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调节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6 08:37:4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与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获得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探究、讨论等方法理解激素对人体的调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激素调节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体验科学家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与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较熟悉的性激素为切入点,与外分泌腺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内分泌腺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常见几种激素的功能及分泌异常症;

突破方法: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获得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试验。

教学、学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实验设计法。

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新课导入

展示动画回忆神经调节,播放视频《秀珍女孩的人生》

二、教学过程

(一)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

1谈起激素,我们之前学过两种激素。

2请大家列举几种可以分泌液体的腺体。

3图片展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4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到几种重要的内分泌腺。

过度;内分泌腺分泌的液体称为激素。图片展示:体检报告单。

(二)几种常见的激素,及其异常症。

1 图片展示 侏儒症、巨人症。

2让学生看书,看资料分析二,回答问题。

3 图片展示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4 让学生看书,看资料三,回答问题。

5 糖尿病的症状。

6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三)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给几只蝌蚪及甲状腺激素。

三 目标检测:

如果你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诊所来了几位病人,请诊治。

四 小结展示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价值观发面总结。

回忆性激素: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

列举常见腺体

总结:内分泌腺的特点。

看书,回答复述。

分析激素的含量。

分析病因

分析资料

请同学们说,结合自己的经验说。

小组讨论。

思考,抢答。

请学生来总结。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激素调节。

引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了解常见的内分泌腺。

让学生自己得出激素的特点之一:含量少。

得出生长激素的作用。

推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促进发育。

推出甲状腺激素的其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得出胰岛素的功能。

训练学生设计技能。

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复习回顾,进一步熟悉常见激素的功能。

三、板书设计

激素调节

一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中,并随着血液循环送往全身各处。

二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

甲状腺素:1 促进发育。2 加快新陈代谢。3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推荐第2篇: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第四节 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长春市二十六中学 张志颖

教学设计思想: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青春痘和肥胖) → 与解决问题相关的知识(内分泌腺及激素)→ 通过实验总结知识 → 深刻理解科学知识 → 在生活中自觉运用科学知识,巩固知识。

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在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中,与激素有关的也很多,研究激素和内分泌,有很多经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了解这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于几种激素的作用,在教学中避免生硬地给激素下定义,而是通过研究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了解科学的发展与生活的联系,为个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发对科学研究的关注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具体操作流程:分析某种内分泌腺的资料→推断该种内分泌腺或激素的生理作用(原理)→运用原理分析相关的失调症→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

了解激素的概念、主要种类以及作用特点;举例说明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包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胰岛素的科学史,了解内分泌的特点。

利用临床观察法,通过分析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等,归纳出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内分泌方面的研究成就,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通过人体生命活动手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渗透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能够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教学难点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以及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内、外分泌腺结构图,有关激素以及内分泌研究方法的相关资料;甲状腺功能失调症的图片,正常人、侏儒症、巨人症患者的比较图,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照片等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展示青春痘和肥胖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痘和肥胖归结于内分泌失调与什么有关?

(学生:激素)——引出新课,第四节 激素调节。

二、联系已有知识,分析图片和资料归纳总结,深入理解知识

(一)内分泌腺

回忆说出自己知道的腺体,如唾液腺、汗腺等外分泌腺。

展示内、外分泌腺结构图,学生分析内、外分泌腺的差别,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通过血液运输。

学生阅读教材106页,学习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称激素,它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称激素调节。

(二)探讨几种激素的主要功能

展示资料1:巨人症患者的烦恼和巨人症发病原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将导致什么状况? (学生分析讨论)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将导致侏儒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展示资料2:

1、科学家发现,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

2、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人们开始着手治疗人的糖尿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能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缺乏胰岛素时,血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糖从尿中排出,形成糖尿,既糖尿病。 小组讨论: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师总结)

展示资料3:

实验一: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不能发育成蛙,长成巨型蝌蚪。

实验二: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则蝌蚪提前变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胰岛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促进生物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出示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等各种甲状腺功能失调症资料和图片,进一步体会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三)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让学生谈谈自己特别兴奋时的“症状”。

学生激动时的表现:面红耳赤,情绪激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敏锐等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激素分泌→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面红耳赤。

得出结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格总结课上所学内容。

推荐第3篇: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湖北襄阳第四十七中学 刘国清

一、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图体现《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分析几种激素的作用为教学活动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1.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着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学习规律,精心设计学习提纲,分为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拓展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努力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方法上,着重突出“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让学生分析、思考、归纳,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生物学概念。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此外顾及个别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在情感上,重视教材所蕴含的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同时,教师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规范者、评价者,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形成和谐、平等、民主以及积极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下第六章第四节,安排在《神经调节》的后面。通过自学、分析图形和资料、设计对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而让学生对生命活动调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此外,激素已被应用在医药等领域造福人类,但也被滥用,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和批判滥用激素的行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大多进入青春期,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于性激素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也初步具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但对什么是内分泌腺,以及激素调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故学生对激素如何参与调节人体生理活动以及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2)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3)举例说明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4)尝试设计对照实验

2.过程与方法

尝试模仿临床观察、分析资料和设计对照实验等形式,体验研究激素功能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2)通过调查糖尿病患者情况,引导学生关爱和帮助激素分泌异常的患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我国首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实例,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2.教学难点:

(1)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2)设计对照实验

三、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说出人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引导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或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以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形式,归纳总结出本节的重点知识内容,呈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健康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大家这两年身体有什么新感觉?大家是否观察体验到了身体发现了异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原因主要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1.什么是激素?

2.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主要内分泌腺有哪些?

3.男女的内分泌腺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4.人体的腺体分哪两类?

【合作探究】

1.分析胰脏解剖图,比较内、外分泌腺区别

腺体类别

有无导管

分泌物输送方式

实例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2.通过分析,胰脏不仅包括内分泌部,也包括外分泌部。故胰脏既是内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若将狗的胰脏切除,会出现什么症状?

【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学习目标二: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探究一: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合作探究】学习“胰岛素的发现史”完成

1.一百多年前,Mering为了研究胰脏的消化作用切除狗的胰脏实验及结果:“尿量大增且招引蚂蚁(即糖尿病)”。假如你是科学家,你认为患糖尿病与什么有关?

2.胰脏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你认为糖尿病与胰脏那一部分有关?请你作出假设,并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3. 综合以上科学家的实验,你认为胰岛素有什么作用?

4.胰岛素分泌异常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自主学习】阅读P99第1-2段完成

1.糖尿病病因是什么?有什么临床表现?采取什么措施治疗?

【合作探究】

1.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制剂为什么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可能。每日注射量一般不能体重公斤数的一半。

探究二: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

【自主学习】分析98“资料1”完成

1.侏儒症、巨人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1.生长激素有什么功能?由什么内分泌腺分泌的?

2.侏儒症会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对于侏儒症患儿,你认为采用什么措施治疗?

【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生活小常识:在睡眠时人分泌的生长激素较多,青少年应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保证8小时以上。这样才能更健康的生活。

探究三: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

【合作探究】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甲组

乙组

2000ml池塘水,分别加入同期孵化的蝌蚪各15只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每隔2天换1000ml的池塘水,水温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换水后加5g的甲状腺激素

换水后不加5g的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如下: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d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甲组

4 5 26 0.7 乙组

5 9 37 1.3

1.在甲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乙中不加的目的是什么?

2.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你认为甲状腺激素有哪些作用?

4.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自主学习】阅读一组医院里发生的故事。

故事1:某患者34岁,自感怕热汗多,心慌、烦躁、多食、消瘦、双手颤抖、颈部出现疱块、人渐消瘦、月经不调,还伴有眼球外突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甲亢病。

故事2:某患者11岁了身高却只有93厘米,长相、智商像个3岁小孩。孩子每天只能看电视打发时间。经医生诊断患呆小症

故事3:某患者自幼生活在缺碘地区,10岁时脖子开始肿大,40多年来不断膨胀,如今肿大的直径足有40厘米,医生经检查后确认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合作探究】1.我诊断

(1)病人甲:24岁,身高0.83米,智力低下;则甲患__________病,病因是________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_______。

(2)病人乙:新陈代谢过于旺盛,患者食量大,却身体消瘦。则乙患__________病,病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____________。

(3)病人丙:55岁,脖子大,呼吸困难,劳动时,心跳加快,气短。则丙患__________病,病因是食物中_______摄入不足,甲状腺激素分泌________。

2.呆小症和侏儒症的区别

呆小症

侏儒症

身高

智力

病因

幼年时

激素分泌

幼年时

激素分泌

【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学习目标三: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学生描述】生活中可能遇到这种情况:过马路时,突然有一辆汽车从自己旁边擦肩而过。

1、请你描述自己当时的做法和心理感受

2、总结人体是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

(三)归纳总结

1.比较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激素类别

主要作用

分泌异常时的疾病

生长激素

幼年时分泌过少

幼年时分泌过多

甲状腺激素

成年时分泌过多

幼年时分泌过少

成年时合成过少(缺碘)

胰岛素

分泌过少

2.在本节学习,我存在的疑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知道的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练习

1.某人将尿排在路旁后,引来许多蚂蚁,这说明此人可能患(

)

A.侏儒症

B.糖尿病

C.肥胖症

D.低血糖病

2.某人已20岁,身高70厘米,智力正常,此人可能哪种激素分泌不足?(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3.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A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B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

C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

A.由A、C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4.分别给甲、乙两人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半小时测定他们的血糖浓度,并将测量的数据整理成如下的曲线,请据图回答:

(1)分析曲线图,判断甲、乙两人中糖代谢不正常的是

,患有

病。

(2)曲线AB的上升的生理过程叫做

;其进行的部位是消化道的

。而曲线BC的下降与

分泌

有关。

(3)患者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治疗?

(4)体验检血时,要求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这是因为

的生理过程。

六、课后阅读

《激素与健康》

1、激素在疾病治疗的应用

激素被制成注射粉针、胶囊、片剂等用来治疗常见的疾病。如用皮炎平、氟(肤)轻松治疗皮肤病,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等。

2、过量使用激素的危害

引发症肥胖、诱发及加重全身感染、诱发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引发高血压、刺激儿童早熟

3、环境激素的危害

环境激素是指那些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功能的外因性化学物质,目前国外已公布的环境激素有70多种。科学研究证实,环境激素对人的生殖功能造成严重危害。如造成精子数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精子畸形率上升、不妊症、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的增加。

4、男人体内是不是只有雄激素,女人体内是不是只有雌激素呢?

男人和女人体内既有雄激素,又有雌激素,且两种激素同样重要!男人的雌激素和女人的雄性激素都是由肾上腺产生。对每一个人来讲,体内两种性激素的分泌量必须平衡,即男人体内雄激素占主导地位,雌性激素不能喧宾夺主。同样,女性体内雌性激素占了主导地位。

七、课后实践

糖尿病的发病率

目的:搜集有关糖尿病的资料,提出预防糖尿病的措施

指导:

1、学生4人一组,调查每位同学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6位长辈是否患有糖尿病

2、全班由2位同学总负责,对各组资料进行汇总

3、根据调查结果,计算糖尿病的发病率

4、搜集有关资料,提出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手抄报。

八、教学评价

教师和学生可以参照下列各项给予评价:

(1)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

(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是否有效?

(4)教学设计能否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

(5)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也应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些评价内容包括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尤其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通过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九、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根据学科特点,生物教学中经常用到阅读、讨论等自主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但很多课堂的阅读、讨论往往因为教师操作简单而流于形式。本节课中教师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为学生阅读、讨论时提供具体、切合实际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和教材、学生及学生自身的对话具体化了,可操作性强,真正帮助了学生的知识建构。

2.教学过程反思

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课堂对话,课堂对话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课程资源、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对话。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阅读、讨论、交流等自主学习方式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类对话,引导学生感知和吸收相关信息,促进学生“同化”信息,从而改变和发展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教师在指导学生日常学习时,一些良好学习方式的交流和习惯的培养。比如:本节课中记忆方法的交流、预习习惯的培养等,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获得知识的层面,更有学习能力、习惯的锻炼和养成,真实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附: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形式简洁而寓意深刻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有些成语与有趣的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你能模仿资料“触目惊心”的形式,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吗?

触目惊心: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人的视觉感官──眼睛把外界的危险信号传入大脑后,下丘脑便通过植物性神经向肾上腺髓质发出指令,于是肾上腺髓质便分泌肾上腺素进入血液。这种激素经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在肾上腺素和植物性神经的协同作用下,人的血压、血糖浓度升高,并且呼吸、心跳大大加快。这就是触目惊心的生物学原理。

汗流浃背:人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出汗,这在现代医学上称为精神性发汗,出汗的部位以腋下、手心、脚心为最多。其实,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会出汗;处在高温环境中更易出汗,医学上称后者为温热性发汗,以前胸和后背为多。

面红耳赤:大脑收到某些刺激后,迅速进行分析判断,然后调控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血管扩张,尤其是脸和耳皮下的微血管扩张得更厉害,所以脸孔和耳朵就发热并红起来。

2013-07-30 人教网

下载:

关闭

推荐第4篇:调节情绪教学设计

调节情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体验不同情绪,培养积极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更好地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㈡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㈢知识目标:了解情绪是丰富多彩的,喜怒哀惧是基本情绪,情绪有积极和消极、正常和不正常之分。使学生明确情绪的变化与人的修养、态度、兴趣爱好、对自己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具体情境或给出典型事例或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在对事例的分析体验和感悟中,将对情绪调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将教材传授的调控情绪的方法内化日常行为。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下雨了

请学生结合图片思考:

1、面对同样的天气,三位同学表现出了怎样不同的情绪?你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情绪不同,那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面对同样的事情,心情会一样吗?

引导学生明确:面对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结果,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遇到同一件事情,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那么怎样才能调节我们的情绪、调节情绪的方法又有哪些呢,这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问题。 环节二:讲授新课 方法一:认知调节

学生自读教材“两个推销员”的案例,思考以下问题:

1、面对岛上的人都不穿鞋这一事实,两位推销员有何不同的情绪反应?

2、两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3、这一事例对于我们调控自己的情绪有何启示?

教师总结: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智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调整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认知调节。

方法二:理智控制

请学生列举近些年来某些运动员因缺乏理智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如:李玮锋、张怡宁、齐达内„„(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前做好资料的查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齐达内、李玮锋过于敏感、冲动的情绪反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给自己带来了一生的懊恼与悔恨。张怡宁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幸好她能及时自省否则也不会有今后的成功。 小组交流: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有没有因冲动做了让自己懊悔不已的事。 教师提出问题:上述事例及大家的交流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在悲伤和愤怒的情绪下作出的决定和产生的行为,常常是有害的,我们很有必要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方法三:合理宣泄

本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1、宣泄不良情绪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2、宣泄不良情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常见的合理的宣泄形式:倾诉宣泄、哭泣宣泄、运动宣泄、书写宣泄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进行本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会合理发泄情绪。即:要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发泄情绪,要有理、有度,既不损害自己也不损害他人的正当权益。进一步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心中有他人”的课标要求。

方法四:心理放松 本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只让学生明确常见的心理放松法有: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静坐放松法等即可。 方法五:行为调节

方案一:多媒体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播放优美舒缓的轻音乐。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自己情绪的影响。 方案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平时情绪不好时都会做哪些事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方法六:理性升华

请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南下》片段 :当妻子姜天美发现丈夫失去了一条胳膊后嚎啕大哭、悲痛欲绝,可当她听说却因此救了许多人时,马上停止哭泣:“一条胳膊救了这么多人的命,值”。学生看了这个片断很容易得出调节情绪的第六个方法:理性升华

环节三:反思感悟,学以致用

请全班同学不署名写出自己最近最烦恼的一件事,汇集到讲桌上。然后选出代表上台抽签,念出纸上所写的同学们的烦恼,并请回答:

1.你怎么看待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烦恼? 2.假如你有这些烦恼,你会怎么办?

环节四:课堂小结

推荐第5篇:《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生物101王江佳10082116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了解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说出产热与散热的的主要部位、方式与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体温计的使用。

能够对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产热、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活动、阅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及小组合作等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5幅照片:老虎、鹰、鱼、青蛙和乌龟,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分类学的知识,根据“体温”这一个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两大类。教师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生活动】归纳得出结果。

1、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应体温的动物。如狮子和鹰。

2、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 。如鱼、青蛙和乌龟。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教师活动】恒温动物我们又叫做温血动物,变温动物又叫做冷血动物。

【教师活动】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维持恒定的体温的好处: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扩大它们的生存范围,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1)恒定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射的基本条件。

(2)可以扩大动物生存的空间。

(3)适应恶劣的环境。

【教师活动】人的正常恒定温度是多少?(一般学生都会回答是37摄氏度).【教师活动】那是不是人的体温一定是37℃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教师自然而然转到对人体体温的测量上面,让学生自己动手测一测自己的体温。

【教师活动】安排指定学生,分发温度计。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明确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

1、什么是体温?(体温是指人体的内部温度)。

2、体温测量可在直肠、口腔、腋窝等处进行,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而言,直肠处的体温略高于口腔处的体温略高于腋窝处的体温。所以我们要准确测量人体的体温最准确的方法是要测量人体内的温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法作到,所以我们一般选舌下作为测量温度的位置。

3、怎样准确读取体温计的读数?根据动画的要求(一手拿体温计在手中慢慢转动,我们会看到一条黑色的线,即水银液柱所指示的刻度)。

4、注意实验时的安全,防止损坏体温计。

【学生活动】3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亲身测量一下体温。

【教师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汇报一下各自的体温,并且把他们的体温填在书上的表格中。让学生自己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信息,能从中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明确:恒温是相对的,是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部位的体温, 让学生自己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信息,能从中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会得到结论:口腔的温度比腋窝的温度要高;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是不一样的等等。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提问学生:“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直肠的温度比前两者是高还是低呢?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比前两者高,由于直肠更加接近于人体的内部。

【教师活动】结论: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温度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第一次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1.分析一个人不同时段的体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2.分析一个家庭的体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分析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活动】展示某个学生家庭成员在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

【教师活动】用图表形式继续展示某人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的体温变化曲线,请学生从曲线中提取信息。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有差异,一般女子体温比男子略高,傍晚体温略高于早晨;小孩体温略高于成人。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5.人的同一部位不同时间里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中午的体温要高而早晚的体温相对较低。

【教师活动】(设疑)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教师活动】显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同时得出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学生活动】画统计图后,分析讨论,明确: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教师活动】(设疑)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那么散热的主要器官又有哪些?人体的散热途径有哪些呢?人体多少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哪两种?

【学生活动】通过看书进行分组讨论并思考。

【教师活动】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此外有少部分热量是通过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而散失,还有极少部分热量随着尿和粪便的排出而散失。通过皮肤表面的散热可以分为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大类。

【教师活动】展示《血管的口径调节动画》:冷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热时,皮肤温升高,散热增加。展示《皮肤血管口径的调节与散热》动画并操作。讲解:

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取得,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散热,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来控制。

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学生活动】结论:

1、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 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2、皮肤散热的方式包括: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

3、皮肤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控制。

【教师活动】设疑:夏天和冬天时,手背皮肤表面的血管有什么不同?深浅如何?粗细如何?

【学生活动】夏天较浅、冬天较深;夏天较粗、冬天较细。

【教师活动】拓展:

进一步猜测当散热>产热、散热

这个留给同学们下课后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

体温的调节

1恒温动物 2人的体温散热的方式 3体温的调节

产热的机制

推荐第6篇:激素调节的教学设计

《化学信号——激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集中介绍了无脊椎动物激素的类型及其调节的机理,重点介绍了人和高等动物的内分泌器官以及激素种类和功能 。昆虫三种内激素之间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难点,而准确掌握各种激素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以及各激素的生理效应是全面理解激素的作用特点、激素作用的基本特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激素;识记高等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有关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活动变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学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间综合的观念。

3、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关注自身健康与行为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自我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讨论:

(1)一只蜜蜂能在发现蜜源后飞回蜂巢,带领蜂群去采蜜,而不会迷路,为什么呢? (2)昆虫的生长发育是受什么调节的呢?

体内的某些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对人体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叫做化学调节。在化学调节中,最重要的化学调节物质是激素。

2、新授课

昆虫激素:由昆虫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到体液中或体外,对其他器官或同种其他个体具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1)外激素 由外分泌腺分泌,在体外传递,对同种的其他个体发生影响的激素。

1904年,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子里,他把一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法布尔在雌蛾周围撒满樟脑丸和汽油,但一点也不影响雄蛾找雌蛾,可见性外激素的挥发性有多大、昆虫感受外激素的能力有多强! 类型:

a、性外激素: 引诱同种异性昆虫飞来与之交配。 b、警戒外激素:遇到危险向同伴报警 c、结集外激素:使许多同种个体集合在一起 d、踪迹外激素:标示行踪足迹 (2)内激素

概念: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只在体内传递、对自身的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激素。 种类:昆虫的生长发育是由脑激素、蜕皮素和保幼激素三种激素共同来调节的。

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素

(1)性 激 素 类型: 雄激素:由睾丸分泌,刺激机体出现雄性第二性征,如骨骼发达、肌肉发达、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变低,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促进睾丸生成精子,使蛋白质合成加快,增加钙和磷在骨中的沉积。

雌激素:由卵巢分泌,刺激机体出现雌性第二性特征,如女性骨盆下口宽大、乳房发育、皮下脂肪丰厚、说话声调尖细,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特别能使女性子宫黏膜增生长厚,与月经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孕激素:由卵巢分泌,主要作用是保证妊娠的安全进行。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使女性子宫黏膜进一步增生、子宫腺体分泌,使子宫黏膜适宜于受精卵的种植;刺激乳腺腺泡的生长发育,为分泌乳汁做好准备。 (2)生长激素

分泌腺体:垂体

功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失常引起的病症 幼年缺少:侏儒症

幼年过多:巨人症 成人过多:肢端肥大症

(3)促激素 分泌腺体:垂体

类型: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作用:既能促进与其相关腺体的正常发育,又能促进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甲状腺激素 分泌腺体:甲状腺

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激素对人和动物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激素类药物一定要慎用。最后请同学们复习本节内容,并完成课后联习。

推荐第7篇:七年级《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学科《人体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体的激素调节 》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包括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胰岛素的功能等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前面学习的人体的生殖与发育、血液循环等知识有着内在的联系,与七年级上册学过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相联系,学好本节内容又为学习下节《人体的神经调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了解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了解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通过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心亲人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

难点: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完成“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

讨论

启发

合作

探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按照“自学向导”自学本课并调查身边的糖尿病患者。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视频。(播放一段中国达人秀节目中“袖珍人”朱洁的一段视频)

生:观看视频。视频结束屏幕上出现:同学们,你们发现女孩有什么特点吗?

师:请思考一下,发现的同学请举手

生甲:这个女孩二十三岁了,身材还这么矮小。

生乙:这个女孩声音还像小孩子似的。

师:说得很好,那你们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想(齐声回答)

师:这节课,就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探究“人体的激素调节”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人体的激素调节)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自主活动一:认识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按照这节课的“预习向导”进行了自学,接下来

1 请同学们分组交流一下自学情况,并议一议屏幕上的几个问题。(课件出示“自主活动一”的要求) 读一读:课本上的材料。

看一看:课本78页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图。

议一议:激素是在人体哪里产生的?人体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它们分别分泌什么激素?垂体为什么被称为“内分泌腺之首”?

1.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议一议”中的这几个问题。 生:(齐声读“议一议”中的问题)

师:下面开始分组交流。我们比一比,哪个组交流最热烈。 生:(讨论,交流,气氛热烈

2.老师巡视学生交流情况,了解学生在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这两个组比较热烈,其他组的同学加油! 3.检查交流情况

交流结束,同学们交流都很热烈。接下来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交流的情况,哪位同学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举手发言)激素是由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 师:回答得很好!(课件出示人体内分泌腺图)这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图,接下来请同学们采用“空当接龙”的形式按序号说出这些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名称。哪位同学先开始? 生:①是垂体。(后面同学依次说出②是甲状腺③是胸腺④是肾上腺⑤是胰岛⑥是卵巢⑦是睾丸)

师:这些同学回答得真好,给他们掌声鼓励! 生:(热烈鼓掌)

师:下面我们采用“举手抢答”的形式,说出这些腺体分别分泌什么激素。老师说出腺体的名称后,抢答开始。 师:垂体? 生:(举手抢答)不但分泌生长激素,还分泌多种激素影响其他的内分泌腺的活动

师:所以垂体被称为? 生:内分泌腺之首。(其他同学继续抢答说出其他腺体分泌的激素) 师:我们在座的同学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长得高些,是不是? 生:是!(齐声回答)

师:那么,这与哪种激素的调节有关? 生:生长激素。

师:那么生长激素分泌异常,人体会出现哪些病症呢?(课件出示甲状腺异常病症的图片让学生认识)

师:把手伸出来放在胸口,回想一下,你在什么时候会心跳加快或者心会怦怦直

2 跳?

生甲:紧张的时候 生乙:激动的时候 师:这种现象与哪一种激素的调节有关呢?请看视频(播放肾上腺素作用的视频) 生:(观看视频,感到惊讶,求知欲得以激发)

师:观看后你们知道心跳加快与哪一种激素调节有关。 生:肾上腺素。(齐声回答)

师:通过检查看得出同学们自学能力很强,下面练习两道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练一练

1.能分泌多种激素,并能调节其它内分泌腺活动的腺体是 (

A. 肾上腺

B. 胸腺

C. 垂体

D. 性腺 2.下列哪一种现象与激素的分泌无直接关系(

A.巨人症身材高大

B.男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长胡须

C.人受到惊吓时心跳加快

D.人戴近视眼镜可以看清远处物体 学生读题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自主活动二:认识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学习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内容——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板书: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接下来,我们探究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内容——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板书: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1.学生观看“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的视频。

2.学生观看“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实验过程”的视频。 师: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播放实验过程的动画) 生:(观看实验过程))

师:那么,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实验结果)

生:(观察实验结果)

3.学生讨论: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发育有何影响? 生:(分组热烈讨论,老师巡视学生讨论情况。) 师:请第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讨论的结果。

生: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生(课件出示结论,学生齐读)

4.让学生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出现的病症。

师:从上面的一个实验,我们知道了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那么甲状腺激素还有什么功能呢?如果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又会出现哪些病症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继续讨论交流。 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学生讨论情况) 师:请同学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3 生甲: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生乙:如果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成年时分泌过少会得甲状腺肿大。 生丙:如果甲状腺分泌过多会得甲亢。

5.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预防碘缺乏症的有效方法。

师:回答得真好!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几种病症的图让学生观察) 生:(认真观察) 师:(出示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为会么要在食盐中加碘呢? 生: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的原料

师:怎样才能克服缺碘引起的这些病症呢? 生甲:吃含碘的食盐,不吃私盐 生乙:多吃含碘的食物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探究了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下面我们

自主活动三:认识胰岛素的功能 师:接下来学习本节课的第三个重点内容——胰岛素的功能。(板书:胰岛素的功能)

1.学生讨论胰岛素的功能,糖尿病患者的的症状、预防措施 师:请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课件出示思考题)胰岛素有什么功能?糖尿病有什么症状?怎样预防和治疗? 生:(讨论交流) 师;请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交流情况.生:(每个小组推一名代表汇报)

2.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教育学生关注长辈的身体健康状况。

师:接下来,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请同学们分组统计课前的调杳情况。 生:(各组统计患糖尿病的人数)

师:请班长带一位同学对各组资料进行汇总.生:(班长汇总,计算)

师:同学们平时要多关心身边的亲人,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下面,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分泌腺和以前学习的外分泌腺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激素?激素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图片,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三)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课件出示习题,指导学生读题思考并回答,师生共同点评。 1.下列疾病与激素分泌都有关的是( )

A.呆小症、夜盲症、侏儒症

B.佝偻病、贫血、巨人症

C.甲状腺肿、糖尿病、侏儒症

D.坏血病、骨质疏松症、糖尿病 2.下列各种疾病中,由同一种激素紊乱引起的是( )

A.糖尿病、坏血病

B.侏儒症、巨人症

C.呆小症、侏儒症

D.巨人症、大脖子病

3.下列疾病与激素分泌都有关的是( )

A.呆小症、夜盲症、侏儒症

B.佝偻病、贫血、巨人症

C.甲状腺肿、糖尿病、侏儒症

D.坏血病、骨质疏松症、糖尿病 4.下列各种疾病中,由同一种激素紊乱引起的是( )

A.糖尿病、坏血病

B.侏儒症、巨人症

C.呆小症、侏儒症

D.巨人症、大脖子病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甲:这节课我知道了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生乙:这节课我知道了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课后阅读本节后面的材料,了解科学家在研究胰岛素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精心设计“预习向导”,让学生按照“预习向导”进行自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进行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情绪高涨,信心十足。教学过程中,通过两段视频、两段动画、创设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采用“空当接龙”、“举手抢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发言,改变了以往一问一答单一地检查知识的形式。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训练设计新颖,效果好,并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内分泌腺的特点及其分泌激素的作用,避免了以住教学中将难以理解的概念只通过读图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推荐第8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教学设计

第六课第二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产生不同情绪的表现,学会识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2、使学生认识到情绪是可以调节的,使学生初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情绪变化.

2、引导学生对比小精灵和小胡涂的两种不同表现,认识调节情绪对自己生活当中的影响.

3、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高兴、愉快、轻松、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和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本节课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当中不同的情绪表现可以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调节情绪的认识,通过对比自己和小精灵,自己和小胡涂的不同,找到调节情绪的适当方法,借助学习交流活动掌握调节情绪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和学生谈话:同学们已经连续上了两节课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放松一下心情.

教师播放>的音乐和学生一起拍手欣赏.

师:同学们,有时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揭示课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2、导航灯.

师:小精灵在调节自己的情绪上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起观察图片.

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并说说小精灵的故事.

生:小精灵不小心丢了铅笔,不但没有急噪,反而告诉自己:别难过,就是再难过铅笔也找不回来了,还是认真听课吧.

生:在这种情况下,小精灵可以自我安慰,自我开导. 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副图,说说图中小精灵的表现.

生:小精灵考了100分,但是他没有沾沾自喜,并告诉自己:不能骄傲一定要继续努力.

生:小精灵是怕自己被100分冲昏了头脑,用自我提醒的方式告诫自己.

他的这种作法值得我学习.以前我考试成功了总是骄傲,所以下一次考试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指导学生观察3,4幅图并说说小精灵有哪些有效控制情绪的行为.

生:爸爸妈妈出去了,小精灵独自在家,天黑了,小精灵感到害怕,但是他对自己说没有什么可怕的,还是专心做作业吧.

师:小精灵是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转移自己的害怕情绪.你在生活当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生:我自己在家时也会感到害怕,不过打开电视,精采的动画片吸引了我,渐渐的就不害怕了.

生:考试的时候我会感到紧张,望望窗外的景色就不那么紧张了.

生:有时因为一件小事心情不好,我就小声歌唱,转眼间烦脑的事就忘了.

教师在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体验时,对学生的积极作法及时鼓励肯定.

3、小诊室.

教师出示小胡涂的一些表现,让学生分别观察发现小胡涂在不同情境下的不良情绪反应,总结他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

第一二幅图:小胡涂考试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就紧张,不知道该办才好,

为太紧张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最后耽误了考试.

生:小胡涂遇事不冷静,不能及时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导致自己试卷没有答完,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三四幅图: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嘲笑小胡涂害怕考试并给小胡涂起外号,小胡涂很生气,并说出不服气的话,直到上课了小胡涂还是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影响了正常听课.

生:小胡涂面对同学的嘲笑很容易放在心上,不能够及时调节这种不良的情绪感受,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师:针对小胡涂的这种表现,你能够给他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吗?

生:小胡涂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可以跳过去先做自己会做的题,等基本上答完试卷以后,再回头思考这道题,这样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考试时间,不至于耽误考试.

生:面对学生的嘲笑,小胡涂你不要暴跳如雷,这只是生活当中的一件小事,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用良好的学习表现可以获得同学的赞赏.

生:上课的时候很关键,小糊涂应该集中注意力听课,不应该再为其它的事而烦恼,否则会影响听课效果.

师:你和你的同学还有哪些不善于调节情绪的行为?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大胆谈出自己和同学的不善于调节情绪的表现,并互提意见,相互学习.

4、总结: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色彩.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师生一起欣赏歌唱>.

六、学具、教具和教学媒体的使用

借助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放松心情.借助幻灯片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对比小精灵和小糊涂的表现,认识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推荐第9篇: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聊城四中

张慧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能力方面

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物理模型和图解式概念模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侏儒症,巨人症的患者。这些疾病都是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可见人体健康与激素调节至关重要。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激素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师呈现资料:促胰液素的发现

19世纪学术背景: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比如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沃泰默的实验

法国学者沃泰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发现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还进一步作了更为关键的实验,他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1)实验分析,你认为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什么?

——说明盐酸刺激小肠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应不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的。

(2)沃泰默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他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3)他为什么会这样解释?

受19世纪的学术界权威观点的束缚,墨守陈规,囿于定论,不能从客观事实出发下结论,轻易地失去了一个近在眼前的发现真理的机会]。真是太可惜了。

[过渡] 然而,受其启发,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却另辟蹊径发现了真理。 大胆的作出另一种假设。他们认为这种实验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如果要证明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应该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1902年,剪下一段小肠,刮下粘膜,

实验结果:胰腺分泌胰液。结果和预期相吻合,

这证明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促胰液素。并得出 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化学调节的结果。 思考与讨论: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是哪些因素使斯他林和贝利斯抓住了成功的机遇呢?促胰液素的发现,带给你什么启迪?生:(„„)

师:对此,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颇有感慨。他们也曾认为小肠中盐酸导致胰液分泌属于神经反射,在重复了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后,巴甫洛夫对学生深表遗憾的说:“自然,人家是对的。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

希望同学们也能开发、锤炼我们自身的科学素养,成长为智慧型、创造型的人才。

二、激素调节的概念

师:自促胰液素被发现后,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种激素。

师设问过渡:你知道那些激素呢?

展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图片,认识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及相关功能。 那么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 [激素调节的实例]

我们就以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进行探究。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要想知道血糖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首先需要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波动。这个正常值有这样几种表示方法:0.8~1.2g/L

问题探讨1: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 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问题探讨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师概述过渡:当血糖含量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可以通过调节使之恢复正常。研究发现,其调节作用的主要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展示胰岛结构图,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哪些途径调节血糖。

师引入活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究竟是怎样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的呢?我们通过以下活动来进行探索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介绍,然后4人一组进行模拟活动。每小组自行分配甲乙丙丁角色。甲乙丙的任务课本已作了明确的要求,丁同学负责全程监督。活动方案一:建立吃饭后的血糖调节模型。活动方案二:建立活动后的血糖调节模型。

生:分组活动,展示建立的模型。并根据活动讨论上述思考题。 (师组织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 分析与结论

(1)饭后胰岛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结果怎样?

(2)马拉松运动中,胰岛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结果怎样?

(3)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怎样调节血糖含量的。

师: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此外,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与神经调节也有关。师展示CAI

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对胰岛素的分泌有没有影响呢?

生: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它抑制了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

师讲述: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师: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两个反馈调节的例子吗?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冰箱、空调等的调温系统都是根据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 [分析应用]

生:应用模型进行分析

(1)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就会使组织细胞在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等生理活动发生障碍,而此时肝脏释放的和由非糖物质转化来的葡萄糖则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师:关于激素调节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先探究到这。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推荐第10篇:人体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人体的激素调节

一、教材分析

“人体的激素调节”是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2章第1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已学过的“人体的神经调节”的基础上,以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的外形和生理发生的巨大变化与体内各种激素的关系为例,说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离不开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本章内容生命活动的调节不仅保证了生物体环境相对稳定与平衡,还是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生殖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描述人体内分泌腺的组成以及能说明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2、通过让学生收集糖尿病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理现象的能力。

3、通过介绍糖尿病、甲状腺肿大以及巨人症等知识,培养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率先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习了“人体的神经调节”和“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之后再介绍“人体的激素调节”,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激素的调节作用,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难以理解,因此要注意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来了解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四、教材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如何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教学难点:几种常见的人体激素的主要功能。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回答问题“在青春期阶段,大家身体会出现许多微妙的变化,男同学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女同学乳腺发育长大等,这些变化与人体的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根据学过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很容易联想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从而引出课题“人体的激素调节”。 2.观察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激素是由人体内的腺体分泌的。首先提问学生知道哪些腺体?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腺体,如唾液腺、汗腺等。之后进一步说明:唾液腺、汗腺等腺体不同于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利用课件展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加以区分,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而且分泌物是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的,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直接排出。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概念,教师再给予适当补充。之后,教师出示课件

通过大屏幕展示人体内分泌系统,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指认内分泌腺的位置以及所分泌的主要激素。教师通过光标闪烁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腺体的名称及所分泌的主要激素。

3.几种激素的主要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糖尿病内容的资料,思考问题:“你认为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原因是什么?你能说出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学生分析资料,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归纳胰岛素的作用。 介绍阅读材料《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和生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出示侏儒症、巨人症等患者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发病原因:侏儒症是由于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巨人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继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生长激素的功能:生长激素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并教育学生不要对这样的患者有不礼貌的态度。 展示甲状腺疾病图片,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甲亢等),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分析发病原因:呆小症是由于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甲亢是由于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并且让学生区分呆小症和侏儒症。之后,教师介绍如果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容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疾病,平时要多吃一些海带、紫菜等含碘的食物。

之后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得出激素的概念,并且设计表格归纳几种激素的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或过多产生的各种症状。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是以学生活动为思路设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改革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到文化知识,更促进了动手、分析、思维、归纳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展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第11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组 制作人:张桂艳

一、教材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 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应。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

1 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 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 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的传导

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 实验方法: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

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

2 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 (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3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 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3)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五、配餐作业

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 是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_____。

4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

(5)在离肌肉5毫米的工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毫米/毫秒。

5

第12篇:植物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1/ 7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其解析:

该部分内容包括生长素发现历程、生长素的运输、生理作用。生长素发现历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生长素的运输、生理作用是历年命题的热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顶端优势及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等常与农业实践相联系。高考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题目较多,近年来以实验设计和识图分析的形式出现的类型也不断增加。

复习时可应用比较、分析和实验等方法复习植物激素的知识。如生长素的发现、产生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及运输特点,生长素的生理功能、作用的两重性与顶端优势的原理等内容。此外,由于对本部分的考查多以图表、曲线、实验装置图等形式出现,因此,复习本讲知识时要高度重视解读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训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2、解析:

(1)能说出常见的几种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2)能区分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区别与联系。

(3)会分析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 (4)能说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5)能说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点,并会分析生理作用的特点的相关的坐标图。

三、知识网络:

2/ 7

四、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什么不同? 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和方式?

生长素的运输有三种方式:一是需要能量的且单方向的极性运输,二被动的通过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三是横向运输的。 所谓“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总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颠倒。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与地理方位上的“上”和“下”无必然联系。“形态学上端”通常指茎尖、根尖等。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而携带生长素

3/ 7

的载体蛋白位于细胞底部细胞膜上,顶部则没有,这就促使IAA分子(生长素分子)在薄壁组织中(或韧皮部中)顺序穿过一个个细胞向植株下部运行,不断从细胞底部由载体带出再进入下一个细胞.若倒过来则由于细胞顶端无IAA载体而运不出去,不能进行下一个细胞.如顶端优势就是一个很好的极性运输的例子。

非极性运输 实际上,生长素在植物体内除了极性运输之外,也发现在植物体中存在被动的、在韧皮部中无极性的生长素运输现象,成熟叶子合成的生长素可能就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的被动运输。

所谓横向运输就是指生长素由茎(光源)的一侧横向移动到另一侧(背光)的运输方式,由此造成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实际上应与电荷分布有关。当植物横放时,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生长素会进行由远地侧向近地侧的横向运输,导致根、茎的近地侧多。

一、生长素的运输与功能 1.观察下列图示,判断运输方向。 A→A′,B→B′为 运输C′,B′→D′ A→C,B→D,A′→横向 为 运输 横向极性非极性 极性 4/ 7

2.下列图示均与生长素作用特点相关,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AA′、BB′、CC′体现了什么? 答案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

(2)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果一定不同吗?不一定。由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曲线可知在促进生长时,除了最适值外其他的促进值都有两个浓度值对应同一生长速率。(3)图乙曲线有怎样的应用?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杀死单子叶农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5/ 7

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 ,B组中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 不生长也不弯曲 。 向右弯曲生长 4.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 、B 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 B 向上弯曲程度大 , 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大于 单侧光。 A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若 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 B ,说明 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二、举例说明植物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相互促进方面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6/ 7

相互拮抗方面 ①顶端优势:

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

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能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 ④叶子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的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的 衰老。 (2011·浙江理综)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比较曲线

1、

2、3与4,可知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而且__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____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三、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的情况不同。

1.本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3.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浓度梯度的一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7/ 7

巩固练习: 判断题:

(1)(11•山东1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 () (2)(09•江苏9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 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 ) (3)(08•广东11A)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物,一段时间后,靠近地 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4)(08•江苏15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 制 ( ) (5)(08•江苏15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 无关 () (6)(08•江苏15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7)(08•江苏15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 ) (8)(09•广东10A)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 () (9)(09•海南16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 (10)(09•海南16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

第13篇:血糖的调节教学设计2

血糖的调节 目标:

理解人体血糖的平衡状态.

解析:要求能写出血糖的三大来源和三大去路.理解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解析:机体怎样通过控制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3.9-6.1 mmol/L) 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是什么? 理解人体血糖平衡的生理意义. 知道不正常的血糖含量有哪些危害? 理解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及保健方法 资料: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讨论: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你能快速的表达出来吗?)

(二)血糖平衡的意义

问题3:血糖含量过低或过高有什么危害?

1、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2、血糖含量异常:

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低血糖晚期症状 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时,高血糖症 当空腹血糖浓度在130~160mg/dL时,形成。 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1、血糖平衡依耐于的调节作用,升高血糖的激素及对应的具体作用是:

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是:其作用是:

2: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注:“+”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1)血糖平衡受和共同调节,该过程中下丘脑分泌激素而是通过某些参与调节。垂体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2)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体现了机体随时不忘的特点。

(3)血糖调节中枢在

(四)、糖尿病及其防治

(一)高血糖与糖尿

1.空腹时血糖血糖含量超过130 mg/dL叫做高血糖 2.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肾糖阈)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叫做糖尿

(二)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又名

1、病因:细胞受损或不足,致使分泌不足,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甚至糖尿

2、分析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的原因:

3、防治:没有根治办法。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1)轻度患者: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

(2)重度患者:除控制饮食外,还需胰岛素进行治疗

(3)肥胖的重度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和加强锻炼 Ⅱ型糖尿病又名

1、病因:胰岛素发生障碍,如胰岛素或对胰岛素不敏感

2、控制方法:

还有其他原因会引起尿糖吗?

如何检测尿中有糖?如何检测糖尿病?

例1.下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AB段血糖含量迅速增加是由于 。

(2)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调节途径有哪两条 。 (3)CD段趋于相对稳定是由于 。

例2.抗洪战士为了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时,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情况正确的一组是()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均减少

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例3.如果血糖含量维持在50-60 mg/dl而得不到补充,人就会惊厥休克,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脑组织的供能主要来自葡萄糖的分解

B.脑组织中糖元极少,需及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供能 C.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就会发生功能障碍

D.脑组织贮有大量的糖元、脂肪,但氧气供给不足,不能及时氧化供能

例4.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被肾小管完全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教学评价】

1.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出现的病症()

A.可能是糖尿病 B.可能是低血糖 C.可能是高血糖 D.A、B、C都有可能

2.医生给低血糖病人在静脉内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是()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给能源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分 3.不属于胰岛素功能的叙述是() A.抑制肝糖元的分解 B.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C.促进血糖进入肝脏合成糖原 D.促进血糖转变为脂肪 4.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C.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多了,尿就多了

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了病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 CCA 【课后配餐】A组

1.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A.胰腺 B.胰岛细胞 C.胰岛B细胞 D.胰岛A细胞 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不是因为()

A.抑制肝糖元分解 B.促进血糖进入细胞

C.促进血糖排泄 D.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3.下列哪项不是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原因()

A.每天通过饮食及时补充糖类 B.依靠糖类与脂肪、蛋白质相互转化

C.血糖浓度高时转变成肝糖元贮存

D.肾小管的重吸收

4.对调节和维持血糖浓度的动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器官是()

①肝脏 ②肾脏 ③胰脏 ④小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B组

5.肾小管及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在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体外的尿液量将会()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6.下列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征是()

A.多尿、口渴、多饮 B.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 C.饮食增加,体重减轻 D.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发生障碍,分解减慢

7.摘除某实验动物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移植入实验动物的皮下,该动物没有出现糖尿病,但随后除去移植片后,该动物立即出现了糖尿且血糖浓度升高,该实验证明() ①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②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③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 ④胰岛素能提高血糖浓度 ⑤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8.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功能类似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A.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B.该化合物应该不是蛋白质

C.该化合物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9.下图是人体内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血糖浓度 的时候时,B表示血糖浓度 的时候; (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是 ;

(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通常高于 mg/dl,其患病的根本原因是

;治疗该病的的有效措施是注射胰岛素,为什么不能口服?

C组

10.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 ,B液为 ,C液为 。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

CCDBADAD〖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

第14篇: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XXX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简述促胰液素的发现史;

阐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能力方面

能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能通过课堂活动与实例分析,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的过程

2、激素调节的定义和特点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个完整的认识。这一节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等内容,对于血糖调节,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就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糖类的种类、代谢等也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本节内容困难不是太大。同时,“激素”这一名词已经广为人知,因为在现代生活中,激素已被广泛使用在医药、美容护肤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一方面在造福人类,并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激素也被一些人滥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激素的知识,而且能更好地指导其日常生活,有助于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和批判滥用激素的行为。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假设你身后有一辆汽车飞驰而来,说时迟、那时快,你一跃而起,跳离 一米远,汽车与你擦肩而过,你发现自己心跳加快,手心冒汗。 请同学们分析这个过程是怎样的调节过程?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内容——《通过激素的调节》 展示本节聚焦,然后进入第一个内容——激素调节的发现 学生讲述: 在20世纪之前,“激素”还没有被提出,那激素调节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下面我们以胰液分泌的调节为例,来了解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

一、胰液分泌的调节

故事背景:当食物从胃进入小肠时,胰腺就会分泌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后消化食物。为什么当食物从胃进入小肠时,胰腺会迅速分泌胰液呢? 展示胃——小肠——胰腺图

19世纪,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事实是否如此呢? 沃泰默的实验 实验假设 展示实验过程

1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发现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3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教师提问:

1、分析实验过程,你认为假设成立吗? 比较与沃泰默的不同处

师生一起来看沃泰默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他为什么会这样解释?

此处引导学生分析沃泰默不能从客观事实出发下结论的原因 。 [过渡]然而,受其启发,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却另辟蹊径发现了真理。展示斯他林和贝利斯图像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展示实验假设:

他们大胆地跳出“神经反射”这个传统概念的框框,作出另一种假设。认为这种实验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再由学生展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过程

教师提问:你认为会出现什么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 展示实验结果: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这证明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即: 胰液的分泌是化学物质调节的结果,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二、激素调节 列出资料一和二 资料一:

1905年,斯他林采纳了同事哈代的建议,创用了“hormone”(激素)一词,用来指促胰液素这类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因此,促胰液素就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资料二:

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类认识到,机体中还存在一种通过化学物质的传递来调节远处相应器官活动的方式。即激素调节。

请结合促胰液素的相关知识及以上资料,给激素调节下个定义。

1、定义:

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方式,这就是激素调节

2、常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激素异常出现的症状

3、特点:

分析以下资料,归纳总结激素调节有何特点: 资料1:

从3t 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0.23g的甲状腺激素; 30万头羊脑只能提取生长激素1g ;

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 ~14×10-5mg/mL。 微量 资料2: 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生长激素的含量还不到1微克。但如果该激素分泌稍微多一点,可使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成为巨人症的受害者; 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高效 资料3: 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通过血液运输 资料4: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教师总结:

由资料得出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 于靶器官、靶细胞 课堂总结:

知识上

1、了解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

2、能够描述激素调节的定义和特点,

3、了解常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及生理作用;

能力上 要求大家进一步提高归纳总结、分析资料、设计实验和的能力; 情感上 要求大家培养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处理课堂练习:

结课:以糖尿病的防御和治疗结课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等并发症; 为什么会患糖尿病,该如何防预和治疗呢?

板书设计: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胰液分泌的调节

1、沃泰默的实验 实验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是化学物质的调节

二、激素调节

1、概念:

2、常见腺体及激素

3、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第15篇: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植物的感应性

2、了解哪些现象是向性运动,哪些是感性运动,及其区别。

3、了解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植物的向性运动。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锻炼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学会质疑,甚至是书本知识,提高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难点: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分及实验方案的完善。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相关的生活体验,但是并不是很多,需要借助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以及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感应性。学生知道可以用实验来验证植物是否具有这些感应性。但是具体如何去设计,如何选材、选装置?如何控制变量?整个方案的设计完整,是比较欠缺的,需要一步一步去引导。

四、教学流程通过含羞草触碰叶子会收拢这个现象,得出含羞草对触碰会作出反应。四张图片(捕蝇草、窗台的植物向外生长、向日葵、秋天树叶变黄)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是植物对外界哪种因素的刺激做出的反应?(触碰单向光单向光温度)对于植物的向光性略作讲解,植物受单向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处生长。追问:植物为什么会弯向光源处生长?(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得出是适应环境的表现。你知道植物还对外界哪种因素的刺激做出的反应?归纳:向水性、向地性、向化性、向光性植物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感应性用实验来证明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植物有向地性吗?问以下问题来一步步引导:

1、选什么材料?不同生长期的植物,你选哪种?(已经发育成熟,生长慢,现象将不明显),

2、有没有比幼苗更好的选择?种子,再追问:种子萌发的条件?得出控制变量是水分、温度、空气。需要控制的变量较少,可控性更强。

3、观察什么呢? (种子萌发出来根的生长方向)

4、用什么样的装置? (透明的,我们实验常用的培养皿)

5、种子怎么放?(并让学生到讲台摆放)

6、过几天你预计会看到什么现象?

播放整个实验过程的视频,看完后让两个学生到讲台直接做好,并鼓励学生带回去继续观察实验现象。

给出老师前几天做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想象,说出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接下来,看看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小组活动:验证植物向水性的实验方案设计。 小组汇报,共同交流评价。

给出书本上的设计方案,并取出之前准备的装置实物图。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不明显。共同分析这个方案存在的问题:

1、成熟植株生长慢,所需时间长

2、根在土壤中,观察麻烦。

一起完善方案,用透明装置也不能解决观察现象麻烦的问题(给出实物装置),抛出一个疑问:没有土壤就好了。借助上个实验的设计,得出用种子在透明装置中,使水分是不均匀的,一边多一边少。

给出之前所准备的实验装置,共同观察现象,得出植物具有向水性。

并布置课后实验;发绿豆种子给小组,课后完善实验方案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班级交流评价。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对植物的其他感应性。 对比两个现象:窗台的植物向外生长和含羞草触碰后叶片会收拢。(给出图片) 小组讨论:这两种现象有什么异同点? 得出相同点:都是对刺激做出反应 不同点:向光性是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称为向性运动 另一种向光性是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称为感性运动 那么:黑板上的这些现象,哪些是向性运动?哪些是感性运动? 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向日葵、捕蝇草、窗台植物的生长情况等这样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如采用视频或更多的图片,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说出刺激因素,感应性概念的给出会更顺利。问题的设计还不是很到位,针对性还不够强,所以学生有些问题的回答还不能答到点上。语言表述上不够清晰,完善实验,并不是否决书本实验方案,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各自的优势。方案有很多,只是各有优缺点。这一点,,可能没有表述清晰。但是整堂课上,方案设计过程的引导还是比较好的,大量之前准备的实验装置对学生的印象应该会比较深。以后,坚持能做的实验坚持做。 

第16篇: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1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任丽卿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如下: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描述血糖调节;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这些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是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从教材编写特点来看,本节内容大多是通过实例和资料分析、学生活动等来实现这些目标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在能力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而且在知识方面、情感方面也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能力方面

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物理模型和图解式概念模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四、教学过程

提供“问题探讨”中的材料,并逐一提出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计算, 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 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2)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下降吗?

(3)研究表明,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 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4)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投影示血糖浓度变化的坐标曲线图),这是为什么?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通过阅读和讨论明确血糖平衡的途径,引发血糖平衡如何调节的思考,为血糖平衡的调节创设情境。

学生思考,并进行分析和推测。 提出问题:机体通过调节和控制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从而维持了血糖的平衡。机体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呢? 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讨论,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回顾初中所学的激素的概念。

根据材料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和交流。

概述:研究表明,血糖的含量主要是通过激素来调节和控制的,人和动物体内的温度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的相对稳定,都与激素密切相关。 那么什么是激素呢?激素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提供材料(可用投影)和提出问题: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法国学者沃泰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发现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1)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沃泰默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你同意他的解释吗? (3)英国的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沃泰默的论文后则不认同他的观点。他们认为,沃泰默所做实验的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腺的分泌。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4)如果要证明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应该如何设计实验? 描述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5)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否排除盐酸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如果不能,那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排除?(此为较高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描述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感慨。

(6)上述促胰液素的发现,能给你以什么样的启迪? 概述中隐含了激素调节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材料阅读,训练获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置身于科学发现的历程中,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的观点。

回忆初中知识,学生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简要归纳并提出问题: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你还记得我们初中学习过的几种激素吗?这些激素分别是由什么器官分泌的?有什么功能?

投影教材中图2-8,要求学生归纳介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提出讨论题:激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我们先讨论一下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时对其产量是怎么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归纳: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时需要依靠市场来进行调节。某种产品供不应求时,信息反馈到决策部门,决策部门就会发出指令要求车间加强对该产品的生产;反之,就要压缩产品的生产量,使市场上该产品的供应和需求保持一定的平衡。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人体通过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是一种反馈调节。

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入手,为类比分析提供基础。 思考回答问题。

一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示范活动的方式。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进行活动。 分组活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

小组代表交流模型构建的过程和结果,在黑板上绘图或用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绘制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分析交流讨论题。

人体中的激素是如何进行反馈调节的呢?我们来分析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血糖平衡的调节。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哪种激素能影响血糖的含量? (2)胰岛素对血糖含量有什么影响?

讲述:除了胰岛素外,胰高血糖素也与血糖的调节密切相关。

投影胰岛,示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说明它们所分泌的激素,让学生猜测一下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并作简要归纳。 引入活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的平衡的呢?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介绍,然后请一组同学示范活动方法。 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并根据活动讨论“分析与结论”中的思考题。

要求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小组绘制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并分析: (1)马拉松运动中,胰岛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饭后胰岛又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 (2)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当身体产生的胰岛素过多时,又会怎么样呢?

(3)现在市场上有一种为糖尿病病人设计的人工胰岛,可以随身携带,用以调节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你觉得这种人工胰岛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主要的问题?

请一位同学讲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其他同学补充。 对实例一作简要归纳总结后引入对实例二的分析。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同学依据课本图211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简要总结归纳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然后要求学生归纳血糖平衡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异同。从二者相同点上,引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阅读教材,比较自己的归纳与教材叙述的差异。

要求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讨论归纳激素调节的特点。

科学知识有其实用的价值,知识在实践上的应用,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激素调节发现之后约100年来,人们开发了许许多多的激素类药物。

(1)你知道哪些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有什么功用?请你评价这些药物应用的利弊。 (2)补充一些学生未列举到的激素应用的例子,你如何评价它们的利弊? (3)你认为人们在开发和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能给你什么启迪? 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评课实录】

向老师:语言表达和课件制作比较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内容嫌多,时间较紧,需要更加合理的安排。

王老师:在讲解血糖平衡的调节时,应该放慢速度,可以让学生去分析该过程。老师简单的设问不如将图解交给学生,让其主动思考并发现问题、解答问题。 沈老师:板书“血糖调节的过程图解”书写不合适;此处由于老师自己讲得太多,语言会有点乱,应该多让学生说,训练学生的语言。

倪老师:语言表达比较流畅,内容条理性强,应更多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比如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资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趣味性较大,学生的学习气氛轻松,对于人体血糖的平衡的维持调节很感兴趣也容易接受。从课堂回应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该知识点并且理解了激素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的模式,可以说达到了教学目的。综合各位评课老师的观点,我今后在课堂中应该有意识多让学生说话,减少自己的讲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

高二生物组

任丽卿

第17篇:《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2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一、课题:人体的神经调节

选自: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 第二章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设计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明确的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在实施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促进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与价值是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些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学生。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如麻醉药的作用机理等问题的探究,都体现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三、教材分析

《人体的神经调节》是苏教版初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一部分知识,本章总共有四节,就人体的稳态、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四个方面进行学习。此部分内容──人体的神经调节,介绍了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兴奋的传导过程。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作为积极思维内容,最后讲述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及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既是教学重点又是

教学难点。神经调节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对生物知识有一些了解,但是八年级的知识学生接触的少,研究生命科学的,有很大的难度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非常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也很弱,所以需要教师主导下的定向引导教学活动。

五、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六、学法指导

同学在掌握此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相关模式图和动画,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和探究。

七、教学方法设计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

八、教学用具

电脑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结构模式图;

九、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枚硬币):今天上课以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用笔沿着硬币的外轮廓在纸的不同位置上画10个圆,给这些圆分别标上10个数字。随意写出这些数字,不要按照顺序。然后再拿起硬币,把它放到圆圈上,按照数字次序依次摆放。

学生:完成活动。

教师: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到那些器官?

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手,眼睛、脑等。

教师: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这么多的器官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好像受到统一的指挥,你知道身体内的这个指挥官是什么吗?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如此协调,做出许多精细的活动,主要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屏幕显示不同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展示神经细胞模式图)神经细胞和前面几种细胞有那些区别?

学生: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

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自己的纸上结合神经元挂图画出神经元的结构草图,并要求注明结构名称。

教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一个神经元结构图并说明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 教师:简单介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概念,点出神经元的突起末梢相连接,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

教师再提示:神经元还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问:兴奋是怎样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1.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细胞体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的小分枝叫神经末梢。

3.神经末梢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4.感觉神经末梢接受来自体内或体外刺激,产生兴奋,又称感受器。

十、课堂练习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应激性

2.下列神经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北雁南飞 B.望梅止渴

C.老马识途 D.谈虎色变

3.下列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 )。

A.眼睛突然遇到强光会闭上 B.天热时出汗

C.婴儿一出生便会吃奶

D.受伤流血后,血液凝固

4.下列有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B.条件反射必须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发生

C.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而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D.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重要

5.下列生理活动中,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

A.排尿和排便 B.呼吸中枢

C.心血管运动 D.谈虎色变

6.下列反射活动中,哪一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

A.聋哑学校的老师用手语给学生“讲故事”,学生感动得流泪

B.看了感人的电影,同学们都哭了

C.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立刻缓解了饥渴

D.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7.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马戏团的小狗会表演节目 B.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C.山羊会表演简单的计算 D.小儿看到护士就哭

8.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沸水烫手,立即缩回 B.叩击膝下韧带,小腿前踢

C.预铃响,学生进教室 D.强光刺激,瞬间闭眼 9.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

A.脑和脑神经

B.脑和脊髓

C.脑和脊髓灰质

D.脑、脊髓和神经

10.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元

B.神经纤维

C.反射弧

D.神经 11.以下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

A.碰到针尖立刻缩手

B.吃杏时,唾液腺分泌大量唾液

C.婴儿吮吸奶头

D.见到青杏便分泌唾液

第18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③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④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难点

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教 师:制作电脑课件,设计游戏。

学 生:复习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知识。课代表准备一个做相反动作的游戏活动,并配以音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①人体神经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②神经系统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复习旧知:①神经系统各部分的组成。

②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创设复习情境。

导言

反射 参与活动:①打手。

②抓手指。 示范活动。

讲述游戏规则。

组织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做的这两个活动是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

①概念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①一个同学到前面,让另一同学站好,双手背后。教师在第一个同学背后用牙签扎他的手。

②拿出解剖针,示意第一个同学扎第二个同学的手。

实验:膝跳反射

小组讨论:反射的概念。

进行交流。 引发学生思考: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精讲:基本方式是反射。强调刚才我们做的两个活动都是反射。

带领学生继续活动:

①牙签扎手。

②拿出解剖针,示意学生到前面来重复上面的活动。

指导学生做膝跳反射。

引导学生通过这几个活动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小结反射的概念。

②种类

简单的反射:生来就具有的。

复杂的反射: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活动:做相反的动作。 举生活中反射的实例并分析。

解释教师提出的问题。

交流。

小结。

参与活动。 引导学生举例并分析。

提出问题:以上所举实例中,哪些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哪些反射是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小结。

带领学生做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并制定探究计划。

第二课时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①各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和作出假设。

②制定计划:

将自己制定的计划在小组内交流,同组的同学讨论并完善计划。

③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

④汇报与交流。 实施探究计划

各小组复习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小组内先交流自己制定的计划,然后通过讨论完善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计划,进行探究活动,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各小组间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进行小结。 组织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

以某一小组的方案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完善计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巡回指导、帮助各小组实施计划。

帮助各小组得出结论。

组织小结并作出评价。

反射弧 ①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产生冲动,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

以“抓住尺子”为例,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分析“手拿烫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扔掉”的反射弧的组成。 引导学生以“抓住尺子”为例,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第19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反射弧的结构。

2.举例说出反射弧的传导途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导学案。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flash导入课题

过渡:

二、反射

过渡:

三、反射弧

过渡:

四、小结

五、测试

六、作业

大家好,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观看一个三国时曹操的故事。(放映flash)士兵们听到曹操说前方有梅林,是依靠人体的什么系统调节功能作出这些奇妙的反应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板书课题: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大家知道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以教材的“膝跳反射”实验为例,了解反射现象。

实物投影导学案:(1)膝跳反射实验的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了解

现象。方法步骤:两人一组,两人轮流实验,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

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

的扣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

。观察小腿的反应。

放映—膝跳反射录像,组织学生实验

放映—展示膝跳反射的成功关键;

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你能不能让小腿不突然跳起呢?

放映—实验尝试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实物投影导学案:根据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体会,思考:这一反射活动,是人体通过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

板书:反射:动物(人)(

的反应。

实物投影导学案:(3)根据你对反射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五个问题的看法?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产生的活动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动物受到刺激后,都能产生反射活动。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经系统,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④、反射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应。

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⑥、某人打了我一下,我感到了疼。

教师点拨:打(力做的刺激)觉得疼,只是感觉而不是反射。因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才感到疼,到此为止反射的全过程并没完成。而怎样才算完成了反射的全过程呢?(马上躲开,对刺激做出了相应反应了,才是反射).

放映—学生逐个分析这五个问题。

放映—说出以下活动,哪些不属于反射?

大家能不能举出你们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的例子吗?

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反射活动的例子,神经系统在完成各种反射活动的调节功能时,常常会产生疲劳而使调节功能降低,因此,同学们每天都要有充分得时间休息,以利于调节功能的恢复,使学习的效率从分提高。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那么反射活动是怎样完成的?

放映—膝跳反射

实物投影导学案:

学生完成自学时,教师板图反射弧的模式图;

(4)阅读教材86页第一自然段和观察膝

跳反射过程示意图,思考:

①、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什么?

②、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在书上圈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各组成有什么功能(用横线划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③、膝跳反射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怎样的?

放映—反射弧的组成,回答问题。

、出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2、被针刺后,先感到刺痛还是先缩手?为什么?

3、假如传出神经的X处受损,手被针刺后,会不会有缩手反射发生?还能否感到刺痛?

4、通过以上分析,人的这种反射活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解决第四个问题后,教师随机提出: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使反使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医生常用测试各种反射的方法来检测病人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下面让大家来当回医生。放映—我来诊断

能力的提升:若反射弧的模式图没标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你将如何识别反射弧的各结构?(友情提示:神经节或感受器、效应器和脊髓的图形及形状)

观看flash

回答:神经系统的调节

反射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回答:

反射,自然,

快速,膝盖下方的韧带

组内自行开展实验

有些组实验未成功,有些组实验成功;

找到成功一组,交流成功的关键;

然后让学生再次实验尝试,保证实验成功。

回答:小腿突然跳起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尝试

回答:因为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回答: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有规律

学生补充:刺激,神经系统,有规律。

学生根据导学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回答:不对,需要神经系统;

不对,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

不对,需要受到外界的刺激;

对;

对;

不对;原因学生可能分析不出来。

马上躲开

回答:草履虫的捕食(应激性);含羞草的叶合拢;没有神经系统。

回答: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缩手反射、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公鸡报晓、望梅止渴、吃梅止渴、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小狗学算数、鹦鹉学舌、大雁南飞、青蛙捕食、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司机见到红灯停车、听到上课铃声大家走进教室等等。

学生边观看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回答:反射弧;学生上黑板写出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并说出理由?——传导方向

分别找五个学生分别代表反射弧的五个部分,说出各自的功能;然后说出他们是怎样共同协作进行神经冲动的传导,完成反射活动的。

回答: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受神经冲动发出指令;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发生反应。

教师放映,学生逐个完成相关问题。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先缩手,后感到刺痛;来自皮肤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后,脊髓发出的神经冲动有一部分沿白质的上行神经纤维传达到大脑才会感到疼痛(有了感觉),神经冲动从脊髓传到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比完成缩手反射的时间略长瞬间。

3、缩手反射的反射狐不完整,传出神经受损,缩手反射无法进行。但仍能感到刺痛,因为神经冲动沿脊髓白质传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

4、避免人体受到更多的伤害,有保护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出现膝跳反射,说明反射弧是完整的,未感觉到是神经冲动没有传到躯体感觉中枢,可能是脊髓的白质或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受损,而此人脑部检查正常,所以,应诊断为脊髓的白质受损。

学生可以根据板书内容进行。

学生完成《助学》题目。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导学案

1、膝跳反射实验的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了解

现象。

方法步骤:两人一组,两人轮流实验,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

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

的扣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

。注意观察小腿的反应。

2、根据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体会,思考:这一反射活动,是人体通过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

3、根据你对反射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五个问题的看法?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产生的活动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动物受到刺激后,都能产生反射活动。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经系统,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④、反射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应。

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4、阅读教材86页第一自然段和观察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思考:

①、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什么?

②、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在书上圈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各组成有什么功能(用横线划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③、膝跳反射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怎样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一课时

测试题

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迅速正确叩击受试同学的(

A、膝盖

B、膝盖下韧带c、小腿D、大腿 2.下列生理活动属于反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向日葵的花盘总朝向太阳转动

②新生的婴儿会吃奶

③斑马逃避狮的追捕

④植物的根向地生长

⑤白细胞吞噬病菌

⑥小乐躲开飞来的石块

⑦鸟听到枪声飞走

⑧草履虫从有冰一端游向无冰一端

⑨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⑩皮肤出血后血液逐渐凝固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它是指人体通过_________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的反应。这种方式是通过_________来完成的。

4、下图是反射弧的图,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5__________

(2)用箭头和图中标号表示反射弧传导神经冲动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脊蛙反射试验中,脊髓破坏后,刺激1,是否发生搔扒反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2处受到损伤、断裂,刺激1处时,有无感觉?_________

如果4处受到损伤、断裂,刺激1处时,有_________但不能运动。

第20篇:《激素调节》教学反思

本来是示范课,但是一点示范的作用都没起到。深感惭愧!

激素调节一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有点生疏。所以在处理的时候,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多准备一些形象、生动、而又具体的图片,并多联系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过程式教学,这样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本节课在以下知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是内分泌腺的介绍,用对比的方法,记住内外分泌腺的区别,在进一步讲激素的作用,这个是重点我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再明确并在此多花费时间让他们和生活联系起来。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熟悉激素的作用。最后再讲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件的底色没配好,学生也是20多天没给他们上课,乍开始配合不默契,所以一开始就没进入状态。有些紧张了。后面的课除了将知识讲到,没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参与的少。

总之,由于时间的仓促,临时改变课题,准备不充分我觉得讲的很不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用心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充分准备的仗!!

调节教学设计
《调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