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评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8 08:34:2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课文,说说你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引导自学(引学) 1.师:上节课文我们初读了《父子骑驴》,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他们是怎么说的,父子俩又是怎么做的?

(2)怎么理解父亲最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3.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4.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归纳、梳理与补充,完善本节课所要重点探究的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引探)

1.抽生读读课文中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2.体会不同人物的话。 幻灯出示

(1)老先生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

(2)老太太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爸爸顶着大太阳走路。”

(3)年轻的母亲大声地说:“看哪!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

(4)一群小孩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两人真狠心,竟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脚都被压得发抖了!”

体会不同人物的话,学生交流感受 (1)读老先生的话,结合“哈哈大笑”、“竟然”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 (2)读老奶奶的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老奶奶主张父子俩怎么做? (3)表演读年轻母亲的话和一群小孩子的话,提醒注意说话人的身份。 (4)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导。 3.理解最后父亲下决心说的话。

幻灯出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 (1)“主见”是什么意思?(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意见)

(2)现在父亲终于下决心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快快乐乐地回家了。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父亲下决心说的这句话吗?

三、巩固练习训练技能(引练)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引展)

师:此时我想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小马过河。(课件出示小马过河的故事)孩子们,你们觉得小马应该怎么做呢?(生交流)

总结:在生活当中,我们肯定也经常遇见让自己左右为难的事情,那老师希望我们都能做事有主见,坚定自己的想法。这节课上得高兴吗?

是啊,我们能给爸爸出主意,给小马想办法,还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那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并且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好吗? 板书设计

27父子骑驴

父子骑驴 左右为难 做有主见的人

不骑太笨 爸爸骑 儿子骑 不能都骑

老先生(贴画)老奶奶(贴画)年轻妈妈(贴画)小孩子(贴画) 教学反思

推荐第2篇:《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 简介毛驴,教学驴,随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读准音。 2 板书完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2标出段的序号。

3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二)反馈。1 学习生字。

孝和教比较,狠和很比较,抖和科比较。 读以下词语:

这么笨不孝骑驴狠心享福发抖 2 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1)老先生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 (2)老太太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爸爸顶着大太阳走路。

(3)年轻的母亲大声地说:看哪!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

(4)一群小孩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两人真狠心,竟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脚都被压得发抖了! 3 抽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一想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

二、研读文本

(一)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一群小孩的话。

(二)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

抓住不同的人说话时不同的神态来指导。如:哈哈大笑大声指指点点。

(三)父亲听了他们每个人的话,各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理解最后父亲下决心说的话。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 1主见是什么意思?(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意见)

2现在父亲终于下决心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快快乐乐地回家了。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父亲下决心说的这句话吗?

3在平时生活中你碰到过这样的事吗?

4小结:是的,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五)练习复述。

附:板书设计

27父子骑驴 牵着毛驴 儿子骑驴 父亲骑驴

父子骑驴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下决心 有主见 快快乐乐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一、课题激趣,引入新课

1.老师语言引入: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流传有许多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往往能用最浅显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以前读过的寓言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谁还能讲讲它的寓意,那就更好了。

2.同学交流自己读的寓言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给予评价,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勾画重要句子

1.再一次自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思考:

(1)课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他们是怎么说的,父子俩又是怎么做的?

(2)怎么理解父亲最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2.学生自读,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不同人物说的话以及父子俩的做法。

3.同桌相互说说你对最后父亲的话的理解。

四、精读课文,启发教育

1.抽生读读课文中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

2.体会不同人物的话。

(1)老先生的话:结合“哈哈大笑”、“竟然”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

(2)老奶奶的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老奶奶主张父子俩怎么做?

(3)表演读年轻母亲的话和一群小孩子的话,提醒注意说话人的身份。

3.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今天的事,左也不对,右也不对?

4.引导学生说出觉得怎么做才好呢?

5.读一读父亲的话,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请学生上台来讲故事。

五、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齐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4.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一听。

推荐第4篇:父子骑驴》教案

《父子骑驴》教案

滔河乡移民小学

周丽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

2、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贴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学导纲

1.导入新课

听儿歌《小毛驴》导入新课。今天我将与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毛驴有关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的名字叫做《父子骑驴》。板书:

27、《父子骑驴》 2.出示导纲 (1)知识性问题

我认识 : 驴

笨 我理解 :享福

竟然

主见 (2)探究性问题。

a.自由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b.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父子二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c.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这几种人物说的话。

d.“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自学。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3.教师精讲。

教师小结:是呀,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见,还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办成,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三) 导学归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 反馈训练

1.练习复述。

2.生活中,你有没有拿不定主意的事?说一说。

推荐第5篇:《父子骑驴》新编杂文随笔

有一对父子俩进城赶集。炎炎烈日当头照,儿子让父亲骑着驴,他牵着驴走。

一过路的长者便说:“这儿子真孝顺,关爱老人,体贴父亲。”父亲听了乐滋滋,儿子听了回话:“孝敬老人中华美德,理所当然!”

没走多远,一过路后辈说:“这父亲也该让儿子骑一程,小辈已汗流浃背。”儿子听了此言,默然不语,父亲觉得在理,爱幼乃中华美德,即下驴唤上儿子。

走了一程后,有一过路智者说,何不父子俩同骑驴前行?于是遵从行之。

行了一会,父子俩觉得驴有些吃不消,便相互推让下去一人,父亲心疼儿子让留上,他下来走,儿子尊敬长辈说让父亲留上,他下来走。推来让去,父亲拗不过儿子。

又走了一阵子,父子俩都下来行走了,因他们也疼爱有灵性的动物,毕竟它也是一条生命!

终于到了目的地,皆大欢喜,原打算将驴卖掉的计划给推翻,重新打道回府。途中,父子俩没有骑驴,因驴单独走都很累,长吁短叹的,也许它比人更需减负休息。

走着走着,父亲累了,儿子累了,驴更累了,它竟然停下不走了。他们知道驴中暑了,急忙拦了一辆货车将之送往兽医站……

曾经的《父子骑驴》寓言故事,父子俩先后听从了路人的四种意见,却都遭到非议。而如今的寓言父子骑驴新编,父子不盲从众议,其实路人的意见都在情理中,没有谴责意愿的,再加之有自己的主见,不但不会令自己无所适从,反而使大家满意,并且倍受赞叹哩!

不知诸位读者能否从中能悟出点什么?笔者翅首以待!

推荐第6篇:骑驴 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应该听谁的》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过程与方法:以《骑驴》这个故事为引子,拓展话题。教师用示范、启发、补充、暗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口语交际成为孩子们倾吐的乐事,从中学会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1.学生表演,感知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

1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3.出示PPT图片,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做法。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E.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3.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三、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同学们,读完了今天的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在实

2 际的生活中你有碰见过这种事情吗,举例说说,你当时是怎样做的?

1.下学期你打算报什么兴趣小组,并表达自己的想法。2.在路上捡到钱了,一朋友说:“天上掉下来的不用白不用,把它花了吧!”另一位朋友说:“丢钱的人该多着急啊,我们赶快把钱还回去吧!”这是你应该怎样做呢?

五、总结,提出期望。

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不但能帮老爷爷和同学出主意,还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老师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做个有主见的人。最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和别人的交流中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推荐第7篇:地震父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⑵ 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⑷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⑴ 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⑵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⑶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⑴ 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⑵ 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⑶ 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⑷ 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推荐第8篇:《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篇1:《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篇2:《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难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具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要是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不需要回答。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 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

出示课件: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岛上建立核潜艇的计划。罗斯福小声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说:“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讲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2、出示课题 学生理解课题《杨氏之子》,之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新课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3、分男女读课文,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二)理解语句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呼”是什么意思?再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为设果,果有杨梅。“设”应该怎么解释?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应该怎么读出来?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

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思熟读: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课件出示对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你会怎么回答?

提示:杨氏之子的言外之意:

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么_________。 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_________。 可见杨氏之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语言风趣机智)

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四)感情朗读,试着背诵

三、总结拓展

1、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

2、世说新语小故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四、板书设计

推荐第9篇:杨氏父子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难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具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诵

《竹石》《赠花卿》,带领学生走进古文

二、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古代聪明的儿童?(引导学生走进聪明机智的儿童)。今天我们来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再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儿童《杨氏之子》(杨修)

学生理解课题《杨氏之子》,之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新课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同学介绍《世说新语》,教师全面介绍,引导学生课下借阅

2、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4、分男女读课文,齐读课文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二)理解语句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呼是什么意思?再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应该怎么解释?

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

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应该怎么读出来?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

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练习2 回答。

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你会怎么回答?

(三)感情朗读,试着背诵

四、总结拓展

1、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

2、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回答?(教师举例)

推荐第10篇:《骑驴》读后感

《骑驴》读后感

写作要求:说出看法,并说出理由,也就是言之有理。

一、开头。

1.读了《骑驴产》这个故事,我认为老爷爷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决定。

2.读了《骑驴》这篇文章,我觉得老爷爷应该谁的都可以不听,就按自己的的想法来决定。

3.读了《骑驴》这个故事,我认为故事中的爷爷太没主见了,怎么能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呢?

二、谈看法。

1.如果孙子太小,都骑,既方便又省力,速度快。

2.如果爷爷身体硬朗,孙子骑,爱幼。孙子主动让爷爷骑,关心老人。或者一人骑一会。都走不划算。

3.如果是我,爷爷骑,我唱歌,讲故事,欣赏美景,不知不觉。

三、结尾。

1.从小要尊敬老人,不管。。。还是。。。主动让座,帮助老人,和谐美丽。

2.要有主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那样…

第11篇:地震中的父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开河小学

肖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通过朗读与品味,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入文本,在品词析句中体会父爱,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述说地震,导入新课

1、出示地震图片,说说你们了解的地震。地震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知道汶川的5.12地震,(播放课件中5.12图片边讲述:)楼房倒塌成为一片片废墟、瓦砾、钢筋狰狞地裸露地面,亲人流离失所、有的深埋地下„„我们今天讲的是在美国的洛杉矶大地震发生一件感人的事。(板书:课题)

2、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顺脉络

1、导语: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

3、指名读

4、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词语。

5、看到了“废墟、瓦砾”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6、儿子就埋在这样的废墟之下,如果说,你就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想?

7、是呀,要把儿子救出来,那是这位父亲唯一的希望。但是谈何容易呀!有何困难?

(生举例)

8、可小说的结局怎样呢?

9、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指名读——齐读) 你们觉得这对父子是什么样的?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了不起的父子)

三、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父亲的伟大

1、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你从课文中的哪些信息中受到启发。(生认真读课文,查找、批注)

2、主要从这几个句子入手:(指名读) (1)、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3、重点学习第三句 (1)、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他连续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有必要这样写吗?从这句话中你有感受到什么? (指名说——练读-配乐朗读)

(让学生感受到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顾一切的做法,读懂父亲的心。)

4、同学们,书读到这儿,这位父亲的举动不能不令我们震撼,想想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父亲坚持在废墟下挖了将近40个小时。课文中的哪句话在你的眼前跳动,请你找出来。

5、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引读句子:

“当父亲看到废墟时,别人绝望了,他没有,因为,他想起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当父亲挖得双手流血时,他坚持着,因为他记住的还是那一句话„„” “当他要累倒时,支撑着他继续挖下去的,仍然是那一句话:„„”

“当奇迹出现,挖了三十八小时以后,听见了儿子的声音,他为自己的坚持而兴奋,他想到的还是这句话:······”

6、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感觉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7、小结: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这位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做出了哪些了不起的事呢?请再读课文。找出来。

四、再读课文,感受儿子的伟大。

1、出示句子一:“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在废墟地下的这三十六个小时中,阿曼达,这个七岁的孩子,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指名说)——朗读练习

2、书读到这里,我们知道又是什么力量促使阿曼达在废墟底下坚持了这么久?

(齐读句子: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3、书读到这里,我们知道又是什么力量促使阿曼达在废墟底下坚持了这么久?

(齐读句子: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4、导读:是呀,同学们,这就是亲情,这就是父子深情,他可以产生信赖,因为阿曼达相信,“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是呀,这就是亲情的力量,他们父子心连心,因为他们坚信这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五、拓展,升华情感,总结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2、出示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齐读

结语:让我们把这父子重圆的幸福镜头定格在屏幕上,祝普天下所有的父子、

母子、父女、母女,一家人,都不分离,相依相守,幸福永远!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 爱!你会永远和我在一起

第12篇:17、地震中的父子教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

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13篇:体育教学设计评语

导语:关于体育教学设计评语,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进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实施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体育教学设计评语

1.该节课教学目标清楚明白、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形式多样,重难点把握准确,分量与难度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法指导得当, 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功的课

2、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 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3、该节课能以旧引新,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言简意胲, 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5、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节优秀的课。

6、该节课很有创意,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二)小学体育课教学评价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积极进行研究并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评价形形色色,活跃的课堂气氛,如何去评价一节体育课,如何去提高一节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经过不断地实验探索,我对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如何去评价一节体育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堂好的体育课首先要教师精心设计,如何进行学生活动,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如何进行学生训练,如何进行学生评定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做为教师备课时都应充分的考虑到。更重要的是小学生本来好动,学生的安全应时刻考虑,做到有备而无患。

另外,根据课的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制定好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合理,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不大不小,学生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太低,学生不需要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那么就激发不了生练习的积极性,目标制定太高,学生经过努力也达不到目标,那么就会打击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目标要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且要确切,要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相结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有针对性,要为课的内容打好基础,最好在配乐的形式下进行练习,内容要以游戏化与韵律舞蹈相结合,准备活动不但要做好学生的生理准备,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练习难度和要求要适度,增强学生练习的信心,创造和谐地练习气氛与环境,教学方法、练习形式和教学手段要变换,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学内容要游戏化,或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一节课的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学生的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导演下进行练习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队行调动要少,学生在课堂上要多想多练。教师要做到对学生放的开,收的回,要收缩有余,有些课教师虽然放开了,但放的不够大,学生的练习也是在教师的思维下进行活动,根本体现不了学生的自主,有些课教师放开了,学生练习气氛也活跃了,但教师又很难收回。课前教师要设置好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进行练习,在练习当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自主性练习。

探究与合作要运用恰当,有些时候教师为了达到合作这一环节,就提示学生进行合作练习,其实在教学中,学生能够自己完成任务的就不必要进行合作,当学生自己完不成的,就一定要进行合作,合作不是一种形式,而要真正为教学服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当中,师生互动。这样以来,师生共同合作,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第14篇:幼儿园教学设计评语

篇1: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该园能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和公益性原则,办园方向正确;收费符合有关规定,有财务账目和财产登记;有软化的室外活动场地,有多功能活动室,有图书阅览室等10个部室,环境创设美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厨房、卫生间条件较好;该幼儿园园长大专学历,有园长资格证,有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培训,教师整体素质好;各项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能建立科学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周活动安排和学期活动安排详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重幼儿教师健康卫生工作,幼儿礼貌、卫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保教质量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队伍建设、保育与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16”工程整改目标基本达成。但还须不断努力,打造区幼教典范。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方面有了一些改善,但316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保育与教育管理以及活动档案的建设工作滞后。还要加强整改力度,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培训、保育教育、以及教研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316所需要求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还需不断努力,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小班活动:橙子和 橘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感官(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等)来 全面的认识橘子。

2.能初步知道橘子和橙子的区别。

活动准备:

至少每个幼儿一个橘子和一个橙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引导幼儿运用触觉和嗅觉感受橘子的外形和独特的气味,引起幼儿对橘子的兴趣和好奇。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 [给幼儿每人一个用小方帕包好的橘子。] “我们先不打开它,来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好东西。”

“我们来摸摸看。咦?它是会是谁呀?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我来闻一闻,呀!怎么有香香的味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个别提问]“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好吃的?”

二、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打开小方帕,观察橘子的颜色和外皮,进一步了解橘子的特征。

“我先打开来看看吧!” [老师示范如何打开小方帕] “看,是什么跑出来了?”

(橘子)

“你们也来试一试,看看你们的小手帕里是不是和老师一样的。” [幼儿试着解开小方帕] “是不是和老师一样的?”

“橘子是什么颜色的?”

“它摸上去是不是滑滑的?”

三、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知道橘子的内部特征,并尝一尝橘子的味道。

“你们想不想把橘子剥开来瞧一瞧?” “你们自己来试一试吧!” [幼儿尝试自己剥橘子] “橘子里面和苹果一样吗?和香蕉一样吗?”

“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一片一片的)

我们先来用小手帕擦擦手,再来尝一尝橘子吧! [幼儿吃橘子] “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好吃吗?”

四、还想吃吗?我这里还有一个水果,你们也剥开来吃吧。

剥的开吗?哦,这个很难剥,仔细看看,这个水果和刚刚的橘子一样吗? (比较橘子和橙子)

总结:原来橘子是扁扁的,橙子是圆圆的,很好剥皮的是橘子,很难剥皮的是橙子。

小班体育活动:蚂蚁爬爬爬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爬,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安全、卫生等原因,教师和家长都不允许孩子尽情地爬

。一次,在进行《秋叶飘》这个主题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在小树林里拣落叶。一队运食的小蚂蚁引起

了几个孩子的注意,蚂蚁爬到哪儿,孩子们就追随着爬到哪儿。小班健康学科中对幼儿的爬有明确的目

标和要求,而机械的爬显得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臵了一个蚂蚁妈妈带小蚂蚁散步

、游戏、找粮的情境,让幼儿臵身于游戏情境之中,在一系列游戏场景的变换中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

地向前爬、倒退爬,以此来满足孩子爬的兴趣和欲望,并相应提高他们爬的能力,于是体育活动《蚂蚁

爬爬爬》便生成了。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头饰,沙包制成的红、绿小粮袋若干,红、绿篮子各一个,体操垫,背景音乐。 2.幼儿已储备了有关蚂蚁生活习性的相关经验。

目标分析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小班体育活动的目的中明确提出: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而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好奇、

好动、好模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是制定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时间:2分钟运动量:较大)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蚂蚁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晴朗,宝宝们,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吧! (音乐起,幼儿随教师做热身运动:头、肩、腰、腿、膝、脚。) 2.练习各种不同方式的爬。(6分钟) (1)自由爬(时间:1分钟 运动量:小) 师:宝宝们,让我们去散步吧!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自由爬行,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 (儿歌:今天天气真晴朗,小小蚂蚁真高兴,跟着妈妈去散步。手膝着地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稳哦!) (2)有序爬(时间:2分钟 运动量:中) 师:宝宝们,前面有一座小桥,让我们爬过去吧! (鼓励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有序地爬过体操垫连接而成的小桥。) (3)寻声爬。(时间:2分钟 运动量:中) 师:让我们来玩捉迷藏吧。请宝宝们拉下头饰蒙上双眼,仔细听声音去找妈妈。(幼儿拉下头饰蒙住双眼

,倾听妈妈的呼唤,手膝着地爬着找妈妈。) 3.游戏:巧避大熊。(时间:3分钟运动量:较大) (1)尝试倒退爬

(“狮王进行曲”的音乐响起,声音忽大忽小。) 师:宝宝们快听,什么声音?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幼儿向前爬)哎呀!是一只找食

物吃的大熊,快向后退。(引导幼儿练习向后倒退爬)听!声音没有了,让我们看看大熊走了没有?(引导幼

儿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复2~3次。) (2)巩固倒退爬

师:刚才你是怎么倒退爬的?让我们再试试吧。 4.游戏:蚂蚁背豆。(时间:4分钟 运动量:大) (1)找“粮食”

师:宝宝们,冬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寻找粮食准备过冬吧!(引导幼儿寻找场地一头用沙包制成的小粮袋

。) (2)运“粮食”

请幼儿将红、绿两色的小粮袋按颜色标记运回相应的粮仓。(师幼共同检查游戏结果。) 师:怎样爬才能让粮袋不容易掉下来?(启发幼儿爬的时候背部要保持平稳。) 篇2: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

作为一名研训员,深入课堂听课是一项常规工作,而听完课后的评价则是必备的一项业务。评价得当,教师心悦诚服,是教师努力进取的推动力;评价不当,则不但不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还易导致逆反情绪,影响其以后工作。因此,就要求我们自身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准确、科学、合乎时代精神的评价。下面就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教学应促进幼儿认识、学习策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应尽可能引发幼儿多感官的参与体验、尝试和发现等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适宜的目标和内容才能引发真正有效的教和学;教学应当具有开放的、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思考的环境;产生问题、引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应该让幼儿感受挑战、应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针对幼儿园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并结合自己深入课堂的实践,我觉得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从以下六点来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几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能以纲要为指导,体现年龄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的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状态自然规范;教学手段应用恰当;寓德育和美育于学科教学中。

而在以上几点中“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是第一位的。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教学程度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等。

(1)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幼儿实际;

(2)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幼儿以新鲜的感觉;

(3)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

(4)是看教师在活动中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我们平时看到有些老师活动组织的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或幼儿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

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幼儿活动时间过少现象。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活动是否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要有简单的内容,也要有难一些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幼儿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即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具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看教态是否富有感染力,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幼情感交融。

3、看语言是否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是否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4、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教学效果

1、教学效率是否高,幼儿思维是否活跃、气氛热烈。

2、幼儿收益是否面大,不同程度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

3、是否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幼儿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三、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鉴于以上对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阐述,我们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应该做到:

(一)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要全面、准确、加强正确指导、追求积极评价的效果。

1、要尽可能挖掘教师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2、要敢于提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要及时准确的给教师指明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确立研训一体化的评价功能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有着“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的功能。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评价一是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为幼儿的“学”而评,幼儿是以什么态度什么方法去学的?幼儿在学习中获取得了那些对终身发展有益的东西?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制约着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及教学行为也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真正价值不是为了对一节课的优劣的评定,更不是对执教者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性考察,而应该是一种研训活动,真正的意义在于培训教师专业技能,激发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自觉调整教学方

法和手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促进专业化成长,同时使幼儿的发展也深受其益。

(三)重视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要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率,应刻摈除“一言堂”的作风,扩大“主评者”的对象范围,让教育的实践者也有机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评者”。消除受评者和主评者两元对立的关系。一线教师既是受评者,也可以是主评者;我们作教育理论工作者既是主评者,也可作为受评者。这样可以听见来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从而形成“互动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一线教师在接受他人的点评前,首先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进行自评,把自己的反思亮出来,然后再借鉴主评者的点评,进一步反思自己自评和主评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其有效的成份和不足之处。主评者也可以事先听取执教者或其同行的评价,对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和关注重点有所了解,然后适当调整自己原先的一些看法,再做有针对性、有指导意义的点评。最后也要把自己形成的评价与受评者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一定的共识。这样公正、客观、平等的对话式互动式评价能够最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同时,也使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在使用语言表述时,不玩弄专业术语造成的语言理解上的障碍,更切近实践者的可接受性,两方在研讨中各有所得。

总之,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使教师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更主要的是使他们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从教和学的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使评价成了教师和幼儿发展的有效平台,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篇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保教目标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因此,由幼儿园教师所组织的幼儿一日生活都是教育活动。

2、集体教育活动:

这是教师与全体幼儿(即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直接联系方式,并主要由教师选择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布置相应的教育环境。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直接引导或指导为主,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

3、小组教育活动:

这是教师与部分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的直接联系方式。

4、个别教育活动:

这是教师与幼儿个体的直接联系方式,是教师按照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正确”或者错误”):

1、综合教育课程中,教育活动内容的主题主要来源于学科,还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及幼儿活动与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错误)

2、多为儿童提供语言练习的环节和空间才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要把握的关键。(正确)

三、简答题:

1、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泰勒提出的有关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有哪些?

答: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泰勒曾对课程进行了8年系统研究,提出了以下四个有关课程的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追求哪些目标?第二,人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可实现这些目标?第三,这些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第四,人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是否实现?

2、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有哪些?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有,教学活动、游戏、区域活动、参观与观察、日常生活活动和劳动等。

教学活动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游戏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最佳途径;区域活动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非正规性途径;参观与观察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途径;日常生活活动和劳动也是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途径之一。

3、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与指导的活动性原则。

答: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没有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即使有活动,但内有幼儿自身主动、积极的活动,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为此,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时,都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感性的时间和游戏活动,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充分获得发展。

4、按照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外部活动可以分为哪四类?

答:幼儿的外部活动可以分为:幼儿的生活活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幼儿的劳动活动。

四、论述题:

1、结合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实际,试述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如何坚持教育内容选择的多功能原则。

答:在分科课程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科,换句话来说,我们主要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性质来确定基本内容,并结合各层次的发展目标确定幼儿需要知道什么和幼儿能够知道什么,这时,我们考虑的主要是教育活动内容对幼儿来说是否具有启蒙性、可接受性和教育性等特点。但是,在综合教育课程中,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直接用主题的方式呈现,并由主题去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主题的来源不在于学科,而在于幼儿周围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及幼

儿活动与发展的兴趣和需要。因此,这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活动主题是否具有或蕴含丰富的教育活动资源,是否有可能围绕主题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即是否具有多功能的特点,以及由此展开的活动能否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等内容。

比如,“鞋子”这一活动主题,我们就可组织多种活动:

1、可利用鞋子组织幼儿进行匹配、分类、测量、一一对应、排序等数学教育活动;

2、可组织幼儿进行“鞋与天气”、“些与健康”等科学教育活动;

3、可组织幼儿进行“开鞋店”、“鞋与家庭成员”等社会或语言教育活动;

4、可组织幼儿进行“画鞋子”、“做鞋子等美术教育活动”等。

第15篇:语文教学设计评语

教学过程设计新颖独特,环节设计巧妙,重视思维训练与思考,体现教为学服务 体现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对教材的处理从具体到抽象,积极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对单元知识梳理有序,提炼总结,并有对应的练习相配备,比较系统 从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思路清晰流畅,逻辑性强引导点拨,学法指导得当 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结构合理,适时点拨引导

教学主次分明,多媒体与实验相结合,便于师生操作

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学生的自悟与发现 结合教材特点,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

激趣引入,有艺术性,重视小组合作,活动有任务有目的,结构合理。 以旧引新,寻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内容系统,逻辑性强,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注重操作,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

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方法选择得当对难点能恰当处理 目标清楚,教学思路清晰,体现知识形成过程

教学程序设计巧妙,体现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重视学生的经验积累与自悟,教为学而服务 教学方法选择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关键训练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设计新颖独特,环节设计巧妙,重视思维训练与思考,体现教为学服务

目标清楚具体,符合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本节课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标清楚具体,符合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是符合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的。 思路较清晰,目的较明确,要求较适当。

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言简意胲, 引导和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大大的激发来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让孩子们理解角,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 未按照北师大格式

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

体现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对教材的处理从具体到抽象,积极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处理上正确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和生长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突出了重点 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独特,思路清晰。 对单元知识梳理有序,提炼总结,并有对应的练习相配备,比较系统 教学过程过于简单,看不出教学设计存在的特色

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言简意胲, 引导和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大大的激发来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思路清晰流畅,逻辑性强引导点拨,学法指导得当 从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思路清晰流畅,逻辑性强引导点拨 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 高

注重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训练,教学设计巧妙。并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目标达成,落实四基,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感受近似数的使用的益处。

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有趣的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体验,自主探索。并且有练习的延伸。

教师能利用教材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 高,可复制性强

复习课的设计层次分明,设计全面,精讲巧练,教学环节中的小步骤设计具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恰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主次分明,多媒体与实验相结合,便于师生操作

设计较完整,教学环节安排较得当,时间分配较合理、科学。 教学环节设计不太具体,但是教学方法较能体现启发式、研讨式。 各个教学环节描述清晰,能反映教学策略,以及师生的活动

教学目标虽然清楚但不够全面,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

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学生的自悟与发现 结合教材特点,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

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这点特别符合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三个能力。 教师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表现形式合理,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激趣引入,有艺术性,重视小组合作,活动有任务有目的,结构合理。

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以旧引新,寻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创新,符合学科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内容系统,逻辑性强,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

第16篇:父子证明

证明

兹证明XXX(你),(性别),(名族),(身份证号),该同志是XXX(你父亲),(性别),

(名族),(省份证号)长子(是老几就写第几子)属实。

特此证明。

(出具证明的单位或部门)

(日期+盖章)

第17篇:父子不信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亲情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水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香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无动于衷。亲情是饭桌窗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是求全责备的一声抱怨;是离别后辗转低回的牵挂,是重逢时相对无语的瞬间。常常,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平常的问候,都是对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没有动人心魄的诗篇,从来不需要费心费力地想起呵护,却永远如水般静静的流荡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悄悄滋养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

亲情是最朴素最美丽的情,它不像爱情那样浓郁热烈,也不像友情那样清新芬芳,却是那么的缠绵不绝、余韵悠长。它不似爱情那样缘于两情相悦,也不是友情那样有着共同的需求,它和我们的血脉相连,与我们的生命相始终。爱情也许会流散死亡,友情也可能反目成仇,只有亲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角落。虽然常常我们会因为它平常而忽视,常常因为它朴素而会忘记,可是当我们伤痕累累,满心疲惫之时,最先想到的只能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只有他们可以不计得失敞开胸怀的接纳我们。

亲情不是浓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饮品,它只不过是一杯纯净平淡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却是我们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它不会让我们兴奋,却能让我们安静;它不会给我们刻骨难忘的体验,却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营养。亲情中自有一份纯朴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们意识到时,它早已悄悄浸润在我们的指尖脉络中。

在纷繁的红尘世界,因为有了那一份亲情在,不管距离远近,无论喧嚣寂寞。我们的心始终是安然从容的。

亲情如水,纯净透明;水如亲情,绵延不绝……

第18篇:父子协议

天津社会科学院专家郝麦收为了让自己的独生子郝丁能够在20岁时完全独立,在1996年9月18日逼郝丁与他鉴订《亲子双向自立协议》,狠心地把“见到人多就害怕”的郝丁推到了社会大舞台,让他独立解决未来,包括独立承担高等教育的费用,自主谋业,自立结婚成家和自己培育子女。当然可以向父母借钱,但必须偿还。而郝麦收晚年也不需要郝丁的赡养。郝丁见父亲真的不再管他,只得怀着怀着恐惧甚至仇恨屈辱的心理四处奔波求职:当过男打字员,在没有工资的酒厂打杂,做生意赔得精光,女友提出分手...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郝丁真正体味到了“挣钱不容易”与“知识的重要”的人生哲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并于2002年成为《今晚报》的一名资深广告人,此时他才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绝情”背后的那份父爱。

现在,身为高级白领的郝丁双喜临门;爱情如约而至,购得漂亮的新居,成家为期不远了。

从签订自立协议到郝丁的成功,郝麦收完成了这个在中国堪称不能完成的“家庭自我教育任务”。

第19篇:父子沟通

有效沟通伴随成长

董进宇

第一节为什么要沟通

批评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常用到的一种行为。但是,有一个著名的专家发现人类的一个小弱点——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同时批评于事无补。 批评不会把人的动力激发出来,不会让人发愤图强。我们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有太多的时候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想过孩子的真实感受。

与孩子的沟通有四个基本目的:

1. 满足孩子被了解的欲望。

人的一个欲望是希望别人了解他。如果孩子不被他的父母了解,他就永远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孩子的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但是我们有太多的时候不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批评和指责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对社会的认识来推断孩子是怎么样来感受的,其实孩子内心的想法与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需要我们去了解他们,满足他们被了解的欲望,这个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2. 给孩子的精神世界输送养分.

沟通这个管道疏通了,才能透过这个管道向孩子的精神世界输送养分。如果孩子与家长无法沟通,他就接收不到你的精神营养。

3. 释放孩子的压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们的家长不能与孩子沟通的话,孩子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孩子就会变得顽劣,去找街头的小混混,吸烟,喝酒,打牌或者上网。许多孩子上网有两个根本性的原因:一个是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太痛苦了,只有到网吧里去逃避;第二个原因就是无法与家长沟通。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像好朋友一样与孩子谈心、交流,那么孩子绝不会跑到网吧里去的。教育孩子80%是沟通,20%是指导。

4. 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

接通正确的管道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如果孩子不和你说实话,你又怎能指导孩子呢?我一直就问孩子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问她在学校发生了哪些好事。这是教育她的价值观,这叫做良心培养期,是培养向上的人生观。第二个问题是问她今天有什么优秀表现。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你的孩子了。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孩子能产生一种继续学习的动力。第三个问题,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这时你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第四个问题,你有什么要爸爸帮忙的吗?这时的位置要站对,孩子的事情是她自己的事情。我是帮她的忙,她有什么困忧,你给出正确的主意。如果你的孩子不和你说实话,你再怎么做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孩子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完全不跟你说,然后你去批评他,指责他,这完全是外在的指责,根本说不到他心里去,他也不听。

所以,打开沟通管道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理解的前提.

几乎90%的人在与人沟通时会犯两个基本错误:说者“自以为是”,听者“想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人与人之间是无法完完全全达到相互理解的。

要通过语言的方式去进入到他人的心中,但有一个前提条件是,你得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基本的人生经验,这样你才能理解。比如说,有一句法律语言:“法律的精髓在于形式,而不在于内容。”这句话对于学法律的可能都会理解,但对于没有法律背景的人来说就会认为这是在胡说。你读了100本法学书,学历读到博士,你就会明白这个教授说得太对了。

人刚生下来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他的人生经验为零。当我们教孩子学词语时,我们与孩子说着同样的词语,但我们的理解是不同的,孩子没有相应的背景,他无法理解我们说话的意思。而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已经理解了。

这里犯的一个重要错误是:我们成年人没有认识到理解需要有相同的背景知识。如果没有相同的背景知识,你是无法理解对方的真正意思的。我们教育孩子的大道理,教导孩子学习,孩子大部分是没有办法按你的意思去理解的。

实际上我们与孩子说着相同的词汇,但是理解的却不一样。人与人沟通出了问题,就是对词汇意义的理解不同。

有人问我:“我的女儿早恋,我应该怎么办呢?她说她要嫁给她们班一个叫李东东的男孩。”我问他,你的孩子多大了?他说,四岁了,上幼儿园呢。那个四岁女孩说的结婚或嫁人和二十几岁女孩说的是不一样的。孩子是根据她所生活的情境引用这个词汇的。

孩子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往往相同的词汇,孩子的理解与我们的理解是不一样,我们的理解依赖于我们的背景知识的。要想打开与孩子沟通的管道,家长必须具备两个基本人生的智慧:一个是理解的过程。“理解的过程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二是具备移情能力的人,才是善解人意的人,才是通晓人性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你认为很容易的事情,孩子可能难上加难;你认为奇怪的事,孩子并不一定认为奇怪。孩子脑海中没有理所当然的概念,他对事物的理解是慢慢增大的。

第三节打开沟通的大门

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叩开与孩子沟通的大门。一个人要做到有效沟通,把信息准确传达到对方,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方愿意听你说的话,想听你说的话。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听你说的话,你说什么都没有用。

要想打开沟通的大门,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一、无条件地爱孩子。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条件。如果孩子感受不到你的爱,他不会与你沟通。

我们中国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90%的中国家长爱孩子的概念是,给孩子交昂贵的学费,自己省吃俭用把好吃的好用的给孩子,起早贪晚接送孩子,牺牲休息时间来看孩子写作业——他们认为所做的这些就是爱孩子。其实,这些事充其量只能说是爱的方式。

二.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从理性上我们是爱孩子的,但90%以上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我们如果能无条件的爱对方,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包容对方,首先要接纳他,无论他是好是坏;长得是美是丑;是高是矮;成绩是好是坏……你都应该把他们当成宝贝接纳下来。这个孩子找到了精神家园,他才能解除武装,解除防备,才能打开沟通的大门。

三.无条件地尊重孩子。

有一个局长是一个200多人单位的领导,在单位是说一不二,他把在单位的作风用到了家里。当看见他在上高中的孩子上网吧时,上去就是两个耳光,从来不跟孩子说什么。但他对上级领导和来访客人却非常客气。后来我俩单独说话时,我对他说:“如果你对待你的儿子,就像对待你的上级领导一样,就像对待我一样,你们之间什么问题也没有了。”

我们对待孩子必须平等,如果不平等,那么沟通这扇大门就被你关上了,他根本就不跟你说实话,你就根本没有办法与他沟通。

四.站位要准确。

在孩子的生命中,家长是孩子行为的训练者。你不能越俎代庖。也就是说,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事,家长的事是家长的事。有大多的家长把孩子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这是绝对错误的,孩子生命中发生的任何事,你都要扮演一个帮忙者的角色,。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了解问题,然后帮他出主意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行为者的角度解决问题。

五.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

我们的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无论有什么错,都不要立即反驳,不要下面批驳。要委婉地先听完,然后顺顺着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每一代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首先,孩子说的这个观点未必就是错的;其次,即使是错的,你也不要立即批驳,如果你批驳了,那么下一次就不会与你交流了。

六.不要当场反驳。

我们教育孩子应该这样,不要当场反驳,要顺着他的想法,对他进行劝说,比如:你们这代人是这种想法,而妈妈的看法是这样的,你看看有没有道理。同他探讨,最后把孩子“像钓鱼一样钓上岸来”就简单了。

我们大多数家长就是来直接的,把孩子一顿骂,一顿批,让孩子强行接受。可以说,人是绝对压不服的。即使孩子不服,我们也要顺着他的观点,拐个弯来把问题解决。

七.孩子无论说了任何内心的想法,你都不要因此看低了孩子的人格。

孩子与你说过的任何隐私,你一定不能因此而看轻他的人格。只要他对你说了,你一定要把他当成一个高尚的人来对待,这样他才能把心中隐匿的想法跟你说出来,你才能有机会去指导他怎样正确对待这件事。

八.答应孩子保守秘密,一定要遵守诺言。

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这绝不是在开玩笑,我们以为孩子是自己的,我们就可以造次了。如果这件事应该对谁讲,你就动员他让他主动去讲。如果你没有保守这个秘密,那么,他就再也不会信任你了。

九.给孩子留下私人空间。

孩子不想说的事,一定不要逼迫孩子。你可以采取迂回的方法。

一定要给孩子留下私人空间,不能翻孩子的书包,查看孩子的电话,看孩子的日记。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如果孩子有过这样的经历,下次孩子就不信任你了。

如果你做对了这九条,你就能打开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第四节怎样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很简单,它有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学会倾听。

在倾听这件事上,我们成年人必须受训练。应该避免犯“想当然”的错误,我人应了解以下几点听的境界:

1.心不在焉地听。

有很多家长一边干活一边听孩子讲话,那么,孩子下一次就没有心情对你说了。

2.虚与委蛇地听。

就是说一个人做出听的状态而没有真正地听,实际上他什么也没有听到。

3.专注地听。

用心去听他说的每一句话。但是,专注地听会犯一个毛病,你有可能会按照你心中对对那个词汇的意义来理解。所以,专注地听未必就听懂了。

4.设身处地地听。

要把自己想像成对方这个人,对方的经验,对方的知识状况,对方的年龄,来理解他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要设身处地地想象这个孩子内心是怎么想的,你才能真的明白。

5.创造性地听。

孩子常常会用做某件事,来表达他要去做另一件事的愿望。你得了解他到底要干什么,想表达什么。

二.学会正确表达自己。

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有话直说。

这可不是简单的说话方式问题,而是智商高低的问题。智商越高的人,越有话直说,智商越低的人,他越会绕着圈说,绕来绕去绕自己,平白无故把事情弄复杂了。所以对孩子一定要有话直说。

2. 有说实说。

比如孩子今天回家晚了,你说:“妈妈为你担心了,你不应该回来这么晚,同时也有危险,你这样妈妈会很不开心。”你要把你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告诉孩子,我们有许多妈妈会说:“你怎么回来这么晚,你不怕让车撞死你。你要是让车撞死你,我就省心了。”其实,她不是这个意思,她是有话不实说。

3. 有话好好说。

我最佩服我爸爸的是他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话。他绝不是惯孩子,你犯了任何错误,他都是把你叫过去,对你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和别人打架?”

你要尊重你的孩子,有话和他好好说,培植出他的自尊。当你的态度是平和的,孩子才能听进去。

4. 有话正面说。

丈夫在外面喝多了,妻子心疼却不正面说。她说:“你就喝吧,喝死你就好了,我就是小寡妇了,你儿子就叫别人爹了。”你应该正面说:“酒是伤身体的,你要是出了事,我们娘俩会伤心的。”一定要正面说,切忌冷嘲热讽。

5. 不该说时不说。

沟通有一个根本原则,人不应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下沟通。

当孩子和家长都气头上,你这时教导孩子,孩子很可能会出言不逊,反抗父母。

如果听者在气上,而说者没有情绪,那么,你说的话,他都会从反面理解;如果听者没有问题,而说者正在气头上,他会不加选择口无遮拦地说,最后会伤害听者的心。所以只有在两者都没有情绪的时候,才可能沟通。

6. 不该说的不说。

比如,一个母亲对孩子说:“我就看你是个废物,什么用也没有。”这样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我们家长永远都不能说。不信任孩子的话也永远不能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家长要有很高的人格修养。

第五节与孩子沟通的正确原则。

听孩子说话,你要反复提问,问题是:“你是不是这个意思?”你要反复推敲,搞懂他的意思。这叫做“意思确定原则”。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就是这样的。

1. 要保持盛情在先,道理在后。

教育孩子重在情而不在理,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感受到你的情感。沟通的根本秘决就在于用情去打动孩子,而不是单纯用理去教训孩子。当你动这以情,晓这以理的时候,孩子才能听进去。

2.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为孩子提供咨询建议。

孩子无论有任何事,你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为孩子提供咨询建议。因为你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你与他建起了沟通管道,你就有机会对他正确指导了。

3. 不能强迫你的孩子接受你的意见。(完)

第20篇:父子“大战”

父子“大战”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康小学四(4)班程大羽 我和爸爸都非常喜欢下象棋,这不,爸爸又催我下象棋了,我兴致勃勃地回答:“好!今天我便陪您老人家大杀三局。” 象棋大战开始了,我轻轻地拿出棋盘,摆放在桌子上,第一局一开始,爸爸便故意出炮,好让我的车去追杀它,他便可乘机用炮或马把我的车吞掉。但我看出了他的调虎离山之计,没上当,反而直接让几个上将去攻他的老窝。可爸爸防范不佳,让我轻而易举地吃了爸爸那方的帅,赢得了第一局。

爸爸虽然输了第一局,但他却毫不气馁,在第二局里运用了瞒天过海之计,但我却因上局成功地打败了爸爸,在这局却心不在焉,没有看出爸爸的“鬼计”,真的被他瞒住了,成了败者。

紧张的第三局又开始了,爸爸越杀越带劲,一连几次杀了我几个上等军官,但我怎么也破不了爸爸的“连环计”。爸爸此时得意洋洋地对我说:“认输了没有?”忽然,我看出了他的失误,他的将头都在我这边,只有几个兵在两边“站岗”,我眉头一扬,计上心来,我连忙进攻,弄得爸爸撤退不及,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只好节节败退,我乘胜追击,继而飞将吃了他的老大——帅,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爸爸这时才醒悟过来,但后悔也来不及了,只

有抱头大叫:“我怎么‘死’在这里呀!”。

这次“大战”,幸好我醒悟得早,否则也会成败兵。

老师评语:文章语言通顺流畅,风格轻快活泼,读来令人朗朗爽口。小作者注意了材料的安排,使文章详略得当;加上重点突出,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指导老师:中山市小榄镇永康小学曾伦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评语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评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