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践体验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7:59:0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个大难题。一是学生无话可写。二是对练习习作的写作目标不大明确。三是无“欲”而写。家长、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想尽了许多方法,家长给孩子买来了一本本的作文书,老师让学生背诵、抄写优秀作文,结果,孩子们一写作文就翻作文书,不是抄写就是仿写,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究其根源,主要还是他们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和感受的情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着个性和灵气,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情景作文(也称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同学们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给学生创设亲自体验、亲自经历的情景呢?我想可以从自然观察体验情景、生活感悟情景、课堂体验情景、社会实践情景入手。

一、自然观察体验情景

自然界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自然,在观察中热爱自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让学生观察蓝天白云、朝霞夕阳、星空明月、风雷雨电、花草树木、游鱼飞鸟等。例如让学生在春天到来时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感受春的气息;夏天观察暴风骤雨来临时的风雷雨电,领略夏的风采;秋天观察蓝天白云,感受秋高气爽;冬天观察冰天雪地,感受冬的冷峻晶莹;让学生观察偶尔飞进教室的蝴蝶、麻雀,让学生观察春回的燕子,让学生观察南飞的大雁„„只要教师是个有心人就会给学生创设很多观察自然地机会。

二、生活感悟情景体验

日常生活为写作活动提供了无穷的素材,生活体验类作文的目的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家务劳动、亲情体验、待人接物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题材。

(1)家园生活。家庭是学生成长中的避风港,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我们可以创设体验情景,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感人肺腑。

(2)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

(3)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一个“大课堂”。我们指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堂体验情景

课堂体验是情景式作文教学的最基本途径,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议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的过程中形成作文材料,完成思维训练,产生情绪情感体验,最后形成语言文字完成习作。这样的课教师上起来轻松,学生喜欢,作文效果也非常好。

(1)扮演体验。表演是最生动活泼的情景创设方式,学生们一般都激情高涨,气氛活跃,效果显著。如在教学亲情类作文:《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我与父母之间》、《爸爸(妈妈、老师、爷爷、奶奶、同学等),我想对你说》时,我们可以利用表演与父母之间曾经发生的不愉快的故事片段表演,来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愧疚,感恩心语的表达。也可以表演父母辛苦工作、含辛茹苦的抚养照顾片段,增加学生对父母的理解。还可以是感人的亲情故事表演,唤起学生对美好亲情的回忆和向往。在这种入情入境的情感熏陶感染下,就不愁学生没事可写,不愁表达的不是真情实感了。

(2)实物演示。 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

(3)图画拼凑。 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景,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实践体验,调查走访,延伸课堂

实践出真知。有些作文还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走访,把作文的课堂有效延伸到教室外,学校外,课外。

在五年级语文下册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对环境、姓氏、人们生活的变化进行调查,然后写调查报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对农村孩子,他们没有多媒体网络可以查阅资料,就只好就地取材,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调查访问,搜集了大量资料,作文也都写得很成功。

小学作文情景的创设其实还有很多方式,还有待我继续去研究探索。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将观察、思考、口述表达、书面表达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也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好。

推荐第2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学生的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音乐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关键词:音乐艺术 情感体验 创设意境 情感共鸣 情感升华

音乐艺术是凭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乐由情起”,音乐也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情感体验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好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人的心灵,使人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优美崇高的思想境界。

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中所不容忽视的,所以我想就这一问题谈以下几点:

一、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音乐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了情感的呼应,就有了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对音乐兴趣的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下面摘抄一段我的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结束后所写下的个人体会:

“音乐欣赏课给了我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音乐知识,但说实话,使我记忆犹新的并不是贝多芬、莫扎特、肖邦传奇的音乐创作经历和脍炙人口的名曲,而是我沉浸在每部乐曲中时那难以名状的感觉,那似乎是一次次圣殿中的洗礼,洗去心灵上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灰烬,洗出自然的亮色和心灵的一片净土;又仿佛是一次次母女般的交谈,那么亲切,那么真实,你尽可以倾吐所有的烦恼和不快,你可以得到最诚恳的劝慰和开导,甚至超出你所预计的。提起音乐,我总觉得有很多心得,很多感触,虽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但我将永远不变那颗──爱乐心。”

这是一名普通高中生发自内心的话语,个人的情感与音乐相融合被吸收化作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用人人都具有的情感来感受体验音乐,并通过音乐来完善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创设意境,以情感知

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境、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加之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幻,迂回曲折,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展现它特有的魅力,激起了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为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创设一定的意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创设适当的环境气氛,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首先让学生看课本上一幅描绘美丽而辽阔农村新貌的画面说一说,以此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再以学生自己家乡变化为主题让学生讲述党的致富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在情感上有一定的体会。

加上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它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祖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入胜。接着再让学生有表情的朗读一遍歌词,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了,由此唤起了他们从小热爱美丽的祖国,长大开发丰富宝藏的愿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通过学生的直接朗读,声音轻重缓急,语言的抑扬顿挫与歌曲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能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使作品的内在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挖掘。

在现代化教育手段中,多媒体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音乐的教学中,可以一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

三、分析音乐要素,引出情感共鸣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10页)。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缓慢则心平气和、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四、鼓励创造,引起情感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情感的升华。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音乐的最佳方式是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

比如,在欣赏《狮子》之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狮子的威武凶猛,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狮子走到学生中间,吼着吓唬两边的学生,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更使其他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

实践证明,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教师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才能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五、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如前不久的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应努力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更多的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利用音乐教育让学生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多创造等。并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让我们的情感与音乐一起翱翔!

推荐第3篇:浅谈音乐欣赏课中的体验教学

浅谈音乐欣赏课中的体验教学

美妙的旋律,和谐的音符,可以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徜徉辽阔的音乐空间,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深刻的体验方式,学生就会进行艺术殿堂。在职业中专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尝试用体验式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获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准确地体验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情感体验,唐诗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比拟,他是描写人对于情感的最基本的体验,是植物和动物所少有或没有的生理体验。而音乐创作的初衷正在于让欣赏者和自己有一样的或相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共鸣。因此,准确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首要要求。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主题:如罗西尼《霍拉舞曲》。我们自然会从这由弦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泼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这是由于快速引起的生理情感反应。又如鲁丁的《江河水》,我们听到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心头涌起。这是由于缓慢的速度引发的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又如波.肖邦《C小调练习曲》,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这是由于音乐本身的动态美给我们以直观的情感体验。以上是无标题的音乐给我们的较直观的音乐感受,这些音乐本身就存在着较容易理解的音乐内容和模式,欣赏者对它们的情感把握是一般人很容易做到的;对于有歌词的歌曲,欣赏者更容易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去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

二、深刻地体验音乐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侯,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课堂实?表明: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一个基本要求。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这一段音乐时,学生听完后,我让大家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①回忆的、依依不舍的。②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③充满深沉的情绪。④欲言又止的。⑤远方的倾诉。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音乐是描写祝英台通过抗婚失败后,和梁山伯的最后相见,言语中流露出哀伤的、酸楚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再如,在欣赏《牛车》,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回答出以下几种答案:①沉重的。②悲伤的。③艰难的,缓慢的。这些情感的表达,与内容也比较吻合,这是穆索尔斯基曲、拉威尔配器的《图画展览会》的一个纯情景的音乐,学生的答案分别从各个侧面反应了音乐的内容。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三、全面地体验音乐欣赏知识的积累和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音乐之所以能够让不同层次、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是因为音乐本身有着许多共性的东西。如①速度的行进是音乐的脉搏:快速的乐曲善于表达快乐、愉悦的情感;慢速的乐曲善于表达哀伤、悲痛的情感;中速的乐曲善于表达抒情、流畅的情感。②力度的要求是音乐的气息:弱的乐曲善于表达安静、祥和的情感;强的乐曲善于表达强烈、张扬的情感;特强的音乐表达的是激烈、辉煌的情感。③音色的要求是音乐的色彩:柔和的弦乐善于表达细腻、甜美、抒情的情感;高昂的铜管善于表现坚强、奋发的情感;细腻的木管善于表现活泼、华丽的情感;强劲的打击乐善于表现激烈、兴奋的情感。④旋律的走向是音乐的风格:平稳的曲调表现平缓、流畅的情感;起伏的曲调表现强烈、高昂的情感;特殊的音程走向是某些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这些经验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乐曲欣赏的积累,有目的的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反复体验音乐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便可以获得较普遍的、大众化的欣赏能力。二是音乐实践的积累,在演奏或演唱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把握乐曲的情绪,就要细致地、认真地做到乐曲中各种技术的要求,这种实践活动对于直接欣赏音乐来的更直接,欣赏能力更容易获得。总之,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全面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选择最优秀的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

推荐第4篇: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验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加强教学灵活性,让学生产生好学之乐,通过动手或组织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在体验中思考、创造,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合作交流

联系生活

自主探究

实践操作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我上了一个多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下面就谈谈我对数学知识体验的几点看法:

(一)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二)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

3、279+9

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四)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总而言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2011年4月11日

推荐第5篇: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马湾小学———赵玉梅

经过这几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

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

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训练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随着新课标带来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的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使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是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地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吧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推荐第7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颜晓平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杨家庄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不宜追求音乐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音乐教材,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掌握运用。”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和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发挥创造性.

1、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歌唱,可以演奏,可以写画.在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感受音乐,自己去创造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始的音乐课,只是识谱,唱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能力.音乐课应该是孩子的世界,学生应该成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能仅仅只是一个聆听者.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有一节音乐活动课“奔向2008”,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学生通过上网,看报,看电视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课堂中,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欣赏歌曲《巴赛罗那》《手拉手》,展示以“奔向2008”为主题的手抄报,在老师的倡议下,课后,同学们走进社区,向村民们主动宣传奥运知识。这节音乐课异彩纷呈,同学们乐此不疲,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

创造学生感兴趣的艺术活动我们应当从“游戏”入手,将孩子的娱乐天性转向用心去“冒险”,在娱乐时人们能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而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完全平衡就是人类心灵的延伸,娱乐并不为失败而困扰,游戏中也有风险,但娱乐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音乐原本是充满乐趣的事。可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在常理下又不可避免,但在不经意的玩游戏中,也能学到知识。作为艺术课程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精心设计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活动.例如二年级有一课《萤火虫》,描写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快乐的飞来飞去的情景.歌词简单易懂.教学时,老师提问学生:“萤火虫像什么?”“你想不想做一只萤火虫啊?”学生会积极模仿萤火虫飞来飞去,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这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气球当成小灯笼,每个学生一只,唱到“萤火虫,萤火虫,点起一盏小灯笼”,学生就举起小灯笼;“飞到东,飞到西,”时,学生就向不同方向飞去;“好象星星满天空”时,学生高高举起小灯笼,气球满天飞舞,特别好看。在学生兴奋地表演时,老师适当播放歌曲,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旋律,这样同学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首歌,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同学们游戏中快乐着,在快乐中学习了音乐。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机会,以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比如小学四年级音乐课《秧歌舞》,描写人们边歌边舞的欢快情景。秧歌在东北是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课堂上,教师提问:你们会扭秧歌吗?同学们

都会,并立即手舞足蹈起来,此时,老师和同学一起舞蹈,而配乐就是要学的这首歌曲,在教师有意识的安排中,学生自主完成了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

2、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标准》指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资源得到共享。

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既然是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例如二年级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师讲课时会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这时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都留有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配合,促进了情感的交流。

3、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并获得知识。在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究,亲自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音乐艺术与姐妹艺术的融合

新课标中如是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例如在教京剧这一课时:课前导入部分我选择了京腔京韵的流行歌曲《唱脸谱》,既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的欣赏水平,投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又顺其自然地导入了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从网上下载的大量图片、剧照,呈现给学生视听结合的审美愉悦,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直观、生动形象。在绘制脸谱时,有京歌伴奏,始终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良好氛围中,师生共同感爱、体验、享受音乐美、艺术美。本课内容包括京剧的六大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框定教学顺序,而课件设计的交互性正好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将学习、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最想知道的知识,这种开放式、民主式的教学氛围,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

四、音乐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融合

在这一层次上,我们提到了音乐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如文学、建筑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所谓界限不应当是实线和直线,而应是虚线和曲线;同时,学科的学习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而灵活的变更。

例如:在上《小雨沙沙沙》这节课时,可以创编情景,学生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朗诵古诗,朗诵儿歌,欣赏雨中景色,欣赏艺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小朋友自己观察后画得画,甚至上网查找关于与雨的其他歌曲。其中有很多用到的都是非艺术的学科综合。从而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五、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校内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融合

音乐新课标的目标之一是教育终身化:即学习社会化,学习社会化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增加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和影视音乐,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

引向社会。使孩子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这也是课堂音乐教育的延伸。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四年级办了一个题为“音乐大会”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很丰富,涉及到很多课堂以外的准备活动,需要让同学们自己去组织、安排。课外的世界比课内的要大得多,校外的世界比校内的大得多,我们只要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方法,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美妙的惊喜。

综上所述,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是以音乐为主线、结合多学科知识,综合而成。学生在音乐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学习音乐(以学习音乐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应兼学到其它知识。以这样的形式而进行的音乐课才是音乐综合实践课。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样的“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化发展。它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姿态挤身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行列中。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让我们迎着课改的春风,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掘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审美艺术,构建审美心灵结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推荐第8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浅谈小学的音乐教育

——织金县官寨乡银杏小学:邓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县里的特岗教师招考,并且通过了面试成为一名村小的语文老师。在学校里我除了教学生们的语文外,还教他们的音乐。在这个不大的校园里,有着较多的学生,而仅是我的一个班就有九十一个,这也是我平日里忙不过来的原因。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教他们文学知识,让他们感受和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渊远流长;授其乐礼,让音乐释放每一天疲惫的心情,通过音乐让他们体会生活的真谛,

和歌曲中的百态人生。而辛劳背后的欢声笑语则是我们付出后收获的璀璨晶石。

一直以来我就对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充满着羡慕之情,身边的老师们就是我心中的榜样。进了大学的校园,我选择了音乐系,因为我喜欢它;同时我也为之付出了我所有的空余时间,目的就是为了学好它,另外也想通过音乐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然而参加工作后,我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虽然有心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得尽皆完美,但是竭尽全力之后我只能做到尽量平衡。

作为村小,不像城里的学校那样有着优越的硬件设施,我们拥有的乐器仅仅是一台电子琴,一台看上去很久没有人抚摸过的——而我和它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每次学校有活动,它总和我一起出现。而它和我那些可爱的小学生也成了朋友,有些同学还

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悄悄的弹起它。每逢音乐课,我就会用它来给我的学生弹奏乐曲,给他们讲音乐的文化,讲那些传承了一代代老艺术家们心血的乐章,然后唱在一起,笑在一起。而我的学生们也因此爱上了它和它演奏出来的优美的旋律。

我之所以会这么的执爱音乐,甚至想把它带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它能放松我们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能把我们的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一首忧伤的乐曲可以让你潸然泪下;同样一曲欢快的大调也能让你心情舒畅。而我们所感受到的欢喜、忧愁不也正是作家们那时那刻拥有的心情吗?

我们的民族自古就有重视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许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早就提出了“唯乐可以治国”的思想。先圣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

之然也……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音”,他认为事物触动了人的情感从而产生了音乐,音乐又反过来触动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情操。通过音乐的教化可以培养人建立正语、正见、正精进、正思维,进而达到明德、正心、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

音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优越于其他学科,反而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生活爆发出火花。”是的,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情感的表达和沟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唤起相同的感受,从而在精神的沟通和交流中传递友谊,它和其他学科门类

形同姊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呼应,共融共兴。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可谓殊途同归,都是从同一源头流出,各自奔淌,风回路转,最终又汇入同一海洋。通过音乐能够反应特定时代、社会阶层的内容,从而揭示出该

时代及其同代人的典型社会心理特点和文化背景。然而一个民族音乐内涵的情感与精神,往往是它的灵魂和思想、智慧的发源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音乐反应了当地的独特文化和思想。

所以音乐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唱一些歌曲,在音乐课上,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能通过艺术来体验生活、体验人生。最新颁布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到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等, 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歌剧大师瓦格纳曾经说过:“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学校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所

以要让孩子们学习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在感受与鉴赏中充分表现,充分发挥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音乐作品的内涵拓展到相关文化中去,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和体验。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和渗透,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当今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而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而流行音乐重在娱乐,表现树人的思想内涵较少,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育的东西较多,因此不应该纳入课堂作教材。同时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

作为教师,我们站在了教育的第一

线,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使命,所以我们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影响到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鉴于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要做到认真的教,同时也要做到有所教。

首先,音乐教学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那就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

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给他们排练了一首二声部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开始大家都没有状态,因为都没有见过茉莉花是什么样子的,感受不到它到底有多美。为此我就让他们下来收集有关茉莉花的材料,然后把我准备好的图片给他们看,让他们了解茉莉花的形态特征和花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又让他们回家后买一包茉莉花茶,泡上一杯,从腾腾的蒸汽中感受花的清香,这样一来不仅涉及到了我们中国的茶文化而且也让他们理解、找到了感觉,在训练中不管是声部间的插入或是音准的把握、情感的起伏都拿捏得比较的到位。演出的时候伴着钢琴的响起便以优美的歌声打动了台下的评委老师和同学们,得到了比赛的第一名,至今那首充满童年梦想的曲子依然萦绕在耳畔,“??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

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我有心摘一朵,又怕别人将我骂??”。

其次,我们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第一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再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最后在个别检查,在这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

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要让学

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这还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重要的一点,除了给他们鼓励外,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千万不要放弃,学生对你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影响他们让他们具备某种音乐特长的,也许恰恰是因为看过了你的一次演奏或演唱。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通过音乐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体会人类蓄含于音乐中的各种各样的情感;还体验到作者感受生活、感悟世界的方式;从而增添我们参与世界事务,参与生活的

意识和个性。对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体验少,而新编的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又包含着各样的丰富的情感、体验,针对诸多情况,我认为,利用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认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深层关系,在音乐教学中,利用这种深层关系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所以说音乐和相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音乐不能孤立单独存在,否则那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训练,学生也就成了演奏机器,同时也会失去学习的

兴趣。因此我们应在音乐课上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增长知识学生也得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行诸于文,仅是抛砖引玉,望与同仁共同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再次温习了小学新课程教学法,掌握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课外活动的一般方

法,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了解国内外各种教学模式案例,观摩了一些视频课例,开拓了我的视野,进而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通过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做到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改进教学方法,课后认真反思。我任

三、

四、五年级的音乐科教学,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在逐步增强。为了使他们的音乐兴趣保持长久,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我让学生们来到操场开展“节奏接龙”的音乐活动,让他们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并敢于对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和持久。

每堂课我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答及练习,学生非常喜欢。我总

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学生的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为此,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相应的符号,以形象、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们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试唱、视唱、哼唱,然后进行歌曲的教学,教学时要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我把感受美、孕育美、享受美和创造美融入到教学中,在课堂中搭建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并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音乐教学是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第一,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施教。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创造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主观能力和基础等都不同,同一个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音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滤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策略,分层教学。如可以让音乐素质较强的学生上课的时候给大家为大家做示范,这样既提高了好学生的情趣,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个触动。对中等的学生,要保证他们踏实准确的完成本课的知识。对音乐感知较差的学生,要帮他们降低难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能够将课本中最简单的音乐知识学会就可以了,不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免他们对老师,对音乐课失去情趣。

第二,要调动学生情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简洁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同时,要加强师生合作,强化体验。学生音乐能力

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要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资源提高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的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我运用多媒体通过现场录音回放方式,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的有趣,学的也用心了。

第四,要及时点评,及时总结。每一节音乐课后,教师应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促进学生发展。一方面是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然后推选同学上台读感想、谈收获。另一方面是教师要作好总结,整理本节课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总结性发言要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提出建议或希望,使学生记忆在心,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要善于总结,善于回顾,发扬好的,取长补短,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刚从校门出来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我,开始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凭着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乐理知识和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后来又细心研读教材,尽一切可能查找资料,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与知识储备,调节课堂教学。在这期间,有下列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他们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但我抓住小同学爱听故事,善表现的特点,我采取讲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学会歌唱后,再指导他们根据词中内容来表演。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这时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慢慢喜

欢上音乐课。这样,每次上音乐课他们都会有一种期待,当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将教学音乐基本知识、节奏、歌曲处理等讲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取得配合,收到了一些效果,教了不少儿童歌曲,为丰富儿童的音乐世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结合教材,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教育。通过学习和研究教材,我觉得音乐教材更具备培养孩子们良好品德教育的形象性、优越性。我在教学一年级音乐时紧扣教材中的《国歌》等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我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的欠缺,做得不是很好。但是由于主旨明确,也同时取得了一定效果,向他们分别传授了《天路》、《同一首歌》、《小草》等优秀歌曲。

三、调动学生情感。

小学生善于模仿,喜好游戏,我们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有了参与听辨音乐的过程,鉴赏音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音乐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情绪体验与灵感、风格、取材、体裁形式以及时代背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

四、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像力。

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参与到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动手参与。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多侧面感受音乐,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创作性的表演,不拘形式,不求统一,只要能启迪学生们的想像力,都可以进行创作性的表演,这样不仅给学生

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一改原来的音乐课堂呆板拘谨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在音乐课堂中还需要不断的学习。

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 ? 小学音乐教学我着重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教学生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

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 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如在教授《理发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讨论,自编礼貌待客的各种舞蹈动作:请的动作;面带

微笑向顾客问好;剪发的动作由右向左剪动,身体随之运动;照境子的动作;伸出拇指夸奖……,最后让学生戴上头饰,将这些模拟理发的动作与节奏、体态律动结合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唱跳,既使学生情绪欢欣饱满,又培养了他们即兴创造能力。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讲《蝈蝈和蛐蛐》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指导学生看屏幕上的动画,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之成为联结儿童情感的纽桥梁。

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

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9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学应着重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学会“听”音乐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音乐论坛。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唱跳,既使学生情绪欢欣饱满,又培养了他们即兴创造能力。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10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2012-2013学年度)

北安中心校

李秀荣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北安中学小学部 李秀荣

这些年我一直从事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工作,自己深深地体会到,要搞好小学的音乐课的教学,必须做到: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小学音乐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改变过去的对小学音乐课不重视的偏见,必须认识到,当今的素质教育,绝对离不开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音乐课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人们普遍认为:小学的音乐课的教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不可少的学科,对学生走向今后的社会生活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注重音乐课教师的培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计划的根据农村音乐课教学的需要,急需培养或培训一批合格的小学的音乐教师,以满足农村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需求。

三、现在的小学的专职音乐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学习提高,丰富自己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相应的知识,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四、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音乐课堂的教学时间,以更好地集中小学生有效的精力,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音乐课的学习。

五、搞好小学音乐课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课外活动,如:歌颂“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演唱会,积极参与“六一”儿童节的音乐会,“七一”党的生日活动,从而使小学生真正认识到小学音乐课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从而调动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钻研,大胆探索,虚心学习,在小学的音乐的教学中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果。

第11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再次温习了小学新课程教学法,掌握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课外活动的一般方法,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了解国内外各种教学模式案例,观摩了一些视频课例,开拓了我的视野,进而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通过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做到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改进教学方法,课后认真反思。我任

三、

四、五年级的音乐科教学,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在逐步增强。为了使他们的音乐兴趣保持长久,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我让学生们来到操场开展“节奏接龙”的音乐活动,让他们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并敢于对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和持久。

每堂课我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答及练习,学生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学生的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

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为此,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相应的符号,以形象、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们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试唱、视唱、哼唱,然后进行歌曲的教学,教学时要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我把感受美、孕育美、享受美和创造美融入到教学中,在课堂中搭建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并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

第12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的音乐教育

——织金县官寨乡银杏小学:邓 红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县里的特岗教师招考,并且通过了面试成为一名村小的语文老师。在学校里我除了教学生们的语文外,还教他们的音乐。在这个不大的校园里,有着较多的学生,而仅是我的一个班就有九十一个,这也是我平日里忙不过来的原因。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教他们文学知识,让他们感受和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渊远流长;授其乐礼,让音乐释放每一天疲惫的心情,通过音乐让他们体会生活的真谛,和歌曲中的百态人生。而辛劳背后的欢声笑语则是我们付出后收获的璀璨晶石。

一直以来我就对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充满着羡慕之情,身边的老师们就是我心中的榜样。进了大学的校园,我选择了音乐系,因为我喜欢它;同时我也为之付出了我所有的空余时间,目的就是为了学好它,另外也想通过音乐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然而参加工作后,我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虽然有心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得尽皆完美,但是竭尽全力之后我只能做到尽量平衡。

作为村小,不像城里的学校那样有着优越的硬件设施,我们拥有的乐器仅仅是一台电子琴,一台看上去很久没有人抚摸过的——而我和它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每次学校有活动,它总和我一起出现。而它和我那些可爱的小学生也成了朋友,有些同学还

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悄悄的弹起它。每逢音乐课,我就会用它来给我的学生弹奏乐曲,给他们讲音乐的文化,讲那些传承了一代代老艺术家们心血的乐章,然后唱在一起,笑在一起。而我的学生们也因此爱上了它和它演奏出来的优美的旋律。

我之所以会这么的执爱音乐,甚至想把它带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它能放松我们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能把我们的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一首忧伤的乐曲可以让你潸然泪下;同样一曲欢快的大调也能让你心情舒畅。而我们所感受到的欢喜、忧愁不也正是作家们那时那刻拥有的心情吗?

我们的民族自古就有重视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许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早就提出了“唯乐可以治国”的思想。先圣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音”,他认为事物触动了人的情感从而产生了音乐,音乐又反过来触动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情操。通过音乐的教化可以培养人建立正语、正见、正精进、正思维,进而达到明德、正心、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

音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优越于其他学科,反而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生活爆发出火花。”是的,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情感的表达和沟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唤起相同的感受,从而在精神的沟通和交流中传递友谊,它和其他学科门类

形同姊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呼应,共融共兴。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可谓殊途同归,都是从同一源头流出,各自奔淌,风回路转,最终又汇入同一海洋。通过音乐能够反应特定时代、社会阶层的内容,从而揭示出该时代及其同代人的典型社会心理特点和文化背景。然而一个民族音乐内涵的情感与精神,往往是它的灵魂和思想、智慧的发源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音乐反应了当地的独特文化和思想。

在音乐课上,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能通过艺术来体验生活、体验人生。最新颁布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到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等, 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歌剧大师瓦格纳曾经说过:“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学校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所以要让孩子们学习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在感受与鉴赏中充分表现,充分发挥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音乐作品的内涵拓展到相关文化中去,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和体验。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和渗透,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当今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而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而流行音乐重在娱乐,表现树人的思想内涵较少,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育的东西较多,因此不应该纳入课堂作教材。同时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

作为教师,我们站在了教育的第一线,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使命,所以我们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影响到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鉴于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要做到认真的教,同时也要做到有所教。

首先,音乐教学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那就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给他们排练了一首二声部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开始大家都没有状态,因为都没有见过茉莉花是什么样子的,感受不到它到底有多美。为此我就让他们下来收集有关茉莉花的材料,然后把我准备好的图片给他们看,让他们了解茉莉花的形态特征和花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又让他们回家后买一包茉莉花茶,泡上一杯,从腾腾的蒸汽中感受花的清香,这样一来不仅涉及到了我们中国的茶文化而且也让他们理解、找到了感觉,在训练中不管是声部间的插入或是音准的把握、情感的起伏都拿捏得比较的到位。演出的时候伴着钢琴的响起便以优美的歌声打动了台下的评委老师和同学们,得到了比赛的第一名,至今那首充满童年梦想的曲子依然萦绕在耳畔,“„„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我有心摘一朵,又怕别人将我骂„„”。

其次,我们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第一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再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最后在个别检查,在这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

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这还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重要的一点,除了给他们鼓励外,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千万不要放弃,学生对你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影响他们让他们具备某种音乐特长的,也许恰恰是因为看过了你的一次演奏或演唱。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通过音乐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体会人类蓄含于音乐中的各种各样的情感;还体验到作者感受生活、感悟世界的方式;从而增添我们参与世界事务,参与生活的意识和个性。对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体验少,而新编的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又包含着各样的丰富的情感、体验,针对诸多情况,我认为,利用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认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深层关系,在音乐教学中,利用这种深层关系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所以说音乐和相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音乐不能孤立单独存在,否则那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训练,学生也就成了演奏机器,同时也会失去学习的

兴趣。因此我们应在音乐课上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增长知识学生也得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行诸于文,仅是抛砖引玉,望与同仁共同探讨。

第13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

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

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热爱音乐。

第14篇:小学音乐 音乐实践 教学设计

音乐实践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口风琴;认识do、re、mi在琴上的位置;认识四分音符;学会演奏《我会弹琴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琴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一门乐器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热爱演奏乐器,多发展一门技能。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是对于乐器的接触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我所教的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几乎所有人在此之前是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的,所以我的教学要尽量简单易懂,教学目标不可以太高,面对全体学生尽量使他们都学会课堂所讲的内容。 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学会演奏乐曲《我会弹琴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师表演《铃儿响叮当》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大家想看吗? 教师用口风琴表演《铃儿响叮当》。

师:同学们,好不好听?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口风琴的演奏,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为一民小小演奏家。

活动2【讲授】认识简谱

1认识音符

师:我们要演奏乐器,先要认识一些音符,看懂了这些音符我们就知道应该演奏哪些音了。 教师板书:123 师:在简谱中,我们用这些阿拉伯数字表示音符,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音,大家和我一起认识一下他们(教师领读唱名) 师:好,大家自己来读一遍。 2认识节奏节拍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音符,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节奏,我们用×来表示音符。 师板书:×唱一拍×-唱两拍

师:大家和我一起读一下(教师领读节拍)。 3音符于节奏组合

师:我们学会了音符和节奏,现在把这些音符按照适当的节奏排列了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听的曲子了。

教师出示《我会弹琴了》谱例。

师:我们先来唱一下第一行,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哦(教师领读) 师:现在老师弹琴,大家来唱一下第一行。 师:现在我们来唱第二行(教师领读) 师:老师弹琴,大家来唱第二行

师:现在老师弹琴,同学们注意音准,从头到尾唱一遍。 师:好,我们现在学会了唱谱,现在来学习如何演奏 活动3【讲授】 认识键盘

1认识口风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面前的小乐器叫什么吗? 师:对,它就是口风琴。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

师:口风琴的琴身侧面有一个插口,可以插吹管还有我们的小吹嘴,当我们吹气的的时候,就可以弹响琴键了。 2认识口风琴键盘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口风琴的键盘是由那些颜色组成?(黑色和白色)。老师今天就教你们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认识键盘上do的位置。 师:大家来看你们的键盘,黑色的见是如何排列的? 师:对,就是三个一组,两个一组,三个一组,两个一组循环排列的。 师:现在我们找到两个一组的黑键,把你们的小手放上去。 师:现在找到最左边的黑键,这个黑键左边的白键就是do.师:我们现在来找找看,这个琴上有几个do。

师:大家非常棒,都找到了do,我们接着do往后数白键,就是do、re、mi三个音了。 活动4【活动】开始演奏

1基本演奏手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找到了do、re、mi的位置,还需要学习一个演奏的基本手型。现在把你们的小手握一个小拳头,大拇指放在第一个do的位置,然后慢慢打开,把没个指头都放在一个白键上,注意:不许窜位哦。

师:手心要像握了一个球一样,手指自然弯曲,指尖触键,手腕放平。

师:现在我们来给手指编一个号:拇指为1指,食指为2指,中指为3指,无名指为4指,小指为5指。乐谱上的大写数字就是代表指法的。

师:我们看看

1、

2、3指放在了哪几个音上,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do、re、mi。2开始演奏

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演奏了,大家眼睛看着谱子,耳朵听老师唱谱,大家来弹。(老师提醒换气的位置)。先来弹第一行。

师:演奏的时候要像走路一样,用哪个手指抬哪个手指,下一个音弹响的同时再放前一个手指。 师:非常好,只要大家多加练习就可以弹得非常熟练,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行。老师唱谱,大家来弹。

师:现在我们从头到尾演奏一遍,还是老师唱谱大家来弹。 活动5【练习】学生练习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大家自己来练习演奏一遍乐曲。 活动6【测试】抽查成果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演奏本首乐曲了,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表演一下? 教师点评

活动7【作业】课堂小结

师:大家都非常棒,我们已经学会认识简谱的do、re、mi,还学会了认识键盘的do、re、mi,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演奏这首《我会弹琴了》,大家来给自己鼓鼓掌!希望大家课后可以多练习,争取可以演奏出更多好听的乐曲。

第15篇: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教学的设置与体验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教学的设置与体验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人们思想材料的累积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而舞蹈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感,提高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自身美的修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在小学音乐教学一线工作的实践,对小学音乐舞蹈教学的设置的必要性,及通过舞蹈教学拓展小学音乐的方式方法,提高音乐教学效果谈一些体验和看法。

一、小学音乐舞蹈教学设置的必要性 (一)舞蹈有自成体系的教育作用

1.舞蹈能增强体质,改变不良姿态,使其动作协调优美。少儿身体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舞蹈的体形训练中,一般都是正反两方面都要进行的,所以身体左右两侧发展均衡。 2.舞蹈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其自制、自持能力及意志品质。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爱模仿、表现欲强,通过舞蹈课、能满足其以上特征。表现性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出大力,流大汗,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勤的劳动,这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3.舞蹈使少儿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舞蹈排练,其组织性、纪律性得到加强,因为集体舞内肯定要与人互相配合,平等互助,消除了学生的个别特殊化心理。

4.舞蹈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少儿舞蹈一般都是以群体为主,再排练演出形成一定的集体。一个舞蹈节目排练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可以增强集体向心力,以集体成功为荣。

5.通过欣赏优秀舞蹈,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民族自尊意识,感受民族舞蹈魅力,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气韵,开阔视野,团结各族人民,保存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将其发扬光大,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日的。

6.即兴舞蹈的创编,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感情的表达力,各种诸如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尽情欢乐,尽情渲泄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儿本性,使其个性得到发展。

(二)舞蹈与其他艺术美育互相关联。亲密配合,更能适合小学生的发展要求

1.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及比较。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

2.舞蹈与体育的关系。舞蹈与体操都是以人体动作和技巧为表现形式的,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更是酷似舞蹈。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因为舞蹈重在抒发感情,而体育则注重动作技巧,很少与个人感情挂钩。 3.舞蹈与文学的关系。舞蹈所表现的“诗情画意”,是文学的因素。实际上任何舞蹈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个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展现其内涵,特别是诗歌的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都可以用各种舞姿来表现,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懈。

4.舞蹈与美术的关系。首先想到的便是舞台美术,其服饰、布景、灯光、道具是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在这方面起着展现舞蹈作品所处时代、环境、民族、人物身份及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推动舞蹈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舞蹈教学的体验 (一)创立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步入舞蹈艺术美的殿堂

创设一充满文明、健康和美好的物质环境,主要是创设舞蹈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舞蹈室的建立和其教学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等环境中物理因素的影响。舞蹈室应具备空气流通、光线适度、温度适宜等条件。这样可以加强儿童对舞蹈艺术美的直观感受,在美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舞蹈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所与想相融。在学习舞蹈之前,我先给学生充分听音乐的时间,让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幻想,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体验,并在欣赏中把握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

2.形体与表情相融。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不但舞蹈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3.欲望与创作相融。小学生的表现欲极强,教学中可以充分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将基本功训练和音乐表演交替进行。创作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得到充分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丰富舞蹈教学内容,引导儿童发现并表现社会生活的美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儿童掌握自身的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而且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儿童舞蹈,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

总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小学舞蹈中,只要我们的教师留心去挖掘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题材,牢牢把握童趣这一幼儿舞蹈的审美特征,就一定可以创编出丰富多彩的舞蹈作品,以充实课堂教学,活跃孩子们的节日舞台,为他们编织美好生活、美的理想,为他们撑起一片美丽晴空,孩子们将在舞蹈美的陶冶中树立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

第16篇:音乐体验

丰富学生音乐体验的几点做法

音乐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激发人们精神的火花,拨动人的心弦。在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从中获得审美满足,促进和谐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音乐体验活动高度重视,倡导学生在获得愉快的感受与体验下充分展开想象,富有独立见解,把学生的体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拥有丰富的体验呢?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音乐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对生活的意义,是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教学的根本宗旨之一。音乐源于生活,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话题导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课题会显得自然贴切,也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感受、体验与音乐家对他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音乐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要多用生活化的导语导入话题,让学生从小关注社会,把音乐文化同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在音乐中寻找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音乐,以此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变“要我体验”为“我要体验”。

二、从学生的音乐经验出发

从学生熟悉的相关音乐导入,易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深化他们对音乐主题的理解。心理学家舒帕尔·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在那些十分熟悉的事物面前,儿童们总是表现的心灰意懒、毫无兴趣,而把那些与他们完全不熟悉的事物放在面前,他们仍显得无动于衷,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的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他们熟悉与不熟悉之间努力寻找一条联系的纽带,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使学生主见的喜欢音乐而融入到音乐中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总之,只有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才能

使音乐学习成为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三、从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艺术引入课题

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事业,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从文学角度阐述音乐可以使学生从另一个视角理解和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缺乏对客观世界的直觉经验积累,因而借助于歌词、音乐标题乃至语言描述等非音乐因素建立起沟通形象思维的桥梁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四、通过听觉、视觉、运动等多方位的感知引入课题

音乐感只是一种多种感知渠道协同作用的感知活动,开放的感知渠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精确、越深刻。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其积极探索和创造精神的自主发展,有助于积极的社会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养成。感知音乐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 是“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使音乐艺术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过程。一切音乐实践活动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首先通过音乐听觉的辨认感知其实际音响效果,进而认识与理解那些富有灵魂的活生生的音乐知识。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感知和捕捉每一首歌曲或乐曲最富于表现力的特征音调、典型节奏独特的音乐结构、巧妙的和声,从内心去感觉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比如《梁祝》中所描绘的景色,人们虽然不识曲谱不懂和声不知道由什么节奏进行,但是凭着聆听时捕捉到其蕴含的情感就能准确地感知那鸟语花香的烂漫美景。

(二)是“视”。音乐是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文学等各类艺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艺术,教学中应把音乐与多种艺术形式的相互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体,充分利用绘画知识和技能以及现代教育手段,用色彩和画面展示音乐形象,音乐界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展开丰富联想。

(三)是“动”。通过以律动和游戏等为载体,让学生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创设多种多样的“玩法”,挖掘“玩”的内涵,使学生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联结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

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

丰富学生音乐体验的几点做法

肥城市仪阳镇京城希望小学 刘光明

第17篇:浅谈小学音乐“参与——体验”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音乐“参与——体验”教学模式

摘要: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是最近引入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愉快的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本文主要从小学音乐学习角度探讨参与体验教学模式。介绍了参与体验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该模式的实施策略,总结了该模式对小学生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参与、体验、教学模式、小学音乐

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话阅历浅,经验积累少,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引导学生的审美体验与丰富情感呢?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融入教学与发展情感呢?在教学中以美育智、以美怡情的同时又应注意些什么呢?“参与——体验”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参与——体验” 教学模式正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指导思想进行研究和应用的。音乐实践活动是获得认知、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最佳途径,而实践需要以自我参与作为前提,所以,自我参与成为实践学习的重要手段。

一、“参与——体验”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体验”是指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音乐时所经历的一种心里活动,强调的是对情感的体会和感受。“参与——体验”是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参与为手段、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线,力求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凡是主动的体验,都是积极的、活跃的,容易入脑入心,感染力强的;而被动的体验往往是肤浅的、感染力弱的,所以,“参与——体验”的前提是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开始,其教学关系的本质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关系,要变传统的“教书匠”为合作伙伴、变单项的传授为互相探讨、变说教型为情感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是有着良好的理论依据的,比如杜威的主体参与思想,杜威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主张“从做中学”,反对传统教育的“书本中心”。他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率先把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向了“学”和“活动”, 真正从理论上确立起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的“活动”指的就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做中学”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教育理论的基础。另外还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参与——体验”教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参与、体验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的核心,也是其精华之所在,它充分反映了其教育理论的现代性。苏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这是一个过程,学生只有参与这个过程,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因此,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目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并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反思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布鲁纳在他的结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发现学习”,即是设法鼓励学生参与体验性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为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他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着,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体参与者。”强调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即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去体验,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1927年发表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写到:“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强调了“做”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体验需要结果化。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学上学的是学生”,强调了参与体验的相辅相成。这些理论为“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二、“参与——体验”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参与体验式音乐教学”要求以每课时为单位,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允许学生在感受、参与表现音乐时有不同的方法与表现形式。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就必须先激发其兴趣。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生活等,总是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在鉴赏教学中,我常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做好铺垫。如我在教《赛马》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的导入语:“同学们,提起马,就不由得会想起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想起那迷人的草原风光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游牧生活,还有那翩翩飞旋令人陶醉的舞蹈。你知道蒙古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呢?”由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过渡到“那达慕”大会的“男儿三艺”比赛,并由此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入“以趣激情”的初听全曲阶段:“同学们,音乐是一种美丽的语言,它不仅能描绘画面,表达情感,还能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这节课,冯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它表达的是‘那达慕’大会中的哪一项比赛?音乐的情绪怎样?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如果请你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复听全曲时又请学生模仿二胡的演奏姿势拉心中的二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还有就是在教 《音乐家舒伯特》一课时,可以从舒伯特的故乡——音乐之都维也纳入手,以朗读并观看《少年舒伯特》的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生动又感人,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聆听舒伯特音乐的愿望。又如在教《打字机》一课时,可设计“以趣引情”的导入:“今天的音乐课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有趣的乐曲,他像是在表现什么呢?”学生在开门见山的问题下会直接进入对乐曲的关注,并带着兴趣展开想象,创设自己的音乐情境,让音乐的不确定性带给学生第一份快乐。接下来,带领学生了解打字机发展史和创作背景,熟悉打字机的功能和特点,为欣赏音乐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以此同时,发挥多媒体的功能,让学生对照着实物录像视听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生动的视听内容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悟到“音乐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使学生的兴趣不断升温。接着教师围绕主题旋律展开一系列的问题,进入“以情激趣”的初听全曲阶段:“打字机在操作中发出几种声音?打字机的速度是怎样的?工作效率如何?你能否从音乐中感悟到打字人的心情?你能扮演一位打字员,用动作和表情来传达你的情感吗?”一连串的问题力求贴近情境主题但不脱离音乐要素(节奏、速度、情感),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形象,达到有“情”体验音乐的目的。

(二) 参与体验,实践感受

在教学中,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体验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听赏《赛马》B段音乐时,我先让学生感受B段与A 段在情绪上的变化,接着模唱和视唱音乐主题,又教唱了我为音乐主题专门配写的歌词《赛马主题歌》。并随着对主题音乐的熟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听辨活动:“在这段音乐中,主题共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都有哪些变化?”然后引导学生随乐在主题第一次出现时美滋滋地挥挥手、在主题第二次出现时自豪地耸耸肩、在主题第三次出现时愉快地弹舌模仿马蹄声为乐曲伴奏。在一系列的听、唱、辩、舞、奏等活动参与中,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愈加深刻。又如在听赏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时,我先结合图形谱选用“ ”、“ ”、“·”三种符号来分别表示跺脚、拍手、弹舌(或者跺脚、拍腿、拍手)三种不同的声势;再分别选用鼓、串铃、响板三种打击乐器与这三种符号一一匹配,师生共同设计与乐器相配的模仿性的语言,如鼓——咚、串铃——哗啦啦啦、响板——梆,并随音乐有节奏地朗读图型谱;然后,让学生在伴奏活动中感受和理解乐曲的节奏特点及音色;最后,学生随音乐进行列队表演并配打击乐伴奏。参与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土耳其进行曲》的情景,更给学生留下了强烈的进行曲节奏感。在聆听舒伯特《军队进行曲》主题A时,请男生模仿扛枪踏步的士兵;聆听主题B时,请女生模仿热情的人们挥挥手,将雄壮有力和柔美抒情的音乐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再如《打字机》这首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将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配以快速灵巧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打字机的美妙的声音。因此,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换行倒机声是这首乐曲的特殊音效。所以,在教学中应将特殊音效作为“兴趣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兴趣点”:“让我们用数8拍的方式,听听哪几行的铃声出现的位置是一样的?在第几拍上?”让学生用身体当乐器,和着音乐模拟铃声,并注意铃声和倒机声两种声音的力度对比。以对比为核心,以问题为手段,采取多种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关注音乐,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三)体验内化,理解升华

学生对音乐的内心体验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是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后产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如教《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可通过舞蹈表演实践、乐器伴奏实践、创作实践等,让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与个体实践刺激相互作用,从而主动把对乐曲的理解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反映在情感上就是舞蹈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尽情地表演并进行二度创作;反映在认知上就是对曲式知识的掌握;反映在能力上就是能用打击乐器创作节奏来为乐曲伴奏(如根据曲式和内容的变化分别用不同的打击乐器:A段用响板和双响筒表现马蹄声;B段用鼓和镲表现雷电声,用沙锤和报纸抖动表现风雨声等)。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感悟等活动,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超越具体的对象与事实,生成和个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实现体验的内化和升华。教《阿细跳月》一课时,可将学生分成三个组:人声伴奏组、乐器伴奏组和律动表演组,配合乐曲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课后拓展

音乐鉴赏教学的拓展环节主要是通过聆听、总结或表演,达到深化情感体验或知识迁移的效果。比如在《赛马》一课的拓展环节我选用了由陈耀星、陈军父子演奏的二胡曲《战马奔腾》:“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并由此让学生随乐模仿骑马动作离开教室。又如在《音乐家舒伯特》一课的拓展环节可重点介绍舒伯特在艺术歌曲方面的成就及代表作《鳟鱼》、《菩提树》及《小夜曲》等,为以后聆听和学习舒伯特更多的音乐作品做好铺垫。再如《打字机》一课的教学拓展环节可以选择播放描绘性题材的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蜜蜂》或《顽皮的小闹钟》中的任意一首,让学生在寻找乐曲共同点之后概括其概念,由感性理解过渡到理性认识,同时让学生思考“作曲家对生活充满一种怎样的感情?”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对生活中声音的关注,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从一种表面的兴趣,进入对作品的理解、对音乐要素的认知,并感悟到音乐能表现一种事物、表达一种情感,还能缔造一种生活的态度。

三、“参与——体验”教学模式的主要影响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艺术感觉和气质

“参与—体验”教学模式,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即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妥排的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就是把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在这一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感情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学生动耳又动眼,动脑又动手,即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又重视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孔子言“: 自乐乐人, 自正正人”。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 音乐成了挚爱的良伴。原来在课上不愿积极主动的去表达自己意愿的学生, 现也已经在音乐课中尽情地展示他们的情感, 从而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同时, 在体验式音乐学习中学生接触到了各种风格与形式的音乐作品, 通过分析、比较音乐作品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延伸了多元文化的内涵,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气质和艺术感觉。

(二)引导学生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体验音乐需要学生有理解创造能力, 需要综合多方知识。学生在音响中游戏、体验、学习音乐, 在参与过程中孕育创造。在一次次体验中, 带动着儿童的想象和灵动的创意, 同时激起他们的兴趣。学生突破了传统的听“ 唱歌”学“ 唱歌”的习惯, 再也不满足一节课学唱一首歌的局面。由于在体验音乐中的变异见解, 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创作, 强调体验音乐作品, 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材料、经验进行个性化创作, 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性和个体差异性。

(三)拓宽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师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学生通过体验式音乐学习的教学过程,他们不但深深地喜爱音乐学习,而且还与音乐产生了亲近感。他们在音乐作品中大胆地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促进学生的情意、技能、认知、创新的协调发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获得音乐兴趣的持续发展。

总之,参与是学习的主要因素,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体验是贯穿整个课堂生活的主线。“参与——体验”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赏识激励性语言与动作,同时也包括同学之间的赏识与激励,还有学生的自我赏识激励。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班级气氛、优化隋感的环境中,找到自我审美发现的信心与方向,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投入音乐活动,获得审美满足。“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既是发展性教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发展的理想途径。 参考文献

[1] 吕三华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2] 查晶晶 王清 小学音乐学科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1,(03).[3] 李小爱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用多媒体[J].新课程(小学),2010,(10).

第18篇: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

127599574.doc

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

施模容 (重庆市江津区几江中学)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美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

一、美在音乐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千姿百态、奥妙无穷,谁也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音乐的内在感染力、思想深度、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它所具有的哲学意义上的含义。音乐界有一句箴言:“音乐的本质是科学,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音乐能够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它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宣泄、一种寄托,还能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发、提高素质。因此,学习音乐不仅有助于欣赏音乐美,还有助于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有助于激发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对美的创造力。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爱因斯坦在年轻的时候喜欢音乐,会钢琴和小提琴,音乐是他的爱好,音乐赋予了他更多的创意和感觉。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

二、美在音乐教学

音乐是美的,探求美的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是每位音乐教师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与教学之美举足轻重。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为人师表展示美

记得语文教育家汪广仁曾经说过:“教师是美的使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新时期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应具有较高的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要当好一个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挚诚的爱,其次要爱学生,不但要钟爱成绩好、音乐素质高的学生,对成绩差、音乐素质低的学生更要“偏爱”。(3)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对主要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等也切实掌握。(4)教师还要掌握跨学科跨门类的知识。如文学的、史学的、心理学、美术等的知识。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旁征博引、生动有趣,使学生能把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起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5)要有良好的职业才能。那就是要有较好的口才和得当的教学方法。

(二)音乐教学传递美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学又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则是教艺术的艺术,是实现美的过程。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音乐教师要以高度的

责任感,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把听、视、动、唱、念等感知通道同时开放,充分运用音乐的多样变化性发展更多的教学形式,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推广器乐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如口风琴、竖笛);用音像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1、理解歌曲情感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尝试地采用了以下系列方法:(1)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视听”结合,两者相得益彰。“视听”两方面所引起的想象、联想丰富而深刻,欣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优化课堂结构,以欣赏格局为中心,适当穿插学生的演奏、演唱,形成“听、唱、奏”多元欣赏格局,促使学生转换角色,由“听众”成“演员”,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充分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3)抓住时机,让学生创作歌词、创编歌曲、即兴舞蹈表演等,以拓展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例如:我在教《牧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草原的景色,然后播放草原美景图片和不同乐器演奏的录音,再让学生哼唱此曲,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于美的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2、感受旋律节奏美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发展学生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3、创造育人环境美

曾几何时,学校已听不到刺耳、烦躁的电铃声,而是《牧童短笛》、《步步高》等名曲,用名曲代替铃声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的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

作为音乐教师要真正明确音乐对人的成长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实践着当一名美的使者的誓言。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爱心和信心把音乐教学作到美仑美奂,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者邮编:402260;详细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镇东部新城鼎山大道51号几江中学;电话::023-47552855;信箱:904790445@qq.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2年10期,http://www.daodoc.com)

第19篇:小学美术课中的体验教学

小学美术课中的体验教学

摘要

美术体验教学,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美术新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实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新时期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并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体验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过程,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新课改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想象力以及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树立坚强的毅力,培养乐观的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小学美术体验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体验交融实践灵活评价发展

Titleofthethesis

Abstract: the art experience teaching, which is in fine arts teaching activities,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 curriculum and fine arts student life is closely related to experience,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positive emotion experience of improving the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improve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 and aesthetic ability and to achieve fine arts education in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quality of people that can not be replaced in the special functions.In the new period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tudy art is no longer a simple skills training, but a kind of cultureXi, and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and art accomplishment.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education different and profeional education of fine arts, it for hair

Show students the overall quality servi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or this, th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development of sensitivity, want to

Like expreive force, the abilit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spirit,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dividual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Art experience teaching reflects the people-oriented, respect individuality,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proce, takes student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teaching concept for training students\' observation, imitate force, imagination and performance capacity, increase the confidence, set up the strong will,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optimism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is mainly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experience some ideas about the teaching strategy.

Keywords: experienceblendingflexible practiceevaluation development

美术新课标指出:小学美术教育应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从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认识、内化知识,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体验学习都贯穿于各种美术活动之中[4]。

体验教学,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美术新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体验、感受美术课程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领悟和认识,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实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美术新课程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体验教学应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而美术课程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被动性,为学生主体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开展体验教学,就要使固定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在课前我就经常结合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做一些新奇有趣的活动(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应变能力的“说出与圆形有关的物体”接龙游戏,培养协调能力的“‘盲人’画眼”游戏„„等)。如在湘版美术教材“小鸟找家”教学中,我通过Flasht和Authware制作课件创设小鸟在黑夜迷路的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动手绘画小鸟的朋友怎样帮助它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活动参与、成功的愉悦体验和应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情感体验。又如在“影子大王”一课中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临摹课本上的范画,而是选择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普照的天气带学生到篮球场进行一个“影子大王”比赛,引导学生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身影(可以几个同学合作),用彩色粉笔把影子的轮廓描绘出来,然后依形想象添画成一幅丰富多彩,充满创意的作品,最后对作品进行集体评比,评出本班的“影子大王”并贴在学习园地上展览[3]。这样把身体造型游戏、观察和想象等结合起来,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学习气氛和学习内容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主动地拥抱美术,认识美术,主客体水乳交融,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纵览小学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体验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4],其中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我们应创设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

如在“拼泥板”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揉、搓、捏、摔、拍、印的过程中通过触觉和视觉体验,体验到泥土的可塑性;通过鼻子对泥土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泥土的清香气味;通过玩泥游戏──拍压泥板──卷制泥筒──作品尝试──即兴表达体验泥板的变化、美感和趣味。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就是在感知觉体验美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体验,逐步获得对美术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实践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又如三年级下册的《三个好朋友》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极少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

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然后我再及时点拨,这么多美丽的色彩都源于红黄蓝三个好朋友的互相调和!学生既惊讶,又迫不及待的想要学习。这让我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三、体验教学应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由于新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要求降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内容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义,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因此在体验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开展体验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认知过程的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成功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等等。因此教师应遵循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切入点,主动做出灵活的变通、调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气氛与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获得学习的兴趣。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感知力是一切领域的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官形式,进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要使小学生具有一双善于选择的眼睛,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小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如到了秋天,带领小学生观察花园里的花草植物、马路上的人服装的变化;户外活动时,观察蓝天、白云、晴天、雨天;体验班级农作物收获所带来的喜悦......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观察,在他们进行选择之后,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来,才能使作品的内容丰富、生动感人。

例如“鸟语花香”一课的学习是绘画、剪贴、制作与活动的综合体验。可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是认识、想象、创造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认识花的外形千姿百态,颜色五彩缤纷;鸟的形态各异,美丽的羽毛,优美的飞翔姿态;认识花和鸟的结构,掌握画花和鸟的方法和步骤,画出形状不同,生动而有变化的花和鸟的形象。并能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表现。第二部分则是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的结合,可分为头饰制作和游戏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先把画好的花和鸟剪下来粘贴制成头饰,再让学生戴着做好的头饰进行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可采取听音乐或讲故事等设置情境来进行表演),这样

既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色彩和结构,掌握花和鸟的画法及步骤,画出形象生动的花和鸟,又通过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和爱鸟意识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愿望和憧憬,并从中体验到活动的愉悦感。

四、体验教学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维性

在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体验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多维性。既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童画的好坏标准,会对孩子学习美术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儿童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还不够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5]。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小学生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关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真正的儿童画。

如在“大家一起画”一课中我采用了师评、自评、互评的方式,着重于学生能正确运用各种画笔大胆地涂抹,从活动中体验画画的乐趣,交流涂画的感受。既对了解美术媒材特性、认识常用颜色、是否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等美术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也对学生是否对美术感兴趣,能否通过绘画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能否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能否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进行鼓励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我们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总之,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让学生参与课堂,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

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在美术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致谢:本文是在高立恒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005年1月第14次印刷

[2]、《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3]、湘教版美术教材

一、

二、五年级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5]、贺志朴,美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第20篇:音乐情感的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郭店一中 冉庆丽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这样才能够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关键字:音乐 情感 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自然流露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情感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等),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情感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例如:在崇高美和欢乐美这一节课中,给学生们欣赏《祝酒歌》,音乐刚响起,有的学生就跟着节奏律动了起来,很显然,他们是很自然的被音乐中欢快热烈的情绪所感染了,所以不由自主的动了起来。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我让学生们说说初步欣赏后的感受,几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1.柔和。 2.像水波在荡漾。 3.纯净、幽雅。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

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在欣赏完了琵琶曲《十面埋伏》后,同样让学生说说自己初步听过后的感觉,结果几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1.痛苦的回忆。2.欢快热烈地。3.酒狂。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甚至还有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原因在于,平时学生们很少接触琵琶曲,对这些音乐不能进行正确的感知,在加上对音乐的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所以才会出现体验乐曲的情感出现错误的现象。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要想更准确的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还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情感等等。我们只有对作品创作的背景和思想有所了解,才能够真正深入、准确的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例如:在音乐的悲剧美这一单元中,给学生们欣赏勋伯格的《一个华沙幸存者》,必须在欣赏前向学生们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纳粹分子屠杀犹太人的罪行,介绍作者勋伯格也是犹太人出生,他很关注犹太人的生活,并且痛恨纳粹分子的残暴罪行。让学生们了解了创作背景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作品,所以,还要先分别把作品中的三种声音挑出来让学生听一听,并说明这三个声音分别代表着:1.幸存者的叙述,用英语。2.纳粹军官的叫喊声,用德语。3.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即将被送进煤气室时,用希伯来语唱着古老的圣歌。 在欣赏的同时,大屏幕投影歌词的中文翻译,让学生对应的翻译欣赏,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准确、深入的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同时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犹太人的同情之情以及对德国法西斯的痛恨和愤怒。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感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交流,要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产生愉快、痛苦、愤怒、兴奋、忧愁、哀伤等情感与精神共鸣,达到与音乐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陶冶情操,激发其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积极地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发展音乐智能呢?

首先,要能够拓展音乐空间,感知多种音乐情感。我曾对两届高一新生都坐了调查,让每个人写下自己喜欢的歌曲、歌手、音乐类型等,结果95%的学生都写的周杰伦、艾微尔以及一些韩国组合和明星,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学生会喜欢古典音乐、戏曲艺术,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本里的歌曲。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拓展音乐空间,正确选择课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不同情感的音乐内容,使学生能正确的辨别哪些音乐作品符合自己的欣赏水平,有利于音乐智能的提高。

其次,要重视情境教学、引发真实情感。同样,在音乐的悲剧美这一单元,我选择了电影《辛德勒名单》当中的一段作为导入,视频上再现了战争的残酷,纳粹军官的残暴,加上背景音乐的衬托,很多女生在课堂上就留下了眼泪。这种情境的导入使学生们的情感完全投入到了音乐作品中,从而对整节可所有作品的欣赏都能够深入、准确的进行。音乐来源于情感,又是表现情感的载体。音乐不仅能描绘让人心动的情境,还能激发人的表现、创造能力。当学生的情感投入进去后,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鼓励其进行艺术情境再创作。在拉丁美洲音乐的欣赏中,学生对拉丁舞蹈的节奏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创作节奏型,并把自己的节奏配上课本上的音乐,然后表演给全班同学看,结果完成的效果非常好。

第三,展开联想翅膀、诱发心中美感。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在心里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向前进行。” 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事物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的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感觉,体验到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联想。在高一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欣赏钢琴曲《少女的祈祷》,让学生自由的想象,脑海中浮现的什么样的画面,教师可以通过作品的旋律、曲调帮助学生们联想,但不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在享受了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在音乐表现智能上得到了发展。

总之,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这样才能够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当然,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个性也有差异,所以每个人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中都会渗透着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

综上所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在情感上有了深刻、正确的理解,才能对音乐有更完整的理解。在音乐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到音乐特有的魅力,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只有重视的音乐中的情感体验,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喜欢音乐、了解音乐,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从音乐欣赏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践体验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践体验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