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法制渗透教育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6 08:36:4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英语法制渗透教育教学设计

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 1a ---1d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课时选择的是《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7,主要围绕本单元中心任务“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 with adjectives and adverbs”而展开的。这个部分通过对两种野生动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白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二、教学原则与理念

1、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任务生活化,评价方式过程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

2、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3、灵活使用、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词汇:扩展有关野生动物和保护野生动物法方面的词汇。 (2)日常交际用语:1.How do you protect wild animals?

2.An adult panda weighs many times more than a baby panda.2.能力目标

(1)根据图片猜测大意

(2)掌握模仿主题进行描述的技巧,练习了解文章大意,快速浏览查找细节的快速阅读技巧 3.情感目标

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使他们体验成功,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法律常识,使他们明白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五、教学难点

1 归纳总结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课前词汇预习;收集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七、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热身)

(一)Look at some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some names of wild animals.设计思路:

本课的两种野生动物贯穿整个课堂,所以引入更多的野生动物图片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野生动物的了解。

(二)1.Learn some new words 2.Show the students beautiful pictures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amboo

endangered

research… .The teacher can write some of them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思路:

通过形象直观图片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正文教学打下基础。 Step 2: Compare facts about two animals.

1.Describe the panda and the elephant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es.2.Compare facts about these two animals.Use the language in the box to help them make sentences.3.Make more sentence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1a.设计思路:

学生在比较这两种动物之前应先描述这两种动物。一方面加深这两种动物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大象和熊猫,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Step 3: Discuion 1.Do you think we should protect the wild animals like the elephant or the panda, and why? 2.Watch a video 3.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2 设计思路:

通过看视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正在濒临灭绝。然后引导出用法律手段来保护野生动物。

Step 4: listening

1、1b Listen and check(√) the numbers you hear.

2、1c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设计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这些数字,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一想这些数字和将要听到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试填部分数字。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再核对答案。

Step5:pair-work.

T:Tell your clamates about pandas、elephants and other wild animals A: A baby panda cannot see.B: An adult panda weighs many times more than a baby panda.A: A panda can live up to 20 to 30 years.So we should protect them well.B: What should we do? A: We should … 设计思路:

对话练习,强化学生掌握用法律来保护野生动物。互相启发,教师巡查,给学生提供及时帮助,然后小组向全班陈述本组难题,教师根据各组信息反馈,通过典型例句精讲重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Step6:Summary and Check-up(归纳与总结) 1.…cm taller/shorter

2.much /even/a little/le +比较级 3.…times more than ….

4.Talk about how to protect pandas.Step 7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设计思路:

增强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

3 Step8:Homework(作业) Make a list about how to save pandas.

八、教学反思

推荐第2篇:法制渗透教育

谈谈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看法

台江县水井小学

张光琴

内容摘要:在情景,课堂,游戏中进行法律渗透。使学生能从教学中学会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让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关键词:情景教学

课堂教学

游戏教学

法律渗透

我今年任教五年级的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既备知识的传授,也备法制的渗透,把一些法制知识有机地深化到数学的知识点中去,活跃了数学课堂,达到了传授知识、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的双重收获。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法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承当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因此,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科的特点,谈谈我在教育生涯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情境中渗透,使法制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法制教育的教学环境,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走进法制教育的氛围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法制教育进入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加深对法律的了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一课时,观察甲地和乙地气温变化情况时,甲地的气温一年比一年高,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都是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让学生树立自然的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把教学内容与法制教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利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法制教育理念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师能把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

1、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教学时,通过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可以让学生知道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从而引发学生热爱人民币,同时引入现在社会上出现有假的人民币,告诉学生制造、发行和使用假的人民币是犯法的事。同时教育学生,钱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而不是去偷、去抢。

2、我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同时,教育学生,一克虽然轻,如果是毒品,那对一个人的违害是相当大的,告戒学生要远离毒品,不要做贩卖毒品害人害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在六年级《认识百分数》教学时,教师可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融入到学生所学知识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税法教育,让学生知道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三、法制教育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法制渗透不应局限在课堂上,也应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利用课外学习、课外活动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

3、三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统计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出现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同时教育学生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要走人行道,注意交通安全。

四、在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制渗透

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借助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教学1-10的数字后,我就教给学生儿歌:“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为了祖国要出劲;你拍三,我拍三,铺张浪费要揭穿;你拍四,我拍四,做人不能自顾自;你拍五,我拍五,好逸恶劳是耻辱;你拍六,我拍六,我们尊老也爱幼;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学属第一;你拍八,我拍八,诚实守信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法律法规要遵守;你拍十,我拍十,争做文明小卫士!”通过拍手游戏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牢记了八荣八耻,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数字的掌握。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下,法制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借抽象的数字、活泼的场景、有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从小就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小事做起,渗透法制教育。因此,我们要通过充分发掘数学中法制因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而培养出知法、懂法的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者和接班人。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干净的法制天空,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推荐第3篇:法制渗透教学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必须要求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必须教育孩子们学法、懂法。作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从小培养儿童的法制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增强法制意识。

1.将法制教育渗透到问题设计中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在《鹿与狼的故事》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故事情节上。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故事情节之后,引领学生关注造成鹿的悲剧的“罪魁祸首”――罗斯福的狩猎命令,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狼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教师要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罗斯福写一封信,谴责他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2.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词语的讲解之中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3.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文的讲授之中 课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消极回避这些知识,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譬如,六年级《彩色的翅膀》讲到小高等几位边防战士,这可以给学生讲一讲社会主义新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履行兵役的的义务,但是已经远远不像以前的封建社会一样,国家想什么时候征兵就什么时候征兵,想征用谁就征用谁,而是具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并且十分合理化和人性化。

4.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活动中 每学期,语文教师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还可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五年级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可以开展“珍惜青春,远离网吧” 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还可以开展一些学生辩论赛,主题可以设置成这样:“我们究竟该不该和陌生人说话”,“钱是不是万能”,“当官就一定要贪污吗”„„

5.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生阅读之中 学生读书阅读,这个看似是和法制教育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使之养成一个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讲讲不健康书籍给学生造成的巨大危害,并告诫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尝试

发布时间:2009-04-03 作者:张峰 来源:阜阳十五中 浏览次数:10754 学校地图

内容摘要:

在现代法制社会,教育者应当从小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语文学科是在学科教育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加强了法制意识,并反过来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开发新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因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面对目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

一、利用教材中的篇目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录的《威尼斯商人》便是一个最佳范例。课文节选自莎士比亚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场,这是一场完整的法庭审判。选文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原、被告双方激烈的法庭辩论的全过程,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惩恶扬善的深刻主题、领略莎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更了解了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以法官为行使法制权力的中心、以法律条文为裁决的依据和准绳、以诉讼双方的法庭申诉和辩论为审判的主体,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打击剥削、欺诈、陷害等罪恶。总之,这篇闪烁着西方现代文明初期法制的耀眼光辉的文章,用最直接明了的手段,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在他们的脑海里构建了一个完整、明晰、坚固而严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现代文明社会即法制社会的思维雏形。这对于中学生走上社会后法律意识的养成不能不说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除了带领学生们了解作者、分析形象、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之外,还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西方法制史、经济法、民法等法律常识,又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法律书籍、撰写法律文书、写出心得体会等,从而把从课文中得到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思维意识的深处。 不过,初中语文教材中像《威尼斯商人》这样直接表现法律事件的课文并不多。但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在《斑羚飞渡》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节、斑羚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动物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斑羚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此外,如《变色龙》一课,我引导学生质疑:“奥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法制进程呢?”学习《孔乙己》一文,我又启发学生思考:“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到当今社会,他犯了什么罪?将受到怎样的惩处?”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的母亲被五叔恶语中伤后,气得大哭,然后选择当面质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在如今的法制社会,你能为她指出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想,倘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不仅带着一颗文学之心,同时还能揣有一颗法制之心,那该是现代法制文明的幸事吧!

二、挖掘课程资源,让“法制”服务于“语文”

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那么,课本以外的“法制”能否反过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和法律文书中挖掘课程资源,就能找出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的“营养”来。

1、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说明文是初中阶段文体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文的教学、尤其是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则因其枯燥、乏味而让大多数语文教师头痛不已。其实,法律条文便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事理说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可以从中体会其法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简明性以及法律条文特有的严肃性、严密性;此外,还可以抓住某几句具体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和第五章第35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鼓励”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

2、利用法律文书,指导学生学习记叙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应用文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学生长期写作记叙文,养成了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渲染、铺排、夸张、加工、虚构等细节刻划手法的写作习惯,而这些在议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中是不妥当的。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写作思维的转变,我从法院的朋友处找来了一些诉状、辩词、判决书之类的法律文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在特定文体中的叙事要做到客观、准确、清楚、明了、简洁、平实。由于有了最为形象、直观而典型的范例,学生们便能很清楚地区分叙述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用法了。

3、搜集《今日说法》标题,体会作文拟题技巧。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深受学生喜爱,它的成功除了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外,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这是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好办法。我让学生每天定时观看,同时搜集新颖、别致、深刻、醒目的标题,并按照拟题的不同角度分门别类,从中体会拟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书名、影视剧名来拟题的,如《贪官现形记》的名字来源于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富爸爸,穷爸爸》这个题目马上让人联想起那本轰动全球的同名畅销书,还有改自经典电影《魂断蓝桥》的《魂断清明》,借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想有个家》等等;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拟题的,如《谁为我作证?》、《他是英雄吗?》中运用设问,《变脸》中运用双关,《古树的叹息》、《“长腿”的湖》中运用拟人,《传销“鼻祖”现形记》中运用反语等;有利用逆向思维、出人意料来拟题的,如《危险的保险箱》中,用“危险”来修饰“保险箱”,令人诧异,《小偷告失主》中一反常态,引人注意。学生看得高兴、学得轻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语文活动,创设浓厚的法制氛围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例如在学完前文提到的《威尼斯商人》之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此外,在学习《那树》时,我带领学生开展“我为„老树‟写诉状”的活动;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我组织学生召开辩论会“谁动了我的羚羊木雕”;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事件发生后,我要求学生举行“我为„大头娃娃‟做律师”的综合实践课……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尽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气,在语文的世界里酣畅淋漓的遨游。

搁笔沉思,猛然惊觉:语文与法制,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由法制而推及其他领域,如经济、医学、艺术、乃至体育、军事等等――便该是语文与社会的整合、与生活的整合!倘使用一个词来描述那个美好境界,那一定是:大语文

推荐第4篇:法制渗透学科教学设计 《 长城》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长城

独山县下司镇中心小学

谢仁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和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写作特点。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激发学生自主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影音、历史故事等资料,对长城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通过法制教育,树立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宏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长城长》、《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引入课题。

1、播放音乐《长城长》。

师:这首歌你知道是谁唱的?歌颂的是什么吗?

2、《长城长》歌曲简介。

师:听了关于长城的歌曲,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长城)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课文,去了解他笔下的长城,去感受长城的独特魅力。

二、自读感知,反馈交流。

1、初步理清层次。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长城?

(2)请几位同学轮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想想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是作者在哪观看长城时所看到的景象? 第二段:这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第四段:这是作者面对长城发出的——赞叹。

过渡: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相信你和作者一样会有相同的感受。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远看长城。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

1、远看长城。

(1)课件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让你想到了什么?(长城气魄雄伟)你们带着感受来读一读这个词。 (2)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是一种怎样的形态? 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想象长城的壮美雄姿。)

(3)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见这条长龙?播放录像。(让学生真切感受长城。) (4)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5)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

2、近看长城。

刚才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请你默读第二段,说说你对长城有了怎样的印象?(1)高大坚固。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并理解长城有多宽。 (2)感受其构思巧妙。

现在你还有什么感受? (3)出示近景图,你能在相应的位置找出它们,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4)播放城台场面录像,知道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 师: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结: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

3、指名读第三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1)“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凝结是什么意思?(聚集、集中)

(3)就是说,长城不仅聚集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集中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

(4)作者为什么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课件出示:“单看……陡峭的山岭。”

(5)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人民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修筑长城呢? 课件出示:

师:当时没有火车、汽车,想要把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从远处运到长城脚下,谈何容易啊,然而他们会用﹎﹎﹎﹎﹎。

(教师补充:他们还发明了滚木、手推小车、马车牛车来运送条石。冬天在地面泼水成冰,利用冰将条石滑到长城脚下。)

师:但山太高,路太陡,没有起重机,想要把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从山脚下运送到山顶,又怎么办啊,可是他们会用﹎﹎﹎﹎﹎。

(当时,劳动人民还想到了在山顶安装木质滑轮将巨石拉到山顶,在两山之间架起绳索,将条石从山的这一端,滑到山的另一端,省时省事。)

小结:从你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你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是啊,他们想出了一个个巧妙的办法,依山势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并且设计的如此巧妙,易守难攻。

(6)在修筑长城过程中,更多的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双手。 师:这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双手?

一块巨石就有两三千斤重,他们每天都承受这般重量,他们的肩膀和手会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这数不清的条石就靠肩扛、手抬、年年月月,这样的苦累都会夺走他们的生命啊!

过渡: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劳动人民付出了血汗乃至生命的代价,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7)穿插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师: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8)课件出示:就因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

)的万里长城。

师:听了这个故事,当你再次面对长城,想对它说点什么?

4、课件出示第四段。

5、渗透法制教育

师: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长城成为了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成为我国重点保护遗址。我国也对这些文物遗址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

6、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四、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1、齐读课文

2、师:长城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象征着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长城被写进国歌里,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下面就让我们起立大声地唱起国歌,一同去感受长城的豪迈,去体会中华儿女的气魄。

3、播放国歌,师生共同齐唱。

推荐第5篇:秋季学期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 教育教学设计

2014年秋季学期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

教育教学设计

德江一小:张翊刚

【教学内容】教科书16-17页,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 (1)《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是二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

268÷ 4

224÷ 4

256÷ 6

345÷ 15

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 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表示什么?

24表示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大屏幕出示: 《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是二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 (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问题最多,要加油噢!

2、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2)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强调全组人员参与。

在交流后,指定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全组参与。 (3)全班分组展示。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四)算法展示

1、对每一道的算法进行展示 生1: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生2:22.4÷4=5„„2.4 生3: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

生4:直接算出22.4÷4=5.6 生5:列竖式计

师:分别介绍你是怎样想的?听明白了吗?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

2、比较算法间的不同,择优。问: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3、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五)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1、第一步用22除以4,商5余2。这里的24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又怎样算?

2、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列竖式计算。

25.2÷6

34.5÷15

2、计算下列各题。

9.42÷6

94.2÷6

87.64÷7

876.4÷7 反馈后教师问:如果计算出第一题的结果是1.57,你能估计出第二题的结果吗?已知第三题的结果是12.52,你能说出第四题的结果吗?为什么?

生:看被除数的小数点。 师:看被除数的小数点想什么? 生:想商的小数点。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

5.823÷3=

582.3÷3=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2、课外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2014年9月25日

推荐第6篇:法制渗透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为了造就祖国人才,在对学生完成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还可以使学生善于用法保护自己。因此,有必要数学学科的教学进行法制因素的开发,在教学中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渗透,唱响课堂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旋律。

就学科特点来讲,数学科虽然不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但只要充分挖掘法制素材,合理选择渗透时机,同样能实现科学与法制教育的双丰收。现将其本学期数学学科法制渗透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挖掘教材,寻找科学殿堂的法治之光

结合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大部分法制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慧眼识金,充分发掘直接的、潜在的法制因素。如: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烟花爆竹使用安全评价细则》的浸透、第三章《分式》为我们渗透《环境保护法》提供了契机。

二、进行有机渗透,实现科学与法的和谐共振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不能让法制喧宾夺主,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法制的双重教育目的。 另外,法制的内涵是约束人的行为,它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怎么做?如何做才能符合规范?因此,“法”是严肃的,但这不意味着教师总是要板着一张脸或者高高在上地进行说法教法。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会心一笑,进行轻松渗透。例如,对学生讲一个故事、说一段幽默,恰当运用故事和幽默犹如一缕清风,轻轻吹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把快乐包裹的“法”的种子撒播在学生心田,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学科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应该做到“润物细无声”,因为数学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特点,教学中寻找科学与人文的合理链接,实现科学与法制的和谐共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具备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将会使学生法制意识得到强化,让社会更加美满和谐。 2012年1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对坡中学:聂亚林

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现将我自己在本学期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找准“渗透点”。数学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二、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 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2012年7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对坡中学:聂亚林

对学生进行道德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及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认真做好后进生 的教育管理工作,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一、深挖掘教材,寻找科学殿堂的法治之光

结合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大部分法制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慧眼识金,充分发掘直接的、潜在的法制因素。如:在第二章《配方法》,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保护法》的浸透、在第二章第五节《为什么是0.618》,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保护法》的浸透、在第五章第3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法》的浸透、在六章第一节《频率与概率》,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浸透。

二、进行有机渗透,实现科学与法的和谐共振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不能让法制喧宾夺主,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法制的双重教育目的。

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将会使学生法制意识得到强化,让社会更加美满和谐。

推荐第7篇:法制渗透学科教育方案

红丝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

方案

为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根据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黔教法发〔2011〕152号)和地、县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法制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理念;树立爱国意识、守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因此,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申进强

副组长:骆红忠

成员:徐光武(政教主任)黎学强(办公室主任)

谢波(总务主任)安文科(教务主任)

许应洪(工会主席)田茂江(团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教务处,由安文科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及具体办公。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自学与上网学习。2013年9月下旬,教师通过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网上互动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及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进行学习,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知识与具体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课堂教学渗透。2014年3月1日以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开始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方法把法制教育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第四阶段:检查评比与总结。每学期末,学校将对教务处、教研组、各教师落实这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

三、实施办法

1、教务处、教研组、科任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中要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安排和具体要求。

2、各学科教师的教案中要有渗透法制知识的内容,特别是规定的渗透点必须有法制知识的渗透内容。

3、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集体备课、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知识竞赛等方式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做好做实,有效扎实推进。

4、学校根据相应的考核办法对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四、相关要求

1、培训要求:学校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教师要做到学习有笔记。

2、教案要求:教师从今年3月1日起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体现在教案中。

3、考核要求:学校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对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

4、评优要求: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中做得好、有效果的教师,学校将进行表彰或推荐上报参与评优。

务川县红丝中学

2013年9月1日

推荐第8篇:法制渗透教育教案国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法制渗透教育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 数一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数数活动,了解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建立数感,渗透符号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爱学校的情感。 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的校园,高兴吗?

2、出示课件,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我们的校园到了,你们看,校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这是我国国旗的图片。这我们的身边哪里能看到国旗? 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第十三条 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私人住宅地方不得升挂国旗。

第十九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 1.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3.第

七、

八、

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

1、

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推荐第9篇:《钓鱼的启示》渗透法制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遵义县马蹄镇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第13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作者对‚我‛的心理变化写得特别细腻,教学中应着重感受他从激动到沮丧再到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的感情变化,从而体会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遵守相关法律的重要性。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课文还潜藏了有关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去做相应的事,而不能背叛法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小心翼翼、操纵、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积累好词妙句。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学习作者及其父亲遵守社会公德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去读文本,有意识地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懂的面对诱惑,学会放弃也是一种美,就看有没有勇气。并且在教学中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渗透小学生从小遵守社会规则的法制意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2、引导学生要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任何好的物质‛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本课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自学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生活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教育生活化时,学生学习是高效的。

本着此理念,在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时,我鼓励学生搜集和查阅有关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上课时,首先板书古诗《江上渔者》,引导阅读,引导理解,接着出示鲈鱼美食的图片激起学生对鲈鱼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古今人们对鲈鱼美味的喜爱之情进行对比讲解。最后我再对学生的资料进行一定的补充,特别是对鱼类繁衍生长的规律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述。特别是对鲈鱼的生活及繁殖进行讲解,细致的阐述鲈鱼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出示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两个重要的法律让学生对相关条款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条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然后让学生思考国家用法律来规定定时禁捕的好处是什么?通过讲解与思考让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二)出示课题,产生质疑:

板书:钓鱼的启示,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你知道了什么?(谁和谁在什么地方钓鱼?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读自悟情况,教师提炼本文的重点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道德、是、非、难‛这些词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

(四)学习课文,体验情感。

我主要抓住三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

问题一:从调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 我让学生用接火车的阅读方法认真朗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并抓住了以下的重点词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1、‚得意‛。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的心情。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4、‚乞求‛。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5、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 我要求学生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感同深受,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不舍这条鱼。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增强语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钓到到手中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解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抓住描写爸爸动作、神态的细节,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

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说明爸爸和我一样喜爱这条鱼。

2、‚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说明了爸爸从情感上也舍不得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

3、‚‘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说明爸爸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 这里我抓住‚不容争辩‛分两个步骤丰富这个词语。

第一,紧紧抓住‚盯‛这个词,理解父亲在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决定放走这条鱼的。

二是让学生懂得,面对父亲要我放走这条鱼时,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从得意,急切,再到难受委屈,最后到不舍。这部分有大量细微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悟,体会道德实践中的难。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在第三部分,更多的是品读课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个难题。我想,让学生找出钓鱼的启示并不难,但是要让学生理解钓鱼的启示却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我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读了这句话后,请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呀。

(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延伸,知识升华。

当学生在理解了钓鱼的启示这句话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你也会遇到像文中所说的大鲈鱼,这个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我相机出示各种情景,在商场里营业员多找了你钱,在路上你检到喜欢的玩具,老师多给了你分数,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如公路上有交警执勤和无交警执勤时你是否能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后,从而明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守道德、遵守规则的人。此时,课文的重难点就得以突破了。联系学生的实际,这样就能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我趁势进行总结:同学们,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吧,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

附板书设计:

起因:钓到鲈鱼 钓鱼的启示 父亲:坚持

经过: 我:

不解

难过

乞求

依依不舍

结果: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 难忘的经历 永生的启迪 )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适时渗透,让学生明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条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然后让学生讨论国家用法律来规定定时禁捕的好处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五、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

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

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把与课文相关的法律知识运用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之中

推荐第10篇:春季学期渗透法制教学设计(材料)

2 0 1 4 年 春 季 学 期 “青蓝工程”

“圆的周长”示范课教学设计

老 凹 坝 小 学: 刘 曙 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例

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5~9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完成练习十八第5题。口答计算方法与结果。

你是怎么想到用9.42÷3.14得到直径的?(根据C=πd)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根据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周长的有关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计算练习。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图形。

(2)如果让我们直接测量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方便吗?为什么?

但我们可以用软尺绕花坛一周,测量出它的周长,现在告诉我们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直径是多少米吗?

小组讨论。

(3)汇报方法。251.2÷3.14你是怎么想到的?

怎样列式?(251.2÷3.14=80米)数据较大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

根据C=πd,列方程解。

列方程应该怎样列呢?怎样解呢?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80米。

指出:根据圆的周长求直径可以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 注重强调:«境保护法»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2、试一试。

(1)读题,理解题意。

(2)你觉得这题与例6相比,有什么不同? 根据圆的周长求它的半径你会吗?试试看。

(3)尝试解答。

(4)汇报方法。 50.24÷3.14÷2 解:设圆的半径是x厘米。 2×3.14x=50.24 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指导方程解法。

3、练一练第1题。估算时可以把圆周率看作几?周长看作多少?

独立算一算,与估算结果接近吗?

4、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计算。

说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

用圆形瓶子演示绕10圈。“树干的横截面”是指什么? 12.56米的绳子绕了10圈,

绕了1圈的长度是多少米呢?

指出:这一圈绳子长度也就是数干横截面的周长。

独立完成计算,汇报方法。

2、完成第7题。“拱门的高度”是指什么?

高度要符合什么标准?要判断拱门的高度是否“符合标准”应该看什么?怎样算出拱门的高度呢?

独立完成计算,说出判断结果。

3、完成第8题。

在小组中画图并说说想法。

应该先求什么?怎样计算?

4、完成第9题。

先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汇报方法。

指出:可以计算出结果比较,也可以看算式比较;还可以把想象把圆放进正方形中。

四、课题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觉得自己的课题表现如何?

五、布置作业

2 0 1 3 年 秋 季 学 期 “青蓝工程”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示范课教学设计

老 凹 坝 小 学: 刘 曙 光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教学目标:

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教学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

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2 0 1 3 年 秋 季 学 期 “青蓝工程”

《公顷和平方千米》示范课教学设计

老 凹 坝 小 学: 刘 曙 光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公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重点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学生回忆说一说。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认识公顷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篮球场)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11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心得体会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心得体会

普安县楼下中学唐彦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的学习培训和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让我知道了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更深刻地认识到当今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明白了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的道理。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的意识。在学习中,我懂得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是以各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合理地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制理念,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激发学生的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增强师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二、在学科教学中能找准渗透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多能渗透法制内容。但要学生能顺其自然地接受,就要用心选好题材,赵好切入点,合理、适当地渗透与内容相关的法律内容,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也不会伤害学科本身。如我在上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科学计数法》一节时,就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学生学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我国人口与现有耕地面积的同时,了解到《计划生育法》和《土地管理法》中的一些重要条款,明白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重要意义。

三、在教学中能用情境教育创设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能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在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我在上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一节中,讨论汽车速度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就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交通事故的视频和图片,合理地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条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时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一些学生还感叹地说:我以后开车,一定不超速,不超载。

四、教学中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所渗透的法律法规内容页不同,为了能跟上教育步伐,我不断地学习法律法规的有关条例,去收集身边的法律法规案例,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备课,精心组织,力求把每一节课都做得最好。总之,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式一个大课题,还有待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出一些更可行的途径,把所学的法制内容与教学内容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全面知法、守法、用法。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合格公民。

第12篇:长恨歌教学法制渗透教案

《长恨歌》教学法制渗透教案

卢 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自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鉴赏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无达诂”,只有“厚积”方能走向“达诂”的的观点。【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教学重点难点:

2、3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分析 教学时量: 2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三、学生对照注解,初步疏通文意,教师答疑。

(此过程既是对学生自读习惯的培养,也是自读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对本文艺术手法点拨 (此环节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1、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入蜀(实)

小结:重色 → 长恨 回宫(实) (原因) 仙界(虚)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

3、语言浅显 (兼及比喻、对仗、连环、顶针)

五、作业布置

1、自读本单元“赏析指导”《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法。

2、自主探讨《长恨歌》主题。

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略)

二、教师阐述本堂课的要点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情爱之事经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家喻户晓,白居易也因为《长恨歌》而名满天下。那么,《长恨歌》到底写了些什么?她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单纯的写李杨情事,还是暗有玄机?这节课我们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长恨歌》主题多元性解读,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教材的赏析部分给出了几种可能? 1 爱情说、讽喻说、二者兼有说?以你的理解,你主要倾向于哪种说法?为什么?

三、学生自由阐述对主题的理解(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点评)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四条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四、有限制的观点陈述

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解读《长恨歌》的主题。我给出一些材料,大家看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教师展示相关材料(课内与课外),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圆其说。 材料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材料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四、小结

1、爱情诗 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的坚贞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

2、讽喻诗 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前一半写“恨”之因,后一半写“长恨”本身。

3、自伤诗 主要借李、杨故事,抒发自己胸中块垒(自身爱情不幸)。

4、咏史诗 主要表现有着盛世情结的诗人之恨。恨盛世不再,承载满腔中兴热望。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诗经》如此,所有的诗歌都是如此。作为学生,以我们的诗歌素养更无法达到“达诂”的境界,我们只有不断积累,方能走向“达诂”,力争做一个“诗歌达人”!

五、作业布置

1、就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写一篇读书笔记,题目自拟。

2、清代著名戏剧家洪升根据《长恨歌》改编成戏曲《长生殿》,对李杨之事有自己的见解。

第13篇:《伤仲永》渗透法制的教学设计

《伤仲永》

——渗透法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 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 把握作品主题。

2、过程和方法方面: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透过方仲永的经历,我们要学会法律来维护我们自身的受教育权。

二、教学重点

1、积累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文章中的文言文词语。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今天的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渗透法制教育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教育及自身学习有关”让学生讨论:天资与后天教育对成才哪个重要?,而后发表看法。(根据学生意见把学生分成两组)

今天我们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让我们在品学中感悟真知、品析事理,体味怎样才能成才的人生真谛吧!

(二)、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字词积累:由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解决或询问老师解决,学生用两三分钟强化记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明确: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再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明确: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

讨论: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分做两组)

结论:无论你的天资再怎么聪明,都应该接受后天教育,后天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我们国家出台了一部与青少年教育密切相关的法律,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里面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如果父母或监护人不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就是违法。

(五)、熟读课文,注意文章的节奏、停顿。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①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二)、学生齐读课文,再熟悉内容。

(三)、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六、课文小结:后天教育至关重要。相信大家定会以仲永为鉴,从今做起,努力学习,刻苦拼搏,拼搏的路上,肯定会遇到挫折,请大家记住:“相信自己,

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最终于你的永远是希望!爱拼才会赢!”当然了,如果我们的父母或监护人剥夺了我们的受教育权,我们也应该积极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一题(背诵课文)。

2、再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八、板书设计: 伤仲永

(五岁)天资聪颖

(十二三)才能减退

(七年后)泯然众人---------原因:受与人者不至

原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

感悟:后天教育很重要;今天的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九、课后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法制的渗透也恰到好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高。

拟写人:黄粉

拟写时间:2013-6-19

第14篇:崇尚科学精神教学设计(品德渗透法制)

崇尚科学精神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1 2目标:

1

2 1

2 认知目标:、相信科学不迷信,知道迷信和邪教的危害。、能列举事例,说明迷信是违反科学的,是愚昧无知的表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树立从小抵制封建迷信思想和邪教的观念。 能力目标:、爱科学,学科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宣传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 情感

3、渗透法制教育《刑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迷信和邪教的危害,用科学知识来破除迷信,从而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1、如何辨别什么是邪教及其危害。

2、用科学知识解释迷信现象。

3、渗透法制教育《刑法》。

教学准备:

1、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迷信现象,并搜集关开迷信、邪教(如法轮功)危害群众的资料图片、相关的故事。

2、教师准备迷信、邪教害人的资料图片及实验用品(氢氧化钾溶液,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1、同学们,还记得2011年10月12日那个难忘的日子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变成现实!我们一起回顾那个壮观的场面吧。(出示神六飞天)这是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瞬间,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它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它令中华儿女无比骄傲!你知道它代表着什么吗?(科学进步了,科学技术发达了)

2、是啊,科学进步了,科学技术发达了,今天我就一起来学习崇尚科学精神一课。然而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大街小巷还能看到这样不合谐的场面。看,盲人说,“我摸摸你的骨头,就知道你的命如何?”这位大师也叫住一位女士,大概也想给她算一挂。

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或听说过这样类似的现象吗?(抽几名学生谈谈)

3、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现象我们称为迷信,一起来读一读。(算命、看风水、看手相、算八字、相信神仙鬼怪出示迷信的定义)

二、利用文本,交流漫画,初步体会迷信危害

那这些迷信又可不可信呢?我们来看看这几幅图,如果图中的人们相信那些人的话可能有哪些后果呢?你在场又会怎么办呢?请你针对其中的某一幅图谈一谈。(根据学生选择以学定教)

1、第一幅图。

(1)这位大姐姐想考大学,想考上大学,是她人生的一大梦想,老婆婆给她指点迷经(拜了菩萨就能保佑你考上大学)

(2)如果女孩相信老婆婆的话,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

(听信她的话,那就不会埋头苦读书了,就带钱纸香烛拜菩萨,荒废学业,不再努力,一定考不上大学)

(3)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办?(劝她,不要听信迷信,考大学是要靠自已的努力,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师小结:对,同学们说得真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只有靠自己刻苦努力才能实现。

2、第二幅图

(1)有的人想拥有财富,但是又不想劳动,以为赌赙是个生财之道,为保险起见,看,他找了一位算命先生,看看赌运如何。神算说“财星高照,逢赌必赢”,青年听了这神算的话,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可能有两种说法,一赢,二输。)

引导学生讨论出,赢后怎样,输后又怎样?(赢了想赢更多,上瘾一直赌下去,最终还是输。输了,想捞本,越陷越深,无论是赢还是输最终是没有好结果的,也是我国的法律所不充许的。

(2)你在场,你会怎么办呢?(劝他别信,要懂得劳动才有收获,

不能有侥幸心理。)

3、第三幅图

(1)当你生病时,你会怎么做呢?(到医院看病,吃药)

(2)我们看看这个女孩生病了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观图回答。(她请来一个)看看,巫婆是怎样医病的?(矿泉水瓶倒的所谓神水,一手摇铃,一手端水,又唱又跳,还念经呢!——装神弄鬼)

(3)你相信这碗神水能治病吗?病重的女孩听信她的鬼话,会怎样?

(4)此时的你,又有什么样的行动呢?

4、第四幅图

(1),那练“法轮大法”不用吃药,病能好吗?看看这幅图。这们青年一手拿法轮大法,一手却捏着一把钱。你看明白了吗?(这个人只是迷惑人的,想通过这种方法赚钱,看她的胸口还画了人骨头,练法轮功最终是带你走向死亡)

(2)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三、了解法轮功是邪教组织,深刻认识邪教的危害

1、法轮功这种邪教也是迷信的一种。正是利用人们的迷信与无知,邪教组识披着科学的外衣,残害人们的生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练法轮功是不能治好病的。

2、我们来看看法轮功的组织者,看,这就是法轮功所谓的教主——李洪志,他盘坐在莲花宝座上,背后有佛光,你知道这张图片是怎样做出来的吗?(生讨论交流)(同时点击展示图片合成)

教师小结:对,就是这样运用科学技术电脑合成,这样来迷惑人们,

无知的人们以为他了不起,甚至以为他是神。他以人们最关心的身体健康与否来引诱人们。你收集到哪些关于法轮功危害人们的图片、资料、事例讲给大家听。

4、过渡:2001年1月23日除夕,**广场上,五名“法轮功”痴迷者,引火自焚)他们在李洪志的迷惑下,愚蠢地以为自焚后能够“圆满”,能到“天国”去。这五名自焚者中,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刘思影,我们来看看她悲惨的遭遇吧?(通过课件讲述故事)(2001年3月17日,刘思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多么活泼可爱的女孩啊!就这样被法轮功残害。多少鲜活的生命啊,就这样一个个逝去。

5、接着打课件,解说:为追求所谓的“上层次”“圆满”,很多法轮功痴迷者制造了自焚、自杀或杀害他人的事件。(出示图,边解说)

(1)愚昧的人啊,全身倒上汽油,点火自焚。

(2)这是小思影烧焦的手。

(3)这是自焚事件中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人。

(4)这个练习者,发病致死后被抛在臭水沟里,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儿孙满堂,如今只换来亲人的眼泪。(出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600多人在此类事件中丧生。)

6、同学们,看了这些血的事实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痛斥法轮功,我们愤恨封建迷信,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它不仅会使有病的人延缓治疗,还引诱健康的人自残,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扰乱了公共秩序。

此处渗透法制教育

以上种种行为违反我国的《刑法》的扰乱公共秩序罪,按《刑法》

第六章第一节第三百条的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7、庆幸的是,我国政府于1999年7月宣布取缔“法轮功”组织,我们一起来读这则小资料。(学生读)

四、开展实验,揭开迷信,引导学生相信科学

1、同学们,那些人愚昧所以受到迷惑,事实上,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知识,其实很多迷信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答。

2、有一位先生要出远门,妻子有些担心他的安危,请来神婆,神婆会“神符显字”的法术,作法后显示“凶”,吓得先生是不敢出门。最后花大价钱请神婆消灾。其实,这“神符显字”的鬼把戏我也会玩。(实验,用氢氧化钾溶液在纸上写一些字,再用火烤)这是一张白纸,咱们用火来烤烤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咦,白纸上出现了一个字,“灾”,啊,你最近有灾,快快拿钱消灾,你会给我吗?为什么?(请学生解释)

说得对,其实它并不神奇,就是一个小小的科学知识,生活当中这样的科学知识可多了!

3、再来做个实验,请大家听好了,呆会再行动,取出盘子,倒出瓶中的水,(瓶中的水就是一般的清水,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加了点红墨水)把这张白纸光滑的一面朝上,平放到水里,仔细看,白纸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其实这更简单,一点也不神奇,老师事先用牛奶在白纸上写好了字,放到水里字就呈现出来了。当年列宁在狱中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传递信息的。看,我们不是用科学知识来破除迷信了吗?爱恩斯坦说得好,“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同学们,正如伟人所说,正如事实验证,我们应该崇尚科学精神!

4、出示几种迷信现象请学生用科学知识解答

现在,我们就用科学知识来擦亮眼睛吧!看看生活中这些迷信现象,你能用科学知识来解答吗?(出示)

(1左眼跳财,右眼跳灾。2外公家搬了新房子,没几天,一盆文竹枯萎了,是风水不好吗?3有人被霹死了,是没有孝心吗?)

5、生活中还有哪些的迷信现象我们能用科学知识,(让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不错,能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这么多迷信现象。是啊,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知识,就能解释很多迷信现象。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夏夜看见坟山在有火,以为是什么鬼火,害怕得不得了,可后来随着知识的增加,才知道那是一种磷的物质发出的光。

6、同学们,也许还有很多谜暂时无法揭开,那就请你把它当作自已

的科学梦想吧,努力用智慧、用科学的力量解开它们。只要你崇尚科学精神,相信总有一天能解开它们。

五、设计宣传,课堂延伸,向身边的人宣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崇尚科学这一课,揭开了封建迷信神秘的外衣,懂得了学科学,用科学,但其他人不一定知道,你愿意向他们宣传吗?你打算怎样宣传呢?

(可以写一封倡议书、设计一条公益用语,可以画宣传画,可以办小报??)接下来就请大家把自已的宣传方式快速地展现在这张纸上吧!

2、交流展示。还有许多同学都想展示,这样吧,课下就请同学们好好地把自己刚才设计的,倡议书、公益用语、漫画、宣传画、小报好好地利用起来吧,向你身边的人宣传,让他们也和你一样崇尚科学精神。

教后反思:通过教学,使学生相信科学不迷信,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尝试用科学来破除迷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15篇:法制渗透语文教学教学设计(王群秀)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

《美丽的地球 》教学设计

王群秀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书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向别人介绍美丽的地球。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图片。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1、2段,说说为什么人们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阅读、批写)集 体交流。

2.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 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 ,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 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

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课外拓展

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出示课件:图片

过渡: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组令人沉痛的数据吧!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60多种动植物灭绝,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

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教师: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啊,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师出示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学习: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 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

(七)师总结

除了地球,我们别无去处。让我们为地球母亲拭去脸庞的泪水吧!从1970年开始,每年的4月22日就被命名为世界地球日,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地球的行列中去,让我们也成为其中一员吧!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八)布置作业:

1.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2.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美丽的地球

颜色

大小

自转

唯一的家园

第16篇:苗族剪纸蝴蝶渗透法制教学设计(推荐)

《苗族剪纸——蝴蝶》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松桃民族中学——美术组:龙娅英

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美术技法课,通过本节课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学习剪刻蝴蝶,既可以让学生对苗族文化进一步了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剪纸技法,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加激发了学生对苗族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手工制作,然而,随着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高科技取代了手工艺,对民间艺术了解不多。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更多苗族文化的丰富历史,从而唤起学生对苗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蝴蝶妈妈的传说,掌握苗族剪纸的构图特点,进一步熟练运用剪纸符号来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好对折的方法来对蝴蝶进行创作,掌握剪、刻纸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我们苗族剪纸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我们苗族文化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创作蝴蝶画稿和剪刻方法。 (2)教学难点:装饰纹样的运用和刀法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

教具:中性笔、蜡光纸、美工刀、固体胶、素描纸、剪纸作品、多媒体课件、数码展台。

学具:美工刀、蜡光纸、中性笔、固体胶、素描纸。

一、导入:

师:播放《剪纸姑娘》视频,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谈感受,

师:从这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剪纸追求着吉祥美好的寓意,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少数民族居多,民族民间艺术的氛围更加浓郁,而我们的苗族剪纸也是独具特色的,润透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观点,是苗族文化的象征,下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苗族剪纸——蝴蝶”(出示课题)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师提问:苗族剪纸的用途? 生:用做苗族刺绣的底样。

师:苗族是一个把历史写在服饰上的民族,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底样,正因为有苗族剪纸才有苗族刺绣与服饰的灿烂。 2.师:为什么我们要剪蝴蝶呢?蝴蝶与苗族文化有什么联系呢?讲苗族神话传说中蝴蝶妈妈的故事,

师:总结,后来演变成一种象征性意义,蝴蝶被作为图腾进行崇拜,同时蝴蝶也有长寿、多子多福的寓意。

3 师:出示蝴蝶图片,提问:蝴蝶是由哪几个部位组成? 生:由触须、两个翅膀、花纹、躯干、头等。 师:把课前剪刻好的蝴蝶作品贴在黑板上。 提问:现实中的蝴蝶和剪纸中的蝴蝶有什么不同 生:外形和表现方式不一样,剪纸中的花纹的空的。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剪纸实际上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师:蝴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生:对称。

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蝴蝶对称这一特点进行创作。

三、剪纸步骤

1、对折。

2、画稿(1)苗族剪纸的构图特点,(2)苗族剪纸的符号。

3、剪刻:阳刻、阴刻、阴阳结合。

4、粘贴。

师:根据步骤在数码展台示范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

师:接下来我们就伴随着苗歌的音符来创作一幅蝴蝶剪纸作品(同时播放苗歌)创作完后以小组为单位各选一幅作品到黑板来展示,同学们进行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总评。

五、拓展

师:幻灯片播放苗族剪纸图片,边放边解说,苗族剪纸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的“蓝本”,画面造型生动,线条自然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课下我们可以把苗族的民间故事和苗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画下来制成剪纸,大家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六、本课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们苗族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了简单的创作蝴蝶,同时剪刻出了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多去搜集苗族剪纸图案,并把它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多关注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反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蝴蝶妈妈的故事传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了解苗族构图的特点和符号的同时并用来进行创作一幅蝴蝶剪纸作品,通过观察— 思考—构图—剪刻来体验的过程,从而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在同学们展示作品互评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

升的效果,在最后的教学拓展环节让学生欣赏优秀苗族剪纸图片和在民间搜集的苗族妇女的剪纸图片,同时让同学们知道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底样,没有苗族剪纸就没有苗族服饰的灿烂,使同学们更加的热爱我们的苗族文化,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所以在创作画稿时比较困难,平时只注重学习而忽略动手能力,所以在剪刻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经验的累积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

第17篇:小学英语教学中法制渗透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法制渗透教育心得体会

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思想品德素质在素质结构中是灵魂,居于首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传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确保德育首位。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通过九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独到的优势。现就德育和法制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的德育因素,确定每篇对话的德育目标

小学英语牛选编了大量日常口语以及课堂用语。这些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连,其中不少含有丰富德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讲文明懂礼貌。“Hello.” “ Hi.” “Good morning.” “Thank you.” “ Excuse me.” “May I use it?” “Can I go? ” “How are you? ” “ May I look at your photo album? .” “ Nice to meet you.”等等。

2、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如:“Can I help you?” “Let’s go together! ” “We’re fixing lunch for twenty kids.” 等等。

3、爱学习、爱劳动。例如:“What is that ?” “What is this”? “What are these/those? ” “ May I ask you something?” “ What’s a tomato?” “ I’m packing my things for the picnic.” “We are making sandwiches and potato salad.”等等。

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捕捉每篇对话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他们纳入教学目的,有意识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中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及良好道德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 “Hello” “Good morning” “How do you do ?” 这些句子时,通过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等问候语都含有德育因素。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作为该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在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时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句子含有德育因素,因此应把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纳入该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句子 “We can make some sandwiches for you too!” 的时候,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看出这个句子含有合作互助的德育因素,因此,应把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纳入本课的教育目的。这样,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成为富含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提高法制意识

不同的环境会造就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环境决定着人们情感的主流。情境教育有着强烈的感化作用,将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资料、投影、录音等手段,创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情感体验,促进道德情感的形成。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热身活动、新内容的呈现、教读、操练以及复习巩固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把本课的德育目的贯穿于全过程。 在有关班级值日情况的询问中,就可以渗透按时到校,热爱劳动等方面的思想教育。老师问:Is everybody here?学生答:XX is late.接着教师说:Why is XX late?As a student,he shoudn、t be late for school.例如在教授国家时,将“PRC”大大地写在黑板上,点出中国就是这样写的,让学生感受一下我们这个“PRC”冉冉升起在世界之巅,傲视各国,是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呀!又如在呈现对话“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She’ s got a cold.”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布袋娃娃来配合表演。先简单说明SARAH (即布袋娃娃)昨天感冒了,在家休息,没来上学,老师、同学们都很担心。瞧!她今天来了。然后教师与SARAH 进行对话表演。询问时,教师的神情、语气、语调都要饱含关切之情,回答时则要表现感谢之情。这样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学会了关心他人。

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来渗透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团结协作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在课堂问答和操练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group work、pair work、discuion等形式,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学会与别人合作。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实践表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效果很好,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注意适度。要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要避免牵强附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只有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第18篇:难忘的泼水节法制渗透教育

《难忘的泼水节》渗透法制教育教学

田坎小学 王德敏

法制渗透点:渗透尊重少数民族民族习俗、民族文化教育。

1. 出示文中插图,仔细观察,找出文中描写周总理的句子读一读。 2. 师:谁来读一读?(学生踊跃发言)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4. 生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为什么不穿西装呢?穿西装才帅呀! 5. 生乙:对呀,周总理穿着傣族人的衣服,看起来都不像个总理,倒像个傣族人了。

6. 师:同学们能从文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了,老师感到非常高兴。那你们说说周总理为什么要穿傣族的衣服呢?

7. 生甲:周总理可能想让人家以为他是傣族人吧。

8. 生丙:周总理穿傣族人的衣服,傣族人肯定会觉得很亲切。

9. 师:是呀,周总理也是这样想的。他爱傣族人民,所以他也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傣族人。我们也要像周总理一样尊重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爱国之心,从小培养

《日月潭》一课渗透法制教育片断

田坎小学 王德敏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小学生也是我国的合法公民,应该从小就给他们灌输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思想。

《日月潭》以其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宝岛台湾代表性风景名胜日月潭的美。同学们通过初读感悟、细读了解、精读品味后,都发出了“日月潭可真美”的感叹。但在学文的最后,却出现了以下这样的片断:

师:同学们都发出了“日月潭可真美”的感叹,谁还能用其它的话来赞美日月潭? 生1:雨中的日月潭真像一位仙女,她真美。 生2:日月潭太美了,所有看过的人都赞叹不已。

生3:日月潭真美,我好想现在马上长大,去台湾亲眼看一看啊!

生4:可惜日月潭在别国,在台湾,要不然我暑假就让爸爸带我去看一看。 师:日月潭在别国吗?

生:课本上说“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你怎么会说日月潭在别国呢? 生4:可是我看台视,上面的人每次都说台湾是独立的一个国家呀! (很多学生附和道:“对呀,对呀!”) 生:那为什么书上会说它是我国的一个省呢?

(当我看到这位学生不能说服大部分同学时,我知道,这个时候再不和小朋友们说清楚台湾的问题,恐怕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深刻印下“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错误的观念。)

师:小朋友们,就像书上所说的那样,台湾确实是我国的一个省,那里风景优美,人民生活富裕,是我国的“宝岛”。那为什么同学们从电视上会看到有的人说要独立台湾呢?那是一些妄图分割祖国领土的人说的,我们千万不能相信。而且还要相信,台湾总有一天,会像香港、澳门那样回归祖国怀抱的。现在小朋友们说台湾是不是祖国的领土呢? 生:(异口同声地)是!

我想,对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也只能这样点到为止了,毕竟政治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太抽象了。相信经过今天我的一番解释,同学们再也不会说出“台湾是别国的”这样的话,他们也一定坚信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 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田坎小学 王德敏

法制教育渗透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师:同学们,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搬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真是非常奇妙呀。大家都收集了许多奇妙的动物世界的资料,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生:(同学之间相互交际) 指名生在班上交流:

生1:我知道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

生2:我知道人们从鱼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生3:我还知道人们从鸟的飞行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 „„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动物的本领帮了人类很多忙,可现在有的动物正遭受破坏,正需要人们来保护他们。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真是文明小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第五条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到,也要向别人宣传,让全世界的人一起来保护动物,让动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好吗?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应多观察,多发现,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呢!

第19篇:渗透心理教育的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渗透心理教育教学设计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中心小学

陈超琼 陈华清

一、设计意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需渗透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新教材极为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得以渗透。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有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教学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现代精神理念”塑造的使命,在引领学生解释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人格完善。要把握渗透契机,积极促进文化知识的积累,让“现代精神理念”,“现代价值观念”在学生心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但在教学时,应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1.会认“饶、屿”的10个生字;会写“蓝、披”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五、教学难点: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美丽富饶。

六、教学方法:以读为主,引领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七、学法指导:读中想,读中品,读中悟。

八、教学准备:搜集课文有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词。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在我国最南方的南海,它像祖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把守着关口,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漂浮于碧波之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的西沙群岛。

(课件出示祖国版图,并触发点出“西沙群岛”。)

2.板书:西沙群岛。

(设计意图:板书课文题目的其中一部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疑问,留个悬念,激励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延续学生最佳学习状态。)

3.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沙群岛感受它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课件播放西沙群岛精美图片。)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一下子就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心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快乐感。欣赏精美的图片最能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了。)

4.这么美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课文是怎么样来描述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并注意听清你预习时圈出生字的读音。(播放课文录音)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读的生字,指名让学生读,检查预习情况。2.借助拼音来品读生字,让学生齐拼读。

3.有哪个同学还认读不出来的吗?请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你。

(设计意图:运用语言信号暗示法,让还认读不出来的学生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这样学生从老师的语言上感到的是帮助而不是老师的责骂。语言信号从而起到传递、感染、激励等作用,增强学生自信心,调节自卑心理,让他们更有信心继续学习。)

同学们,大家预习得很好,这些生字都可以认读出来了。课后大家也要多读,这样学到的东西才会记得更牢。

(三)学习文中要求正确读出的词语

老师现在加大难度了,把课文中重点词语给请出来了,你们还能正确读出它们来吗? 1.课件出示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2.小组接龙读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 4.用这么些词语说句话或说个短语。 (四)进入课文内容学习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大家把字词学习得那么好,现在把字词放回到课文里,大家来读读课文。 (1)老师和大家先来接读第一自然段。(接读一次,问答读一次) (2)问: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物产丰富”是指那里物产很多,可以用哪个词来换呢?(富饶) (4)补充完整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5)西沙群岛不单美丽富饶,它还是我国重要的海防前哨,所以我们要保卫好美丽的西沙群岛不受侵犯,保卫好祖国领土不受侵犯。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2、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这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描写了它的哪些方面呢?(课件出示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分组来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同学在读时你要注意听,并试着找找提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让学生说,教师板书:

风景优美 : 海水 五光十色 美丽 物产丰富 :海底 珊瑚 海参 龙虾 鱼群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海鸟 富饶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学生找到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可以体现自主的作用和师生平等,学习会更主动更积极,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保障。)

(3)五光十色的海水足见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珊瑚、海参、龙虾、鱼群„„.足见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

3、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请大家齐读第一和第七自然段,并找出与“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意思一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安排学生阅读,针对本文的教材安排,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增强他们个性阅读求知欲,使他们实现最自由,最愉悦,最幸福的个性阅读旅游,并培养读中悟的良好习惯。)

2.风景优美——美丽;物产丰富——富饶

3.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都是讲到了西沙群岛有什么特点?(美丽、富饶)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有着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4.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都总概括了西沙群岛的特点——美丽富饶,所以这两部分属于什么写?(总写)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来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这部分属于什么写?(分写)由此可见课文是按“总——分——总”结构来写的。这样安排文章结构,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明确了作者写西沙群岛就是为了赞美他的美丽和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在今后的习作中,你们也要学会用上这种写法,是自己的作文更完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是为了用,要学以致用。这样他们就会更用心去学。)

4、练习题

本文作者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记叙了西沙群岛的_____和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学会归纳、总结。)

(五)学习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课文的生字词大家会认会读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了解了,那课文要求要写的生字呢?你掌握了吗?(课件出示生字)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地方?大家仔细找找看。2.指名让学生说。 3.动笔在练习本写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要善于思考、善于去发现的良好习惯。学习是一个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一节课下来,学生动脑思考了动口读了说了,动手写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七、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海鸟

鸟蛋

鸟粪

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有识之士预言:“21世纪是心理学世纪”。如今,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可发展性,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提供各种舞台,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茁壮成长,从而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一代新人。

第20篇:渗透法制心得体会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敦寨小学王溶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明白了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的道理。在培训中我了解什么叫“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那就是以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学习, 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和强化学科渗透的观念和意识。把“学科渗透”的观念老闹地扎根在心理,化为内心信念,再转化为自觉行动。 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凡事只要我们用心了,效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用心、思考和研究学科渗透问题,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学校游泳、对学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问题。 用心实践和探索。就是要不遗余力,不怕吃苦和受累,不怕劳心劳力,只要有利于学生“做人”的养成,在所不惜。“教育必须对生命丰富的、差异的、深刻的内涵作出回应。”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的生命航程中,因教育而赋予了我们许多的亮点和精彩。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独一无

二、不可复制。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感染他们、影响他们。简单地说,要教育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人,你首先是一个遵纪守法者。

通过学习,深感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要能在教学中顺畅的渗透法律知识我感到首先就是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法制素养,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其次就是从网络中了解数学教学

1中可渗透法律知识的点和可渗透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打有准备的仗;再次是要精心备教,舍得花时间、精力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2 2011年9月22日

法制渗透教育教学设计
《法制渗透教育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