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2 08:33:0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北牌小学 徐方

教学目标:

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前谈话(出示跷跷板图)

2、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对跷跷板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天平示意图,让同学们说出天平的作用。

二、:新授

利用天平设计一个闯关游戏 :

第一关:左边是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50克的物体,请学第二关 : 左边是一个230克和一个X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80克的物体,请学生说一说相等关系,并列出等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30+X=80 )

第三关:左边与右边不平衡的情况,看一看现在天平是怎样的状态?说明了什么?(左右两边不平衡,左边立方体的重量比右边轻),可以怎么列算式呢?

第四关:左边是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50克的物体,让同学们先观察,独立思考,想想可以用一个什么算式表示。 生说一说相等关系,并列出等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20+30=50)

三、等式和方程

1.教师结合算式介绍等式。

2.让学生观察等式,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介绍方程的概念。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四、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

五、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六、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列出方程。

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八、总结

走近方程,走近数学,原来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就像我们形影不离的一位老朋友,希望同学们能更近地走近数学,走进数学。更多地了解我们这位教会我们生活本领的朋友。

板书设计

等式

(左边=右边)

不等式 20+30=50

3 30+x=80

20+3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推荐第2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

53、54页方程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建模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方程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题意,需找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建立方程概念。

1.利用天平(教具),感悟等号可以表示一组相等的关系。(1)出示天平学具。

师:认识它吗?

(2)左面放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右面放50克。

师:现在天平应该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平衡,因为20+30=50)

师:左边和右边相等,在我们数学中可以用什么表示?(等号,板书等式) (3)从左边拿走一个30克的。

师:这种左右不相等的情况,我们的数学可以怎么表示?(20

师:如果左边再放上一个桔子,此时天平可能会怎样?

(1.左边下沉,核桃+20>50;2.右边仍然低于左边,核桃+20”来连 接,它们称为“不等式”;而当两组量用“=”连接时,说明左右两边„„(相等)。 【意图:利用学具,使学生感受“=”表示相等关系的作用,为后续列方程做相应铺垫。】 2.寻找等量关系,列等式,认识方程。 (1)课件出示:

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吗?(180+120=300,梨+20=90+90) (2)课件出示:

380

师: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

图一:由学生 “4×每块月饼质量=380”;文字太多,可以4×○=380。

图二: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两个热水瓶盛水量+200=2000”,如果用字母x表示未知 数,列出2x+200=2000)

【意图: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未知数,让学生更充分理解方程定义,扩充对未知数 的认识。】

(3)比较板书,加以分类,(20+30=50,20

+20>50,180+120=300,梨+20=90+90,4×○=380,2x+200=2000)揭示方程定义。

不等式 等式

方程 2050 180+120=300 梨+20=90+90 4×○=380 2x+200=2000 【意图:通过分类,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加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和特点,使方程概念的建立 更加充分。当学生认可对方程定义的理解时,师可说明,因字母的简洁,便于使用,通 常在列方程时使用字母。】 (4)辨析:

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 为什么? a+9 10+6=16 20+□=100 2y=40 m+12>30 80-z=20×2

二、让方程回归生活,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1.出示:20+□=100 2y=40 80-z=20×2 师:这些方程能表示生活中的那些事情? 2.抽取:20+□=100 20+x=100 师:结合方程讲个生活中的故事。

【意图: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为方程增添些 许生命力,从而加深和丰富学生对方程意义地理解。】 3.在身边找方程。

教师请一名学生和自己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在这儿一站,有方程吗?

(1)指名让学生为站在一起的老师和学生构造方程,师在其中有目的地追问相应的等量关系。

(2)同学身高x厘米,我们两个相差32厘米,陈老师身高180厘米。 师:这次你都能列出哪些方程?

(x+32=180 180-x=32 180-32=x)

【意图:教师创设看似寻常不过的情境,在学生寻找方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再一次 加深了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 有方程。】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师:想一想,我们这节课是怎样认识方程的?(师带领学生回顾重点学习过程。) 【意图:“回头看”让我们和学生共同驻足。只有驻足,经历才能上升为经验。经历只是一种曾经拥有,而经验则是我们每个人沉淀给自身的宝贵智慧和本领。】

通过今天地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问题?

推荐第3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方程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4)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仍采用平时建立的“小组评优和红花奖励”的班级评价方法) ★课前谈话(出示跷跷板图)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呢?(跷跷板) 师:我们学校有吗? 生:操场上有。

师:嗯,老师发现我们的同学一下课就都往跷跷板那边跑,都很喜欢玩,是吧? 师:玩跷跷板时,要怎样的2个人才能玩起来呢? 生:两个人的体重要差不多。

师:当两个人的体重差不多时,跷跷板才能保持平衡,也才能玩得尽兴。

★组织上课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对跷跷板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天平)

师:对,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使用过天平了,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细致,能把科学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数学课上来,这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品质。

(二)新授

1.师:老师利用天平设计一个闯关游戏,这个闯关游戏总共四关,。闯关成功的话,你可以获得红花奖励2朵,有没有信心参加?

师:看到同学们都信心满满,那我们进入第一关:我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克砝码,右边放

10克砝码,看看天平怎么样了?

生:左边物品和右边的物品重量相等。 生:天平(平衡)。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指针指向中间。

师:指针指向中间,也就是天平平衡,它说明什么呢? 生:天平左边和右边相等。 (板书:左边=右边)

师:若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达,该如何表示?

师:先独立思考,并把你想到的式子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

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生:10+10=20 师:10+10表示什么?20呢?等号表示什么?

师:真棒,你说得很清楚。其他同学也一样吗?正确的同学举手告诉老师。(不错。) 师:像这样左右相等的式子,我们就称为等式。(板书等式)

2.师:请继续看第二关:我在左边放一个樱桃和一个5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克砝码,请再仔细观察天平,想一想你发现什么? 生:天平平衡了。

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你能说得再具体一点吗? 生:樱桃的质量和5克砝码的质量与10克砝码相等。 生:两边的重量相等。

师:看来,他们存在着一种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的关系,就使得樱桃的质量和5克砝码的和与10克砝码画上了等号。

师:现在,你也能用一个数学等式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请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生:X+5=10 师:你能说说这里的X表示什么?X+5表示天平哪边的质量,等号说明什么? 生:樱桃的质量+5=10 师:我们来看下同学们的几种表示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更简便?这个等式他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们马上就能应用了,这是很重要的学习技能。 (板书:X+5=10)

3.师:看来这道题难不倒大家,继续看,第三关: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了吗? 生:4块月饼的质量是380克。

师:你从哪里看出4个月饼质量是380克? 生:从称上的指针。

师:你是想说指针对着380克是吧? 师:这里的380克是指谁的质量? 生:4个月饼。

师:你能完整的再说一说谁和谁相等吗? 生:4个月饼的质量和380克是相等的。 师:真厉害,把隐藏的等号也找出来了。

师:现在你们能像刚才一样用一个数学等式来表示吗? 生:4y=380 师:你能说说这里的y表示什么?4y表示什么?等号又表示什么?

4.师:紧张的时刻到了。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关,请看大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又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

师:别急,请同学们先观察信息,独立思考,想想可用一个什么等式表示,并写在本子上。 生:2Z+200=2000 师:你这里的2Z表示什么?2Z+200又表示什么?为什么这里要用等号? 生:一壶开水可以装满2瓶热水和一个200ML的杯子。

师:你从哪里一壶开水可以装满2瓶热水和一个200ML的杯子?

师:真棒,你懂得去发现题目中隐藏的等号,然后找出等号两边相等的量,真了不起。 师:还有不同的等式吗? 生:2Z=2000-200 5.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棒!不但顺利闯关成功,而且还学会了发现每个题目中隐藏的等号,找出等号两边相等的量。下课后,闯关成功的同学可以找红花使者为你们自己加上2朵红花。

师:同学们,请看看刚才我们列的4个等式。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呢? 生:他们都含有字母,这里字母就是未知数。 师:都还有字母吗?

生:10+10=20,只有数字,不包含字母。 生:他们都是等式。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在数学上,我们把像X+5=10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6.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数学朋友:方程(板书课题:认识方程)。师:谁来说说我们的数学朋友方程,它有什么特点? 生:含有未知数。

生:是等式。

师:以前你们认识它吗? 生:不认识。

师:不认识?请看屏幕,你们认识这几个式子吗?

7+()=16

○-8=15 5×()=30 24÷☆=6 生:认识,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过。

师:大家看一看,这些等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像吗? 生:他们都有未知数。

师:你从哪里看出有未知数? 生:()○我们不知道。

师:这里的()○就是我们学习的未知数,现在老师把他们换成字母。它们是不是方程? 生:是。

师:其实方程,我们早就认识了,只是以前不知道它的名字。

7.师:接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有双火眼金睛?请看大屏幕,这些式子是不是方程?如果是的话用手势√,不是的用×表示。准备好了吗? 逐一判断并指名说理由。

师:现在我们把不是方程的式子去掉,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方程和我们刚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x+y=8这个方程有2个未知数。

师:你的眼力真好。这是二元方程,以后初中我们还会更深入地学习。

7.师:看到同学们学方程学得这么起劲。淘气也列出了2个等式想和大家交流,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大家猜猜他原来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师:我们先来看下这2个式子都是等式吗? 师:第一个等式是方程吗?

生:不一定。

师:怎么说呢?

生:如果它是未知数,它就是方程。如果不是未知数,那它就不是方程。 师:第二个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8.师:看来方程和等式有一定的联系,老师现在把所有的式子重新放在大屏幕上,并给它们标上序号。

师:请你们把等式找出来。(指名说) 生:

师:这几个不是等式,是什么呢? 生:不等式。

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等式,为了看得清楚些,我把这些不等式去掉。(课件删除不等式) 师:这些等式里面哪些是方程?也把他们找出来(指名说方程)

师:看着这两个圈,你能试着说一说“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指名说) 生: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不错,看来大家不但学得不错,概括能力也很强。 师:下面,老师要变一下小魔术,请同学们注意看哦。(把两个圈变成圆圈) 师:现在,谁来说说哪个圈是方程,哪个圈是等式呢? 生:小圈的是方程,大圈的是等式。

师:你们的想法一样吗?(一样)从这两个圈,我们可以看出方程属于等式,等式包含着方程,对吧?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方程,方程有什么用呢?这里的⑴—⑶题是课本89页的题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图并列出方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

师:第3幅图,如果不列方程,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表示,又该怎么列式呢?请把它写在本子上。

生:独立写算式(87+3-6)÷4 师:老师请个同学来说,(指名)(不懂)谁会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

师:同学们,对比这两种列式方法,你们觉得哪种列式更容易理解了呢? 生:方程比较容易理解。

师:其他同学也认为方程比较容易理解吗?(看同学的反应)

师:嗯,你们看方程的运算顺序是不是和淘气想的一样呢?(引导全班一起解说) 师:看来,解决问题时,方程有时比算术列式更容易理解。

2.师:同学们,这里有几道关于衣食住行的问题,请各小组组长到上面来挑选一个题目,挑中哪道题,全组同学一起解答。呆会儿,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衣:有100米布,做上衣和裙子各用了b米,还剩余15米。

食:同学们都喜欢吃麦当劳,麦当劳里有这样的。问题:2袋薯条和一个汉堡(7元)一共15元。

住:同学们参加夏令营,5个人住一个房间,95人需要X个房间。

行: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车上原有X人,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式?(指名说)

师:(指着方程)同学们,你们看,这几个等式也是什么呢? 生:方程。

师:没错,方程可以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很多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说。

推荐第4篇:认识方程 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回顾和整理式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

2、会用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重难点:学生能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1、最近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2、这一单元的知识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咱们进行一次“智慧大比拼”来检测一下。以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的最好!

二、回顾梳理 构建网络 (一)组内回顾 唤醒旧知

温馨提示:在“智慧大比拼”之前,老师给每个组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自己梳理的本单元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要求:

(1)清楚地说给大家听;

(2)认真倾听,适当补充;

(3)人人都要发言。

(二)暴露思维 组织研讨

1.刚才我们以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复习,这个单元到底有哪些知识点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交流的结果?

(三)集体交流 拾遗补漏

(1)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或应该注意的地方? 注意:(1)平方。

(2)省略乘号。

(3)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乘1时1可省略。

(4)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方程两边要同加、同减、同乘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相同的数。

(5)解方程后别忘了检验。

(6)要从题目中的关键句中找准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基础练习排查漏洞 (一)用字母表示数 练习:(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 (3)学校买来a个足球,每个m元,又买来a个排球,每个n元, 一共用去( )元

(4)食堂买来200千克煤,已烧了a天,还剩b千克,平均每天烧了( ) 千克。当a=7,b=60时,平均每天烧( )千克。

(5)照这样摆下去,当摆出6个小三角形时,需要 ( )根火柴棒;当摆出30个小三角形时,需要( )根火柴棒,当摆出n个小三角形时,需要( )根火柴棒。

(二)解简易方程 练习:

6x+8=24 ( ) 8x-5=15×5 ( ) 30a+5b ( ) 7x-8<36 ( ) 10x=y ( ) (2.4+a)÷2.4=5 ( )

1÷8=0.125 ( ) 6x+8=9x-13 ( ) 问题:1.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样判断的?用“√”表示。

2.你会解这些方程吗?选择一个解一解。

3.谁解的是10x=y,为什么没人选它?能不能解?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先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1.用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学校今年新购进图书202本,比去年购进图书数量的3倍多25本,去年购进图书多少本?

问题一:回顾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分为哪几步? (1)寻找等量关系。 (2)设出未知数为x。 (3)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验算、写答语。 问题一:你还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四、总结质疑 反思评价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一单元结束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推荐第5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

张圣荣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2页例

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纸、分类纸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得笑嘻嘻 2 我们今天数学课上要研究的一样工具它与跷跷板很相似,是什么呢?(课件出示天平)

师:仔细观察天平。现在怎么样了?(平衡了)

课件出示老师使用天平的过程,天平由平衡(空天平)——不平衡(一端有物品)——平衡(两端都有物品)。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指针指在刻度的中间,天平是平衡的。)

(生2:指针不在中间,天平不平衡)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衡 不平衡

师:天平平衡又说明了什么?天平不平衡又说明了什么?

师板书:天平平衡--左边等于右边 天平不平衡--左边大于或小于右边

师:相等用什么数学符号表示?(写=)

大于或小于用什么数学符号表示?(>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现在老师告诉你,这几个砝码的质量分别是40、60、100克,你能用数学语言记录这种现象吗?(40+60=100)

师:去掉一个40克的砝码,一个苹果即将落入盘子,这个苹果的质量不知道,该怎么表示?(x y像这样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量,叫做未知数)这个苹果落入盘里,天平会发生哪几种现象,你会记录吗? 60+x=100 60+x>100 60+x

师:一个梨子落入盘里,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请你用数序语言把这三种现象都记录下来吧!(45+y=150 45+y>150 45+y

现在黑板上式子太乱了 ,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再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不同的标准会导致不同的分法。为了有目的的分类,得统一标准。请同学们按照我们所观察到的天平的两种不同的现象来分类(平衡和不平衡) ⑵动手操作

一位同学上黑板演示,其余同学在座位上分类

师:像这样用>

(3)这些等式是否有区别,继续分类

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揭示: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黑板上另外三类是方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表达是横向数学化,在数学世界里需要通过纵向数学化认识概念的本质特征。描述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式子有多种,让学生从常见的关系式中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逐步分化出方程的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自主建构起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

3、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今天,我们用一节课认识了方程,其实,人类探索方程,历史源远流长 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后来数学家们又用各种符号表示未知数。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x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设计意图:简要的历史文化介绍渗透人文教育,能促使学生们对方程知识的关注、重视,促使学生产生了解方程知识的好奇心。】 4.判断深化理解 出示“练一练”第1题。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

数学家使用集合图这样描述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动画演示集合图)

【设计意图:借助分类,体会方程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用符号形象的表示出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水平。】

三、巩固练习

1、这些是方程吗?

30+☆=65 15+□=30 20+△=65 小结:这些数脱下图形的外衣,它们就是未知数,所以是方程。

2、淘气列出了两个等式,想和大家交流,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大家猜猜他原来式子是方程吗?

6x+▓=78 36+▓=78

3、描述生活(书本练一练第3题,练习一的第2题) 先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小结:咱们同学还真有数学眼光!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又用含用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再进一步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而方程正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设计意图:伴随着线段图、直观图、文字信息的一一呈现,逐渐引导学生对相等关系的表达,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拓展应用

1、编一个方程故事 70+ x=200

2、创造一个方程故事

【设计意图 :不同层次的练习,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数学到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列方程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提升

生活中衣食住行都隐含很多的数量关系,并且都能用方程表示出来,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你就会发现身边无处不在的数学问题,最后送一个方程和大家共勉

天才+ x=成功 你认为这里的x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 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这与学生在本课学习中所获得的初步体验相一致,因此必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也指明了今后学习的方向。】

推荐第6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认识方程”是概念的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概念的形成应具有更大的涵盖面、影响力和迁移性,并且通过自我理解、生成、连接,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所以,认识方程应从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认识方程的显性特征,即“含有未知数”和“等式”,这是一种静态的结论;二是认识方程的隐性特征,即方程的本质特征,使学生体会到方程是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学生经历方程模式的生成过程,寻找相等关系并用方程来表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认知结构,其中包含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经验结构。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P88-P90。 学情与教材分析

对于“方程”这个词,不少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就听说过,但并不清楚什么样的式子才是方程。因用算术思想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方程的学习承载着引导学生由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过渡的重要使命。本课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它们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学生认识方程本质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受“程序性观点”的影响,始终拘泥于具体的运算,(加、减、乘、除),而不能把方程看成一个两边相等的整体结构。因此,学生只有实现多数的“程序性观点”向“结构性观点”的转变,让思维的关注点集中于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其对于方程的认识才会达到更高的水平。学好本节课,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逆叙、还原等逆向思维题提供的帮助,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

4、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磁性小黑板。 学具: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猜谜语。

2、认识天平。

课件演示用50克、200克、100克砝码分别称梨的过程,学生用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天平的特点,为学生正确观察天平平衡现象做铺垫)

二、呈现场景,引导观察。

1、天平演示。

第一次: 用天平称一个120克的橙和一个180克的杨桃。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120+180=200+100 第二次: 用天平称190克的桃和70克的西瓜。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190+70=200+50+10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第三次: 在左边放一个100克的梨和一个未知质量的草莓。右边放一个10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样?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100+X>100 师:如果老师在天平的左边再放一个50克的砝码,你猜天平会怎么样呢? (猜想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看图写出三个数学式子100+X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平衡现象吗?100+Y=200+100+50。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直观的天平平衡初步感知物体质量与砝码质量之间自然产生的不等式、等式。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为后面方程概念的建立、认识方程的本质属性做好铺垫。利用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用生活语言说明事件,进而用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描述事件,再到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即方程)的3次转化过程。经历由生活情境到抽象出等量关系,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等量关系意识。)

三、结合实际,深化概念。

情景一:台秤上称了4个月饼,月饼质量一共是380克。 让学生用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板书:4χ=400)

情景二:一个茶壶里装满了2000毫升水,刚好倒满2个热水瓶和1个200毫升的杯子。

让学生用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板书:2χ+200=2000)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经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的过程。)

四、观察分类,抽象概念。

1、观察分类。

让学生分组讨论对9道式子进行分类。 (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展示分类。

交流分类情况,说明分类理由。(课件出示相应的分法。)

3、二次分类。

“是等式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不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4.、抽象概念。 引导概括方程概念。 (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在认识方程的过程中注重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先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标准对等式进行分类,然后再梳理不同的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揭示方程的定义,对于分类思想的渗透,自然而深刻。这个概念的构建过程,不是由教师机械地传授甚至告诉学生,而是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深化了认识。)

五、拓展延伸,巩固概念。

1、判断:被墨水污染的式子是方程吗?为什么?

2、方程的作用。

3、方程史话。

(设计意图: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本环节举例说明了方程的作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方程史话”,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种新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又沟通了数学与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联系,凸现了数学的文化特征,学生的学习视野也由此而变得开阔起来。)

六、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师: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隐含很多的相等关系,并且都能用方程表示出来。

出示和衣食住行相关的四道题,生选题。

师:题面打开后,请同学们迅速的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师:想好了就可以举手,答对了可以得到下一次选题的机会。

(设计意图:设计生活中的数学――“衣”、“食”、“住”、“行”四道题,充分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七、小结新知,明确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还有哪些疑问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并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推荐第7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白庙中心校 王惠民

学习内 容

方程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列方程。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

列方程

课前准备 简易天平或天平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认识等式

①.(课件展示)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桌上有许多实物和一架天平,请用标有重量的实物若干放入天平左右两边托盘里,使天平两边保持平衡,并写出算式。 ②.组汇报结果

③.引导“等式”,并加深理解

提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征?根据回答(板书:“等式”) 活动二:认识方程

①.(课件展示)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把标有重量的一个实物换成没有标重量的实物,天平发生什么变化?再用砝码去使天平平衡,并写出算式。不知道重量的实物一般用什么来表示?

②.组汇报结果

③.组讨论:两次所写的等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汇报结果:第一次写的等式中等号两边的数都是已知的。第二次写的等式等号两边的数有的是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引导得出方程:这些等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指第二次写的等式)根据回答指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方程) 活动三: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

①.(课件展示)活动要求:随意地把其中一已知重量的实物换成另一已知重量的实物,看天平的变化情况,并写出算式。

②.组汇报结果

③.理解什么是方程

二、练习

判断题。(是方程的画√)

8-2ⅹ=6 ( ) 6+ⅹ>13 ( )

143ⅹ=286 ( ) 40÷ⅹ=2 ( )

30-20=10 ( ) ⅹ+y=15 ( )

三、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和质疑

引导: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习新知识后有什么新想法?

四、布置作业

推荐第8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无棣县埕口镇小学 秦桂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

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级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天平示意图及操作演示,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探究、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经历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寻找相等关系,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课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认识方程(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什么叫方程?方程有什么作用?

师:很好,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样东西。 (课件展示天平)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天平在日常生活中是干什么用的?(是称物体重量用的)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天平做几组演示,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结果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到学习状态。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天平的特点,为学生正确观察天平平衡现象做铺垫)

二、探求新知

(一)、借助天平,初步感知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感悟相等的价值

(课件演示前两幅图),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用语言描述画面过程。 (课件演示第三幅图)师问:此时天平的状态如何?说明了什么? (天平平衡了,说明一个梨的质量等于100克)

(设计意图:天平作为一种直观认识方程的有效模型,能非常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的相等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凸显了相等的价值,引导学生从等式的结构、左右两边的关系进行思考。) 2.借助天平,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师:请继续观察,这时候的天平怎么样了? 生:不平衡了。

师:那边轻,哪边重?这种现象你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把这时候的现象表示出来? (课件演示:) 生:x+y>100

师:x表示什么? y表示什么? x+y表示什么?梨的重量已经知道是100克,所以这个式子可以怎么写?(x+100>100) 师:你们能用数学式子表示这几种情况吗?

出示课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解决完成以上练习,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直观的天平平衡初步感知物体质量与砝码质量之间自然产生的不等式、等式。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为后面方程概念的建立、认识方程的本质属性做好铺垫。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用生活语言说明事件,进而用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描述事件,再到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即方程)的3次转化过程。经历由生活情境到抽象出等量关系,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等量关系意识。)

三、初步概括方程的意义

1、分类,认识等式

全班交流,随学生所说板贴式子(1)50+50=100 师:谁能给这个数学式子起个名字? 生:等式.

师:好,这名字起得不错。(板书等式)随学生所说依次板贴(2)50+y>150、(3)100+x=150、(4)80

3、(7)100+20

师:现在老师把1号和7号数学式子盖起来,你发现其他数学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都含有未知数。师板书:含有未知数 师:好,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得到了这么多的数学式子,我想如果把这些数学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可不可以

呢?请小组长把这些式子拿出来 ,按照老师的顺序把他摆放好,商量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想不想分?

通过小组合作得到不同的分类方法,全班交流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类 二是按是否是等式分类

x+100>100 50+y>150、50+y>150、x+100>100 100+x=150、80

80

100+20

师:我们再来研究这一种分法。(按是否是等式分类)如果把不相等的式子去掉,看看这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等式

师:还可以对这两种结果再分类吗?讨论讨论再尝试一下。

2、认识方程的意义

师:第一种都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还可以怎么分? 生:是否是等式分 师:第二种呢?

生:是否含有未知数分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板书:方程 3.深入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方程? 师:谁能举一些方程的例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进行了两次分类,第一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分类,学生分成了两大类,等式和不等式及不含未知数的式子与含未知数的式子,通过老师的进一步引导,比较式子的异同,学生又一次进行了分类,顺理成章的导出方程的概念,在讨论和交流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感受,理解方程的含义,探讨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的构建过程,不是由教师机械地传授甚至告诉学生,而是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深化了认识)

四、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出事课本情境图一: (1) 师讲解有关白鳍豚的资料。提问:我们看这是什么动物? (2) 生:(白鳍豚) (3) 师:仔细观察白鳍豚的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4)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课件演示)

五、深化概念、辨析关系 (幻灯片出示)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未知数不必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必定只有一个。

2、师:你认为方程和等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出示判断题:(1)方程一定是等式( )。 (2)等式一定是方程( )。

3、用集合图表示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4、看图列方程

(设计意图: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本环节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形式多样,满足了学生的愿望,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活跃思维。)

六、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说给老师听听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想知道方程的那些知识? 最后把法国笛卡尔的一句名言送给学生: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万能方法。

(设计意图:课的总结不仅是知识与方法,还有经历体验后的感受,很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推荐第9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lxy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 还可以怎样表示?(50×2=100)

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

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50<100,100>50)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指出:真不简单!同学们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物体的质量。这些字母表示的数咱们事先不知道,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

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后来数学家们又用各种符号表示未知数。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x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交流: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另外两幅图呢? (X +50=100 X +50<100 X +50>100) 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眼见为实!

这时候,咱们该用哪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X +50>100) 表达:(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继续达到平衡,小芳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X+50<200、X+50=150、2X=200)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50+50=100,50×2=100,50<100,100>50,X +50>100,X+50<200、X+50=150、2X=200),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再和同桌讨论一下。 ⑵动手操作

讨论结束后,从信封里拿出8张写着式子的纸条,按照你们的标准分一分。 ⑶交流反馈

哪个小组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你的分法?告诉大家,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展示学生的三种分法:

a.按是不是等式分成两类;b.按有没有未知数分成两类 c.同时按是不是等式和有没有未知数分成四类。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揭示:像50〈100、100〉50、50+50=100、50×2=100这些式子大家都比较熟悉,而X +50>100、X+50﹤200这类式子比较复杂,我们到初中会更深入地了解它。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黑板上另外三类是方程吗?为什么? 3.判断深化理解 出示“练一练”第1题。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

⑴说饮食(以图的形式呈现)(看图列方程) ① 萝卜——“如皋萝卜赛雪梨”。

【图示:三只萝卜各x克,共重450克。(台秤)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② 三香斋茶干——“只此一家”。 【图示:每袋x元,共 4袋。一共24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③白蒲黄酒——“液体长寿面包”。

【图示:一只杯子200毫升,另一只杯子x毫升,共500毫升的黄酒。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先不出现数字)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与这瓶酒的净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给出信息后,提问:根据给出的信息,你会列方程吗?

提问:如果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变一变,你还会列方程吗?(300+y=500) 如果再变一变呢?(z+1.5z=500)

追问:刚才,同学们都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⑵话运动

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录音配合图片文字)

①播放录音(配图):“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张大爷每天早饭后忙完家务,就去休闲广场散步。他每分走x米,经过5分,正好走完400米。 屏幕显示文字:每分钟走x米,经过5分钟,正好走完400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散完步,张大爷就去打太极拳。老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每排x人,共6排。前面还有两名教练示范,一共有62人。

屏幕显示文字:每排x人,共6排,前面有两名教练示范,共62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⑶赏美景

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 ① 护城河边,有两个著名的景点,它们的历史可悠久了!

【显示文字:水绘园有x年的历史,定慧寺比水绘园的历史长1000年,已有1400年历史。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古城如皋有内、外两条城河环绕,沿着护城河走,你会发现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桥。

【显示文字:内城河上有x座桥,外城河上有x+5座。一共有29座桥。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如皋的盆景久负盛名,屡获大奖。

左边这一盆叫(层云叠翠),右边这一盆叫(蛟龙穿云)。它们都是名贵的盆景。 【显示:“层云叠翠”盆景的价格是x元,“蛟龙穿云”的价格是它的2倍,一共360000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再带你去一览“天下第一大寿星”的风采。很高是吧!小明也正在这里游玩呢!你找到他了吗?跟寿星像比怎么样?

【显示:小明高x米,寿星像总高度是小明身高的30倍还多1米,寿星像高49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

【课件播放达能佳钙饼干广告视频】

提问:为了创意的需要,广告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据调查,关于饼干本身的一个重要信息却是可靠的。你捕捉到了这条信息了吗?(1包佳钙饼干的钙含量=3杯牛奶的钙含量)

咱们消费者可得明明白白消费!关于这条模糊的信息,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根据学生提问揭示相关信息。) 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用方程表示三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结合课件演示) 估计一下,每片饼含钙多少毫克?(18毫克!)

小结:咱们同学还真有数学眼光!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又用含用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再进一步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而方程正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四、谈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也可以说一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推荐第10篇: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活动2【讲授】探究授新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课件

(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课件

(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

3、出示课件

(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 30<x)

4、出示课件

(四)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X =100或 2X=100 )

5、出示课件

(五)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10+ X<80或80>10+ X )

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5道式子进行分类。(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9、揭示课题:认识方程。

二、认识等式与方程关系

1、认真观察刚才的(1)20+30=50 (2) x+30=50(5) 2X=100,问:(1)是等式吗?是方程吗啊?(2)(5)是方程吗?是等式吗?

2、小结:是方程一定是等式,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你能不能用图形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引入集合圈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新知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① 35-χ =12 ( ) ⑥ 0.49÷χ =7 ( ) ② y+24 ( ) ⑦35+65=100 ( )

③ 5 χ+32=47 ( ) ⑧χ-14> 72 ( )

④ 28<16+14 ( ) ⑨ 9b-3=60 ( )

⑤ 6(a+2)=42 ( ) ⑩χ+y=70 ( )

2、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方程与等式各3个。

3、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3)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

(4)3χ=0是方程( )

(5)4χ+20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

5、列出方程

(1)x加上42等于56。

(2)9.6除以x等于8。

(3)x的5倍减去21,差是14。

(4)x的6倍加上10,和是20.8。

6、看图列出方程。

列方程时,一般不把未知数单独写在等号的一边

7、先读一读,再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的载重是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货物?

(2)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一个面包的价格是x元,买2个面包和1瓶矿泉水一共花了11.9元。

四、课外小知识,介绍方程的历史,让孩子们体会学习方程的用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方程的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方程

20+30 = 50

x +30 = 50

x > 30

2 X = 100

10 + X < 8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第11篇: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在玩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情况? 上课:

一、认识等式

1.谈话:同学们,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现象和跷跷板是一样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1)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2)在天平的左边放上20和30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说出此时天平(不平衡了)。表示天平左边比右边重了。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20+30=50)

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等式有个明显特征:=,它表示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1)认识未知数

如果两个物体中一个不知道它的质量,现在又如何用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指出:真不简单!同学们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物体的质量。这些字母表示的数咱们事先不知道,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

现在,我们可以用20+X=50来表示两边的数量关系。(纸条 ① 20+X=50) (2)如果指针偏向左边,说明什么?现在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的数量关系吗?(纸条② 20 +X>50)这个式子表示两边不相等。<

(3)出示指针偏向右边,那这又如何表示呢?这个式子也表示两边不相等。 (4)现在在天平两边有这情况,请你用式子表示它们左右两边的数量关系。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

汇报:(依次贴出:③50×2=100 ④50+2χ> 180 ⑤ 80

⑥ 3χ=180 ⑦100+20

⑴讨论分类依据 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

(① 20+X=50 ② 20 +X>50 ③50×2=100 ④50+2χ> 180 ⑤ 80

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再和同桌讨论一下。在作业纸上写一写。

⑵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再到黑板上来分一分。(你是怎样分的?) (3)认识等式和不等式

刚才我们同学把这些式子按照等于、大于、小于号进行分类,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叫等式。

那右边的式子叫什么呢?(不等式) 你能将这些等式再来分一分吗? (4)揭示概念

揭示:像⑥ 3χ=180 ⑧100+2χ=3×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黑板上另外几个式子是方程吗?为什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关键词是什么?读出关键词。

三、判断深化理解

(1)自己写几道方程;(作业纸) (2)判断是不是方程; (3)辨析:

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苹果和梨是水果,但水果不一定是苹果和梨)

【设计意图: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表达是横向数学化,在数学世界里需要通过纵向数学化认识概念的本质特征。描述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式子有多种,让学生从常见的关系式中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逐步分化出方程的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自主建构起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

(4)小明的作业纸脏了,想像一下 (5)找出方程(作业纸)

(6)描述生活中的方程:生活中也隐藏着方程,不信来瞧一瞧:

如果我们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多作一些数学的思考,你会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成方程的思维形式,正如笛卡尔所说:(投影)

可能我们同学现在对于这些思想还不太理解,但老师相信,随着你们对数学越来越深入地学习,你会越来越深刻地理解这些话。

四、小结: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第12篇:认识方程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密溪乡中心小学校:倪克慧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五年级下81-82页。

二、教学目标

1. 借助情景图,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为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情境图找到等量关系,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列出方程;经历感悟、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在对概念抽象概括、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适时渗透建模思想、集合思想、分类思想。

三、教学重点

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四、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

1、你会用字母表示数吗?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a只,比2004年多300只。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2004年的只数与1980年只数的关系吗?

(二)判断式子是不是等式。

二、互动探究建模。(什么是方程。)

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语言描述:李叔叔今年梨子大丰收,这不,他卖完梨子买回来一大担东西呢!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找出等量关系吗?生小组说说,再回报。板书等量关系式。对不知道的量称作未知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习惯上用x、y、z等字母来代表未知数,生说等式。课件订正。

2、探究例二:找出数量名称,说说数量关系,生列等式。课件出示。

3、把复习和例

1、例二的等式放到课件上,让学生观察这些等式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交流。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课题。说明列方程时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参与列式。

4、找方程与等式的联系,揭示其包含性。进一步板书。

三、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1、通过牛刀小试,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2、通过火眼金睛进一步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要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

3、通过过关斩将及时练习。进一步练习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列方程四步走。有两个题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分析。

四、及时再巩固,设计了学以致用。

五、拓展延伸,用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列不同方程。

六、介绍有关的数学文化。

七、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2017年5月11

第13篇:认识方程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一) 借助天平,认识方程

1、算式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师在黑板上出示算式:30+40= 生:30+40=70 师: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30+40=40+30;30+40=20+50.。。。。。。 师:比较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第一个算式表示的是结果,后面的算式表示左边和右边相等的关系。) 师:“=”不只是表示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

2、借助天平,感悟表示相等与不等的关系 师:(借助课件出示天平图)你知道什么? 生:一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

师:继续观察天平的变化(图),你发现了什么?能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吗? 生:100+x>100;100+x>200;100+x<300;100+x=250 师:你能仿照上面的式子再写几个吗?

师:你能用天平想一想你写出的式子是个什么情况吗?不用天平,你能用别的情境来描述吗?

3、进行分类,初步概括发工程的意义。师: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能给他们分类吗? (有字母的,没字母的,相等的,不相等的) 师:你知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什么? 让学生圈一圈黑板上的不等式、等式、和方程。 4练一练

判断:方程都是等式

等式都是方程 50+d=100是方程

(二) 借助生活情境,列出简单方程

1、情境不同,列出方程 四个乒乓球拍共400元 线段图:一段为x,4段为400 文字题:一辆汽车,以每小时x 千米的速度行了4小时,共行400千米。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活中还有那些情景也可以用方程4x=400表示

2、根据题目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1) 五年级原有学生120人,后来又转来一些人,现在共有学生125人,转来多少人? (2) 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个,共有几个小朋友? (3) 我心里想一个数,这个数乘4,然后加上6,最后等于90.

3、判断对错。

4、湖边有一群天鹅,飞走了8只,还剩20只,原来这里有多少只天鹅?有个一年级同学列式为28-8=20,对吗?

方程与算式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 小结

师出示初中的一些方程,在小结。

第14篇: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49~5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的模型的建构过程,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天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观看视频《曹冲称象的故事》。

2.请学生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3.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二、讲授新知

1.出示天平: 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老师做补充: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观察课件,在天平的左端放一个空碗,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吗? 让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在天平的左边再放1个50克的砝码,右边再放多少克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20+50=70。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把一个碗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5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天平不平衡,说明空碗的重量小于50g。,20

学生思考得出:一碗米粉的重量等于碗的重量加米粉的重量。

如果用未知数x 来表示米粉的重量,那么碗和米粉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汇报:2O+x (师板书) (3)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50g砝码),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边不平衡)

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2O+x >50。 怎样让天平两边平衡呢?(加砝码)

教师在右边加一个5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 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2O+x

引导学生说明这碗米粉的重量大于50g,小于100g。 让学生继续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50克和20克的,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这说明了什么? (一碗米粉的重量等于70g) (4)同桌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等式、不等式,并在等式、不等式下面记录下来。 (5)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等式和不等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得出:有的等式没有未知数x ,有的等式含有未知数x ,有的含有未知数的是不等式,有的是等式。

教师小结:像2O+x =7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方程) (6)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不是。) 那么,方程有哪些特点? 归纳小结: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7)出示一组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借助集合图比较等式与方程,总结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巩固拓展

1.达标练习,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天平的平衡找出等量关系,再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2.没有天平,我们能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示吗? 观察情境图,按要求完成题目。

3.拓展练习。根据给出的方程编题。

四、分享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等式,一个是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石块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不平衡平衡

不等式 等式 方程 2050 20+x=70 20+x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第15篇:方程教学设计

“方 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方程

【教学内容分析】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准备】

纸质天平鸡蛋板贴 橘子板贴 袋子板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依托天平理解相等 1.出示板贴:纸质天平

谈话:今天我们要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方程,学习它有个重要的伙伴我们一定要请出来。(板贴:天平)

谈话:对天平你有哪些了解? 预设:称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 2.理解相等的关系

(出示板贴: 100克砝码,60克鸡蛋,40克橘子)

谈话:现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60克的鸡蛋和一个40克的橘子,右边是100克的砝码。天平怎么样了?能用你的小天平演示一下吗?

谈话:你能够用数学语言记录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 预设:一个鸡蛋的质量+一个橘子的质量=100克 谈话:这个关系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谈话:像这样40+60=100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谁还能说几个等式? 小结:等号不仅表示运算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3.理解不相等的关系

(操作板贴:取下橘子,天平不平衡)

谈话:如果把这个橘子拿下去了,天平会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 预设:60<100, 100>60.

谈话:这样不相等的式子叫不等式。能再说几个不等式吗?

小结:大于小于号可以表示不相等的关系。 4.含有字母的等式与不等式

谈话:同学们,如果把这个袋子放进天平的左盘,你想一想,这个天平会怎么样?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用你的小天平演示一下吧。 谈话:袋子有多重我也不知道,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 预设:60+x=100, 60+x100。

二、借助“天平” 理解等量关系

谈话: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天平帮我们记录了这么多的数学现象,现在我把天平藏起来了。同学们,你心里还有天平吗?老师把一个大天平,化作了40个小天平送到了每个同学的心里。心中有了这个天平就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1.研究5x=800 出示课件:

谈话:看图,这幅图里有天平吗?把老师送给你们藏在心里的那个天平拿出来,想想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

预设:5个苹果的质量等于800克

谈话: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预设:5x=800。

谈话:能说说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真了不起,会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量,这个未知的数量也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运算中来解决问题。 2.研究2y+200=1000 出示课件:

谈话:看图,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谈话:这里有天平吗?用你的天平找找这道题中的相等关系,同位互相说说看。

预设:两个大杯子的盛奶量+200 =1000。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吗? 预设:2y+200=1000, 谈话:2y表示什么?

评价:真棒!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到运算中,找到了图中的等量关系。

还有其他关系吗?

预设: 1000—2y=200,1000—200=2y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同学们,在刚才的两道题中图中没有天平,可是同学们依然能自己找到天平,不仅用手势表示出了相等的关系,而且还很有创造性,能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运算,写出了相等的式子。

三、式子分类 认识方程 1.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谈话:同学们这么聪明,能给黑板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吧。

预设:等式、不等式、有字母、没有字母。

谈话:通过大家的分类,我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看这一类(圈出方程那一组),这些式子有什么突出特点?

小结: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定义)未知数和等式是构成方程的两个要素,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根据这两点。 2.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谈话:同学们,黑板上既有方程又有等式,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关系呢?试着说一说。

学生汇报:等式大,方程小;等式里包含着方程„„ 小结:等式表示的范围很大,方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四、巩固拓展 应用概念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方程,你认识他吗? 1.应用概念,判断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

x+5 15+5=20 2x +3〉10 36-x=9×3 2.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方程,方程在哪儿?方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

谈话:能用方程表示出来吗?能说说这个方程的意思吗? (2)

谈话:能用方程表示吗?还有其他的方程吗? 预设: 2x+9=35,35-2x=9,35-9=2x

小结:同学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找到了这么多等量关系。 (3)出示课件:

谈话: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这里面有方程吧,谁找到了? 预设: x-5+8=15 3.应用概念,讲方程故事

谈话:大家都有能够根据数学情境写方程了,反过来,你能编方程故事吗?

预设:身高 体重 年龄„„

五、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1.谈话:这节课学习到这,你学习了什么,是怎样获得的? 2.课件出示:实践作业。

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 1.今天学习的收获。 2.生活中的方程故事。 3.小资料: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第16篇:方程教学设计

《方程》教学设计

深圳市荣根学校四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92-94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老师也很喜欢跷跷板。

(课件播放录像:一个画面同时出现:两个体重差不多的同学、老师和班上大个子同学玩跷跷板,然后出现:老师和班上小个子同学准备玩,学生先上去之后,老师上去把学生跷上去,然后就玩不了。)

师:我和XX同学为什么不玩了呢?

生:因为老师的重量比XX同学的重量重,两边不平衡。

师:如果双方坐在离跷跷板中心点相同距离的位置能很轻松地玩跷跷板,应该要有什么要求。

生:两边的重量要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

二、新知探究

1、借助天平,认识等式(不含未知数)

师:老师有一台天平,可以称物体的重量, 当两边物体的重量一样时,天平就会平衡。那我们来试一试。

师:(借助天平边演示边问)在天平左边放两袋100克的食物。右边放一个200的砝码,天平怎么样?

生:平衡了。

师:你会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天平的现在的状况吗? 生:100+100=200 师:左边表示什么? 右边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食物的质量,右边表示砝码的质量。 师:(指着式子)正因为食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所以天平平衡了。像这样的式子,我们把它叫作等式(板书:等式),你还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等式吗?

(请五个学生边说,师边板书在大椭圆内。)

2、借助天平,学会列等量关系式 (课件演示)

1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来看看天平,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苹果,右边放上200克的砝码,现在天平怎样了?

生:不平衡。

师:要使天平平衡,有什么办法? 生:在左边再放东西。 (课件继续演示)

师:现在天平怎样了? 生:平衡了。

师:你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表示现在天平平衡的状态吗? 生:苹果的重量+20=200(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情境图:天平称梨子)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来说出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吗? 生:150=梨子的重量+50(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情境图:台称称月饼)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这是一个台称,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一个数量关系式吗? 生:能!每个月饼的重量×4=380(课件出示)

3、把关系式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初步认识方程 师:每个月饼的重量不知道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用字母X 师:如果用X表示每个月饼的重二,这个关系式可以怎么改? 生:X×4=380(课件出示)

师:不用字母X,还可以用别的字母吗? 生:……

(课件出示:苹果、梨子关系式)

师:刚才的这两个关系式你会改写吗? 生:……

(课件出示:Y+20=200、150=Z+50) 师:你会自己说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请三个学生边说,师边板书在小椭圆内。) 师指着黑板上的等式问:像这些式子都是等式。(画出大椭圆)中间的这三个等式与旁边的这五个等式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也给它们起个名字,那就是方程。(板书:方程,并画出小椭圆)

4、辨认方程

师:刚才你们紧紧抓住天平两边平衡的原理学会了列等量关系式,通过这些关系式还认识了方程,真了不起!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发现、理解、体验的过程。现在X老师如果给你们一些式子,你们会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吗?

生:能!

师:那我们就来一场比赛,我把全班同学一分为二,像这样分开,左边同学是A组挑不是方程的,那右边的B组呢?

生:挑是方程的。

2 师:每队各选一个代表吧!A组选谁?B组呢? (生推荐代表后,代表上台)

师:同学们,这可是一场比赛,他们是你们的代表,如果你们发现问题了,可以马上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行吗?

生:行。

师:有问题马上说。 生:好的。

师问分别台上的两名同学:你是挑什么的。 生1:我挑是方程的。

师:如果是方程,你就把它贴在这里。 师问另一生:你呢? 生2:我挑不是方程的。

师:如果我出示的式子不是方程,你就把它贴在这里,可以吗? 生:可以。

师出示第一张纸条,生一时没反应过来。 师:谁要赶紧抢。

师接着逐一出示纸条,让两名学生代表选。 预设:

一:若两名生同时抢一张纸条,则让他们说说怎么想的,也可以让台下的两组学生辩论,当台上学生出现错误思维时,一定要让台下学生辩论,直到他们达成共识。

二:若在选的过程中暂时没有出现不统一的意见,师问学生代表:你们两个对刚才对方做出的选择有意见吗?若这两名学生没意见,师再问台下的同学:你们对他们的选择有意见吗?

讨论完达成共识后,师请两名同学站在讲台前。

师:了不起,其实刚才这组式子,很多种情况是我们刚开始研究时没有遇到过的,X老师把它们出示出来,希望大家通过这样的讨论更加清晰对方程的认识。在讨论中你们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能说出理由来,老师由衷地佩服你们,那我们的比赛结果呢?

生:…

师:我建议我们的比赛两个队都是冠军,好吗?给自己鼓鼓掌。

5、概括方程的意义、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师指黑板上的两组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是方程,这些呢? 生:不是方程。

师:那现在你们能不能概括地说一说方程具有哪些特征呢? 生:方程含有未知数、方程是等式。(师随机板书:未知数、等式)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把方程的意义板书完整) 师: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的就是方程。 (板书课题:方程)

师指黑板上的椭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想一想,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生:是方程一定是等式、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包含了方程。

三、巩固练习1.看图列方程

3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掌握了方程的特征。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9,看图列出方程。

(生独立完成)

师:做完的同学请你们与前后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2、判断被墨水弄脏的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师:老师课前也写了两个式子,可是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你们能猜猜它们是不是方程吗?

3、在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方程

师:其实方程就隐含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1)书P88倒开水 (2)书P89公共汽车

4、用方程描述生活

师:刚才我们用方程表达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日常生活问题来描述方程。

(课件出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方程。 (1) Y+19=54 (2) X-14=36 (3) Z-13+15=37 生:……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认为大家确实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会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了,真了不起!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

第17篇:方程教学设计

《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第3节 方程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等式的性质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方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方程和解方程的学习,要初步实现掌握与算术方法截然不同的代数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并发展代数思维的目标。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自述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无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同时,本单元的内容又是学生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教学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初步体会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能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大胆猜测、积极验证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方程解法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方程》,那么,关于方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方程是什么?方程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学习方程?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学习方程。

二、探究新知

师:学习方程,我们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朋友,大家猜一猜,可能会是谁呢?(自由回答)说到未知数,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引用的未知数吗?(出示课件)请哪位同学来大声的朗读一下。丢番图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们想不想当数学家啊?有没有这个梦想呢?很好,有梦想的孩子是很了不起的,那我们就从现在起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吧,好不好。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重要的朋友,(出示课件)大家看,你们认识吗?它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天平来称一称几种水果。

1、出示课件 通过课件展示 引出等式140+60=200

2、根据课件讲解 引出等x+60 = 200 式和其他二个不等式x+60 > 200 x+60<200 4y=200

3、讲解并出示课件 让学生独立写出三个式子 x+50=100+50 x+50 > 100+50

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现在就让我们将他们分一分吧按照天平称东西的时候平衡不平衡 将式子分成二类,左边一栏是平的,右边一栏是不平的,数学中我们将右边一栏的式子叫做不等式,那么左边一栏就叫做等式,不等式我们以后再去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等式。你能将等式再进一步分类吗?将含有字母的分一类,不含有字母的分一类,那么含有字母的这一类,在数学中我们就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同时具备二个条件,一个是含有未知数,一个是必须是等式。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一)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2.等式一定是方程。 ( ) 3.x+y=9 不是方程。 ( ) 4.30+20=50, 3+x>5都是方程。 ( )

5.+18=40 是方程。 ( )

(二)按要求给下列式子分类。(只写序号) ① 8+9=17 ② 13.2x=9 ③ 6-3x>0 ④ 5x÷5 ⑤x÷5.1=18 ⑥m-3=0 ⑦y+20<38 ⑧3(a+1)=24 ⑨2.3-1=1.3 等式有: 方程有:

(三)说一说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出示书中的例题) 4 x =2000 2000÷ x=4 (四) 根据题意先说出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红星小学四年级(3)班的同学把自己的压岁 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其中15名同学每人捐了 30元,x名同学每人捐了40元,总共捐了1450元。 那么:

师:同学们,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些什么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书67页第2小题 板书设计:

方 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第18篇:方程 教学设计

《方程》教学设计

徐吉珂

一.前期分析

1.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8~90 页的《方程》,在数学领域中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和表示公式,能根据情景图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本课是学生接下来学习解方程的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些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不够成熟,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学生在适当的引导下能根据情景图列出式子表示出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能根据情景图列出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根据情景图列式子的过程中体会抽象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感受从具体情境中建立数学型的过程,感受分类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伏笔 以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即学生的起点水平,也能为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实现自然的过渡连接。

【问题】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老师不知道大家掌握得怎样,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这些题,你会做吗?

1.每本字典X元,买了5本,需要(

)元。付出100元,应找回 (

)元。 2.商店每天卖出n千克的苹果,卖了6天后,还有20千克,商店原有苹果(

)千克。当n=6时,商店原有苹果(

)千克。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课件呈现,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同学们,见过它吗?知道怎么用吗?

【情境】【问题】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

【归纳】天平左右平衡,说明左右物品质量相等。

【追问】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吗?板书:“=”

相等

用等号连接,表示?(表示左边和右边的重量是相等的)看来数学的语言就是简练! (先是所有的量已知,可以列出例如:5+5=

10、20+20=50,50+50+50+50=200等) 这是我们学过的数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两个数表示?右边的10表示,用等号连接表示?

活动一:找找相等的关系

(1)把已知的一个砝码变成樱桃,另一个变成5,右边变成10 这回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 樱桃的质量不知道,用什么表示?

引导学生详细说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有一个相等的关系:10克砝码与樱桃的重量之和与右边的20克砝码的重量是相等的。

板书:左边

右边 10克

樱桃

20克

请学生用符号连接左右两边(教师:左边和右边的重量相等,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出算式

再结合图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看看刚才的这个算式跟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评价】真好,数学语言就是简练!

(2)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

【问题】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追问】直接可以知道的是哪些信息? 板书:4块,总重量:380千克 你能找到这里的相等关系吗? 四个月饼的重量=380

(3)一壶2000毫升的水,刚好倒满2个热水瓶和1个200毫升的杯。

上法同前

以上三幅图要放慢速度上,不要急于让学生列出方程,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找相等关系上,关键要让学生把每幅图的意思先说透! 3. 分类

【问题】观察黑板上的式子,你能将之分分类吗?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和前后桌4人小组讨论,教师请学生回答。 【预设】都含有未知数,都是等式。

【归纳定义】像5+5=10,10+10=20,50+50+50+50=200等等都是我们学过的算式,而x+5=10,4y=380,2z+200=2000 „„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三)判断辨别,明确概念

【问题】你能判断出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吗?

20+a28;4y-2=18;2a+b=10;

【预设】20+a28因为不是等式或不含有未知数,所以不是方程;7x=110;4y-2=18;2a+b=10是方程。学生可能不能很快发现方程要符合“含有未知数”和“是等式”这两个条件。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2分钟,教师点名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馈、评价。 【追问】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大家能总结出来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归纳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满足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是等式。

(四)小试牛刀,巩固训练

1.看图列方程:

方程:-------

方程:-------

完成课本练习:89页的练一练。(视当时的时间、情况,让学生做8

9、90页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方程

樱桃的质量+5克=10克,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x+5=10 每个月饼质量x4=380克,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4y=380 2个热水瓶的水+200毫升=2000毫升,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水:2z+200=20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建议:不要急于走环节,也不要急于引出方程的概念,而是要把你呈现的材料好好上细,把图说透,找到相等关系。前面的这些工作做足,学生列方程就水到渠成。

第19篇:方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周长》》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a.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b.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c.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找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回忆一下在这个场地中你做过什么运动?(出示课件篮球场)体育课中你们会绕着四周跑一圈做热身运动,看是这样吗?(演示路线),你知道跑一圈有多长吗?告诉你们咱们学校这个篮球场长 28米,宽16米,跑一圈共88米。老师算得快吗?想学学这个方法吗?其实小蚂蚁也有自己的运动场(出示课件小蚂蚁绕树叶跑一圈图)。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拓展应用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练一练

教学反思: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摸一摸自己腰的周长;比划——用手指比划一下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等各种实物的周长;描绘——用彩笔描绘图形的周长。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游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3.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4.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课件。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1) 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2)190+410=600(米) 560+240=800(米) 200+200=400(米) 600+800+400=1800(米)

提问:这两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八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八个图形,我想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总体来说还可以,也知道怎样计算周长,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程度有待提高。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经历与同学交流独立算法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幻灯、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勤于动脑,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探索新知:

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讲给同桌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 + 12 + 34 + 12 = 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 × 2 + 12 × 2 = 92(分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 + 12)× 2 = 92(分米)

三、拓展应用 1.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长 27cm 宽15cm 长 44cm 宽22cm 2.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提问: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四、小结: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数学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本节课,引导学生亲自测量、记录测量数据,积极探索长方形的计算方法,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快乐。

地砖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皮尺、直尺。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学校的部分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板书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先猜测地砖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学生猜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畅所欲言。与边长有关?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2.探究地砖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我们的楼道里有地砖,请一个同学到外面,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用边长乘4。

方法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首先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充分的培养,很自然获得计算的方法。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平时你们是怎样上学的?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学校?(3-4名) 2.同学们上学,有的坐车,有的步行,不同的车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人步行的速度也不一样,有的同学的家离学校比较近,有的离学校比较远,步行的可能用的时间多些,坐车的可能用的时间少些。这些都是交通中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交通与数学这个问题。(板书:交通与数学)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一)解决“上学问题” 1.多媒体展示上学图

谈话:小东是我们学校的同学,他是步行去学校的, 每天早上,他都能按时到校。今天,他背着书包上学了,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东是什么时候从家出发的? (按播放键)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生:小明上学用了10分钟,(板书:10)小东每分钟走65米。(板书:65) 师:那你知道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走了多少米吗?先想想,再列式计算。 生:65╳10=650(米) 2.多媒体展示路线图

师:这是一幅小东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东上学有几条路可以走? 生:有三条. 师:哪三条?

生分别指出:上边的,中间的,下边的.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650米,你知道刚才小东走的是哪条路吗? 师:用眼睛能看得出来吗?(不行)所以请同学们拿出1张纸,同桌计算一下。(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计算出来了吗?小东走的是哪条路? 生:是下面一条路。

师:这条路是多少米?(师课件展示这条路)其它两条路呢?

师:根据计算,小明走的是下面一条路.如果你是小东,你会选择走哪条路? 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3.师:小东的爸爸妈妈工作挺忙,所以小东平时中午在学校外面的餐馆吃饭,那么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要走多少米呢? 列式:65╳10╳2=1300(米) 4.师:昨天, 妈妈让小明中午回家吃饭,昨天,小东上学放学路上至少走了多少米呢?请同学们先动脑筋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师出示示意图:4趟或2个来回.) 列式:650╳4=2600(米) 或1300╳2=2600(米) 5.师: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一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师板书12秒)展开辩论,各抒已见。

师:这道题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为什么? 生1:一楼不用上,他实际上了5层。 生2:我忽视了一楼不用上楼梯。

师:这样吧,老师正好有一幅小东家的楼层示意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东是怎样上楼的? 师:上了几层呀?是几个12秒? 生:上了5层,是5个12秒

师小结: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再解答。 (二)解决“旅游前的买票问题”

1.师:今年国庆节,小东的爸爸妈妈带小东外出旅游,旅游前,小东上网调查了火车的票价,制成了一张统计表: 里程\\千米 671-700 701-740 861-900 1551-1600 票价\\元 156 163 191 310 师:观察这张表格,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第一行是火车走的里程数。 生2:第二行是火车票的价钱。 生3:走得越远,票的价钱就越贵。

2.师:从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需要多少元?

师:火车行驶里程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应付给相对应的价钱,在671~700千米这个范围内的票价就是156元钱。

师:那么大家来看第一个问题,689千米是哪个范围内的,票价是多少?买4张呢? 生:是在第一个,也就是671~700千米这个范围内的,用156×4就求出了4张票的价钱。 师:其余的题你自己能完成吗?自己动手做一做。

3.师:从郑州到长沙有898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票,500元够吗? 4.北京到长沙有1587千米,每张票多少元? 5.张叔叔预定了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三)寓学于乐,开心数学

1.师:国庆节,小东一家坐着汽车行驶在宽阔笔直的公路上,他们在车内有说有笑,忽然,爸爸指着旁边道路上一个交通标志问小明:“那是什么?”小东看了看一晃而过的标志,兴备地点了点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吗? 2.师:路上的交通标志还真多,不一会儿,他们又看到了几个, (师逐一出示标志图,学生说说标志图的意思)

禁止驶入 注意危险 自行车不能通行不能右转弯 注意儿童

3.师:交通标志也是一种语言,它无声地提醒行人和驾驶员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三、课外延伸,继续学习

1.师:看来,交通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一会儿,我们就解决了这么多,我想,数学不仅仅存在于交通中,你认为哪儿还有数学呢?

“商品与数学”,“饮食与数学”,“建筑与数学”等。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好多问题,你们回忆一下这些都与什么有关呢?(交通)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那样数学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板书设计: 交通与数学 65×10=650(米)

教学反思: 数学与交通这节课实际是一节综合课,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应用了数学,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一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师板书12秒)展开辩论,各抒已见。这个学生有的难于理解,一直认为是6×12,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在算“5.张叔叔预定了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有的学生算成1587×2,将里程数当钱数来算。

第20篇:《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方程》,安排在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二部分,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本节教材,力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把“天平平衡”这一生活现象,表示成数学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既直观形象,又潜移默化地启迪了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三、学生分析:

对于“方程”这个名称,在教授新课前,对学生进行前测时,100%的学生都听说过,对于天平称物,学生在科学课和低年级认识质量单位时也了解过。但对于“方程”的意义,知道的不到三分之一,对于根据天平称物的现象与数学的等量关系结合,更是几乎没人思考过。但学生有着操作、观察、分析、迁移的学习能力,有着对等量关系,数学式子的知识基础,有着乐于参与学习的热情,应该说有条件完成学习任务。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掌握了天平称物的原理,建立了一定的数量关系。

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抽象数学模式。

1、游戏导入,让学生感知平衡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用一只手指的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处在水平位置,不能让直尺掉下来。试试看行不行,成功了吗? 师:看看你手中的直尺处于什么状态?(平衡状态)。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生:跷跷板、杂技演员拿长杆走钢丝、家里爷爷奶奶用来称东西的长杆秤……。

2、认识天平

师:这样的例子很多,勤劳聪明的人类根据平衡原理制成了天平。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图1:师:这有个天平,左边托盘20克、30克的砝码,右边放50克的砝码。师:这时天平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平衡的状况?

师:20+3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托盘的重量) 5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托盘的重量) “=”又表示什么?(两边重量相等)

小结:这时天平平衡,两边重量相等,就用“=”连接,这时等到的这个式子20+30=50就叫等式。(板书:左边 天平平衡右边) 师:你能说出一些等式吗

2、出示情景图2:天平左边:5g 天平右边:10g 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5=10),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5+X=10) 师:X表示什么?(内涵:不知道的数量就是一个未知数) 师:这个未知数除了用X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外延)

3、课件出示例3:台秤上称了4个月饼,月饼质量一共380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 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 板书:4y=380)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4、课件出示图4: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00毫升) 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2000) 5.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月饼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5=10 4y=380 2z+200=2000)

(2)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4)巩固知识。

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6、会写方程 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三)、巩固练习1.判断

2、练一练

3、情景不同,列出同一个方程。

4、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列方程。四)、小结评价。

师: 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 板书: 方程

平衡—— 左边 = 右边 30+20 = 50 ( 等式) X+5 = 10 4Y = 380 2Z+200 = 20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