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以生为本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3 08:35:5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及时的给予学生“福利”

发表时间:2012-10-11 13:06:00

日志内容: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个班级是由学生做成的。人是社会的根本。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取决于学生的集体表现。那要看这样的一个班级,班主任如何管理。所以,在此倡导一下《以生为本,及时的给予学生“福利”》的想法。

“福利”就是一句话。我们老师想一想,自己每天说没说过赞美学生的话。我们是不是有点吝啬自己的话,甚至有时会想,说不说都一样。其实不然,我们知道自己在做工作的时候都希望做好,领导在开会的时候都会说:哪个班的做的怎么怎么样。这样其实就是在表扬这个班的班主任。学生也是这样,每个学生其实都想表现的最好,只不过因为个体差异的不同,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眼里只有那些优等生,其实我们的眼光更多的要放在中等偏差的学生身上,哪怕是小小的赞美,这个学生,也会开心一天。

“福利”就是一个手势。我们在教学时,常常会倡导使用肢体语言,又在提倡使用肢体语言会是如何的好。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甚至是自觉地帮老师做点事情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可以说句谢谢的话语,还可以摸摸学生的头。表示老师对自己的赞美,老师在夸我做的好。一个小小的动作,会觉得这个老师和好相处,于是会时时在你面前表现,为的只是老师小小的动作。

“福利”就是一颗星星。我在教学的时候,每节课上完,我总是会对表现突出的,或者是有一点点进步的学生,在他们的书上画上一颗小星星,等到攒满10颗小星星的时候,就会和我换一个本子。这样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节课都要挣着上台表演。这就是一颗星星的魅力。

“福利”就是一张奖状。每学期结束学校总会给每个班一定的名额,选三好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礼仪之星,劳动之星等等。这也是学生的一种福利,这也是学生一学期表现得来的成果。这种福利,涉及到了每一个学生,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福利,学生怎不欣喜。

如此可见,“福利”是一种教学手段,能不能给予学生适当的“福利”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适当的“福利”会让你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推荐第2篇: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课堂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在上课睡觉是老师太闷还是学生太困?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我的课堂有学生睡觉,我一定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么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要么是我们管理不严格,这都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背道而驰,肯定不是一节好课。难道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课堂?难道这就是我们未来接班人的模样?显然不是。

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完全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努力解放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每一个教学常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应该围绕我们的学生来设计,来开展。我们要把学生当人,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天性,要尊重学生生命的需求。我们还要给予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调动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老师的精力用在有效地指导学生上;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怒放。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试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提问时,我有意将最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最差的学生回答出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将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体会挑战的快乐。在我的班级里,我能熟练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知道他们每次考试的成绩。经常夸奖一下他们的进步,用温暖的话语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受重视的地位,从而不断进步。有时候,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

现在,我在教学上采用课前预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精心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效还不错呢。

推荐第3篇: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为国育人

————罗书记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梁咏梅

2012年9月25日下午5点在西路小学阶梯教室认真聆听了教育局党委书记罗书琴的

一、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的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需要有爱心

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俺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的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需要耐心

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样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之火。激发学生的斗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这样才能在“创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坚战。

五、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

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当教师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有爱心的人。当初实在不认为教书是一件让我感兴趣的事情,也并不认为它有任何伟大之处。而我却依然能沉下心来工作,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喜欢孩子丰富而纯净的内心世界,他们使我觉得我可以活在他们充满真、善、美的天地里。而且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便让我对他们的喜欢越发深沉。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终身奋斗的目标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努力尝试和运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我们是教育人,对于我们来说,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一个饭碗,更是激情,是责任,是使命。我们要有志向,有爱心,有责任感,会倾听别人说话,要像“疯子”一样充满激情,要多读经典书籍,要有纪律,会欣赏,能宽容,能表达。每天、每时、每事都做到“松静匀乐”,充满激情,在身心愉悦中,在激情四射中,做好我们的工作,走好我们的人生。

推荐第4篇: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在“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阶段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南广镇中心小学校:刘宇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接受教导处的安排,由我作为教师代表,对这段时间以来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作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大家汇报。

一、我的认识

1、学习小组建设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条件。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为最基本的形式,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可以说,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我们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我认为小组建设至关重要,它是我们“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前提。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完善我们的小组建设。

2、导学案的编写是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在这段时间的课改实验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依据我们的导学案来进行。所以说,导学案的编写是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

我们的导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导学案的侧重点和着眼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设计几道习题、提出几个问题,它应该有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的策略、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新知识的指导。我认为一份好的导学案必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真正起到“以问促思”、“解问增能”的作用。

第二,合作交流是导学案的特色,让学生通过互助获取知识,不仅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能够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让学困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重新找到自信。还可以培养学优生的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必须肩负起本组成员的学习重担,促进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好同学间的“小老师”。

第三,归纳知识是导学案的精髓,一节新课学完后,有很多个零星的知识点,有多个探究结论,如果不加以归纳整理的话,时间久了,学生就容易遗忘。如果及时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的更好,事半功倍。

第四,课堂检测是导学案的着力点,通过针对性训练,做到适时反馈、及时矫正。

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

我们的“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

合作是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真正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就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多学生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没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极大的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有害无益。所以,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让小组合作取得实效。为此,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4、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催化剂。

这段时间的课改实验证明,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催化剂。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好恰当的评价,就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真真正正让学生体验到被人肯定、被人欣赏的快乐,喜欢上我们“尝试教学”模式,喜欢上学习。

二、师生的改变

1、我的改变

说实在的,我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我以前的教学之所以也取得一些成绩,是因为我心中一直记得一句话:“一个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不敢懈怠。但是,有时候,我确实觉得很累:上课、备课、批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批改作文……忙得团团转,无暇反思自己的教学,更别说学习了。

自这学期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以来、我突然间感觉轻松了许多,上课说得少了,课后要批改的作业也几乎没有了,一切都在课堂上搞定。就连我以前感到十分头疼的习作批改,也在课堂上由同学们相互评价得到了解决,我完完全全从这些教学琐事中解脱了出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反思,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设计我的导学案,效果还蛮好,特别有成就感。

2、学生的改变

我现在教学的班级是期初新接手的,学生们基础较差,特别怕阅读和习作,感觉学语文很难,不喜欢语文。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家长们也纷纷打电话告诉我:“孩子们简直变了个样”!从检测的情况来看,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三、我的困惑

在这段时间的课改实验中,我体验到了改革给我带来的轻松和快乐,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现在我最感到困惑的是,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对学生产生相对更持久的激励,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我想,这将是我接下来要多思考,多学习的一个方面。也恳请各位不吝指教。

好了,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总的来说,“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真正意义上“以生为本、有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就一定会迎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百花齐放”的明天。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以学生为本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郭安仁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上次全院师德师风动员大会上,我认真听了一些教师的演讲,我为他们的事迹而感动,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默默地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通过这次大会,我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决心在太阳底下这个最光辉的职业中,“正人先正已”、“打铁先要自身硬”,学而不厌、勇于创新、认真执教、爱岗敬业,和广大教师一起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其实要把一堂课上好并非易事。已故的北师大校长陈垣曾感慨,自己研究数月的成果有时还不够一堂课来讲。中国新闻史专家方汉奇讲了多年的中国新闻史,史实早已烂熟于胸,但每次上课前依然会认真准备两个小时,增加最新的发现与感想。为了考证民国初年黄远生被害的真相,他去美国访问时曾专门到旧金山;为了了解邵飘萍在日本的流亡生活,他也曾到日本查寻,力争接近历史的真实。研究成果放到教学中,更令学生耳目一新。

现在相当一批教师对教书不感兴趣,导致教学水平下降。对于一些老师来讲,课可以少上或不上,但论文不能不写,科研不能不搞,而且在有的学校,搞科研可以折算成课时,课时却不能折算成科研。讲课凑合了事,误人子弟,受害的是国家的未来。

说到底,学生才是教育的服务对象,学生满意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潜心科研并没有错,学校鼓励教师从事科研也没有错,但让教学上有成就的老师坐职称的冷板凳,这让人心寒。所以,有人建议要像鼓励科研一样鼓励教师上讲台,可以制定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由教师自愿选择。选择以科研为主的老师,课可以少上一点;而选择以教学为主的老师,论文就不用写太多。

桃李满天下,薪尽火相传,对于教师,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教育的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蓝天!

推荐第6篇:爱岗敬业 以生为本

爱岗敬业 以生为本

突出特色 注重效果

2010——2011第一学期表彰大会经验材料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已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个春秋。回首以往,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自以为是,再到后来的怀疑、探索,一路走来,感慨颇多。在这种努力之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

1.关爱学生,更要关爱学困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爱程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是真诚的。但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来说,教师的爱几乎是吝啬的。因为大多数教师见了这些学困生,不是头疼就是厌烦,更谈不上爱他们了。但是,恰恰是这些学困生,才最需要教师的关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亲切的鼓励,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

对于学困生而言,耐心的指导比过多的指责更有效果,过多的指责只会让他们更加疏远老师,厌恶学习。而耐心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在学习成绩上有所突破。

2.理清解题思路,注重知识落实

我发现好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强,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审清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以及所要解答的问题。每次做题之前,我先让学生将题目读两遍,理清思路,想出解题方法以后,再动手做,不要盲目的胡做乱做。遇到学生不会做的题,我会一遍又一遍的讲给他们,不厌其烦,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听懂为止。

其次,多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因为学生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每次做完一份试卷,我都会把学生易错的题收集起来,放在一起进行归类 。在每讲完一种类型题后,都留给学生两分钟左右的消化时间,让学生在脑海中,再重新思考一遍,形成对该知识接受及思维的过程,然后再出几个同样类型的题,进行知识巩固。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对此类题目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突出一个“活”字

为了提高课堂效益,减轻教师负担,我尝试了不少方法: “结对子”是我采取的主要方法,通常情况下,我让优生与学困生组成小组,在检查作业时,可以让优生帮助检查,碰到不会的,还可以给他讲解,有时候,学生的语言他们更容易听懂,理解的更快,最后剩下还是不会的,老师再单独去指导。

养成好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做题时细心,做到会做不错,我每天放学前十分钟,给学生出两个计算题,学生着急着要回去,

可是题目做不对就回不去,所以,他们只好很耐心细致的去做了,久而久之,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大大的提高了。

评比法。我充分利用班级学生人数少的优势,在每次上课之前,都让学生选出班中最好的家庭作业,并在全班进行展示。以此带动作业不认真的同学。表扬的次数多了,班上慢慢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每一次成绩的取得,没有侥幸,只有辛勤的汗水和不断的付出。小学老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微不足道的,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推荐第7篇:以学生为本

新时代新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

摘要: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所以开展任何工作都应该将学生作为中心,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本”理念是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管理活动的主要思想,也是现代教育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在高校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深入探讨了高等院校管理中应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理念;高效管理;应用

从目前高校管理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都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实际应用中,管理人员必须围绕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来开展管理活动,做到全面培养人才,同时还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管理的作用。

一、“以学生为本”理念概述

“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主要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拓展和延伸,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就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教学管理,在工作中将“以人为本”作理念作为管理的主线,并开展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和实施管理活动时,应该根据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来融入这一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着眼于德的要求、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要求,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等方面,既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二是应该在第二课堂上下功夫,在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帮困助学、权益维护等,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具体困难上做文章,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需要人才。

二、高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高等教育恢复之初,主要利用传统教育方式来开展教学以及管理活动,虽然这种教育方式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必要的条件,并且为我国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传统教育是依附于农业文明而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主要倡导的是“师道尊严”,重点强调“传”与“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评判好学生也就自然以听话、能够复述教师所教内容为主要标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在现代教育阶段,教育存在的

主要背景就是信息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有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现阶段高校师生的关系来看,部分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相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属于相对陈旧的。这种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方式反应在学生事务管理上,就应该以个性化管理为主,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应该尽量以学生的利益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能够满足学生对自我实现的要求。

在高校管理中采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将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让学生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够体现出来,在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以后,就能够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在高校的管理中,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现才华的机会与舞台。

(三)在高校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符合市场规律的基本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地区间交流的增多,市场化已经融入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从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高等学校的教育已经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来运行。学校要想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站住脚,就必须紧紧抓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整个教育管理工作都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教育管理中融入高质量的服务和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来满足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需求。

(四)“以学生为本”是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学生为本理念要求高校必须将学生作为所有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而学生正是所有教育活动开展中心和被培养的主要对象,所以学校开展的所有工作都应该将学生作为中心来开展。教育改革以及完善过程中所做的所有工作也都应该围绕“以学生为本”这一基本理念来开展。

(五)“以学生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重要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和尊重学生,强调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基本需求,尽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必须应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确保这一理念的准确落实,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三、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措施

通过以上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阐述,以及对高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必要性的探讨可以看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满足更好的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那么,以下就提出几点在高校管理中贯彻和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来进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定的,所以对于高校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将学校培养人才的总目标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来开展和完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取得的成果能够符合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

(二)良好的素质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思想政治和学风问题是他们在校期间必须要完善的两大问题,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良好的学风,才能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能够满足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自身的品德和行为,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时,高校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均衡性,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能够放松精神,正确的对待和转化压力,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争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还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在管理学生的同时,应该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年龄特点,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思维已经基本成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在培养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既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的教育。

(三)大学生的课程安排比较宽松,课余时间较多,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可以尽可能的利用课下时间,来合理的安排一些课程,例如学习指导、就业指导、

心理健康指导、帮困助学、权益维护等课外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基本都属于课外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很难接触到,为了更好的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应该适当的增加这类课外内容。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调查学生的近况,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的工作人员也应该集思广益,不断探索如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能够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四)尊重学生的需求。我国教育部提倡学校在培养人才时,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来培养人才,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多层次的人才。在贯彻和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时,应该将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作为学校管理中心。也就是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权利,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体现出自身的权利。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当学生提出合理的需求时,校方能够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在培养学生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

总结: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能够体现在方方面面,学校的管理人员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应该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本质含义,同时还应该不断探索这一理念在高校管理工作的具体应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管理工作,进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为学生的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夏.浅析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新思路[J].家教世界,2013(3).

[2] 石蕊.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青年文学家,2013(1).

[3] 孙国栋.浅析高校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J].改革与开放,2013

(1).

[4] 李克; 吴立忠.民主与法治相互作用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 (1)

[5] 邱爱午.基于和谐视角分析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

[6] 温斌; 胡婧超; 张增水.基于“学生为本”理念的高职学生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3(9).

[7] 于玲.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J].科技信息,2013(4).

[8] 夏韩辉; 黄伟萍.论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融合[J].高教探索,2012(4).

[9] 郝学武.“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湘潮(下半月),2012

(9).

[10] 田甜.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借鉴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2012(3).

[11] 王晓勇.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12] 贾文婷.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困境解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3)

推荐第8篇:以生为本自主管理

“以生为本自主管理”

——“明慧园”学研共同体论坛

主持人:大家好!众所周知,学校的发展来自于教师、学生的发展,我校始终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科研兴教为先导,提高教师素质为保证,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促进了有效德育的实施; “自主探究 互动体悟”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区整体模式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学校模式;上学期我校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市绿色学校的验收并得到高度评价、在首届农村科技节中学生成绩优异,获得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明慧园”学研共同体被评为市中区青年文明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大家的学习、研究、实践密不可分的。

今天,我们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以生为本自主管理”,请大家把近段时间自己读书、学习、研究、实践的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费延宝:我先说吧。自从成立了“悦然书社”,我们读书的范围更广了,交流的机会也多了。在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他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在我们教育集体的创造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进行自主教育。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是,让学生用评价的眼光,看待别人

让学生评价别人,就是客观地全面地看待别人,并对人做出公正的评价。开学初中队评选班干部的时候,有个男生王小明说,他想当班干部,哪怕是小组长也行。我问同学们:“你们同意他当组长吗?”“不同意!”几乎是异口同声。“为什么呢?”我问道。“他学习不好!”“他上课爱说话!“他爱打架,老招惹人!谁说他,不是翻可怕的白眼,就是要动手打人”„„“他有什么优点呢?”我又问。“他没有优点!”在同学们的一片指责声中,他低下了头,并流露出一副气鼓鼓的神情。如果不引导学生发现他身上的长处,有可能他今后会一直消极下去,凭他的性格还可能故意会招惹些事。所以我在那时教育、引导学生要能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不要盲人摸象,摸到一个局部,就认为是全部。现在看谁先发现王小

明身上的优点,立马有人想出他跳绳厉害,去年动会还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呢。这么一说,很多人都认同了,并意识到了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要能看到全面,要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于是有人提议,让他做个体育委员,有人觉得他体育只是一个跳绳好,其他方面还不够理想,难以配合体育老师管好纪律,抓好班里同学的体育成绩,觉得先给个组长做做,如果他有心想上进,想当班干部,那他一定会把组长这份工作做得很出色,到那时再做也还迟。如果连个组长的事都做不好,那他想当干部的动机也不良。只是为了好听,并不是为了做事。王小明觉得同学们说得有道理,自己也表示先做一个出色的组长。在他做了组长以后,能够主动、按时收发作业,打扫卫生也变得积极主动,每天都是他们小组第一个打扫完卫生,通过自主管理和教育,王小明终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小组长。而且,在新学期班委会的民主改选中,他以17票的成绩竞选上了体育委员。

其实,对王小明这名同学的自我教育,不仅真正锻炼了他自主管理的能力,还真正解放了老师。如果以后这样进行班级管理,事事通过师生的相互配合,相信一定能达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张传龙:是啊,我很同意费老师的观点,说到班级自主管理,在“明慧园”学研共同体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共同学习、交流、促进、提高。尤其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收获很多。通过阅读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提高了个人的理论修养,并努力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下面我就把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几年来,我一直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首先,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自主的理解。其次,在班级中实施“岗位责任制”, 在原有的班委人数的基础上,我又设置了“卫生监督员”、“纪律监督员”、“作业检查员”,这些岗位的设置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班级的机会,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担任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集体活动的参与中找到自我,激发了学生管理班级的主动性、创造性。再次,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因此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为学生搭建平台,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号召同学积极参加运动会、科技节、读书节等集体活动,不管输赢,重在参与;还根据班级实际设立自我展示平台,学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摆放在展示台上,贴在墙上,可以是优秀作业、优秀作品,还可以是科幻作品(科幻画)、手工制作、手工编织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和作品的展示,学生们找到了自我,发展了自我,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快乐。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学生更加自信了。

在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结合学校“班级创五星,学生摘十星”的要求,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班里,我提倡形成性评价,重在过程,评价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我努力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费延静:的确,同学们在自主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我,提高了自主管理的能力。李老师,是不是咱大队部的同学也自发组织了许多课外活动,快跟大家聊聊吧。

李书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我校大队部就自发成立了许多社团。如红领巾广播站,学生们自主征稿,民主评选,精彩广播。每天中午时事新闻,心灵驿站,英语广角,音乐赏析都带给学生和老师不一样的感动与震撼。学生们在篮球社团中体验到了动感与活力,在英语社团中体验到了自信与快乐,环保社团给学生们带来了自觉的行动等等。课外社团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自觉行动起来,信心倍增,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尤其是韵律操社团在吴玉玲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很大提升。今天我就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请看。

主持人:看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还真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除了课外活动,我们还能为学生搭建其它施展其自主管理能力的平台吗?

费延静:我认为在课堂上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我校“生本课堂

教学”的研究中,我积极阅读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思想,并将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在课前,我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情,不但了解学生知道什么,还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然后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创新,自主的实践,并在小组中交流、合作。

在执教劳动课《漂亮的手提袋》一课时,我根据课堂特点,抓住最根本,最精华和最有难度的部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完成了新颖、有趣、富有个性的作品,并能客观、公正地给予他人评价,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质。

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我将困难点分层提出,让学生选择回答。这样满足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让课堂呈现“百花盛开”的局面。

我校“生本课堂教学”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体,是以学生的认知为本,更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上更加关注了学生,更多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而努力。课下,学生动起来了,自主学习、交流、探讨,真正地体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李书婷:确实是这样,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展示是生本课堂的亮点,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就没有课堂上精彩的展示。而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主要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在英语课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我有了一些收获。

首先,利用前置性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的能力。其次,课上小组交流,分组展示,恰当评价。培养学生主动交流能力。再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英语广角,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成立了英语兴趣小组,由学生们自觉参与,自主管理,老师给与指导。我校英语兴趣小组多次参加省,市,区多项比赛,并在获得省级金奖,银奖,市级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上级领导的检查中,我校学生主动与领导问好。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在区优质课评比中,我的生本课堂模式获得一等奖。

总之,生本课堂就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交流的平台,进而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水平的提高。

费延宝:

主持人:确实如此,“以生为本 自主管理”使我们事半功倍,今天的论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法,还为我们提供了如何为学生搭建施展自主管理能力的平台,而且大家围绕有效德育和有效课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我们大家在交流中得到了共同提升。最后,让我们每人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论坛活动。

耿铭桧:以生为本点燃学生自主管理的火花。

费延宝: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

李书婷:以生为本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张传龙:

费延静:以生为本让学生在放飞中获得成长

今天我们的论坛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我们期待下次的相聚。

推荐第9篇:以生为本 真爱学生

以生为本真爱学生

——班级管理经验交流

环城小学慕伟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个交流的平台,同时,我也非常惭愧,因为在座的各位有我的前辈、我的老师,大家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我参加工作也有十五年了,但来环城小学还不足五年,我就结合以前在基层工作的一些经历和经验,把自己对班级管理的一些看法以及一路走来的一些小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足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00年7月,我从甘肃省幼师毕业后,就走上了三尺讲台,同时也担任了班主任及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工作任务多了,身上担子重了,但我并没有退缩,而是时时告诫自己:我还年轻,只要有活力、有信心,坚信我一定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一、科学管理情感渗透

在班级管理上,我积极协调师生关系,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民主化管理班级,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并认真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家庭教育》等著作,学习魏书生老师成功教学的艺术和带班的方法,优化班级管理。同时,为了能更好地胜任班主任工作、充实自己,我一边教学,一边自修,在学完了“小学教育”专科阶段之后,又自修“汉语言文学”本科段,因为我知道:面对新的起点、新的形势,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理论去推动工作纵向发展,才能推动班主任工作再上新台阶。

1、规章先行,制度约束,科学管理。

“班规大家定”是进行班级量化管理的前提,因此,每当新学期开始,我就会和同学讨论制定班规,依据魏书生先生的班级管理方法,坚持以“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为原则,涉及学习、纪律、卫生、文体等方面。同时还采取班干部轮流值周制,获得值周积分第一名的班干部会被评为优秀值周生,并和学期末的优秀班干部评选挂钩,每周还会评选出优秀小组, - 1 -

小组长理所当然地被评为优秀小组长,也和优秀班干部的评选挂钩,这样就充分地调动起了每位班干部的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自从采取了班干部轮流值周制,我们班的值周积分连续三年为年级第一,并被评为“书香班级”。

2、重视班队会,突出主题,规范管理。

我的班级工作最注重的就是班队会,我们班每周五的班队会从不耽误。班队会由班委会组织,值周班干部主持,常规班队会主要是小结上周工作并安排下周工作等,有时也根据一些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会,如《母亲节的礼物》、《我是班级小主人》、《校园环保,我们应该怎样做》等主题鲜明的班会,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陶冶了情操,升华了灵魂。

3、知识导航,学习互补,人文管理。

高尔基说过,书籍为人类理智和心灵插上了翅膀。在阅读学校图书的基础上,每学期初,我都会提倡同学自愿捐图书1~3本,统一编号,统一管理,选出图书管理员,制定借阅制度,做到“图书互补、知识互补”。到学期末再把书还给学生,新学期再换新书。到三年级时,我开展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主题阅读展示活动,每周一三五早晨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是我们班雷打不动的阅读展示时间,每天一到两名学生以朗诵、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向大家展示前一天的阅读成果,我会登记并打分,学期末评出“读书小标兵”并给予奖励,刚开始只有一些表达能力强、胆子大的孩子上台表演,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每个孩子都可以大大方方地上台表演了。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们班的万桄宇同学,那天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我是家里的小男人》的故事,故事非常感人,他讲得也很投入,讲到动情处他哭了,我和班里的孩子也落泪了。事后我才了解到由于他的父母经常吵架,他便把自己的情感也带到了故事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主题墙报是学生小练兵的开阔场地,也是学生基本功集中体现的阵地。为此,我们班结合学校的工作安排定期更换墙报,大家共同商量确定主题,小组合作完成,例:在世界环境日,以“美丽的地球我的家”为主题;在母亲节来临时,以“妈妈我爱你”为主题„„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画、有的写、有的剪、有的贴,忙得不亦乐乎,作为班主任,我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在“探索”中创新。记得在以“妈妈我爱你”为主题的墙报办成的第二天,我接

到了刘雨欣家长的电话,那位家长激动地说:“我女儿终于长大了,懂得关心我了,!”经过了解,原来是刘雨欣给她妈妈画了一幅以“妈妈我爱你”为主题的画,还配有文字旁白:“妈妈,谢谢您!您辛苦了!我一定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还主动帮她妈妈洗脚。那位家长直夸我们教育得好。

二、加强教学教书育人

1、突出基本功训练,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能力。

为了促使全体学生语文水平快速提高,我在班里开展了古诗文、名言警句、名家名篇诵读活动,每天利用早读5分钟,收集和熟读古诗文、名言警句,让学生能通过“读”和“背”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到目前为止,我们班的唐翱、李敏敏、何娜等同学已能熟练地背诵五十首古诗词,还经常组织同学进行诗词诵读比赛。

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要求学生记日记、写读书笔记,内容及题材不限,身边的事、心里的话,想到什么写什么,看到什么就收集什么。几年下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已有厚厚的几本,写作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如唐翱、刘雨欣、魏佳欣、李思涵、陈希武、王颖颖等同学,从二年级起就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如今的他们,作文一直被老师当作范文,还多次在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中获奖, 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其中陈希武、王颖颖的作文在“为学杯”作文大赛中获奖。

2、加强课堂教学,重视“学困生”的成长。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坚持做到没有备课不上讲台,并积极采用“一二五”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更成为一种享受。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表现差,有的学习成绩差,对于这些学生我决不言放弃,采取“一帮一”、“好带差”等各种方法,让“学困生”重拾信心,积极转化、迎头赶上。在我们班有一名留守儿童寇珍珍,家境贫寒,父母外出打工,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学习差、卫生习惯差,经常不按时交作业,就算勉强交了,书写也是很潦草,写出来的字东倒西歪、缺胳膊少腿。我针对该生情况制定了详实的“帮扶”计划,通过家访、谈心、补课等多种手段,发动全班同学帮助、鼓励、监督。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寇珍珍同学虽然成绩进步不大、作业还是不太整齐,但最起码能交上来作业了,这应该也是一种进步吧。还有韩成申,考试成绩大多数时

候是个位数,上课几乎不回答问题,作业基本不能独立完成,尽管这一切让我十分头疼,但我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别人作业做一页,我就让他做一行,今天做了一行,明天能做两行,这就是进步!相信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韩成申一定会有进步!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是这么教育学生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在2007年5月,我在路上捡到了一万四千多元现金及部分衣物等,对当时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的我,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我想到自己身为一名教师,教书是本质,育人是根本,因此我便毅然决然地根据衣物中的有关信息找到失主并交还,且未收任何报酬。此事也被刊登在陇东报上,并在环县新闻上播出,我也因此被评为2010年全县“道德模范”,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诚信,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孩子。

十五年来,我在班主任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播洒下了汗水和希望。先后多次获得了市、县、镇奖励:“优秀共青团员”、“优秀辅导员”、“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道德模范”等,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也多次获奖,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知识竞赛、各项文艺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也因此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对家长,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虽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学生付出一颗爱心„„

以生为本、着眼长远,我会立足于做好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以苦为舟、苦学苦练,我会让教学更生动、生活更充实。以爱为桥,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我会在平凡的岗位上求真务实。

推荐第10篇:以生为本,幸福成长

以生为本,幸福成长——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德育管理实践

以生为本,幸福成长

——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德育管理实践

(顺德区龙江中学李瑞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本思想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并且迅速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和认可。同样,人本思想在中学校园的德育管理中的重要性也得到更多德育工作者的认同。本文试图从以人为本的概念入手,阐述现代德育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并以龙江中学的德育实践为例,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德育管理中人本思想的具体操作和运用。

【关键词】德育管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德育工作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的好公民,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工作因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僵化,普遍存在“实效性差”的问题,严重影响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各地中小学校都开始反思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着眼于人的发展,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得到广大学校的贯彻和坚持。

一、“人本”思想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想法源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费尔巴哈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口号。在费尔巴哈开创了人本主义先河之后,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西方现代思想家都沿着这一思路各自发展了自己的学说,从而形成一个相当庞大而且有着广泛影响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

自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中国有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逐渐发展起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

由此从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引申出的德育管理理念,即 “以人为本”,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根本。所谓“以人为本”应该是:围绕人、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发展人;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管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这也就是“以人为本”中“本”的本意,即最终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

众多学者认为,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指在管理活动中把

“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管理达到最佳水准。学校德育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实践,就是要从各个方面来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二、中学德育管理中坚持“人本”思想的意义

(一)顺时代发展潮流,立人本德育理念

目前,我们正处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高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和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在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传统的德育具有强制性、理想化和说教式的倾向,对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缺乏关注和更实在的帮助。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幸福成长的需要,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德育的实效性、主动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德育的“以生为本”。

(二)握新课标改革实质,走崭新发展道路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聚焦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上。从课程的基本理念看,新课标对德育提出了“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德育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与健康的公民是德育的基本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德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看,新课程标准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因此,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德育把握了“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终极发展,也就把握了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三、“人本”思想在中学德育管理中的实践

关爱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本性是教育以人为本的起点和基石,培养学生丰富的社会属性与鲜活的个性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观照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是教育以人为本的终极目的。近年来,龙江中学坚持人本理念,在探索人本思想在德育管理的实践中,取得新的突破。

(一)深化人本内涵,创新德育理念

德育理念是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其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德育效果。龙江中学经过不断探索和提炼,在传承学校优良传统继承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形成了“以生为本,幸福成长”的德育理念,着眼于“人是目的”。首先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这是“以生为本”的逻辑起点;其次是“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这是“以生为本”的量的要求;第三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以生为本”的质的规定;最后是“学生幸福成长”,这是“以生为本”的过程目标,亦是人本价值的直接体现。

龙江中学根据形成的德育理念,将德育管理具体化为:德育为首,注重养成;

健全发展,社团添趣;科学减负,创建快乐;人文关怀,因材施教;家校联手,合作共赢。这既是办学理念和德育理念的具体阐述,又是一套具体的操作规范,凝聚教师的共识,指引教师科学育人,从而形成龙江中学独特的德育教育体系。德育理念的进一步特色化、时代化和具体化,让德育工作有了更强的指导性和有效性,学校的德育逐渐显现自己的特色,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二)落实人本精神,构建德育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按照人本精神,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德育内容,并形成一定的体系。龙江中学经过实践总结研讨,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内容统筹为“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成为德育的主旋律和核心,创新活动形式,抓住节日契机开展主题教育,达到用优秀的文化熏陶人、以先进的文化感染人的效果。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

1.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主题,强化政治教育。龙江中学坚持利用高一新生军训、建国周年、“五四”运动等纪念日,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而增强集体主义教育的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师生文艺汇演和田径运动会。使学生在准备比赛—参加比赛—赛后总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集体主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班级成员思想和行为中的一种无形却有力的精神指引。

2.以文明礼仪和感恩教育为主线,强化思想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举办演讲比赛、举办大型感恩报告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日常管理引导学生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以特色女生教育为切入口,强化道德教育。学校通过构建富有特色的女生教育,深入宣传“女生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自强自立、自信自律、自尊自爱”的教育目标,以女生教育为契机带动全体学生意志和道德的提高。

4.以法制和安全教育为重点,强化法纪教育。学校坚持每年举行校园法律文化节活动,通过中学生法制知识讲座、法制征文比赛、法制书画比赛、法制主题班会、“防范日常犯罪,构建和谐社会”图片展览、禁毒专项教育等法制专题教育活动,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身心两健、德智双全的发展空间,既规范了他们的言行,又内化了他们的素质,为他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持。同时,学校把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当做常规工作来抓,每年都会举行内宿生消防疏散演练,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5.搭建心理健康辅导阵地,强化心理教育。龙江中学着力修筑学校、家庭间沟通的桥梁,开辟多种途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倾诉和咨询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2010学年开始,学校德育处要求各班主任对本班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做好摸底调查,并填写《学生心灵成长记录册》,德育处把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分配给心理老师和有经验的班主任跟进,并做好跟踪登记。同时发挥“晴空心理咨询室”作用,积极开发和维护专业心理辅导网站,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辅导。

(三)坚持人本原则,拓广德育途径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要求,更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的重要工作。如果只是单纯依靠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那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社会也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只有各方力量充分联合起来,落实保障措施,才能培养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1.讲究教工齐动,实现“全员育人”。一是突出全体教师教师参与德育氛围。龙江中学坚持“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全方配合”的工作原则,秉承“立志、勤奋、求美、创新”的校训,扎实开展科学、生动、有序、有效的德育工作。二是突出班主任全面德育作用。学校以班主任为主力军,系统地开展德育工作。学校形成一套培养班主任机制,如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主题班会观摩课,第二学期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请进来,走出去”等,强化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三是突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德育特色。以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每周安排教师到心理咨询室或者在办公室值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四是突出全体职工德育责任。包括各处室工作人员、门卫室保安、宿管员等,都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德育教育中。

2.讲究家校互动,实现“合力育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龙江中学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开好每一次家长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近年来,龙江中学各个年级都举行了“家长开放日”,要求家长在密切配合学校工作的同时,也要督促和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家长已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融洽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良好局面。

3.讲究校社联动,实现“实践育人”。学校加强与交警中队、消防中队、敬老院等德育基地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实现学校与社会互通,有助于通过参观、体验、感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提高综合素质,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实质,为学生创造更有挑战和更富有个性化的成长环境。

(四)活用人本原理,优化德育方法

长期以来,学校都会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实施,学校的德育管理和任务突出了给学生一个美好未来的要求。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将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简单地定性是为了为方便学校和教师管理的需要,要真正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如何使每项德育工作都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关键在于德育方法的优化。

1.坚持学生在学校管理上的主体地位。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德育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龙江中学建立了团委会、学生会以及班级团支部、班干部三级学生干部体系。学校在学生干部选拔上严格把关,在同学们自主报名的基础上,通过考察、面试,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同学成为学生干部候选人,然后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学生干部队伍。提倡学生自主管理,龙江中学德育处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学生会干部和团委会干部例会,对所有的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协调、并布置好各项任务。现在学生干部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很强,都能自主地完成各项常规工作。如教室校园卫生的检查打分、学生纪律的检查打分、文明礼仪的监督、风纪各项分数的统计反馈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的主观能动性,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能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学校管理。

2.坚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改革倡导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近年来,龙江中学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施行学案导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改变传统教室的空间组合,采用几何形课桌。变传统的“秧田式”为“对边性”等形式,变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为师生提供和谐互动的交流情景,创造师生民主交流、对话的氛围。其次,创建小组学习的方式。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将学生按同质、异质或自愿方式编组,加强组内交流、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赛,指导学生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学会倾听,以理解沟通为目的学会交流,以合作、竞争的技巧学会协作,以体验反思的情怀学会分享。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德育自主性就增强,学生就可以在积极、主动、乐研的状态下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设计、组织、参与中去实践、体验,把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成长需要,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

3.坚持学生在课余活动中的主动选择。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龙江中学本着“活动育人”的原则,2011学年第二学期全面铺开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全校总共成立包括锦屏文学社、影视欣赏、泥塑制作,舞蹈队、合唱队、小品队、时事开讲、篮球、毽球等各类兴趣小组42个,坚持学生自主选择,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培养的项目,使全体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了能力的提

升和美的熏陶。龙江中学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落到实处的素质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舞蹈队和小品队两个社团所编排的作品均获得区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的佳绩。

当今素质教育的迅速普及,更加要求学生要提高能力和素质。特别就要求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德育放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上,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高素质、培养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生为本,幸福成长”的德育理念指导下,龙江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德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趋势,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扎实工作,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①姚姿如,杨兆山.“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②严世祥.分析中学德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现代阅读.2012年9月第9期。

③戚万学,唐汉卫.以人为本的道德和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月第1期。

④李霞,范勇.德育理念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2月第22卷第2期。

⑤张淑清.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切实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J].教育理论 与实践.2004年第24卷第11期。

⑥萧宗六著.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⑦黄志成,程晋宽著.教育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⑧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第11篇:以生为本,快乐识字

以生为本,快乐识字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低段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低段识字更是教学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上让低段生有效识字进行了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总结出了几种办法。

关键词:生本课堂;激发兴趣;高效识字

一、课堂识字教学的现状

目前,低段生课堂识字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乏味,机械化的识字教学导致学生缺乏识字学习的兴趣。尽管教材中给出了不同的识字方法,比如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图方便,不注意识字办法的变换,机械识字多,办法单一。教师只是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课堂抄写、听写、写错一次罚抄即便等,这样的方法导致了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教学效果更会适得其反。并且这种方法并不是生本课堂的教学方式。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像是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引领大家走向真正的生本课堂。何为生本课堂,正如郭教授提出的这样:生本课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也就是说一切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

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为这样,每个语文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之根本,马虎不得。尽管教师有这样的意识,然而

一、二年级孩子对于生字识记,总是记得慢、忘得快,课堂40分钟又能腾出多少时间给以练读、检测呢?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生本课堂中,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我们把识字主动权还给孩子们,相信孩子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他们间思维碰撞激起快乐的火花,识字不再被动、不再枯燥,而将是轻松、快乐的学习。

二、生本课堂上识字教学的方法

那么,生本课堂的识字教学如何落实?以下,根据平时实施情况,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1.巧设游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我们知道,低年级的孩子好玩、好动,而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面对枯燥的生字,无味无趣。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可见,识字教学首先要唤起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

①玩一玩,轻松识字

巧设游戏,创设识字教学情境,让孩子们边玩边学,乐于学。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有课堂中较常见游戏形式,如“开火车”、“摘苹果”“找朋友”等,也有新颖巧妙的游戏形式,如“大转盘”、“大风车”、“送信”、“火眼金睛”等。我们需要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抓住时机,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枯燥乏味的汉字很容易记住。

如在《从现在开始》一文中,把生字藏在了猴子、袋鼠、猫头鹰、狮子图片上等,对孩子们说:“孩子们,动物们都来参加森林之王竞选大会,它们身上带来了许多字宝宝,想和我们‘捉迷藏’,看看谁能把它们找出来?”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了“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画中寻找生字并认真地认读起来。

②猜一猜,快乐识字

根据孩子们好奇好胜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的构造特点,编一些简单的谜语让他们猜字,争取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猜谜识字。很多汉字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如:八只脚――趴;十八张嘴――杏、束、呆、困;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会;辛辛苦苦说句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辨;辛辛苦苦种个瓜,时时刻刻抱住它――瓣……猜字谜识字法幽默风趣、益智动脑,把识字教学与我国自古就有的“猜字谜”游戏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得学生在愉悦中接受了知识,增强了记忆,提高了识字效率。

2.巧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生字教学,更应让孩子们去观察发现,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快速进入生字学习情景,使文本内容更生活化、亲近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中“蜻蜓、蚯蚓、蝌蚪、蜘蛛、蚂蚁”的识字环节,我是这样设计:

师:小朋友们,烈日炎炎的夏天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今天,老让我们一道走进美丽的夏天,好吗?

生:(异口同声)好!

师点课件出示美丽的夏景图: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茂密的树林、清澈的小河,还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的活动情景。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蜻蜓、蚯蚓、蝌蚪、蜘蛛、蚂蚁”含有音节、词语的昆虫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们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学生踊跃发言。

师: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啊!小朋友们能把它们的名字记下来吗?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学生个人练读,同桌互说。)

(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记住了蝴蝶和蚂蚁的名字。

生:我记住了蚯蚓的名字。

生:我记住了蜘蛛和蜻蜓的名字。

(师点击课件中的含有音节的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这些动物名)

3.自主识字,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面对每节课要学习那么多生字,而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孩子对生字识记速度、效率。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形成“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为孩子们提供了“倾吐”的舞台,让会说的孩子能够说的更好,不敢说的孩子能够大胆说,不会说的孩子知道说,从而发挥“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活跃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先由小组长带领大家轮流读音,认字形,找朋友。接着大家一起讨论识字方法。最后全班交流独特的、有效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顺口溜、编字谜等,方法多样,效率高效。如,在《“红领巾”真好》这课生字“蹦”字学习,让同组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有的孩子用加一加“足+山+朋友”“足+崩”,有的孩子编字谜“两个小朋友在山下踢足球”,有的孩子形近字记住这个字,有的孩子根据字特点记字“跟脚的动作有关”……孩子讨论积极、方法多样,多么形象、多么有趣,学生乐学,会学,比一个人自己学习的效率还高,课堂情意浓浓。

又如,如在“部首变换小魔术”这一拓展识字游戏环节中,利用集体的智慧每次都能变换出近十种甚至更多的新字,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量,我也常常为孩子们惊人的识字量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为他们喝彩!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在《教育走向生本》当中,郭思乐教授这句话给了我很大触动。虽然我在有效的识字教学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我会本着“一切以孩子为主”原则,在生本识字教学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寻求更适合每个孩子的识字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李维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12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

----简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唐山市第七十四中学

指导思想: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各级学校都重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能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把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当做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客观现状: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被教育过的人和正在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把学生中存在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承受力差等问题归纳为思想品质问题,从而出现认识误区。实质上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偏颇、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或受到刺激、挫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

情况分析:简单地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可以归结为学校内有各种利益诉求:校长的、教师的、学生的,传统教育我们总能千方百计的满足各种利益诉求,唯独漠视学生的利益诉求;与强大的自然和社会相比,个体总显得那么弱不禁风、微不足道,多次的诉求不果,造成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走向诉求的反面——强求;另一种就是妥协,强求和妥协都不是民主教育的结果,不是符合学生发展的结果。

得出结论:所以在学校构建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已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符合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从根本上要求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更加注重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人本观念。

主要理念:学校教育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就是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确立学生的 1

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并符合社会发展,牢记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每一个老师看重、热爱、欣赏、宽容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被看重、被信任、被理解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当教师把学生看成一个与自己有同样尊严、有同样人格的人时。就会看重学生,善待学生,信任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成功的根本保证,更是培养一个心理健康时代新人的保证。

具体做法:介于以上原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道路上,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了如下具体做法:

第一课

新生入学心理教育课----激发动机。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表现出的首要行为特征是学习动机缺失,兴趣发生转移,出现厌学情绪。在我校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活动中,有40.8%的学生都有这种倾向。由于我校生源大多数为农村小学毕业生,其中农民工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占50%左右,由于社会家长的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厌学心理较重。

所以,新生入学第一课的心理教育课就是激发学习动机课。毋庸臵疑,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毅力和耐心。但一切事物是相对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产生兴趣,就会不怕苦,反而以苦为乐。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我们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在学习目的培养上,开展理想教育,尝试报恩教育,教育学生以刻苦学习来改变自我命运,以优异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导之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我加压,自觉发展。

第二课

阶段学习后心理辅导课-----强化成功。

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两到三次阶段总结会,对在阶段学习管理中出现的进步的孩子鼓励表扬,争取在阶段分析中发现每个孩子阶段性的进步,成功可起到正强化的作用,给学生以愉悦的刺激。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尽力为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对获得成功的学生,哪怕是些许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心理系统,促其自觉主动地学习,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

第三课

发现自我的心理辅导课----自我愉悦,立志成才

在心理辅导教程中,我们开设了“发现独一无二的我”这一课,利用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设计班会活动,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更好地完善自己,然后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如果奋斗目标适当,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奋斗过程的快乐,也会体验到目标实现时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我愉悦程度,保证心理健康发展。

日常课

在平时的心理辅导教育课上,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常规的教育: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采取积极的态度化解心理负面影响。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是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所以,要求班主任建立帮扶档案,要经常找这些学生交心、谈心,教育他们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问候和关爱父母,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与父母沟通,同时,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给家长讲授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与学生、家长两方面的努力交流,积极化解留在学生心里的积怨,使之能够正确对待父母的决定,从而消除其心理中的负面情绪。

2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在渴望与师长、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开设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的心理教育课,帮助学生之间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心情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要求各班主任特别要对部分患得患失、喜怒无常、

经常情绪不稳定,或内向封闭,或暴躁易怒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强化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使他们学会控制不良情绪,防止心境长期压抑而形成心理障碍。

3、针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给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和生理保健知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班主任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出现诸如早恋、自闭等症状的青春期综合症。利用班会、讲座、板报等进行宣传,使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传授一些生理保健知识,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和提高。同时正确讨论男女同学应该在交往中注意的尺度,加强责任意识的教育。

4、提倡班级学生写心理成长日记,这是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来一直采用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将一周在校学习生活的烦恼、喜悦记录下来,允许学生随心所欲的写,不做硬性规定。班主任应该有针对性的在日记中与学生对所述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对于学生所提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和困惑,班主任应经过充分准备后利用班会课与学生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和沟通,提倡畅所欲言。 总结体会: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其中的人必然要形成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由于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会产生亲密的关系,双方都会感到心情舒畅;反之,就会关系疏远,彼此矛盾,甚至敌对。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中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学校形成有凝聚力的组织,促进工作效率。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保持心理平衡,从而能积极投入学习。 总之,只有这种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实施,才能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博大的胸怀;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平和的心态;帮助学生构建一些哲学理念;帮助学生构建一套知识分子人格;帮助学生养护好千差万别的个性;帮助学生养护一个健康的心灵。

第13篇:新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以生为本

请从备课、授课、反思三个方面阐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以生为本。(要求不少于500字)

新课程教学力图改变老师主导课堂,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旧有观念,老师充分充当学生学习和课堂展开的导演者和推动者,对此教师应该在备课、授课、反思三个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具体如下:

备课方面,教师应该在充分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想象成为舞台演出或者生活现实,充分考虑到在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课堂展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对于哪些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学生需要需要共同探讨研究才能明白的问题,哪些是需要教师点拨解决的问题,都要考虑在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能够预设课堂情境,准备好课堂展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到胸有成竹、有备无患。

授课方面,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当打破旧有的“一言堂”模式,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教师做好自己的主导角色。但是,教师也应明确,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意味着就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适时点拨,不能让学生一片茫然,手足无措。

反思方面,授课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对已经结束的课堂教学进行充分反思,围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教师所做出的对应的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和改进,做好记录,力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预设课堂,不能让学生总是不知道教师想让自己做什么、怎样做。

总之,新课堂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学生的学和让学生学会的中心来展开。

第14篇:以学生为本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精选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既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迫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共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如何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自身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为高校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由于一些干部放松了党性修养,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淡漠,导致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一些高校盲目扩张,只重视高校硬件建设,忽视软环境的投入,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一些高校领导在新校区建设大肆收受**,牵扯出**窝案,高校反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高校领导决策缺乏民主,引起师生员工的不满;一些高校机关部门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这些问题,不仅使高校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也阻碍了高校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新问题,高校党委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破解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坚持“四贴近”确保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要确保高校党的群众路线取得实效,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贴近社会,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内

涵发展。

要贴近学生,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培养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使广大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关爱与重视,看到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丰功伟绩,坚定信念跟党走,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服务意识,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硬件条件,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条件;要关心关爱困难学生群体,强化感恩教育,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困难学生群体,为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和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

要贴近教师,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这一主要内容。高校党委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贴近教师,深入了解教师的心声,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了解教师切身存在的困难,着力解决教师工作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改善教职工工作学习环境,为教职工服务于学校发展,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管理创造良好条件;了解不同教师专业和科研兴趣,依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组建学科专业团队,增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教师继续深造和培训的需求,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力度,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教师队伍成长提供更高平台;实行民主管理,让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加入到学校建设发展之 中,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承载起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期许和希望。

要贴近学校,必须紧紧抓住“内涵式发展”这一总体要求。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办学特色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规模、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要实现学校科学准确的定位。科学定位是学校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深入调研,把握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义务,明确学校在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形式、教育层次、学科门类、专业设置等,要从学校的自身条件出发,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作出规定;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既要从纵向上看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要从横向上看到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国际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高校党委领导班子既要具有国际视野,又必须走进基层、走进师生、走进社会,了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学校的良性发展;制订科学发展的保障措施。建立健全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适时调研,不断修正规划,完善举措,从而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要贴近社会,必须紧紧抓住“服务经济文化建设”这一重要使命。伴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推动经济增长乃至社会进步的进程中,人力资本的因素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突出,思维最活跃、创新能力强、人力和智力高度密集的大学理应走出象牙塔,

进入社会的中心:要深入社会调研人才需求,调节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急需和紧缺专业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鼓励应用教师走进工厂、走进企业,走进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将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容许以文理和基础研究见长的学科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仰望星空”上,促进社会长远目标和价值追求的实现,承担起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使命;将高校资源辐射社会,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打破大学围墙,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升国民素质。篇二: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党员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心得体会 公主岭三中数学组 张鹤 3月份以来来,通过学校委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刻体会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93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历史,历史事实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党员面对复杂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当前学习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各级广大党政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牢牢依托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展开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道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良好作风把人民牢牢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党员,该如何将实践教育与本职岗位工作进行结合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应该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解决群众的问题上实实在在使群众得到好处,而不是为了“路线”而搞形式,作为专业教师党员,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根据行业的发展状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注重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

其次要做一名数学教师。对待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教学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把学院和系部交予的任务落到实处。

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关注学生的诉求,增进通学生之间的感情。党的群众立场是真心为群众着想,教师的教授对象是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如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适应老师的教学进度。在课间和课后老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学习的真实想法。要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掌握本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不断改善自身的服务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尽量抽出时间参与到学生举办的活动中去,如专业竞赛、团体活动等,增进同学生之间的感情。 要充分尊重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立平等,紧密的关系,而不是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领导,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

最后还应该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教师党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当个人利益与学院、系部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党员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通过认真地学习与反思,我深知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作为一线教师,工作压力没有合理地调节,这些都是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用工作成绩回报党的关怀,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忠诚。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努力

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篇三:2014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0篇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群众

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

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二、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

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真心真意的和老百姓交朋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是要各级领导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切的为百姓

排忧解难。

新时期,新要求,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科学角度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代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竭动力。 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将权力受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服务和奉献。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基层干部是党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稳不稳、路子宽不宽,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要保障“路线”不走样、不走调,必须要提高走“服务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基层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 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基层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必须提高走“倾听路线”的能力,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篇四: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始终坚持用群众路线统领机构编制工作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部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根据本部门工作实际,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学习思考,谈几点感受。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十八大报告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鲜明表达了我们党对人民创造历史的深刻认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尊崇,也为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做为机构编制工作者,在新形势下,面临新挑战,要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确保参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政策底线,为县社会经济发展、“五个紫阳”建设提供体制机制和组织保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深刻认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坚持群众路线是推进机构编制工作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工作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和健全队伍建设的重要桥梁和平台,与基层单位、干部群众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事关紫阳社会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作中必须把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了解群众期盼、汇集舆情民意,帮助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体制机 制保障的重要作用。

树立群众观点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干部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站在广大干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更有效地凝聚各方力量,服务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牢牢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公仆和服务意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认真解决作风上的问题,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努力造福群众,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没有生存空间,才能使机构编制工作接地气、符实情,满足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

切实履职为民是履行机构编制管理职能的目标追求。全心为基层单位、干部群众谋利益、解决实际问题是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根本追求,也是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做好机构编制工作,必须接地气,紧密联系群众,以真心换真话,以虚心换智慧,加深同干部群众的感情。要把为群众服务贯彻到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认真学习政策文件,把政策用好、用实、用准。要不断创新方法,提高履职为民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履职实效。

二、准确把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一是提振精神。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要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精神懈怠、得过且过等问题,进一步提振“精气神”,进一步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履职尽责、开拓创新意识,形成干事创业、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 二是转变作风。对“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着力解决机构编制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正会风、改文风,进一步减少会议和文件数量;大兴调查

研究之风,深入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调研要常态化机制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更加规范公务支出,坚持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 三是提升能力。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谋划工作、推动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切实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对无法满足的机构编制需求,能有理有据有节地做好解释说明;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积极探索破解机构编制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办法措施。

四是改进工作。突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特点,把“自选动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实现活动与工作双向促进。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基层单位、服务对象的监督,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得到群众支持,经得起群众检验,让群众满意。要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问题,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增强机构编制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成效,进一步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紫阳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三、全力以赴,扎实组织开展好本部门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坚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机构编制工作两结合、两手抓、两不误。从机构编制工作大局出发,及时向党组重要领导汇报请示,主动与其他委领导沟通协调,加强工作的统筹谋划,精心安排和组织各个环节的工作,努力做到围绕中心、结合实际、体现特色、突出实效,使教育实践活动与本部门的中心工作有机联动,协调推进,把教育实践活动变成转变工作作风、激发工作热情、推动工作前进的新动力。

二是严格把握政策,保持教育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要按

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讲求实效,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领导带头”的总要求,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来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既要注意防止走偏过激问题发生,也要防止流于形式问题发生。

三是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和督导组的汇报联系,强化对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指导。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上下联动、同步推进。加强向县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和督导组的工作汇报,强化对各科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指导,在县委督导组的指导帮助下,稳步扎实地把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好、开展好,确保实效。篇五: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3篇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 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经验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新胜利。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基本执政理念,但是,群众对党的拥护不是天然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把这些任务和责任担当了,党员为民意识才有坚强的落实保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也是衡量党员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党员干部要自觉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始终心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在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践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三是必须坚持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 工商联作为联系非公经济人士部门,我们要加强与非公经济人士的联系,深入企业了解掌握情况,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诉求,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帮企业解决困难,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三、通过坚持群众路线使党员干部保持纯洁性。现在党员队伍中存在着与保持纯洁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有些党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极少数党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有的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对党和党的事业失去信任。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是有些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淡漠了群众观点,忘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希望和寄托。因此,在全党和广大党员中增强群众观点,大力克服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是确保党员纯洁性的重要前提。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2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有了新的论述和要求。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具有新的特点,群众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和期盼,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道难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并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我们在新时期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想和体会: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贯彻落实党宗旨的体现

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贯彻落实党宗旨的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信仰、责任意识和精神追求。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只有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工作中去。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改进党工作作风的体现

党的工作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也是党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精神状态的体现。党的工作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如果不纠正不良的工作作风,任其

发展下去,就会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使我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深刻地阐述了改进工作作风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党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立足本职岗位,从我做起,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做到一切为了群众,扎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无形的墙,真正把自身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建成鱼水情,从而使我们的工作真正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赢得广大群众支持的重要法宝

能否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方式方法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坚持群众路线。纵观我党的革命历程,群众路线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群众问题一般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利益维护这个关键点。我们要做群众合理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善于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入,认真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要做群众之间利益纠纷的公正仲裁者,不偏不倚地解决好群众纠纷,化解好群众矛盾,维护好群众团结;要做与群众摩擦的主动调和者,妥善地处理好生活中与群众产生的摩擦磕碰,既不能与群众争利益,更不能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服。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既不是冰冷的施舍,也不是满腹牢骚地被动给予,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培养真挚的情感,多向群众表达尊重,做到与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样才能真正被群众所接受,受到群众欢迎,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信任、支持和真心爱戴。

四、坚持群众路线要立足自身的本职工作岗位从我做起

坚持群众路线,事关党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但党的工作作风与每个共产党员的行为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从我做起。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们要在本职岗位坚持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理解我党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3 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经验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党常葆青春的致胜法宝,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该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新胜利。具体来说,我觉得党员干部可从以下几下方面加强个人修养: 一是要坚定自身的信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体制自信”,我的理解是,我们要更好地注意党的理论和实践路线的传承问题,要有坚定的信念,对党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作风要很好地传承,群众路线正是如此,需要一以贯之地继承实践下去。 二是思想上要贴近群众。牢记做好群众工作是我党执政的根本,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记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记住党没有自己的利益,记住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要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与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融为一体,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懂得群众的需要、群众的想法,甚而能够做出顺应民心的决定,施行群众乐见的政策。

四是要认真掌握好知识和本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打铁还须自身硬,为群众谋利益需要相应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质量,进而在为人民服务中体现人生价值。

五是要提炼升华群众工作方法。融入到群众中后,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实际情况,我们还要注意归纳、总结、提升,形成基于群众而又高于一般群众的思路和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都耕不好,又怎能成为群众的表率,又怎能影响带领群众,所以,做好本职工作是群众路线方面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的最低标准。

七是要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我们的国家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发展还不均衡,远未达到共同富裕,作为党员干部,弘扬奉献精神,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关爱一些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自强自立。

第15篇: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

阜宁特殊教育学校高国军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人为本,热爱学生,真情实感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使班级拥有无穷的凝聚力,真正成为宽松、和谐、融洽的乐园。本文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进行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和谐,班级管理

构建和谐班级,是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班级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成长,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而班级和谐又是校园和谐甚至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构建和谐班级,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班级管理中具体做到以下"四化"。

一、目标具体化

目标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是学生行动的依据,前进的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学生有追求优越的天性,每个学生都不甘心止步不前,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上进心,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或者说一时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因此,要改变学生,首先应从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目标做起,帮助学生找到心中的那个目标。在学生定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首先帮助他们确定低要求,容易达到的近期目标,使他们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压力,使自己能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把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作为实现大目标的基础,使之有"奔头",有信心。

在操作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符合实际,避免空洞,要使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它,切实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有用,无论学生在那一科,那一方面,有一点成绩或提高,都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民主化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走班级管理民主化的道路。强调班级民主管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自主权力,引导他们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班主任需要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要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环境,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将一碗水端平,以平等的姿态真诚面对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通过开展"小主人"活动,多让学生走上台来,讲讲自己的经历、爱好、理想,提出对班集体建设的希望,打算为班集体做好那些贡献等,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集体建设融为一体,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中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班级管理只有实现民主化,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才能实现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教育情理化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交融塑灵魂,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应该板起面孔,精神上应朝气蓬勃,学识上应富有创造性和广泛性的知识,以发展的眼光,从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一切,即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作为班主任,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必须加大情感投资力度,做到以情育情,以情感人。有一个学生上楼梯时,一步跨三个台阶,一下子摔了跤,我扶起他,引导他明白做事要依照规律,循序渐进,指出他平时学习不努力,指望到考试前几天的复习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时时以摔跤的事提醒他,使他改掉懒惰、耍小聪明的毛病。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所以,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说起,在班级工作中,爱事业,爱学生,是师德之魂,是教育之根,班主任始终以一种饱满的热情和质朴的真情对待学生,以全身心投入的态度处理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要积极地去创造条件,促进教育时机的到来,比如,师生关系紧张时,教师就应主动亲近学生,消除隔阂,使师生关系融洽,心理相容,形成宽松、和谐的班集体。

四、批评艺术化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批评,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使学生改正错误的一种有效而又不可缺少的方法,班主任只有正确地运用这种教育艺术,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如果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不仅不利于受批评者认识错误,而且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给以后的教育工作留下隐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以宽容为怀,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了解学生犯错误的态度,就事论事地进行批评,还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学生想一想,在遭到批评后,他会怎样想?这种批评方式适合他吗?他是否心服口服等,力求做到入情、入理、入心,即批评应具有情感性,以情感入心,批评应该讲理,以理服人,而不是以

势压人,还要注意师生间心理的协调,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先给他们一段认真反思的时间,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育好班集体这块宽松、和谐的土壤,使学生的天性在这里得以舒展,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学生。

第16篇:以生为本,做服务型班主任

以生为本,做服务型的班主任

摘要:班级管理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传统的班

级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轻视甚至忽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管理模式——‚钢性‛(强制式)管理和松散式管理,这与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以生为本、做服务型的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是让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达到和谐满意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以生为本、服务理念、创新模式、自主管理、

一、班主任的职责决定了班主任必须具有服务理念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指挥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相互联系纽带和桥梁,它具有职责明确,管理集中,任务繁重,头绪繁杂,责任重大的特点,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教育者,又是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指导者,即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更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开展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协调者。因此,班主任必须具有为学生、家长服务的理念

二、确立‚以生为本‛理念,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服务

《现代教育管理论》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

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所谓‘以生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明确一个观念: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深化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迫切需要班主任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自身全面发展的人性空间,推行人性化管理。

班级的人性化管理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善于把握时机,‚以生为本‛,‚各因其材,各尽其材‛,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对

学生管理的人性化。因为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班级也是一个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最密切、影响最深的‚小社会‛,每个学生应是‚课堂社会‛的主人,‚班级社会‛的‚公民‛。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就应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个性,真正使他们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从而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还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其自身全面发展的人性空间,推行人性化管理,这就需要班主任必须具有服务意识,要积极宣传,多方协调,争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支持和理解,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虽然当前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不自觉地将分数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给班主任推行以生为本、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带来很大的阻力,这要求班主任及时与学

校、家庭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就实施素质教育后的实施方案和考评指标及时达成共识。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网络、电话等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班级管理中的表现等,理解和支持孩子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总之,教育要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现

代师德修养》),因此,班主任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制定集体的奋斗目标,个人奋斗目标,阶段目标,评价机制与方法,班级的各种管理制度,反馈机制等,然后引导、监督学生自主地实施,帮助学生校对出现的误差等,而自己则从过去的言堂,家长制的事必亲躬的管理中解放出来,部在科学的理论高度来审视,调控班级的管理、班主任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管理好自己,管理好班级,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建垂 《班集体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新探》中国教育先锋网http://

2. 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2年8月 3. 朱永新主编《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4. 丁 榕《探索学生心灵的事业——续集》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6. 唐思群屠荣生 编著《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7. 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开明出版社2003年 8. 孙培青 等编《教育名言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9.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0.张万祥著 《班主任创新艺术100招》年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17篇:以生为本,创建和谐班集体

以生为本,创建和谐班集体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蓬中华侨小学王泉国

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创建和谐班集体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和核心。 “和谐班集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创设的一个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的班集体。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成了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营造氛围,创建和谐环境。

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好差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一个教室,如果每天地面纸屑成堆,垃圾遍地,从本质上已经反映出学生的一个生活状况,没有集体意识,没有基本的公德标准,至少说集体观念比较淡漠。作为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完全是一盘散沙,不管从哪一个角度,都不可能有比较良好的表现。如果能够有一个干净的、整洁的、优雅的学习环境,首先在学生的心灵中就有一种净化,觉得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安心、净心地学习,从精神面貌上能够给人以振奋,而不是庸懒的感觉。因此,每学期初始,我都会组织学生一起布置教室环境,出版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布置富有童趣的学习园地,粘贴蕴含哲理的名人名言,并且根据不同的季节张贴不同的风景图片„„孩子们在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中得到美的陶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通过营造安静与祥和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到教室是神圣的,任何时候不允许不文明的言语、动作在教室里发生,从而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关爱、沟通,建立和谐关系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而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总以朋友般的真诚、慈母般的挚爱,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关爱优秀生,更关心困难生和问题生。因为对优秀生的关心、鼓励,会使他们进步更快;对后进生的关怀、激励,会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再次扬起风帆,迎着风浪勇往直前;对困难生的关心帮助,会使他们鼓起勇气,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如我班的小坚

同学一段时间经常缺课,我通过多方面走访,了解到其父亲因妻子离家出走精神有点失常,经济十分困难,为此小坚同学十分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我找其促膝谈心,鼓励他要勇于面对生活,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并经常送他一些学习资料和文具,学期考核时他的成绩不但没有落下还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力量。有了无私的爱,我们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能使师生感情加深,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

2、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保障

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关键。今年我执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在家里娇生惯养,劳动观念差,团结协作意识差,自私自利„„对待班中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学之间关系恶劣。对此我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良好性格去影响学生,做到:以德育德,以情动情,以行导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行为品质。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如“我长大了”、“说说心理话”等,促进同学之间友谊的建立,并教育学生在交往中要以诚相待、互相尊重;发生矛盾时各自检讨自己的错误、过失;有了困难要伸出援助之手„„用高风亮节、宽宏大度的气度处理矛盾和问题。同时,在班中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交往中遵守规则,学会了理解、帮助他人,认识到了如果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合作,将很难适应生活、工作、学习和未来社会。这样,既培养了合作意识,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现在我执教的班级,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之间关系和谐,同学们都感到班集体就像自己家一样温馨。

三、科学民主,实现和谐管理

科学民主的管理是实现和谐管理的关键。和谐管理的重点就在于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科学民主化、人性化。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注重采用科学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1、班规大家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班级要有一套规章制度,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在确定班规时我总会让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起草,小组讨论,然后拟出草案,再在班上讨论、修订,最后定下来。陶行知先生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到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

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班规大家定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对于所确定的班规,大家都乐意接受,自觉遵守,从而为科学民主的管理奠定基础。

2、问题大家解决

一个班集体里有几十个学生,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有了问题怎么办?我总会先让每个同学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再确定解决的办法。如我班负责卫生间的管理工作,经常有人反映“同学上完厕所没有冲,水龙头没有关„„”。怎么办呢?我让同学们想办法。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所想的总是有限,但几十个人所想的方法就很多。他们有的说派人监督,有的说在卫生间出示温馨提示„„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的意见,最后再采纳合理的建议,解决了问题。有时学生们所提的建议,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可给我们以启发。就算是学生们的意见与我们的一样,但通过集体舆论的形式把意见说出来,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学生会真切感到集体对他们的关注和监督,想到自己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必须管好自己。让学生多参与问题处理,也使我们的教育体现出民主的精神。

3、班级大家管

在班级管理中,我在班中建立值日班长制度,让每一个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做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负责班里一日各项工作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尽力想办法解决。班里每周对值日班长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优秀值日班长。这一制度让每个集体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一改过去只有少数人当班长,其它人则对班里事情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主人,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好这个集体,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班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学月文明班。

总之,构建和谐班集体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烈的音符。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以生为本,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导者,思想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的导航者;努力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8篇: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

“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原理之一,在创新教育改革的今天,它也是“以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任何教育都必须依靠学生的内化,依靠学生的自我去发展自我,来完成人格的建树。因此,“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才是育人为本的管理。“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通过育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来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发展其潜能,锤炼其才智,使之达到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应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当家作主”,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认识、去判断,从而创造并发展自我。如果把“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比作“烹饪”的话,那学生便是“厨师”,他们主理着“烹饪”的全过程。

班级管理中,变“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学生自主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参与管理过程,评价管理结果,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治班潜能。

一、让学生自定“菜谱”――目标定向

班集体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明确一致的奋斗目标。而所确定的目标对班级管理从整体上起着定向作用,它指导、制约着管理过程,直到达到预想的结果,是意志行动的核心。因此,目标的制定和形成是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马克思曾在论述人的活动目的性时说过:“蜜蜂建筑房子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的这一段话,精辟地论述了人在从事各项活动前,确立自觉目的对活动过程和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始时,应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还“自主权”给学生,让他们当主人,通过全体学生集思广益、讨论酝酿,最后制定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的自定目标,明确而具体真实地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对于班级的努力方向,他们个个心中有“谱”。学生按“菜谱”设计“烹饪”过程和方法,在“美味佳肴”做好时,又以“菜谱”为依据,对“烹饪”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的活动都是“指向自觉目的的过程”。

二、让学生亲手“烹饪”――优化过程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只有通过自主参与,才能达成学生自主发展目的。试想,如果班级学生是一个旁观者,没有融入班级管理,没有融入班级群体,他们就不能受到感染和教育。正如盖泽尔(J.M.Getzels)和西伦(H.A.Thelen)等人在研究班级特性时指出:“班级团体的目标是儿童自身的发展,班级团体为了实现其目标,要接受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同时也要激发儿童的自觉性。” 现今的学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校也只是在老师的“包办”之下,盲目地随从,机械地操作。是学生天生獭惰吗?不是,是家长们、老师们“好心”办“坏事”,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行为,学生们不曾真正去体验,没有了劳动的权利,又怎能享受劳动的乐趣呢?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自定“菜谱”后,一定希望去亲手“烹饪”,亲身体验。他们会尽展才华,使集体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班主任应信任学生,引导他们参与到管理中来,当一回“大厨师”。同时,也应引进各种机制,来优化管理过程。

1参与机制。在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学生。充分运用“参与机制”,让全体学生全权参与管理工作。以往的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和几个干部参加,他们“包打天下”,真正参与的是少数几个有“官威”的干部,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都不小。“生本”管理扩大了参与对象,努力达到“全员全程参与”的要求。如班干部轮流制、卫生工作责任到人制、集体活动人人参与制、重大事件集体讨论表决制„„役有一个学生是配角,人人是主角。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学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自信心,加强了同伴中的交往,获得了人际间的互补与合作;正因为全员全程参与,使反馈大为活跃,而反馈的高速度、高密度和高敏感度,又大大提高了活动的传输功能,班主任能更方便、快捷而又准确地进行调节,以使管理朝最优化发展。

2选择机制。选择是人生不息的行为表现。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中,竞争空前激烈,发展不断加速,环境瞬息万变,更要求下一代具有很强的选择能力,方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而学会选择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注重选择”已成为时代的精神。在管理过程中运用选择机制,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激发兴趣,更有利于发展个性,给予其选择权,从而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长,自己选择合适的、理想的班干部工作,这对于其潜能的挖掘有百益而无一害。又如学生可自由选择班级兴趣小组,让他们沉醉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再如学生可自己选择合作伙伴,可选择兴趣相投的伙伴,也可选择互相取长补短的伙伴,自主结合,给了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权,更好地体现非组织群体的活力。

3激励机制。“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是管理过程中强大的内驱力,它从主体需要出发,日积月累地熔铸一种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人格品质。以“兴趣”激励学生,能形成特长。通过自由选择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大展拳脚,在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特长。而有特长的学生在活动的各个方位来施展才华:“小小画家”出好板报;“小小作家”搞好宣传;”“小小博士”传播知识;“小小记者”发表新闻„„学生在活动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情感”激励学生,能形成友谊。师与生的情感交流,能消除“代沟”,生与生情感交流能消除“隔阂”,从而建立一种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情谊。如师生之间的促膝交谈,老师的一个深情眼神,一丝诚挚的微笑,一句温情的话语,如“春风化雨”般融人学生的心田;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识、互学使“皇帝”们学会了谦和礼让,关爱他人。以“成功”激励学生,形成需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实行异步指导,分层评价,使人人都能获得一些成功的机会,实质上使他们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当学生获得“成功”,满足了需要之后,这种“成功”往往又会刺激产生更高更多的需要。如在“班报设计”比赛中,设立了“最佳月意”、“最佳美编”、“最佳文章”等等奖项由大家投票,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无疑人唤起了学生对板报设计的喜爱。

4竟争机制。健康的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由此产生的奋发进取、不甘落后、勇于创造的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现代人素质。如竞选班干部,某些集体活动的分组比赛,争当三好学生、文明少年、小博士,对班级问题开展的辩论会、实话实说等等,这些竞争不仅启迪和激发了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了解竞争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培养良好的竞争精神,同时竞争意识、竞争行为和竞争结果具有极强的教育性,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检验。

三、让学生亲口“品尝”――自我评价

认知心理学认为,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舍先生认为“亲手包的饺子使自己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让学生亲口“品尝”自己“烹饪”的“美味佳肴”,不论酸甜苦辣,甜密的滋味只有自己才享受得到。学生自品自评,有对过程的评价,也有对结果的评价。当他们开始由具体性评价为主向抽象性评价为主的形式转化时,才能真正生成主体意识。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习得”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的方法是否得当。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成败得失,写下收获,让学生的主体意识日渐清晰和丰富。

“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学生是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地投人班级工作,真正地“当家作主”。正是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有兴趣、有信心、有意志、有创造地干好工作,在工作中锤炼才智,培养品质,从而“改变了一个人的气质”。总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就是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工作中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则应充分发扬民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第19篇:聚焦课堂以学生为本

聚焦课堂,以学生为本

——语文组观课有感

罗志远

在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教师参加了“862”全员培训。积极、深入地开展观课、评课、上课的研讨活动。为我校“深化课改,聚焦课堂,提升能力”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近两周,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观赏了《石缝里的生命》、《清塘荷韵》两堂课,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非浅。

《石缝间的生命》这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特点,较好地贯彻了《两纲》,渗透了生命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整节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进入文本、沉浸文本,最后,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归纳起来,这节课有以下亮点:

一、紧扣文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命。教学中教师先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全文,学生找到了“刚强不屈、顽强、倔强”等词语。接着老师要求学生散读课文,找出“倔强”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了三次,对学生细读文本感悟中心的学习方式起到了强化作用。教学中以学生的朗读和寻找重点句段活动为主,但学生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而是通过对文本的熟悉、浸润,慢慢走进文本,使学生感悟到在困境中顽强生存的震慑人心的非凡力量。

老师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深知要使学生真正“悟道”,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少的。整堂课的教学,老师不仅初步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也指明了学生思维的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对生命的思考珍惜。教师在课堂上有机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诵读、引导、多媒体演示、音乐渲染、联系已知等,这些手段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到了提高。

二、朗读引领,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

这堂课中,朗读贯穿了整个教学环节。老师范读,带领学生在音乐声中感悟生命的顽强和可贵。在找到“小草松柏的倔强、蒲公英的柔中有刚”的具体体现的句子后,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这些植物的“倔强”。这时候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对课文最好的理解,一切分析和讲解都变得多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老师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 她依托文本,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感悟真情。她给了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且读写结合,体验真情,让学生的情感更好地抒发。教师抓住一个“情”字,通过不同的朗读体验,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情感,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大问题引领全文的教学,恰到好处。老师饱含激情,倾情的投入,充分发挥了教师语言讲解的作用。慷慨的陈词,入情的倾诉,昂扬的抒发,孕育了一个激情燃烧的课堂,学生渐入其境,深入其境,师生情感共鸣,心灵共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

三、赏析词句,体现语文特色

这堂课中有时不经意的点拨体现了一个成熟教师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的教学特点。老师结合学生找到的句子询问“三两片换成几片好不好?”看似随意的一个提问,却运用换词法加深了学生对小草精神的理解,在词语的赏析中,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

在整节课中紧紧扣住生命二字,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议论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领悟语言的深刻性和生动性,特别是对重点词语和句子反复进行咀嚼,细细品位, 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充分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讴歌了生命的顽强与拼搏精神, 在拼搏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杨老师的课的确是一节值得大家欣赏学习的优质课。

不可否认,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超是本课的一大优势,但与此同时,却也成了本课的一大缺点。在教师的强势引导下,学生只能亦步亦趋,自己对文章的思考被剥夺了。整堂课,学生没有出过一个错,没有答错一个问题,对于这样一个歌颂生命主题的文章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学生未能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无论是在寻找句子,还是学生或老师发言的过程中,几乎都看不到有学生动笔圈划或记录,只靠记忆力恐怕很难将一堂课的内容消化。

建议:

希望能多看到一些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看到教师是如何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让他们的思维更上一个台阶。

《清塘荷韵》选自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高洁、顽强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品味的独特追求。

观示范课《清塘荷韵》后,使我们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

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课文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我认为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 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第20篇:以生为本 减负提质

以生为本 减负提质

在2009学年上学期全县教研工作会议的交流材料 西畴县一小——王礼翠

自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下发后,我校及时召开全校教师参加的“减负 提质”落实会。深刻理解减负提质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学生负担过重和“高分低能”等问题而提出的一条具体途径。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引路人,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的实施效果。明确“减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质”,提出了减负后学校必须做好的两项工作,一要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二是构建科学的一日常规。为此,学校“把减负的落实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契机”,提出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发展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重视内涵发展、探寻教育本质、关注学生成长上来。几个月来,我校坚持以生为本,做好课业“减法”,提质“加法”,收到了明显成效。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向大家作如下汇报:

一、落实课程计划, 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课程计划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条件。课程计划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我校严格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了防止任意增删课程和调减课时,我校一是严格管理。安排专人对每节课进行检查,严防挤占课现象,做到非笔试学科任课教师专任化。二是丰富资源。学校坚持课题引领,开发校本教材。三是落实考核。按规定编制总课表、班级课表和教师个人课表,把是否按照课表上课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 精心备课,共享资源。备课组是实施教学的最基本的单位,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备课组去具体实施。为此,学校重新强调集体备课制,每位教师分工负责,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精备每一堂课,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备课组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落实,教务处、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将备课组活动的“时效性、有效性、合作性、参与度”作为评选先进的一项条件,与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挂钩。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为“决战课堂”、“决胜课堂”、“减负提质”奠定基础。

认真上课,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对老师来讲,怎样改革教学方法,提高40分钟教学效率是“减负”的关键;“减负”不是提倡“放羊”式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增大启发力度,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要求新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跟班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全体教师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来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二、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习成为轻松而快乐的活动

深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让学生自主愉快学习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所在。我校开展了以“以生为本,减负提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坚持“重生本、轻负担、提质量”的要求,重点在“四个结合”和“四个转变”上下功夫。“四个结合”即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提质、科学育人相结合,与深化“三课”研究、“网络教研”相结合,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四个转变”即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被动接受式教学向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教学转变。

在“以生为本,减负提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涌现出一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问题实践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少了苦学苦教,多了自主发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轻松而快乐的活动。为确保减负落到实处,学校围绕“均衡、优质、高效、发展”的目标,与各位教师签定减负承诺书, 建立“减负”工作学期报告制、“减负”结果社会公告制、“减负”工作责任追究制。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宏观控制作业量是减负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教务处严把资料入口关、印刷关,各教研组要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各备课组要严格统一练习,年级组长宏观协调,每周一由班级学习委员填写《课外作业调查、统计表》,汇总到教务处,进行宏观调控,确保

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超过40分钟,

五、六年级每天的家庭作业量不超过50分钟。各任课教师必须精心选题,严格控制作业量,有效地避免学生重复机械练习,提高针对性。倡导课外作业转向课内随堂训练、检测,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适当控制作业难度,提高作业“含金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巩固、提高,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受到自主完成作业带来的乐趣,增加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积累成功学习的经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减轻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处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强化校本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紧紧围绕“减负提质”这一主题,结合教学实践,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确立教研课题,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融为一体。我校以年级组、教科室为中心,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年级组开展集体备课、师师互动听课、互动评课等活动。教科室以年级德育组、语文组、数学组、体育组为龙头,组织大型的中心教研活动。德育组以校本课程为契机,狠抓学生的安全、卫生,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自觉抵制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能力。语文组以学生课外阅读、作文教学为课题进行研究。数学教研以 “珠心算教学”“生活中的数学”为课题进行研究。体育、美术、音乐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技能”进行教学探索,努力以课题促增效,以课题创特色,以课题求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学校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向教师推荐课外书籍。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互帮互学,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竞赛课、组织交流课、研究课、示范课和优秀教师介绍经验等活动,带动年轻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让教师在贴近课堂的实践中,练就提质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广泛开展“同上一堂课”、“共磨一堂课”、“一课多案”、“一课多磨”等教研活动。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奠基幸福人生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载体。我校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释放压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一是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

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学校大课间活动时间调整为35-40分钟,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1项艺术特长和1项科技技能;三是定期开展以创作、创意、创造为主题的主题队会。定期评选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和小论文,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提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为此,学校配备了所需体育器材,供学生活动、玩耍,丰富了学生们的课间生活,现在一到大课间时间,我校操场便一下子沸腾了起来,学生们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在音乐声中与伙伴们尽情地游戏。做完“雏鹰起飞”广播操之后,同学们便玩起了掂乒乓球、跳绳、滚铁环、滚轮胎、跳长绳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玩得不亦乐乎。许多老师也被同学们的激情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活动的行列。师生们都觉得,这样的大课间活动既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又能放松心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目前,校园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景象,在学生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逐步走向特色强校之路。。

五、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依法依规办学已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措施。一是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教改科研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德育、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制度,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规范学校教学管理。二是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学管理干部要坚持“五个一”和“五检查”,即上好一门课程、分管一个年级、指导一个教研组、蹲点一个班、深入一个课外活动小组,查备课、查上课、查作业批改、查教辅资料、查教研活动,其中每学期检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不少于2次。三是限定学生在校时间。我校对各学段各年级学生上课时间、在校学习活动时间、睡眠时间、课外作业时量等方面均按照要求作出详细规定,并合理安排学生每一天的作息时间,确保减负提质工作落到实处。

六、完善发展性评价体系,促成每一个学生朝着自己的优势去发展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多元、全程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过程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态度。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和素质发展报告书制度,学生学业成绩实行发展性评价,成绩评定实行“等级+特长+激励性评语”制度。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发现人生的闪光点,引领学生全面、主动地朝着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二是建立科学评价教师的目标体系。加强学校评价,重点评价教师的品德、能力、素质和工作绩效;落实教师互评,提高教师参与和共事的能力,帮助教师在业务上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重视家长、学生评价,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或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减负提质对我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以生为本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以生为本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