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专家点评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34:4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平均数专家点评

《统计:平均数》教学第一次点评

《统计:平均数》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六册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成功之处:

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套圈情境,让学生观看了“套圈比赛”的录象,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既而我抛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男生组,有的认为女生组,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此外,在平均水深110的河水中,小明下河游泳有没有危险?这个讨论中,让学生受到了安全教育。在小刚的一家三口用水情况以及面对严重缺水地区的用水情况比较中,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受到了要节约用水的意识,很多学生都明白了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使各学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不足之处:概念的建构认知不足。 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统计:平均数》教学第二次点评

《平均数》这一内容是一堂“种子课”,何为种子课?就是说这一节课是接下来学习“众数”“中位数”等其它概念的起始。这一内容必须上扎实了,上好了,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一节课,上下来的总体感觉是太过于粗糙,走马光花,该深入时没有透。比如说,对于最后一个练习,可以突破书本上的问题,给学生多一些思维绽放,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回答“要使橘子的平均销量超过苹果,周六应该卖出多少箱?”在讨论中使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很敏感的,只要一天有变化,平均数就会改变。”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此外,在平均水深110的河水中,小明下河游泳有没有危险?这个讨论中,让学生受到了安全教育。在小刚的一家三口用水情况以及面对严重缺水地区的用水情况比较中,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受到了要节约用水的意识,很多学生都明白了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使各学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统计:平均数》教学第三次点评

1、注意数学的实际应用。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平均数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前人长期积淀下来的间接经验,如何让学生获取这一经验,本节课以“西气东输”工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学生学习“平均数”概念、计算方法,设计成对这些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活动过程。教师借助有效的教学载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大量的现实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感知“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学了“平均数”就能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通过求平均数就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验到统计是进行准确判断与决策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实际活动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应用平均数的有关知识解决“西气东输”工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2、注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本课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对“能否采到天然气”展开猜想,然后电脑演示验证猜测结果,观察了有的管子能采到,有的不能的现象之后,学生自然会猜测是什么原因。当了解了地下的实际情况后,学生不禁感到困惑,有种上当的感觉,这时迎来了本节课的第一个小高潮:工程师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他的平均400米是怎么求得的。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探究,自已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还设计了每平方米的房价,小明家的人均收入等事例,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体验平均数的概念。通过比较两个油田的产量比较、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英国比较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3、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课堂中,要让学生能在课堂中能够积极思维,乐于合作,善于交流,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整节课,教师创设了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师生、生生对话的良好氛围,学生们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如两个油田比较中,学生可根据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等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长各种能力,并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愉悦。

推荐第2篇:专家点评高考作文技巧

任何事情都是有技巧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现把我个人多年的作文经验技巧叙述如下: 我认为,“技巧”其实就是一种规律,通俗的说就是一套公式,所以,我也常把我的这套高考作文技巧叫做“高考作文公式”。

公式如下:

1.确定作文体裁,一定要写散文(除非题目要求写成其他体裁,但现在绝大多数都要求体裁不限。)为什么写散文?因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而我们平时准备的素材又都是从各种渠道搜集来的,是“散”的,为了同一个主题,可以把你日常搜集到的素材归整到一篇文章里,形成同一个“神”,这就是一篇散文了。

2.确定作文题目。如何写好题目呢?要运用知名的歌曲、歌词、典故、名句、谚语、成语或者其转化形式,使标题新鲜,动人,让看试卷的考试感觉眼前一亮,或产生共鸣,就达到目的了。比如:《有了奋斗,成功还远吗》、《把心儿打开,让诚信进来》„„这个要自己多琢磨,多体会,你会发现其中的妙处和经典所在的。

3.开篇第一段,起笔就应当写排比句,而且是一定要写成排比句,并且要注意,三句排比的字数要稍微长一些,写完三句排比后,再加一两句综述性的话(就是与作文主题有关的话),做结就可以了。这样第一段写完后,大约字数为“占作文纸张的四行半”,这样的字数是最合适的,也是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好似黄金分割一般。不信的话,你现在就可以先在作文纸张上写四行半看一下,的确是要比整三行、三行半、整四行、整五行„„要好看的。至于为什么必须写成排比句?因为,阅试卷的老师当一拿到你的卷子,一开篇读,就感到了一股气势。

4.主体部分,即第二段至第五段(共4段),这一部分,都用一个模式即可。即:每段开头先写一句综括性的话(句子),然后,在后面围绕着它展开写一些与之有关联的句子,也就是说,第一句就是中心句,后面的句子是分句,每个段落大约也是在四行半至六行半即可。第二段至第五段(共4段)都要这么写就行。

5.最后一段,照应标题和首段,写一些与作文主题(即“神”)有关的话做结尾就可以,最好写的有“意味深长”的感觉就更棒了,比如写完后,加上个省略号,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这一段大约也是占作文纸张的四行半即可。

6.字迹一定要写好,写工整,写认真。有时候字的好坏比作文的内容更重要!切记,切记!!!!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按照此“作文公式”去写,就一定会写出高分作文,满分60分的作文,至少要得54分以上。我的高考作文就得了57分。

推荐第3篇:勾股定理的专家点评

凤凰初中数学配套教学软件_专家点评

《3.1 勾股定理(1)》评课

徐州高级中学 杜宪刚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采用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应用”的教学流程,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本节课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提出问题,揭示这节课产生的根源,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教科书设计了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究勾股定理的活动,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一探索过程,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利用图形面积探求数学公式的经历,以此确定研究方法,继而设计了剪纸活动,从中引发学生的猜想,再利用几何画板这一工具带领学生从直角边分别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到更多的任意直角三角形的研究,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一观察、猜想、归纳的过程.通过对特殊到一般的考查,让学生主动建立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联想,从中使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归纳出直角三角形三边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除了探究出勾股定理的内容以外,本节课还适时地向学生展现勾股定理的历史,特别是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练习反馈中既有勾股定理的基本应用,还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成就感,又使学生深刻了解勾股定理的广泛应用.题目的设计中渗透了德育教育,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使得一节几何课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各方面思维能力.

本节课一直在围绕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展开,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边有何种数量关系?也许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已经能熟练地应用割补思想计算边不落在格线上的正方形面积,那为何不在课堂上解决练一练中的第3题?这样既能又一次为学生创造利用割补思想求面积的练习机会,又能引发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全面认识,适时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推荐第4篇:专家点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专家点评(解读)2014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孟晓苏]:【点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宏观调控的论述】李克强总理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成果的取得确实很不容易。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改变了过去以抑制需求来调控的方式,大胆地推进改革。李克强总理报告中提出的这两只手并用,就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举措,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回顾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过度的调控,使得看得见的手成了闲不住的手,调控力度过大,反而造成经济的失调,造成房价调控一次上涨一次,越调控越上涨。而从去年国务院换届,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深化改革,发挥市场调控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这也使得宏观调控逐渐走向正确的轨道。

总理报告中提到,去年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以巴克莱资本为代表的国外经济学界提出了所谓“李克强经济学”,是要实行经济临时性“硬着陆”,使GDP降低到3%,当时我就指出,这是一种误读,哪有打压经济的李克强经济学啊?李克强总理在去年10月份工会代表大会上也明确指出所谓硬着陆的声音是不了解中国的实际,中国经济去年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稳增长。

[魏建国]:【谈总体感受】我觉得李克强总理过去提了多次的“首次”,一是我们国家总体在对外贸易上,无论是对内对外都有突破,比如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310万人,城镇的登记失业率4.1%,这就是首次。我们进出口贸易突破了4万亿美元,这也是一个首次。服务业的生产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也是首次。我们在上海成立自贸区,也是首次。我觉得它的中心的关键词是困难比预料得多,结果比预料得好,确实达到了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的局面。这是在世界当前整个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很不容易的。应该说,中国在整个这一块做得比其他国家更好。

克强总理的关于深化改革,把从政府自身做起放在头一条,这是从来没有的,在历届报告当中,把政府去年怎么做,我觉得这跟十八届三中全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抓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全是符合的。因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要放权,政府不放权,你不改革,你怎么作为一个指导全部的改革呢。

[刘尚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从李克强总理的报告来看,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特别强调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有机配合。既要让看不见的手发挥决定性作用,也要让看得见的手更好的发挥作用。这与传统的经济学思维要么是政府、要么是市场的二元对立是不一样的。现在看得出来在中国的土壤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由原来的对立关系变成了分工合作的关系。

[孟晓苏]:【解读“单独二孩”政策】前一段时间有不少人担心:中国的人口红利减退,其实他们所说的所谓人口红利减退不过是从每年出生3000万个孩子减少到了近年每年出生1600万个孩子。但1600万人口出生率不是小数,这相当于一年生两个保加利亚,两年生出一个加拿大总人口。三中全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实际,提出单独二孩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将有效完善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也让人们对老龄化的加剧和所谓人口红利减退减少顾虑。

[魏建国]:【解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该看到这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关键和核心。市场经济如果失去诚信,就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丧失,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要建立市场诚信体系、建立政府的公信力,这是当前首要工作

[魏建国]:【让群众明白“转移支付”,打造阳光财政】“转移支付”,应该说过去老百姓确实看不明白,也是造成腐败的一个重大的原因。特别是从转移支付这一块,专项的转移支

付,这是最容易造成黑箱操作。所以,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大有必要。

[魏建国]:【点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放在财税体制改革的之后,完全必要。金融体制改革内容特别新颖,特别提出了“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还提出“促进互联网的金融健康发展”,这些都可以说新的一年,金融体制的改革任务艰巨、目标明确,但是也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刘尚希]:【预判2014年经济形势】2014年的经济形势确实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新的挑战。这在总理的报告里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这既有国际全球的因素,也有国内的结构性的变更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等等各个方面相互交织的影响。但是整体来看,2014年的经济增长依然有上升的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革所带来的这种信心和良好的预期,可以对冲那些下行的压力因素。

[张立群]:【2013年宏观经济主要成绩】关于2013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我觉得第一个是增长平稳,第二个是价格涨幅低,第三个是新增就业多,第四个是居民收入增长平稳,所有这些表明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确实是取得了预期效果。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经济应该说基本稳定在7%-8%这样一个增长区间,这个态势越来越明显,这将为经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非常重要的条件,也将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非常重要的条件。

第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的形势异常复杂,世界经济恢复的基础不稳定,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中国经济增长在上半年出现了持续下行的情况,市场信心明显下降。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施策,科学分析判断形势,保持定力,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针对性,有限度的调整,注意把稳定需求与改善供给增长紧密结合起来,注意把深化改革的效果与稳增长目标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效地控制了经济增长下行态势。

第三,2013年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财政的赤字率控制在风险线以下,货币供给量保持合理增长,财政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明显提高。同时,通过盘活存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引导货币资金投向,有效地支持了投资平稳增长;通过稳增长和支持就业的各项措施,保持了就业形势稳定,新增就业增加,支持了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稳定。还有加大出口的政策支持,保持出口增长总体平稳,这些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另外,有针对性地加强节能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减少行政审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从供给侧改善经济增长基础,增强内生性的增长能力。稳增长政策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着力,当前和长远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些为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也积累了新时期宏观调控的重要经验。

[魏建国]:【点评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我非常赞赏克强总理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提出“分别取消了416项行政审批”,一系列的数字,我觉得充分表明了新的政府在加强政府改革这方面,从政府自身做起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成功,只不过416项行政审批改革还少了一点,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我相信政府既然能迈开这么好的一步,下一步会取得更好。我预计今年政府的行政改革还会下放更多的审批事项。我自己认为,政府的审批事项、政府的改革也应该要实现负面清单。以后把负面清单作为政府的改革,就让大家知道政府该干什么事情、不该干什么事情,这一点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始,政府下放的职能、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会有一个新的亮点,我认为在这方面,像自贸区一样,是负面清单的话,这一块会更好的。

推荐第5篇:“生活作文”专家点评

吴立岗等

作文课:讲什么,如何评

陈金铭(主持人,《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中最难的一个领域,我们编辑部发起了“新体系作文进校园”活动,就是为了突破作文这个难关。我们先来谈谈这两节课。

余家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周菊芬老师这堂作文讲评课很具有我们吴江“二次作文”的基本特色。我们提出,作文教学第一步是作文指导,作文课指导完了以后要当堂完成。第二步是快速批改,要求老师在三天之内把作文批完。第三步要求及时讲评,然后二次作文。周老师在上课之前做作前指导的时候,我想肯定是很淡化的,只是提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如动作、心理、发现,主要让学生放开去写。写完之后,老师在批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哪?放在学生第一次作文的批改情况上,并把这一个作为作文讲评的一个重要素材。不是学生写完了就算了,更需要教学生修改作文。

吴忠豪(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这个评讲,我认为应该和习作指导的目标一致起来,就是习作指导重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目标来评讲。把作前指导和作后指导一致起来,可能不太容易。一般的思路是把作文的评改作为回家作业,我觉得还是把这个放在课堂里面落实会更好。

杨文华(《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现在的作文都是写一次,然后老师要批两个礼拜,等你批改完了,孩子们就看看等第,每一次的训练都是浮于表面。二次作文最大的好处,是让一次次的修改都能落到实处。作文三分写,七分改。大家都知道,好的东西都是改出来的,不仅是学生自己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修改。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互评互助互改的氛围。周老师这节课总体来讲思路很清楚,她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教的。我建议还要增加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甚至家长参与的方式,让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地处在这样一种交际的氛围里。

陈金铭:听了各位的点评,讲评讲评,为什么评,如何评,心里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那么,对于薛老师的作前指导课,大家是如何认识的呢?

谢江峰(特级教师,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听了薛老师的课后,我写了八个字:简单、醇厚、朴实、浓郁。“简单、醇厚”:阅读课也好,作文课也好,薛老师的课一贯都是这样,一张嘴,一支粉笔,但其中有思维的训练,有作文的指导。作文的指导就是贯穿在跟孩子的聊天、对话当中。“朴实、浓郁”:薛老师的课,心理啊、动作啊,这些概念化的东西都没有,但是透过这样的一份朴实,我们看到的是薛老师指导孩子,,怎样给钱家长写好这封信,写这封信有哪些具体的要求,不花哨,很实在、很有味道。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如果今天这个素材能够发生在孩子生活当中,比如两个小朋友打架,是不是跟孩子离得更近?

吴忠豪:“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应该说这个思路是好的,那么怎么能够更好?刚才薛老师的课,代校长给家长写一封信,这个对孩子来说,毕竟太远了。我建议写一个板报,把这件事情,讲给同学听,然后让同学来发表感想,这样这堂课素材的转换会更加儿童化,更符合儿童的心理。

吴立岗(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我觉得薛老师今天这节课,考虑了一个重点,那就是真实。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今天就拿来作为上课的材料,并且我们来的时候,薛老师还要接待我们,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备课,我想这胆子真够大的。但就要这样,让学生写,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就是教育的机智。

生活作文:是什么,为什么

陈金铭:“源于生活,为了生活”,这是盛泽实小对“生活作文”最核心的理解。对于这理解,各位有什么看法吗? 余家友:对于“生活作文”的理解,我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点,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写不好作文。莫言在村小读了五年书之后就辍学,18岁当兵,做文书,渐渐成长为一个军旅作家,最后从一位普通作家成为一名知名作家,从获得茅盾文学奖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给了他写作的动力、写作的源泉?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主题词“生活”,是他的阅读生活,是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语文学习是在开放的大语文的基础上,而且还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所以我觉得没有生活,就没有莫言的成就,没有生活就没有我们小学生的作文,所以我觉得生活离不开作文。

第二点,生活不能等同于作文。如果说把生活等同于作文,我给你生活,你就一定写得出来?是这么回事吗?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要先让学生去写,在写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学习。要训练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久了,学生心里渐渐明朗,就学着注意一些语法的知识、文学的知识,运用这样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作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谢江峰:我觉得生活作文有三个关键的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实际性。生活作文就是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就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第二个,我觉得是实用性。实用性包含在生活当中。生活中真实的场景、画面、事件变成我们孩子写作的素材,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源不绝的材料,并在作文当中体现出来。第三个,我觉得是时效性。我们现在作文的低效,甚至无效,实在太多太多。生活作文的训练,能提高我们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刚才很细心地听了沈玉芬校长的报告,在这里面,有一些训练,有一些评价,确实感觉到很有时效性。

吴忠豪:沈校长在介绍作文经验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再考虑一下,作文要培养两种能力,一种是产生思想内容的能力,一种是表达思想内容的能力,两种能力在作文课中并立,是否合适?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为什么这样说?产生思想的能力不仅仅是作文课,整个基础教育都应该具有产生思想内容的能力,语文这门课也不例外。今天薛老师这堂课,整堂课都是在产生思想,但是这节课,如果我们发散开去,作为思想品德课,也可以啊,没什么不可以。语文课,作文课,它重点应该是培养表达思想的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这可以研究。

生活作文:向更深处漫溯

陈金铭:生活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把它放置在大语文中、大教育中,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李永元(特级教师,上海市青浦区教研室):作文教学老是绕来绕去,就变成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能不能在源头方面先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个,价值层面的东西。作文的价值,到底应该是什么?如果一个事物,它是什么,为了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其他问题可以先等等,慢慢再讨论。第二个考虑考虑学生。我们一直说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是不是真的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学生从认识事物、认识内容开始,到表达这个内容,学生到底是什么感受?第三个,研究语言规律。语言是很有规律的,小到填词造句,大到宏篇巨制,你去看,没有一个东西它不存在自己的内核轨迹和形态的。想一想,孩子如果方法都不会,基本的法则都不清楚,他怎么能够学会真正的作文?

吴立岗: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产生思想,尤其要注意培养产生思想的方法和习惯,比如说你有没有一种很好的观察习惯。作文还要重视思维。刚才吴忠豪教授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改成写板报的形式,我觉得,可以再拓宽一点,比如可以写记叙文:《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警察来过以后》„„写成议论文也可以。

杨文华:有一位心理老师疏导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用了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记心理日记。不久,他发现这些孩子除了心理健康了之外,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明显高于同班同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里面藏着一些写作方面的秘诀,它让这些学生产生了写作的需要,写作的动机。 真正接近生命的教育是生活教育。从卢梭到杜威,再到中国的陶行知,他们都提倡生活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是违背生活教育的。我们孩子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作文不敢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孩子才写假话、写空话。

聚焦:我的生活作文教学观 薛法根(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今天这课不成熟,因为刚刚改的,原来我今天要上的课其实已经准备好了,是跟作文讲评课配套的,写一次实验。但也正因为是现场产生的,所以非常真实,也没有艺术的加工。我这里想讲几点想法。 第一个,生活作文,它的素材取决于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一定要从生活素材中提炼或者发现教学的价值。价值在哪里?有可能我们会定位于怎么表达上,但是生活素材它的价值还有一个,就是对这个素材的认识。因为认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像这类比较复杂的事件,我们的孩子缺乏一种深刻的、完整的认识,我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推理和思维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用四十分钟太长了一点,最好用二十分钟到二十五分钟。

第二个,我们的目标定位。是定位在培养学生写作方法的能力,还是为了改变我们学生的生活?当然都需要。从长远的目标来看,写作是为了生活,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是希望写作对学生生活带来一种改变。如果从更长远的目标来定位写作教学目标的话,那就是不为写作而写作才是最好的写作。最好的教育是感受不到在接受教育,最好的作文就是他感受不到在写作文就写成了。

第三个,我考虑的是一个角度的转换。同样一个素材,一定要有儿童立场。同样的素材你站在什么样立场和角度、视角去看,难易程度就不一样,写出来的思想观点也不一样,写作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最后呈现出来的也会不一样。

第四个,是方法的指导。方法的指导有两种,一个是写的方法,第二个是思考的方法。实际上我研究发现,表达方式、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他的思维方法。思维的品质决定了写作的品质,所以今天我敢着眼于思维训练这个角度。五年级孩子,叙述的能力是有的,但为什么叙述经常混乱,交代不清?主要是因为他思维不清晰,没想清楚,所以方法的指导主要是思和写。思考和写作,两者都需要,当然不同的课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五点,就是写作的时间。我一直提倡限时作文,就是一定时间一定要写完,四十分钟就四十分钟,二十分钟就二十分钟。限时作文有好处,除了有应试的功能,还会给学生一种思维高峰的体验。今天课上没有体现限时作文。

推荐第6篇:古诗词赏析专家点评(定稿)

古诗词赏析——专家点评

信息技术在首师大二附中高一(3)班《古代诗歌赏析》一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1.本节课所选的古诗大都来自学生通过网络选择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月”的诗歌进行学习,并以借“月”抒发不同的情感进行分组探究诗的“意”及古诗赏析的初步方法。通过学生制作的演示文稿和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打破了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2.学生学习古诗不只是解读诗歌,同时要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演示文稿和网站的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表达方式。

3.充分发挥合作式学习。学生是以选择不同的古诗进行分组学习的,在本组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组间进行交流互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丰满的有关诗中的情,情中的意。

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课的学习,在阅读、解析古诗的基础上通过为诗配乐,配画制作出自己的演示文稿和网站。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联想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2.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大量搜索了有关古诗的内容,作者的背景信息,古诗的历史时代背景等培养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制作演示文稿和网站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常用的应用软件的能力。

3.本课的学习为展示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提供了平台。如,学生小组间交流时,负责组织的学生充分展示了其组织、表达的能力;负责诵读古诗的学生充分展示了其朗诵才能等。

三、信息技术在本节课中还明显地起到了创设情景,烘托学习氛围,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作用。

丰台分院:杨小平

推荐第7篇:学科专家的点评意见

学科专家的点评意见

首先,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朗读指导课。

冯结莲老师作的《称赞》一课,是属于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课,她的教学设计体现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全课的始终。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准确地感受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做到因声传情。通过朗读训练,使他们在相互的交流、相互的感悟中,增强文本情感熏陶的力量,以此体现语文的学习,重语感的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教者独具匠心把文中两位小主人公互相称赞对方的话和感谢的话编成诗,以次既是作为新课的导入,也是对全文的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的开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了小主人公互相称赞对方的话和感谢的话,而且在指导的过程中重视了抓住重点词、表情、语调等的示范和引导,学生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朗读水平明显的进步。

三、注重学生的评价,并能适时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纠错,在评价中学习和进步。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点从老师的语言可以看出,当一名学生读完“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老师说:“老师也很想读读这个句子,可以吗?” 师生关系的和谐平等可见一斑。

朗读指导很实在,很到位。指导读的形式多样化,深层次,多角度,重实效。自由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同桌互读、小组比赛读老师的示范读等形式多样。

六、在朗读中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例如: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七、重视了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的引导和培养。例如:指导学生读好称赞的话的时候,老师先让同学们看句末是什么标点——!,再指导怎样读好句末是!的句子——句末后面的语气应该

1 向上扬,接着老师示范了一次,学生读一次;师再示范,生再读。再如,指导读完称赞和感谢的话后,老师用小刺猬的话作了一个总结。小刺猬说:“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棒!大家以后一定要牢记:称赞别人要真诚,语气诚恳带微笑。受到称赞要谦虚,说声“谢谢”表礼貌。大家都记住了吗?这样的总结恰倒好处,画龙点睛。

教后反思

高明区教研室:李燕芳 2005年11月日

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

1、把文中两位小主人公互相称赞对方的话和感谢的话编成诗歌,以次既是作为新课的导入和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亮点

2、师生对比读句子,“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老师用伴有有表情和态势语的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以及后面的师生配合读,让学生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朗读效果明显。

亮点3指导读完称赞和感谢的话后,老师用小刺猬的话作了一个总结:

小刺猬说:“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棒!大家以后一定要牢记:称赞别人要真诚,

语气诚恳带微笑。

受到称赞要谦虚,

说声“谢谢”表礼貌。

建议:以后的教学中应在适合的课文内中设计适时的人物对话,或类似于口语交际式的题目,以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推荐第8篇:北京中考作文专家点评

2011年北京中考作文专家点评

今年中考作文写“日积月累”

作文总分首次减少10分考生多反映不难专家称写作应回归生活

今天上午,8.9万考生走进了中考考场。据悉,语文作文的题目是《日积月累》。

今起至26日,本市中考生将在19个考区194个考点的3041个考场参加考试。据了解,今年全市中考招生计划为8.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5.7万人、职技类学校招生3.1万人。

近8年中考作文题目

2003年:《喝彩》2004年:《____需要我》2005年:《开端》2006年:《劳动____》2007年:《动力来自____》2008年:《向前,向前,向前!》2009年:《____并没有结束》2010年:《凝聚》

注:2003年后北京中考作文统一出题

上午现场

考生“临阵”背诵好词好句

早上8点钟不到,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中关村中学等考点门口就已有很多考生拿着复习材料候考。

记者在北大附中门口看到,一名考生拿着《好词好句本》正在背诵着。

记者在人大附中门口看到,20多名初三老师身着“红装”迎接考生。“加油!祝你成功。”一位老师和考生拥抱。“老师你看我准备的作文材料,估计能用上。”一名女孩拿着一摞材料对自己的班主任说道。老师看了看对这名考生说:“都快考试了,别看了,好好考试。”女孩显得有些紧张,一边看着材料一边走进考场。

作文降10分考题不咋难

从上午10点半起,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记者在考点门口询问了近30位考生,得知今年的作文题目是《日积月累》。其中有21名考生表示考题不难,有3人表示有些难,另外6人表示和去年考题难度“持平”。

据了解,今年是中考作文分数首次由60分降低为50分。专家分析,命题人会考虑这个方面,在分数下降时,使难度也下降了,所以学生也能正常发挥。

之前有机构“押”中考题

“虽然题目陌生,但是素材都用了很多次了。”一名考生告诉记者,受到高考作文影响,他今年在作文中特意写到了体育内容,运动员是如何在一次次训练中“日积月累”,最后获得冠军的。

另一位考生则表示,在记叙文中写“热点”,不太好下手,今年的题目不太能写热点,用的例子都是科学家、作家等成功人物事迹。

此外,记者在百度搜索“日积月累作文”,共找到相关结果约164万条,之前已经有相关机构“押”中考题。

专家点评

命题作文其实好“下手”不难

有多年阅卷经验的人大附中初中语文老师吴凌介绍,今年考题还是考查学生的生活感受以及感知身边事物的能力,并不是发散性的话题作文,考生比较好“下手”,并不难。平常学生练的以记叙文居多,所以考生在作文备考中还是要以整理自己之前的记叙文为主,这也有利于在作文题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议论文不出彩应回归生活

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语文负责人段薇薇告诉记者,单和去年相比,作文的整体难度降低了。但和2009年之前比,是一个回归。

去年的题目,孩子们在审题上要花很多时间。但是前两年的题目更贴近生活。今年的题目也是。

今年的作文题是第一年从60分降到50分,出题老师也肯定考虑了这个方面,在分数下降时,使难度也下降了,所以学生也能正常发挥。

审题方面来说,日积月累可以写情感类的作文。比如一天一天的生活中,考生发现的生活的美。还能写成长类、励志类,因为精神上的成长确实是在一天一天的变化,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识深度会有一些变化。

但是,应该来说,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写记叙文,如果写议论文也可以,但不会太出彩。因为观点基本上都是,质变是由量变的累积得来的。如果大家都想到这个层次,虽然文章很流畅,但是例子很难举,无外乎一些作家、科学家。

以我为题引起共鸣

容易得高分

“把握自我,展现自我依然是今年中考作文最主要方向。”北京市166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岳婷表示,以自我为主题能够写出考生的切身实感,可以写学生的课堂生活、校园生活、校内外实践活动、阅读活动及体验等。

中考作文的整体发展趋势是以自己为主人公,以“我”为题,会让阅卷老师得到共鸣。

推荐第9篇:室内设计课程点评专家讲座

室内设计课程专家讲座

2012年-2013年第一学期,材料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外聘ELEV 设计师事务所设计总监,负责人Christopher Mahoney专家给大四学生进行专业讲座。讲座分为课程设计点评、专家讲座和设计分享。讲座中,重点对学生课程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和相关专业知识讲解,分享了设计案例对前沿的设计进行学习并给学生提出设计经验和方法,使同学们对专业设计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推荐第10篇: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1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

01 张刚耀 加速度 福建师范大学附中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比较准确,体现了物理课改理念。教师注重教学情景创设,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和做小实验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感性认识,为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创造了条件。教学过程中能体现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展开研究,并能在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极限法等科学方法。教师对DIS实验系统以及其它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较为准确,实验操作指导、示范比较熟练和规范,对实验数据处理有特色。 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气氛较为沉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不够高,师生互动实效不高,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激活;教师有些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思维难度不高,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些教学环节还不够流畅,如在得到加速度变化率的数学表达式后,没有及时揭示其物理意义,而是匆忙地就引入加速度,在得出加速度定义式后,漏讲了单位;教学时间安排方面也不够合理,表现为前松后紧,从而也导致了教学目标没有完全完成。

02 耿西宇 加速度 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

本节课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比较紧密,较为关注物理情景的创设以及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有比较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思考和对策。教学时从实例中引入,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到生活中,然后出示预设的课件,展示了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变化快慢。其效果直观,能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再对速度、速度的变化、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等相近的概念作了对比,层次比较清晰。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衔接过渡比较自然,比较注重联系实际和对疑难问题的分析,也比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例题的选择不错,处理也很细腻。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较好,语言比较规范,教态大方,思维严谨,板书比较工整。

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引入时层次比较清晰,但稍显平铺直叙,学生探究比较少,加速度概念的引入不够自然。有些知识的发生过程没有充分展示,教师的语速比较快,缺乏抑扬顿挫。

另外,在教学中存在不少与新课标、新理念相悖的地方,如未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未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忽略了过程性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强,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演示和分组实验,以至于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和积极性。

03 范小虎 加速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二中

整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非常显著,整堂课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停地思考。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较准确。在化解教学难点方面,采用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视频和数据,由此说明概念在现实中的意义。整节课的容量和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难易有梯度,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课的亮点在于情景导入采用了刘翔破奥运会记录的视频,激动人心的场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激情与本课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好的适切性;同时在概念教学方面注意了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使用了在学校亲自拍摄的录像,真实性强,设计新颖;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并引导学生应用于本节课,学生既学习了概念也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课也注意了人文与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刘翔的视频的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点。

从教师的教学技能方面来说,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组织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语言标准而流畅,课堂教学富有激情,能恰到好处地导引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露痕迹,概念和实验的引入自然而贴切。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光电门的介绍略显不足;a、ΔV、V关系的强调不够;语速过快,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

04 贾福东 加速度 山东省东营济军生产基地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设计逻辑严谨、层次清楚、衔接过渡自然,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较为适当。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能做到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学生能够主动、充分、全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还能主动提供各自的体验,供其他同学分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实际,创设情景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问符合学生实际,有层次感,如\"神六\"升空、汽车超车等。让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计算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对加速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沉稳随和,控制课堂能力强。本节课的亮点是老师能够通过类比引入速度的方法突破引入加速度概念这一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还没有将课改的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学习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物理学科特点不够突出;教师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发展性评价;板书过于简单且不规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一般,如视频导入不当,主要体现为较粗糙且播出处理不好;有的地方老师不去测量而仅提供数据,缺乏可信度。 05 张惠波 加速度 河北省邢台第一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全面、具体,基本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努力落实三维目标;能够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性评价。情景创设有新意,影像资料丰富,剪辑得当,并能与要讨论的问题恰当地结合,如用机器小汽车和足球赛视频来创设速度变化大小及变化快慢的情景来引入新课,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如用三个表格归纳出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加速度的定义式。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如比值法、比较的方法等。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较为流畅、准确,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学理念较新,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通过数字化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语言略显平淡、缺乏激情、缺少感染力;板书不够规范,内容安排过多,知识点落实略显不足,实验操作不够规范,仅测出斜面倾角一定时的一组数据就得出了加速度的值,给学生一个不好的示范;另外本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处理也有待加强。 06 贾 双 自由落体运动 天津市南开中学

本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验与概念学习过程中注意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实验探究与过程的评价,整个过程既动手又动脑,师生互动好。本节课知识目标设计合理,有新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实验设计新颖且贴近生活,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合作探究排除生活中的假象,通过亲身体验增加对概念的感性认识。教师自拍的不同质量的球从教学楼同时落地的录像非常具有说服力,还有现场拍摄学生手臂下放过程的频闪照片对学生理解起了很好的作用,又富有情趣,由此而非常自然地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使人感到很有新意。作为情景创设的长、短尺相结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很有创意,之后教师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反应尺,做到了首尾呼应。

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板书设计合理工整,思维较严谨,逻辑性强,步步有伏笔,语言高潮迭起、富有激情,实验操作与多媒体的运用娴熟,课堂组织能力强,能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恰当,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本课的缺憾之处是没有体现伽利略思想与科学人文教育;板书规范性有待加强;整节课虎头蛇尾,光电门的介绍耗时过多,导致结尾匆忙;牛顿管实验的效果也不明显。但不管怎样,本课仍不失为一堂好课!

07 李凌云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注重人文渗透,课堂教学实践紧扣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构思巧妙、有效、适切;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表现为语言表达流畅,板书设计合理而清晰。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教师将激情、智慧和方法融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教学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较好体现。无论是引入新课时的情景创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是规律的得出、方法的提炼,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均较高。其次,教学中教师注重探究式教学,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现了物理学科特色。再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精练,有启发性,而问题设计又显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中尽管注重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因此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有限,教师在时间把握上火候还不够;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有时还不够到位。

08 许 春 自由落体运动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

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较为贴切的,目标中非常注重对科学方法的渗透,力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目的明确,注重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设计严谨,引入开门见山,直接把历史上关于落体运动的两种观点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两种观点,一正一误,又通过相互矛盾的实验,引导学生思索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是空气阻力,再到学生实验及数据处理、教师演示(频闪照片)现场拍摄照片的数据处理,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脉络清楚,层次感很强。整个教学过程遵从物理学的发现过程:现象--猜想--实验,使学生自然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较好,特别是熟练地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语言表达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板书规范,有艺术性。

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精心设计的几个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行。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设问设计不到位,课题引入较快,缺乏必要的铺垫,所提问题常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语言平淡,不够生动。各知识点连接不够自然,尤其在分析学生实验数据时,用匀变速中间时刻公式来证明匀变速运动,犯了循环论证的毛病。由于缺乏经验,教师未能及时捕捉到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闪光点,较为遗憾。

09 姜 泓 自由落体运动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

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以生活和实验为素材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课题导入自然,教学设计合理,层层推进,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本节课精心设计了较多的实验,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去设计实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验中得出三种不同的观点,从三种观点的区别和联系中,学生主动找出产生区别的原因,消除了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得出物理规律。问题设计准确,指向性强。在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来分析高空坠物的危险性,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逻辑性强,亲切自然。设问有层次,条理清晰,启发性强。思维流畅,不露痕迹。实验操作比较规范。

本节课的亮点是频闪照相的设计有创新之处,用半波氖管作光源,并利用3D模拟,清晰地展现了整个实验系统。频闪照片的拍摄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体现了真实、可信性。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花费时间过长,内容太多,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后面的内容仓促讲完,反映了教师临堂处理突发事件缺乏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欠缺了一点。大屏幕出现错误的数据后,没有及时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不够严密,以至于未能得出结果。

10 王仕新 自由落体运动 北京市密云第二中学

本节课能面向全体学生,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设计上,能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在新课开始时,通过教师与两位学生测反应时间的小游戏,既简捷地引入了课题,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注重实验设计,自制的牛顿管增大了实验的可见度,现场拍摄的频闪照片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照\"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程序,展开师生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师能关注物理文化,恰当地利用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良好,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运用现代技术能力比较强,多媒体运用得当。教学语言准确,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良好,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书写美观。

本节课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实验安排偏多,两个探究自由落体性质的实验功能相同,过多地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也挤占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造成了整堂课前松后紧的局面。也因为同样理由,后期学生参与度不高,且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机会,致使教学计划没有全部完成。 11 范益民 自由落体运动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

制定的三维目标符合课程标准,教学中能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始时师生互相致意后一句\"同学们辛苦了\"出人意料,同学们没有及时反应过来,稍后才回答\"为人民服务\",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引出了反应时间的问题;最后又用\"吉祥三宝\"的曲调演唱了关于重力加速度的顺口溜,使同学们精神一振,一堂课的辛苦也随之化解,体现了教师风趣幽默的一面。 通过小纸片等实验,从看似矛盾的结果中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从而体会到是空气阻力影响了物体下落的快慢,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规律的结论,使同学们体会到推理思想方法的威力,同时又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师语言规范,教态亲切自然。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板书,教学手段比较传统,整个教学中基本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所提问题大多比较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语调过于平缓,缺乏激情,因而也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教学设计不够紧凑,教学过程拖沓,导致没能及时完成教学内容而拖堂。铃响后应及时调整,可把分析改为课外学生的思考,但教师仍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反映出应变能力不够强。课堂效率稍低。 12 王小锁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二中

本节课设计理念比较先进,教学目标制定全面而合理。在新课引入部分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对学生活动情况有恰当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中,能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组织教学,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师生平等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师还能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展现物理过程,处理实验数据。教师语言表达流畅,思路清晰。板书设计合理,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自由落体性质的猜想环节中有些啰嗦,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课堂应变能力欠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评价不够准确。教师的语言时间控制不当,前松后紧,最后阶段显得匆忙,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初中组) ■01严小玲光的反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教师设计并指导学生经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教师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准确、逻辑性较强,教态自然亲切,语速适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准确。教学中也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情境,能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使物理知识生活化,又使生活现象物理化。教学过程还有一处亮点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完\"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后,利用变魔术的方法自然流畅、富有趣味性地引出两种不同的反射,效果好且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另外,教师在备课中为学生创造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准备了成功性较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备,并且完全是自制的,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减小了难度,实验效果好,可视性高。

教学建议及不足:整个教学过程大多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下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无生成点,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讨论、交流、评估评价。另外,教师对光污染进行大篇幅侧重介绍,不仅冲淡了本节《光的反射》的主题,也易造成学生对\"光\"的不好印象。

02吴聪毅光的反射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二号选手所讲授的《光的反射》一课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以学生为本,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精心设计了各教学环节,有效创设了物理情境,营造出了学习物理的氛围。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始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着学生,引领学生在物理世界游戏。 1.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步入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引课时,用简洁但极具说服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源和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两者的区别,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顺利进入本节内容。教师还通过欣赏图片、参与游戏等方式,运用各种感官刺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索,逐步构建知识框架。这种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验探究过程,提升科学素养

进入教学核心的内容,学生们提出诸多问题与猜想后,教师因势利导,适时合作,捕捉时机,引导思维,点拨方法,让学生们尝试合作,感受科学,体验分享。 3.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本节课的实验教学中用到了激光手电这一工具,教师在实验前,特意强调不要用激光手电照射眼睛,以免造成伤害等注意事项,于细微之处,显现出教师对学生们的关爱。 教学建议:

1.教师在动手探究方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但在交流、展示、分析、评价等方面包办过多,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不同做法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提出意见,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置疑、交流碰撞,让学生自主得出探究结论,效果会更好。

2.合理安排探究,全面掌控教学节奏。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求全求大而导致时间过长、教学超时是本节课一大遗憾。若能将探究主题加以梳理,分明主次,将重点内容做精,简单内容淡化,将会节省一部分时间,使得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得以全面落实。

第11篇:教学点评

杨老师的《

8、9的认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8和9的书写,教学点评。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杨老师在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她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数数中,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教学反思《教学点评》。 学生一旦认真学习,就会让老师和学生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很细小的环节也都能观察到。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这个环节,特别是在数蝴蝶的时候,当学生出不来预设的结果时,主动出示做标记的方法。

在教学数序时,她采用的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在这个环节需要更多的深入,这里她只是让学生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读一遍,再背一遍,没有再详细些,感觉学生学得不扎实。

在练习中,杨老师设计的开放性的习题,学生发散思维,题型与生活有紧密联系,学生都非常有兴趣。

学生整堂课下来都很有兴趣,没有一种疲倦感,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还应该在教学环节上面深思熟虑,设计每个环节都要有目标,而且环节都要保证有效,这样的设计才有意义。

第12篇:教学点评

教学点评

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形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在读书中感受、体会、接受熏陶、感染。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行读文、自主感悟、自由讨论,适合了学生的差异性,发挥了学生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在精神上得到不同的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评价同学的发言、朗读,评价教师的讲解、答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也有利与从评价中了解学生。

第13篇:美术科听课及专家点评

美术科听课及专家点评

师专附中

许燕飞

七年级《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执教 许燕飞

一、说课部分:

1、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分组和竞争来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4、教法学法:

A、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B、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课后拓展提升

二、评课部分

1、自评:

A、能通过绘画接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B、环节设计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合作时解决,教师补充与引导,再到实践练习,难度与层次把握较好。

C、语速有点快;在竞赛前,留给学生时间太少,学生还没明确比赛要求就开始,导致比赛区拥挤,任务偏题。 D、板书不完整。

2、专家点评

A、引课较好,由自然花欣赏导入直入主题,目标导学明确目标及时。 B、喜欢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创设小活动(绘画接力)让学生获得方法和情感体会(验);学生先练教师后讲且能少讲,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做得好。

C、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板书简练,重点突出。 C、教学思路清晰,符合“三维目标”要求,教学实施较好,能基本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容量不大,可增加教学容量,以训练接纳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D、评价能贯穿始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E、建议:比赛前期工作做到位,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迅速引导。

F、展示与评价需注重有效性,没有实物投影时,展示可以省略,评价需注意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让学生踮起脚尖去摘苹果。 G、建议为学生提供范画以备参考,并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八年级《圆的联想》

执教

彭晓春

一、说课部分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自由奔放的思考,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运用头脑风暴的自由联想,完成对圆的打散构成练习,开拓学生如何理解打散和构成,是《大提琴》这一课的前奏。

2、教学时由一个圆联想,到分解成两个半圆再到图形重组,由学生练获取经验到发现问题,然后教师讲解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轻易把握知识;通过造型拓展,学生理解打散和构成,制作新颖图形。

二、评课部分

(一)、自评

1、教学思路较清晰,但教学方式需改进,教学技能需进一步提高。

2、应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发现学生问题能及时补救和引导,点评时加以强调和提醒。

(二)专家点评:

1、教师从容,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

2、能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意过程与方法的体现。

3、能注意大部分同学的听课状态,深入到学生当中,激发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4、如加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任务安排时,学生能更快把握要点,重点!

5、通过板书标题、课堂把握会更好。

6、评价能贯穿整个课堂,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7、重组联系需做足,强调方法,专业性需加强,增加内容和美的含量。

第14篇:【教案+专家点评】中班艺术《小马》

中班艺术领域《小马》

作者

教材分析:

中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我为孩子们讲述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中小马不畏困难,勇敢尝试过河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有关小马的知识、图片,并找到了许多小马的模型、与马有关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其中拴在小马身上的小铃铛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有小朋友手摇小铃,开始了他们的自娱自乐:他们一边朗诵着自己编的儿歌,一边模仿者小马奔跑着,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时不时还发出驾驾驾的声音,好一幅“小马交响曲”!于是,我将小朋友的自编儿歌进行了整理提炼出这首四句的童谣《小马》。

童谣《小马》在节奏上,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以其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吸引着孩子;在内容上,它清新活泼,自然淳朴,字里行间洋溢着童心美、童趣美;在表达上,它单纯浅近,浅显易懂,使孩子们乐闻易晓,读起来亲切自然;在结构上它短小精炼,但却不乏生动,结构清晰,紧凑完整。它是在游戏环境下产生的,有较强的娱乐性质,看似简单的童谣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契机,既有艺术学习的价值,也有语言学习的价值,其中也隐含着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四分音符的稳定与八分音符的欢快和跳跃,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小马走、小马跑、群马嬉戏的生动画面。孩子一边朗诵童谣,一边游戏可以将丰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

的、喜闻乐见的玩耍中不知不觉获得对童谣地感受与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

1.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活动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

在音乐方面,中班的孩子已经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表现童谣的形象、内容和情感,也能够独立使用某一种固定的节奏型随着熟悉的童谣进行演奏,能在集体的演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和节奏型。

他们喜欢边游戏边吟唱,因为童谣能丰富游戏的内容,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快乐。但他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在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同时,也要将抽象的音乐节奏转化为他们能够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具体事物。

2.通过前期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马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他们了解了马的外形、生活习性,聆听了小马发出的声音。活动目标:

1、学习童谣,能用富有韵律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节奏变化;

3、喜欢与同伴合作,感受合奏为童谣带来的丰富与美妙。(设计意图:四句的童谣对中班孩子来说非常简单,但如何使童谣朗诵在表现力上变得丰富、生动而富有韵律感,是我想通过一系列的游

戏活动来实现的核心。因此,我把:“学习童谣,能用富有韵律的节奏进行朗诵”这一目标放在第一位;会朗诵童谣不是目的,我想通过幼儿肢体节奏、角色扮演、声音高低的改变、空间方位的变化表达孩子对童谣的感受,从而更加喜爱童谣,因此对幼儿的音乐能力有这样的要求“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节奏变化。”;中班幼儿对与同伴合作非常的渴望,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的合作,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童谣丰富和富有变化是他一个人所无法完成和实现的,于是他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伴合作。这样的情感目标在本次活动中也显得非常的重要。) 活动准备:

音乐《大马告诉我》;木偶小马;马蹄形节奏谱、圆形磁铁;乐器(蛙鸣桶、木鱼、碰铃);数字卡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童谣,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节奏变化.难点:学习看马蹄形节奏谱与同伴进行合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暖身活动:幼儿模仿骑马手握缰绳,口中发出“格儿的儿,格儿的儿”的声音,随背景音乐《大马告诉我》一拍一步入室。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马吗?小马是怎样走路的?你会像小马一样走吗?让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游戏吧!

(设计意图:教师直接而形象地提出本次活动的主人公的形象,以欢快而熟悉的音乐作为背景,孩子们将自己心中小马的动作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仅为后面的内容作了铺垫,同时,满足了《纲要》的要求,《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幼儿自由表现小马走路,鼓励了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造)

2、故事导入:教师出示木偶小马讲故事。

师:有一匹小马,它非常的快乐。一天又一天,小马长大了,它要找到自己的妈妈,学更多的本领。于是,它翻过山,越过河,小朋友们,你们猜猜,小马找到妈妈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马是怎样找妈妈的!

(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将幼儿自然带入童谣的情境中,初步了解童谣的内容,为接下来学习童谣做准备)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童谣,了解童谣的内容,初步感受童谣节奏

1、教师手拿木偶小马进行演示:一拍一步,随着固定节奏朗诵童谣。(设计意图:老师手中操纵的木偶做出清晰而夸张的小马走的动作,让幼儿通过小马木偶这个具体可见的形象感受到了抽象的音乐节奏,深入浅出。)

2、提问:小马是怎样找妈妈的?

(设计意图:启发幼儿注意观察小马一拍走一步的节奏特点)

3、鼓励幼儿用拍手合着老师的童谣的节奏,一拍一下进行朗诵。师:小朋友拍着小手跟着老师的童谣一起和小马找妈妈吧! (设计意图:听着老师的朗诵,看着老师手中小马走路的演示,通过听觉、视觉等多元的感官刺激,使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固定拍。)

4、鼓励幼儿用脚踏固定拍的方式模仿小马走。

(设计意图:在孩子用拍手掌握了固定拍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到用脚踏来表现,对幼儿的肢体协调性有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对他们的肢体协调是一个锻炼。同时,通过另一种感官方式让幼儿体验固定的节拍,将音乐化为具体可感受的动作,利于幼儿通过感官来学习。)

(二)学习朗诵童谣,感受乐句的变化

1、教师再次手持木偶进行空间方位改变的演示和朗诵。注意每句变换一次行走的方向。

(设计意图:在幼儿初步掌握固定拍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变换小马行走方向的不同,引导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乐句的变化与停顿,将音乐的停顿变的清晰可感。)

2、提问:这首童谣一共有几句?

(设计意图:挖掘童谣的蕴含的多层价值,幼儿通过听觉来计数,是一种数学学习,同时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感受)

3、鼓励幼儿扮演小马边随童谣朗诵,边随乐句的变化改变自己行走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乐句的变化与停顿)

(三)伴随着朗诵童谣,进一步感受童谣节奏的变化

1、幼儿朗诵童谣,教师随节奏摆放出马蹄形的节奏谱。

(设计意图:教师随节奏摆出马蹄形的节奏谱,帮助幼儿进一步直观的感受童谣的四个乐句变化与停顿,音乐的节奏是无法用具体形象表示的,这里用马蹄形来表示音乐节拍的形象,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 师:小马翻山越岭找妈妈,一路上留下了许多的马蹄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师幼共同探索每一个马蹄形有几个声音?

(设计意图:发现隐藏在固定拍中的节奏,感受准确的语词节奏) 师:为了让妈妈知道孩子来了,小马戴上了心爱的小铃铛,“叮铃,叮铃”小铃发出清脆的声音,我们来听听每个马蹄里有几个声音) 提问:每一个马蹄形里有几个声音呢?

3、教师与幼儿边朗诵,教师边按照节奏的变化将圆形磁铁放到相应的马蹄形节奏里

(设计意图:教师清晰而准确的放置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字词与童谣节奏的变化对应,为接下来感受节奏的快慢不同做铺垫,将每一个节拍中的节奏用磁铁圆片来表示,形象直观的让幼儿感受到节拍和节奏的关系,非常形象生动。)

4、鼓励幼儿尝试着边看节奏谱,边拍出童谣的语词节奏。

(四)尝试合奏

1、寻找不一样

(设计意图:感受发现节奏的变化)

提问:这次我们拍出的小铃铛节奏和刚才小马走的节奏一样吗? (1)老师与幼儿再次演示不同的节奏 (2)小结:一个快,一个慢

(设计意图: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节奏快慢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3)两个不同节奏的尝试合作

(设计意图:幼儿初次进行合作,为下面使用乐器演奏作准备)

2、加入新节奏,三种节奏的合奏

(1)师:小马找妈妈非常的辛苦,要翻过山,要越过河,但它还是坚持要找到自己的妈妈,我们给它加加油吧!(驾!)这个办法真好,每一句前一个“驾”给小马加油。 (设计意图:用情景语言自然渗透新的节奏尝试) (2)幼儿分成三组进行合奏练习。

(3)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恰当乐器来演奏不同的节奏。木鱼空灵而木质的声音来演奏走路的小马(固定拍);碰铃清脆的声音演奏小铃铛的节奏表现出小马快乐的心情(语词节奏);我们用蛙鸣桶来为小马加油!(驾)

三、结束部分:童谣游戏

1、尝试用音色高低的不同表现小马和妈妈的形象。

(1)提问:小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要和妈妈做游戏。小马的声音是怎样的?妈妈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2)教师用声势的高低提醒幼儿用声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小马和妈妈的形象。

2、听声音进行相应人数的合作

(1)师:妈妈看到小马非常的高兴,它对小马说:孩子你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找到了妈妈。但是,学习本领要做到:仔细听、认真学、好好练,还要和伙伴们团结起来,你才能变得更能干!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故事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如何学习本领,同时也对后面找朋友游戏给予了很好的说明)

(2)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童谣。结束时,教师分别发出不同的次数指令“驾”“驾驾”“驾驾驾”,幼儿迅速作出相应人数的组合。

(设计意图:幼儿从专注地倾听老师的指令,在头脑中快速地整合——再找寻找合作伙伴——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3、看数字进行相应人数的合作

幼儿手拍节奏,边朗诵童谣边行进走。结束时,教师分别出示不同的数字指令,幼儿随即做出相应的人数组合。

(设计意图:从听觉的感受判断人数组合过渡到看数字进行组合游戏在数学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在音乐能力上,从起初的手拍节奏到边拍节奏边行进走,也有了很大的挑战) 附:童谣 《小马》

我是快乐的小马, 高高兴兴找妈妈。 翻过山,越过河, 定能找到好妈妈。 附:马蹄形节奏图谱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幼儿的游戏性与参与性。童谣《小马》贯穿于活动的始末,看似一首简单的童谣,通过一系列有层次而富有变化的游戏活动使目标的达成变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教师游戏化的语言导入、情景化游戏规则的制定、准确的节奏演示、声情并茂富有韵律的童谣朗诵等等给予孩子们很好的示范和引导。

幼儿通过肢体节奏的参与、角色扮演的尝试、声音高低不同的表演,以及与同伴进行合作的演奏,层层递进。在此过程中对幼儿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看到:孩子们在不断参与和体验中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从手拍固定拍到双脚交替协调的固定节拍;从对乐句的感性认识到通过游戏来传达对乐句的感知和理解;从探索每个固定拍中的声音到分组看节奏谱进行合奏……一层层、一项项,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提高,将学习变成了游戏,让玩耍更添兴味。

在结束部分的游戏中,孩子们兴致盎然,通过改变音色、音高来表现小马、妈妈的艺术形象;“听音找朋友”的游戏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紧张而专注地聆听着老师的指令;焦急而兴奋地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一丝不苟地进行核对;依依不舍地去掉和添上,重新组合,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手拍节奏、脚踏固定拍的同时进行童谣的朗诵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我临时对难度进行了调整,让手脚都进行固定节拍的行进活动,这样的改变使孩子们豁然开朗,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也关注到孩子们的音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孩子在肢体节奏时,已经能够非常协调地做到脚踏固定节拍而手拍语词节奏。但是也有的孩子在合奏时极易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能力较弱的幼儿放在能力较强、节奏稳定的幼儿中,在潜移默化中施以影响。

第15篇:中职班主任教育叙事专家点评

以真实故事感人,以真情演绎动人

本次我校德育处组织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育故事环节时间45分钟,要求参赛选手就班主任工作中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教育案例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书面表达,故事真实感人,体现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念,原则,方法和技巧,对班主任工作有启发意义,对此环节的评分,以思想性与教育性,真实性与情节性,叙述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作为基本标准。

以真实性为例,教育故事着重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辞语装饰的华丽。真实的故事是班主任亲身经历并有所感所悟,因而它是平实的,越平实,越亲切,越真实。故事之所以动人,首先是故事本身和经历过程动人。

思想性与教育性,真实性与情节性,叙述性和艺术性的标准,要求班主任所选取的故事要做到以理服人,以理示人,以事动人,以叙导人,以情感人,以美悦人,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境界。不一定要求每一个选手都做得到,但这些却是班主任教育故事的一种专业取向。

再本次比赛的班主任教育故事环节,通过选手们对故事的书面表达,给我留下了几个深刻的印象:选手讲述的教育故事真实感很强,大部分都是亲身经历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真情实感;故事叙述性较强,没有夸张性的华丽辞藻的堆积;选手准备充分而态度认真,叙述真实而情真意切,故事中体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特别是那种对每一个学生,包括问题生,后进生,单亲生或授渔学生的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无微不至的关爱精神。 引导学生情感发展是这次教育故事的主题之一。在这8篇教育故事中,引导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故事有3篇, 通过这几篇教育故事,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1】 主题的故事性,教育性不强。教育故事的结构包括故事情节,反思,感悟,教育意义的结构包括故事情节等要素不够完整。不少选手把教育故事讲成了经验介绍和工作报告。有些选手的文章写的很好,如班主任的魔法书,有一定的新意,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但作为一篇教育故事,其故事性不足,而说理过多,如第一篇新生报道,将军出征,第二篇创造班委,制定班规,第三章班级如家,严父慈母。第四章慧眼识珠,常当伯乐。第五章学生才是主角的写法,不是教育故事的结构。

【2】 对故事主题的提炼不足,有的故事主题提炼的很好,如c5选手讲述的故事,是一个班级的同学在面对班主任突然不幸生病离世,沉浸于极度悲伤时,他在班级中的出现和与同学相处的过程,学生如何从抗拒他到喜欢他,最后一致请求他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题目为让我陪你走出伤痛,情真意切,感人之余,道出了班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班主任如何对同学进行危机干预的班级心理辅导技术。

但很遗憾,大部分选手讲述的故事比较琐碎,平铺直叙对主题缺乏提炼或提炼显得很不足,甚至不少连具体的主题都没有,只有师爱,我的教育故事之类的笼统的题目。 主题是故事的灵魂,一个好的故事如果有一个画龙点睛的点题,或对故事进行教育理念的总结归纳,会让人对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到理解有心领神会或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例如,以为个子娇小但年龄已经不小,而且原来对打篮球一窍不通的女班主任,作为了转变班级中一批顽皮而喜欢篮球运动的小团体,选择作为他们中间一员的办法融入他们之中,最后改变了他们。选手故事体现了学生成长的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他人的原理,如果选手与选手对此加以点题,会增加故事的教育性。

主题要求准确,准确给人清晰,鲜明的感觉。类如,倾听,有时候比教育跟重要的题目,只需要改动一个字,把教育改为说教就会使人给一种更加明确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不把说教看作为真正的教育,但却不能否认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宽容和等待’’的故事,如果用宽容等待成长,更能点题和具有故事性和体现心理学上受到‘‘期望效应’’。

【3】 故事中的教育反思,体验不多以及所揭示的教育理念不够明确,缺乏新鲜感好新颖性。大部分主题和故事得出的都是‘‘爱心与关怀、宽容与理解、严慈相济’’等一类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容置疑,爱心和责任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但对于信息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新时代,仅仅凭借爱心和责任感来做好班主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班级管理理论知识、教育的智慧和机制,班级管理基本功都十分重要。

【4】 选手对仪态、仪表。仪容重视不够。要知道,在审美化时代,外在美已经成为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的理由,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让人心旷神怡的理由呢?!

存在问题和不足是正常的。正是因为有了问题和不足,才有不断提高的动力和进步的方向,期望再全省大赛上看到中职班主任代表更加出色的表现。

第16篇:专家点评:为什么会对一个人恨之入骨

专家点评:为什么会对一个人恨之入骨?

关键字: 投射精神分析反感敌意

心理引言:在你的过去,是否曾对一个人由反感到敌意,甚至恨之入骨?一个人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内部的愤怒转移给他人,心理学上称这样的情绪转移为“负性移情”。通过攻击别人来感知自己,获得“我不像她”的自我感觉,你不厌其烦地反感她的一举一动,也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种人。

——心灵咖啡网

在你的过去,是否曾对一个人由反感到敌意,甚至恨之入骨?一位网友也碰到相似的问题:连听到那个人的声音都无法忍受,甚至希望她从世界消失。人活得哪怕是非常的中立和客观,仍免不了受内心好恶的影响。

一个人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内部的愤怒转移给他人,心理学上称这样的情绪转移为“负性移情”。通过攻击别人来感知自己,获得“我不像她”的自我感觉,你不厌其烦地反感她的一举一动,也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种人。 网友的来信:

我以前在公司上班搞技术工作,在外性格比较随和,但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特别在意,对别人说的任何话做的任何事都很反感,后来发展到听到她的声音就受不了。再后来对和她关系好的我也排斥,现在好了,我终于离开公司自己做了,但对她的消息也特别敏感,总之希望她消失我最开心。 专家点评:

为自己找一个假想敌是一种处理内心愤怒最安全最省力最有益的办法。人活得哪怕是非常的中立和客观,仍免不了受内心好恶的影响。一个人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内部的愤怒转移给他人,心理学上称这样的情绪转移为“负性移情”。(人们也会把一些热情、爱和欣赏投射给另外一些人,和他们分享快乐,这是一种“正向移情”)。真正的反感是冷漠、麻木,没感觉和不知道。人对某个人的恼怒有时混杂着许多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往往是某人激发了自己潜藏已久的焦虑,因为潜意识害怕这种内心焦虑再现,而迁怒于他人。

在我看来,“她”的某些性格和行为,正好应对了网友内心一直要刻意压抑的东西,网友反感的恰好可能是部分的自己。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些个性的阴影,自己难以觉察,你对某个人好或对某个人反感,其实都是对内心自我的具体化,类似一些心理愿望的表达。与人交往很像是照镜子,你总能发现镜中人的美中不足,喜欢也好,遗憾也罢,那就是你对自己的态度。

不知道网友有没有听过精神分析这个心理学专用术语?如果用分析的眼光看,这是一种对关系的依赖,通过攻击别人来感知自己,获得“我不像她”的自我感觉。网友不厌其烦地反感她的一举一动,这样就能证明自己不是那种人,这很像此地无银三百两哦。网友最后提到已离开了原公司而和她并不在同样的环境中,但还是通过对她消息的关注来平衡自己。网友说她消失了最开心,这恰恰是一个反话,如果她消失了,网友的关系依赖遭到破坏,损失最大的是自己内心的平衡。 我想猜测一下,是不是网友把自己的敌意和愤怒投射到这样的一个对象身上,是因为网友潜意识觉得她很安全?这样,网友既处理了自己的愤怒,也不会遭到她的攻击而给自己招来麻烦。所以才使这样的关系依赖维持下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网友通过对她的反感来平衡情绪,私下里应该对她心存感激。如果还有机会和她相处,如果能率先伸出友好的手,就会发现,对她的接纳会让自己面对内心真正的自我而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编辑推荐:

职场技巧:如何化解同事的敌意

第17篇:专家点评四种个税算法

专家点评社会保险费与公积金、过节费、福利费、年终奖四种个税算法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9月01日

近一段时间,伴随着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步伐,与个税相关的话题频频受到社会关注,税务部门也加大了对个税法的宣传。那么,针对社会保险费与公积金、过节费、福利费、年终奖这些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项目究竟如何计征个税,相关专家31日进行讲解与点评。

第一种:社会保险费与公积金

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均属于社会保险费的范畴,那么社会保险费与公积金是否也属于纳税范围?究竟该怎样计征个税呢?

按照我国现行税法,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先扣除按照国家和省级地方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和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后的余额,依法计算缴纳个税。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指出,社会保险费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以不同形式征收,有些国家直接征收社会保障税,我国的社会保险费是国家强制缴纳的,又与每个人的关系极其密切,所以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第二种:过节费

过节费是单位向雇员经常发放的项目,这部分收入究竟该如何计征个税呢?

针对过节费该如何计征个税这一问题,根据我国的现行税法,过节费应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全额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税。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介绍,过节费是由于受雇而获得的收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应该计入个税税基。

第三种:福利费

根据我国的个税法,福利费属于免纳个税的范畴,那么究竟哪些费用属于免税的福利费呢?

根据个税法实施条例,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

根据相关规定,上述生活补助费,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给纳税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其在职单位按国家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此外,相关规定还指出,超过国家规定比例或基数提留的福利费、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补助;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支付给本单位职工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单位为个人购买汽车、住房、计算机等不属于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性质的支出,不属于免税的福利费范围。

白景明介绍,一般意义上或是财务角度的福利费和税法上的福利费概念有区别,从税法上讲,只有符合相关明确规定的才能列入免征范围,近几年,我国个税征收政策逐渐细化,但很多模糊地带的收入项目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第四种:年终奖

年终奖也就是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税计税办法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计税办法为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将全年一次性奖金据已确定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

张斌介绍说,年终奖是全年薪酬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年终奖的个税计征方法是分摊计税找低税率的方法,现行计税方法相比以前具有合理性,总体上降低了税负。此外,根据政策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全年一次性奖金这种计税方法对每个纳税人只允许采用一次。

第18篇:专家点评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

专家点评2012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

题目

http://www.daodoc.com 2012年06月11日 17:30 冠华作文网

全国大纲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则材料中的事例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考生们所无法体会的,但是母亲的话,考生们应该能够理解的,材料的含义告诉我们很清楚,做事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考虑那么多的包袱,此则材料作文让考生明白: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以及做人的道理,生活是年轻人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如果领悟了这点,这样才能做出成绩来,从这一点生发到自己的生活,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当然,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这则材料,不要脱离提供的内容。

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陕西、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个题目让我们想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时候你自己一个简单的举动就能救人于水火之中,给他人带来帮助,考生从这个点出发写比较保险。设计“补洞”这一试题,有更加突出的时代意义。考生可以从修船工责任感、默默地做好事、不要报酬的角度阐发,也可以联系我国现在一些不懂感恩的社会现象阐发,同时还可以从船主知恩图报的行为、修船工做好事有好报、鼓励更多人做好事等角度进行阐释。当然,题目也还有其他的角度,比如漆工在工作时能够灵活地处理工作中问题,比如还有船主明知船有漏洞却不阻止孩子出海或者没有采取措施防范,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在工作中思考等等这些角度都可以去考虑。

北京卷

根据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20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立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北京高考(微博)作文题采用叙事性材料,比“抽象”、“概括”的材料更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考生。材料中的老计的工作心态与现代人喧嚣浮躁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受清贫寂寞,忠于本职工作,这不就是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所追寻的吗?考生如果从这个立意上进行考虑,会比较保险。当然,在具体的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说理要契合主题。这样的作文不容易跑题,但要写出彩也很不容易。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采用寓言做材料的,从选才角度,增加了考生哲理思辨能力的考察。文体要抓住“水”和“鱼”的关系,鱼生活在水中,水是鱼最熟悉的环境和物质,但是鱼却分不清楚。生活中,我们常常这样,对极熟悉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这也提示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或事物。该作文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积累,使其从中发掘出一定的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裁,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考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叙事或抒情,有助于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理念。

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的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点评:本文题的立意不难理解,天才之所以异于常人,就是因为大家对脑海中闪现的微光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考生可以从微光到底是什么,普通人为什么抓不住这些微光,普通人舍弃这些微光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展开来写也是可以的。当然,今年的作文“看似容易,写好很难”。

如果要想要出彩,还必须在材料的选择和整合上下些功夫,选择某一个具体的点具体展开写。考生可以从这些角度写,如一切伟大的成绩、功勋,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正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人们都应该注重‘微光’的意义和价值;看重并珍惜自身拥有的美好东西,只有珍爱自己的‘微光’,才会有发现真善美的眼睛等等。(冠华作文网)

重庆卷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一座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被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道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重庆2012年高考作文题采用了车间工人事例的叙事性材料作文,通读材料,角度有很多,有保安工作细致入微,有工人坚持每日问候,有常人的不理解等等,如果考生以被关者的角度来展开叙述,写出被关者在生命垂危时坚定地认为“善有善报”的信念来写也可以;或者从保安在下班时等待工人、寻找工人、解决工人的心理来写也是不错的角度。不管怎样,这则材料反映了人性的温暖和善良。立意蕴藏于材料之中,学生在审题构思的时候,需要充分运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激发考生进行有创意的构思。考生在立意时,保险起见应该选择正向的叙述,但是叙述时,要注意就材料说话,而不是对材料的扩写或者改编。 江苏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点评:江苏高考(微博)作文试题仍然沿用了往年提示语(材料)+题目的形式,但也有细微的变化,材料不是对命题中有关概念作解释或解说,而是引用了古今中外有内在关联的三则材料,从中引出题目。这三则材料对于考生来说明显的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实际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忧”与“爱”是相关联的,之所以有“忧”是因为有“爱”,“忧”的对象不同,“爱”的程度和品质也有所不同,考生在写作时不要只顾一头,要注意两者关系的协调。考生可以结合材料提供的意境和内容,进一步地扩充范围。选材要温馨、感人,选取与生活切近,却感人至深,直触人心的事例来写。从而提炼出“忧”与“爱”的辩证关系。

广东卷

阅读以下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上面的此案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自。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2012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作文形式有所变革,采用名人语录的材料作文命题方式。命题颇有新意,选题难度中等,学生有话可说,不太容易套作。初读材料,考生比较容易就能提炼出主题来写,总体不难。考生可以从居里夫人的话里可以寻找突破口,每一个时期都有属于这个时期的精彩,关键是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具有思辨性和想象能力,关注人生态度。同时,从材料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人们总是向往文明、向往高尚、向往真善美的人性本质,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写。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写,要求考生要充分运用平时读书积累的素材,对人文、历史、文化要有一个丰富的积累,这样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内容来。

浙江卷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请在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点评:浙江作文考题是开放题型,采用学校学生事例的材料作文,这个材料看似随意,有点不着调,但是引发考生思考的话题却有很多,考生可以采用记叙、议论等等问题展开写作。试题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也体现了时代精神,考生可以从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到底好不好,鼓掌的意义,为什么不去做跑步的人等等角度展开写作。或者从鼓掌和跑步的关系来写,展开想象,打开写作思路,从当下的具体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说明鼓掌和跑步存在的道理,可以针砭时弊,可以表达观点。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点评:试题材料采用名人语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会比其他题目好。命题通过名人的激励性语言会勉励学生勇敢前行,健康成长。这则材料只要考生稍微思考一下,就能读懂材料,从中理出思路,展开写作,总体上比较平稳,容易写作。从孙中山的这句话中,考生可以提炼一下,做事成功跟毅力、不畏艰难、精神贯注、勇往直前等等因素有关。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上以“做事成功需要诸多因素”为题来写。但是,如果要写出新意,就必须在选材上选择典型的材料来写,不要泛泛而谈。

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试题从技术性角度来看,题目出得比较高明有个性。“拥有什么”和“没有什么”试题,算是比较有趣的哲理思辨性议论文题目,这两个主题考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样两句话宽慰自己和激励自己。需要宽慰时,想想前半句;需要激励时,想想后半句。但是,考生在写的时候,可以单独从某一句话展开议论,也可以从懂得满足和需要激励的辩证关系写出自己的理解。不过一些哲理思辨语言材料,抽象程度高,道理深奥,也许会让考生觉得难以把握,因此要考出高分并不是很容易。(冠华作文网)

辽宁卷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个材料所述主题是唱时代主旋律这个调,贴近考生实际,道理在于引导考生正确处理价值观、人生观。考生可以顺着音乐家的那句话上,只要能正确理解音乐家说的“人应该隐藏于音乐背后”,以踏实做事,不浮夸为主题来写,就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当然,也可以从追求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出发,通过逆向思维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写出做事既要内容的扎实也要形式的华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也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追求。

湖北卷

二、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科技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引发考生对现实思考的生活,审题有点难度。恰巧,这个问题我曾经让我们的小学生们思考过,考生在讨论书信可以不可以替代时,可以从书信和网络的特质的不同来写,如果认为书信不可替代,就必须强调书信的优势和价值,说理要透彻,事例要鲜明;反之,则从书信的缺点出发。当然,也可以从如何处理好书信和网络的关系上来展开写作。

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点评:四川卷“手握一滴水”属于哲理思辨类型的作文试题,材料中包含了大与小、局部与整体、细节与全局等辩证关系,从选才角度,考生要具有哲理思辨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内涵。选择立意的角度难,很容易落入俗套,但要出彩则容易有偏题的风险。水有灵动,滋养的特性,水是生命之源,当然水也是猛兽,水也有力量。只要考生平时对水的理解有比较多的积累,那对材料理解也就比较容易。考生可以用理想的目光思考水的个性,选择个性的材料印证自己的观点,就能写有深度的好作文。

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安徽卷的材料寓意比较丰富,材料中给出的两个提示标语应该是题目的题眼,从这两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提升到有时候与人方便就是与人方便,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就是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两种对策的选择不是正与反的对立,也不是基于道德拷问对与错的选择,同时,考生也可以从社会公德心的角度作为立意来写。不管怎么样,这则作文题,考生采用比较保守的立意,能多角度地启动考生理性的思维程序,写作弹性比较大。在材料选择,语言叙事上多下些功夫,这样能保证一个较高的分数。(冠华作文网)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点评:图画和材料都围绕着“手”的主题,从系列的揭示性话语来看,题目似乎有很多角度都可入题,但是无论从方面切题,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材料。图片只是思路打开的形象触发点,考生重点思考的应是后面的文字表述。四句话就给了考生确定立意的四个方向,后面的省略号更体现了审题立意的多维度与大视野。考生在选择时,如果从稳妥的角度来的话,可以选择其中一句话来写,因为每句话都是考生平时训练较多的内容,考生应该可以驾轻就熟,想要得高分的话,只需要在形式上和语言上多下功夫即可。

福建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从冯骥才的这句话其实可以提炼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事效率的问题,从人生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人生的质量,而每个人对人生质量的追求的角度却是不同的,有的追求“宽度”、有的追求“长度”,有的则追求“速度”,不管怎么样,有追求就是好事情。考生可以从如何在人生的赛跑中跑出生命的质量为题,也可以从赛跑中做事的技巧等角度来写。考生可根据自己关心的不同侧面,围绕人生的长度与高度,展开思辨与联想,在考场上总结自我,展示个性和审美情趣。但是,建议考生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来写,这样在有限的文字里可以写出更加充实的内容。

第19篇:高考优秀作文和专家点评

2016年高考优秀范文及专家点评

作文题目:

【优秀范文1】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妙,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全面评价。全文紧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毛少艳)

【优秀范文2】

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的人生疼。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方。 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点评:

与一般考生作文写法不同,本文并不是千篇1律地从漫画材料的描述分析开始,而是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引读者。文章“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个立意却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并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文章产生了历史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内容和情感丰富充实立体。母亲并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我”的期待与评价着眼于“是否有进步”。在追求完美、施行“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中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亲的宽容心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或许就是考生们笔下心心念念呼唤的那位“母亲”!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有创意、以情动人的散文,它不以强势的说理取胜,而是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独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种真诚的书写恰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邓玉环副教授)

【优秀范文3】

进步与退步

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55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100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61分而受奖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间。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进步,且61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地,滴水穿石。

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情状。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王阳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以单纯地奖惩来对待孩子的进与退,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退,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求稳求发展的栋梁。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

很多考生都是从漫画的内容角度立意的,而这篇作文却能从寓意的角度立意。该文正确地指出,这幅漫画蕴含着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进步与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一篇高考作文,能有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深度,实为难得。

作者不空谈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而是联系漫画所提供的材料。作者指出,家长教育孩子时,既要给进步的孩子以鼓励,也应给退步的孩子以空间,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该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第一段引材料摆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是“起”的部分,第二段是对中心论点进一步阐述,是“承”之一;第三段讲应对进步的孩子以鼓励,是“承”之二;第四段是讲应给退步的孩子留有空间,是“承”之三;最后一段回扣中心,是“合”的部分。

这篇作文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文体特征鲜明,论证方法多样,语言流畅,书写漂亮,是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

文章第四段所举的陈忠实、王阳明、杨绛的例子不太恰当,人生遇到挫折,遭遇厄运,不等于退步。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玉金教授)

【优秀范文4】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该生的“规定动作”做得十分到位:紧扣漫画的关键内容与寓意展开写作,符合题意;题好文一半,其所拟题目与其他考生相形,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即题目有辨异性;起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入题快;第二三段分别评述漫画中的分数及其产生此一现象的社会背景,如果说第二段是围绕“点”来展开,那么第三段就是围绕“面”来展开,第四段则是围绕“理”来展开,角度斑斓,内容充实,逻辑(台阶术)严密;第五六七段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文势壮又能以理服人。

该生的“自选动作”也同样做得十分到位。比如“立意高远”——作文以哲理立意,难度系数高,区分度自然也高;辩证思维亦颇具特色,论证扎实、理性、稳健;论述相当集中,从题目至结尾绝无蔓笔,析题切题扣题点题,一以贯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用的“古人说”妥帖,所用的“波浪说”无可辩驳,所用的“企鹅说”新颖、生动、精当、有情趣。此外,该生的“情文并茂”能力、“孟辩素养”(孟子式的辩论素养)也值得点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佘作章)

【优秀范文5】

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一是语言凝练。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14字即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得体现”,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第二段以“是不是„„呢”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第三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由前一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结尾设问回应开头,句式又略作变化。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950字便把道理说得透彻,思维严密,颇见老辣的写作功底,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为欠缺的语文素养。

(揭阳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林卫钊)

【优秀范文6】

“唯分数论”之殇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

点评:

本文亮点有五:

一是观点鲜明。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然后指出这种“唯分数论”要不得,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产生唯分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偏离了求知的本质,影响了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辩证思考。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指出在当今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需要考试分数,只是不能只看分数,要多角度评价。

四是善于比较。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问题。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即使低分,也是努力的结果,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教育进行比较,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天性。

五是语言简洁准确。全文没有多余的话,简洁流畅,恰到好处。用词准确,如“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不应苛责”等,都能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

(佛山市第一中学教师 李存仁)

【优秀范文7】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脸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雨”的洗礼。他们一想到考试就不寒而栗。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55分还是98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呵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质。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

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乐地成长。 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55分、61分、98分、还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但愿漫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上复制!

点评:

一、观点鲜明,有重点有分寸。

文章的开头,用了占全文不足六分之一的篇幅,全面、准确地介绍漫画内容,为中心论点的阐述、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扼要点明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提出“‘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见解,文章由此展开。从题目到文中多处的论述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像相当多的考生那样,片面否定分数的重要性,而是在立场鲜明的同时,做到讲分寸、有弹性,彰显了作者深刻的思辨能力。

二、内容详实,有感情有层次。本文与众不同之处,是能够用饱含情感的笔触,阐述“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的现象并分析原因,议论文中具有本文这种能感动读者的文段的,实不多见。“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的语句令人动容、引人深思。文章就此从“就事论事”的层次进入“因事说理”的层次,提出“分数”之外“善良、勇敢、责任心”等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出“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成就的大小”,举例虽少,但极为典型有说服力。

文章结尾表达期望,点到即止,有荡气回肠之感。 当然,本文也有三点可以提高的地方: 1.“笔者”“我”“私(以为)”统一为“我”比较好;2.第三段行文不够简洁,条理性不够强;3.仅举马云、柳永两个例子略显单薄。

(南海石门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林旭升)

【优秀范文8】

致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的最快。”每次看我快速的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理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

2016年6月7日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书信。全文紧扣漫画内容,“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紧扣100分和98分;“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扣住了55分和61分;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等相当于“唇印”和“掌印”。在书信中巧妙、多次扣题及点题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全文的感情自然、真挚。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是本文的另一特色。开篇提出“人不能长久地站在荣誉的高峰”“我不能一直优秀”,观点鲜明。接着用自己成长的例子,说明母亲过高期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及反感,并提出“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分析深刻、透彻。

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详略得当,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假如说理能更严密、辩证一点,引用及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会更精彩。

(广州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唐吉民老师)

顺德一中实验学校

吴明强 收集整理

第20篇:专家点评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

专家点评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

1、2011年全国卷作文题:(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是道新材料作文题。有关“诚信”类话题作文,曾经两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命题者为何又出此老掉牙的话题作文?考生如果平凡想象,审题不严,简单仅认为是“诚信”话题,将平时积累的范文套上去,那就离题太远了。命题者的思路也是本道作文题的亮点在于材料的后半截调查数据。通过一组数据,就将“金钱”与“诚信”,围绕二者展开PK,这是立意角度之一。将“人格”与“金钱”之间PK,这是立意角度之二。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关键是看考生是否能拧得清。(冠华作文网)

2、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题:2011年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陕西)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相对于往年的高考作文题,今年的作文题变化很大,题目偏重理性思维,要有一定的社会关怀。首先是材料主题比较集中;其次,今年高考作文题的选题更加贴近生活,考察的主要方面为学生对社会的思考。这是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为考生,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是材料的“切入点”。作文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但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这是对中学生思维认识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辩证地看问题,学会理性思考。主题比较明确,便于学生审题,作文导向性明确,思路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写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冠华作文网)

3、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讨论: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

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点评:北京今年高考作文题相对简单,是典型的议论文,作文题和社会热点结合紧密,题目贴近生活。是一道有关成功的话题,指引考生树立人生观。材料中老师的话,就是整个材料的延伸,明确指引考生应做内容升华,提出现实意义。考生入手比较容易,选择写议论文,论述的重点集中在公平竞争、坚持原则等方面。不少考生会觉得作文题涉及的话题有的写,作文题比较具体,想象力和虚构性的成分很少,主要考察考生的论述能力,而非文采。考题给出了几种观点的可能性,而非就某个特定事件和现象就事论事,不容易与押题“重合”。但很难找到一个出彩的论点拿到高分。(冠华作文网)

4、2011年高考作文上海卷: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点评:上海高考作文题很有新意,既富有浓郁的哲学元素,又蕴含着一定的寓意与内涵,同时还具有淡淡的诗意。题目倾向于理性思维,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围绕“一切都会过去”或者“不会过去”展开议论,需要有些理性分析的,思维角度可以充分开放,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考力,平时读书较多爱思考的学生可能就发挥得好。做到侧重点张驰有度,主次分明,千万不要流于平庸,失去重心。

5、2011年天津卷作文题: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点评:天津高考作文的命题非常关注考生自身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命题中包含的信息是何等丰富,对考生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是有很充分的要求的。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考生要想成功地完成这个题目,命题者很清楚是让考生,首先要基本明确五种镜子的基本特性。望远镜,看得远。显微镜,见得细。放大镜,通过放大来求真,放大之后,我们才可见得本真。哈哈镜,是通过夸张变形,起到调剂诙谐的效果。三棱镜,引发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关注问题。五面镜子的基本属性搞清楚后,方可择取其中至少两个以上的镜子,协调关系,主旨论题,展开论证。难易参半,考生紧随时代,平时多关注现实生活,找准论点,也能写出精彩文章。(冠华作文网)

6、2011高考重庆卷作文: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给出了2份材料,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第一份材料为香港大学一名校工的事迹,他默默无闻奉献44年,被评为荣誉院士。第二份材料为巫溪县一名教师,工作20年后残疾,但依然坚守岗位,继续授课13年。自选体裁,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点评:今年重庆高考作文形式上即不是命题作文也不是材料作文,或者单纯的话题作文,而是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结合起来,提供的这两段材料都非常典型、新颖、生动、深刻。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没有文体的限制。这个话题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可写性、情思性,彰显了时代价值、个性特色、生命追求和理想信念,非常切合学生实际。考生即可以围绕材料、人物,深入挖掘,写成一篇议论文;也可以联系身边的人物,诸如老师、同学、邻里、亲友等进行描述,写成记述文;或者兼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考生完全可以从自己观察视野出发,写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体验、真实情怀。紧扣生活写出

真情实感易得满分。(冠华作文网)

7、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题目:以拒绝平庸为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

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800字文章。 点评:虽然题面是“拒绝平庸”,可这个题目本身还是有点儿平庸。只是考生无法拒绝。看似容易的审题,要准确把握,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写出“出彩”的文章很不容易。题面本身是一个“命题”。而且是“正确的”导向的,甚至是标语口号式。“拒绝平庸”这个题目的特点,就是提倡关注人生修养。从个人角度,提倡“担当”就是要体现责任感,有上进心,敢于挑战;提倡“柔软”,就是体现抱以感恩的态度,对周围的人付出自己的爱;从社会的角度,要强调独创性。作文成为论证其正确性的一个任务。所以,一个明显的偏向,是容易写议论文;但是,并不意味着写议论文容易,因为论证一个已经先定为正确的论断,而且似乎是公理、常理的东西,是最难的。提示语中没有列入“做事”。这是很遗憾的。有了“做事”,有助于引导考生“叙事”,从而能够切入自己的生活场景与来自历史、文化的一切积累。而缺少了这个方面的提示语,令这个题目有些难以写叙述类文体了。(冠华作文网)

8、2011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点评:广东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考生不妨在写作前就题目中也举了几个例子,弄清“原点”的内涵,再就标题进行审题立意,联系现实生活多思考。命题者题旨在引导学生反思现代社会,人们习惯往前看,急着追寻名利、生活,很少回望过去,忘了最初出发的地方。过去,属于写人生态度和生活感悟的范畴。考生在审清题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采取倒叙的写作手法,写自己经历的某件事,如果回到原点,即影视片出现的时光倒流,你会选择怎么做,结果又如何?从而抒发自己对“回到原点”的独特感悟。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学校高级教师 顾新佳

湖南新化一中高级教师 高星云 四川省新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王贞鹏

9、201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我的时间

命题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季羡林、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

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浙江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的引导性命题命题作文,写作的角度与范围相对比较宽泛,较易驾驭。提供的两段文字素材,一段贴合现实生活,跨时代、多领域成功人士范例一直是全民热议话题,一段适合学生思考维度,将现实生活现象上升到对时间,其实是对自我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上来,总体讲是比较好写的,但要写得好、得高分却着实不易。在审题虽然说没有难度,其难点在于所选择的写作内容、角度,关键在于立意新。大多数考生会写自己怎样科学有效地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如果考生就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在某个特定事件中如何化解矛盾冲突这方面来写,并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一种高尚可贵的优质品质与

道德情操,使考生的文思有章可循,回归到对自身生活经历、经验这类较为熟悉、也比较容易写的题材上来。再在语言文字表达上深入浅出,文笔过硬,一篇考场佳作便曾现在阅卷者面前。(冠华作文网)

10、2011年山东卷作文题: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为《这世界需要你》!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点评:山东省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题目“这个世界需要你”,考生不妨围绕这样几个问题问问自己,世界需要腾飞、世界需要绿色、世界需要创新、世界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发展,特别是青年学子,那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学生可以写需要我们坚强、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我们维护绿色世界等。从以上这个角度思考,联系实际、联系自己,这样题目的思路、立意就显得很广泛了。考生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冠华作文网)

11、2011年高考作文辽宁卷:哲学家拿一个苹果给同学们看,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么?有的学生说闻到了。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拿着苹果转了转,一个学生说没闻到,一个摸了摸问这是什么苹果?另一个说我感冒了。最后哲学家把苹果给大家传看,才知道是一个用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从材料上来看,作文的立意不是很明显,会让考生无从下手,但却和社会现实很近,对孩子的发展、成长具有教育意义。命题者的思想在于不要说假话,这与社会上一些说假话、大话、空话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高考的这篇材料作文,考生还是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立意的,但作文除了立意外,还要看文章结构和表达,作文是考查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应该说这篇作文设置的难度适中,能有一定的区分度。也就是说,能拉开考生作文分数。同时,该作文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比如现在社会上存在所谓提出的观点,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实践。这个题目要想写好作文,关键在用例上,有很多恰当而又新鲜的事例,结合社会热点,用例新鲜灵动,才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冠华作文网)

12、2011四川高考作文题:总有一种期待

点评:今年四川高考的命题作文,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其一,标题中最具弹性的词语是“期待”,为文的重心即在此,“期待”就是“期望、等待”之意。这种“期望”和“等待”是他者或者自己长期萦绕于胸的情愫,很久未得纾解,从前面的一个限制词“总有”可看出。其二,这种“期望”和“等待”只能是一种,不能是多种。可以是不同的人有同样的“期望”或“等待”,不能是一个人有多种“期望”与“等待”。其三,整篇强调积极乐观的情绪。命题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既“吐了实”,又让考生“贴着地面飞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命题意图虽然不够显豁,但考生只需静下心来想想,那些居高不下的房价,食品生产的安全,川人的三年崛起等材料,哪个不可以纳入考生的写作范畴?当命题者把视野放眼于厚实的大地,叩响时代的强音时,才算真正读懂了中国。(冠华作文网)

13、2011高考作文湖北卷:旧书

点评:2011年湖北卷高考作文是道命题作文“旧书”,

作文命题有新意。题目看似命题作文,限制了具体写作对象,但没有规限立意方向,基础点既实又虚,考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种命题思路式,一方

面避免猜题、押题、宿构、套作,另一方面也让每一个考生有话可说,同时具有选拔功能。本题可以从虚实两个方面立意:“实”的方面,既可以写某天整理书柜发现自己求学某个阶段的某本书,以及围绕某本书展开回忆;也可以是家中某本“旧书”,以及背后的历史。“虚”的方面,将“旧书”虚化成古代历史文化,以及由此引伸出“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冠华作文网)

14、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安徽高考作文题已经由浅入深,由紧跟时事走向哲理的引导了,今年明明白白直接告知考生命题。命题引导考生思考时间、人生、成长、生命、理想等等,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考生沿着这个思路来写,应该是可以的。虽然简单,要想这篇文章在高考中出彩,立意要高远、深远,内容要健康。

15、2011湖南高考作文题目: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点评:今年的作文要求“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改变了以往限制题目的一贯做法。这个题目很活,让学生的发挥空间更大。你长于叙事,可以写记叙文;你擅长议论,可以写议论文;你会日记体,可以写日记体作文;甚至还可以编写戏剧。体裁任君挑选。材料简单,却蕴含深意: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等等,从歌手生发开去,可以联想当今国民大都以自我为中心,90后的独生子尤其如此,只注重自我的利益,忽视他人存在,凡事情先替自己着想,后替别人打算等现状做理性反思,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冠华作文网)

16、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今年江西语文作文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大作文要求以“孟子三乐”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700字左右;小作文要求根据印象对鲁迅进行评价,要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字数200字左右。

附:孟子三乐——

“君子有三乐,而王④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③在,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④天下者不与存焉。”

点评:江西高考作文给的文言文材料作文,审题难度相对而论加大不少。关键就看考生的文言文功底,能否看懂这段话的意思。看明白了,相对来说还是容易提炼出观点的。围绕“亲情之乐,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极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从这“三乐”中选出自己较熟悉的观点来立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是难事。

17、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根据袁隆平的一段话,写一篇作文: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点评:2011年福建卷的作文是道材料作文题。通过提炼材料的主要内容,如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从职业到事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等等。只要是从材料出发,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各得其所。考生如果缺乏逆向思维意识,较难写出新意。考生理清题意后,立意角度也就水到渠成了。围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展开,笑看苦难、挫折,将之当做成功道路上的磨练。也可以围绕“梦想”展开,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想、目标,一切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成功。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学校高级教师 顾新佳

湖南新化一中高级教师 高星云 四川省新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王贞鹏

专家点评教学心得体会
《专家点评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