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开展新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18 08:37:5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关注课堂教学,开展行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注课堂教学,开展行动研究,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学期课堂教学公开周确定“主动、探究、反思”为主题,用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建构主义、主体教育等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行为。通过“两课三研讨”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应有的教育质量观应当以素质教育工作者为价值取向,追求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的教育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等学习力为主要追求。使学生围绕理想信念逐渐成为自觉学习、科学学习和顽强有效学习的学习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课堂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育质量应当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教育质量是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的结合。课堂教学质量应当以教师的“教”的质量为主要支撑,没有教师“教”的质量,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反思。

什么是一堂好课?好课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好课要有好的教学思想;好课要有好的教学设计;好课要有好的实施方法;好课要有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所具有的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社会的进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努力学习,将学习植根于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之上。

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工作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二、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具有的教育意义要有清醒的认识 教师要对教育意义怎样通过每一个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实现要有清醒的认识。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程序、方法、策略时先要确立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上,明确“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之后,学生到底得到什么。” 目标指向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的结果。应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作为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析具体内容与可得到的资源,挖掘内容和资源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思考“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样一个问题,由此思考教师的教学应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列出了10种情形:

•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 职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师指导性的教和学生主动性学的两大基点上。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教学,开展行动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推荐第2篇: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组:邱晓蕾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主客体错位现象,即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学生没有去探索知识或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便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很少级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教师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体服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效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本学期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师的讲授时间,并且抓准讲授的时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适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时2-3分钟。

(一)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直观教具演示,设置悬念等。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预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先猜想它的两个底角有何关系,后折叠实验,最后推导证明。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学习中,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在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在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数学。例如学习数轴时,教师可让学生预先观察温度计的气温分布形式,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探索数轴的画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交流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学生在讨论时,教师不应成为旁观者,要以“教师”的身份积极地组织各组正常活动,及时为组释疑导向;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有困难的组指导:或倾听、或释疑、或引导小结,不断形成“典型”组引路的局面,为全班学生营造讨论的氛围,促使广大学生学习讨论的方式方法,真正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巨大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从时间、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调节,有张有弛,有放有收,形成比较科学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不能把它当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当然一节课中也不能频繁地让学生讨论,要防止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既要注意形式上的“民主和谐”,更要注重内容上有实效。讨论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讨论而讨论,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运用“讨论法”。比较简单的问

题,或者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答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学生浪费时间去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讲解,使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能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此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应用时25分左右。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获得新知之后,教师应该针对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习题,课内练习精而有梯度,有层次,使不同学生都能尝试,都有收获。同时方法“活”,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如:小组竞赛,交流讨论,互评互批,互作评价等,把练习巧妙地安插在游戏竞赛中。例如:对“翻折问题”的教学可处理为:学生动手折纸,体验并画出图形,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兴趣,然后交流讨论,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新的发现。用时25分钟左右。

在布置有规律的问题时,不紧要求学生会做,而且要通过探究得到规律,并逐步形成探究规律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学期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改进行动计划,我相信,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会逐步完善。

2011年8月30日

推荐第3篇:课堂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分为开放性的和定向型的。开放性研究过程是先制定行动方案,在教学中实施方案,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计划,分阶段有计划的

课堂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最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定向型研究报告是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实施,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方案,分阶段有计划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作为农村的一线英语教师,我每天都面临着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如:学生对单词、语法等知识点不会灵活的使用;记不住单词;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讲了多次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语法课上,大量的讲解、练习几乎占据了整堂课,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教师不知如何将课改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自己所处的教学情境和所教的不同学生出发,调查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本质,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和其他教师讨论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学会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及学生、对教育的认识,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课改中,教师应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开展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形成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让教育改革获得动力。

推荐第4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读了鲁宏飞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本书介绍了教学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书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段话,说出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憧憬。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书内容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一直以来,我对课堂教学有一些偏见。课堂上,应该严肃、庄重。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只要让孩子学会知识就可以了。于是,我的课堂枯燥,乏味。对孩子没有吸引力。鲁老师有着不同得看法,他提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课堂教学能给予老师自由创作的余地,使老师可以像音乐家、美术家以及文学家那样进行艺术创作。教学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二、课堂教学讲究方法、策略。

这本书主要涵盖了课堂导入艺术、语言艺术、讲授艺术、节奏艺术、提问艺术、举例艺术、启发艺术、应变艺术、幽默艺术、结课艺术和评价艺术等几方面。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方法的指导。比如,课堂导入就有8种方法:

1、直接导入法,

2、审题导入法,

3、悬念导入法,

4、情境导入法,

5、演示实验法,

6、典故导入法,

7、衔接导入法

8、实例导入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为一节课的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教的是知识,教的对象是学生。知识是死的,学生是活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对课本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对学生的深入研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性。一切为了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即使设计好一节课。但是在课堂上仍会出现偶发事件,失误,甚至是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教师急中生智的化险为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堂教学艺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做后盾,还要学会自我调控,实事求是,客观的处理。因此,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书中提到在学生发言时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这一点对学生发言特别重要,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开始发言时语言不清,但经过停顿,也许讲的很好,老师要把握好时机,给学生时间,并且老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更应当注意,学生发言时,学生稍有停顿,便叫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很不妥当。

书中谈到了幽默艺术,这一点对学生也很重要。有时上课,学生回答不出来了,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讲错了,课堂上哄堂大笑,在这个时候应当做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一下,老师想办法幽默幽默,有时老师适当加入一些调皮话,加入一些歇后语都会起到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讲不出来的尴尬,同时为引入下一个问题作好准备。假设学生讲的离题了,或者错了,这就要求教师用一点幽默艺术把方向回到正题上来,还让学生觉不出尴尬。

书中多次谈到无论什么艺术,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对让学生讲课来讲,这更重要了,要把讲课过程中所要发生的可能性都要有所准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因为如果不仔细想,所发生的问题你是根本想不到的。有些东西一些参考资料上也是没有的。要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让学生上课时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要想使学生上课发挥出最大效能,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不然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你如果心中无数,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

书中还谈到举例艺术,这一点我也很感触,数学是一门生活科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让学生讲课时,可以适时提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讲,这样学生讲起来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推荐第5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他们讨研究和改进教学一,以进一步提高及教学效果。方法教师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可以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还能在此基础上学会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及学生、对教育的认识。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教师还能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通过个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而不应再局限于应用他人的理论或重复别人的经验;应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开展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而不再仅仅是对职业的补充。教师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才能形成真正的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才能让教育改革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很多教学中的问题。例如:不论怎么教,学生就是学不会;学生总是记不住单词;学生总是不能按时自觉地完成作业;讲了多次后,学生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很难从任何一本理论书籍找到现成的答案,而事实上也不存在着某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万能答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要根据每个老师所处的不同教学情境和所教的不同学生出发,调查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本质,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行动研究可以有以下两种研究过程,一个是开放性的,一个是定向型的。开放性研究过程是先制定行动方案,在教学中实施方案,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计划,分阶段有计划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最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定向型研究报告是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实施,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方案,分阶段有计划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并撰写研究报告。

推荐第6篇:开展“三联”行动心得体会

开展“联村、联户、联民心”心得体会

XXXX XXX近期,我市广泛开展“联村、联户、联民心”(以下简称“三联”)行动,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向群众宣讲一次相关惠民政策,与群众一起开展一次劳动,与群众搞一次家庭联谊活动,与群众一家留一张合影,帮群众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了解社情民意,关心慰问群众,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按照统一安排,我所联系的家庭户为XXX村XXX一家,通过近期的三联行动,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三联行动要以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 开展“联村、联户、联民心”行动,要坚持以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出发点,着眼于抓基层、打基础、促发展,通过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村、合作社和农户的方式,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选择,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努力使群众工作上水平、解决问题有成效,把作风建设的成果惠及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

二、三联行动要以全面了解社情民意为切入点 要把握每一次与基层群众互动的机会,充分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做到“四知四清”,即对联系的群众知道其居住地址、知道其家庭成员、知道其生活状况、知道其生产情况,清楚其思想状态、清楚其家庭困难、清楚其就业情况、清楚

- 12 -

推荐第7篇: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岔河九年制学校

字莲

有效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同时注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经过长时间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使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作为授课教师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备课。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敲出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课标要求设计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的课堂练习。教师授课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而是希望通过自己授课达成学生自己所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设计好当堂练习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设计出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巩固课堂知识的课堂练习,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认真的推敲,认真的准备才能达成有效课堂学习的目的。

(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所准备的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不是电脑更不是机器,所以千篇一律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教学需要。

二、学生是整个学教活动的主题,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授课氛围。授课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严肃课堂纪律又不能过分的压制学生,要让授课的过程充满轻松愉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知识。一个学生看到就战战兢兢的授课教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里,不仅不能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学,还要担心随时随刻承受授课教师的暴风骤雨,所以授课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授课教师不能在学生犯错之后进行喋喋不休的批评教育,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像市井之徒一样口不择言,甚至体罚学生,这样才能避免让学生讨厌自己乃至整门学科。

(三)教师要适当利用表扬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懂学生的心里,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既能满足一下学生小小的虚荣心,同时也是为课堂的积极互动打下了基础。授课不是一个授课教师自说自话的过程,而是老师和学生需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积极配合,这样既能达成教学目标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授课不是授课教师一个人的活动,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参与进来,才能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提前没有进行预习,只是被动的去接受,采用“填鸭式”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都将事半功倍甚至是无效。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是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重要方法。

总之,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以上总结的方法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如何达成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授课教师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第8篇:中学数学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数学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肥乡第二中学 李付强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推荐第9篇:校长行动研究论坛心得体会

校长行动研究论坛心得体会

朱东营

1月22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社旗县第二届小学校长行动研究论坛”,使我受益颇丰。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校长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参加小学校长论坛,我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理清了办学思路,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充分意识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品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下面谈几点心得体会:

1、加强自身学习,转变观念,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因此,校长治校一定要做到“目中有生”、“目中有师”,要看到学生和教职工不仅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他们不仅是管理的客体,也是学校的主人。校长要强化人本意识,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成功和成才为本。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使学生会飞的让他飞,会跑的让他跑,跌倒的扶起来牵着走”。这句话一语中的,直指教育本质。没有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爱满天下”的博大精神,没有敬业、乐业、专业、勤业的奉献精神,根本不可能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走向成功,这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校长要强化人本管理意识,要把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看作是自己份内最主要的工作,最重要的职责。校长治校,不能离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办好一所学校,也不能忽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身为校长一定要认识到,在所有的教育资源当中,最宝贵的还是人力资源。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切不可放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实施课堂改革,推进”四引”教学法,首先是提高教师素质,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校长在他离任之时,衡量他的功过,主要不是看他盖了几幢楼,而是看他有没有带出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3、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打造活力课堂。

活力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办好学校靠什么?方法纵有千万,但依靠教育教学研究,即走“活力课堂”道路,才能使学校不断地有所进步,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提出操作性的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按照要求去实践去发展。要以课题为载体作抓手,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最好是人人都有研究的课题,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师科学而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使课堂活起来。

4、坚持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一个学校影响最长久、最醉人的莫过于独特的办学特色。要形成个性化的办学特色,校长必须善于在学生、社会和家长的共同需要中寻找到平衡点,平衡点往往体现在教育理想但又切合实际的办学目标上,办学目标首先要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目标既要源于家长与社会的需求,更要高于社会和家长的世俗要求。同时办学目标也要体现学校的层次,要从实际出发研究自己的传统,寻找自身的优势。

办学特色不仅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建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基本源点。校长要紧紧扣住特色,通过活动激人,活动感人,使大家由生到熟,由小到大,由被动到主动,由徘徊羞涩到成功喜悦,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特色文化的竞争,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强而有力的特色文化。

总之,校长必须在“人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把“活力课堂”放在首位,组成一个高效能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校成员与群众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互动关系,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在群体的学习文化中不断持续、不断提升。

推荐第10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行动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行动研究

桂林市临桂县城第二小学廖桂红

一、研究背景

小学新标准英语中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语的练习,因此,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提问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是必不少的。但是在教学中提问也是要讲究艺术的,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灵活多变的提问,把握好提问的“度”。老师提问提得好,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而且还可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做为主体不仅要学会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提问、归纳和总结,并且达到灵活运用、互相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创设真实的课堂语言交际环境,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探求知识。

有关提问的研究,历史久远,侧重各有不同。对于提问来说重要的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样的问题,而是教师语篇的控制以及学生接触语篇的方式。提问的目的、问题的类别、问题的准备、问答过程的控制、问题的反馈等对提问的有效性都有着制约和影响。而提问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处理,则又都依赖于策略的使用。因此,对提问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做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基础教育的教育观出发,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要着眼于发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通过几个小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1.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吗?

A.非常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C.一般D.不感兴趣 2.你对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信心吗?

A.非常有信心B.比较有信心C.一般D.没有信心 3.你在英语课堂上积极举手提问吗?

A.非常积极B.比较积极C.一般D.从来不积极 4.你课后主动向老师提问吗?

A.非常主动B.比较主动C.一般D.很少 5.你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6.你认为英语学习对以后重要吗?

A.非常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 通过对五(3)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发放问卷份数;64收回份数:64有效问卷:60)

通过调查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都对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信心,但就是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有问题不敢向老师提问,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和教师如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的回答,是我们研究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课堂上有效的提问上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帮助。

(二)行动研究法:

1、利用现有设备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更符合这一学习层次及其年龄特点的语言场景,使学生尽可能多的置身于近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尽可能的刺激学生主动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2、设计适合本层次学生的教学问题,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多方面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

四、研究方向

在英语的学习方式上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五、研究的过程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提问在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占20%-40%,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交互式活动几乎占上课时间的一半,对语言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通过问题的调节,语言会更加清楚易懂,更加适合学生,对交互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问经常可以作为监控学生的一种手段,提问可以把精力不集中或开小差的学生可将其唤回课堂活动之中。

我们都知道问题提得好,可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同时也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如果问题提问不当,则会起到相反的结果,如果问题太难或太易,学生容易消极;如果问题本身太长会增加学生记忆的负担,增加理解的困难;如果只提问主动的学生,课堂则有可能被几个活跃的学生所垄断,其他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所以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这些的问题,我在反复的思考,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如何去设计它的教学过程,如何掌握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上了一节实验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六册第二模块,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肢体语言和课堂用语都比较

熟悉,而且本班学生对英语保持着很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基础好,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们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景,通过自己去旅游拍摄的照片,互相介绍自己旅游时所经历的事和所看到的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景中掌握和运用英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开口说英语。第二,利用手中的卡片造句,在每一句子上进行扩展,让学生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还设计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避免了机械地、枯燥无味的操练,为新知做铺垫。第三,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谈论自己所去过的地方,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东西南北方位的描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最后通过观看图片,进行简短的语言描述,为描述自己的旅游经历做好伏笔.然后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文,这样让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又能渗透听的策略的培养。

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地提问,关注到各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全班交替活动中,学生在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六、研究的结果

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对学生起到了一定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还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向同学提出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启发性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例如:在教动物类时,首先说说我们常见的动物有哪些?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世界里其它稀有的动物。提出:“Do you know the other animals? Do you like them?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e animals stories?” 在这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因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如果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可分小组讨论,再作回答,这样既可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样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出会变得轻松愉快。

2、引导性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如在教Module 9 Unit 1I feel happy.时,先让学生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是不同的表情图,然后老师通过自己的脸部表情,提出问题:How do I feel? Do I feel sad? Can you tell me how do you feel? Do you feel hungry? 等等,这一系列的设问就会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表情并迅速的理解了课文中Sam和Linglimg之间的对话。

3、层次性提问。课堂教学中提问不应具有层次性和广泛性,要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应不同,比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一些简单的,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提出理解性的问题,而对于较好水平的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如在教 Module6Unit2 It’s in the north of China.时,针对这类学生我设计了以下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目:

A) Where did Lingling go?B) Where is Xinjiang? C) What mountain did she climb?

D)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text?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这样就达到了我设计这三个问题的效果。通过改变英语提问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最近的一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通过反思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不断的磨练,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因此我必须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争取做到更好。

第11篇: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_2

课程简介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宗旨是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1 )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分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所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引导教师思考自己可能面临的困难。( 2 )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通过学习其定义,找到行动研究的特点。详细介绍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而了解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引导学员认识行动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的不同。( 3 )通过案例学习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展反思等;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不足。( 4 )最后,探讨撰写行动研究报告的意义,分析行动研究报告的结构,提出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另外,课程在互动对话环节邀请做过行动研究的一线教师与学员,分享她们学做行动研究的过程和体会,为一线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学习要求】

1.深刻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总结行动研究的特点,思考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与小组成员讨论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困难。

2.与小组成员讨论和分享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设计调查工具,为开展调查奠定基础。

3.了解行动研究的过程,并能按照行动研究的过程,确定研究的问题,制定行动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在教学中实施改进方案奠定基础。4.完成一份开展行动研究的设想和计划。

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引言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使课程理念转化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自觉行动必须来自于教师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动。 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西方国家引起课程专家的关注,行动研究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范围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行动研究以其研究性和实践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探索中国国情下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课题。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二、行动研究及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四、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应再局限于应用他人的理论或重复别人的经验,而应通过个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再是对职业的补充,而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才能形成真正的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也才能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行动研究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开始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 90 年代中开始,行动研究在中国得到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包括其范式、方法和步骤等。 90 年代末,特别是进入 2001 年新课改之后,行动研究在中国有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以推进教改为目的的大学研究者到中小学校去开展的行动研究 ( e.g.周卫,1995;顾泠沅,1999;陈桂生,2003 )。

但搜索从 2000 年到 2011 年间中国知网上有关外语类行动研究的文章,基于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报告篇目很少,与全国一百多万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实在不相匹配。 其实,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很多教学中的问题,例如: 为什么不论我怎么教,学生就是学不会? 我的学生总是记不住单词怎么办? 学生为什么总是不能按时自觉地完成作业? 为什么讲了那么多次,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课程改革的理念都很好,可我又如何能将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该如何解答和解决?我们似乎很难从任何一本理论书籍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事实上也不存在一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万能答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每个老师所处的不同教学情境和所教的不同学生出发,调查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本质,逐步找到解决方案。 对于在教学岗位忙碌的每一位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会面临很多的压力和困惑。下面是一些老师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你是否感同身受?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培训结束了,我们又回到原来的教学环境中,继续从事着近乎机械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各自带各自的班,教各自的课,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不多。由于每个人的教学工作量十分繁重,我们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和研讨教学中的问题。”

“当我们充满激情地希望把自己在进修或培训课程上学到的新方法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时,我们的设想和改进措施往往会受到了来自学生、同事或者教学安排/管理方面的制约或阻止,这让人很沮丧和灰心。” “教育研究的理论大多对我们一线的教师的教学实践来说并不那么直接有用,这些理论往往并没有反映我们老师的兴趣和需求。因为它们通常不够具体,因此无法直接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

“面对众多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我们进退两难。一方面我们希望尝试这些新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受制约于种种局限,要完成所规定的日常教学任务,如课标的教学要求,学校规定的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校长和家长所期待的好的考试成绩。”

二、行动研究及行动研究的过程

1.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 = Action(行动)+Research(研究)。根据牛津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7 th Edition)的定义,行动即是:The proce of doing something in order to make something happen or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而研究则为:a systematic study made public( Stenhouse,1975 )。也就是说,它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所进行的研究并要公开发表。这里面有两个观点十分重要,一个是“系统”的研究,一个是“公开发表”。如果所做的研究不系统或者仅做了研究而未发表,都不能称之为“研究”。

下面我们来通过几则行动研究的定义来进一步了解行动研究的本质,关键词已用字体加粗的方式强调: 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 1 )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2 )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3 )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 Kemmis 和 McTaggart (1982:5)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 Dave Ebbutt (1983, in Hopkins, 1985) “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要点:把“行动”和“研究”二者相结合就体现了这一研究思想的基本特征,即在实践中探讨新观点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和改进工作,提高对大纲、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其结果是教学的改进和教学实践的更深入的发展。

—— David Nunan (1990:63) 2.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1)Self-reflective (自我反思式) 2)Action-based (基于行动的) 3)Context specific (情境化的) 4)Empirical (实验性的) 5)Participatory (参与式的) 6)Collaborative (合作的)

7)Aiming for change and improvement (立足变革和改进实践) 3.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

不是任何教师都能成为行动研究者,行动研究对参与教师有如下要求: 1)Open minded (具备开放心态)

2)An inquisitive mind (具有探究精神) 3)Willing to improve (抱有改进愿望) 4)Responsible (有责任心)

5)Love for the job (热爱教育事业)

6)Aiming for profeional development (追求专业化发展) 7)holding educational visions (胸怀教育愿景) 4.行动研究与其他教育研究范式的比较

5.行动研究的过程

概括起来,行动研究可以有以下两种研究过程,一个是开放性的,一个是定向型的。 1 )开放性研究过程

2 )定向型研究过程

开展行动研究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虽然老师们在教学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很多问题,但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却往往不那么容易。以下是一些教学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一个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2)一个自己还说不清楚的问题。 3)一个自己希望改变的现状。 4)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5)现状与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6)计划与现实不一致的问题。 7)学生与教师看法不一致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的案例,请思考自己在教学中都有什么样的问题,并尝试着把它们像所给的案例一样描述出来: 案例 1

我认为我把重点词汇和表达法都教完了,我就已经完成了教学目标。可是我逐渐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的使用我所教的词汇和表达法。而且,课堂上总是我在讲,带着读,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而我并不知道学生是否在听。由于我的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总是表现得很安静,他们很少发言,也很少主动回答我的问题。这让我感觉很不好,所以我就又开始重复一些重点内容或者问题,但学生还是没什么反应。只有几个学生会配合一下,这实在是太糟了。 案例 2

我知道课堂提问应该不仅关注学生的低层次思维,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的发展。也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根据自己的已知,组织语言来回答问题。但是,除了在热身阶段我能够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外,大部分的提问基本都是在检查学生阅读或听力理解正确与否。我也知道我需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可是好像在课程上我总是讲得多,学生做得少。 案例 3

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知道这有多么难!我开始在每节课后反思我的教学。我尝试着在有条件时把我的感受记录下来,我找到了一些关于反思型教学的论文来阅读,我开始质疑我自己。比如,我感觉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总是很安静,回答问题也是被动的。于是我和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学生的情况,他们告诉我学生在他们的课上也是一样被动。所以我认为我的学生就是这种风格。

可是,有一天,我无意发现我的学生在外教的课上特别活跃,尽管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不高,但还是都争着表达自己,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不管怎么样,他们在努力参与。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其实我的学生是很活跃的,只是因为我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我的确需要好好改进一下,努力使我的课堂也活跃起来。 案例 4

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输出是非常重要的,而一般来说,教师会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平台。但是,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让每个孩子都能受益于小组活动真的是很困难。虽然我使用很多的小组活动,我怀疑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他们好像很快乐,可是很少落实所学的东西。他们在做小组展示的时候,通常是好学生去做。

当我们已经有了对自己问题的描述后,我们还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查。并据此写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以及教学环境等角度提出初步的假设。然后再根据所提出的假设,进行初步的调查和分析,以便能够最终确认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所在。下面介绍进行调查和在实施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的一些方法。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一)数据的主要收集方法 1.教师日志与学生日志 1)教师日志

教师以记日志的方式收集数据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它以一种最自然和最熟悉的方式把我们带入研究的领域。因为记日记本身是很多人日常的普通经历,它是一种个人行为,不需要涉及其他人员,例如采访必须有两人以上才能完成。

教学日志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有意义的事件、个人的感受、对事情的反思等等,具体来说可以记录自己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个人的解释和看法等。 日志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型的。

教学方面:你教了什么,如何教的,教学计划是否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符,为什么有些内容或方法能够按计划完成,而有些却不能?

学生方面:他们学了什么,不同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习的场景,行为描述,出乎意料的事件等。 •

师生互动情况: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际活动进行的情况如何?有什么反思? 2)学生日志

学生可记录学习中的感想,提出问题和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学习日志的指导。如请学生回顾本课书所学的内容,说说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问题,如果有,困难和问题是什么,需要老师的什么帮助等等。如: •

教学进度能否跟得上?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和活动有哪些? •

课上最有用和有趣的内容或方法是什么? •

最难或最容易的是什么? •

本节课的最大收获。

对教师教学的看法。 2.课堂观摩

下面以课堂观摩为例,看看课堂观摩如何操作。课堂观摩可以有一些观摩的重点和角度,为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些观摩表格,帮助我们能够抓住要点,有目的地收集一些数据。例如,我们可以设计的观摩表有: •

课堂提问观摩表 •

课堂互动观摩表

课堂小组活动观摩记录表 •

课堂活动观摩记录表 •

课堂纠错观摩表 •

课堂表演与鼓励观摩表

( 观摩表设计举例请见“相关资源”部分 。) 3.访谈数据

访谈数据的收集很重要,首先要注意合理选择访谈对象,确保所选访谈人员能够具有代表性,例如男女生比例,学习成绩的差异比例等。访谈的方式也很重要,也就是如何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技能。请观察下面两段访谈案例,分析一下各自的特点。 访谈案例 1 T : 你认为英语课怎么样? S : 挺好的。可以。 T : 你觉得有兴趣吗? S : 当然。

T : 教材怎么样?还有趣吗? S : 还行。

T : 你觉得作业量大吗? S : 肯定是不小。

T : 其他同学也跟你的想法一样吗? S : 我想是吧。 访谈案例 2 T : 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我的这门课的教学、教材及作业等都是怎么想的。你想一想你会怎样对别人描述这门课程?

S : 我觉得这门课还是挺有意思的,能吸引我。在有的课上我没有事情可做,就干坐在那,也不知是为什么。我在您的课上参与很多,可能是因为您让我们做很多小组活动吧。

T : 我是很希望你们都能参与,我觉得参与能使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我想问问你关于教材的问题,你是怎样预习和准备课堂讨论的?

S : (停顿)我原来是像阅读其他教材一样,从头读到尾,用笔标出一些重点来。但我发现这样做并不能使我回答出您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我上一次的测验成绩也很不理想。所以我改变了阅读的方式,向您说的那样,想想如果作者就坐在我的身边,我会问她什么问题。我把问题写在书的空白处。这样做还挺有帮助的,但是有时自己也觉得挺好笑的。

T : 我觉得你的作业做得不错,你一般是怎样完成作业的?

S : 我发现完成好作业挺难的。因为各种作业都很多。我目前还能完成得了,不过想想将来,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 4.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结构完整;

题目设计严谨、清楚,避免敏感问题、双重问题等; •

选项合理; •

尽量简短;

给予一定的开放空间。 5.录音与录像数据 以下是课堂录音撰写案例: 案例 1 T: OK, children.Now work in pairs.Write down three words to describe each animal and then share your list with the cla.Are you clear? Ss.(silence) T: Yes or no? Ss.„yes (softly) T.Yes or no? Ss.Yes( very loudly ).案例 2 T: Now, follow me.Behind.Ss: Behind.(Repeat after the T three times) T: Behind the teacher.Ss: Behind the teacher.(Repeated three times) T: Behind.

Ss: Behind.T: Behind.↗ Ss: Behind.↗ T: Behind.↘ Ss: Behind.↘

T: Behind the teacher.Ss: Behind the teacher.(Repeat again) T: Where is xxx? Ss: She is behind the teacher.T: Behind the teacher.Ss: Behind the teacher.T: Behind.Ss: Behind.T: Behind.↗ Ss: Behind.↗ T: Behind.↘ Ss: Behind.↘ T: Behind.↗ Ss: Behind.↗ T: Behind.↘ Ss: Behind.↘

T: Behind the teacher.Ss: Behind the teacher.(Repeated again) T: Where is xxx ?

Ss: She is behind the teacher.T: Where is xxx? Ss1: Behind the teacher.T: Where is xxx? Ss2: Behind the teacher.

T: Where is xxx? Ss3: Behind the teacher.T: Where is xxx? Ss4: Behind the teacher.T: Where is xxx? Ss5: Behind the teacher.从以上课堂录音转写中你看到了什么?第一位教师的提问方式有什么问题?教师的课堂练习活动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否与新课程理念一致?应该如何改进? 6.照片

照片也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收集方式,它具有静态的特点,记录瞬间发生的事件,真实生动。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无法记录声音和动作。

事实上,各种数据收集的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请分析教学日志、课堂录音、教学录像、课堂观摩、访谈、照片、问卷调查等几种主要的数据收集方式,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二)访谈、日志等数据的分析

定性数据分析就是通过对访谈、日志等定性数据进行整理和梳理、反复阅读,寻找主题和特征、关键词语,形成基本分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补充,形成概念。 步骤一:反复阅读,寻找关键词,记录关键语汇; 步骤二:形成基本分类,进行初步命名; 步骤三:提炼概念,形成基本分析框架。 定性数据分析举例:

问:在英语教学中你最关注什么?

教师答: 我觉得英语教学特别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从不会到会,有一个生成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我一句,(学生)“ repeat ”一句。学习的过程是需要思考的,思考之后说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是如何在课堂有效的 30 分钟或 40 分钟内,通过大量的 input ,通过学生自己的吸收,再进行 output ,就是我们怎么能够运用更好的方式和方法来做好这件事情。我关注到,如何让学生多说,说得更多,更好,手段特别重要。但是我的方法比较有限。我们现在听一些讲座,理念的东西比较多。英语课的例子特别少。

关键语汇

关注从不会到会;从“ input ”到“ output ”;在有效时间内让学生吸收 input ,再进行 output 。

关注学习效果 如何让学生说得更多、更好。 关注有效手段 手段特别重要,就是我们怎么能够 运用更好的方式和

方法 来做好这件事情。

关注培训效果: 我们现在听的一些讲座,理念的东西比较多,英语课

的例子特别少。

理论与实践脱节 概念

关注教学过程

四、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1.撰写研究报告的重要性

1)研究的公开化( Stenhouse,1979 ) 2)教育教学理解的深化与提升 3)研究成果的固化 4)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责任感 2.行动研究报告的结构

3.撰写研究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问题聚焦,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2)体现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效果,反思过程,重新审视个人的理念与方法。 3)避免流水账,注意对研究步骤和收集的数据进行梳理、论证、概括、提炼,根据所聚焦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事实或数据为依据报告结果。 4)重视反思,体现反思不同层次。 5)建议用第一人称,引文符合论文的规范。

五、回顾与总结:如何开始你的行动研究?

第一步:发现问题( What do I want to improve in my teaching?)

1)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一个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3)一个自己希望改变的现状。 4)计划与现实的情况的不一致的问题。 5)学生与教师的看法不一致的问题。 思考: 这个问题对我很重要吗?为什么?

分析原因: 教师原因?学生原因?教材原因?环境原因?其他原因?

注意: 我能改变这个现状吗?( Can I do something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 第二步:进行初步调查与分析,确认问题

方法:观察与反思;访谈;问卷;日记。 第三步:开展行动研究

1)制定行动计划( Planning your research )。

2)实施和调整行动计划( Implementing your action plan )。 3)收集数据:日记;访谈;问卷;观摩与反思;录音、录像。

4)分析和讨论数据( Analyzing and discuing data )。 5)评价结果( Evaluating the results ):行动的有效性? 第四步:撰写研究报告( Writing reports )

1)发现问题、调查与分析,确认问题。 2)行动方案的制定、实施与调整。 3)分析数据、评价效果。

4)反思研究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过程。 结论:

行动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把教育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实践过程,不是仅仅从社会学角度、心理学角度或哲学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而是把课程、教材、教法、学习过程、学生需求和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人的需求和发展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学生的发展(McNiff.1988:1)。 行动研究不再坚持过去那种改变“他人”的做法,而代之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理解。研究本身赋予进行研究的个人与团队以能力,并通过他们的努力对社会变革做出贡献(阿哈等,2002)。

教师的行动研究就像一个长途旅行,它充满了探险,它是一个神奇和富有挑战性的经历。我们应该学会去热爱旅行的过程,而不要太注重结果。我们希望在结束旅行时能从新的角度看到以前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东西或者不可想象的东西。而我们所憧憬的美好未来是我们旅行的理由(阿哈等,2002)。

第12篇: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心得体会

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心得体会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针对当前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一些“庸、懒、散、慢、乱”等现象,掀起效能风暴行动,能够使我市干部队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加速“转型跨越”和建设宜居宜游、创造干事创业的好环境。

工作责任心,指一个人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态度。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做好一件事情所必须的条件。这次进行的“效能风暴”活动在全省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究其原因,有相当的部分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尽其责,做其事,正常的工作时间干着与工作无关的事。不需要他人的监管,而是大家都自觉的各尽其职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尽到自己的工作责任,如果拥有这样一份责任心,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具体来说,以我的理解责任心的加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第二,就是端正工作态度,激发工作热情。第三,就是把每一件事尤其是小事都做好。第四,就是没有借口,勇于承担责任。第五,摆脱依赖、加强沟通。人没有能力大小之分,只有做与不做,能不能勇于承担责任之分,只要能够勇敢地担负起责任,认认真真地做好分内工作,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有价值,就会成功,就会获得尊重和认可。总之,我们在完善、提高个人素质的同时,都应当牢牢记住“工作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值得大家信任、领导的认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当起群众赋予我们的责任。

第13篇:“百日攻坚”开展行动心得体会

“百日攻坚”开展行动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天能公司“百日安全无事故”的精神要求,和“强意识、查隐患、保安全”活动安排,检修部化检一班,紧紧围绕“落实责任、消除隐患、保障安全”这一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 为确保“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检修部及时召开全体员工大会,传达活动通知精神,进行全员发动。成立以检修部主任为组长、各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组长为组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广泛听取员工意见,精心策划,制定符合检修部实际情况,并行之有效的活动计划,落实责任,提出要求,确保活动按计划部署,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班组及时根据检修部的活动计划,开展班组讨论、发动;检修部主任、分管副主任与班组定点联系,定点管理,深入班组,进行监督指导。各班组开展针对设备、设施及岗位操作隐患查找,达到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个人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标。及时采取各种宣传方法手段,营造一个轰轰烈烈的“强意识、查隐患、保安全”活动的氛围,提高全体员工对活动的认识,激发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百日”行动的开展,专业分管主任每周定期组织专业专工及班组长对所管辖区域设备进行检查,对生产现场不安全因素或设备存在的缺陷故障以及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等等一系列进行边检查边统计,然后整理并下发至班组,制定整改完成时间,并随时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察、指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生改变的隐患项目,及时修订防范措施,新的重大隐患,及时制定防范措施。

我们将以本次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为契机,加强安全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的,以安全促生产,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在总结“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所取得经验成果同时,进一步认真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以巩固“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成果,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侯南

第14篇: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心得体会

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心得体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市、县委的安排,学校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这在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全体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保持先进性,在学校建设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学习和活动开展,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作为骆驼城初中的一位普通教师,我深知学校工作任务沉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学校每位教师应当具有的素质与义务,也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学生学习的根本要求。

梁启超曾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每一个岗位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就是一份责任,你做了这份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并对所担负的责任充满责任感。无论你的岗位是卑微的还是重要的,都要持有负责、敬业的精神。只要在岗位上一天,就应当负起一天的责任来。

这次风暴行动是给那些天天浑浑噩噩“混点”人的一记当头棒,让他们从新认识自己的工作责任,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真正将责任放在心中,才能更积极的认识这次治庸的众多益处,才会用一种更积极的心态迎接它,面对它,接纳它。不需要他人的监管,而是大家都自觉的各尽其职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尽到自己的工作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将有大大提高。拥有了这一份责任心,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分内”事,只要与单位的工作有关,都能够认真负责地去对待。不仅要对自己的“分内”事高度负责,甚至要将“分外”事也当做“分内”事,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而且能够尽一切可能地将工作出色地完成。如果每一个人都对各自的工作有一颗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就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具体来说,以我的粗浅理解,责任心的加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

第二,就是端正工作态度,激发工作热情从而激发潜能。 第三,就是把每一件事尤其是小事都做好。 第四,就是没有借口,勇于承担责任。 第五,对单位要衷心,对事业要忠诚。 第六,摆脱依赖、加强沟通,体现完美执行力。

第七,就是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换言之就是主动干事,把学校的事情做好。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工作态度的差异,只要能够勇敢地担负起责任,认认真真地做好分内工作,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有价值,就会成功,就会获得尊重和认可。总之,我们在完善、提高个人素质的同时,都应当牢牢记住“工作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谏言,埋头苦干,刻苦钻研,踏实卖力,积极进步,才是真正值得大家信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校交给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15篇:实施新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实施新课堂的心得体会

暑假前就听说邯郸即将掀起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热潮,可总以为这件事离我很远,毕竟那是一种中学的教学模式。然而现在,我们学校也要实施新课堂教学,由于准备不足,一时间心理感到慌乱,“杜郎口”式的教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我又应该怎样去驾驭这种模式,如何去进行试验?我心中充满了疑问。于是,我根据别人的指点,在网上找到了“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视频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也是课堂吗?”喧闹嘈杂的场景,学生似乎无序的做这做那,看不见教师的管理,也不见谁的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保证吗?”我不禁这样问。

时间和沟通打消了我的顾虑。通过与别人的探讨,听了别人的介绍,也从网络中也看了不少的相关介绍和视频,我也确实感受到了杜郎口中学的特色和成果。有如此高的升学率,有如此多的参观和学习者,有这样大的轰动和影响,使我深信杜郎口的教学绝非浪得虚名,一定有他的很多优点,而这些也真的使我向往,甚至于让我有些嫉妒,恨不得也能像他们那样,这不仅对孩子们都是有好处的,对我们同样也是。

一段时间以来的尝试,让我也感受到了教改的魅力,破除陈规,探索新的路径是挑战,也有乐趣。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带着这种心境继续努力,寻求突破。

第16篇:实施新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实施新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下面把我的几点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勉:

一、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

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

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第17篇:成果二: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总结

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总结

宾阳县新圩镇上国学校覃荣勤

自从2010年12月份参加南宁市首期农村完小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集中培训六天回来后,我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虽然自己在经历了课程改革洗礼后,自认为课堂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感觉到仍存在以下主要几方面需要改进:

一、存在的不足。

1、教材使用过于依赖教参,深入挖掘能力不强。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基本都按照教学参考,教参和教材上有什么,就组织学生学什么,有什么题就做什么题,不能认识到教材中的一道例题和一个活动,代表的是一个知识点(知识面),如何把这个知识点由生活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抽象出一般规律性的知识或基本的的计算方法,建立起数学模型,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限制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真实的体验,造成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影响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使用较少,有时具体操作时只有布置,落实起来效果不明显,有时出现可以很好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这些学习方式时却被自己忽略掉。

3、数学课堂缺乏“说”

学习离不开交流,说数学就是用口头语言去表达对数学现象、问题与方法等的看法。思想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所经历的问题情景,经过思考与实践,用自然和个性化的语言组织起来的。当与他人交流对某个数学问题的看法时,我们同时也是在学习如何澄清、精确表达自己的思维,并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学习中的“说”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而这正是我的数学课堂所缺少的。

4、课堂上讲授式运用过多。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能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知识结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5、没有形成固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没有形成对自己有实用的教学模式,即使有,也出现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的认识模糊,不能很好地把握各个环节等问题。而且教学模式易变,往往是看到一些名师的课堂模式好后自己就去尝试,在不断的尝试中也没有最终形成一个固定的实用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成因分析。

1、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累少,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较为肤浅。其表现为:(1)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教材 1

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把握不准确。(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学方案。

2、对“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认识不够深入,没能正确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积极作用,以为新的学习方式费时而收效甚微,即使新的学习方式得不到有效落实,产生的误解。

3、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学习交流精神。

4、过多依赖地传统的教学方法,没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如“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发现法”等

三、改进及对策。

1、认真深入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数学学科的整体目标要求和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具体要求,把握住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旧新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提高自身用教材教的能力。我利用2011年1月24日至2月20日放寒假的这段时间重新学习了汤建芬导师在南宁集中培训时的课件《参与式教学学习方式的训练》和班主任梁宇老师的课件《从数学课标修订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通读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小学部分,利用网络在线分别观看了孔企平、史宁中、孔凡哲三位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并找来人教课标版1至6年级的数学课本进行了浏览分析。通过学习掌握了很多的数学教学理念,更加深刻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把握教材重、难点、知识点的能力。为了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同行们分享,在2月22日我校教导处开学第一周组织的数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方面的校本培训,2月24日又在我镇全体小学数学教师专题讲座中做了《数学课堂在改革中前进》的发言。两次培训都取得很好的成效。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首先要从本校本班的学情出发,对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形式上,除了常规的课堂活动之外,还应积极参加各种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经验交流、总结反思与课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研究方式上,多进行自我反思、同事交流和接受专家的引领。2011年1月17日我积极承担我镇小学与宾阳芦小结对子同上一节课的任务,通过与宾阳芦小同上一节课二年级数学广角的《猜一猜》学到了很多教学技能。2011年3月9日-11日参加了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送教下乡到我镇的集体备课和上课活动,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的激烈发言讨论,使我的备课水平得到了提高。2011年3月10日

我也参加了本次南宁研修班宾阳回访活动,汤建芬导师上的那节《面积单位》中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到“放”的教学模式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参加各种听评课和集体备课活动我吸取了很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提高了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方法技能

3、加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这三种课型的教研,重点设计好这三种课型的教案及授课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经过反复实践于固定了我的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巩固深化、自主建构→总结回顾、评价反思”。练习课教学模式:明确目标,激发参与→启发回顾,巩固基础→比较分析,强化认识→应用实践,拓展延伸→当堂反馈,小结反思。复习课教学模式还在探索中开成中。

4、优化教学过程,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本人亲手整理的《教法集锦》中收录了20种教学教育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为丰富我的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的数学课堂已能够改变过去讲授法居多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讲授法、参与式教学法、发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5、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交流学习效率及全员参与。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关注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

(3)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

(4)不“赶时髦”,只求实效。

(5)恰当积极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催化剂。

2011年春学期数学开学第一课,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我所教的二年级74班学生进行了分组,全班42个学生分成了10组,明确了组员的分工。这样我的参与式教学的实验就正式开始,通过不断引导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了合作的意识,参与课堂的面更广了,学生的互动性更强了。当然我用得最多的还是同桌两人小组,我发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两人小组最适合他们学习,也最容易组织。

6、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乐于练习。

南宁集中培训回来后,我也反思了自己及我校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练习。仿照南宁市东葛路小学梁晓红老师的做法,我在我们二年级74班也每天增加了听算练习和家庭笔算练习。还以教导处的名义为我校一年级学生安排了2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训练及测试,为二年级安排了口诀及两位数加减笔算测试。

总后我相信培训和在岗研修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行动研究不会停止。

第18篇:4课堂教学新技能研究的心得体会

教法技能课堂研究的心得体会

纳雍一中:宋转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以,现在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素质教育进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课堂教学开始自觉地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学生的受教育权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体现,是教师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灵魂.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搞好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学习,用启发式打开学生思维.一个人获得知识不能全靠点滴的接受,而要“举一隅

而以三隅反”,其间的关键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的大脑装上想象的翅膀。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现在许多学校靠“题海”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作业量之多、难度之大成了师生们苦不堪言的负担。要寻求一条捷径来减轻学生的负担,那就是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方法,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启发式不单纯是方法,也是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思想

第19篇: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宜良县九乡小学:崔旭辉

张富荣

范礼祥

谷小纤

朱天友

龙金所

夏汝明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提出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本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指导,其结构概括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巩固深化,拓展应用——总结回顾,评价反思。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开放,思维空间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把学生真正摆到了主体位置。 【关键词】: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 互动生成 小学数学

一、理论依据

当前的教育教学,就数学教学而言,因其传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更偏重于传授人类己取得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技能,而忽视了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和锻炼;在组织形式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以致“整段的时间被铃声打碎,连贯的空间被围墙隔开”,学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着一种空气,几年以后成了同一种模子浇铸出来的标准件。如此,数学教育成了单纯的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数学学习成了单纯的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对探索、研究、创新性学习反而感到陌生。如此种种,长此以往,便有意无意间地实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功能”,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选择“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

“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创设问题产生情境,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探索、合作交

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感悟知识,体验成功,获得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实现其智力情感及其它方面的全面发展。

1.“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一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学主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提示认知对象内在规律,看重解决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3.“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探索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有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功能目标

1.通过创情激趣,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理解和掌握概念、性质、计算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会认知。

2.让学生通过亲历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能力,能用数学的眼光、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问难,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信息,提高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

4.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实现条件

1、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素养。由于“合作探究,互动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学生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业务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2、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首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各抒己见,要让学生大胆发言,把学习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和感悟到的(包括解题方法)说出来;其次设计练习时要形式多样,有层次性;最后教师让学生巩固新知识时,要经常进行课堂巡视。一是可以了解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可以督促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习,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师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学习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新技术、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现代技术帮助下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使数学教学朝着信息化、网络、多媒体化综合应用的现代化教育方向发展。

四、应用范围

本模式适用于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及几何形体概念教学的新授课。

五、操作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己有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经过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的基本模式,其结构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巩固深化,拓展应用一总结回顾,评价反思。此模式简单易操作,就是先让学生自己学一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再把学习情况展示展示,然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指导,最后练习巩固巩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

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1.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为基本前提。

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修。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创设老师家新买了一处房子,正在装修,但是在铺客厅地板时遇到了难题,老师应该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需要数学,学生学习起来津津有味。 2.“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创设有“数学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六一”儿童节到了,203班要举行联欢会,会上要准备一些水果,选派小红和明明去水果市场购买,他们看到很多水果,小红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购买呢?从而引入新课一统计。

3.要以“发展性”作为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

情境的创设,必须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使情境创设反映儿童熟悉和可以理解的事物,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创设了同学们借书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借书的情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样设计,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新知

的探究中。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激发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简捷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针对上一环节创设的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现代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1)注重过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在操作中领悟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取知识,掌握学法。

(2)提供参与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在

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各种疑问,同时学生的智慧、个性、创新得到展示,学生从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①提供说话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中,让学生说一说目己拼的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相互交流小组内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提供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摆一投。折一折。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组合图形剪一剪,或者画一画,从而找到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认识分数的意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掌握新知。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充分给予学主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回忆国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设问:你们认为圆柱体体积与什么条件有关?你们会用什么办法来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利用什么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③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合作探究有利于形成开放、平等、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展开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合作探究坚持不搞一言堂,不搞教师奉送答案。代之以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

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由教师或让学生解答,或自己解答。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较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其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①个体自学:个体自学就是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等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想想做做、思思说说,对自己已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抅画出来,以求协商解答。

②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互助作用,学生提出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其他学生阐述个人见解,尽量在组内探讨解决。

③全班学习:在个体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带动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自主评价,达成共识,使每一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遵循五个原则:自主性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2、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交流.在这里,教师的作用相当于节目主持人,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热烈的气氛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勇敢的阐述观点.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

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小结性讲解,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交流情况,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予客观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愉快.遵循五个原则:启发性原则;冲突性原则;思考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此环节以15分钟左右为好.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设计具有代表性、层次性、思考性强、应用价值大的习题。强化练习的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教育功能。

练习设计要注意三点:严格控制练习时间,布置限时练习,确保当堂完成。1.练习量要少而精,分层布置,因人而异,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让优等生有发挥的余地,学困生也有成功的可能;2.练习形式多样而有趣。有操作的、有思考的、有书面的。3.练习向课外延伸,设计富有个性化的或小组协作完成的长作业(几周或几个月完成)。让练习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让学生在做练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遵循五个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本环节15分钟左右,根据第二环节的时间适当调整.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一下评价,然后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

行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这样结课:

师: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任何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你能不能推算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谁能从中发现有趣的规律!

如此结课,既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造成了悬念,把课堂延伸到 课外,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益于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 地探索、发现、创新。

遵循五个原则: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引导性原则;简练性原则情趣性原则。

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

六、操作评价

我们提出的“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模式,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蕴含着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观,以民主为基础的师生观,以自主为手段的方法观,以提高素质为本的质量观的模式特征。实践证明,该模式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较好地创设了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形成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态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两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通过研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二)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地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

(三)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四)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积极探索,乐思善辩的习惯。在数学课中,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提出不同的想法;也有的学生常常去寻求一题多解。

(五)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探究,互动生成”这一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了教学教研水平。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1 世纪呼唤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需要千百万的优秀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因循守旧,数学教学就谈不上改革与发展。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改革,必须首先更新教学观念。如果观念不更新,数学教学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新观念的树立,来自于不断地学习认识的过程。自主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一问一答式”为“启发式”。能在引导上下功夫,重视了基本功训练和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两年来,我们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1、学生合作探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既完成教学任务又保证学生的探究时间。

2、合作探究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而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是参差不齐的,如何把握探究教学的挑战性和学生实际探究能力之间的关系。

3、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深入的研究: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直面考试,提高考试水平,使课题研究的成果让教师尽快尽多地受惠。

2、充分挖掘、发挥农村小学教育的优势资源来开展自主探索教育。现有的教材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需开发一些校本课程。

3、师资培训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方面是知识的完善,另一方面是观念上的更新,尤其是要彻底转变在思想中,思维定势上是深埋在潜意识

中的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扩大进行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并且鼓励他们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创造出结合学校现状,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模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教”要始终为学生的“学”服务,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四个环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可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及习惯,适当调整,可增可减。力求做到:自主预习到位,展示交流到位,点拨示范到位,练习检测到位。

【参考文献】

[1] 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国荣:《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人》,载《教学月刊》2003年第6期。 [3] 居宏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2010(09):71-72。 [4] 张素霞:关于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04) :159。

[5]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20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新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实验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全球进一步开放、合作与竞争的时代,在时代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中,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阐明了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明确提出了教育界及全社会必须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深化教育改革,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造就高素质人才。新的时代与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这些新的时代要求与传统教育思想的碰撞加剧了教育的变革。如何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以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

“十五”期间,在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引领与帮助下,绣林小学的领导和实验老师艰苦探索,积极开展了“新时代生活教育”课题实验,本着“为儿童生活而学,为儿童生活而教,为儿童生活而教育”的课题指导思想,以关注师生的生命价值与人生追求为宗旨,建立了“探究——体验性”课堂教育策略,形成了以“关注生活,关注生命”为价值取向的“新时代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为理念,开辟了“生活德育”实验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让学生在“玩”中悟道理,在“活动”中学做人,让德育活动真正回归生活;另外,我们以“新时代生活教育”理念及叶澜教授的动态生成理念为指导,探究出了“积淀底蕴——参与体验——总结提高”的研训结合的动态校本培训模式。教育科研使我校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逐步得到增强,郑爱枝、付金蓉、喻长玲、杨慧琼、瞿文杰、袁玉和等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宽松良好的教育环境逐步形成。在不断推进新生活教育实验的同时,绣林小学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但由于体制的转轨及新旧领导的更替等因素,我校课题实验工作终止了近两年。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为我校“十一〃五”课题研究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土壤。首先,处于时代潮流中的教育,在无数机遇和挑战中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在这鼓舞人心的新形势下,我校又迎来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视科研的新校长,这些给绣林小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在新的背景下,绣林小学“十一〃五”课题实验将在总结“十〃五”课题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向更深层稳步迈进。

2、问题的提出

要稳步推进课题实验,必须把握住实验课题在新时期的方向和重点。即:“十五”时期研究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以及“十一〃五”期间新形势中出现的新问题所构成的问题框架。

“十五”期间,我们运用“新生活教育”理念,构建了“探究——体验性”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以教师主导为特征的训练式教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已初见端倪,但同时也留给我们一些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如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在课堂的组织与事实中,出现了合作学习浮于表面,甚至有为探究而提问的形式化现象,导致课堂出现失控和低效现象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学过程能有效地顺利完成,是新课题实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教育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当我们用理性审视新课堂,发现课

- 2最核心的因素,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在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会通过大量的培训活动,让教师逐步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其次是实践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最终冲破传统课堂的“樊篱”与新课程理念的“迷雾”,从而满足教师追求专业成长的需要。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旨在让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发展目标,从而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复合型人才,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各种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学校的内涵的提升和品牌特色的建立,其根基在于课堂教学有效的追求。只有课堂呈现高效状态,学校的各项事业才能稳步和谐的发展,学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研究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必须通过课堂实践得到落实。理论和实践如何有效结合,我们应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作深入研究和剖析。作为一线教师应需要解决的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现行课堂教学模式,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减少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消除偏颇,增强课堂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避免无效和低效甚至负效教学。

5、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社会追求优质教育的需要

- 4

3、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备课策略研究:“优化课堂预设,促进精彩生成”为子课题的集体备课研究。

(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教学策略研究: 包括:

①优化课堂结构策略; ②师生交流对话策略; ③艺术化的板书设计策略; ④管理评价策略; ⑤有效的教学方式策略; ⑥教学资源优化策略。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包括①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策略; ②有效的学习方式策略;

③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④激发学习动机策略。

4、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根据现状我们主要探索以下原则: ①低耗节能原则

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一定的,既不能掠夺式使用,更不能无限地开发。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Carroll J.B.)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学习程度”(degree of learning )的一般公式:学习程度=f(所花时间/所需时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时间是影响学习的变量,而不是常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要求大力缩减“所给时间”。用好“所用时间”,增大“所得时间”,低耗费,降低师生双方学习能量的耗费。

- 6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臵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和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和“最近发展区”等经典理论是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其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理念。

现代建构主义把学生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

- 8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5、“最近发展区”理论。

由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维果茨基被尊为当代建构主义的鼻祖之一。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当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问题时,称这种问题处于该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当其不能独立解决某问题,却能在教学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该问题,则称此问题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当教学内容处于学生之两区(最近发展区,现有发展水平)以外(即B点以远)时,教学不可能进行;当所教学之内容处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之内(即OA以内)时,教学是没有效益的;当且仅当内容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不断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换为现有发展水平,或者说,就是不断地创造新的更高水准的最近发展区。(如图1所示)

图2图3分别表现了二维、三维空间时的情形,在这里,现有发展水平(区)、最近发展区都被多维化了,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新课程的目标是多元的。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习惯于从两个甚至三个维度思考问题,应当认识到,只有当教学内容(P)处于矩形OBB1

- 10从2011年1月开始,我们的实验进程初步拟定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与华中师范大学指导教授取得联系,确定课题,聘请郭元祥教授进行课题相关理论指导。

第二阶段:实验前期工作(2011年6月—2011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建立健全的研究组织管理制度,课题实验正式启动。开展实验教师培训并开展相关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重点研究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教学策略研究”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策略研究”,撰写系列阶段研究论文及研究分析报告。

第四阶段:深化实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深化总结,提炼实验案例,集中问题,形成专题,继续深入研究。

第五阶段:课题总结(2014年9月—2014年12月)。形成研究总报告,拟出专著和案例集,组织实验研究的相关阶段鉴定。

3、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各级教学论文评比,编印论文集,并争取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

(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撰写结题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4)资料汇编:《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

六、课题组人员分工

1、领导小组

- 12

- 14 -

开展新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开展新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