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新教学方式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7 08:34:2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教学方新教学方式

.

.

.

.

...新教学方式、教学案例与评析

——从一节“区级”公开课的设计谈课改中的“双基”问题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所承担的一节“区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及教学效果评估论述了物理教学中“双基”教育的重要性及科学性,强调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作者】陈昱英 物理教研室 高级教师

物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因而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必须掌握知识、概念的严密性和教学方法、结构层次的科学性,又要激起学生对真理、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有人说:“艺术是真理的形象”,把艺术用到物理教学中,从情感入手,把握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因,对打动学生心灵与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具有独特功能。就象中子的打入原子核内部,引起核裂变并发出巨大核能所产生的独特功能一样。因此我们必须注重物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物理规律,大到宇宙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小到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无不涉及。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角度实际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综合面最广、灵活性最强、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分,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下面我就从自己对高三复习课《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设计理念及在教学中是如何重视学生的“双基”培养的。

这一节课是在高三学生已进入第二轮复习的基础上设计的,要按常规做法完成以上内容的教学任务显然是很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贯穿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并加强学生的“双基”知识复习,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正确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要求是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题关键,另外,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尤其要注意规律的来源及适用条件,这在高考前夕的复习中尤其显得重要。一般学生对规律的重视程度要比概念深一些,但往往注重规律所反映的数量关系,而忽视因果关系,这节课主要涉及到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在课前把知识点的复习要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复习相关知识,尤其强调这两大定律的来源及适用条件,其实规律就是概念间的联系,在进入习题之前,我利用电脑打出复习要点,学生静看二至三分钟就可达到复习效果并为下面进入习题作以准备。对于物理学科而言,物理过程清楚了,解题思路也就有了。

二、在选题方面不回避“熟题”,坚决杜绝“偏题、怪题”的出现,把解题的侧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讲解上,让学生真正达到训练思维的效果,请看:

[例1]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的长平板车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此时将一质量为m的物块轻放在平板车的最右端,设m与M间动摩擦因数为μ,欲使m不从M上掉下,问M的长度至少为多少?(图略)这是一道学生常见的“水平面上多个物体的相对运动”问题,在学生自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得出结论:对于两个相互滑动物体组成的系统,内力是恒力,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思考:①从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决——动力学公式和图象法。

②从动量观点入手解决——相互作用力(摩擦力)使m动量增加、M动量减少,物体间发生动量的转移,而整个系统不受外力,动量不与第三者发生转移,总动量守恒。③从能量观点入手解决——物体M动能减少,m动能增加,系统总动能与热能之间发生相互转化,总能量守恒。这里明显突出强调了两个相互滑动物体间动量的转移及能量的转化效果,又让学生回忆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三条主线,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找出利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决问题的优势,这恰恰能够使学生在“熟题”中见到“新意”。

[例2]质量为M的试管内盛有乙醚,用长L的细线水平悬挂起来,管口用质量为m的软木塞封闭,加热试管,软木塞在乙醚蒸气的压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飞出后,恰能使试管绕悬挂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软木塞飞出的速度多大? 选择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扩展到竖直平面内物体的圆周运动,而这里又与两个物体的瞬间相互作用联系起来,回到了本节课的主题,学生在进行过程分析时一定要特别关注语言的严密性。首先应把试管模型化——看成质点;然后紧扣上题中的三个思考角度,让学生自行找出两个过程:

软木塞与试管作用过程(爆炸或碰撞反冲模型)——因碰撞在最低点以极短时间完成,内力远大于外力,故系统动量守恒。②试管(即质点模型)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能用运动学解答;非匀速圆周运动——不能用匀速圆周运动规律解答;非物体系——不能用动量守恒解答。用什么呢?——只能用能量观点(机械能守恒或动能定理),本题旨在考查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及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教师小结:只有积累一定量的物理模型(反冲、绳拴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才能提高模型的联想能力和迁移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与类比能力,面对题海才能思如泉涌,成竹在胸。提出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及题目迁移能力的训练,①把题中绳换成杆呢?——v3=0 ②把题中绳换成光滑内槽圆轨道呢?——v3=

gL。

[例3] 质量为m1的金属棒P在离地高h处从静止开始沿弧形金属平行导轨MN、M′N′下滑,水平轨道所在的空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水平导轨上原来放有质量为m2的金属杆Q。已知两杆质量之比为3:4,导轨足够长,不计摩擦,m1为已知,求:(1)两金属杆的最大速度分别为多少?(2)在两杆运动过程中释放出的最大电能是多少?(图略) 学生从圆周运动联想到一般的曲线运动,完全可以分析得知此题可分为两个过程①金属棒P沿光滑弧形轨道下滑——曲线运动:机械能守恒②金属棒P与Q在光滑水平轨道上的运动——想一想:P、Q分别做什么运动呢?怎样计算在两杆运动过程中释放的最大电能呢?若此题中若B的方向改为竖直向下,对结果是否有影响呢?教师必须指出:遇到物理问题应该养成仔细审清题目给的条件,分析物理过程,正确选用物理规律的好习惯。

[例4] 在空间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和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方向如图,电场场强大小为E,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场区某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电液滴a,它运动到最低点外,恰与一个原来静止的液滴B相碰,碰后合为一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液滴a的质量是b的2倍,液滴a所带电量是b的4倍,求两液滴初始位置之间的高度差h。(设a、b间的静电力不计) 此题把学生从动力学的内容带入了带电物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示意图由学生经过审题自行画出,同时设定过程中所需物理量并找出关键词,这是本节课的又一训练目的。本题可分为三个过程:①带电液滴a在复合场中的曲线运动,既非圆周,亦非类平抛——只能用动能定理;②带电液滴a与b的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③带电液滴a与b结合成一体后的直线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学生自行小结:本题旨在考查电场、磁场中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时,一定要分析出题目中所包括的所有信息和隐含条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①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守恒吗?不守恒——类比于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最大②a下落过程做曲线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不是——洛仑兹力是变力,加速度时刻发生变化,解决它的唯一手段是动能定理。

[例5]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效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挡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求:(1)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2)在A球离开挡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此题为2000年全国高考题目,运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知识和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相结合进行考查,是近两年高考命题的趋势,此类题目往往起点高,落点低,题目文字信息量大,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抽取有用信息,形成物理模型,因此平时应注意强化这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分析时自已画图,设定物理量,直观地反映出此题所涉及的物理模型(过程略)。值得注意的是:此题中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交替使用,必须在明确要选取的过程后应用。系统与挡板碰撞过程中挡板对系统有外力作用,动量不守恒。除特殊说明外,碰撞过程存在能量损失,动能不守恒。

这五道例题的精心选取涉及到了直线、曲线运动;平面、空间运动;力学、电学综合;高科技知识与物理模型的转换等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全面而精典,这对于在高考前对学生物理思维方法的复习与训练都是必要而有利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利用自己在电脑方面的优势制作大量的动态powerpoint课件,优化教学效果,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物理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对于物理过程的分析特别注重画示意图,而这方面如果借助于电脑动态课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通过在本节课中的具体实施,学生们反映效果极佳,这真可谓是一种创设优质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的教学模式。

四、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对每个例题的物理过程分析并学会选用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每个题目的小结、反思及相关知识的迁移、拓展。

作为一节面向全区教师的公开课,在精心准备之后,更重要的是进行课堂效果的评估,在这堂课中,我仿佛是一条“钮带”,把师生间的教与学紧紧联系在一起,课堂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对每道习题,都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与此同时,“powerpoint动态课件”的使用优化了教学效果,它一改往常单条乏味的教学画面,使之如电视画面般生动活泼,一个用一般手段难以形象描述的物理过程变得简单明了,如上述例

3、

4、5中这种优势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学生的叙述中各个物理场景依次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具有很强的对比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手段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具有教学的针对性,合理安排界面,突出主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的学生经常感叹:“老师,您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我却想不到?!”我们知道,寻求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主要依据的是在经验基础上的直觉思维。教会学生学习必须重视方法的传授,把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和掌握。教法一定为学法服务。我们何不将“渔”授之于学生,何不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呢?!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论》 黄济 王策三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主体 创造 发展》 倪传荣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教育心理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4、《中学物理教学法》 刘承等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文获2004年4月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推荐第2篇:招聘新方式

招聘新方式及发展趋势

招聘新方式

一媒体招聘新方式

传统媒介:传统媒介的主要形式有:报刊、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企业通过这些媒介发布招聘信息以供求职者知道。

传统媒介的优点:

1.报纸是一种信息大众传播媒介,覆盖面比较广,目标受众接受的概率非常高。

2.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而且可以有效宣传企业的业务,树立企业的形象。如电视类的人才交流节目:职来职往等。

3.可以减少招聘的工作量,广告刊登后,只需在企业等待应聘者上门即可。

传统媒介的缺点:

1.在报纸、电视中刊登招聘广告费用较大,成本高;

a.广播电台播出招聘广告的费用会少很多,但效果也比报纸、电视广告差一些。

b.这种招聘渠道会吸引到很多不合格的应聘者,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简历筛选的工作量和难度,延长招聘的周期。

推荐第3篇:教师教学方式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心得体会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信息化和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有的教学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发挥骨干作用,完成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任务;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环境、设备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要求教育事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教学技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更需要教师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个人的教学技能有机的融为一体,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任务,进而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体现教师专业的特点。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先从基础做起,这个基础就是教师个体的从业技能。反之,高投入的设备和数字化资源,新的教学理念和标准都不会有高产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育事业也无从谈起。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常抓不懈、反复实践的训练课题。教学技能如同教学方法一样,没有某项最好的技能,只有用得最恰当的某项技能,更没有可以代替教师技能的现代化设备。我讲了多年的课,真没注意教学技能有这么多的说道。今后要继续加强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演练,提高自己的从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通过《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学习,我体会到:如何选择、运用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等等。教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 (二)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而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三)能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科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语文课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二、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要继承,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三、能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通过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我还有下面的几点想法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5、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经过学习,其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化或者改造,这一学习结果是学习者经由主动构建而获得。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应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不能干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磨砺中,那些胸中装有丰富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师,在指导学法中往往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使学生借风行舟,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得到发展。篇二:《教师的教学技能》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通过《教师的教学技能》,我体会到:如何选择、运用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等等。教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 (二)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而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三)能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科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语文课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二、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要继承,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三、能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磨砺中,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得到发展。同时也必须领会如下内容: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

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转载自第一范文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就应根据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不能干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实践证明。那些胸中装有丰富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师,在指导学法中往往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使学生借风行舟,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学继续教育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

朱仕飞 年7月2014篇三:教师新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新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铁厂镇中学 陈显强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几门课程的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弄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现将自己的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精心的准备上,体现在简而精、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体现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的演示上,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精锐的目光上,体现在耐心的巡视指导上,体现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当堂训练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死角,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相信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但在智商上是绝对没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教师去挖掘。所以我们应大胆地放开手,让所有学生去学习,去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通过教师的培养逐

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四、因人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要向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

总之要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式,体验式等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力、知识建构力及学习实践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创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推荐第4篇: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动手实践、猜想验证与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直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具:大正方体模型

学具: 正方体模型 印好的方格纸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会从三个方向观察由四个正方体组成的模型, 并能把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2.在观察、操作、想像、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模型。 教学难点:能把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4.教学过程

一、玩儿中复习旧知,玩儿中回忆方法

在课下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同学们都玩过积木,有很多同学能利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模型。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玩玩积木!想玩吗?

要想玩好积木,学好数学,老师提出几点要求: 第一:听清要求,快速行动; 第二:玩中思考,玩中学习; 第三:有序进行,合作交流。 1.玩儿法一:

(1)两人一组,用三个正方体积木摆出一个模型。1号同学摆模型,2号同学进行观察。 (2)同桌交流

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从左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从上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估计:我从前面看,看到了一个正方形

我从正面看,看到了两个正方形,左右并排摆放,„„

(在这个环节中,检查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玩儿法二: (1)2号同学在已经摆好的模型中,动最少的积木摆出从前面看....是下面形状的模型。 1号同学根据摆出的模型进行评价。

过渡:同学们能用三个积木摆模型,能准确说出看到的形状,还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想象出这个模型的样子,并能摆出模型。今天这节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用四个正方体摆模型,把能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正确,谁画得规范,谁涂色涂得均匀。板书:观察物体

—玩儿中学习数学

二、玩儿中搭建模型,玩儿中画出形状 玩儿法三:摆模型,画形状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四个大的正方体模型,谁愿意到前面来摆出一个模型? 生:摆模型。 2.把观察到的模型的形状涂在方格纸中。

师: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向观察物体?引导学生从前面、从上面、从左面进行观察。 老师用照相机讲模型拍了下来,贴在黑板上。 (1)说一说

从前面看,你看到了什么?用语言叙述。

估计:①我看到的是两层,第一层3个正方形,第二层1个正方形,放在第一层的最左面; ②我看到的是3列,第一列是上下两个正方形,第二列一个正方形,第三列 也是1个正方形。

(2)找教室两侧的学生进行验证。 (3)画一画

师示范,把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中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3.学生尝试:

(1)从上面看,你能看到什么?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1号同学摆出这个模型,2号同学观察验证。 (3)请一名同学把看到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 4.学生独立完成: 从左面看,你能看到什么?把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找一名同学板画。 教师及时点评。 5.试一试:

(1)请2号同学摆出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模型,两人一组观察摆好的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把看到的形状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2)每大组中的4名同学1号和1号、2号和2号相互检查。 教师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6.交流:学生可能摆出下面的模型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3.学生尝试:

(1)从上面看,你能看到什么?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1号同学摆出这个模型,2号同学观察验证。 (3)请一名同学把看到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 4.学生独立完成: 从左面看,你能看到什么?把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找一名同学板画。 教师及时点评。 5.试一试:

(1)请2号同学摆出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模型,两人一组观察摆好的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把看到的形状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1)大屏幕出示,欣赏由四个正方体组成的模型。 说一说,从不同角度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对难点问题进行训练,搭建模型,进行验证。

从前面你看到了什么?从上面你看到了什么?从左面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经过实地观察进行验证。

三、合作中搭建模型,竞赛中提高效率 玩儿法四:看形状,摆模型

由四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的模型,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如下,想象形体的样子,

摆出符合要求的模型。

以大组为单位,想一想,怎样安排合理人员才能做到摆得又对又快的? 从前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生:四个人合理分工:一人从正面看,一人从左面看,一人从上面看。 小结:我们用四个正方体任意摆出的模型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而有了具体要求后摆出的模型,种类就减少了;条件越多,符合条件的模型也就越少;符合题目要求的模型只有一个:

三、玩儿中学习数学,玩中收获快乐

1.连一连,从前面看到的模型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大屏幕展示,学生及时评价,全部做对的给自己得100分。 2.搭一搭,填一填 (1)大屏幕逐个出现模型,学生快速动手摆出模型。 (2)出示题目: ① ② ③ ④

A B C (1)从前面看是图B的有( )。 (2)从左面看是图A的有( )。 (3)从上面看是图C的有( )。 提问:怎样做才能没有遗漏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相互评价,最后集体交流。 3.根据三视图画出形状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四、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今天,我们用四个正方体来搭建不同的模型,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了方格纸上;同学们还能看形状摆模型,收获了许多。今后我们还要学习用五个乃至更多的正方体来搭建模型,进行观察操作。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玩中学习数

从前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2)每大组中的4名同学1号和1号、2号和2号相互检查。 教师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6.交流:学生可能摆出下面的模型

推荐第5篇:学习MS EEPO 教学方式心得体会

学习MS- EEPO 教学方式心得体会

2011年9 月15 日至17 日,我有幸聆听了县教育局举办的MS-EEPO基本功(II)第三批项目培训会的专题讲座,观摩了MS-课型方式、MS-学习方式、MS-评价方式。孟教授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是注重知识性,欧美教育的优势是注重个性和创造性,如果能把二者进行整合,那就可以上出世界水平的课,有效教育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研究出来的。在他研究的较为成熟的六种课型中,最常用的是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两种。根据这两种课型,他认为,教师能否交出主动权,是传统课型和新课型的分水岭,只有交得出主动权,才可能形成互动—主动—能动的局面。基于这样的理念,孟教授认为,评课有多种方法,但传统的评课方法由于要面面俱到,虽然评课者和被评者都很累,却往往评不到点子上。孟教授讲解了有效教育的项目性评价和经典性评价两种方法。前一种评价是从知识点或关键点的强化次数、流程、梯度,以及听看讲想做和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的水平、主体互动的水平几方面进行评价,后一种评价是以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指标进行点评,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多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师与生、生与生、教材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一节课。”这些问题困惑着许多教师,孟教授所总结和创造的方法论,在许多方面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参加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理念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强调时间加汗水的收益,作为教师要有国际视野,有科学的教育观,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科学,具有先进性和大众化。要大胆创新,要改变落后的现象,继承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学会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条线上耕耘。博采众长,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观点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我所用。过去的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多有不成熟之处,孟照彬教授认为是实践的行动路径有问题,像自 2001 年开始的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先由一些专家学者制定出了课程标准和教材,行动路径是

从中心城市对边远城市再到广大农村进行推广,在城市中能实现的理念,到了广大农村却出现了较多问题。而孟教授的行动路径是从大众性到先进性的思路,先从农村学校→乡镇学校→城市→发达地区。孟教授建议大家要多反思,不要盲从。他提到反思的5 个方面值得借鉴:1.静下来思考。面对新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MS-EEPO 非课题制,只是一种教育改革。 2.多探索。教育实践不可能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就下结论,轻言好或者不好都是不可取的。要经过若干次的实验才能有自己的结论。3.反对齐步走。正常的改革应该是1/3 左右的支持者,1/3 左右的反对者,1/3 左右的观望者。这样的结构才能推动改革的进行,这个理念给我们不小的冲动,听惯了支持的声音,确实应该习惯有不同的声音存在才是一种思辨。 4.不要僵化。他还提倡大家不要僵化,要创造一种文化:失败文化。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不可能 100% 成功的,虽然教育具有特殊性,为了减少风险,他在初期采用的是微型课、轮动课实践。5.机会常在。他提倡大家多思考,自主创造一种新课型方式,教育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二、功能化操作

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孟照彬教授是对其中几节课进行了高屋建瓴式的点评,其中提到了教育的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流程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和学科性评价。如经典性评价“第六种教学方式”(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前瞻性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的体现。而这六点也是教师做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既以“第六种教学方式”(知识性 —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六个指标备课,也可以以这六个指标评课,为教师指明目标,而这样的目标是适应与任何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型的特点选择任何一种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灵活运用。

三、有效调控

在三天的观摩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约定”。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个“约定”是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每天都用的教学要求。说它陌生是因为在 MS 教学方式中,师生对约定运用更广阔,学生们在与教师的约定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例如,

认为他说得对请伸直拇指和食指表示赞,错就把两个食指交叉举起来;掌心向着老师表示同意,反之表示反对;当你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要尽量的地面向更多的同学等等。因为有了有效的调控,就可以更全面、高效、快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可以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避免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能放不能收的吵闹现象。

总之,在 MS—EEPO 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注重专家引领和理论指导,更要强调一线工作经验的交流分享,选择MS—EEPO 实验的教师代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避免“花架子”、走形式,以使教育实践更具实效。通过聆听讲座,使我们体会到孟教授“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互动、主动、能动)” 教育思想的前瞻性;通过教学观摩,让我感受到MS—EEPO 的引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灵气以及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学生们在互动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激发。孟教授与他的 MS-EEPO 给与会教师许多新鲜的名词、崭新的理念、值得深思的方法与策略,而这些不是一两天培训能领悟的,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推荐第6篇:新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新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

推荐第7篇:移动支付新方式

移动支付新方式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你去买了一盒烟准备付钱,却发现身上没有现金,卡也忘在了家里。没问题。你伸出右手食指,绿光闪烁,扫描通过。于是付款完成,带着烟回家。就是这么的简单。

新兴的支付技术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目前,在美国所有销售网点的交易中66%用卡完成,而在英国这一数字也将近50%。不过,虽然离真正的无现金社会出现还有相当长的时间,但大量革命性技术的出现会让现金在不远的将来变得可有可无。

未来是否真的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或者这只可能出现在《少数派报告》等科幻电影里?预测未来并不容易,但我相信科技的不断进步最终会宣判现金的死刑。虽然目前还没到那一步,不过一个无现金的社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最近的研究显示,许多人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完全停止使用纸币及硬币。就拿非接触式卡来说吧。它们非常适合微支付。能在几秒钟内刷卡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要带一堆零钱那么麻烦呢?31%的人会因为没带够现金将商品放回货架。消费者渴望新技术所能带来的便利,同时零售商也因为缺乏多样化的支付手段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的流水。

非接触式卡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如今大型零售商都支持使用非接触式卡消费,但许多独立的小商店却不支持。然而随着我们慢慢习惯了非接触式卡的便利,我们会希望任何一个消费场所都支持这一支付手段。在国外,这一梦想正在成为现实。在冰岛,公交车不收现金;出租车默认你是刷卡付钱;咖啡店也希望你刷卡,即便你只是买一杯浓咖啡。瑞典紧随着冰岛的脚步。将来美国和英国也会跟上。

驱动这一变革的不只是我们对于更少步骤、方便快捷地完成购物的需求。未来几年,零售商处理交易的成本将会出现大幅的下降。银行对零售商收取的信用卡、借记卡支付处理的费用将从原先相对较高的水平大幅回落。不久后,欧盟将对银行对零售商收取的信用卡支付处理费用进行封顶。因此,未来几年,非接触式卡的支付方式将会出现在欧洲绝大部分的商店中。

几年后,使用智能手机完成支付也会成为主流。现在用手机完成支付已经是一种潮流了,除了手机用支付宝付款,更先进的是有智能机与POS机合体的手机。现在人气不错的龙者支付手机,手机带卡槽,可以刷信用卡银联卡,收款付款都很方便。出门真的可以不用怕没带够现金了。073185527890.电话可咨询。我们一直在谈论用手机实现付款,说了至少有十年时间,如今这一刻终于来到了。

一家名为Paym的英国服务商提供的移动转账应用允许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实现向零售商或朋友转账。从不久前该服务推出到现在,已经有50万个手机号码完成了注册。到今年年底,该服务将支持英国90%的银行账户。

移动手机运营商、科技集团以及PayPal这样的支付领域根据专家也推出了许多类似的应用。英国经济商业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Economic and Busine Research)预测,到2018年,使用手机购买的商品及服务的价值将会从去年的48亿英镑增长将近两倍,达到142亿英镑。

所有这些进展都意味着我们用到现金的地方更少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像现在这么担心钱被偷了。开启无现金时代的技术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安全保护,比如说,如果手机不慎遗失,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远程关闭手机上的电子钱包。抛弃现金,就大大降低了被抢劫的风险,而且使用电子支付可以记录所有的交易信息,从而能够更方便地管理个人财务。

最近的研究显示,47%的人认为十年内我们将会使用指纹完成付款。真说不定呢。有了这样的公众期望,也许使用指纹在超市里买东西这样的场景真的会从好莱坞大片搬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推荐第8篇:新三板融资方式

新三板融资方式

新三板融资方式主要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确立了以“小额、快速、按需融资为特点、符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市场化融资制度。

一、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企业的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新三板股权融资具体如下:

1.定向发行: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挂牌公司可定向发行股票,包括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导致股东累计超过200人,以及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公众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两种情形。公司挂牌同时可以定向发行股份(类似IPO)。 发行对象:特定对象的范围包括下列机构和自然人:

(1)公司股东; (2)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员工; (3)符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的自然人投资者、法人投资者和其他经济组织; 公司确定发行对象时,符合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35名。

2.橱架发行:公司申请定向发行股票,可申请一次核准,分期发行。自中国证监会予以核准之日起,公司应当在3个月内首期发行,剩余数量应当以12个月内发行完毕。首期发行数量应当不少于总发行数量的50%,剩余各期发行的数量由公司自行确定。

3.小额豁免:挂牌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不超过200人的,或者挂牌公司在12个月内发行股票累计融资额低于公司净资产的20%的,豁免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核准,仅须在每次发行后5个工作日内将发行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4.监管宽松:募投项目不是定向发行的必要条件,不要求披露具体项目情况,只要求披露募集资金投向;定向发行股份没有限售要求;定向发行没有时间间隔要求。

二、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债权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决企业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不是用于资本项下的开支。

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可以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股转公司正在制定挂牌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相关规则。未来新三板挂牌公司有望可以公开发行债劵。

推荐第9篇:新的集资方式

新的集资方式----面向职工的集资 海航集团近日推出一款股权收益权受让信托计划,其年化收益率高达13%,而认购金额门槛仅为1万元。这款信托计划只是向海航集团内部员工发行。本次信托计划资金使用人是海南交管控股有限公司和洋浦建运投资有限公司,为集团股东。发行管理机构为渤海信托,也是海航旗下子公司。

据记者报道,这样的模式已在海航运行多年。信托计划的目的,有用于向海航集团增资,也有用于流动资金增补。为了安全,信托计划委托银行存管,为此向银行支付手续费。海航集团曾经出具承诺:若用款人未能如约还本付息,则海航集团根据代为履行义务。 事实上,这样的融资手法在不少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并不鲜见,大多认购起点较低,预期收益在10%~15%。例如,中铁五局就曾委托兴业信托设立规模三亿元的单一资金信托,并制定了详细的集团内部募资计划,多次召开内部动员大会号召员工出资,认购门槛仅为5000元。

动辄10%以上的预期收益率也被看做员工的福利之一。目前,没有人质疑这种蚕食国企利润是否是国资流失的另类形式。

1以企业或者工会名义与职工签订内部集资信托的基本模式大体为:○《授权委托信托协

2由工会与信托公司签订合同,完成资金向信托专户的划议书》,完成职工向工会的集资;○

3信托公司再把募集资金发放给用款公司。4约定的还本付息日到来时,转交付;○○信托公司

5再由工会按约定向职工分配收益。 向用款方收回本息,再将资金划拨至工会指定账户;○

司法实践中,企业向内部员工的集资基本没有认定为非法,企业破产清算时,还会根据集资协议区分其中优先受偿部分。在现行法律中也没有内部集资非法的禁止性强制规定。重大差别在于大型国企的信用比民企更高,发行成功率更高。

国家调控房地产手段之一是限制开发商贷款,于是不少房地产企业也借助信托内部认购的方式来补充资金,用于开发新项目或偿还此前贷款。因为内部员工对企业的情况更为熟悉,募集资金十分快速顺利。据信托公司和银行人士透露,有不少外部人士托关系借助内部员工的名义认购信托项目。

这种模式使国家房地产调控的资金紧缩政策,部分失效,只是房地产开发资金成本上升,泡沫风险继续加大。

推荐第10篇:初中化学新课引入方式的研究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新课引入方式的研究》心得体会

南雄市新城王锦辉中学 李荣琼

无意中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看罢,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上课开始,学生的思维一般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徘徊于上节课的疑虑中,有的则沉浸在课间的娱乐中……如果此时教师不是生硬干瘪地直奔主题,而是以一个新鲜、恰当的内容作为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兴趣,不但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甚至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因此,新课导入绝不是伎俩,也不是噱头,而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更是一门艺术。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确实好新课的导入,正如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起着新旧课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所以讲好每节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但这绝不是教师只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需要教师增强对教学新课导入的设计意识,挖掘教材,对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创新、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收获成功。 下面就新课导入的方式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体会。

一.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基本方式 1.设问引疑导入法

心理学认为,读书需要思维,思维始于问题,智力发展也是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学过程又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用设问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第二章《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我通过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 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我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由此而导入新课。通过设疑,学生情趣盎然,急于学到新知识。 再比如,在讲 “分子”概念这节课时,我先演示蜜蜂从很远的地方,奔向花丛去采蜜的拉动片。针对投影片我设疑,蜜蜂为什么从很远的地方奔向花丛呢?带着这一向题导入新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思维异常活跃。 2.以旧拓新导入法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教材本身的系统性,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即通过复习已

1 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但这样的导入,教师要摸清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先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明白学习气体制法一般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3.悬念激趣导入法

在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碳酸钙》这节课时,一上课就出示贵州石林中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投影片。我问同学们这种景色美不美,同学们说美。接着教者就提出这种美景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导入新课。通过投影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维,强化学习动力,但切忌为兴趣而兴趣,要做到点到为止,做到活而不乱、留有思维余地。这种导入新课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典型实验导入法

学生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实验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并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所以精心设计一些涉及到新课内容的,又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电诸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通过实验巧疑布阵、设置悬念。例如,把除锈后光 亮的铁丝拿给学生看,然后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出,看到铁丝表面有一层紫红色的物质出现,学生好奇,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因势利导导入新课《铁的性质》。 5.借助事例导入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例如,我讲“一氧化碳性质”的教学,用宣读新闻导入。

一上课,我拿出一份2008年的剪报,向学生宣读:某中学一女生宿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刺激、醒目的标题,立即吸引全班学生急切了解报道的详情。接着读:12月2日凌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镇中学一女生宿舍发生煤气中毒事件,截至2日晚上22点,11名女学经抢救无效死亡截至2日晚上22点,11名女学经抢救无效死亡,一名学生正在抢救。据记者了解,发生事故的堆子梁镇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冬季采用炭炉取暖。事发时,该校四年级12名女生同住一间宿舍。事件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学生听罢都震惊了,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一氧化碳会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第11篇:课堂的反思――新教学方式学习感悟

新教学方式学习感悟

课题类别 ____________初中语文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 _落实新的教学方式与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__________邵明星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 _______临沂第九中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2011年12月8日___

新教学方式与效率的学习

――新教学方式学习感悟

一、通学新教学方式的情况

(1)综合性教学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2、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3、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

4、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模式

5、永威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6、兖州一中“三步六段”教学法和“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

7、河南焦作市许衡中学的“强化备课,学案导学”模式

8、鱼台一中——“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学科单一性教学模式

1、北大附中特级教师张思明老师的高中数学“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

2、江苏杭州大学教育系兼 职教授邱学华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

3、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的中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4、福建华东师大一附中张思中的“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5、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中学语文“六步”教学法

6、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泠沅的中小学数学“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模式

7、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

8、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

9、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熊飞的中学数学“诱思探究”教学法

10、山东财政学院副教授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思想

11、北京现代教学研究所所长马承的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

二、学习课改中各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表现出的共同点

(一)、注重预习(自学)

“预习”是在上课前,还是在课堂上,教师是否要提供预习提纲,各地做法不同: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师生共用,上课前教师把讲学稿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完成“讲学稿”上的题目。“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有人指出,“讲学稿”存在着“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 校长陈康金则认为:生成应该是动态的,预设必须有。“讲学稿”的预设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为老师提供了课堂讨论和拓展的空间,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解决“生成”的问题。

“学案导学”的学案内容设计容量也要由刚开始的细致、全面到后期简单明了过程,甚至达到学生没有学案,在“隐形学案”的引导下完成合作交流,质疑解疑,总结反思的自主学习过程。当然,达到这种境界,还需要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来完成。

濮阳四中“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自学”,是在老师引领下的“自学”,在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上,初期要给学生出示完整的以问题为主的自学指导,并从提问题的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自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是自主的、合作的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互动”的基础。

杜郎口中学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

洋思中学的“先学”,不是要求学生堂堂课前预习,因为课前预习也有一些困难:如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有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教师指导达不到相应的效果等。而课堂中的先学,是在

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西峡经验不提倡课前预习,一切学习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完成。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但是,为了在课堂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发性地查阅资料,这要比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效果好得多。

(二)、注重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濮阳四中“ 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是“互动”,通过“自学”,大家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交流,这时,老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相互问答,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通过“生生互动”,一般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余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师生互动”时让老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洋思人摸索总结出来的“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西峡县教师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东庐中学要求教师用“讲学稿”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要保证学生有看书时间,保证学生有思考时间,保证学生有讨论时间。教师课堂实施点拨,要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杜郎口中学在近5年的探索中,教师逐渐形成了一套“对付”学生不发言的办法。不经过长时间的主体参与活动,学生的表现能力决不会现在这么强。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有一句学生名言很能说明这一点:“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

(三)、注重训练(作业、检测、实验)

洋思中学的“当堂训练”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只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学生不得抄袭。“当堂训练”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则。选练题目要适度、适量。适度就是难易适中,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学生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三是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选练题目要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东庐中学要求每个老师都要“下题海”,对收集到的习题进行筛选、改编,一道题落到“讲学稿”上,要经过备课组每位老师的审核,每个老师都要先做一遍,体会一下难度,“议一议”题目放的位置是否合适,考虑学生在做的时候可能有什么样的思路,需要设置什么样的台阶,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教师要采用面批、个别教学及补标测试等辅导形式,完成“周周清”任务。

(四)、注重质疑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从何而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老师提出问题再灌输给他们,要好得多。”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

有人评论:洋思课堂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但洋思的课堂依然是教师预设问题多,学生被动思考多。学生必须按照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去阅读教材,学生必须按照教师出示的习题去巩固练习,整个课堂仍然是学生解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少。

与洋思、杜郎口的教改经验相比,西峡的教改实践更具颠覆性。传统的课堂导入常常是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而西峡的课堂导入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而后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传统的课堂练习多是由教师出示题目,教师评价,而西峡的课堂练习则是由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师预设的问题多,生成的问题少,而西峡的课堂,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师常常被学生出其不意的质疑“问住”;传统

的课堂,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布置作业,而西峡的课堂则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

从学生被动做题到学生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学生自编自练更具有亲切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

(五)、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

濮阳市第四中学用“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并不要求每个学科、每节课都严格应用这种模式。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灵活运用。每一门学科、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发展出了各自的“变式”。“自学”的方式应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比如:语文、英语的“自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读”;数学的“自学”主要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收获感性知识;新授课的“自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新知识,提出困惑,是“互动”和“检测”的基础;而复习课的“自学”,则是让学生自己升华已学知识,形成更高层次的、完整的、准确的知识体系。

教学模式不能代替教学内容,它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

西峡县学习洋思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他们发现,洋思中学的课堂偏重于追求教师预设问题的解决而缺失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与新课程倡导的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理念仍有差距,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他们鼓励教研员和教师要学习洋思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边学习边推广,边实践边发展,到2006年,一个源于洋思经验经过本土实践的新课堂模式正式诞生了,他们将这个新模式命名为“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很早就有学者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样我们可以指出: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三、感悟与反思

1、这些教学方式都取得成功,且成绩斐然,及至在全国大地上都年久掀起了学习的热潮,是我国课改以来,取得的辉煌成果。成功的原因就是课堂的高效,令学生成绩突出。

于是我们反思之一:

这些课堂是有效、高效的成果是什么?是怎样有效、高效的?用了多长时间有效、高效的?教师和学生都有哪些有效或高效的行为?能否制定个标准,让所有教师都有得可学?发挥学生的哪些方面?怎样发挥?

1、文化和体制。文化和体制是纪律、管理、组织、方法、程序等的综合体。文化和体制有四个层次:学校文化和学校体制、班级文化和班级体制、课堂文化和课堂体制、小组文化和小组体制。

2、组建强势的小组集体。因为不管哪种新教学方式,都共同点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懂学,会学,学会,最终形成学的能力、态度、情感,真正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组建起来的小组,只有小组能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最强势的小组。这是衡量小组组建是否合理,是否能发挥作用的唯一标准。

3、再次才是课堂的操作。具体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

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参与文献: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第12篇: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教学总结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物理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心得体会,同时举例说明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给我一定的启示。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

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13篇: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一、高中物理教学概述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校的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精神,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我们既要面对学生素质较差的现实,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自体验、亲自感受所学的内容,通过连续不断地消化新知识,实现学习的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尚未认知的新事物,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 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好课;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千篇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重继承而不重创新;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 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三、物理教学探讨

3.1 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3.2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3.2.1 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 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3.2.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四、总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14篇:教学反思:教学方式

教学反思:教学方式

任何工作都需要不断反思,老师更是这样。请看本文!

在《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学反思 www.daodoc.com)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第15篇:271教学方式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表述准确具体,落实性强,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并紧扣目标总结归纳。

1、研究导入技巧,导入要设计好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解释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

3、紧扣学习目标,回扣学习目标,条理清楚。

二、课堂注重\"三量\":

容量大、思维量大、训练量大。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推进过程紧凑。每堂课的设计要符合\"271\"课堂的五环节学习法。

1、在突出落实,确保效益的前提下突出“三量”。

2、杜绝就题论题,搞好分类总结与提升,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3、课堂要注重知识发生过程,如概念、规律、原理、公式、定理、事件等。

三、学习小组建设:

小组长真正发挥分动力机作用,小组合作好。全部投入紧张学习,讨论效果好,学习质量高。展示省时高效,分层讨论解决问题,展示重点。评价自然顺畅,激励到位。

1、讨论要突出重点,解决自学未解决的问题。

2、高效讨论,先进行一对一讨论→组内讨论→反馈疑难。

3、展示人人有事干,有具体目标和任务,展示出错多且需进一步总结与强调的问题。

4、搞好分类展示,为点拨提升打好基础,展示要脱稿。

四、预习自学:

任务明确,要求具体,自学积极,预习充分。学习兴趣浓厚,目标达成率高。

1、把课堂预习学案变成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明确具体,预习不会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讨论时重点研究解决(对笔下误等会而不对问题自己解决,不作讨论)。

2、自习学案单独设计训练学案,自习用做限时训练,注重分层布置作业和训练。

五、疑难点拨:

问题解决到位。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认知过程。点拨疑难,解决难点;指导学法,注重规律总结。

1、点拨一定到位,点拨的时间符合学习内容;点拨学生讨论和展示解决不了的问题。

2、点拨的问题是经老师进一步“再备课--深加工”的疑难反馈问题,并且讲深讲透。

六、基本功:

板书设计科学,师生展示认真规范;用普通话授课,语言准确、清晰,专业术语表达规范,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大方、热情。恰当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

1、语言要清晰准确,富有激情和热情。

2、板书分栏设计并一笔一划书写。

七、当堂过关:

抓落实清底子,让学生当堂反刍和总结,落实当堂检测。

1、每堂课必须有总结反刍。

2、每堂课必须有当堂过关检测。

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解读

山东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一、“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

3、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二、“271课堂法则”释义

1、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

2、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帮助把这5个学生成绩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个优秀学生资源,让他们明白,给别人讲一遍,胜过自己考虑两遍,同时再给他们出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35个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同时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三、“271高效课堂”模式

(一)课前准备

1.老师要提前到教室,组织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发放好学案,准备好多媒体,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2.规范板书学习目标至黑板的右上角。

3.鼓励学生通览学案,初步感知本节课复习内容。

4.组织课堂,起立并互相问候,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目标解析

教室简要的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联系高考简单解析其地位,增强课堂针对性。

(三)回顾训练

1.学生自主总结上节课复习内容。

2.通过针对性的题目对重点内容进行训练。

3.小组展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并由此引入本节课复习内容。

(四)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前由老师提出要求,包括时限、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 2.以学案为中心,结合课本等相关材料,自主学习,强化记忆。

3.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号出现的疑点和新发现的问题,准备好讨论的自主内容。 4.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必须安静(记忆内容除外),集中注意力,快速、高效、按时完成自学任务,绝不能任务未完成就开始讨论。

5.引导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中清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好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6.学生自主学习期间,老师要一边巡视一边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五)有效讨论

1.讨论内容为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的问题和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重点问题。

2.讨论规则:讨论前由教师规定讨论的时间和要求,由小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进程;先小组内分层一对一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扩大至小组讨论,其中A层重点帮助解决B层问题,C层旁听学习或先整理C层讨论的成果;然后B层帮助C层解决,A层进行自主拓展;问题经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至老师手中。

3.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积极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掌握学生出现问题的一手资料。

(六)合作探究

1.分组展示:总体原则是B层展示,A层点拨,C层提升。(1)各组任务不同时,可让小组顺序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负责质疑、提问和补充。(2)各组任务相同时,可利用评价调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并把竞争结果作为评价依据。(3)各组任务互补时,要让相邻两个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成果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过程中学习他人好的做法,同时要注意该同学前面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适用于量较大的作业或检测的评价。 2.老师负责控制展示进度,调节好课堂氛围,并及时记录出现的典型问题和新生成的学习目标,为点拨评价做好准备。

3.老师针对各组的展示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形式可用分数、掌声、口头表扬等形式进行。

(七)点拨评价

1.对于记忆内容可先进行组内一对一互查,然后由教师提问,由各小组主动回答。 2.对于非记忆性内容,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纠正、完善,指导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复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

3.老师围绕既定学习目标或生成学习目标对本节内容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重点,剖析难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4.课堂上要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梳理本节课内容,整理笔记。引导学生注意别人想到自己却没有想到的答案或创意的记录

5.根据内容的不同,高效展示和点拨评价环节可以结合。

(八)检测落实

1.老师以课堂检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

2.下课前学科班长要根据各组的表现和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点评。

3.课堂最后由老师小结课堂内容并布置适量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精选;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提高;要设计分层,不同层次的同学完成个性化的作业;要规定时限由学习小组长督促及时完成收齐上交,由课代表送任课老师处。

4.老师要及时批阅作业,及时反馈,并做好个别学生的面批和谈话,强化落实。

四、“271高效课堂”模式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每组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后分层解答疑问;

(2)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3)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

(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佐料,自然顺畅。 3.编好用好导学案、训练学案:

(1)导学案、训练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高效课堂”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2)导学案、训练学案编制要走程序,提前一周确定好编制人,每周一编制人开始编制学案,周三与两位备课组长和包科领导研讨修改定稿,周四发给各位老师,每位老师要都做一遍,周六最后定稿印发给学生。周一集体备课最后再对学生的使用进行通研,对内容再修改。学校检查用红笔修改了的学案。

(3)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4)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 (5)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4.认真备课:按“271”课堂的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清出底子。每节课后要跟上巩固性练习,不怕重复,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二)课堂步骤及具体要求

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注意标记。做学案一要强化思考和规范,二要书写认真、标注清楚,一定用红笔记出自己的问题,注重题型、思路、规律的总结。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这样发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注意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老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敢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以上三个环节约占课堂30分钟时间,即“271”中的“7”)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句学生讲解点评。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展示,每个组选一名代表,同时到黑板上展示,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和两块小黑板。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用其它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其他同学一律做导学案,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事可做。同时也可以进行小组间展示,未参加黑板展示的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又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可用于训练量较大的内容或拉练检测。然后老师再进行点拨,老师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的讲要语言精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该环节约占10分钟,即“271”中的“2”)

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下课前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典型题本。分层次布置适量的自习作业。(该环节约占5分钟,即“271”中的“1”)。

第16篇:改变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黑山寨学校 韩玉荣

2016.1.20

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学习方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而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机的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结果和目的。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新课程理念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教学提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机会和权利,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究的价值,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也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这种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达到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会带来积极的学习效果,反之,则效果不良。可见,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深远。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如今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二、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新课程理念体现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爱语文源于学生对语文产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与喜爱。在语文课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情的陶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语文的快乐,学生就一定能爱上语文。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对于鲁迅作品的理解,孩子们有些困难。初读课文时,孩子们对于鲁迅的作品中的一些词语,学生现在读起来有些陌生。 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就不必追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还有一些词语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作了通俗的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

三、教学生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环境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作品主题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有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成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好心灵,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对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继续学习这种写法,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出示课件同时配上我的讲解,孩子们对重点句的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教师再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理解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让他们用朗读表达自己的体会。

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所至,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庄严地把自己掩埋在“百象冢”旁。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课文讲述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激发了学生钻研的乐趣,学生为寻找问题而绞尽脑汁,老师则从说教中解脱出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使之在教学进程中获得解决,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让我们在这种探求中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吧。

五、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才能有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学生自主了,也相对自由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容纳错误的行为,当学生发生不正当行为时,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长在课堂纪律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首先是自律,然后要求本组成员严格遵守纪律,根据课堂程序一步步向前走,并及时提醒开小差的同学跟上小组合作的步伐,不让他们掉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灵动起来。

第17篇:改进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实验研究报告

南安市小眉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几年来,我们立足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课题研究破解教学难题,以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扎实开展“同课异构”、“同专题片区研讨”、“有效教学志愿者支持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先后开展“指导——自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等专题研讨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两读”(读懂课标、读透教材)活动。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理念逐渐地被我市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并不断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一定程度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等新的角色定位,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至今还只是停留在表层上,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外在形式上的变化而已,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如何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当前我们广大农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全面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积极参加了南安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开展以“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努力转变课堂中以“教”为本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

1、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3、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专项培训,引导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加强日常课堂教学的研究,促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听课、议课、比课、研课,不断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进程

2011年1月—6月为准备阶段和试运行阶段; 2011年7月—2013年6月为实践研究与探索阶段; 2013年7月——2014年6月为实践研究总结提升阶段。

四、课题研究工作措施

(一)优化师资,提升素质

在优化高效课堂的进程中,我校重点凸显两个原则:一是教师整体素质养提升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二是名师工程与青蓝工程相统一的原则。

1、课题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课题组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模式下,校长主持课题,骨干教师负责重点课题,全校教师人人进行课题研究。每个课题均来自一线教学中的实际困惑。

2、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全面提高

教研组的课标教材培训,年级研修的知识体系图,校内校外的专家指导,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日以丰富。

校本内部培训具有针对性。比如,对全体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分年级进行研修活动;然后分学科分年级整理出学期知识体系图,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体系结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重点难点,为有效教学打好坚实基础。校本外部培训采取让培训对象“走出去”、将教育教学专家“请进来”的方式。并规定教师学习归来要做到“三个一”:交一份学习心得、做一次交流汇报、上一节观摩课。

3、才艺培训,让教师一专多能

第二课堂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亮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全体教师进行才艺培训。由校长和教导主任把关,让合格的教师承担兴趣小组辅导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师资素养的提升。

(二)分级组织,分层实施

建立“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小眉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开展高效课堂知识竞赛,学校要求教师要根据个人实际制定出自我达标方案,教研组制定年度达标实施方案,教导处制定校级达标方案,逐级推选,层层选拔,初步形成校内课堂教学教师梯队。

(三)集体教研,追求实效

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研讨,发挥集体备课作用;教师每节课进行全程反思撰写“教后记”,关注教学行为改进;学校实施课堂教学诊断制度,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年级整理课堂训练习题集,开阔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抓好一个“实”字:即在备课、讲课、研讨活动中,学要求教师真正在做到去繁求简,去伪存真,不走形式,不玩花样。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还原真实课堂,简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工作务求实效。

突出一个“研”字:一是通过开展同课异构研讨课,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二是学校依据课改要求,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课后要求教师写“教后记”进行全程反思,关注教学问题的行为改进。三是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诊断制度,探究发现执教老师的教学经验、特色和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在作业改革上着眼学生发展,要求教师使用好学校整理出的课堂训练习题集,精心设计作业,做到数量少、形式活、分层次,布置研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开阔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追求一个“效”字:在教学常规落实上,学校专门制定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和落实教学常规的具体措施,对教师教案、教学反思、备课、听评课、训练题、业务积累等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夯实教师技能,提供课堂高效的保障。

(四)专家指导,比赶帮超

我们邀请市、片区专家和骨干教师先后来到我校现场教学示范,引领指导,使我校的高效课堂工作和学生自主学习迈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在以校领导班子、教研骨干的示范引领课的带动下,各年级各学科教师的高效课堂组内和校内达标活动出现了“比、赶、帮、超”的感人局面。

五、课题研究成效

本课题经过历时3年的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了课堂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我校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知识灌输式和题海训练式,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构建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呆板消极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这是当前我们走进课堂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的。在课改以后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近年由我校教师在各级执教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提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然而他们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时配合默契,有分有合,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也很强,每次班队活动、学校集体外出或课间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活动质量都很高。

(三)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研究,我校的老师得到迅速成长,由于参与课题研究,迫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观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改研究的骨干,大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课改实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了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成就了高效课堂。三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同时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将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六、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教师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教师担心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认为把每个知识点讲得越细,学生就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养成了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部分学生不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和作用,自主学习效果不理想。

2.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目前,部分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探究,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只有被动地接受;有的学生不会选择学习目标和方法,或者简单仿效同学的做法,或者必须在教师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有的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时,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或者对发言不感兴趣,在研究问题时,不知道究竟要研究什么,如何下手。

3.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种种误区

当前,教师在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误区: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有名无实。一些教师只满足于环节的设计,不看重合作学习的质量。二是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有的教师不明白自己在自主性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造成课堂放任自流的局面,达不到教学目的。三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发挥不平衡。四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发挥的肤浅。有的课堂流于形式,而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其自主能力和创造的潜力不够,无实质内容或实际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4.传统的评价方式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侧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仍以传统的评语、考试成绩为主,仍偏重量化的结果,而忽视实践及能力的考察。针对这样单一的、片面的、静态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对策就是死记硬背,而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

针对问题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1.学校和教师要纠正并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

学校和教师必须做到四点:一是转变观念,树立明确的“学材”意识。二是摒弃包办式教学模式,从讲深透讲全面就是高效率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要坚决抛弃那种老师代替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三包”(包动脑、包动口、包动手)的做法。三是树立现代时间观念,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上的“自留地”。教师在备课时要好好设计,哪些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准备给学生多少时间,要将尽可能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块时间“自留地”。四是树立民主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从当前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在引导上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二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三是注重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

3.引导学生树立新型的学习观来提高创新性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自主学习不仅包括课上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讨论等课堂活动,还包括课下合理制订学习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并调节学习过程,及时准确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学习观念上,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强化主动学习的观念。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不断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二是在学习资源上,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要拓宽学习资源,把学习资源拓宽到与课本相关的书籍、文章、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资源。三是在消化吸引上,实现由“复制”向“探究”的转变。

4.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形成多元互动的评价,让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参与到教育评价过程中,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如家长可对子女参与家庭活动的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评价;社会人士可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评价自己及同学的表现,引导他们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启发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思而努力。学生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不足,及时改正。

第18篇:儿童教学方式

根据6-12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摘要:在心理学的大家庭中,发展心理学属于基础学科,儿童发展心理学则是发展心理学中最受关注,也是得到最充分研究的一个分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研究,但最有效的应当是从他们的认知发展过程来看,而研究他们的身心发展变化主要是为建构适当的教学方式做铺垫。

关键词:儿童 认知过程 发展心理 教学方式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我国的发展心理学在科研队伍、学术活动、科研论文和书籍出版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可以说是空前进展、研究成果涉及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等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纵向研究、毕业发展研究不断涌现。当前关于儿童发展的看法,都是已经过革新的观点。中世纪的研究者把儿童看做“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形成的不好的成年人”①。到了

17、18世纪,人们哲学观念中才有了童年这一特殊的人生发展时期,开始有人认识到“要纠正儿童的行为,就要先了解他们”那么,儿童的心理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在皮亚杰的自然科学发展观看来,智力是为帮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生命功能。皮亚杰认为,不仅在生理水平上机体要适应环境,而且在心理水平和认识水平上也都存在着机体对环境、主体对客体的适应,这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真正原因。因而皮亚杰强调,智慧就是适应,智慧乃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适应。此外,皮亚杰研究认识的方法论也取自于生物学。在当代理论生物学中存在着渐成论和预成论两种观点的对立。渐成论强调胚胎的发育是基因模型和环境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而预成论则认为胚胎发育是基因模型预先决定的,环境不起作用。可以说预成论和渐成论的对立是先天论观点与后天论观点的对立。皮亚杰吸收了渐成论的观点,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认为生物的机能和结构与认知的机能和结构之间具“同构”的关系,由此,皮亚杰认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儿童心理过程与环境极为相关,我们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为例,采取适合的导课有利于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增强他们的兴趣,还可调动学生思维,使他们积极进行思考,从而大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若要增强学生的课堂兴趣,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有趣”的内容,将一些有趣的内容恰当地融进课堂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因为求知欲,才会积极思考,进行创新,因此,教师在导课时,可结合课本的内容,加进一些有趣的笑话、故事等等,这是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践过程也来源于皮亚杰环境操纵和积极互动理论。

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观看来,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的、直接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社会的、间接的高级心理机能。前者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情绪等;后者为人类所特有,主要包括语言、思维、逻辑推理、想象、情感、意志及个性等。个体低级心理机能的获得是生物进化的产物,而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则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实质上就是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既然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那么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时就不能忽略两点认识:一是人类社会文化随历史发展而演变,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儿童,其认知发展有所不同;二是人类社会文化是多元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心理发展存在差异性,同一时代生活在不同文化形态下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历程亦将有所差异。所以,在整个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而,我们可以判断,社会原因会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根据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来看,他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这些方法应用于6-12岁儿童上,有些是合适的,但有些(比如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不适用,而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同样批判这种教学模式。因而,要使用包含合适的社会因素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儿童教学。

在埃里克森的教育发展论看来,6-12岁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这一时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我们来看看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对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这些方法中的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最可能让儿童产生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矛盾,作业可以反映学习进程和效果。因此,我们应当将这种方法用合适的手段来应用于儿童教学。例如:作业练习中不出现“差”这类极端词语。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怎样的方式更适用于6-12岁儿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因而我们应该多在现象中发现本质,对于理论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19篇:教学方式变革

第八章 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研究 主要内容:

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研究(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合理运用

重点:

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

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践应用

知识点一: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研究(自主、合作、探究)

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已进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增强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定位。终身学习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赖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景融会贯通的学习。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教学方式,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交流合作新的教育观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类似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的上位概念,它包括相对学习方法及其关系,并涉及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转变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学习方式变革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责任感,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导致学生认知过程仅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学习成为被动的接受、记忆、再现、简单应用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突显出来,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怀疑意识,鼓励对书本质疑,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立性、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并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与习惯。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主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的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在本质上它是有复杂结构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是系统的主要线索。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其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其独特性表现为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其体验性表现为重视身体参与性的直接经验,其问题性表现为突出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现代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代学习方式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知识点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缘起

自主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中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贵在自求自得。比如,孟子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在他看来,人们要获得高深的造诣,就要积极主动学习,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就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学习思想论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主学习思想,这些学习思想对于今天的自主学习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国外自主学习思想的首先提出者是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在知识的获得途径上,苏格拉底指出,不能认为知识通过移植或者经由教学过程就能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观念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并不是创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名“知识的助产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引导出来。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他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的首要地位,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协助学生学习,而不应该占据支配学生学习的地位。苏格拉底的自主学习思想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继承。

2、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他动学习而提出的。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对自主学习的含义由于不同的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往往只关注学习的一个方面,所以就对自主学习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Zimmerman,1994)通过分析、综合、吸收已有的自主学习定义中的合理成分,对自主学习的有关定义作了系统的总结。他认为学生学习是否自主,应从学生在以下6个方面是否由自己作出选择或控制来衡量。即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训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还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起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我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庞维国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他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

——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他认为如果学生自己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来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能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性环境,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无所谓自主。

——纵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他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其学习就是自主的。相反,如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与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调控,则其学习就不是自主的。

3、自主学习的特征

由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理论立场和所下的定义不同,所以对于自主学习的特征也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认识到自主学习有如下的共性特征:

(1)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自主学习的过程是由学习者本人完成,不需要他人直接干预,学习的计划和方案是自己制定,学习的时空由自己选择,学习的手段是自己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参与有关教学的决策,自觉地对学习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

(2)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相当多的时候是潜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学习的要求。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不再扮演现成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问题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靠自己主动去探索知识,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3)有效性

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述,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各种智能,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有效学习方法。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他们发挥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4)体验性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点,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量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或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自主获得的,有效的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是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出来的。所以,自主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身心体验的过程。

(5)层次性

从纵向上看,自主学习在客观上都要通过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而实现,从较低层次逐步达到较高层次;从横向上看,不同学生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适应这种多层次的要求。所以“层次化”不只是指整个学生培养目标系统的层次化,而且也意味着这个目标本身要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学生因人而异,无论是内在的潜能、先天的素质,还是外在的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个体的发展程度不同是制定学生培养目标应考虑的因素。自主学习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定位上各有侧重,所设计的问题和练习要体现必要的层次感,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从而使学生能够具有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施展个性的空间。

4、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1)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包括外部动机和内在动机。自主学习的动机一般是内在的、自我激发的。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掌握知识技能、求知的兴趣与愿望、对学习任务价值的关注等内在动机。所以,要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可采用图8-1所示的途径:

图8-1 激发和维持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示意图

(2)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身行为某些方面有意识的关注。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监控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观察,判断自己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是否偏离自己所设定的学习计划,及时调整以使自己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得以尽早实现。自我监控是一种执行过程,可激活或抑制其它过程,能对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实时评价。自我监控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个体只有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时,自主学习才能成为可能。研究表明,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具有更好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思维和学习的特征。 如何使学生形成自我监控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实施。其一是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特征的课堂准则,给予学生更多地参与制订课堂规则的机会,引导学生明确设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一种责任感,促进学生持续地关注自己的学习成效,不断地改进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其二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时间自我监控表,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在指定的家庭作业中的时间使用方式,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

表8-1 学生学习时间自我监控参考格式

(3)组建自主学习小组

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与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两种学习方式共存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互学互助的学习交流,既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部分学生学习的惰性,又可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习他人在学习态度、价值观、技能等方面的优点,取得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

(4)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要实施自主学习,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层次的课程资源,努力创造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开拓视野,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利用地理资源信息的能力。丰富的课程资源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5)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自主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重视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积极探求知识,成为知识的自我建构者。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确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对优秀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激起他们更大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对差生应给予鼓励,激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有自卑情绪的学生,要亮化其闪光点;对在学习中受到暂时挫折的学生,要给予理解和积极帮助,使他们重振学习的信心。总之,课堂的激励要真诚、热情,恰到好处,使每一个人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业自尊,增强个体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克服消极的自我概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知识点三: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探究学习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1961年,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他做了题为《作为科学的探究教学》(Teachingof Science as Enquiry)的报告,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就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当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

1、探究式学习含义

广义的探究式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涉及所有学科的学习理念、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狭义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研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体验知识的增长过程。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就教师本身来讲,乃是鼓励因材施教而变化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表现,以增进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就探究式教学内涵来看,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激发和助长学生创造行为的教学方法。即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教学过程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主要目标,是具有灵活性、敏捷性、独特性和开放性的发展性教学过程。其本质是探究式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获得提升,学生主体创造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它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素质,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原理或技术,体现出超前认识和创新的特点。探究式学习的历史演变如表8-2所示。

表8-2 探究式学习的历史演变

2、探究式学习活动特征

(1)主动性

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的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地理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控制、力求充分体现对学生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自然就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探究过程之中,积极的关心周围的问题,主动地参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优化社会活动的实践活动、亲身体会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

(2)问题性

探究活动是围绕科学性地理问题而展开的。科学性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提出的、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并且能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求知欲望。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搜集到的资料来理解问题,除了能使学生获得“活”的知识外,探究式学习也是一个使学生运用、发展多种地理技能的有效途径。探究式学习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基础,所涉及的问题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是也不能过于简单。

(3)过程性

探究学习重视过程,重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道路上的经历。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要获得可以解释地理问题的证据,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并且通过交流比较选择出可以解释问题的科学答案。通过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感,澄清价值观,形成稳定的价值判断。

(4)实践性

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探究式学习把学生看作小科学家,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来发现科学结论,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由教师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必须积极的搜集资料,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体验各种问题的情境,因此通过探究过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5)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他不局限于课堂、教材或者某一学校,学生要融入自然和社会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并把自己所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进行检验。除此之外,探究式学习还有生成性等其他特点,只有掌握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教师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

3、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探究式地理学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的。这些活动从纵向看,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活动,即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及计划、搜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以及根据现实条件灵活运用科学结论等。在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探究活动所指向的知识,而且能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方法,并养成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从横向看,探究式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许多具体的活动形式。在这些生动、多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有乐趣,主动而轻松,并富有创新精神。

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的重点寻求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知识积累向探求知识转变,强调学习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类比、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直觉思维。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会独立的学习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尊重学生的意愿,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又有利于学生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素质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探究式学习过程的基本步骤和具体内容如图8-2和表8-3所示:

图8-2 探究式地理学习方式实施示意图

表8-3 探究式地理学习方式具体内容

4、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交往性的实践,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把综合学习、实践学习、参与学习、生活学习、探究学习做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目的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探究式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探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探究式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写好探究学习的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估提供依据。

知识点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这一哲学思想。由于它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故而很快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目前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

1、合作性学习起缘与发展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儒家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已重视合作并将之运用于教学情境中。从文字记载看,教育中合作的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可以在互教中受益。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则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取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的教学来获取知识。18世纪以来,英国牧师安德鲁·贝尔和约瑟夫·兰喀斯特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性学习小组,并于1806年兰喀斯特学校在纽约成立时,将这一观念传到美国。之后,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广为应用。在19世纪的后30年,帕克带来了他倡导合作性学习的热情﹑理想和对公立学校自由﹑民主和个性化追求的强烈的执着精神。他给课堂注入了生动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创造了一个真正合作与民主的课堂气氛。帕克让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世纪之交时期一直主导着美国的教育。之后,杜威把合作性学习小组推崇为他著名的教学方法的一部分。当然,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包括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小先生制”的构想,这些观念和实践都带有合作学习的色彩,但只可视为合作学习的雏形。 合作学习从发展阶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合作学习初始阶段――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在该阶段,合作学习的研究者注意到着手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问题;

(2)合作学习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阶段――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在该阶段,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从各种实验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合作学习的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

(3)合作学习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大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在该阶段,一方面合作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另一方面合作学习与其他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于90年代中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21世纪初进入了相对成熟的时期。现在已有山东等数个省份开始借鉴和实验这种新的教学策略。20多年来,我国学者和专家对合作学习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验,走过了从移植到改良,从改良到创新的探索过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新课程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很多地理教师也尝试把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地理课堂的教学,地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也随之深入。

2、合作学习含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合作学习可使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相互促进;明确个人的责任,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各人完成任务后小组共同加工;对成果进行共同评价。这有利于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3、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

开展合作学习条件――有吸引力的主题;可分解的任务;有凝聚力稳定的团队;有激励性发展的评价;合作学习经常需要延伸到课堂之外,需要课与课之间的连续性。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其组织工作。

(1)营造和谐平等的合作氛围

教师是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只有创设了一种“需要合作”的学习情境,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在开展合作学习前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主题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合作学习中共同交流探讨,确保人人参与合作,互启互助,只有在这种和谐平等的合作气氛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2)分配合作任务、明确合作目标

教师确定合作学习内容后应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其分配合作任务。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要负责各自的任务,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

(3)合作活动的开展

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被激励和信任的时候,他们会做得最好。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扑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影响甚大。在学生对合作主题有独到的见解或者使学生的头脑冒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将极大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不完整的,甚至不够精确的意见表达给予重视和肯定,对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表示赞扬,这样学生才会没有顾虑而畅所欲言,使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掀起你追我赶的高潮。

其次指导和帮助学生参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是设计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以合作主题为方向进行交流探讨,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引导,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结果的总结和评价。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配合共同发展,教师也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参与其中为学生合作学习树立榜样。

第三合作过程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教师对合作活动时间和内容上的安排。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控。微观调控是指在活动中教师深入学生,控制课堂纪律秩序,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偏离主题、观察学生的表现、解答学生的问题、检查合作学习的完成情况和及时的点评等。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合作学习进行的有力保证

(4)合作成果交流形式

成果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成果交流了解更多的观点、获得丰富的信息,交流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书面报告形式或者成果展示等形式。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使得交流的结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5)合作学习的反馈和评价

在合作学习结束以后,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应该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应该做好教学评价工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和时间,并给予及时地反馈和公平合理的总结评价,以欣赏、激励、导向作为评价的基石,并且教师的评价内容要具体实在,使学生得到感触,使他们认识到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努力才能做得更好。

2、合作学习含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合作学习可使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相互促进;明确个人的责任,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各人完成任务后小组共同加工;对成果进行共同评价。这有利于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3、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

开展合作学习条件――有吸引力的主题;可分解的任务;有凝聚力稳定的团队;有激励性发展的评价;合作学习经常需要延伸到课堂之外,需要课与课之间的连续性。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其组织工作。

(1)营造和谐平等的合作氛围

教师是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只有创设了一种“需要合作”的学习情境,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在开展合作学习前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主题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合作学习中共同交流探讨,确保人人参与合作,互启互助,只有在这种和谐平等的合作气氛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2)分配合作任务、明确合作目标

教师确定合作学习内容后应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其分配合作任务。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要负责各自的任务,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

(3)合作活动的开展

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被激励和信任的时候,他们会做得最好。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扑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影响甚大。在学生对合作主题有独到的见解或者使学生的头脑冒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将极大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不完整的,甚至不够精确的意见表达给予重视和肯定,对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表示赞扬,这样学生才会没有顾虑而畅所欲言,使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掀起你追我赶的高潮。

其次指导和帮助学生参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是设计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以合作主题为方向进行交流探讨,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引导,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结果的总结和评价。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配合共同发展,教师也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参与其中为学生合作学习树立榜样。

第三合作过程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教师对合作活动时间和内容上的安排。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控。微观调控是指在活动中教师深入学生,控制课堂纪律秩序,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偏离主题、观察学生的表现、解答学生的问题、检查合作学习的完成情况和及时的点评等。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合作学习进行的有力保证

(4)合作成果交流形式

成果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成果交流了解更多的观点、获得丰富的信息,交流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书面报告形式或者成果展示等形式。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使得交流的结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5)合作学习的反馈和评价

在合作学习结束以后,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应该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应该做好教学评价工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和时间,并给予及时地反馈和公平合理的总结评价,以欣赏、激励、导向作为评价的基石,并且教师的评价内容要具体实在,使学生得到感触,使他们认识到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努力才能做得更好。

4、合作学习的主题特点

(1)地理合作学习主体应该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教学内容的组织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立足于教材主要是让教师能够把握好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习到什么样的知识,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高于教材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的情况,以及自己对地理学科教学研究的经验,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使得教材生活化、现实化。因此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对合作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得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积极交流,产生思想的共鸣。

(2)地理合作学习主题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

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学习内容不需要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复杂的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还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充分的落实,教学目标才可能完全实现。在地理教学中,许多重点和难点知识多是比较抽象或者综合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仅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合作学习可使抽象的地理问题生活化、现实化,使综合的问题分散化、简单化。在合作中学生主动的探究,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更为轻松的完成重难点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准确。 (3)地理合作学习的主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技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表明我国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把学生从科学世界带到生活世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无时无刻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因此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是地理教育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使命和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这不仅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基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又非常适合开展合作学习,这样的课题也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4)地理合作学习的主题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理论之一,在选择合作学习主题时应遵守这一原则,也就是说要接近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5、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学生小组成绩分解法

先由教师按常规讲授方法对全班同学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共同学习、讨论、掌握,最后在互不帮助的情况下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学生小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划分,每五至六周可改变一次编组,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互助合作,共同进步。

图8-3 学生小组成绩分解法实施程序示意图

2)切块拼接法实施程序

学生小组由四至六名成员组成,各小组成员在信息、资源及任务上互相依赖,学习任务事先进行了划分,每位小组成员承担全部学习任务中的一部分。各小组中学习同一部分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学习,讨论,直至掌握,然后“专家”们返回各自的小组教会本组其他同学,最后测试各小组每位同学对全部内容掌握的程度。

图8-4 切块拼接法实施程序示意图

3)小组游戏竞赛法实施程序

在这一模式中教学分四个环节进行,即教师全班授课,小组学习,教学竞赛,成绩评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要作用在于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保证所有成员都学会教师讲授的内容,为每周举行的教学竞赛做准备。

图8-5 小组游戏竞赛法实施程序示意图

4)小组调查法

学生按二至六人组成小组,从全班总的学习任务中选出一个课题进行学习,在小组内子课题又被分割成不同部分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各小组学生制订计划并展开调查研究和讨论,通过分析综合,得出问题结论并将此研究报告呈现给全班同学,以使全体学生形成对此子课题的深入认识,最后由师生共同对探究的结果作出评价。

图8-6 小组调查法实施程序示意图

5)共同学习法 由

四、五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共同学习、完成某一任务,每一小组共同交一份作业,依小组成绩进行奖励。这一方法强调小组进行共同活动,讨论,以促进小组得高分。

图8-7 共同学习法实施程序示意图

第20篇:教育孩子的新方式

长春市安阳小学于今年6月初创建了吉林省首家未成年人“道德银行”,“道德银行”由“总行”及各“支行”组成,其中“总行”包括“行长”“副行长”及“监督员”各一名;全校28个班级各为一个“支行”,有一名“支行长”及一名“监督员”。“道德银行”由学生自行管理,其章程、工作细则、“储户须知”等相关规章制度都是由学生们起草完成的,“行长”及“

支行长”等也是学生们通过竞选选出来的。安阳小学政教处主任王卉欣介绍说,“道德银行”的一切工作职务都由学生来担任,学校成立了学生“道德银行”办公室,为“道德银行”提供办公场地,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道德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是学生思想道德上的每一点进步事迹,如主动为人让座、主动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都可以“存”到这个银行里。学生把做过的好人好事记到“存折”上,由“行长”计分并记录。在“存”的同时,银行也可以“取”,“储户”如需要帮助可向所在“支行行长”提出申请,“支行行长”根据“储户”信息安排所辖“储户”向学生“道德银行”办公室申请,为其提供服务或帮助。

小学生“道德银行”的成立引起了社会许多方面的关注。王卉欣说,学校应该大力提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但有时孩子不知该如何去做,后来受到社区“道德银行”的启发决定成立小学生“道德银行”,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怎样做的具体方式。她表示,学生们对“道德银行”比较接受,以前做好事没有具体形式来记录,现在通过“储蓄”记录可以激发他们做好事的积极性。现在社会要求人自我展现,自我推荐,通过“道德银行”“行长”等的竞选也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该校学生基本都参加了“道德银行”。

一个类似于银行“存折”的小红本就是安阳小学“道德银行”的“活期储蓄”本,上面有年月日、“储蓄”内容、被服务人及“储蓄员”等项内容。王卉欣说,这个“储蓄”本既是孩子自我表现的记录,也是其成长的见证,对其他孩子也是个触动。

安阳小学校长王国学说,现在的学生与以前相比,意识独立,有自己的见解,接受新信息快,教育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的教育是做好事不留名,现在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也有,但很少,留名能做好事就已经很不错了。通过“储蓄”这种形式,有“储”有“取”,记录下学生所做的好事,学生有困难时还可以申请取得帮助。王国学表示,小学生“道德银行”这种教育方式的出现与学习雷锋精神有些相似之处。上个世纪60年代学雷锋与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学雷锋的意义是不同的,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以长春市的“雷锋出租车队”为例,如果是雷锋的话那肯定是不收费的,而司机却要生活不能不收费,出租车司机学雷锋更多地体现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王国学表示,该校的“道德银行”只运行了一个多月时间,目前还只是在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经验可学。

新教学方式心得体会
《新教学方式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