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整体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31 07:54:50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短文整体教学设计

《短文三篇》教学设计

海南省文昌中学 张淑云

一、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和富尔格姆的《信条》三篇富有哲理的随笔。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是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虽然是零星无序的但真实而细致,处处洋溢着理性的光芒,说出了许多我们有感悟但永远也说不出来的话。解读三篇短文的关键是要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笔进入课本是第一次,学生接触这种极抽象、极具哲理、极富思想性更是第一次。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难点是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①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②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③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2、目标解析: ①从分析结果入手,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

②从分析句子入手,理解文句的内涵,领悟语言的思想和哲理。 ③从把握作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人生。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由于生活阅历浅、心理尚未成熟、对人生思考尚浅或尚少等原因,缺乏对人生的理性或深层次的正确认识。解决的关键是要以课文为切入点,联系生活,进行人文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作者用幻灯片进行介绍,在白板上归纳三篇短文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那就让我们从《短文三篇》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幻灯片1~3)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三)整体感知

1、热爱生命

提出观点: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第一段开头)

支撑观点的材料:“我”对生活的态度,“哲人”的生活态度及对生活的理解,“我”对生活的理解。(第一段中间)

结论:①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第一段结尾) ②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第三段)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点:

①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像一根苇草一样,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死命。

②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

③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3、信条(白板板书) 结构图如下:

我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

信条 这些东西放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行 再提一个忠告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

自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即有哲理的句子、难以理解的句子及自己认为新颖的句子)互相讨论解疑。

1.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3.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明确】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4.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明确】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5.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五)总结主旨

1、《热爱生命》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作者通过对“度日”一词的理解,对生命、生活、生死等问题的自我阐释,道出生命的本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主旨

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人能思想,所以人要努力好好思想。

3、《信条》主旨

人要想过得正常合理就要坚守一定的人生准则,这就是作者的信条告诉我们的。

(六)讨论如何对待人生

引入A:思想有时给思想者带来的不是尊重,而是折磨,比如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刻画了一个英雄末路、行销骨立的形象。他完全可以“随其流而扬其波”,站在黑暗中认为这就是光明。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呢?因为,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引入B:当我们用水浇蚂蚁时,许多蚂蚁就在这场水灾中丧生了。人其实也一样,大自然的一次山洪,一次海啸,一次台风,那么轻易地夺去了人的性命,人真的是一种脆弱而渺小的生物。但是,人能够思想,“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这一点就使人在精神层面上超越了宇宙和自然。这句话就让我 们体会到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 和伟大。

引入C:帕斯卡尔是一根思想的苇草

脆弱:

1、身体不好,病痛始终折磨着他

2、母亲在他三岁时离开了他

3、妹妹受他影响进了修道院,一生内疚

4、39岁英年早逝

伟大: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定理,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并写成了这部能陪你走到“阅尽沧桑和人情的老年”的《思想录》。 有人评价:帕斯卡尔之于法兰西、犹如柏拉图之于希腊,但丁之于意大利,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之于英格兰。

(七)课堂小结

能够在苦难与困顿时不放弃思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思想者。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选自《思想录》,是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这 些零星无序的思想真实而细致,体现帕斯卡尔思想的光芒。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当中,只要积极思考,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我们善于思考,随时捕捉和保留偶然闪现的思想,即使是零星无序的也可以!有朝一日,再回过头去看看自己整理的思想火花,那将别是一番滋味。 生命是自然的厚赐,我们应珍惜之,选择轻生是自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应用我们所有的勇气来提高我们生命的力量。

推荐第2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配乐磁带。

2、走入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走入自然去观察身边的景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文读文的热情,同时也为 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二、基本策略

1、初读感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指名读、同桌检查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悟读思考,做到文通字顺,读得正确、流利。

2、精读品析。这些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的观察方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句段。

三、各有侧重

1、《燕子》:

这篇课文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⑴ 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

⑵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要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2、《古诗两首》: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

⑴ 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⑵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铿锵,学习时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3、《荷花》: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⑴ 激趣导入:你们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幅幅荷花图。

⑵ 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⑶ 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4、《珍珠泉》:

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目的是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了解叙述的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本课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点拨指导。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四、拓展活动

本组教材的拓展活动应与语文园地的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搜集列举中外名家对大自然的精彩描写,并鼓励学生经常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引导学生在说说写写中提高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习作的内容暗含了写作方法的指引,如抓住特点写,按顺序写等,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在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推荐第3篇: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5.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

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1.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7.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教学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推荐第4篇:《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文后练习。

.学生自主阅读前8篇,尝试完成文后练习题。

2.同桌或小组逐篇交流讨论。

二、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逐交流自学成果,小组提出学习中的难点。

2.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的重点,相机加强指导和习练。

例如:

(1)关于查字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根据《养花》一总结方法:不仅要查字典,还要联系上下文选择多义字在词中的合适义项。

B从其他中选出几个词语,学生试着来理解。

《生活是多么广阔》──芬芳

《中华第一龙》──游弋

《狱中联欢》──高歌曼舞

《名碑荟萃》──荟萃、博采众长、劲峭、刚劲

(2)关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除了结合《琥珀》一文练习,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养花》《名碑荟萃》《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或其他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短文。

第二板块

一、随文练笔和习作的评价

.《生活是多么广阔》仿写

评价着眼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及句式的积累和运用(去……去……)

2.《名碑荟萃》的关于介绍书法家作品的解说词

评价重点:一是介绍清楚书法家及其作品的特点;二是从解说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吸引别人,也就是表达方式要灵动,要有听众和观众感。

3.《智慧之花》的缩写及读后感

缩写的练习要抓住主干,重点稍稍多用点笔墨。读后感可结合四组作文的讲评,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

4.《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的片段修改

片段修改只要写明白就可,用词要准确,力戒语言啰嗦。

.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写信一是注意信的格式,二是主要内容──最近的情况和暑假的打算,三是要有强烈的对象感,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当然,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创设情境,多为学生提供写信与人交流想法和思想的机会。

二、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小学毕业优秀文集,可以按文体分类,

可以按年级分类,然后交流阅读,对作文进行一个总体的回顾和复习。

推荐第5篇:《a_o_e_i_u_ü》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a o e i u ü》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六个单韵母ɑ o e i u ü,以一幅生动的画面作为学习六个单韵母的载体。

第二部分是ɑ o e i u ü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以便使学生能正确抄写字母。

第三部分是认识的五个二类生字。

第四部分是声调符号和六个单韵母的四声。 第五部分是两个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ɑ、o、e、i、u、ü六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

2、认清声调符号,掌握ɑ、o、e、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教学重点、难点:

1、ɑ o e i u ü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o的发音及ɑ o e i u ü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本课投影片、ɑ o e i u ü的字母卡片、四声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三个单韵母ɑ、o、e。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设计图:“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背景是欢庆时放的礼花)。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这就是祖国的文字,认识这些文字的小朋友,你们愿意来读一读吗?

不认识的小朋友,你也别着急,老师请来了拼音王国里的小客人,来我们班

1 / 5 级做客。(课件:卡通拼音,嗨,小朋友大家好,我们来做客你们欢迎我们吗?我们的作用可大了,不信你听:拼音王国来做客,学会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我帮你,帮你学好方块儿字,我是你的好伙伴。)

师:拼音王国的小朋友夸自己用处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汉语拼音,看看是不是像拼音王国里的小客人说的那样。

二、学习过程。

(一)教学单韵母ɑ。

1、课件出示字母ɑ:大家好,累死我了,终于第一个赶来和大家见面了,请老师帮忙介绍一下我吧。)看图学习字母ɑ,(出示投影)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ɑ的卡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ɑ,它念ɑ,强调发音方法。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

3、指名读,齐读。

(二)认识四声,掌握ɑ的四个声调。

1、认识声调符号—、/、∨,\。

2、歌谣: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①范读ɑ的四声。 ②齐读、指名读。

③出示课文情景,请学生来读书中两个小女孩的话,巩固ɑ的四声。说一说,“啊,我们看到了„„”。

(二)教学单韵母o。

(课件o:小朋友,大家好,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小动物,你们看见我了吗?我的发音和你们见到的其中一种小动物的发音有些像,你们能猜出来吗?)谁能猜出来?勇敢点说一说。方法同ɑ,但要注意强调发音的方法与口型以及在单读和与声母拼读时发音的区别。

(三)教学单韵母e。

同学们,说的可真好,老师送给你们一件礼物吧,你们希望是什么礼物呢?(课件:出现一只大白鹅)学习单韵母e。通过“鹅”记忆发音。通过鹅在水里游,记忆形。

三、巩固练习。

2 / 5

1、出示卡片,复习发音。

2、出示四声的卡片,依次读,打乱顺序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ɑ、o、e的发音与带声调的读音。

2、认识四线格。

3、教学书写ɑ、o、e。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单韵母,谁能念给大家听?

2、齐背四声儿歌。

3、复习发音:à、é、ò、ā、ě、ó、è„„

二、认识四线格。

在黑板上打好四线格或用投影仪打到大屏幕上,告诉学生哪个是上格,哪个是中格,哪个是下格。

三、教学生书写ɑ、o、e。

1、学习ɑ的笔顺。

2、联系插图帮助学生记忆ɑ的形。

3、师范写,学生书空,并在练习本上写三个ɑ。

四、学习o的笔顺。

方法同上,但要边写边巩固发音。

五、学习e的笔顺。

注意强调写法:e是一笔写成的,学生书空。

六、总结ɑ、o、e都占中格,并要占满格。

七、学生练习书写。教给学生儿歌: 张大嘴巴ɑ、ɑ、ɑ 拢圆嘴巴o、o、o 扁扁嘴巴e、e、e

第三课时

3 / 5 教学内容:

1、学会单韵母i、u、ü及书写。

2、会认5个二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习。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单韵母ɑ、o、e(出示卡片)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新的字母i、u、ü。(教师在黑板上板书i、u、ü,并用清晰、洪亮的声调读出字母的音。)

二、学习字母i。

1、出示图“蚂蚁”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借“蚁”的音学习i)

发音时,把嘴轻轻地张开一点,嘴唇不圆。(教师注意要多叫几位学生单独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i与图上的小蚂蚁什么地方很相像?

3、指导书写。

讲: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

教儿歌:一竖占中格,一点在上边。(书写时要注意,圆点不要点得又大又黑否则作业显得又脏又乱。)

三、学习字母u。

1、出示图“乌龟”学习字母的音。

2、问:图上画的什么?

(借乌龟的“乌”,学习u)乌龟的“乌”的发音与字母u相同,发音时把嘴唇收成圆形,使中间留一个小孔。

教师范读u,学生学读u。 (齐读,个人读,分行读等)

3、指导书写。

4 / 5 u的笔顺是先写竖弯,再写竖,要写在中格。

四、学习字母ü。

1、出示图金鱼,学习字母的音ü。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鱼的音学习ü)把鱼的音平读就是ü。发音时,口腔近似闭拢,双唇撮成一个小圆孔。教师范读ü。学生学读ü。

(有时学生读不准音,可以先发i的音再把嘴唇拢圆就可发出ü的音。)

2、观察金鱼,学习字母的形。字母ü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鱼嘴与上面吐的两个泡泡合起来很像ü。) 教儿歌:ü像小鱼吹泡泡。

3、指导书写。

ü占中格和上格,先写u,再写头上的两点。

五、巩固练习。

1、看黑板读字母。

2、看拼音卡片读字母。(注意把六个单韵母穿插练习)

3、练习写字母。

5 / 5

推荐第6篇:《g_k_h_j_q_x》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g k h j q x》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教材分析:

本课一共6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六个声母ɡ、k、h、j、q、x,以六幅生动的画面作为学习六个声母的载体。第二部分是j、q、x与ü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j、q、x的书写格式及笔顺,以使学生能正确抄写。第四部分是需要学生认识的几个生字。第五部分是三拼音。第六部分是两个活动。

教学目标:

1、与学生共同学习ɡ、k、h、j、q、x6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型,正确抄写。

2、掌握三拼音的拼读方法。

3、掌握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

4、认识5个常用字。教学重点、难点:

1、ɡ、k、h、j、q、x的发音及韵母的拼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三拼音的拼读方法及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是本课的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卡片,四线格小黑板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ɡ、k、h、j、q、x6个声母的发音及三个声母的书写。

2、认读5个二类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声母、韵母。(卡片)

二、学习ɡ、k、h、j、q、x。

(一)学习发音。

(多媒体)利用图片记忆声母的发音。 注意:声母要读的又轻又短。 ɡ:一只鸽子的“鸽”就是ɡ的音。 k:蝌蚪的“蝌”就是k的音。

1 / 3 h:荷花的“荷”的一声就是h的音。 j:公鸡的“鸡”就是j的音。 q:气球的“气”就是q的音。 x:洗手的“洗”的一声就是x的音。

(二)认识5个二类生字:鸽、子、荷、气、洗。

根据图片利用想象法了解字母的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这些声母的写法。

(三)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学习认真观察ɡ、k、h、j、q、x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2、练习抄写ɡ、k、h、j、q、x6个声母。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字母,生字读书比赛。

2、书写6个声母,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与单韵母相拼,并带出一些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两拼音:ɡ-e ɡe个歌哥各。ɡ-u ɡu古故姑 k-ɑ kɑ卡。k-e ke可科课。 k-u ku哭苦裤。h-ɑ hɑ哈。 h-e he和喝。 h-u hu湖户壶。

二、学习拼读3个声母同单韵母的音节。(各个音节的四声并带出一些生字)

三、教学拼读jqx与ü组成的音节。掌握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 教师板书:j-ü-ju q-ü-qu x-ü-xu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认为老师右边的音节写错了)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故作吃惊状,说:哎呀,老师写错了,快打开书看看。学生打开书发现老师没写错。

这是怎么回事,你试着拼读拼读,在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产生争论有的认为老师写错了有的认为老师和书没有错,就应该这样写。)

2 / 3 老师及时予以肯定,向学生说明原因。为了方便记忆教学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马上就脱帽。或jqx小淘气,从不和ü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面帽子就摘去。

学生跟读儿歌,然后练习拼读音节。

四、学习三拼音节。

1、(图)西瓜的“瓜”的音节是“”,这是个三拼音。

2、ɡ是声母,u叫介母,ɑ是韵母,小女孩猛推ɡ u ɑ三个卡片,快速连读,拼成音节“ɡuɑ”。

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 领读、开火车读。

联系拼读音节“kuɑ”“huɑ”“ɡuo”“huo”“kuo”“xiɑ”及带出生字。

3、巩固练习:开火车读卡片,音节游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复习声母拼读音节。 区分下列字母:d-b q-p q-ɡ n-m f-t

二、拼读音节词。

1、花朵、西瓜、下课、国家、拔河、打鼓、七棵、胡须。

2、用下列词语,拼读音节讲故事。下棋、洗衣服、喂小鸡、搭积木。

3 / 3

推荐第7篇:整体识词语教学设计

整体识词语教学设计

袁珍

【执教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学生分析】经过3个月的学习,本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整体识字方法,认识 60个词语。 2.读好第五单元中的多种形式的词语。 3.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丛书101页《数字成语排排坐》。2.出示谜语,猜谜底。

二、检查预习,巧妙识字。1.词语大比拼

瞧,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这么难的谜语都没有打败你们,那我可就要出难题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大比拼。 出示词语。

自由认读词语,接着我们来大比拼。

第一场:男女比拼(男生前三行,女生后三行),男女互换。 师:男生不愧是男子汉,声音洪亮整齐。女生可要加油了!

女生的声音甜美可爱,继续努力。 第二场:竖行比拼。 第三场:小组比拼。 2.搭建智慧屋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当小小建筑师(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搭一搭我们的智慧屋吧! 火车火车就要开,谁来开?

(1)逐一出示词语:数数、京城、诉说、那些、安全、现在、景色、平静、回家、清楚、可爱、高兴。 (2)词语读正确了,房屋盖一层。

师评价:你总是这么棒,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智慧星。

比起以前你已经有很大进步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可以更棒的! (3)齐读词语。 3.燕子走迷宫

在智慧屋里有只小燕子走丢了,你们愿意帮助它找到它的家吗?(愿意)那我们一起齐读来帮它吧! 课件出示迷宫图片、词语。

词语:报告、彩旗、飘落、回答、清点、这些、自己、学会、仔细。 4.做游戏

过渡: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个萝卜蹲的游戏。(生拿出提前做好的词语卡片)现在,选6个小朋友带上自己的词语卡片上台来玩游戏。

游戏规则:先自我介绍,并记住其他的词语宝宝。谁说错或者没跟上节奏就淘汰,淘汰后自己拼读卡片上的词语带领大家读两遍。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的识字。 5青蛙跳水

你们玩得这么高兴,小青蛙可待不住了。快让我们看看小青蛙想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出示青蛙跳水图)哦!原来是青蛙跳水呀!但是小青蛙有点胆小,要我们帮助它们,谁愿意?

词语:广播、风景、美丽、兴奋、彩虹、带头、能干、深深、问题。 指名读。

三、链接生活,快乐识字。

这么多的难关你们都闯过来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吧!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猜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词语:**、长城、升旗仪式、五星红旗、搭积木、广场、数学、落叶、老鹰、燕子、茄子、冬瓜、彩旗、蓝天、运动会、再见。(一一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些词语是孩子们生活经常见到的,把生活里的东西带进课堂,让孩子知道生活里处处有学习、能学习。

四、总结

这节奇妙的词语之旅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能有更高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当中,你会看到一个神奇又美妙的世界! 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05页《成语中的动物世界》

推荐第8篇:“多彩童年”整体教学设计

“多彩童年”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共有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学起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要加强单元主题整合意识,注重整合学习资源,整合学习方法,使本单元教学形成一个有效整体。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方法或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本单元教学预设四个环节。

1.课前预习。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字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文章内容,整体感受多彩童年。教学时以课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民族小学》为主,附带课文《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并拓展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

3.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把文章中描写多彩生活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4.拓展延伸。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利于主题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写作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

一、二年级学习的识字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学习生字。学会本单元49个生字,逐步养成独立学习认字的能力。

2.能够读出书中不同语段的情感,如自豪、快乐等。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4.积累语言,拓展习作。运用从文章中积累到的词句、情感或方法写一写课余生活。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2课时

课内学习:4课时

拓展阅读与实践:2课时

习作:2课时

第1、2课时:指导预习

一、熟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通过查课后生字表、查字典、请教老师或同学来认识。

2.组内交流。小组内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

3.全班交流展示。

二、归类识字

1.自由认读。

2.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存在困难的生字。

3.小组长检查每一名组员的认读情况。

4.教师抽查认读情况。

5.小组合作,将生字归类。

6.展示归类卡片。

三、指导书写

1.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坪、坝、招、蝶,孔、铜、粗、劲、绒、朝、钓、拢、峰等。

上下结构的字:耍、装、些、苍、奋、勇、雀、舞、察等。

半包围结构的字:戴、尾、趣、居等。

2.根据结构分类,用钢笔书写生字。注意顿笔,书写工整,文面干净。

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的字:绒、假、雀、舞等。

四、了解课文内容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分享给大家,比一比,赛一赛。

2.小组内交流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每组选出4人全班交流汇报,每人一课。

五、预习检测

1.小组内,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长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朗读过关检测并做好记录和评价,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检测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师抽查总结

教师根据组长汇报的情况,作出评价,重点指导过关检测中遇到的问题。

第3、4课时:整体感知,细读品悟

一、出示蒲公英图片。谈对蒲公英的认识

二、学习(《金色的草地》,读课文,谈乐趣

1.读课文。边听边在文中画出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2.谈乐趣。把画出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说一说有趣在哪里。

3.展示交流。每组选出一两名同学将画出的有趣的句子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一说有趣在哪里。教师指导两处。

4.小组内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

5.全班交流,解决有疑惑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6.谈收获,从情感或写作方法等方面展开。

三、像学习《金色的草地》一样,自学《我们的民族小学》

自学提示:

1.用心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声情并茂地读一读。

2.多种形式朗读,评出组内“小小诵读者”。

3.再次感受这篇课文。自由读。

4.组内提出问题,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

6.谈收获。

四、回顾

再次感受两篇课文中美好、快乐的情感及生活。

五、举一反三,放手让学生自学《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

第5、6课时:语言积累,升华情感

一、感悟好词佳句

1.学生们将课文中学到的好词佳句找出来。

2.自由读一读。

二、写出好词佳句

1.将画出的好词佳句认真抄写在摘抄本上。

2.小组交流读书笔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3.全班展示读书笔记。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给全班同学听。全班同学共同评一评,哪个同学写得好,好在哪儿。自己改正不足之处。

第7、8课时:拓展阅读与实践

一、主题阅读

1.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推荐阅读丛书《五彩的童年》中“童年故事~记忆中的童年”两组中的29篇文章,自己选择其中的5篇文章重点阅读,完成阅读卡,能有自己的阅读收获。其余篇章可以略读。

2.阅读汇报。

要求:能讲书中的一个故事或能结合所读内容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二、主题活动

围绕本单元,做一张手抄报或开展一次课外活动。

第9、10课时:快乐习作

一、师生互动,交流内容

经常参加的活动有哪些?在课余,还发生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哪件事?那一次,你感到特别的是什么?

二、示范文,谈写法

1.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2.课余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

3.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写,写出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特点。突出的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4.内容多,要按一定顺序写。

5.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6.写好自己,写出感受,能让人分享快乐。

三、快速写作,展示风采(略)

作者简介: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推荐第9篇:《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

《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养花》

【教材分析】 《养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综合复习里的第一篇课文。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种种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为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成语;抓住核心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让学生品评重点词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就是生活的乐趣,且是五味俱全的乐趣,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情境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咱们先聊个轻松愉快点的话题吧——每个人都有爱好,对吧,就拿老师来说吧,我闲下来的时候特别爱看书,尤其是文学类的,历史类的。不知道同学们都有哪些爱好呢?能和我说一说吗?(生自由回答)

咱班同学的爱好可真不少,可见课余生活还是挺精彩的。但是啊,把咱们的爱好加一块,可能都不及一个人多,这个人就是文学大家老舍先生。(出示老舍的照片和资料PPT2)

2.为什么这么说呢?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曾经在一本书谈到,老舍的爱好有 19 种之多,比方说打拳、收藏古玩、说相声、唱戏曲、养猫、绘画、书法等等。多吧?我想,老舍能够写出这么多精彩的文章,这些爱好可以说功不可没。丰富多彩的生活正是老舍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就是老舍写的他的爱好之一《养花》 (板书课题“养花”,生齐读)

(二)新授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先来看看大家会不会读这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 PPT3) 指读正音,全班齐读所有词语。课文后边有一个题目,让大家查字典选择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出示带点字义项 PPT4)今天让大家偷回懒,老师已经帮大家查了字典,同学们只要选择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就可以了。哪位同学来试试? 2.词语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课文:题目是《养花》,内容肯定离不花。 (板书:花)

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一共七个自然段中,哪个自然段最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PPT5)

齐读这一段(PPT6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为什么觉得这段能概括主要内容呢?这其实是全文的中心句。提示学法:我们可以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导学:同学们,在老舍看来,养花充满了无限乐趣,(板书:乐趣)尤其是,这些花花草草在老舍亲自侍弄下,长得生机勃勃的,你说老舍的心情该是怎么样的?(生:高兴、愉快、舒畅„)对啊,心里那叫一个美! (PPT7出示问题:那么就请同学们默读第3-6 自然段,注意体会:你从哪些词句中能够感受到老舍的高兴心情呢?勾划相关词句,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讨论。)开始吧! 4.汇报

第三自然段: ①“有意思”说的是什么有意思啊?

②仅仅指“花老开着”有意思吗?(还指“摸着门道”有意思)

①“摸着门道”和“找到方法”表达意思一样,用哪个好呢?为什么? (“摸”含有摸索、探索、反复实践之意)

②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摸索、反复实践”呢?(一来二去、天天照管)小结:对啊,花和人一样,脾气秉性都不一样,得朝夕相处才行。若是置之不理,花草就会——自生自灭的。(板书:见识)这些见识,绝对是老舍通过反复实践得来的,比纸上谈兵可强多了。所以,老舍觉得有意思呀,自然就会“笑逐颜开”(板书:笑) 第四自然段: ①“有意思”又出现一次,这里又是指什么有意思呢? (找的句子完整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② 都找着了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注意想象: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答)

③ 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抢救花草的事儿,在老舍看来,是“多么有意思啊! ”对吧,都同意吧?(生:同意!) 但我怎么有点想不明白了:老舍不是有腿病吗,都达到了不能久坐的程度,还把自己折腾得“腰酸 腿疼、热汗直流” ,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感谢花草„„有益身心、胜于 吃药)

①老舍往返于“写作”与“照顾花草”之间,如此循环,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哪句写出“如此循环”的含义?

②正像老舍所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PPT8出示句子)请同学们顺着老舍的思路,想想看“不劳动”除了连花也养不活以外,还会怎样?(生自由答)换言之,从小处着眼:要想有饭吃有衣穿,就必须劳动;从大处着眼:要想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文明,就必须劳动! (板书:劳动)

③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并牢牢记住它,时时刻刻鞭策自己。

小结:老舍这花真没白养,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悟出了人生道路,有这样的意外收获,老舍自然喜上心头。(板书:喜) 朗读本段:读出老舍的喜悦,和参悟到人生道理的深刻。(指读——指读——齐读) 第五自然段:

①能说说老舍为什么“骄傲”、“喜欢”?(夸“好香”——全家骄傲,肯定了劳动成果)(板书:香)

(花分根,送友人——喜欢,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板书:果) ②接着往下看,还有高兴事呢!“秉烛夜游”,什么叫“秉烛夜游”?秉烛夜游是为了干什么?简介昙花?所以有个成语叫“昙花一现” (PPT9 出示昙花图片) 小结: 老舍不仅与友人分享了果、香,还分享了花的优美姿色,(板书: 色)老舍把一份快乐复制成很多份快乐,真是个乐于分享的人啊。

第六自然段:

同学们,生活是不确定的,这是《桃花心木》里的种树人告诉我们的。养花也是一样,除了有“喜、笑、花、果、香、色”这些乐趣之外,还有什么?(板书:忧、泪)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伤心事呢?(砸死菊秧)你能理解老舍的心情吗?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转瞬间化为乌有,换了谁都会难过的。可是,这么难过的事,有必要写出来吗?全文不都在“乐趣” 吗?(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作业本上学过的一篇短文《生活的滋味》)(以忧衬乐,说明爱花,“反衬”的写法)

(三)总结 完整的人生应该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人生。所以,老舍能够把养花过程中的艰辛、忧伤,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乐趣”,共同装进这个叫做“乐趣”的花瓶里。(勾勒“花束”) 让我们也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养花的乐趣啊——(师生共同背说最后一段) 我想把这含义深刻的特别的鲜花,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也送给我自己,让我们共同回味一下:其实,养花的乐趣,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乐趣呢? 《生活是多么广阔》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什么是生活?怎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充分理解第三节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理解诗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朗读诗,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的第

二、三节,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二节的适当地方,补上几句结合自己生活的诗句。

2.难点是理解第三节诗句的含义。

(二)疑点

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第三节的含义。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诗歌。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板书设计、思考题等。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课件导入新课(6分)

1、激趣谈话

2、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

1、图

2、图3„„。

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 分别介绍图意。

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多有意义!他们和你们一样都很热爱生活,说到生活,使我想起了一位诗人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诗人,他叫何其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于 1941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好,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板书:1 生活是多么广阔

请孩子们齐读一遍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孩子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看看这位诗人是怎么说的?请打开书第163页。先读一读这首诗,看谁读得好,读得认真,看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8分)

1.自由朗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

2.指名读诗。纠正读音(“藏”是多音字)。请大家评议读得怎么样?

3.齐读。提问:(1)这首诗分为几节?(2)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4.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再读探究,突出重点(师生共议)(23分)

1.指名读第一节。

第一节讲了什么?(第一节讲了诗人对生活总的感受——生活无限广阔。)

2.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指名读第二小节,

(1)师生共议,边议边板书。

板书:

参加歌泳队 演戏

建设铁路 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 坐在实验室里 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 滑雪 驾船

探险 搜集植物

露宿„„„„

孩子们,你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你们想做什么呢? 孩子们,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请你们来为第二节补充几句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把自己的生活写成诗,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让孩子们思考大胆地说。

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3.学习第三节。

(1)齐读,分小组读。

(2)师:你们读了这一小节,看看你们读懂了哪一句?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3)板书:

过极寻常的日子

寻常的日子 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生活的快乐

善于生活 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和宝藏

以心发现心

(4)师生共同讨论这几句诗的含义。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轰轰烈烈,惊险离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在生活中我们将自己的热情与希望传达给周围的人。

“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用心去感知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注意向别人学习,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4)师总结:第三节说明在极寻常的日子里,只要善于生活,也有快乐和宝藏。

3.学习第四节。

(1)齐读第四节。问:这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与哪一节相呼应?

(2)师:第四小节是总结全文,讲生活不仅无限广阔,而且十分美好。同第一节呼应。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结构是怎样安排呢?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生活是多么广阔”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

(4)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配乐)

(四)扩展(3分)

1.课外延伸:请孩子们也来学写诗,把自己生活中发现的事物也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写好后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刚见面,又要分别了,刘老师想一首诗送给你们,作为我们这次的见面礼:

我为晏阳三小的孩子们歌唱

我为孩子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孩子们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板书设计

1 阅读段段通 结构图示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2、板书:

参加歌泳队 演戏

建设铁路 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 坐在实验室里 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 滑雪 驾船

探险 搜集植物

露宿„„„„

《中华第一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形貌,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复习用字典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3、能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点及被作为图腾的原由,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4、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教学难点

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龙”的繁体字,及龙的图片,揭示课题

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龙”字开始说起。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作为龙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这古老的中国文化。今天我们一起去追寻龙的踪迹,学习《中华第一龙》

2、板书课题

3、生齐读课题,(这是中华的第一条龙,再读课题)评:同学们读出了第一的气势

二、检查预习,复习查字典方法

过渡语: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1、课件出示、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濮阳

粗犷

蜥蜴

游弋

房椽

举世瞩目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2名),(评价:你读得真好,都读正确了) 齐读,出示带拼音的。(落实读音)“椽”字前鼻音

2、这些加点字我们平时不常见,比较陌生,相信同学们课前一定都查过字典了。那么你是用哪种查字法认识这些字的呢?自己回想下,举例说一说

3、指名交流

4、小结查字典方法。(师: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老师把同学们说的查字典的几种方法整理了下。谁来回答第一种

1、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和字义用(音序)查字法,如“瞩”应先查音序(Z),再查音节(

2、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和字义用(部首)查字法, 有些字部首就是常见的偏旁,如“濮”应先查( )部,再查(14)画;有些要从字的中间找部首,如“坐”查“土部”,“爽”查“大部”。还有些字本身就是部首,被称为(独体字),那么这个字本身是偏旁,如“弋”,应查(弋)部。

3、查难检字用(笔画索引)的办法。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过渡语:语文学习,字词是基本功,掌握了本文中比较陌生的词语。请打开书P157,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龙文化。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这三个任务,出示自主学习提示:(谁声音响亮点,为我们读下提示)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上“先讲„再讲„最后„”句式 (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图腾?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师巡视

3、交流反馈

(一)、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主要内容:本文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象征意义。(来历

形成过程

象征意义)板书

(二)、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去认识并了解中华第一龙,

1、出示课后题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2、这道题的答案在文中哪里?(第一段)出示第一段,谁来回答?指名回答 参考:“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

它的特点是: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色彩。

3、(多媒体展示“中华第一龙”)这就是中华第一龙。因为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的形象,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用贝壳砌成,而且造型粗犷,所以考古学家称之为中华第一龙。

4、师小结:像这样的解题方法,我们并不陌生,在平时上课,考试时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谁能概括下,我们刚刚解题的步骤?(板书:审清题意,确定段落,划关键句,提取概括)这四步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的找到阅读的答案。

(三)、过渡语:中华第一龙的发现,有力的证明了“龙”的形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年前我国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那么什么是图腾?用上刚才我们概括出的方法,答案锁定在哪一段?(第二段)指名回答

1、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是民族的象征和希望。生齐读这一句,

师:因为中国的图腾是龙,所以可以这么说“龙,是中华民族认定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指名读,读出你理解的重点词。齐读

四、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过渡:龙蕴含了祖先的哪些希望,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文中哪一自然段对此作出了解释?第4段(出示第四段)

1、指名说(追问: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有这些希望?)

2、出示:因为祖先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齐读这句

3、师:古时候,人们对这些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比如说,出示图片(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

4、谁能用朗读表现这些词语?读出震惊和崇拜。指名2位,齐读(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势和力量,想象下,在古时候,还有哪些现象使得古代人们震惊和崇拜?(地震、海啸)

这些现象都使他们震惊,那是因为读——古时候,人们。。)

5、师:当我们的祖先面对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图腾身上,于是读——我们的祖先便希望。。。。

6、龙的身上蕴含了祖先美好的愿望,是古时候人们为认识大自然的,战胜大自然的美好的愿望而想象创造出来的产物)指名读(于是。。。。)齐读(读出龙的神奇和祖先的美好愿望)

7、师:所以,我们的祖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的身上,创造了龙这样的艺术形象,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

8、猜一猜: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的身上, 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些动物特征分别象征着什么?

9、、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创造出了结构这么复杂的艺术形象,使龙成为万能之兽,万能之神。既能在天上飞、水中游、路上走、无所不能,神通广大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怎样? 参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创造力。

五、感受龙艺术

1、可见,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可谓意义深远,它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龙的形象,你知道有哪些龙的形象存在?

2、交流: (1)、建筑物和生活用品,都以龙作为装饰,人们把它刻在

。。。 人们为什么要把龙刻在船上。。。代表什么?(吉祥,神圣。 (2)、节日里或庆典上,舞龙是最隆重的活动?(喜庆,力量) (3)、很多成语中带龙字?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祝福,赞颂)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指名说。

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很多龙字的成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记住。男女分读

3、总结:这些都说明了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龙是其中的佼佼者。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寓意吉祥,兆映祥瑞,又是中华民族威武精神的体现。

4、中华第一龙的发现,意义非凡,让我们带着自豪之前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拓展延伸,复习巩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龙是我国的图腾,寄托了古代人民认识大自然,战胜大自然的美好的愿望,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龙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本册的第二组课文中,也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书翻到24页,分别是

2、《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1.《北京的春节》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老北京的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哪些特点?带着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没结束)。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4、《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园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傣家竹楼落成时要成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体现了民居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5、《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6、最后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龙的传人》,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体会我们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

狱中联欢

一、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板书课题。

首都北京即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被国民党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着许多革命者。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了毒手。

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板书课题:狱中联欢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1。

1.指名四人分部分读课文,全班思考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3.完成“思考·练习”1的填空: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借以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三、自读“交换礼品”的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这些礼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明了什么,然后交流。

(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出这样的礼品,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四、讲读“贴对联”的部分。

1.自读,在每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2.讨论·交流。

(1)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横额“苦尽甜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的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春回”,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5)两个天窗—出气 一扇风门—伸头,“两个天窗”“一扇风门”,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横额“乐在其中”,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也是对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揭露。

总之,狱中的革命者运用对联这一形式,抒发了革命情怀,同敌人进行了既巧妙又坚决的斗争。

3.练习朗读,读出革命者的智慧与坚决,读出敌人的愚昧与无奈。

五、朗读“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三部分。

六、作业。

1.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讲读“表演节目”的部分。

1.自读,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2.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思考·练习”3的两个句子。

(句子(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革命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革命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2)中的两句话,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革命前辈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上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3.朗读,读出上述思想感情。

二、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锤:翘舌音,左窄右宽,右半部注意写正确。

锦:前鼻音。可与“棉”比较字形。

拆:翘舌音。可与“折”比较形、义。

劲:后鼻音。注意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

乾:前鼻音。后边不要加一横。

坤:左边是提土旁。

渣:翘舌音。右边是“查”。

滓:平舌音。右边是宝盖头下一个“辛”字。

享:后鼻音。不要丢掉一横。

绅:翘舌音。注意同“坤”区别形、音、义。

嘲:翘舌音。注意“口”的位置。可在“朝”的基础上记忆。

三、练习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词:锤子 锦旗 苍劲 乾坤 渣滓洞 享受 劣绅 嘲笑

二、一部分一部分地练习朗读。

1.指名读。

2.全班评议。

3.各自练读。

4.再指名读。

三、抄写课文中的对联。

四、从“自读课本”或其他书报刊物上选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做练习,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读后能记住主要内容。教师要统计阅读时间,并用填空题、选择题检查阅读效果。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推荐第10篇:《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第11篇:整体备课教学设计(优秀)

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初二的学生学习它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同时这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还要引导学生赏析月之美,进而理解”闲情逸致”。

[教学目标]

1、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

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呀,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下了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你能背诵几句吗?

(我用这样的课文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自然的和课文内容吻合,效果极佳,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回答积极,并没有因为听课老师多而不敢回答问题。)

是啊,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疏通与诵读

1.采取教师泛读、学生自读、朗读、默读,互评等形式。(目的的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理解和感受全文)、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章意思。(方式:这篇文章短小,意思也易理解,可以要学生自己先翻译,然后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这是廖老师给的建议,我觉得挺好的,后来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试了一下,学生反映还不错。)

三、赏读

1.景物赏析

(1)启发: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怎么表现的?

明确: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暗喻:月如水(清明澄澈)

映衬:影衬光(清丽淡雅)

(2)写出了月的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此何时?望日之前,朗朗晴空,明明皓月)月色之明 藻,荇交横(若真是水中所见,可见水——清)月色之清 盖竹柏影也---(影子分明,则说明?光——浓)月色之浓

(3)添一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蛙鼓阵阵,流荧飞舞,狗吠鸡鸣,笑语随风散。”)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点明时间,秋夜,地点,承天寺,再加上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渲染出清凉幽静、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意境,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而添加语增添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地点,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上课的时候,这段美景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品,品出了月色之美,还要读出来,感受出来。)

1.探究苏轼的心境

过渡语设计:《记承天寺夜游》里的月夜小景,确实美伦美奂。面对这样一轮明月,触景生情,唤起了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作者不禁感叹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怎样理解“闲人”二字?

(1)提示:找找他们的“闲”,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的“闲”?

预设准备:

入夜即睡,闲也;见月色美好,欣然起行,闲也;看松柏影子如此仔细,闲也。赏月的只有两人,别人都是忙人,用别人的忙来反衬两人的闲。唯其闲,才夜游,才赏月夜之景。

(2)那么,这里的“闲”到底是什么意思?课文下的解释是“清闲的”,你有何看法?

预设准备:

①清闲的: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所以清闲。

②有闲情雅致的:并不是所有清闲的人,都会有如此雅兴。现代生活中有很多闲人,他们宁愿把时间掷在搓麻将、玩游戏之上,是想不到安静喜悦地赏月的。可见,这里的闲还是“闲适”的闲、“闲情雅致”的闲。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有理。但更多的要学生理解到闲情雅致的闲。) (3)有参考书说这个“闲”除了上面说到的两层意思外,还有对自己被贬谪的牢骚不平,有愤激,有悲慨。你的看法如何?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或苏轼的身世来分析。 预设准备:

①并没有这种郁郁不得志的牢骚与愤激。从文中“欣然”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与闲适,从文中的写景句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李白思乡之时,他眼里的月色如霜,冷冷地,烘托出凄清的心境;而文中描写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月色比作空明澄澈的水,把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这样美妙空灵的境界折射出的是“廓然无一物”的内心,是一种虽处逆境依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寓情于叙,融情于景,让人处处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讨论时,作相应的朗读、背诵指导,读时应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感,以此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

②从苏轼的经历来看,也并不会有这种情绪投射。苏轼坚持自己对政局的看法,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被贬至杭州时,他筑苏堤,造福百姓,诗云“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贬至密州,他“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发安慰之语;贬黄州,初到之时,他感慨“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与友人游清泉寺,更是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语;贬惠州,他“不辞长作岭南人”,表露“我心安处即我家”的胸怀。他跨越儒道两家,得志时进取,失意时释然,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所以,虽遭贬谪,看到月色喜人,他“欣然起行”,依然有闲情雅致夜游赏月。

(此为赏读的难点,教师应提供帮助,借助丰富的资料,来丰厚文章的内涵,开阔学生的思路。)

(4)、苏轼交友甚广,为什么那夜偏偏要找张怀民一起赏月?

预设准备:两人际遇相同,同为贬谪到黄州的“天涯沦落人”;两人志同道合,虽贬谪而豁达。张怀民在黄州有建“快哉亭”,不因为贬官而烦恼,利用空闲时间,在山水之中纵情游览,自得之乐远远超过一般人。两人都能娱情山水风景,都是“闲人”,所以当苏轼“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张怀民。两人心有灵犀,关系甚笃,这一点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对最后的“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朗读指导,要读出朋友间志同道合的深情,读出两个“闲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一个“闲”字,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用一个关键字撬动整篇的阅读,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引人相关资料,不断丰厚文本阅读,使文本阅读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取得浅文深教的效果;对重要语段进行诵读指导,内化赏析感受。设计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四、背诵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背诵。

背诵指导:

本文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可分三个层次来背诵。

叙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写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抒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设计意图:课堂要追求效率,文章短小,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背诵任务。教师在赏读基础上,给学生以抓手,使得学生当堂成诵。)

五、结语

这节课,我们随着苏轼的文字,赏到了与众不同的月景,更赏到了虽处逆境却依然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相信大家从中可以获得一种人生的感悟。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苏轼: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如果大家对这位宋朝的大文豪感兴趣的话,建议大家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设计意图:总结收束全文,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阅读推荐,引发阅读兴趣,开阔阅读视野,进行文化积累。)

第12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自然奇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备课思考

一、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有很多与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学生会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会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注意事项。从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知识点提醒 1预习课文

导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2理解内容

四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景象,都可以“奇”字为突破口,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找出描写神奇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并交流体会。 观潮》景观之奇可从大潮的声音、形态和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两方面进行感受。 《鸟的天堂》景观之奇可从榕树和鸟两方面进行感受。榕树大,茂密,碧绿,非常美;鸟声鸟影,形态多样,姿势各异,非常热闹。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之奇可从地理位置、峡谷比较、生物多样等方面进行感受。

《火烧云》景观之奇可从色彩绚丽和形态多变两方面进行感受。 划出相关语句,让学生朗读体会,但是不能把朗读指导的重点只放在这些句子上,要放在课文的语境中,让学生在理解了整篇课文的基础上朗读。

3领悟表达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

我们要想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就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一)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地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评价: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二)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列数字,作比较。

2.作者怎样说明大峡谷景观奇异?

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三)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 1.作者怎样说明榕树奇?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写绿叶。 2.作者怎样说明鸟奇?

先写各种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又写鸟儿的姿态(叫、飞、扑),最后专门写一只画眉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

(四)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1.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也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2.“烧”字准确、形象,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3.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颜色变化,如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形态奇妙多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

4知识点提醒

A生字:音:称 屹 应接不暇 秘鲁 树干 兴奋 不禁

红彤彤

形:薄 规律 蒙

耀 隙 暇

B词语:特殊格式的词语:AABC AABB ABB近义,反义。

C关于鸟的天堂的引号的用法,设疑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鸟的天堂》的结尾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教学用书》上说:‚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第二个不加引号,这是作者亲眼所见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有的资料上说:‚第一个加引号是指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指榕树上自由自在生活的鸟儿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是它们的乐园。‛(令怡按:这是个病句)以上两种说法哪个正确? 作者(巴金)以赞叹之笔‚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文章的结尾,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给这棵大榕树的特定的称号,故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没有加引号。其实教参和别的资料上的说法并没有发生矛盾,特定的称号也是当地人和游客给予的,说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是引用别人的话也并没有错,只是没有第二种说法来得确切。(令 怡)

(四整本书阅读──《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安徽人民出版社

本套图书包括十五册,分别是《1.宇宙探索》《2.地球万象》《3.气象万千》《4.人类探险》《5.生命微观》《6.植物世界》《7.动物天地》《8.动物与人》《9.自然生态》《10.环境保护》《11.江河博览》《12.湖泊风光》《13.飞瀑涌泉》《14.名山异洞》《15.海洋奥秘》。

搜集资料──交流资料──积累成语──创办手抄报 附:

1.带“绿”意: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千山一碧碧波荡漾翠绿欲滴绿草如茵

2.描写景色: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翠色欲滴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3.带“春”: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春山如笑

4.天气:风和日丽烈日炎炎和风细雨彤云密布晴空万里万里无云狂风暴雨倾盆大雨天昏地暗绵绵细雨

5.花: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花团锦簇含苞欲放花红柳绿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万紫千红鸟语花香

6.草: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草如茵草长莺飞奇花异草 7.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红叶似火枯木逢春苍翠欲滴

8.山:危峰兀立崇山峻岭怪石嶙峋奇峰罗列山明水秀蜿蜒盘旋山光水色冰消雪融

9.水:水平如镜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微波粼粼浩浩荡荡水花四溅波涛汹涌 10.天空:碧空如洗晴空万里万里无云 (六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前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说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象──思考如何写──学生作文──讲评作文。

板块一: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1.课前观察、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2.启发谈话: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

3.小组交流: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一说。

5.教师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6.延伸拓展:把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板块二:习作教学──写一处自然景观

1.作前指导: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中旅游。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也可以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还可以联系“我的发现”,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词句。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作文讲评

描写春天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描写夏天的古诗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第13篇: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1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1个语文园地,内容丰富多彩。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组教学,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祖国发展成就。

2、引导学生以自豪的心情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以自豪的心情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5课时

单元复习五

1课时

考试及试卷评讲

3课时 合计

16课时

21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 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 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卡片:断 楚 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图《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跟录音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谈话:根据学习《望天门山》的方法,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板题 读题)

2、了解诗人解题意。题目的意思是:在西湖上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 雨了。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方好:正好。

亦:也

欲:想要

四、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挂图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会这两首古诗。

2、完成“指导丛书”中本课的练习题。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唐)

苏轼

(宋)

天然美

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学习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学习难点: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

2、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师读出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3、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三、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提醒:饶

屿

粪)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指导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词语)

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

千奇百怪

渔业工人

四脚朝天

祖祖辈辈

披甲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a、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b、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a、问:想想什么意思? b、问:怎么读? c、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四、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组内检测朗读(要求:①组长带领组员通读全文;②组长自定形式检测朗读)

(2)小组展示朗读(要求:①各组自定形式展示朗读;②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注意正音)

(3)学生交流:你知道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表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

五、引导自学,合作互助

(一)自学与交流提示: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想想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请用:“——”画出。

2、西沙群岛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二)学生交流

六、精彩展示,点拨释疑

1、指名交流: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师相机指导学生品读感悟、感情朗读。

2、指名交流: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三、布置作业

1、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二、自学交流,精彩展示

(一)自学与交流提示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讨论:

文中写了海底的哪些生物?用“——”标出来;课文是怎样描写的,用“~~~~~”画一画。 (2)小组合作学习。

(3)精彩展示,点拨释疑。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歧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二)自学与交流提示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

讨论:这一段有几句话?围绕哪句话来写?作者描写了哪几种鱼?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展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

五、六自然段,汇报展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这一段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首尾照应) (3)引读第七自然段。

三、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完成“指导丛书”中本课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教学反思:

——————————————————————————————————————————————————————————————————————————————————————————————————————————————————————————————————————————————————————————————————————————————————————————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学习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四、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

五、六小节。

1、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2、秋天。

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3、冬天。

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作业。

1、完成“指导丛书”中本课的练习题。

2、两者任选一道:

a、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b、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设计: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教学反思:

——————————————————————————————————————————————————————————————————————————————————————————————————————————————————————————————————————————————————————————————————————————————————————————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指导朗读。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一)揭示课题 师:我们游览了天门山的雄伟,西湖的秀美,西沙群岛的富饶,北国风光的小兴安岭,今天咱们到繁华的大都市香港去逛一逛。(板书课题)

师:略读课文学习方法:

略读课文的学习,同学们要多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二、预习检测,引导自学

(一)你会读吗?

1、出示词语,指名带读: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佳肴

物美价廉

一应俱全

贸易 大饱口福

旅游胜地

粤菜 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清澈 五颜六色

奔流不息

海豚 五洲四海

璀璨无比

闪耀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和同学交流交流你知道的香港。

3、指名分段读文。

(二)出示自学指导提示:

1、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用“——”画出有关词语。

2、和同学交流交流你知道的香港。

3、交流感悟。

三、小组讨论,合作互助 交流提示:

1、组长组织交流。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向同学介绍

3、交流不理解或感兴趣问题。(组长注意收集组内无法解决问题)

四、精彩展示,点拨释疑

1、刚才你们到香港细细参观了一番,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挑自己喜欢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2、其他同学补充纠正,并指导读读有关句子。

五、总结评价,当堂训练

1、课文的内容我还记忆犹新

1997年__月__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 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

2、回顾目标,评选优胜学习小组和个人。

六、课外拓展:编写一份有关香港知识的手抄报。

七、作业布置:完成“指导丛书”中本课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美丽夜景 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六

口语交际——《风景优美的地方》(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自己去过的地方和最想去的地方介绍清楚。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3、评一评,哪个小组活动开展得好。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导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1、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哪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揭题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讨论,合作互助

1、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一定不少!假如你去过哪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景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以组长为首席发言人,进行小组交流,谁发言精彩给予加分。

3、方法提示: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语言生动形象。把自己想说的向大家介绍介绍,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四、精彩展示,师生评议。

推荐学生上讲台介绍,相互评说。对说得具体、语言生动的小组给予加分。

评价要求:

1、说话有条理。

2、语句通顺,能抓住景物特点具体介绍。

3、表达口齿清楚。

五、总结评价。

1、总结评价。

2、师生评选优胜小组。

六、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课时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风景优美的地方)

1、说话有条理。

2、语句通顺,能抓住景物特点具体介绍。

3、表达口齿清楚。

习作——《介绍一处景点》(3课时)习作目标:

1、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个地方,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3、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及时加以整理。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导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话题导入,承上启下

自然界的景美,人世间的心美、情美、人美,用最美的语言赞美你眼中最美的风景和你内心最美的感受。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审清题意,确定主题

1、审题

细读本次“习作“下的内容,想想这次作文要注意哪些要求?

2、教师小结,指导选材

我们向同学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现在就来写一写。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如果不想写去过的地方,写想去的地方也可以。

3、交流。

要写出怎么吸引人,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可以联系课文谈一谈) 请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 1)、按空间顺序; 2)、按时间顺序; 3)、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三、小组讨论,合作修改

1、什么不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小组内轮流自读自己的习作讨论交流提示。

3、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修改。

四、总结评价,当堂习作

1、畅谈收获,教师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评价学习小组 评选出这节课中的最佳小组,优秀个人及有进步的同学。

3、自主习作,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习作 按顺序

写清楚

第二课时(学生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评点)

学习目标:

1、能把去过的地方,或想去的地方写下来。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能取长补短。

3、训练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好中差的习作。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导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展示目标

1、出示目标,明确要求

2、重温习作要求,把握评改目标。

3、总体评价本次习作情况。

介绍本次习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二、小组讨论,合作评改。

1、出示评改交流提示:(本次主要从①②⑤⑥⑦⑧⑨方面进行评改)

①文章题目,是否新颖,能否吸引人。

②文章选材,是否根据要求选材,所选择的材料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③文章的立意,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赞扬什么样的精神。是否有新颖、深远的立意。

④文章的表达,是否通顺,是否能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

⑤文章的重点,是否具体,突出。

⑥文章的条理,是否能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⑦文章的详略,是否得当。

⑧文章的语句,是否通顺流畅,有无错别字,语言是否优美,表达方式好不好。

⑨文章的标点符号,用法是否正确。

2、各小组选择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修改。小作者读自己的文章,小组其余同学边听边对照①②⑤⑥⑦⑧⑨方面的要求提出修改意见。

3、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发现经过修改后有很大改善的典型,并选取好中差习作的典型。

三、展示汇报,点拨提升。

1、请“修改典型”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前后不同的语句或片段并简要解释这样修改的原因。

2、评点学生作品。

①请本次习作最佳作品的作者朗诵他的习作。

师:祝贺你,你的习作荣登榜首。同时,请允许我提三个小问题:

一、你是怎么构思的?

二、你最得意之处是什么?

三、你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哪儿?请大家也评价一下,并提出你的问题。

②出示差的习作,查找问题。

你发现这篇习作存在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③展示中等习作,合作修改。

展示中等习作,共同对这篇习作进行全面修改。

四、当堂修改,总结评价。

1、根据刚才的修改方法和老师对你习作的评语,再次对你的习作进行修改。

2、畅谈收获,教师总结

3、评选出这节课中的最佳小组,优秀个人及有进步的同学。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应用。

3、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积累词语。

4、了解有关祖国壮丽山河的知识。课前准备:

1、收集和积累描写景物的诗句。

2、收集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导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1、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语文园地六。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确定主题,引导交流《我的发现》

1、谈话:认真读4个句子,看看带点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相同吗?

2、学生交流(指名说)

3、小组讨论,合作互助

4、当堂训练:

说说下列句子中“深”的意思

河水有三尺深。

这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

这件事影响很深。

他们的感情很深。

这件衣服是深红的。

三、确定主题,引导交流《日积月累》

1、资料展示:第一句诗选自王维的《山居秋暝》。第二句诗选自杜甫《绝句》,诗的后两句是“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三句诗选自杜牧《江南春》。 第四句诗选自陆游《游山西村》。诗的前两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第五句诗选自王安石的《庚申正月游齐安》。

2、学生交流并读背。(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

四、确定主题,引导交流《读读记记》中三组词语的特点。

1、学生交流三组词语的特点。

2、口头拓展练习。

五、宽带网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2、完成“指导丛书”中本园地的练习题。教学反思:

——————————————————————————————————————————————————————————————————————————————————————————————————————————————————————————————————————————————————————————————————————————————————————————

(第六单元)

复习目标:

1、巩固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能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能仿写词语。

3、能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时意思有什么不同

4、学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懒洋洋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整理错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 )到了那里、老师给我们分了工,大家就马上干了起来 ( )不到两个小时,三十五棵小树就种好了。

( )小刚扛树苗,小明挖坑,我和老师抬水,大家忙个档停。 (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西郊公园旁种树。 ( )望着一棵棵小树,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指名说。

4、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指名交流。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1)小丽在全校短跑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同学们都赞叹她为班级争了光。 (2)小兴安岭是一个风景优美、景色美丽的地方。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美丽富(

四(

)朝天

千(

)百怪 物产(

)富

五(

)六色

成(

)结队

1、说说带点词有什么特点?

2、并写出三个类似的词语:、。

3、表示“一处地方东西很多“的词语是哪些?

4、请任选其中一个词来说一句话。

五、仿例写词。

1、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际

2、又松又软 又香又甜

3、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六、复习课文。

1、第二十一课:

(1)说出下列词句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背写描写祖国风光的诗。

2、第二十二课:

(1)背写鱼的自然段。

(2)课文从哪些方面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海水五光十色,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海龟,海岛上有各种鸟。)

七、总结。

第14篇:体育舞蹈整体教学设计

《体育舞蹈》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课程性质

体育舞蹈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舞蹈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体舞竞赛为线索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体育舞蹈中的双人华尔兹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人际交往培养为目标进行设计。包括体育舞蹈运动概述,体育舞蹈运动规则,华尔兹舞蹈的步伐,姿态,乐感,手型以及身体素质练习等。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标准的相关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本门课程主要是以体育竞赛引出华尔兹双人舞蹈训练,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体舞竞赛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以教授舞蹈过程为基础,展开华尔兹舞蹈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观察、考察、实践、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给师生以创新的空间。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培养一切从实践而来,尊重科学的理念;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训体育舞蹈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28学时。 3.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体育舞蹈运动的规则,认识体育舞蹈的重要性,理解体育舞蹈的艺术内涵,掌握华尔兹舞蹈的基本步法,具备担任小规模体育舞蹈竞赛裁判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提高人际交往的素质,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3.1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流畅的完成基本舞步 ●具备创编体育舞蹈的能力

●能够组织小规模的体育舞蹈竞赛 3.2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进取、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 3.3素质目标

●学生初步掌握华尔兹的起源与发展、认识交际舞的基本礼节 ●学生掌握对体育舞蹈正确动作的评价能力 4.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学时

理论

1、体育舞蹈运动概述

2、体育舞蹈运动竞赛规则

华尔兹

1.华尔兹组合动作

2.步伐、手型,握持、姿态,乐感

身体素质

1.力量、耐力

2.灵敏、速度

3.柔韧练习

5.实施建议

5.1立体化教材编写

(1)本课程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建以任务引领和专业能力培养以及身体素质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2)教材编写应以专家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分析为依据,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课程思想,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热爱与追求,鼓励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

(3)教材内容应凸显实践性、应用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不求体系的完整性,强调与岗位业务相吻合,并使学生易学、易懂、易接受。

(4)教材提倡图文并茂,增加直观性,有利于初学者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续性。 5.2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做学一体。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同时通过组织学生互相观摩,和切磋 (3)注重技能训练及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每次活动应使学生上一个阶梯,技能训练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层次性。

(4)要结合本课程的特色,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场馆最好增加镜面幕墙,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纠错 5.3教学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 过程考核

体育舞蹈

理论

序号

考核 项目

考核内容及要求 (评分要素)

配分

评分标准

检测结果

1

体舞概述

2

华尔兹起源发展

3

体舞运动规则

华尔兹

1 步法

10

2 协调性

3 乐感

4 姿态

5 节奏

10

身体素质

1 力量

2

速度

3

柔韧性

小计

70

学生评测/平时成绩

30

合计

100

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场馆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比赛,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综合素质。

(3)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课程资源库平台调用选择合适的素材和资源,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第15篇:《ai_ei_ui》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ai ei ui》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带有ai ei ui的词语。

3、认识4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的读音,能正确书写以及学会4个生字是本课重点。

2、能准确读带有ai ei ui的词语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背单韵母。

2、背23个声母,认读声母卡片。

3、学习新课。

二、学习殿堂。

(一)去明明家做客。(看图说一说来到明明家你看到了什么?)

1、思考。

1)妹妹和妈妈挨着做。

2)爸爸下班回家了,你应该对爸爸说什么? 3)电视里演桂林山水。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1)生齐读。

你们真棒,读的真好,这四个词好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新朋友,就藏在了他们的音节里他们是谁呢?他们ai ei ui(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观察这三个朋友与以前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ai。

1、师说:现在a和i结成了好朋友,那怎么来读呢?

2、教师讲解:先读a后读i,由a的音向i的音滑动滑,前音短,后音长。

3、指读,小组读,齐读。

1 / 2

(三)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ei ui。

三、练习认读ai ei ui。

1、现在这些朋友有藏在音节里了你们还能读准吗?(齐读)

2、读卡片。

3、游戏:找朋友。

四、学习标调规则。戴帽子游戏: 师说标调规则 进行标调游戏

五、学习拼读。

1、师讲解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送礼物(老师有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可是有一个条件,你们必须把礼物的拼音密码解开。

3、认读词语。

六、小节。

你们认识的朋友他们都是复韵母,跟单韵母一样可以跟声母做朋友,生活中的许多字的音节都是由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把课堂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2 / 2

第16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总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字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容;掌握传记的常识。

2.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探寻名人的足迹,走进名人的心灵,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学习他们的高贵品德和感人精神,陶冶情操;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

《邓稼先》2课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课时 《回忆鲁迅先生》1课时 《孙权劝学》2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名人有关,他们分别是:科学家邓稼先,革命家、民主战士闻一多,文学家鲁迅和军事家吕蒙。《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段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本单元的文章人文内涵丰富,侧重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2.授课技巧

杨振宁的《邓稼先》记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重点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告诉我们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追忆鲁迅,去怀念他所做的那些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事情,将鲁迅更拉近人们身边。作者笔下的鲁迅:坦率、敏捷、和善、幽默、爽朗、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重点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学习本文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孙权劝学》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第17篇:教与学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是结论与过程统一

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推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认为,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要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教学目标就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其核心是课堂教育要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对旧理念的突破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所以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示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训练,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才干。

《教与学整体设计》各分册都严格按照“课时”编写,并且要求每课时必须凸现“教与学师生互动”这个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强调拓展教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教材知识的全貌;强调不能停留在教材提供的现有概念、判断、结论上;强调要用教师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且能在师生互动这个平台上,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以便擦出新的思维火花。

认识的两次飞跃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的编写人员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即相信学生的学习必须要经历“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也就是学生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显然,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各分册主编在演绎教材内容时,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展开过程,设置了“提示”、“思考”、“讨论”、“注意”、“拓展”、“练习”、“总结”、“实验”、“演示”、“解释”、“讲述”等小栏目,好像把知识展开的全过程放在了一个全透明的玻璃容器中,由学生细细地去品味。

诚然,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地方,但课堂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因此,在教与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的局限性,要确立整体设计的观念。《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在课前把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对教材重点、难点进行梳理,课后配有课堂跟踪反馈,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每单元设置“复习与验收”、“重点知识反刍梳理”、“综合·应用·创新例题选讲”、“能力测试平台”、“课后拓展阅读”、“研究性学习课题”等栏目,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

过程是不可忽略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让他们得出结论或识记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害。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学专家对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强调教学过程是结论与过程统一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一种教学范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且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甚至会模糊教学重点,模糊课堂教学背景。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最起码的问题是:现有的所谓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传统教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传统教学模式最有力的载体,不动摇这一载体,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这一点上《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编写人员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教与学整体设计》通过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与学整体设计》中就如何将教师的教融于学生的学之中,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境界作了有力的探索。

注意教的时机,激发互动

学生在根据《教与学整体设计》自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讨论中得以解决,而有些问题经讨论后,还是似懂非懂,这正是学生渴望启发最强烈的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在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明析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

注意教的艺术,乐于互动

《教与学整体设计》中对于疑难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讲授,不将自己或前人的较深的思维过程强加给学生。如《教与学整体设计》中有这样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发酵粉是由碳酸钠、碳酸氢钠与某些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而成的,用于蒸制馒头、面包等。(1)在家里用玻璃杯、玻璃片、含生石灰的干燥剂、水、发酵粉等,设计实验证明,发酵粉加水能产生二氧化碳。(2)简述实验操作的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3)发酵粉可以使蒸制的馒头、面包等疏松多孔,请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其原因。”刚开始,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动手。我便引导他们思考:设计的要求应包括哪些?二氧化碳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需要哪些仪器用品?通过这些简单问题的回答,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实验。因此,《教与学整体设计》比较讲究教的艺术,精心设置,创设类似的、简明的、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注意教的对象,全体互动

《教与学整体设计》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真正实现面向全体互动。如《教与学整体设计》中关于实验室蒸馏石油这一实验,我们设计了这样5个思考题: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位于什么地方?②蒸馏烧瓶中为什么要放几粒碎瓷片?③馏出物和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怎样?④为什么接受容器使用锥形瓶?换成烧杯好不好?为什么?⑤到目前为止,有机化学的哪些实验中使用了温度计?其水银球的位置在哪里?这样化解了难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后进生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或对问题全面理解;中等生则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优等生则运用蜻蜒点水,仅点拨关键。这样才能使学生全体互动、得到发展,很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第18篇: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教学设计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载和认识。中外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和发生线索,以及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认识,构成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主体。中国古代史教学如何把握?为了实现2011新修订的历史课程目标,我们提倡整体设计中国古代史,在进行起始课、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等不同类型的历史教学时,各有所侧重。这就构成了本专题的五课内容。

探究一为何要对中古史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1.中古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古史是指中华文明自中华大地上有人类活动至1840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分史前、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至鸦片战争前)七个时期。

中古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线索、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认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和特点、培养合格公民(爱国主义)的重要环节。 2.在中古史教学中体现2011初中历史课程性质

201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这四大性质。如何在中古史教学中体现上述历史课程性质,建议从分析课标相关内容入手解决问题。

(1)思想性 课标规定:“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古史教学的思想性应侧重落实“唯物史观”、“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等。如何认同?如何理解?在课标的前言中发现线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由此推断中古史思想性的核心在于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古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以此类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则是帮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 (2)基础性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三个维度:了解古代中国这一时空所发生历史事实而构成的发展脉络;学习搜集各种各样记载中古史的史料、分析史料方法并进行反复实践;形成两个认识:一是对古代中国历史的正确认识,二是培养初步的时空观、证据意识等历史意识。 (3)人文性

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内涵过程中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综合性

一方面关注历史学科内部的关系,如中古史中政治专题、经济专题、文化专题、社会专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比如北京人与现代人一样有“利右行为”,一样有足弓,这些均是古人留给现代人的传家宝。 3.在中古史教学中实现2011初中历史课程目标

明确2011历史课程目标的完整表述,才有利于教学落实。 (1)基本知识结构完整

基本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实验稿课标相比,新增了“文明成果”,使得基本知识结构完整: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历史史实,知道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文明成果,初步掌握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世古史、世近史、世现史等历史线索,从中概括历史各阶段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为了掌握上述基本知识,需要掌握以下这些基本技能:时空考察人物事件、多样呈现想象情境、处理信息理解史实、口头书面表达交流。 (2)学科方法层次分明

学科方法包括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三个层面。

在思维方法中:既包括一般的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又包括历史的思维方法: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其中动机与后果是新增的思维方法,像改革、战争等历史现象用动机与后果去解释比原因与结果解释会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研究方法包括通过搜集资料、构建证据和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反思历史汲取经验教训。

学习及表述方法:包括历史学习与表述的基本技能(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技能、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等)和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态度目标全面清晰 ①历史认识中国国情,认同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文化多元;认识时代主题,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③理解革命与改革的功用,认识民主法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发展相应意识; ④认识科技的推动作用,求真、求实、创新;可持续发展; ⑤分别认识人民群众杰出人物的作用,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4.在中古史教学中关注2011初中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标准 (1)关注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

弱化学习主题、重视时序是2011初中历史课标修订的一大特点。 建议重视中古史学习板块的导言,把握中古史的基本线索: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 需要厘清以下几大基本问题:

①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文化与文明谁先谁后?能否说“原始文明”?

文化: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文明: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字面看,文化包括“过程”,而文明仅为“成果”。原始社会的中国人类活动结果还未被“发现”,而且要比后阶段的成果少得多,说“原始文化”更合适。 ②中古史导言:“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文明诞生的标准是什么?与原先的标准(文字的产生、金属工具的制造和运用、城邑的出现)又何异同?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论述:“从农业起步,经营定居生活,逐渐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这是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子。”

研究人类可从多学科角度:1)地质学(更新世、全新世);2)人类学(猿人、智人、古人和新人,山顶洞人属于新人时期);3)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4)民族学(蒙昧时代、渔猎采集、野蛮时代、文明时代);5)社会学(原始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部落联盟);6)婚姻状态(杂婚、辈婚、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如北京人处于地质学的更新世早中期,相当于人类学的猿人时期,位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原始群,杂婚。我们现在采用的中华文明诞生标准用的是考古学的角度,替代了原先的说法,更严谨,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2)按时序精选史实

通过比较实验稿和2011初中历史课标,不仅了解分别增减了什么内容, 表3-1-1 2011初中历史中古史增删内容简表 学习板块

增加的内容

减少的内容

中古史

文景之治、东汉、安史之乱、宋朝重文轻武、清朝前期的兴盛

元谋人、尧舜禹传说、禅让制、世袭制、《九章算术》、《水经注》、《资治通鉴》

还要理解增减的原因:如增加东汉的内容是为了完善历史课程时序的整体性;删去元谋人不影响初中生理解历史发展主线的知识;将《九章算术》放到数学中去学习。 (3)明确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阶段要求

初一:时空观,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了解传说、故事、演义与史实的区别。

初二:初步的收集和阅读、分析基本史料的能力和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初三:绘制简单的历史示意图,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等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4)关注教学内容实施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课程性质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比如,从历史与现实联系的问题入手(人是从哪里来的?怎么进化的?怎么生存和发展的?),探究中古史的基本史实,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初步掌握历史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学习和表述的方法,分析现实历史问题,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探究二怎样进行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教学设计? 1.宏观把握

(1)在历史的长河中定位中国古代史(把握中国古代史与历史的关系)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起始、发展,既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历史线索),也是中华文明在经济社会、政治变革、民族交融、科技文化等方面形成、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明成果),所以把握中国古代史应从这两方面来定位。 (2)以全球史观把握中国古代史 (将中国问题置身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考察) 虽然在中国古代史时期,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古代世界各地区文明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的状态,但大约到16世纪初,随着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人类逐步进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历史阶段。此时的中国正值明清-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也出现了康雍乾盛世。但盛况过后不到44年,却被船坚炮利、劳师远袭的英军打败,什么原因?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这么分析:“在这些世纪里(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诅咒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静止的、落后的。„„变化只有局限在传统秩序的范围里,才是可接受的。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3)整体梳理中国古代史,找寻基本概念

从教材出发,以课标为依据,找寻基本概念;梳理基本概念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整体设计。 透过中国古代史七个阶段的重要史实,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七个阶段特征: ①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②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变革 ③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⑤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⑥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⑦明清时期(1840年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在七个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古史的基本概念:“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血缘历史发展的两条脉络。为了巩固疆域的统

一、中华民族的统一,诞生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一文明成果,也出现了民族交融这一历史现象。如何借助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民族交融来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概念,以达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这一态度目标,成为中国古代史最核心的教学任务。 2.中观把握-分析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1)显性把握-课标、教材已有(中古史的七个时期)

①史前时期:透过北京人、原始农业、传说等史实,概括出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阶段特征; ②夏商周时期:透过夏国家产生、商青铜、甲骨文、西周分封、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农业发展、变法、百家争鸣等史实,概括出国家的产生和变革这一阶段特征;

③秦汉时期:透过秦统

一、西汉世界大国、东汉政局混乱等史实,概括出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阶段特征;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透过分裂割据、少数民族内迁、文化辉煌等史实,概括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阶段特征;

⑤隋唐时期:透过隋统

一、科举制、大运河、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盛唐社会气象、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等史实,概括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阶段特征;

⑥宋元时期:透过北宋、重文轻武、民族政权并立、南宋与金对峙、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繁荣、四大发明、元大一统、管辖西藏、版图最大等史实,概括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一阶段特征; ⑦明清时期(1840年前):透过明君主专制、郑和下西洋壮举、东南倭寇骚扰、因农民起义、满族进逼而亡、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清前期的兴盛、军机处君主专制极端强化、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闭关锁国等史实,概括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这一阶段特征。 (2)隐性、不连续把握

透过显性的去找寻,如中古史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民族交融;又比如,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集权(科举制)、君主专制、民族交融(和亲)、经济重心南移等是中古史时期较普遍的历史现象。 (3)中观把握的方法-聚焦核心概念及其思维方法

提高概念理解水平:从表面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现象背后的基本概念;从抽象到具体—对抽象概念的形象描述,解读概念的本质特征,更多的典型、精彩的例子;从孤立到系统—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联系的认识,有层次性、立体化的认识——形成历史学科概念体系;从史实到史鉴—运用历史事件蕴含的概念和原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解读概念所反映的历史思想方法的能力。

比如,透过“中华文化的勃兴”、“昌盛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辉煌的隋唐文化”、“灿烂的宋元文化”等不连续的课例,找寻其背后的基本概念“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然后通过解释历史为何有这些文化成果,以及这些文化成果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影响,理解文化的内涵,从中提炼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微观把握-具体的历史问题,具体的每一课内容

微观把握就是针对具体的历史问题、具体的每一节课的内容的教学把握。 具体的历史问题可以按照历史课标界定的基本知识去分类,如历史事件类的、历史人物类的、历史现象类的等等。

4.宏观把握、中观把握、微观把握的统一

我们提倡在微观把握过程中落实中观把握、体现宏观把握,把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探究三 什么是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教学设计,就是依据2011历史课程标准,通过具体课例的设计(如初中历史起始课、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案例教学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这一主题的设计),体现中国古代史的历史知识、历史方法或历史态度的整体设计思路,以连续的或不连续的教学方式,实现2011历史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课程性质,落实相应的教学建议。

第19篇:《ie_üe_er》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ie üe er》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 üe的拼音,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区别ie üe和ye yue,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事物?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讲故事。引导“三位儿童坐在草地上,抬头看夜空中明亮的月亮„„”。引出ie üe er。

二、学习复韵母。

1、说说ie 是由什么字母组成的?板书ie

2、复习发音方法从前一个字母的音向后一个字母的音快速滑动,一气呵成。师范读音。

3、学生各种形式认读。

4、给韵母加四声。

5、复习加声调的规则。有a标在a上面,没有a,找o e ,i u并列标在后。

6、自由练读四声。选自己会读的上去领读。

认读ye yüe的四声。指导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e yüe。学生如读不准,教师要多领学生多读几遍。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图片来说说。比较ie和ye üe和yue的不同。

1 / 3

7、用四声练习说话或说词。同法学习üe er。(提醒学生er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

三、练习书写。

1、观察字母在四线格位置。

2、练习描红。师范写。

3、生练习临写。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

2、比较ei和ie的异同。

3、练习读顺口溜。教学顺口溜。如ie i和e ie ie ie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复习复韵母及四声。注意口形听音拿卡片看口形练习。

2、读ai ei ui ao ou iu ie üe的四声。注意引导学生读准音。

二、学习拼读音节,学生字。

1、抽读声母。

2、让声母分别与ie üe相拼,看看有什么变化。

3、观察jue que xue的音节有什么变化。指导学习班j q x与üe相拼规则。小ü见了j q x,脱下帽子行个礼。

4、学习“夜、儿、学、习、朵”5个生字。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看谁拿得又快又准。师读音,生听音找卡片。

2、练习分解、合成音节。jue-j-( ) q-ue-( )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打乱顺序认读复韵母。

2、说说ui和iu ie和ei的区别。

3、练习给复韵母加声调。指导学生加声调。

二、拼一拼,练一练。

2 / 3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拼音词。

2、练习拼读音节词。指导说说拼音规则。

3、把音节与对应的拼音连在一起。

三、看图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画。

2、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

3、练习读儿歌。找出整体认读音节。找出单韵母音节。找出复韵母音节。

4、背诵儿歌。

3 / 3

第20篇:科学的思想方法 整体教学设计

科学的思想方法 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矛与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科利亚的木匣》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狮子和鹿》告诉人们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四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学会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作

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仔细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本单元教学内容间有着较强的连贯性、互补性,教材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线索,以求通过阅读理解、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会正确读写44个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特别注意读好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如《陶罐和铁罐》、

《狮子和鹿》。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果然”、“奚落”、“傲慢”、“恼怒”、“谦

虚”、“抱怨”等。

4.继续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

5.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编写

童话故事。

6.指导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开展以读、讲、演、说、练为主要形式的语文

实践活动。

7.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结合《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和《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渗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 8.借助阅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地看待自

己,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

本组的课堂教学,按照“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句段,把握重点”的思路进行设计,“读”是贯穿始终的红线,以读为主,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华。 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感知时,以浅显有趣甚至在小孩子看来有些奇怪的引言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接着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写下自己在读书中遇到的困难,相互交流;摘抄自己在读书中搜集到的好词佳句,相互读一读。整体感知后,再引导学生回到单元目录,对比课题,读课题,背课题,说一说,合上书本,这几篇课文在你的脑海中还留下一些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

划。

学完这一单元后,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回归、整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

读一读:(我能读出的生字) 写一写:(我能写好的生字) 背一背:(我能记住的优美词句) 说一说:(我能介绍的人物形象) 练一练:(教师出示的拓展延伸题) 通过整体反思总结,这一单元的东西在学生的脑海中便逐渐清晰起来,开始走向系统化、立体化。

2.具体建议:

(1)童话故事──激起儿童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的后两篇课文:《陶罐和铁罐》、《狮子的鹿》属于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人物”形象鲜明,一看就知道是孩子喜欢的那种。且这两篇课文都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地看待问题,看待自己,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把这两篇课文提前教学,学完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迁移,按照略读的要求自主学习《狮

子和鹿》,

(2)小故事──扬起学生思维的风帆

《矛与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这两篇课文属于叙事文章,呈现给学生的人物形象都是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人。相对而言较难理解。所以,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到《陶罐和铁罐》、《狮子的鹿》两课后进行教学。学生由易到难,由如何看待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比较容易接受。 (3)对《语文园地七》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就安排学生围绕相关教学内容,开展自主的读、说、演等的系列实践活动,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汇报。例如:我把《刻舟求剑》的故事放在学完《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后便呈现给同学们,因为这两个故事在思想内容上有着鲜明的对比,整合在一起,学习的效果会更理想。

四、教学资源

1.生活资源。“生活即语文,社会即学习”,生活中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挖掘。在班级中我们怎样看待同学?怎样看待自己?在家庭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家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如何处理文化学习与特长学习的矛盾?如何让自己的班干部工作开展得更好?„„多少问题需要解决!多少问题需要学生学会处理!所以,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去钻研,去挖掘。 2.图书资源。(1)走进图书室,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读书篇目:《十万个为什么》、《生活中的小窍门》、《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大家读》、《益智游戏》、《快乐动脑筋》、《发明家的故事》„„图书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更紧密地联系本单元的教学,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对识字的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2)举办读书中队角。学生将自己的童话故事书、成语故事书带到学校里来,相互交换阅读。这样读书,学生兴趣更浓,还可以相互交流读书心得。(3)读给学生听。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同时又与“科学的思想方法”联系密切的文章读

给学生听。

3.学校资源:与班级的科学任课教师或科技辅导老师一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学校里一些比较现实的小问题。如:你认为学校哪里的绿化工作还不够到位?你准备如何设计?对于少数同学乱丢垃圾的现象,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制止?你怎样看待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怎样完善„„ 4.预设课堂生成资源。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有时确实让教师有些措手不及,但如果教师能恰当处理,往往会让课堂精彩无限。教师要善于挖掘看似“无理取闹”的问题中的积极因素,并由此生成有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备《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可以预设生成问题如下:第10自然介绍陶罐经历了王朝的覆灭、宫殿的倒塌后,依然安然无恙,完好无损,

怎么解释?

整体教学设计
《整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