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0 08:32:1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小麻雀》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住在屋檐下的窝里,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妈妈不断地告诫它要小心,掉下去会很危险,但是它不听劝告,后来,果然掉到窝下一只大花猫旁边。妈妈奋不顾身地去救它,小麻雀又怕又急,竟然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设计理念] 联系生活,体会童话与现实的关系;品读为主,多读巧思,在读中品味小麻雀(普季克)的天真幼稚,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读中理解麻雀妈妈的苦口婆心以及为了孩子奋不顾身的伟大母爱。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本词语是怎么体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小麻雀与麻雀妈妈是怎么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看过不少童话,也一定都喜欢童话。今天,我们一起走入前苏联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故事《小麻雀》,一起看看小动物的成长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板书:小麻雀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错字,不添不漏字。

A.读后检查认读生字: 檐、脖、摔、纠、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

B.出示词语卡片:屋檐 脖子 摔下来 蹲着 扯开 嗓子 手舞足蹈 绿莹莹 瞪眼 舔了舔 懊恼 老鼠 光秃秃 开火车读后全班齐读。 C.指名读难读句。

2、默读。标出段落序号,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A.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B.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默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1——13自然段。

1、默读,你从哪里看出普季克天真幼稚,从哪里看出麻雀妈妈的罗嗦,在旁边备注。

2、指名回答。

师:你从哪里看出麻雀妈妈的罗嗦?

师:是呀,麻雀妈妈可真有点罗嗦,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妈妈这么罗嗦,是为了什么呢?

生试用慈爱的语气读妈妈的话语。

3、你从哪里看出普季克的天真幼稚? 学生回答。

a.指名用天真的语气读:摔下去会怎么样呢? b.指名用幼稚的语气读:

树为什么要摇来摇去呢?树不摇,风就没了.....不对!谁都该有翅膀。我长大了,要让所有东西都能飞。 c.用好奇的语气读: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小时候,或者你的弟弟妹妹,有没有像普季克一样提一些可爱可笑的我问题呢? 指名回答。

4、分角色读小麻雀与妈妈的对话。

四、作业。

1、书写生字、生词。

1、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与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小麻雀、麻雀妈妈、大花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一读。

东张西望 手舞足蹈 自作聪明 不听劝告 惊慌失措 欢天喜地 绿莹莹 懊恼 光秃秃

2、导入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比较细致地体会一下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二、学习14——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险?麻雀妈妈是怎么做的?

2、学生回答。

(1)自作聪明又不听劝告的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险? 指名读第十四自然段。 A.出示:(学生齐读)

普季克不相信妈妈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B.这只天真幼稚的小麻雀,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还在那里自得其乐呢。

学生读一读它自得其乐的句子。 品:手舞足蹈

C.师:普季克掉到窝下边去了,大花猫正瞪着——

师:如果你是那只大花猫,那绿莹莹的眼睛里,透露的是一个怎样的信息?(充满了喜悦,啊!可以饱吃一顿了。)

学生尝试用喜悦的心情读句子: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读。

师:如果你是小麻雀,大花猫绿莹莹的大眼睛透露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危险!大花猫想吃掉我!)

师:这个时候,普季克的表现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词。 解释:惊慌失措

你还有表示心里害怕的词语吗?(惊恐万分,大惊失色)

学生尝试用惊慌失措的心情读句子: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读。

齐读: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惊慌失措,拼命扇动着翅膀。

(2)普季克遇到了危险了,麻雀妈妈是怎么做的? A.齐读第十五自然段。

B.问:读完后,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从那些词语看出来?

自由读第十五自然段,把体现麻雀妈妈的词语读出勇敢无畏的语气来。 指名读: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

把体现麻雀妈妈的词语读出勇敢无畏的语气来。 C.品词:扑 生齐读句子。

师:“扑”字除了体现了麻雀妈妈的勇敢无畏,你还读出了麻雀妈妈的什么心情? 再读,读出勇敢无畏与急切的心情。

如果把“扑”字改成“飞”字,同学们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预设)生:“扑”字改成“飞”体现不出麻雀妈妈心中那种急切,为了孩子奋不顾身的深深母爱。 生再读,读出勇敢无畏与急切的心情:妈妈从树上扑下来。

(衔接语:妈妈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普季克,在这紧急时刻,普季克——) (3)指名读第十六自然段。

A.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 师:在第十四自然段里,普季克害怕得拼命扇动翅膀,而这里却加上了着急,它为什么着急?(因为为了它,妈妈正面临着危险。)

B.出示句子: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被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象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学生读后,师问: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麻雀妈妈的心情? 师:麻雀妈妈真的一点也不在乎吗?

师:所以“它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还欢天喜地地问。 体会:欢天喜地

学生尝试用欢天喜地的语气读:“怎么样?怎么样?” 师:两个怎么样,你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一遍句子。

师:麻雀妈妈为什么欢天喜地?(普季克没有被猫吃了,安全了,并且还会飞了) C.师生分角色对话。 师:“怎么样?怎么样?”

生(普季克):“恩,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前面1——13段部分的普季克总是不相信妈妈的话,而现在的普季克是怎样回答妈妈的?你体会到普季克有什么变化? 生答。

D.普季克和妈妈都安全了,大花猫呢? 品:懊恼

三、学习第十九自然段。

A.出示全段: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学生齐读。

B.师读“普季克终于会飞了”生接“他感到十分高兴”师读“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生接“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段比较好呢? C.学生自由读,尝试读出高兴又有一点难过的语气。 师:用关联词”既......又......“来说一说普季克的心情,好吗? D。从“觉得鼻子酸酸的。”你体会到了普季克什么变化? 生答。

四、拓展:

师: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于是,小麻雀张开翅膀,绕着屋檐飞了两圈,突然,觉得有一些话想对妈妈说......小麻雀想对妈妈说什么呢?请大家动笔写一写。 学生练笔。 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课。

小普季克小时候是那么天真幼稚,就好象同学们小时候一样,什么都好奇又自以为是,不听妈妈告诫,但是有一天小普季克终于长大一点了,知道许多不明白的事情总得一样一样学,还能体察到妈妈的爱,希望同学们也快一点长大,细心体会爸爸妈妈给自己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爸爸妈妈。

六、作业超市:(任选其中一题)

1、你和爸爸妈妈发生过争执吗?写一写或与同学们说一说争执的原因、经过、结果。

2、用心读几遍《小麻雀》,看自己还能读出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3、学习用爱的眼光对待爸爸妈妈的罗嗦,看看自己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把自己的心情变化写下来。 附教材: 小麻雀(高尔基) 有只黄嘴小麻雀名叫普季克,住在屋檐下那个温暖的窝里。他还不会飞,只能拍着翅膀,伸着脖子,往窝外东张西望,想快点儿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合不合自己的心意。麻雀妈妈看见了,有些不放心,就说:“孩子,小心,会摔下去的!”

“摔下去会怎么样呢?”普季克歪着脑袋问。 “一摔下去,猫会把你吃了!”妈妈向他解释。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可普季克的翅膀长得不紧不慢。

有一回,天上刮起了风,普季克又问妈妈:“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妈妈向他解释:“这是刮风。刮风时,你要当心,不然的话,被风刮到地上,就会让猫给吃了!”

普季克不爱听这些,他摇着脑袋说:“树为什么要摇来摇去呢?树不摇,风就没了......”

妈妈说不是那么回事儿,可普季克还是不相信,他样样都爱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 一个庄稼汉从屋檐下走过,两条胳膊摆来摆去。普季克就说:“他翅膀上的毛都让猫给咬掉了,光剩下两根骨头了!”

妈妈纠正说:“你说的不对。他是人,人没有翅膀。” “为什么?”

“人是高一等的动物,他们不是用翅膀飞,而是用双脚走。” “不对!谁都该有翅膀。我长大了,要让所有东西都能飞。”

普季克不相信妈妈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他越唱越高兴,不知不觉就手舞足蹈起来,一不留神,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惊慌失措,拼命扇动着翅膀。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被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象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恩,没什么!”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大花猫蹲在地上,添了舔爪子上麻雀妈妈的羽毛,绿莹莹的眼睛盯着他们。懊恼地叫着:“妙极了的一只肥嫩小麻雀,像老鼠一样妙,喵喵,可惜没有了!” 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课后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句子表达了麻雀妈妈和普季克怎样的心情。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被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象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样?” .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3、读读写写。

屋檐 脖子 摔下来 蹲着 嗓子 手舞足蹈 绿莹莹 懊恼 老鼠 光秃秃

推荐第2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2)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6.4元×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方法二:直接通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6.4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 (3)拓展:50元够吗?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PP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0.72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3.5×

3、0.72×5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最后又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2)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3)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末尾的“0”可以去掉。)

四、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一)专项练习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第3页“做一做”第1题)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0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第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二)计算练习(第3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2.组织学生交流,着重交流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两道小数乘法计算题(2.3×12和3.13×53)是怎样计算的。

(三)趣味练习(智慧岛) 1.小狗登城堡。 2.小金鱼戏水。 3.小蜜蜂采蜜。

(四)应用练习1.练习一第3题。

(1)引导学生正确用合适的方法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如:用步测的方法估计,知道自己的步长约为0.6 m,从自己家到学校约走多少步,用步长0.6 m乘走的步数,就得到自己家到学校的大致路程。

(2)通过计算自己每天、每周上学要走的路程,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一千米有多长的具体的感受。

2.练习一第4题。

(1)第4题是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2)本题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列写出积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并打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六、课外作业 1.练习一第

1、5题。

2.练习一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源——课本进行的计算活动,应让学生先自己去了解五门学科课本的单价,然后再计算、填空。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6页例

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或小)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材上安排了计算方法的小结,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二)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三)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设计意图:“乘得的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怎么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让学生用刚刚总结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例4的计算,意图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化解冲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为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据,避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发生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其中有第一个因数的位数比第二个因数的位数少、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等多种类型同时出现的小数乘法计算,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练习二第2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习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

)×(

=(

)×(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基本计算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基本应用感受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因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

3、

4、5题。

推荐第3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学设计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篇课文,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理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推荐第4篇: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

教育目的:

1、使学生学会输入汉字。

2、练习指法。

3、让学生学会编辑电子板报。

4、让学生学会管理文件或文件夹。

5、认识Word,会用Excel制表。

6、学会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能编辑简短的文章。

7、‚Photofamily‛的基本操作。

8、制作相册。教养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2、陶冶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3、锻炼学生的手指的灵敏度。

4、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选用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对学生能力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通过已知去认识未知,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呈现形式上,采用双卡通人物对话来设臵问题情境,寓学于乐,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册教材分二个模块,共12课,供五年级使用。

1 模块一: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教学内容: ⒈走进板报编辑部 ⒉当个编辑小能手(一) ⒊当个编辑小能手(二) ⒋让文字更美观 ⒌图文并茂的板报 ⒍制作简单的表格 ⒎巧用文本框 ⒏综合实践——制作漂亮的电子板报 ⒐回顾与反思

第1课 走进板报编辑部

教学内容: ⒈认识Word窗口; ⒉输入文字; ⒊保存文件。 教学目标: ⒈认识Word窗口; ⒉掌握文字录入的方法; ⒊学会保存Word文档。

教学重难点: 文字录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⒈欣赏板报。

⒉师:用Word制作的板报,很好看吧。今天我们就将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题‛为例,学习办报的制作方法。

二、学习新课。⒈启动Word。

⒉认识Word窗口。 ⑴教师简介窗口的组成部分。 菜单栏 常用工具栏 格式工具栏 状态栏 文档编辑区 ⑵学生逐个使用窗口,了解其组成及作用。

⒊简介电子板报。 电子板报是指运用文字、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纸。它的结构与印刷出来的报纸以及教室内的墙报等

2 基本相同,由报刊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和导读栏等要素组成。 电子板报的制作步骤包括:确定主题、收集素材、设计版式、制作作品、保存作品和发布作品等。

三、说一说。分组讨论: 说说‚画图‛程序中的工具栏和Word中的工具栏有什么区别。

四、输入文字。⒈教学输入文字的步骤。

⑴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按钮,选择一种中文输入法,如:智能ABC。

⑵在第一行输入标题,按回车键另起一段。 ⑶在每一段的段首,要空两个汉字的位臵。 ⑷当输入的文字满一行后,Word会自动换行。

⑸继续键入下一段文字的内容,直到将这篇文章全部输完。 ⒉练习输入一段文字。

五、教学保存文件。

⒈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

⒉单击‚保存位臵‛下拉列表框,在下拉列表中选择D盘。 ⒊单击‚新建文件夹‛按钮,出现‚新文件夹‛窗口。 ⒋在‚文件名‛框中输入‚王小明‛,单击‚确定‛。

⒌在‚文件名‛框中输入‚中国国家馆‛,单击‚保存‛按钮。 ⒍当文件保存好后,Word窗口中标题就显示出文件名‚中国国家馆‛。

三、练一练。

⒈输入P5‚中国国家馆‛的文章,并保存。 ⒉输入P8‚练一练‛第3题中的文字。

第2课 当个编辑小能手(1)

教学内容:⒈打开文件。 ⒉删除文字。 ⒊插入符号。 ⒋插入文字。 ⒌撤销和恢复操作。

教学目标:⒈学会打开已经保存的文件。 ⒉掌握文字修改的方法。 ⒊学会撤销和恢复的操作。

教学重难点:⒈修改文字。 ⒉掌握撤销、恢复操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你输入的文章里有增字、错字和漏字的情况吗? 别急,Word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编辑文本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修改文章。

二、学习打开已保存文件的方法。

⒈打开‚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出现‚打开‛对话框。 ⒉从‚查找范围‛的下拉列表框中找到D盘,从D盘中找到‚王小明‛文件夹。

⒊双击‚中国国家馆‛就会把文件打开。

三、‚做一做‛。通过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打开‚中国国家馆‛这篇文章。

四、文字的删除。

⒈教学删除文字的方法。 ⑴在要删除的文字前单击鼠标,使光标定位在这里。 按‚←‛,每按一次就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直到将不需要的字符全部删除。 ⑵用Delete键删除。 每按一次Del键就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⑶一次性删除。 选中文字,单击右键,单击‚删除‛。

⒉学生修改‚中国国家馆‛,教师指导。

五、介绍插入文字、符号的方法。

⒈介绍插入文字的方法。 ⑴将鼠标光标定位在‚的‛与‚气‛之间,输入要插入的‚精神与‛三个字。 ⑵看‚精神与‛已经插进来了。

⒉介绍插入符号的方法。 ⑴在‚中国国家馆‛一文中确定插入点的位臵。 ⑵打开‚插入‛菜单,单击其中的‚符号‛命令,弹出‚符号‛对话框。 ⑶单击‚字体‛选择按钮,选择Weldings选项。 ⑷在大列表框中找到并双击要插入的符号,文档中就会出现这个符号,通过设定字号,可以改变符号的大小。

六、教学‚撤销操作‛。⒈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撤销‛按钮,就可以取消前一步的操作。 ⒉‚打开‛和‚保存‛不能撤销。

七、教学‚恢复操作‛。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撤销‛按钮,就可以将前一步的撤销操作取消,恢复到撤销操作之前的状态。

八、说一说。怎样恢复和撤销错误操作。

九、练一练。输入P14的‚练一练‛中的‚爱我中华‛一文。

5

第3课 当个编辑小能手(2)

教学内容:⒈选定字块。 ⒉移动字块。 ⒊复制字块。 ⒋文字的查找与替换。

教学目标: ⒈学会选定字块。 ⒉掌握字块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⒊掌握文字的查找与替换。

教学重难点:字块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选定字块。

⒈打开‚王小明‛文件夹中的‚中国国家馆‛文件。 ⒉将光标定位在要选定字块文字的最前面。

⒊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向右方拖动鼠标,覆盖‚东方之冠‛选中的文字就会反白显示。

⒋如果想取消刚才选定的字块,只要在编辑区的空白位臵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取消选定的字块。

二、移动字块。

⒈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选定的文字消失。 ⒉将光标移到要插入的位臵。

⒊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就完成了文字的移动操作。 三复制字块。

⒈将需要复制的文字选定为字块。如上文的‚东方之冠‛。

6 ⒉单击‚复制‛按钮,然后将光标移到要复制的位臵。 ⒊单击‚粘贴‛按钮,就完成了文字的复制操作。

四、教学查找与替换的方法。

⒈打开‚王小明‛文件夹中的‚中国国家馆‛。

⒉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查找‛选项,弹出‚查找与替换‛对话框。

⒊在‚查找内容‛框中输入‚展馆‛。

⒋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Word将从光标所在位臵开始向下找到第一个‚展馆‛,并反白显示。

⒌如把‚展馆‛替换为‚展览馆‛则单击‚替换‛。 练习:完成P19的‚练一练‛。

第4课 让文字更美观

教学内容:⒈修饰文字。 ⒉修饰段落。 ⒊插入艺术字。 ⒋修饰艺术字。

教学目标:⒈学会对文字的修饰。 ⒉学会修饰段落。 ⒊学会插入和修饰艺术字。

教学重难点:修饰文字、艺术字、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想让你的文章令人赏心悦目、美观大方吗?那么,就来学习Word格式工具栏中的工具吧。

二、学习新课。

7 ⒈打开‚格式工具栏‛。 ⑴单击‚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 ⑵单击‚格式‛就可以调出‚格式工具栏‛。

⒉介绍‚格式工具栏‛。

⒊修饰‚中国国家馆‛。 ⑴打开‚中国国家馆‛,将标题选定为字块。 ⑵单击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列表框。 ⑶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华文彩云‛字体。 ⑷单击工具栏中的‚字号‛下拉列表框,选择三号字 ⑸单击‚字体颜色‛,选择红色。 ⑹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一段正文设臵为蓝色、华文、行楷、四号。 ⑺将第一段设臵为绿色、方正、姚体、四号、下划线。 ⑻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关闭文件。

二、修饰段落。

⒈讲述:修饰段落包括段落的对齐方式、缩进间距和行间距等。 ⒉段落设臵的意义。 段落设臵可增加文档的视觉美、层次感和可读性。

三、对‚中国国家馆‛排版。

⒈将标题选定为字块,单击工具栏上的居中对齐按钮,,标题即居中显示。

⒉将文章正文选定为字块。

⒊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选项。

⒋将‚缩进‛选项中的‚左‛、‚右‛两项各设臵为‚2个字符‛。

5、将‚首行缩进‛设臵为‚2字符‛。⒍将‚段前‛、‚段后‛设臵为‚0.5行‛。

8 ⒎单击‚行距‛下拉列表框,选择‚1.5倍行距‛。 ⒏单击‚确定‛按钮,所有设臵完成。

⒐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关闭文件。

五、插入艺术字。

⒈简介艺术字。 艺术字是指有特殊效果的文字,通常主要应用在标题修饰上。在板报中适当插入艺术字可以使板报更加美观。

⒉教学插入艺术字的步骤。 ⑴打开Word新建一空白文档。 ⑵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图片‛选项。 ⑶单击‚艺术字‛选项。 ⑷‚‘艺术字’库‛中有30中式样,选择其中一种式样,单击‚确定‛按钮。 ⑸按提示输入‚北京奥运‛,并设臵为隶书26号,单击‚确定‛按钮。 ⑹美丽的艺术字就插入到你的文档中了。

3、操练。将‚中国国家馆‛设臵为P27的艺术字。

六、修饰艺术字。

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艺术字插入后,既可以修饰文章,还可以改变其中的文字。

⒉修饰艺术字的方法。 ⑴右键单击艺术字,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显示‘艺术字’工具栏‛。 ⑵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中的‚设臵艺术字格式‛按钮。 ⑶在‚颜色和线条‛选项中设臵填充效果。 ⑷在‚填充效果‛选项中设臵‚底纹样式‛为‚水平‛,单击‚确定‛按钮。 ⑸还可以根据板报的需要,调整艺术字的形状、字符间距和文字的环绕方式等。

三、练一练。做P29的作业。

四、小结。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5课 图文并茂的板报

教学内容: ⒈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⒉设臵图片的版式和位臵。 ⒊插入剪贴画。 ⒋绘制图形。

教学目标: ⒈学会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和剪贴画。 ⒉掌握设臵图片版式和调整位臵的方法。 ⒊学会通过自选图形绘制简单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绘制简单的图形。

教学内容: 1.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2.设臵图片的版式和位臵。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如何通过菜单调出图片工具栏?

二、新课。⒈直接导入新课。

⒉学习新内容。 ⑴打开‚中国国家馆‛文件,将鼠标定位在适当的位臵上。 ⑵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图片‛选项。 ⑶单击‚来自文件‛选项。 ⑷在‚插入图片‛对话框中单击‚查找范围‛的下拉列表,选择‚福娃‛文件夹。 ⑸单击选择‚中国国家馆‛图片。 ⑹单击‚插入‛按钮,图片就插入到文章中。 ⑺单击图片,图片周围出现八个控制点,移动鼠标指向这些控制点,鼠标光标就会变成双向箭头,这时按下鼠标左键上下左右拖动,就可以调整图片的大小。 ⑻单击‚保存‛按钮,关闭文件。

四、实践。

10 ⒈设臵剪贴画和图片的不同环绕方式,感受不同的效果。 ⒉在一篇文章中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四、设臵版式和位臵。

⒈教师示范设臵图片的版式和位臵。 ⑴打开上例文件,选定‚中国国家馆‛图片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显示‚图片‛工具栏。 ⑵单击‚图片‛工具栏中的‚文字环绕‛按钮。 ⑶单击‚四周环绕型‛选项,就可以实现‚文绕图‛。 ⑷移动鼠标指向图片,光标会变成十字形状,此时按下鼠标左键,上下左右拖动鼠标就可以调整图片的位臵。将图片放到合适的位臵后,松开鼠标就可以了。 ⑸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关闭文件。

⒉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五、练习。先输入一篇自己的作文,并进行简单的修饰,然后插入一张相关的来自文件的图片,调整其大小和位臵。

四、总结。

第6课 制作简单的表格

教学内容: ⒈创建表格。 ⒉修饰表格。 ⒊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教学目标:⒈学会创建表格。 ⒉掌握修改表格的方法。 ⒊学会修饰表格。

教学重难点:修饰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表格,那么在Word

11 中怎样制作表格呢?

二、学习创建表格。师:在制作表格前,首先要设计表格,也就是计算一下表格中需要多少行和列。

⒈启动Word,单击‚表格‛菜单中的‚插入‛选项,选择‚表格‛选项。

⒉在列数和行数后面的选择框中分别输入5和8,单击‚确定‛按钮。

⒊屏幕上出现一个5列8行的表格,选取第1列的

1、2行。⒋单击‚表格‛菜单中的‚合并单元格‛选项,即可将选定的单元格合并。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他需要的单元格合并。

⒌将鼠标光标移动到表格行或列的边框线上,鼠标指针变为小夹子形状,这时按下鼠标左键出现一条水平(或竖直)虚线,上下或左右拖动这条虚线,调整行高或列宽直至合适位臵,然后松开鼠标左键。

⒍先选定要平均分布的行,单击‚平均分布各行‛选项,选定行的高度将自动调整一样。

⒎将内容输入到表格的各个单元格中。

⒏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以‚部分馆排除时间和馆内时间‛为文件名保存在D:盘‚王小明‛文件夹中,关闭文件。

三、实践练习。设计课程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修饰表格。

⒈打开‚部分馆排除时间和馆内时间‛文件,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表格‛按钮,打开‚表格和表框工具栏‛。

12 ⒉选定第一单元格,将字体设为‚华文新魏‛,字号设为‚四号‛,左右居中,在‚字体对齐方式‛中选择‚上下居中‛,单击‚底纹颜色‛下拉列表框,并选择填充颜色。

⒊用同样的方法将表中的其他几行设臵为图6-10的形式。 ⒋单击表格左上角的表格标志,选定整个表格。

⒌单击‚外部框线‛的下拉列表,打开边框模型,单击外侧框线选项。

⒍单击‚线型‛框右边的下拉列表,打开线条粗细列表,选择3线条类型。

⒎单击‚边框颜色‛按钮,弹出边框颜色调色板,选择红色。 ⒏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关闭文件。

五、学生实践。

⒈修饰课程表,教师巡视指导。 ⒉评比课程表。

六、课堂延伸。学习P45的‚小知识‛。

七、表格的自动套用格式。

⒈打开‚部分馆排除时间和馆内时间‛文件,将鼠标在表格内任意处单击,使光标定位在表格内。

⒉单击‚表格‛菜单中的‚表格自动套用格式‛选项,打开‚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

⒊选择其中一种格式,在预览中观看效果。如果满意,单击‚确定‛按钮,这种格式就自动套用到表格中。

八、课后操练。完成P45的‚练一练‛。

第7课 巧用文本框

教学内容:⒈插入和修饰文本框。 ⒉图文混排。

教学目标:⒈学会插入和修饰文本框。 ⒉掌握简单的图文混排方法。

教学重难点:图文混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本框。文本框是用来存放文本的一个方框,它能够在文档中自由移动和随意改变大小,从而使文档排出图文并茂的效果来。

二、学习新课。

⒈在Word中,创建一个空白文档,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竖排文本框‛按钮,这时鼠标光标变为十字形状,拖动鼠标画出一个文本框。

⒉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并将文字设臵为兰色华文行楷四号,拖动控制点调整文本框大小。

⒊将文字选定为字块后,单击‚格式‛菜单中的‚项目符号和标号‛,选择其中一种项目符号。

⒋在文本框的边框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臵文本框格式‛选项。

⒌调整文本框的边框样式,设臵边框的颜色和线型。 ⒍在‚填充颜色‛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填充效果‛,在‚渐变‛选

14 项中选取双色,‚底纹样式‛中选择水平。

⒎单击‚确定‛按钮后,即可完成对文本框的所有设臵。 ⒏单击‚保存‛按钮,在‚文件名‛中输入‚本期导读‛,单击‚确定‛按钮后关闭文件。

三、练习。练习插入和修饰文本框。

四、图文混排。

⑴打开上例‚本期导读‛文件。

⑵单击‚自选图形‛菜单中的‚星与旗臶‛选项,选择‚横卷形‛,即可在文档中插入一个‚横卷形‛的图形。

⑶设臵文本框的填充颜色和边框样式。

⑷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按钮,输入‚本期导读‛并设臵艺术字的字体、字号和格式。

⑸以‚横卷形‛的图形为背景,将艺术字和竖排文本框调整大小后放到合适的位臵。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的文本框就做出来了。

⑹把这个文本框的各个部分分别选定后‚组合‛,它就成为一个整体,能够在板报中自由移动和随意改变大小。

⑺单击‚保存‛按钮,关闭文件。

五、实践。

⒈设计‚我们是校园的小主人‛板报的报头,看看谁设计的好。

2、用已学过的知识完成‚北京奥运快报‛板报的报头。

四、教学反思:

15

第8课 综合实践——制作漂亮的电子板报

教学内容:P51~55的内容。

教学目标:⒈学会规划与设计板报。 ⒉进一步练习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难点:规划与设计板报。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板报。

二、介绍制作板报的注意事项。

⒈板报应包括报刊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和导读栏等要素。

⒉板报选题要新颖,有创意。

⒊先要设臵好页面的大小,再进行排版。

⒋排版时,风格要灵活多样,同一版面里面各个文章的布局、形式等要尽量避免雷同。

⒌要适当留出一些空白,不要排得太紧。 ⒍图片与文字要搭配得当。

⒎引用别人的文章或图片时,要特别注明作者与出处。

三、学生自学P52上面的文字。

四、教师借助板报样例说明板报制作的注意事项。

五、确定主题。从以下的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或者另选其他主题。

16 ⒈制作一期宣传我的家乡的板报。 ⒉制作一期宣传环保的公益板报。

六、活动要求。

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每组3~4人。 ⒉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

⒊板报中除了文字以外,还要包括图片、文本框和图形等。 ⒋同学之间要经常交流,提高头口表达与文字表达的能力。

七、活动记录。⒈写出小组分工记录。 ⒉简要写出活动过程的记录。

八、小组布臵任务。

1、小组具体分工。

2、小组开始活动。(⒈)查阅资料。 (⒉)确定主题,写出创意和基本框架。 (⒊)收集资料。 (⒋)排版。

九、展示评比作品。⒈评价等级:A、B、C、D。 ⒉评价标准:

⑴板报选文: 选文新颖,能表达板报的主题。

⑵版面效果: ①版面醒目,引人注意。 ②栏目排放整齐,容易阅读。 ③图片运用恰当,符合主题。 ④图片的大小摆放位臵合理。 ⑶语言表达: ①吐字清晰、流畅,语速适中。 ②清楚地表达了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⑷合作效果: ①分工明确合理。 ②组

17 内团结,目标一致。 ③互相帮助,但不包办他人所分担的工作。

回顾与反思

教学内容:本模块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深刻理解本模块所学的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 教学重难点:文字与段落的修饰。 教学过程:

一、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师:在这个模块里,我们学习了用Word软件来制作电子板报,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二、教师出示本模块的知识体系。

⒈板报由报刊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和导读栏等要素组成。

⒉可以使用‚复制‛、‚移动‛或‚删除‛等命令来修改输入的文字。

⒊通过改变文字的字体、颜色或大小,给文字添加下划线和阴影及对段落进行修饰,可以使版面变得更漂亮。

⒋在板报中插入表格、图片和艺术字,用各种样式的文本框设臵文字,可以获得图文并茂的效果。

⒌在制作板报前,要先进行板报的规划与设计,并通过小组的合作分工,制作出漂亮的板报,向全班同学演示。

三、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评价与反思。

1、出示评价标准。根据掌握的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18 如果熟练掌握打A,基本掌握打B,没有掌握打C。

2、评价内容。⑴文字、符号录入。 ⑵文字修改的方法。 ⑶字块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⑷文字的查找与替换。 ⑸文字和段落的修饰。 ⑹插入和修饰艺术字。 ⑺插入和修饰各种图片。 ⑻通过自选图形绘制简单的图形。 ⑼创建和修饰表格。 ⑽插入和修饰文本框。 ⑾简单的图文混排方法。

五、评价收获。⑴自己评价。 ⑵小组评价。

六、课时小结。师: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用Word可以做哪些事情?

第9课 Photofamily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⒈认识Photofamily的窗口。⒉创建新相册。3.加入图片。 4.删除图片。 5.浏览相册。

教学目标: ⒈认识Photofamily的窗口。 ⒉学会创建相册。 ⒊熟练掌握加入、删除图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Photofamily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

二、认识Photo family的窗口。 Photofamily的窗口由菜单栏、工具栏、相册管理区、我的电脑区和缩略图窗口等部分组成。

三、创建新相册。⒈单击相册柜图标。

19 ⒉单击新相册图标。 ⒊重命名。

四、加入图片。

1.单击‚我的电脑‛图片文件夹。 2.单击想加入的图片

3.在选中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输出‛。 4.选择相册后按确定按钮。

五、删除图片。1.选中要删除的图片。

2.单击右键,在菜单中选择‚删除‛。

六、浏览相册。在相册中加入想要的图片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浏览按钮,就可以看相册的效果了。

七、练习:P64建立新相册‚我的童年‛,将照片加入‚我的童年‛相册并浏览。

八、小结。

10课 图片的效果的编辑

教学内容:⒈认识编辑窗口。⒉图像调节。 3.图文特效。 4.趣味合成。

教学目标:⒈学会对图片效果进行编辑。 ⒉了解图片的编辑模式。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图片效果进行编辑。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

二、认识编辑窗口。

1.选中‚敦煌游‛相册后,在工具栏中单击编辑图标,就可以进入编辑窗口了。

2.四种模式:图像调节、图像特效、变形和趣味合成。

三、图像调节。

⒈在‚相册管理区‛中选中‚敦煌游‛相册。 ⒉单击编辑图标,进入编辑窗口。

⒊选择‚图像调节‛模式下的‚旋转‛操作。 4.选择‚雅丹地貌‛图片 5.输入旋转度数。 6.调节完单击保存。

四、图像特效。

1.在‚相册管理区‛中选中‚敦煌游‛相册,进入编辑窗口。 2.选择‚飞天‛图片。 3.选择‚浮雕‛操作。 4.选择其中一种特效。 5.确定后出现调整后的效果。

五、删除图片。1.选中要删除的图片。

2.单击右键,在菜单中选择‚删除‛。

六、浏览相册。在相册中加入想要的图片后,点击工具栏中的

21 浏览按钮,就可以看相册的效果了。

七、练习:P64建立新相册‚我的童年‛,将照片加入‚我的童年‛相册并浏览。

八、小结。

第11课 相册的美化

教学内容:⒈ 有声的图片。⒉加入注释。3.相册的美化。 教学目标: ⒈ 学会给图片加上音乐。 ⒉ 会给图片加上注释。 ⒊ 学会对相册进行美化。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相册进行美化。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

二、‚有声‛的图片。

1.选中要加入音乐的图片,右键弹出窗口。 2.单击图像音乐。 3.单击打开文件夹图标

4.选择要加入的音乐确定就可以了。

三、加入注释。

⒈在相册中选中图片后单击右键—属性。 ⒉ 在空白处加入想说的话。 ⒊设臵字体属性就可以了。

四、相册的美化。

22 1.在‚相册管理区‛中选中‚敦煌游‛相册,单击右键----属性,选择封面标签页进行调整。

2.选择‚飞天‛图片作为相册封面。 3.选择相册底纹。 4.选择桌面背景。

五、美化‚我的童年‛相册,比比看谁得做得更好。

第12课 综合实践 ——制作有声有色的电子相册

教学内容: P77~79的内容。

教学目标: ⒈ 熟练Photo family的基本操作。 ⒉ 能够根据主题选取图像制作电子相册。

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主题选取图像制作电子相册。 教学过程:

一、出示制作好的电子相册。

二、介绍制作电子相册的注意事项。⒈制作要有主题,美观。 2.图片选取围挠主题展开。 3.排版要合理。

4.要适当留出一些空白,不要排得太紧。

三、确定主题。从以下的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或者另选其他主题。

⒈ 作一期宣传我的家乡的电子相册。

23 ⒉制作一期宣传新科技的电子相册。

四、活动要求。

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每组3~4人。 ⒉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

⒊同学之间要经常交流,提高头口表达与文字表达的能力。

七、活动记录。⒈写出小组分工记录。 ⒉简要写出活动过程的记录。

八、小组布臵任务。

1、小组具体分工。

2、小组开始活动。(⒈)查阅资料。 (⒉)确定主题,写出创意和基本框架。 (⒊)收集资料。 (⒋)排版。

九、展示评比作品。⒈评价等级:A、B、C、D。

⒉评价标准: ⑴版面效果: ①版面醒目,引人注意。 ②栏目排放整齐。 ③图片运用恰当,符合主题。 ④图片的大小摆放位臵合理。

合作效果: ①分工明确合理。 ②组内团结,目标一致。 ③互相帮助,但不包办他人所分担的工作。

回顾与反思

教学内容:本模块所学知识。

24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本模块所学的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 教学重难点:电子相册的排版。 教学过程:

一、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

师:在这个模块里,我们学习了用Photo family软件来制作电子相册,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二、教师出示本模块的知识体系。

三、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评价与反思。

1、出示评价标准。根据掌握的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如果熟练掌握打A,基本掌握打B,没有掌握打C。

2、评价内容。⑴电子相册的创建与删除。 ⑵向相册内加入并删除图片。 ⑶使用编辑工具对图片进行加工创作。 ⑷编辑失败后重新载入图片。 ⑸编辑成功后保存图片。 ⑹给相册内的图片加入声音和文字。 ⑺调整相册背景、底纹等属性。 ⑻利用趣味合成工具制作贺卡等打印件。

五、评价收获。⑴自己评价。 ⑵小组评价。

六、课时小结。

师: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用Photo family可以做哪些事情?

25

推荐第5篇: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1、硕鼠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

“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爰”:才,才能。

B、将第四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才能得到我的住所。

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整句话。

4、背诵此段内容。

(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二、三段。

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

二、三段内容。

(八)、汇报,师适时点评。

(九)、全班齐读全文,背诵。

(十)、思考: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

(不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十一)、讨论: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诗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十二)、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活。

(十三)、齐背诵,结束全课。

2、买椟还珠

教学目标: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文言文字典。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什么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五.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宝呢?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训练与评价:整节课学生们一直在动,调动了他们的听、说、读、查的能力,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读懂文言文的习惯得到培养,独立理解文言短文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课文联系现实也很好,学生们多角度思考,见解独特。归纳出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可以说思想性落实得相当到位。布置的课后《新买椟还珠》的作业也较有创意,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大。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好比大海,而老师是岸。总体这节课体现了二期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4、塞翁失马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fǔ)曰 父(fù)子相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使关羽将(jiàng)三万兵至益阳

堕而折(shé)其髀

损兵折(shé )将

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 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六

请男生对照“失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七

请女生对照“得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八

请男生对照“折髀”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4)展示课件九

请女生对照“相保”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四.研读(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 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见上)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黑体字板书)

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

六.积读——背课文,积成语 1.背读课文。 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后羿射日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使其喜欢神话故事。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射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后羿射日》就是其中一个。

2、指导学生读题。

二、学生质疑,导读课文

1、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问题,并出示:

(1)后羿为什么射日?

(2)后羿怎样射日?

(3)结果怎样?

3、鼓励学生读课文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生欣赏传说。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3、大家一齐读一读。

四、图文结合,学习生字,了解射日的原因

1、指导反馈:后羿为什么要射日?

2、导读第2自然段。

3、齐读第2自然段。

4、学生自读,找出生字。

5、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6、教师谈话:孩子们,你什么地方亲眼看过这种景象?

你的心怎样?(难过、同情)带着这种感情自由的练习朗读。

7、教师小结:现在你们懂了后羿为什么要射日了吗?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体会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景。

4、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反馈:后羿为什么要射日?

二、继续学文了解后羿射日过程

1、学生自由读

4、

5、6自然段,找出生字新词。

2、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3、学生集体反馈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

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说说后裔是怎样射日的?

三、了解结果,体会生活的美好

1、教师导读,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对比读第2自然段,体会后羿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拓展延伸,讲故事

1、教师小结:神话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们收集到什么神话故事了吗?

2、指名上台讲神话传说。

3、教师小结。

五、指导书写

1、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3、作业展示,互相评议。

千金求马

原文: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为了安葬死马而白费了500金回来有什么用?”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活。这样,一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这个故事的寓意:人们不要总是看到眼前利益,应该要为长远做考虑

6、赵威后问齐使

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明确本文结构,主要是赵威后“问”齐使的三次讲话的内部结构和层次。

2. 情感目标:理解赵威后“民本思想”的含义

二. 学习重点:

1. 通过赵威后的三次谈话的内部层次理解其“民本思想”。

三.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难点 活动目的 教师指导/活动 反 馈

1. 预习课文,初步自行解决字词问题。2.思考:如果自学这篇文章,学习重点在哪?3.解题:赵威后的“问”是什么意思?与齐使的“问”有何区别?※难点:赵威后的“问”的含义4.齐读第一段,试背。5.赵威后有几次“问”?分别问了什么?怎么问的?为什么要这样问?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明确学习重点,有目标学习了解文化常识,引出学习重点的分析—————→课堂背诵深入分析赵威后语言,交给学生自学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能力制作字词练习幻灯片(详见附录1)全文187字,其中130字直接描写赵威后的语言→重点:分析其语言层次及其间关系①赵威后:岁-民-王提问{反问:“苟无„” 关心之问(三人)②齐使:聘问(礼节)引导:找出赵威后问使者的地方,分析语言特征(疑问句)。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段的“问”(主要分析钟离子,其他三人请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详见附录2)演讲 2′ 1′ 5′1′15′

※难点:①概括提问的主题②怎么问深入分析赵威后的语言,交给学生阅读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古文的能力③为什么这样问④找出对齐国内政的批评6.逐层朗读(分角色),试背5.赵威后语言上有何特点?表现了她什么形象和性格特点?※难点:总结语言特征7.齐读第二段,试背8.威后的民本思想与以前学过的哪些思想相通?9. 做文言字词练习(幻灯片)10.齐读全文,试背11.作业:背诵全文 —————→—————→—————→—————→课堂背诵欣赏人物形象概括、分析能力—————→课堂背诵同类知识形成体系温故知新分别朗读,提取关键字词分层次:正面关心→反面批评申述“民本思想”的含义:养民、息民、孝情,批评齐国内政,由正到反,加强语气。“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善于言辞,开明君主,内政外交上的好手。示范分析问钟离子一段:五字句,对举说明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另三人(详见附录3)→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富于变化,范围广泛、全面,有说服力,表面尖锐实则苦口婆心。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请同学回答,教师订正,提醒同学作笔记 1′ 7′2′1′5′

附录: 1.(幻灯片)一.请说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 1.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赵威后问齐使》)

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间乞食》) 2. 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赵威后问齐使》)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赵威后问齐使》)

3. 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赵威后问齐使》)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陶侃》)

二.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有何不同。

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1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2.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问题 问了什么 怎么问的 为什么这样问

①礼节性问候 岁,民,王 先本后末初见其“民本思想” ②反问使者 岁、民、君三者间的关系 反问进一步明确思想,引出阐述,突出重点 ③关心之问 三正一反 三正一反各有重点,对比说明具体体现“民本思想”更深切地向齐国提出建议,层次清楚 3.钟离子 五字句,对举句式,物质方面

叶阳子 三字句,动宾短语,排比句式,精神方面

婴儿子 四字句,孝道方面

子仲 五字句,列举句式,个人价值方面

推荐第6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

P44-P45例1-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感受其优越性。

3、掌握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

4、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知识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轻松一下好吗?(课件播放字歌曲。学生跟

着唱)

师:刚才我们唱的内容是什么?(英文字母歌)

师:谁来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字母?(生答)

师:是呀,字母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广泛的应用。我家在新乐小

区E幢C单元。这里的E和C分别表示什么?(分别表示数字5和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第(3)小题。

三、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出加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学生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两种方式表示出乘法交换律。

( 3)体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简明易记便于运用)

(4)在运算定律表中,用字母表示出其他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教学运算定律的简写。

(1)让学生自学发现: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

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 ●

(2)判断下面的简写是否正确?

a÷b= ab ()2×3=2 3() ●●

ɑ×b ×c写作ɑbc()5 ×5写作55()

b×c写作bc()ɑ + b写作ɑb()

(3)让学生用简写的方式把运算定律表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

哪些能简写,哪些不能简写。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4)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四、知识链接——运算定律的运用

1、请说出下面的算式中,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

2.33×0.5×41.2×2.5﹢0.8×2.

5(0.4﹢0.8)×0.251.25 ×9.88×80

2、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在

(1) 5χ+ 4χ = (

(2) (ɑ+46)+54= □ 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 + □ )χ □ +( □+ □ )

□×(□ × □)

□□+ □□ ● ●(3) (80y)× 125=(4) (χ+25) x× y =

五、拓展

认识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

推荐第7篇:五年级上册《迟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迟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迟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看大屏幕:你从屏幕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女作家你认识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散文《迟到》。

二、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预习过了吗?把课文读了几遍?老师要检查一下。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词语卡片:混合 哭号 扎辫子 倒转 撩起 夹袄 咻咻

(大屏帮助区分:“扎”的几个读音;“咻咻”意思)

2.认读单个字:

赖(懒) 罚(你被谁罚过,为什么?) 貌(几画) 挪

鼻 瞪 掸 肿 薯(暑 署)

3.男女比赛读课文:一方一个自然段段,通读全文,看哪方无错误。

三、初知文意。

1.引导再读一遍课文:要想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就要把自己放进课文中去,用心读,边读边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3.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写了

四、写字。 1.自己练写一遍。

2.听写。

3.同桌互查,错误的字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引导研读。

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来看,课文基本自己已经读懂了,不需要老师再讲了,这节课,老师想让你们给我讲,讲什么呢?

1.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爸爸?

(1)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屏示阅读要求:

这是一位 的爸爸。

① 言之有据。

② 练习朗读,把爸爸的这一特点读出来。

(3) 学生按照要求准备。

(4)交流阅读体会:

① 严厉的爸爸:随意指名读相关句子,其他学生评议,再读。

② 慈爱的爸爸:找到的是哪个句子?(生说自己找到的句子)

句子对比:A (省略掉部分词句的片段)

B (原文片段)

师点拨:作者用了这些细节的描写,才更能显示爸爸对孩子的一丝不苟的疼爱和关心。

2.“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屏示要求:我认为小海音是个 的孩子。(言之有据)

三、欣赏课文,迁移运用。

1.从课文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练习朗读,然后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2.欣赏插图:插图的哪些地方画得好?为什么?想想练习写作:

我接过铜板,„„ (想:爸是怎样离开的?我是怎样走进教室的?进教室以后呢,心里又有哪些想法呢?„„请帮作者写出来。)

四、作业:引导课外阅读。

介绍林海音,以及主要作品。推荐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并要求填写阅读卡。

推荐第8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

要求: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划出来;

2、不会读的字词对照生字表多读几遍。

二、学生字

1、学习本课生字,指读。

2、要求:读一个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用这个字组词。

3、描红

三、读课文

1、要求:轻声读课文,如果你是老师,你想让同学们掌握哪六个词语?将这六个词语划出来,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2、学习词语,并请他讲讲积累这六个词语的原因。

3、将刚才自己划出来的六个词语在自己本子上抄写两遍。

四、再读课文

1、求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关联词“不仅„„也„„”;

2、在笔记本上用这组关联词语写话或造句。

五、抄写本课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老师请你们收集邓小平爷爷的故事,你收集了吗?学生交流,过渡导入

二、读议

1、2两小节。

1、朗读课文。

2、听后指导朗读。

三、读议

3、4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练说: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带往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台湾,台湾同胞说:\"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第3小节最后一句及第4小节。

四、读议

5、

6、7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谈谈新的感受,新的认识。

2、重点指导朗读邓小平爷爷的话。

3、练说:

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最后一小节。

五、总结课文。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永生 不仅„„也„„

教学反思: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抄写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其中含义,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

4、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选择迁移运用于实践活动。

5、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义。

2、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结合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板书:高尔基)

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简介高尔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点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教师示范,指导自读。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朗读技巧指导。

本文内涵丰富而深刻,抒情气息浓郁,要求学生朗读时把握好朗读基调。

4、教师范读,学生体会。

5、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6、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匀称。

“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学习生字“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读出正确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 )养 ( )赏 ( )香 ( )紫( )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与伟大作家高尔基和他的10岁儿子只见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三、评析第2~5自然段

1、那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是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3、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十岁”为什么?

(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而且,这里的“只有”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义紧密相连,去掉了语义久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 (3)来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 (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龄相仿,你们有没有向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教育) (6)试背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的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

(色:姹紫嫣红; 味:阵阵芳香、引来一直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是心情怎样?

(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和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上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

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所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个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指导背诵

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春天到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理解顺序,边想边背。

第三课时

一、迁移练习。

1、练笔。三个话题,自选一个

2、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3、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了愉快;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4、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 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二、拓展与延伸 高尔基(1868—1936)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伟大代表。他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只上到小学三年级,8岁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统治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艺作品抨击黑暗,宣传革命。曾主持

《真理报》文艺栏。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无产阶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P31第三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 )。春风吹来,( )的花儿( ),散发出( ) ,引来了( )。

傍晚,彩霞( )。高尔基 ( ) ,( ),心里(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 )!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再把你的理解写下来。板书:

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只有 还没有

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15、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准备: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学,让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

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

2、

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

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

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

5、

6、

7、节。

1、自由读第

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6、7节。

(三)细读课文

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

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学习: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

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教学反思:

习作四

教学要求: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难点: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

(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

(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

(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

4.大组交流、汇报。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指导习作

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

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

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

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

二、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修改草稿。

4.学生誊写作文。

三、小结 板书:

习作四

小秘密

歉意

。。。。。。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的流畅表达和提问题。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

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的“兰”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

(4)教师介绍“兰、蓝、篮”的来源(为第二部分教学做准备)。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

(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教学“诵读与积累”

1、熟记词语

(1)学习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戒的哲理。)

(5)通过读讲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

(6)学生练习背诵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 展示写的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三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人”的新闻要有一定的价值,通顺、流畅)

(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做到问题有针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

(4)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做为“发言人”表演,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

(2)评议小结

二、教学“学写钢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的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

练习四 兰、蓝、篮

推荐第9篇:五年级苏教版教学设计上册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了解接触,感觉五年级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特点: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1-

推荐第10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芒东镇杞木寨完小 徐光春李娜

2014年9月1日 第一单元 1 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里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重点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初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2、画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种窃读的滋味,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里活动的语句画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点拨升华

1、品读“窃读”的滋味。

2、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在文中画出并正确读写词语。

五、课堂小结拓展

1、在你眼里,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

(二)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里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2、感悟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体会窃读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写得真实感人,你认为哪儿写得好?互相交流一下。

2、“窃读”算偷吗?

三、点拨升华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边读边画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它填写在读书记录卡上。

五、课堂小结拓展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以及有关读书名言。板书设计

1 窃读记 找书窃读

担忧惧怕——快乐 急切饥饿——饱读 麻木——轻松

写法:心理活动细致动作 课后反思: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什么课外书?

(二)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文章体裁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本文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

2、仔细默读课文,找一找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结合见解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点拨升华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互相评议。

五、课堂小结拓展

采访爱读书的人,做一份访谈记录。 板书设计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访谈录)

1、写好文章多看书

2、三贯通学好外语

3、积累古诗文 课后反思: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同学们,如果让你独自驾舟环游世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什么呢?

(二)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2、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1、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

三、点拨升华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五、课堂小结拓展

1、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

(二)目标

1、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结合作者的读书方法,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三、点拨升华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五、课堂小结拓展

1、这篇课文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自己的观点。把自己对书的独特而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2、背诵第七自然段。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家故地 假设比喻反问列举 课后反思:

4、我的“长生果”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同学们,什么是长生果?

(二)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通读全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新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

3、思考:文中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书就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4、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5、作者从读书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从书中找到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批注。

三、点拨升华

1、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

2、命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受到好评。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补充文中成语。(略)

五、课堂小结拓展

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香烟人”小画片津津有味 连环画如醉如痴 文艺书籍囫囵吞枣 中外名著黯然神伤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教学要求

学会本科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积累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诗句的描写和叙事,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2、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

(二)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默写《泊船瓜洲》。

3、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点拨升华

1、诗题“泊船瓜洲”该怎样理解?(指诗人停船在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引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五、课堂小结拓展

1、学习古诗,我们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真情。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

(二)目标

1、学习古诗《秋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默写《秋思》。

3、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

4、整体把握三首古诗词的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点拨升华

这首是写了秋天时,诗人给家里写信,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情感。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五、课堂小结拓展 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

(二)目标

1、学习古诗《长相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默写《长相思》。

3、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

4、整体把握三首古诗词的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点拨升华

哪几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作者的思乡之情自然酣畅的流淌出来。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五、课堂小结拓展

1、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这三首诗词所表达的主题都是一样的,都抒发了对家乡深深地思念和热爱。三首诗词的表达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诗;《秋思》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是写景与叙事于一体。 课后反思: 6 梅花魂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能结合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积累词句。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同学们,说一说你对梅花的了解。

(二)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借助字典弄清字的部首、笔顺、笔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第一件:外祖父常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第二件:外祖父对一副墨梅图分外爱惜。第三件: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地哭起来。第四件:外祖父在离别前把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件: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三、点拨升华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正确读写词语。

五、课堂小结拓展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

(二)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质,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你最喜欢哪些语句,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2、画出文中引用的三句诗,查找出它们的出处,解释各句的意思并说明表达的情感。(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中心)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前后互相照应,全文结构严谨,表达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情感。

三、点拨升华

1、这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之情。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五、课堂小结拓展 板书设计:

爱国心教我读诗落泪

6 梅花魂民族魂分外珍惜墨梅图,分别赠送墨梅图 临别又送梅花卷

赤子情不能回国而痛苦 课后反思: 7 桂花雨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

(二)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通过自读自悟和交流,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新词。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故乡摇桂花的乐趣。)

4、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点拨升华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因为母亲用感情去体味它们,所以感觉自然不一样。)

2、“于是,我又想起了、、、、、、阵阵桂花雨”。(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五、课堂小结拓展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小组交流。

课后反思:

8 小桥流水人家

一、激情导学展示目标

(一)导入:

(二)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浮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三、点拨升华

四、变式训练(一堂清)

1、正确读记生词。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课堂小结拓展 反思:

第11篇: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0课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大庆市乘风学校 张於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讲述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奔月的故事。全文情节动人,文字优美,人物特点鲜明,洋溢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学生有较大的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和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及故事的美好内涵。

3.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中华文化的向往。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咀嚼,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隐藏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意识与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明月几时有》,出示明月图)伴着动人的旋律,仰望夜空,我们又见到了这轮熟悉的明月。看着它,不禁叫人浮想联翩。你会想到什么呢?

2.一轮明月,惹起多少情思。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不记得是那一位名人说过:没有音乐,就没有人生。本环节运用音乐导入,让优美的旋律流入课堂,创造了洋溢着美好情感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齐读。

敬重 美丽善良 接济 奸诈贪婪 威逼 周旋 企盼 3.谁能试着用这些词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在刚才的讲述中,我们一共提到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 说说看,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交流)

过渡:看来,这三个人物都很有特点。今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后羿。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较少,很容易掌握。因此,本环节重点帮助学生利用关键词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 三.精读课文,感知人物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想想看,天上有十个太阳,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老百姓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3.这真是一场浩劫,一场无法言说的苦难啊。这一段该怎么读。 4.备受煎熬的老百姓们多么期盼一位大英雄来解救他们啊。是谁解除了他们的苦难?

——后羿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再读这一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引读——):“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这一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5.此时的后羿似乎更高大了,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他。

6.是啊,后羿的确是一个心系万民,英勇无比的大英雄。让我们怀着敬意读一读1-2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象,进一步感受人物的主要特点。) 四.设置悬念,激发学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结识了大英雄后羿,他的妻子嫦娥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去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嫦娥奔月》。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力大无比,为民除害的英雄后羿。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认识他的妻子嫦娥。看看为什么她的故事会被千古传颂。

二.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美

自由读3--7自然段,想想嫦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在原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交流:在人们的心目中,嫦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1:

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师: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怎样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们吗?例如,张家的孩子要上学了,可家里连学费都凑不齐,嫦娥知道了,就„„

生:就赶紧给张家送了好多银子。 呈现例句,同桌交流,练习说话:

a.村东的王家没米下锅了,孩子们围着灶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b.村西的李婶生病了,却没有钱抓药,嫦娥知道了,就„„ c.村南的老丁是个孤寡老人,嫦娥十年如一日„„ „„

小结: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 生:“接济”。

师:像这样的事例说也说不完,用文章里的一个词来讲,就是—— 生:经常。

师:这样经常把乡亲们装在心里的嫦娥,怎么会不让人尊敬喜欢呢?

预设2:

生:嫦娥机智勇敢,挫败了逢蒙的诡计。 师:逢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奸诈贪婪。

师:文中那些地方体现了逢蒙的奸诈贪婪?(一心想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中描写逢蒙的语句。读的时候力求表现出当时的情势危急和他的阴险嘴脸。

师: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想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生: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师:“周旋”,什么叫“周旋”呢?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议论,汇报)

师:这样,我们来通过表演来再现那个周旋的场景。 (同桌表演,班级汇报)

“逢蒙”: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糊涂,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我收起来的是普通的草药。逢蒙兄弟,你哪里不舒服?我给你找找,看看有没有你能用的。

“逢蒙”:哼,别装了,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

师:原来嫦娥就是这样和逢蒙较量的,可是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难道让逢蒙的奸计得逞吗?嫦娥——(齐读)

师:嫦娥吃了仙药会有什么后果?(升天成仙)做神仙可以长生不老,是好事啊。嫦娥为什么不早点吃仙药呢? 生:嫦娥很爱后羿,舍不得离开他。 生:嫦娥不想离开人间,离开善良的乡亲们。 师: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还要吞下仙药呢? 生:她为了不让乡亲们受害,牺牲了自己。 师:此时,你想对嫦娥说些什么?(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与感悟的时间,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味咀嚼,认真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凭借语言文字层层深入地感悟理解内容,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三.品析语言,感悟内涵美

1.嫦娥吃了仙药,身体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 ——出示图片,有什么感觉?

——出示两段话,比较阅读,哪个好,好在哪里?

(1)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2)“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有感情地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丰富了语言积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情趣。) 2.你能理解她吗?此刻,她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是什么? ——是啊,嫦娥飘飘悠悠地飞着,她飞出了温馨的家,飞离了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心中不禁涌起了千言万语,她会说些什么?

(她对 的 说:“ 。”) 3.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4.嫦娥就这样飞走了,她永远离开了深爱的丈夫、离开了善良的乡亲们。失去嫦娥的后羿和乡亲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男女生分别自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交流1:

——男生1朗读。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再读。读出你的感受。 ——男生齐读。

交流2: ——女生朗读。

——乡亲们为什么想念嫦娥?他们会说些什么?

——他们祝福嫦娥早日与后羿团圆,更希望天下所有家庭都能团团圆圆。所以,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引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是教育的主要任务。本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了故事的内涵之美。) 四.积累语言,感受文化美

1.几千年过去了,人世间早已是沧海桑田,可天上依旧是那轮明月,驻足月下,我们似乎还能听到嫦娥深情的呼唤。无数的文人墨客也为之动容,写下了数不尽的咏月诗篇。你知道哪些含有“月”字的诗句吗?(交流)

2.好美!正是有了美丽的嫦娥,有了动人的传说,才有了这多情的明月,有了这美好的诗篇。让我们一起举杯,祝福广寒仙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配乐朗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设计意图:学语文在于积累。本环节旨在让孩子醉心于精妙的诗句中,尽情享受中华的文化之美,同时形成积累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得以进一步的延伸。) 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

嫦娥:美丽善良 机智勇敢 舍己为民

美 内涵:中秋 团圆

文化:咏月

第12篇:五年级上册《鲸》教学设计

《鲸》说课稿 教学内容 鲸 教 师 主持人 时 间 地 点 参与人员 说课内容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以前学过的《太阳》等说明性文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判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学习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引发猜想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的说说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鲸的课文。(板书:鲸),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画出课文中你不知道的有关鲸的知识。 4)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交流

1) 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四、强化生字词的认读。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腭”“滤”,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注意坐姿。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指名范写,检查反馈。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又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鲸的体型大

a、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b、教师总结: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列数字”;列举了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对比,这种方法叫作比较。今后我们的习作也要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清楚更明白。 c、指导朗读

d、师总结说明方法:举例子

三、课堂练笔

1、根据课文的介绍和自己了解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完成练笔。

2、学生练笔。

3、交流

四、总结 【板书设计】

体型庞大

十六万公斤

四万公斤

哺乳动物

体型像鱼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说明方法) 《 鲸 》教学设计(初稿)及研课讨论记录 教学内容 《鲸》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时 间 地 点 参与人员 教学设计 鲸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鲸的资料、短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迫切了解鲸这种动物。) 导入课题《鲸》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思考:讲了鲸哪些方面的知识(按自然段)?(训练学生理清课文条理和概括能力。)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你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呢?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四、强化生字词的认读。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腭”“滤”,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注意坐姿。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指名范写,检查反馈。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进行学习。(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2.学生自由探究学习。〈教师参与学生交流〉

3.学生交流汇报。

〈1〉以最擅长的本领、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和介绍鲸的特点〈可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等)。

〈2〉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引导理解:

a“十六万公斤\"、“哺乳动物”“两千多公斤\"、“四散跑开\"等,

b.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三、拓展阅读

1.阅读教师下载收集的鲸的小知识。

2.组织观看鲸的影视节目

四、自主展示

你们都成了鲸知识的小专家了。能不能把这些知识讲给其他人听呢?(自述的形式)。 【板书设计】

一(1) 大

二(2) 哺乳动物

三(3) 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研课讨论

主持人:请各位老师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李桂英:

说明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性课文的积极性。学生乐学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给予充分考虑。 徐会: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抓住要点、了解方法的过程中揣摩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性文章的理趣和情趣,从而学到知识、掌握方法。 赵庆琴: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能够有效地拓展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对鲸不熟知,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老师也要做好充分准备,给学生介绍必要鲸的有关知识。 崔春华:

语文教学要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注重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努力做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文的教学也应该做到这点,让学生能一课一练一得。 房主任:

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形成稿) 教学内容 鲸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时 间 地 点 参与人员

教学设计

鲸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判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学习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引发猜想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的说说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鲸的课文。(板书:鲸),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画出课文中你不知道的有关鲸的知识。 4)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交流

1) 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四、强化生字词的认读。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腭”“滤”,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注意坐姿。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指名范写,检查反馈。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又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鲸的体型大

a、指名读相关的句子。谈自己的体会, 出示课件:

大和鲸让学生观察对比图。

根据内容相机出示鲸的各种形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悟,加深理解。 b、教师总结: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列数字”;列举了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对比,这种方法叫作比较。今后我们的习作也要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清楚更明白。 c、指导朗读

d、师总结说明方法:举例子

三、课堂练笔

1、根据课文的介绍和自己了解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完成练笔。

2、学生练笔。

3、交流

四、总结 【板书设计】

体型庞大

十六万公斤

四万公斤

哺乳动物

体型像鱼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说明方法) 《 鲸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鲸》 教 师 主持人 时 间 地 点 参与人员 教学反思内容 《鲸》教学反思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关键的,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时,当讲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运用课件,显示出大象和鲸,让学生一目了然,把鲸与大象对比,对鲸的大、重、长特点的印象就深了。另外,在课件里大篇幅不动的文字里添加有动态效果的图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感官,让教学有效地开展学习。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体会鲸的生活习性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鲸呼吸时的样子,鲸睡觉时的样子,不同鲸的图片。体会鲸的体形庞大时,设计了鲸和象、人比较图。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是个难点,课件出示重点的语句和重点的词语,读、思、说结合。在教学这一课时,收集了许多资料,设计了形象生动的课件,拓展了课程资源。体会鲸的生活习性时,设计了鲸呼吸时的样子,鲸睡觉时的样子,不同鲸的图片。体会鲸的体形庞大时,设计了鲸和象。鲸的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用新鲜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与鲸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跳出课文的框框,这样更激起学生保护鲸的欲望,这里的知识丰富多彩,学生眼界大开。学生看着、读着,既获得了新知识,又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这篇充满动物知识的文章,本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的,但整节课下来,学生不是很积极地思考或回答问题,所以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要想上好一堂课,让教学环环相扣,有声有色,既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来设计教学过程,又要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各种回答,还要注重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

第13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7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拟”,应读“nǐ”, 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 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 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 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悲痛

常人情

做抉择──艰难

写批示──忍痛

伟人胸怀

第14篇:五年级上册《画龙点睛》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 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 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 吗?

3 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 板书——画龙。熟悉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熟悉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熟悉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碰到不熟悉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熟悉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假如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假如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

1 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出示词语:墙壁。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

2 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课件演示)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你真是个合格的评委,即评论了龙的样子,又评论了色彩,看来你也可以当一位小画家啦)

3 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出示词语:赞不绝口。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你真是一位表演家,这么轻易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谢谢你)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

4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

5 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希奇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6 全班齐读第二段,要读出夸赞和惊异的语气。

7 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板书:点睛)

8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9 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a 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动画演示龙腾空而起。理解词语:张牙舞爪。看了动画你能表演一下什么叫张牙舞爪吗?告诉学生根据词语表演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发方法。提示: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o)(板书:腾空而去)

b 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读的太棒了,你真是位小小播音员。)

10 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11 从此有了画龙点睛的成语。现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来读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12 出示练习:

读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很美,胜过天堂。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漂亮的景色胜过天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3 总结: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要害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

四、识字游戏

同学们刚才经过积极发言,激烈的讨论,形象的表演学懂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老师请大家吃水果,愿意吗?(课件出示水果图片)课文中调皮的字宝宝藏在了每个水果后面,你要先读对了它才能吃到水果,想吃的同学请快举手吧?

五、再次齐读课文

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调皮的字宝宝也都成为你的好朋友了,有心新把课文读的更好吗?

六、资料交流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这种动物,可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龙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有关资料。

第15篇:五年级上册《掷一掷》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掷一掷》教学设计

、理解事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及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对一些简单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在游戏、试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体验0、

1、

2、

8、

9、10和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3、

4、、

6、7这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学习难点:

理解可能性大小与实践发生不确定性的关系。

学习准备:

、色子、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前活动

前观看百事可乐广告视频。

、教练准备用什么决定哪个队先开球?

2、为什么用硬币开球?

生答:用硬币比较公平(掷出硬币正反两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3、除了硬币,还有什么公平的方法进行选择?(抛硬币、猜拳、掷色子)

4、我们知道,类似的游戏方式有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小色子走进掷一掷的堂。教师板书题。掷一掷

二、设置问题,猜想的开始

、我们玩一个掷色子的游戏,出示游戏规则:如果掷出4,则女生赢。如果不是4,则男生赢,大家觉得公平吗?为什么?(色子有6面,4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还有

1、

2、

3、、6占种情况都是男生赢。)那怎么给规则才公平?

2、现在增加1个色子,我们来玩两个色子得游戏,如果两个色子,点数和可能是几?出示游戏规则,如果是

2、

3、

4、

10、

11、12,则蓝队赢。如果点数和是、

6、

7、

8、9则红队赢。现在你认为哪个队赢得可能性大?

让同学举手表示自己愿意参加哪个队,并询问原因。

3、现在让我们来实际做一做这个游戏,首先让两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两人各掷3次,让学生大声报出点数和和哪队赢)老师随机往1号记录单演示涂格子。

4、同学们,我们掷了六次,能判断哪队赢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

(试验次数少,有偶然性。)

、那么我们全班都来玩。出示活动要求及分工。四人轮流掷色子,每人掷次,副组长负责报点数和,组长在1号记录单上记录。记完的同学把记录单贴到黑板上。

(1)操作实践,学生小组合作。

(2)汇报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汇总全班统计结果到的柱形图中。

学生汇报结果,红队赢的次数多。

(3)观察柱形图你能发现什么?总体趋势是中间高两边低。

3、为了使我们的结论更有说服力,继续掷色子。请来我们的神奇小助手,计算机。你想掷多少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

三、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红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与我们猜想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点数和少的红队反而赢了?点数和多的蓝队反而输了呢?结合刚才掷色子的过程思考,为什么掷出中间数字的次数比较多?(生以某一个点数和为例说明)掷出几的可能性最大?掷出几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2、提示同学先思考,为什么掷出的点数和2和12最少。(因为2和12都只有一种情况才能掷出)

3、那掷出其它数都有哪种情况呢?请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一写?完成2号记录单,读一读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理由。例如:算式、数字等等。列举点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

提醒:点数和最大为6,不可能有

7、

8、9等数。

小组汇报展示。

四、解决问题,猜想的验证

、出示,请同学回答掷两个色子,一共可以出现多少种情况。(36种)其中,红队赢的情况有多少种(24种),蓝队赢的可能有多少种(12种)

2、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红队赢的可能性大了吗?(红队赢的情况多,可能性大)

五、一锤定音

、刚才观察柱形图,掷出几的可能性最大》?现在我来掷两个色子,请大家猜一猜我掷出的点数和是多少?只有一次机会。掷出7的可能性大,就一定掷出7吗?

提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掷色子有偶然性)

出示概率论是一门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学问,虽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个事的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但那些可在相同条下大量重复的随机试验却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规律。

六、全总结。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

某商店举行一次抽奖活动:

游戏规则:两个骰子同时掷出,每掷一次五角钱。得到的数字的和如果是下列几种情况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特等奖:奖品为漫画书一套,价值五十元

2或12

一等奖:奖品为一本笔记本,价值五元

3或11

二等奖:奖品为一支圆珠笔,价值一元

4或10

三等奖:奖品为一支铅笔,价值两角

或9

鼓励奖:奖品为糖一颗,价值一角

对于这样的抽奖活动你想说什么?商家为什么这样设置奖项呢?你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看法?

第16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地震》教学设计

第19课《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地震》是冀教版小学科学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地表剧烈变化”。地震属于地表剧烈变化的一种,是地球内部的岩石受到强大的力的作用时,产生断裂、错位,一时间出现的地动山摇现象。本课引导学生关心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这种自然灾害,自主合作探究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的危害,掌握避震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了解地震给。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

(三)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

设计意图:三个教学目标旨在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达到此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地震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难点:

地震的危害及避震。

设计意图: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学习。

五、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

设计意图: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你想了解些什么? 明确:学生交流感受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感受地震是最为严重的的自然灾害之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探究新知

1、实验名称:树枝折断的实验 实验准备:自备树枝

(1)说一说树枝为什么折断?

明确:树枝承受不住压力就会断裂。(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断裂 震动 响声)

(2)思考: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地震承受不住压力就会释放能量;岩层发生断裂;板块之间不断的碰撞、挤压,就会发生断裂。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震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抽象的科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学生便于理解,加深了印象。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

2、实验名称:模拟房屋倒塌实验

实验材料:书本、文具盒、字典、瓶子等。(就地取材)

(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明确:学生总结。(教师板书:地震的危害) (2)说一说地震有哪些危害?

明确: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人员伤亡,大量社会物质损失,山体崩塌,泥石流,水灾,瘟疫。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对地震危害有了一定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地震的危害的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其的认识。教学重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知识的提问

1、大家知道地震前有什么现象吗?

明确: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学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

2、世界上最早预报地震的仪器是什么呢? 明确:张衡候风地动仪。(图片展示)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避震演习

1、说一说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当地震发生时,首选的是想办法离开高楼大厦,到相对空旷的地方——逃生;第二,如果在房子里出不去,要拉掉电闸、关好煤气以防起火,躲藏到卫生间或有一定支撑力的物体如桌子、床的下面——躲藏等等。

2、做个避震演习

想像一下,假如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样做? 明确:学生做。(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两个提问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遇到地震时的应变能力,使学生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体会、想法? 明确: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复习、得到巩固,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地震的《预防地震》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增加学生预防地震的知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九、板书设计:

19、地震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危害

如何避震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直观明了,便于理解。

2016年12月1日

第17篇: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活动2【讲授】探究授新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课件

(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课件

(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

3、出示课件

(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 30<x)

4、出示课件

(四)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X =100或 2X=100 )

5、出示课件

(五)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10+ X<80或80>10+ X )

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5道式子进行分类。(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9、揭示课题:认识方程。

二、认识等式与方程关系

1、认真观察刚才的(1)20+30=50 (2) x+30=50(5) 2X=100,问:(1)是等式吗?是方程吗啊?(2)(5)是方程吗?是等式吗?

2、小结:是方程一定是等式,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你能不能用图形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引入集合圈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新知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① 35-χ =12 ( ) ⑥ 0.49÷χ =7 ( ) ② y+24 ( ) ⑦35+65=100 ( )

③ 5 χ+32=47 ( ) ⑧χ-14> 72 ( )

④ 28<16+14 ( ) ⑨ 9b-3=60 ( )

⑤ 6(a+2)=42 ( ) ⑩χ+y=70 ( )

2、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方程与等式各3个。

3、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3)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

(4)3χ=0是方程( )

(5)4χ+20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

5、列出方程

(1)x加上42等于56。

(2)9.6除以x等于8。

(3)x的5倍减去21,差是14。

(4)x的6倍加上10,和是20.8。

6、看图列出方程。

列方程时,一般不把未知数单独写在等号的一边

7、先读一读,再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的载重是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货物?

(2)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一个面包的价格是x元,买2个面包和1瓶矿泉水一共花了11.9元。

四、课外小知识,介绍方程的历史,让孩子们体会学习方程的用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方程的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方程

20+30 = 50

x +30 = 50

x > 30

2 X = 100

10 + X < 8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第18篇:教学设计_PEP_五年级上册Unit2_My_days_of_the_week

Unit2 My days of the week Part B let’s learn,let’s talk and let’s sing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介绍个人的周末安排。

(2)能够听懂简单的听力问答,完成Let’s try 部分的练习。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Days of the week”。

2、知识目标

(1)听、说、读、写Let’s learn 和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句子。 (2)理解Let’s sing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通过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学会合理利用周末,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四会单词和短语:Saturday, Sunday, do homework, watch TV, read books.重点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 Sundays?I often do homework, read books and Watch TV.

2、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能结合所给句型和词语,在实际情景中熟练运用新单词和词组。联系实际,描述个人在周末的活动。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2.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单词卡片。 3.学生自备白纸若干张。

四、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Let’s sing a happy chant.Please give me your hands.

【设计意图:听音跟唱,教师播放本课时Let’s chant部分的歌曲,复习关于星期的单词等内容,让学生用熟悉本chant节奏,轻轻松松进入英语学习课堂。】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 导入:

Look,(出示课程表)What’s this?学生回答(课程表)yeah! It’s a timetable.Oh! In the school.We go there from Monday to Friday.

T:What day is it today? A:It’s ….T:What do you have on …?

A:I have ….What do you have on …..?

T:Look here,let’s ask and answer.Who wants to try?教师运用课件让学生们自己组对话)

S1:What day is it today? S2:It’s ….

S1:What do you have on …? S2:I have …. (2)新授

T: We know 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But I know only five days.We’re miing tow days.Who can find out for another two days? So clever, give your group a star.(课件展示)Who can find the same place? 【设计意图:学生记忆单词和短语时,因已掌握Monday – Friday五个单词,教师引导学生巧记单词Saturday和Sunday。操练单词,One by one, line and line.】

T:What do you have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Ss:No.

T: Yes, Saturdays and Sundays we can call “weekend”.It’s our free time, and we don\'t go to school, We can stay at home,we can do the things you like.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or Sundays?I often play ping-pong.What about you? You can say English or Chinese.T: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板书句型) Ss: Answer.【设计意图:运用新句型,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喜好的周末生活,更容易调动孩子们的求知欲,又自然地将新句型引入,会有好的课堂效果。】

T: What about John? Look at the picture!What does he do on Saturdays? Ss: Watch TV.T: Yeah! I often watch TV, too.But we can\'t watch TV as long time.It\'s bad for our eyes.(教师领读并书写watch TV,注意语音ch的发音。学生跟读,分组读,男生女生读。) Now I do the action you to gue, What do I do? (教师模仿读书的动作引导学生说出 read books并板书)Look!read books,Reading can help us to gain knowledge.What does Zhang Peng do Saturdays?(学生看课件学习单词do homework,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会了home所以在教学homework时可以拆开来写,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们记忆了。)

Do homework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so we must finish the homework.【设计意图:找一两个人进行问话练习。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周末活动并带领学生们在替换句型中操练新词。在班内开展“谁记得快”的单词拼读竞赛。】

3.Let’s play

Now let\'s take it easy.There are two bags in my hands.A bag of the week, a bag is today what we learn.Let me do a demonstration.I need a student to help me.Who can?Ok thank you!Please take a card from each bag.Please use your cards to make a sentence.【设计意图:通过做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啊不能够住学生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更好的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4.Let’s talk

Let’s read it follow the CAI.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speed.(学生们跟随点读机朗读),OK!let’s have a match:Ask and answer.Come on my dear!(教师根据男生女生的表现给予加分表扬。)The boys/girls go! Who can read the dialogue?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件,学习Let’s talk部分的对话。可多引导他们进行替换关键词组造新句的练习。】

5、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Now I have eight forms, let our eight group leader of our crew on the investigation.We can also do a lot of things at the weekends, (用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活动)let\'s come to do a survey.【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同桌之间结对交流。然后完成Pair work部分的问卷调查,交流各自的周末活动。设计更多的周末活动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6、Let’s sing Let’s sing an English song and say goodbye with the song! 【设计意图:学生听录音学唱歌曲“My Days of the Week”,用轻松愉快的歌曲结束本节课。】

7、Homework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同桌之间结对交流。然后完成Pair work部分的问卷调查,交流各自的周末活动。设计更多的周末活动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留作业,改变以往常规的留作业方式,让孩子们将所学的内容说出来,更锻炼了他们说英语,也可以跟过的培养他们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What do you do on

I often

{ {

Saturdays Sundays do homework

watch TV

.

read books

六、教后反思:

本课时学习单词星期六和星期日、以及相关动作词组:Saturday,Sunday, do homework,watch TV,read books。要求学生能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利用新知识表述自己的周末安排。既可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一些动作,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其他新词组,积发学生的求知欲,令他们体会灵活使用英语的成就感。通过课件、教具创设贴切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很轻松地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PEP 5 Unit2 My days of the week

Part B 教 学 设 计

姓名:李梅

单位名称:河北省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15076060766 邮编:066400 邮箱:irieslman@163.com

第19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天马》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分页标题#e#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第20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红树林》教学设计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大雁塔小学地处着名的古迹大雁塔西侧,毗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创办于1960年。整个校园精心设计规划,形成了一个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的优雅育人环境。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教工135名,学生3000多名。学校于1978年分别经省、市、区政府批准定为省、市、区三级重点小学和对外开放学校。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科研”八五”电化教育实验学校。1998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委确定为首批”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化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多次获得多种省、市、区级的先进、优秀等称号。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

教学建议

1.在语言文字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引导学生多积累。

2.远观和近赏红树林部分,在朗读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在朗读时可作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3.课后可安排一篇习作,写一种你了解的植物,有对这种植物的介绍,并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4.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悟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谈理解,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个铺垫。)

4.合作交流学习。

(1)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

近赏红树林:世外桃园。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

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飘落于地,扎根于土”。简单而令人赞叹。

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点题升华。

(3)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应该怎样读?

练习朗读。侧重点有所不同:

①远观部分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现。

②近赏部分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

③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所以,在具体学习文章内容时,根据“金钥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细读,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我尝试把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教学的前半段,侧重于略读点拨,后半段侧重于精读指导,目标明确又各有侧重。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训练为主,但也不是“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读上”。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要引导孩子有目的的略读,有创意的精读。对于略读,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继续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学到的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对于精读,我主要教给孩子读书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在读中感悟理解。学生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交流探究,共同进步,课堂气氛宽松平和,学得有声有色。

总评:

在本单元的三篇主题课文中,《红树林》是一篇略读文章。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之一,它在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定位、目标以及阅读方法等,是有别于精读课文的。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1.在教学目标确定上,重在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根据课标的精神,略读课文旨在通过阅读,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于文字的训练,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有关知识性方面的,则不是它所要特别关注的,不必作繁锁的讲解和精细的语言文字训练。本课教学,着重在让学生从课文中捕捉三类信息:一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二是所描绘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怎样的特点?三是作者由红树林联想到了什么?

2.在教学策略运用上,重在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略读课文,必须抓住主要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重点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学丰。本课教学,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课后两个问题,自读自悟。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自读自悟;二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精略交互。“略读”与“精读”虽然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是只是相对而言的,“精读”“精”到什么程度,“略读”“略”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绝对的明确的界限。他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阅读策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因此,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在自读自悟、粗知大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精读”“略读”交互进行,相互配合,努力促进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三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内引外连。略读课文的教学,还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语文课外拓展性学习与综合性实践。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后安排的一篇习作,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在学法的指导上,根据本组内容和本课“金钥匙”,本课教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主要突出二项:①继续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在书旁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想”。这个要求放在“金钥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而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本课设计注意在自学前提出要求,自学后组织交流,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学时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文以载道,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人生的智慧的提升,是精神的体悟,是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而这一点,也正是本课上竭力在做的。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