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长度和时间测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30 07:41:4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1章第1节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郭安平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体验日常生活经验、物品。会估测长度和时间。 3.情感、态度

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区别。

三、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时间的测量方法及误差。 学习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四、学前准备:

复习:(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2)由v=s/t,要测量物体的速度,必须要测出什么?

过渡:如何测长度和时间呢?

五、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测量的必要性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提出问题:你能告诉我他的体温、身高、质量吗?估计一下谈谈你的结论,要想得到准确地数值应该怎么做?引入长度的测量

(二)课内探究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1章第1节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郭安平

等。

2、为什么引入国际单位制?

3、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阅读课文第10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 31km=1000m=10m; -11dm=0.1m=10m; -21cm=0.01m=10m; -31mm=0.001m=10m -6-91μm=0.000001m=10m; 1nm=0.000000001m=10m

4、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上进行测量,圆心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秒 (s)

小时 (h)

分 (min)

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

古代:日晷、沙漏

3、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停表的分度值。

4、体会生活现象所用的时间: (1)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s (2)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s (3)人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约是6s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1章第1节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郭安平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本课小结:

请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长度

单位

测量工具:刻度尺 单位:1h=60min=3600s 时间

测量工具 产生原因 定义

误差

与错误的区别

作业:

1.动手动脑:完成课本1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T1-3。

2.练习册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推荐第2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刘民宏长度时间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东西,实际上内容较多,分两个课时应该是可以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教学反思《《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基于此考虑,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是循序渐进,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即意义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时”这样的问题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些麻烦。

课题研究长度时间测量教学反思

推荐第3篇:1.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教学用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4. 标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25px=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25px。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37.5px,蚊香的燃烧速度约300px/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课后习题

1、单位换算 课桌的高度:

0.75

=75

=750

; 某同学身高:

1.65

=165

=1650

; 操场跑道总长:

400

=4×104

=0.4

2、长度的测量

木块B的长度是:

木块B的长度是:

3、想想议仪

如何测量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如何测量铜丝的直径?

如何测量地图上重庆到北京铁路线长? 如何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呢?

板书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推荐第4篇: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必须要测出相应的时间,看来测量时间对于生活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

二、新课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guǐ):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二)长度的测量

了解了国际单位制,我们知道不只是时间有国际单位,长度也有国际单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长度的测量,了解长度的单位。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 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1000m= 103m;

1dm= 0.1m=10 -1m;

1cm= 0.01m=10 -2m;

1mm= 0.001m=10 -3m

1μm= 0.000001m=10 -6m;

1nm= 0.000000001m=10 -9m

3.阅读课文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 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 -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小结

1.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误差。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推荐第5篇: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1)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① 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 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3)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阅读课文第28页倒数第一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0m; 1dm=0.1m=10m; 1cm=0.01m=10m; 1mm=0.001m=10m 1μm=0.000001m=10m; 1nm=0.000000001m=10m

3、阅读课文第28页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第3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3题要求的3个实验。

(1) 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 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图11-2-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图11-2-2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 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3-6

-93

-

1-2(4)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达标自查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A、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B、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 ;硬币直径 。

6、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7、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9、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

10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尺进行了重新测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42.195km,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办方,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说出你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

推荐第6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叫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度的测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课标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度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的测量。学生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 ,但不能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正确测量,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单位的换算、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引探试教学法

(根据所用教学方法,我确定的学法是)

2、学法:自主探究法、实验法、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知导入

找同学来说一下教室门的高度是多少,同学们的答案有所不同,所以要想知道门究竟有多高,就要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知探究

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各单位换算关系:

km m dm cm mm um nm 1000 10 10 10 1000 1000 (下图为记忆关系图)

练习1: 1m = 0.001 km =10km 1nm = 0.001 um = 10 um

33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知识点2:长度测量的步骤

1、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2、让学生阅读教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3、找同学读出教师所展示的物体长度,从而引出分度值,读数时应注意刻度尺的分度值(准确值和估计值)

4、请同学们思考能用刻度尺测楼的高度么,从而引出量程

5、总结刻度尺的使用(a、看: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以及量程;b、放:有刻度线的一段紧靠被测物体平行放置;c、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d、记: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6、小组讨论学到了什么,再准确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度

环节三:新知巩固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再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布置相应的作业,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学习,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说板书设计

1、长度的单位: km m dm cm mm um nm

2、单位的换算:

3、长度测量步骤:a、看: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以及量程;

b、放:有刻度线的一段紧靠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c、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d、记: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推荐第7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材的特点

教材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 贯穿教学。“测量活动”的选择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参考。本节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测量活动,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鉴于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测量活动”为核心展开。使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通过教师指导、阅读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4.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

突出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 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补充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问题三:请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教师总结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看: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 读:读出准确值,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

问题四:让学生回答裁判是怎么判断出长跑运动中的冠亚军的,教师总结

5.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问题五:让学生回答我们测量所得的值就一定和真实值完全一样吗?教师总结并引入误差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巩固练习

(五)学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 长度的测量

1 测量工具 直尺、卷尺、三角尺„

2 单位 国际单位米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3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二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

错误可以消除。

推荐第8篇:第1节_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2、长度的单位

3、阅读课文第28页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第3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3题要求的3个实验。

(1)

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

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3)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4)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二、时间的测量

1、

计时工具

(1)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

时间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

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3)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课后习题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A、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B、

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

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为25px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250px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

;硬币直径

6、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7、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25px、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9、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

10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尺进行了重新测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42.195km,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办方,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说出你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

推荐第9篇:《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进行科学探究需要的使用技能,如使用基本工具和一起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本节内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里的内容,较详细地说明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及测量方法的设计等。设计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能保持学生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学习纳米概念有助于学生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学生学习测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学情分析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运用工具进行测量。几乎每位学生都使用过刻度尺,但能正确使用的却很少,特别是要求做到“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所以,除了严格的测量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实践体验使用刻度尺和量筒,尽可能地从身边的例子入手,学习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纠正平时不科学的测量方法。让学生用特殊法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

2、过程与方法: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熟悉量筒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量筒,学会记录体积测量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实际养成规范使用仪器的习惯,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习惯,树立勇于探索新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和量筒,学会记录长度和体积测量的结果;

2、难点: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五、课的类型、学时及教学方法

课的类型:新课

学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第二课时:体积的测量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教学用品准备

刻度尺、卷尺、皮尺、三角板、硬币、铜丝、铅笔等

七、设计理念(参考课程标准)

1、身边实例,实用激趣

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基础,尝试在生活中“解决关于长度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尝试操作,不断修正

刻度尺的正确操作是本节的关键,利用尝试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相互之间彼此订正

3、设计方案,思维创新

特殊的长度测量有许多种方法,所以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多种不同的方案解决

八、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教师设问:我刚来台州,对台州的环境不是很熟悉。现在我想请你告诉我临海江南长城有多长呢?

学生:2000米,3500米,1万米„„

教学意图: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让学生说出江南长城有多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引入了课题。

(二) 新课展开

教师设问: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测量长度呢?

学生:身高、家离学校的距离、东方明珠塔的高度、江南长城的长度

教学意图:首先让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的长度,可能这种体验时不科学的,但通过下面的学习得以纠正。

教师设问:请你列举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学生:小明的身高160cm,书本长为20cm,江南长城长为5000米„„

阅读“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教学意图:纠正学生在生活中对长度的感性认识、特别是提出长度的单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问:利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直尺、三角板、卷尺、钢尺„„

教师讲解:定性测量有步距、指间距等,工具测量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钢尺,并逐一展示。高科技测量工具有声纳、雷达等

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测出黑板的长度,并每组测两次。

学生讨论:学生测量的结果是否带单位?谁测得更准确一些?要想更精确,该怎么办?

教学意图:让学生亲自测量体验测量需要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态度

活动:每位同学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与宽度、自己的指距等,最后比较结果 (1) 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读数要估读一位 (2) 刻度尺读数时要平视 (3) “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教学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

探究:我们可以用自行车当作里程表测量路程吗?试说出用自行车当作里程表测量路程的具体方法。(尽可能多的方法)

设问: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学生分组讨论

探究:(1)怎样测量出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2)给你一根细铜丝,你能测量它的哪些量?

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尝试,从学生尝试的方案中不断地改进

教学意图:积累测量长度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三) 课题小结

(四) 作业巩固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

(一)测量: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厘米(cm),毫米(mm),千米(km),纳米(nm)

(三)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米=106微米=109纳米

(四)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读数要估读一位

2、刻度尺读数时要平视

3、“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十、教学反思(教学后补充)

推荐第10篇:《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走进实验室》教学设计

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王晓燕

一、课标解读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二 、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及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物理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使用温度计、天平以及电子仪表等有刻度仪器、仪表的基础,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学会读数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物理殿堂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良好时机。

本节《走进实验室》是本章《走进物理》的中心节。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参观了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了两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认识了国际单位制及误差。通过本节的学习,为下一节《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奠定了测量的基础,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测量对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学生在小学学过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学生经历过。

二、能力层面

初三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对三落四,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容易产生片面性。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测量错误,漏写单位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尽管学生前面学习过大部分长度单位及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对于指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熟练。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时间和长度的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长度。

3、知道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测量的注意事项。

4、通过观察实验室,了解观察对物理学的意义,了解收集信息的途径。

5、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五、评价设计

1、通过“模块一”中的长度的测量以及“反馈练习一” ,检测目标

1、2的达成效果。

2、通过“模块二”以及“反馈练习二”,检测目标3的达成效果。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先分小组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让组长带笔记录小组同学观察实验室的过程,并记录学生观察过程,并记录学生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结合课本第7页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了解观察的相关知识。

2、在班级找两位身高相似,但由于体形等原因容易造成视觉错误的两位同学(事先考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右两侧。

提问:目测,哪位同学高一些?

比较,用一人的身高去测量另一人的身高,引出原始尺(一人的高)。 找一参照物,分别与他们的身高比较,引出刻度尺(参照物)。

提问:若一人在我们教室,而另一人在遥远的美国,怎样方便地知道谁高呢? 师生共同合作讨论,确定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展示和对四个递进式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长度测量的价值。 模块

一、长度的测量 一:测量的实质

1、对照课本7~8页的“想想议议”,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大小不可靠。 (2)测量的本质就是比较。 (3)测量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测量的意义、本质、单位建立的重要性。

2、向学生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并介绍长度单位米。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米的规定。

【设计意图】了解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

二:体验长度标准

1、合作体验,看谁划得准:以同桌为一合作组,一同学用双掌比划出印象中的一米,然后另一同学用米尺(刻度尺已被白纸覆盖)去比较,同时修正两掌间的距离,然后角色互换。

2、教师用刻度尺已被白纸覆盖的米尺,去量指甲的长度,作迷惑状,提问:“方便吗?”引出长度的其他标准。

讨论: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并说出它与1m的关系。 (可能的补充:微米、纳米、光年,让学生领悟科技的发展)

撕去覆盖在米尺上的白纸,露出刻度,和同学们一起体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单位长度。

3、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用负指数进行长度单位关系的描述。 归纳总结:单位换算规则。

4、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各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体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长度的感性认识。 三:使用刻度尺

1、认识刻度尺

观察:请学生观察自带的不同类型刻度尺,找出它们与测量长度有关的相同点。 合作讨论、总结归纳:零刻度线、一次能够测量最大范围、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并由此推出最小刻度值等概念,并让学生读出最小的刻度值。 方法渗透:从不同之处,寻找共同点,是科学思维中的常用方法。

2、使用刻度尺

学生分组实验,共同讨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测课桌的长度,一组测量教材的宽度,同桌为一合作组要求他们分别测同一研究对象,然后总结、交流。 强调注意不要漏写单位。

练习:课本宽为16.8,课桌长约为1.2,让学生试填单位,认识其中的错误,说明单位的重要性。

提问:请大家再十分仔细地观察,课本的宽确实是16.8cm吗?实际长度是这样吗?

引导学生讨论认识长度测量需要进行估读。

3、误差

提问:对于物理课本的宽度和课桌的长度,你和你同桌的读数相同吗? 学生讨论归纳出:由于测量的人不同或使用工具的不同,对同一研究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引导学习阅读课本第13页,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讨论减少误差的方法。 学生再次测量课本的宽度三次,并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

4、组织学生随堂测量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带的刻度尺测量有关自己身边的一些长度(如铅笔、铅笔盒、课本、桌子……..)

【设计意图】强化技能训练。

四、估测,建立一个人体刻度尺

提问: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刻度尺,又需要粗略地知道物体(如科学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度时,你有什么办法吗?(提出,给出了建立人体尺度的目的)

【设计意图】有利于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反馈练习一

1、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积累法) 2 、测量出硬币的直径、周长(滚动法等)

3 、在中国政区图上测出长江的大致长度。(以曲代直等)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学习目标

1、

2、3的达成效果。模块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方法:观察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然后利用钟表进行时间的确认。

2、学习使用停表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用停表测量一分钟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

3、估测,建立一个人体的时钟:

请一位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向另一端,一部分同学用停表测量时间,另一部分同学用数脉搏的方法。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计时工具的变迁”。

【设计意图】

通过估测时间的活动体验,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反馈练习二

用手表测量自己的脉搏跳动10次、50次、100次所用的时间。分别计算每次测量中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学习目标5的达成效果。

七、板书设计

走进实验室

1、参观实验室

2、长度的测量

3、误差

4、时间的测量

第11篇: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二节《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唐山三十三中 贾立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流程】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师:要科学地测量长度,就需要给长度定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长度的单位,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这个单位,我用这个单位,使用单位不一样,那么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为了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师:我们简单了解下生活在一些物体的长度。看课本第12页。 原子的半径 地球的半径 练习1.单位换算: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练习2.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7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师:某同学多高,干电池长度是多少,都可以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来。 师: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板书: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师: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使用前要怎样?使用中要怎样?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或者通过伴你学上的一些错误测量方法来反证正确的测量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两部分。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附: 板书设计: 1.长度的测量: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拓展延伸】 学生分组实验。(1)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和长度。 (2) 测量自己的身高和腰围。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课堂检测】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 2单位换算70μm=______mm=______cm=____________m3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 ______课本的长度是255.0______地球的半径是6.4×103______4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5某同学测得某物体的长度19.8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 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6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_______cm 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__________cm 7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第12篇: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推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1.长度单位的换算及长度的测量方法;2.误差的理解。 教学难点:

长度测量中估读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停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飞机空中加油的动画: 想想议议:空中加油机能够完成给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加油,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解决空中加油问题,我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空中加油机为什么能够给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在高速飞行的条件下,要准确实施空中加油,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学完本章后,将会解除你的疑惑。

二、学习新课: 1.国际单位制:

⑴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引出国际单位制。 ⑵介绍国际单位制的由来。 2.长度的测量:

⑴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符号为L。 ⑵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⑶长度单位的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⑷介绍国际上对于米的规定以及光年这个长度单位。 ⑸测量长度的工具的认识及简单介绍。 ⑹视频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⑺通过学习,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使用前:

①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

①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数时,要带上单位。

可简称为“选、观、放、看、读、记”。

⑻学生活动:练习测量桌面上各种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展示,讨论正误。 ⑼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和距离。

⑽想想议议: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 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关系(比如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

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最多。

3.时间的测量:

⑴学生说说生活中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 ⑵介绍国际上对于秒的规定。

⑶想想议议:教师展示钟表和停表,学生讨论它们的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⑷学生活动:

①分组练习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②练习测量单摆摆动周期的时间,讨论单摆的周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⑸想想议议:古代人和现代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比一比,看谁说出的测量时间的方法最多。(视频展示各种测量时间的方法,学生了解)

4.误差: ⑴概念:

思考:结合学生刚才的测量活动,对于同一个物体的测量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

概念: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⑵理解:误差不能消灭,但应尽量减小。 ⑶减小误差的方法:

思考:结合刚才的测量过程,我们该怎样尽量减小误差呢? ⑷误差与错误:

思考:误差是错误吗? 学生讨论。

⑸学生展示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三、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四、练习拓展:

1.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m,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 A.1.077 m

B.1.08 m

C.1.1 m

D.1.10 m 2.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2.5 m = 2.5 m×100 = 25 cm

B.2.5 m = 2.5×100 cm = 250 cm C.2.5 m = 2.5 m×100 cm = 250 cm 3.以下哪个物体的长度接近8 mm(

) A.物理课本的长度

B.乒乓球的直径 C.木铅笔的直径

D.图画纸的厚度 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使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可尽量减小,不能够绝对避免

第13篇: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1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三.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学生讨论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及测量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明确正确测量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流程设计

新课导入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1)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① 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 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3)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11页倒数第一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

3、阅读课文第11页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第1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1题要求的3个实验。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图11-2-2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 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板书设计

一.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km m mm um nm

米的规定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的方法

二.时间的测量

古人所用的计时工具:日晷,沙漏,漏壶

今天所用的计时工具:秒表,钟表

时间单位:时 分秒

秒的规定

三.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更准确的测量工具

六.课后作业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A、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B、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七.教后反思:

第14篇: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1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

1.20分钟能力试卷;2.完成练习册题目;

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教学反思:

第15篇:长度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1:

作业一:思考,并尽量完成,可以商量 1.用刻度尺测量课桌高度

2.仔细观察刻度尺,记忆1厘米与1分米,观察黑板上线段记忆1米,根据记忆画出1厘米线段,1分米线段,

比比谁的最准确 3.*用刻度尺测一元硬币的直径:化曲为直法 4.*用刻度尺测量圆锥体的高度:辅助测量法 5.*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化曲为直法 6.*测量用铁圈、刻度尺测量一段小路的长度 7.*测长方体对角线长

篇5: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两课时)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

【课 时】1课时

【教 具】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

【教 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引入

我们打一生下来就开始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了,在大家还不懂事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就教大家认东西了,数数等。事实上大家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在进行比较了。而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人类最早的测量就是数数,当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测量不能只停留在数数上。

下面看:

1、观察两只铅笔。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长短不一样。长短比较

2、问:大清早和中午比较感觉上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大清早凉,中午热。这是冷热比较

3、运动会上,我们说谁跑得快,也是一种比较。

在以上的这些比较中有一种基本的比较,就是长度的比较。

三.新课讲授 1.测量的意义:

出示红、蓝两根铅笔,用双面胶把它们固定在黑板上,让它们呈“t”形,让学生凭感觉说出哪根铅笔长?学生回答后,互换两铅笔的位置??学生惊讶的发现了,原先觉得较长的铅笔这时却“变得“较短。最后,取下两铅笔并排对比,发现它们长度相同。

出示自制活动挂图如下:

可以方便的把直线的实际情况与看到的结果对比的。

出示大面挂钟,让学生看着秒针感受一下1分钟的长度,然后闭眼估计1分钟的时间(全班同一时刻开始估时,认为一分钟到的就睁眼对照一下时钟,但不能出声)。

上述这些例子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感觉器官的判断并非总可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 2.测量单位: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①长度的单位:

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要测量长度,首先要给长度定一个标准量,而长期以来,民办各国沿用的长度单位不相同,如我们用尺(大的有丈)、英尺(小的有英寸,现在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米等。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

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其它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长度各单位换算关系:(下图为记忆关系图)

学生熟悉

2、3分钟。一道题中,注意写单位时要么全用汉字要么全用符号,不允许出现汉字符号混用的现象。

如:1千米=1000m 或1km=1000米 练习1:看书上的想一想,提问学生,填空

练习2: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练习3: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②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其它常用时间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4、长度测量工具:

要对长度进行需要测量的工具,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scale),

出示各种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让学生认识了解。

拿到一把刻度尺后,首先要干一个工作: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零刻度线,再看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学生观察自己手上的刻度尺,找三位同学分别说明他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不只是刻度尺,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拿到之后,首先就是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请大家下去自己阅读。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需要单位

3.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长度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时间的单位:小时(h)、分钟(min)、秒(s)、毫秒(ms)、微秒(μs)。时间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教后札记】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钟表测时间

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重点难点】会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或停钟。

【课 时】1课时

【教 具】刻度尺、钟表

【教 法】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实验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长度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介绍长度测量的其他常见工具。

二.新课引入

让学生用教师特制钢卷尺(去掉0~20cm刻度)去测量课桌的的长度,并记下所测长度??(学生很难发现尺存在的问题),接着让某学生试着测量另一学生的身高?? 由此引入,正确使用刻度尺前应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此外,我们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三.新课讲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先引导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1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让学生认真看课本图2-15~图2-17并回答相关问题。

总结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让学生选择教师所带的适当的刻度尺进行测量验证估测 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

参看课本23页活动3说明进行测量。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要像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那样认真实验,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结

通过本节实验课,大家动手进行了一些测量,对我们物理实验有了体会,测量时一定要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要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认真观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测量前,应认真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篇:第十二章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第二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在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点:知道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学习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学习过程: 课前检测

1、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 (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 (2) (3)

B、(3 ) (2) (1)

C、

(2) (3) (1)

D、(1) (3) (2)

2、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学点一:长度的测量

1.完成课文35页“想想议议”,你的感受是什么?

2.阅读课文35-36页的内容。长度的单位有7个,想办法、找规律、快速记住它们的符号、读法、换算关系;哪个单位是国际单位?

1 Km = m = dm= cm= mm= µm,国际单位是

实际观察一下你的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用你的身体(手指、手臂等)展示出这些长度。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工具?

4.观察你的刻度尺,认真思考课文37页“探究”提出的所有问题。并记录在课文对应位置。没有零刻度的尺子能测长度吗?图12.3-4中是一把厚刻度尺,使用时应怎样放置?

5.阅读课本37页“小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1)一张纸的厚度为 = mm= µm

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为 = Km,

(2)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cm、你的身高大约是 m,合 cm

6.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单位是 。

有效训练:

1.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

A、110cm B、750mm C、0.75dm 2.下列长度最接近1dm的是( ) A.指甲的长度 B.圆珠笔芯的长度 C.篮球的直径 D.课桌的高度

3.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在他的记录数据中,以下数据单位为米的是( )

A.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为3.5 C.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为2.4 D.一名同学的高度为16.

4学点二:时间的测量

阅读课文38页“时间的测量”,回答

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阅读38页小资料,知道1秒的规定。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课本38页“想想做做”,分度值分别为、。表上现在的时间分别是、。

2.思考课本37页、38页“想想议议”,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当做“尺”?哪些当做“表”?我国古代人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和现代的单位的标准一样吗?我们常说的“半斤八两”本意是什么?古代和现代人怎样测时间?

有效训练二:

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B.普通手表的秒针转动一周

C.人步行十米所需要的时间

D.光通过3ⅹ105Km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学点三:误差

请你认真阅读课文第38-39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在“学点一”中,你们小组测得的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一样吗?你们的测量结果和这本物理课本的真实长度还是有差距的,你认为哪些是误差引起的?哪些是错误引起的?

课内探究学案

一、合作交流:

请学习小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

二、归纳总结

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步骤及注意问题?(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观察你们的结果,你们小组的数据一样吗?)

2.在测量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导致误差的产生?错误和误差的区别?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三、达标检测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课后延伸学案

1.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2.课文40页题3是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比一比,谁的办法多。(仪器可以任意选:刻度尺、三角板等),也可画图表示你的测量方法并善于归纳总结。

硬币(或乒乓球)直径、周长

一页纸的厚度

铜丝的直径

3.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

第17篇: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精)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

2.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会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用估测法去研究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刻度尺的使用和正确读数。 教学设施

直尺、三角板、卷尺、铅笔、钢笔、停表、手表、棉线、硬币、地图、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你听说过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吗?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 阿凡提说:“若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若桶有这条渠的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若桶只有渠的十分之一,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桶水呢?

1.体验活动:学生用手测量(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课桌的长度。教师:比较每个学生测的柞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同样的课桌却有不同的柞数呢?是因为作为测量标准不同,那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长度、时间及测量。(板书课题:长度、时间及测量)

引入2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3m 1 m = 10dm = 100cm = 1000 mm = 10μm =10 nm 2.教师:要想知道这本书的长度,该怎么办?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回答。

3.展示实物图像: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板进行观察,讨论它们和展示的四种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

b.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它们都有单位和刻度(板书)。它们的测量精确程度不同。那如何使用它们呢?

刻度尺的读数:

[1]2分钟学生开发实验:(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测量活动,利用手中的各种刻度尺来测量物理书的宽度并讨论出本组的结论)。

选五个小组中各推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刻度尺的使用,提醒台下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他们操作中的不妥之处。

[2]教师演示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 2.学生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体验,得出结论。 A如何使用刻度尺?

69

板书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板书) 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板书) 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会放:刻度尺与被测物体长度边缘平行,而且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应认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视线应垂直刻度尺,不要斜视。 会读: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结果,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即: ③测量结果 = 准确值 + 估读值(一位)+单位(板书) 数字

3.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测量钢笔、铅笔的长度(巩固刻度尺的使用)。并把学生测出的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读数是否正确。

4.教师:除了用刻度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有什么方法可测量物体的大致长度?

学生大胆猜想,各抒己见。

教师:其实人体有许多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这是一种新的方法。 B估测法测长度:(长度的估测) (板书)

如:手指厚度约为1cm ,手掌宽约为1dm ,伸长两臂长大约等于身高。利用这些已知长度,对某一些物体长度进行估测。

5.教师:用刻度尺能不能测以下物体的长度?若不能,请大家讨论用何方法才能测出? a.地图上成都到重庆的铁路长度 (棉线法)

b.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辅助法、纸带重叠法) c.一张纸的厚度 (累计法) d.学校足球场的长度 (滚轮法)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只能用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C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板书)

(1)棉线法(化曲为直)(2)辅助法(3)滚轮法(4)纸带重叠法(5)累积法(板书) 讲完后,学生上台演示利用各种方法测量的实验。

时间的国际单位制: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做实验用了多少时间?时间的单位是什么? a.SI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板书)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板书)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1 s = 10 ms = 10μs (板书) 在平常生活中,你们用哪些仪器测量时间?

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把所有答案列在黑板上)。 b.时间测量工具有:手表、停表、电子钟等。

除此之外,你随身就携带了一只表——生物钟,你平静后坐下来,用停表测10次脉搏的时间,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你随身携带的“生物钟”。学生观察讨论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中的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英钟和停表的分度值各为多少? ②停表的读数及如何使用方法? 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

教师总结:①石英钟的分度值为1 min,停表的分度值为1s ②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调零)、二按、三停、四读

③读数:大圈示数+小圈示数

教师出示停表,让一位同学从教室前走到教室后,另一名同学用停表测量,其他同学用自己的手表测量,抽取几个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会发现其测量结果不相同。

误差:

a.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板书)

注意: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它跟测量中的错误是不同的。错误是测量人不遵守测量工具的使用规则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应该可以避免的。误差可以减小,如可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在日常生活,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36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板书)

三、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知识:

1.在SI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刻度尺的使用: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棉线法②辅助法③滚轮法④纸带重叠法⑤累积法 4.停表的使用及读数 5.误差与错误

方法: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的测量方法、估测法。

四、填空与选择 1.单位换算

75μm = 7.5x10 –2 mm = 7.5x10 –5 m, 30min = 0.5 h = 1800 s 2.如图所示,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 ,物体的长度为 2.60 cm;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 ,物体的长度为 26.0 mm。

3.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正确的是 甲 ,测得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72cm、2.71 cm、2.62 cm、2.73 cm、2.72 cm,其中错误的测量记录是 2.62 cm。

4.如图所示,停表指示的时间为 10 s,合 0.167 min。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五、作业布置 完成第40页1—5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m 1 m = 10dm = 100cm = 1000 mm = 10μm =10 nm b.如何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 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③测量结果 = 准确值 + 估读值(一位)+单位 数字 c.估测法测长度:(长度的估测)

d.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棉线法(化曲为直)(2)辅助法(3)滚轮法(4)纸带重叠法(5)累积法

2.时间

a.SI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b.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1 s = 10 ms = 10μs c.时间测量工具有:手表、停表、电子钟等。 3.误差

a.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3

6

6

93

第18篇: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反思

白塔中学

黄娟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测量又是试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依据教材内容安排和课标要求,我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节课安排为两课时完成,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结合教师精讲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对于长度的基本单位,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并结合对刻度尺的观察,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对1mm、1cm、1nm等形成理性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能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掌握估测的基本方法。对于长度的测量,要求学生先测量课本宽度,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测量的基本步骤,并特别强调估读,最后由学生完成作业本的长度与宽度测量。由于学生不了解停表,所以教师先带领学生观察停表的构造和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再让学生测量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使学生学会秒表的读数。

本节课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东西,实际上内容较多,通过教学,发现有三个难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长度的估读;三是秒表的读数。单位换算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但学生理解起来很难,所以我用了2/3课时讲长度单位的换算,帮助学生找到规律,并循序渐进的练习换算。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

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三点不足之处:1,第1课时导入时间过长,并且单位换算练习题设计的难度有点大,有点打击学生自信心;

2、长度的估读没有让学生做逆向练习,以致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值无法确定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

3、秒表的读数应该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展示出来,这样少数理解力差的学生也能学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从这三点改进。

2014-9-13

第19篇:长度测量

长度单位的自述

一天,长度单位的弟兄们到一起开会,主持会议的是“公里”老大哥,它首先发了言:“我们长度等单位是个国际大家庭,今天来参加会的是我们大家庭中的少数派,人们对我们非常生疏,因此,我们先作一下自我介绍.”

首先从会场中央站起来一个说道:“我叫‘引’,是中国籍的单位长度,中国古代《汉书:律历志上》有我的名字,所以我的年龄很大啦!是中国籍古时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千米)=30(市)引.”说完就坐下了.

接着从会议室一个角落站起一个“单位”大声喊道:“我叫‘码’,是英籍长度单位.英语‘yard’的译名,1码=3英尺,1英里=1760码.与公制及市制的关系是:1码=0.9144米=2.743市尺.”

“码”发言完后,就一个接一个的说开了.“我叫‘节’,我是无国籍‘人士’,也可以说,每一国都是我的国籍,因为我是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也可用于度量水流速度和水中兵器(如鱼雷)的速度.我是离不开长度的,海里是我的爸爸,小时是我的妈妈.1节=1海里/小时,例如,某船相对于静止水面的速度为15海里/小时,那么它的航速就是15节”.

“我叫‘链’,生长在海上,是海上计量短距离的一种专用单位,我是一海里的十分之一.”

“我的名字大约谁也没听说过吧!我叫‘浔’;海洋测量中计量水深的专用单位,也可以说是无国籍人士,1浔=1/100链=1/1000海里=1.852米.”

“我叫‘町’,是日本籍,也是一种长度单位,是国际长度等单位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我的面孔怪僻.所以大家见的不多(町=1/36日里,1公里=9.167町=0.2546日里).”

大家发言完后,“公里”说:“很好!我们初次见面,大家认识了一下,我们快回各自的岗位吧!继续发挥我们各自的伟大作用.”

第20篇: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课贴近生活,可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新课的讲授。学生普遍来说都能专心听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必须要测出相应的时间,看来测量时间对于生活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

二、新课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guǐ):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二)长度的测量

了解了国际单位制,我们知道不只是时间有国际单位,长度也有国际单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长度的测量,了解长度的单位。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 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1000m= 103m; 1dm= 0.1m=10 -1m; 1cm= 0.01m=10 -2m;

1mm= 0.001m=10 -3m 1μm= 0.000001m=10 -6m; 1nm= 0.000000001m=10 -9m

3.阅读课文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 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 -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小结

1.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2.长度的测量:长

长度和时间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和时间测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