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体会与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4 08:33:3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历史教学体会与心得

历史教学体会与心得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中是一门副科,因为和升学不挂钩,所以学生不重视。怎样在学生不重视的前提下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学有所获并顺利地完成学业考试,是每个历史老师所要面对的并不轻松的问题。同时,教学创新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创新教学思路不断被开发。我结合自身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历史教学活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大家都知道上副科往往面临课堂纪律的问题,但如果老师只单纯一味地强调学生要认真听而自己本身课堂内容又没有吸引他们的地方,他们会对这个学科更排斥反感,非但不听还会影响课堂纪律,所谓恶性循环。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老师应该多花时间。使他们喜欢上历史课,有了兴趣才去学,这样课堂纪律问题也不会成为很大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结合历史课的特点:整理相关的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热点,学生的生活。有选择的加以引用引导一些热点话题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也会起到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

二、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三、联想式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 1

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四、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国家教学机构提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五、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是我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在我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我愿意和所有的小学科的老师一样,为学校教学尽自己应尽的职责。

推荐第2篇:体会与收获

学习项目管理的体会与收获

——工商管理0803班,张冰梅

本学期,通过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我初步了解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其构架。通过老师布置的项目管理作业,生动再现了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及其运作四部曲,使我从更现实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到什么是项目管理以及学习项目管理课程的重要意义。

从定义来看,项目是在一定的时间、资源、环境等约束下,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所做的一次性任务或努力。项目管理则是将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之中,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管理活动。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如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等大型的建设项目,还有很多在日常工作当中的小型工作,包括开发一个新产品、一个市场的运作活动,都被看作是一个一个的项目。项目管理就是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来保证目标的实现,这里除了要求结果的成功,更强调了方法的合理性。所以除了绩效,项目管理还要考虑时间和成本等等因素。整个过程中始终追求着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从成功到成熟,从成熟到卓越。

做完作业后,初步了解到家居设计融入到家具销售中这个项目需要的种种管理活动。由于项目整个过程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造成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会充满艰辛。首先,我对方案进行梳理。从项目管理的启动、计划、实施、收尾这四部曲出发来看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

一、启动

1、建设简耐家具新的销售模式的可行性: 融环境意识是家居健康的发展之路,应该注重家具陈设与住宅建设和室内装修要进行有机的结合,装修业要突现集约规范化、产业化,才能促进家居设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把室内设计融入到家具销售中的销售模式一定会受客户喜欢。

2、选择项目经理:企业选择了有丰富经验的Sakura作为项目启动时的项目经理。Sakura帮助张总制订了整个项目运作的章程,并开始了一些相关的前期工作,比如选地址、看材料、采购设备、组建项目团队等。

3、设备材料:设备:高设备电脑、各种精密装修设备。材料:木制家具(含软体家具);工艺品、艺术品及其延伸产品;室内装潢设计和室内装潢施工及其配套制品;家居式空间相关用品原材料(含进口原材料)。

4、技术和管理人才:室内设计师选择外聘,管理人员由内部调配。

二、计划

项目的整体规划:一开始就要做好计划,搞清目标。只有项目的目标明确,合理安排时间、费用、人力和其他资源,控制好项目的变更,这些是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

三、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最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大项目。其中包括领导的艺术,核心团队的建设,这属于项目中人的问题;然后是项目的范围,到底涉及到多大多深入的东西,还有就是最

重要的质量保证;还有信息的通畅,资源的保障(采购或者自制)等等。2012年5月开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大家拭目以待吧。

四、收尾

由于项目整个过程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造成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会充满艰辛。

从项目运作的四步曲去看项目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项目从功能这个角度分开去看,从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这九大体系来对新的家具销售模式项目管理过程进行一下分析。

1、项目整体管理。整体管理就是包括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协调所有其他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所涉及的过程。项目经理Sakura要从项目各类资源的整合、对各种条件约束的研究、环境是否适宜执行它等多个方面 来宏观地考虑,例如,家具企业与家装公司竞争是否缺乏专业性,所以要考虑到专业人员的培训问题。实施这个项目需要的人员是否得到合理的分配,等等,所以,在整体管理方面,很容易有太多不合适的地方,一个问题考虑不到,就可能造成整体上的问题出现,必须慎之又慎。

2、项目范围管理。项目的范围指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产生该成果需要做的全部工作,也是个全局变量,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我们知道,其最终成果就应该是提高家具公司的销售额,树立品牌形象,而全部相关工作则应该有购买设备、聘用人员、以及运作整个项目的全部工作。项目范围是制定项目计划的基础,它包括用以保证项目能按要求的范围完成所涉及的所有过程。

3、时间管理。拖期现象是项目实施中的一个问题,因为时间就是金钱。

4、成本管理。在这个项目上,大概要投入600万的资金。

5、质量管理。质量是项目的核心问题,质量控制要深入到每个与项目相关的人,要深入到项目的每个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每个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的控制。这里的质量不仅仅指产品(或设计方案)本身应该具备的性质,还有项目执行和管理的质量。对于家具销售这个项目,项目管理的质量就是效益。

6、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家装设计这一块需要通过内调外聘网罗一批人才。尽量做到人尽其用。

以上,我从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分析梳理了家具销售项目的全过程,明白了掌握现代项目管理思想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项目管理知识同样会给我带来帮助,谢谢张老师一学期以来对我们的教导。

推荐第3篇:离散数学的教学体会与探讨

离散数学的教学体会与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离散数学定义、定理繁多,理论性强,在计算机专业中有广泛应用等特点,通过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典型例题、引入实际应用案例和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等方法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引入相关实验使学生把高度抽象理论与编程相结合。实践证明,最终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离散数学;教学质量;实验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许多计算机专业课的必备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往往感觉不到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具体应用,学习兴趣不高。

一、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授课时要前后呼应,使学生形成一种离而不散的知识结构。例如:讲授代数结构时候,在集合、关系、函数等概念的基础上,研究更为复杂的对象――代数结构。在授课时要讲透重点和难点,应该注重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不但是了解知识体系的手段,也是促使学生养成深入钻研的习惯和培养开拓创新能力的必要步骤。

二、选择典型例题

离散数学中有些抽象的概念、结论和证明,学生反映较慢。如何选取适合学生的典型例题很关键,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例题选择应该适合教学,即简单清晰有启发性,并且密切结合定义和定理应用,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背景,尽量与计算机专业课内容相关。

三、知识背景

对离散数学中某些理论的提出来源、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最新发展方向进行适当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对相关理论有感性认识。如:数理逻辑内容应用到形式语义学和人工智能。讲集合的时候跟学生介绍康托尔,讲关系的时候介绍笛卡尔。集合论中的二元关系是研究关系数据库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研究实体集中的域和域之间的可能关系、关系操作、关系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分析、连接依赖等问题都用到其中的理论。

四、教学方法

虽然计算机网教平台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教学空间,但根据离散数学自身的特点(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如果把公式推导及定理证明过程也以幻灯片的形式显示出来,教师只是看着屏幕讲,学生就只是在看证明,而不会追踪教师的思维过程,这种教学虽然方便了教师授课,但是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离散数学的教学,笔者建议应以板书讲解为主、课件演示为辅。

五、引入实验

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院校只重视理论教学,很少开设或根本不开设上机实验课,导致学生不知道学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根据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安排,一般要求学生掌握离散数学中的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四大部分,针对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如,第一部分引入真值表的求解方法及其在解决命题逻辑中的应用方面的实验。第二部分引入理解集合的运算规则、关系、函数性质的判定和等价关系构造等方面实验。第三部分引入代数系统在纠错码方面的应用。第四部分熟悉图在计算机上的表示和运算方法,且能够解决图论实际应用问题方面的实验。

六、结束语

总之,要把“离散数学”这门课教好,因素很多,但作者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①教师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这样讲课时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引入相关实际案例,才能使学生明确相关知识在后续课中的应用,才能使离散数学理论与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相辅相成,紧密结合。②引入相关实验,使学生把抽象理论与程序设计联系起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追踪新科技的能力,以适应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耿素云,屈婉玲.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左孝凌,李为,刘永才.离散数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李盘林,李丽双等.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美)Kenneth H Rosen.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app lication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吕国英,梁吉业.“离散数学”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出版社,2008.

[6]陈友文,蒋桂莲.离散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09.

推荐第4篇:高中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我觉得目前提高学生口头表达交流能力的主要障碍有:

第一、学生不说。课堂提问,多以独词句回答;平日讨论,学生多以沉默参与。无论你如何启发,诱导,他总不开口。即使开口,说的话也不会超过三句,每句也不会超过十个字。学生的这种表现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自信心不足,怕说不好丢丑,不敢说;说缺少参与意识,不愿意说;个性内向,不喜欢说,等等。学生不说你就没办法帮他提高。

第二、有些老师不重视。有的语文老师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自开口说话就说汉语,还用练口头表达?所以在平日教学中几乎不进行表达训练。其实口头表达只是思维的一种外部呈现,我们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其本质是进行思维训练。动嘴其实是动脑。学生表达能力强了,就不会再畏惧阅读和写作了。

第三、学校不开专门的口头表达课。一般人觉得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应该在语文课上完成,不需要再另外开设口语课,所以都不开设类似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课堂的容量已经加大,再拿出课上时间让学生练表达不太现实。

我在平日的练习中是这样做的:

首先,在课堂提问时力求设置切入点小的问题。

不问“怎么样”,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先点名提问,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时,多肯定,多鼓励。等到学生对回答问题习以为常之后,就可以让他们自由回答问题了。开始时对勇于回答问题的同学要大力表扬,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次,就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开口说话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在班里开展小型的辩论会、演讲比赛,阅读课结束时组织一个总结体会交流会,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允许学生提前准备说话提纲,但不许念说话稿。渐渐地,学生就愿意并且急于开口说话了。也可以在课外组织和口头表达训练有关的社团。如辩论社团,演讲社团等。这就要借助学校的力量了。

当然学生的回答会出现好多问题,比如词不达意了,不会用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了,表达不得体了等等。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思维训练了。

表达能力差首先是思维出了问题。思路清晰才能表达流畅。脑子里建立起逻辑思维框架才能思路清晰。所以应该先帮学生建立逻辑框架。

先让学生学会用关联词语。

首先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仅…而且…”、“如果…就…”、“与其…不如…”、“或者…或者…”、“无论…都…”、“尽管…还是…”等关联词语造句。或者进行关联词语替换练习。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拿出一句话来把各对关联词语分别填进去,体会它们语意的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把“因为他学习成绩优秀,所以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个句子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随意替换其中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练习效果也非常好。让学生选关联词语填空。给学生一些关联词语,一些留有空白的句子,让其做填空练习。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练习。关联词语运用熟练了,思路就会清晰一些,表达就会条理一些。

再让学生了解一些逻辑常识。

比如三段论、假言推理、因果推理等等。可以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讲给学生这些逻辑知识。这样在表述一个问题时才清楚才有逻辑力量有说服力。

只有通过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各方面的素养都提高了,才有说服力,才会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也只有在别人看到成效后我们的做法才可能获得认可和支持。这时,另外的两个障碍就有望扫除了。

推荐第5篇:体育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理论联系实际,将新思想、新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年龄、性别、教材、场地等特点,尝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创造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评价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尝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由于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实现这现目标,课程标准并未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意味着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提高力量这一目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采用健身器械,无条件的学生可能采取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方法。此外,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各种体育器材(球类、跳绳、实心球等),学生可根据喜好选择喜欢的锻炼方法来完成教师提出练习任务。学生敢于到教师面前表现自己,教师也不因为学生做得不好而制止和取笑学生,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自已更加愉悦,使之在体育课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总之,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加强了责任感,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尝试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当然,强调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个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练习也是完全必要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行为。即使是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的机会。例如:在组织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差的学生有榜样。这样既有利地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作用。合作学习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已的语言、自已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

三、尝试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提起探究式学习,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似乎只有科学家才有探究世界奥秘的本领,一个学生能探究些什么呢?其实,探究行为是一种常见表现,学生从小就爱问“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看似简单、荒廖、愚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越来越少地问“为什么”,越来越少地探究这个世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化。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例如:为什么篮圈与地面的高度是3.05米,高一点行吗?低一点行吗?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例如:单杠是不是只能用来发展力量,滚翻究竟应该翻得快些还是慢些,滚翻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等。

四、尝试延伸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新课程标准重视课程的延伸性。所谓延伸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和活动。教师应重视学生延伸性学习的原因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就有限;现在流行的运动项目很多,这些流行的运动项目不可能都进入课堂,但其中多数项目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例如: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在节假日进行体育活动等。因此,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尝试评价式学习法,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评价活动,能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评价能帮助教师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评价过程中,以住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而忽视了评价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现在我以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获取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活动中,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更加注意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当一名学生的动作没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时,我会说:“某某同学的动作做得也不错,如果多练几遍他一定会做和更好。”此外,在课内课外,我对学生练习及时地进行肯定,一句“你的动作有很大的进步”、“你一定能超过老师”一定会让学生心花怒放,学习的兴趣更大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给学生机会,培养学生对自已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能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教学建议 1.学习方法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个体差异来选择,不能盲目地套用某种学习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学法,学会制订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学会评价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法与学法要相统一。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4.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学习方法不断得优化。

推荐第6篇:化工原理教学体会与思考

《化工原理》教学体会与思考

睢宁县中等专业学校艺术1部 徐大鹏

摘 要: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注重研究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各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和知识片断形成知识链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化工原理 理论教学 体会思考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以典型的单元操作为主要内容,以传递过程和研究方法论为主线的工程技术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形式及其操作、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打下牢固的工程技术和工程方法基础。该课程除理论教学外,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也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而言,化工原理内容抽象,概念众多,公式繁杂,学起来难度较大,怎样让学生理解、掌握该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化工原理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尝试,这里仅介绍教改过程中理论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一、注重把握单元操作的内在联系

化工原理以“三传”为主线,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流体输送、传热、吸收、精馏、干燥等。在讲授化工原理时,我启发学生,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共有的操作,不同工艺过程中的同一单元操作,具有共同的基本原理和通用的典型设备。但是,不同工艺过程又各有特点。例如酒精的提纯与石油工业中烃类的分离,都是通过精馏这一单元操作实现的,它们遵循同样的传质原理,并都采用精馏塔,然而所用精馏塔及操作条件有很大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

化工原理虽然不是将某个化工生产过程作为整体来研究,但它绝不是大量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能量衡算、物料衡算、过程速率等概念贯穿于课程始终。如在流体流动单元操作中,通过对某一体系的能量衡算导出描述流体流动规律的柏努利方程。传热、蒸发及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通过热量衡算计算冷热流体流量、热空气消耗量等。而流体流动中的连续性方程、吸收的操作线方程及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均由物料衡算导出。在吸收、精馏和干燥等单元操作中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相平衡是描述过程的基本方法。过滤、传热、吸收等单元操作均涉及过程速率的概念,即过程速率等于推动力除以阻力。这样,过程强化即提高过程速率,不外乎从提高过程推动力和减小过程阻力两个方面来考虑。掌握有利于对知识点和知识片断的融合,形成知识链条。在教学中把各单元间内在的联系弄清,对相似的公式比较、讨论,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习题课是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化工原理课程与化工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如何将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各种工业过程,是该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理论教学中习题课显得尤为重要,上好习题课,既是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检验,也是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考验,同时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认为,习题课应达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高的目的。所以,首先从选题上应注重题目的思想性和真实性。我们上习题课或让学生做习题,如果选择的题目只单纯地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某个公式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然会使学生拿到题目就机械地套公式,只要答案对了就算完成任务,毫无乐趣和成就感,且容易造成互相抄袭的现象,起不到促进对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的理解和吸收的作用。一次好的习题课,选题是关键。实践证明选题应该本着有近及远、由浅入深、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习题课也需注重授课方式,习题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且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解疑。经过不断的尝试,我认为课前给出题目是较好的做法。这样学生和老师会一样精心地准备习题课,在课前试做过程中学生可以复习相关的公式和知识点,且可留给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时间,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最后重要的一环是总结,恰当的总结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不能是习题课内容的机械复述,应是引导学生对习题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的过程。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乃智力之母。兴趣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初学者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任务,而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化工原理教学中,适当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简单管路、分支管路及汇合管路时,为了说明管路阻力对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影响,可以引入城市供水的具体问题,提问学生如果你的邻居一用水就使得你的用水量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对上课的内容也产生了兴趣。又如在讲翅片式换热器联想到暖气片,并提及室内供暖暖气片的设计问题;讲蒸馏原理联想到实验室中无水酒精的提取,学习蒸发原理联想到粗食盐的提纯实验等,这些直观实例,都能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利用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录像片、动画库、化工原理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设计软件等媒体资源。把过去很难描述的设备结构、图解过程等利用动画和录像的形式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声并茂,教学过程直观明了,引人入胜,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留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大量信息通过视觉系统传授给学生,在精简授课学时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黑板和展台的辅助使用增加了教师的形体语言,方便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课件、课程设计软件、习题课课件等软件充分体现了人机交互和网络交互,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欲深入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良好交互作用的教学软件和网络的使用,使教师从原来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并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注重研究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各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和知识片断形成知识链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玉英,等.化工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娟、钟秦、杜炳华.化工原理习题课教学方法的讨论.化工高等教育,2004.3 [3]孙炜、唐正娇、陈中.化工原理教学点滴.职业教育研究,2004.7 ·

推荐第7篇:教学大比武的体会与收获

常规中找点子 比武中磨本领

——教学比武的体会和收获

讲课是充分展示教师综合素养的舞台,同时也是磨炼教师的阵地,只有在不断磨炼与改进中才能迅速成长。因而教师必须在说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认真备课,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

自“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聆听了不同年龄段老师、不同风格的课,收获良多,体会深刻:

二、学习经验,锤炼自己

听课和赛课,对于所有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前准备、实施课堂教学和教师评议的活动,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然后找出改进的办法,并依照办法改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从中获得新的启发,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比武赛场上,赛课教师风格各异,各有千秋。年纪大的经验丰富,上课游刃有余,水到渠成。中年老师方法独到,各有所长,让我们听课的老师情绪高涨,惊喜连连。年轻的老师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使课堂朝气蓬勃。每位老师为这次的活动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在课堂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赛出了水平,赛出了能力。

二、训练能力,展示自己

这次比武有领导、有教研组成员听课、更有同事观摩,一个教师知识是否丰富,教学能力是否全面,直接关系着你在领导和同行心目中的形象。教学比武的擂台实际上也是我们教师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我非常珍惜这一次的比武机会,也想尽心尽力地去做好它。

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从别的老师身上找到了很多闪光点,同时在自己亲历的讲课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如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具匠心,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规范,板书还要多加练习等等。

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别的老师教学中的优点,自己就感到有压力,看到 别的老师身上的不足,就会与自己比较,寻找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教学比武也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有的老师在教具的准备上下足了功夫,一上场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课后,老师们互相讨论自己上课后的经验、收获和不足,能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或建议,争取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我今后的再次比武指明了方向。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我最大的领悟就是以后上课要多给学生说的空间、说的机会,多问学生“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为什么这样写?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想法吗?原来这次“比较学”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作秀”而是要寻出那些“平常中的优秀,优秀中的平常”。它就是要返璞归真,就是探讨在平时的常规课中如何渗透新的教学理念„„

推荐第8篇:心理健康体会与感受

心理健康课让我更深入地思考自己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就这样丰富充实的走过了。

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我有了很多收获。我不仅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的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而且心理健康课让我自我了解,自我认识。

我们心理健康课的任课老师是陈老师,我个人认为她是极适合上这门课的,她轻柔地声音本身就像一剂安抚剂,给人平静而安慰的感觉。老师的授课方式比较自由,授课以PPT为主,形式有概念介绍、名言警句、实际案例、心理健康视频、心理测试等,但是她的教学一点都不死板,她经常组织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游戏,带动课堂活跃气氛,提高了我们的兴趣。在她的带领下,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了爱情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际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后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我学习心理学获得的最大的好处——认识自己:心理课让我认识了以前一直没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渐渐地,我认识到只有做到自知,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摆好心态,才能拓宽我的人生道路。

通过心理健康课我的情绪自控能力得到了增强,曾经的自己处事时十分莽撞,遇事冲动,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容易感情用事,面对一些问题不肯 “低头”、去理性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挥霍感情……还记得,初入大学时,与在以往的高中校园生涯中前进的道路总是十分单一,最终目标不过是高考不同,当来到新环境的新奇和热闹逐渐退去后,大学中轻松的课程让我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失去了高三紧张气氛以及考试压力,很快便让我觉得无所事事,自身的惰性与内心迫切想做些事的心情相交织,空闲甚至成了一种折磨。自卑、焦虑、抑郁、孤独、无助、虚荣等消极情绪时常交织。在那迷茫的时刻,我迎来了心理健康课。在接触心理健康教育课后,当老师提及情绪的内容时,以一些举证和理性的话去展示。我渐渐地发现,对于处在这个年龄的我应有成人的深思熟虑,善于克制忍让,心胸宽广,敢于卑躬屈膝,这才是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标准。

其次,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收获的另外的好处——认识他人,我更加深刻地懂得人情世故,处理好人际关系。别人为什么如此,这样选择,这样的做的好处,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学习这门课程使我更加乐于与人交往,不仅接纳了自己,也能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别人,认可他人的存在和作用。

在大学的新生活中,我逐渐学会与他人沟通、换位思考,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接受;在新的集体中,我学会既能与他人融为一体,积极参与院里、校里的活动,增进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还扩大交际圈,开阔视野。就我个人而言,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一番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还调节了身心,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此外,我还收获了许多知心朋友,我学会卸下心防,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我相信以上的感悟收获会使我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充足的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我会以积极的态度压倒消极的一面,并正确认识人格的多元化。

以上,是我是对学习心理健康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却可能肤浅。

愿每一位和我一样的大学生,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以青春的姿态展望未来、迎接挑战,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心理。最后,再次感谢陈老师及她为我们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

推荐第9篇:基层工作体会与感悟

在基层锻炼的实践中不断成长

转眼两年的基层锻炼已几近尾声,此时回首走过的这段路,除感慨时光飞逝、流水年华外,更欣喜于自己的成长与收获,这两年注定是我此生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是我职业生涯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翻开两年的工作笔记,一幕幕往事、一幅幅画面浮现眼前,令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感 谢

感谢省局党组和省局领导给了我到基层锻炼学习的机会,使我从省局机关来到基层一线,从机关一般干部成为一名基层领导,从行政岗位到主管税收业务,使我真正了解到基层在做些什么,如何开展工作,切身感受到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辛苦,深刻体会到省局领导常强调的提高落实力与执行力的重要性;感谢省局、市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锻炼平台,给予了我工作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使我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工作;感谢经开区局领导和干部职工的接纳和帮助,是你们的热情与坦诚让我很快融入到经开国税这个大家庭,是你们的关爱与宽容鼓励着我一路走来,顺利走完了这段路。

感 概

记得初到经开时,也是如今日般的阳光明媚,可心情却非常忐忑,深感紧张和压力,对于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我,面

1 对全新的环境,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在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的同时融入基层,为促进整体工作的提高尽一点微薄之力。然而局领导班子和同事们丝毫没有对我见外,而是热情地给我介绍情况,带领我熟悉管委会的各个部门及重点企业,并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条件。他们的热情接纳、无私帮助和真诚支持,使我能迅速适应环境并开展工作,坚定了我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两年来,我快乐地工作、学习并收获着。

收获之一:税收业务能力的提高。自己非科班出身,在省局从事或者说接触业务的时间也较短,到基层后安排我分管征管、法规、办公室,联系管理商贸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源管理二科,刚开始真是不知从何下手,深感“底气”的不足。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从学会查询分析征管信息系统、执法考核系统、数据监控系统这三大运用系统入手,从跟着业务骨干学习如何管户入手,由系统应用反向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业务流程及要求,遇到问题时与部门同志一起研究,向省、市局相关处室请教学习,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分管业务工作也进入了状态,得到了认可。两年来,执法考核系统实现并保持“零过错”、个体工商户全面实施储蓄扣税、电子定税平稳上线运行且核定面及户均定额得到提升、征管“六率”保持全市上游水平、顺利通过ISO900

1、14001质量及环境认证的外审评定、局档案室跳级晋升为五星级。

收获之二:基层实战经验的取得。作为国税战线的最前沿,

2 基层是上级决策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两年来,我有幸深入其中,参与了领导干部管户、个体工商户电子定税、全市交叉纳税评估、开发区实体化管理等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些重点工作,在实践中了解基层,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其中有些事让我感受颇深,概括来讲是“四个非常重要”:一是实施细节化管理非常重要。规范征管资料的收集归档流程;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要。个体工商户全面实施储蓄扣税,促进了工作质效的提升;申报率的降低;三是加强与省、市局的请示沟通非常重要。强化欠税分析管理,对陈欠户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纳税能力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及时调整清欠计划,组织撰写专题材料上报市局,允许每月作无过错申辩调整;四是赢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经费来源

收获之三:协调管理能力的提升。遇到问题的有效解决;招商引资;每月1-2个工作重点;决策的重要;

收获之四:

两年来,自己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同事们的支持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如深入企业实际工作调查研究做得很不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待改进;工作的预见性及前瞻性有待加强;与同志们的沟通交流做得不够等等。

感 悟

作为省局下派干部,我想用四个字来概括理解这种位置感受,那就是“忘记”和“想起”。所谓的“忘记”,就是在工

3 作中,要忘记自己头上的“光环”,不因为自己是省局来的有任何优越感而飘飘然;所谓“想起”,就是铭记责任和使命,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积累,练出扎实的基本功。

一是加强自身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到经济局工作后,工作环境、业务能力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己深切地感受到业务知识的欠缺和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不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遇到具体问题及时高效的应对解决。因此,自己只有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从分管的日常工作入手,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相关业务流程,学习管理知识和领导艺术,学会站在全局和个体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综合分析和应变能力,提高领导水平,使自己适应工作的要求。

二是找准自身位置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作为副局长,我认为主要是尊重班长的决策,维护班子的团结,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把各部门关系协调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部职工特别是中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尽己所能把事情办好,把分管的工作做实。工作要有主动积极性,有计划和前瞻性,不能满足于应付日常工作,要勤思考、勤调研、勤动手,着力培养并提升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三是学会尊重宽容是做好工作的保障。

感 言

俗话说:“唯身在其中,方解其中味。”两年来,我收获

4 着工作的喜悦,体会着基层的辛苦,也思索着

体会之一:群策群力,创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

体会之二:专业化分工,实施干部能级管理。纳税评估、重点税源、一般纳税人

体会之三:加大应知应会岗位技能的培训力度。 总之,自己的工作全靠班子领导的帮助和各科室同志的支持,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深知我的工作与组织的要求、同志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决心在今后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克服不足,完善自我,争取不断进步。昔日的初来乍到变为如今的熟人熟面,当初的忐忑不安成了今日的依依不舍。在战胜自我中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这笔宝贵的财富,让我心存感激,使我终生受益。自己各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并更加成熟。

在与大家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的感情与日俱增,我对云南国税事业的理解也在与时俱进。我由衷地感到:是云南国税的名气、人气,激发了我力争有所作为的热情,总想多做一点事情;是云南国税的人才、人缘,增强了我不辱使命的信心,总想多出一点力气;是云南国税各级领导和国税干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总是鞭策我不敢懈怠、思进向前;是我们省局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为我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积极履行职责创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在这样的好班长、好班子、好机关、好系统、好队伍之中学习、工

5 作、生活,我唯一应当努力做、而且必须努力做好的就是把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激、感谢之情,转化为强大的学习活力、不竭的工作动力。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半年多来,我也时常处在内疚和反思之中。虽然主观上尽了很大的努力,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局党组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与各项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标准相比还有许多不足。我感到突出的有二点:一是自己新来乍到,对云南国税各个方面的情况几乎都是一张白纸,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工作的切入点,有一种看见工作帮不上手的感觉,往往干着急。二是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浮在上面多,沉下去少;有时即使下到了基层,也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每当想起这些,我就寝食难安,借今天这个机会,真诚地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理解和包容。不断提高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以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多学习一点知识,多干好一点事情,多积累一点经验,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用更好的工作成绩来回报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推荐第10篇:军训体会与学习心得

军训体会与学习心得

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公司的创建和发展,在以军营、国营、民营三营文化为基础的前题下,创建正确的价值观,使公司在过去23年中迅速发展进入中国500强,为自己能得到这次机会而庆幸,公司60%的员工为复转军人,所以我们首先进行军营文化的学习,在公司领导精心组织下,教官司的训练下,过去的几天时间里,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协作,让我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这几天的军训中,有的动作我做的不好,就因为我个人因素而导致大家都要陪着我一次次重做,大家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指责我,有这么一帮兄弟姐妹,我为他们感到自豪,自觉得在心里鼓励自己,逼迫自己,回到家中多加练习,虽然做的不是非常好,但至少有了进步,不再连累大家,俗话说:“有努力就会有进步”其实相信自己相信大家是最重要的,如果只会一味的退缩和逃避,不愿利用这次机会好好锻炼自己,身体与心理的素质是提高不了的,我们不能把这次军训当成一种麻烦,一种困难,要把它看做一次自身能力和加强,要想有显著的提高,就必须按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养成军人不怕苦不怕累,把个人融入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

近几天,我们学习安全生产管理发制度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提醒自己注意安全、衣食住往,都在安全范围内。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安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是我们职工的最大福利,只有确保了安全,我们职工和公司才能真正的良好发展,一般人的理解是做好本岗位的工作,其它的一概不问,可对于我们从事特殊行业的人员而言,本职不只是做好本岗工作而已,首先,还要时刻牢记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树产一种危险意识,并时刻提醒自己对安全的太度,要按章作业,自我保护,在考虑到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周围同事的安全,另外还要有一种团队意识或者说集体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自身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高度责任心去做工作,学会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共同创建和谐企业,努力做到:用心、认真、激情、信念、决心!

广汇受训人员:张勇波

2012年5月27日

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每天的军训和培训中渡过了一段时间,作为一名新员工,我通过几位领导的培训慢慢得对广汇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样,通过林教官和张教官的指导我们有了更坚强的意志。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广汇融“军营好作风、国营好传统、民营好机制”这三大文化而凝炼出我们广汇自己独特的“三营文化体系特征”。正是因为有着如此独特的体系文化理念,使得广汇能源开发、汽车服务、房产置业三大产业而蓬勃发展。此时的广汇正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势聚八方之才,共谋发展。正向着广汇在2014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目标迈进。

有句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如果人没有经历挫折磨难就不会拥有坚强,能经历磨难长时,才能进一步跨过挫折展示成功。在每一天的军训中,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改善自己,彻底反省自己,烈日晒黑了我们的皮肤,却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对我们广汇的“用心、认真、激情、信念、决心”原则有了心得体会。也让我们对企业的那种“追求卓越永无止境”的精神有了更深的领

悟。

近几天,我们学习安全生产管理发制度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提醒自己注意安全、衣食住往,都在安全范围内。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安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是我们职工的最大福利,只有确保了安全,我们职工和公司才能真正的良好发展,一般人的理解是做好本岗位的工作,其它的一概不问,可对于我们从事特殊行业的人员而言,本职不只是做好本岗工作而已,首先,还要时刻牢记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树产一种危险意识,并时刻提醒自己对安全的太度,要按章作业,自我保护,在考虑到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周围同事的安全,另外还要有一种团队意识或者说集体意识。

从心做起,我们全新投入,对于学到的安全知识我们要牢固树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我们要把每一天的军训、培训认真对待,讲实效、讲规矩、讲秩序。

广汇新员工:狄良民

2012年05月26日

第11篇:党课体会与感悟

党课体会与感悟

首先,我感觉很荣幸地能够成为淮北师范大学第四十九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一员,参加了这一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与学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许多在校大学生人生理想之一。入党积极分子是我们理想的起点之一,在这里我们就得到是一场思想与精神的洗礼,在这里我们将更加明确我们的人生方向,在这里我们将与时俱进!短短的十周学习与实践,我和我的团队成员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感悟颇多!

党课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的是我们的精神思想与素质的提高,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我们授课的老师用他们感性式的诉求,让我们在思考中感悟,在交流中收获。“西南联大”让我们感受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求识精神,让我们仿佛沉浸在浓浓的学术气息中,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精神。作为淮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博学慎思,励志敦行,开拓创新。“中共的品质”让我们体会到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的。他们具备了引领发展的核心和新陈代谢的能力,有独立探索的勇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人生道路中借鉴。王彦坦教授子在第三次党课中创造性德将党性、人性、个性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人深思。当代大学生应学会创造自我,超越自己,解放人性,拥有自己,拥有资源,更要管理自己,敢于梦想同时又警惕才干。在党课的学习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首先要成一名党员,必须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我会与我的队友共勉,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努力!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我们团队在学姐的组织下举行了多次的自学讨论,队员们都积极参与进去,让我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在自学讨论中选择的话题大都是与大学生生活相关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当代大学生不能只是局限于学校学习,我们应关注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社会实践中活动。活动中我们与老人们共聚唱歌,用笑声送去温暖,陪老人聊天,老人那慈祥的笑容,当我与那些素不相识的老人坐下来聊天时,当我和老人的手握在一起时,我感觉到家的温暖,和一种说不出的欣慰之感。那天上午我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暖意与温馨。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得到不仅仅是感动,更有锻炼。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关爱老人其实也是一件小事,每个人都能做到,就看我们是否愿意。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很平淡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干大事需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在敬老院之行,我体会到当代大学生不应好高骛远,有机会我们也可以去基层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去基层磨炼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应本着实干精神,从细节小事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团结就是力量!此次社会实践我们的团队十分团结,合作愉快。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现在的社会相互协作越来越重要,往往一个项目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完成。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更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总之,本期党课的学习与实践增强我的社会交际与办事能力,丰富了我的社

会阅历,提高了我们精神素养。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的人生中将是我永远的精神资源。

第12篇:工作体会与感受

工作体会与感受

体会感受之一: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责任心。上任伊始,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一方面来自组织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来自我自身经验的不足。但是,我还是充满信心,我相信“有压力才有动力”,既然在这个位子上了,就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对组织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干部负责。不仅在工作敬业精神上要率先垂范,更要在为民务实上下真功夫,只有这样才有想事的方向,才有干事的动力,才有办好事的结果。工作实践证明,同志们对我的工作是十分支持的,尤其是几位班子成员的鼎立帮助更使我感到无比感激;

体会感受之二:令行禁止决定成败。好的思路、好的政策,关键在落实和执行,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有执行的观念和意识,要有执行的底气和勇气,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对待干部既要严管又要爱护。放任自流等于害干部。从制度上约束他们的言行,执行制度必严肃,有令必有行、有禁必有止,落实政策必到位。其次是“爱护”,不爱护干部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只有关心干部的疾苦,容忍干部的缺点,了解他们所想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排除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体会感受之三: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甘于奉献。“做官如做人,为人正派,为官才能公正严明”。不论在工作纪律方面还是在廉洁自律方面都要起着表率作用。领导的一言一行都在干部群众的眼里,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决不能搞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而应该表里如

一、言出必行,保

持一种“以和为荣、以建功为乐”的思想境界,以积极健康、平和从容的心态,应对复杂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勇挑重担,正确对待工作分歧,放下一切私心杂念,以冷静的态度对待是非,以宁静的态度对待得失、以清静的态度对待名利,在奉献中练就过硬本领,在艰苦磨练中更快成长;

体会感受之四:领导班子要团结一心,想事情、干事情、干好事情、不出事情。团结出战斗力,战斗力靠团结。一个地方要发展首先要上下团结一心,干群共谋事业。对一个班子来讲,主要领导要全身心的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谋思路、求发展和安排部署,班子其他成员也要坚持从全局上、从领导的角度和政治的高度在其职权范围内多思考、多用心干事,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取人之长、容人之短,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政治上不糊涂、经济上不贪占、生活作风上不犯错、工作上不失职渎职。只有这样上下一心,众人一力,才可能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第13篇:毕业体会与感受

毕业体会与感受

年华匆匆,似水而过,四年光阴转眼即逝。面对毕业,带着跃跃欲试的激情和惴惴不安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的些许惶恐,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回顾四年大学生活,从开始的新鲜兴奋,到中间的颓废生活,又到突然的觉醒,再到最后的来回奔波,这其中的感觉,汇聚一起,慢慢发酵,变成一种历久弥新,醇香的味道。毕业的当下,谈起毕业,不可避免的略带伤感。这伤感,不仅有感叹时间的飞逝,也有离愁别绪,更有青春的无奈蹉跎。习惯了北郊灰蒙蒙的天空,习惯了学校六点五十准时开始的广播,习惯了二楼餐厅永远都是粗细不均的牛肉拉面,也习惯了冬天总是无比拥挤的开水房„„习惯,让我对学校又莫名的添了一份更多的留恋。大学生活,收获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所有的体会都在毕业的当下,变得浓烈而澎湃。

提起毕业,自然而然的会回想在学校的几年生活。

大一的时候,初进校园,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面对一张张微笑的,年轻的面孔,会不自觉的憧憬和描画未来的生活。各种各样的社团,五湖四海的新人,以及兴奋跳跃的心情,都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新的生活开始了!大一从高三的压抑和煎熬中解放出来,但也没有脱离高中积极学习的习惯,每一次课余作业都是认真的完成。大一的时候考英语四级,分数不尽如人意,可也是勉勉强强的过了,学期末总成绩平平,但也是赶上了最末等的奖学金,所有的事情都是处于一种“不至于太差,也不是太好,但如果在努力一点点,就会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样的状态中。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再努力一点点?为什么要虚晃着时间得过且过?为什么不愿意为了自己的人生再多做出一点?或许大一时候,收获最大的就是在图书馆了。看了很多专业的、非专业的书,从小说到传记,从历史到散文,再到中外名著。这期间,不仅拓展了视野,更加深了文化积累,沉淀了思想。

大二是过渡和心理改变最大的一年。七月份的军训,让生活多了一份绿色。立正,稍息,站军姿,各种训练都是在烈日炎炎的七月份——西安最热的季节,于是我们的军训也就更增添了一份困难和坚强。最忘不了的是那场长途拉练。我们都称之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半夜开始集合行军,一直走到太阳晒得人眩晕的时候,到靶场。最痛苦的是回来的时候,正当中午,体力严重透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倒下去,校车一辆一辆的拉走晕过去的人„„场面真的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不知道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一步一步,脚疼的踩不下去的时候,歇一歇,继续忍着,就这样撑回来。突然想起普希金的一首诗“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是得,现在回忆起来,这些记忆,都是一场亲切的怀念。军训过后,我又参加了大学生涯比较重要的一场实践——暑期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从策划到组织再到实行,都是我们宿舍自己一起同心协力,互帮互助的结果。实践活动要做调查问卷,要安排实践地点,不管怎么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让这次实践活动圆满顺利的结束。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同学情,更让我们了解到现在环境问题已经开始蔓延的农村,并且愈演愈烈。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理应传播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大二,让我学会了担当和责任以及坚强,当然,大二也胡闹混沌了一段时间,生活和学习上开始懒懒散散,不过,学期末差点不及格的成绩教育了我,作为学生,就应该做到最起码的学生应该做到的,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就有待思考了。

大三,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吧,大三这年,没有了大一大二的轻狂和激动,更多开始思考人生。我是要考研还是找工作?我的人生接下来要怎么规划?这样规划我要怎么样努力才可以实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摆在面前的问题。我迷茫了很长时间,起初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亦或者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总觉得没有方向。于是磨磨唧唧到了大三末的时候,还是一会想考研一会想工作。直到有一天在图书馆,看到这样一句话“你现在挥霍的今天,正是你昨天念念不忘期待的明天”。我突然想通了,与其这样纠结,不如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你昨天所期待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明白了,就要果断干脆,坚定自己选择的,洒脱的要选择放弃一方,于是我选择了今天的路——找工作。

大四,提起大四,对每一个大四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份收获再带一点心酸,再多一点微微伤感。考研的每天穿梭于食堂、教室、图书馆,找工作的每天徘徊于高校、公交、招聘会场。不管是谁,都是披星戴月。大家见了面,匆匆的几句询问之后,又开始投身到无限的战斗中去。似乎这一年,成了大学最忙最累的一年。无论如何,走到今天,我体会最深的是找工作那些日子,用\"煎熬\"两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从开始时候的无所适从到进行中的手足无措,再到遇到挫折时候的忧愁困顿,乃至到最后尘埃落定时候的悲喜无常,每个步骤都让人劳心伤神、消魂夺魄。在这样的时候,要面临着来自各个方向和层面上的压力,如果把握不好,心情就陷入烦躁、消沉的旋涡。那段时间,周围的同学工作都开始确定下来,我心慌了一阵之后,平心静气地梳理自己的思维,反复告戒自己:欲速则不达。在寻找中等待,在等待中寻找,耐得住冲动,耐得住等待带来的煎熬,在等待和寻找之间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信心。过不了多久,满意的结果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在这个过程中,身边人的接连成功会不断地强化刺激,凸显出我的不遂意。可是要知道,这只是人生的又一个开始,远非世界末日,人的一生中,情况和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只要自己做到心态平和中透露着积极的主脉,方寸不乱,旷达而开朗,就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收获更多。

大学四年,学到了很多,也沉淀了很多。我不再是那个刚进校门18岁的自己,四年时光不说磨练了多少,仅仅那些收获就能使我一生受益。陶行知说过这样的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上,不是好汉。我不能算作好汉,可是起跑的发令枪已经响过,不能再想着回身去抓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的手,现在到了必须依靠自己迈开第一步的时候了,从前的那些可以依靠的人,在这里并没有参赛的资格,即便是他们上场,跑出来的成绩也不能够加在自己身上,他们会给我加油鼓劲,他们会给我擦汗递水,他们可以替我出谋划策,但那长长的跑道,只有靠我自己的步子去征服,最后的成绩也只有靠我自己去争取。长大的标志不在身体上的变化,而在于心理上的成熟。从前,我依靠父母,现在要依靠自己,为的是将来自己能成为父母的依靠。

即将毕业,即将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学校,从此踏上另一个崭新的不同的世界。这个新世界里或许没有学校里宽容,没有学校里能允许你犯错,也没有学校里能让你肆无忌惮的自由成长,可要坚信,纯真要一直保留在心底,这些温暖,坚强,不放弃,这样美好的字眼会跟着我远赴他乡,放在心里最柔软的部分,随时指引前行的路。

第14篇:考察体会与检讨

考察体会与检讨

这次传统聚落课举行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几个班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去了宜章县白沙乡腊员村的古名居。让我们一起走进了具有湘南古代特色的古居,体验了一次集体活动。

对于这次活动我感觉累并快乐着,主要古居的特点和布局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想说的是对这次考察的体会。参观了这些古居之后,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就从我们湘南的这一小块地方都有这么多特色值得我们去发掘,特别是对我们学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块瑰宝。参观的过程中就不禁发出感叹:古时候这些完美的设计是真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值得我们去研究。

虽然说这些古居非常的有特点非常的吸引我们,但是我们还是报着一个去玩的心态来到这里,并没有真正的深入我们课程的研究,都报着看热闹看风景的心态而亵渎了这么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对此我感到非常的遗憾,我觉得我们对学习的热情太少了,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去发现生活中每一点一滴,这样我们才会有进步。而且这次是一次集体活动,我们并没有完全的听老师的指挥,总是有些拖拖拉拉的习惯,我认为这是我们大学生不应该犯的错误,必须深刻的检讨自己的行为,集体活动应该以大局为重,不应该因为个人而耽误了大家。

总的来说这些完美的设计足以说明那个时代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劳动人民代表了时代精神与时代精髓,对天、地、人的感触,思考而凝结成的精华。人类发展到今天,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记忆,它们

有的以文字书籍的形成留存着,有的以思想智慧传承着,有的以人文精神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也有像我们课上去研究的这些建筑一样是以实物让我们去探索,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护和珍惜这样的古居。通过这次的考察让我们对湘南名居的装饰设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我们也应该把这次考察所得到的知识和感悟用到以后的专业设计中去,让以后自己设计的作品能更上一层楼。

第15篇:教师学习中心校计划体会与教师实习计划

教师学习中心校计划体会

开学前,我认真学习了新学期中心校的工作计划。明确了2017学校的工作目标,任务。明白了本学年的工作重点。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个人体会

新学年中心校的工作计划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工合理,任务清楚。2017年,从六名工程、三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内涵建设着手,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提高教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中心学校要积极落实“三化”建设,实现“绿色”提升和发展。教育的“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内在上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其中,“品质化”是主体,“信息化”和“国际化”是两翼。

根据中心校的计划要求,我们教导处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争达到区级示范工作室标准;要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和理论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加快推进教师队伍梯级攀升。要大力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育人效果;要以“三课一评”建设为核心要素,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争取在上级组织的推优活动中获奖;不断丰富和完善“多彩课堂”形态,;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加强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实现科研引领和带动;积极推进“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深化学业质量评价改革,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因材施教,人人成才,即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我们。要以“信息化、国际化”为重要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开发教育资源,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加强国际交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三是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加强学习、勤于实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资源建设与开发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四是要以信息化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学习”逐渐成为现实,我们要抓住时机,推进办公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用好数字化校园网络,探索微课程、翻转课堂、慕课等信息化教与学方式变革,加速实现教育手段、课堂形态的现代化。

总之,通过学习学校工作计划,明白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也使我明白了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新的学年里,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教师实习计划范文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巩固我们学生专业思想、对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合格教师的一个重要措施,范文之工作计划:实习生个人工作计划。为了规范本次教育实习活动,确保教育实习质量,本人结合了本人的实际情况及要求,特制定了此个人跟班学习计划:

一、见习阶段的工作及学习要求(1-2周)

1、严格遵守琼台师专和顶岗实习学校----龙楼中心小学的纪律及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认真作好见习听课记录,学习科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制定自己在实习阶段符合本班的教学方案.

3、注意观察自己所跟的班级学生情况,为接下来的实习工作打好铺垫,针对学生来教好自己的每一节课.

4、虚心向科任教师请教实习阶段将要接触的教学内容,认真的备好以后所要教的教学教案,再交于科任教师给予指导、修改.

5、认真写好见习阶段的每天见习心得体会,最后总结每天的心得体会,写好自己本次的见习总结.

二、实习阶段的工作及学习要求(3-18周)

1、严格遵守琼台师专和顶岗实习学校----龙楼中心小学的纪律及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工作计划《实习生个人工作计划》。

2、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主动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建交构建***的师徒关系。

3、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来了解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情况,尽快的适应教学。

4、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自己所带的班级,在课余时间里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也尽快能赶上来。

5、在进入实习工作后,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按时给学生讲解.

6、认真完成自己的实习任务,如:(1)完成听课记录,点评;(2)每周自评本周学习体会;(3)认真写好教学教案。(4)在实习学校做一些教育调查。

7、能与指导老师交流心得体会,建交今后联系的网络学习。

三、实习及学习目标

3.教育调查

1)10月1日前实习队员根据实习学校具体情况确定教育调查内容,进行工作分配。

2)确定调查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

3)围绕课题查找资料,阅读资料,做好笔记,思考问题,设计问卷;

(三).实习阶段(10月1日至11月8日)

1、教学实习

1.争取早上课、多上课,鼓励不同科组的同学互相听课作好记录,沟通交流共同进步;

2.同科组的同学最好轮流负责,集体备课;

3.争取上不同类型的课,如将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践课等等,要求队员做好更方面的充分准备;

4.争取在10月份下旬开公开课。

2.班主任工作实习

1.熟悉班主任常规工作,拟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2.独立处理班上问题,深入学生,向指导老师请教学习,经常与指导老师沟通;

3.设计主题班会方案,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4.为实习学校开展一个趣味运动会或其他课外比赛,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3.教育调查

1.完成教育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修改工作;(10月8日前)

2.进行调查,如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采访学校老师、领导,查找、研读资料等,请求实习学校配合,保证不影响实习学校师生教学工作;(10月8日——11月1日)

3.做好问卷的统计工作;(10月26日——10月30日)

4.做好座谈、采访等调查活动的资料整理工作;(10月31日——11月1日)

5.分析调查所得数据与资料,撰写调查报告;(11月1日——11月8日)

(四).总结阶段(11月9日至11月15日)

1、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2、收集每位队员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调查报告等材料,写好实习队工作总结,回校后三天内将实习队的总结以及推荐2篇写得较好的专题总结或调查报告交回教务处实习科。

第16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与困惑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与困惑

高中数学组:马倩玲

在新课程推行的这三年中,所有担任新课改的老师一起经历了辛苦的探索和实践过程。首先感谢教培中心和学校组织许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和指导,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困惑。这些困惑源自于我们对新课程的陌生和教材的不熟悉;新教材传达的教学理念和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冲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1、全新的课程设置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设置已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一标多本”,教材实行三级管理制。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知识载体,它促使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现在的“用教材”。

2、教学目标的变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已变成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特别关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包括知识的来龙去脉,结论的背景、产生过程和意义,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等等。在知识技能中,蕴涵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技能和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形成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去学习其他的知识,并能从中感悟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数学技术的体现

数学技术融入数学课程是国际趋势,数学教学应使用数学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越来越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高中新教材中也增加了利用计算器等有关内容。数学技术集数学、计算机技术、数学学习工具三者为一身,数学技术是数学学习、研究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不仅能计算、解方程、绘图像、因式分解、作统计等等,几乎囊括中学的全部数学知识,有的还具有智能推理的功能。它也会促进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新课程也注重了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实验、推理、建模、应用的数学“思想”中,有效地实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4、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原来的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枝粉笔传统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形势,必须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课堂活动方式的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阅读自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师变成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吃透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将“教教材”改为“用教材教”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即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新课程认定课程知识不是由专家、学者发展出来传递给教师,再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专家设计的课程仅仅是一种暂时性的假设,教师要在课程实施中加以实验,与学生交互作用,与同事讨论、对话,只有经由这种过程建构的结果才是知识。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它只起着参照物的作用,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现再加工。

2、明确教学要求的变化,把握好教学中的“度”

与过去依大纲写的教科书相比较,很难用教学的要求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来简单地回答,也不能简单地回答“理论性的东西降低了”,“实际应用性的东西加强了”。

如函数的零点问题应该是理论性很强也是应用性很强的问题,由于过去受计算方法的制约被人为地降低了,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的要求也提高了。对于教过多年旧教材的教师来说,在上必修课时,总是按照以往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上随意补充自认为很重要、高考必考的内容,这样自然觉得课时紧,出现随意增加课时现象。如果我们明确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变化,在课内就不会随意拓展、挖深内容,在每周5节课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期中期末复习考试。

3、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配置练习

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精心挑选练习题,使它们中既有重在数学知识建构和巩固的基础性训练,又有重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性训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布置,不必要求每题都做。学生基础较好、理解到位,可跳过几道基本题,反之则加强基础,较难的习题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对于一些开放性、应用性、研究性的问题不要仅仅作为习题来解决,而是要开发其内涵的价值,根据需要进行校本化的实施。教师可及时地将练习册中与教学进度对应的内容作为课堂练习、口头作业或者书面作业等多种形式使用,及时地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在使用习题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过程性和成长性。

4、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每一周星期一下午为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每一周确定一位主讲教师,就上一周的教学中好的地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习)题的编排等方面进行主讲,然后全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定案。

三、新课程教学的反思

1、教学开放过度

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种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教学中,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要点拨,当讲授还需要讲授。

2、合作流于形式

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便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导者的四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而在实际教学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实际教学中,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四、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1、如何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好新教材? 新教材中教学内容多,受惯于使用旧教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哪些内容要舍,哪些内容要降低难度,降到什么难度不好把握。另外,新教材编者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问题,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提高了能力要求。例如:运算能力中有关指、对数运算及换底公式的使用,逻辑思维能力中有关实根分布、解对数不等式、解对数方程等,都只提供很少的课时,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关注与思考的是:能否有一个明确的便于操作的既取舍分明又深浅度明了的实施方案或说明?让教师有所适从,让师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如何上好既能体现新课标理念又有实效的课?

新课改以来,听了一些专家有关新课改的专题报告和高级别的新课程观摩课。专家的报告很精彩,观摩课也各有千秋,但总觉得这些新课堂里体现“新”的地方仍不多,仅仅是多一些提问、换一些术语而已,有些课堂上依然容量过大,抽象难懂,有些课堂虽有新课程的味道,但例习题安排得太少。

我们困惑的是:新课程中的“新”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理论(专家所讲)与实践(教师上课)不相吻合的情况?是否是因为高考制度的客观存在使得人们只有这样做才最现实呢?我们到底应以什么标准来上既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又高质量、有实效的课?

3、初高中的衔接问题

作为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肯定会对初、高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通盘考虑,但实际教学中情况往往不是如此,这是由于初高中的教学要求不同所造成。由于初中是普及教育,毕业会考是一种水平测试,教材上很多内容是作为阅读教材出现的,初中的教师为了教育质量,凡是不考的内容一律不教,而高考是一种能力测试,是选拔考试。初中相当一部分阅读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在高中课程中不再涉及,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这就造成初高中教学的严重脱节。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我们需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建立新的学生观和课程观。经过三年努力,新课改 的第一批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对我们教师工作的极大的鼓励,也希望我们能再接再厉,在新课改中不断成长,不断创新。

第17篇:生物必修二教学体会与反思

生物必修二教学体会与反思

转眼间高一年的工作就快要告一段落了。由于高一采用的是新课改后的教材,现把我的教学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我感觉到每次上一节生物新课的时候,都要思考许久来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而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新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所采取的都是渗透的思想来试图让学生递进式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上存在许多问题。我认为在新课程观念下,好的课堂应该是老师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由学生利用互相讨论、积极思考,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生物学概念及原理的归纳总结;还有对于生物的探究式实验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自主实施。即:1.注重体验。 2.适度探究。3.把握节奏,面对高考。4.寻求好的方式方法去解题。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感到生物新教材必修二难点知识太集中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对于现在的新课改,我主要的学习方式是看些新课改的书籍,但是这样的不足在于不能及时了解其他学校实施新课改的近况和他们是如何理解新教材的;缺点在于光看书籍不能尽早把握新教材的主体思想,所以以后可以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新课改的思想。

以上是仅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而已。

第18篇:高中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与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与教学反思

------ 暑假新课程教材培训心得

韩花英

暑期赴兰州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甘肃省高中英语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结合平时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个人的知识体系,要时刻做好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途径与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成矛盾转化,从而使学生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教学要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然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最突出的问题。要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②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5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④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

究创新的能力。

3.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4.重视体验活动,促进内化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参与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参与活动能力。二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能,思维活跃,常会产生知识迁移和突发奇想。不论是发散思维,还是直觉思维,或是灵感,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成功的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带来自信,带来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应变为师生互相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必要的。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我们应该做到:

1.自主性。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体会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索者。

2.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3.差异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4.过程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5.创新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具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硬碰硬,才能胜任新课标的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其需求。教师务必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时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学生,进而时刻引导学生不断求知、求新,不断进步,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不断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各种能量,真正适应新时代要求。

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四、平时要时时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中逐步学习老师应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学生,善待学生。

在新《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形势下,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由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把学习搞好,与学生能够民主平等的进行沟通,善用“表扬”激励鼓舞学生。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向学生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对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五、实施新课改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调控不当。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但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前提,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使学生沉默寡言,就算有一两个“尖子”学生跃跃欲试,也是教师和一两个学生在演戏,而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台下的观众。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决不仅仅指一两个学生,而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大多数学生无动于衷、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的情况下,怎么能谈得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2.目标导向不强。有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抢着发言。但学生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甚至全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热闹非凡,但漫无边际,费时低效。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导向,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发言积极,就是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面向全体不够。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遵循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限制了大多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教法优化不足。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有的教师严重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处于重要地位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当。在一堂课的教学中,从大的环节看,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情来设计和安排的,但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过程,教师仍采用灌输、填鸭式的一问一答的机械模式,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学案走,不容有半点变化。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

一、落后而造成的。

5.学法指导不力。“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

(本文作者系庆阳六中英语教研组组长,中学一级英语教师)

师生教与学策略的改变。1.知识上的要求:07年我从高三下到高一,没有能够很快进入高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加上对牛津教材的生疏,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太多的关注知识的传授,系统的整理;09年我对牛津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改变:注重基础知识,简单知识的传授,所学内容与初中内容相结合;清楚了解学生所学知识多为第一次接触,因此要反复记忆,放慢速度;新单词学习方面,每次给学生布置少量单词,降低背诵难度,让大部分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练习,考试限难限量,保证同学们在过程中有成就感,并能落到实处;2.课堂模式的改变:“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而不应只注重教师的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些说法已经喊了多年,但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很多教师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师认真讲,学生认真听的旧模式。这种旧有模式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课堂效率。比较可行的一种就是采取小组合作。原因有二:1.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理论依据并经过实践论证的。有时,吵吵闹闹的课堂恰恰不会使那些容易睡觉的学生课堂上精神振作;如果只发现一位同学睡觉,那有可能最少还有十名同学昏昏欲睡。例如此次国庆长假归来,学生普遍假期综合症。不少老师反映学生课堂上精神萎靡,难以调动起来,在我的课堂上,我依然给他们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学习内容,从我观察的情况以及课后学生反馈的情况,课堂上精神状态良好。2.江宁区这几年来在推广高效课堂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这些高一新生已接受过这些教育的洗礼,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活动的开展。例如我校隔壁的竹山中学,杜郎口旋风早已吹进他们的课堂,竹中有不少学生进入我校,他们对小组学习快速的适应能力我都感到惊讶。

三、学生对英语学科兴趣的不同。布鲁纳曾经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的。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经过初期的激情,奋进而后却无任何结果,久而久之,他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最终放弃。所以,维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何做到这点我有以下三点想法:1.维持学生对高中三年的希望。既然学生选择上高中,他肯定已做好吃苦的准备,并有从高中三年取得一定成绩的理想。作为教师,在高中刚开始阶段就要多费苦心,维护好学生对高中生活的希望。从本学科来讲,教师一定要专心备课,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学生爱听而且能听得懂;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适度适量,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经常能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和他们多交流,他们缓慢的进步中有没有教师,教学资料,学校安排上一些失误所致,我们不能一股脑将责任推在学生一个人身上。2.维护学生对学习成功的信心。就从高中英语的自身特点考虑,要找到一份完全适合高一学生的网上资料并不容易,很多题目的要求都是站在高三学生复习高一内容角度考虑的,找到一些题目既能检测高一单元刚学内容,又能不牵扯高二,高三所学语言点并非易事,除此之外,有的命题本身题意不清,不知所云,或者喧宾夺主,前后矛盾,这种低质量的题目反而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得不偿失。这就要求教师花较大力气去自己编写题目,然而我们现在很多教师并没有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学生经常会在一次次小白鼠式的体验中丧失他们本就脆弱的信心,最终变得对这门学科排斥,厌学。我校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限时限量限难度,阶段检测试卷难度系数也有明确要求,否则算教学事故论处,也是出于维护学生的自信心。

又是一年丹桂飘香的时节,我由衷地希望这一届学生与我能够共同成长,收获多多。

打造高效课堂方面。临江走在各高中前列,天印高中也在积极学习他校经验,不断摸索,争取“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第三篇文章我还未完成,这个话题层面较小,主要谈高三回头教师对高一教学工作的适应问题。今天开课的梁德珍老师前面几年都任教高三,今年回到高一,对牛津教材高一内容她也没教过,我也希望从她这节课及她的构想得到一些启迪。下面是我的第三篇文章构想:(标题取自傅任敢译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一句话。)

以倾盆之水倾注仄口之瓶

——谈高三回头教师的误招,成因与对策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范红军

论文构想:重点剖析高三回头教师在高一期初教育中出现误招的现象、起因及对策。有这样一种现象,连续多年任教高三的老师回到高一,原以为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工作出色完成,却发现和同组一些新教师相比,不一定有较大的优势。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现象:1.上课激情澎湃,感觉有一肚子的学问要倒给学生,但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反应迟钝,甚至漠然。问题所在:忽视学生用已有的有限知识,难以链接,重构,对学生基础估计过高,教学节奏过快;2.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不积极,拖拖拉拉,最终很多学生以抄袭的手段完成,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问题所在:大容量、高难度,综合性强的练习多,尤其会将一些高三总复习单元里的高一复习单元的题目给高一新生做,虽然考查的语言现象语言的在本单元,但句中大量的生词,偏词学生还是看不懂;3.对教材中要求的课外活动不屑于开展,总是将所有的教学时间用于题海战术。牛津教材最精彩的部分就是TASK&PROJECT(何锋)。在一线的老师,出于各种原因,这两项并没有给多少时间,高中阶段初期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课程进度可以慢一点,要求低一点,鼓励多一点,TASK&PROJECT这样小组活动的课也有一些,如果这一阶段走得顺利,后面的教学将会相对轻松一些。如果不顺,会有学生开始排斥英语课堂,排斥老师,放弃努力,老师到时候花再大的力气也没有多大效果了。。。。。。

通过对《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及邓志伟教授所作《新课程方案解读》讲座内容的学习,笔者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随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各科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和重大的突破,教师和学生主体以及课堂内外的教与学活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行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习的积极性、实效性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伴随着欣欣向荣的教改形势,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不少课堂,甚至于示范性的教改课堂中,出现了诸多尴尬的局面,如教师面对过于活跃的学生束手无策,在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处理上都显得比较困惑。面对这些现象,就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堂教学中到底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普遍问题,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给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乃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们都带来了困惑。本文就中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谈一些体会。

一、存在问题

一是误把“师生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知不知”(Do you know?)、“对不对”(Is it right?)、“是不是”(Is that so?)、“好不好”(Is that OK?)、“怎么样”(What about it?)、“行不行”(Is that all right? / Will that do?)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输”。

二是误把“有效评价”等同于“鼓励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重视成功体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甚至不少的公开课、示范课或教改课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似乎对学生的评价只能是表扬、鼓励和夸奖,不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已无动于衷,习以为常。教师的评价已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三是误把“自主”等同于“自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于是在上课时,有的教师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阅读指导、没有明确提示和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过程,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四是误以为有了“活动”便有了“体验”。诚然活动是学生体验的载体,新课程强调丰富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但这种活动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方法的,同时是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并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可是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五是误以为有了“配对或小组活动”便有了“合作”,不少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六是探究性学习的泛化。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一些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或形式化了。比如有英语教师在启发学生猜测生词detector (探测器)的意思时,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构词法知识,把detector与其根词detect及其派生词detective 联系在一起思考,虽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洁明了的科学方法,但课堂的实际情况是学生联想到了多种多样的答案,无论怎样,都无法准确地猜测出其准确意思。

对于这种纯知识性的生词教学,死搬硬套运用探究教学模式,只会把问题复杂化,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既浪费时间,又缺乏实效。

七是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显得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有机地体现三者,所以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第19篇:高中程序设计课教学体会与反思

高中程序设计课教学体会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课程中除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外另有五门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就是其中之一。在所有选修课中,相比之下“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门课的教学难度和深度均高于其他几门课程,我省学业水平测试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即便如此,仍有一定比例的高级中学却选择“迎难而上”,如苏州市市区的大部分四星级高中开设该课程。选择并给予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以充分重视,逐渐成为各校的共识。这其中的缘由也并不难理解:高中生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有助于锻炼并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业、人生都非常有利;此外,课改后的高中数学中引入了算法的内容,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数学课中相应内容、从容应对高考效果显著。

笔者一贯支持开设程序设计选修课,并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在此从几个方面谈谈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关于算法部分的教学

对于算法部分,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要尽量与数学中的“算法初步”教学相配合,协调进度,各自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侧重点。至于如何相互配合、把握重点,已不乏文章著述,笔者也曾在另一篇题为《也谈信息技术与数学中的算法教学》的文章上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此不再重复。

在本选修课开始教学中,应按教材顺序,遵循先“算法”,再“程序设计”的顺序依次进行,理由很简单,“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程序设计,即进行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如果在此之前学生不了解算法这一基础知识,就容易过早地涉及、纠缠于大量的编程技术(如语法规则、编程技巧等),而忽视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灵魂”地位。事实上,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学习掌握一种将算法转换为计算机程序的工具。因此在本课程教学的初期,让学生了解算法非常关键,理应放在首位。

在算法部分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要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就得先考虑算法,然后根据算法编写程序。学生可能产生诸如此类的疑惑,即为何在接下来的编程实践中,并未要求或没有必要先写算法再编程实现呢?的确需要及时讲清这一问题,原因在于,作为程序设计的初学者,所编程序一般都较为简单短小,程序算法也自然相当简单,此时不一定需要将它描述出来,只要在编程前形成在头脑中就行了。应告诉学生,其实各种算题都能概括为三大部分,即:输入什么?如何处理?输出什么?在编程前,将具体算题简化为这三个步骤,这就是算法。比如用计算机求三角形面积的算法,就是输入三角形的底和高,经过底乘以高并除以二的处理,形成了面积,最后输出面积。学生在编程实践时,依照以上三步将一个个实际问题转化成算法,再通过编写程序实现算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使学生逐步从算法的“算理”中体会算法在编程中的重要性,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程序基本结构的教学

程序三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循环)的教学中,应该把流程图作为描述算法的主要工具,以使学生易于理解不同结构各自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顺序结构的理解没有障碍,但一旦实际编写程序代码时,就可能忽略语句按顺序执行的道理。例如:在编写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时,经常出现学生将底和高的变量赋值语句写在计算面积的语句之后的情况,导致输出面积为零。教师在辅导时应抓住这一时机,帮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的真正意义。

在初次进行循环结构教学中,教师应将“累加器”及“累乘器”的编程方法尽量解释清楚,同时,巩固前面已学习的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语句,理解在程序设计中一些惯用的做法。例如,在“求前100个正整数的和”的编程事例中,所包含“sum=sum+n”、“n=n+1”两条语句,都是“累加器”语句,借机讲清它们的赋值过程,避免再使学生陷入视其为等式的误区。

教学中的规范问题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尽量做到规范操作,身体力行地去影响学生。如教学中现场绘制或呈现给学生的流程图,要准确规范。关于算法流程图的规范有很多,甚至有专著对此加以专门阐述,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1)任何一个算法流程图都只用一个“开始”框和一个“结束”框,符合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2)在描画各种框图的流程线时,应尽可能沿着图的中轴线走,使图显得美观沉稳,也体现了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算法思想或程序自顶向下执行代码的重要特征;(3)遇有分支或循环结构时,在可能情况下,流程线的分支线向上跳转时,应从图的左边向上画,向下跳转线应画在中轴线的右边,遵循顺时针原则。

同样,教学中示例书写程序也要注意规范整洁。在书写分支和循环语句时,应利用Tab键将执行语句组向右缩进,这样既达到美观的效果又增强了程序的可读性,便于调试程序。另外,还有对象命名、变量命名的前缀约定等,都是规范编程、提高程序可读性的必要措施,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加以引导。

当然高中阶段对上述方面并无特别要求,但笔者以为,作为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规范律己,教学中不必花更多时间刻意从以上几个方面训练学生,但应尽可能地提倡这样做,亲身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勤于归纳,善于总结

每一教学课时告一段落后,都应及时地归纳总结主干内容,将离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加以巩固强化。譬如在讲授Print输出方法后,就要及时地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已学过的所有输入和输出(I/O)方法。对于初学程序设计的高中学生,目前大纲仅要求掌握文本框TextBox和函数InputBox两种输入方法,标签Label、文本框TextBox和窗体打印Print三种输出方法。学生在编程时,除非有要求,需要输入时就考虑选用两种输入方法中的一种,输出时则考虑选用三种输出方法中的一种。布置上机实践题时,要有意让一部分题目有输入输出方法的要求,另一部分题目自由选择I/O方法。如此一来,学生很快就能在编程中掌握I/O的几种编程方法,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第20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与困惑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与困惑

1、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1.1全新的课程设置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设置已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一标多本”,教材实行三级管理制。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知识载体,它促使教师由原来的教师型向研究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现在的“用教材”。

1.2教学目标的变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已变成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特别关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包括知识的来龙去脉,结论的背景、产生过程和意义,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等等。在知识技能中,蕴涵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技能和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形成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去学习其他的知识,并能从中感悟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3数学技术的体现

数学技术融入数学课程是国际趋势,数学教学应使用数学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越来越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高中新教材中也增加了利用计算器等有关内容。数学技术集数学、计算机技术、数学学习工具三者为一身,为数学的教育和传播准备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数学技术是数学学习、研究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不仅能计算、解方程、绘图像、因式分解、作统计等等,几乎囊括中学的全部数学知识,有的还具有智能推理的功能。它也会促进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新课程也注重了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实验、推理、建模、应用的数学“思想”中,有效地实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数学技术为人人掌握数学、用数学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数学技术将有利于使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数学”。

1.4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原来的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枝粉笔传统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形势,必须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5课堂活动方式的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阅读自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师变成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2、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2.1吃透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将“教教材”改为“用教材教”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即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新课程认定课程知识不是由专家、学者发展出来传递给教师,再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专家设计的课程仅仅是一种暂时性的假设,教师要在课程实施中加以实验,与学生交互作用,与同事讨论、对话,只有经由这种过程建构的结果才是知识。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它只起着参照物的作用,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现再加工。

2.2明确教学要求的变化,把握好教学中的“度”

与过去依大纲写的教科书相比较,很难用教学的要求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来简单地回答,也不能简单地回答“理论性的东西降低了”,“实际应用性的东西加强了”。

如函数的零点问题应该是理论性很强也是应用性很强的问题,由于过去受计算方法的制约被人为地降低了,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的要求也提高了。对于教过多年旧教材的教师来说,在上必修课时,总是按照以往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上随意补充自认为很重要、高考必考的内容,这样自然觉得课时紧,出现随意增加课时现象。如果我们明确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变化,在课内就不会随意拓展、挖深内容,在每周5节课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期中期末复习考试。

2.3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配置练习

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精心挑选练习题,使它们中既有重在数学知识建构和巩固的基础性训练,又有重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性训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布置,不必要求每题都做。学生基础较好、理解到位,可跳过几道基本题,反之则加强基础,较难的习题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对于一些开放性、应用性、研究性的问题不要仅仅作为习题来解决,而是要开发其内涵的价值,根据需要进行校本化的实施。教师可及时地将练习册中与教学进度对应的内容作为课堂练习、口头作业或者书面作业等多种形式使用,及时地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在使用习题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过程性和成长性。

2.4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每一周星期一下午为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每一周确定一位主讲教师,就上一周的教学中好的地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习)题的编排等方面进行主讲,然后全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定案。

3、新课程教学的反思

3.1教学开放过度

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种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教学中,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要点拨,当讲授还需要讲授。

3.2合作流于形式

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便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导者的四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而在实际教学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实际教学中,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3.3变相的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个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逐一解决。

反思: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而主动提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来设置。探究应是学生随着学习的开展,随着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不断的提出问题,不断的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合作及老师引导与促进而开展的。

4、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4.1如何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好新教材?

新教材中教学内容多,受惯于使用旧教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哪些内容要舍,哪些内容要降低难度,降到什么难度不好把握。另外,新教材编者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问题,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提高了能力要求。例如:运算能力中有关指、对数运算及换底公式的使用,逻辑思维能力中有关实根分布、解对数不等式、解对数方程等,都只提供很少的课时,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关注与思考的是:能否有一个明确的便于操作的既取舍分明又深浅度明了的实施方案或说明?让教师有所适从,让师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2如何上好既能体现新课标理念又有实效的课?

新课改以来,听了一些专家有关新课改的专题报告和高级别的新课程观摩课。专家的报告很精彩,观摩课也各有千秋,但总觉得这些新课堂里体现“新”的地方仍不多,仅仅是多一些提问、换一些术语而已,有些课堂上依然容量过大,抽象难懂,有些课堂虽有新课程的味道,但例习题安排得太少。

我们困惑的是:新课程中的“新”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理论(专家所讲)与实践(教师上课)不相吻合的情况?是否是因为高考制度的客观存在使得人们只有这样做才最现实呢?我们到底应以什么标准来上既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又高质量、有实效的课?

4.3应如何拓广新课程中数学教学内容?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完成对教材本身的教学任务,一般都要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拓广与加深,如在课内增补一些相应的知识点,增加一些例题等。但是,怎样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加深?什么知识点可以适当拓展?什么样的知识点不必拓展?在什么时机进行拓展与加深?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盲目拓展只会只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困难,教学不易进行,出现教师用延长课时来弥补的不良状况。

4.4如何有效地使用配套练习

目前我们选用的配套练习是《创新课堂》,用了之后普遍反映不好。其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1)整体要求偏高,基础性体现不够,有些章节在基础训练中出现了类似高考题的综合性题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他们的课业负担。

(2)题量分布不均。在某些重要章节,题量偏少,不能达到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所必需的训练量。 (3)题型不全面。某些传统的、典型的数学题有很好的训练效果,而配套练习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4)与初中数学缺乏有机的兼顾和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面理解。

(5)能力层次结构不够清晰,给教师的使用带来一定困难。

4.5如何对试卷进行合理命题?

一方面认为为了高考,课堂上要多讲一点,讲难一点,多补充一点,单元测试卷不宜太简单,太简单了没有练习的价值,而且学生会骄傲,可能不再去多花功夫;另一方面又认为学校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已大不如前,课堂上讲多讲难,有很多学生根本就接受不了,单元测试卷出得难,让那么多学生考不及格,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开学至今两次考试平均分都不及格,后段学习中应如何命题,心中无数。

4.6初高中的衔接问题

作为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肯定会对初、高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通盘考虑,但实际教学中情况往往不是如此,这是由于初高中的教学要求不同所造成。由于初中是普及教育,毕业会考是一种水平测试,教材上很多内容是作为阅读教材出现的,初中的教师为了教育质量,凡是不考的内容一律不教,而高考是一种能力测试,是选拔考试。初中相当一部分阅读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在高中课程中不再涉及,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这就造成初高中教学的严重脱节。

4.7计算器与计算机的应用问题

新课程下的教材特别重视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利用相关软件作图、进行数学运算、算法语言、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等,在现在的教学设备条件下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师教学体会与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体会与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