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优秀教学案例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8 08:38:2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心得体会(优秀)

《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心得体会

政史地组 高继仙

这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仔细阅读后,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书中每一“有效教学”的关键要素都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受益很大,也在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有几点感触与大家分享。

一、有效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有效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教育信念、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四方面的内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必须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学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增强专业素养,再尝试着与教学实践工作相结合,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通过阅读特级教师陈毓秀、孙双金老师的经典案例,使我更清楚地意识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要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的硬塞给学生,而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把握教材,用好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学等都得以充分表现,以此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三、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特级教师黄爱华讲述了备课时“因生而异”的故事,也使我受益匪浅,在平时很多老师出公开课,都会找来现成的教案直接套用,丝毫不考虑学情,因生而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让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因为学生来源面广,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对本门课的具体掌握情况,这样撰写出来的教案才有针对性,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以达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目的。

总之,追求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永恒主题,我们应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实践和反思,切实抓住、抓紧、抓好课堂40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精神,使有效教学真正有效。

推荐第2篇:一对一优秀教学案例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以博客为突破口

年级:5年级学科:语文

作文教学遇到的普遍问题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或学生觉得没东西可写(无话可说)——平时教师给的主题可能与生活无关联

学生认为自己写不好作文(无信心写)——作文评价标准是老师给定的,要求很完美,有些学生感到达不到标准

写作没什么劲(无读者,为写作而写作)——写了,也只是老师看,没意思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提供的优势

学生的写作更有可能与其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宽写作领域(——有话可写)(见图示1)易于建立写作论坛,交流写作的技能和方法(——有信心写)

可以运用博客与博客圈汇集作品,拓宽阅读者领跳(——有读者群)(见图示2)随时可以有感可发,自我写作和点评可能较有针对性〔——有话可写〕(见图示3)在合作、分享中会有成就感(——读者群扩大,有信心写)(见图示4)

(图示1)

(图示2)

(图示3)

(图示4)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师解决策略

鼓励网络博文,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自我表达的方式

有感而发,真实表达自我

相互阅读,点评,激发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实例:

学生的博文可以结合班级中发生的事写,如《一场虚惊》、《笑活》、《拔萝卜》、《“麻辣烫”》……可以是学生个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如《我的珑猫》、《售货员的脸》、《我学会了更改空间里的颜色》,《 一次社区活动》…… 可以是根据单元计划内容,开展项目学习,如《辛苦的爸爸》、《邻居对我的爱》、《义卖活动》、《感悟》……针对学生的博文及时给出适当的点评,并发放笑脸张贴,将完成较好的学生作品推荐给同学去阅读来鼓励学生积极撰写博文。并且让学生通过网络日志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相互阅读的基础上,采用“碰碰响”游戏形式,让学生先在家校互动推荐同学博文,附上推荐理由,并根据自己的看法给作文笑脸。得到笑脸多的学生作文可以被置顶或进入优秀习作专栏。

学生们对此兴致很高,有同学这样写道:我觉得析仪写得很好,她在文中用了两个省略号,第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他参观的上海植物园里的其它景观,第二个省略号省略了她参观的上海植物园后的其它感想。我认为“我高兴极了。”这句话用得很好,这句话体现出析仪对植物的喜爱,她非常热爱植物。

回帖人:申屠戴媛

学生不仅认真写好网络博文,而且积极地阅读推荐他人的作品,更有学生开始毛遂自荐,主动地把自己的作品也张贴出来。在阅读、推荐活动中,提升自己作文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教师课堂、网络点评相结合帮助学生增长写作知识,提升写作技能

学生相互切磋作文写作经验,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升作文水平

实例: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斌”

原版: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斌”。我为什么喜欢它呢,因为它分左右结构,一个是文,一个是武。意思难道不就是文武双全吗!我真希望自己的名字中也有一个斌字。代表我文武双全!可惜我叫“孔灏霆”,而不是“斌灏霆”。这可多可惜呀!可这根本就没有啊,这名字又不是我自己定的!

我天天想着这个字,左思右想,右思左想,苦思冥想,终于,我决定给自己起一个外号,也就是“斌灏霆”,这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我对着家里的大镜子哈哈大笑,嘴里还反复说着“斌灏霆”。

(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分校五年级(1)班孔灏霆)

修改稿:

汉字是中华的瑰宝。我喜欢许许多多的,汉字,但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还要属“斌”。如果你把它左右分开,就会看到,一个字是文,一个字是武。意思不就是文武双全吗!我真希望自己的名字中也有一个“斌”字。可惜爸爸妈妈给我取的名字叫孔灏霆。

我天天想着这个字,左思右想。我也决定给自己起一个外号,叫“斌灏霆”,我对着家里的大镜子哈哈大笑,嘴里还反复说着“斌灏霆”。同学们都哭笑不得:

“你自己文武不双全,也叫斌灏霆?”

“有谁姓斌的?哈哈……”

“应该叫孔斌!你跟你妈妈说吧。”

我就这么喜欢“斌”字,可我文和武都很差,我可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身体了!

(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分校五年级(1)班析仪)

(节选自:http://bbs.smmail.cn/bbs/smmail/ ...jsp%3fsld%3d2621990)教师的总结

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学习中,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重视挖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素材,将课堂学习与数字化环境学习有机结合。拓宽学生作文的渠道。

在实施过程中,对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协作,体现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提高写作能力进行探索。在这一环境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修改自己的作品,并写出相应的评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学案例提供:上海市控二小学分校 张峰虹 案例改编:肖玉敏)

推荐第3篇:优秀参评教学案例

《动物好朋友》教学案例设计

设计意图:

传统的儿歌教学活动着重于教师的反复“教”,孩子的机械“念”,这样反复

三、五次后,儿歌本身的新颖性、趣味性对孩子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动物好朋友》这一内容长,“人物”多的儿歌,运用这种“机械识记”的教学方法,就更不可取了。为此,我将这一儿歌精心改编成有趣的故事,在课前给孩子讲述。故事的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更方便于孩子对情节和人物的记忆。在此基础上,配以丰富的图片,形象的动作,有趣的动画,引人入胜的游戏,儿歌教学水到渠成。辅助活动更是对训练幼儿词语的准确性,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方面大有助益。

目标:

1、学会念儿歌《动物好朋友》。正确运用名词、动词、量词等,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发音。

2、体验传统儿歌中顶针手法的趣味,并初步尝试续编儿歌。

3、接触生字,初步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

准备:

录音设备、儿歌中的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FLASH)、

过程:

一、有趣故事仔细听

1、师:小朋友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就叫《动物好朋友》。(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根据儿歌改编的故事。)

2、师:故事中都说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还记得吗?(据孩子的回答,将相应的动物图片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反思:丰富的故事内容比简短的儿歌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语言特色,能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更方便记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活动,为记忆儿歌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动儿歌多样学

(一)巧借图片,学习儿歌——弄清儿歌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动作”。师:小朋友们,故事中的小动物现在都被我们请到黑板上,老师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有意思的儿歌,想听吗?(师指着黑板上的动物图片带领幼儿念儿歌。)

(二)动作表演,练习儿歌——指导孩子准确运用量词和动词。

1、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出各种小动物的代表性动作(如:小山羊伸出食指表示,小白兔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小青蛙张开五指表示等)

2、师:小朋友们轻轻地离开小椅子,和老师一起动一动,念一念吧。

(三)动画演示,试背儿歌——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黑板上的这些动物朋友你们喜欢吗?(喜欢)它们也喜欢你们。可是呀,小白兔悄悄告诉老师,如果你们能认识它们的另一个模样——生字,小动物们就更喜欢你们啦!

2、多媒体展示:(动物的脸被生字卡遮住)孩子们齐念儿歌。

(反思:学习儿歌的过程最为枯燥乏味,怎样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反复去识记儿歌呢。第一环节的看图片念儿歌,针对孩子对儿歌内容尚不熟悉的情况,形象的图片起到“提示”作用,在教师引领下帮助孩子记忆儿歌中“人物”及其相应动作。当图片的吸引力不再,孩子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教师适时安排第二个环节让孩子起来做动作,新的活动能把孩子开始分散的注意力重新抓回课堂,此时需要重点指导孩子记住“种”、“跳”、“唤”、“只”等动词和量词。经过这样两个环节,记忆儿歌已基本完成,教师推出第三个环节让孩子看动画。让孩子只能看到蹦跳的动物身体,而看不到动物的脸。画面定格时,教师指示遮住小动物脸的字就是它的生字,即加深了儿歌的记忆,又激发了孩子识字的兴趣。当然,本节课识字并不作为重点,只是作为一种活跃课堂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使识字融入孩子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三、跟随音乐尽情舞

师录音播放《手拉手,好朋友》:让我们和老水牛带领的动物好朋友们一起手拉手,跳舞吧! (反思:课堂保持劳逸结合,让孩子得到适当休息)

四、带上头饰畅快演

给孩子带上头饰边念儿歌边表演(出教室)。

(反思:课已完,趣未尽,让孩子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走出课堂,融进课外活动中„„)

课外延伸活动:

可组织一次续编儿歌的活动,老水牛后面接着其它的动物:

(老水牛,正洗衣,碰到一只大公鸡,大公鸡,刨着土,看见一只小灰鼠„„)

(附儿歌:

动物好朋友

小山羊,去种树,路上遇见小白兔。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见小青蛙。

小青蛙,跳下河,唤来一只大白鹅。大白鹅游呀游,碰到一只老水牛。 老水牛,当领队,指挥大伙来排队。排好队,向前走,大伙都是好朋友。)

推荐第4篇:教学案例前言(优秀)

【前 言】

案例,从字面上理解是“案例实例”的意思。它必须是“具体情境下发生的典型事件”。“具体情境”,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和条件等背景信息;“典型事件”,指的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它也可以是具体情境的某一项决策。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具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片的同时,人们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本书精选了我校部分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讲叙了自己在教

平时工作中的真实事件。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推荐第5篇:音乐教学案例(优秀)

教育教学案例

快乐音乐之小班音乐欣赏活动的策略研究案例

案例的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提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它告诉我们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用音乐特有的美感去感染幼儿,让幼儿随着音乐快乐的舞动起来,通过视听、律动、表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幼儿在自主的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和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和力度,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的美。这样的音乐欣赏才是对幼儿有益的,才是真正有效的,结合小班幼儿爱说、好动的特点,及此阶段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如何让幼儿初步理解和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感,让幼儿能跟着音乐快快乐乐地做游戏及体验参与游戏活动的快乐。本学期我对此方面做了一下探索。

案例描述

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鸟

小班音乐游戏《大象和小鸟》问题一:应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何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二、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理解和区分高音和低音的音色特点。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大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活动重、难点:能用动作表现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三、活动准备

(一)实物准备

- 1234 -

推荐第6篇:翠鸟教学案例(优秀)

蔡老师的《翠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翠鸟挂图。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认识哪些鸟?你们知道有一种会捉鱼而又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吗?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教学“翠(cuì)鸟”)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句子。

(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翠鸟长得非常美,这就是翠鸟。(揭示图画)

2.你们觉得翠鸟什么美?(红色的小爪子美;色彩美;眼睛美;小嘴也美)

说翠鸟的色彩美用了一个什么词?(教学“鲜艳(yàn)”:色彩非常鲜明好看。)

3.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怎么鲜艳?(结合教学橄榄(gǎn lǎn)色;赤褐(chìhè)色)

第一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美,一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第一句:讲翠鸟站立的姿态。

第二~五句:讲翠鸟鲜艳的色彩。

第六句:讲翠鸟的眼睛和嘴巴。

指点:这一自然段叙述有一定的顺序。讲翠鸟的色彩,先总的说一下色彩鲜艳,接着按什么顺序介绍?(头上——背上——腹部。结合教学“腹(fù)部”。)

4.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讲翠鸟的色彩,不说“头上橄榄色,背上浅绿色,腹部赤褐色”,而说“像„„色的头巾”,“像„„色的外衣”,“像„„色的衬衫”。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翠鸟怎么样?(结合教学“衬衫”)

6.写翠鸟的眼睛美,用了一个什么词?(结合教学“灵(líng)活”)

7.翠鸟这么美,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语言训练:(______)的翠鸟

结合理解“小巧玲珑”(形体小而精巧,这里说翠鸟很灵巧、灵活。)

说说翠鸟的外形怎么美。

语言训练:翠鸟______。

(五)集中复习分散教学的生字词。

翠(cuì)鸟特别指出“翠”字下边的“卒”一竖不超过“从”。

鲜艳(yà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腹(f))部特别指出右半边的“复”中间是“曰”。

的“衤”最后两笔是撇、点。)

衬(chèn)衫(突出是“衤”)

灵(líng)活(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六)教学另一部分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翠鸟在水面上疾(jí)飞,等待(dài)游到水面的小鱼,小鱼悄悄吹着水泡(pào)也逃脱不了翠(ruì)鸟锐利的眼睛。

先读句子,在句子中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的意思,结合教生字的音和形。

疾(jí)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

等待(dài):“待”是守候,即等着。

水泡(pào)(可举例解释;注意读准字音,是第四声。)

锐(ruì)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

饲(sì)养:喂养。

逮(dǎi),注意“隶”的写法。

希(xī)望(可用造句的方法理解。)

(七)指导写字。

(八)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

李老师的《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

2、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3、通过课文的描写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化的学习情景,激发兴趣,涉入文本;

2、提高阅读、搜集、筛选能力,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3、利用视频资料,激发学习兴趣,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4、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翠鸟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懂得爱鸟、护鸟 【教学重难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以游戏“我是拼图小能手”导入: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些鸟的嘴、爪子、头、羽毛,请学生进行拼图。由拼图游戏引出课题《翠鸟》。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学生围绕课题自由发问

2、在线初读文本,初步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后,开始网上“小手涂鸦”, 描画翠鸟。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我能读”

第一步:在线研读文本中“翠鸟捉鱼”的段落,着重理解描写翠鸟动作神速的词语,体会作者怎么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第二步:背诵喜欢的句子,进行语言积累。

2、“我要写”

第一步:学生上网搜索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欲望。

第二步:布置学生课后写一篇《我喜欢的一种动物》作文。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作品:

第一步:小组内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我喜欢的一种动物》作文,选出一篇认为最好的作品;

第二步:小组讨论,对推优的作品进行修改。

二、全班交流作品:

第一步:每个组轮流派代表朗读自己小组的代表作;

第二步:朗读后,介绍自己作品的好词好句及作品的传神之处; 第三步:其他小组使用《作品评价量表》进行对该组作品进行评分。

三、作品展示:

学生将小组的其他作品传到网络上共享,全班自由进行评论。

推荐第7篇:《青山不老》教学案例(优秀)

《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81岁的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他从65岁开始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背景:

晋西北在我国山西,通常指保德、河曲、偏关三县,它们隶属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当地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被迫搬迁,风沙已成为当地人民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强劲季风,经大同,朔州地区把当地粒碎质轻钙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区。

晋西北地处吕梁山脉的黄土高原,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顽强的生存着。这里的老人中有的曾过纤夫,有的远走他乡以唱戏为生,更多的则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地养家。刻满皱纹的脸和长满厚茧的手都是他们饱经的沧桑的印证。

教学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归宿、三番五次、风雨同舟、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教学挂图、课件,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及植树造林的状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评:通过看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同学们请看,这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钟情,他从65岁开始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把荒山变成了青山,创造了“青山不老”的奇迹,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3.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阅读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

2.画出好词佳句及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思考并讨论:

①这个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②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评:指导学生明确阅读要求,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课文哪些地方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文中的话来说吗?]

3.讨论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读课文概括。

[引导:尽管老农生活艰苦,可他15年如一日,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种树……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出示:师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是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的。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用同辉了。”

师:听了这段话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究竟指的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真好!先想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说得真棒!可老人能与山水一起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祥发出光辉吗?想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吗?

生: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种精神将世代相传,永垂不朽!

生:老人这种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的精神会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

师:真聪明,说得棒极了,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些精神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会老吗?]

五、再读课文、积累、拓展、延伸

l.阅读课文、勾画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2.交流读后的感受。

点拨:这位老农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绿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他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老爷爷说吧,快拿起笔来写写吧!。

师:你还想对谁说?

生:我想对破坏环境的人说。

生:看着这片绿洲,我想大声告诉全世界。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能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做些什么。

六、作业。

1.摘录好词佳句

2.收集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总评:我用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将课堂主动权合理地交给学生,体现了阅读课文“敢于放手”的特点,即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与此同时,教师的点拨又引领着学生对课文内容层层深入,使学生从对“奇迹”产生的惊叹及对老农的敬佩,以此深化对课文的现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路清晰,重点突出,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精神,课上完后,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

推荐第8篇:优秀教学案例《失物招领》

《失物招领》教案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爱护环境”为主题,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明白蓝天白云、碧水清风、红花绿荫等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都需要大家去爱护。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方法:

创设导读启思,图文对照,读读、演演、议议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到公园里玩,公园里的花花草草可漂亮了!同学们在草地上吃午饭,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特别开心!跟老师一起去看看他们吧!

http://image.baidu.com/&W600&H901&T8519&S100&TPjpg

二、感情朗读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5自然段。(如齐读、按自然段接读、男女生对读等。)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b、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a、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b、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

的心情朗读课文。

[这些问题会随机出现。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三、表演课文

请看图片,如果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垃圾,我们应该清理? http://image.baidu.com/&W1024&H724&T6951&S124&TPjpg

1、用课前准备好的垃圾袋,请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可以自由组合。

2、以组合的小组为单位,开展表演赛,师生互评。

[学生喜欢表演,追求刺激。用道具表演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指导写字

1、读读“我会写”中的6个字。

2、观察6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觉得该提醒大家什么。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重点指导:“专”第三笔是竖折折;

“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六个字一起写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而采取先观察提醒大家注意的方法以后,在写字时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从而将字写漂亮。]

六、拓展延伸

1、展示学校在开展“我不丢,但我捡”的讲卫生活动中的照片,说说自己的想法。

2、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看下面图片,如何使街道变得干干净净,畅通无阻?

http://image.baidu.com/

推荐第9篇: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优秀]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小组充分讨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四)讲(10分钟)

(一)学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展示目标

(二)精讲点拨。

1、我国民族概况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板书)

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的阶级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一、民族平等----含义、地位

二、民族团结----含义、重要性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因、作用

(2)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板书)

深入分析:民族不平等→民族不团结→民族冲突→战争→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经济社会停滞甚至衰退。 三项原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五)练(10分钟)

题型:易-中--难,兼顾好-中--差

一、选择题 2010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或延边)成立60周年。据此回答1~2题。 1.为帮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快速发展,吉林省在项目建设和财政支出上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兴边富民”政策,重视发展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教育,延边州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这说明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我国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推动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

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延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延边州gdp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4.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6%,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制度依据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④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0年7月9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召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视频会,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要求,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我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因为民族团结是 ①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国家统一的基础 ④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问答题 7.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决定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并由上海、广东、山东等省市对口支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强调,“要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推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六)反思总结(2分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我国坚持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来处理民族关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把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本节课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平等者的首席”身份出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节课较好地把握了重点知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抓住了本课的核心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所设案例有的来自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有的来自高中学生的实际,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本课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得以落实,课堂氛围较为轻松。本节课也暴露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知识目标淡化的“度”该如何操作,心中无数。探究无限,时间有限;本节课虽然在多处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情趣、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些探究仅停留在表面上,且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

推荐第10篇: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优秀]

你学习法语么?

一、教学对象 汉语初级水平混合班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词的写法与读法。

2、掌握上声变调、“不”的变调、学习、们的用法。

3、i、u、ü的拼写规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i、u、ü自成音节时的拼写规则。2.上声变调 3.“不”的变调

四、课时安排:两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1、打招呼提问,复习上节课的课文。

2、P27语音练习。

3、生词的讲解。

(1)、学习

学习汉语、学习法语、学习课文

(2)、法国-----法语;泰国-----泰语;中国-----汉语

“法语”上声变调:两个三声连续,第一个发音变为二声。

如:nǐhǎo、měnggǔ、měinǚ、měihǎo、fǎyǔ等等

雨伞--好雨伞--五把雨伞--五把好雨伞,体会上声变调

(3)、说+语言

如,说汉语、说英语、说法语、说泰语 (4)、“不”的变调(不+四声,发音变为二声)

不+一声:不吃、不安

不+二声:不来、不如

不+三声:不想、不好、不久

不+四声:不去、不要、不会、不对

(5)“们”的用法

他们、她们、它们的区别

老师们、同学们、美女们、孩子们(只能用在人后面,且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4、课文的学习与阅读。

5、下课前复习当天所讲的知识点。

五、课后反思

课堂气氛很好,大部分学生积极地配合。但是,理论性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英语的使用使一些也门等阿拉伯国家、蒙古、老挝等亚洲国家的学生很难懂。应该尽量使用汉语来解释,实在不行再考虑加入些英语的辅助。

在上声变调与“不”的变调的讲解中,没有明确解释上声变调是读音的变化,而“不”的变调是拼音的书写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课之前提问当天所学知识,反响很好。既使当天所学消化吸收,也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常见汉字的认读能力有所提高。

第11篇:《风筝》教学案例[优秀]

《风筝》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1世纪的少男少女,在他们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

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一个个局部性的疑难问题,最后进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

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首先,从质疑开始。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探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探究。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

最后,设置一个典型环节——合作表演。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

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3)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心。如合作表演时,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情感,采取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

(4)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读。

(二)整体感知,朗读思考。

(1)检查预习。(见课件)

(2)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

课件显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可从“我”的角度,也可从小兄弟的

角度谈。)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再启发提问。)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感悟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我们要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是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三)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生共读。(提问暗示:作者是如何根据“我”的情感经历安排文章结构的?)

(2)讨论明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板书)

(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学生与作品对话:在预习提问的前提下,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卡片,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质疑,准备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2)学生与学生对话: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下节课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本组讨论结果,不同意见或尚未解决的难题可在老师的启发下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学生可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其独特理解与感受。)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品味语句。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对课文主体内容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交流探究。师生与作品对话:

(1)师范读

1、2自然段,生思考 [问题情境一]:

1、“我” 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联系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多角度探究)

[讨论明确1]: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讨论明确2]: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指名朗读课文(3—4段) ,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情境二]: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板书] “我”:嫌恶小兄弟:喜欢

2、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在课文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天真、活泼、聪明。

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明确3]: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3)自由朗读第5—11段。思考[问题情境三]: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第几段?(划出并自读之。

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自主探究,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3、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明确后在书上划出,这是本文重点,可让学生自由感 悟。)

[教师小结]: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兄弟已全然忘却,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呢?( 提示学生结合语境思考与讨论。)

[教师小结]:作者的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更因为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式的管束,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

重。

(4)[问题情境四]: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集体朗读)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可以适当提示背景资料。)

[讨论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二)体验反思,合作表演。

学生与作者对话:

假如你处在作者这个位置,你会如何做?找同桌同学表演,分别扮演“我”和小兄

弟。

(三)深入理解,感悟主旨。

师生与作者对话:(

( 1)讨论:请四人小组讨论,从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提示:在整体感知与局部探究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品析、研讨主旨,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介,并站

在学生的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

(3)主题讨论提示: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4)主题探究提示: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四)课堂总结,提出希望。

教师与学生对话:

(1)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说明“我”对弟弟的自省。(板书)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也说明 弟弟和“我”的亲情。(板书)

(2)教师总结:《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与本文对比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七、教学评价: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而且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自主质疑,再合作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全文主旨,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12篇:教学反思案例[优秀]

教学反思案例 ---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所起的作用还必须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表现出来。新课程提出,课堂上关注的不应该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所以教师既要关注自己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我认为,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须从加强学生三“动”开始。

一、参与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内化的过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得知识和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提高,都不是靠教师讲解得来的,而是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得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

1、参与面广。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就不让部分学生代替,能让多数学生参与的,就不让少数学生或个别学生包办。为了使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如既有单一的全班活动式,又有点兵点将或连锁操练式的个人活动,还有双人、小组、横队、纵队等的集体活动。如此反复,学生被充分卷入各种语言活动中,没有观众,没有陪客,参与意识强了,参与面广了。

2、参与量大。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确切地说,是练会的。英语内容不多,但没有大量的言语操练活动同样是学不好的。在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多层次的语言操练。第一层次,趣味性训练。如唱歌、诵读诗歌、做游戏等,这些训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又能巩固、复习知识。第二层次,意义性训练。有了情景和语境,句子的表达就既注重了形式又注重了意义。如学生看着教室四周,说“ There is/are„.”;看着精美的图片,用“What a nice flower!”等发出感叹。意义性训练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但这样的训练缺乏信息交流。第三层次,交际性训练。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际,在于真实运用。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真实问答,如学了颜色后,互相问“What color do you like?”, 另一方面,设置信息沟,避免明知故问,并利用信息差距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在交流中积极运用语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要全体参与,扩大参与面,又要全面参与,增加参与量,提高参与层次。

二、交往互动。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主要指师生互动交往和生生互动交往。我们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宜更多开展生生互动交往。因为,其一,生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卷入的机会,人人参与,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其二,在交往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安全”的表达机会,降低了学习忧虑,调整了学习情绪。其三,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对语言行为及时调整,相互修正,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课堂上我们常用的交往互动形式主要有:

1、同桌交往。同桌交往简单易行,时间耽搁少,一般用于小的问题,小的知识点的讨论和突破。但两人互动,信息量少,形式单调,教师要避免一味采用两人活动。

2、小组交往。“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同样,多人智慧肯定要胜两人,在教学中宜更多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对于解决有难度的问题效果较好,如组成六人小组,策划一个“Birthday party”。小组成员个个动手,人人参与,有的准备东西,有的设计台词,忙的不亦乐乎?小组活动还便于开展组内竞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如学生学了数字后,就可以在同组内进行竞赛,一个学生手那一张数字卡片,让其余同学猜,谁先对,谁得分,并由他让别人。小组活动更便于开展同组合作,异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如《牛津小学英语》Unit7 Part E中的房间很凌乱,教师请每个组把房间整理一下,再比一比哪个小组把房间整理得最整齐。

3、自由交往。相对前面的两种交往方式,自由交往更费时一些,但有时效果不错。如教师布置每个学生要问三个人的电话号码,由于同桌或前后相对比较熟悉,再问电话号码已显得不够真实,所以允许学生走动自由提问,这时一些学生询问起听课老师来了。这种学生

向老师的反问是更主动、更真实的交往。

三、思维启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直接反映,是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也要用脑子想。虽然学生学英语主要靠模仿和记忆,但学习过程中也须要有思维的介入,会思维,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1、课堂教学英语化。虽然学生能听懂的英语不多,但教师要坚持尽量用英语,少用汉语。教师多用英语,可以给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条件,开阔学生视野,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避免学生英汉对记,以致怎样减少汉语的介入呢?其

一、直观手段呈现。英语中很多词汇都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呈现词义,通过手势、眼神、动作等组织教学,有些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汉语,他才放心,如一次,新授单词“ball”,老师指着手中拿着的球,说 “This is a ball.”又问“What’s the meaning for ball?”真是多此一举。其实,即使学生没有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猜去想去领悟,从不懂到懂,从模糊到清楚,到最后完全理解。我曾听一位语言专家这么讲过:汉语往往讲究不能“一问三不知”、“不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但英语学习可以“囫囵吞枣”,再慢慢消化理解。其

二、避免英汉对译。虽然这样的形式在课堂上已不多见,但没有绝迹。英汉对译方法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死记硬背、机械操练。

2、课堂教学任务化。《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

1、意义优先。

2、任务完成为主。

3、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进行“任务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利用信息差策略或个人相关策略设计真实任务,信息差策略是指因为存在信息差距,学生渴求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而运用语言,如我设计了一个任务:把一种水果放到一个盒子里,让学生猜出来是什么水果和多少数量,并用“There is/are„”表达,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情绪异常高涨;个人相关策略是指教师设计的任务与学生的个人生活贴近,学生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任务型教学能使学生更自然真实地运用语言,能启发学生思维,提供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就感

第13篇:雾凇教学案例(优秀)

《雾凇》教学案例

西河底明德小学

张丽

一、背景分析

《雾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这篇散文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却精练、优美。尤其是课文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例如:“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这些词语从颜色、数量、姿态等方面,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我设想借助于老师情境的渲染,让学生体会雾凇的奇特,使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本着这样的教学目的设计教案如下:

二、案例描述

(一)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写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用“﹏﹏”划出写雾凇形成过程的句子。然后与同桌讨论一下。

生:(读读,划划,议议)

生: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 生: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师: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生: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我从这阵阵雾气知道吉林有饱和的水汽。 师:吉林的冬天冷吗?

生:冷,冬季夜幕降临时,气温会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师: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美丽的雾凇也就慢慢形成了。谁来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

生: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二)

师:雾凇各有各的姿态,用上这个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 (出示: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有的 ;有的

;有的

。雾凇, !)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让组长把你们认为最美的姿态写下来。 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菜单) 生: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有的像银菊,洁白高雅;有的像梨花,含苞欲放;有的像银菇,婀娜多姿;雾凇,你真是太迷人了!

生: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有的像绽放的菊花,楚楚动人;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有的弯着腰,好像在给人们鞠躬;雾凇,你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阿!

生: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有的像亭亭的少女;有的如盛开的百花;有的似排排的雪浪。雾凇可真美啊!

……

【教学反思】

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是固定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 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能说出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而雾凇并非吉林的独家特产,全国各地都有雾凇。因此,教学时还应该让学生说说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

学习第三小节时,我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北国风光特有景观,让孩子们充分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学生小小组合作完成了说话、写话练习。这样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表象,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而且有助孩子内化语言文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描绘出了雾凇千姿百态的美。

第14篇:平方根教学案例(优秀)

平方根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数的平方根。 教学难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引入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并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3和-3。受前面知识的影响学生可能不易想到-3这个数,这时可提醒学生,这里的这个数可以是负数。注意(-3)2=9中括号的作用。 又如:x2= 9,则x等于多少呢? 又如:x2= 9,则x等于多少呢?

使学生完成课本45页的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中的x的值,进一步加深对“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等于同一个数”的印象,为平方根的引入做准备。

给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观察:课本45页中的图6.1-2。中的两个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开平方运算的本质。

设计意图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白平方根可以从平方运算中求得,并能规范地表述一个数的平方根.这个例题也为后面探讨平方根的特征做好准备。

例1(课本45页的例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2);(3)0.25。 教师要规范书写格式。 深化概念

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0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有平方根吗?

建议: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x2=a中的a和x的取值范围和取值个数得出。

根据上面讨论得出的结果得课本46归纳

设计意图加深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和对平方根概念的灵活应用。测试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掌握情况。

例2 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64,0,(-4)2,10-2

设计意图巩固被开方数取值及开平方

例3(课本46页的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

设计意图熟练应用平方根的概念,计算有关算式的值,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练习巩固

课本46的练习。

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

作业 课本47页练习3习题3 教学反思

零、负数的平方根的规律也就不难掌握了。别,明确开平方与平方之间的互逆关系,把握了这些平方根的有关概念,正数、有算术平方根概念为基础,并使学生明确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与区负值。还有个别同学计算与开平方区分不开。本课主要是在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建立平方根的概念, 本节课不足是开平方时,要以等式有点同学少x2=a和已

第15篇:物理教学优秀案例

陈文峰

所教科目:物理

*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严谨负责的教学态度,让每个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星火教育长安校区理综科组组长,对高中物理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提倡高效的学习、轻松的学习、快乐的学习,让学生自我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天道酬勤,相信,努力会成功,和学生一起努力.

学生案例模板:

教师姓名:陈文峰

所属科组:物理

学生姓名:邓榟强(东莞中学高二年级)

学生刚进来时候的情况

学习习惯:没有预习及自我发现总结的习惯;不注重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注意细节,看题不够细心,做题习惯不是很好。

性格:比较内向不爱沟通,开导学生要多跟家长及周围的同学多聊天;学习比较主动,但比较粗心大意。

兴趣:比较爱学习,思考问题

成绩:高二物理60多分

进来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思想心态:作为高二的的学生,我一直强调书本和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也逐渐认识了到书本和预习的重要性,能主动的从书本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性格:认识到了粗心大意带来的后果,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在易出错的地方会加倍留心, 成绩:学习了一个月成绩能达到75分左右。

成绩提高情况:最近的周考月考分数都在75分左右。对物理有了更大的兴趣,除了学习会多看一些有关物理的课外知识。

学生感言:

短暂的时间感觉做题轻松了挺多。

家长感言:

星火的老师很负责,孩子的成绩在进步。

第16篇:《二泉映月》优秀教学案例

10 二泉映月

冯卯镇中心小学 罗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体会阿炳丰富的内心情感,学会用心聆听这首不朽的名曲。

2.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学准备:

二胡曲《二泉映月》、教学课件、查阅这首曲子及阿炳的有关资料(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阿炳图片

这就是阿炳,就是他为我们创作了一首不朽的二胡曲——齐读课题《二泉映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的内心深处,感受这不朽的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播放配乐朗读

二、发现一处美景

1.同学们,大家都已知道了《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关于“二泉映月”,还有一点,如果我不提醒,大家就不一定清楚,其实,“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看!出示图片

就这篇课文,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还真不少呢。 2.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志萦绕在他的耳畔。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生交流)

3.又是一个中秋月,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但你们却看到了,看到什么了?

4.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虽然这道风景散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但还是被我们一一发现了,看来大家真会读 2

书。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 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5.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

三、感悟一段人生

1.面对这如银的月光,这清澈的泉水,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什么?——一片黑暗!

是的,“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还是一片——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永远都是一片——

2.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置身于黑暗世界中的阿炳,在那个中秋之夜,在那个二泉池畔,他在想些什么?他又在听些什么?默读课文,找出刻画阿炳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读课文、写感受)

3.通过阅读感悟理解“坎坷”。

4.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听,看这段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变成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生根据四个不同场景,想象阿炳的卖艺生涯,写下来) 5.我们用真情看到了阿炳的生活,走进了阿炳的世界,那里有太多的痛苦,有着太多的穷困和屈辱,有着太多的可怜和悲惨,但是面对这一切,阿炳可曾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可曾放弃对光明的向往,可曾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6.一边是苦难、是屈辱、是悲惨,一边是热爱、是向往、是追求,这就是阿炳的一段坎坷人生!

四、欣赏一曲音乐

1.而这一切,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声,伴随着师父很久以前的教诲声,一幕幕地在阿炳的脑海里出现了,十多年的坎坷经历,在这一个中秋之夜,终于化作了这样的心声——

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想到自己被水果店的老板辱骂和毒打的那一幕—— 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想到别人吃着团圆饭,自己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那一刻—— 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想到自己十多年的苦难,十多年的悲惨,十多年的屈辱,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热爱,十多年的向往,十多年的追求,阿炳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读:

渐渐地,渐渐地——

(生读,满怀激情地读)

2.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信拿起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二胡曲诞生了。(播放《二泉映月》乐曲,生欣赏)

3.同学们,你们刚刚听到的就是《二泉映月》,什么感觉? 4.《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就写在我们的书上,快速看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段落找出来,带着音乐给你的感觉和情绪,用心地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分别读开始、高潮部分)

5.回忆《二泉映月》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一种气势,一种力量,像巨浪一样在心中激荡,生再读高潮部分。

6.要把乐曲推向高潮,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小了一点,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用我们的全部力量和气势,把乐曲推向高潮。 (生再读尾声部分)

五、体会一片情怀

1.同学们,回响在二泉池畔的,仅仅是这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吗?此时此刻,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尽管社会是如此黑暗,他是如此穷困,他还要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

3.我们听到的这一切的一切是什么?是阿炳积淀已久的一片情怀啊。

4.让我们再次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生再读)

5,但是,在五十年代,在那世道,在那个社会,对阿炳的这一片积淀已久的情怀,有人理解吗?

是的,一个瞎子,一个艺人,一个乞丐,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谁又在乎他的绝世才华,孤独的阿炳,只好把自己的琴声倾吐给这——二泉映月,他的人生,他的情怀,随着他的琴声融入了——二泉映月。

1.这真是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啊。 2.齐读最后一节。

六、小结

1、这是一首千古绝唱,它曾在美国获得世界十大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殊荣,还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我们应该自豪地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一个民族音乐家。

2、出示资料【百度知道】二泉映月 评价

3、我更想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二泉映月》的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什么吗?

4、让我们再来聆听这优美的乐章,感受这不朽的情怀。附板书:

二泉映月 一段人生尽坎坷 一片情怀付月光

教学反思

结束本课的教学后,有以下几点感触:

1、音乐在课堂上萦绕

课前,我就播放了《二泉映月》的曲子,悠扬的乐曲让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情境,通过几次乐曲的聆听,学生一次又一次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感受到当时的创作意境。

2、课文的补白,让学生感悟更深

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体会他的坎坷经历也不太容易。所以在“感悟一段人生”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补充阅读了阿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让学生能尽快地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引起与乐曲的共鸣。

在小结部分,教师又相机出示一组对《二泉映月》乐曲的赞誉,特别是“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柄说点什么呢?”相信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慨,一定会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尽情地倾诉出来。引发了学生说的欲望。

3、动情的朗读贯穿整个课堂

朗读训练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用心的聆听、欣赏让学生对阿炳,对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指导学生通过“比赛读”、“配乐读”、“齐读”等形式, 以期对乐曲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让学

生把感受到的情感表现出来,悠扬的乐曲、动情的朗读构成了本节课上优美的乐章。。

10 二泉映月

冯卯镇中心小学 罗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体会阿炳丰富的内心情感,学会用心聆听这首不朽的名曲。

2.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学准备:

二胡曲《二泉映月》、教学课件、查阅这首曲子及阿炳的有关资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二泉映月有了怎样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还想更深入地了解什么?

二、赏景。

1、过渡:同学们说了许多,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实际上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在我们今

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这样,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下这篇课文,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词都找出来。

2、自读、圈画。

3、交流。

映示: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指导朗读,引导说说读后的感觉。(拉开拉幕遮盖的标点,引导感受如诗如画的意境。)

三、感人。

1、导:是呀,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但是,同学们,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

(生:可惜、孤独、黑暗„„)

2、又一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同学们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读课文第4节,把有关的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3、读后交流。相机板书:泉声

(1)重点理解: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是谁在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为什么要倔强地呐喊?

练读这句话,体会表达的情感。

(2)师:如果让我们本小节中的一个词来书写阿炳人生的话,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生:坎坷 指读、齐读

(3)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

生:在第三自然段的“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生: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生: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生: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4)想像说话:是啊,双目失明的阿炳、疾病缠身的阿炳是怎样卖艺度日的呢?书上没有写,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早晨,双目失明的阿炳又走上街头„„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

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拖着沉重的步子卖艺回来了„„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阿炳?

一天深夜,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浑身发抖„„你又看到了一

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还有很多也许„„

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导读这句话。

四、品曲。

1、师: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的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的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播放《二泉映月》音乐,全体静听。)

2、现在再听这首二胡曲,同学们感觉怎样?(音乐声中)

3、让我们来看书上是怎么来写这首曲子的。

出示合作探究: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感情的语句,用“~~”画出;自读后小组讨论。板书:琴声

4、汇报交流

相机根据乐曲的变化配乐导读。

(1)、随音乐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展开丰富的联想来细细品味。

②、师:课文中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音乐响起)

①比较一下它和你刚才听到的乐曲有什么不同?(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说一说)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部分语句。

②、指名读,集体评议。

师:他读得怎么样?你听出了升腾跌宕、步步高昂、势不可挡的气势了吗。

③、通过品读欣赏这一乐段,你从阿炳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师:让我们满怀着对阿炳的深深敬意再读课文。齐读。 (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②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

五、悟情。

1、师:他深深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

大屏幕出示:

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2、齐读。

3、音乐起,读“小资料”,再感人物。

导:清纯的泉声引发了优美的琴声,优美的琴声倾诉着阿炳的心声。(板书:心声)

屏幕出示: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三天后,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岁。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阿炳的一生不仅留下了《二泉映月》,还流下了《听松》、《寒春风曲》和亲传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六、倾吐。

1、师: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些什么?拿出笔来倾吐一番吧!

2、学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3、一吐为快。

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文章生动地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如果只凭苍白的文字符号让学生走进阿炳,理解乐曲所表达的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可能不容易接受。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导入---赏景---感人---品曲---悟情---倾吐,前面三个环节重在让学生了解乐曲创作的背景,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创设情境,在反复地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去想像说话,从而能深入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后三个环节可以说是感情的升华和延伸,在乐曲的感染之下,学生又一次投入地谈体会,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着对乐曲的欣赏,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着对阿炳的崇敬。开始,我播放乐曲的柔和的一段,结合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无锡二泉的美丽风光,缓缓流淌,仿佛流进了我们的心田。然后,以类似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体会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引起学生的共鸣。播放乐曲的结尾部分,让学生体会到阿炳用全身心在创作乐曲,他已经深深地久久地沉醉在艺术情怀中了。

包括最后的感情渲泄,整节课,学生都是在音乐的氛围中,已经完全融入了阿炳的世界,融进了《二泉映月》所展示的意境中。不仅享受了阿炳的艺术作品,更是学习到了阿炳热爱生活,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种效果也是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分不开的。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冯卯镇中心小学 罗翠

第17篇:案例分析考试心得体会(优秀)

事故案例分析考试心得总结

这是一位群友关于事故案例分析考试个人总结的一些的备考心得,现在分享给大家。

看到大家对案例分析考试不是很了解,我在去年(2017年)准备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刚好总结下自己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案例分析考试共5道大题(5个场景),根据往年真题经验,题型为客观题(即选择题)和主观题(即简答题)。具体如下:

第一大题7道选择题14分(1-3为单项选择,4-7为多项选择); 第二大题8道选择题16分(1-3为单项选择,4-8多项选择); 第三大题4个简答(22分); 第四大题4个简答(22分); 第五大题5个简答(26分)。

第3到第5大题的每个简答题基本分值在4-6分之间,所以简答题至少需要写出4个要点以上,只需要写出关键词,稍微带下场景里的内容即可。

案例分析考试一共40个知识点,抓住核心点,答题的时候写出关键词就可以了。知识点总结如下:

知识点1:安管机构设置、安管人员配置及考核(往年都是选择题)

人员配置:除《安全生产法》第

21、24条外,对超过100人的食品生产企业有专门的监督管理办法。

考核:《安全生产法》第21条关于安管人员任免告知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24条;《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第23条。

知识点2: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制度(往年选择、简答均有,如“指出A厂的特种作业”)

10类特种作业,特别注意前4类;如果答题时辨识不出来,就把10类作业全写上,不需要写后面的细节,如只写“电工作业”即可。

特种作业人员的条件:《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4条。

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19条、21条,及“在期满前60日内,提出复审申请”。

知识点3:特种设备三类人员资格制度(往年选择、简答均有,如“A厂需要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人员包括那些”)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

13、14条。

知识点4: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资格(往年选择、简答均有)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

43、44条。

知识点5: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置(往年都是选择题)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8条。

知识点6:法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往年选择、简答均有)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法》第18(7项内容必背)、

19、47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1条(工程建设项目案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安监总局“五落实”“五到位”的规定》。

安管机构与安管人员:《安全生产法》第22(7项内容必背)、23条。

知识点7: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费用(往年选择、简答均有) 《安全生产法》第20条(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费用的区域,后者是部分企业使用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使用范围。

知识点8: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类别与内容(往年都是简答题)

(一)综合类: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

(二)人员安全管理类: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类: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

(四)环境安全管理类:1安全标识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审题时留意题干要求是哪一类管理制度。

知识点9: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档案(往年选择、简答均有)

《安全生产法》第25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

11、

12、17条。知识点10: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学时(往年都是选择题)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

9、13条,《煤矿安全培训规定(2018版)》相关条款,如第25条,由于新版法规未进行研究,大家复习时请自己留意下。

取得注安师执业资格的企业负责人免于初次培训;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实习制度(4个月),非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和危险物品经营单位新进危险工艺操作岗位人员的实习制度(2个月)。

这里要说下,因日常工作和煤矿安全无关,所以2018版的《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内容未做研究,复习此项时请务必留意。

知识点11: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往年选择、简答均有)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也就是GBT13861,其中重点是“2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及“2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需要看到每一个细项。

如“根据GBT13861,指出A厂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回答时可按“物理性:1/2/3…..化学性1/2/3….”列举几项即可,如果对安全距离(物理性)之类的记不住,就把场景涉及的距离全写上,每条都写“设备设施缺陷-安全距离不足”,错了不扣分,对了给分。

特别留意“气流卷动、有害照明等”属于物理性因素,不属于环境类。

知识点1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往年选择、简答均有)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共20类。 如果问题里是“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辨识。。。。。”答题时必须原封不动按照这个标准里的事故类型来写,然后再照着场景描述扩展下,如“火灾:现场使用煤气”、“触电:现场使用电气设备”。分辨不出来就20类全写上。

知识点13:火灾的分类(往年都是选择题) ABCDEF六类火灾

知识点14:爆炸基础知识(往年选择、简答均有)这块内容太多,列下内容,具体内容请看相关教材(安全生产技术教材)。

爆炸的分类:按性质分为物理、化学、核爆炸,按爆炸反应分为气、液、固相爆炸。各类爆炸的定义请翻教材。

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爆炸的条件; 粉尘爆炸的条件; 粉尘爆炸的特点;

粉尘爆炸过程与可燃气爆炸的区别; 爆炸极限: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危险度H;

爆炸极限与条件的关系:温度、压力、惰性介质、爆炸容器、点火源等条件的影响;

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知识点1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与法定职业病目录(往年选择、简答均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版)》10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与其一一对应的十大类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按来源分为3类,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具体参考教材,学会区分即可。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化学因素(工业毒物、粉尘)、物理因素(异常气候、电离辐射、噪声、振动)、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虫)等,学会区分与辨识。

答题时同知识点11,化学因素:1/2/3…,物理因素:1/2/3…等等。

知识点16:重大危险源辨识

2009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及方法”,能够辨识是否为“重大危险源”即可。

留意:重大危险源临界量案例考试时不提供(其他三门考试会提供),常用的从小到大依次:氰化氢/氟化氢、氢气/硫化氢/氯气、氨、煤气/氯化氢、甲烷/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苯/丙烯晴、汽油、甲苯/甲醇/乙醇、柴油,这些物质的临界量的需要自己记忆。

知识点17: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使用范围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

2、第6条。知识点1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往年选择、简答均有,简答主要是安全评价的内容)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第

7、

9、

12、

15、

21、

22、23条(其中很多条与第7条相关,搞清楚“三同时”的流程及对应的安全评价的名称)。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和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内容:参见安全管理知识教材。

知识点19: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第

17、

23、

24、

25、26条(基本和安全设施“三同时”一样,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二者可一并进行)。

知识点20: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

4、

5、

6、

7、

8、

9、

14、20、

22、23条,其中第22条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第21条对比复习,第7和第9条与《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第6条相关。知识点21:设备设施管理基本要求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5.4.1设备设施管理:建设-验收-运行-检维修-检测检验-拆除报废,6个要素。 知识点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的定义 特种设备分类全过程一体化安全监管制度:对特种设备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实行安全监督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5大类。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特种设备安全法》第7

2、73条。知识点23: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法》第40条,其他危险作业(动火、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临死用电、动土、断路作业等),第45条(交叉作业安全管理)

危险作业管理要求:安全许可、受限空间“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动火/高处/临电等作业前审批较低、作业中监护、作业后清理,强化现场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 职业病防治法第19条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

5、第7-22条(其中19条是现场需要落实的措施)。

知识点24: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行为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法》:第46条

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应包括的内容(7项)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5.4.2.4 相关方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对发包行为行使的管理职责:按发包过程及作业过程两大块复习总包/分包、监理单位的安全职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

14、24条

专项施工方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6条(7项,场景无法判断就全写上)

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设施单位的安全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

17、

18、19条 知识点25:职业健康管理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5.4.3 该章节全部内容,基本要求-告知-申报-检测与评价 知识点26:安全警示标识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5.4.4 安全标识4大类型及各类型的样式:GB2894第四章节“标志类型” 知识点27:安全生产检查与监管 《安全生产法》第43条

监管部门的职权:《安全生产法》第62条(现场检查权、当场处理权、紧急处置权、查封扣押权) 安全生产暗查暗访制度:“四不两直” 知识点28: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3条:定义

7-14条: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3项) 15条:事故隐患治理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内容(6项) 知识点29:应急救援基本规定 《安全生产法》:第77-80、第82条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措施:(4项: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 知识点30: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演练计划的内容: 演练工作方案的内容: 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 (计划-实施-总结评估) 知识点3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生产法》:第52条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7

1、72条(危化品事故) 常规性措施:现场人员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并打110/119/报安监等部门;统一指挥、协同联动;采取警戒、疏散等措施;紧急公告;事态检测与评估;医疗与卫生;应急人员安全;危险物质控制等。 现场恢复:宣布应急结束;撤离和交接;恢复正常状态;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 知识点32: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条

审题时注意事故等级(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和事故类型(GB6441中20类)的区别。

知识点3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9-11条:报告时限要求 12条:报告内容 13条:补报情况

知识点34: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19条:调查级别,留意“对于事故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的;同一地区连续频繁发生同类事故的;事故发生地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的;社会和群众对下级政府调查的事故反响十分强烈的;事故调查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的等事故调查工作,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事故调查原则:除“科学严谨….”外,“政府领导 分级负责”和“四不放过 公开公正”也是调查原则,事故调查是政府的调查行为,不是部门的调查行为,部门是在人民政府的授权或委托下开展事故调查的。

事故等级的调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20条,事故等级只可从低往高调。(比如初期是1死10重伤,属于较大事故,24H内重伤的1人抢救无效死亡,变成2死9重伤,但不能将事故等级调整为一般事故,仍按照较大事故调查处理。)

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

22、25条

事故调查程序及取证:

事故调查报告内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0条,第31条需理解。 事故调查的纪律和期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

27、

28、29条。

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GB6442:物的不安全状态4类、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间接原因、其他原因(如有)。

事故性质: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

事故责任追求:《安全生产法》第84条,责任划分(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领导责任)。

知识点35:安全事故的处理

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2条

《安全生产法》第90、9

1、9

2、10

6、109条 知识点36:事故经济损失统计

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3大类10小类,参考教材 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6类 事故经济损失=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工作损失价值(万元)=事故总损失工作日数*企业上年税利(万元)/(企业上年平均职工数*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损失工作日计算。

知识点37:事故统计相对指标的计算 百万工时死亡率/负伤率 千人死亡率/重伤率 千人经济损失率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计算公式参考教材

知识点38:安全对策措施与事故防范措施/事故预防措施/防范安全事故的建议/防治事故发生的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防火技术措施、防爆基本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机械安全技术措施、场内运输安全措施(参考生产技术教材相关章节,都是一段话),基础类的有PPE、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指示标识等。

安全管理措施: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落实;加强员工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和指导;保证安全投入;建立并完善安管机构和人员配置;加强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保养、检维修。

其中安全技术措施要根据场景来选择某一类技术措施(火灾选防火、触电选电气等等),安全管理措施通用,不论什么场景,都可以写。 知识点39:劳动防护用品知识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殊防护用品

特殊PPE分为6大类21小类,参考教材,能够掌握在不同的场景需要配备的PPE种类及其作用即可。

注意题干问的是“劳动防护用品”还是“特殊劳动防护用品” 知识点40:职业危害控制措施/防护措施 和安全防护措施类似,分为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生产性粉尘(改革工艺流程、湿法作业、密闭/抽风/除尘、个体防护等),生产性毒物(密闭-通风排毒系统、局部排气罩、排出气体的6种净化方法、个体防护)。防尘防毒基本技术原则和要求(无毒代替有毒、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密闭/排风/抑尘等),具体内容参考教材。

管理措施:职业病防治法第20条(6项)

和安全一样,其中工程技术措施要根据场景来选择某一类技术措施(粉尘、毒物等),管理措施通用,不论什么场景,都可以写。

以上是案例分析考试总结的考点,上述知识点仅针对本门考试,如果不考其他三个科目(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和生产技术),复习时可结合历年考试真题,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另外,资格类考试以通过为目标,考60和100都是一样的证书,不必追求全部搞懂,可以有策略性的放弃一部分知识点(我是放弃了矿山相关的,电气的也放弃了一部分,因日常工作不接触,搞不懂),但保留的知识点一定要吃透,不然得不偿失。

案例的个人经验是考试时先看题目,再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在场景里找需要的信息,时间宝贵,不需要将场景通读。有些问题不需要场景内容即可回答,有些问题类似于指出“危险和有害因素”之类的问题,可以写个大类,然后照着抄场景内容就可以了。

案例有的时候问的比较活,或者需要自己判断企业性质(比如是否危化品行业),根据对题目的理解联系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再已知识点反过来判断场景内容,二者结合下就是关键词(知识点+场景内容),答题内容条理要清晰(

1、

2、3。。。),切忌洋洋洒洒,评分是按关键词来给分,点到即可。

最重要的一点:做往年案例真题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写一遍(至少一套),看过和写过的复习效果完全不同,谁试谁知道。

祝各位备考顺利!

第18篇:优秀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各级各类数学观摩课、研讨课乃至学校的随堂听课,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习”,“个人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然而,反思却让我们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无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过去的“复习型”、“开门见山型”……等导入课题的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很多很多,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的现象。比如在一次听课中认识《人民币》的情境设计:

教师:昨晚,小红给在上海念大学的表哥写了一封信,他需要什么呢?

学生说:他需要坐火车去上海。 不,坐飞机比较快。打个电话就可以。

教师急了,小明还要上学,他准备把信寄出去,需要什么呢?接着,有学生回答要知道地址的,还有回答要信封的,有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根本就不知道寄信需要什么?终于有一位学生回答出需要邮票,老师象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赶紧追问:“一张邮票多少钱?”学生回答:“8角。”于是,教师点出正题:“那么8角钱可以怎么拿呢?”说了那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思考8角钱可以怎么拿!这些情境创设的盲目性不但冲淡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境设计,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次数学研讨活动中,谢惠良老师就提出情境创设不能过多地与生活、语文联系;创设导入情境不能太长,新课的导入要简洁有效。所以,有些知识的教学,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或开门见山,效果会更好更简便更节约时间。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的思想是从想问题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压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在关键之处,掌握好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才会尽量使数学课堂成为有效的教学, 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三、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素质教育已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分组围坐在一起,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象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的声音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和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它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合作的分工、意图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一些数学课堂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在课堂教学中走形式和走过场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我们要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明确:①、分工明确。②、建立机制。③、适时引导。

第19篇:优秀教学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优秀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各级各类数学观摩课、研讨课乃至学校的随堂听课,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习”,“个人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然而,反思却让我们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无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过去的“复习型”、“开门见山型”„„等导入课题的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很多很多,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的现象。比如在一次听课中认识《人民币》的情境设计:

教师:昨晚,小红给在上海念大学的表哥写了一封信,他需要什么呢?

学生说:他需要坐火车去上海。 不,坐飞机比较快。打个电话就可以。

教师急了,小明还要上学,他准备把信寄出去,需要什么呢?接着,有学生回答要知道地址的,还有回答要信封的,有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根本就不知道寄信需要什么?终于有一位学生回答出需要邮票,老师象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赶紧追问:“一张邮票多少钱?”学生回答:“8角。”于是,教师点出正题: “那么8角钱可以怎么拿呢?”说了那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思考8角钱可以怎么拿!这些情境创设的盲目性不但冲淡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

免费

分享

创新

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境设计,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次数学研讨活动中,谢惠良老师就提出情境创设不能过多地与生活、语文联系;创设导入情境不能太长,新课的导入要简洁有效。所以,有些知识的教学,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或开门见山,效果会更好更简便更节约时间。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的思想是从想问题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压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在关键之处,掌握好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才会尽量使数学课堂成为有效的教学, 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

三、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素质教育已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分组围坐在一起,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象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的声音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和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它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合作的分工、意图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一些数学课堂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在课堂教学中走形式和走过场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

免费

分享

创新

效性呢?首先,我们要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明确:①、分工明确。②、建立机制。③、适时引导。

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但是,在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命令:掌声鼓励。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我认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上课都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活动过程,寓教与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学生的数学活动是否有效,同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活动而活动,缺少明确的活动目标,表面上看似热闹,整节课好象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活动,但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收获却甚少,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 更不要提形成知识的系统性了。所以,为了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

免费

分享

创新

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开展活动,而教师则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把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有所收获, 这样的活动才起到了活动的作用, 才是有效的活动.

总之,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理性的思考分析和认识,将理性和激情相结合, 让数学课堂充满真实, 更加精彩。

资料来源:http://www.daodoc.com/data/xdth/

第20篇:《麋鹿》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惜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会认“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个生字,会写“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等10个生字,掌握“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

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麋鹿的传说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出示图片——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认读:榜、棕、孕、匿、厄、沛、衍

读词: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5.读一读: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意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

[意在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建议大家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涂”:与“除”、“徐”比较。

“捷”:右边笔顺是横,横折,长横,横,竖,短横,撇,捺。

“繁”:“敏”+绞丝底(敏的第四笔是横折,没有勾)

“殖”:与“值”、“植”比较。

“孕”:“乃”盖住下面的“子”。

“匿”:若+三框,三框的横最后写。

“输”:与“偷”、“喻”比较

[意在夯实学生的双基,提高语文能力]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麋鹿,姿态奇特,命运坎坷。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

二、学文:

(一)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

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想象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练习读。指名读。

(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意在给学生一个静静的场,自读自悟。]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作为大丰自然保护区的讲解员,你如何向来宾介绍麋鹿?

(三)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1“麋鹿为什么会销声匿迹”令人奇怪,还有同学担心今后这些麋鹿会不会有“销声匿迹”的可能。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3研究麋鹿的过去

⑴人为因素:

麋鹿减少甚至到即将消失,关键于人,因为人们没有爱惜它,任意去狩猎,去残杀。

补充:麋鹿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

特大的洪水带来的灾难。

得出研究结论:人类给麋鹿带来了灾难。

⑵人为环境因素:

古时候,人们为了多种庄稼,把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许多麋鹿被迫远离家乡。

适宜的生活环境:气候、温度、以及沼泽地带的湿地环境。

得出研究结论:适宜的生活环境是麋鹿生长的必要条件。

⑶社会因素:

可恶的是国外侵略——

外国人的发现和撰文介绍是麋鹿从国内移居国外的导火线。也是麋鹿再次遇难的重要原因。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

“导致麋鹿坎坷命运”的原因不但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更有社会因素。

得出研究结论: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意在通过学习课文,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总结:展示大丰麋鹿保护区画面,由于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几乎绝迹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四、作业:

1.把你知道的珍惜动物介绍给大家。

2.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交流活动。

板书:

鹿

外形奇特

命运坎坷

优秀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优秀教学案例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