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8 08:33:5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背诵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

(出示草原图)

师: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⑴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⑵联系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⑶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⑴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

(出示文内容)

⑵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文录音。

⑶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⑴完成练习题。

(出示练习题后,教师明确要求)

⑵评讲。

(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⑶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⑴齐读“离离原上草”。

(软出示)

⑵问:

①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②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④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⑤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读重一点。

⑶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让学生回答)

①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一岁”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软出示:春、夏、秋、冬图)

②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③看了图片,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枯萎是哪一个季节?

④师:现在谁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说说“枯、荣”的意思。

⑤“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①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出示:燃烧图)

②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③教师画简笔画。

④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

(强调“尽”的意思)

⑤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并说出诗句意思。

(出示软)并说出诗句意思。

⑥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⑦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读的时候语气要高扬。

⑸师: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板书:非常顽强)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

(分组朗读、注重情感)

2、背诵全诗。

3、巩固:

⑴做练习。

⑵评讲。

4、播放录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学习了古诗《草》,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它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我们再来学习文的生字词,完成后练习。

推荐第2篇:《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 离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推荐第3篇: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整体感知悟精神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揣摩妙点品人物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3、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比较阅读显能力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3、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推荐第4篇:《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解决字词 (1)注音 焦灼( zhuó ) 踉踉跄跄( liàng qiàng ) 愠怒( yùn) 霎那( shà ) 蔫巴( niān ) 抽噎( yē ) 绽(zhàn )开 湿漉漉(lù lù ) 飒飒( sà sà ) (2)解释

①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 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②焦灼:非常着急。 ③踉跄:走路不稳。 ④愠怒:愤怒,生气。 ⑤惶惑:疑惑,畏惧。 ⑥蔫巴:枯萎。 ⑦抽噎:抽搭。

4、整体感知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4、关于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1、围绕“草”作者写了哪些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2、明确本文的情节构成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四、研读描写,感受形象

1、两个主要人物——周副主席、战士杨光

2.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的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和句子(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作为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接下来周副主席所下的命令进一步表现了其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描写一系列动作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

(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试着分析杨光这个人物 提示点拨:(1).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

(2)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5、思考: 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五、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3、思考:(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

(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

本文借用了藏族同志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含义颇深。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建一座糖厂且是最甜的地方,既说明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隐含着我们今天甜蜜的生活就是他们换来的,还让我们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激。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2)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六、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七、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3、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八、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附:

半截(jié) 帐篷(péng) 僵硬(jiāng) 火燎(liǎo)

焦灼(zhuó) 踉跄(liàng qiàng) 挎包(kuà) 愠怒(yùn)

惶惑(huò) 掀开(xiān) 刀绞(jiǎo) 酸涩(sè)

拽到(zhuài) 蔫巴(niān) 倚赖(yǐ) 蒜苗(suàn)

残渣(zhā) 撕掠(lüè) 飒飒(sà sà) —霎(shà)

绽开(zhàn) 抽噎(yē) 水芹菜(qín)

写草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草色遥看近却无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袁枚《苔》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蟾光澹荡,冷浸琪花瑶草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关于草的歌

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呀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呀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呀山川你育哺了我

大地呀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呀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呀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育哺了我

大地呀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大地呀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伴随着“小草”的歌声,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小草,抖动着纤细的身躯,迎迓着和煦的春风,从绿色的梦中苏醒。她舞蹈着,舞蹈着生命的又一次诞生,舞蹈着青春的又一次焕发。朦胧中的大地悄悄地披上了绿装,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生机。

我惊奇于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它没有鲜花的美丽,也没有树木的高大与挺拔,但它有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它甘愿用身体来装扮世界,小草比牡丹更高贵,比荷花更高尚。它葳蕤于山川、平原;蓬勃在池沼、河岸。即使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坑坑洼洼,黑暗的地方,它也能顽强的生长,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吹打。它仅凭着薄瘠的黄土,与命运搏斗,同顽石争雄,经过顽强的奋斗,终于带着希望,露面于光明世界。

小草的内心世界几乎是封闭的,它从来不需要为外形的美丑而心烦。它所关心的是自己要设法活下去,为此必须和恶劣的环境搏斗,以便长出坚韧的身躯,争得阳光的照耀,得到更多的养分。

在城市里,能够让长草升长的地方,便只有草坪和路树下。在草坪里,鲜活的小草经常被人为地修整得齐齐的,只保留短短的一片草茎,僵硬呆板,小草完全没有了自由。看到这样的草坪,有时心中甚至会有一丝被强迫的愤怒,实在为小草心疼。

小草给人们很深的启示。它的生命虽然只有一年,但它们活一天就会奋斗一下,遭到践踏挺直腰板,死过一茬再度复生,拼死挣扎,绝无怨言。我不是小草,听不到小草的心声,所以我无法感知小草的情感,也无法妄论小草的痛苦。但小草的顽强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看古今有多少有志之士,情愿做小草,甘愿烈火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着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为振兴中华而默默无闻的贡献出青春与力量。

我爱小草,爱它的顽强,更爱与它一样顽强的中华儿女。

推荐第5篇:《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井陉县西山北路学校

高玉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并会写“枯、荣、烧”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白居易的生平,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同学们边听边猜一猜这首歌曲写的是哪一种植物?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写的是什么植物吗? 生:小草

师:虽说它没有花香,可绿化环境少不了它的身影,虽说它没有树高,可祖国大地到处是它的足迹。同学们知道古诗《草》是谁写的吗?

生:白居易。

二、作者简介 师:对白居易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师小结: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真了不起。

三、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知道当时他是怎么写出这首诗的吗?

生:这首诗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白居易当时十六岁。这首诗是应考之作,按科举规定,凡限定的试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跟咏物诗相似。

四、初读古诗

导语: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写小草的。

1、听朗读。

2、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古诗。

(引导: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一定要读准字音哦。) ①学生自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3、读出诗的节奏。

(引导:同学们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请同学们看着节奏图,自己试一试。)

①学生自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五、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有三个生字,同学们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在小组里自学一下生字。

2、全班汇报 (1)学习枯字

生1:枯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大家在写的时候先写木字旁,再写古。 生2: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枯,古代的古加上木字旁就是枯。枯,枯萎。小草枯萎了。

生3: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姑姑的姑把女字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枯。枯,枯井。

生4:可以用一个词来记住它:古代的木头。枯,枯萎、枯井。我还可以用枯井说一句话:这里有一口枯井。

(2)学习烧字。

生1: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先写火字旁,再写尧。 生2:尧加上火字旁就是烧。烧火。

生3:我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浇花的浇把三点水换成火字旁就是烧。烧,烧鸡,我喜欢吃烧鸡。

生4:可以用一句话记住烧:尧帝发火了。烧,发烧。弟弟发烧了。 (3)学习荣字。

生1:荣一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先写草字头,再写秃宝盖,最后写木字。

生2:把劳动的“劳”的力换成木就是荣字。荣,光荣,刘胡兰死得很光荣。 生3:我用一句话记:草下面盖着一根木头。荣,荣誉,她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荣誉称号。

师小结:同学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老师很欣慰,老师为你们骄傲。

同学们分析的这么透彻,那你一定知道怎么写这三个生字吧,同学们试写两个。

六、理解诗意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1)出示诗句:离离原上草,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生:离离:草木茂盛的样子,原:原野。离离原上草就是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

(2)出示诗句:一岁一枯荣。 师:怎么理解这句诗。

生一岁就是一年,枯就是枯萎,荣就是茂盛。一岁一枯荣就是小草在秋天枯萎,到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茂盛。年年如此,生生不息。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出示诗句

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尽就是完。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烧,也不能把它烧完。

师:小草就这么被火烧死了,那这火是什么样的火呢? 生:无情的大火,残忍的大火。

师:大火无情,明明把干枯的小草都烧死了。为什么诗人却说“野火烧不尽”呢?

生: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大火只烧掉了小草的叶子;小草的根深深的扎在了泥土里。 (2)出示诗句

这句呢,怎么理解。

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小草?

生:顽强的小草,坚强的小草,不屈服的小草。

3、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整首诗的理解。原野上长满了茂密的野草。每年的秋天枯死,第二年春天又长得茂盛。野火不管怎么烧也烧不完它们。春风一吹,小草又重新发芽生长。

师小结:是啊,我们经常会在陡峭的悬崖上、石缝间看到小草的身影。我不由的对这平凡的小草肃然起敬。

七、回读古诗,体会感情。

1、同学们,平凡的小草,有着不平凡的精神,难怪诗人白居易会喜欢它,会赞美它,让我们一起朗诵古诗《草》。

2、平凡的小草,用它顽强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读者,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背诵古诗《草》。

3、指名背诵、同桌互背。

3、《草》原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它是白居易16岁时的应考之作。原诗有8句,本课节选了其中的4句。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放音乐)

八、总结

小草顽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古诗《草》只是诗歌百草园中的一首。同学们可以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去学习其它的古诗。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草》,学会了生字,了解了诗意,知道了小草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虽然不起眼,但它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那种顽强的意志、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不要害怕、不要屈服,要想尽办法战胜困难。

推荐第6篇:《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

《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

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推荐第7篇:《盗草》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盗

草》

教学设计:兰少莲

教学内容分析:

《白蛇传》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表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课文节选的部分《盗草》写的是白素贞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丈夫许仙后,后悔万分。去仙山盗取仙草,在和二仙童斗剑时倒在地上,宁可丧生也要护住仙草。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3.了解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表演《盗草》,初步理解本文中的蛇与前面课文中的蛇的不同形象。

2.联系生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牺牲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白素贞忠贞的爱情和舍身救夫的精神,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并能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存在的牺牲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听说过(看过)《白蛇传》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白蛇传》的故事?

2.引入:在人们的心中,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几篇课文中,蛇这一邪恶的形象已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中。但《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也是一个蛇的形象,却和人们心目中的毒蛇大相径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蛇传》选段《盗草》看课文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一个形象。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酷爱文学、戏剧和电影。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组织创造社,1925年创立南国电影剧社。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咖啡店之一夜》等话剧剧本,30年代创作了《三个摩登的女性》等电影剧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戏曲改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率先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先后写了《情探》、《白蛇传》、《西厢记》等京剧剧本,发表了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1958年问世的话剧《关汉卿》,不仅是田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剧作。田汉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创作了几十首歌词,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定为国歌。

三、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取灵芝仙草的经过。 2.分角色,有表情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白素贞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丈夫许仙后,后悔万分。去仙山盗取仙草,在和二仙童斗剑时倒在地上,宁可丧生也要护住仙草。并说“素贞死不足惜,只可叹我那许郎就无有回生之望了”这表现了白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明确:心地善良,有着纯洁的爱情和舍身救夫的精神。

3.课文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课文通过讲述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 生命危险去仙山盗草的过程,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四、对比赏析,拓展升华:

1.《盗草》和《白蛇传》中的蛇精与前面寓言中的蛇有截然不同,能对此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的“蛇”也象其他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至命)或某一习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以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 2.看过《新白娘子传奇》吗?和《盗草》有什么异同?

五、作业:

1.阅读民间故事《白蛇传》。

2.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什么?搜集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梁祝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自我问答:《盗草》和《白蛇传》中的蛇精与前面寓言中的蛇有截然不同,能对此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的“蛇”也象其他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至命)或某一习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以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酷爱文学、戏剧和电影。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组织创造社,1925年创立南国电影剧社。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咖啡店之一夜》等话剧剧本,30年代创作了《三个摩登的女性》等电影剧本。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戏曲改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率先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先后写了《情探》、《白蛇传》、《西厢记》等京剧剧本,发表了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1958年问世的话剧《关汉卿》,不仅是田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剧作。田汉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创作了几十首歌词,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定为国歌。田汉于“*”中受到残酷迫害,屈死狱中。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之

一、戏曲改革的先驱者和杰出的剧作家,田汉为中国话剧、电影、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浓郁的诗情画意,富有传奇性的剧情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成田汉剧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中国戏曲艺术有800年以上的历史, 20世纪初,西方戏剧传入中国,在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把它定名为话剧。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标志,中国话剧分为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

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主要指剧本。②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 。③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

京剧:戏剧的一种,主要有唱白和舞台提示两部分组成。唱白就是唱词和对白。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3.《白蛇传》故事梗概:

著名民间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剖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白蛇传》说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女人时常害人,而陈芝光《南宋杂事诗》中,也已见“闻道雷峰蛇怪”之说。此外,民间还有法海作了坏事,竟躲在田螺壳里不敢出来的传说,也是这个故事的片断材料。还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女主人为白卯奴,清明在西湖迷途,得到奚宣赞的救助,其母欲吃奚宣赞的心肝,两次都为白卯奴所救出。最后白氏母女均被镇压在西湖三塔下。这里,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彩。明末冯梦龙所编《警世通言》中收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通俗小说倾向也是如此。故事中许仙性格懦弱,听从法海安排,不顾前情,主动捉妖。故事的矛盾,主要在许仙与白蛇之间展开。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的主要矛盾,转变成白蛇与法海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干预和破坏幸福婚姻的恶势力代表。《白蛇传》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

推荐第8篇:草房子教学设计

《草房子》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导读理念】

《草房子》作为一部备受人们关注的儿童小说,给了我们带来学生阅读的新方向。不仅要在书籍中去感受语言,体会内容,更要去感悟内涵,去感悟童年带来的美好。即使碰到了苦难、病痛等心也有对美的无限向往。就想作者曹文轩说的那样“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在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美。” 【预设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草房子》的故事内容。

2、通过读读、划划触摸到作者语言特点,感悟语言美。

3、深入阅读,感悟桑桑所表现的善良和异想天开、秦大奶奶和“可恶”,体会作者的行文风格与文字功底等等

4、通过导读激发学生对阅读美文的兴趣。

5、引导学生要注意积累好的读书方法。【 阅读过程】

一、引出本书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这可是一本不同凡响的书。这本书曾获十次以上大奖。更重要的是它有着非凡的魔力,它掀起了好多学校的读书热潮,这本书,在好多地方的书店曾次脱销。这就是由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草房子》,那么这是一本怎样值得大家期待的书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草房子》,一起感受曹文轩的纯美世界。

二、走进好书

了解作者,纯美作品推荐

这样美的小说的作者是——曹文轩。曹文轩,江苏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作家。我们来看有关他的情况介绍。关于这部作品,我个人说它好,是没用的,我们不妨看看专家的评价。

(一) 获奖档案

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9)

电影《草房子》获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编辑奖、一九九八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八届金鸡百花奖 、最佳剧本奖

(二) 专家评论

1.崔道怡(《人民文学》副主编):《草房子》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

2、樊发稼(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

3、《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草房子》写出了人物身上独特的美,带给我们无限美的感动。请女同学们齐读作家寄语:“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三、观察扉页插图

1.拿到一本书,我就会先看到封面。这本书封面上的画一直延伸到封底,让我们仔细观察封面和封底,你发现了什么?猜猜看,这本书的内容会是什么呢?是的,通过观察封面和封底猜测书的内容,这是阅读课外书的方法之一。是的,他们是快乐的,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快乐中度过他们的童年。 2.打开封面,在目录的前面我们会读到这样的一段话:“那是1962年8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

3、现在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是呀,就要告别一同成长的小伙伴,就要告别无比关心自己的老师,就要告别这片朝夕相处的梦里水乡,桑桑的心里百感交集。他舍不得那些亲切的名字,舍不得那些灿烂的笑脸。更舍不得那洒满他们欢声笑语的草房子。

四、介绍油麻地,了解草房子。“这一幢一幢草房子------”

在这样的草房子里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五、读目录、认识人物

1、《草房子》的结构很特别,它不象别的小说一样,没有完整一贯的故事,而是以桑桑这个善良敏感的孩子眼光,讲述了六十年代初南方水乡油麻地小学及其周围人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小说突出描写人物,全书九章,记录了十几位相对独立人物的光彩片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录和主要人物。幻灯出示小说的目录:

2、呈现片断

片断一:秦大奶奶的故事

1、就是这个秦大奶奶,油麻地的人都说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这是为什么呢?阅读材料一。可用笔画画她“可恶”的地方。

2、再听老师读读关于秦大奶奶的一段文字。“桑桑读完五年级的那个暑假„„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

3、此时,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片断二:桑桑

第一个叫秦大奶奶为“奶奶”,第一个发现秦大奶奶躺在艾草地上,第一个发现秦大奶奶的烟囱不再冒烟的是贯穿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桑桑。 1.打开材料二,默读,在你觉得生动的地方用笔画上,或者写上你的阅读心得。阅读方法提示:圈点式读书法。

2.你觉得哪儿写得生动?读一读,和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桑桑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聪明好奇、敢想敢作、爱自我表现等等。(电影版的草房子有这样的片段请欣赏)

善良机灵能干的桑桑竟然得了绝症,我们来看看他病后的样子,(出示句子)最后等待桑桑的到底是失去年轻的生命还是回来呢?答案就在《草房子》里。(温馨提示语言积累)作者用沉重的笔调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可恶”老婆子的形象。但笔锋一转,又向我们塑造了完全不同风格的人物桑桑,这就是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

六、小结:

《草房子》描写了一位名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桑桑所生活的油麻地是美的,美得精致、纯粹。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诗意的草房子风景美、人情美、人性美„„

课堂有限,阅读没有终点。让曹文轩的名言勉励我们读更多的书。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切一切都要回到读书上来。” ) 一本好书,感动一生。愿草房子伴你成长。 板书设计:

读情节

读作品 读人物 停顿(思考 品味) 读表达

《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的代表作品。这本书主要讲了男孩桑桑在麻油地小学度过了六年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校园生活。其间少男少女之间纯洁无暇的情意,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沧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这一切,清楚而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这是一部富有品位、格调高雅的儿童长篇小说,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纯朴的美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意境美来自作者优美的文笔。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中,作者是怎样巧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这种美表现出来的。

首先,在描写环境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的情境。比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仿佛在这种阳光下一旦呆久了,就会被烧着似的。会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炎热逼进了河里。”这段共有5句话,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金色的轮子,让我们体会到赤黄的太阳非常耀眼;“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则让我们感到这热来得快,很毒辣,我读到此处时仿佛也感到浑身火辣辣的;“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这里又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一切植物当做了人,因为太热,显得没有精神和灵气。

当写到人的时候,作者用“偶尔、匆匆”,来表现人们忍受不了这种酷热而不愿出门;而“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炎热逼进了河里”,这个“逼”用得十分贴切,可以想象连不会游泳的孩子也不得不跳进河里避暑,准切的表现出油麻地的夏天“是地道道的夏天”。 这里,作者采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式,使我们不难想象出油麻地夏天的燥热。

其次,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作者同样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比如文中很具代表性的人物:秃鹤。书中这样写道“桑桑觉得秃鹤的头很光滑,跟他在河边摸过的一块被水冲洗了无数年的鹅卵石时的感觉差不多”。在描写秃鹤秃头的特点时 ,曹文轩将秃鹤的秃头比作了“河边摸过的一块被水冲洗了无数年的鹅卵石”,我们似乎看到了发着光亮,无一丝瘢痕、无比光滑的秃头,因为一毛不长,所以秃鹤“大光其头”,所以“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发光”,这样的描写突出了秃鹤“秃”得不一般,“秃”得有特色,同时为下文同学们欺负秃鹤做了铺垫。

文中像这样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美的片段有很多,所以我们在读时感觉很流畅、很陶醉,既能激起我们的共鸣,又能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著名作家肖复兴高度评价《草房子》,“是一首美丽的诗!”我也有同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优美的语言书写了这首爱与美的赞歌!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曹文轩《草房子》中的儿童形象

桑桑是一个小男孩,他喜欢做出一些夸张的事.而六年的小学生活却让他没齿难忘.在这六年中,他经历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些男女无瑕的真情,同学间天真的友情„„他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田里埋下了“爱”的种子.陆鹤是个长着光光脑袋的孩子,因此,大家都叫他”秃鹤”,他充满无助与孤单.被叫”秃鹤”的他常常小镇水码头最低的石阶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发呆‘流泪.但是,他却凭 着自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谁说没头发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著坚守上的.可见,孤单‘尊严的伤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解药”.纸月是个内向、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心灵如同皑皑白雪般纯洁.她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又当爹,又当妈的慈祥的奶奶.为了不让奶奶为自己担当板仓小学的男生欺负她时,她没有告诉奶奶,只是自己默默流泪.直到桑桑帮助她把板仓小学的男生打跑后,默默无闻的她才露出一丝微笑.善解人意的她话不多,却总能帮助别人.不要认为内向是一个缺点,有时,默默无闻却是最可爱的.白雀是一个十分漂良的姑娘,她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宽阔,但银铃般清脆.她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这就是真正的美.初次看到细马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只马的名字,但后来才知道他是岳二爷与岳二妈从岳大爷家带来的岳大爷最小的儿子.他长的很精神,喜欢笑,十分爱说话.在油麻地小学,他变了,变的孤单,无助,没有人听的懂他满口的江南口音,他感到一个哑巴才有的压抑.他

是那样的可怜.这使他不想再上学,他去放羊,以此来填空他最脆弱的地方.几次交谈,使 桑桑和他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那顽强的品质十分另人敬佩.

《草房子》成功塑造了像桑桑、秃鹤、杜小康、纸月、细马等一个个性格独特的儿童形 象,而这些形象的又是不是孤立塑造的,他们是在典型环境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草房子》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中国农村一个叫油麻地的地方,草房

子就是油麻地小学,依山傍水,风和日丽,景致如画。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已进入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百姓生活安定,无外来侵略,但由于基础薄弱,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 在农村,老百姓的生活依然贫困。然而人们心态平衡,精神面貌好,民风淳朴。油麻地就是 一块纯美的境地。

一、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主人公-桑桑。

在油麻地,桑桑算得上是个幸福的孩子,父亲是校长,妈妈是普通农民,还有个可爱的妹妹,一家四口就住在学校。物质生活上,“桑桑不缺橡皮,不缺砚台,也有钱买糖块和小

芝麻饼吃”成绩也不错,尤其是作文,常常被老师拿来读。平时父亲忙也很少管束桑桑,母亲对桑桑的教育方式不是打就是骂,从而造就了桑桑叛逆的性格。但是父母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桑桑是个性格丰满的孩子。桑桑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顽皮天真好奇:用家里的碗柜做“高级鸽笼”;用蚊帐打鱼虾;夏天看到捂在棉套里的冰棍,自己也穿大棉袄„„桑桑的这些举动让人忍俊不禁,这恰恰是他的可爱之处。

桑桑勇敢,讲义气:当他看到刘一水等人欺负纸月时,他非常勇敢地去解救纸月。桑桑还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杜小康家落败后,桑桑仍然让把他当做好朋友;没人敢靠近细马,桑桑却愿意与他为伴;人们抵触秦大奶奶,他却和秦大奶奶相处的很好,秦大奶奶去世了,他会非常伤心。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桑桑是个小英雄形象但是小说中作者并不是要把桑桑刻画成一个概念化的单一的完美形象,我们还看到了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秃鹤“带帽子”抢走了他“穿棉衣”的

风头,使他被冷落了,他会生气,和班上的同学一起捉弄秃鹤;杜小康在很多方面比他强,

2 桑桑会有点嫉妒他,玩捉迷藏游戏时桑桑不愿意带他玩但是杜小康用自行车就让他丢掉了“骨气”。从这些方面我们又看到了他的小小虚荣心。但当桑桑得知自己生命垂危,毫无希望的时候,他没有抱怨、没有暴躁,这时,“桑桑对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善良”“愿意为人做任何事情”“甚至愿意为羊,为牛,为鸽子,为麻雀们做任何事情”。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桑桑周围的环境变了,人们都对他非常好,他的心里充满了感动与感激。这就是作者给我们展示的一个性格丰满的小男孩。桑桑的生活环境、经历、教养、心里素质等都影响了他独特个性的形成。

二、落难小王子-杜小康。

起初杜小康在油麻地称得上是典型的“富二代”,着重人家望尘莫及的日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杜小康难免会有的高傲,自已为是,但在油麻地这样一个充满童真和爱的地方,杜小康没有像刘一水等人那样成为人们讨厌的小恶霸,反而成为同学心目中的小王子,他成绩好,人品也不差。为了集体,他会从家里拿来十几把镰刀;毛鸭不愿意载大家过河,他会拿毛欠他们家帐的理由命令他把穿划过来载同学们过河;杜小康和桑桑烧红薯造成火灾后,他会大胆承认错误。但杜小康性格的闪光点在红门落败之后显得更加耀眼,他坦然面对困难,在挫折面前变得更加坚强。当然这种性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杜小康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他假装傲慢,故意在大家面前“暴露”自己,仍然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但其内心是十分孤独的。最终他还是不能把这一形象一直扮演下去,“当他彻底清楚与学校无缘之后,他已是一幅邋遢的样子。杜小康前后性格的不同主要是典型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红门落败之前杜小康过着安逸的生活,他有资本高傲,有精力参与集体事件,有时间跟桑桑玩耍。但是红门落寞之后,杜小康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不能读书了,还有照顾生病的父亲,父亲病好之后,为了重振家业,杜小康不得不与父亲去几百里外的大芦荡去放鸭,在芦荡他与父亲经历了孤独、饥饿、寒冷、生病、狂风暴雨等种种困难,最终杜小康还是坚强地面对了。从杜小康身上我们看到了典型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尤其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变化。

三、努力挽回自尊的小男孩-陆鹤。陆鹤是个秃头的孩子,因此被叫做秃鹤。因此常被人同学甚至大人(如屠夫丁四)捉弄,当做笑柄。秃鹤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尤其是那次学校汇操都不让他参加,就是怕他的形象影响了集体荣誉,最后在秃鹤自己的争取下还是参加了,但在汇操时,“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的轻慢和侮辱”。因此,秃鹤失去得更多,因为他让大家失去了荣誉。同学们不愿意跟他在一起,他会主动去讨好他们。秃鹤就是在这样一个常常被众人耻笑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他也不愿意一直这样下去,于是秃鹤想找回自尊,当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

他不计前嫌,毅然挺身而出,在汇演中,把那个秃头伪军连长的角色演活了。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刮目相看。秃鹤因为长期处在一个被人嘲弄的环境中,才造成了秃鹤想找回自尊心的强烈欲望,最终他以自己的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推荐第9篇:《盗草》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盗

草》

教学设计:兰少莲

教学内容分析:

《白蛇传》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表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课文节选的部分《盗草》写的是白素贞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丈夫许仙后,后悔万分。去仙山盗取仙草,在和二仙童斗剑时倒在地上,宁可丧生也要护住仙草。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3.了解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表演《盗草》,初步理解本文中的蛇与前面课文中的蛇的不同形象。

2.联系生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牺牲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白素贞忠贞的爱情和舍身救夫的精神,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并能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存在的牺牲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听说过(看过)《白蛇传》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白蛇传》的故事?

2.引入:在人们的心中,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几篇课文中,蛇这一邪恶的形象已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中。但《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也是一个蛇的形象,却和人们心目中的毒蛇大相径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蛇传》选段《盗草》看课文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一个形象。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酷爱文学、戏剧和电影。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组织创造社,1925年创立南国电影剧社。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咖啡店之一夜》等话剧剧本,30年代创作了《三个摩登的女性》等电影剧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戏曲改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率先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先后写了《情探》、《白蛇传》、《西厢记》等京剧剧本,发表了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1958年问世的话剧《关汉卿》,不仅是田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剧作。田汉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创作了几十首歌词,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定为国歌。

三、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取灵芝仙草的经过。 2.分角色,有表情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白素贞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丈夫许仙后,后悔万分。去仙山盗取仙草,在和二仙童斗剑时倒在地上,宁可丧生也要护住仙草。并说“素贞死不足惜,只可叹我那许郎就无有回生之望了”这表现了白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明确:心地善良,有着纯洁的爱情和舍身救夫的精神。

3.课文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课文通过讲述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 生命危险去仙山盗草的过程,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四、对比赏析,拓展升华:

1.《盗草》和《白蛇传》中的蛇精与前面寓言中的蛇有截然不同,能对此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的“蛇”也象其他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至命)或某一习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以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 2.看过《新白娘子传奇》吗?和《盗草》有什么异同?

五、作业:

1.阅读民间故事《白蛇传》。

2.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什么?搜集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梁祝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自我问答:《盗草》和《白蛇传》中的蛇精与前面寓言中的蛇有截然不同,能对此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的“蛇”也象其他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至命)或某一习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以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酷爱文学、戏剧和电影。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组织创造社,1925年创立南国电影剧社。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咖啡店之一夜》等话剧剧本,30年代创作了《三个摩登的女性》等电影剧本。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戏曲改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率先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先后写了《情探》、《白蛇传》、《西厢记》等京剧剧本,发表了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1958年问世的话剧《关汉卿》,不仅是田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剧作。田汉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创作了几十首歌词,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定为国歌。田汉于“*”中受到残酷迫害,屈死狱中。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之

一、戏曲改革的先驱者和杰出的剧作家,田汉为中国话剧、电影、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浓郁的诗情画意,富有传奇性的剧情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成田汉剧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中国戏曲艺术有800年以上的历史, 20世纪初,西方戏剧传入中国,在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把它定名为话剧。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标志,中国话剧分为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

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主要指剧本。②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 。③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

京剧:戏剧的一种,主要有唱白和舞台提示两部分组成。唱白就是唱词和对白。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3.《白蛇传》故事梗概:

著名民间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剖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白蛇传》说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女人时常害人,而陈芝光《南宋杂事诗》中,也已见“闻道雷峰蛇怪”之说。此外,民间还有法海作了坏事,竟躲在田螺壳里不敢出来的传说,也是这个故事的片断材料。还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女主人为白卯奴,清明在西湖迷途,得到奚宣赞的救助,其母欲吃奚宣赞的心肝,两次都为白卯奴所救出。最后白氏母女均被镇压在西湖三塔下。这里,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彩。明末冯梦龙所编《警世通言》中收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通俗小说倾向也是如此。故事中许仙性格懦弱,听从法海安排,不顾前情,主动捉妖。故事的矛盾,主要在许仙与白蛇之间展开。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的主要矛盾,转变成白蛇与法海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干预和破坏幸福婚姻的恶势力代表。《白蛇传》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

推荐第10篇:《风铃草》教学设计

《风铃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开篇激趣

1.师:(课件出示风铃草的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能说说图片上的风铃草是什么样的?(揭示课题)指名读生字“铃”,齐读课题。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风铃草吗?(样子像风铃。)

2.是啊,自然界的小花竟和人类制作的风铃一模一样,真是奇妙的事。作者于之就专门为这可爱的植物写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指名课文朗读情况。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人认识所有要求会认的字,全读对的奖励一张小笑脸。

5.游戏巩固识字效果。(1)“我说你猜”。

(2)“过独木桥”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的表现真是棒极了,下面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得更流畅。(1)自己先练习一下,看看谁能摘到三个大苹果。(课件出示:正确流利、声音洪亮、同学爱听。)

(2)指名读全文,互相评价。(贴上小风铃) 2.师:大家读得真起劲儿,下面咱们分小节读读。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你知道风铃草是什么样子的了吗?(做动作读) 第二小节:

(1)是啊,这美妙的声音是鸟儿鸣叫,还是向大家问好?老师在这里打了个问号,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2)师:我问风。生:风在快活地舞蹈。(做动作) 师:我问鸟。生:鸟飞上高高的树梢。(做动作)

师:我问松、问云、问小溪„„谁能模仿书上的句子回答? (3)我还会问谁?为什么问他们?

(4)既然都说不知道,那就猜猜吧。(齐读后面的句子)

(5)“这里”是哪里?你就是那风铃草,愿意把你在自然中的感受讲一讲吗?

四、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在小本子上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再齐读。2.检查朗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二、指导背诵课文

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带动作表演。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6.练习:边读边写。

四、积累与扩展 课件出示: ( )的风铃草 ( )的嫩叶 ( )的腰 ( )的铃声 ( )的树梢 ( )地舞蹈 指名填空后齐读。

请同学们在课外读书时把这样美的词语摘抄下来。

第11篇:草的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孔田中心小学 黄林清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刚刚学完《找春天》,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哪些景物呢?(让生说一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一)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读古诗《草》,圈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小组内互读,帮助小伙伴识记生字。

3.师检测生字识记情况。重点指导“荣”“烧”的字音、字形。(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二)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相机指导写字。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情

1、播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师解读(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都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

2、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3、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4、示范配乐读。

5、再读,读出对小草的赞美。(分组竞赛读)

四、诵读古诗,引导积累

1.把全诗多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2、多种形式地赛背:个别背、小组背、男女生赛背。

3、情景背诵: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角色表演背诵。

4、展示自己知道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背诵其他相关春天的诗。如: 《咏柳》(贺知章) ;《春晓》(孟浩然)等。

第12篇:《草》白居易教学设计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

大家学过白居易的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学设计白居易的草,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草》教学设计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1课时。

一、运用“四读”方法学习现代文《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第13篇:草 原教学设计

《草 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草原风光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听歌曲,观录像)

听了美妙的歌曲,欣赏了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介绍作者,过渡: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3、板书课题:草原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蒙的读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 ”, “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读作“sì”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不要多一点,“涩”不要少一点。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小声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可否用一个字概括?(美)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板书(美丽的风光 好客的民族)

2、再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草原美景 热情迎客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四、精读品析,感受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江心的愉快。

A比较词语:空气是那么(清鲜 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晴朗)

图片展示: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新”“明朗”的用法。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清新”“明朗”的草原的那种高远辽阔的意境。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结合学词,理解“一碧千里”

你能说出哪些表示“绿”的四字词语,结合理解下文的“翠色欲流”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结合学词:渲染

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

4、修辞方法体会

A:比喻,学生发言

B:抒情 ,师讲解抒情的两种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借物抒情 比较(4)和(5)句的表达方法,结合两个句子进行引导,领悟。 5.配乐朗读,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五、拓展延伸

1.草原的景色无比优美,而草原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下一节课我们去集体感觉草原人的热情,感受蒙汉人民的深情!(配背景音乐)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风情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天空:清新明朗 美丽的风光

草地:一碧千里

16、草 原 热情迎客 激情相见

好客的民族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第14篇:草丛中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 《草丛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花草除了本身的形态各有其特点外,花与花、叶与叶、茎与茎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所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生动。本课以“草丛中”为主题,让学生表现平时不大注意的草类植物,较容易引起学习兴趣,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几种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象、添画。本课兼具了观察性绘画和想象性绘画的特点。因为儿童写生时常把眼前所见之物进行主观改造,所以本课综合了写生与创造两方面的基本能力训练。在引导学生观察写生时,让学生了解植物因种类、生长的速度不同而产生了高矮、强弱、粗细大小等形态变化。在一片草丛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后、有弯有直,画面应表现出草叶之间的前后、遮挡、穿插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真观察、分析草本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内容更丰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知道草本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知道草叶之间、草与动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认识草本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内容更丰富。 教学准备:

课件,待添画的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考验

一、

1、观察桌上的小草,给图中的三片草叶添画出草叶转折的部分。

2、观察对比学生添画的草叶,学习添画草叶转折的部分。

三、考验二

1、在图中的那株草周围添画更多的草,注意草叶的转折和草叶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

2、对比观察学生添画的作业,学习添画草叶转折的部分。

四、考验三

1、观察学生习作,欣赏教师范画。

2、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内容更丰富。

五、作品评析

六、拓展延伸

小结:今天我们用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描绘出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

第15篇:《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整体感知悟精神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揣摩妙点品人物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3、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比较阅读显能力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3、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16篇:古诗《草》教学设计

《草》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三单元第7课的第二首古诗《草》 教学目标:

1.会认“离、枯、荣、烧”4个生字,会写“原、岁、尽、吹”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3.学习野草顽强生长的精神,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背诵《草》

教学难点:理解离离、岁、荣、尽等字的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1.背古诗。

2、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猜猜是什么? “早有苗头”(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时时肯定、鼓励。)

3、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板书:草)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1、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找文中生字圈出来。

四、指导朗读。

1、学习生字、新偏旁(掌握音、结构、偏旁、组简单容易的词),随机板书。

2、分组读、指名读课文。

(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 (2)注意纠正错音。 (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再读古诗,理解诗意。(不能严格要求理解,只要学生跟随老师大致了解即可)

(一)第一行:离离原上草

1、引导看文插图,图上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订正)这是什么地方?(大草原)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很密、很好)

2、教师讲解“离离”(板书:离离)、“原”的意思。指名读,说说这行诗讲什么。还可以怎么讲?(茂盛的野草长满了整个原野。或:多茂盛啊!盛啊!原野上的野草!)学生练说。

或: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多么茂

(二)第二行:一岁一枯荣

1、指名读这一句(平舌音:岁)齐读这一句。

2、“岁”是什么意思?“一岁”呢?(一年)用“岁”说一句话。

3、你们知道小草一年中有几次变化吗?(2次)你发现了什么?(小草绿一次,黄一次)

4、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举例理解,“枯”,就像有的同学无精打采趴在桌子上;“荣”,就像坐得端端正的,精神充足的样子,很专心的。“一枯荣”的意思:一次枯萎,一次茂盛。谁能把这行诗的意思讲出来?讨论,叙述:野草每年的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一次茂盛地生长起来。

(三)第三行:野火烧不尽(板书:烧不尽)

1、“尽”是完的意思。野火指荒山野地燃烧的火。“烧不尽”呢?(烧不完)讨论后叙述: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

2、谈话:冬天的小草已经干枯,大火明明把烧尽了,为什么诗人却说“野火烧不尽”呢?

3、等来年春天,小草又会钻出地面,是谁吹緑了小草?

(四)第四行:春风吹又生

1、齐读这一句。(板书:吹又生)

2、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呢?(春风吹又生)第四行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春风一吹,野草又会生长起来。)板书:吹又生

同桌把第二句串起来说一说,再读两遍。

五、表演感悟,拓展说话

1、现在大家再来演一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学生根据教师描述表演,反复两次。)

2、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你觉得是怎样的小草? (顽强的小草,坚强的小草)

3、是啊,我们经常在陡峭的悬崖上看到顽强的小草,在石缝间可以看到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我不由地对这平凡的小草肃然起敬,敬佩它顽强的精神。(板书:顽强的生命力)

4、说话:你想对小草说什么?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有感情地读。

离离 / 原上 / 草,一岁 / 一 / 枯荣。 野火 / 烧 / 不尽,春风 / 吹 / 又生。

(“一岁一枯荣”中的两个“一”,读时声调不同,前面的读第二声,后面的读第四声。)

2、接诗形式,反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七、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原:半包围结构,“厂”字里面是“白”,“小”上下结构。横短撇长,里面部分要冲出包围。

岁:上下结构,由“山”“夕”上下构成,山字头,扁而宽,夕字靠上。

吹:左右结构,口字旁,靠上写欠字撇头长,横钩短,人偏左,捺画起笔高。

尽:竖撇稍直,捺画伸展,两点上下呼应。

八、作业 抄写生、古诗 板书设计:

离离 枯荣 草 (唐 白居易) 烧不尽 顽强的生命力 吹又生

副板书:原、岁、尽、吹(带拼音 组词)

第17篇:古诗《草》教学设计

古诗《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这首诗。 齐读课题:草 唐代 白居易 (读两遍)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抽生读生字,正音。

3、自读古诗(读准,读通),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那些,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齐读这一句。

师:谁能用“原”组词?

(生口头组词:原来、草原、原野„„)

师:那“原”在这里是指什么?

生:草原,原野

师:“原上草”就是那里的草?

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

师:“离离”怎么理解?请看大屏幕,就是草长的这个样子。你看这些草长得怎么样?(生:很多、绿油油的、茂盛、茂密)

师:对,“离离”就是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生读。 抽生说说。全班一起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2、学习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抽生读这一句,(读准平舌音“岁”),齐读这一句。

师:谁会用“岁”说一句话?“8岁”就是你出生了“8年”,“一岁”就是“一年”。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那小草在一年中会有哪些变化呢?请看黑板,老师给你们画一画,你们边看边想图上的意思,再举手起来说说。(师画一幅,生说一幅) 我用绿色和黄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春夏秋冬”四幅简单的草原图:发芽──茂盛──变黄──干枯。让学生说说各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从颜色上观察小草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师:说到这里,谁知道“枯”和“荣”分别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说说“荣”、“枯”应分别写在那幅图下面(生说师写),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板书:春夏 荣 秋冬 枯)

游戏:师念“枯”,学生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师念“荣”,学生高举双手。(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对“枯”、“荣”的理解加深了。)

3、学习第三句“野火烧不尽”。齐读这一句。

师:“野火”指什么?“尽”是什么意思?“尽”字中的“尺”像箩筐,箩筐倒过来(边讲边画),里面的东西都没有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野火把小草烧不完。”(生跟着说)

(师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用红色的粉笔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问:“原野上的枯草被野火烧了个精光,可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生:“因为草根在土里,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板书:烧不尽)

4、学习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跟着老师读这一句。 师:“生”在这里怎么理解? 生:生长。

师:这一句什么意思?

生: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了。(师用绿色粉笔花草芽。板书:吹又生)

5、表演感悟。

师:现在大家来演一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你们的桌面当地面,小手演小草,根据老师的描述表演。“野火烧不尽”(生蹲到桌子下面),“春风吹又生”(生小手慢慢伸出桌面),“春风吹啊吹,小草长啊长”(生小手越来越高),“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生站起来了)。(反复两次)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板书:生命力顽强)

四、有感情地读古诗。

大声自读,分组读,抽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五、完成练习

做一题议一题,并对照大屏幕改错。

1、我会填空。

①、这首诗是描写( )季景色的。

②、《草》是( ) 朝大诗人( )写的,诗中“------------------,

-------------------。”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 一对反义词,是( )和( )。

2、我会连线。

离离原上草, 一年一度秋冬枯萎春夏繁荣。

一岁一枯荣。 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

野火烧不尽, 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

春风吹又生。 野火是烧不完这些小草的。

3、我的发现。

我发现“一岁一枯荣”的前一个“一”读( ),后一个“一”读( )。 下面的“一”我来注音。 (1)一( )条小河。 (2)一( )心一意。

(3)我参加了一( )次有趣的体育活动。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现在正是春天,看窗外的小草正在茁壮成长,你们现在的年龄正是人生的春天,祝你们像小草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板书设计:

`\'`\'`\'∨∨∨ ∧∧∧^^^ 春 夏 秋 冬

荣 枯

吹又生 烧不尽

生命力顽强

第18篇:《草丛中》教学设计

《草丛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对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过程和方法:

欣赏大师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并参与保护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草的形态、结构及相互穿插关系。 难点:富有创意的表现草丛里的各种关系,丰富画面。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彩笔、A4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古诗同学们齐读《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里主要描述了什么植物?生:(小草)。(课件播放草的图片)这一簇簇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带给我们满眼的绿意,这节课,我们将用自己的画笔和智慧,画出草丛中(板书课题)千姿百态的小草,,画出草丛中有趣的故事。

二、观察思考(分析单棵草)

小草看似平凡,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一棵草,甚至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图形,你们想不想画一画?

1、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一株草。要求:只画出两三片叶子,要画得迅速、简单。

教师引导:不同的草,它的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会出现方向、宽窄、长短、大小等多种不同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草的世界去仔细观察一下。

2、(课件出示宽而长的带状叶,大幅度弯曲。)并进行提问:请仔细观察,你现在看到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叶尖垂向下方)

3、这个时候的叶子怎么画?谁来试试?(两名同学上黑板画) 提问:谁画得像?(当叶片弯曲时,我们画的叶片也会发生转折,有时候可以看到叶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老师也来试一试。板书:(单株草 :转折叶、正反两面)

4、当一株草有多片叶子的时候,该怎么样画?教师示范。(板书:多片叶、穿插遮挡)

三、深入探究(分析多棵草)

2 提问:刚才这位同学画的这棵草非常好看,可是这棵草太孤单了,怎样让它体会到集体的温暖?(画出一片草丛)当你走进茂密的草丛时,也许你会感到轻松,也许你会偶尔发现草丛中的神奇——那些自然界的花草除了本身的形态各有特点以外,花与花、叶与叶、茎与茎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所产生的空间感也会非常生动。

1、小组讨论: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添画一片草丛?

2、师生交流:根据同学的回答,师稍加引导,和几名学生共同添画草丛。(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

(1)从刚才画的那棵小草后边空隙处添画各种不同的草;(板书:多棵草 :远近高低)

(2)添画时,被遮挡部分要省略不画;(板书:前后遮挡) (3)注意小草每片叶子的长短、大小、宽窄、弯曲转折变化。 教师小结:有了千姿百态、纵横交错的变化,草丛才会更加美丽!

四、启迪想像

1、除了各种花草外,草丛中还会有些什么?(课件出示小昆虫图片)小昆虫、小动物也把草丛当成了自己的乐园,草丛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2、师:请同学们讲一讲发生在草丛里的故事吧!(学生讲故事)

五、欣赏大师和学生作品

1、名画欣赏:古今中外,美丽的草丛也吸引了不少著名的画家,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潘天寿的国画《雁荡山花》、王克举的油画《青庄 3 稼》、格列佛游记中的插画。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六、学生作业

我想在刚才的欣赏过程中,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闪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运用线描的方式表现复杂而神秘的草丛,并想像添画故事。

1、明确作业要求(课件出示):

(1)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用线把它们描画下来。

(2)在空隙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人物或动物。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能太多。

(3)在背景中添画更多的花和草,让画面更加饱满。

2.学生作画:用手中的画笔在A4纸上画出草丛中的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七、评价交流

1、评价学生作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介绍自己的画,并讲讲草丛里的故事,集体评价。 (2)教师抓住教学重难点,针对性的作总体评价。

2、渗透环保教育。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却为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欣赏PPT课件中:欣赏绿化草坪、草坪护堤等照片。) 板书设计:

5、草丛中

单株草:转折叶

正反两面

多棵草:远近高低

前后遮挡

多片叶:穿插遮挡

第19篇:草优秀教学设计

篇1:《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 (草很茂盛的样子)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篇2: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草》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草》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以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但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下老师会叫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看谁读得更好。好,开始吧。

在大家朗读的时候,老师也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大家,大家读得都很棒。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

看来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学得也很好,刚才有同学已经指出了第二句诗中的“岁”是平舌音,“荣”是翘舌音(出示课件),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要注意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 大家读得很好,我们还有同学指出了刚才那位同学没有注意翘舌音,看来同学们都很仔细,“烧”这个字是怎么读的呢?(课件)(请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答对,那再请学生答,不超过四位学生。

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那现在我们就要自己来朗读一下了。

(全班齐读)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大家首先来看一下,然后再联系古诗,我们来讨论一下这首古诗的内容是什么,白居易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草的情景呢?(出示课件图片) 大家可以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和有关的参考资料,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

(请四到五为学生起来朗读古诗)

不错,很好。(如果有读音错误,及时指出) 刚才大家都已经讨论了,如果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话,现在就提出来吧,我们一起来互相帮忙。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问) 既然已经解决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那我们就要来讲讲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了。老师在把刚才的几副图再放一遍,大家开动脑筋,等一下我请同学回答。 (播放ppt,并请请学生分别讲一下这四句诗的大概意思。

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是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就是要赞美草的这种精神。那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学习小草的这种精神呢? (学生回答“要”) 很好,我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3、练习背诵,完成练习很好!老师听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小草的坚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赞美了小草,也有同学说要学习草的这种顽强的精神!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朗读训练:分男、女同学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跟着音乐读) (好)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游戏做完了,我们又要开动脑筋了,大家来看ppt,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站起来告诉我空格上应该填什么,而且发音要准确喔!

篇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草》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草》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课中刚刚讲到《找春天》,而且我们大家也都各自找了一下春天,我发现啊,大家找到的春天都不一样,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二、讲授新课

以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但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下老师会叫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看谁读得更好。好,开始吧。

在大家朗读的时候,老师也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大家,大家读得都很棒。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

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那现在我们就要自己来朗读一下了。

(全班齐读)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大家首先来看一下,然后再联系古诗,我们来讨论一下这首古诗的内容是什么,白居易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草的情景呢?(出示课件图片) 大家可以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和有关的参考资料,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

(请四到五为学生起来朗读古诗)

不错,很好。(如果有读音错误,及时指出) 刚才大家都已经讨论了,如果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话,现在就提出来吧,我们一起来互相帮忙。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问) 既然已经解决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那我们就要来讲讲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了。老师在把刚才的几副图再放一遍,大家开动脑筋,等一下我请同学回答。 (播放ppt,并请请学生分别讲一下这四句诗的大概意思。

第20篇:《盗草》教学设计

《盗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生字

贪tān 奈何nài 哀告āi 匹配pǐ 痴情chī 2.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4.词语

佳节:令人愉悦的节日。 莫奈何:没办法。

佩剑:身上佩戴着宝剑。 仗剑:手里拿着宝剑。 哀告:哀求告知。 尊声:尊敬地叫一声。

匹配:①合为婚姻 ②指元器件等的配合。 5.作者、作品简介

田汉(1898.3.12——1968.12.10)湖南长沙人,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等。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后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此时期创作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等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1930年加入“左联”,1935年创作的剧本《回春之曲》是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来表现人民抗战决心的作品。同年被国民党逮捕,经营救出狱。

抗战开始,立刻参加集体创作话剧《芦沟桥》,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1944年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组织了西南戏剧展览会。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创作了剧本《丽人行》、《忆江南》等。1948年转入华北解放区。

解放后,任中国剧协主席和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及整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改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田汉改编白蛇戏曲始于抗战后期。1944年他在桂林作了二十六场京剧《金钵记》。这个戏解放初还上演和出版了剧本。但1950年田汉又重新构思,方写成了十六场京剧《白蛇传》,其后又不断修改,所以作者在1955年说,这已是“十年磨一剑”之作了。 6.京剧常识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二)阅读能力目标

1.了解京剧常识,感受中国古典文化魅力。2.学习分析作品人物的方法。

(三)写作能力目标 练习写作简单的剧本。

(四)思想教育

揣摩白蛇的形象意义。

三、教师建议

学习课文首先要了解《白蛇传》的有关常识。《白蛇传》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女人时常害人,而陈芝光《南宋杂事诗》中,也已见“闻道雷峰蛇怪”之说。此外,民间还有法海做了坏事,竟躲在田螺壳里不敢出来的传说,也是这个故事的片断材料。《白蛇传》还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的主要矛盾,转变成白蛇与法海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干预和破坏幸福婚姻的恶势力代表。《白蛇传》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白蛇传》传说从最初的雏型发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间文学自身的流传变化,也接受了说唱、小说、宝卷、戏曲等俗文学的影响。

四、课文讲解

(一)文章概要。

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表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二)《盗草》的主题。

歌颂坚贞爱情和舍身救夫的牺牲精神。见练习二解答。

(三)蛇、狼等动物故事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寓意(主题)? 写动物其实是写人,故事里的蛇、狼与自然界中的蛇、狼并不是一回事,文学又是虚构的,加上不同民族文化的原因,寓意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毫不足怪。详见练习二解答。

(四)感受、领略唱词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与舞台道白、平时说话的一些区别。

唱词的三言收尾,舞台道白的四言(二言)收尾,平时说话的散文句式、省略成分的简短句式。参见练习三解答及词句品味。

(五)蛇的形象。

在文学创造中,人们对于蛇的想象不是固定的、僵化的,而是十分自由的。同样一种动物,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可以创造出不同性质的形象来。

蛇的文学形象反差甚大。有时,人们把蛇刻画得邪恶无比,十恶不赦,人类对于它不能有任何麻痹大意,就是它处于逆境也不能被饶恕;有时,又产生像中国“白蛇传”这样的民间故事,并且又广为流传,被改编成传奇小说和戏曲。

白娘子,是蛇在民间传说中难得的一个正面形象。她不但比“知识分子”许仙更坚定地忠于自己的爱情,而且还比超人的和尚法海更富有人情味。

我们选入课本的《盗草》,大体继承了民间传说的基本精神,但是,由于是浪漫主义作家田汉所创作,又明显地含有现代的浪漫的爱情观念。白娘子盗仙草,与仙童搏斗,不敌,临死不惧,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痛苦,而且声言“死不足惜”,但丈夫没有“回生之望”,将是终生遗憾。——这本来已经相当浪漫了(浪漫的特点,是情感的绝对化),而掌握生死大权的南极仙翁居然为之感动,轻易地让她带上仙草回家救夫。如果不是民间故事,这样的写法,可能要被认为是把封建社会中争取爱情自由的过程简单化了,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肤浅化了。但是在这里却只给人一种浪漫的、诗化的感觉,无限美好的感觉。这是因为,这样的情节设置从效果上把爱情的感人性强调到极端,到了超越现实的程度:爱情是美好的,美好得连敌人也为之感动。这就把白蛇的爱情诗化了。作者对于白蛇的同情溢于言表。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世界文学史中,《白蛇传》可能是惟一赋予蛇以人性、纯洁爱情和诗意的文艺作品。

(六)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略,可参见教师建议) 第二题

关于蛇的不同文学形象产生的原因,以上作了详细的探究。可参阅此部分内容及其他参考资料,形成自己的一定理解,但不必过多介绍。

理解,主要依据他们接触过的有关文学作品包括课本及课外作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大体应了解: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的“蛇”也像其他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写动物比较自由,又增添人们阅读(包括听故事)的好奇心和惊异感。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致命)或某一习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认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其实,自然界中的蛇,不要说“恶人”,连“恶蛇”都没有多少资格称得上,更不用说“成精”了。总之,文学作品中的“蛇”与自然界中的蛇往往是两码事,而文学是虚构的,寓意截然相反就毫不足怪了。能明白此点就行了。如果在查阅资料中了解更多一点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那也可适当多作一点介绍。 不同于本单元的其他蛇、狼的故事,可以上网、上图书馆、上书店或到民间采风收集,目的无非以更多一点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第三题

此题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盗草》所歌颂的重情重义的美好情感。这和第一题、第二题一样,通过一项语文活动,感受我国民间流传的这一美丽故事和动人情感。对于《盗草》,感受它的基本情感。 此题的目的之二是比较、体味《盗草》的语言表达形式与其他散文故事的区别,主要是在“改写”中增强感悟。

综合性学习:生活的棱镜

一、设计意图

(一)在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深化对寓言故事的文化品格的理解,提高语言文化品位。

(二)通过讲述成语寓言故事的活动,进一步锻炼口头流畅表达的能力。

(三)通过创作和表演寓言剧的系列活动,丰富课外语文生活,培养对于演剧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自主组织文艺活动的能力,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创造精神,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指导事项

(一)本次实践共两个活动项目,讲故事为较单纯的口头表达,演剧系列活动则综合性较强。活动的共同主旨是在实践中培养语文创造力。

(二)成语和寓言本次“讲故事”活动的意义在于创造性。此前几次的“讲”(复述课文故事、说明作品推荐理由和描述阅读感受、讲述亲情故事)大抵都属“如实道来”,难度相对较低些,而本次的“讲”虽有成语、寓言的“本事”为基础,但要求有所创造。创造性就在于,一是要“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二是要“增加一点细节和对心理活动的形容”。这是教师指导时应当把握的两个要点。

(三)寓言剧表演这是本学期最大型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了“改编排练、演出评比、‘记者招待会’”三个系列子项,内容丰富,头绪多,涉及面广,应周密组织,认真准备,开展好各项活动。

1.演出剧目有两个,宜成立两套编导及职能小组。

2.演出前主要的准备工作,教科书中已大体列出,更细致的安排应由编导小组自主商定。3.必须动员全体同学参与活动,并注意角色和职司的分配是否妥当。如发现不妥处,可根据“扬长避短,各尽其能”的原则,提出建议供编导小组参考。

4.“观众”最容易成为指导的盲点,因此,动员时应当让没有具体职责的“观众”明确要做的事情,如观摩排练、提建议、写新闻等等。

三、活动建议

(一)大多没有尝试过剧本的写作,因此,宜学习一些关于剧本编写的常识。

(二)为提高全体参与热情,可通过适当方式,让全体竞选编导、各角色。对主要角色可设A、B、C三角,以排练效果最终决定谁为A角。还可以赋予观众投票权,并增设“最佳人气奖”、“最佳观众奖”等等。

(三)如有条件可考虑举行全年级的寓言剧汇演。

(四)建议时间:2课时。讲述成语故事、演剧动员和新闻写作指导,用1课时;新闻写作讲评用1课时。寓言剧编写、排练在课余时间进行,演出和“记者招待会”利用班会课时间。

(五)本次写作题材是大家一起参与的活动,有很好的互评互改条件,建议先由大家互相批改,再组织对典型习作进行集体讲评。[第四单元品行善恶]

生活的棱镜(口述成语故事示例) 《拔苗助长》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这个故事也叫“揠苗助长”,比喻违背规律办事,急于求成,结果坏事。 《江郎才尽》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这个故事比喻人的文思减退。

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