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初级国画课笔墨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8 08:33:3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的笔墨游戏

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中的笔墨游戏

主要内容: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它以其独特的富有深刻文学哲理的绘画理论,特殊的工具材料、系统精湛的技能技巧、综合的品评等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同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怎样利用美术课教好中国画,就成为小学阶段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

主题词:中国画、传统文化、创新、笔墨游戏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它以其独特的富有深刻文学哲理的绘画理论,特殊的工具材料、系统精湛的技能技巧、综合的品评等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同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中国画作为中国一个具的强烈民族性的传统绘画,在中西方文化融合渗透的今天,正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方式发展变化着,为人们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为此,中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地开展国画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国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随着儿童早期美术教育的普及,天真稚拙的儿童也大胆地闯进了这水墨淋漓的黑白天地。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应从观察入手,培养想象力,提高创造力,重点放在美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培养上,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上,进而发展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要遵循规律、掌握特点、循序渐进,根据儿童认识世界的规律性,以及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把握好对象,从复杂到简单,再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化过程。

中国画是指用工笔、写意、勾勒等基本技法形式以及钩、皴、点、染、浓、淡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通过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物象的一种绘画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儿童国画教学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智力特点,选择教材教法,让儿童学习用一些他们能够接受和容易掌握的国画表现技法,进行创造表现的活动。但在现在的中国画课堂教学中,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中国画太难学,索性与中国画绝缘。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爱上中国画,就成为现在美术教师的当务之急。小学阶段美术课教学,必须区别于成人化教学,而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国画教学,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几点探索:

一、在玩儿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在学生尚未接触到中国画课时,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模式机械地要求学生临摹,学生易产生厌烦。在第一次上国画课《笔墨游戏》的时候,我巧妙地利用了“玩儿”,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儿笔、玩儿墨、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和墨色的变化。我给孩子们准备了盘子,让孩子把墨和颜料自由的洒在盘子上,再把水滴上面,自然形成纹理,再让孩子把宣纸拓在上面,结果学生们随心所欲,画的是千奇百怪,我为他们的画取名为-美丽的梦,因为梦是虚无飘渺的,形态怪异的,他们的画也是如此,对我起的名字他们很满意。

二、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

如在讲《中国画——青蛙》一课时,我先从画点入手,告诉孩子怎样利用笔的不同部位画出墨色不同的点,这样孩子就不觉得很难。一笔点画好之后,再学点的组合,三笔点组成一只青蛙。在告诉孩子三笔的位置不同,青蛙的动态就不同,让孩子自己尝试这画出青蛙的不同动态。这样循序渐进,孩子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然后我再通过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让孩子了解怎样组合画面。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生搬硬套中国画传统方法中的笔墨方法及墨色的变化,而是通过了解点的不同画法及组合方法,使学生学会了墨色的变化,小青蛙的组合,虽然都是画的青蛙,但每一幅作品都有着孩子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临摹老师的作品。我还通过画青蛙的笔法,给孩子拓展到小鱼,小鸡„„举一反三,使中国画知识融会贯通,大大开阔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运用多种方法,开拓学生对中国画的认知

一提到中国画,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毛笔、宣纸等中国画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中国画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画工具也不再拘泥于只有毛笔了。如板刷、纸团、抹布、牛奶„„都成为中国画的新型工具。当我把这些工具放到孩子们的眼前时,孩子们顿时眼睛都挣得大大的,不停的追问我:“老师,这些东西都能画画吗?”我信心十足的告诉孩子:“这都是画画的工具,让我们来一起尝试一下吧!”孩子们一下子都来了兴趣。我用板刷沾着牛奶和颜色,画出一朵朵色彩艳丽花儿。用纸团,抹布沾着浓浓的墨色,皴点在宣纸上,再用清水平涂在墨色上,告诉他们这奇妙的效果叫“淡破浓”的画法,让孩子自己尝试用这些工具练习,总结出中国画的绘画方法还有“浓破淡”、“积墨法”等等。当孩子们用这些工具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中国画作品时,我顿时在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成功的喜悦,看到了创作之后的成就感。孩子们不再畏惧中国画,那些对绘画不感兴趣的孩子,那些经常不带工具的孩子也有了画画的兴趣和积极性,纷纷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通过利用这些工具,让孩子了解了中国画不仅只限于用毛笔来画,还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课后,我给孩子留了作业,让他们回去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代替毛笔成为作画的工具。通过不同的绘画工具的练习,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改变了学生对中国陈旧的观念,是孩子们对中国画有了更新的认识。

四、欣赏大师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要想学好中国好,离不开对中国画大师作品的欣赏,因此,我在教孩子画 中国画的同时,还带孩子走进了了解大师作品的海洋,让孩子领略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吴冠中笔下的江南风光,用几何性的形体组合、鲜明纯正的色彩、明亮的色调表现诗一般的意境。他的作品中墨线和彩点的交织,飞舞跳动,构成节奏、韵律和诗意。黄永玉的画主题突出,构图饱满、画面结构紧凑, 线条粗放,色彩强烈,用笔大胆,装饰性强,用大块的颜色和墨把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画大家齐白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画虫一丝不苟,极为精细。画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

通过欣赏不同画家的作品,使孩子了解要学好中国画,不仅要学习中国画的笔墨知识,还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现代绘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五、名家进校园,画家与学生近距离交流

把画家请进学生课堂,为孩子们学好中国画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著名中 国画家刘存惠老师一生致力于中国画教学研究工作,在我校开设有中国画特色教学工作室。我们充分利用工作室学习时间,把刘老师请进课堂,亲自指导孩子们绘画。在于画家的交流中,孩子们更深刻体会到中国画带来的乐趣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为孩子学好中国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画教学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其绘画精神,大胆创新,把西方油画的元素结合到中国画教学之中,使孩子爱学,乐学,不再为学习中国画苦恼。使我校的中国画教学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孩子的视野,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意识,对中国画有了全新的认识。

推荐第2篇:国画课教案

美术特色课程——水墨画教案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国画教学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起学生热爱中国画,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通过亲身体验,体验国画,清楚上国画课基本要求及功能教室使用要求及习惯。

3: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清楚上国画课基本要求及功能教室使用要求及习惯 教学准备:教材、范画、示范用具、毛笔、墨、纸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教师分组 安排具体座位。选小组长。 各小组讨论,如何上好国画课。

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上好国画课基本要求。

1、课堂纪律要求:

上课前学生在老师的统一安排组织下,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到达美术室。入室后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追逐打闹,不得随意触碰室内石膏像,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室内安静、有序、整洁。

2、功能教室使用要求:

绘画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肆意破坏室内物品,未经允许不得翻动使用橱内其他各类器具,如违反规定造成设备损坏的,均需按规定赔偿。火、防潮、防盗等工作。

学生进行操作时,教师必须在场。学生上课完毕,应将所有物品归回原处,并清理遗留物品。

规定小组长做好管理小组成员并记载小组成员纪律及学习情况,对特别违纪学生报给老师处理。

三、学生记录国画课要求。有什么问题及时反馈老师。

四、老师总结,宣布下节所带工具,下课。

第三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探讨学习,运用墨迹在宣纸上的效果,启发联想、添加、创作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了解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笔墨,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画,欣赏中国画。 教学难点:认识中国画,欣赏中国画。 学生用具准备:毛笔、墨、宣纸三张 教师用具准备:国画作品、毛笔、墨、宣纸 教学过程: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 中国画 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 “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出示文房四宝 师生认识了解 师生欣赏各种国画作品。

现代中国画欣赏 画家简介现代中国画欣赏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壮士》、《七方皋》、《马》等。

齐白石(1864-1957)中国现代书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曾做木工,后与文人交结,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书法,学得一身技艺,重视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表现技法,形成其独特艺术风格。擅长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劲,造型质朴简练,色彩鲜明热烈,并善于将阔笔写意花卉与精细草虫结合描绘。亦作山水人物。论画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名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张大千(1893-1983)现代画家。原名正权,后改名季爰。四川内江人,绘画兼长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亦擅工笔、写意。晚年多作泼墨写意,并好在巨幅纸上纵横驰骋,为当代颇有气势的写意大师。作品《长江三万里图》、《庐山图》等。

钱松岩(1899-1984)江苏宜兴人。九岁随父入塾读书,兼学书画,后师从胡汀鹭。1923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后,任中小学美术教师。1957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历任画师、副院长、院长。创作以山水著称。喜游历,注重外师造化,并在传统画法的基础上,致力创新,形成浓郁清新的艺术风格。 关山月(1912- )原名泽霈,广东阳江人。幼承庭训,喜爱绘画。厅创作大型图画《江山如此多妖》。现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 吴作人(1908- )原籍安徽泾县,生于江苏苏州。现为中国美术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第四周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握笔、用笔、用墨,基本了解宣纸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探讨学习,体验用笔、运用墨迹在宣纸上的效果,启发联想、添加、创作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了解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笔墨,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握笔、用笔、用墨,基本了解宣纸的性能。 教学难点:中国画笔法练习学生用具准备:毛笔、墨、宣纸三张 教师用具准备:国画作品、毛笔、墨、宣纸

课前准备

笔、墨、砚、纸、笔洗、毛毡或旧报纸。

教学步骤

(一)揭题——中国画笔法练习

(二)讲解执笔法中国画笔法练习

中国画的执笔,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都有一定的要求。总的要求是:指实掌虚。最常用的如“拔镫法”,即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笔管,无名指、小指与笔管自然*拢,掌心虚空。作画时以腕、肘为动力,指静腕动,引发丹田之气于毫端,是用笔之诀窍。执笔处与笔头的距离是不固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可高可低。

(三)笔锋

中锋:笔杆垂直于纸面,笔尖在笔划正中,由上向下或由左至右运笔。

中锋线条:圆劲、流畅。

侧锋:笔杆倾斜,行笔时,笔尖偏听偏于笔迹之一侧而显露其锋。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正侧锋,手心向上。反侧锋手背向上。

侧锋线条,犀利、枯涩。

顺锋:笔杆稍侧,行笔时,笔杆在前,笔锋在后,顺其笔锋,拉着笔杆行进。顺锋线条,多流利、挺秀。

逆锋:笔杆稍侧,行笔时,笔杆在后,笔锋在前,由下向上或由至左,戗其笔锋,推着笔杆行进。逆锋线条,多毛涩、老辣。

运笔方法很多,如以笔腹着纸,拖着行走的“拖笔”;笔锋散开的“破笔”;笔杆颤动的“战笔”等等。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初学者对笔、墨、水和纸的性能尚未摸透,不是水分过多,水墨漫漶,就是焦、浓一片,墨无层次。所以在教学本课时,除应讲清方法外,更要加强练习指导,常用的方法是演示、观察、练习、讲评、再练,直至理解。

1、执笔

一二三指先捏紧,

虎口空空像眼睛,

小四小五往外顶,

指实掌虚腕肘动。

2、用水

湿笔水多,

干笔水少,

要笔湿,

笔根吸清水;

要笔干, 笔头挤去水。

3、用墨

会分浓和淡,

会辨干与湿。

笔肚吸水笔头舔墨,

一笔下去有浓淡;

笔肚舔墨笔头吸水,

行笔墨色很自然。

4、用笔

快笔生飞白,

慢笔现墨韵。

行笔用臂不用指,

执笔要高不要低。

笔用后马上洗净,并养成习惯。 学生体验, 以清水逐渐加入用笔和用墨: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展示作业,互相评价。 教室总结。

推荐第3篇:上海国画学习笔墨无痕心中留

www.daodoc.com

上海国画学习笔墨无痕心中留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笔墨无痕。这四个字乍然浮现在脑海的时候,似乎觉得绝了。确实是国画造诣的深层次境界。似画而非画,追求极致的写意。在意象当中凸显意境。上海国画学习,偏居一隅的小小世界中把心中的无限万千投入到画中。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画有着多种风貌,自古以来,中国的绘画,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风格各异。文人学士中流行的墨竹、墨梅、墨花、墨禽,更着重表现主观情趣。不趋附社会一般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达到“若可扪酌”的真实效果。

国画的精妙在于作画的过程,这其中也包括铺纸,备墨和笔。很多人可能提到国画创作时只记得要寄予感情,要注重笔法技艺,这是好的想法,但是也不应该忽略,好的作品从一开始的准备就决定了成败。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有意趣的享受呢。当你挥笔撒墨全神贯注的投入进去之后,你的眼中心中只有你的画,你的笔,再无其他。国画学习,忘我,心无旁骛是第一步。

追溯瞻仰古人的画作,总结他们成功的源头,在于艺术上敢于突破陈旧成法的藩篱,注意师法自然,勇于创造革新。绘画中的线,是文人借助书法的巧夺天工,溶入绘画里的一种技巧,但不是中国绘画的全部。上海国画学习,要从画中脱离,等到什么时候不再是完全写实,不再为了想画什么而能画出什么时惊喜那就是从心境上又步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说来说去是很玄乎的东西,实际上在国画学习的过程当中,每当你有了新的体会和灵感,你就会对上述的境界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和感悟。作画不可急功近利,凡事都是同理。上海国画学习让学习者了解这门国粹,并且深深为之折服。我们希望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欣赏这门国艺,让它传遍世界,艺术没有国界,在全球化加剧的今天,发扬国学,就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笔墨无痕,心中却有沟壑。其中有道有禅,有哲理。让后世的人们能够了解到现在的我们,让画成为永恒的传承。

相关阅读:儒鸿书院

推荐第4篇:上海国画课程将写实融于笔墨中

http://www.daodoc.com

上海国画课程将写实融于笔墨中

大多数人学习国画,是出于一种爱好,也是一种对于文化的鉴赏,上海国画课程在学习国画的同时更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最具有其特色的。国画的欣赏程度是最高的,学国画也是需要用最长时间的。历史上的很多人喜欢即景抒情,也喜欢托物言志。国画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国画中蕴藏的文化也是深不可测的。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像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

上海国画培训的刘伟老师和我们说过,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那些有成就的画家至最值得敬佩的,通过学习和了解上海国画课程,我也感受了一把国画的文化,了解了国画的相关历史。好的国画艺术家是能够通过作品传达自己心情的,是能够将自己的情况跨越时空到当今的。所有的文化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的。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才是最值得纪念的文化。 文章来源:上海儒鸿书院

推荐第5篇:国画教学概要

国画教学概要

第一节

前45分钟

理论知识

国画(表现手法)工笔

兼工带写

小写意

大写意 国画(表现内容)花鸟

山水

人物

(现在学习是从小写意花鸟画入手)

国画大师黄宾虹:国画除笔墨无它

后45分钟

国画实践

墨虾图

只画虾的头部(注意用笔,用墨浓淡法)

第二节

前45分钟

理论知识

国画的用笔:①中锋 侧锋 卧锋 逆锋(举例证明:如虾的头部用卧锋)

②枯笔(干笔) 湿笔(饱笔) (注意具体演示)

后45分钟

国画实践

虾身、手臂、尾巴(注意用笔与虾头的区别)

第三节

前45分钟

理论知识

墨分五色:焦、重、浓、淡、清

六种用墨技法:浓淡法、焦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

(由于时间问题,只讲解浓淡法、破墨法、积墨法)

(注意讲解,破墨法与积墨法的相同点、不同点)

后45分钟

国画实践

完成整只虾的绘画教学、创作虾有关的作品 第四节

前45分钟

理论知识

讲解其余三种用墨技法 谢赫六法的内容

后45分钟

国画实践

螃蟹的画法

第五节 前45分钟

国画理论

讲解谢赫六法

(至此主要理论已基本学完,注意后期的复习以及新理论的随时跟进) 后45分钟

国画实践

荷花的画法

后几节课略

学习顺序应为:①虾——螃蟹——荷花——鲤鱼——金鱼——芙蓉(水塘一类)

②雏鸡——燕——麻雀——芭蕉——牡丹——牵牛花——紫藤——凌霄——葫芦——丝瓜——葡萄

(庭院一类)

(这一循环练完,较好的学生即可进入中级班)

③梅兰竹菊

(四君子)

④鸡——丹顶鹤——鹰——孔雀——驴——马——牛——虎

(飞禽走兽)

(注意与第一循环中学习的国画相结合,如:葡萄与雄鸡组合)

(进入高级班)

⑤山水、人物的学习(以临摹为主)

推荐第6篇:国画教学工作总结

竞业园学校2012-2013学年上学期

国画教学工作总结

张克

本学期圆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看到学生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我和学生们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一 、本学期取得的成果:

学生的绘画技能有了新的提高,甚至有些学生还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这学期中主要教授学生认识笔墨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表现出一定的墨色变化。

1 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认识了笔墨的关系,“墨分五色”、“运笔当五墨俱”等。

2 掌握了绘画构图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均衡、对称及它的表现形式。如“起”、“承”、“转 ”、

“合”,“三段式”,“y”、“之”字形构图的含义,并且在实践中加强了练习,因为好的构图是成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

3 学习了具体的景物的画法,如石头的具体画法,起笔、运笔、转折、回笔,理解了石

头的结构体积“石分三面”,“树分四枝”。

4 临摹了名家的经典绘画,吸取其中的营养。

二、学生名单:

初一6班 付伟滕璇黄潇张龙涛

初一 13班孙元鑫

初一 17班孙明 张斌浩 韩福齐

初二 10班周磊

三、本学期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绘画是一种经典的传统文化,他要求学习者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学好,否则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的。

1 教学中还应当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的练习,从每一个点画,每一片树叶入手,大好学生

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创造条件进行实景的写生绘画训练,让学生认识真山真水。

3 加强学生的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设计好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有所了解。

四、下学期教学计划:

第一周 认识国画

第二周 笔墨技法练习

第三周 石头练习

第四周 树木练习

第五周 松树画法

第六周 杨树的画法

第七周 柳树的画法

第八周 树木组合练习

第九周 山水画的构图

第十周 山水构图之起承转合

十一周 山水构图之把握龙脉

十二周 山水画名家临摹

十三周 山水写生

十四周 山水的创作一

十五周 山水的创作二

竞业园学校2012-2013学年上学期

推荐第7篇:国画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暑期

儿童国画教学工作总结

吕召文

本暑期圆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看到学生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我和学生们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一 、本学期取得的成果:

学生的绘画技能有了新的提高,甚至有些学生还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这学期中主要教授学生认识笔墨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表现出一定的墨色变化。

1 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认识了笔墨的关系,“墨分五色”、“运笔当五墨俱”等。

2 掌握了绘画构图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均衡、对称及它的表现形式。如“起”、“承”、“转 ”、“合”,“三段式”,“y”、“之”字形构图的含义,并且在实践中加强了练习,因为好的构图是成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

3 学习了具体的景物的画法,如石头的具体画法,起笔、运笔、转折、回笔,理解了石头的结构体积“石分三面”,“树分四枝”。 4 临摹了名家的经典绘画,吸取其中的营养。

二、本学期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绘画是一种经典的传统文化,他要求学习者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学好,否则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的。

1 教学中还应当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的练习,从每一个点画,每一片树叶入手,大好学生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创造条件进行实景的写生绘画训练,让学生认识真山真水。 3 加强学生的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设计好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有所了解。

推荐第8篇:国画教学培养目标

国画教学培养目标

一、国画概述

中国水墨画,是我们国家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艺术,在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色,用毛笔蘸墨画画,可大可小,可粗可细,可干可湿,挥洒自如,变化天穷,痛快淋漓,很适合幼儿作画大胆,构思夸张的特点。相对于儿童话来说,学习起点高,从根本上讲具有深奥的道理,尤其在写意画方面由于 技法简练、造型概括、笔趣横生,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它在造型上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表现手法,与儿童对客观事物特殊的观察方式、特殊的心理状态有着天然的默契。

二、培养目标

1.水墨画是我国的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工具,从而引发幼儿对国画的学习兴趣。教师会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如“彩墨游戏”“水墨构成”“有趣的墨点”等活动幼儿感受国画基本的用笔、用墨。另外还有国画中的各种肌理方法,如揉纸法、吹墨法拼贴法等,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笔墨技法。教师可带领幼儿欣赏国画作品的基础上,感受笔墨技法,如欣赏齐白石的《群虾图》、《桃》等作品的基础上,感受基本的墨色(浓墨、淡墨)。然后再设计一节《下雨了》的课程,引导幼儿用墨色点画,感觉墨的色彩。

3.创设水墨艺术氛围,增加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不断提高幼儿对国画的感性认识和审,激发其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可以在美工区布置国画角,让幼儿欣赏、评价,同时展出幼儿的作品,并定期更换)

三、欣赏内容

1.齐白石的艺术人生2.2.齐白石的艺术人生(2) 3.吴冠中作品欣赏 4.吴昌硕作品欣赏 5.画家黄宾虹 6.画家李可染

7.我眼中的大师——张大千 8.工笔画家——何家英 9.梵高 10.莫奈 11.达芬奇

我选取的国画大师都是工笔与写意的画家,这些作品设色丰富,颜色明亮,所画物品皆是幼儿生活中所接触的物品,他们在欣赏画作致之时,更易理解。幼儿的思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经历了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表象思维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四个发展阶段。每个年龄段的教学内容都要遵循这一规律。小班幼儿(3-4岁),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思维也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表现事物不完整,往往表现的是事物中印象最深刻的某一部分。针对这一特点,给小班幼儿选择的内容多以生活中常的可用图形来高度夸张和概括的事物为主。例如点画、印画、(气球)、(花)、(伞) 等。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主要在兴趣培养上。内容的量也不宜多和杂。开始时可先让他们练习棉签画和手指画,以便熟悉水、墨、色等工具,逐渐过渡到用毛笔作画。

推荐第9篇: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

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本课专门介绍中国绘画,与上一课《汉字与书法》共同实现课标要求。

本课第一目“质朴与浪漫”,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讲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第二目“从顾俏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讲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在吴道子。第

三、四两目“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讲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文人意趣”的成因和特点。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及其反映的历史风貌。

本课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均安中学高二(1)班学生,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历史的理性分析有待提高,本课重点是训练学生欣赏并从中国画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画,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三)、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四、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 创设情景法 学法:小组讨论 史料分析法

五、上课流程

新课讲授分4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3分钟)

(二),学习新知 感悟历史(28分钟)

(三),联系现实 课堂延伸(3分钟)

(四),板书梳理 理清思路(课堂练习时间)(6分钟)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前几天看到一则旧新闻,想分享给大家。大家看这幅画-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一场拍卖会上卖出,猜猜他卖出多少钱?

生:各种回答。

师:(适时引导学生答案,并给出答案)它以1.34亿高价卖出,打破当时记录,这幅中国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卖出这样的价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画的奥妙!

2.学习新知,感悟历史

师:本节课主要按照中国画起源、发展、繁荣的发展过程讲,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要体会其历史意义。我们常说文字,在字产生前,古人以画表达想法。那么请问远古时期有没有纸和笔?

生:没有。

师:对,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纸在西汉才出现,远古时期文明不发达,人们为了记事或表达生活事件最初就只能在地上、岩石上,后来有了陶器,就有了陶器上的画。

这些画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生:生活场景,简单。

师:对,这些画因为当时的生产条件及文明情况,简单质朴,但也比较浪漫,充满想象力。

到了战国时期,有了帛这种布料,《人物龙凤图》就是我国发现最早了一幅帛画。它在地下埋了几千年,经考古发掘发现,色彩艳丽,保存至今很不容易,可见古人的智慧也很值得我们敬佩。

此外还有《人物御龙图》,大家欣赏一下。

这是汉代墓中出土的《轪侯妻墓帛画》,充满神秘色彩,

这里我们总结一下,中国画的起源,新石器到汉代的特点。下面的了解一下就行,主要记住上面的起源与特点这几个关键词。(以上4分钟)

师:魏晋到唐朝是中国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有顾恺之和吴道子。

这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教师讲解画,并解释“以形写神”),展示《洛神赋图》。 通过《送子天王图》的讲解,引出“吴带当风”。

展示《簪花仕女图》、《步辇图》、《五牛图》,让学生总结唐代中国画的特点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并总结中国画的发展时期的特点及原因。(以上8分钟)

PPT提示:继续学习,请通关测验

题目:“野渡无人舟自横”;“踏花归去马蹄香”。用时90秒。根据诗句作画。(只要把想法说出,不必亲自画。)(抽取两组回答)

师:(给出例图,讲解宋代画作重意境。)宋代时期,因为统治者重文,文人阶层扩大。宋微宗时设立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考试标准以“意”为主。

师:大家欣赏一下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气势上怎么样? 生:气势恢宏。 师:下面是南宋画家的画,他们又有什么特点? 生:比较凄凉,景物不对称。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那么结合你们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回答这两个问题。 宋代,文人山水画为何从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北宋与南宋的文人山水画风格有何不同?和时代有何关系? (教师抽取两个小组回答) 师:(教师总结)。

明清的文人画代表有八大山人的画,朱耷是明末人,人生不得意,这里欣赏一下他的“瞪眼鱼”“伤心鸟”。仔细观察他的落款:“八大山人”是不是有点像“哭”字。充分体现了他的郁闷心情。展示清 郑板桥的《竹石图》。(以上12分钟)

师:文人画独领风骚之外,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讲解《清明上河图》,让学生知道从画中提取历史事实的意义。

展示民间画。

表格总结。(以上5分钟)

3.联系现实 课堂延伸

师:中国画很美,但艺术不能沉淀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能束之高阁,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欣赏美、创造美的情趣与能力。(展示新闻材料)。(以上2分钟)

4.板书总结,理清思路(课堂总结,也可作为课堂作业时间。)(6分钟)

推荐第10篇:《笔墨四季》教学反思

本以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四季,参加学校四季画展为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整节自我感觉显得有些着急和紧张,活动的安排层次递进性欠佳,作品的达完成度较好些。

首先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反思,对于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是第一个问题,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呈现到堂之上。重难点的设定,是否符合学生,是否符合堂的本身。等研讨完成后,我又反复的看自己的教案的三次修改对比,每一次的调整只是在改形式,却忽略了堂的风向标,不断地推敲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才是更为重要的。所以,接下的第一要务是再一次做新的调整甚至是重新再备。

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学生探究为主的活动,解决项目实施中所分配的任务。比如,透过自然四季摄影作品和赏析名家作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发现自然四季的色彩特点;作品表现的季节、线条、颜色、内容等方面的知识性内容,并通过赏析作品探究\"如何画?\"即分小组探究讨论作品运用的表现手法、季节色调、作画步骤、作画时注意事项等方面。本堂对吴冠中、林风眠两位画家作品进行赏析,他们的作品多以国画题材的形式,基于堂的需要可以尝试其他画家的作品从抽象走向具象,从中方绘画到西方四季风景,更大程度的拓宽学生的视野。

环节设置要贴近学生学情,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在观看到过程中捕捉到那些色彩?作者是怎么画出四季的?说说你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叙述部分多了,学生的表达就欠缺,比如在观察四季颜色时教师的叙述明显多,可以转变形式,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展现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到程的每个环节。还有堂的组织形式要结合实际场地,在教学过程中赏析作品,分组讨论以及绘画作品都有一些局面紧迫,学生的发挥度会比较受到限制。创作的形式这次也是一次尝试,四组合并为一幅,所以在学生创作时会有绘画工具,颜料以及创作的方式的细节问题。

这节整合的需要斟酌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成和整改。很欣慰研讨时得到了议题组老师们的鼓励和建议。给我了更大的动力,把这节打磨好,把我上的思路理清,把项目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生活中。

第11篇:《笔墨四季》教学反思

《笔墨四季》教学反思

作者 段嵩林

本课以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四季,参加学校四季画展为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整节课自我感觉显得有些着急和紧张,活动的安排层次递进性欠佳,作品的达完成度较好些。

首先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反思,对于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是第一个问题,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呈现到课堂之上。重难点的设定,是否符合学生,是否符合课堂的本身。等研讨完成后,我又反复的看自己的教案的三次修改对比,每一次的调整只是在改形式,却忽略了课堂的风向标,不断地推敲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才是更为重要的。所以,接下来的第一要务是再一次做新的调整甚至是重新再备课。

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学生探究为主的活动,解决项目实施中所分配的任务。比如,透过自然四季摄影作品和赏析名家作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发现自然四季的色彩特点;作品表现的季节、线条、颜色、内容等方面的知识性内容,并通过赏析作品探究\"如何画?\"即分小组探究讨论作品运用的表现手法、季节色调、作画步骤、作画时注意事项等方面。本堂课对吴冠中、林风眠两位画家作品进行赏析,他们的作品多以国画题材的形式,基于课堂的需要可以尝试其他画家的作品从抽象走向具象,从中方绘画到西方四季风景,更大程度的拓宽学生的视野。

环节设置要贴近学生学情,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在观看到过程中捕捉到那些色彩?作者是怎么画出四季的?说说你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叙述部分多了,学生的表达就欠缺,比如在观察四季颜色时教师的叙述明显多,可以转变形式,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展现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到课程的每个环节。还有课堂的组织形式要结合实际场地,在教学过程中赏析作品,分组讨论以及绘画作品都有一些局面紧迫,学生的发挥度会比较受到限制。创作的形式这次也是一次尝试,四组合并为一幅,所以在学生创作时会有绘画工具,颜料以及创作的方式的细节问题。

这节整合的课需要斟酌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成和整改。很欣慰研讨时得到了议题组老师们的鼓励和建议。给我了更大的动力,把这节课打磨好,把我上课的思路理清,把项目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生活中。

第12篇:学校国画课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国画课活动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中国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国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国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二、课程培训时间:课堂

三、课程培训地点:五楼美术室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和学习习惯。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等花鸟画。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和学习习惯。

2、认识笔、墨、色彩。墨: 焦、浓、重、淡、清。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名家优秀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并能落款命题等。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家乡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8、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五、活动方式:

通过教师课堂演示让学生掌握相关绘画技巧与要点;欣赏、临摹名家优秀范画提高欣赏水平和美术素养;观看课堂实录和教学视频,掌握绘画方法和技巧,;通过室外写生,强化理论知识;寓教于乐培养兴趣,鼓励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第13篇:关于中国画笔墨学习心得体会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 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 2015 年 4 月 15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 录

一、概述 ······························································································································· 1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 1

(一)笔法的体会 ··········································································································· 1

(二)墨法的体会 ··········································································································· 2

(三)气韵的体会 ··········································································································· 2

三、笔墨写生感受 ··············································································································· 2 注释 ······································································································································· 4 参考文献 ······························································································································· 5

一、概述

刚开始学习中国画我对它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被众多精彩的作品所吸引,感觉笔、墨、水结合会产生很美的意境,觉得非常的神奇。最初学习国画对笔墨的用法掌握不好,老师总会想出很多方式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先让大家在生宣纸上用笔随意转动,使用点线面相互叠加渗透,自由发挥,感受一下笔墨浓浓淡淡的变化,轻松地表现出几种不同的造型,把大家引入微妙的遐想当中。同学们都对这种无声的语言有很大的兴趣,用尽心思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教室悄然无声,只有用笔尽情挥洒的声音。

中国画笔墨技法千变万化,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意境,这种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体现出了笔墨无尽的情趣。我们通过吸取前人的绘画经验,归纳出新的知识点,去学习、实践。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及动手能力。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掌握好笔墨的运用是最关键的,怎样用笔用墨作为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从起步就要正确学习笔墨的运用,不能落入俗套。因此,刚学画画,我们主要以临摹效仿古人佳作为主,学习古人的用笔用墨。我很喜欢吴昌硕 、郑板桥的笔墨,他们是中国画坛的巨匠,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对他们的画法也进行了一些学习,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笔法的体会

吴昌硕作画来自于石鼓文,他曾说过“且凭篆籀笔,落墨颇草草。”[1]他的画风带有很明显的石鼓气息,他是用石鼓文的笔势来作画的,这首先让我感到学好书法对自己作画是大有帮助的,元人赵孟頫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应知书画本来同”,[2]所谓书画同源此时才有真正的体会。吴昌硕的艺术,是从篆刻开始,由于长期的磨练,他的腕力功夫得到了锻炼,这种功力在他的用笔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笔力是靠腕力表达出来的,手腕功夫不好很难表现出有分量的线条,这在作画过程中是有感受的,长时间不练笔,就觉的画出的线会颤抖,没有分量感,吴昌硕的用笔有“钝刀硬入”之语,就像他的篆刻,腕部力量很大,几乎要把笔用秃,这种笔法有种开张拓展的笔意。吴昌硕擅长画花卉蔬果,都是他家乡常见的画材,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深爱之情, 而他画的画充满了很浓的金石气味,似乎也像是一幅篆刻作品,很有大气感,即使是画一幅小的作品也气势不凡。所以,我感觉情感和运笔是相互联系的,用笔的力度表现出情感的变化,如果对事物没有足够的情感,只是靠刻板的描摹和无意的挥洒是表现不出事物的实质的,所以必须在平时

多练习,多用心体会,才能在行笔上运出具有强大力感的线。

(二)墨法的体会

墨和线相比而言,线条主要是勾画轮廓,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墨不仅可以造形,更能表现出物象的质感、起伏等。笔墨不仅能达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是用墨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气氛,表现人的心理感受。例如郑板桥画的《墨竹图》,[3]是他的一幅构思巧妙的作品,画面主要描绘竹竿和竹节,而竹叶只画了几片,墨色的描绘浓浓淡淡,干湿兼并,恰到好处。笔墨变化丰富生动,竹子画的虽然细但丝毫感觉不出微弱,而是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很有力度。画中将竹叶画的很肥,青翠感十足,使人能充分感受到竹的劲节,画面神完气足,神采俱佳,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水的功能和作用,使整个画面富有情致,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的气势。郑板桥之所以有这种创作体会,既来自于他数十年创作实践心得,也与他对传统名家仔细揣摩学习有关。这和画家高尚的修养,人品和见地息息相关。郑板桥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4]从中可以看出他坚韧倔强的品性。可见墨法的运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和作者的修养是密切联系的。

(三)气韵的体会

古人作画很注重画面气韵的表现,老师也曾说过我们画画是要画出空气,让人看了画感觉空气在流动,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但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让别人在画中感受到这种气的存在是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吴昌硕作画之前,心中已经有这种“气”存在了,等到画的时候,则能一气呵成。他用气推动笔,落笔大胆肯定,能够掌握全局,做到胸有成竹。等画即将完成时,他便开始调整,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他对整幅画布局的安排很到位,尤其是对气的把握,通过诗书画印的安排使整幅画活起来,气韵十足。例如他晚年做的一幅作品《葫芦图轴》,在写意花鸟课上我也临摹过,这幅画泼墨大叶草隶悬藤,满幅金黄色大葫芦次第而生,有些地方密不透风,有些地方却很疏松,信笔自如,气势旺盛。画的左下边有一行题款,左下角有一印,右上角再盖一个小印,这个印虽然小但相当重要,关乎整个气局。右上和左下相互辉映,左上角和右下角则空白,对角气贯全幅,全局皆活。吴昌硕这种独特的构思,诗书画印的巧妙安排将中国画的气息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在作画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在作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态度,然后要对所作之画有全局的意识,把握好整幅画的构图,诗书画印的安排都要事先想好,需要别具匠心地去想去琢磨,不能草草了事。

三、笔墨写生感受

通过学习大师的画让我深有感触,首先他们对中国画的热情是无可比的,我从大篇二:中国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画作品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 1篇三:感受中国画的笔墨00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 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 2015 年 4 月 15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我从事教学工作后教授这些小孩学习国画,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 录

一、概述 ································································································ 1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 1

(一)笔法的体会 ················································································· 1

(二)墨法的体会 ················································································· 2

(三)气韵的体会 ················································································· 2

三、笔墨写生感受 ···················································································· 2 注释 ······································································································ 4 参考文献 ································································································ 5

一、概述

刚开始学习中国画我对它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被众多精彩的作品所吸引,感觉笔、墨、水结合会产生很美的意境,觉得非常的神奇。最初学习国画对笔墨的用法掌握不好,记得我的国画老师总会想出很多方式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先让大家在生宣纸上用笔随意转动,使用点线面相互叠加渗透,自由发挥,感受一下笔墨浓浓淡淡的变化,轻松地表现出几种不同的造型,把大家引入微妙的遐想当中。同学们都对这种无声的语言有很大的兴趣,用尽心思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教室悄然无声,只有用笔尽情挥洒的声音。而如今我也站在讲台上教给学生学习国画,我也尽量用有趣生动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国画的魅力。

中国画笔墨技法千变万化,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意境,这种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体现出了笔墨无尽的情趣。我们通过吸取前人的绘画经验,归纳出新的知识点,去学习、实践。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及动手能力。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掌握好笔墨的运用是最关键的,怎样用笔用墨作为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从起步就要正确学习笔墨的运用,不能落入俗套。因此,刚学画画,我们主要以临摹效仿古人佳作为主,学习古人的用笔用墨。我很喜欢吴昌硕 、郑板桥的笔墨,他们是中国画坛的巨匠,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对他们的画法也进行了一些学习,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笔法的体会

吴昌硕作画来自于石鼓文,他曾说过“且凭篆籀笔,落墨颇草草。”[1]他的画风带有很明显的石鼓气息,他是用石鼓文的笔势来作画的,这首先让我感到学好书法对自己作画是大有帮助的,元人赵孟頫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应知书画本来同”,[2]所谓书画同源此时才有真正的体会。吴昌硕的艺术,是从篆刻开始,由于长期的磨练,他的腕力功夫得到了锻炼,这种功力在他的用笔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笔力是靠腕力表达出来的,手腕功夫不好很难表现出有分量的线条,这在作画过程中是有感受的,长时间不练笔,就觉的画出的线会颤抖,没有分量感,吴昌硕的用笔有“钝刀硬入”之语,就像他的篆刻,腕部力量很大,几乎要把笔用秃,这种笔法有种开张拓展的笔意。吴昌硕擅长画花卉蔬果,都是他家乡常见的画材,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深爱之情, 而他画的画充满了很浓的金石气味,似乎也像是一幅篆刻作品,很有大气感,即使是画一幅小的作品也气势不凡。所以,我感觉情感和运笔是相互联系的,用笔的力度表现出情感的变化,如果对事物没有足够

的情感,只是靠刻板的描摹和无意的挥洒是表现不出事物的实质的,所以必须在平时多练习,多用心体会,才能在行笔上运出具有强大力感的线。

(二)墨法的体会

墨和线相比而言,线条主要是勾画轮廓,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墨不仅可以造形,更能表现出物象的质感、起伏等。笔墨不仅能达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是用墨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气氛,表现人的心理感受。例如郑板桥画的《墨竹图》,[3]是他的一幅构思巧妙的作品,画面主要描绘竹竿和竹节,而竹叶只画了几片,墨色的描绘浓浓淡淡,干湿兼并,恰到好处。笔墨变化丰富生动,竹子画的虽然细但丝毫感觉不出微弱,而是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很有力度。画中将竹叶画的很肥,青翠感十足,使人能充分感受到竹的劲节,画面神完气足,神采俱佳,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水的功能和作用,使整个画面富有情致,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的气势。郑板桥之所以有这种创作体会,既来自于他数十年创作实践心得,也与他对传统名家仔细揣摩学习有关。这和画家高尚的修养,人品和见地息息相关。郑板桥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4]从中可以看出他坚韧倔强的品性。可见墨法的运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和作者的修养是密切联系的。

(三)气韵的体会

古人作画很注重画面气韵的表现,老师也曾说过我们画画是要画出空气,让人看了画感觉空气在流动,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但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让别人在画中感受到这种气的存在是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吴昌硕作画之前,心中已经有这种“气”存在了,等到画的时候,则能一气呵成。他用气推动笔,落笔大胆肯定,能够掌握全局,做到胸有成竹。等画即将完成时,他便开始调整,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他对整幅画布局的安排很到位,尤其是对气的把握,通过诗书画印的安排使整幅画活起来,气韵十足。例如他晚年做的一幅作品《葫芦图轴》,在写意花鸟课上我也临摹过,这幅画泼墨大叶草隶悬藤,满幅金黄色大葫芦次第而生,有些地方密不透风,有些地方却很疏松,信笔自如,气势旺盛。画的左下边有一行题款,左下角有一印,右上角再盖一个小印,这个印虽然小但相当重要,关乎整个气局。右上和左下相互辉映,左上角和右下角则空白,对角气贯全幅,全局皆活。吴昌硕这种独特的构思,诗书画印的巧妙安排将中国画的气息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在作画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在作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态度,然后要对所作之画有全局的意识,把握好整幅画的构图,诗书画印的安排都要事先想好,需要别具匠心地去想去琢磨,不能草草了事。

第14篇:学习国画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画》的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国画学习,我很感谢为举办这次《长安区中小学教师国画培训班》付出辛苦的老师,特别是杨主任、张主任、李曼老师,还有学识渊博的刘岚老师。我现谈点心得体会。

我琐碎的说三点:

一、近大远小:同样的物像近处的大远处的小,比如人物、树木、房屋、山峰。国画虽然是散点透视,但是国画也是讲究合情、合理。

二、虚实:近实远虚,近处清晰色重、线多、点多,远处清淡、模糊线少、虚,一般远处色淡,但是如果不是分两个层次,而是多个层次,如近、中、远景,有时可以近处色重、清晰,中景色淡,远景色较重但是一定要虚,点和线都要虚要少。学画在基本技法掌握后,一定学布局,学整体,要学会虚实、避让,即是一个局部也要有虚实避让,也就是要有变化,在一些美的笔墨的基础上,要有虚实,多少,避让和变化。局部实大部分虚,画有画眼有重点,重点要实,次要点次之,其它要虚。不能对称要有虚实比对,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也就是说首先从整个画面上要有大的虚实,不可零散,不可杂乱的虚实,要气韵贯通。

三、勾、皱、擦、点、染是成熟起来的技法,因此初学者一定从此基础开始学习,这是国画成熟的程式,用笔勾、皱、擦、点用硬笔,且用笔适中,染用软笔,且用笔要大,为了画面连贯不留渍痕,而且有时为了统一灰度,把淡墨一次调好。忌板、刻、结,用笔不活,手腕不灵,或不清楚笔意或所画的对象,拿不定主意。.不能生硬,荒、率,不好好多练,要沉实,要认真沉静的多练。只有当你把法技法学成熟了以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始创造自已的作品。

2014年4月25日

第15篇:笔墨丹青互联网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笔墨丹青》教案设计

一、课题:笔墨丹青

二、课时:1

三、教材

1、教材版本: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章节:第二单元第8课

3、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教学内容结构分为五部分,首先是按照历史发展进程的时间顺序将本课主题内容分成四个部分:“绘画艺术的起源”,介绍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秦汉时期绘画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讲述时间从魏晋时期到绘画全面兴盛的唐代;“文人意趣”,介绍北宋以来真正兴盛和占据了古代画坛主导地位的文人山水画;“民间风情”,介绍北宋以来的描绘民间风情生活的风俗画和年画、剪纸画等。课文最后总结介绍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

【情感主线】:独具风采、琳琅满目的书法、绘画作品是中国古代艺术长廊的大宗,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在第7课“汉字与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门类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层次:识记中国古代绘画成就。

2、能力提升层次:理解中国古代绘画不同时期风格及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再现中国绘画的辉煌历史,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生动性。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对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即国画的特点)进行探讨

六、教学思路: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文人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以及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第

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文人画注重意境的特点和成因。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次要线索是中国绘画在几千年间慢慢形成了两大流派:注重意境的文人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注重写实的风俗画(典型代表是《清明上河图》)

七、课前预习:

1、完成预习学案。

2、上网查找中国古代绘画成就。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百度视

式http://v.sogou.com/,这是一种怎样风格的国画?为何会出现于宋代?(而不是汉代或唐代)?

教师归纳:我们的国画基本有两大流派:注重意境的文人山水画和注重写实的风俗画,它们风格迥异却共同承载着我们厚重的民族文化。 【百度百

介http://news.artxun.com/《人物龙凤图》http://tupian.hudong.com/

5 教师重点强调他的地位——“画圣”。然后对这幅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归纳吴道子绘画的特点。

教师:两位骑着瑞兽之神奔驰而来,天王双手按膝,神态威严。随臣侍女态度安祥,武将则欲拨剑以防不测。人物虽多,表情名异,一张一弛,很有节奏起伏。后段净饭王抱着初生的释迦,从姿势看,净饭王是小心翼翼的。王后紧跟其后,一神灵惊慌拜迎,人物身份、心理、形态刻画入微,很好地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图中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多个,人物则天王威严,大臣端庄 ,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活飞动,极富想象力而又画得极富神韵。独特的“吴家样”线描,粗细顿挫,随心流转,无论是表现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还是描绘闪烁的火光,都表现得生动贴切,游刃有余。

学生分组讨论后

董品:这幅画中最有特色的是天王随风飘动的衣袖和飘逸的云彩,充分的反映了他绘画的特点——线条画得非常漂亮,被称为“吴带当风”。

教师:从这幅画中其实还可以看出整个唐朝绘画的一些特点,就是? 姜明家:注重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景象。

教师:不错,那这幅画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可以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的唐朝的有关知识回答。(提示学生即背景)

王东:国家统一,社会需要法度和规范;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教师:很好。

过渡:师:进入宋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新思想尤其是理学思想的出现,中国的文人画呈现出了区别与前朝的不同特点。

3、中国文人画的繁荣——两宋时期 展示

北宋名画《关山密雪图等》http://www.daodoc.com/?fr=qrl&cid=783&index=2&fr2=query 好了,大家是如何看呢?

学生讨论后:刘彩云:这个考题出得非常巧妙。其突破点应是题中的字眼“无”字。若从“无人”为突破口,那画出来的画只能算是及格。“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命题者是想作画之人将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感觉给表达出来。我想只有表达出这种感觉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

(同学们有支持刘彩云的也有支持网上观点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教师:你们考虑的都不错,到底该如何画这幅作品呢?大家课后再讨论一下,也可

8 到网上百度一下,查查资料。

教师: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宋代文人画为何会更为注重意境呢?

宋亚林:宋代奉行“重文”的国策,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教师:非常正确,课文预习的不错。那同为宋代文人山水画,大家有没有发现:北宋和南宋时期画家们表现的意境很不不同,为什么会这样?以《关山密雪图等》、《山径春行图》为例大家讨论一下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关山

》http://zhy-xianger.blog.163.com/ 请一位同学当主持人,一位同学扮演张择端,以访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范慧君、严峻来最终走到了讲台上

范慧君:张大师您好!您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出来的呢? 严峻来:我在东京城内生活过一段时间,此处商业兴盛,集市上人来人往,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瓦肆里尽情的表演,郊外风光迷人。东京的繁华让我很自豪,于是,决心将所见所闻用画记录下来。

范慧君:如你所说,我们可以看出您的这副作品不同于之前的文人画,您的这副作品画的是你的所见所闻,有一种写实风格,是吗?

严峻来:是的,我的这副画是不同于其他文人画的,它属于民间风情画的一种。这种绘画重在写实。

范慧君:当时的文人大多钟情于阳春白雪般山水画的创作,而你为何却要创作这样一幅表现民间风情的作品呢?你就不怕被人笑话低俗吗?

严峻来:我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而大宋对商业并不是

10 太过抑制,荆国公王安石变法时甚至出现过政府经商的现象。此时城市发展,城市中的商业活动兴盛、民间文化繁荣,生为大宋子民,我很希望将这种景象永远的留住,所以创作了此画。另外,我也想以此画做一个呼吁:不要太过清高,瞧不起我们的百姓,他们的生活其实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描绘。

范慧君:非常赞赏张大师的个性。

教师:好,非常不错。问得好,打得也妙。看来,课后预习的时候下了功夫。 教师:大宋的《清明上河图》开启了一个时代,请学生思考:明清时期,风俗画又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2、教师展示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图》等,http://sucai.redocn.com/ 学生讨论后李琳琳:形式更丰富了,有小说中的插图、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并且作品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师:很正确。看完中国的风俗画,请大家考虑:从创作者的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学生讨论后王可祥:一类是文人创作的表现民间生活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一类是老百姓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年画、寺庙壁画、木刻版画、剪纸等。不管那一类,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师:好。关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本内容,来归纳一下中国绘画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问题答案:一是中国绘画存在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文人画主要属于写意,民间画主要属于写实;二是中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和素描那样:不求形似,注重个人的主观性情。 课后练习题

11 补充题

( )

1、对比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以帛画为主要类型 B 色彩都比较鲜艳 C 都用毛笔绘画 D 都有质朴,浪漫的特色

( )2.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 )3.绘画作品往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下列哪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有“残山剩水”之称

A. 北宋 B. 南宋 C. 明朝 D. 清朝

( )4.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中,最著名的是

A.《女史箴图》 B.《竹石图》 C.《清明上河图》 D.《山径春行图》

( )5.木刻版画用于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插图开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 ( )6.宋代影响绘画特色的社会原因包括

①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②朝廷“重文轻武”国策

③民族政权之间的尖锐对立 ④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欣赏下列几幅古代名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绘画名作?说说三幅作品的风格特点。

12

(2)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你能说明上面三幅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吗?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以潍坊市提倡的“345”课堂模式开展,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模式有所变动。侧重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学校:昌邑一中 姓名:赵世伟 电话:13953680322 邮箱:zsw19791227@126.com 13

第16篇:《笔墨藤趣》教学设计

7、《笔墨藤趣》教学设计

教师:刘海峰

教学目的: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葡萄的画法和技法, 掌握国画葡萄创作构图,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葡萄的画法和技法,掌握国画葡萄创作构图,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毛笔、调色盘、中国画颜料、小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猜谜语:

一棵藤儿弯又弯,挂着珍珠一串串。

有紫有绿真好看,熟的甜来生的酸。 (猜一水果)

学生猜出:葡萄

教师提问:从哪些字词可以表现出是葡萄呢?

学生回答:藤、弯、串串(形状)紫、绿(颜色)甜、酸(味觉)

二、教学步骤:

1、观察:葡萄的结构。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整株葡萄。 (1)葡萄的叶子:一片叶子有五个角,当中的叶脉也有五条主线。

叶子画法:大笔蘸淡墨,笔尖蘸浓墨,五笔画出叶子的形状,将干未干时,用叶筋笔勾叶筋。

(2)葡萄的藤:弧线、曲线、绕圈线、交叉线。

(3)葡萄(果实):绿色、紫色、绿紫色、蓝紫色。一棵葡萄是一个小圆形,一串葡萄是一个圆锥形。

绿紫色葡萄画法:先用藤黄加花青调成绿色(不能太干),再用笔尖蘸胭脂,在调色盘上稍作回旋,即在宣纸上画圈,当中空出高光部,最后用浓墨加葡萄蒂和点出果脐。

同学们再探究紫色、绿色葡萄的画法。

2、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一幅葡萄创作作品,边演示边讲解,画好后落款题字盖章。

3、名画欣赏:南宋林椿《葡萄草虫图》 南宋温日观《墨葡萄图》 明徐渭《墨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近代齐白石《葡萄图》《风味如此合流涎》

4、作业练习:学生讨论如何将葡萄叶子、果实和藤进行组合,同桌两人合作画六开生宣纸作品一张。注意叶子的组合与虚实关系,果实的外形起伏关系,藤的粗细与主次关系。

5、巡回辅导:学生作业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巡回指导时以个别指导为主,若遇共同难点,可再集中讲解。

6、作业点评:

7、课外拓展:指出有关葡萄形象的在美术上有广泛的应用。展示葡萄的装饰花边、图案设计、商标设计、瓷器图案等。

三、教学板书:笔底明珠——葡萄的画法

1、观察:葡萄的结构。

(1)葡萄的叶子: 将葡萄叶子、果实和藤进行组合, (2)葡萄的藤: 同桌两人合作画六开生宣纸作品一张。 (3)葡萄(果实):

2、作业练习:

四、教学反思:

猜谜语导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形象地抓住葡萄的特征。

我认为在讲解葡萄的叶子的时候展开的稍嫌过多(即时间分配上用的太多),那是插入让学生做葡萄的叶子的组合练习(参考素描静物的构图原理,将一张叶子比作一个苹果,以三个苹果的构图为例子,展开四个苹果、五个苹果的构图练习)。不过这个环节学生做的还是很开心,很积极。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历代名画欣赏的时候,作品张数过多,可以再精挑细选,用少数的张数达到强化和学习的目的。这样的画,时间还是可以节省一些让学生去练习。

最后还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比如告诉学生,菊花、紫藤、葫芦、丝瓜等的叶子画法与葡萄叶的画法大同小异,掌握了一种也就掌握了其他花卉的画法。 不过部分学生在探究葡萄的调色方面存在一些难度,葡萄的色彩和质感表现本来是教学的重难点。

第17篇:雅思初级口语教学心得体会

雅思初级口语教学心得体会

吴 小 青 2010年12月28日

(一)

开学初,我校英语组把高一校本课程---雅思初级口语的教学任务交给了我。我很感激英语组教研组长及高中英语老师们对我的信任,也很乐意认真地做好这一工作。虽然 ,每周只有一节课,我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激发高一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让他们敢于开口、勤于开口、乐于开口说英语、用英语;也希望能把自己所学知识教给他们,能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发音练习、模仿练习和对话练习。本来,第一次给高中生上课,而且还是150多名学生,刚开始,我着实有点儿担心,生怕自己不能胜任。不过,一想到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好的训练和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便精心地准备了第一堂课:搜索网络,查找资料,准备了介绍:什么是雅思考试?雅思口语考试的评分标准?自己曾经参加雅思考试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提高英语口语?等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学生们瞪着大大的眼睛,脸上带着欣赏和佩服的表情听完了我的讲解和介绍(全英教学,虽然有时,他们有点不适应,但在我的带动下,很快跟上了我的节奏)。第一次雅思口语课,师生互动很融洽,学生们对英语口语的兴趣被我调动起来,学生们开口说英语的勇气被我带动起来,学生们想说好英语的动机和决心也被我驱动起来!短短的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看着他们好奇地一个劲儿问我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都不忍心宣布下课而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于是,便任由时钟滴答滴答地走个不停,我们的讨论依然热火朝天地继续着、、、、、、那天,只有一节课时间的校本课程,我却不知不觉地上了两节课。

With my help, the students opened their mouths and talked bravely.That is what I wanted to see finally. 不过,给高中学生上完雅思口语课,我陷入了沉思中。因为,养正中学的学生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学生,是晋江市最好的学生。然而,我用英语问候他们或自我介绍时,虽然我用的是他们在初中阶段早已学过的句型和词汇,刚开始,他们仍然没办法立刻做出回应。很显然,以前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口语训练。亦或说是初中阶段,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就我的教学感言,我不得不说,看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老师们要改变传统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路还很长,中学英语教师的任务也很艰巨。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可是,纵观目前的基础教育段的英语教学,除了座落在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一些少数经济特区或直辖市以及省府城市的学校,能及时推动英语新课程改革,贯彻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理念,把英语当成人类交流思想的语言工具来教。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很多原本具有开放思维和功能性语言观的老师跟着应试教育指挥棒,不断放弃着自己正确的观念,不断违背语言教学的规律,追求一时的考试成绩,对学生采取非常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考出高分,却无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和保持,也忽视了英语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这一本质。在教学过程中,甚至skip掉所有有利于学生正确语言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真为他、她们感到悲哀!说实话,笔头考试固然重要,我们也没办法改变现行评价体制。那么,老师们为什么不深入研究,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的同时,寻求一种“言语技能培养”与“笔头应试教学”结合的方式呢?为什么就宁愿屈服于应试教育的指挥,而不敢大胆实践呢?我想,只要坚持科学的语言教学观,敢于实践、敢于创新,遵循交际性教学原则,最终一定能培养出语言知识扎实和言语技能良好的优秀英语学习者。其实啊,只要教师的教学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上和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上,我认为,我们改变“哑巴”英语现状才真正有希望。

( 二 )

为了给高一学生上好“雅思口语课”,让学生在我的校本课程上有所学、有所得,我精心挑选了听说教学视频材料Family Album U.S.A.准备采用视听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针对内容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就某一相关话题开展讨论,自由会话、表达个人观点。

上周五,我播放了第一段,关于介绍Rechard以及他和Alice在码头相遇的情景,该段大部分内容都是自我介绍和询问对方基本信息的用语。我曾试着在现在所教班级初一3班试播过,当时,大部分学生能听懂大部分,可是,在这群高中生面前播放第一遍后,我提问:Can you understand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 ? 大部分学生却回答道: \" No \" 而,我暂停提问的情节却是这样的自我介绍:My name\'s Rechard, I\'m a photographer.May I take a picture for you? 以及\" I\'m an exchange student, I\'m here stuying English.\" 我真的有点惊讶,怎么搞的?我的脑海里马上蹦出一连串???号。我一边安慰他们,一边思索:“问题出在哪里?”也许,是不太适应吧?我赶紧重播一遍,对片中的情景介绍了一遍。我得承认,这部系列片中的对话语速对孩子们来说,算是偏快了一点儿,只是,令我惊讶的是,他们被这么简单的对话内容给难住了。后来,我在介绍句子弱读和词间的同化、连读现象时,发现学生头脑里是没有这些概念的。难怪,他们没法听懂片中对话。这是一部很好的听说教学系列片,片中的对话完全接近native speakers 在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时的语音语调。是非常地道的美式口语。那种感觉就如我们说普通话时常提到的字正腔圆的感觉。

我利用了一节课,给同学们讲解了基本的语音知识:连读、爆破、弱读、同化等等。当我问学生可否知道,一般情况,实词重读,虚词弱读,他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我不禁回忆起多年来,不知有多少次,听到同事这样的言论:“那个知识点,中考不考,不用讲”“这些不属于中考考纲内的知识,不用花时间教”我一直非常反对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语言知识,也要教与该语言相关的语音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学习这种语言的正确方法;我们还应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的能力。我一直非常反对一些同行们那种死抓书本,只教中考必考知识的做法。说实话,初中教材里的那些语言点和语法知识并不多,一本编排较好的教材,很多语言点的复现率也较高,再加上学生平时订购的配套练习和试卷,学生反复练习的机会也很多,这么点东西,怎么会教不完呢?怎么就没时间教一些对学生终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呢?为什么就不从语言学习规律角度看问题呢?再说,就拿我所提到的语音基础知识,实际上,抽出一些时间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并没有浪费时间,相反,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中考是不会考音标的,但初一入门,利用一星期集中教学音标,在学生掌握了拼音工具后,你会发现,今后的教学中,你节约了很多教学生拼读生词的时间,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拼音能力,他们能自己预习读生词。还有,那些基本的语音知识,对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我想,每个英语老师都应该明白的一点:那些发音准确,能流利朗读课文的学生,听力一般都很好。听说是一家嘛!试想,你自己读音都不标准,长音读成短音,弱读变重读,怎么可能指望听懂磁带里的对话,更不可能听懂Authentic English。就这一点来说,我一直要求学生多听磁带,我也尽量提供多一些真实语料给学生,最关键的是阶段性地介绍和讲解一些相关语音知识,让学生由盲目模仿逐渐转成知其所以然地模仿。只有当学生懂得如何模仿,他们才能感知什么是地道的英语,他们才会辨别Chinglish 的发音,他们将来不仅口语能进步,听力也会非常好。 总之,我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即使没有列入中考考纲,我们的英语老师都应该教给学生。因为,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具有终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第18篇:小学国画教学之我见

小学国画教学之我见

李素杰

关键词:

感受笔墨

突出示范

培养创新

激发兴趣

摘要: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自成体系,重笔墨意境。在小学国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笔墨情韵,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突出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写生,培养创新能力。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自成体系,重笔墨意境,意境深远而独到。在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进行古代传统绘画教育是当前小学美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简单易学,很适合在小学中普遍推广。在我多年的小学日常国画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就个人体会浅谈点滴。

一、感受笔墨情韵

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画的笔墨练习,是把墨色的干湿浓淡,蘸墨的基本规律,握笔的姿势,用笔的快慢、轻重等向学生介绍清楚。并让学生在这圈圈、点点、写写、画画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去练,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曾尝试了一次笔墨游戏接龙,限时10分钟。方法是:在黑板上贴一张宣纸,并在纸上随意画了一笔,让学生看老师画得象什么,请几名同学到前面继续添画,其他同学观察笔墨变化。并利用已学到的笔墨知识,指出其优缺点。学生们都兴奋极了,跃跃欲试。你画一点,他添一笔……游戏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营造出笔墨艺术的情境。最主要的是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及时地发现笔墨艺术的神奇变化,即用笔、用墨的不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丰富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动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引导。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学画中国画——小鸡》一课。我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于是联想出蝌蚪、蝴蝶、蜜蜂、乌龟、人眼,甚至还有一位学生画上了一个机器人。我随即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在纸上怎样用墨画一个小鸡呢?”学生用线勾成一个小鸡,中锋变侧锋两笔画成一个小鸡,先勾后涂画成一个小鸡。随后,老师在纸上示范点上一大一小两点墨,并进行合理的示范,让学生来试一试。并提出那种方法画出的小鸡简单、漂亮。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其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三、突出示范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确实给学生们带来了较大的弊端,学生往往在其影响下,发挥不出自己的创造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在国画作品上个性的形成。但是,我们也不能把示范全盘扔了。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技法丰富。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都深远而独到。对于刚接触国画的小学生来说,国画课教师不做示范,学生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国画技法,只能胡涂乱抹。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确实不可少。在教学中,教师好的示范,可以让学生感悟到美,欣赏到美。并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引起学生们的好奇,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在《学画中国画——葫芦》一课中是这样安排的,黑板上贴一张宣纸,投影仪上出示作画步骤。边出示作画步骤,边讲、边演示作画全过程。哇!哇!……学生们欢呼雀跃,兴奋极了。我发现,在整个教师示范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好像绝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一样。而教师,则在示范的过程中,逐步地把绘画中的重点、难点、注意点讲解清楚,使学生一目了然。示范完成后,随即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在学生的作业中不难看出,学生在独立的创作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了国画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的方法,效果显著。并没有发生其他问题。

四、结合写生

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的去探索,去研究。如《学画中国画——菊花》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他们采摘来的菊花,

1、花、叶、枝之间的高低方向,穿插等组织关系。

2、花的构造,叶的形状等。有了充分的亲身体验后,教师先作用笔、用墨、技法方面的示范,学生再进行自由创作,在自由驰骋的空间里,学生往往会创造出出人意料的优秀水墨画作品。

除上述几种教学形式外,还有很多,诸如通过游戏引入加以启发,通过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诱导,通过分析有关名家作品加以联想,还可利用录相,挂图,参观等形式。

总之,小学国画教学虽然比较困难,如果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儿童的思维规律,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对而言,小学国画教学则会乐观。只要耐心的,不懈的努力,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19篇:小学国画教学探索

小学国画教学探索

小学国画教学探索 正文摘要:

中国画源远流长,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少文人墨客留下旷世杰作。身为中国人,当然要学习自己的本土文化,了解传统绘画的历史和独具的艺术魅力,这次对四年级的国画课进行研究教法,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技法,让学生感受奇妙的水墨效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培养和传承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

国画精髓 传统文化 实践探索 正文:

现在,很多小学没开设国画课,原因很有很多,但总体来说可以分几点:第一,师资不足,某些老师不是国画专业,自身素质不够扎实,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国画教学需要工具比较多,老师觉得繁琐,价格不菲,家长不太支持,工具难以齐全。第三,教学场所有所受阻,没有水槽,难以清洗工具;第

四、某些学校个别班级没开设书法课,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比较弱,用笔,墨色、意境等很难理解与把握,教学颇有难度。但是我还是克服种种困难,选择研究开发这四年级的国画课,在研究中,我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分析物体构成,有助学生深入创作。

我们画一物体,必须要对物体进行深入的理解,不能糊里糊涂,自己画什么都不知道。很多人画画不写生,对物体的相貌不清楚,所以只能临摹,没法创作的,因为不理解结构,画国画时会显得拘谨,哪些地方如何用笔,哪些地方用什么墨色,甚至物体的外形都想如何临摹像一点某个画家。你说,这个创作习惯可不好,我们应该要引导学生作画前先理解物体的结构特点,然后再创作,这样的作品才有思想,有创意。

例如:我在上《快乐的黑天鹅》这一课,我有让他们看黑天鹅,可是没有分析它的结构,结果在临摹吴作人《黑天鹅》的时候,很多同学把那个脖子画到黑天鹅的身子去了,这实在让我很意外,怎么眼看都明白东西,居然会这么多人犯这个错?但是我在《美丽的荷塘》这一课也有分析荷花与荷也的组成部分,所以大家对画荷叶与荷花用笔都很大胆,线条也很流畅,不至于现在这样那么犹豫不定,五分钟过去了,有些同学还不敢下笔,这个现象让我反省,以后一定要先分析一下物体的构成。 教师适当的示范,促进学生了解与明白知识点

教师示范要精练,准确,要有启迪性。教师要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学习物体的画法,更清晰了解内涵。而且,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想,老师都能画,我也能够画,而不太像那些画家画的,虽然很美,可总感觉遥不可及。

某些老师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老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一节课下来,全班只是完成同一副画,硬要小孩学大人。其实我不认同这个说法。人是很聪明的,他学到了这个,总会思考那个,可是连传统都没学到,你说他要走多少弯路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我曾经也当过学生,有两位老师的教法不同:一位是抽象派,总是指上谈兵,另一位老师实干派,上课会很正规的师范,学生不懂得,他也示范,结果两位老师我自认为喜欢实干派的,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国画这个东西,一开始学,如笔力,速度,墨色等等的问题,都是很抽象,只可意会,就算老师示范,学生也不可能画到一摸一样。就更别说不示范了。在这里我指出,教师示范对于初学者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纸上谈兵只适合提高班,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两点:

一、教师不示范,会影响学生的士气。学生会想,老师是否是自己也不会呢?老师的水平这么差,学生也不会愿意听你的课。

第二|、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看了一幕了然,比你说一万句话更容易理解。例如:我在试教《美丽的荷塘》这一棵,学生才刚接触国画不久,我已经示范了一部分齐白石的《荷花》,可是当我把展示台切换到电脑,很多同学都要求:“老师,能不能看着你画的那一幅画呀?我说:“画家画的比老师好。”“可是我喜欢看老师的,那个很难。”确实,我回顾上了那么多班,我在电脑的投影机里能看到其他画家的画,可是他们还是愿意看着老师画的画,但是庆幸的是虽然看着我的来画,可是最后,他们自己都懂得根据自己的画面进行调整。又如,同学们在实践自己探索画《快乐的黑天鹅》这一课,很多同学画脖子很碎,用很多笔拼在一起,后来我一示范,很多同学就知道,原来用中锋一笔下去,这样的脖子更有力量,用笔更流畅,更好看,现在他们就懂得取舍了。

教师示范最好要让学生看得到,像我在班里示范,示范画太小,他们看不清,效果差很多,如果示范的纸张小,你可以用实物投影,这样学生看得更清楚,示范的效果才能出来。

学习软笔书法,为学好国画打基础。

古有说法,书画同源。在材料上,软笔书法同中国画一样,用的也是毛笔、墨汁和宣纸;在技法上,书法也讲究用笔用墨。书法里每一个字都很考究聚散,奇正等,其实这种美就是国画里讲究的美,由此可说,学好书法,你再来学画画,会得心应手。

例如:在四(1)班,我在他们三年级的时候就教过他们软笔书法,到了四年级画国画,如何执毛笔我就不用说了,中锋、侧锋我也不用说了,因为这些在书法课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他们画出的线条相对其他班就有力量多了。而其他班没有书法功底的都要重新教他们如何执毛笔,这样显得狼狈极了,这才刚纠正抓毛笔,部分同学又开始像执铅笔一样执毛笔。

以举办国画比赛、办画展,提高学生积极性。

爱展示他们的作品,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认可是儿童的共性,所以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如:有一次我让四年级的同学好好话,我说谁画得好的,我会把它在校园里展示出来,结果他们个个都很用心画,个别同学说,老师这张我没画好,回家再画过一幅给你啊?我这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如此的希望自己的作品粘贴出来。

这段时间的国画训练,加强了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对祖国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对国画的爱好,为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了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真不枉费我精心研究的这一课题,只要学生有收获,我这老师就再辛苦也值得。

第20篇:小学国画教学新探

小学国画教学新探

摘要:从“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出发,从国画教学的纵向、横向加强联系入手,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淡化过于强调的学科特色,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了解国画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关键词:中国画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程式 笔墨 学科交叉

中国画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审美形式。但是由于其源远流长体系庞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选一些精而简的内容向学生作介绍,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及审美能力,打破以往过于重视技法传授的教学理念,从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国画教学的纵向联系。

加强国画教学的纵向联系是从小学国画课程编排及国画本身的技巧出发,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新路子,进而达到淡化学科特色。加强纵向联系熟悉单元教材及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寻找教学切入点,寻找知识的关联,形成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使知识由复杂转向简洁明了。现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国画占有较大的份量内容丰富,花鸟虫鱼人物等等不一而足,单元知识量大,知识关联严密,且课程要求较高,有时候老师上到某一些内容时也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感觉,再加上这些年来,岭南版课本所采用的都是名家范画范本,学生感觉范画是很漂亮,但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习后,效果依然不如人意。为此我们努力从中国画更纵深的方向寻找相关答案,以求在更深层次上去认识中国画,并以此解决小学国画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问题。

1、中国画的程式以及教学。

程式是中国画在技法层面上的表现,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程式化的视觉符号,也有程式的作画步骤。视觉符号方面形成了程式化的点、线、面等,而在画法上不同的物象具有不同的程式化画法,正因为如此才显出中国画之博大精深。如画石,采用不同的皴法符号产生出不同的石质效果,同时画石也有其程式化的画法:勾、皴、擦、点、染等。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让他们自主去学。

在程式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程式化的一些符号难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画程式化的东西很多,而学生掌握起来就有较大的困难,课程安排上也不可能达到,如五年级的山水画教学时所遇到的问题就较为突出,对于皴法的掌握就是一大难点、皴法本身就很多,要使学生能够用水墨作一幅简单的画,两三种皴法总是要介绍的,因此上课时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老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课前了解各种皴法的有关知识,如雨点皴、小斧劈皴等。学生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认识到这些皴法的来历。山水画部分,山石树木的画法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这些道理总得让学生明白;石的程式化画法还是要用的,画树的方法也要让学生清楚。譬如古人说:“十日一水,五日一山”这样长时间的专学某一物体的画法,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很难实现。在此过程中,一些已经成为程式化的国画内容就显得较为繁杂,学生掌握起来困难较大,有时弄得不好,几节国画课下来,学生收到的效果却甚微,到最后按照要求完成一张简单的作业都弄得乱糟糟。用名家的画作范本是好事,可以让学生欣赏到高品位的作品,但让学生临摹却根本无法做得到,道理犹如小学生去看高等数学。学生不知道要画到怎样才算好,不可能画得像大师们的作品。对此,学生是很彷徨的。因此,因材施教就很有必要了,如画石只作简单的三面描绘,稍加皴擦,块面清楚明白即可;如画树可让学生各自画出自己心目中树,再加以系统总结及引导,并结合每位学生情况作出具体指导,这样要比介绍几十种画叶法,更有实际操作意义,并且每位学生画出来的树都不一样。

2、关于笔墨的教学。

笔墨之说由来已久,学术界的争论如何,对小学教学并不十分重要,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让学生如何了解我们传统的文化,并不需要小学生们去研究如此高深的学问。 “笔墨的意义,不仅指向绘画的工具材料,以及形式层面的用笔,用墨与笔墨的结合关系,更代表着一种东方的艺术境界。”张禾《浅谈线的程式意义》,固然笔墨指向有绘画的工具材料,那么作为工具材料的毛笔、墨和宣纸的特性,就应有较好的理解,才能使工具材料为我使用,以达到笔为我使,而非我为笔奴。

事实上,五年级很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毛笔与宣纸(或接触得不多),因而只能是最基本的笔墨讲授,在用笔方面,努力使学生知道什么叫中锋、侧锋。让学生对用笔作有益的尝试,尝试后再作介绍和指导。如何才能做到“骨法用笔”?多用中锋,多用腕力,同时更让学生知道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藏锋运笔。针对此情况多要求学生落笔要果断大胆,当行则行,该停则停,运腕有力,运笔流畅自如。

用墨是国画教学之中的另一重要问题,用墨即是对艺术客体表现的要求,也是对艺术客体得以呈现的载体。中国画中强调用墨的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六彩,即黑、白、干、湿、浓、淡。通过运用五色六彩去表现物体的阴阳向背,也正因为五色六彩包括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所以形成中国画中较为特独的色彩观,形成较为单纯而涵括丰富的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黑白特色。中国画的用墨在很多时候是指向对艺术审美的客体,是对作品的基本要求。在用墨上有干湿浓淡,用墨与用笔是紧密联系的,笔干则墨少,笔湿则墨多;墨与水是紧密结合一起的,因此有一些人提出中国画应该加入水法去理解,道理如同水彩,水的运用与掌握决定了水彩的成功与否。墨借助于水得以充分展现,水因墨得以增色。小学生对用墨的理解较为单纯,能用墨调出轻重并用以表现物体即可。因而学生碰到的问题较多的是笔与墨、墨与水的关系,尤其是墨与水的关系处理,一些学生调色出现问题,满团的水墨,结果画在纸上就是一团湿墨,根本无法用水墨色块或线进行造型。针对以上情况,课堂上让学生作调墨练习的尝试,在课前让学生去读一读《芥子园画谱》,了解什么叫五色六彩。课堂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寻找干湿的适当调墨,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较为直接的经验,以摆脱老师示范,学生被动地跟着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再上升为文字总结,先由笔中含水量少开始调墨,笔尖的沾墨汁量少,这样调出来的墨便淡而干,然后逐渐增加含墨量,使墨块由轻到重,由浅而深。通过自主性学习,学生对调墨的掌握还是不错的。其实小学的国画课就象国画速成一样,了解不多,但又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它的概貌和一些简单物体的画法。一些简单的理论也可能让学生以讨论自学的方式进行,如在用墨上常会碰到的浓破淡或淡破浓,经学生观察、讨论、实践后,大多做得不错,老师对这些技法运用加予说明:这些技法是国画中最常用的技法。让学生感受到用墨的乐趣,更使学生知道用墨的情趣。增加国画课的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笔墨运用上的大胆尝试。

二、加强国画教学的横向联系

加强国画教学的横向联系主要是增加国画课的文化含量,加强与其他各科的联系,使学生通过国画课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以此进一步淡化本学科特色。早在唐代,大诗人王维就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是运用诗画结合的范例,并因画的诗意高得以广泛流传。其实一直以来,中国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除王维以外,还有后来的文人画,更是诗、书、画、印的综合。为此,中国画家修身往往在画外,如人品、诗词歌赋等。

1、国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现在课程安排较偏向于多元的、广泛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增加课程的知识量。在这方面,我们曾做过多方面有益的尝试,同时也收到较为理想效果。国画课是属于造型表现课,很容易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将多方面相关的知识放到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去调动学生对国画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利用地域优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我上三年级国画课时,先用一节课去学习用笔用墨以及点线面的认识。内容较为简单,不就是点、线、面吗?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它丰富起来,先让学生说说点线面的形状大小,然后让他们自己画,学生尝试着用水墨去表现,画出来的点线面也面貌各异。比如说“点”,学生画出来的有横点、竖点、斜点等,形状上也有三角形、圆等,然后又让学生说这些点能用在什么物体或景物上,有的说树叶、有的说雨天、有的说山,……当讲到线时更准备好一小段音乐,让学生说说音乐的节奏的变化过程,然后播放音乐让他们随着音乐的快慢去完成练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线的节奏,运笔的快慢与音乐如何获得同步,这样学生便能理解线条的节奏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从实际例子去了解线的不同,准备了铁丝和绳索,并让学生去表现它们,学生经过反复的实践就懂得如何用线表现不同实物,懂得了线条粗细,运笔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进而理解中国画线的魅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性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2.利用其他学科创设情景

通过其他学科的渗透,淡化过于强调的学科特色,让学生感到虽然是增加知识量及文化含量,但课堂应是更轻松,学生学起知识更易接受,如我在上《活泼可爱的飞雀》这一课时,根据这一内容的特点,加入一些其他科目的知识。首先,我用音乐导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课堂轻松起来,播放一段广东音乐《百鸟朝凤》,由听觉导入本课,学生一听到模仿百种鸟声音的音乐,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先出示多种鸟实物标本,后出示麻雀实物标本,由学生去观察,指出其形体特征,学生说出麻雀的颜色特征,按照课本内容让学生观察怎样去画头背,后再作示范。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音乐以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由学生对自己作品优缺点作出评议,老师加予指导,教学中努力去做好“导”这一工作,将学习与探讨的任务交给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加予总结,让学生自己勾画简单形体。当学会单一麻雀画法后,就引导学生如何用多个麻雀去组织画面,如何从疏密动态上去解决画面的组织,老师出示数幅范画,以拓展应用视野,当完成这些以后,再引导学生去完成背景的添加,以拓展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背景完成后,有的画了竹子,有的画草,有的画花等等,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本课内容与以前内容产生关联。同时,介绍近些年来,由于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少看到活泼可爱的麻雀,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保护自然,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国画教学与其他画种联系的教学。

将其他画种的画法运用到国画中来,目的在于进一步淡化国画本位,从而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能综合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学习《芥子园画谱》,我们不防也来学一下“刘国松”,也让“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1](《美术课程标准》)。使学生在更广泛的想象空间去完成国画教学任务,在墨色的运用上,应打破纯水墨语言画法,用“墨彩并用,墨彩混用,墨彩积用,粉彩水用”作画方式。还可以用水墨吸附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水墨。在水墨的变化中了解其中的趣味。现在课程安排,我认为应多安排一些大写意的,具有较多想象空间的国画,可以让学生在带有制作性的同时展开联想,再适当地加予勾勒,形成富有创造性的国画,打破传统过于严谨的画法。在这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从而降低难度和增加学科的趣味。探索与合作是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很多学生在合作上找到学习国画的乐趣,比如画树可以让一个学生画树干一个画叶。在完成多个课时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一张较为完整的国画作品,由他们共同构思、合作完成。 小学国画课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贯彻新的课程标准,从知识的结构、知识的落实到知识的实践方面,积极去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及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从国画教学的纵向、横向加强联系,深入探究知识本源,更新教学观念,渗透各学科知识充实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更广,增加课程的文化含量。在对国画传统的文化传承上,使学生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对国画渊源的认识的同时带领学生在实践小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更使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建滨.初中美术课程标准 [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第16版,96—112 [2] 王概(清).芥子园画谱,山水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9,96--163 [3] 石涛(清).设色云山图 [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0 [4] 陈林.崔基旭.中国画(花鸟)[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7,35--45 [5] 张禾.浅谈线的程式意义 [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9 [6] 李绵璐,李路明.《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版)[J].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12 [7] 何志明,潘运告.唐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17 [8]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第四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98—116

初级国画课笔墨教学心得体会
《初级国画课笔墨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