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49:3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学校----陈小清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石。现就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是作文的平台和环境,不用传统的稿纸或作文本;除了运用已为写作个体心脑所拥有的资源和思考所得外,更多地还要搜索、筛选和运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文本在计算机网络上无纸化递交、审美化呈现,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文章的长短更为自由、表达的样式更为多样;作文就是交流,就是发表;作文评价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多元的。这些都是网络作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表达媒介的、注重网络写作素材资源使用的、更便捷于交流发表评价反馈的、充分体现写作主体的个性表达、自由表达的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小学生网络化作文的训练能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作文无兴趣的老大难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怎样?可以采用哪些途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事先进行充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2、依托网络,自主练习学生循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学习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

3、在线评价,及时反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对学生习作进行公开的、即时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高学生对每次作文训练要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各自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从而使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起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通过我们多年的努力我校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部分学生作文省、市举行的作文大赛上频频获奖,2006年6月,我校五年级推荐五名参加第四届“1+1”全国小学生读写大赛,阮文福同学荣获银奖、杜雨和吴冕两位同学分别荣获铜奖;一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奖”的优异成绩。

我们的做法同时也得到上级教研部门和有关专家的一致肯定;受到家长的好评!更重要的是为我校进一步实施科研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系电话:13992111889

推荐第2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安徽省裕安区狮子岗乡潘红小学 俞能洋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作文也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学生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和教学实践的推进,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学生厌烦习作,缺乏个性和创新,不会谋篇布局,抄袭蔚然成风,其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些看法及策略,即立足生活;结合阅读;注重积累;培养能力;激发兴趣等方面着手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策略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而目前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就笔者所了解的现状是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一、立足生活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

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立足生活,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结合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诗人杜甫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三、注重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好句、精彩片段等。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例如:在教完《望月》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二)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重要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想法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活动,做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培养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使学生的写作得到认可,这时,他的写作欲会不断膨胀,即使老师不做要求,他都会主动写,因此,我在进行作文评改时,注重对学生的肯定,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作文的能力。笔者认为评改一篇作文时,首要任务是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的激励学生,在评分时宜宽不宜紧,用赞扬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优秀作文尽量打高分,甚至打满分,还可以\"百分+超优分\"进行评价,在不断的肯定中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

我们语文教师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作文论文: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论文: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是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求。长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1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遵循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

造成上述现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造成的。有的老师还以为习作乃是上了三年级后的事,

一、二年级没必要加强训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低年级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具体要求是:(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仍需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步落实。一般来讲,应在一年级注重引导落实第一条,而对后面的两条暂时步不做要求。此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几句。要鼓励学生自由写,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甚至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能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克服的。要求过多,则欲速则不达。等到二年级时,再加上后两项要求逐步落实,这样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丰富写作材料

1、定格“生活小镜头”。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纪录本就孕育而生了,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同学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的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在习作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物、写景、写人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写《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很有千篇1律之感。但经老师点拨后,展开合理想象,创作灵感应运而生,学生的习作思路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个学生写《我爱白色》,他写到了白色的和平鸽,又写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联想到了白色代表了纯洁。整篇文章既流露出

大胆的想象,又非常符合实际。还有一个同学的《我爱早晨》,她从充满希望的早晨想到“我们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这稚嫩的内容创造活动,必然给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

2、开启“词句百宝箱”。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们一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也许有人会问:象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阅览室,许多学生家庭教为困难,除了读规定的科技书外,很少能自己买课外读物阅读,那又怎样来积累词句?这就希望学校每年能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让学生从书籍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归类,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指导出手抄报,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让学生背一些优美语段,加强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体会到的甘苦记下来,养成及时整理材料的习惯。还有教师提供词句;在学生说话中提炼词句。

除了以上所述几点,还要注意对作文的评改。每次学生习作时,我边巡视边寻找学生习作中是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发现学生下笔有困难,耐心予以点拨。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并不急于收上来批改,而是将巡视时发现的典型文章拿出来让大家评议,弥补不足。最后,学习自己修改誊抄。作文交上来后,我用符号指出不足,评语多以赞赏语气。这样做既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愿意改正习作中的不足。渐渐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再为难了。

总之,我认为,只要在习作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上几点,作文就再也不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习作的“拦路虎”。

推荐第4篇:小学论文:探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论文范文:

探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一、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但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教师做了这么多,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写的作文还是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教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文生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厌恶之情。

二、让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一切的创作有赖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达和创新意识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三、让学生自己作“文”

小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只要是书上和其他同学没有用过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的叙述,一个词语的新用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独立写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创造欲。尤其是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对于有自己新观点、新体会的作文,或者是描写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的新问题,可以在课

堂上当作范文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讨论,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造,如何创造。

我们倡导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当他们做到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引起大脑的思考,考虑成熟之后就产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欲望,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这样创作出来,抄袭和机械模仿的现象当然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实了,更能表情达意。

四、作文评价要善用良性激励评价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1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教师适当的激励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让一些中等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还可以激发上等生的竞争意识。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推荐第5篇:小学论文:探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探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一、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短板:一是视野狭窄。受地方条件限制,农村孩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缺乏直接认识,很多东西仅仅限于书本层面,缺乏直接的感官认识,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无法激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作文恰恰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二是知识面狭窄。冰心曾说:“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要写作,先得有积累。而农村孩子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对课外的知识涉猎少,积累更少。三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教师做了这么多,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写的作文还是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

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教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文生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厌恶之情。

二、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

农村孩子也有写作中的优势,就是生活的环境。在这里,他们可以经常的看到小鸡是如何从鸡蛋中孵化出来的,牛是如何耕地的,马是怎么拉车的,燕子是怎么筑巢的。。。。。。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一切的创作有赖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达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只有在生活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

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三、让学生自己作“文”

小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只要是书上和其他同学没有用过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的叙述,一个词语的新用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独立写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创造欲。尤其是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里。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赵家集小学

赵志强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在历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作如下概述:

一、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

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象。

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

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福申小学万淑平

邮编:636400电话:13541791450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总结出一些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表达媒介的、注重网络写作素材资源使用的、更便捷于交流发表评价反馈的、充分体现写作主体的个性表达、自由表达的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小学生网络化作文的训练能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作文无兴趣的老大难问题。通过我的努力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我的做法同时也得到领导的一致肯定;受到家长的好评!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定稿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在日常教学中,教作文却成了目前农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谈作文色变”,习作让学生望而生畏,茫然失措,才思枯竭。究其原因,客观方面,农村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学生走出山村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不多,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感受新刺激,开拓思维,积累作文素材的程度;主观方面,我觉得也与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有着必然的关系。因此,我觉得教师要把作文教好,学生要把作文写好,师生必须同心协力。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日常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教学难,学生写作难,难在哪儿?首先,难在学生内心没有写作的欲望、没有表达的冲动和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腐朽为神奇。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就算勉强为之,也是赶鸭子上架,写出的文章也是死水一滩,毫无生趣。其次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觉得脑中空空,没有素材,下笔无神。所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活动的乐趣。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美,活动中并不缺乏乐趣,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是缺少探寻乐趣的心.天空俯瞰大地,阳光沐浴峰峦,春雨滋润万物,小溪缠绕村庄,这都是自然之美;野外郊游的期待,足球比赛的竞争,文艺汇演的投入,这些都是活动的乐趣,只有发自内心地发现美,感悟活动的乐趣,才能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悟的美和乐趣诉诸笔下,作文才能具有美,充满乐趣。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活动,学生有了兴趣,有了体验,有了素材,写作时才能变得积极主动,迸发写作的欲望与激情。

二、指引学生阐述真实想法,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要想打动人,必先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在日常写作文时,有的学生会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有的学生会闭口不言,眉头深锁;有的学生则会冥思苦想,继而信手拈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创作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学源于生活,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写作源于作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悟。只有具有一定量的生活积淀,文章才能饱含激情。反之,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学生感情麻木,“无米下炊”,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哪里能真情涌动?即使勉强应付,写出来的文章也是黯然失色,味同嚼蜡,毫无生机与活力;把真情实感述之于笔上,诉之于文字上,倾注笔端,融入描述的字里行间,才能赢得读者的心。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有个正确的认识

许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认为写作文仅仅是为了应付语文考试,使得一些学生写作时空发议论,无病呻吟,胡诌乱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文的根本目的是要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读者与你一起感动。

2、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灵活自由发挥的作文题材

例如“选择一份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采访正在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然后写出一份报告。”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走出校门调查访问,甚至同学间可以协作完成,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类似这样的题目,学生们都觉得很新奇,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都会遵照要求去做,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套,而且会把实践中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

三、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写作的素材。通过平常的点滴积累,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写作文时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就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色作了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日记把每天所有的活动和喜怒哀乐,所见、所想、所感象拍照和摄像一样,忠实地记录下。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俗话说的好:“笔不用就生锈了”。长期不动笔的人,话说不清楚, 文章就写不顺达,常读书,常写文章,就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另外,写日记有利于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所写的文字,不断发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克服弊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每参加完一次演出比赛,每读完一本好书,都可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3、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扩充视野,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苏轼曾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如果总是闷在学校的教材里,没有时间看课外书,才会厌学,才会大脑可用的写作资源匮乏,没有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佳作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及时进行思维充电,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四、善于评价学生的作文,指导学生自评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评价不当,则挫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失去写作的信心,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1律,更不能一棒打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式,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更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该对学生予以及时地,积极地肯定。同时,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能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学生的文字评头论足,吹毛求疵。

其次,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者,也只能是引导者,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这样养成了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因此小学生习作的评价首先应提倡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总是由老师引领者,牵着鼻子走,会抹杀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评自改,教师一方面能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情况、自改情况,然后选择恰当合适的契机,针对此次作文总体情况进行一个分析评价,对作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评价和修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平等的互动交流中,通过比较,了解自己作文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共同商讨如何将作文改得更通顺、更生动,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有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总结经验,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为学生作文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学校----陈小清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石。现就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

1

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2

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

3

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

4

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

5

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是作文的平台和环境,不用传统的稿纸或作文本;除了运用已为写作个体心脑所拥有的资源和思考所得外,更多地还要搜索、筛选和运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文本在计算机网络上无纸化递交、审美化呈现,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文章的长短更为自由、表达的样式更为多样;作文就是交流,就是发表;作文评价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多元的。这些都是网络作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表达媒介的、注重网络写作素材资源使用的、更便捷于交流发表评价反馈的、充分体现写作主体的个性表达、自由表达的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小学生网络化作文的训练能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作文无兴趣的老大难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

6

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怎样?可以采用哪些途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事先进行充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2、依托网络,自主练习学生循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学习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

3、在线评价,及时反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对学生习作进行公开的、即时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高学生对每次作文训练要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各自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从而使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起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关键词:喜欢 观察 阅读 修改 评价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他们又是多么害怕作文。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不写不行。 那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能够文通句达地写出较好的习作呢?

首先,让学生喜欢作文。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难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想,冲破旧观念,让学生异想天开,让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自由采集素材。小学语文大纲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下来,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读书笔记、日记。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不要过重强调文体,让学生自己选择,不管写成什么文体,能写好文章就行;更不能强调什么写作章法,不要

要求学生在某一篇作文中用比喻等手法,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因为他们想出来,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合乎写作章法,但内容、感受却是真真切切、感人至深的,我们不能因这篇文章的章法不合于要求而加以否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作文。

其次,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写出来的内容才充实。 让学生多观察。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我在日常教学中便作了一些探索。

1、学生可以将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同学或者自己的精彩发言,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本上作为自己的感悟。

2、学生可以记录家庭生活场景,如亲友团聚、学做家务活以及和父母相处中获得的所感所知。

3、学生还可以记录社会生活中的见闻,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校园风采,也可以描绘校园四季景象,各类校园活动场景,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感人事件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用心观察生活,才能有好的

写作素材。

再者,阅读与写作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教师

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

3、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会到人家的经验,接触到人家的心情。”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流溢着真挚情感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感情,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我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时,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回报他们的爱”这句话,并且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谈体会,说看法,及时给予正确的导向,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在积累本上。在后来写关于家庭的习作时,许多同学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为题,感情真挚地描述了他们是如何感受爸爸妈妈的爱,以后要怎样报答他们的爱。家长们在看了孩子们的习作后感慨颇深:孩子们真的懂事了!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空旷的土地,往里种啥便长啥。如有可能,我们何不种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呢? 另外,对写好的文章要善于修改

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比较正确或接近正确。学生的作文也一样。要坚持学生的一次作文多次修改法。因为反复修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和写作上的提高。

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时要注意他们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文字表达和语言描述是否严谨、流畅。当学生向你求教时,不能心烦。即时手头工作在忙,也要暂放一下,热情的给学生以耐心启发、指导,对学生不懂的问题给予讲解。通过指导学生语言来指导他们的思维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口语训练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

当然,写好作文需要的不仅仅这些,还得天天练笔,积累经验,与此同时,通过多表扬,多评价,使学生感到自信,向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同时也在学生当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硕的成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而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教育心理学》

3、《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上、下册

4、《作文概说》叶圣陶

5、《国文教学》叶圣陶

第11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个人感觉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尊崇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程度及语文素养体现的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在语文作文写作中尚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求实。

佟沟九年一贯制学校

马会

第12篇: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

株洲市茶陵县洣江中心小学 曾艳红

教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关系紧密,可谓渊源深远。教育的根本功能之一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当前,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在探寻改革良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树起了素质教育的大旗。学科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这一观点是无可争辩的,作为语文教学重点基础板块的作文教学也必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和手段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为新课标改革的施行者,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回顾近几年的作文课堂指导,课堂教学中写作的序列训练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从每年的试题,辅导材料中的话题作文,凭主观臆断搬进课堂,让学生进行训练。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广大教师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转,二是:话题作文比原来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学生的写作范围更加广泛了,作文中离题、偏题、游离中心……现象相应减少,教师不必再化大力气去指导这方面的知识。由于写作的随意性增强了,造成文体规范性训练削弱了,有的学生的文章,从开头到结尾前似乎与话题毫无关联,而最后点了一下话题,居然也能得个好分数。因而出现有些老师把最后这一二句话指导学生为点睛之笔,得分之笔。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写作源头的开掘,学生也很少去观察、积累、感悟,而是从大量的作文选中去拼、抄、凑。三是:学生不能、也无法深人生活,学生在校围着教师转,在家围着作业、电 1

视转,学生缺少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缺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因而也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意的文章来。

鉴于此,如何来夯实写作教学的根基,开掘学生写作的源头,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写出真情,是我们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前线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必须引导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性、拓宽学生阅读面、利用信息技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积累、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才能真正激活写作源头,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社会生活是作文的根本之源

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立足教学实际,在分析和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实破口,探索出路。针对学生的作文现状,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材料的积累,观察社会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学习语言,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针对作文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从实际出发,构建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体系,有计划、多形式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同时探索有效的作文批改、讲评的新途径。当然,这些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在不断的分析现状一反思一摸索探讨一总结回顾的过程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才能真正找到一条有效的作文教学的途径。

1、社会生活与作文紧密结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

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的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在这里,叶先生把生活视为作文之路,而写作方法是后来加上去的东西。生活是作文的前提,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根本途径,自然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作文来源于社会生活,这个道理人人都能“旁征博引”一番,可很多时候人们对它的理解却有失偏颇。一让学生写作文他们就皱起眉头“憋了半天我还是什么也写不出,谁让我生活在三点一线的牢笼里呢”。看似理由充分,其实却是荒谬之极。并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有些教师认为所谓“作文来源于社会生活”仅是指生活为作文提供了事实材料。其实,生活不仅为作文提供事实材料,也包括情感与认识,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纯客观的,它体现着作者的主观精神,即情感与认识。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体验深,情感才强烈,认识才深刻。

2.如何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体验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写作的源泉。这是因为,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则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搞开放式作文教学,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尽量做到创造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

教学网络。

通过实际的劳动和生活体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百态、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受力和洞察力。学生的体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①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家庭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二课堂。人们在这里出生,从这里走向学校和社会。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这里有养育我们的父母,有疼爱我们的祖父母,有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社会问题随时都会反映到家庭里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注意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如在写亲情方面,可引导学生在“今天我是家庭出纳员”、“我代妈妈上班去”等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写好体验笔记,以求生活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把亲情写得真实感人。在写其它家庭小事方面,也要运用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以小见大,要注意反映时代特色,和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能够逐渐做到从家庭生活的变化中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精神风貌。

② 在社会生活中体验

社会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了解和体验社会,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我们要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

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③ 在大自然中体验。

大自然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写作美感的广阔天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因此,要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拓宽视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各种合理而有创意的安排:学生可以走进活生生的生活的世界,接触柴米油盐、了解超级市场和探索城乡最近的急剧变化;可以去旅行,观看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或者观赏名胜古迹、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等。这些都是直接体验,留给学生的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最有意义。这样一来,学生肯定会乐意去写,而且有内容写。因为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就产生一种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有兴味的思想说出来、写下来的创作冲动和欲望,自然地作文就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注意去引导学生阅读社会生活这本教科书,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像等多种能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积累写作素材是极其重要的。

二. 学校教育是写作的间接源头

① 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

如果说现在学生学习语文有缺陷的话,最大的缺陷就是积累太少。我认为,阅读可以是对美文意蕴及技巧信息的接受,通过吸收优秀语言,并不断地将其提炼,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掌握包括字、词、句、段、篇、章以及修辞、逻辑等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功。而写作则是在此基础上力求写出类似的美文,并通过创新,实现将阅读获取信息转换为知识、能力,实现真正写作。正因为如此“阅读能为写作提供模仿的范本”。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决定了写作;写作的“根”在阅读,写作只是“根”上钻出的“枝叶”。阅读是写作的前提,离开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重视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告诉我们,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② 阅读的方法与窍门

对于如何阅读,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谈到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方法。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背诵。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古往今来,背诵是人们读书的一种传统方法,也是最古老的积累方法,如果对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片断进行精读、背诵,日后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养成背诵的习惯,也会终身受益。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教师应督促学生抓紧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如果忽视这一宝贵时期的背诵积累,

读书再多,也仍可能造成“腹中空”、“根底浅”的后果。

③ 阅读教学的实施

首先,立足语文课本,充分利用语文读本。

写作教学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必然要求我们首先要立足教材,以教材为蓝本,同时以读本为辅助教材。无论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写作的教学,脱离教材的教学都是一种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做法。教材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获得语言、运用语言的题材库,是素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的保证。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始终坚信:丰富的写作素材既来自课本也来自于社会生活,更主要是来自课本。要利用好教材,掌握好语文教材,活学活用,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不行的。现行教材,资源丰富,是最为有效的作文题材库,何况作文中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对学生和教师都有一种的亲切感。现行教材中很多文章是我们写作的间接材料的来源地,很多经典美文内涵都极其丰富。在写作的时候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选择、运用材料。只有这样,学生写的文章才不会苍白无力,而是内容丰富,有血有肉,多姿多彩。

其次,重视课外阅读,积累更广的作文素材。

多方面地讲求阅读方法有利于写作习惯的多方面地养成。习惯渐渐养成,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渐渐减少,直到没有。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找到恰当的方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水平也会随着提高。只有多领域的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我所用,才不至于在作文时为没有写作素材而犯愁,才能真正达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要提高写的能力,必须多读,熟读,精读。写,需要指导,需要练习,但没有读作基础是不行的。讲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好好地理解,好好地读,也正是在指导他学习写。不要把读和写看成不相干的两码事。”“作文教学也是要改进的。主要的原则应该是密切地结合阅读教学,因为只有把语言的运用(写作)建筑在语言的吸收(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一些语文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天地,这片天地是人类文化的广场,凝聚着人类从历史到现在智慧的结晶。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的获取各种信息和文化滋养,而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我选择性又能保证其个性的成长。学生在其中广收博取、移情化性、培本丰源,语文课的人文价值也因而得以实现。试想如果仅仅靠接触语文教材上那屈指可数的几篇课文,仅仅靠语文课堂上讲授的那点有限的基础知识,怎么能建立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阅读作基础,怎么能积累汉语这一历史悠久的语言丰富的语汇,形成流畅的语感,进而把握贯通的文气呢?因此要使学生在写作中拥有扎实地阅读基础,就必须拓展阅读视野,让学生不仅从教材文本中学到、悟到读写知识,还要扩展到优美的课外时文的学习,名著的阅读,去捕捉积累为我所用,并进而提笔成文。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的习作也离不开生活。只有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那么搞好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

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样,学校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积累到无限的知识和写作素材。例如阅读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阻碍减少,更便捷更有效的体会生活百态、历史秘密、宇宙奥妙……而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开掘作文源头,除了这些方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第13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0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主要包括三大版块,一是孙善丽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报告,二是有五位优秀教师的作文展示课,三是专家对这几节课的总结和建议。而我参加了上午的学习,只听了三位老师的作文课,即使是这样,但是足以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这三位老师的作文教学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孙老师报告中向我们指出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1)阅历浅薄、素材不够(2)胸无点墨、词不达意(3)思维杂乱、天马行空,细细想想自己的作文教学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同时孙老师把自己去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学习的过程与我们分享,指出一篇好的作文有时并不是多么华丽优美的辞藻、更不是天花乱坠的语言,而是让孩子说“真心”话,让学生自己具有发出自己声音的能力。我觉得来自孩子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语言,往往是最打动人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也就是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将“渔”的能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而且能够“会学”。

这三位老师在备课上都把握了“老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关系,学生始终是课堂参与的主体,特别杨波老师做的尤其到位。她以谈话的形式切入课题,寻问孩子们都去哪些景点玩过?这些景点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第二位张老师执教的是想象作文《假如我会变》,她把学生带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许多的妙语连珠从学生们里嘴里迸出,一篇篇充满情趣的童言稚语的文章就在这40分钟里完成。第三位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她能贴近学生生活,把洗毛巾的过程带入课堂中,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再现老师洗毛巾的过程。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渐渐找到了写作文的诀窍。正因为老师给了学生“渔”的能力,孩子们的习作才大放光彩。

她们的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始终像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课堂的组织和调控能力更是体现了她们教学功底的丰厚,加上准确规范的语言,自始至终,她们都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变,游刃有余。

总之,每位老师独具匠心,周密细致,每堂课都有闪光点和亮点,值得我学习。她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懂得学无止境,勇于创新的道理。这次作文教学研讨课犹如久旱的甘霖,滋润着我,营养着我,指引了我今后的习作教学。

第14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一、因材施教、尊重差异,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 1.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新课改下在教学中,语文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先卸掉作文写作很严肃这个包袱,让他们自由的表达出他们心里最想说的话。当然,有时候孩子在说话的时候会有很多话很多词语,但是在写出来的时候总是一两句话,这时候老师可以提示孩子:要是把你一句话写出来的事情说的再详细一点是不是需要更多的话呢?要是你要把你的故事讲得与别人的故事不同是不是需要说的很详细呢?学生听到这些启事,他们两句话讲完的故事往往需要一两段来完成,一次作文很快完成。而且每个学生写的内容不同,故事各异。学生们可以很轻松的训练语言的运用和提高写作能力。

2.鼓励学生写真实感受,抒发真实感情

真实的感情回事作文显得生动自然。很多学生写作会套用语文课本上的语言和情感,但是事实上不是每一个学生在同样的情况下都有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景色有的学生会觉得是美好的,有的觉得不是,有的孩子喜欢阳光,有的孩子喜欢雨天,孩子对同一个事物的感受往往不同,因此,新课改下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描写真感受、抒发真感情,喜欢的就喜欢,不喜欢的就不喜欢,这样学生就不会一提到描写景色就是“啊,真美啊!”老师应该教会学生描述景色、讲述故事、描写人物的时候不要说好或者不好,而是尝试着看到同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有些面你可能比较喜欢,有些面你可能不喜欢,要是你觉得总体上比较喜欢,你可以选择写那些你最喜欢的方面去写,讲清楚你究竟喜欢什么,喜欢到什么程度,根据这些情况写出他们最真实的感受。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协作文的过程中出现空洞的思想感情。

3.鼓励学生使用独特新颖的词汇

各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不同、理解不同、表述不同、用词不同,特别是一些独特新颖的用词要多加鼓励。一篇文章里边学生使用上好词好句,把这些词语在作业本上边勾画出来,并注上评语加以鼓励。比如有篇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一棵白杨树”,有位学生在作文里写到“假如我是一棵白杨树我就放展地长”,这句话里的“放展”这个词是本地方言,意思是使出最大的力气、用上所有办法、为了实现目标不顾一切的意思,这个词语虽然并不是语文老师在课堂常常教学的词语,也不是普通话里的词语,但是这个词语正是学生对“假如自己是棵白杨树”的真实想象,是对一个突出的白杨树的认识。假如放在学习上,那他就是“放展”地学习,他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使用新颖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自然能够保证作文的独特性、新颖性、生动性,要是单纯给学生强调作文要具备独特性、新颖性、生动性,很多学生连这些词语都不解其意,更别说是写出好的文章。

二、激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孩子是天生的浪漫主义,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创作出自己的童话作品。新课改下要让孩子认认真真的写一下严肃的话题,他们由于对周围世界理解有限,很多时候他们自己是依赖家长和老师的判断判断周围事物,要让他们表达看法,他们常常写出来的基本都是家长和老师的看法。所以,让学生认认真真的写一些严肃的话题或者描述一样既定的东西他们往往无词可用、无话可说。但是要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讲出一些童话故事,他们的语言立马丰富多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的童话世界里他们自己就是主宰,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题目:“左手和右手分开旅游”“铅笔笔盒的抱怨”“不听话的橡皮擦”学生们听到这些题目立马会兴奋异常,他们就这些话题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这既让他们快乐,也达到了语文作文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

三、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1.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无论是学生去写真实的故事还是去想象,它所表达的内容全部是源自生活,因此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平时对生活素材的积累是很重要的,生活中的自然景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各色人物都可以是他们观察的对象和在作文里边描述的对象,教会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过,指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情况用文字描述出来,他们可以使用书面描述也可以使用口头描述,这样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写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不会提笔忘词。

2.大量阅读积累语言素材

孩子的语言表达除了自由表达之外,还必须要不断地达到用最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对于各种情景、人物、事物的描述,对于各种故事的讲述,对于各种观点的讨论,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语言规范。要做到这些,学生们在平时就需要注意语言素材的准备,大量的阅读规范语言写成的文章,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表达,合理的结构,同事积累丰富的词汇。大量阅读不仅仅学生学习语文很重要的目的之一,也是是学生语言的积累,为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所必须做的准备,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也是作文教育所必须要求的重要方面。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时,作文教育要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的作文越来越使用规范的、丰富多彩的语言。

四、总结

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作为学生一生的自身表达的基本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他们有充分的练习机会,要让他们放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让他们的语文作文水平在不断地阅读输出的基础上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生动。最后,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一、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谈化交际性。

“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中,学生准备好后,一位学生上台就说开了,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对他说:“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就这么一转身,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同学“交际”了。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口语交际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

二、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

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

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

三、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

1、教给说的方法

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使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

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态度自然,礼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变幻多样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

2、教给倾听的方法。

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

3、教给评价的方法

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第15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夯沙学校 龙晓蓉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底生花。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一、认清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

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

1 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 师、学生、习作内容),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深挖题目内涵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三、合理命题,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

2 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

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

2.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四、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要做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

3 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学生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五、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

就作文教学而言,老师要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刻苦训练作文的自觉性,平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2)经常给学生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4)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部队、敬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

4 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1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总之,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教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5

第16篇: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给学生一把作文的钥匙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农村孩子怕写作,对写作是谈之色变,无从下手。那么,要怎样去引导孩子呢?那就要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材,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走出文本——实现超越,写作创新。把文本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采撷生活中的真情火花,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具有真挚情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教材文本

阅读积累

引导迁移

写作创新

语文散发着墨香,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一谈到写作文,学生是谈之色变,尤其农村孩子更怕作文。没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的也没有不想写好作文的学生。

究其原因,农村孩子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形成了:1 学生大脑里储存的美词、美句、美文较少。心有余而力不足。2学生的懒惰思想,写作文时怕吃苦、怕动脑子。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长此以往,没有养成文化积淀。

怎样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惧、畏缩心里呢?我经过这几年的上下求索,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

一、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

作文难,缘于学生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如何引导他们有意识的去阅读、去积累呢?那就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资源——文本。

文本,即组成教科书阅读部分的最小组成单位的单篇文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文本即“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之意(叶圣陶语)。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无不是精挑细选的名家名篇。文本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位好老师,好向导,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游览了祖国壮丽的万水千山、众多的名胜古迹,使孩子们领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了解气势非凡的《长城》,欣赏了《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祖国的山山水水......以文本轴线,生发开去,品相关文章,作家趣事,时代背景,让每一个孩子爱学乐学,从而多阅读,广积累。学校阅览室、社区图书室、农村办公室图书,都给了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诗词歌赋拨动人的情思,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可以陶冶人得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一些文学杂志、名著大作、佳篇佳作。以最时尚的信息展示给孩子,激起孩子智慧之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积累。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2、每两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3、每上语文课之前,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展示两句古诗,一句名言。

三、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

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

1 须深究教材,紧扣文章,挖掘教材中丰富、深厚的资源,激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品读,体味和热爱,对教材文本情感和人文精神感悟、体会和探求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要多味地活读文本。自由读、集体读,默读、朗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阅读形式,引领学生感受、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走进文本,“入境”“识真”,倾听作者的心音,体验文本的情感,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获得审美体验,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语文素养。教师一定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激发学生的感情,拨动其心灵之弦,忘我地与学生进入文本共同体验。学生认真学习,阅读教材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不仅会关注文本的内容,还会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关注对话的方法、过程,从而积累、迁移运用到阅读类似的文章中去。走进文本,触动学生的心灵,奏响情感共振的乐章。为孩子“想写”——-我要写,打下铺垫。如: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篇感人致深的文章,这位伟大的父亲在其他父母悲伤放弃,绝望离开之后,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的念头,在救火队长、警察都放弃了营救的念头之后,在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他之后,这位父亲最终将儿子救出来,支撑他的就是那句他曾经对儿子说过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心中的坚定信念,这位父亲根本不在乎是否会有人帮助他,根本不在乎别人是否笑他傻,不在乎38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因为他知道,此时,儿子和他一样心中会默念这样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课上,孩子们和我都感动在这样感人的情景里。此时,当我问: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多久?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孩子们全都积极发言,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具体,这时我就知道要完成课后的练笔孩子们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了。

三、走出文本——实现超越,写作创新

走进文本,是为了走出文本,走出文本,也是为了走进文本。

(一)、走出文本,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1、教师要潜心与文本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在备课时就开始了。备课时,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产生情感的共鸣。孙双金老师曾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平淡乏味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游离文本的教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老师备课时还要重视文本语言本身的特点、表达方式,发现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学生的语言发展是对文本典范性语言的吸收、积累、内化、运用。

2、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就是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去研读文本,去感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去体会作者是怎样诉诸语言文字的。学生是对话的主体,对话的主要形式是读书。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体验、独立感悟。通过读书,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玩味、赏析、内化;方法的历练和提高;情感的体验熏陶,充分与文本对话。怎样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呢?

(1)、激发学生的对话期待。就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

2 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产生心灵碰撞,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

这就会促使孩子们去搜集、阅读课外资料,缩短时空差距。观看情境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一开始心灵就受到震撼。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进入文本的窗口。上课开始让学生用不同的感情读课题,读出不同的语气,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角色体验,经历对话过程。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迷惘到顿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过程,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情感的驱动下,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人物对话,引发情感共鸣。在对话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换位,经历对话过程:

把自己当别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理解文章本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把作品人物当自己,假想自己就是文中的某一角色,与文中角色合而为一。把自己当作者,从作者的角度去阅读,根据课文的描述,跟随作者作一次思想的旅行。把自己当自己。阅读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迁移运用,超越文本对话。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走进文本,调动情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还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关注对话的方法、过程,从而积累、迁移运用到阅读类似的文章中去。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走出了文本,走向了大语文,走向了社会,真正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就是根据学生和课堂发生的变化灵活进行指导,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从而进行适当的点拨、巧妙的帮助,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学得主动、扎实、灵活,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丰富的对话,从而不断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

(二)以文本为依托,架起写作与生活的桥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谁来架起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呢?那就是文本。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起到了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文本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

如小学五年级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展现父母的爱,这些都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所以学习起来,容易引起孩子共鸣,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因此,教学时我十分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风貌)的归纳总结,巧妙的运用迁移思维,将孩子们引领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写作。如孩子们写地《黎明的曙光》、《胜利就在前方》 生动的再现了12岁的巴迪把新写好的一篇短篇小说拿给父亲看时的情景,忐忑不安(鼓起勇气)——绝望(不怎么样)——希望(还不是毫无希望)的心灵路程在孩子们的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真棒和真笨》也再现了孩子在考试时得到了99.5的高分后回到家里,父母之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爱。尤其是该作的外貌描写: 妈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黄黄的卷发一抖,表扬声雨点般蹦进我的耳朵:“孩子,你真棒!” 写到父亲则是这样的:脸一下子黑了,拉得老长,把我的试卷一掷:“这么简单,还算错了,真笨!”慈母严父

3 的形象一下子就跃然纸上了。从而也实现了对文本的迁移,内化为孩子们自己的东西。

(三)在生活中“采撷真情花朵”,不断创新

“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强笑者不欢,强合者不亲。夫惟真人而后有真言。”(雷思霈《潇碧堂集序》)有了真实的情意,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独到之处。⑥

“说透人情便是书。”其实,生活中到处有活生生的写作材料。“写作指导要立足于生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作文同生活、做人一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掌握学生思想感情发展的脉搏,一发现学生的是非观念和爱憎感情有了非表达出来不可的契机时,就适时地进行写作指导。 “平平淡淡总是真。”真实的东西总以其朴实本分的情感,打动人心。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文章的感人力量来自真实可信的描写。虚假失真的描写,既不能使人感发,也不能令人信服。说到底,只有以真挚的感情、真诚的思想去描写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生活现象,才能进而去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揭示生活的真义、真谛、真理。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给学生一把作文的钥匙,以文本轴线,使学生多阅读,广积累,以写作为经线,遨游知识的殿堂,采撷真情的火花,编织金色的梦想,打开作文殿堂的大门。

第17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互动式”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互动式”作文教学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位置,它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农村小学作文在一种高耗低效的状态运作之中,鉴于作文教学的现状,学生对写作普遍存有畏惧心理,对作文缺乏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便试图寻找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于是,我便开使了小学“互动式”作文教学法的积极地探索与尝试。

小学“互动式”作文教学法是是以学生的文本为背景,以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依托,以教师的引领为方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习修改作文的过程和方法,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贯穿于课堂中”的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互相合作评议,共同进步,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个体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很好地尊重和展现。

一、长远规划,整体提升

我通览了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有62篇习作。其中叙事作文共17篇,占28%;写人作文共4篇,占8%;写景作文共8篇,占13%;状物作文共6篇,占10%;想象作文共6篇,占10%,看图作文共4篇,占7%,读后感共2篇,占3%;应用文共9篇,占13%;自由作文共5篇,占8%。

对小学作文,划分为七种类型:叙事,写人,写景,状物,想象,看图,读后感。根据每个学段对习作的不同要求,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指导和讲评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根据以上统计与分析,我把小学作文,划分为七种类型,分别是:叙事,写人,写景,状物,想象,看图,读后感。根据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习作的不同要求,我认为,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纵观整个小学阶段课程标准和具体习作内容,把学生通用的习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梳理,进行分学段分类教学,在每次的习作指导与讲评中有所侧重、逐层递近地引导学生进行提炼,让学生作文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探索方法,指导评议

(一)教师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在习作讲评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在课改初期,教师必须要具体教给学生评价一篇作文的方法。首先,文章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字体端正,笔画清晰,卷面整洁。二看文章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三看文章结构是否清楚。就是要看段落层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照应等。四看文章的语句是否流畅、生动,用词是否确切。这样,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在生生互动评改作文时才不会感到困难,他们也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二)学生在评议作文后,就要书写赏语。在课改初期,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写出眉批和总批。在这样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我采取了借鉴优秀评语的方法,果断地将作文的“题目、开头、内容、构思、层次、语言、详略、标点、结尾、总评、鼓励”的评语,进行归纳总结,打印发放给学生,并且指导学生结合自己评议的作文,进行眉批和总批的书写。我提出要求:要写得中肯、有针对性,不能空说,同时要指出同伴作文的各种不足。这样经过几次摸爬滚打的训练,学生慢慢地脱离了最初的评语的依托和束缚,那一行又一行的就像一根根通向兴趣作文课堂的绳索,引导学生不断前行。

(三)为了规范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师针对作文中几种常用的修改符号的名称和形状,以及如何使用,进行了讲解和训练。让学生修改作文,更加规范、美观。同时,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做到字体工整端庄。

三、搭建平台,共创和谐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急于表现自己的一面,就看教师如何利用,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每次写作文之前,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写作任务,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积累、搜集素材、思考酝酿,学生一般在一节课40分钟内便能完成习作。

教师要巧设题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命题要小,小到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作文教学,只要坚持将学生思维开放,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兴趣就会越来越强。例如,我在一次作文命题中,就以“!”为主题,写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要求叙述过程清楚具体,表达出自己独特地感受和观点,450字。而学生所写的习作,有关于“乞丐的思考”,“泥石流的发生”,“地球的哭诉”等,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根据所见所想,抒心中之情。开放式的命题方式,极大地的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尽情的表达。

为学生提供当“小作家”的机会,在全班进行赏读。引导学生编辑个人优秀作文专辑,图文并茂,在学生中间广为传阅。及时推荐优秀作品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针对优秀的作文,学生得到三朵小花,作文进步的同学得到两朵小花,作文还需要修改的学生得到一朵小花。就这样每月一表彰,学期末根据获得小花的数量,进行“十佳小作家”的评选,并且颁发奖状和奖品。于是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展示欲望,习作训练就会得到最佳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可见如果你要写好作文,就要在写作文之外的地方——写作素材的积累上下功夫。所以,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着重让学生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写作技巧。将阅读训练与有计划地作文训练融为一体,互相促进提高。在班中,鼓励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三国演义》到《红色战争故事》再到各种不同的《优秀作文选》,学生常常在借鉴和模仿中开阔视野,启

迪想象,激发创作灵感。在我班学生中人人都有,但是他们并没有抄袭,而是学习借鉴人家的选材和思路,表达技巧。广泛地开展了“小明星、小博士、故事大王、想象大王”的评选活动。每学期,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每篇字数400—500字。课外练笔10篇左右。

我们学生的生活圈子很局限,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献爱心活动,心连心活动。经过生活的素材积累,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及时提取。

(三)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来,坚持“互动贯穿课堂”,让学生以“赏”为手段,互相借鉴学习,对优秀学生是充电加油,对后进生更是雪中送炭。找出文中的“精彩之处”,哪怕是一词一句。 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之处也要指出来并且分析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局面。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树立了自信,每次习作,用心揣摩推敲,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通过“评改”同伴的作文,培养了写、评双方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表扬激励,充满习作。“只凭一句赞美的话就可以活两个月。”学生天性爱表扬,对于他们来说,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就会产生巨大地力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所以教师把文评语写得长一点,既能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导,又能对学生的包含着鼓励和启发。每一次发下作文本时,学生总会焦虑不安的等待着,眼睛里充满着渴望,他们期待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于是我尽量在写作文评语是尽可能多表扬的评语。对于处在不同水平的孩子,我会用不同的评语去鼓励和指引。

对于一篇佳作,我会说:“宋廷飞,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作家!读着你写的作文,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佳句,老师简直不敢相信竟是小小年纪的你写的。老师为你骄傲,希望你不断努力,用你的笔描绘出多彩的生活,多彩的世界!”

“孩子,祝贺你又进步了!看到你的日记跟你一起长大,真让人高兴。这都归功于你的细致观察,不断练习,广泛阅读,才有你今天这真实生动的文章,连老师的心都被你抓住了。“十年磨一剑”,继续努力好吗?只要锲而不舍,相信你手中的笔会成为光华四射的剑!”

对于班中的学困生王传洲,我评价道:“你越来越棒了!你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了,其实作文很简单,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就是一篇佳作了,每晚坚持看作文书,我就是这样掌握了很多好词语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试一试吧!孩子!”

教师在写评语时,应该调整自己的言行,尽量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可以么?”“能做到么?”学生产生了自身价值的认识,借鉴教师的评语,修改作文的能力也会日渐提升。

(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未成曲调先有情。”情感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习作中独特地见解和偏激的观点,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在互动

的情况下进入佳境,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感情得到升华。

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习作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开拓进取,初见成效

(一)学生对“互动式”作文教学模式普遍认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课改之前,学生大部分把作文当做“拦路虎”,一切活动都是在“迫不得已”的心态下进行的。大部分同学的习作都是过分的仿写,抄袭,没有表达的真情实感;而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创作,灵活的借鉴,领悟写作技巧,表达出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对于作文评语,不在是“书写很好,内容很好,语句通顺,中心突出,加油!”这种模式化的评语了,而是让评语变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学生的作文教学成绩(从从历次考试的作文成绩比较)明显提高。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学生的优秀习作150余篇。班中已经有4篇学生的作文先后发表在《沂蒙晚报》《少年天地》中。

小保姆

临沂孟元小学 五年级一班 孟涛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的,而我的童年却是枯燥乏味的,我最讨厌放寒暑假了。因为每次放假,我都要被拴在家里,当小保姆。

今年暑假,妈妈要去上班,出门前叮嘱我:“宝贝儿子,你在家里照顾好弟弟啊!妈妈中午回家,给你买好吃的!”。哎,妈妈不放假,爸爸也不放假,我很无奈啊,谁来救救我啊!

弟弟一看见妈妈走了,便像广播一样哇哇大哭。我连忙抱起他,摸摸他的小脸蛋,哄着他说:“小宝贝,你别哭了,妈妈一会就来了,听话啊。不然哥哥打你小屁股了。”我便唱起了摇篮曲,“快睡,快睡,可爱的心肝宝贝。快睡,快睡,小宝真美丽。” 不一会儿,弟弟便睡着了,我也没心思看电视了,迷迷糊糊的睡了。刚刚进入梦乡,结果又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哇,哇,哇”天哪,我的小祖宗又醒了,我又把他抱起来,我也好想哭啊!哎,真是叫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啊!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吧!谁知,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咬了我一口。他一个不到2岁的小孩居然咬我,又对我拳打脚踢,我实在忍不住了,真想把

他扔出去。没想到他软硬不吃,我便将计就计。你哭我也哭,你哭的响彻云霄,我就哭的地动山摇。听见我咆哮般哭诉声,弟弟却停下来,冲我嘿嘿的傻笑。

于是,我趁热打铁,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播放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奇迹再一次出现了,世界终于安宁了!弟弟被动画片吸引住了,看着弟弟那副自得其乐的模样,我不禁大笑起来。时间,像流水般很快过去了。不大一会儿,妈妈回来了,看见弟弟安然无恙,啧啧称赞我这个小保姆有办法……

我长大了,我深深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也懂得了担当与责任。

学生评语:

孟涛,读了你的文章,我仿佛看到你当小保姆的情景,你是多么的尽职尽责啊!你真是一个好哥哥!我好感动。小小年纪的你,有这么多的绝招,真让我刮目相看啊!你把弟弟的淘气,可爱描绘的活灵活现,清楚地跃然文中。

如果你把弟弟哭泣时候的神情,在进行细致的描写的话,你的文章就更上一层楼了,可以么?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

教师评语:

你是一个聪明、勇敢的男孩。这般丰富的内容,简直和作家写出来的差不多呀!你的习作有血有肉,读起来真是一大享受。你的作文内容具体,我读的十分过瘾。你平时肯定爱看作文书,才写出这么多字……

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如果在对弟弟第二次哭泣时的动作和神情,进行一些描写,也许你的故事会更加有趣啊!

(二)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在局限文字的表面,而能够更加深入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能够针对文中地观点,展开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例如,我班的刘文木齐同学,在2010年度,2011年度,分别获得“罗庄区读书明星”的称号。现在已经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他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百看不厌。前段时间受电视剧《水浒传》的影响,更是拿起中国名著《水浒传》爱不释手,

并且对里面的108单将顺序和绰号饶有兴趣,谈起来绘声绘色的。由于读书多,对他的朗诵表演、写作等能力有大的提高,在2011年度《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至今已有多篇文章在《沂蒙晚报》上发表。平时经常把书籍带到教室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办了“小小读书角”“百味书屋”等形式的读书活动;在多次图书捐赠中,表现积极踊跃,用他的话说:我要把自己的图书更多的捐赠给有需要的同龄人,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读书的热情也高涨起来……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养成学会倾听,善于思考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讲“养成好习惯必须实践”,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起步阶段,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活跃的课堂上,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倾听同学的发言,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在一堂课中,当学生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动时,你只会听到同学滔滔不绝的评论声,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聚精会神的样子,学生们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学生由无话可说,磕磕碰碰,到有话可说。由几十秒到几分钟的讲解,评论,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

(五)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没有城市那么优越,但是家长毅然配合教师的工作,尽可能为学生准备一台电脑,便于及时上传。就这样,班中很多孩子都是和家长一起在家长学习打字,学习上网,查阅资料。学生由最初的打字慢,到现在一分钟准确地打一百个字,并且能够一边打字,一边进行二次修改,取得了显著地效果。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又使亲子关系得到改善,更加深厚。

(六)学生的写字水平得到了提高。汉字的书写教学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璀璨文化艺术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增强学生做人做事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硬笔书法,作为临沂孟元小学的特色,始终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把字写正确、写端正,有一定的速度,还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做到了文美,字更美。做到一笔一划写汉字,堂堂正正学做人。

在进行课改的实践中,路太漫长,工作繁琐,而希望又十分渺小。我就像一个在黑夜中中的探路者,这一路走来充满了孤独,寂寞。在这日日夜夜里,唯独陪伴我的是学生的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当我看到学生精彩的文章,质疑时;我看到学生精彩的文章,自愧不如时;

当学生莫名其妙的笑时,却对我说:“老师,你太不相信我了!”一次次的翻阅学生的习作,一次次浏览学生的名篇佳作,使我几经放弃的习作教学,又几次重新拾起。

过程是艰辛的,苦涩的,但更让我懂得坚守与执着,使命与责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第18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推荐]

论文怎样当好一个小学语文老师

要有耐心,小学,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老师的做事方法,都会影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要注意培养学生优秀的素质。此外,老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是受用一生的。总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有责任心和爱心,和小孩子们做朋友,关心他们的成长的方方面面,以身作则,坚持下去,就会成功的。另外,老师的经验也是需要在工作中培养的,多向有经验的好老师学习,自己注意在工作中总结,一定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做一个成功的老师!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浅议农村小学习作教学12

3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习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一次游戏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找春天”为主题班

会活动。要求学生把眼中所看到的春天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春天像是一位漂亮的姑娘轻轻的来到人间,他一挥衣袖给大地披上了绿装。”是啊,转眼间冬去春天,人们也甩掉了厚厚的棉衣,感受春天的降临,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1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第20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路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采取科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理念,用创新的思路来组织作文教学,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写作中流露出真情实感,让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与写作思维得到提升。那么我将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谈创新教学的思路。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诞生了多种教学思想,其中,情境教学法就是广大教师值得采纳的一种主流思想,其旨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的教学方法相比填鸭式教学更具有感情色彩,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与感悟。例如在完成《龟兔赛跑》的学习后,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谈一谈学习之后的感悟,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层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还原龟兔赛跑的故事,同时要利用具有情感的语言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使学生感觉龟兔赛跑的故事就直接发生在眼前。这时教师一步步地对故事的内涵进行透彻讲析,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则故事背后的寓意,随后让学生在自由时间里进行思考与讨论,深化对故事的领悟,最后再用文字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情境教学法得以落实,改变了传统机械的教学模式,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作并不是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让学生将写作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爱上写作。对此,教师可以将日记式教学有意识地运用在学习中,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不限于内容与字数,只需要记录好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其中的感悟,做到真情实感、有感而发。再者,教师还可以将日记与周记的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日记与周记成为学生总结自我,练习文字运用功力的平台。这样一来,教师一方面将学习的平台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生活式教学,让学生完成生活总结与感悟,另一方面,简单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爱上了文字表达,培养了写作的习惯,克服了作文学习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练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考虑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为例,这是海伦凯勒的经典作品,对小学生思维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恰好在写作教学中有一章便是要求学生以“假如……”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于是教师可以将二者进行融合式教学,在完成文章的基础教学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深层的讨论,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教师再将教学重点过渡到写作当中,学生就要想假如自己只有三天光明,会做一些什么呢,在想象中思考,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最后再利用文字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升华。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获取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使作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四、有效实施感悟式教学

具有情感的文章才算是真正的好文章,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渐将教学重点从技法传授转移到情感感悟上来,让学生写出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要有效地实施感悟式教学,让学生针对客观事实进行感悟,将自己的观点与情感融入文章。比如每年的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各种实践活动,如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帮助环卫工人维护城市清洁,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感悟其中的经历,然后用文字将过程记录起来,再一次地进行思考与感悟,从而从活动中获得启发,在字里行间流露自己的情感,更深刻地感悟这样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写出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并且使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显著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感悟式教学有效落实,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必要保障,可以说,要培养好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离不开具有创新性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重要性,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真挚的思想情感,提升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蕾.论当今国学教育的系统化及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应用,2014(8):97-99.

[2]王超杰.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12.

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