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8: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27599574.doc

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

施模容 (重庆市江津区几江中学)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美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

一、美在音乐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千姿百态、奥妙无穷,谁也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音乐的内在感染力、思想深度、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它所具有的哲学意义上的含义。音乐界有一句箴言:“音乐的本质是科学,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音乐能够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它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宣泄、一种寄托,还能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发、提高素质。因此,学习音乐不仅有助于欣赏音乐美,还有助于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有助于激发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对美的创造力。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爱因斯坦在年轻的时候喜欢音乐,会钢琴和小提琴,音乐是他的爱好,音乐赋予了他更多的创意和感觉。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

二、美在音乐教学

音乐是美的,探求美的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是每位音乐教师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与教学之美举足轻重。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为人师表展示美

记得语文教育家汪广仁曾经说过:“教师是美的使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新时期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应具有较高的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要当好一个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挚诚的爱,其次要爱学生,不但要钟爱成绩好、音乐素质高的学生,对成绩差、音乐素质低的学生更要“偏爱”。(3)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对主要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等也切实掌握。(4)教师还要掌握跨学科跨门类的知识。如文学的、史学的、心理学、美术等的知识。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旁征博引、生动有趣,使学生能把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起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5)要有良好的职业才能。那就是要有较好的口才和得当的教学方法。

(二)音乐教学传递美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学又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则是教艺术的艺术,是实现美的过程。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音乐教师要以高度的

责任感,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把听、视、动、唱、念等感知通道同时开放,充分运用音乐的多样变化性发展更多的教学形式,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推广器乐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如口风琴、竖笛);用音像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1、理解歌曲情感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尝试地采用了以下系列方法:(1)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视听”结合,两者相得益彰。“视听”两方面所引起的想象、联想丰富而深刻,欣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优化课堂结构,以欣赏格局为中心,适当穿插学生的演奏、演唱,形成“听、唱、奏”多元欣赏格局,促使学生转换角色,由“听众”成“演员”,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充分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3)抓住时机,让学生创作歌词、创编歌曲、即兴舞蹈表演等,以拓展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例如:我在教《牧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草原的景色,然后播放草原美景图片和不同乐器演奏的录音,再让学生哼唱此曲,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于美的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2、感受旋律节奏美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发展学生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3、创造育人环境美

曾几何时,学校已听不到刺耳、烦躁的电铃声,而是《牧童短笛》、《步步高》等名曲,用名曲代替铃声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的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

作为音乐教师要真正明确音乐对人的成长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实践着当一名美的使者的誓言。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爱心和信心把音乐教学作到美仑美奂,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者邮编:402260;详细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镇东部新城鼎山大道51号几江中学;电话::023-47552855;信箱:904790445@qq.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2年10期,http://www.daodoc.com)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

音乐基本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在地理教学中感受美

在数学教学中采撷美

在古诗教学中感受美

谈幼儿园音乐欣赏课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

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
《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