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53:4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篇1:《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2010-2011上学期)塔河五中 刘红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过程及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等重大发明;法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德意志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德育目标: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3、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授部分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

1、什么叫工业革命?

所谓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在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2、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重要的新机器、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

②、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首先在棉纺织业进行,各部门之间相互促进,产生连锁反应。 ④、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①、棉纺织业为新兴的工业部门,受旧习惯束缚比较少,

②、对新方法采用比较容易,

③、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大生产,

④、棉纺织品价格低廉市场需求量大。

4、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765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1785 改良蒸汽机 英国 瓦特 1807 轮船 美国 富尔顿

1814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

5、工业革命的扩展(法、美、德等) (1)法国工业革命(不利因素):

①中小企业大量存在——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困难

②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劳动力相对缺乏

③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2)美国工业革命:(有利因素)①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②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之害

③大量移民涌入,提供劳动力,

④移民带来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3)德国工业革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四)、布置课后作业

篇2: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2009级历史一班

学号:0903015姓名:胡景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

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高中历史(必修2)】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3、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重难点】

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30分钟) ?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 教学环节:(27分钟)

一、何为工业革命?(2分钟)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二、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0分钟)

1、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

【教师提问】: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另外还有四个条件:

①劳动力条件:通过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

②资本条件: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财富。

其中市场条件是必要条件,市场的扩大,对商品的需求增加,使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必要,这也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

引用一段话加以佐证说明: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 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教师提问】:工业革命首先是在什么行业之中进行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棉纺织业。

原因: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棉纺织品较便宜,市场需求量较大

2、工业革命的概况

【教师讲述】: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首先是纺织领域的技术革新,介绍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 机、水力织布机,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教师讲述】:其次是机器动力的革新——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瓦特、1785)

影响是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时代” 再次是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轮船、火车的出现

用图片向同学们展示1807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和英国史蒂芬孙1826制造的蒸汽机车已经英国早期的蒸汽火车。

3、工业革命的扩展

【教师讲述】: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欧美国家: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标志是: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教师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三、从工场到工厂(8分钟)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两幅图片,分别是16世纪纺织业手工工场和工业革命后的纺织工厂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两图,从图片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待学生思考片刻) 篇3: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12课)

广西桂平市木乐二中 蒋汪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学习瓦特勤于观察和爱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影响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历史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观点,所以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引导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知历史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开成对历史事件的独到的认知。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

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推荐第2篇: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2)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3)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

(4)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

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 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2、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教材,熟悉教材

2、根据教材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所学知识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1)政治: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2)市场: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

(3)资本与自由劳动力: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4)技术: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讨论: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

(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生答后师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促使人们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3、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次能纺出很多根线的珍妮纺织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瓦特又改良了蒸汽机;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1814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4、工业革命的影响

(1)根据教材,从不同角度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生产组织形式上看,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转为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在国民经济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工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中做工,推动工业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也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实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化。(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①、分析殖民扩张原因:

机器大工业生产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掠夺原料;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工业革命提高了殖民国家实力。(东方依附于西方) ②、殖民扩张结果: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讨论:世界市场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呢?(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市场产生发展情况) 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一、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原因:

(1)政治: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社会稳定;

(2)市场: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直接) (3)资本与自由劳动力:殖民掠夺、圈地运动; (4)技术: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

#重要发明:见教材(注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组织形式:工场→工厂

2、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迁:农业↓工业↑

3、城市化:推动工业国家的城市化;

4、阶级: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无产阶级VS工业资产阶级

5、民主化: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化。(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6、殖民扩张:

三、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殖民扩张原因:

(1)机器大工业生产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掠夺原料;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提高了殖民国家实力。(东方依附于西方)

2、殖民扩张结果: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总结: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1、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

3、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推荐第3篇:《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2010-2011上学期)塔河五中 刘红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过程及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等重大发明;法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德意志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德育目标: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3、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授部分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条件: ①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②劳动力:圈地运动

③资源:丰富的煤铁资源,海外原料④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⑤市场:海外市场的扩大——————可能性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

1、什么叫工业革命?

所谓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在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2、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重要的新机器、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

②、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首先在棉纺织业进行,各部门之间相互促进,产生连锁反应。 ④、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①、棉纺织业为新兴的工业部门,受旧习惯束缚比较少, ②、对新方法采用比较容易,

③、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大生产,

④、棉纺织品价格低廉市场需求量大。

4、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765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1785 改良蒸汽机 英国 瓦特

1807 轮船 美国 富尔顿

1814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

5、工业革命的扩展(法、美、德等)

(1)法国工业革命(不利因素):

①中小企业大量存在——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困难

②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劳动力相对缺乏

③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2)美国工业革命:(有利因素)

①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②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之害 ③大量移民涌入,提供劳动力,

④移民带来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3)德国工业革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四)、布置课后作业

推荐第4篇: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大课堂(40)

【巩固知识】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

(1)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政治前提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广阔的海内外市场(市场需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强有力的动因),科技条件是牛顿力学的确立,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殖民掠夺和贩运黑奴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2)开始和结束的标志:1763年珍妮纺纱机的创制使用开启了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3)主要成就: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成功使用,成为推动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动力;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轮,加强了洲际间的联系;1814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迎来了铁路时代。

(4)工业革命的扩展,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扩展,首先是棉纺织业纺纱和织布两个环节的相互推动,其次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机器制造业的连锁反应相互推动。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部门。最后从英国向法国美国等其他国家扩展。

(5)重要影响: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机器工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欧美国家加紧对殖民地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1)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

(2)电力的广泛应用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内燃机的发明使用,飞机、汽车等新的交通工具诞生,也推动了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

(4)化学工业的兴起,合成染料、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和多种塑料,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5)重要影响:电力、电器、化工、石油、汽车等新兴工业兴起,钢铁工业大大发展,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提高能力】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直接动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由手工工场不能满足广阔的市场需求而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因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而兴。

(2)起始国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开始向欧美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由美、英、德等国同时进行。

(3)主要动力和新能源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煤炭成为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石油成为新能源。

(4)企业规模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多数为中小企业,企业主即使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管理者(即资本家兼厂长);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企业时代到来,所有权(董事长)和经营权(总经理)开始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5)生产组织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是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产生。

(6)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资产阶级和新的中间阶层(管理阶层即“白领”)。

(7)对殖民地掠夺的方式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历史反思】

1、工业革命和环境污染

伴随着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人们在享受工业革命的成果时,同时也被迫吞咽着工业革命的苦果。

首先,随着蒸汽机的推广,煤炭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质。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先进国家,矿冶工业的发展既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又释放许多重金属,如铅、锌、镉、铜、砷等,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域。而这一时期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另外,水泥工业的粉尘与造纸工业的废液.也会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 其次,伴随着内燃机的推广,石油成为最受人类青睐的能源,汽车和飞机成为新型的交通工具。然而,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铅尘、烟尘等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醛类、3,4一苯并芘等有毒气体;一定数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静风、逆温等特定条件下,经强烈的阳光照射会产生二次污染物一一光化学氧化剂,形成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对人、畜、植物和某些人造材料都有危害;遇有二氧化硫时,还将生成硫酸雾,腐蚀物体,危害更大。这是一种新型的大气污染现象,因最早发生在洛杉矶,又称洛杉矶型烟雾。造成人眼痛、头疼、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家畜犯病,植物枯萎坏死,橡胶制品老化龟裂以及建筑物被腐蚀损坏等。此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西方国家不仅合成了橡胶、塑料和纤维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还生产了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学制品,如合成洗涤剂、合成油脂、有机农药、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就在有机化学工业为人类带来琳琅满目和方便耐用的产品时,它对环境的破坏也渐渐地发生,久而久之便构成对环境的有机毒害和污染。

再次,伴随着原子弹的爆炸,“核”又成为人类开采的新能源。所以也有了新的污染源一一放射性污染,这不仅加重了已有的环境污染危机的程度,而且使环境污染危机向着更加复杂而多样化的方向转化。放射性污染因利用原子能和发展核电厂而产生。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幸存者中出现了所谓的“原子病”,主要表现为白血球异常增多的血癌(记得日本有一部电视剧叫《血疑》)。战后,和平利用核能的发电厂则广泛发展。核能在为人类提供巨大的动力和能量时,也产生了核废料以及由这种放射性物质带来的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是,核电厂在运转中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放射物质泄漏和放射性污染,会对人类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威胁,最近由日本海啸引发的日本核电站的爆炸泄露和核辐射危害,我想朋友们都深受其害吧。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们对自然的改造其本质就是对自然的破坏。改造自然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人类就是破坏自然的罪魁祸首,最终人类的灭亡就是因人类的“科技发明”而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是害了卿卿的性命。 【文化遗产】

1、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篇论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山东淄博市周村二中 邵祺昌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叙述的较具体,从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市场等五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说明。但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新旧教材都无明确的交代。其实,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有其充分的必要的历史条件。

首先,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前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议会改革,法国的共和制最终确立,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其次,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广大殖民地的掠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资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使资产阶级在他统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到处扩张,在亚非拉抢占殖民地,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巨额财富滚滚流向宗主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产生的,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是难以支持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数以千计万计的科学实验的。

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科研之风和取得科技成就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生产更多的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在资本主义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靠科学技术。单靠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是不可能长久的,并且容易激化阶级矛盾,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出路是依靠科学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学者、教授和科学家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实力就为他们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有线电报的发明,化学、物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等,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总之,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和一系列重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促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一次生产力的大发展,但如果市场狭窄,工业革命则无必要或者说无可能。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到处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掌握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这些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规模广泛、发展迅速,这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广大海外市场的拓展是分不开的。

另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处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至于劳动力的需求,则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兴工业部门科技含量的大幅度提高,越来越需要劳动力具有相应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繁重简单劳动的需求则相对逐渐减少,这些岗位往往被贫穷的外来移民或文化经济条件较差的人所接受。许多科技含量低的工业部门迁到了价格便宜缺乏资金的落后国家或地区。这既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深刻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在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这些条件制约着,在其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决定着这种进步(历史)。具备了某些条件,便可能发生某种进步(历史)。历史虽不会重复第二次,但分析辨明这种关系,却可提高我们对历史对人类对自我的认识。

本文刊登于1999年《历史学系》第3期

推荐第5篇: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

苏家屯区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

任慧

【教学目标】

1、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学情分析】我校地处郊区,是城市与农村的交接地带,外来打工的子弟较多,他们家庭状况不是很好,所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及其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好,让学生爱学历史这一学科。【教学过程】导入:

1、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

2、一件衣服成衣的大致过程你知道吗?

这是做一件衣服,如果做成千上万件用手做可以吗?那用什么呢?(机器)在纺织领域内使用用机器进行生产的革命就叫工业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服装来导入本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

一、工业革命

1、背景:

⑴ 教师出示图片,思考给出的问题并回答。

⑵ 出示材料:在

16、17世纪,英国的商业活动随着英国的海上实力和海外殖民地的增加而更加活跃。18世纪,英国已经成为欧洲领先的商业和殖民帝国。英国原本就河流密布,1760年后修建的众多运河,更是大大地提高水路运输能力,比陆地运输快捷而便宜的水上运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原料——尤其是煤、铁和棉花,在这个岛国的工业革命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生产大量的棉花。英国乡村不仅有丰富的煤藏,而且它们通常和铁矿相距不远,铸造厂的工人们因此能够方便地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出铁。

——选自《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因素。(说出两点即可) 答案:商业活动活跃、水上运输便利、原料丰富

教师过度语: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使英国的殖民地越来越多。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不断的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满足不了需要了,这样就要求人们要进行改进生产技术,于是在纺织生产领域内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机器发明,工业革命开始了。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 请同学看书P88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

3、开始国家:英国

4、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5、工业革命过程:出示PPT,请同学观看,并回答问题。

随着棉纺织部门出现的一系列发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机器使用的动力是什么?(水力)那么当时人们把工厂建立在什么地方?(河流附近)在这些地方建造工厂受到哪些自然条件的制约不能使用机器?既然出现了这些问题,那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呢?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位机械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是谁?(学生回答)那么瓦特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识图培养学生把知识与实际联系的运用。 出示PPT并观看视频

教师:他改进蒸汽机,并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蒸汽”取代了水力,成为新的动力,那么工厂选址还会不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了?这样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蒸汽机发明的意义及工作原理。

6、交通工具的发明

出示PPT图片同学们想象一下,蒸汽机成为机器动力后,工厂会是怎样一幅情景?

工厂生产的产品堆积如山,那些人力畜力车辆能满足运输需要吗?如何解决?

这样交通问题随之被提上日程,这样在交通方面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船和火车出现。

请同学们回答具体的发明者和交通工具名称,并回答问题。

请同学总结在工业革命期间一些主要发明

二、工业革命影响

出示材料1

材料2

材料3

分析材料:学生讨论并回答工业革命的进行带来了哪些影响? 师生一起总结工业革命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设计意图】针对中考题型进行设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

三、板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19世纪40年代,在以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工厂生产已占据主导地位。1771-1840年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约提高了20倍,19世纪20年代初,英国纺锭总数比法国多三至四倍,比德国多十倍,遥遥领先于世界。上述材料说明(

A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轻工业 C工业革命只在英国进行

D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作家丹尼尔•笛福说:“格拉斯哥城是“大不列颠最清洁、最美好、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但到了1839年,它被称为存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的地方”。导致这一转变的直接因素是( A

A工业革命

B工人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经济危机

3.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这段材料说明了( A

) A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战争的侵略与扩张给人类带来破坏 C欧洲文明传播到东方

D某种意义上说战争促进文明的交往与融合 4.“它的出现使人类有了动物类以外的机械动力,是直接通过热能转变为动能,这就使很多机械摆脱了人力、畜力的束缚,直接使用不用停顿、不用休息的动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里所说的“不用停顿、不用休息的动力”是指(

A

) A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B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 C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

D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轮船

5.下面两幅图片为工业革命中重大的发明,它们的出现给人类哪一方面生活带来变化(C )

A、饮食

B、通讯

C、交通

D、照明

五、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心中有梦,才能看到远方。心中有路,才能走得踏实! 祝愿同学们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按照预想的教学过程顺利的进行,但在课堂上作为九年级的同学们不爱发言,还有针对材料分析题型不会进行归纳,综合能力差些,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推荐第6篇:《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3、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难点】

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教学环节

一、珍妮机的发明和应用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首先是纺织领域的技术革新,介绍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1、珍妮机。

展示欧洲的旧式织布机,要求学生思考思考: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有哪些重大发明,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了解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和凯伊发明飞梭的史实。然后强调,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提示,工业革命是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认识珍妮机。强调是手摇的。

2、让学生进一步罗列出纺纱和织布的技术进步的一些发明。

列表归纳英国棉纺织行业的发明中的水力纺纱机、骡机和水力织布机。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些机器的动力。

接着要求学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织布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纺纱技术的进步,纺纱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织布技术的进步。

二、蒸汽机的改进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1、展示瓦特制造的第一台改良的蒸汽机图片。

提问:你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吗?比起人类原来使用过的原动力来,它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并归纳,重点强调蒸汽机的优越性:效率远超畜力和水力,且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

强调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运用于纺织、采矿、运输等部门,使社会生产开始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要求学生正确书写“蒸汽”两字。

2、火车的发明。提示,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也是由于蒸汽机的应用推动的作用下面进行的。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罗列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和富尔敦发明汽船的史实。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示工业革命结束的时间英国是19世纪40年代,法美德俄等国是在60-80年代。

2、影响主要是:使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结

1、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

2、归纳课前提的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

推荐第7篇:两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两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内乡马山一初中

王中才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

2、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二、复习重点、难点

1、复习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影响;

2、复习难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导学

1、阅读教材第13课和第20课,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

2、完成下列“两次工业革命概况”表格;

(二)知识结构梳理;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三)拓展与运用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课堂练习

1、如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中期

2、某次世博会上的蒸汽火车头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界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右图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 A.1851年伦敦世博会

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⑴材料一中的“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 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⑵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⑶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任举一例)。

推荐第8篇: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

河北大名中学

文海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培养学生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能促进经济发展,也要认识到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材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整个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第一次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同时,它对世界格局和历史的进程有着重大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随后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直接促成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造成新一轮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并造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也能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本节内容既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推动因素,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三的学生。初三的学生已经对历史培养了相应的学习能力,对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在之前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在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分析本课的一些历史问题,但是学生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导入】知识回顾 导入新课

~• 问: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我们进入什么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里程碑式的发明是什么?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交通工具的发明是什么?

展示课件中的灯泡和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讲述:在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然后小组讨论得出以下背景条件: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2、资本:殖民扩张

3、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科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看书后找出查尔斯在1911年可以用到的发明,看谁找的多:•在1911年的某一天,有一位英国曼彻斯特商人查尔斯,他要去法国然后赴美国洽谈生意,他打电话给美国的朋友预约好到达的时间,然后穿上时髦的涤纶面料做的衣服,坐电车到码头,乘汽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当他达到法国时,已近日暮,看到大街上灯火通明。第二天,他便搭乘飞机匆匆赶往美国华盛顿,到达机场时,他的朋友威廉热情地从一辆汽车中迎了出来,把他接到家中,吃过晚餐后,威廉热情地邀请查尔斯去看电影。闲聊中,查尔斯告诉威廉,他这次洽谈的是一笔塑料制品和化肥及电脑配件生意。如果谈成就马上给自己的合伙人发短信报喜,并准备用远洋轮船将货物运回曼彻斯特。

认真结合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三、主要成果与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成果电磁感应发电机有线电话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发明者法拉第西门子贝尔发明时间1831186618761879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美国德国德国美国→理论基础爱迪生}}的广泛应→电力用(最显著特征)卡尔.本茨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莱特兄弟18851903的广→内燃机泛应用↓新能源:石油 随堂测试并总结: 效果检测:1.电磁学理论(2.制成发电机(3.发明电灯(4.制成汽车(5.发明电话(7.制成飞机(8.电力和石油())))))))A.新通讯工具B.新能源C.新动力机D.新物理学理论E.新照明工具F.新交通工具 展示发明者图片,指出常测图片:爱迪生及其发明;卡尔.本茨及汽车;莱特兄弟及飞机等等经常考察的图片。 6.设计出内燃机(爱迪生主要发明:改良打字机留声机白炽灯第一所中央发电厂活动电影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有声电影机水底潜望镜……共一千三百种的正式注册发明“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爱迪生 卡尔·本茨内燃机:是通过使燃料在机械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内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发动机。 汽车发明带来的影响:1.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4.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维伯尔•莱特奥维尔•莱特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小组合租探究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比较项目起止时间开始国家开始标志开始行业理论基础动力能源进入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1840前后)英国首先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美、德等多个国家同时进行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轻工业牛顿力学改良的蒸汽机(煤炭)“蒸汽时代”轮船、火车机车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重工业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电气时代”汽车、飞机等主要标志改良型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交通工具 全面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做到触类旁通: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主要英国

多个国家同时进行 有些国家交叉进行(德国、日本)

2、来源于实践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加快(分析得出)

3、轻工业

重工业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触类旁通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 生产力发展迅猛,科技成为重要生产力; ②改变了社会面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 ④使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重点讲解

3、4: 垄断级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组织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相对集中 ——垄断组织的出现(控制、独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表格进行分析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迅速崛起,但英国却占有最多的殖民地,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美德要求从新瓜分世界。不平衡性加剧,并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1870年至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生产比重变化表英国31.8%14%法国10%6%美国23.3%35.8%德国13.2%15.7%1870年1913年原因:1.美、德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2.英、法受陈旧设备的拖累及依赖殖民地发展相对缓慢。

五、【测试】随堂练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显著特点是 A.内燃机的创制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电讯事业迅速发展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内燃机和电力技术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4.18世纪后期,在发明创造领域,人们听说了一连串英国人的名字,然而在19世纪将尽的时候人们听得最多的是

A.英国人的名字 B.美国人和德国人的名字

C.法国人的名字 D.意大利人的名字 ~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垄断组织的产生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④帝国主义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D.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1889年,第四届世博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了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六、布置作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材料二: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的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 1)材料一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的变化与当时哪项技术创新有直接关系?请写出促使材料一中的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发明创造。

2)请你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推荐第9篇:英国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

英国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城镇中学 潘青娟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瓦特改良蒸汽机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学生讨论 教 具:媒体资料,火车发明录像节选、棉纺织机械工具发明和改进的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 出示材料]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所说的“比较平静的变革”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指工业革命。(板书课题)

一、工业革命的定义

什么是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

二、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时年代)

与手工劳动相比,机器生产具有哪些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采用机器生产呢?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呢?它具有哪些有利条件?(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和图表小字概括)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 概括)英国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巩固统治,必然要发展资本主义,以满足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

为什么上述条件对机器生产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工厂手工业能否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要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出示材料]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厂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这样,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着人们去发明创造,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

2、进程: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①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出示投影:欧洲的旧式纺车;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利织布机等图片)

(概述棉纺织机械的改进过程,推动整个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以水利代替人力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以水利作为机器动力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思考、讨论)

这些限制了机器的推广。如何解决这一动力问题,成为当时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了。

② 瓦特改良蒸汽机

瓦特之前,蒸汽机已经发明了,作为矿井的抽水装置却无法用于纺织机器。1769年,瓦特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

瓦特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仅仅是因为灵光一闪吗?(思考、发言)

瓦特的成功决非一次灵感突发,而是刻苦的钻研于学习,并且深入了解社会的需要。因此,每一项科技发明的出现,都是社会需要与个人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主观努力和客观需要的成功结合。

思考:瓦特改良蒸汽机有什么重要意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上用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用机器生产机器,完成了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上半期)此后,法、美等国也进行了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使用也刺激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板书)

三、交通运输的革新

[出示图片:富尔顿和他的汽船]

交通运输革新中影响最大的是火车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兴建。

[出示图片:史蒂芬逊和他发明的火车机车] 1830年,史蒂芬逊改进的新机车“火箭号”在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段创造了每小时58千米的高速。20年后,英国铁路近1万千米,40年后,世界铁路总长超过20万千米。

思考:以上数字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铁路发展如此之快?(讨论)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出示资料]

以上数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除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外,在社会关系领域最深刻的变革是什么?

[阅读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地位。”

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一些欧美强国实力大增;对外进行殖民掠夺,是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 板书设计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定义

二、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2、进程: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① 珍妮纺纱机

② 瓦特改良蒸汽机

三、交通运输的革新

1、富尔顿发明汽船

2、史蒂芬逊发明火车机车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极大提高

2、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3、改变世界的面貌

推荐第10篇: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发明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理解: 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英国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理念】 诱思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们知道火车和轮船发明于什么时候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还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识记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制度的出现;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拓展思考,小组讨论: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那社会发展与技术革命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诱思探究教学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效果很好。不足之处在时间 安排上欠妥,有前紧后松之感,拓展思考 的时间少了一点。

第11篇:《英国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英国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汝阳县直初中

洪魁

(一)、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是整个世界近代史的重点和难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工业革命起到近代史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教学中抓住了工业革命,就抓住了整个世界近代史的脉搏。是整个近代史的纽带,延续了之前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经济上的新航路开辟后的海外殖民掠夺。政治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最终确立。之所以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它牵涉到的知识点和线索比较多和繁杂。

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工业革命”分析(立意)资习的同时,应该深本主入浅出地讲解,理义清线索,突破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运动)↓制资产阶级革命国际工人运动度点,明晰概念。 ↓↓在 民族独立运动世界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掠夺范 (资本原始积累、海外市场)↓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围 ↓↓内俄国农奴制改革最 殖民掠夺、资本主义市场终日本明治维新确 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的积累:

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所具备的条件、珍妮纺纱机、近代大工厂制度、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研制蒸汽机车、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基本概念:

工场与工厂、工作机与动力机、工业革命、近代大工厂制度、蒸汽时代、工业化、“世界工厂”等。

三、能力培养:

1、图标解析:根据《农业人口变化表》、《工农业生产比较表》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分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

3、综合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影响。

四、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在技术上是革新,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启发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工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2、难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教学理念: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强调学生的活动。同时注重学习中知识的积累。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是在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从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处理教材,做到对教材的挖掘整理,以达到教学的有效目的。包括教学活动的处理、教学内容的补充、难点的突破等。

一、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①积累与理解的关系;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引导的关系;②教师的讲述与学生互动的关系;③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④课程学习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二、补充内容:

根据中考选拔性要求,以及期中、期末、月考相应内容,有必要补充相关内容,以拓宽思路。包括补充本土教材等。补充、处理教材;或讲,或不讲,避免了照本宣科。充分体现了教师处理教材,驾驭教材能力的高低。

1、交通革命:美国富尔顿研制出汽船。

2、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①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②形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加导学思考题(课前预习):①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大了对无产阶级的掠夺。资产阶②英国的海外市场为什么扩大了?级越来越富有,无产阶级越来越③什么叫“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概念)贫困;③对东方的掠夺,造成西④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哪个行业?方的先进,东方的落后。 ⑤蒸汽机是在什么背景下发明的?

三、教学中要注意三个问题:

⑥工业革命在材料工业上有什么突破?⑦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是难点要突破;二是线索要理清;三是历史概念要明晰。不然学生上完课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线索的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去理清,事件与事件的发生,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历史概念要明晰,比如什么叫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什么状况才算完成。

四、导学思考题: 工业革命的条件教学过程 ↓珍妮纺纱机 纺纱织布近代大工厂制度钢铁 ↓↓↓↓↓富尔顿研制汽船 其他行业↓蒸汽机(动力机)(动力机)↓交通革命↓斯蒂芬森研制蒸汽机车

(三)、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加工业不断学生预习↓教师讲述↓分组讨论↓巩固整理地发展,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了。那么历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是哪个国家呢?是英国。英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呢?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板书设时间、地点: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开展计: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条件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市场的扩大,对商品的需求急剧增长 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农业经营方式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概念:用机器生产系统地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英国工业革命发明的特点:多为具有实践经验的普通工人和技师 工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机的发明业

三、教学过革棉纺织业纺织机相互的发明→其他行业机器的发明命“近代工厂制度”的建立→阿克莱特程: 过程动力革命: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时代”的到来 1784年科尔特发明“搅炼和碾压法”提高了炼钢的质量和效率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研制出蒸汽机车交通革新1825年建成第一条铁路蒸汽机的利用

美国人富尔顿研制出汽船

四、归纳巩影响:(略)

固:

1、理清线索:

2、突破难点:

3、明晰概念:

难点突破教学难点:归纳“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理解: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彻底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工场”和“工厂”的区别:生产方式不同:工场是手工劳动;工厂是机器生产动力不同: 工场是人力等;工厂是蒸汽机为动力机组织形式不同:工场是单一的组织形式;工厂是大工厂制度

四、课堂练习:《高效速练》

(四)、教学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模式的建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二是多元智能化理论。

根据多元智能化理论,人的潜力和智能是多元的,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小组自主学习,给每一位学生一个宽广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根据小组的整合,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施因材施教。同时,评价方式应当多元化,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成长。

第12篇: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人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开篇课.它为本单元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奠定了基础,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有一定历史思维能力,参与意识和求知欲强。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但对于教材中那些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点,由老师引导,师生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判断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 4.重点:

工业革命的原因。 5.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法、图示法、归纳法。 2.学法选择:对比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由课前导言导入。 讲授新课

一、工业文明的曙光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标志着工业文明曙光到来的事件有哪些? 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从教材P64中归纳出:

1.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资金。 2.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需要改进技术。

3.牛顿经典力学的问世,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解放双手的变革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工业革命期间,先后出现了哪些机器?其中解放双手的是什么机器?它的问世有何作用?

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65-66回答。

三、铁路时代的到来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并简介以蒸汽机为动力机器的火车机车问世的经过,并分析其作用。

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P66回答。 巩固小结

布置学生当堂完成导学案中的同步练习,然后讲评。 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完成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一、工业文明的曙光

1.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资金。 2.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需要改进技术。

3.牛顿经典力学的问世,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解放双手的变革

1.珍妮机 2.蒸汽机

三、铁路时代的到来

1.火车的问世 2.作用

第13篇:《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我们现在正使用中华书局2006年北京第1版《世界历史》上册教科书,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安排在该教材中第五单元资产价级统治巩固和扩大的第1节课时。《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介绍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次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分析

一方面,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物质产品极其丰富,工厂多如牛毛,各种知样的机器应接不暇的时代,他们对工业产品、工厂建立和机器生产并不陌生。学生认知工业商品、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较快,为了拉近学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感知和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此课内容时可携带一件毛线衣,一双皮鞋和一小袋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到课堂上,分别让学生描述它们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过程,进行直观形象对此后,引导他们思考机器生产的好处,从而突破他们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理性思维的障碍。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业生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科技是社会生产力的认识,突破学习理性知识的困难。

另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瓦特、哈格里夫斯、凯伊、史蒂芬孙、富尔顿等一大批发明家,而这些发明家发明相应产品的过程中充满传奇、曲折和艰辛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认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素材。初中学生对这些当时作为平凡人的发明家的故事较易认同、感知,他们在寻找发明家成功的轨迹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发明家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和不懈努力,从而使学生更易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教学思想

初中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在历史课堂中,我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能引起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我善于结合课本有关黄道婆和哈格里夫斯的对话,鼓励学生从自身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提出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鼓励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式上大胆创新,从而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外国和中国的具体历史背景,探究科学技术在不同国家、不同政治制度中所展现出的作用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很显然,学生不仅应学习、接受所学的历史知识,掌握基技能,而且应该自觉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技能、培养自己的个性。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现实产品,如火车、汽船、蒸汽机等,学生很容易感知它们,也很容易引起他们进一步的学习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学习动机。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状态客观上会促使他们去进一步认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我在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怎样提高生产效率,怎样解决大批原料和堆积如山的产品进出问题,怎样推动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为什么要去相对落后的亚非拉美掠夺等等问题。课堂上我通过师生互动交往活动来贯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积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恰当的鼓励、中肯的评价,以适时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并掌握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机车等基本史实,掌握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工业革命进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②思考和讨论蒸汽机、火车等重大发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了解一定的分析、判断方法,形成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并提高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工业大生产的年代,学生对工厂、机器并不陌生。上课时带一件衣服、一双皮鞋、一小袋大米又到课堂上,要学生分别描述它们的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进程,引导学生思考机器生产的好处,进而指出:“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巨大变革,这场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我们称这为工业革命,这场变革发生于什么时候?是怎样发生的?”此导入新课。

②在讲述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过程中,指导学生列《工业革命期间重大发明》图表,使学生掌握归纳的学习方法。

③引导学生搜集瓦特等发明家的资料,寻找他们成功的轨迹,使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运用材料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②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和不懈努力,帮助学生确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本课主题是工业革命,其重点是蒸汽机的改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蒸汽机的发明是本课重点,主要是因为蒸汽机的改进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事件。“珍妮机”的发明揭开了工业机械化的序幕,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一个新课题摆事实在人们面前,就是动力问题。当时机器的动力主要依靠的是水力,有很大的局限性。一种适应性更强的、在任何地方都能装配动力机,在当时成为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正是在这种客观形势下进行的。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推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在人类历史上,磨擦取火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蒸气机的改进和使用,又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变革,是物质生产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

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壮大了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第三,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教学难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主要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他们对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等意识形态的理论知识较难理解,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需要教师用现实例子来展示生产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随着生产扩大、产品丰富,工厂主的身份会发生怎样变化?进而思考这些有钱人越来越多进社会关系又会怎样变化?在引导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性知识,然后给合近代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一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并按照他们的需要改变了世界面貌的历史结论。我还要引导学生思考:随着外国的入侵,先进的中国人面对日益衰落挨打的中国,他们积极探索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转向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从而推动中国朝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教学准备

工业革命的教学资源特别丰富,学生对工业产品并不陌生,但学生对蒸汽机较陌生,因为现实中学生所见的机器动力绝大多数是内燃机或者电动机。为了拉近学生对蒸汽机和历史的距离,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蒸汽机的发展情况和内燃机、电动机的出现过程。通过课件,我还向学生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各项发明:珍妮机、飞梭,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蒸汽机、蒸汽机车、汔船等。在课件上我准备了哈格里夫斯与黄道婆对话动漫设计,他们各自用自己的发明提高两国的家庭收入,运用数字对比说明他们的发明对社会影响程度不同。在上课前,我要准备一件毛线衣、一双皮鞋、一小袋大米,把它们带到课堂上,要求学生对它们生产进程按手工程序和机器程序分别说出,然后学生总结,教师作适当引导。

为了说明铁路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到网上查找英国铁路建设历史、概况和近代中国铁路建设起源、发展情况,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小结出因工业革命带来人们生活的便利,然后在课堂上与其它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在课件上结合课程标准和近年来中考试题,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试题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我带一件毛衣、一双皮鞋、一小袋大米步入课堂。今天我们上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请大家看到这些物品,它们都是工业产品,我们就从这些工业产品来认识工业革命。我们对工业革命的理解一般是指资本主义由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的变革,又是社会关系的一场革命。18世纪中期后,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为了更好理解工业革命,我们还是从这些工业产品生产程序来认识它。我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说说它们的手工生产过程和机器生产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小结为机器生产比手工生产更能提高生产效率,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那么英国资产阶级越来越要扩大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于是英国客观上要采用机器生产,要求进行工业革命。我经过这些活动后,打开多媒体,展现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各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开始新授相关知识。

英国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从棉纺织业开始呢?请几位学生从他们自己感触来认识这个问题,然后在他们的分析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当时社会生产力较低去思考人们生活还停留在温饱基础上,他们对衣着需求较大促使棉纺织业的发展,再给合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促使棉纺织业的一系列重大发明出现。在这些发明中,珍妮机的发明有重要意义。因为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一系列生产技术的创新,成为工业革命的起点。通过课件我对棉纺织业一系发明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从直观的课件图片、视频资料、动漫转换等环节中感悟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进行历史理性思维。

在向学生阐述这一系机器被发明出来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要如何解决驱动机器的动力问题。在学生分析阐述后,我适时指出驱动机器的动力问题成为当时最迫切的问题,它关系到这场生产领域的变革能否继续向纵深发展。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人类使用人力、水力、风力、畜力等作为动力的局限,进而指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重要作用。然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蒸汽机和瓦特个人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发明创造都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最后才获得成功,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要怎样学习瓦特的优秀品质。

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分析基础上,我及时指出:人力、畜力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已无法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很显然交通运输的革新又被提到了日程。我运用课件向他们展现当时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的革新成就。陆路交通上的铁路运输把人类带进铁路进代。讲到铁路运输时,我引导学生去讨论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铁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除陆路交通工具出现铁路外,我引导学生从水路交通工具思考:能否也用蒸汽机作动力来驱动轮船?进而展示汽船的开发与运营图片,我与学生共同探究它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

在讲述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我考虑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变革”两个概念较为抽象,就用当时英国棉花产量,生铁产量在1764年、1800年变化柱状图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产力发展,用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人口数字变化园状图来说明社会关系的变革。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引导学生思考随着生产扩大、产品丰富,那些原先的工场主的身份会随经济地位的提高会发生怎样变化?进而思考这些有钱人越来越多时社会关系又会怎样变化?通过直观的多媒体影视材料展现,我让学生了解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其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迫切需要侵略中国。于是,英国借口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我针对近代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一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并按照他们的需要来改变世界面貌的历史结论。我及时指出: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积极影响——那就是它促使先进的中国人转向西方学习,学习比当时中国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更文明的政治制度、更民主的思想文化,从面开辟中国近代化历程。除此之外我还通过呈现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导他们完成由点到面,由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转变。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条件:①市场:国内外市场扩大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③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获大量资本

④科技:自然科学发展和生产细密分工

3、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开始

4、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11733凯伊 飞梭

○21764年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 ③1768年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机

④1779年克隆普顿 骡机

⑤1785 卡特莱特 水力织布机

5、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进入蒸汽时代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

1、火车:英国 史蒂芬孙 “旅行者号”机车 铁路

2、汽船:英国 富尔顿 “克莱蒙特号” 海运

三、工业革命的扩展

1、19世纪初

2、扩展到法、德、美等国

3、从棉纺织业扩展到机器制造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生产力

2、生活中心由农业、农村向工业、城市转变

4、开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5、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面貌

五、巩固练习教学小结

通过教学,我在课堂上小结工业革命的重点,蒸汽机的改进推动了人类物质生产进入机械化生产,从而进入“蒸汽时代”。由于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壮大了资本主义经济,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从而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按他们的需要改变世界。在此之后,我在课件上显示一大批设计好了的练习以巩固提高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14篇:第一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第一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17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它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纪中叶,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随之扩大,商品的需要量随之增加。而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技术革新就成为紧迫的要求,这是工业革命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庞大的无产者队伍,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生产所必须的大量的雇佣劳动力。16—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力学,机械学理论等的出现,为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分工更为精细,这都为机器生产提供了可能。因为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以上条件,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发生。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原因: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最早发生的行业。由于棉纺织业是当时新兴的工业,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加之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的大生产。同时棉纺织业销路好,盈利快。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抛梭—-飞梭—-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 3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术革新,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采煤、冶金、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和机器的使用。到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随后,法美德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真正的机械时代到来了!

蒸汽机的使用,是对自然力认识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人类历史上,摩擦取火曾把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又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些进步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由于大机器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原料,并运走大量的产品。原来的人力担抬,牛拉马拖,和帆浆木船等简单的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机器的生产,于是,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轮船和火车被发明了出来。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火车和轮船的发明使陆上运输业和海上运输业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使世界交通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马克思曾说:工业革命“它是比任何一种革命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同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相呼应,引起了市民社会的全面改革”。工业革命既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它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 5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15篇: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3、电讯事业的发展;

4、化学工业的建立;

5、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

6、垄断组织的形成。

二、思想认识:

1、

通过对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突出发展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对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出现及其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三、能力培养:

1、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讲述,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一堂课仅仅短短的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怎样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形象的历史课堂,而不使历史课枯燥无味呢?导入技巧非常重要。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进入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看人类灵魂的智慧之光是如何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潇洒地行走,在湛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好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教师还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堂课内容含量大,要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

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本课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较多,而且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发挥历史的德育、智育功能。我把重点放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较多的篇幅进行讲解,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当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对自然界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就以汽车发明给我们造成的利弊为话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样就拉近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会到了学习历史是有所值有所用的,并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这堂课总体来说重点突出、紧抓教材;但是学生的参与不够,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益,从而增强历史课的魅力。

第16篇:8.1第二次工业革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

师生互动: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过程评价: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8世纪末以后,先后在欧美、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4)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过渡: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图片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过渡:这些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交通工具与照明电灯与现在现代化的设备相比较确实比较简陋,但是正是这些产品的问世,宣告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革命时代的到来,那么这一次革命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指导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段内容。

问题情境1: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展开的原因,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

(板书)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过程评价:工业革命的条件一般从政治前提、资金、技术、市场几个方面考虑,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家可以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准备了哪些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板书)1.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

(1)政治前提:经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技: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3)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 (4)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必要条件)。

问题情境2: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来看,可以看出两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显著不同?

师生互动:学生依据条件回答。

过程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过渡:既然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那么哪些科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问题情境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板书)2.主要成就

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方面? 过程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由于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从而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些科技成果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自主学习:

(板书)(1)电力的广泛应用——最显著成就。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另一项重大成就。

(3)化学工业的建立。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4)传统工业的进步。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们逐渐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变化更大,影响更为深远。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情境4:阅读教材内容,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板书)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过程评价:教材第一段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那就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一方面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又推动了传统的纺织、钢铁、造船等工业的进步,所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垄断。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起来。 (板书)1.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即促使垄断组织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问题情境5: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政治学相关知识思考,什么是垄断?它是如何产生的?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应当如何进行评价?

过程评价:垄断就是独占、控制。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国与德国的垄断程度最高。

垄断组织就是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垄断的内容包括垄断商品生产、垄断商品价格、垄断商品市场。垄断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者联合其他企业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

垄断的形成既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表现,但是垄断形成后逐渐控制或者干涉国家政权,这样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其侵略性更强,可以说垄断资本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生互动:阅读教材第三目内容。

问题情境6:什么是“世界市场”?它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师生互动:世界市场在广义上指的是国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的出现,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工业革命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把全世界都作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过渡:从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影响可以发现两次工业革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显著的不同。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总结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

问题情境7: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师生互动: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板书)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自主学习:(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等。 课堂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与扩大,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促使西方国家进入了工业时代。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结合本课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表格

课后习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业水平训练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年代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工具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 A.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

2.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其设计意图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B.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C.化学工业兴起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4.图所示为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它们都(

A.是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立刻引起了世界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 C.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D.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于( ) A.新航路开辟以后 B.美国独立战争以后 C.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动力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带来交通工具的革命性飞跃,汽车、飞机等都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

2.B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图片为1889年在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落成的镂空结构铁塔一埃菲尔铁塔,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出现的行业如汽车、飞机、电力等都厲于重工业,这些行业的出现及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闽家的工业结构,即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轻工业为主,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重工业为主。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A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只适用于右阁;B项中的“立刻”不准确;C,项说法明显错误;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重大进步,D项正确。

5.D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欧美资本主义阔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真正确立了欧洲现代文明的中心地位。 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A、B、C~项在时间上都不对,故选D项。

板书

第17篇:8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主要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对“垄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要求。 (3)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性和矛盾加剧。 (4)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征。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在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成就

师: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2.特点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且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另外,教材总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应用。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互相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革新创造,利用实践经验就可完成。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再依靠实践经验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发明创造就不够了,必需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面我们看教材总结的又一个特点。 生:(读书)

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何在? 生:(回答并互相补充或纠正) 师:(小结)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只有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当时,世界上只有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其他国家都还处于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状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就使得两次工业革命在日本、德国、俄国、美国交叉进行。这样,两次成果都采用,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形成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这就是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是怎样产生的? 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师:(小结)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2.影响

师:(总结影响)

第一、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为科研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取得新成果,加快新成果的应用步伐。

三、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不仅适应了发展起来的生产力,还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政治日益腐败。资本家建立的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造成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展比较快,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的发展相对缓慢,俄国的资本主义也发展,但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1.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快垄断程度高) 师: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美国是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在这一阶段,美国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主发展为以重工业为主。到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一阶段,美国的工农业比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889年其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约两倍。 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优越的自然条件。美国领土幅员辽阔,矿藏资源丰富。

第二、广阔的国内市场。领土的扩张和美国内战的结束,提供了广大市场。 第

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欧亚移民不断进入美国,带来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第

四、充足的资金。内战后国内政治形势稳定,吸引了欧洲资本大量涌入。 第

五、直接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垄断组织)。

由于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所以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2.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经济大发展带有强烈军国主义色彩) 师: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到20世纪初,就德国经济总体来说,不但超过法国,而且也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如下:

第一、从内因看,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从外因看,对法战争胜利,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资源。

三、从技术看,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成就、办新企业。

四、从生产看,德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也很高,仅次于美国。

总之,因为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容克地主控制政权,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容克和资产阶级日益融合为一,容克地主大量加入垄断工业和银行业,垄断资本家则力图挤入贵族行列。由此,半专制主义的统治形式和封建的意识形态继续保存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3.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从殖民地榨取巨额利润) 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英国经济在继续发展。但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就相对落后了,被美、德赶上并超过,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一、企业包袱重,不愿采用新技术。

第二、在殖民地可以获取高额利润,使得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殖民地,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总之,英国虽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还是很繁荣的,其繁荣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4.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但信贷资本发达)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但这一时期,就法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是比较缓慢的,被美国和德国远远超过,其经济地位从世界的第二位下降到世界的第四位。影响法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再回答。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

第一、法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市场狭小,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第三、普法战争战败后的割地赔款,在资金和资源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四、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国外的信贷领域,而不是投在国内生产领域。总之,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资本输出国。但法国的资本输出与英国不同,法国的资本输出极大部分是给外国政府的财政贷款,而不是像英国那样,是生产性的投资。这种非生产性的高利贷性质的资本输出,使法国每年收获巨额利息,法国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因此,它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5.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经济落后且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俄国1861年改革,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改革后,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的工业有了大幅度增长。20世纪初,俄国的垄断组织已控制了俄国的工业生产,俄国也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从各项经济指标看,俄国明显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残余势力的强大。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经济上,大量农奴制残余的存在,导致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沙皇为开辟国外市场,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带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 (经济发展且带军事性和封建性) 师:日本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发展,请大家先看课本相关内容思考 生:(看书并思考讨论)。

师:(归纳)日本大发展的原因主要是:A、明治维新的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B、1885年前后,工业革命出现高潮;C、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获得民巨大利益,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的大发展。总之,到20世纪初,日本工业革命基本完成。那么,它具有什么特征呢?请大家继续看书思考。 生:(看书并思考讨论)

师:日本封建性垄断集团因为无力用经济手段同其它强国竞争,就与军阀集团联合采取军事手段,发动日俄战争等,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找广阔市场。所以,日本帝国主义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早在1876年前,明治政府就已出台“大陆政策”:以征服朝鲜,作为征服中国的跳板;以征服中国作为征服世界的基础,抑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发展。所以,在1876年,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910年又迫使朝鲜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总之,20世纪初,日本完成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日本完成了向帝国主义过渡。

三、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1、列强加大对亚非拉美国家的侵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更加加大了对亚非拉美国家的侵略,亚洲除了日本,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以外,几乎都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保护国;拉美国家也基本上成为美国和英国经济的附庸。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由于资本主义统治和控制了世界绝大部份地区,所以,殖民体系形成,这也标志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形成。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造成的。

3、评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A、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量的增加;B、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整体的进步;C、有利于打破各地区的封闭而走向相互联系与交往;D、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侵略,造成了东方国家的长期落后。

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呈现出什么特点? 生:(议论)

师:(小结)各国经济都有飞跃式的发展;都实现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原先最先进的国家被后起的国家超过。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有什么共同的原因? 生:(议论)

师:(小结)统一的国内市场;直接采用新技术;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国家政治的相对稳定;政府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等。为什么同样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而俄国却明显落后?这说明了什么? 生:(议论)

师:(小结)两国所处的客观条件基本相同,但主观条件不一样。德国的国内环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农奴制残余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说明,只有主观和客观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后起国家的发展速度才可能超过发达国家。

课堂小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本课所学的知识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作为新能源被人类所利用,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讯技术的兴起,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和密切,崭新的电气时代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课后习题

1、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2、比较美国和法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呈现出的不同情形和原因。

板书

第18篇:《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搜集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概括、归纳,以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2.分析教材中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资料,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火车、轮船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最初的火车、轮船是用什么做动力的?

2、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继工业革命之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它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主要成果有哪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件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世界第一架飞机图片 爱迪生和电灯图片 贝尔发明电话图片〉

提问:发挥想象:图片中的产品与现在的现代化设备相比确实相当简陋,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产品的问世,你能想象出目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吗?你知道这些产品的发明是与哪一次革命联系在一起的吗?

学生讨论后点拔: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一百多年后,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哪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设疑与发现 课件展示如下问题:

1、电是如何发明的?电力作为新能源什么时期进入生产领域?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

2、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电力的广泛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3、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许多人称他是个“天才”,他是怎样回答的?

4、卡尔•本茨是哪国人?他有哪些重要成就?

5、飞机在什么时间试飞成功?是有谁研制成功的?我国的飞机是在什么时候由谁最先研制成功的?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与讨论、达成共识。时间为15分钟。 问题较为简单,教师不宜多讲。

(三)问题探与究:

1、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设计意图: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它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有人说,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但是也有人认为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你是怎样认为的?

设计意图: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 3.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谈谈工业革命给你带来的启示。 教师点与提示: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C.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E.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四、课堂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垄断组织的形成使资本主义列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它们疯狂地对外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教学反思: 多数学生对这一内容缺乏兴趣,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易于理解和掌握,效果较好。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设置从学生身边的电器讲起的环节,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一些重大的发明及其过程无法做到相当熟练,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定的处理,总体感觉还可以。学生课前能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方面有所提高,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在人物名字的书写上容易出错。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工业革命、工厂等很难理解和把握。争取在本课结束后,再复习一次,这样可能会好一些。有老师说“课上不完就永远准备不完”,在这里我补充说“课上完了,准备也不能玩”。很佩服苏霍姆林斯基的“用一辈子备好一节课”的做法,希望在教学反思的引导和督促下,我能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储备,把课上的越来越好。

第19篇:8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成就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差异性,掌握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图片),培养学生掌握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讲述,引导学生深刻体验科技改变生活和世界的过程,学习发明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历史责任感;从对世界市场的分析中,培养学生作为“世界人”应有的全局观念。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学校办公楼前的停车场)这个地方大家熟悉吗? 生:熟悉。

师:现在汽车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交通工具,我们学校的办公楼前每天都停满了汽车,来的晚的老师都没有地方停车了。同学们知道汽车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吗?

生:第二次。

师:除了汽车之外,电灯,飞机,随处可见的塑料,以及用来制作我们校服的化纤,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就是说,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广泛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之深远,第二次工业革命仅仅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师:首先请同学们明确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

概念阐释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基础梳理

(一)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3)市场条件:美、德、日等国的统一,扩大了了国内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二)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893年德国本茨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876美国贝尔电话、1837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1894-1896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

(三)影响:

①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出现垄断组织。

(a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b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进一步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③社会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④国际格局:政治:促使列强掀起瓜分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国家间在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矛盾激化,最终酿成一战。 经济:世界联成一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合作探究

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第20篇: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

赵燕

【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2.通过阅读教材熟练列举工业革命的成就。

3.通过材料及合作学习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点明本章内容都是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展开。 展示工业的革命的概念。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自主探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请一学生回答)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可能性:①圈地运动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③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必要性: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 需求扩大。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习题巩固(见课件)

2、工业革命的进程:(学生列举过程,同时展示图片)

(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 【新课延伸】: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

A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B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2)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3)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

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当时,在机械化装置多使用水力和风力,这制约了机器生产进一步的发展。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1785年投入使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P31《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图)。 【自主探究】:为什么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师生互动: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人类第一次有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之外的动力,它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小,提供的动力比较强大,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人们也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称为“蒸汽时代”。 (过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二、从工场到工厂

根据课本并结合材料思考工业革命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由于 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击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结论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自主探究】: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⑴相似点: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⑵不同点: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展示材料二: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人口比重统计表(见课件)

结论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P31英国就业人口比重》表与“历史纵横”)。

展示材料三: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初期的普遍现象。

结论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形成两大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展示材料四

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结论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

展示材料 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歌剧院正在上演的《茶花女》因观众看不见舞台而中止,歌剧院里的人也被迫散场,出来却发现,大白天的伸手不见五指,水陆交通几近瘫痪。

结论:环境污染严重 最后学生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1、原因条件

(1)工业革命的展开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途径:

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3、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自主探究】:哪些因素促成了英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 ①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②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于18世纪中期就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③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根本) ④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4、深远影响:主观: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客观: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

【师生互动】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本课小结:列出提纲

练习反馈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