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细胞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15 08:36:27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细胞》教学设计

《细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的发现史;

(2)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会对事物的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初步感受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三、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设问:每位同学都吃过西瓜,西瓜多汁美味,那你知道西瓜汁是哪里来的吗?为什么多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那就请同学们认真听,答案本中找!

可能不知

激发学生求知欲。

2分钟

问:你们知道细胞吗?

述:确实,由于细胞极小,小到我们肉眼根本无法分辨,所以,普通人一般无从所知。

展示:微生物大小

问:那么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

(布置学生阅读P3和P62)

活动一:

思考:细胞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置疑:从细胞的发现到今天的细胞学成就,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其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不知)

阅读

学生思考后回答

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通过自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细胞发现史与细胞学说的建立史,以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分钟

7分钟

3分钟

置疑: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动、植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结构构成的吗?这个结构是什么?

述: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就是细胞学说。

(板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生答:细胞

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3分钟

过渡:细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展示各种细胞形态图。

要求学生谈谈观察后的感受。

总结:细胞的形态是各式各样的,但它们都很小。

观察

回答。

感受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3分钟

过渡:细胞的形态各异,那么其内部结构又是如何的?

展示动物细胞结构图,介绍各部分结构。

继续在旁边展示出植物细胞结构图。

问:你能找出它们共有的结构吗?

追问:有没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哪位同学能在图中指出?

介绍植物细胞结构。

思考,并回答。

指定学生上台指出。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辨别能力。

10分钟

过渡: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细胞各部分功能。

针对动植物细胞图在引导的基础上介绍各结构的功能。

思考:

1、高大的树木为何能顶天立地?

2、叶子为什么通常是绿色?

3、西瓜的汁来自哪里?

讨论并交流

使学生初步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让学生用新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达到既帮助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6分钟

活动二:(“小小侦探家”)

设障:公安部得到一份生物作品,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植物还是动物,你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将它鉴定出来?(展示样品图片)

说明你的鉴定理由,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分组讨论。

汇报成果。

学以致用。并进一步明确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分钟

练习

(见)

3分钟

布置

作业

作业本BP12—13第

1、

2、

6、

7、8题。

四、板书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保护、控制物质交换

:含有遗传物质

:生命活动的场所

:支持、保护作用

:含有细胞液

:含叶绿素,光合作用场所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推荐第2篇:细胞概述教学设计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 细胞概述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分析

《细胞概述》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细胞学说、细胞的大小和数目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学习本章细胞的结构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本节课实际上是知识的衔接和延伸,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细胞中其他重要结构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分子组成,在初中也接触过细胞概述的部分内容。

但是学生对细胞概述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真正理解与内化相关知识还有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顺应与同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

2.了解细胞的大小和数目,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课内外的信息,学会鉴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细胞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发展自主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初步形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学说的内容 【教学难点】“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

五、教法学法

【教法】支架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讲述:同学们,通过初中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依据各自的特性有序地组织起来构成细胞。

提问:同学们也对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都有所了解,那么同学们知道“细胞”一词是由谁提出的吗?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 【教师活动】

过渡: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细胞概述”就知道了。 【教师活动】

讲述:那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内容:细胞学说。顾名思义,细胞学说即对细胞进行有关阐述的理论。

讲述: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1-22的内容来寻找它的建立过程。半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回答。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预设:胡克发现细胞;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施万提出所有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于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教师活动】

评价:阅读仔细。需要注意的是胡克看到的实际上是死细胞。 展示PPT 讲述:以上几位科学家的研究加上其他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共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提问:已经学习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它的内容,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

回顾建立过程,思考后回答问题。

预设: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开拓的过程。需要时间。值得学习。 【教师活动】

评价:讲得很对。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胡克的显微镜到光学显微镜再到电镜。 【教师活动】

讲述:细胞学说的建立无疑很伟大,它的意义在于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提问:对于这么伟大的理论,同学们可曾对它的内容提出质疑呢? 【学生活动】 预设:无。 【教师活动】

讲述、总结:实际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胞学说也有漏洞,典例就是病毒它是没有细胞结构的,这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自然,细胞学说在现代也得到了纠正,这也说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还在不断被修正和发展。 【教师活动】

过渡:学习完细胞学说,继续来了解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提问: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细胞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

预设:支原体;鸵鸟的蛋。 【教师活动】

讲述:一般来说,细胞的大小以微米来计算。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呢?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 【教师活动】

讲述:带着这个问题来进入书本23页的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简单地进行一次,同学们直接看方法步骤里的表格,进行计算,并对得到的结果对应老师刚刚的问题进行思考。两人以小组单位进行答案校对和讨论,可以结合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活动】

计算表格数据,小组讨论学习。

预设:细胞体积越小,体表相对面积(表面积/体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 【教师活动】

评价:对。还因为受细胞核控制范围的制约。 过渡:除了大小,同学们还知道有细胞结构生物由多少细胞组成的呢?一只大象的体积和一只老鼠的体积完全不一样,数目是一样多吗?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是因为细胞体积的增大吗? 【学生活动】

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预设:是因为细胞数目的增加。 【教师活动】

评价:对。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 展示细胞图片。

过渡:同学们是否发现细胞长得都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 预设:是的。 【教师活动】

小结:这说明细胞有着种类之分。

讲述:根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各种细菌)和真核细胞(植物、动物和真菌)。将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细胞核被认为是最大的细胞器。

总结:我们学习的细胞概述包括细胞学说,细胞大小、数目和种类,接着我们将实际去观察各种细胞。

【教师活动】介绍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进行试验,记录结果,分析交流。

七、板书设计

推荐第3篇:《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第二节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嘉汇三中 张琛

一、教学背景分析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本节课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3、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具体内容标准:

1、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2、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而且学生已经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并且基本能说出细胞膜、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因此本节课应该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激起学生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兴趣。并且完善学生已有的概念,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概念。

三、设计思路

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次级概念: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分布的部位和功能、玻片标本的种类

提供的事实性知识有以下几点:

1、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整片洋葱鳞片叶,使学生形成显微镜观察的标本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实物展示切片,涂片,装片的标本,让学生结合教材,使学生形成玻片标本类型的概念。

3、让学生观察墙壁,分析墙壁的作用,引出细胞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4、让学生观察细胞中染色较深的部分,引出细胞核的概念。

5、教师举出如吃洋葱有辛辣的味道,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生活需要能量等事实性知识,让学生形成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并进行概念的扩展,追问吃西瓜会有汁,有甜味,汁液有颜色的原因。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等。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例举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临时装片,练习绘制细胞结构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1、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

制作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结构

教师准备:显微镜,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五、教学过程 复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现在翻开书上37页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生:齐读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 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常用的仪器,在他的视野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奇妙的生物世界。如果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我们将洋葱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吗? 生:能/不能

师:那大家亲自动手试一下吧 (动手)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太厚了,不透光 师:从刚才这个事实我们知道了,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我们在观察之前,必须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作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观察。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翻开书42页看看有哪三种? 生:

师:(简单介绍并演示)

师:那我们今天就主要来学习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介绍实验材料) 主要内容

生:齐读43页方法步骤

师:那谁能作为老师指导一下我应该怎么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

1、擦

师:这一步主要是为了避免视野中出现杂志和污垢 生:

2、滴

师:注意水滴的大小,太小容易出现气泡或干涸,太大实验材料容易漂浮移动,同时水会溢出污染显微镜 生:

3、撕

师:内表皮与果肉粘连不紧密容易撕下来,用刀片划一个井字,从一角快速撕取,5mmX5mm大小最合适 生:

4、展

师:避免细胞重叠不易观察,撕得太大就不易展平生:

5、盖

师:盖玻片要速度均匀缓慢放下,可避免气泡的产生 生:

6、染

师:从另一侧吸引使染色均匀 (边演示边说明) 生:(两人一组进行观察) 师:(从旁指导)

师:思考

1、所有植物细胞形态都是一样的吗?

2、不同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一样?都有哪些结构? 生:形态不同

结构也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 师:细胞最外面的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功能,紧贴着的有细胞膜。里面有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也是染色最深的部分。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是细胞质。细胞质内有很多细胞器。如线粒体供能的,一些植物的汁液来自液泡,绿色植物有叶绿体。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课堂小结 板书

第二节 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的类型

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

三、植物细胞结构

推荐第4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本内容中有三个重要的名词概念,细胞呼吸代替了原教材中的生物呼吸,强调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图解。识记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和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在本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图表结合的方法来描述生物体中的生命现象,强化图文转化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会用比较法来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尝试概念的推导式,探索式教学,学会理解和分析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是生命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生命物质的特殊性所在,同时更是发生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有规律的化学变化,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细胞呼吸的意义

难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如果教学需要可以分成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呼吸作用 ” 与我们通常了解的 “ 呼吸 ” 是一回事吗? 问问学生是否知道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是否将呼吸与呼吸作用相等同? (可以带学生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让学生比较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不同。) 讲述:其实 “ 呼吸作用” 并非我们学习过的 “ 呼吸 ” ,我们熟悉的 “ 呼吸 ” 指的是人和动物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而 “ 呼吸作用 ”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因此也叫做 “ 细胞呼吸 ”。正是因为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具备这一功能,才能保证所有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 呼吸 ” 与 “ 呼吸作用 ” 的现象和本质是有所区别的。教师通过我们的呼吸从而引出细胞呼吸概念。

1.细胞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又叫生物氧化。本节内容就以葡萄糖为例来说明呼吸的过程;理解生物氧化和物质燃烧的区别和联系:氧化分解,无论是有氧气参加,还是无氧气参加,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则为氧化(脱氧则为氧化);得到电子为还原(得氢则为还原)。有机物只有在被氧化成简单的有机物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时,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一部分以热能散失,另一部分被ADP捕获形成ATP贮存起来。归纳出细胞呼吸的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故此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

讲述: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生物氧化更为复杂、更为温和、更为完善,而且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不仅可以维持体温,还可以用于多种生命活动,但燃烧仅仅能发光发热。所以生命运动更为精巧,更为奇妙,更为高明,生命是伟大的。细胞呼吸是一个由多种酶参与催化,多步骤的过程。细胞呼吸通常是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某些细胞也可以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呼吸。在有氧条件下,细胞中的有机物会彻底氧化分解成为无机物,自然会放出全部的能量。无氧条件下,细胞中的有机物降解成为其他的有机物,释放出一部分能量。总之,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被细胞利用,生命过程得以正常进行。这便是细胞呼吸的实质所在。 那么以上这样两个过程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从而引出:

分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有氧呼吸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识图,让学生思考图中各个阶段的反应产物,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氧呼吸过程的文字说明,思考三个阶段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释放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部位,教师再板书三个阶段的反应式如下:

1.C6H12O6→4[H]+2CH3COCOOH(丙酮酸)+能量(少量)﹤ 2ATP

热能

细胞质基质。

热能2.2CH3COCOOH(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少量)﹤ 2ATP

热能

线粒体

3.24[H]+6O2→+能量(大量)﹤ 34ATP

线粒体

此处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中间过程和中间产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情况,将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三羧酸循环)较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将上述三个反应式左边加左边,右边加右加,消去两边相同的部分,得到一个总的反应式为: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难点说明: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来自哪个反应物?用含同位素氧跟踪用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得出氧元素途径: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然后让学生将这个反应式与课本对照,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及反应的条件,并与细胞呼吸的概念对照,顺其自然就得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3.无氧呼吸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乳酸发酵,酵母菌发酵)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写出呼吸作用两个反应式:

根据上述反应式,由于形成不彻底产物(乳酸或酒精)中,都含有更多的能量,因此释放了少量的能量。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式,对比细胞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概念,推导出无氧呼吸的概念。学习了细胞呼吸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比较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教师提示:反应条件、进行的场所、物质的变化、能量的变化,也可以从概念所包含特征去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概念,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由学生归纳总结)

4.细胞呼吸的意义

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用浓缩法进行归纳,以方便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概括能力,说出自己提练的精华,教师点评并板书意义:提供能量;提供原料。并对全部内容作总结性讲评。

推荐第5篇:伟人细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

2、深入研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3、处理好现实与理想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设想

1.安排一教时完成学习任务。

2.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充分预习,熟读全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注意教学的互动。

三、导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1.多媒体展示伟人图片,包括孔子、邓小平、杨利伟、爱因斯坦等,最后展示一位同学们不太熟悉的工程师让同学们猜,从而导入课文。

2.提问:“伟人细胞”是什么意思?——

伟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3.过渡:秦文君的《男生贾里》一文中,主人公贾里也想成为一个伟人。

(二)课文探究

1.过渡:贾里认为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呢?他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呢?

(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速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请在书上作好圈点勾画:

①贾里认为一个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

②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情?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2)学生自学课文5分钟,圈点勾画。

(3)学生交流,相互评价。

教师板书。

(伟人细胞: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豁达洒脱、旗帜鲜明、有爱有恨、轰轰烈烈。)

(经历的事情:

①化敌为友。贾里有爱有恨,恨邱士力,结果“恨不起来,却成了朋友”。

②矮个风度。贾里追求“矮个风度”而参加健美班训练,结果却被人认为他的体型符合新潮观念而不了了之。

③打工计划。贾里打算“一鸣惊人”去大工厂打工,结果把借来的名牌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口子,让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④意外成功。贾里当伟人的计划失败后,心里闷闷不乐。后来却因为主动要求把那套破损的书分给自己的区区小事而引起了轰动,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2.过渡: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成长过程,贾里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

(1)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贾里认为自己刻意做的三件事都失败了,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认为贾里是完全失败的吗?理由呢?

③假如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对他说句什么话呢?

④贾里所认为的小事为何“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这件小事告诉你什么道理?

(2)小小组讨论交流,集思广益。

(3)集体交流,教师评价。

(贾里失败和成功之处。

①化敌为友:失败:由于不能轰轰烈烈的去恨,不符合他的伟人标准。

成功:用“大师风度”律己,运动会上反对播放软绵绵的流行音乐,有正义感。以军乐号压倒了流行音乐,振奋了运动员的竞技精神,化敌为友,被说成是初一的“两条好汉”之一。

②矮个风度:失败:想通过改变体形以成为公众瞩目的人物,这个想法本身是很可笑的,结果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符合某些人新潮的观念。

成功:胳膊硬了,腿也结实了,

③打工计划:失败:本来准备“一鸣惊人”,结果把借来的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大口子,“曾剪过线头”这一履历也不能添多少光彩,让好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成功:主动推荐自己,勇于实践。

④意外成功:失败:对于一心想做伟人的贾里来说,这件事跟过去为实现伟人计划而干的可歌可泣的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成功:体现了不怕吃亏的思想。)

3.过渡:是啊,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做小事,也许很普通很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大家看屏幕。

展示“张永江图片及文字介绍”,联系上课伊始的悬念,强调文章主旨。

(三)拓展延伸

1.讨论:现在你认为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呢?

2.讨论:你认为贾里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伟人之梦?

3.过渡:贾里有一个伟人梦,作为他的同龄人,你也可以有伟人梦。

提问: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伟人细胞能够移植,你想移植哪个伟人的细胞,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实现伟人之梦的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我相信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这些优秀的伟人细胞,一定会帮助你们走向成功之路!老师对你们充满信心!

四、作业:请以“我的伟人之梦”为题,写一篇随笔。

推荐第6篇:《观察细胞》教学设计

《观察细胞》教学设计

汤坪小学 宋成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制作并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生物细胞装片,并能作简单记录。2.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认真学习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细致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科学知识

1.掌握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通过洋葱细胞结构,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人类揭示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材料准备

1.教师:课件,显微镜、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解剖盘。

2.学生:洋葱。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生物体是由很小的细胞构成的,并且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同学们愿意同老师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亲眼看看生物细胞的形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细胞(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㈠回顾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还记得吗?(课件出示) ㈡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玻片标本。

1.师:直接把洋葱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表皮细胞吗,怎么办?(引出制作玻片标本的必要性)。

2.介绍显微镜对观察材料的特殊要求: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观察物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或装片。(引出子课题: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3.具体讲解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课件出示): (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

(2)用小刀剖开洋葱,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 (3)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同时强调用刀安全),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内表皮;

(4)再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表皮必须平展开,不能折叠;

(5)用镊子将盖玻片倾斜着盖在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释的碘酒,把盖玻片微微倾斜,然后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水(完成制作)。

4.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5.小组合作尝试制作载玻片,教师巡回指导。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指导学生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正确安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 3.首先指导各小组长操作学习。

4.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别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避免围观时发生挡光现象等)。

5.让学生们在白纸上画出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实物展示台展出,并与课本P39的图片进行对比,交流得出洋葱组成实验结论。

(四)延伸总结

1.师:同学们,你们还想了解其他生物的细胞结构吗?(分发成品玻片标本,学生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

2.课件出示其它生物细胞图片,同时讲解它们形态不同,功能也不同。3.师:通过对洋葱表皮细胞和其它细胞结构图片的观察,你对生物的结构有什么认识?

4.学生们说后,课件出示: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它们不仅形态各异,功能也多种多样……从而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命体和生命世界。

5.介绍(课件出示)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们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探究

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不仅解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也揭开了一个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在下节科学课上进行交流,好吗?(培养学生们的探索能力,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班级:第小组小组长:实验时间: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学习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运用显微镜观察,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解剖盘洋葱小刀镊子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一:制作洋葱表皮装片:1.滴:2.取:3.展:4.盖:5.染:6.吸: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交流得出洋葱组成实验结。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小组成员:

教师: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班级:第小组小组长:实验时间: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学习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运用显微镜观察,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解剖盘载玻片洋葱小刀镊子盖玻片显微镜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纸实验过程一:制作洋葱表皮装片:1.滴:2.取:3.展:4.盖:5.染:6.吸: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交流得出洋葱组成实验结。实验结论小组成员:

推荐第7篇:《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第1课时)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 王红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体会。 2.根据自己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教学重点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三、教学难点

规范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

1.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绘图纸、铅笔。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显微镜结构和如何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观察了永久装片,我们看到了细胞。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装片去观察一下活的细胞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玻片标本的类型

1.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对光,其目的是使外界光线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穿过通光孔,到达物镜和目镜,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放大的标本。 2.在学习完显微镜之后,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载物台上,想看看自己放大的指纹。还有的同学在载物台上放上一张纸,想看看上面的字是否能被放大。甚至有的同学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来想看看头发的显微结构。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3.有的同学说,这些材料都太厚。确实如此,如果我们观察的材料太厚了,光路就无法通过了。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材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呢?有的同学会说,实验材料一定要薄。那么要薄到什么程度?我们观察的生物材料一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观察的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装片:将能透过光线的标本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制成。 切片:将标本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 涂片:将液体标本涂在玻片上制成涂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感性认识出发,理解显微镜工作原理。

(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制作)。 我们今天制作的临时装片名称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鳞片叶。所谓临时装片,就是现场制作,制作完成后马上可以进行观察的装片,不宜长久保存,它是相对于永久装片而言的。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2.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我们要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一手拿着载玻片的两端,另一只手用纱布沿着一个方向擦拭。在擦拭盖玻片时,因为其非常薄,所以要注意在擦拭的时候,手不要用力过猛,小心不要把它弄碎!擦拭的目的是为了后期在观察装片时能够更加清晰。

第二步: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当然,一定要注意“一滴水”的量,既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过多实验材料容易漂浮移动,另外,水溢出会弄湿载物台,甚至会污染物镜。

第三步:取材。我们今天选取的材料是洋葱鳞片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低头操作,小镜头)紫色的一面为外表皮,另一面为内表皮。从它的内表皮上非常容易撕取薄而透光的一层表皮组织,我们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上划一个方形,边长大约5 mm左右,用镊子从一角上把中间的一小块薄薄的内表皮撕下,这个就是我们要观察的内表皮细胞了。它只有薄薄一层细胞,非常便于观察。

第四步: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注意:因为洋葱内表皮表面有一层蜡质,为了防止产生气泡,一定将整个内表皮都浸润在水滴中,再用镊子把它展平,保证我们观察到的是一层细胞。

第五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加盖玻片呢?

因为我们的载玻片上有水,加盖玻片时候可以防止液体污染物镜,同时也可以使焦距聚焦在一个平面上。

【设计意图】学生边学边做,减低学习难度,易于保持兴趣。

(四)观察未经染色的植物细胞

1.此时,我们将初步制作完成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取显微镜,对光,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2.同学们请看,此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的轮廓了,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是不是一个挨着一个,非常的紧密?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所以还可以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观察细胞。

【设计意图】观察未经染色的植物细胞,便于与染过色的植物细胞进行对比。

(五)染色观察

1.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临时装片的染色方法。

第六步:用吸管吸取少量的稀碘液,滴加在盖玻片的一端。

第七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反复多次,直至标本被染色为止。用吸水纸另一侧吸引,可以使标本快速,均匀地被染色。

2.现在,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就制作完成了,我们赶紧到镜下去观察一下吧。 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低倍镜下找到细胞,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3.和前面没有染色的细胞对比一下,你们观察到什么不一样了吗?

同学们都发现了在细胞内部有一个被染成深色的部位,那就是细胞核 (指一下细胞核)。染色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制作成功的临时装片,应该是只有一层细胞,干净、清晰、染色均匀、没有气泡干扰观察。

(六)小结 让我们再简单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7个字。 第一步: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第二步: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

第三步:取,从洋葱内表皮上撕取5 mm左右一薄层细胞。 第四步:展,用镊子将水滴中的片内表皮展平。

第五步:盖,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它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玻片。 第六步:染,吸取少量稀碘液,滴加一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染色。 第七步:吸,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直至标本染色为止。

大家在制作装片时,记住擦、滴、取、展、盖、染、吸这7个步骤,再注意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制作装片了。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七)实验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1.由于同学们是刚开始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所以很多同学在制作的临时装片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同学制作的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在镜下观察时发现了许多大大小小边缘呈黑色的圆圈,用镊子在盖玻片上压一压,这些圆圈还能移动,(放动画)他们是什么呢?有同学猜测出他们就是气泡。

有可能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出现了气泡,影响了观察呢?

有可能在第五步,盖盖玻片时,没有按照正规的操作要求,先让盖玻片一端接触水滴,然后在缓缓地放下盖玻片。盖玻片没有接触水滴,或是盖玻片放的太急了,都有可能出现气泡。

2.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同学制作的装片有几层细胞叠加在一起了,那这又是哪步操作不正确导致的呢?

有可能是在取材后没能将它展平导致的。

3.再看这位同学制作的装片,怎么细胞轮廓这么不清晰,洋葱表皮和盖玻片、载玻片之间形成很多空隙,不利于观察。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他没有滴加清水,滴加清水过少,也会出现这种效果。

4.我们看,这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在盖玻片旁边到处都是清水,再滴加稀碘液之后,更是满载玻片上都是水,染液也不能被吸水纸顺利吸引。所以掌握好滴加清水的量还是很重要的,能够把实验材料完全浸润的一滴水就刚刚好。 5.由此可见,我们每一步的操作都很重要,都决定了我们最后制作的临时装片是否能成功。经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

同学们,学习制作临时装片,这是初中阶段同学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我们掌握了这项技能,才能更好地观察、了解微观世界,更好地认识细胞。相信同学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一定会制作出干净、清晰的临时装片。

(八)练习绘制细胞图

下面我们以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例,来学习生物绘图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生物绘图方法后,我们就可以绘制所观察到的细胞。

1.接下来我们要选定目标,在显微镜的视野内找到一个结构清晰的细胞。

2.生物绘图的原则就是真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什么就要用笔记录下什么,要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布局要美观、整洁。

3.首先要选位、勾轮廓图:依据显微镜下看到的实际情况,在绘图纸中央偏左侧的位置上,用铅笔轻轻勾画出细胞的轮廓。勾画轮廓的线条要一笔到位,不能来回的描画。图的大小要适中。各部分的比例要正确。

4.接下来绘图、注字:在勾好草图的基础上,用铅笔准确、清晰地绘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图。

5.绘图时细胞的明暗部位应用“铅笔点”的疏密表示,细胞核的颜色深,我们就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点点的时候,要让铅笔与绘图纸垂直,所点的点不能带“小尾巴”。图画好后要注字,字要尽量注在右侧,用尺子引出水平的指示线,字应尽量上下对齐,最后在图的下方注上所画图的名称。一张细胞结构图就绘制完成了。

六、板书设计

1.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材料,材料必须透光,使不同的材料透光的处理方法通常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

2. 制作临时装片:擦、滴、取、展、盖、染、吸。

推荐第8篇:《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石城实验学校

陈琳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掌握制作方法。

1、(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工具,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教法

演示法、讲解法、激励法。 教法

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你们想知道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吗?那么我们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就能知道它的模样了。

2、引出课题:(多媒体出示)植物细胞

(设计理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刚刚学会使用显微镜,很想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细胞,而创设问题情境刚好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二、示范操作、教会方法

1、认识材料用具(多媒体出示):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熟悉制作步骤(多媒体出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4)、展:把薄膜浸入清水中用镊子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材料上

(6)、染:用滴管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7)、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教师结合方法步骤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设计理由: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我把实验过程的七个步骤用用七个字概括,既利于学生识记,又便于学生操作,再结合教师的演示,学生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大大提高。)

三、学生实验、教师点拨

让学生两人一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解决。

(设计理由:实验主要是锻炼学生使用工具和仪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分配两人一小组进行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对照比较、强化认识

1、(多媒体出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图片。

2、让学生把自己显微镜中看到的细胞和图片进行比较,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细胞简图。

3、表扬制作快速、成功的小组,分享成功。

(设计理由:通过对照、比较,以及教师的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信心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五、课堂巩固、反馈提高

(一)选择题

1、医生在载玻片上将病人的血液涂成标本,这种标本叫(

A切片

B装片

C压片

D 涂片

2、盖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盖下,其目的是(

) A避免出现气泡

B防止水溢出

C增加透明度

D防止材料移动

3、黑藻细胞的基本结构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

B、将洋葱块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C、用镊子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在水滴中展平

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

5、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的哪个结构中(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樱桃细胞的(

)中

A叶绿体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7、下图为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写标号及文字):

(1)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填名称)

(2)这些植物细胞是在显微镜的目镜12.5×,物镜是10×的情况下所

观察到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___倍。

(2)已被碘酒染色的装片上,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3)若这个细胞是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那么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若他所观察的这个洋葱表皮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这个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_________。

(5)王小明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表皮做成的玻片标本叫_________,常用的玻片标本还有_______和_________。

(设计理由: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通过练习反馈便于教师查缺补漏。)

六、课堂小结、感悟拓展

让学生小结课堂学习内容及收获。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制造有机物,人类和其他生物才有了食物来源,所以我们要爱护植被。

推荐第9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有着丰富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剧烈运动时常常会气喘吁吁、心跳加快、满头大汗,运动后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知道酿酒工业离不开酵母菌酸奶、泡菜等离不开乳酸菌等等。将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融入课堂,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原理,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生物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 (2) 通过对酒精发酵的学习,认识到酒精对生物细胞的伤害,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饮酒。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能,对二者的过程和反应场所进行比较。 (2)通过参与小组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1)正确地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正确地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四、教学用具

1.课前准备教具火柴、挂面

2.《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以CO

2、H2O等无机物为原料,合成了糖类等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我们要利用这些化学能,就要使其释放出来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呢、?如我手里拿的这根挂面。学生回答,燃烧,呼吸作用等等 2.演示实验:有机物的燃烧。提问有机物通过燃烧释放了能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产生了CO2和H2O。那么,呼吸作用和燃烧有什么共同点?呼吸作用能像体外燃烧那样剧烈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都释放能量,产生CO2等物质。不能,有机物中的能量若像燃烧那样一下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就不复存在了。 3.讲解:细胞生活在常温、常压下,有机物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能量,而应该是通过一个温和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细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提问:细胞呼吸的概念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强调关键词:反应物、场所、过程、产物、能量变化。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提问:根据初中所学,大家来揣度一下,这个概念中似乎缺了什么,学生回答。条件——氧气,细胞呼吸必须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吗?引出,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三、有氧呼吸

1.讲解:有氧呼吸顾名思义,需要有氧气参与的细胞呼吸。它是绝大多数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提问

(1)、我们在学细胞器时,说有一种细胞器与有氧呼吸有关,大家回忆一下,是哪种细胞器呢,学生回答,线粒体。

(2)线粒体都具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如何适应线粒体的功能呢?学生回答。线粒体的结构:内、外双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突起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为呼吸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板图线粒体的结构,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

(3)如果把白板的边缘比喻成细胞膜那么大家想线粒体的周围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细胞质基质。

2.设置问题:有氧呼吸分为哪几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反应场所是什么? 有着怎样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请大家看书,尝试在自己的细胞图中写出每一阶段的反应式。 学生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在自己所画的“细胞”中相应的位置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式。 一位同学黑板展示。 3.总结

第一阶段葡萄糖降解阶段。

1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2物质变化: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H]和少量ATP。

3能量变化: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阶段。

1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

2物质变化: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产生少量ATP。

3能量变化:释放出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1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

2物质变化前两个阶段生成的[H]和氧结合形成水形成大量ATP。

3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 4.引导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了解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具体过程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提示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能量总变化 5.强化理解巩固提升。

提问水在第几个阶段参与进去氧气在第几阶段参与进去二氧化碳在第几阶段生成水在第几个阶段生成能否将反应式前后的“H2O”约去 四无氧呼吸

1创设情境应用过渡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剧烈运动时会气喘吁吁,心跳加快,满头大汗,请同学们用生物学原理分析这一现象。学生回答,骨骼肌细胞需要能量,就要进行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就需要大量氧气,因此呼吸频率会加快。心跳加快使肺部吸收的氧气快速到达全身各处。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的很大一部分能量都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故会满头大汗。 剧烈运动后,经常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虽然有氧呼吸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但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就可能进行无氧呼吸。例如人骨骼肌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时就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我们有酸胀的感觉。可见动物仍保持有无氧呼吸的能力。

动物体内能进行无氧呼吸,植物体内是否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呢,(学生回答可以。比如,苹果在密闭的盒子里放久了就会有酒味散发出来,这就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更为普遍,比如有专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细菌——乳酸菌,酸奶、泡菜等就是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结果。像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就是酿酒的原理。 2.提问

1你能说出无氧呼吸的产物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2这些产物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阅读课文,将无氧呼吸两个阶段的反应式写在细胞图中。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

1.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2.物质变化: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分解成乳酸。3.总结无氧呼吸反应式。

提问: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能量变化。引导学生完善反应式,从能量变化角度看,由于产物中还储存着许多能量,所以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

五、比较总结练习巩固

1、提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提示:比如说反应条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相同点

①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不管是反应式还是反应场所。

②实质都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生命过程才能有动力、才能正常进行。

2请同学总结今天学习内容。练习导学案自主检测题。

推荐第10篇:《细胞》教学设计(优秀)

《细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对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绘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知道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3、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显微镜、洋葱、镊子、碘液、滴管、烧杯、载玻片、盖玻片、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自然界中有着形形色色的生物,有动物、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生长特点以在我们周围的分布都不相同,从而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有人说,如果把生物体比作一座房子,细胞就相当于构建这座房子的砖块。而且这些砖块还是活的,也就是说组成我们生物体的细胞是活的。除此之外,细胞还有哪些特征?每一个细胞和整个生物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来探究一下。

二、学生搜集资料交流:

(一)学生交流

(二)教师评价: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同学们课下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而且很善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教师展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三、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实验:

通过展示图片,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既然我们说细胞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呢?

教师演示实验:

(一)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二)观察装片。

请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来观察,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细胞的形状。 师生小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

四、小组内观察洋葱表皮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玻片标本

(一)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指导。

(二)学生动手将观察到的细胞描绘出来。

(三)学生展示所描绘的细胞。

(四)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多样性(草履虫、变形虫、细菌、真菌等)。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生物、同种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细胞的结构..........................千差万别。 ....

五、小组内制作细胞模型

(一)学生自主制作。

(二)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制作,并简单介绍。

(三)教师评价。

六、拓展活动——细胞的生长

(一)教师出示草履虫分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生物体都有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那么细胞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过程呢?

(二)教师接着出示细胞分裂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理解并描述细胞分裂,使生物体不断生长的过程。

七、师生课堂回顾总结:

师导: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优秀,既有动手操作,又有实际观察和描绘,那么,通过我们的探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第11篇:1.细胞教学设计

1.细胞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图示的方式描绘观察到的细胞。

2.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3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等植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够绘制并描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碘酒、吸水纸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这漂亮的教学楼是由什么材料建成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砖、水泥、钢筋) 那你觉得建楼最基本的材料是什么吗

对,砖是建造楼房的最基本的材料。那你知道人、动物以及

细胞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细胞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认识细胞

分组观察洋葱(俗称葱头),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这是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小结: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

2.用显微镜观察

(1)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

(2)交流: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你能简单地画一画吗? (3)(课件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

(4)小结: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两头比较尖,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叫做细胞。每一个小格子是一个细胞。

细胞由四部分构成:周围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中间有细胞核,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是细胞质。细胞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大约放大了5×10倍,一小片洋葱表皮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

3.认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1)课件出示:叶的纵切照片。

观察: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叶细胞的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2)课件出示根尖的纵切图。

观察:根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根的细胞?根细胞的形状、大小相同吗?

(3)观察茎的横切:出示幼茎的横切图。

观察:茎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茎的细胞?茎的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吗?

(4)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各部分的细胞有大有小,形状不尽相同。

4.认识动物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1)出示蟾蜍的卵细胞,人的血细胞、口腔粘膜细胞。 (2)观察:这几种细胞分别是什么样的?哪种细胞比较大 (4)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人和动物的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各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不同。

5.总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能生长、能繁殖,需要不断吸收营养,也要不断向外排出废物。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有关系。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四、板书设计:

1.细胞

细胞 构成

生物体

第12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紧贴课程标准强调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探究实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侧重在理解水平,所以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也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另外结合“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在选题上应同时侧重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虽然这一届高二的学生在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旧教材,初三和高一又没有接触到生物学,在本节课的生物学知识支撑上比较薄弱,不过对于生物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够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 广州市番禺区禺山高级中学在前年就开始推行“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高二的学生对于这种模式十分熟悉,具备施行“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基础。该模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从一个探究实验入手,通过分析探究实验,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和产物,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时强调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对于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的知识点能紧密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和熟知的社会生活(诸如人体高强度运动后的肌肉酸痛、甜酒的酿制等),从而能够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节课的重点有4个: 1.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2.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其中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要学生感性了解不同呼吸类型的条件和产物,并熟知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设置条件。 知识结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②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 ③通过综合分析,学会应用细胞呼吸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 ③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 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

②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评价学习。

(六)课前准备

两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中一组为演示组,另一组为实验课上的学生的装置)。

(七)教学流程

二、教学反思

遵照上述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好这些,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明确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理解深化到综合理解和应用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地发挥主导作用,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发展是实际的。

(二)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的分析客观实际

这一点是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实施的前提,正是正确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才能适当地进行分析探究和自主性学习。

(三)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是“目标教学”“问题—探究—发展”教学以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模式的取长补短,优势在于课堂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一开始的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大体上了解本节课的范围和内容。

引导性问题不要求探讨些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节课具备分析探究实验的任务,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展示自主性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主要是限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范围、要求和任务,避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出现盲目性,是保证自主性学习取得实效的措施。 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课堂结构的主要部分,它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和理解归纳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回顾是教师为了检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而设立的,在本节课中我借助了其他课程资源上的知识网络组织基础自测题。

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和发展,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了解深化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转化成能力;最后设置的课堂练习就是为了反馈前一环节(教师引导、提高和发展)的效果而布置的。

所以从整体上说,这种教学模式具备整体上的完整性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连续性、递进性。

(四)恰当合理选取、精析经典例题,课堂、课外作业互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选用了一个例题(见附录)进行评析,这个例题是关于酿制甜米酒的,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熟知这个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探讨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得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服务。当然也并不是说这个题目就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我注意了知识点的互补性。 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实施比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 1.探究实验的分析最好能在这个课时之前就完成,如果留在这个课时内完成,会使课堂时间紧迫。所以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经下课了。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好能分段实施,避免枯燥乏味,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附录:(例题) 阅读下面关于甜米酒的酿制过程,回答问题: 步骤(1):将糯米煮熟;

步骤(2):用开水浇烫小口容器罐的内部后,留作酿制容器; 步骤(3):将煮熟的糯米和适量的酒粬(酵母菌)混匀后,放入酿制容器; 步骤(4):密封容器。 问题:

(1)为什么要将糯米煮熟?

(2)为什么要用开水浇烫容器?

(3)为什么要在糯米的中间留出一个空间?

(4)为什么要密封容器?

(5)在酿酒的过程中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

第13篇:《观察细胞》教学设计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 细胞《观察细胞》教学设计

概念解析

本节主要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并总结细胞学说主要观点。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细胞形体极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始能看见见,形状多种多样。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动物细胞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构成,植物细胞还包括液泡、细胞壁 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细胞》是冀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中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本章要达到的首要目标。

在学生初步具务使用显微镜技能的时候,而观察细胞的前提是必须做好临时装片。所以,制作临时装片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掌握了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及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方法,对其它临时装片的制作就会触类旁通。

本节知识点清晰。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学生分析

1.学生通过上一章第二节《学会观察》的学习,已经学会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对于利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生物的材料有着极大兴趣。但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还要教师认真指导,纠正不足。 2.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已经练习过显微镜使用,但实验操作不规范。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多查多看,及时指出问题,给予正确指导。 设计理念

1.探究性:通过自己制作和观察的临时装片,初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主动发现知识,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提高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自主性:以小组活动形式为载体,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自我管理、相互评价等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习。 3.合作性:本节实验每2人为一个实验小组。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动脑思维、动口讨论,在亲身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制作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和组织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学会生物绘图基本技法

知道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学会制作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难点:掌握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分辨出植物细胞的结构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从而进一步明确要先制成玻片标本方可观察。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后全班交流展示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必须先将生物材料进行处理,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

切片:从生物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标本。

装片: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及个体微小的生物体制成的玻片标本。

这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做成永久、临时两类玻片标本。 导言:我们身边的生物多姿多彩,从低等的生物到高等的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体积一般都很小,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到它,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它的结构。

可是把一个洋葱或者番茄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

1、用来观察的材料必须满足什么?

2.常用的 玻片标本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有几种?什么是切片、涂片及装片?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了解几种玻片标本的形式 实验方法步骤

一、制作临时装片 1.示范 准备 擦→滴 制作临时装片 撕→展→盖 染→吸

学生认真观看,对其中的不明白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同学们展开讨论,或与老师共同解决 擦→滴→撕→展→盖→染→吸 擦→滴→刮→涂→盖→染→吸 避免污物影响观察

水以适量最好,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以盖玻片四分之一为宜。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上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将装片从显微镜载物台上取下,放在桌面上进行染色。不能直接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染色,否则会污染显微镜,染色后的装片一定要擦干净周边的液体,再用显微镜观察。 生理盐水、清水

生理盐水可以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细胞形态。 避免食物残渣对观察的影响。 教师用实物投影演示实验过程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用纱布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 从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块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

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用纱布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0.9%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生活状态)。 ③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壁轻刮几下。 ④将牙签尖端涂在生理盐水中。 ⑤盖上盖玻片。 染色。

投影屏幕提示制作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与学生一起总结个步骤关键词,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投影出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 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 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 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 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 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液体有何不同?生理盐水有何作用?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什么漱口?

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的方法步骤提问、思考,以解决不解之处,扫除制做装片中的障碍,以便下一步自行操作能顺利进行。 2.制作临时装片

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小组成员一个制作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另一个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 及时指导 尝试制作临时装片

二、观察临时装片

使用显微镜观察,初步感知细胞,

熟练操作,加深体会,避免不规范操作,力求完善、成功。 同组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装片比较比较说明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两者的异同 细胞形态不同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许多排列整齐的长方体口腔上皮细胞是团块分布的球体 看到结构不同

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液泡,但他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结合紧密不易分辨。

气泡一般较圆,边缘线柔,较粗,较黑,中央空白没有细胞核。 及时指导显微镜使用方法

提示:同组成员交替使用显微镜观察各自装片并互相交流,注意 用显微投影在教师实验台展示学生制作的装片,

教师有意选择制作成功组及有问题组装片在显微投影展示,再次强调制作装片正确方法和显微镜正确使用方法

比较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两者的异同 教师鼓励并及时补充帮助 细胞、气泡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绘图要领:

1.真实;2.规矩:大小、位置、点线结构;3.完整:名称标注齐全。 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绘图。注意把握绘图要领。

(真实、科学是第一,大小位置掌握好,线要轻轻点要圆,名称标注要齐全。)

边讲解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边在黑板上画板图示范;

重点强调: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小结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

细胞的性状多种多样,有球形的,有圆饼状的,还有的细胞形状不规则。

大多数细胞的直径在1-100μm,一些植物纤维细胞可长达10cm,人的神经细胞有的可长达1m。

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与他们行使的功能密切相关。

在观察了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后,讨论、归纳、总结

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是不是所以的生物的细胞都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一样呢? 显微投影出示菠菜叶的表皮和番茄果肉做成临时装片观察。 投影出示课本几种细胞图片 帮助总结细胞学说 当堂练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 B、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C、盖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触水滴 D、用碘液染色

2、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 ② 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观察的视野中既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压盖玻片,气泡出现的变化是(

A.会变形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 A.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5、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泡状结构,它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液泡 D.细胞质

6、用刀片轻轻刮取少许去掉表皮的黄瓜表层果肉,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叫做( ) A.临时切片 B.临时涂片 C.临时装片 D.永久装片

7、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核 D.细胞

8、.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凉开水 9.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目的是( )

A.避免产生气泡B.避免使细胞数目增多C.避免使细胞数目减少D.避免盖玻片破碎 点评 讲解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

制作一个植物细胞膜型 教学反思 板书

一、观察细胞

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1、擦 纱布 干净

2、滴 清水 中央

3、撕 (刮) 内侧(轻刮内侧)

4、展 (涂) 防止细胞重叠

5、盖 防止产生气泡

6、染 稀碘液

7、吸 浸润标本全部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第14篇:《植物细胞》教学设计修改意见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修改意见

一、教学环节

一般授课环节包括:导入新课、目标展示、自学探究、交流评价、达标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而你这节设计中缺少了交流评价、达标检测环节,根据你的教学思路,我对你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流程图进行了一些改动,有不妥之处你自己再修改修改。

二、板书设计

关于板书,它是一节课的灵魂,精炼概括了一节课的任务及重点内容,为了呼应,我将“步骤”二字去掉了,你看合适吗!

三、字体及格式

一般教学设计格式要求:标题使用3号黑宋体;作者单位、姓名,小4号楷体;一级标题顶格,4号黑宋体;正文空2格,小4号宋体。参评教学设计要采用文字形式,不要使用表格;若需要打印,统一用A4纸打印。因此,我对你的教学设计字体和格式进行了重新调整,对一些一级标题也进行了修改和合并,有遗漏之处你自己再修改修改。

四、交稿时间

我将修改稿发过去,你自己浏览、检查、修改后打印2份,11月末之前交到我这里。

彰武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教部 王剑峰

第15篇:《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年新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以及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分析资料等多种形式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教学。例如,葡萄被晾晒成葡萄干,是由于葡萄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了。我们吃葡萄干时会感到酸甜可口,说明葡萄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由此形象的引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然后再展开讲述。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变。可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做功的事例(如汽车行驶需要汽油燃烧提供能量),然后教师指出:细胞中物质的转变、物质的移动、细胞的成长、细胞内有序状态的维持等,都是做功。然后综合教科书的素材,还可参考背景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俗地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内容比较抽象。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DNA。教师可从分析克隆羊的资料入手,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可分组),让学生发表看法,引导学生从“多莉羊的性状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一样”的现象,得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推论。进而依次介绍:细胞核、DNA、遗传信息。最后用比喻、举例的方法总结出:在生活的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的;而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也储存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变。

4、通过分析教材的插图和相关资料,了解生物体中能量转换是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的。

5、概述细胞核是一个遗传信息库。

能力目标:

1、通过问题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4、概述细胞核是一个遗传信息库

教学难点:

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的图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主要由哪些结构构成?动物细胞呢?两种细胞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时什么?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无论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就像我们人类,就是由几十亿细胞组成的,组成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那么这些细胞到底是如何生活呢?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讨细胞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以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达到我要学,我想学,为以下新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1、细胞内的物质

活动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

资料1:某校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穿在细铁丝上,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发现种子先变黑,然后燃烧,最后只剩下灰白色的灰。

资料2:小明和小刚是同班同学,他们都是生物课外小组的成员,对一些生物现象非常感兴趣。今天,他们在一起探讨构成生物细胞的物质有哪些。小明说:“我们吃的肉类非常香,水果酸甜可口,馒头和面包在细细咀嚼后感觉有甜味。这说明构成细胞的物质有脂肪、糖类、水等成分。”小刚说:“我在有关资料上发现,生物的细胞中还含有蛋白质、无机盐等成分。”

问题

(1)、资料1中,种子能燃烧的原因是什么?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的灰是什么?

(2)、通过资料2中两位同学的提示你认为生物细胞内含有哪些物质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内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种子能燃烧是因为种子中含有有机物,这种物质一般含有碳,能燃烧。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灰是无机盐。

2、知道细胞中含有水分、无机盐、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

教师进一步强调:

生物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氧等。另外,细胞在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小明与小刚的叙述,让学生明确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使学生具有了独立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欲望)

2、物质的构成

活动三:

演示1:蔗糖在水中溶解

把一块由蔗糖压缩的方糖放进水里,不一会蔗糖在似乎在水中消失了,舀一勺水尝一下,水有了甜味。

演示2:将一滴红墨水滴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内,红墨水慢慢扩散到清水中,最后清水变成浅红色。

问题 :

(1)将蔗糖放在水中,蔗糖不见了,它真的消失了吗?

(2)将红墨水滴在清水中,清水为什么变成了浅红色?

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最后达成共识。得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通过实验加深我要学的欲望。并通过分析、猜测、推理,使学生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分子之间有间隙。)

3、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资料1,尝试总结。

有机物的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而无机物的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

学习目标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教师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教师引导:夏天,为了防止晚上休息的时候被蚊子咬,而在床上设置蚊帐,这样蚊子不能进去,而人们需要的空气能够进去。那么,在细胞的结构中,那个结构相当蚊帐的作用,挡住有害的物质,而细胞需要的物质能够进入呢?

学生通过讨论后回答: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分隔开,它可以挡住细胞外的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内,并将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使得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是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理解。)

学习目标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活动四: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指导学生分析,并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

资料1:能量的形式有多种。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阳光的能量属于光能,物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热能。

资料2:当蜡烛燃烧时,蜡烛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

资料3:绿色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问题:

(1)、生物的生活中都需要能量,它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

(2)、绿色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什么?

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最后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在班内展示。

(1)、生物生活的能量主要来自它们摄取的食物。而有的食物来自动物,有的食物来自植物。其实,这些能量归根结底来自这些生物体的细胞。细胞中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因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吸收太阳光的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制造的有机物中。有些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物的食物,一些小动物又可以被其他动物取食,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到这种动物体内。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光的光能。

(2)、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

(通过知识陈述,并结合陈述的知识,提出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化学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五: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示。

(1)、线粒体存在于哪些细胞中?

(2)、线粒体如何对能量进行转化?

学生对照教材,分析图示,思考上面的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1)、无论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2)、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分解,在分解的过程中有机物需要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的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综合利用教学资源能力以及概括分析和知识总结能力。)

学生质疑1:

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的话,线粒体、有机物分别相当于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有机物相当于燃料。)

学生质疑2:

小刚患重感冒,在医院住院期间,每天都要注射葡萄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静脉注射葡萄糖可使病人的细胞及时获得葡萄糖,不必完全依赖消化系统。病人的细胞中的线粒体就可以将葡萄糖和氧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病人生命活动的需要。

教师进一步强调: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物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以,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目标四: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1、遗传信息

活动六:

教师创设情境:当你想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时,可以收看天气预报;当你想外出旅游时,首先通过一定的媒体查看旅游的线路和旅游区各景点的介绍。

通过收看天气预报可以获得有关天气的信息,通过媒体可以获得旅游线路和各景点的相关信息。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信息进行指导,那么这种信息存在于哪里呢?

学生通过教材和相关资料尝试回答:受精卵内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遗传信息。

(设计意图:铺垫,类比,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迁移能力。)

2、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活动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羊多莉的身世”,并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问题。(教师手书融合过程)

问题:

1、与多莉的身世有关的绵羊有哪些?

2、多莉与哪只绵羊最相似?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1与多莉身世有关的绵羊油 3只,即A绵羊提供去核卵细胞,B绵羊提供乳腺细胞核,C绵羊孕育胚胎。2多莉虽然是C绵羊生出的,但是长相却一点都不像C羊,而是与B羊十分相像。说明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和对照,以及小组讨论和补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关系图理清知识脉络,明确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3、细胞核中有存储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教师提问: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理解“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这句话的含义的?(学生回顾这几节课的学习,尝试进行总结)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因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生活提供动力。细胞核能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因为细胞核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教师进一步强调: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每一个细胞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加深概念的生成。使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课堂小结:

活动九:

教师: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分别谈收获。最后教师简单小结。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16篇:观察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3.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

1.通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2.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以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制作临时装片。

2.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洋葱鳞片叶、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实)的果肉、新鲜的黄瓜、清水、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学生准备: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3H铅笔、绘图纸、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学生接述)我们还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步骤可分为取镜„„(学生接述),大家对显微镜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那么我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就是为了便于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结构。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一下植物细胞结构。

[讲授新课]

学生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小实验。

学生活动:把切得较厚的材料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辨析、思考原因。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教师活动:这样能观察到细胞吗?学生回答:不能。为什么观察不到呢?学生回答:材料太厚、不透光。回答非常正确,所以我们在观察时,应先将材料切得薄而透明,通常我们把材料制成玻片标本。玻片标本常用的有三种: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切片、液体材料涂抹制成的涂片和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装片。以上三种玻片标本都可做成永久的,也可做成临时的装片。我们今天就先来学习一下最常用的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可概括为:擦→滴→取→展→盖→染→吸几个步骤。下面我先给大家演示一遍,注意观察每个步骤。首先是擦,把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干净,滴: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用镊子撕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将材料放在水滴中央展开;盖:盖上盖玻片,要注意使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可以避免气泡的出现;染: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这样一个临时装片就做好了,就可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下面,同学们按照以上步骤自己制作一个临时装片。

学生活动: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并注意各步骤的操作方法。疑难问题,教师指导。

教师活动: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第一张临时装片,一定要仔细观察,然后再换一种制片方式,做一张涂片,材料自己选。做好后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你所看见的植物细胞结构,把它如实地画到实验报告纸上。

学生活动:制片,观察细胞结构,讨论、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画生物简图时注意生物简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在我们观察过程中会发现细胞和气泡有时难以分辨,请大家注意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和移动。请大家再注意观察一下。在画生物简图时一定要真实、规矩、完整。好了,现在检查一下我们所画的图。在我们所画的细胞结构图上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结果。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紧贴细胞壁的是细胞膜,植物细胞中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是细胞质,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多种物质,日常生活中瓜果蔬菜能具各种味道就是这些物质在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起作用。细胞中还含有叶绿体结构。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认识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画生物简图,更多的知识还需进一步地实践和巩固。下面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1.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所用的托载标本的玻璃叫__________,覆盖标本的玻璃叫__________,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__________的。

答案:载玻片 盖玻片 薄而透明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要用__________眼向目镜注视__________眼睁开以便画图,画图一般用__________的铅笔图中较暗的地方用__________表示。如要注字,应尽量注在图的__________。

答案:左 右 3H 细点 右侧

3.下列哪种结构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A.细胞膜

B.细胞壁

C.液泡膜

D.细胞核

答案:B 4.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__________含有大量的糖分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液

D.细胞核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答案:C 5.仔细辨认下面图中的操作,指出错误的原因并说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答案:错误的原因:右眼注视目镜

正确的操作方法: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

错误的原因:盖玻片直接往材料上盖

正确的操作方法: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观察材料上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特点。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活动与探究

就地取材,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情况,探讨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比较得出哪些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速度较快。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分类

1.切片——切取薄片

2.涂片——液体涂抹

3.装片——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擦→滴→取→展→盖→染→吸

三、植物细胞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细胞核

5.液泡

6.叶绿体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备课资料

一、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植物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椭圆形、圆柱形、长柱形、长管形、多面体形、方砖形、纺锤形、不规则形,等等。

①植物细胞是很小的,直径一般在20~100 μm之间。但是,熟悉的番茄、苹果、冬瓜、西瓜的果肉,用手掰开,肉眼可以观察到一个个亮晶晶的小颗粒,这就是细胞。这些细胞,由于贮藏了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直径可达1 mm。棉花种皮上的一根表皮毛(棉纤维)就是一个细胞,长度达30~75 mm。苎麻韧皮纤维细胞可长达200~550 mm,但是,它的横向直径却十分小。

二、细胞壁

每个植物细胞的外面包着的细胞壁都不止一层。其中,两个植物细胞共有的那一层,起着连接两个相邻细胞的作用,叫做胞间层,也叫做中胶层。与胞间层贴在一起的那一层,叫做初生壁。有的细胞,如厚壁细胞,细胞壁很厚。这种细胞在紧贴着初生壁的地方还生有次生壁。(如下图)

三、细胞膜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细胞膜又叫做细胞质膜或质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在正常状态的植物细胞中,这层膜紧紧贴着细胞壁,因此看不清楚。对于植物细胞来说,向细胞的临时装片里滴进浓盐水或浓糖水,液泡里的水就会渗出细胞,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开,这时才能观察到细胞膜。

细胞膜厚约600~1000 nm,结构非常复杂,具有选择渗透性,因此能够控制物质渗入或渗出细胞。细胞膜有选择地从外面吸收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因而提高了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交换物质的主动性。例如,在一般的情况下,细胞外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才能经过细胞膜渗透进来;相反时,物质就渗透出去。但是,细胞对于物质的透过也有相反的情况,那就是,细胞外有些物质的浓度比细胞内物质的浓度低了许多,这些物质仍然能够通过细胞膜渗透进来。例如,一种淡水藻的细胞,钾的含量比周围的水中的含钾量高出许多倍,这种藻却仍然能从水里吸收钾。这种现象说明细胞膜在调节物质进出细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说明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交换物质时所具有的主动性。

四、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是由细胞器、后含物和基质组成的,细胞器是指细胞质中微小的结构,如叶绿体、线粒体等。后含物是指除细胞器以外的积聚在细胞质中的各种代谢产物,其中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分泌颗粒和色素颗粒等。基质是指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后含物以外的透明物质。

每一个动植物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细胞核的直径为10~20 μm。在幼小的植物细胞中,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由于中央液泡的形成,细胞核随着细胞质移动,位于外围的细胞质薄层中,形状也常呈扁圆形。细胞核有一定的结构:外层为核膜,核膜上有均匀分布的孔;核膜以内是呈胶态的核液;核内有球状的核仁。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五、液泡

具有液泡是植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年幼的植物细胞中,液泡是不明显的,这时的液泡体积小、数量多。液泡随着细胞的生长而扩大,最后彼此联合成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如下图)。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可以占据细胞整个体积的90%,细胞质和细胞核则被大的中央液泡推挤到靠近细胞壁的地方。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液泡的外表是液泡膜,内部是细胞液。液泡膜和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透过都具有选择性,所以在植物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临时装片的一种简易制法

在实验课上,盖玻片容易损坏。盖玻片不仅比较贵,而且有的地方又不容易买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下述的临时装片的简易制法:

1.将洗净的载玻片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除去油污,晾干待用。

2.将观察材料小心地摊放在载玻片的中心。

3.根据标本的大小,剪取一定长短的透明胶带纸,由一侧向另一侧贴封在标本上,使透明胶带纸起到盖玻片的作用。贴封时要注意防止里面出现气泡。贴封完毕,即可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七、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内外边界,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主要功能如下:(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6)细胞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八、细胞质的概念

广义地说,就真核生物而言,在细胞膜的界限以内,除了细胞核以外的其他部分,都属于细胞质。但是狭义地说,细胞质是指细胞质的可溶相,即指除了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基质部分。这部分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出有任何定形的结构,是均匀透明的,所以称为透明质,也称为细胞液、细胞基质或细胞质基质。可是,细胞有许多复杂的运动现象,又启发细胞学研究者考虑到细胞质的结构可能不会这样简单。由于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我们对于细胞的超微结构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在60年代,发现细胞质基质是一种呈连续相的物质。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包含着相同的组成成分:核糖体、RNA分子、球蛋白、酶等。细胞质内蛋白质和酶的含量占细胞的蛋白质总量的20%~25%。在细胞质中最重要的可溶性酶,是与糖酵解及与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有关的一些酶。此外,许多需要ATP产生反应的酶及可溶性转移酶,也存在于细胞质中。

紧贴在质膜下面的细胞质被认为是一种高度异质的胶体系统。细胞学家早就发现细胞质有弹性和黏滞性,也看到布朗运动和原生质川流运动。这就证明细胞质的结构不是始终如一,而是随着温度、日光、水压等环境条件而改变的。近些年来,利用电镜技术,尤其是高压电镜技术和生化、免疫技术,发现细胞质的确不是均一的,其中含有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的超微结构。目前,细胞生物学家已经阐明:细胞质是一个布满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的、高度有序的网络结构。这些细胞质网络结构,可用“细胞质基质”这个专名词表达。也就是说,细胞质基质这个名词,除包括组成细胞骨架的三种主要纤丝——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以及一个由纤丝桥所组成的相互交联的丝状结构——微梁系统(或微梁网格)外,还包括和它们有联系的蛋白质和水分。

九、细胞质的功能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细胞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由于它本身太脆弱,以致生理学家至今不能用很好的方法来证明它的真正的生理功能。不过,毫无疑问,细胞质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生物学的角度和在细胞质所出现的各种物质来看,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管制外来物质进入细胞内或排出细胞外的作用,以及调节细胞质的“水化”作用。

2.对于如鞭毛和纤毛等后成质的形成,以及对于细胞内含物的储藏具有重大作用。例如,蛋白质、脂肪粒、肝糖、植物碱等多数集存在细胞质内。

3.为维持细胞器的实体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离子环境。

4.供给细胞器行使功能所必须的一切底物。

5.影响细胞的分化。例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子的细胞质对于“分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已经为实验胚胎学的大量的事实材料所证实。

6.进行某些生化活动,如上面提到的糖酵解、核酸、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的某个阶段,需要依靠细胞质中处于相对游离状态的酶来完成。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第17篇:观察植物细胞 教学设计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②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3H铅笔,绘图纸,尺;兴趣强烈的几个学生提前跟随老师学做临时装片。

教师:洋葱鳞片叶,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实)的果肉,新鲜的黄瓜,清水,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透明的细胞立体模型,植物细胞挂图,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若条件许可),提前制备上述几种材料的装片,摆放多台示范镜,叶片的永久横切片、人的血液涂片、单层扁平上皮装片各10片。

课前培训几个学生。 课时分配:2课时

课前准备:同教学设计中的课前准备 注意事项:本课学生动手操作多,需要良好的纪律保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使用的方法,实际操作一遍,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生:动手使用显微镜,复习、巩固,互相检查。(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纠错、评价)

师:显微镜是生物实验的常用仪器,在它的视野中,我们会看到奇妙的生命世界。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走进来一睹为快了。巡视全班,对学生所备材料有所了解。边调查边交流,询问学生“大家想看看什么?”

生:(急不可耐地)我们想知道洋葱、番茄、黄瓜„„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师:可是,我们能不能将一个洋葱或一根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就观察呢?这样能看到内部结构吗?

生:恐怕是看不到的。因为上节课我们是把字写在载玻片上或透明的纸上才看到的,而写在不透明纸上的字是看不清楚的。

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要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楚物像,也就是说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生:那就把洋葱或番茄也放到载玻片上观察吧。 师:基本的思路对,我们称之为“制作玻片标本”。

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玻片标本?怎样制成的?有哪些种类呢?认识常见的玻片标本。

师:同学们已经看到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常见的玻片标本,请每小组的四名同学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生: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老师所备玻片标本的名称、内容加以认识、区别。 师:巡视、指导、答疑。

师:同学们刚才所见切片、涂片、装片都是永久玻片,今天我们要来亲自动手制作临时装片。争取将大家带来的生物材料都看个究竟,怎么样? 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师:明确本节课的目的要求: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尝试进行小改革,用略有变动的方法制作不同材料的临时装片,体会由于这种创新和改变带来的新奇和成功。3.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胆大心细的素质。面对这么多的材料用具,让我们一一认识一下吧。 生:一学生介绍(注意顺序),众生聆听、评价。 师:有没有不太了解的材料用具? 生:高锰酸钾和碘酒是做什么用的?

师:这两种溶液都是染色剂,同学们不妨来试试它们染色的不同结果。下面来使用这些材料用具制作临时装片。先请几位同学示范,大家注意看他们的操作,听他们的讲解,提出自己的问题。

生:6~8位“小先生”示范,小先生在每个小组讲解,其他学生听、看、想。 师:调控、组织、引导。随着操作的进行,配合学生的讲解,将每个主要方法步骤归结为一个字。板书显示:擦→滴→取→展→盖→染→吸。

生:针对操作和讲解,提出问题。如——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取材的方法?盖盖玻片的方法?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怎样吸引染液?等等(详见“教学设计”)。

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教师参与、引导、启发)。

师:这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但并非每一步都是一成不变的。想想看,哪些步骤可以改进?选用不同的材料制片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引导学生尝试改革实验的方法步骤,拓宽思路,举一反三。 生:得到启示,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1.取材不同,方法是否不同?(洋葱的内表皮是撕取的,若是黄瓜果肉应刮取,用番茄果肉制片则应挑取果肉或吸取果汁。)

2.必须染色吗?染色剂对细胞有什么影响?(染色便于观察无色的结构,而番茄果肉是橙红色的,黄瓜果肉是浅绿色的,无须染色即可观察;染色剂有时会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之死亡。)

3.我想把染液直接滴在洋葱内表皮上,再盖盖玻片。(讨论后认为可行) 师:以上的想法都可以变成现实,让我们动起手来,制作临时装片,看看不同材料、不完全相同的方法制出的装片有什么不同的效果?怎样改进为好? 生:选择一种最想观察的材料,配以相应的方法、染色剂进行制片。有问题、有困难及时示意。完成后,同桌互检互评、取长补短。佳片展示。 师:引导、答疑、帮助、交流。

生:完成制片,观察。注意观察的效果,感知细胞的形态。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气泡(与细胞有什么区别)、有污点、细胞集中重叠、染色不均匀(分析原因,考虑如何处理)。小组同学交流。

师:有的同学制片不理想,你想再做一次吗?而且你一定想看看其他植物的细胞,那就让我们把握住第二次机会吧!余下时间留给大家用其他的材料制作、观察,相信你们都能顺利完成。

生:再次制片、观察,变化材料、染液、方法,进一步熟练操作,避免不规范操作,体会实验成功的关键,胆大心细制好片。在观察多种植物细胞过程中,借鉴观察老师的示范镜,初步感知细胞的形态结构。师生多向交流、互评;小结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略)

第二课时

师:度过了一个“十一”长假,重新回到课堂,你是否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

生:温习上节课所学(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互补互评)。应指出:学习了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根据材料的不同,分别制作了多种临时装片,观察到了几种植物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黄瓜果肉细胞、番茄果肉细胞„„) 师:好,请任选一种材料,回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默想一会,然后动手制作,看看哪位同学、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最好是同组同学取材不同)。 生:选材、默想、操作、展开竞赛。 师:巡视、评价、指导。 生:展示作品。

师:有好的制片,还要有好的效果,比比看,谁能尽快找到清晰的物像? 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组内交流,讨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师:通过挂图、模型引导,或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细胞的立体结构。 生:归纳、总结植物细胞共同的结构。(略)

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细胞液我们平时是有所感受的,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水果的果汁、蔬菜的菜汁是细胞液?„„ 生与生、师与生多向交流、作答。(略) 师:怎样将我们看到的细胞记录下来呢?

生:拍照,像书中一样(师:那是显微摄影);绘图,人人都可以画下来。 师:边讲解边示范。交待绘图要领——真实性、专业性、完整性(详见教学设计)

生:明确生物绘图的方法,根据自己观察的物像,随老师的示范绘图。在绘图中巩固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注意细胞各部分结构的画法和标注。评价。 生:展示较好的作品,互相评价。

小结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整节的学习活动。(略) 技能训练及练习。(略)

第18篇:细胞凋亡概念教学设计

“细胞凋亡”的概念教学设计 1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人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的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细胞总是会死亡的。细胞是怎么死亡的呢?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1所示的两种细胞死亡的途径,1→2→3→4为甲途径,1→5→6为乙途径。 请分析:(1)两种细胞死亡的途径中,细胞膜的变化是否相同?(2)两种细胞死亡的途径,那一种更为有序?(3)那种死亡途径对周围细胞影响较小?(4)你觉得机体内,细胞的正常死亡应该是那种途径?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抓住两种细胞死亡方式的主要区别:

甲种途径,细胞膜始终保持完整,细胞内容物没有逸散,细胞是很“卫生”的死,死的“干干净净”

乙种途径,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到组织液,会对周围细胞造成影响,会引起炎症反应。

此时,介绍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的概念,水到渠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主动而有序。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也被称做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坏死是指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被动而无序。现在,同学们能体会细胞凋亡中“凋”的含义吗?“凋”有凋落、凋零的意思,如花瓣凋零,树叶凋落,强调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如果把细胞坏死比喻为“他杀”,把细胞凋亡比喻为“自杀”,你觉得有道理吗? 2 细胞凋亡的实例

明确细胞凋亡的概念和特点之后,补充一些实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为总结细胞凋亡的意义做准备。以下资料用PPT展示。

资料1:蝌蚪有尾巴,而发育成青蛙后,尾巴消失;人的胚胎发育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鸡的胚胎发育中过程中,趾间存在蹼状物,但破壳而出的小鸡却没有蹼状物。

资料2: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竞争肌肉细胞产生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细胞才能生存,其他的都发生凋亡。有机体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神经细胞的数量,建立正确的神经网络联系。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细胞凋亡。如果用基因敲除术将小鼠有关基因敲除后,神经元不发生凋亡,小鼠大脑发育异常,胎死腹中。

资料3:用某种药物处理大鼠,其肝细胞收到刺激开始分裂,导致肝体积增大。当药物作用停止后,发生凋亡的肝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使得一周之内大鼠的肝就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健康成人的骨髓和肠中,每小时约有10亿个细胞凋亡。

资料4:机体内的正常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中的一种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分泌一种细胞因子—Fas配体作为死亡信号,与被感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启动被感染细胞内的凋亡程序,致使被感染细胞发生凋亡。一些细胞在受损伤或受胁迫的情况下能够同时产生Fas配体和相关受体,结果导致自身的凋亡。 3 细胞凋亡的意义 学生阅读完上述资料后,可让学生尝试总结细胞凋亡的意义,如资料1和2说明细胞凋亡有何意义?资料

3、资料4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当然,直接让学生总结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则可用下面的提问形式来降低难度。

细胞凋亡有以下三种意义,请分析上述的那些资料与之相对应。(1)细胞凋亡保证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器官的形态建成;(2)细胞凋亡能维持正常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3)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

小结: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或完成使命的分化细胞, 保证胚胎发育正常;在成体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维持正常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以及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组织细胞,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从而保证机体健康。

第19篇: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细胞的分化》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1.细胞的分化和癌变

2.细胞的全能性

3.干细胞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相关知识,上一节也学习了细胞的增殖,这为过渡到本节知识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另外了解了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了细胞的全能性、癌变以及干细胞的用途之后,对今后认识防癌、核移植等实际生活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节教学在第四章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掌握了细胞增殖的方式,各种方式的特征以及意义,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逻辑性也已经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完善;他们对事物探究的好奇心强,但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目的性,此时若给予正确的学法指导、学习指导,将对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学生对此内容的好奇心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癌变的原理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并了解全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干细胞的概念,掌握其分类、特点和用途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课堂回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信息交流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分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到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癌细胞产生的原因

2.全能性的原理及其用途,干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二)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及运用。 教学策略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景,从人的出生到死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进行学习

联系实际策略:教师多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并学会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

先回顾上节课细胞的增殖中的有关内容,以此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讲述人是由受精卵开始发育,经过分裂、分化,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从自身角度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细胞的分化》。 新课讲授

多媒体播放小鸡从蛋壳中破壳而出并最终发育成一只公鸡的动画过程。教师结合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接着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分化。

举例生活中癌症的资料,提出“癌细胞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并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小组讨论“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区别”。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如有不完善的地方,及时加以修正和补充。

让学生看书本图4-7胡萝卜根细胞分化成植株的示意图,接着教师引出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再对动物的体细胞为什么不表现出全能性,而细胞核却有全能性作出解释,并通过书本中蛙的核移植实验示意图来辅助教学。 拓展环节

介绍多莉羊的克隆实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一直分化”,由此引出干细胞的概念:指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接下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干细胞的种类以及特点。随后教师进行总结: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按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其有一个显著特点:不对称分裂,即干细胞经过一次分裂所产生的两个细胞中,一个仍然是干细胞,另一个则经过多次分裂后,会变成许多各式各样的体细胞。最后通过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干细胞的进一步认识。 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分化,重点要掌握其概念,癌细胞产生的原因以及细胞全能性的运用,还有干细胞的分类和不对称分裂,并且要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例子。要学会运用细胞分化的知识点去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和作业本上的相关习题

通过收集癌症防治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掌握预防癌症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分化和癌变

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癌细胞:①无限增殖的能力 ②在体内能转移 细胞的全能性

概念:受精卵具有分化出各种细胞的潜能。 运用 干细胞 概念:指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分类:按分化潜能 按来源

特点:不对称分裂 用途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上的交流,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变化,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从而提高学习。

第20篇:“细胞的分化”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说出细胞的分化与生物发育的关系,能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全能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搜集和分析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人类健康问题。

2.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3.教学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4.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师:(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的展示一个宝宝)同学们齐声读一下这个天使宝宝的疑问?

生:咦„„我是怎么来的呢?(学生读的时候,充满了好奇与欣喜,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师:多媒体展示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胎儿的过程,最后再次展示刚刚天使宝宝,旁边附有一句话:“哦,我是这样来的!”

师:其实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展示从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体内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图)。

新课教学:

(1)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实质的学习。

①细胞分化的概念。

师:展示胎儿发育的部分过程图,学生讨论、交流依次解决下列一系列的问题。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形成如此多相同细胞的?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为什么?由这一团完全相同的细胞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组织经过了什么过程?

师:通过讨论,同学们已经知道这些细胞都是受精卵增殖产生的后代,形成这些不同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分化。

教师展示红细胞和肌肉细胞的放大图片,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否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哪些差异?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着差异,但不管是红细胞还是肌肉细胞,它们最初都是由同一种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分化而来的。同学们能否尝试说出什么是细胞分化呢?

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②细胞分化的实质的学习。

师: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应该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它们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的差异呢?(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有关的基因处于开启状态,所以合成了血红蛋白,在肌肉细胞中,合成肌动蛋白有关的基因也处于活跃的状态,所以合成了肌动蛋白)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蛋白质的合成与基因的活动状态有关,红细胞中存在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那么有没有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呢?既然红细胞和肌肉细胞中都有这两种基因,为什么特定的细胞只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呢?同学们能否尝试着解释为什么在红细胞中没有合成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又没有合成血红蛋白?同学们能否归纳出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什么?(此处如此处理的理由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在体细胞中存在着许多基因,但基因不一定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为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打下基础)

(2)细胞分化的特点及意义的学习。

①细胞分化的特点。

师:同学们能否通过分析下面两个资料,归纳出细胞分化的特点?

资料一: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资料二:受精卵→胎儿→成年人→老年人。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发育时期达到最大。

资料

一、二说明细胞分化具有哪些特点?

②细胞分化的意义。

师:同学们想一想,现代社会中有多少种职业?如果没有职业分工,社会的运转状况会是怎样?你个人的生活会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旨在强烈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借助学生的想像空间让他们类推:若没有细胞分化,生物将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为细胞分化意义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那么大家现在可以做这样的一种猜想:假如没有细胞分化,人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细胞分化个体能否形成各种组织器官?人体能否正常发育?细胞分化有什么意义?

(3)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应用的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119页斯图尔德的胡萝卜组织培养图及相关内容讨论、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识图、读图,提取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能否结合书本尝试说出实验的流程?斯图尔德这个实验了说明什么?已经分化的细胞的“潜能”在怎样的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将全能性发挥出来呢?

展示一张拍摄于峨眉山的珙桐照片,并介绍:珙桐是一千万年前留下来的孑遗植物,人称“植物活化石”,是我国的珍稀植物。如果科研部门想拯救这种珍稀的珙桐,科研人员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旨在通过具体情境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真正领会细胞全能性的运用)。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多利的诞生过程:为什么不直接将动物乳腺细胞进行培养呢?多莉羊的诞生说明了什么?

师:从多利羊的诞生我们已经了解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一般不能直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体的原因之一。在动物和人体内有没有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呢?教师展示齐鲁晚报上的一则新闻:一台湾同胞身患白血病,在世界各地骨髓中未找到合适的骨髓提供者,青岛市民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参与造血干细胞采样,希望能为台湾同胞尽一份微薄之力。通过阅读资料你能说说为什么骨髓移植能治疗白血病呢?为什么目前人们这么惧怕白血病呢?

师:有没有比较好的途径来解决呢?展示资料:储存脐血,收获健康(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疾病。目前,脐带血主要用于治疗血液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有较大的作用)。为什么说储存脐血就能收获健康呢?(旨在计学生深刻体会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

师:干细胞的研究还有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干细胞的资料。

5.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系列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为主线将整节课串连,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分化的全能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整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学生对细胞分化的概念、意义、特点、实质以及对细胞的全能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整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注重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目的想让学生明白生物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领悟科研工作的重要品质之一:关注细节,注重积累,积极思考。

如在进行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教学时,笔者先通过展示红细胞和肌肉细胞的放大图片,让学生结合一系列的问题根据已学的知识讨论交流,共同归纳、提炼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再引导学生结合书本,发挥想像:假如没有细胞分化,人会是什么样的?这样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并借助学生的想像空间让他们类推出:若没有细胞分化,生物将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再如在细胞的全能性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书本自学讨论,尝试说出斯图尔德的实验的流程,旨在培养学生识图、读图、提取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然后展示珙桐照片,让学生思考:如果科研部门想拯救这种珍稀的珙桐,科研人员应该怎么办呢?这样让学生真正领会细胞全能性的运用。

干细胞的教学时,通过图片资料(储存脐血,收获健康)对学生知识进行拓展:为什么说储存脐血就能收获健康呢?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细胞教学设计
《细胞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