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认识等式和方程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一、课前部分

(一)教材分析

此课是学生已学过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和定律,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即将学习的“解方程”的基础。教材提出了“观察天平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关系”的要求。在学生观察、按要求写式子,以及对写出的式子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认识等式和方程。

(二)学生分析

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得了有关“轻重”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经历过对实际的量的比较活动;学生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科学课上学生用过天平,但在数学课上用天平还很少。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天平的等量关系时有困难;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解法思路对列方程造成一定的干扰作用。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等式和方程,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难点: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五)教学策略 1.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2.教法

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一袋80克砝码,给每个学生准备带有式子的小纸条。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谜语

一、像糖不是糖,不能用口尝,帮你改错字,纸上来回忙。

谜语

二、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一个铁汉挑扁担,东西放在两边篮,生来个性最公道,偏心事儿总不干。(打一仪器)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谜语的游戏,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情景呈现,抽象模型 1.师:老师这有一台科学课上用的天平,关于天平,你们都了解些什么?

2、师:课件出示老师使用天平的过程,天平由平衡(空天平)——不平衡(一端有物品)——平衡(两端都有物品)。你看到了什么?天平平衡又说明了什么?

师板书:天平平衡 -- 左边 右边

[设计意图:天平的呈现,让学生认知从平衡-不平衡-平衡这一过程,通过三步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意识到天平中存在着关系,特别是用等式来表示天平两端平衡这一状态,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三、探究新知 活动一:感知平衡

1、出示天平,左右托盘内均放着50克砝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现在,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的天平,仔细观察天平的状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看来,天平的左右两边都是50克的砝码,此时,就存在着一种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的关系,就使得左右砝码的质量画上了等号。看,我这儿有一些小米,我把它放进左边的托盘内 ,天平会怎样?

4、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用一个比较简便的方式表示出小米和砝码之间的关系。

5、调节砝码使天平再次平衡,并分别用式子表示。

[设计意图:天平的二次呈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描述等量关系,从而使得学生产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需求,并且在各种方法的比较中,让学生发现用含字母的等式来表示等量关系的优越性,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活动二: 分类,认识等式和方程

1、出示天平示意图,学生写式子。

2、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和观察示意图得到了这么多的式子,那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它们分类吗?

3、学生分类。

4、学生汇报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贴在黑板上。

5、教师梳理:综合学生的分类标准,介绍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形成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式子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将这些式子分成几两类,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出综合学生的分类标准,从不同的维度深入领会等式和方程的内涵,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内化方程的概念。这样既清晰明了地揭示出概念的差别,又沟通了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分类比较的过程将方程这一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数学认知过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也效地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6、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类式子(左上角的式子),并且画上红色。它们具备怎样的特点?

学生汇报,相机介绍方程的概念。

7、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和数学家给出的定义一模一样,出示方程的含义。(指名两名同学读)看来数学并不难,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8、播放录音:方程的数学史。

[设计意图: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方法、思想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活的数学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深化概念、实际应用

1.、试一试: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用集合图表示。

2、看图列出方程。

引导学生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不同的方程。

3、完成三四题。

四、课堂总结。

1、学生通过这节课谈收获。

2、教师总结:其实,在数学的世界,还有好多我们没见过的方程。(出示课件)它们带领着人们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把许多的未知慢慢的变成已知。就让我们带着对方程的好奇,去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吧!

[设计意图:呈现更多的方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适当地铺垫。]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课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是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比较、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表示具体甚或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

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法,从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引出等式,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去动脑筋思考,展示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整个过程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生活实际引进学生已有生活的经验,很自然地想到两种不同情况,并用式子表示,引出等式;其中有含有未知数、不含未知数的两种形式。体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可以展现生活”这一大众数学观,也体现了科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通过观察,探寻式子特点,再把这些式子进行两次分类,在分类中得出方程的意义,也看出了构成方程的两个条件,反映了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过程。其中的观察、比较、分类,也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手段、方法。

信任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把各自的想法用式子表示出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小组互相交流、检查,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过程、结果也由学生自己来体验、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新是永恒的,数学教学需要不断的革新,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大量收集反映现实生活的“式子”,初步建立式子的观念;再组织学生对这些式子进行比较、分类,逐步了解等式的意义;最后在对等式的去粗取精,对选定的素材通过观察、比较,明确方程的所有本质属性。本课注重了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对方程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探索全部由学生主动进行,注重呈现形式,从细微之处显示出教学的风格。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

认识方程

等式与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四年级 认识方程

《认识方程》课堂实录

认识等式和方程
《认识等式和方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