‚萨勒发音时,要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可想而知‛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难在哪里? 学生发言交流,如:舌头和嘴唇的颤动是很微小的,不容易区分;海伦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不知道自己发

音的对错;……

(2)理解‚夜以继日‛,从‚练习、练习、练习……‛中体会‚艰难‛。 学习说话如此艰难,但海伦并没有放弃,她夜以继日地练习着。 理解标点的作用。 这就叫‚夜以继日‛,这就叫‚不屈不挠‛。 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海伦练习说话的艰难,体会她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结:海伦正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

五、紧扣‚泪水‛,体会‚兴奋‛。指名读课文的第七小节。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流下兴奋的泪水? 他们会对海伦说些什么? 指名朗读。读出海伦的激动,读出爸爸妈妈的兴奋。

六、抓‚不屈不挠‛,体会‚爱‛与‚信念‛。海伦后来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她又做了什么? 你觉得,海伦的生活,是因为什么而改变的? 理解‚不屈不挠‛:

面对困难不低头,不屈服。

学生讨论:

1、因为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因为海伦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因为海伦的父母、沙利文老师、萨勒老师对海伦的爱和帮助。 齐读最后一小节。出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相关文字。 小结:海伦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因为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海伦的一生,又是幸运的一生,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爱,有信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记住这个名字背后的奇迹——再次齐读课题《海伦〃凯勒》。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

第18篇:五下《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吃食物提供的能量、太阳的光照、运动等方法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外界给人体带来热量能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外界给人体带来了热量。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能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的科学态度。 【准备材料】: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很高兴今天能给同学们上一节科学课,我们来握个手吧。(与学生握手)你感到是老师的手热还是你的手热? 生:我的热(或老师的热)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接着问)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 生:搓手

师:那我们都来试试 生:(搓手)

师:手热起了吗? 生:热起来了 师:(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 生: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及原因

1、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师: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师:你们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能说出几种方法来。 生:(讨论) 生:(讨论后汇报)

生:空调、运动、吃火锅、泡温泉、晒太阳、加衣服„„

(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

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量;

2、外界物质吃进身体变成热;

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

4、保温的)

2、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些办法都可以让我们感觉热起来。那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逐一引导学生回答) 生1:吃东西给我们带来了热量。

师:说的很好,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了热量。(板书: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生2:阳光、火、暖气为我们带来了热量。(板书: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师:恩,这些物质都可以直接给我们身体热量,使我们热起来。那踢足球等运动呢?它又是怎样让我们热起来的? 生3:运动产生了热。

师:在运动的时候,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加快了分解,转换成了热能,使我们感觉到了身体变热了。(如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直接进行讲解)简单的说,是血液循环加快,使得身体产生了更多的热。(板书:血液循环加快)

师:那空调和加衣服呢?空调是不是也像烤火等一样,温度从高传到低,传到我们的身体上的?

师:烤火时,我们为什么感到热?

生:因为火的温度比我们身体的温度高,热从温度高的传给温度低的,所以我们感到热。

师:空调最高的温度是几度?比我们人体的温度高还是低? 生:低

师:那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热呢? 生:„„ 师:(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散热”的问题,为理解“保温”打基础)

板书总结: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空调?穿衣服?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有些不合。谁来说说,衣服到底能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生1: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师:那为什么我们穿上衣服之后就会觉得热呢?

生2:因为衣服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失出去,热量散失不出去,所以就会觉得热。 师:好,这是衣服不能增加热量的观点,那认为能增加热量的同学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3:因为我们穿上衣服之后就会觉得热,所以衣服就给我们身体增加的了热量。 (如果班上全部同学都觉得衣服不能增加热量,老师则说:那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为什么我们在穿衣服之后就会感觉暖和呢?如果学生被问倒就引出后面怎样才能知道衣服能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怎样去证明。如果有学生回答道:衣服可以阻止热量的散失,身体热量散失少了之后所有就会感觉热。则说:是这样吗?你怎样去证明你的结论呢?)

师:想一想,晚上,我们转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 生:凉的。

师: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热吗?这说明了什么?

生:被子能增加热量;被子不能增加热量。 师:那到底衣服能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我们要怎样去证明?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四)设计实验,证明衣服能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师:大家讨论一下要怎样去设计这个实验。 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师引导:怎样来设计呢?首先要想清楚你要怎样做、要用到哪些材料、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干扰、老师给大家提供了毛巾,温度计等材料、要怎样用、又要怎样测量、温度计要怎样使用、看看书上是怎样做的?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师: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师:视情况提出:怎样测量衣服里面的温度?温度计怎样读数?能不能用手去按住衣服?实验数据怎样记录?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单?记录一下可以吗?能不能把温度计放在衣服里多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你温度有没有变化?如果变高说明什么?变低和不变又说明什么?放在衣服里多长时间才读数?能不能多读几个数据来比较?)

师:这里可以用刚脱下来的衣服做实验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刚脱下来的衣服还带有一定的温度,影响实验。

师:对,为了排除这个影响,我们这里就用毛巾来代替衣服。那其他组也是和他们组一样吗?有没有不一样的?

(如果有,就上台来介绍,没有就说:根据刚刚老师的提示,每组在仔细的检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把有问题的地方改正过来,并设计出你们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单。)

生2:我们组是先测量出一本书的问题,然后给他裹上衣服,在看看书的温度有没有变话。

师:现在请每个组的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并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看看衣服能不能给我们身体增加热量。 生:小组完成实验。

师:都完成了,能不能把你们组的实验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们组开始的温度是。。。。1分钟后的温度是。。。2分钟后的温度是。。。3分钟的温度是。。。所有我们组的测出来温度没有变化,衣服不能产生热量。

师:那其他组也是想他们组这样吗?温度没有变化,有没有温度升高的组? (如果没有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就让他们说出实验步骤,一起分析一下他们组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是哪里出现错误了?) 生:都是一样,温度没有升高。

师:看来大家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板书:衣服不能生热)

(五)延伸

师:那既然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为什么我们穿上衣服之后就会感觉热呢?有没有同学来回答?

生:因为衣服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失出去,热量散失不出去,所以就会觉得热。它起到了保温的作用。(板书: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如学生回答不上来,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下来再思考一下,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开答案)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衣服他是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只是起到保温的作用。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第19篇:苏教版五下《望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3、通过朗读、想像和说话等训练的指导,让学生用童心来反映世界,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感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共安排三个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诗意语言导入

(师温柔抒情地说)月亮,这位天空仙女,给人间带来许多美好情趣!每当她在夜空出现,大地上便呈现梦幻美景,人们愉快交谈,深情向往……请看,江轮甲板上那舅甥俩正在望月,让我们悄悄走过去,和他俩共享快乐吧。

二、感悟“眼中月”

1、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跟随作者一道欣赏月光下的江景,看看作者眼中的月亮什么样的,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这幅画面,听清楚了么?那就开始吧!

2、这段写的是(板书:?月)——眼中月。(学生不一定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得注意引导说出,就算说不对也给予鼓励。)

3、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若学生说不出师可提示:作者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月夜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等)(引导学生概括说出一个字“美”或者一个简单的词,也可以是课文里的词,这是学生第一次读的整体体会,不一定要正确,能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老师就给予适当的激励表扬。这样为下面学生读书给予信心及兴趣欲望。也就是从易到难,一步一步深入,体会作者的“眼中月”。)

4、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如果读到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仔细地品味,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都行。开始!(目的:让学生自己找出 “安详”“黑色剪影”“镀”“隐隐约约”的关键词,联系到“清幽旷远”的意境。还有“……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句子来品读;培养学生读书做记号的习惯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学生轻声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时适当引导学生正确找到关键词、句,就省时间直奔正题,对学情心中也有数)

6、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师:都读完了,说说你们的体会。(在学生说感受时说到相关的句子就问:里面的哪个词语让你有独特感受?为什么?相信能把这独特感受用声音来传诵。读一读这个词。老师相机指导全班品读词、句) A、“安详”

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谁?读出你心中那轮安详的月亮。还可以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安详:不仅包含了安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

(品词后紧接着品读句)课件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清辉。(抓住“安详“,让学生感受到月的宁静、安详、温暖。导生读出月的宁静、安详) B、“黑色剪影”、“隐隐约约”

生说到“黑色剪影”或“隐隐约约”就点击课件出示: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的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隐隐约约”是红色的)

什么是“黑色剪影“?见过吗?

(这时候可以找一些月光下山或树的“剪影”给学生看,直观了解那“剪影”的意境(出示图片)月光下,那山、林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理解了,就能读出意境来了,再来读读这句话。 C、“镀”

点击课件,显示: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镀”是红色的) 我们就是要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什么叫“镀”?这里用“镀”妙在何处?看看它的字形,再读读文中那句话,想想它的意境。(金字旁表示金属,金属均匀的涂抹在物体的表面就叫“镀”。这里写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匀和闪闪发光之意境美。)

D、“晶莹闪烁”……(抓住月的灵动、跳跃、活泼指导朗读)

7、

教师配乐朗读

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这段引人无限遐想的文字,我也很喜欢,下面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感受画面。

8、

学生配乐朗读

听了同学们的掌声,老师很高兴,相信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会读得更投入

三、感悟“诗中月”

1、过度:此时此刻,天边的月亮是那么娇美,深深吸引了作者,也深深的吸引力跟随他一同出来旅行的活泼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小外甥和我吟诵起写有关月亮的诗。

2、现在我们来学习第3到13自然段,还记得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月? 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这段写了——“诗中月”(板书:诗中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3、

文中作者和小外甥対背的诗句很美,请和同桌练习读,注意读出情读诗韵味来。

4、

分角色朗读3----13自然段(师当舅舅,生当小外甥,,其他学生读叙述部分)

5、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这里用上了两个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省略了许多相继被背诵的诗句,表现了挑战难分胜负)

从作者和小外甥対背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了小外甥的什么特点?(引导说出:从作者和外甥対背诗句中体会到小外甥对描写月亮的古诗很熟悉,体会到他对月亮的喜爱,体会到他聪明好学)

6、

读诗擂台PK赛

师:(满怀激情地)其实呀,我们班的同学也是非常的聪明好学,不信现在我们来个读诗擂台PK赛!说到PK,首先我们要分为两大组,把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展示一下,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比赛规则: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伴随“男儿当自强”的伴奏音乐) 读诗擂台PK赛规则:

1、

每组选一个代表,每个代表轮流说一句有关月亮的诗句,可以是课文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搜集到的,看看谁说得快,说得多。

2、

哪个代表三秒钟内接不上来的,则对方获胜。 (学生上来进行激烈的PK比赛,当哪组代表接不上来时,老师要旁鼓励,然后全班数倒计时:三------二---------一!教师高举获胜代表的手高声说道:“第*组大获全胜”!

这时全班气氛达到高潮!)

四、感受“心中月”

过渡:月亮给了人以美感,让人产生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他心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心中月”这一部分。(板书:心中月)

1、

请大家读课文14——20自然段,想想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眼里,月亮又是什么样儿的呢?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学生画出老师想要讲的句子,这个要求不难学生自己应该可以完成。) 生:(读、划)

2、汇报交流,指导品读。(理解“不假思索”、“绘声绘色”的意思;体会小外甥说的话)

问题预设:(参考于永正老师的)

师: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出示句子)

师:我们通常把月亮比作什么?(镰刀、眉毛、小船、玉盘、金牌、铜镜、笑起来的嘴巴、月饼、香蕉……)

那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一起说:眼睛,天的眼睛) .......指导品味。

过渡:(师深情地说)多么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啊!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他的聪明好学和爱幻想的特点呢?

3、出示句子:“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指导读出“困”及做“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的动作。) 问题: 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说明了什么?是月亮困了吗?

(他自己困了,说月亮也困了,多天真呀)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去感受小外甥那美妙的幻想…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作者笔下迷人的月色,吟诵了古人写月的诗句,品味了小外甥对月神奇的想象,幻想了自己心中的月亮。其实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会看到一轮怎样的月。这就是“望月”的乐趣。带着你对月亮的理解再读读课题吧!

六、课后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节;

2、课文中引用了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这些古诗你熟悉么?课后把它们找出来读读。

板书:

24、望

眼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第20篇:五下单元教学教法分析

第二部分 教学教法分析

一、关于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材内容分析

阅读课文是单元的主体。以叙事性作品为主:包括写人、记事、状物、写景四类。

叙事性作品教学的个性要求。

1.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

2.通过人物刻画、事件叙述、景物描写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表达的方式,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描写 4.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一单元 话题 自然奇观

训练重点: 欣赏课文展现的自然美景,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方法。

关键词:

1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

——揣摩时间顺序 如《海上日出》:课文描写了哪几种景象?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如《暴风雨》: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暴风雨的?分别写了那些景色? ——揣摩抓住事物几方面特点来写的顺序

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2领悟观察和描写方法 观察方法

①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的状态下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首在把握一段真实。如《暴风雨》描述的是某次令人惊悸的暴风雨之夜。

② 长期观察法。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如《海上日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旨在提炼最为典型的特点。 ——体会描写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如《海上日出》: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冲,说明很有力量力。破,是跨越了阻力,势不可挡。跳,有生命的张力。将看似没有生命的太阳写得生机勃勃。)

如《暴风雨》: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如同”“宛如”“犹如”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请你也试着用这些词语写几句话。

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恶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1)这些词语的运用,是比拟句的标志,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可感。 (2)“如同”、“宛如”、“犹如”,比以往所学的比喻词“像”、“好像”、“是”更为丰富,也更有层次,表达效果更具有文采,朗读效果更为悦耳。 ——领悟描写中对比手法运用的。 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课文写的是青海湖,为什么要写道这些著名的湖泊。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撼,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推翻了。

1

第二单元 话题 书的故事

训练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感受。 关键词:

1典型的写作特点: 如:《钟楼读书》中“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一句在课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从全文角度来看,是反复;从具体的语段来看,是叙述加抒情的表达方式。

——有领悟有特色的构段方式并尝试仿写的 如:《钟楼读书》中“先概括写事实,再具体写想象或感受”的典型段落。 读书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我好像......关键词:

2领悟谋篇布局特点的

如《钟楼读书》中体会用中心句、关键线索串联全文内容(“一线串珠法”) 如《意外》中体会“设置悬念、卒章显底”的方法:

读完课文后,才知道“我”遇到的是高尔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安排独具匠心,既符合事情发展顺序,使事情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文章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

第三单元 话题 爱国情怀

训练重点: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关键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 如《丰碑》:课文多次描写“狂风”“大雪”,这有什么作用?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没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狂风”“大雪”不仅描述了当时的环境,也起到了渲染故事发生的悲壮气氛。

如:《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课后练习以“我是中国人”开头,写几句话。 在课堂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及其串联全文内容的作用,即强化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祖国骄傲、自豪的情感,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并将之运用到语言实践中来。

第四单元 话题 神奇的宇宙

训练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想象,自己的看法

教学措施: 引导学生熟读,美读,充分利用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教给一些联想,想象的知识;引导学生课外扩展阅读经典童话,神话故事。

第五单元 话题 童年往事

训练重点: 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和人物写人叙事,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 关键词:——领悟人物外貌、动作和场景描写的方法

如《傻二哥》: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尝试用这样的方法

2 写一两段话。

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自额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如《童年的小花狗》:联系课文,发挥想象,将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其中省略的内容就是要求学生联系语境写人物外貌或事件发生的场景。)

——领悟直接抒情的方式 如《我的老师》:课文中有不少语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怀念之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和人物写人叙事 《我的老师》叙述了7件小事: 1.佯装发怒。 2.教授跳舞。

3.带领我们观察蜜蜂。4.教我们读诗。

5.我们对老师的依恋。

6.正确处理“我”与同学的纠纷。7.睡梦中去找老师。

7件小事前面5件略写,后2件详写。

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和人物,作为刻画人物形像主体,字里行间充溢着学生对老师的一往情深。

第六单元 话题 人与动物

训练重点: 了解观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内涵。

《隔窗看雀》

关键词: 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

例如:“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楚。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作者隔窗看远处的麻雀,对观察物作由远及近、由广阔到集中的视野调节,对于获取大背景中某一细部的独特之处很有用处,这些独到之处的发现,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确定观察的重点;

难点:1 你怎样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两个层次来理解

1麻雀是忙碌,平庸的。文中相关语句很多,声音,外貌,能力,很普通。不停的跳跃,飞翔,也非常忙碌。

2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麻雀飞得不好看,但是不羞愧,经常在飞;麻雀的叫声,很一般,但是它并不感到羞愧,还是在用它的唧唧喳喳来表达它的欢快。它也是可以不羞愧不自卑的。虽然卑微,但还记得自己的责任:孵蛋,育雏„„虽然卑微,但是坚忍,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在冬天里,麻雀要忍受大自然和人类或者其他动物对它的伤害,其它鸟类早已不见

3 踪影。而麻雀“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

难点:2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下面这段话的精妙之处。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妙处;1麻雀比成了标点,形象,生动,精准。

2标点用在句子里的作用是隔开句段,停顿,休息。麻雀也像标点,在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闲趣。

3本段共有三个分号,四个分句,很整齐,为我们描述了麻雀停落时候的四组画面,写得富有节奏,充满诗情画意。

第七单元 话题 戏剧电影

训练重点: 在读一读,演一演中了解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自己的学习乐趣。

戏剧(剧本)的特征

-------凝练地反映生活。

------个性化的剧本语言。 ------有集中的矛盾冲突。 ------结构布局安排巧妙。

《小兵张嘎》、《智斗》、《皇帝的新装》 教学策略:

1必要的戏剧知识简介,帮助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或其他手段,了解完整的戏剧情节和准确的时代背景.2.整体把握人物形象,寻求分析人物形象时不同的切入点和方法。 (1)了解文本的形式特点,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 可通过默读、浏览,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形式特点;

教学设计应将“某某是怎样一个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身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等认识人物特点的问题的探究作为教学的起点、终点和中心问题。从初读感悟、精读分析到读后评价,要引导学生形成对人物的立体化认识。

(2)着重指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揣摩台词和潜台词,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智斗》的教学:

一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把握全文,理清剧情。

二理解阿庆嫂是怎样和敌人斗智,体会剧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建议在学生了解剧本基本剧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运用比较发现的方法,来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发现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人物对话中的潜台词。朗读训练时要把握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戏剧可从剧情的矛盾冲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变化处入手,如《皇帝的新装》中,“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1)这句话是剧情的焦点,是剧情得以展开的立足点,也是课文的文眼,

4 2)这句话是骗子行骗的幌子,它切中了皇帝和老大臣、官员爱慕虚荣的要害,使骗子能行骗成功。

3)它增强了剧本的戏剧效果和讽刺效果。

3.灵活运用表演尝试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领悟文学的魅力。---学习剧本必须把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学习表演。教师的示范指导必不可少,让学生产生兴趣,声情并茂的表现。表演能否达到预定要求,关键还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问题、对人物性格的把握问题。

第八单元 话题 和平友爱

训练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生活。

各类文章教学要点小结:

(一) 关于写景类课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整体感悟画面。

----要引导学生落实全文的初读工作,整体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引导学生做好重点段的阅读工作,整体感悟画面的意境美。

----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味词句运用之妙、领悟描写之功、揣摩表达之序。

2.重视课堂内外的沟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应注意调动和激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下工夫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后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领悟到的方法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表现生活,多提供练笔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 关于写人类课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逐步丰满人物形象。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人物所处的环境细细体会; -----引导学生紧扣词句,设身处地、切己体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 3.交流、表达阅读感受,全面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朗读、说话、写话等方式表达感受,把“人物”的形象“立起来”。

(三) 关于状物类散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读书的学习兴趣。2.将学生的初读变为“熟读”,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要点。 3.领悟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人与动物的深情。

----阅读之时,不忘作者身处何时何地;读懂之后,不忘品味描写之精妙; ----学完一篇,不忘将前后课文进行比较,领悟不同的观察方法和描写特色。

如:《游天然动物园》的重点观察和拟人描写,《隔窗看雀》的定点观察和借物抒情就很不相同。

4.落实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目标,实现读写的积极迁移。

-----可开展文体形式和语言转换练习,如《游天然动物园》的导游词、《麻雀

5 的自述》等。

二、关于古诗诵读和现当代诗歌、歌词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教材内容分析

从诗歌内容上看,本册所选的古诗词大多属于侧重绘景的山水田园诗,但各自的表现手法却不尽相同。有的采用拟人手法,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将景物人格化,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有的长于对偶,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以民歌清圆的调子写句,极有吸引力;有的运用对比和衬托,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动静结合,使诗句平添了许多生趣;有的善用夸张,如“千里莺啼绿映红,酒村山郭酒旗风”,“千里”一词,活画出江南春色的辽远,景象繁荣,而意境全出。 2.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把握诗歌的特征,了解其特殊的教学规律。 ------诗歌的形式技巧。

诗歌的外在形式。“诗歌打破日常语言运用的散体文形式,视觉上分行排列,句式整齐,听觉上则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合于音律。”

诗歌的内在形式。“与诗的外形是相融合的,使诗情、诗意、诗味得以感性显现的表情形态,即诗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等。” ------诗歌的情感韵味。

对诗歌的解读,最重要的不是“诗歌写了什么景、说了什么事”,而应感受、领悟作者透过景与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把握诗歌的情感特征和情感变化,是阅读诗歌的重点。 (2)发挥诵读的优势,保护“诗言诗语”和“诗情画意” 要重感悟,轻分析。

(3)破解关键意象,感悟内在诗情。

——在诗歌解读上求深寻美,力图使学生对文本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产生探究的兴趣,

如《寒食》的解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

------破解关键意向。古诗词中有一些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景象,应指导学生深入感悟,必要时应作讲解。如“柳色”“长亭”含送别留恋之情,“断鸿”“寒鸦”有寂寞冷落之感,又如“西风”与悲哀,“大漠”与豪壮,“明月”与思念都是诗歌的特殊语言。若几种景物几种一处,往往是诗人别有用心的“因情设景”“因情造文”。

——设计整体性的、有启发性的、有弹性的问题,检测学生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和诗境的把握,教师相机予以点拨提升。

如《渔歌子》:熟读之余,问:下雨了,诗人还在哪里在干什么?为什么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于是,可引导学生描述景物,体验诗境,感悟诗情,深入学习全诗。

——指导学生将画面描述得越清晰,越动人,学生的画面感就越强,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越丰富。

三、关于作文教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习作”,主题分别是:《我喜欢的季节》、《我开的

6 小店》、《饭桌上的故事》、《看图作文》、《给老师“画像”》、《难忘的礼物》、《我的研究报告》和《我成功了》。

与上学期不同的是,在习作类型上,重点安排了写纪事作文,共5次,安排了2次想象作文,还安排了1次写研究性报告这种应用文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本阶段的课堂作文训练重点: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抓住重点,运用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感受写真实。。 (3)修改自己的习作。

2.本册教材对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

(1)能抓住重点,运用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感受写真实。

如,第2单元《我开的小店》:“把你觉得重要的方面说清楚,说具体,其它次要的内容可少写或一笔带过。”

如,第3单元《饭桌上的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生动具体地记叙饭桌上发生的事或听来的故事。”

如,第4单元《看图作文》:“除了描写对话之外,还可以写一写它们的神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

如,第5单元《给老师“画像”》:“注意描写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也可以写你当时的心理活动。”

如第6单元《难忘的礼物》:“对礼物进行细致地描写。” 如第8单元《我成功了》:“详写克服困难的过程,突出自己的具体做法及心理活动。”

(2)能有条理地叙述、介绍。

如,第3单元《饭桌上的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生动具体地记叙饭桌上发生的事或听来的故事。”

如第8单元《我成功了》:“有条理地叙述这次令你难忘的经历。” (3)学写研究报告。

见第7单元。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用好用足本册教材,组织读写训练。 1.“教读”时时不忘“教写”,落实阅读教学的重点。 2.师生共读“单元习作提示”,落实习作教学的流程。 第二,抓好关键步骤的指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作文教学的任务:

在小学高年段,内容与形式应并重。“写什么”与“怎么写”同样重要,越往后,“怎么写”显得越重要。 2.明确课堂作文教学的要素

(1)获取写作素材,提前解决写作源泉的问题。 -------经常性开展口头、书面形式的交流活动,交流生活见闻,交流奇思妙想,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提前考虑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提前观察生活,提前开展活动 ,提前搜集资料。

(2)随机心理诱导,着重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3)精心组织评改,着重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7 评改策略:

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有机结合。

评改要求,应从字词的对错,语句的通顺,好评佳句的引用,上升到习作的结构,段落的衔接等范畴。

如第七单元《学写研究报告》的作文教学设计: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范例《京剧脸谱研究》,认清研究报告的结构,打消学生对写研究报告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写研究报告的热情。 2让学生自由地读范例后交流:研究报告该写些什么? 3请学生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列举出来,越多越好。

想想这些题目中哪个题目是自己最想研究,有最有条件研究的,开展研究。 选材应有实践操作性,是他们关注的乐于去做的,且具有积极意义,如:班上有多少近视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避免近视的措施有哪些?再比如:孩子们生日想要什么?喜欢的物品种类 压岁钱 学习用品 图书 服装

装饰品 ,各有多少人,占多少比重,现在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4学生写完研究报告后,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自豪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请别人提点意见。

四、语文乐园

教学目标(基础部分)

1.加强字、词、句的单项训练,感受词语的丰富多彩,接触成语王国,辨析一字多义的现象。

2.认识了解各种关系的复句,体会双重否定、反向句和感叹句的表达效果。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部分

第一部分 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字词类,感受词语的丰富多彩,接触成语王国,辨析一词多意现象。

第二部分 读一读,用加点词语写句子。认识各种关系的复句,体会双重否定,反问句和感叹句的表达要求

第三部分 读一读 记一记 古诗文名句,要求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积累,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第四部分 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策略:

第一题 常规要求:读一读(字词类),你发现了什么?

难点:发现规律,奥妙以后,点到为止吗?举例:语文乐园4

1.读一读。找出词语的内在规律。

高瞻远瞩 深谋远虑 神机妙算 精益求精 好高鹜远 老奸巨滑 诡计多端 吹毛求疵

2积累。

① 比赛背读。

② 提问式解答帮助记忆和梳理。 3运用。 举例:(语文乐园六P/106)你知道这些词语可以比喻什么吗?

8 领头雁 和平鸽 金凤凰 报春燕 吉祥鸟 百灵鸟 千里马 孺子牛 变色龙

读一读。理解这些词语可以比喻什么后,创造语言氛围,帮助学生运用。

第二题 读一读,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例句分析:(语文乐园二 P/33)

因为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他学习效率很高。 .... 知识的海洋是辽阔无边的,所以学习是无止境的。安徒生老爷爷坐在马车..上,脸上好像有一种宽慰的微笑,因为,他已经知道国王和臣仆们赶到城里去..了„„

均是带有明显关联词的复句。 ②

同一单元的复句都进行了归纳,如第一单元,均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语文乐园二,均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关联词,由固定的一对词,转化到可以一个,可以一对词的灵活模式。 练习常见问题:

: 转折句:虽然他考了一百分,但是他从不骄傲。

△ 会写,但是写得不深入,没有层次,或是背相关的例句,没有创造力。 △ 没有运用到写作等更为深入的范畴,无法扩展实践。 解决途径:

1多多开展口头训练,在常态中有意识的使用关联词,是语言更有条理,更具逻辑性,使之具备一定的语感。 。

2仿造例句的句型,提出具体语言要求,例如,好词佳句。修辞手法的的运用。

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继续培养表达的能力: ------练习“讲故事”,要讲得生动有趣;

------练习演讲,表达真情实感,并能配合表情和动作。 第二,培养倾听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作好交际准备,多方搜集资料。

1.从内容上作好准备。如《我喜欢的书中人物》; 2.从要求和方法上作好准备。如《感动我们的人和事》《请帮帮我》; 第二,创设交际情境,引发互动欲望。 第三,摸清学习起点,体现训练层次。

1.教师要心中有标。区别于日常会话和对外汉语教学。 2.教师要目中有人。多倾听,多援助。 3.教师要手中有法。多示范,多鼓励。 第四,拓宽实践途径,提高交际能力

六、关于探究与实践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

(二)遵循探究实践程序,落实活动过程。

第一,过程和方法比结果重要。

第二,整合其它活动课程资源。(课程、时间、内容、方法、学科教师)

五下教学工作计划
《五下教学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