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育漫话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7 08:36:5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杨金玲

这一次寒假里,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拜读大师的金玉之言,可谓茅塞顿开。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话,实践—总结—再实践。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

推荐第2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新的观念,新的起点

-----《教育漫话》读后感

寒假中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后,深深的震撼我的内心,改变了我的教育思想,给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要培养身体健康的学生。

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纵观我们现在的教育,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年了,老师们也都明白要注重学生的体质锻炼,但是家长们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2代人,6个大人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共同照顾一个宝贝孩子,生怕含在嘴里化了,捧在手中摔了。夏天太热,放在家里开着空调不出门,冬天太冷,放在家里也不让出门,不冷不热的时候,出来活动怕孩子累着,一个劲的在身后喊“慢点,别摔着!”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们,一有点天气变化,风吹草动,就开始感冒发烧,医院的儿科病房,常常是走廊中都堆满了打吊针的孩子,孩子的身体素质堪忧呀!我们的教育不但要教育学生学会知识,也要多引导学生外出参与体育锻炼,在教学中渗透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带头和孩子们跑步,参与快乐大课间的活动,将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并教育家长和我一起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一起活动起来。“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

二、要培养品德高尚的学生

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

福。”的确如此,我们的教育不单单是教授知识的,在知识的背后蕴藏着做人的道理,学历的高低不是单单靠知识在衡量的,在我们的身边高学历却做出低道德的事情不少,马加爵案中给我们的启示至今回想在耳边。在我今后的课堂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时刻感谢身边的帮助你的人,比如今天你有一道题目不会,另一个同学教给你了,你就要感激别人呀,以后也要帮助别人。教育学生学会礼貌,礼仪,一个有礼貌,有礼仪的人,才会有高尚的人格,这样的人就算是学习不是特别的出类拔萃,但是也可以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做出对于周围的人有利的事情。向雷锋同志一样,对我们周围的人有所帮助,默默的贡献。

总之,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本包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很多具体的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令人发人深省的。

推荐第3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这学期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拜读大师的金玉之言,可谓茅塞顿开。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

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

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话,实践—总结—再实践。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

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一个儿童要遵守几条简单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运动中捕猎生存,往往健康强壮,饮食上多食植物,遗传下来就习惯素食,虽然古人的寿命比不过现代人,可他们到死是无疾而终。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

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小学生脸面很重要,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明显感到比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学生私下嘀咕:老师就爱板起脸来训斥人。我应该变换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昨天,在班内宣布这天是“无批评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响应。我提出了条件:我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这个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与老师进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时地盯着老师了。这一天,有那么几次,我要忍不住批评学生时,会提醒全体同学:“现在犯错误的学生赶紧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这样的“无批评日”,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学生的羞耻心,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朴素而实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胸有成竹起来,知识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推荐第4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是在1693年出版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在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漫话》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

洛克认为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在《教育漫话》一书的开头,洛克先开章明义地提出身体健康问题:“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在对待身体健康方面,洛克坚持不能对孩子娇生惯养,“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孩子应该学会游泳,“多过露天生活,冬天也少烤火”;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因为睡眠对于增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让他们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起早睡。而在卧床选择方面应该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如果让儿童睡在羽绒被褥里,必会消融其体魄,这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至于饮食则应清淡,少食油腻、肉类食物,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习惯一直是被强调的很多的方面,无论是习惯寒冷还是定时的大便,都会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避免便秘的威胁而不是相反。

虽然这些看似苦刑似的规矩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确是完全正确的。从呼吸新鲜空气到减少用药最好别用,无论是对于着衣与生活的建议,还是纤维食物和定期大便对于预防便秘的作用,洛克的提议都是当代健康教育所认同的做法,在这方面他具有着先知般的预见能力,这一部分内容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在绅士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洛克所说的“理智”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个人名利。

他反对溺爱,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必然任性、贪心。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视说理,但认为主要方法还是通过实践,养成习惯。他重视环境与榜样的作用,主张奖励与惩罚要运用得当。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他要求绅士的言语、动作都要符合其等级与地位,对人谦恭有礼,举止得体。他认为这是“处世的真诀”,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好感,从而获得一切。为了养成良好的德行与礼仪,他主张要多交朋友,多与上流社会的人相处,防止从“下贱的仆人”那里受到“邪恶”的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智育。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不应局限于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簿记、法语等等,也要学点工业、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以利于管理企业,并从这些有益的体力活动中得到消遣,从而使生活更加丰富。在教学方法

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

洛克认为英国当时的一般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不利于绅士的培养。他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

洛克的教育思想是把学生当做“人”来培育。而今,我们的教育呢?我国一直是“德、智、体”这样排列。在去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文件,再次强调“德育”的首要位置,那也是形势使然:追求分数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但不管你同意否,社会家长是“智、德、体”的顺序。高考这根指挥棒,挥得学生变成了“考机”,挥得教师早起晚归筋疲力尽,挥得招生大战硝烟四起„„

再者就是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实在令人担忧。前段时间,报纸上曾作报道,今年体检,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标一年不如一年,一个个数据触目惊心,小学女生的跳高纪录,二十四年没破!!这一切都怪谁呢?现在的学生家长碰到老师,第一个问的是:最近考试,孩子考几分?老师也是自然不自然地把分数放在首位,行政部门考评从来都是把成绩放在首位的!

扪心自问:这三者,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毫无疑问,是身体,然后是德育,智育只能排在第三了。洛克的这一观点如果来到中国,该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呢?

作为可以算是中国教育错误培养的学生,我一直都在为得到高分数好分数而不断的拼死学习。因为在这个社会上,你唯有高分数高学历才能找到高薪工作,晚年才会幸福。在别人去玩去看动画的时候,我一直都埋头书海里不断的学习、学习、学习。最终得到高分数那又如何,自己根本一直都不开心。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能活在《教育漫话》的世界里该有多好啊。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高考志愿上选择了师范学校,无论教育改革之路有多难行多险阻,我都希望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起码帮助到一个小孩子,起码让一个小孩子不会重蹈我的覆撤。

在洛克《教育漫话》的前言——至奇布勒地方的爱德华.葛拉克先生一文中,他写道:“尽心竭力地给祖国服务,乃是每一个人不可不尽的义务。”我相信洛克先生是一位真诚的人,一位绅士,一位真正关心儿童以及国家未来命运的人,这也便是为什么这部教育学奠基之作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正确并且仍然将我们震动的原因。

推荐第5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滨河小学 田华

《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教育漫话读后感。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

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读后感《教育漫话读后感》。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

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

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推荐第6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之读后感

最近读完了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著作《教育漫话》,颇有感触。洛克是著名的英国哲学家。他是全面系统的阐述宪政民主基本思想的第一位作家。出生于英国灵顿,就读于牛津大学,后对医学感兴趣,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终身未娶。代表新兴自由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的教育思想反映了鲜明的贵族资产阶级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色彩。

我认为这是一本通俗易懂且很有说服力的针对儿童教育的书。虽然受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一些观点和看法有待商榷,但是这些细小的缺点无法掩盖这本书在儿童教育界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这本书从内容上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健康教育,中篇道德教育,下篇知识与技能教育。作者自己也在结束语部分提到教育上还有成千上万件事情需要考虑,作者所讲主要是针对绅士教育,也就是说明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上篇健康教育中洛克就强调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中国有句古话,心有余而力不足,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上篇的末尾,洛克总结道:“多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或睡眠,饮食要清淡,不喝酒和烈性饮料,药物要少用或不用,衣服不可过暖或过紧,尤其头部和脚部要保持凉爽,脚要习惯于冷水并常常与水保持接触。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洛克师范强调习惯的养成,习惯成自然。睡觉的习惯,饮食的习惯,穿衣的习惯等等。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这部分内容里,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吃饭的习惯和脚的锻炼与冷水浴。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对所有人来说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养成了晚睡晚起的坏习惯。洛克认为一个孩子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后必然会早睡,这样他就不会在很晚的时候还出去活动,过不健康的夜生活,沾染上很多不良的风气。

对于如何培养儿童早睡早起的习惯,洛克说每天早上家人都应该早早把孩子叫醒,但是如何叫醒,也是很讲究的。叫醒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能太急,也不能大声尖叫,否则会吓到小孩子。一开始声音要轻,动作要缓慢,让孩子慢慢起来,在以笑脸相迎,他们就能容易接受了。就拿我自己来说,被刺耳的声音吵醒,心情肯定会很糟糕,有时候可能会很生气。但是别人轻轻地叫你,你会平和地接受。

我认为早睡早起这个习惯不论是对儿童还是成人都是可以培养的。从初中开始,因为到校时间的限制,我每天必须6点起床。刚开始也是很不适应,因为在小学时基本上是7点起床,到了初中足足早了一个小时。记得刚开始真的好痛苦,感觉眼睛有时都睁不开,就想再睡一会儿。但是,就这样早起了一个多月以后,我逐渐也就习惯了。人自身是有生物钟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就可以成为习惯,到了六点就会醒。

初中高中一直都是六点左右起床,早已成了习惯延续到大学。大一的时候,因为要上早自习,所以还是六点左右起床。但是到了大二,不上早自习了,8点上课,有时一二节还没课,所以开始睡懒觉了。闹钟调到了7点10分。出于对闹钟的信任,如果醒了还会继续睡,直到闹钟响了才会起来。渐渐地人就逐渐7点左右才醒。晚上睡觉和起床也是一样的,像我自己,一般都是10点30上床睡觉,所以到了10点多我就会困,想睡觉。

洛克在书中还提到吃饭的习惯也是可以养成的,他说如果一个人养成了在一定的时间进食的习惯,他的胃到那个时候就会等着食物的到来,如果等不到食物就会犯病。所以说,人吃饭的时间也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形成习惯的。我自己就要亲身体验,在学校的时候,经常是7点吃早饭,11点多吃午饭,下午5点多吃晚饭。但是在家里的时候,就是6点左右吃早饭,12点左右吃午饭,下午7点左右吃晚饭。所以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有点不适应,到了在学校吃饭的点就会饿,没得吃就很难受。但是,有那么一两个星期过去之后就能习惯了。人的适应速度也是因人而异的。

第三个是用冷水洗脚和洗冷水浴。洗冷水浴我是听说过的,但是用冷水洗脚我之前一直没有尝试过,所以刚开始看到时确实有点出乎意料。所以我决定试一试,这几天都是用冷水洗的,觉得还行。刚开始是有点不习惯,但是洗多了之后就习惯了,也就不觉得那么冷了。这让我想到了用冷水洗头发,上大学之前我从来都没有用冷水洗过头。但是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舍友连续好几次直接用冷水洗头,我就很惊讶。然后问她怎么直接用冷水洗头。她说,除了冬天,她一直用冷水洗头的。后来在夏天的时候我也会直接用冷水洗。

另外,我觉得人身体的其他部分还是有别于脸部的,通过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寒冷,炎热,提高人的忍耐力,让人不怕冷,不怕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感觉不到寒冷和炎热,关节炎,冻疮等等表明人是不可能完全习惯寒冷的。

中篇道德教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德育的意义及原则,第二部分是德育的具体意见。

洛克认为人的行为和能力之所以千差万别,教育所起的作用比其他任何事物起的作用都要大。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就如那句俗话说的三岁看到老,很多东西在人小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了。所以说教育要趁早,但是很多父母舍不得对小孩子苛刻。

洛克认为儿童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应该怀有什么渴求。他们应当学会懂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们之所以得到了某个东西不是因为它能使他们感到高兴,而是因为它适合他们。假如适合他们需要的东西便给予他们,从来不因为他们的哭泣和恳求而让他们得到过任何东西,那么他们就能学会不无理取闹,就不会大声哭叫,纠缠不休地非得到所要的东西不可,也绝不会闹得自己和别人都不得安宁了,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因为哭得到过什么东西。

很多小孩子会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哭闹,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次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他就开始哭,家长不忍心看着孩子哭或者嫌他烦,就会满足他的欲望,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他。如此,小孩意识到哭是一种帮助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方式,所以,在下一次父母不给他他想要的东西时,他就开始哭,一直哭到父母妥协为止。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实验,有一个小孩经常以哭闹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他的妈妈想改变这个状况,就询问心理医生,医生跟她说只要下次发生这件事时,你不要满足他的欲望,不像他妥协,并且事后告诉他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有一次,这位母亲带着她心爱的儿子去了超市,儿子站在玩具区不肯走,一开始小声地表达自己想要玩具的欲望,被妈妈拒绝后,开始哭闹起来,这时候引来了所有导购和顾客的目光,这位母亲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下很淡定地说,你再哭我就走了。谁知道她儿子哭得更厉害了。然后这位母亲就真的走了。一般来说,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会离开十步左右做做样子,最后在周围人可怕的目光跟指指点点下向孩子妥协。但是她没有,真正走了,开始看其他商品。小孩子看妈妈走了,

这套行不通,就赶紧追上妈妈了。回家以后,这位母亲跟她儿子达成了一个协议,想要玩具可以,但必须是在家里由爸爸妈妈跟儿子三人商讨好的并且写在购物清单上的,如果再次出现在超市哭闹,只为得到自己想要玩具的情况,就再也没有玩具了。于是乎,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洛克还主张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树立家长的威信,注重孩子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培养。长大之后,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时要实行宽松教育。不仅让孩子觉得父母比较明主,还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同时,他反对棍棒教育。

在棍棒教育中,孩子并没有真正改正。他只是在两个痛苦之间选择了较弱的那一个。就拿学习来讲,对于一个孩子,他可能很讨厌学习,但他更讨厌被父母打骂。于是,他就会选择学习来代替挨打。所以,当他习惯了打骂或者长大成人后不再惧怕父母打骂时,他就不去学习了。另外一种,以奖赏的方式,如果你怎么怎么样,我就给你什么什么。一旦你能给的东西不能提起他的兴趣,这种方法就失效了。所以追根究底,要培养他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不应该在学习上附加其他的东西。

虽然作者说这本书是为了一个绅士的儿子而写的,主题是儿童教育,绅士教育。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读完后,我觉得本书中出现最多一次便是习惯了。仿佛人的一身就是有无数个好习惯堆砌起来的,有了这些好习惯,你便可以获得成功。

推荐第7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吴焱斌 06601239 06电子信息工程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读了《教育漫话》使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

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 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看来 “在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他认为,只有“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德行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理性导引生活,以理智克制欲望。因此,为了达到使欲望服从理智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在儿童身上培植那种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不“违反公道”,“乐于赠予别人”和不“曲解事实”,“说话绝对要真实”等美德。通晓事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这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那些违反礼仪要求,言行粗野,对别人无端轻蔑视、揶揄、非难甚或故意刁难等等,都是没有礼貌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推荐第8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赵昭

利用暑假时间,我阅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

洛克生于一个乡村律师家庭,清教徒的父亲在内战期间从属于议会军。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公学及牛津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及硕士。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其感兴趣的医学、自然科学及实验科学上,因此在这些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后来,他又在哲学及政治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主要著作都是在1688年后发表的。比如《政府论》、《论宽容的第一书简》、《论宽容的第二书简》、《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等。

《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洛克曾先后担任过沙夫茨别利伯爵和爱德华·葛拉克的家庭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为洛克绅士教育理论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于1693年公开出版了《教育漫话》一书。

洛克也同许多教育家、哲学家等一样曾当过沙夫茨伯里伯爵和富商约翰班克斯爵士的家庭教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为其日后写作《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这本教育著作十分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

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

“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朴素而实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胸有成竹起来,知识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应多注意户外活动,多注意呼吸新鲜空气。洛克说:“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

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我觉得我们看了《教育漫话》后应该对我们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进行一个审视,不能说要完全的照搬洛克的教育思想,但也应该有所借鉴,不要对孩子过于的溺爱。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读物,它的核心思想是绅士教育。该书的理论基础是洛克的“白板说”,强调教育与环境的主导作用。该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分别讲述了健康、德育以及智育。洛克强调“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等思想,并对如何去操作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其大部分建议是值得现代的家长去借鉴学习的。可能与其早期对医学的研究,很多建议对于现今无论是从医学角度还是生活常识方面来说还是实用的。例如洛克提倡儿童去洗冷水澡、在冷水中游泳以保持健康,但他也说

在剧烈的运动发热后或是血脉处于亢奋状态时,是绝不能贸然下水的。当然洛克的部分做法可能有些过于苛刻,如儿童的最好的早餐是面包片,如果饿了还是最好吃面包片。饮料只能是淡啤酒。以当代的膳食金字塔来分析,我会对该种饮食状态下的儿童的身体状况产生质疑;当论及儿童会受不良榜样影响的时候,过于贬低仆人的教养与素质,以偏概全等。不过对于写于距今已有400多年之前的时代,并到现在仍广为流传的著作来说,实属不易。可见其作者的思想是多么的深远。

洛克作为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是与其博学广历分不开的。从洛克的生平可以得知,他曾研究过文学、医学、化学等,获得过文学硕士和医学士学位,担任过基督教堂的教师、私人医生、家庭教师,以及贸易和殖民委员会秘书。正是由于他的博学,使他具有了一般教育家所少有的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把体育(健康)教育写得淋漓尽致,乍一看还以为是一篇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专业文章呢;正是由于他广泛的生活经历,使他具有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使《教育漫话》在条理上清晰明确、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在结构上很有逻辑,不像有些教育著作读起来晦涩难解、读后空洞。《教育漫话》在总体上按条文顺序排列展开,但每一条文主题明确、前后连贯、紧凑合理。这是本书的最大逻辑特点。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 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

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一个人如果想在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不难,如果想在多方面都取得成就就很难了。《教育漫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以他的一种可能算不上是一种正规的文学的角度,以一种随笔的记录方式,向人们娓娓道来一个个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通俗、易懂、实用,这可能就是它为什么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推荐第9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读完洛克的《教育漫话》,总感觉洛克就是在和读者拉家常一样,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其实那些都是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比如他讲到健康,讲到孩子的睡眠,对孩子的奖励的惩罚,其实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下面我就来讲一下我的几点主要体会。

首先,关于“健康的身体”这一部分我体会是很深的。洛克说“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其实想一想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现在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衣服穿的不暖和,会生病,所以街上我们看到那些几个月大的小婴儿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外面甚至还有御寒的小被子。孩子几乎是动弹不得的,而另一方面耐心额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累到不行。其实这样做真的是保护了我们的孩子了么?那怎么每天的儿科门诊的忙的不可开交?其实,想一想洛克的说法,我们刚出生的那一刻,所有的皮肤都是一样的,可是因为后天生活的原因,我们的脸却成为了最坚强的防寒盾,也不无道理。当然,适当的御寒措施还是必须的。不仅是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另外,“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早起顶有益于健康。”关于这一点,我身边倒是有写实例。我们家里的一所小学规定学生必须在八点半之前上床睡觉,所以每天的作业量也是严格控制,我想这也是一种对于幼年而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一种关注吧。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每天生活在空调的保护中,日复一日的就看着电脑,用着手机,工作学习,像极了温室里的花朵,可不是娇气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当下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我始终记得我们高中的体育场有一句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对于“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我也是十分赞成的,我想这一点,于孩子,于成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关于“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这一部分,洛克说了一段话“我们在教养子女中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精神在最纤弱,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习惯于约束,服从于理智,没有按应该形成的样子 去塑造。对子女本能的爱常常成为溺爱,没有规则的约束,形成了不良习惯,以后便成为一块变形砖,没法子派用场。幼儿要母亲的奶头,儿童要糖果,青年要爱人……人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欲望,这不是错处。错的是欲望脱开理智,产生不适当的欲望,或对正确的欲望产生不适当的度。如儿童就要爱人,便不适当;要 把所有的糖果都归自己,便不适度。不适当和不适度放纵下去,就成习惯,遗害无穷。”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自然这些孩子也就成了父母眼里的宝贝。有什么好的都会留给孩子,甚至有些孩子完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全家人都以他世界的中心。当然,父母用心去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没有错的,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关键在于爱的方式和程度。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母亲总是会跟我讲一句话:“父母不能总是满足孩子对于糖果的需求。”那时候总是不懂,觉得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学来这么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可能正好符合她的思想,所以一直不断的讲。长大后发现,人的欲望真的是无限的,如果小时候所有的要求都能被满足,也就是当关爱变成溺爱的时候,“被溺爱的孩子必定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东西,他便一定要得到,他心里想要做什么事情,他也一定要做”随着他们渐渐的长大,越来越多的恶劣的坏习惯都会跟着出现,甚至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围绕着自己生存。这样的话,必定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他自己也会慢慢的发现自己与社会的不和,更多的问题会随之而来。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不仅在社会中打拼的大人们的脸面很重要,其实儿童的脸面也是同样重要的。他们会因为没有拿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而垂头丧气,也会因为老师今天批评了他而难过,其实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我们必须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但同时必须激起了学生的羞耻心,使他下次做事之前有所考虑,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我记得看过一个教学案例,一个小学教师使用了“星期四——无批评日” 就是在星期四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良性行为,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两全其美。

再次,关于“知识和技能教育”洛克认为“读书、写字和学问,是必要的,但却不应该成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那么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学问当然得有,但应该放在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我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更是这样。我们可能强调更多的是道德,是呢谢能够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中生存的品质,不是经常会说那么一句话么:不能成材也得成人。儿童的身上,是不应背负任何工作之类的严肃事情的,因为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承受不了。

另外,洛克对儿童的阅读,洛克说:“不要强迫儿童学习,也不要因此斥责他;要尽可能地诱导他去学习阅读,不要把学习作为他的一种工作。宁可让他晚一年学会阅读,也不可让他因此对学习产生憎恶心理。”德智体美育都做了重要的阐述,这些都是我们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认为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我记得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妇人抱着自己的两岁的孩子去请教育婴专家,“请问我的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呢?”专家问:“您的孩子几岁了?“他才两岁。”“对不起,已经迟了”所以你要在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如果再强力迫胁,则必然招致失败。方法正确,小时孩子是你的“仆人”,大了成为你的朋友;方法不当,大了以后会成为你的“敌人”,会厌恶你。另一方面,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这也是另一种极端: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精神饱满的儿童,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或者说。心情沮丧的儿童则不然,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他们常常不能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精神是抑郁的,也就很难作出什么事业。要避免上述两方面的矛盾,需要一种重要的技巧,但这必然是一件很难得事情。我想谁要找出这样一种方法:一方面使儿童的心情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他们抑制非分的欲望,这就算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浅显易懂,但是每一条都是经典之作,朴素而实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胸有成竹起来,收获颇多。我们都说知识是力量,但是智慧更是力量。

推荐第10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洛克(1632—1704)全名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思想家。洛克认为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而绅士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都会很快走上正轨。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思想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提出了一个包容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在德育上要求绅士欲望服从理智,要培养礼仪,言行上对人要恭谦有礼等等。在智育的内容方面反对传统教育只注重神学和古典人文学科,认为绅士学要的主要是作为事业家的知识,学习科目可以不注重古典学科,而要扩大使用学科,所以他提出了重视地理、天文、算术、几何以及其他各学科的教育观点。这反映了刚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为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于发展资本主义而奋发上进的精神,也充满了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他认为儿童是喜欢自由的,不能逼迫他们做任何事,而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个观点在现在也是很有价值的。同时洛克的思想有其阶级局限性,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歧视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倾向,他认为普通的学校里集中了“没有教养的和邪恶的孩子”,以及在书中多次用“下贱”来形容仆人。他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忽视了国民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犯下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学校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白犯了错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就免不了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惩罚,即严厉的处罚,是对不良行为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布鲁纳称之负强化。在一定的程度上,这种强制性措施的实施惩罚和挽救了少数、提醒和教育了多数,有利地促进了良好班风和学风地形成。

洛克认为教育儿童时惩罚是应该被采用的,但是应使用得当。同时洛克觉得鞭挞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惩罚方法,有许多弊端:1人类有耽嗜肤体的与现实的快乐,极力避免痛苦的倾向,鞭挞不但不能克服这种倾向,反而鼓励了它。2鞭挞会使父母或导师盼望儿童去做的事,反而遭到儿童厌恶。3“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4鞭挞有可能治好儿童任性的毛病,但

是也可能使儿童心情颓丧,这更危险。5鞭打和责骂都会降低父母在儿童心中的地位,减少儿童对父母的尊敬。洛克先生关于惩罚的主张是“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希望自己被认为是理性的动物,他们的这种欲望是应该被鼓励的,经常跟儿童说理,把儿童看成理性的动物,对待他们时“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是他们觉得你的行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是必要的。

因此当我们要实行惩罚的时候,我们不可盲目的惩罚,应该给学生一个理由,让他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惩罚他,应不应该惩罚他,决不能姑息迁就他。给学生一个台阶,用我们的宽容与智慧扶持学生攀上成功之梯。帮学生制订一个计划,为他们创造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树立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服从,进行自

第11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浅谈洛克的家庭教育思想

内容摘要:《教育漫话》是洛克关于教育问题的思想精髓,其中以漫谈的方式讲述了洛克关于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等等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虽然是写在几个世纪之前,但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家庭教育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1666 年到1675 年做了长达十余年的家庭教师。这些经历使洛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为他日后写作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洛克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之所以称为“漫话”,是因为其全部内容是由写给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信件整理而来。全书没有章节,没有标题和目录。整本书源自洛克为他的绅士朋友提的一些关于教育的建议,即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

(一)、教育作用和目的

洛克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同时他也认为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

(二)、绅士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绅士,培养成谦和明礼、品行端正、举止优雅的绅士。把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当做绅士必不可少的四种品格。同时还认为进行绅士教育的最好的场所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家里。认为当时的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惯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而每个班级里都有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只有在家里聘用良好的家庭教师才能使儿童避免沾染恶习,并能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合适的教育。虽然他同时也赞成某些人所说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怯懦无能和不通人情世故,但他认为相比于学校教育会使儿童学到鲁莽、诡计或粗暴,使儿童丧失德行,家庭教育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改正的。“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

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翻开《教育漫话》,第一句话是“健康之精神寓于教育,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洛克充分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对于生活事业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认为不能给儿童娇生惯养的生活,要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艰苦的品格。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就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并且每天要用冷水来洗他的脚;鞋子应该做得很薄;要睡硬板床;要洗冷水浴;要多过露天的生活,尽量少烤火。同时还认为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会游泳,认为游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受不了寒冷,只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抵御寒冷的习惯。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能受得了的。还有一些在饮食方面的建议。例如不能喝酒或者喝烈性的饮料;要避免吃一切的糖果;水果要有选择有节制的吃等等。这些做法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有的似乎有些极端,但是也是很有启示的。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关注的太少,把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无用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的出现,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在物质条件上尽最大的力给孩子满足,认为这就是爱孩子。于是出现了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家长的溺爱同时又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洛克对于德育的重视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洛克看来,德行构成了绅士思想品质的核心:“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行,在他的教育思想里有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首先是时间问题,德行的教育要趁早,他认为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犯了错,就要加以教导,不能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过失没有大的损害就纵容他们,这种溺爱必定会使孩子学会打人、骂人、为所欲为,孩子如果在幼年的时候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年以后是很难改正的。其次是手段和方式,洛克在其中提到了以下几种德育的方式。

1、奖惩教育。

既反对用体罚的方式也认为用儿童的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这也并不就是说他完全反对用奖惩的方式来教育儿童,而是我们要选择得当的奖惩的方法。在奖励的时候不能因为不让儿童做这件事就给他另一个许诺,这样只不过是转嫁了他的欲望,甚至是扩大了他的嗜欲。精神的奖励要优于物质的奖励,这种物质的奖励会使得儿童得到鼓励他们去奢侈、骄傲、贪婪、追逐物质的错误讯息。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尊重的方式来达到奖励的目的。这种精神的奖励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义。如果能够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就会使儿童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关于惩罚,洛克认为惩罚首先不宜多使用,“受罚最重的儿童,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成人的。”惩罚首先要趁早,一旦使用适度,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就要放松,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趁早是为了在儿童很小的时候,树立父母的威信,使他们畏惧父母,这样才能为以后的管教提供可能的条件。在这中间,他论述了自己关于鞭挞这种教育方式的想法。认为这是一种贪便取巧的教育方式,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办法。会使儿童为了避免痛苦而违心的去做一些事,同时会使我们期盼儿童爱好的事物产生更大的厌恶,还有可能养成奴隶式的脾气。首先要纠正一个观点:鞭笞不是为了使他们感到痛苦,而是为了使他们觉得羞耻。身体的痛苦是短暂的,很快就可以忘记,而羞耻之心才可以真正使儿童避免再次犯错。要制裁他们的德行,而不是要制裁他们的身体。如果又比鞭笞更好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得到羞耻之心,就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他例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上流社会的人,他的孩子最怕被人脱掉鞋子,正和别的孩子畏惧鞭笞一样。那就可以用脱鞋子来代替鞭笞。惩罚要尽可能地避免,鞭笞是最后的方式,其前提是所有的温和的方式都起不了作用的时候。因为鞭笞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自然便会产生极大的害处。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味地避免和反对惩罚教育,难道真的就是好的教育方式吗?我看并不见得,关键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惩罚的手段、惩罚的时机、惩罚的目的是不是正确,“虎妈”和“狼爸”的教育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正确的适机的惩罚教育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的。

2、练习法。洛克认为儿童不是仅仅能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可以被忘记,要达到长久的教育效果,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一种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可以在儿童身上变成习惯。因为某种动作时时应用被强化的缘故,这种习惯就像是一件与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的事,用不着思考,也无需考虑。

3、榜样教育。在教育儿童

的方法中“,最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办法是:将儿童应该作或避免做出的事情的榜样放到他们跟前”,“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伴侣的影响和作用,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儿童如果常常和一些好伴侣在一起,定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为教师的教育起一种辅助作用。

以上是洛克家庭教育思想中比较核心的几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现代家庭教育的共鸣,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局限性,不可全盘照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洛克的家庭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教育需要父母和家庭教师有很高的素质,才能实现这种教育的效果。

第12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读《教育漫话》有感

认真地读完了《教育漫话》后,真的被其吸引,读完后也有颇多感想与思考。首先简单了解了一下洛克,他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认识论上,他提倡“白板说”,认为知识和观念主要来自后天的经验;在政治上,他宣传“天赋人权”思想,认为每个人生来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其教育思想主要就见于《教育漫话》一书。根据“白板说”,洛克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全书虽未分章节,但明显是按照“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的顺利展开论述的,反映出洛克主张通过德、智、体“三育”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一般认为洛克是近代西方倡导“三育”思想的先驱者。结合当时英国的历史背景,洛克提倡“绅士教育”,认为教育应培养“绅士”具有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这四种品质;他所塑造的绅士形象,即为其心目中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公民,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教育漫话》整本书里的内容都是洛克对教育的见解,虽然提出的时代与现在相差甚远,但许多道理仍然于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与作用。整本书的一开始,是致葛拉克先生的一封信,里面有一段话令我感触颇深:“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的确,以后我们避免不了要为人师表,为人父母来教育学生,孩子。如果教育上犯了错误,对于老师,或许可以带完一批换一批,有些老师可能觉得在教育这个学生身上犯了错误,对其它学生教育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好了。可是学生的教育只有一次,对学生来说,这一次教育上的错误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洛克的这段话是一种反省,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做的反省。

第一部分:健康教育(体育)。洛克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健康比起其它事情来说的确是最重要的。在一开头,洛克就开章明义地提出了身体健康问题,“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应该自幼小开始。洛克在这一部分详细地阐述了健康的作用及健康教育的意义,洛克还提出了一些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如“避免娇生惯养”“儿童的穿着不宜过暖”“游泳与户外运动”“饮食与用餐”等。总的概括来说,就是“避免娇生惯养,习惯吃苦耐劳”。他相信只要我们从小养成习惯,许多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人的本性是完全可以适应。我认为洛克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把孩子像小皇帝一样供着,各种宠爱,生怕孩子哪里不舒服,会生病。原本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洛克的健康教育对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还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第二部分:道德教育(德育)。洛克认为德育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最不可缺少的,从这句话中也不难看出人的行为和品质主要取决于教育,就像洛克坚持的“白板说”,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们会受我们的影响从而改变他们自己的一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甚至品行性格。所以,我们担负着巨大的教育责任与重担。洛克在德育方面也提出一些具体意见,有一些我十分认同,如“严酷的惩罚在教育上的害处颇大”“称赞与奖励其功效远大于威胁或鞭挞”“父母只应满足儿童的自然需求”“应教导儿童乐于将自己名下的东西分给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李涛老师特意花了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全班举行了一个辩论赛,围绕“教育是否需要惩罚”的主题。同学们都讨论着热闹,也都发表了自己对惩罚的看法,而我的看法则是,教育需要惩罚,但只是适度的惩罚。严酷的惩罚则是不可取的,以惩罚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有害的,正如《放牛班的春天》里那个“池塘之底”,学校采取的教育则是惩罚,这种教育的后果可想而知,必定是失败的。正确的教育应是以称赞与奖励为主的,鼓励孩子们培养他们的信心与兴趣,这样的教育才是争取的趋向。以后我们无论是为人师表,还是为人父母,必须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道德是一种每个人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品质,他是一种意识,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每一个孩子都应培养成四种品质:德行、智慧、教育、学问。在洛克看来,天赋的道德观念并不存在,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和幸福的行为即为善,反之即为恶。但是,人类有一种耽于眼前声色之乐的天性,这往往会导致放纵自我,流于贪婪,人欲横行,不思进取,忘记了长远的快乐和幸福,而这是为绅士品质所不容的。通晓世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才是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洛克说:正当的教育里面,笞责或强力是很少用得着的。现如今的教育必须是以鼓励与称赞为主,因为孩子他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他的能力与想法是需要大人肯定的,如果你态度很坚决地去否定一个孩子,哪怕他的行为做法的确是错误的,那么他的内心也会深受影响,他也会恐惧,会迷茫,会畏缩,我们要做的教育是以引导鼓励为主的。比如,以后在学校里肯定会碰到一些学生互相不和甚至还会出现打闹,对于这个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和加以阻止,增强学生的善恶美丑观,引导他们在学校里做一些合适恰当的行为,并为所有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礼貌的,文雅的学习环境。

第三部分:知识与技能教育(智育)。洛克将这一部分放在最后是由他自己的道理的。他认为学问最不重要,学问固然不可少,但应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的工具。在这一部分,洛克介绍了许多知识教育的具体意见,如“学习可变成儿童的一种游戏,一项娱乐”“《伊索寓言》乃适合儿童的最佳读物”。如今的学习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中发现疑问,寻找规律,从而学习知识。就在一次去杭州市胜利实验小学听科学课的经历中,我深刻体验到了这一点,学生们学习“热对流”知识都是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掌握了这一点知识点。也许,他们就把一堂课的学习当成了一种游戏,一项娱乐。还记得,弟弟有一次叫我给他买《伊索寓言》,放假回家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一直放在他的床头,他还很骄傲地跟我说,这本书他看过很多遍,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的确,在我翻看了几页之后,发现书的内容都是很简短的故事,但却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很庆幸弟弟看了这本书,相信他应该也收获了不少。洛克对智育功能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智育既应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的掌握。因此,洛克提出:广泛的课程体系,包括阅读,书写,绘画,外语,作文等等。而对于教学方法,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他主张宁可让学生晚一年上课也不愿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洛克重点强调对于培养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有了好奇心,孩子自然渴望知识,主动去追求真理。好奇心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思想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未作孩子教育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明白好奇心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因素,并让好奇心成为认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知道那些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都是好奇心的主人。其次,我们也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最后,教学应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阅读完洛克的《教育漫话》,我发现有许多教育观点与孔子的教学思想有类似的地方,不同的国界不用的时代,教育思想却如此志同道合。可见,教育都是相通的,对教育有真正的思考的有自己的想法的教育思想家们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方法及手段,这些丰富的资源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的。另外《教育漫话》整本书好似散记,语言朴素浅显,理论也不像其它教育著作那样晦涩难懂,更多的是结合实际,并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当然由于时代变迁的迅速,有很多观点的确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被一些人所接受了,也似乎已经与现代的科学有了一定的出入,但是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随父母家庭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很多的具体的教育工作的见解。这样一本流传至今的著作,不能不让像我一样即将走上教师道路的师范生们重新审视自己以后的教育之路,予以深思,我觉得我真的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第13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细细品读《教育漫话》,感觉受益匪浅。

洛克认为健康的身体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的开篇就写道:“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一定要避免娇生惯养”,“无论冬夏,儿童的穿着都不可过暖”。他主张让儿童从小适应冷水洗脚或洗澡,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衣着不可过紧,早睡早起,经常运动,睡眠充足,少用甚至不用药物,饮食要清淡,不喝烈性饮料。他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这与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在婴幼儿时期着力培养孩子穿衣、洗澡、睡觉、喝水等诸多习惯,千万“别让自己的过分地小心照料使孩子成为了牺牲品。”的观点是不谋而合。

有了健康的身体之后,就该培养健康的精神。洛克的德育思想主线有两条:其一是训练儿童以理性克制欲望,其二是从小通过教育与练习去培养儿童所必需的、良好的性格习惯。洛克主张对儿童实施德育时父母要做榜样和示范;要充分练习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要和儿童讲道理,还应该给儿童奖励,这包括尊重、称誉和赞扬,但洛克反对体罚。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但必要的责备、斥责也可保留,但不可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那什么时候该约束管教?惩罚的度该怎么把握?洛克在“儿童的管教与惩罚”这一节中作了详细的阐述与解答,现将部分经典语句摘录如下:

(一)关于“管教”:

“凡是有心管教子女的人,应该在子女极小的时候早早开始管教,而且要及早让孩子完全服从父母的意志。在子女年幼时,应该视父母如君主,即具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以这样的方式去敬畏父母,而一旦到了成熟的年龄,则应当视父母为他们最好的、唯一可信赖的朋友。”“孩子对父母的恭顺心理一旦培养成功,否则势必劳神费力才能改正,耽误越久,耗费越多。”

“无论需要何种严格的管理,儿童的年龄越小越要多用,一旦运用得当,获得效果之后,便应放松,改为采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式。”

(二)关于“惩罚及鞭挞”

“我们若想儿童变成明智、贤良、机灵的人,将鞭挞及其他奴隶性的、肉体的惩罚运用于他们的教育中,不是合适的方法;只有在万不得已的场合与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使用。此外,用儿童喜欢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博取他们的欢心,也应小心避免。”

由于儿童应很少通过鞭挞去纠正错误,所以我感到,斥责过多,尤其是盛怒之下的呵斥,其结果几乎也和体罚是同样的败笔。它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同时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尊敬。

倘若儿童的过错里没有倔强的气质或者任性嚣张的成分,严酷的鞭挞根本就无需采用。在改正他们因意志薄弱、疏忽善忘或是漫不经心所产生的过失时,和蔼或严肃的劝诫足矣。如果是一种有意为之、坚定的反抗,那么惩罚的分量是不能仅仅根据他所犯的过失的大小而定的,一旦出现时,应该看他对父母的尊重与服从情况,惩罚根据违

抗程度而定,直到能从中看出忏悔、羞耻以及自愿服从的迹象为止。

儿童只有在做了邪恶的事情时(这在他们幼小时期极为罕见),才值得父母去加以制裁,倘若他们犯了错误,只消给点眼色或摇摇头就可以改正过来;如果有时必须责备几句,父母的态度也应严肃、和蔼而又庄重。

采用处罚措施时,一定要让儿童的羞愧心理比惧怕痛苦的心情来得重,那么这种处罚是有效的。

无论是什么特别行动,如果你已吩咐他去做或者严禁涉足,你便需亲眼目睹他服从不可,不许求饶,不准反抗。倘若你下命令,而他反抗,那种情形便成了你们相互暗地较劲,争胜负、斗输赢的局面,这时你便非赢不可;如果你使过颜色,或者发过话语,过后仍未奏效,那时就不惜动用鞭挞;除非从此之后,你有意听命于令郎去过日子。

当儿童故意的成分暴露无遗,使得鞭挞成为必然时,鞭挞应来得更沉着、更严厉一些,并且应一面鞭挞,一面训诫,直到鞭挞在心理上的印象可从儿童的面容、声调以及屈服的态度上明显地表现出来,不仅是因为感到痛苦,而且是因为对所犯错误的愧疚,并融化在真挚的悔恨中时,才可停止。

鞭挞是矫治儿童不端行为的方法中最糟的,也是最后一个,只有在极端的情形之下,一切比较温和地方法都实验过且被证明无效时,方可采用。

(三)关于“说理”

说理应是对待他们的真正方式。儿童一到使用语言之日,就是明

了道理之时。

说理必须以迎合儿童的能力及理解力为限,同时应以极少的简明扼要的措辞表达。

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哲学意味甚浓的推理,最佳效果也无非是使儿童感到惊奇与迷惑而已,并不能提供真正的教导。

随着他们年龄渐长,便会逐渐变得专注及勤勉。但是你的话应永远对他们具有力量及威信,如果有时在某一场合,你吩咐他停止干某事(即使是孩子气的举动),你便一定要做到,不可让他占了上风。所以我始终主张:除了儿童做事有流于恶习的倾向外,最好少行使权利,少下达命令。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制服这些恶习,只要你能使孩子服从你的意志,则在大多数场合,温和地据理说服,效果必定更佳。

在教导儿童的各种方法中,最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方法是:将儿童应作出或避免作出的事情的榜样放到他们眼前。

第14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开学前,去图书馆借书,心里想先读读经典的教育书籍吧,想着想着,就

一眼看到了《教育漫话》,于是揽书在手,便把它作为本学期读的第一本。

看到这本已经有些泛黄的《教育漫话》,轻轻翻开,扉页上的一行字映入眼

帘: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爱尔维修。

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理念是一样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看

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推崇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因为这种理念是基于儿童心理

发展规律的,是适合儿童天性的,不论教育怎样改革,必须遵循这些经典。

看了看“译者前言”,理解到,《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

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部教育名著。它的主题是“绅士教育”,阐明了如何才能培

养有理性、有道德、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全书共 3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体育,第二部分论述德育,第三部分论述智育,里面也夹杂着有关

教育目的、作用等问题的论述。

《教育漫话》的第一部分论述了体育,即健康教育部分,其中一些经典的

语言深有感触,特摘录如下:

1、对人生幸福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

2、人的幸福或苦难,大部分使自己造成的,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找不

到正确的途径;身衰体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无法取得进展。

3、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用或无用,十有八九是教育

造成的。

4、儿童的心智易于引导就像水性易于引导一样,这是教育的主要部分。

5、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

6、对于身体健康有几条易于遵守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

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不喝酒或烈性饮料,药物要少用或不用,

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头部和脚部要保持清爽,脚要习惯于冷水

并常常与水保持接触。

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像那些艰深难懂的理论,也不像那些晦涩的学术概

念,扰乱人的思绪,他好似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温文尔雅的徐徐道来,却给我

以巨大警示,也许只有这样的大师才能写得出来吧。

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与心灵对话的、不可回炉的事业,影响

到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国家的昌盛„„我们也深知肩上的担子

之重,也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恰逢建设道德学校和语文

教改的浪潮,我们定将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也正是年富力强、发展事业的好时候,切

忌不可以身体和家庭为代价,甚至耽误了自己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好好的统筹安

排,让身上所有的包袱变成井然有序的事情,以平和、豁达面对一切。

第15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书籍读后感

(二)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利用假期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多加观察学生,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些相关书籍——《有效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建议》和《教育的奇迹》,读过这些书后,使我受益非浅,现简单说说我读这些书的感受。

读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1、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还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样化。

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等。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

还有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而《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第16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小学邵华 何薇薇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这本著作中作者阐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有如聆听一场精辟的教育心理讲座。它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教育理论书籍也可以这样生动!它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让我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项最需要技巧的工作。他提出的众多观点,仍适用于当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问,也是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的仍未解决的教育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三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吗?

二、“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读一本好书,如拜一位名师。它为我的心灵输入的智慧与灵感之光,让我对以往,今后自己的教学产生深深的思考。

第17篇:《教育漫话》小学生读后感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即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

首先,在身体保健方面,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在他看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这正应了现实生活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确实我们要学习,要工作,要有成功,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书中,洛克还详细论述了养护和锻炼儿童健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可贵的建议。如他提到的早起顶有益于健康;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可用羽绒。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他的体育理论可以集中为一句话:“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这些思想即具体意见对我们现今的早期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道德教育上,洛克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因为洛克的绅士教育除了体育外,可归纳为“德行、智慧、教养、学问”,而前三项都与德育有关,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你要想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洛克对儿童的德育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

此外,我们也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而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所以,关键是如何把握好教育的适度适宜性原则,对于儿童,我们需要敏锐的观察,坦诚的沟通。同时,洛克还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人也都同样适用。

关于智育,较之德育,在洛克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较次要的地位。

洛克主要强调了两点:其一,强调了功利的原则,即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应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其二,他强调了教育方法,要点是要懂得儿童的心理,要激发儿童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决不挫伤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

这些道理其实是我们一直接触,放在嘴边的。但洛克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用大量生动的事例语言作了深入的论述,令人信服。例如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他说:“儿童是喜欢变换、喜欢自由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种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作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这是他们的父母、导师和教员所易忘却的;他们心目中想到了什么要儿童应做的事,他们就急于要使儿童去做,就想不到设法诱导儿童去做了。”他告诫我们,强迫只会使幼儿对于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失去长远发展的潜力,所以必须方法得当,坚持寓学于乐。相反地,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嗜好游戏等,您尽可以像任务一样要求他一直不停地玩,直到他因为受不了这种任务强迫而厌恶这种嗜好;而对于您要他做的有益的事,则可以作为他完成某些任务的奖励。这无疑是大胆创新的教育措施。

总之,我发现《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的好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对教育力量的肯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的教育责任以及一些具体的教育工作意见,都是发人深省的。但在现实中面对不同气质、倾向、过失的儿童,我们还是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给予每个儿童适合他自己的教育。

第18篇:《教育漫话》读后感04

《教育漫话》读后感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应多注意户外活动,多注意呼吸新鲜空气。洛克说:“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少食油腻、肉类食物,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睡眠对于增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起早睡。应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如果让儿童睡在羽绒被褥里,必会消融其体魄,这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与我们现在 1

一些人采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对他们呵护有加,在饮食、穿衣、日常生活上生怕出现一点差错,教育的方法与洛克提倡的恰好相反。我觉得我们看了《教育漫话》后应该对我们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进行一个审视,不能说要完全的照搬洛克的教育思想,但也应该有所借鉴,不要对孩子过于的溺爱。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郑楼镇新宅小学 蒋思卫

我又读到了一本好书,《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又认识了一位激情与智慧并存的教育者——艾斯奎斯先生。他给人感觉很有激情,有着特立独行的个性。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教室和教师读的音差不多,正是这个谐音字,解开了整个教室的核心: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这样的一切,是教师创造出来的。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的外国老师说的,从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样的。

雷夫老师的教室却是无比的宽敞,与这位\"外老师\"比起来,我心理很惭愧,开学仅仅三天,卫生纪律学习已经开始压上了他们,与\"外老师\"的学生相比,我的孩子显得无比的可怜,这是我在操作着,可是我又是被谁操纵着呢 以后要尽量向这位“外老师”学习,让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到我家,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舒张,健康成长的乐园。

“什么也阻挡不了一个有创意,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我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不停地进出于各个图书馆为孩子们借书看.在离开某个图书馆后的一个小时内,我会改头换面地再 3

次进行借同样的书,有时会戴上眼镜,有时会戴上帽子,有时还会戴个假胡子。”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 ,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觉得教书枯燥是因为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儿童观,我将努力“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第19篇:《教育漫话》读后感05.9

《教育漫话》读后感

魏金平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了一些书籍,其中《教育漫话》中的很多观点令我耳目一新,他是一本家长的教育丛书,其实我想更算的上是一本老师的教学秘笈,我想摘录《教育漫话》其中的几句,谈谈我因此而想到的浅显看法。

其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培养?

《教育漫话》中有这样两个故事,很耐人寻味,其一:从前雅典人看见大月氏人的哲学家在冰天雪地中赤身露体,觉得奇怪,大月氏的哲学家回答的很有深意,他们说:“冬天气候酷寒,你们的面孔为什么受地住呢?”雅典人说:“因为我的面孔习惯了。”“那么你把我的身体都看做面孔好了。”其二:马耳他比欧洲任何地方都热,那热度还在罗马之上,闷得很厉害;加之又不常有凉风,所以更加难受。一般人都黑得像吉普赛人一样;但是农夫们不怕太阳,他们每天在最热的时候还照常工作,一点也不躲避耀眼的阳光。这就使人们相信,只要我们从小习惯了,有许多看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的本性全是可以适应的。马耳他人就是用这种办法去锻炼他们的儿童,使他们不怕炎阳,儿童从出世起,一直到十岁为止,全部一丝不挂,既没有衣服,也没有裤子,头上也没有遮盖。这两个故事说明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我们的身体只要养成了习惯,是什么都承受得了的。也只有经过应有的锻炼,我们的身体才能变得健康起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这种种道理很明显,用不着任何证明。”

当人们举着素质教育的旗帜摇旗呐喊时,我们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是越来越差。恐怕做班主任的对此深有体会,班上头疼发热、鼻子出血等现象时有发生,一有集体户外活动如果时间稍微长一点,全校就会有不少学生晕倒,坐车去春游,一路上全班要有好几个孩子呕吐,这些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应该如何养成呢?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那些爷爷奶奶们对孙子辈简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更不要说让孩子吃一丁点儿苦了。你看,冬天,学生从头到脚,哪一个部位不是被“保护”得严严实实?头上有帽子,耳朵上有耳罩,脸上有口罩,身上有羽绒服,脚上有皮鞋„„如果让他们像洛克所说的那样一年都用凉水洗脚,不带帽子,不穿厚衣服,家长能放心吗?他们一定会不忍心,认为那是折磨孩子,谁知你们精心准备的温室能带给孩子什么?家长又给了孩子多少锻炼的机会?

其二,学生的兴趣需要培养吗?

我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言下之意是学

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吗?那么学生为什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呢?我们知道,学生、包括成人往往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记得我刚刚接触电脑的时候,我就被它迷住了,暑假学校组织学习的时候,是半天理论,半天上机,那种盼望上机的迫切心情真是难以言表,回到家也总是坐在电脑旁边,东鼓捣一下,西鼓捣一下,自己都觉得不是在学习,是在守着一个玩具玩呢。其实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他充满了好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有时候在常人看来有一些不合规范的方法,可最终他是会成功的。那为何我们的某些学生现在会有些厌学的情绪呢?洛克先生为我们指出了症结之所在:“儿童应学的事情决不应该变成儿童的一种负担,也不应该当作一种任务去加在他们身上。否则他们立刻便会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喜爱那件事,或者不爱也不憎„„”洛克的话一语中的!我们现在常喊要给学生减负,足以说明学习对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了,而且是沉重的负担,学生还会对学习感兴趣吗?就像上学期我在我们班进行的调查结果,我的问题有一项是你们喜欢上什么课?80%左右的学生会填上美术、体育等课程,只有很少的孩子喜欢数学语文,我专门又和这些学生聊天,问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回答几乎差不多,数学、语文太累了,每天还要有作业,而体育课、美术课让他们喜欢的原因是他们好想放松,试想:你喜欢打球,我规定你每天都必须花4个小时去打球,不管你高兴还是不高兴,照这样下去,你还会喜欢打球吗?除非你想成为球星,必须刻苦练习,而不是仅仅因为兴趣。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不要扼杀学生的兴趣!

其三,惩罚源于心灵的触动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犯下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学校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白犯了错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就免不了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洛克说“极严酷的惩罚好处很少,它在教育上的害处还很大。”惩罚大致可分为体罚和心罚。体罚是什么呢?洛克说“体罚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采用体罚的方法惩罚学生只不过让他们“爱好更大的肤体快乐,惧怕更大的肤体痛苦而已。”当你威胁、吓唬他的时候,学生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当没有看见实施,知道不会受到惩罚你只是吓吓他的时候,学生只能是更放任本性,归根结底,体罚没有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无论受过什么惩罚之后,若是羞于做错了事情的心理不比惧怕痛苦的心情来得重,那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洛克先生关于惩罚的主张是“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这也许是属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罚”的范畴吧。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具有这种心理呢?“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

的”,他们觉得被人家看得起是一种快乐,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洛克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行为好,便加以赞扬,行为不好便换上一副冷酷和不理会的脸色,同时周围的人都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那么不要多久,学生就会感动这种不同的态度,只要一旦生了气,就不应该放宽对他们的声色,直到学生比平时更好了,补偿了他们所犯的错误,才可以恢复原来的态度,否则,惩罚用得太多之后,便成了家常便饭,完全失去了它的效力。这种办法如果坚持地执行下去,功效一定比威吓或者体罚大得多。

《教育漫话》用谈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育人的良方,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改变观念让我们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吧!

第20篇:《教育漫话》读后感(定稿)

体、德、智的教育

——读《教育漫话》有感

“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是洛克在《教育漫话》前言——致奇布勒地方的爱德华﹒葛拉克先生中写道的,洛克先生对教育尤其重视。《教育漫话》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教育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适合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对绅士培养的要求。书中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体育、智育、德育三方面,并从每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该如何做。看了《教育漫话》之后,我对体育、德育、智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很多教育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1.体育

在书的开头,洛克就先开章明义地提出身体健康问题:“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述。”洛克认为,要有幸福的人生健康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对健康加强重视,把健康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实施的,为此书中提出了很多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就几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我主张每天用冷水洗他的脚”,洛克提出的寒冷锻炼法,是一种科学的养育方法。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在当今社会,家长们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让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来看,因为这种过度保护,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机会也很少,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遗憾。关爱孩子但不要过度保护孩子,不要让他们永远是温室中的小花朵,让他们沐浴阳光,享受温室外的生活,慢慢成长。

洛克在书中强调了习惯的重要,确实,习惯在学习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当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我们就会主动的去学习,而不需要旁人的念叨督促;当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坚持做一件事,那么我们就不会轻易放弃,甚至不敢尝试。学习过什么并不重要,当这件事,这件东西成为我们的习惯,那我们才是真的拥有了它。这大概也就是洛克先生说的习惯的重要性吧。

2.德育

洛克认为德行是绅士之所以成为绅士的标志,在健全的体魄基础上,应该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完美的德行。第一部分体育是人发展的基础的话,第二部分德育就是绅士教育的基础。

“但是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并是有价值的人,这样的哪儿都是找不到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们从中就能看出洛克先生对德育的重视。确实,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在德行上肯定有着能让别人学习的有点,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人。一个人德行的培养是要从小教育的,德育无论是在300多年前还是在今天,都是非常重要的。严重点来说,拥有好的德行才会有机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不过如果他直接承认了,你就应该表扬他的坦白,原谅他的过失,不管他的过失怎样。”当一个人用于承认错误时,我们应该宽容他,甚至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不应再提起,再去责怪他,尤其是面对儿童的时候。愿意承认错误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若是在以后我们旧事重提,他也可能就此不再主动承认错误。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还不承认,我们应该学会宽容,更应该学会坦诚用于承认错误。 书中提到了很多德育的具体意见,如对儿童管教的方法措施、父亲正确的教子方法及合理的父子关系、怎样对待儿童的好奇心等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读,研究。

3.智育

洛克先生也强调智育的重要性,但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育是一件容易的事。洛克先生坚持反对强制学习,主张尽快让儿童体验到学习到知识后的收益。要充分理解儿童是厌烦任何严肃性工作的,所以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成人应该努力设计有趣的方式,诱导他们感受到乐趣和收获。在书中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洛克先生对智育的具体意见,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很是应该学习。

洛克先生对体育、德育、智育的认识值得我们探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如何提高德育值得我们深思。当前在某些学校里面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的还比较牢固,甚至完全忽视了德育。如果这样的思想泛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恶劣影响。所幸,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学校对德育愈来愈重视,人们对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洛克先生的教育思想固然对后世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但在《教育漫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存在着错误思想。比如他把人的好坏都归功于教育,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效果是受很多因素制约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功能,才能更好的对儿童进行教育。总的来说,在学习任何一种教育思想时,我们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漫话》中蕴含的教育思想,以及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12小数

钱月娥

12060101004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