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5 08:34:4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19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具准备:

《高山流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一) 学习知音难求部分

1、自读1-2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的了解。

2、理解“琴艺高超、遗憾、始终”等词语的意思,从中谈体会。

3、学生汇报所得体会

4、老师总结

(二) 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勾一勾傍晚美景的句子。

2、学生勾画、汇报、朗读。

3、听音乐《高山流水》,边听边想象他们俩相遇时的动人场面,老师随音乐范读课文3-4自然段。

4、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钟子期听了这美妙的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自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描写钟子期语言、神态的句子。理解词语“啧啧赞叹、意味深长、按捺不住、一见如故”,体会“猛地、站、拉、说”感受俞伯牙当时激动的心情。

6、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汇报。

7、俞伯牙听了钟子期的两次赞叹之后的表情是怎样的?

8、抓住重点词、句子、体会并指导朗读。

9、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10、老师小结

(三) 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抽一名学生读课文

2、品读遗言,谈体会

3、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如何?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读一读。(十分伤心、失声痛哭、噙着泪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抓住“站、叹、摔”体会伯牙悲痛的心情。

4、倾听俞伯牙吊唁钟子期的乐曲,感受痛失知音的悲伤心情。

5、老师小结

(四) 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老师导读引出“纪念”知音并板书

2、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3、体会题目内涵

4、老师小结

三、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相知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友谊。

2、出示珍惜友谊的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一遍

3、播放动画片成语故事《高山流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山流水》的故事,让我们永远珍惜身边的友谊

五、布置作业

以“友谊”为题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

六、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 巧遇

难求—知音—痛失

纪念

俞伯牙——————————钟子期

深厚情谊

教学反思:

本课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知道了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体会到了他们的深厚情谊,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交融,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体会人间最珍贵的友谊,让学生懂得了珍惜身边的友情。

推荐第2篇: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26

高山流水

(第十册)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

1、读通课文,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并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

(1)鼓——

(2) 方——

(3)志——

(4)善哉——

(5)巍巍——

(6)少选——

(7)洋洋——

(8)破琴—— (9)绝弦——

(10)复——

2、收集有关朋友、友谊方面的诗句、名言

3、有条件的查找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故事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解读“知音”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请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交流)

2、“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板书)

3、说起“知音”的来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1 板书

26、高山流水 说明:

教学的一开始从普通的话题“朋友”入手,重温古人的朋友之论,再引出“知音”一词,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下文的学习确立了主线。

二、疏通课文,初识“知音”

1、学习古文首先要读准、读顺,自己先读读看,试着读出节奏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回顾疏通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每一句;联系译文矫正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同学交流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轮讲、补充)

5、班级交流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译文,学生读相关古文)

7、提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

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说明:

教学古文必须让学生读熟课文,掌握文言文的节奏感,因此,教师(或录音)的范读很有必要;同时,有关文言文的学习已有数次,文字疏通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三、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是什么东西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知音呢?(交流:音乐)

2、用~~~线画出两人弹琴、听琴的句子。(学生交流、板书)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3、想像乐曲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

2 (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大海等)

A、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内容)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学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学生:善哉乎鼓琴!绵绵乎若(

)。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学生:善哉乎鼓琴!(

)乎若(

)。 B、同桌对说

出示参考词语:依依杨柳、皎皎明月、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皑皑白雪„„

4、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伯牙与钟子期本不认识,他们在江边是偶然相遇,所以——(出示)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5、根据刚才的练习,自己完整地想像当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各自想什么等) (1)同桌对讲

(2)全班交流抽1~2个复述,其他点评 说明: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创造性复述课文。作为打头篇,教师有必要作细致的指导。为了降低难度,本环节设计了两个辅助想象题——想象弹琴的内容、想象两人的心理活动,之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复述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拓展深入,感受“知音”之痛

1、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钟子期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呀!

2、伯牙来到墓前,此时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出示)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抚琴:弹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3、伯牙见到众人听琴的摸样,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呀? (交流:愤恨、痛苦、哀伤、觉得世上再无知音等)

4、唯一的知音已去,世上再无懂琴之人。于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示并齐读)

“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为知己者绝琴。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 说明:

此环节通过情景再现、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痛苦绝望的悲凉心情,体会人生中得一知己的珍贵。

五、情感升华,珍惜“知音”之谊

1、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后人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想听吗?(播放《高山流水》)

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我们再来齐读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2、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

知音是

知音是

(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诵咏知音、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数量)

3、总结: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当我们有朝一日遇到了知音,一定要好好珍惜。

说明:

在感悟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高山流水”的含义,懂得“知音难觅”,要珍惜友谊。另外,通过让学生说说对“知音”的理解,再次提升情感及认识。

附板书

26 高山流水

知音

伯牙

————

钟子期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课文链接]

伯牙摔琴谢知音

——选自《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锺公(钟子期父亲)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锺公道:“老夫愿闻。”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高山流水》是一篇文言文,在《吕氏春秋·本味篇》和《列子·汤问》中均有记载。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行文简洁、流畅,虽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内容却令人动容。它是学生学习中华古典文化,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佳作。

5 同时,作为本组课文的首篇,它也担负着单元训练的重要任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文本中伯牙弹琴、子期听琴的内容成为复述训练的好题材。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篇古文之前,学生曾有过学习古文的经历(如上学期的《古文二则》和本学期的《蝴蝶泉》)。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朗读存在的难度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对文言文中的语句如何释义有了一些浅显的办法。基于以上学情,教师可让学生先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而后通过朗读、交流、结合书中的注释疏通文义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本课行文简洁、流畅,虽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内容却令人动容,人间真挚的情谊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深、读透、读中悟情;同时,适当地通过情景再现、补充资料,感悟两人的深情厚谊。

本课学习中,还要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复述本身对学习困难生来说有难度,更何况是创造性复述。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设置好相关练习,又要能够体现层次性、广泛性,让学生的“口”充分动起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想要读懂文言文内容,必须先疏通文言文的词句。本课后面已有注释和译文,因此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完成这项目标。

着重理解的词有:“鼓”、“方”、“志”、“善哉”、“巍巍”、“少选”、“洋洋”、“破琴”、“绝弦”、“无足”、“复”等

着重理解的难句有: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中古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对古文反复朗诵及背诵,从中品味古文的语言美,领略古文的节奏美,体会古文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目标三: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本单元正好是继续进行创造性复述的单元,有了前一单元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肯化时间、舍得放时间,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产生丰富多样的表象)、想象

6 (想象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情节如何)、转换人称等方法说一段话。

本课的复述是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为了降低难度,本环节设计了两个辅助想象题——想象弹琴的内容、想象两人的心理活动,之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进行复述。

目标四: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感人肺腑。在教学中,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等,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感悟人生中的知音难求,从而珍惜现实生活中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加强感情朗读,提升对文本的感悟力。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非常优美的韵律享受。因此,教学中必须注重朗读。一是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文时,要求读准每个字音。二是注意节奏停顿。这是文言文朗读的难点,如何正确停顿,要结合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全文。三是读出韵味。通过教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特别是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心情的理解来进行有感情朗读。

同时,朗读也有助于创设文章情景,再造意境。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精华所在(主要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会对文章产生丰富的想象,很快进入到字里行间所创设的情景中去。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再造意境,那么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说话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功,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没有把说话训练摆到应有的位置上,特别是受考试指挥棒——只考笔试、不考口试的制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说的训练方面都被忽视了,成为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中的薄弱环节,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单元正好是继续进行创造性复述单元。作为教师要肯化时间、舍得放时间,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产生丰富多样的表象)、想象 7 (想象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情节如何)、转换人称等方法说一段话,这样会留给学生广阔的想像空间,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会提高。

本课的复述是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为了降低难度,本环节设计了两个辅助想象题。

1、想象弹琴的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分角色朗读,准确地演绎文本中丰富的信息;

2、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通过想象这些动人的场景,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心的人。

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对内容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复述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适度拓展延伸,丰富文本的表现力。

在本设计中,“知音”一词是主线,围绕这个词展开全文的学习。教学开始前,学生对“知音”尚未理解,所以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请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交流)

2、“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

此时,学生一定会记住了 “知音”这个词。在课文行将结束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知音”的含义。

1、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

通过让学生说说对“知音”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如,学习“伯牙破琴绝弦”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破琴绝弦”的原因,特意引用了课外一段内容:(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

8 锵,鼓掌大笑而散。通过听琴者的对比,来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痛苦绝望的悲凉心情,体会人生中得一知己的珍贵。

关于训练材料

一、比较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

A、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 B、李林和王勇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 A、终生不复.鼓琴。 ( ) B、奶奶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 ) A、善哉乎鼓.琴! ( ) B、在同伴的鼓.动下,我走上了讲台。( )

二、成语积累

例: 莫逆之交 之交 之交 之交 (参考: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患难之交等)

三、给下列关于友谊的名言连线,自己再写上1-2句

1、相逢何必曾相识。李白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居易

4、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

四、拓展题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9 练习: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

2、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3、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选择一句写)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推荐第3篇:高山流水_教学设计_教案(推荐)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部分字词古今词义的区别。借助注释、译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展开想象,把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说具体。

4、知道“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真挚友情,懂得要珍惜知音。

2.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学会用查字典的方法来了解部分字词古今词义的区别,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

2、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适当、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板书)

2、说起“知音”的来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则古文。

板书

26、高山流水

3、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文言文?我们都是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的?

4、出示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读通古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很难区分停顿的句子可以划出来。

2、学生交流难读的句子。教师引导。 (1)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 指名读好停顿,自由读,齐读。

师:相信现在下面这句话你也一定会读了。 (2)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自由读,齐读。

(3)下面这句话特别难读,请大家根据停顿符号,多读几遍。

(指名读,分男、女读,齐读)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译文,学生读相关古文)

5、提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 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三、研读课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1、师:对照注释和译文,默读课文,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打上小问号。

2、逐句出示课文,理解重点字词。(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①指名学生来说说意思。板书:鼓琴 ②师:伯牙弹(瑶)琴的时候,钟子期在一旁听,听什么?(听伯牙弹琴)。这就是“之”的意思。

板书:听之 (2)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①师:这句话中的“志”的意思你理解了吗?下面两句话中“志”的意思一样吗?②我们来查查字典理解一下。 ②学生交流。

志在高山:志,心里想着

志同道合:志,志向。 理解“方鼓琴而志在高山”的意思。

(3)用同样的方法理解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这句话的意思。 (4)理解: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① 理解“曰”、“善哉乎”(善哉:善,好。哉:表感叹,相当“啊”。) ②查字典比较“洋洋”的意思。

(第一个“洋洋”的意思是水大的样子,第二个“洋洋”的意思是内容丰富) ③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④指导朗读。抓住感叹号读出赞美的语气。 ⑤试着背诵。 (5)教师引读

师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师读: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生读:“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6)师: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唯一的知音已去,世上再无懂琴之人。于是——出示: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板书:死

绝弦

①据译文想想这两个“复”的意思。 ②朗读这句话。

③据意思试着背背这句话。

7、创设情景背诵:

钟子期死后,伯牙依旧鼓琴而志在高山,他又想起了当时钟子期曰:“„„” 当伯牙志在流水时,他又想起了当时钟子期曰:“„„” 可如今„„

课堂小结

四、小结,背诵。

1、俞伯牙破琴绝弦,其实是断了自己的艺术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再觅知音的希望。因为他认为钟子期是他唯一的(知音)。让我们带着敬意,跟着高山流水的音乐,有感情地读读整篇文章。

2、试着背诵全文。

课后习题

五、作业:朗读并背诵课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解释词语:

(1)方:

(2)巍巍:

(3)少选:

(4)洋洋:

(5)破琴:

3、翻译下列句子:

(1)巍巍乎若泰山:

(2)洋洋乎若江河:

推荐第4篇: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妥倮小学 崔尧金

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际课堂教学,我进行以下思考: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反思。

本节课我本来设计了针对教学目标的预习题,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前并没有很好的落实。课前预习其实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题目,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有效的预习,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大有益处。平时我们也都曾布置过预习作业,只是那种预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确实也无多大的帮助,无非就是读读课文,写写生字词。我想在这里提出对预习的重视,也能引起大家的思考。理想的课程是美好的,但是我们总能去一步步尝试。这节课我设置的预习作业如下:

1、自主学习生字词,正确认读并书写;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3、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试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联系上下文,尝试思考并解答以下问题:

(1)“高山流水”的意思是什么?“知音”又是什么意思? (2)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3)俞伯牙为什么要碎琴?

5、根据注释,尝试读懂下面古文,并写一写 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ƒ哉④,峨峨兮⑤若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⑦:“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⑧,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⑨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⑩鼓。

善:擅长。‚鼓琴:弹琴。ƒ善:妙,好。④哉:语气助词,啊。⑤兮:语气助词,啊。

⑥若:像。⑦曰:说。⑧所念:内心所想。⑨谓:说。⑩不复:不再。

如果学生真能学会自学,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二、识字教学反思。

我将识字及朗读定为A类目标,因为正确认读并会写生字词,进而能够通顺流利地进行朗读,这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朗读、理解体会才成为可能。

本节课我也有意将生字词的教学聚焦在音、形、意上。认读上采取了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带拼音领读,在字形上,我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记忆;在字义上,我主要也是从字形、偏旁入手,让学生去联想词义,比如“焚”字,“两根木头下点上一把火,就要?”学生自然联想到“烧”,我想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吧。中国的汉字确实是博大精深,每个字后面都隐藏着很大的学问,或许我的解释还是有点个人的主观化,但这种尝试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在字词教学上,准备还不够充分,还出现了一些知识上的错误,这是教学的大忌:

1、“礡”字的“横折”我写成了“横折钩”,最然后来我也进行了纠正,但对学生的影响还很大,以前听过一句话“一个学生最先接触到什么,那就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还有“咽”字,当课堂上出现有学生读错时,甚至都懵了,想不起这个多音字有三个音,如果我熟悉了,并及时将这三个音的不同意思,反馈给学生,也就不会出现在我反复正音之后,再次上课还有学生读错的情况了;

2、教学时,教学语言也不够简练,甚至重复啰嗦,这在第一节课的导入及每个环节的讲授中都有所体会,深思了一下原因,觉得自己(1)有时候,太随心所欲的发挥了,比如导入的时候,非得纠结于学生对“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的感受;(2)对自己所说内容唯恐学生不理解,进行不必要的重复,感觉自己还是将学生放得不够开。若不是对这节课录像,像这些平时教学中出现的个人习惯性问题,怎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呢?

三、阅读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感情)的处理,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思考、指导朗读,从而达到让学生深刻体会。设置的问题主要有:

1、伯牙琴艺高超,为何遗憾?

2、伯牙创作“高山流水”的背景是什么?

3、伯牙和子期怎样成为知音的?

4、子期为何将坟墓修在江边?

5、伯牙为何碎琴绝弦?我试图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层层递进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环节看似紧凑,现在来看,似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取代了学生的质疑、剥夺了他们质疑的机会。这样让学生步步紧跟自己的思路,难免有点太自我了,而学生未必就真的能跟上自己的步调。而且我这样似乎是在进行逐段的分析,重点就不够突出了。为何会如此呢?剖析自己内心,或许是

1、总认为学生的思考力、学习能力不强,于是就讲得太细了;

2、对于阅读教学,还是没有想到更加有效的方法。

或许应该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多下些功夫吧。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应该对文本的内容有个深刻的解读吧,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把握文本所表现得主旨或感情,进而更深刻的传达给学生。我在备课的时候,处理“伯牙创作背景”时,我从伯牙当时“畅快”的心情就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那种“孤独”和“遗憾”,或许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只是强调景的美、琴声的美。但我觉得此时的伯牙内心其实并不真是如此,让学生跟着我走进伯牙的内心,对于理解此后两人一见如故也是有帮助的吧。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解读,我在这里也是想呼吁老师们,对一篇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是很有必要的。一个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也是他教学素养的一个部分。想想我们的课堂,除了字词、除了所谓高调的主题中心思想之外,学生还能收获更多吗?我们呢? 关于朗读的指导,就这节课来说,若不走进人物的内心,那“啧啧赞叹”“意味深长”“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文字和话语,又如何让学生体会她们的感情?不走近内心,那所谓的“有感情”指导,也只是作秀罢了。或许我们这些老师不具备多高的朗读水平和指导水平,但真情总能感染学生。这节课,我就是想让学生深入感受人物的内心,并努力让自己去感染他们。

就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说,自认为还是紧紧扣住了目标的,只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慢”似乎成了我的标签,(2个课时,3节课紧巴巴讲完,够汗颜的!)在反思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也在想自己到底有何特别之处,或许这“慢”也就是自己与众不同之处。“慢”也有慢的好处吧,对于问题的回答,可以等待更多的学生,可以等待他们的勇气爆发;有时候也在想,课堂上如果也真过急促,可能效果也并不好。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想自己的特别之处,课堂有自己的个性。 这节课我借助了课件,这在平时基本也是不用的。从另一个层面,我这节课也有点作秀啦!不过,看来我还是秀出了自己的特点--慢。

我也是通过这节课能呈现出自己教学的一些想法。愿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推荐第5篇:《高山流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高山流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山流水》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故事,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知音难寻,第二部分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三部分为高山流水悼知音。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凭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整篇文章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道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么成为知音的,体会他们的深厚情谊。学生对于“知音”一词较为熟悉,但是对于这个词的来历并不清楚。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用真诚的心与人交往,珍惜同学间的友情,和同学有爱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读中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2.乐曲赏析:感受《高山流水》乐曲的美妙。

3.分析故事、人物形象,加深理解,让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2.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1 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教师准备:课件、《高山流水》音乐、《高山流水》小视频、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高山流水(板书)

1、复习生字词(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2、你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给大家听听。(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自我展示的能力。)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琴艺高超,却找不到听得懂他音乐的人,后来伯牙做官出使出国,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面对秋江元月,借曲抒情,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高山流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师相机板书关键字词: 俞伯牙、钟子期、知音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知音难寻部分

师: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第1段),学生齐读。课文里还有一个词也告诉我们他在音乐上的成绩卓著,找找。(琴艺高超)

1、作为这样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找到听得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生答)

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请同学们找找。(第2段)

3、抽学生读

4、你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一直都没找到知音)

5、在第2段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俞伯牙知音难寻。(琴艺高超、始终)

6、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伯牙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得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表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请同学

2 们朗读。

(二)学习巧遇知音。

1.师: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他也始终没有碰到过听懂他音乐的人,是多么遗憾的事呀!后来,伯牙做官出使楚国,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面对秋江圆月,借曲抒情,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高山流水》。请同学们自读

3、4自然段。

2.小组交流:哪些地方描写了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的美景?(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学生汇报)

3、学生齐读,再次感受美景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3.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有琴声的傍晚,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播放录音3-4段)

4.孩子们,你们听到的这首曲子,就是《高山流水》,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正当伯牙弹起这首曲子时,钟子期来到了伯牙身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默读5-7段,钟子期听了音乐后,他会说点什么呢?读后请勾画出描写钟子期神态、语言的句子。

6.生默读勾画并汇报。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课件出示课件)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课件出示)

(1)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①这是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子期的话说明伯牙的琴弹得好,弹得妙,能用你们的“读”表达出音乐中所蕴藏的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吗?(抽生读;齐读)

③抓住“啧啧赞叹”体会读。

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不停地赞叹。)赞叹什么? (琴声美、妙、琴声惟妙惟肖等)他是怎样赞叹的?(再齐读)

(2)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

3 江河流水!”

师:这里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什么?(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有味道)你来有味道地读读。(抽读)

看到了音乐中所描绘的景色,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我们想象着子期此时的表情、神态说……(再读)

(3)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师:当伯牙听到子期的两次赞叹后,心情和神态有怎样的变化。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当伯牙听了子期的赞叹后,为什么觉得惊讶?心里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看了子期一眼)

②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子期的手……齐读!

③体会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激动的心情?自由读。

④师:这一站、一拉、一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伯牙的心中是多么地激动啊!

⑥引读。他激动万分地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了解我的人啊!”

7、观看视频再次感悟伯牙抚琴遇知音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师:一次巧遇,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第二年八月十五,当伯牙来到汉阳江口,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

2、子期留下了什么遗言?(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好的听先生的琴声。)( 抽生回答)

3、总结:活着信守诺言,而去世了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还要来相会,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友谊!

4、当伯牙得知子期去世这一消息后,心情如何?请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或句子。

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体会出伯牙心中的悲痛?(生回答)

4 师:你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悲痛欲绝) ⑥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示意学生齐读

11、12自然段) ⑦用读体会伯牙的痛苦,伤心!

伯牙长叹道:“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齐读)

5、观看小视频,再次体会伯牙痛失知音摔瑶琴痛苦的心情。(点击播放视频)

(四)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师:伯牙遇子期而激动万分,又因离别而心碎不已,正因有了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与“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学生自读第

13、14段、汇报“高山流水”、“知音”的含义)

二、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谁?为什么说他是你的知音?你是怎样对待你的知音的?(指名说一说)

2.总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友谊。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山流水》的故事,让我们永远珍惜身边的友谊,好好珍惜身边的朋友,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和同学团结友爱,好吗?

板书设计

19 高山流水

知音

俞伯牙 ――― 钟子期

推荐第6篇:《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威海市课程资源

参 赛 课 例 教 学 设 计

《高山流水志家国》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

执教者:乳山市第一中学

王翠娜

《高山流水志家国》

【执教教师】乳山市第一中学 王翠娜

【使用教材】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 课 时

【教学设计理念】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平淡无味”,由此,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导学生凝神静听,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材分析】

“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国”这一节,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流水》和《广陵散》为学习内容。

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谱源于《神奇秘谱》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

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是乐曲的展开部分。它通过主题音凋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一泻千里。 第三部分这就是由四川演奏家张孔山增加的段落,

1 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 表现流水悠然自得的在太阳光下旋转缓缓流淌。 第四部分包括

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形象地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急流险滩,以从容不迫的姿态向前奔流,浩浩荡荡地注入大海。《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原为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扬州地区)的民间乐曲。该曲早期书中并无记载,很多数琴家是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乐曲。这首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为中华民族古老的音乐文明提供了闻之有声的实例。 乐曲是对聂政壮烈事迹的讴歌和赞扬,表现了他从怨恨到愤怒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出他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作曲家把聂政那种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通过古琴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时间段上来讲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对古琴音乐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没见过古琴,怎样让今天的高中生也能熟悉进而喜爱我国的古代歌曲是这节课顺利开展的关键。我在这节课中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开相对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在教学手段上,我把离学生相对较远的知识尽量拉近,在共同探讨中再往远处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深层次的知识,达到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最终目的。通过电影、故事、欣赏等有效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始终以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为基础,深入浅出的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重点欣赏)和《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

2、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听、看、讨论、探究等活动,体验《流水》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选用讲授法、聆听感受、参与体验、探究讨论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导:上课!首先请大家看一段电影视频,播放《空城计》片段 刚才看的短片是?(教师活动)

生回答: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学生活动)

师: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那么,同学们知道诸葛亮弹的乐器是什么吗?

这件乐器我们把它称为——古琴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电影来营造氛围,瞬间拉近了现代与古代之间的时间距离,以剧中诸葛亮弹奏的主题直接引入课题,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古琴(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古琴结构图)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湖北曾

3 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古琴的结构颇有分寸讲究,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史书记载,早期的古琴仅设有五根弦以象征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悼念其死去的儿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增加了一根弦,发展成了现在的七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

减字谱——导: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认识这是什么吗?这就是古琴记谱法中的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每一块字是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近似演奏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属于指法谱。

【设计意图】学生对古代音乐接触甚少或者没有接触,以古琴自身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多媒体展示古琴的结构图,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构图及老师的讲解,认识古琴,激发学生对这一相对陌生事物的兴趣,先感知,后理解,为后面探究古代音乐作铺垫。

(二)完整欣赏《流水》

导:下面我们来欣赏古琴独奏曲《流水》

1、问题:仔细聆听古琴的音色,用你的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古琴的音色怎样? 结合题目仔细聆听:古琴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教师活动)

2、听完后生回答问题(学生活动)

(三)总结古琴的音色(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古琴的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4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四)作品表达的主题

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唱片上录有27段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的《流水》,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古琴的音色很陌生,就需要教师的良好,带着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聆听古琴独特的音色,并初步感受《流水》的意境。

(五)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导:说到知音,同学们有没有想到“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呢?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说这个典故?

1、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学生活动)

2、教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这种感兴趣的的形式来理解古代音乐作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让学生讲故事的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了师生互动。

(六)分段复听

导:下面我们就来分段欣赏,本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

5 以划为四大部分。 曲式结构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 结构。 第一部分(起):主要用泛音演奏的曲调,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淙淙奔流而出。

第二部分(承):主要用按音演奏,是乐曲的展开部分,犹如一股股山泉溪流汇集成江河,具有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三部分(转):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它出色的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在急剧转动等景象,把全曲引向了高潮。

第四部分(合):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好像描绘流水由动态转为静态,人们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老师引导的方法,学生以聆听为主,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指法演奏会有不同的音色特点,不同的音色会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景。 (七)完整复听《流水》

导语:真正欣赏琴音并非易事,欣赏者务必精心细听,才会领会其深邃的涵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欣赏《流水》时凝神静听,争当知音。

1、生欣赏

2、问题探究:《流水》的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呢?还是虚幻、臆想呢?(教师活动)

3、生回答问题(学生活动)

4、师小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者的思想情感,音乐能够把快乐、激动、悲伤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应该说是可以的,不

6 过没有文字那么确切,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描写的像。(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真正欣赏琴音并非易事,欣赏者务必精心细听,才能领会其深邃的涵义。既要有弹琴的妙手,又要有善听的知音,两者缺一不可。“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引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名言,告诉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法,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流水》音乐意境的体会。

(八)欣赏《广陵散》(因乐曲较长,边听边介绍)

导语:“在古时除了这首《流水》广为人知之外,还有另外一首,那就是《广陵散》了 ”

乐曲介绍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原为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扬州地区)的民间乐曲。该曲早期书中并无记载,很多数琴家是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乐曲。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民间传说呢? 《聂政刺韩王》大意是说: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了限期而被杀。聂政立志报仇,先作泥瓦匠混入韩宫,谋刺韩王不成,他只身逃入山中学琴十年,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回到韩国,以他出色的琴技轰动了远近的听众,最后利用韩王请他进宫演奏的机会,趁韩王听琴不备,从琴腹中抽出匕首将韩王刺死。为避免连累母亲,聂政毁容自尽。

这首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怒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出他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设计意图】学生会在这种人文熏陶的情境中投入情感,展开自己丰富

7 的联想与想象。

三、拓展与探究——古代文人音乐的特点。(1)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古琴这件乐器在古时候是哪些人弹奏的?(学生讨论、回答文人弹奏)得出结论: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 文人弹琴。 (2) 提问:“古代文人指的是哪一类人?(生回答)

古代文人指的文人是对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一种称呼,他们是有人生理想的知识分子,直言不讳,毫无愧色。在政治、事业和文学积极追求,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强烈的科举仕途欲望,潜心于诗艺探求,向往着隐居求仙,当然从中也有的纵情酒色,狂放不羁。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3) 中国古代音乐的等级化及其分类: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

民间音乐:是在民间形成病广泛流行与民间的音乐形式,反映底层劳动人 民的生活形态、劳动场景以及精神面貌,是一种通俗易懂的音乐。 宫廷音乐: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多为舞乐,即融诗、舞、音乐于一体, 具有浓厚政治仪式及官方酬酢的功能。(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古代的宫廷音乐) 宗教音乐:唱歌赞美上帝是基督教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人音乐:中国的文人音乐,是由我国历代有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创作 或参与创作、完善和传承的传统音乐。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

8 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一直被看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

因此儒家的中庸之道中正和平、温柔敦厚深深影响着古琴的音乐表现。古琴文化倡导的是“中和”、“雅正”,所以文人、诗、古琴、琴歌以及文人本身的社会地位、政治情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 由古琴文化追溯到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音乐,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资料,从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来考虑问题;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鉴赏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古代文人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实践中把对古琴、文人音乐以及古代音乐的感性认知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次,能真正得学会鉴赏音乐,能真实地感受音乐,能真正地享受音乐。

四、课堂小结

问题探究: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标志着古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作为后人的我们,当如何对待这份珍贵遗产?(学生活动)

古琴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化为一种“娱人”的乐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古琴归根结底是一件乐器,而不是古董。

1.以古琴文化为切入点,搜索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素材,了解更多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知识。

2.以“振兴国乐,传承文明”为己任,将我国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相信古琴艺术将迎来它悠久的发展历史上的春天。

9 【设计意图】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定会深深打动学生,激发学生进一步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教后反思】

继承和宏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更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音乐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学生在平常接触这方面的内容很少,面对生疏的音乐会表现出不适应不喜欢等情绪。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把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大学生参与程度等作为主要内容和着眼点,对于中国古代歌曲中相对枯燥的音乐知识没有再做深入的安排。

从本节课的实践中我发现:音乐对于老师学生来说是没有远近之分的,对于学生来说熟悉与不熟悉,易于接受与不易于接受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来引导,怎样来“搭桥”。深层次的知识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把它拉近距离,让学生先通过熟悉的手段去感知,然后通过实践去体验,去发现,最后再去理解,再去探索,再去挖掘深层次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完成一个情感上的目标。教师的引导是舵把,是方向,只有将这两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音乐教学这艘航船推波逐浪,一帆风顺。如果现场能够有古琴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真诚希望各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推荐第7篇: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琴曲《流水》

教学目标:

1、认识古琴,初步了解古琴文化、历史等有关古琴知识。

2、通过欣赏《流水》,体会人文音乐的特点,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3、熟悉《流水》的主题,能区别古琴和古筝的音色。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我国古代音乐,包括器乐曲(古琴)和声乐曲(古代歌曲)。本节课结合欣赏古琴曲介绍有关琴的知识,并围绕古琴曲和古琴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听、看、讨论、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2、区别古琴和古筝的音色等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育用具:古琴、多媒体、钢琴

教学设计理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和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品质和丰富有情感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标题

课前播放视频《流水》,配以古色古乡的中国水墨画为背景直接显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似乎无处不在,而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远古的《流水》声。(点击幻灯片出示视频:一位身穿古代服装的长发飘飘的女子,在祥和而宏伟的天地之间,坐在高耸入云的巨石上,迎风抚琴„„演奏的是《流水》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谈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生:(略)

师:一曲《流水》,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带领我们坐上时光隧道的列车走进中国古代音乐、走进古琴,来感受中华文人的情致,感受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古代音乐作品„„(出示课题《高山流水志家国》) (设计意图:视频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震撼力,并引发联想和想像,学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聆听《流水》,引导一位学生在优美的琴声中讲述伯牙子期的动人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审美渴望)

二、欣赏音乐、整体感知

1、介绍古琴文化

师:刚才的画面和琴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画面中所演奏的又是什么乐器呢?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有关古琴的知识与图片,畅谈古琴文化。 生:(略)

师:古琴的形制与寓意(多媒体显示古琴的结构图,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结构图和讲解与古琴的结构名称对位) 古琴的音色:通过听三段流水片段,总结散音、泛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清灵向上,玲珑剔透,似天。散音浑厚如钟,似地之厚德。按音多变,或虚或实音色丰富,似人世百态。) 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密切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了解古琴的结构、喻义、音色和介绍古琴在古代文人中的地位后,不仅加深了对古琴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1、感受和体验——欣赏视频《流水》

思考:古琴的风格特征与乐曲的旋律特征? 多媒体播放由演奏家现场演奏的视频《流水》全曲。

播放背景音乐《流水》。学生发言讨论,各抒己见,找寻适合的答案。

师总结:古琴 大雅之尊、体现的意境效果。具有淡雅、优雅、深邃、幽远等风格特征。

(设计意图:乐曲风格特征描述虽然不是唯一的,但学生们自己说时,往往是心里有而说不出,因而老师运用对比选择的方法,设计选择题让学生选择符合此乐曲风格的特征。然后也可以再围绕此类词语扩展、深化,这样既在思维上启发提示了学生,也会把学生们引申到古琴知识的深层主题之中。)

2、继续关注——感受流水

师:乐曲的曲名为《流水》,(1)你感受到流水的景象了吗?(2)乐曲如何描绘流水的不同景象的?(从音乐要素和演奏技法上说) 生:(适当做提示,学生讨论发言)

师:描绘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淙淙奔流而出等。音乐要素主要是从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分析,还有演奏技法(着重讲一下演奏技法)

活动设计:请同学用古琴来模仿学习几种演奏技法。

师:现在就让我们再次亲身感受这一种情境,一起看《流水》中的第一部分第

二、第三两端旋律。(出谱子)

(设计意图:再次聆听、并试唱旋律片段,在对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启发学生用自己最适合的声音表达这一种意境,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实践能力,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古琴演奏的深厚底蕴,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乐曲的情绪,并深化音乐主题,活跃课堂气氛。)

三、对比听辨,鉴赏评价 (学生带问题欣赏乐曲)

师:我们刚才所欣赏的《流水》只是众多古曲中的一首,听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提问:

1、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曲子?

2、与古琴相比音色怎样?风格如何?

生:古筝 《渔舟唱晚》。古琴:古朴,悦心悦情;古筝:华丽,清脆悦耳。

(设计意图:针对大多数学生都误以为古琴就是今天的古筝这种现状,于是利用古筝与古琴的演奏片段,让学生们对比、区别各自的外观形状等特点,从而强调这是两个不同的乐器:一个叫琴、一个叫筝。这样学生对古琴、古筝都会有新的认识。)

四、拓展研究

1、视频欣赏《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思考编钟的音色有何特点?

2、视频欣赏《怀古》,埙独奏,思考埙的音色有何特点? 生:讨论

师:编钟的音色浑厚悠扬、埙的音色柔润凄凉。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古代乐器,旨在拓展式地学习我国古代音乐,进一步学习我国古代器乐方面的知识,传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

请同学来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

师:古琴艺术代表着中国文人怡养性情的生活方式,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君子之道。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至高无上的境界,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古琴艺术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古琴将会有更多的知音。 (设计意图:总结对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来总结也是对学生在学完整堂课的一个很好的检测。)

六、课后作业:

请以“古代音乐带给我的思考”为题写篇短文。

(设计意图:课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结,鼓励学生课后开展研究性自主学习,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推荐第8篇:高山流水

主要人物

伯牙

全名: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曲子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推荐第9篇:高山流水

19 高山流水

1、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俞伯牙的音乐家。

2、伯牙琴艺高超,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碰见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

3、后来,伯牙来到晋国,做了官,不久又奉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伯牙的船航行在长江上,由于遇到大风,他只好把船停到江边。这个停船的地方,就是现在湖北汉阳江口。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伯牙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携琴下船,来到岸边一块大青石上,对着江水明月,弹起了他心里的歌。

4、原来,伯牙弹的是《高山流水》,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面对秋江圆月,伯牙借曲抒情。

5、正当伯牙抚琴而奏“志在高山”时,有一个叫钟子期的人在旁边听到了,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6、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马上,他又抚琴奏起“志在流水”的乐段。才奏了一会儿,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7、子期也与伯牙一见如故,两人成了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在此相会。

8、第二年中秋节这天,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可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子期的踪影。正在心急如焚之际,来了一位老人。一打听,才知道老人是子期的父亲。老人说:“子期与你分手不久,因为劳累,染上了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了。他临终前说,去年曾和先生相约,八月十五在这里相会,去世以后,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听先生的琴声„„

9、伯牙十分伤心,来到坟前失声痛哭。

10、伯牙噙着泪水,弹起那首《高山流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11、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得粉碎。

12、“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13、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知音”友谊,特地在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的小山上,筑起了一座古琴台,并将这座小山取名为碎琴山。

14、从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友谊的象征,“知音”也成了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19、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今天讲课之前呢?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古琴曲。(图片加古琴音乐);

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老师,这首曲子的名字?《高山流水》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的题目。“高山流水”不仅指的是一种美景,在这里它指的是中国经典的古琴曲,但在这首曲子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乐曲,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二、字词检查: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生字是掌握了,如果组成词语你还会读吗?

遗憾

晋国

抒情

气势磅礴

烟波浩渺

按捺不住 心急如焚

坟墓

友谊

啧啧赞叹

催人泪下

(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三、初读课文:

看来同学们的生字词语掌握的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本文主人公是谁?

2、本篇课文围绕他们写了一件什么事?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带着问题读课文吧!

课文读完了,谁愿意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 本文主人公是谁? 明确:俞伯牙和钟子期

追问:俞伯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1段)。 明确:伯牙琴艺高超,是一名音乐家。(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碰过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琴艺高超是伯牙在音乐上的成就,“始终”二字表明他的遗憾知音难寻) -----请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传达出伯牙这种“知音难觅”的心境。 追问:钟子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钟子期: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问题

2、本篇课文围绕他们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上《高山流水》把主要内容说一说。

(本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为一首《高山流水》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板书:知音

你把长文读短了,把主要内容抓出来了,真是了不起。 问题

3、同学们什么是知音?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吧!(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推荐第10篇:河北《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河北《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通过最新河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与考试科目,河北教师资格考试一般一年进行两次,上半年1月报名,3月考试;下半年9月报名,11月考试。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资格笔试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古琴的历史、有关古琴的典故等古琴方面的知识。

从中体会古琴的音色美、意境美,了解古琴音乐淡雅、朴素的音乐风格,以及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高尚品质

【过程与方法】

了解、感受和分辨古琴的三种音色。 认识文字谱和减字谱,并了解减字谱的记法。 【知识与技能】

泛音、散音、按音的演奏方法和勾和挑的基本的演奏技巧。 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乐曲《流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和分辨古琴的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和对减字谱记法的了解。 【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用具 古琴、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分解古代文字“樂”,得出丝弦放在木头上,然后用拨子或手弹奏美妙的声音是弹拨乐器。

(二)逐步探知,新课教授 1.听两段音乐辨别乐器。

老师设置问题:这两段分别是什么乐器?能听出来是什么乐曲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第二段是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

2.播放音乐,初步接触泛音 3.感受古琴韵味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师考试网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1)老师弹奏古琴旋律,学生哼唱旋律; (2)播放古琴音乐旋律,学生默唱主题旋律。

老师设置问题: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在大自然中寻找一种景致和这个音色相呼应,你们会想到什么?在这段旋律里我们发现他有什么特殊性?上面有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想到很多的景色,比如竹林、山泉等是通过泛音来呈现的,我们看旋律上面有很多小圆圈,泛音的记录就是用旋律上面的圆圈记录的。

(3)老师弹奏古琴旋律。学生观察弹奏泛音时的技巧(右手拨琴,左手压琴,然后轻轻的放掉)。

(4)引出古琴。

①讲解仲尼式古琴的形状:琴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上有七根琴弦,最早的古琴是五根琴弦,代表宫商角徵羽,周代文王和武王各加了一个弦,所以称之为文武七弦琴。琴上还镶嵌了十三个白点,是十三个徽位,就是十三个音高位置,代表农历十三个月(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

②介绍古琴和贵族、文人、诗人关系密切。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特点,古代文人以不知乐为耻,那么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乐器。四艺中琴棋书画,琴放在首位,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也流传了很多的名曲,广陵散和流水就在其中。

4.欣赏《流水》,感受乐曲意境和参与体验其三种音色

(1)讲述俞伯牙与种子期的故事:这个典故最早是出自于《列子访问》,俞伯牙是战国时期很有名的琴家,伯牙善古琴,琴艺高超,那么钟子期善听,志在登高山是指音乐的精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哦哦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分析山泉和湖海之间的规律

老师设置问题:山泉、小溪、江河、湖海这几个有没有规律?音乐中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种形态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他们的规模是从小到大,音乐中他用泛音表现水的这种形态,表现出感觉很远、很飘渺,速度由慢加快再到慢下来,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音型那疏散然后又到密集最后也是疏散,表现了流水由慢到水流湍急,最后归于江河湖海的平静。

(3)从速度、力度、音型三个方面聆听音乐。

①聆听音乐,从速度、力度、音型三个方面分析乐曲。 ②了解滚拂

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有没有一个地方特别激烈?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师考试网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老师讲解:这是古琴里面非常难的一个技巧,叫滚佛,无名指从高音到低音叫滚,二指由低音向高音佛,无名指和二指连起来演奏就叫滚佛。

③欣赏演奏家的琴艺。

老师引导:不能简单的把流水看作不同形态的水,这个流水应该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去感受其意境深远,这才是我们的追求。

(4)辨别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和技法:

泛音(飘渺,右手拨琴,左手压琴,然后轻轻的放掉),老师弹奏。 散音(浑厚,右手弹琴,左手放在九到十徽的位置),老师弹奏。 按音(婉转,双手配合,右手弹琴,左手在弦上滑动),老师弹奏。 (5)个别学生学奏,老师讲解。

老师引导:气定神闲,弹奏要在音阶当中,散音的音色要非常的刚劲,慢一点,不要太快,按音手要放在琴弦上面,摁实再弹,在四弦的位置上,弹出来的音色很细腻婉转,来回走一走,泛音双手配合,右手拨琴,左手压琴,不用摁实,然后轻轻的放掉,滚佛要像流水一样,再快一点。

学生正确的演奏三种技法。 (三)主题升华,巩固提高

1.欣赏《梅花三弄》,了解三弄和减字谱。

老师设置问题:梅花三弄是指的什么那?三弄是指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三弄是结构的意思,就是三段的意思,他在古琴的三个区域来演奏。 2.讲解古琴乐谱

(1)展示文字谱和减字谱。

文字谱的特点:麻烦,不容易记谱, 减字谱的特点:比较清楚,但是没有节奏。 (2)老师讲解减字谱的演奏方式并示范。 (3)个别学生演奏《彩云追月》。

老师引导:挑七用二指,挑七勾三,又挑七挑六„„这个曲子很简单,就是两种记法勾和挑,基本的古琴简单的演奏手法也就是这么演奏

3.欣赏琴歌《蒹葭》 (1)古琴的演奏形式。

老师设置问题:古琴除了独奏,还有什么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师考试网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老师归纳总结:还有合奏,特别是琴箫合奏,琴歌,就是自己在弹,自己在唱,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笑,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时候夜来人静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做到天人合一。

(2)感受歌声与古琴的融合

老师设置问题:有没有觉得这段音乐有古人的味道?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乐曲最可望而不可及的意中人一唱三叹,很有古人的味道,这里恰巧又反映出古琴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古琴向来他是不为娱人,只为自娱,注重内心的自审,所以哪怕是现在也很少有古琴的商业元素,要么就是自己独奏,要么弹给知己听。

(四)课堂小节

本节课我们选择性的欣赏了几首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古琴代表作和体验了古琴基本的弹奏技巧,古琴曲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高雅,意境高远。我们领略了古朴典雅的古琴风范,体会到民族文化、古琴艺术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古代音乐、热爱古琴音乐艺术,下课。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中公讲师徐芬解析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河北教师资格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河北教师考试网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河北教资格笔试真题邀请您一同刷题!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师考试网

第11篇:高山流水诗歌

只见月光,不见星辰

惊蛰盘旋的雷

好像内心膨胀的欲望

谁用长江当琴

谁用泰山当弦

演奏一曲高山流水的旋律

还有这内心的澎湃

想要呐喊,却突然悲恸了起来

月亮住在世界屋脊上面

像一把镰刀,收割着勇敢的心

将夜的仓库塞得满满当当

划开一道口子

迎接太阳

谁徘徊在世界的边缘

好像一只迷途的蚂蚁

陷落在时间的禁区

留不住一些蛙鼓

一切被风吹散

寒号鸟继续号叫

流浪的人和现实格格不入

忘记了哪里是故乡

谁咬牙切齿地喊

谁摔坏了吉他

谁泪雨滂沱,难以自拔

一秒钟杀死千百万的脑细胞

只为一个听琴的人

化作了西山的霞

将自己放逐到关外

从此不再看月亮

第12篇:高山流水教案设计

《高山流水》教案设计【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第一课时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句子,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欣赏《高山流水》

1、教师板书课题,大家齐声朗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脑海中会呈现什么样的画面?抽生回答。

3、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学生边欣赏边想象画面。

4、教师导读:关于《高山流水》,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大意,弄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反馈自读情况,掌握生字,读通课文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一读,其他同学正音,教师强调。 字音:“捺”的读音,“坟”与“焚”的区别。 字形:注意“磅礴”的字形结构,写“抒”的时候不能多一笔。

(2)再次出示生字,学生在读中巩固。 (3)学生练习正确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4)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美妙。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盛大。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 心急如焚:形容万分焦急的心情

催人泪下:形容事迹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读好下列句子:

(1)“有一个叫钟子期的人在旁边听到了,啧啧赞叹道:‘真妙呀,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这句话是子期听到伯牙在弹奏“志在高山”时赞叹的话,子期的赞叹是因为听懂了曲子表达的含义,读时语调要有大的起伏,但速度要慢。

(2)“才奏了一会儿,子期又意味深长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引导学生理解“意味深长”的意思。 并学着子期的语气意味深长的把这句话读一读,语调舒缓。

(3)“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指名读一读,其他人评议。抓住动词体会伯牙激动的心情。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

第13篇:《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琴曲。它本只有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澎湃,使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刚开始听音域不断跳跃,感觉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抚琴于天地山水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扬。天地间布满大雾,面对雄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流,雄伟而庄重,滚滚的流水,宽广浩荡,好似无边的大海一般。仿佛天地之间就只有抚琴者一人。

而后,感觉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澈,开始活泼明朗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飞了起来。而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

而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景象不同。仿佛自己侧立与溪旁,静静的欣赏这缓缓地溪流,感觉十分静谧安心。仿佛自己也与这大自然合为一体。

忽然,曲调变得激昂澎湃,音调快速上升下降,感觉十分惊心动魄。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那潺潺的流水一下子倾斜于瀑布、江河突然沸腾起来。不停刮奏的水没有留下一点的空隙,本清澈见底的溪水顷刻间奔腾跳跃起来,从万丈高的山崖上直流而下,仿佛自己已处于飞瀑之间,那份壮观近在眼前。

一连串的高音过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汹涌澎湃了,仿佛自己又到了林间小溪之中。重回了舒缓和轻松。所有的一切又归于平静。但还是回味无穷。

不久,音调又继续转高,仿佛更大的瀑布又来临了。 激昂之情又油然而生,滔天的飞泻之声又起,跌宕起伏,久久不息,那最初的震撼又来到了我的眼前,久久不息。 尾声,情越动人,心又恢复了平静却仍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不能自拔......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一种舒心,安定的感觉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不掺杂任何烦恼忧愁。”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 这首曲子给我的启示:

高山流水给人带来一种平和安宁的感觉,听完这首曲子之后,有种让人安心的感觉。仿佛在启示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面对你所对待的人和事物,亲近自然。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大自然的那种超脱平和,抚琴者与大自然的那种高度默契与和谐。仿佛预示着我们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内心平和、纯净。悠幽之情寓表于琴声之中,将天地万物与心中之情融为一体。而我们听琴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听,更多的是感受和思考!一种心灵的聚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中,我们需要这种内心平和。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毫不惧怕,一往无前。

第14篇:高山流水课件

26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①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②乎若泰山。”少选③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④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⑤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得为鼓琴者。

【注释】

①方:正当;在„„时候。 ②巍巍:山高大的样子。 ③少选:不久,过了一会儿。 ④洋洋:水大的样子。 ⑤破琴:把琴摔破。

【译文】

伯牙弹琴,钟子期聆听。刚开始,琴声似在赞美着巍巍的高山。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仿佛见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过了一会儿,琴声又似表现出奔腾澎湃的波涛,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宽广浩荡,波涛滚滚如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一辈子不再弹琴了,他觉得世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奏了。

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十大汉族古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讲故事: 学生:

1、读通课文,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并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 (1)鼓—— (2) 方—— (3)志—— (4)善哉—— (5)巍巍—— (6)少选—— (7)洋洋—— (8)破琴—— (9)绝弦—— (10)复——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解读“知音”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请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交流)

2、“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板书)

3、说起“知音”的来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板书

26、高山流水

二、疏通课文,初识“知音”

1、学习古文首先要读准、读顺,自己先读读看,试着读出节奏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回顾疏通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每一句;联系译文矫正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同学交流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轮讲、补充)

5、班级交流(播放背景音乐朗读)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译文,学生读相关古文)

7、提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

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三、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是什么东西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知音呢?(交流:音乐)

2、用~~~线画出两人弹琴、听琴的句子。(学生交流、板书)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3、想像乐曲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

(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大海等) A、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内容)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学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学生:善哉乎鼓琴!绵绵乎若( )。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学生:善哉乎鼓琴!( )乎若( )。 B、同桌对说

出示参考词语:依依杨柳、皎皎明月、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皑皑白雪……

4、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伯牙与钟子期本不认识,他们在江边是偶然相遇,所以——(出示)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5、根据刚才的练习,自己完整地想像当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各自想什么等) (1)同桌对讲

(2)全班交流抽1~2个复述,其他点评

四、拓展深入,感受“知音”之痛

1、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钟子期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呀!

2、伯牙来到墓前,此时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出示)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抚琴:弹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3、伯牙见到众人听琴的摸样,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呀? (交流:愤恨、痛苦、哀伤、觉得世上再无知音等)

4、唯一的知音已去,世上再无懂琴之人。于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示并齐读)

“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为知己者绝琴。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

五、情感升华,珍惜“知音”之谊

1、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后人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想听吗?(播放《高山流水》)

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我们再来齐读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2、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 知音是 知音是

(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诵咏知音、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数量)

3、总结: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当我们有朝一日遇到了知音,一定要好好珍惜。 说明:

在感悟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高山流水”的含义,懂得“知音难觅”,要珍惜友谊。另外,通过让学生说说对“知音”的理解,再次提升情感及认识。 附板书

26 高山流水 知音

伯牙 ———— 钟子期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课文链接] 伯牙摔琴谢知音

——选自《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锺公(钟子期父亲)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锺公道: “老夫愿闻。”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课外延伸:

关于知音的诗句: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唐]贾岛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唐]崔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唐]韩愈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曹雪芹

第15篇:《高山流水》读后感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演尽各种变幻,内心深处,一直在渴望着一片掌声,这是对我们所作所为的最大奖赏。掌声,是人生必备的元素,是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很明显,这就是中国那个有名的成语“对牛弹琴”的典故。琴师的琴技再高,没有掌声的认证,他何从知道自己的水平高低?这位琴师想必是受多了人类观众的赞赏,竟打起了牛蹄子的主意,想从中获得超出理性生物范畴的掌声。这种想法固然可笑,但也证明了人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期盼掌声。但渴望掌声并不是“汲汲于功名”,而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对前途的憧憬,而有了这些,我们就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彩,更有意义。所以,掌声是衡量我们人生价值的砝码,是人生的重要组成元素。

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千载称颂的金兰之交的赞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弦断有谁听。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可见,掌声是连通彼此心灵的桥梁,会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新的风景,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生机勃发。

华语乐坛小天王周杰伦,在他的《外婆》中,曾用音乐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他带着家人兴致勃勃地去参加一次颁奖典礼,结果却拿不到半个奖,只是对着镜头傻笑,却不知自己到底该不该笑。当周遭的人都在为获奖者鼓掌时,唯独白发苍苍的外婆为他而鼓掌,正是这一声声略显单薄的掌声,使周董意识到:“他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好可惜的。”于是,他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终于为自己创造出一片崭新的音乐天地。是这逆境中的掌声使他坚持了自己音乐的风格,人生的方向,使他勇于面对这些挫折与挑战,所以,人生存在逆境,而逆境中的掌声则尤为珍贵。

但是,再好的东西也有它负面的影响,即便是掌声也不例外,过度的掌声只会造成虚荣心的过度膨胀,就像“对牛弹琴”中的那位琴师,但不要因此就使你的手心就此沉寂,多为他人鼓一次掌,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他人来说,也许就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第16篇:《高山流水》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字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读中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2.乐曲赏析:感受《高山流水》乐曲的美妙。

3.分析故事、人物形象,加深理解,让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2.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

(一)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

1.师: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课件展示)

风平浪静

气势磅礴

烟波浩渺

(读了这一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琴声呜咽

如泣如诉

催人泪下

(这一组词让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

那我们再来读读这组词

一见如故

琴艺高超

高山流水

1 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2.“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吧!(板书课题)读课题。

3.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4.高山流水不仅是美景,它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检查小组预习情况,汇报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汇报)

2.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 生:俞伯牙、钟子期。(板书)

师:两个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上“高山流水”把主要内容说一说。

生: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钟子期,他们结为知音。 师:谁是谁的知音? 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 (板书:知音)

3.你们知道“知音”的意思吗?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吧!(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4.那伯牙、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知音难寻“部分。

1.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

一、二段,谈谈你对俞伯牙有哪些了解?(抽生回答:从“琴艺高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

2.作为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想找到一位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

3.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寻找知音的不容易。请把它找出来作上记号(始终)“始终“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一

2 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直)从这个词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知音难寻)

4.遗憾说明俞伯牙的内心怎样?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然“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心情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抽生读、齐读)

(二)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师: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他也始终没有碰到过听懂他音乐的人,是多么遗憾的事呀!这时,伯牙做官出使楚国,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面对秋江圆月,借曲抒情,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高山流水》。请孩子们自读

3、4自然段。

2.小组交流:哪些地方描写了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的情景?我们一起齐读描写傍晚美景的句子。

3.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有琴声的傍晚,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读3-4段)

4.孩子们,你们听到的这首曲子,就是《高山流水》,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正当伯牙弹起这首曲子时,钟子期来到了伯牙身边。请孩子们在小组内默读5-7段,钟子期听了音乐后,他会说点什么呢?读后请勾画出描写钟子期神态、语言的句子。

6.生默读勾画并汇报。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点课件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1)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①这是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子期的话说明伯牙的琴弹得好,弹得妙,能用你们的“读”表达出音乐中所蕴藏的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吗?(抽生读;齐读)

③抓住“啧啧赞叹”体会读。

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不停地赞叹。)赞叹什么? (琴声美、妙、

3 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琴声惟妙惟肖等)他是怎样赞叹的?(再齐读)

④想象画面读。

a.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b.我们也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一起啧啧赞叹!男生先来……女同学啧啧赞叹道……我们一起啧啧赞叹道……

(2)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①过渡:除了这一处,你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子期能听懂伯牙的音乐?(点课件)

②师:这里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什么?(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有味道)你来有味道地读读。(抽读)

我们一起意味深长地说……

③看到了音乐中所描绘的景色,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我们想象着子期此时的表情、神态说……(再读)

(3)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过渡:当伯牙听到子期的两次赞叹后,心情和神态有怎样的变化。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当伯牙听了子期的赞叹后,为什么觉得惊讶?心里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看了子期一眼)

②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子期的手„„齐读!(点课件)

③体会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激动的心情?自由读。

④师:这一站、一拉、一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伯牙的心中是多么地激动啊!

⑥引读。他激动万分地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

7、朗读训练。

①师:伯牙的音乐多么美妙,多么让人陶醉。孩子们,闭上眼睛,走进伯牙,咱们来静静聍听他的《高山流水》。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还原音乐中的画面,听老师的的提示:

4 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②师:一曲《高山流水》让男同学饱含深情地啧啧赞叹道„„(接读)

让女同学沉醉其中意味深长地说„„(接读)

③从伯牙的神态、动作、语言这几方面都能体会到伯牙遇到钟子期激动不已的心情,此时,伯牙也许在说:“钟子期,你就是唯一能听懂我音乐的人,你真是我的知音啊!!”(齐读)

(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师:一次巧遇,却一见如故,他们两人成了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在此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子期的身影,他心急如焚,等来的却是谁?(他的父亲)是怎样的消息?„„(是因病去世了)

2.他失约了吗?(没有)

他留下了什么遗言?(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好的听先生的琴声。)( 抽生回答)

3.总结:活着信守诺言,而去世了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还要来相会,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友谊!

4.当伯牙得知子期去世这一消息后,心情如何?请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或句子。

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体会出伯牙心中的悲痛?(生回答) ②是呀,伯牙是含泪而弹,那琴声是为谁而哭?那他的琴声里又在诉说什么?

③还有吗?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这一段的动词。 ④师: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了什么。(生:悲痛欲绝)

⑤师:我们来回忆一下伯牙巧遇知音时的情景,这一站、一叹、一摔表现了伯牙悲伤的心情,应该怎样读?(学生读)

⑥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上天安排给我的知音为什么又不辞而别呢?伯牙——(示意学生齐读11自然段)

⑦引读12段。这瑶琴曾弹出多少让人沉醉的音乐,这瑶琴曾一直陪伴在伯牙左右;这瑶琴曾是他的最爱,可是如今知音已去,留琴何用!

5 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伯牙长叹道:“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齐读)

去年今日,子期与我弹琴论道,共话人生,如今子期却舍我而去„„(示意学生齐读)

⑧你能把它改为陈述句吗?(对比读)连个反问句道出了伯牙在得知子期死讯后会摔碎瑶琴的缘由,准确地表达了伯牙此时悲痛欲绝的心情。

⑨出示诗歌。

忆昔去年秋,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四)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师:伯牙遇子期而激动万分,又因离别而心碎不已,正因有了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与“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

2.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师:好一曲感人至深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刻骨铭心的―――高山流水 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

四、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谁?为什么说他是你的知音?你是怎样对待的知音的?

2.总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友谊。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6 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孩子们,让高山流水般的情意永远珍藏我们心间吧。 板书

19 高山流水

知音

俞伯牙 ――― 钟子期

第17篇:高山流水说课稿

《高山流水》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分析 《高山流水》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遇知音,第二部分为悼知音。这都在第二课时中的教学内容。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整篇课文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谊,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边的友谊。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学生在一起彼此对话、畅想、交融、分享,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高山流水》一课,是个动人的传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为辅。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来推动课堂深入,让学生从故事中品味出友谊的真谛。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给学生们欣赏了《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我在还没上课的时候,播放曲子等待铃声。上课开始就从乐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紧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并且带入“伯牙在一个的夜晚,弹起了高山流水。当他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道:“真妙啊!我看见了的泰山!”当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时,子期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的江河!”伯牙激动的说,“:知音难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们两人。当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间的噩耗,来到坟前,又弹起了高山流水,,,。子期已死,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这一段话中,又一次运用了这些词语,算是对上节课的复习。紧接着,我给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来引入今天的新课。 第二部分:品味赏析。

1、回顾第一部分,知音难遇。这部分是上节课学习过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

三、四段交待了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学生思考的价值,我就让他们齐读这部分,了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

5、

6、7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阅读要求:你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学生读完,给他们一点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成果。我就把学生找到的: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两句话出示出来,引导朗读。第一句话我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可能感情不是很强烈,第二层,我让他们抓住“啧啧赞叹”这个词来指导朗读。第三层,我是从“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这两个词,配上我找的高山图片来指导朗读。(我找图片的用意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没见过高山,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体会,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话,我也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前两层都一样,第三层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让学生听着加深体会来朗读。图片和音乐都在课件中出示。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来发挥学生想象。学生汇报后,我又出示: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 真妙啊,我看见了!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这个设计,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读,体会伯牙激动的心情,这部分我是让学生从动作词语来体会。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引导学生从知音难遇来对比着体会。

3、痛失知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8-12自然段,画出让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给学生一点时间来交流自己的体会。指名说说体会,读读课文。当学生说到“如泣如诉”的时候,让学生想象伯牙会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体会,指导读“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这句话。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因为知音难觅,唯一的知音也死了。这样,就把难觅时的期盼,偶遇时的激动,失去时的痛苦联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谊的理解。 第三部分: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台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会想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学生能联系到自己的朋友,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从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体会的珍惜自己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最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无印良品的《朋友》,词写的特别好,在从歌声中体会深厚友谊的重要。这节课就在歌声中结束。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

19 高山流水

志在高山(气势磅礴) 俞伯牙难觅偶遇痛失纪念 钟子期志在流水(烟波浩渺) 深厚的友谊

五、说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情境进行教学,下面我将本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情感脉络流畅。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传说,我按照知音难遇、偶遇知音、悼念知音、纪念知音这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2、注重了对朗读课文的指导。如: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这几句话,分层次的指导朗读。学生先自己体会读,再理解重点词语后,最后再配上图片和音乐读,学生的感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从如泣如诉这个词中,你感觉俞伯牙会诉说什么呢?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这样,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内容的把握也有帮助。

这堂课,我也感觉有很多的不足:

感觉学生虽然读出了感情,但是还不是很到位。 自己语言的组织能力需要加强。

给学生体会、思考、交流的时间有点少。

第18篇:26高山流水

26 《高山流水》

一.课文解析

《高山流水》是一篇文言文,在《吕氏春秋·本味篇》和《列子·汤问》中均有记载。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行文简洁、流畅,虽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内容却令人动容。它是学生学习中华古典文化,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佳作。

同时,作为本组课文的首篇,它也担负着单元训练的重要任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文本中伯牙弹琴、子期听琴的内容成为复述训练的好题材。

在学习这篇古文之前,学生曾有过学习古文的经历(如上学期的《古文二则》和本学期的《蝴蝶泉》)。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朗读存在的难度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对文言文中的语句如何释义有了一些浅显的办法。基于以上学情,教师可让学生先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而后通过朗读、交流、结合书中的注释疏通文义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本课行文简洁、流畅,虽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内容却令人动容,人间真挚的情谊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深、读透、读中悟情;同时,适当地通过情景再现、补充资料,感悟两人的深情厚谊。

本课学习中,还要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复述本身对学习困难生来说有难度,更何况是创造性复述。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设置好相关练习,又要能够体现层次性、广泛性,让学生的“口”充分动起来。

二.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三.训练重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并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 (1)鼓—— (2) 方—— (3)志—— (4)善哉—— (5)巍巍—— (6)少选—— (7)洋洋—— (8)破琴—— (9)绝弦—— (10)复——

2、收集有关朋友、友谊方面的诗句、名言

3、有条件的查找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知音”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请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交流)

2、“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板书)

3、说起“知音”的来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

26、高山流水

二、疏通课文,初识“知音”

1、学习古文首先要读准、读顺,自己先读读看,试着读出节奏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回顾疏通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每一句;联系译文矫正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同学交流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轮讲、补充)

5、班级交流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译文,学生读相关古文)

7、提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

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三、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是什么东西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知音呢?(交流:音乐)

2、用~~~线画出两人弹琴、听琴的句子。(学生交流、板书)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3、想像乐曲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

(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大海等) A、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内容)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学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学生:善哉乎鼓琴!绵绵乎若( )。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学生:善哉乎鼓琴!( )乎若( )。 B、同桌对说

出示参考词语:依依杨柳、皎皎明月、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皑皑白雪„„

4、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伯牙与钟子期本不认识,他们在江边是偶然相遇,所以——(出示)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5、根据刚才的练习,自己完整地想像当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各自想什么等) (1)同桌对讲

(2)全班交流抽1~2个复述,其他点评

四、拓展深入,感受“知音”之痛

1、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钟子期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呀!

2、伯牙来到墓前,此时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出示)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抚琴:弹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3、伯牙见到众人听琴的摸样,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呀? (交流:愤恨、痛苦、哀伤、觉得世上再无知音等)

4、唯一的知音已去,世上再无懂琴之人。于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示并齐读)

“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为知己者绝琴。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

五、情感升华,珍惜“知音”之谊

1、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后人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想听吗?(播放《高山流水》)

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我们再来齐读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2、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 知音是 知音是 (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诵咏知音、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数量)

3、总结: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当我们有朝一日遇到了知音,一定要好好珍惜。 课后作业:

一、比较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

A、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 .B、李林和王勇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 .A、终生不复鼓琴。 ( ) .B、奶奶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 ) .A、善哉乎鼓琴! ( ) .B、在同伴的鼓动下,我走上了讲台。( ) .

二、成语积累

例: 莫逆之交 之交 之交 之交

三、给下列关于友谊的名言连线,自己再写上1-2句

1、相逢何必曾相识。李白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居易

4、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 板书:

26 高山流水

知音

伯牙 ———— 钟子期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第19篇:《高山流水》听后感

《高山流水》听后感

高山流水,自古至今;悠悠扬扬,情深意长;乐声袅袅,韵味十足。闭上双眼静静的倾听,乐声中一点点露出了中国古典乐器——古筝的魅力。

我听说过《高山流水》的典故,也知道这首曲子抒发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境。但或我还悟不到这般境界,只想到了一幅美好的图画。

“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这是愉悦之情。再是“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后又“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击石,时而旋洑微沤„„”旋律跌宕起伏,让人心潮澎湃。这是先人们想到的画面。

水从高山上流下来,时而轻轻如烟,时而又如大雨,时而又如珠帘。渐渐的大雨般过去又小雨淅沥了,进而似乎余震般又大了些,但很快又恢复。水儿们一下激起了水雾,烟雾缭绕,似飘渺仙境„„

突然声音重得不得了,似乎在怒吼,不那么温柔了,激起心中千层水花,可重中似乎有水儿敲石的悦耳。慢慢的,慢慢的,又静了下来,小了,小了„„一首乐曲结束了。

曲落,睁开眼睛,耳畔无声,我又听到了城市的喧哗。多想再一次闭上眼睛,远离城市,穿越时空,再次来到那远古的山水之间,又多想我是那个伯牙的知音„„

石家庄市谈南路小学六二班六年级:czzfly10

第20篇:《高山流水》读后感

《高山流水》读后感

我读了《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故事,使我知道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琴弹得特别好。一天晚上,他在汉阳江边弹琴,突然,琴弦断了一根。原来,有一个叫钟子期的樵夫一直在他旁边听琴,钟子期说:“真好听啊!您的琴声有时像那高耸入云的苍山,有时像那潺潺的流水。”俞伯牙高兴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从此,两人就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读了《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故事,使我懂得了这个成语多用于表示知音或知己,也可以用于比喻乐曲的高雅美妙。还有许多琴家或曲子也像那高山流水的声音一样,如:贝多芬的《月光曲》、大音乐家师襄、5岁的张世安,等等。日常生活里我们不能做下里巴人,也不能对牛弹琴。

《北风和太阳》读后感

我读了《北风和太阳》这篇寓言故事,使我懂得了北风和太阳各有各自的长处,太阳看到自己的长处能将过路的人脱衣服,北风看到自己的长处能将江上的帆船行得更快。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我还想起一篇课文叫《骆驼和羊》,它们也是看到自己的长处,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骆驼看到自己高的长处,他抬头就吃到树叶了,山羊看到自己矮的长处,它通过小门时,大模大样地走进去,吃院子里的草。所以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我还想起毛主席在战场上用兵如神,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也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才会胜利。因此,我要努力学习,学到一技之长。

《桌子·驴子·棍子》读后感

我读了《桌子·驴子·棍子》这篇童话故事,知道了有一个裁缝,他有三个孩子,全家人靠羊奶生活,要把羊养得很好,三个儿子轮流喂养,把羊喂得连一片叶子都吃不下了,羊回到家却跟老裁缝说没饱,老裁缝气得把三个儿子都赶走了。最后裁缝自己去喂羊,羊还是跟以前一样,裁缝这才知道,三个儿子都被自己的无辜给赶走了。他把这只羊也给赶走,他后悔自己赶走自己的儿子。

后来,三个儿子都学了一门艺术是:木匠、磨坊、车工,他们也得了件宝贝,桌子·驴子·棍子,桌子会做饭,驴子会吐钱,棍子会打人,他们在回家路上宝贝被骗走了,最后是老三把宝贝夺回来了,才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读了《桌子·驴子·棍子》这篇童话故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能只用耳朵听,要自己证实一下。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