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运用插图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03 08:32:4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承载信息的载体不只是文本,图片、图像、音频、视频、图表等都是重要信息承载体,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形象、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非连续性文本,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课本插图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现行语文教材图文并茂,不是陪衬,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是路灯指引学生前行,是桥梁带领学生行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本插图,灵活运用,让插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收获教学的累累硕果。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图片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而且学生从直观而形象的图片中更容易获取信息,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试想,如果只是枯燥而单纯的文字学习,教学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是一件外加的强制性行为,这样会严重地扼杀学生的激情与思维,尽管教师付出了很大的时间与精力,但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运用优美而生动的图片,更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冲击,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这样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眼前的美景。鲜艳的色彩、优美的景色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非常认真地观察,并积极调用头脑中所学过的词汇来表达眼前的美景,如好看、优美、壮丽、峻峭、清澈等等。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都积极而踊跃地发表见解。此时教师再相机导入:“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词确实都可以形容美景,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没有用到这些词,那么作者究竟是如何来描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运用插图突破教学难点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存在很大的跨度,这对于生活阅历有限、基础知识薄弱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教学难点。突破这些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透过文字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这是提高学生素养与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文字相对来说是抽象而静止的,而插图则是形象而直观的,插图更能传达语言所难以描述的情感与意境,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直观,更为形象,这样更加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从而达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实现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文章的创作年代与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与见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所安排的两幅插图,要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认真观察与独立思考。通过插图,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圆明园的宏伟与精美,最终化为灰烬。此时再加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从而形成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才能带着情感这条主线来展开有效学习。

三、运用插图填补文章空白

留白是一种艺术,作家在创作时往往会特意设计一些有意不写或写得很简略的地方,这样更能留给读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正是读者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些文本留白,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联想,让学生自行填补这些空白,这正是学生基于对文本理解上的提升。

如《将相和》一文中并没有描写廉颇上门请罪中与蔺相如之间的对话,为此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想象一下二人之间会展开什么样的对话呢?这样学生依据插图张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如同亲处其中或成为其中一人,想象着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与神态,静止的插图与文字“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如同演电影一般浮现于学生脑海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插图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这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语言匮乏依旧存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未达到对语言的真正理解,只是停留于肤浅的记忆层次,并没有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造成学生会读、会写,但不会用的根本原因。而插图直观而形象,运用插图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内化,让学生将这些文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学生在说话、写作时语言才如涓涓流水。

总之,插图是语文教学是最重要、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科学巧妙、合理灵活地运用课本插图,让插图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理解、填补文本空白、积累学生语言的重要手段,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语文教学因插图的运用而变得更加生动、活跃而富有成效。

(责编 张亚欣)

推荐第2篇:浅谈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开鲁县工农小学

宋超杰

课文插图作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里会说话的 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插图,培养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结合插图,感知课文内容。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对文字材料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形象直观的彩图却兴致勃勃。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比如,汉语拼音“b

p

m

f”的教学中,课文插图为我们创设了学习的情境:“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 在教学中,只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再配以这首情境歌,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具体形象,又能使所学的四个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也轻松愉快。

(2)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五年级下册古诗《舟过安仁》一课,理解“怪生无渔业张伞,不是行船是使风”一句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观看插图,说说插图的意思,与课文的哪一部分是相照应的。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深切地体会这句诗的意思,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结合插图,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可以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狐狸在没有得到肉之前的神态是怎样的?得到肉之后呢?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愚蠢。

二、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三、观察插图,培养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图画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游子吟》一课的插图时,要从图画的整体内容教学观察,指导学生对孟郊和他的母亲的表情、动作教学仔细观察,如何让学生教学大胆的想象,在激发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么样的对话,从而把画面的内容丰富起来,并且很好地落实故事的思想内容,实现情感目标的落实。

四、结合插图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四年级上册练习2“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可以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可以把它写成一段“朋友第一次到我家”的小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逐步提高的。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达到表述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

推荐第3篇:语文教学论文:谈课文插图的有效运用

让插图为小学语文插上翅膀

谷雨小学 吴金菊

摘 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精心设计的插图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用这些形象、具体、直观且透着趣味的图画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插图;运用;方法

打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要发挥插图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插图,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考虑:

(一)图文结合有利于初步感知课文。

在课堂上,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如在教学《亲人》时,可先指

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二)图文结合有利于重点难点内容教学。

课程改革后编写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声、韵母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将声、韵母的音形与插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单韵母“a”,是韵母教学的重点,而“o”和“e”的发音是难点。根据各自的插图,我采取启发联想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a”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图上检查嗓子的小女孩发“啊”音,并启发学生观察女孩梳着小辫子的头,引导他们将女孩的头部形象与“a”的形体进行比较。公鸡是孩子们熟知的,它的啼鸣也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教“o”的读音,可让学生模仿大公鸡“喔喔”地啼叫。教学“e”时,可借鹅的名称帮助记音,并以鹅在水中的倒影促进字形的记忆。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枯燥无味的字母音和形变得具体形象,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良好。

(三)图文结合有利于从总体上理解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师生情》一文时,可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三位小女孩的体态和神态各是怎样的?她们为什麽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她们在门外深情地看着、等着,这说明了什么?由此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将教学的理解能力提到了更高的层面上。

二、认真分析插图,有利于观察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的插图,这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如从二年级起就要培养有顺序地观察能力。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只要坚持长期、系统地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很好的培养和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全面观察插图,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会发现,对于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

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画,从帆没有张起来,可以联想到是逆风行驶;从身子前倾,可以联想到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纤夫们都在使劲;从纤夫们的衣着、外貌、神态可以联想到他们的悲哀、痛苦、不满和反抗,从而体会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作者作画的意图,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深入理解插图,有利于表达能力的培养

因为年龄的特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的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晨读》一课,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可以把它写成一段“小学生在清晨刻苦读书”的小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推荐第4篇:小学数学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标科教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那么作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按照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插图 运用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的小学生整天忙着做作业,什么“课后练习”、“单元测试”、“升学练习”,手头上一大堆资料,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不提高,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吃透教材的基本原理,遗漏了教材中的插图在学习上帮助。对于现代的教科书而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者来说,理应更多地引导小学生要从插图入手。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小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利用教学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力的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例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特性、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利用教学插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基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有效教学的内核,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交错在一起的,教学难点解决了,重点也就理解掌握了。所以课堂上巧妙利用插图的直观形象性,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从而使知识进一步深化,以至完全内化,从而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作为解决重难点的突破口,往往会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中“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后展示三幅小猴子吃桃子的插图。第一幅图是小猴子拿着两个桃子,第二幅图是小猴子吃掉一个,还剩一个桃子,第三幅图是小猴子把桃子吃完了。通过盘子中桃子由两个桃子变成一个,最后一个也没有,小猴子吃桃子的过程生动地展示了0的意义。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插图,引起了学生对0的兴趣,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既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创设了良好的情绪铺垫。

3利用几何图形插图,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素养。利用几何图形插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对几何图形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稳固、清晰的空间观念。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教材编入这些几何图形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数,数数、计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打下基础。例如,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的操作,既让学生学习了数的概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同时,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及早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如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4利用课本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课本中的情境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课本中有许多插图,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特点。例如:“教师节”让初入学的学生懂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数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再如:教材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有早晨8时,也有晚上8时,还通过小朋友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此外还有开学图、小朋友做好事等插图,这些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我们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插图具有显著的、多方面的教学辅助作用,作为教师,要学会恰当运用这些插图搞好教学。当然,教材中的插图也并非适合所有地区、所有年龄段的学生,插图教学也不能代替其它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合理安排,充分了解插图的功能,将插图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5篇:有效运用教材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运用教材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川省大竹县周家中学 孙享印

【摘 要】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是语言文字所无法替代的。然而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时往往会把精力更多地倾注在对课文内容即语言文字的研究上,而忽略了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从而导致课堂上师生对语言文字的理性分析胜于直观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利用插图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插图 资源 能力 效率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它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实验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越强,学生的学习越主动积极,成绩越理想,智力发展越快。课文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富有极大的吸引力,经常看到学生拿到新书之后首先翻看的就是课文的插图。教师可利用这一契机从插图入手,去诱导、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之心、期待之情。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这篇课文时,芦苇是生长在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的地方,多形成苇塘,我国主要以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形成大面积的苇区。由于地理的气候环境的原因,我们这儿的学生没有见过芦苇,更不用说苇塘了。因此,讲课文的时候,我首先就叫学生看到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认识芦苇,从图中观看苇塘壮观的景象,然后结合课文讲解了芦苇的生长特征,从而使学生增长了新的知识。在讲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紫藤萝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它的花又是什么样,同学们都不知道,当我叫他们看了课文前面的插图时,同学们顿时茅塞顿开,“哇,原来紫藤萝花这么美丽!”同学们洋溢着获得收获的喜悦。因此,合理的运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插图,丰富学生想象

想象就是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在叙述中作者省去了屠夫在杀狼的过程中的心理描写,但是书中有一幅插图,图中屠夫用屠刀把钻进柴垛里的狼劈成了两半,在屠夫脑袋的左上方,画了几个代表想象的圈儿,最大的圈儿里面画了“假寐”的那只狼,屠夫摸着脑袋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屠夫这时的心里在想什么呢?我于是喊同学们围绕故事情节,观察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语文教学论文 )这时,学生想象的翅膀张开了,有的同学说:“屠夫在想:这狼还真狡猾,差点把我给骗了。”有的同学说“屠夫想:明天我可以挂猪肉卖狼肉了。”„„这样,借助插图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透过书中的插图感受到了画中之情,画外之音。

三、运用插图,帮助理解重点难点

教材中许多精美的插图都是配合课文内容创作的,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可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把图与文结合起来对照读,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课文中描写了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同时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图中有五个人,五个人的肖像、动作、服饰都不尽相同,那么到底谁是谁呢?我叫同学们看到插图:“请问图中哪位是福楼拜?哪位是屠格涅夫?哪位是都德?哪位是左拉?” 同学们看了一会,面面相觑,于是我叫同学们边快速阅读边找出图画中人物。几分钟过去了,“老师,我知道那是福楼拜了。”“请讲。”“画面中站着,手向两边伸着,作拥抱状的这个人就是福楼拜。”“理由呢?”“因为课文中有‘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他的衣裤鼓起来,象一条渔船上的风帆’,我觉得很适合这个人的特征。”“嗯,很好,你真会观察。”接着,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将插图中的人物分别找了出来。就这样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积极主动的探究,轻松地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的插图,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去挖掘和有效地利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第6篇:浅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

开阳县永温镇中心小学 杨静

【摘要】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插图直观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各方面能力。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好教材插图;让其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

【关键词】语文教学 插图 运用 能力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构图精巧,而且密切配合课文内容,是教材中的一项重要课堂教学资源,是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形象、直观。《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灵活地运用好这些插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只要充分发挥了课文插图的作用,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运用插图 激发兴趣

兴趣是活动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导,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喜欢感性的学习材料,所以特别是对图文并茂的课文非常感兴趣。这是因为图片形象直观、趣味性强、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图画给学生的视觉以刺激,使学生专注于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些插图引入新课,获得表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失物招领》时,教材中有两幅插图,我先出示第二幅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问:“图中老师举起一个透明的塑料袋,袋里装着些什么呀?小

朋友们猜猜,老师又是在哪里得的呢?”这时同学中就开始有讨论了,“一定是什么礼物?”、“可能是谁丢的东西”……大家兴趣盎然,我相机地出示第一幅插图,同样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在草坪上玩”、“在吃东西,还乱丢垃圾”……望着插图学生顿时来了劲,为后面的学习带来了动力。

二、运用插图 理解课文内容

教材中的插图大多都是围绕课文的内容而安排的,它们具有生动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插图,可以弥补文字抽象、枯燥的不足之处,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一共有六幅插图,实际就是课文六个自然段的内容绘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的,我让学生逐一观察并读课文,使学生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是在墙角被蛇咬断的,在找尾巴的过程中分别向鱼、牛、燕子借过,虽然没有借到但它知道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功能,最终自己长出了新的尾巴这么一个过程。学生这样运用图与文的一一对应学习,教师教得很轻松,学生有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如《找春天》一课写到:“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太抽象了,春天在哪里呢?到哪里去找呢?我充分利用插图中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等一系列的自然物让学生知道,原来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总之,这种图文对照的教学过程,既发挥了图文互补的优势,又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三、运用插图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和写话的练习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训练的,由于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既简单又杂乱,在教学时,对插图的运用可以训练学生。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一共四幅

插图,看到这些看图同学们感到高兴,我先让学生仔细看看上面的图画,讨论讨论,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做,并按顺序说一遍,然后,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先在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再选出编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最后评出故事大王。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进行表达,逐一的连贯起来并写下来就形成了一小篇语句通顺、表达合理的文章了,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插图 理解重点句义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义是掌握全文的基础,而理解句子是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句子呢?在教学时,加上要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来帮助理解句子意义。课文插图绝大多数是配合学习词、句、短文设计服务安排的,为加深理解可谓提供了好的参照。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为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挚的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一主题思想时,学生对“亲人”的离别之情难以理解,利用插图,让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走进插图,再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古诗《守株待兔》一文中的“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种田人等着是的神态怎样?插图描绘得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乐滋滋的他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兔子的到来,从插图中看到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这样利用插图理解重点句子,既形象,又直观,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运用插图 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

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科的重要任务,插图作为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性与教育性也是十分突出的,可利用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插图画着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追的敌人,虽然子弹、手榴弹已经用完,但他们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随着敌人的步步逼近,这时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即使是死,也要悲壮豪迈,就这样五壮士怀着对革命的信念,对敌人的愤恨,高声喊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纵身跳下悬崖,看到插图,结合课文,五壮士的壮举让我们心潮起伏,他们为了革命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鼓舞着我们。五壮士的这种崇高的品质,就是今天我们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他们对老一辈革命者为革命、为人民、为子孙后代幸福,英勇献身精神无限崇敬的思想感情。

总之,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它因课文内容而存在,是及其重要的课程资源。着为一名教育者千万不能忽视插图的存在,要充分认识到运用课文插图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应该很好地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地挖掘它的作用,让其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更好为教育教学服务。

推荐第7篇:浅谈初中历史插图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教学

历史这门课与其他学科确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历史插图很多,种类包括地图、历史照片、美术图、图表、示意图等,这些插图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插图中。

1在教学中运用插图的重要性

首先,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历史教材插图的大量增加,其目的之一正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此为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的必要手段。同时,教师在利用插图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疑问难,引起他们思考、联想,活跃思维,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运用插图,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去认识理解其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分析、想象,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并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去感知理解其他知识,如语文、政治、地理等,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插图教学。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编排新颖,插图颇多,真可谓图文并茂。

2利用教材搞好插图教学的途径

第一,教师要非常熟悉和理解书中的插图。“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对插图中的整体、细节全面进行琢磨、研究,大量翻阅有关资料,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历史事实情节,放大历史真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明晰的认知插图,了解插图,掌握插图,评价插图的内容和作用。

第二,设问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插图。观察是识图的首要步骤。学生对某一插图的观察应首先让其明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目的就不得不依靠历史教师巧妙设置问题了。而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在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及探究方法的指导决定着探究能否真正展开,问题的适度性、问题的价值性决定着探究学习的效果。笔者在让学生观察“狮身人面相”时,就这样设问:①这幅图给我们哪些信息?②照图上的信息逻辑,能指出他的神秘之处吗?他体现了古埃及怎样的习俗?这样问题一出,学生积极 1

思考,踊跃查找书上相关内容,各个学习小组也纷纷议论、酝酿„„这样的问题设置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教师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体验到了学习之乐,教师也从一味讲解、讲述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

第三,辅助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插图。识图离不开阅读。阅读包括对插图和文字叙述的阅读,两种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效。教材中有些插图文字说明比较抽象或者没有文字说明,学生阅读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加以讲解和文字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插图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再造想象,让学生初步形成图形形象及有关知识体系,这时学生再去阅读就容易得多。比如笔者在让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时。就这样给学生一段辅助材料:我们书上只选了“十字街头”的部分,这幅图总长5米多,共绘各式人物550多个,牛马驴骡等牲畜56匹,各式车辆20辆,大小船共20余艘,还有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目的是反映北宋时商品经济较以前更发达,同时已分散于全城各个城落„„当笔者把这段辅助文字交给学生后再让学生在图上寻找:有哪些不同行业的人?哪些不同式样的车辆、船只?哪些不同种类的店铺?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该图的价值有较深了解,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第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把插图制成幻灯片,进行电化教学,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例如在讲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时,可将插图《珍妮机、瓦特与蒸汽机、爱迪生与电灯》制成幻灯片,通过幻灯片把插图放大,再现这些发明的结构,让学生在了解。方法简单有效,但对学校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

第五,将插图配上适当的文字说明、作业练习,并结合课外相关的图片资料扫描制成软件,利用电脑进行程序教学、多媒体教学或者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学生要求都很高。但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推广的。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历史作为一门更替较慢的学科,学科知识、学科地位、学科作用等,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利用电脑这种现代化工具去传播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学,必能促进历史学科的发展。笔者在讲《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日》这课时,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内容,效果异常的好。在东南沿海以及内地部分城市的学校广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另外在沿海以及内地发达城市的部分学校还组建了网络教室,利用区域网、因特网学习历史或者访问与历史有关的网站,了解历史知识。这是今后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以上几种插图教学方法,各具特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教学设备,尤其要视插图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紧扣课文,大胆取舍,避免走入两个极端:忽视插图教学或插图教学方法单一;或者花大量时间讲解插图,削弱正文部分的讲解。二是弄清图意,准确讲解,力求生动具体。三是看图及时,因势利导,启发思维等。

3、巧用插图可以事半功倍

第一、以图为路,转入正题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教学《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流,身著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第

二、以图开路,突出重点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一课中,“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一目指出:为了打退敌人对根据地的反复扫荡,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创造出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独特方法———地道战、地雷战等。但掌握这些知识,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内容体现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路线的特点。在此《地道战剖面示意图》和《民兵布雷图》就起到了开路作用。地道战,是华北平原群众与敌人斗争的形式。地道,原为乡村干部躲避敌人的搜捕而设,后来发展成为打击敌人的坚固阵地,它还可以作为存放东西的仓库、安置伤兵的医院。为防止敌人的破坏,还有防毒、防水和通风的设施。原来仅限一家一户,后来家家相通、村村相连,有的长达几里。鬼子进村后,还没有摸清头脑,就遭到冷枪的袭击,深感头

3痛。地雷战,是根据地人民创造的另一种作战方法。地雷的种类很多,有挂在门框上的“抬头见喜雷”,吊在井里的“蜻蜓点水雷”,互相连接起来的“遍地开花雷”,小雷套大雷的“子母雷”,埋在公路上炸汽车的“飞雷”等。这大大小孝各种各样的地雷,炸得敌人滚的滚,爬的爬。在这场战斗中,人民群众不分男女老幼,一齐上阵,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这些内容,可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性,只要抓住这两幅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诱导,主题就会深化,重点就会突出,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第三、以图引路,突破难点

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像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旧课本尽管用了大段文字来说明,但学生却不易消化,教学中费时费力。而新编课本用了两幅图(如后图)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西周宗法制示意图》用一棵主干———支干———树枝衍生的大树,形象地表明了宗法制度的形成和嫡长子继承的特点。《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度示意图》,用金字塔的人像逐级向下缩小,人数逐级向下增多的阵形,表示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概念,言简意赅,把抽象、空洞的材料具体形象化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易掌握、印象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

初中历史课堂中注重插图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是完成初中历史所负担的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方法。因而,在初中阶段历史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历史插图教学。要将插图和使用讲述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插图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联想,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推荐第8篇:运用光盘教学心得体会

运用光盘教学心得体会

自参加课题研究以来,我在应用光盘中也有了一些体会。我认为教师要根据备课时确定的教学光盘播放方案组织教学,这时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指导和调控。不论采取什么方式使用光盘教学,教师都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活动的完成程度以及学生观看光盘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专心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要主动地、积极地调控教学过程,必要时还要适当修改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方案。

在观看教学光盘中课堂教学内容讲授的相关片段时,要通过学生的表现,重点关注他们的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理解,特别是有较多的学生表现出不理解的时候,就要在适当的时候暂停播放,与学生进行交流,弄清原因。如果是由于学生没有专心观看,就要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是学生对于光盘里的老师讲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就可以把学生不理解的部分重放一次,如果重放以后学生仍然不理解,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体会与学生进行讨论。千万不能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遗留问题,因为这样会严重影响后续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教学光盘中创设的各种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推荐第9篇:运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运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21世纪,网络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时间,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新宠,制作和使用课件在校园里蔚然成风,特别是公开课时。于是,许多学校的领导者响亮地喊出了“教学无纸化”、“让粉笔和粉尘远离课堂”这样的豪言壮语。但是,我认为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下面我谈一下关于这方面的心得。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课件的灵魂就在于课件体现的教学思想,遵循的教学原则及规律。通过模拟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加深,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教师在讲授问题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和电影片段,可以将教师从传统的费时费力又不出效果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学生的实践经验的不足。对于联系实际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实物展示、操作流程演示的课程,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教师要说明的问题,使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快捷、高效地接受新知识。

2、多媒体课件使老师传授知识的形式得到了创新。多媒体课件可通过音像媒体帮助学生自行掌握有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等信息,从而达到取代教师部分课堂面授的目的。集多媒体图、文、声、化的策略,以便于最大程度地达到提高教学。

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重视教学效果,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往往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重知识的讲解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所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紧抓教学的主题,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喧宾夺主。

2、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注意交互性,避免“人灌”变“机灌。” 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象有些教师所理解就是制作几张幻灯片,其实质就是将黑板板书换成幻灯片。制作课件时没有一个用于交互的按钮,从第一页开始一路放映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页面的跳转和交互。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现在的“机灌”模式,这样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这样多媒体的优越性根本毫无体现。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教师。其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授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总之,我将会适当地把多媒体的优点运用到教学上,以造福更多的学生。

推荐第10篇:运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运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睢县第三初级中学

杨学堂

我校十分重视教学法的改进和研究,并建了多媒体教室。这些多媒体教室的功能是将现代化的电子通信等设施运用于教学,它包括网络、电脑、音像设备(录音机、DVD机、音箱等)和实物投影仪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能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更充实,课时容量更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通过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实践,体会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也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运用中的局限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下面就从这些方面来谈一点本人的看法。

一、要正确灵活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关系

使用多媒体于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利用电脑设计好板书,可以使板书更加工整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可以节省书写的时间,使一堂课里增大信息量,学到更多的东西,记得更透彻,理解更深刻。这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也是目的。

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饮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四要素之间关系。

教师——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及知识的灌输的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控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识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方法。可见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仍然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不能让多媒体来简单地代替教师的授课。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课堂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开发多媒体软件,就是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更需要备好课 随着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变得虎来越迫切,教师通常喜欢用自己开发的课件,应用时会更加得心应手,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课件的必要性和科学性,防止课件的“文字化”、“过量化”、“单一化”、“杂乱化”及课件的不可操作性。教学软件制作与开发,其所花费时间往往是一堂课的几倍及至几十倍。因此,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不仅涉及到教育观念转变,也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实践已表明,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制作好教学课件是关键。我认为:

1、精编教案。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不仅是单纯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变化,还应从教学的整体来考虑。因此,教学形式、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同样教案编写须符合多媒体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更认真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把握教材要求,分析教学对象。

2、精选素材。课件的制作需要的教学资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对包括文本、视图、音像等教学媒体资源的合理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系统,储存到资源库中,以备教学时调用。对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自始至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融合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方法。在确定教案前提下,须编写制作课件的脚本,教学流程图,根据方案精心选择恰当的素材,如各种图形、动画、音乐等。

3、精心制作。有了好的教案,恰当的素材,要精心考虑制作方案,使教案与多媒体教学的文字、图象、声音等方面同步协调,力求优化组合,取得最佳效果。

4、精于操作。在课件制作完毕后,课前需多次练习操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操作得当,应用自如。

三、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教学容易使教学模式雷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几点:

1、在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感染学生。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计算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教学网络只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2、需要利用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让原来的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随课堂应变的能动性,使多媒体教学媒体制约师生的思维空间,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教学操作的设计,也就是教学流程的规划。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

在此阶段,应考虑到在教学中应使用网络的哪些功能,它们应该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以及调配网络资源信息库中哪些教学资源等等问题。同时,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流程。对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计,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学双方受制于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应围绕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为使用而使用,追求表面的华丽。

4、应注意使用多媒体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我们知道,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教学,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即使使用了再先进、再丰富的媒体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堂课,如果什么样的媒体都用上了,比如电脑、录音、投影等等,但是讲课的主题没有突出,逻辑性不强,难点没有解决,也不能算是一堂优质课。因此,我们必须主交分明,必须明确一切媒体都只是为了教学而服务的,并不是说只要用了多媒体教学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媒体的使用本身不可能代替教学的全部,它仅仅为教学服务的。

在多媒体实验教学中,我体会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的前景。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转变观念,应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改革中,不断加强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工作。

第11篇:浅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插图及其运用

浅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插图及其运用.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 本文由5sg3jt9gq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浅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插图及其运用

朱忠明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 广东东莞 523005) 新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丰富多彩的插图,如何最大限度的运用这些插图为化学教学服务?本文 摘要 从

1、插图的分类及特点,

2、插图的运用,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本插图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三个方面阐述了 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新教材 插图

新教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它的插图。不仅每一章的章首配有插图或 照片,而且还在课本的相关的正文旁安排了简快明了的插图、实物及科学家照片、生动活泼的漫画。 这些图、画、表、照片的安排不仅使教材内容表达形式上图文并茂,更加新颖活泼,增加了教材的 的趣味性、可读性,而且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条理性,降低了学生自学的难度,更能从较多 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以往任何一版的教材都无法比拟的。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插图组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呢?下 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1 插图的分类及特点

插图的分类 新教材中插图按形式可分为章头图、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图、物质的用途图、知识系统图、实验 装置图、待设计实验装置的图表、科技成果和科学家肖像图、各种数据、表格、线图、化学实物、科学漫画图和资料卡片等。其形式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精神,既给学生以直 观的感受,又对他们的形象思维起了很好的引导和点拨作用。 1.2 插图的特点 1.1 插图是课本的直观部分,是课本内容的有机组成,它既是对教材内容的形象化解释和直观概括,也是对教材内容 的补充和延伸,具有清晰明了,学生愿读易记的特点。如果认真地将新旧教材分析对比,我们会发现新教材的插图具 有以下一些特点。 1.2.1 知识体系上更加合理 新教材的插图更注重按照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来展示变化和知识发展变化的过程。比如在实 验方面更注重利用插图对化学变化的过程进行展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理解;在概念讲解方面添加了许多彩 色的网络图、概念图,从而更加符合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在知识介绍方面,添加了许多工厂、车间、工艺品、生 态„„等等方面的精美插图,譬如 P88 的自然界氧循环的插图。 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新教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 不仅文字叙述要系统化,插图也要体系化,也要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插图已经成为了传授知识的中坚力量。

版式设计上更加精美 生动、版式设计上更加精美、生动、更加有利于教学 与旧教材相比还有一个突出的版式特点是每个演示实验都插配了实验操作图,并用箭头指示了 实验流程,这对学生尽快熟悉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药品,了解实验过程,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大有 帮助。另外,新教材在装帖印刷上也很有风格,除了纸张质量大有提高之外,封面及插页都采用了 双胶纸,使图片更加清晰、逼真,还采用双色印刷,提高了教材的观赏性,对学生学习情趣也有非 常积极的影响。 1.2.3 插图形式上多种多样(见插图的分类) 插图形式上多种多样(见插图的分类) 1.2.4 文字补充材料上更加完善、科学、严谨 文字补充材料上更加完善、科学、我们仅从这个例子就可见一斑: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在新教材的插图中就有这样的文字描述 “蔗糖加入浓硫酸是,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相对于旧教材的“蔗糖炭化,体积膨胀”而言无疑更加完善、科学和严谨。 1.2.2 2 插图的运用

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 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过。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 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而且化学课本中 的插图还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 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 表格、插图。 运用章头图 创设教学最佳情境,营造和谐乐学氛围 2.1 运用章头图,创设教学最佳情境 营造和谐乐学氛围 创设教学最佳情境 用有代表性内容的照片或示意图作为章头插入是新教材的特色,它形象地给读者创设研讨化学问 题的情境,点明该章研究的主题或社会应用代表物,颇有创意,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章头图创设教 学的最佳情境,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知识的理解掌握上来,在一个和谐乐学的氛围中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如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头图是绚丽的烟花,烟花与金属有什么关系?这样引导,一 下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渴求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上来。 2.2 运用科学家肖像图 激励学生求实进取 献身科学 运用科学家肖像图,激励学生求实进取 激励学生求实进取,献身科学 新教材中设计有众多科学家的肖像图,教学中可利用他们的图像向学生介绍其事迹,教育学生像 科学家那样在准确、严格的科学实验中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科学事实和道理,提出科学的见解,并不断 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科学态度和顽强意志。例如结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章图 4-14 瑞典化学家—舍勒照片介绍科学家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敏于发现、勇于探究、不断创新的精 神。这样充分发挥图表的德育功能,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 2.3 运用实验装置图 学用结合联系实际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运用实验装置图,学用结合联系实际 学用结合联系实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物质的性质制法实验装置图,是教材图的主流,它将实验装置的设计,有关操作原理以图的形式展 示给师生,简明直观,增加了视觉效果,既有较强的示范性,同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可把识 图与分析图相结合,把识图和动手操作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并且还可通过看图 自学,不但能突出物质的性质,而且还可使学生对物质的用途印象深刻,这样学用结合,密切了化学知识 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4 运用示意图 化抽象为具体 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运用示意图,化抽象为具体 化抽象为具体,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在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新教材配有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其立意显然是为了避免从概念 到概念的灌输,而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抽象变直观,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攻克教学中 的难点。 2.5 运用数据表格图 比较分析、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 运用数据表格图,比较分析 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 比较分析、高一新教材运用表格进行知识比较多达 45 个,相当于原教材相关内容的 5 倍,而且新教材结合表 格的比较,还多次采用科学研究过程,逐层分析探究叙述方法来介绍相关知识以得出规律。表格具有表 述简练,线条清晰等特点,它对于培养学生归类、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大有益处;教学中还可灵活变通, 让学生结合表格,“看表说话” “看表绘图”,要求做到:用化学语言描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言简练。 这样既训练了思维,又可培养创新精神。 2.6 充分运用插图,对学生进行知识扩充 充分运用插图 插图, 高一新教材的插图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每一幅图都可以引出许相关联的知识,课前如 果能就插图做一些准备,将对学生进行知识扩充起到极大地帮助。

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本插图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本插图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

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摄录像手段让图片“动起来” 活起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摄录像手段让图片“动起来”“活起来” 运用计算机动态模拟微观粒子活动。新教材中有许多图片是描述微观理论的,对这些图片可以利 用计算机模拟,使静态图片转化为动画,让微观粒子“动起来”,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 理论。如在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新教材配有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在实际教学中我将这几 幅图片利用 flash 软件制作成动画,并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巧妙地将这些动画穿在了一起。如:首先提 出问题:电子是怎样转移的?然后动态模拟出钠的最外层转移到氯原子上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反应 3.1 过程。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些精美的动画画面配以生动的音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轻易攻克了这一教学难 点。 3.2 运用摄录像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 运用摄录像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 新教材中有些图片是用来描述实验的,这是因为有些实验需很长时间、有的还具有危险性,不适合 课堂演示;有些图片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如材料、能源、资源、环境),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去了解 社会,但实际上我们大多要在课堂上做这些工作;有些图片是工业生产简图,我们也不大可能经常领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录像是 生去工厂;这些都属于实践课程,但我们常常没有条件在课外组织这些活动。 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它是实践活动的真实再现,它使静止的图片变成了影片,图片由此活了起来。 我们 可以在课下时间录制那些花费时间长的实验,课上播放录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观察了实验过程,提高 了课堂效率;我们可以拍摄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我们也可以搜 集有关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录像资料,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的热情。 搜寻互联网让图片“美起来” 多起来” 3.3 搜寻互联网让图片“美起来”“多起来”、新教材中增加的这些图片内容新颖、趣味性强,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生动性。但也有不足之处 即:有的教学内容所配备的图片还不够丰富;有的图片由于是黑白的,图像不是很清晰,也不够美观等 等。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常常在互联网上进行查寻来丰富教材中的图片;并定期阅读科学杂志,搜集跟 教学有关的精美图片并扫描进计算机,做到随时取用。 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增加了许多密切联系社会的新科技内容,如:无机非金属材料简介;能源的 和这些内容相对应,增加了许多新的科学前沿图片,但科学时刻都 利用与人类进步;一些环保知识等等。 在进步,新的材料和产品总是在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学习,增加信息来源渠道,扩充或更新现有 的图片,力求将最新、最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新教材的大量图片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实践证明, 最大限度使用插图,合理运用各 种媒体手段赋予图片以活力,能促进学生完整化学概念、形成化学思维;用好插图,能使化学教学过程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用足插图,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 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弄清图表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

挥图表的功能,把图表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①》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2篇:作文插图

作文插图

教学内容:在作文的精彩部分进行插图,或画好后进行描述,形成作文。 认知目标:学习作文插图知识,了解插图的运用。

操作目标:学会简单插图及连续插图的表现方法,作品设计新颖、独特。 情感目标: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收集各种有图文的书籍、图片、画册等,再准备一些优秀的作文选,电脑、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中外名著吗?说说都有哪些名著是你喜欢的?现代大文豪的作品你们喜欢看吗?老师就比较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塑造的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已,阿Q等至今还留存在我的脑海里。同学们在读一些文章时,脑子里是不是也会出现一些有关主人公的画面呢?

将文章中的主人公形象及相关情节画出来,添加到文章里,这就是插图。出示鲁迅的作品。在现代的许多工作大文豪也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画上插图,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和大家学习作文插图。

二、讨论、交流。请同学生说说你对插图的认识,它有什么作用?它又有什么特点?

三、互动游戏。老师在这里有一篇学生的优秀作文,老师还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插图。你可以选择其中合适的插图,任意改变它的大小,进行添加游戏,添中在什么位置上由自己来决定。学生在进行动手尝试。在实践体验中感知作文插图的特点,如何合理地进行添加插图。

老师帮助归纳小结:

1、插图的位置多样,可以在文章的前面,也可以在文章的中间,或者在文章的最后。

2、插图的大小可以根据画面的留空,简洁明了。画单独插图时可画得丰富些。

3、插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装饰性的;也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四、创作设计。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优秀作文,添加插图,老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练习完成后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老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班级进行特色作文集选编,让更多的学生既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表现自己的美术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13篇:插图规范

插图规范

1 总体规范

1.1图序

插图应有图序,使用阿拉伯数字码,全文插图连续编码;分图也应标图序,使用(a),(b),(c)…字母码。

1.2图题

插图应有中英文图题,中英文图题含义应一致。分图图题只用英文标注于图注中。

1.3标值和标值线

坐标轴两端均应有标值和标值短线,标值应圆整、疏密均匀,标值短线应与轴垂直向内,不应太长、太密;由标值大小明确表述坐标轴增量的方向,不画箭头。

1.4标目

标目格式为:量名称(或符号)/单位符号,不应缺少单位。量名称用英文标注,一般不使用缩写字母,量符号用斜体字母标注,单位符号用正体字母标注。应使用规范的量、单位和符号。

1.5图注

如果插图中需要标注较多的文字说明,应把需要说明的文字用序号(1),(2),(3)…代替注于图面上,然后把序号所代表的实际意义以图注的形式注于图下,图注序号与内容间空半个字距。有多条曲线时也用(1),(2),(3)…标注,并加图注;但实验装置图、实验流程图中的装置编号用1,2,3…标注,并加图注,装置编号与装置名称间用“—”线。图注用英文表述,图注与图注之间用分号,最后不用句号。图注的排版应清晰、明确。

1.6其他

图内文字用英文著录,图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大图内不能套用小图。插图的长、宽比例要适宜。

2 各类图的规范

2.1简易函数图

有横、纵坐标轴,有标值和标目,有边框。函数图内曲线或折线一般不应超出实验点外,确实需要超出的,延长部分用虚线表示;坐标轴上相同的距离应代表相同的标值大小。

2.2谱图

只有横坐标轴及其标值与标目,无纵坐标轴及其标值与标目,无边框。谱图图题中不应缺少谱名,谱名采用英文缩写名称, 英文缩写名称的含义应在正文中说明。

2.3照片图

应标注有标尺或放大倍数;应附原照片而不是复印件。

2.4流程图

实验过程框图、程序框图等流程图应有表明过程动向的箭头。

2.5示意图

实验装置图、管路系统图等示意图可以不加箭头。

第14篇:为作品插图教学设计

为作品插图教学设计

柳河镇胜利小学 王晓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插入图片》,在前面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word文字排版、文档美化、版面设置等操作,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本课通过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进行设置,学习图文混排的操作方法,体验图文并茂的美观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能设置好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能调整好图片大小和位置。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图文混排表达信息的魅力,增强学生图文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及对图片大小、位置和版式的设置。 难点:裁剪图片。

三、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以前虽然学习过word软件,但对图片的处理并不熟悉;本课对技能差的学生帮助非常大,可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有一年了,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浓厚,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

四、教法: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半成品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

五、学法

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在班级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档案,回到家后我给我自己也做了一份电子版的成长档案,同学们想看看吗?想。播放课件。看了老师的成长档案,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那你们想要做一份自己的成长档案吗?想。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成长档案吧。打开桌面上的《成长档案一》

板书课题

看着老师的成长档案一,同学们思考:如果自己制作自己的成长档案,都想要往上边添加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好看的图片、自己的照片等),今天老师可以满足你们的希望,打开柳河县胜利小学的网页,找到老师的空间,可以下载你们自己的照片和好看的背景图片,同学们还记得怎么样下载这些图片吗?(右键-图片另存为-保存)。

新授内容

1.打开Word文档

老师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Word文档,同学们直接填写就可以了,以班艺萌同学为例,我们建立他的个人成长档案吧。

2.接下来让我们把他的照片插进来吧,这时候同学们发现问题了吗?我想把照片放置在右下角,衬于文字的下方,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格式工具栏了,选中图片点击格式文字环绕,这里有很多种环绕方式,同学们一会可以都试试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点击衬于文字下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来拖动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了。

3.但是我觉得现在还是有问题,这是班艺萌同学一个人的成长档案,不是这么多人的,我只想要这一个同学的头像就可以了,怎么要去掉这些不需要的部分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另外一个工具了。裁剪工具,当鼠标指针变成这个形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多余的部分剪切掉了。如果我们裁剪多了怎么办?还能回来吗?我们试一试。 4.学生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计算机桌面快乐成长档案一,在其中插入自己的照片,并且把照片裁剪到合适的大小,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插入照片,调整文字环绕,裁剪大小。教师单个辅导学生。

学生完成作业。

5.同学们都完成了快乐成长档案的基本部分。那么现在,我们能把这份快乐成长档案变的更加漂亮吗?同学们看一下格式工具栏里边还有什么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让快乐成长档案变的更加漂亮。我们看看图片形状、图片边框、图片效果这三个工具,看看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演示操作方法。

7.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操作,让快乐成长档案变的更加漂亮吧。

学生作品展示

现在又很多同学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现在谁想让大家看一看自己的作品?展示作品,点评作品。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插入图片的方法,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对于Word文档中的图片,我学会了什么?老师来说,看看同学们能做上来吗?学生操作。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完善作品,然后保存作品。下课!

第15篇:《美术》作文插图教学案例

苏少版第十册第17课 作文插图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本课以真实性、朴实性和学科性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本课是将美术与语文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为了使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生动的形象,在作文的适当位置配上精美的小插图,能使学生更深人地理解作文的情节,加强对主人公的认识。由于作文插图知识特别丰富,在一节课里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课的设计。力求做到课件少而精,不摆花架子,让学生学得扎实。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自由作画的快乐,汲取文学营养。

二、案例背景:

本课是将美术与语文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插画它是用来增加刊物中文字所给予的趣味性,使文字描绘的部分更生动、具体地活跃在读者心中。现在插图的运用早就超过辅助地位。但学生们对插图了解及其运用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明确起来。同时,五年级的学生们对任何具有挑战性的事情都很感兴趣。要求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但是,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这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学习障碍。另外,如何使作品设计新颖、独特这是需要学生们开动脑筋去思考的问题。

三、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作文插图知识,了解插图的运用。 (2)操作目标:了解插图及其运用,作品设计新颖、独特。

(3)情感目标:通过创作,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与重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

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带有图文的书籍、图片、画册等,再准备一些优秀的作文选、电脑、彩笔等。

●教学思路: (1)教学导人。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老师身边就有一本。(《昆虫记》五年级必读书本。随意打开有插图的一页)这一面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文字配上图画美吗?这么做好吗?为什么?

[设计思路]:用学生熟悉的书目插图,感受插图的魅力(图文并茂)给文章配上图画,就使文字语言变成具体画面,文章有关内容一目了然)

师总结:将文章的主要形象或相关情节画出来,添加到文章里,这就是插图。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17课 Ppt1(相机板书:17作文插图)

(2)欣赏

过渡:其实我们阅读的很多书籍都给文章配有插图,我们可以从这些书籍中学习到插画的方法。

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插图。 Ppt2(相机讲解其它表现方式)

②图画放在文章中的位置也很重要。

③过渡:文章一旦有了插图,就会吸引我们阅读,是那些图画吸引了我们。所以插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画好插图,我们来学习一些方法。

首先,挑选你认为的主要内容或有趣情节表现Ppt3;

其次,布局安排上,我们要安排好文章与图画的主次关系;Ppt4: 我们还可以把插图设计的新颖,有趣些。Ppt5(比如我们书本上的这张插图,当中的有些地方是可以打开,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画面,而这张插图居然可以伸缩,真是太有趣了。)

[设计思路]:运用课件欣赏世界中外名著中的插图,感受作品独特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美术教学是视觉艺术,一幅插画的韵味只有通过视觉感官才会有感触。在教学中欣赏经典作品,不仅可以感受作品的魅力,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构建浓郁的艺术氛围,学习到插画的方法。学生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会自发的挖掘其人文涵养,从而深刻感受到一种人文精神。

(3)学生活动

过渡:了解了这些插图的特征和绘画方法后,大家是不是也想小试牛刀了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学生在进行动手尝试,在实践中感知作文插图的特点,如何合理地进行添加插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学生的作文Ppt6,(请生读)老师还画了许多漂亮的插图,你觉得哪些适合用在这篇文章中?(相机点拨)

师:插图的画面一定要符合文章的内容,Ppt7这篇文章的插图就画错了一个地方,你能找出来吗?师:画面与文章不相称,我们可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师:文章与画面布局合理,绘制要精美,主要形象的创作有特点,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文插图,你们看Ppt8,你觉得这幅插图画的好吗?为什么?(这幅画面的文字部分太空,而图案也不精美。)

[设计思路]:针对这节课,我的方法是体验式学习。学生的游戏活动是围绕知识点展开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体验插图的运用,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学习过程是愉悦的,在其中也解决了这节课的知识点。

(4)归纳总结

师:通过以上的欣赏和游戏,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绘制要求呢?

相机板书:

1、构思形象

2、构图安排

3、场景添加

(5)创作设计

(提前发放六篇不用题材的作文片段,50份)师:学习了这些经验,懂得应该避免的问题后,我们就来画作文插图,大胆尝试一下吧!创作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作业要求:Ppt9:作业要求以及作业建议。(同步示范《昆虫记》中的插图)

[设计思路]: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首适合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学生的欲望。用不同题材的作文片段,不仅减轻了作业难度,而且还会呈现丰富的作品 (6)展示作业

创作完成后,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老师点评。(适时表扬) (7)课后拓展

师:插画它是用来增加刊物中文字所给予的趣味性,使文字描绘的部分更生动、具体地活跃在读者心中。现在插图的运用早就超过辅助地位。现在我们再多了解一些插画在其他领域发挥的作用。Ppt10 [设计思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还将学习内容延伸,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又回到生活中。

六、教学后记和反思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我力图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探究、想象、交流、创作中主动获取知识。本课以营造良好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为主线,主要根据学科的整合采取“启发式——引导法”,加深学生学生的认识。以创设的几个不同要求的教学情景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游戏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热情。

这节课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师生互动比较默契,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这得益于教学光盘的使用。在课前我观看了教学光盘,也下载多个教学课件来学习。教学光盘上的每一个课件都与教材相配套,其内容突出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而且还补充了很多教材上没有的信息,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教学光盘中除大量文字、图像以外,还插有动画影视片段等,这就节约了我制作课件所需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又从现存的光盘中学到了制作课件的一些技巧,思维受到了启发,对光盘中的活动进行改造,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水平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优质光盘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把新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知识结构中去,努力把“得意的课堂”奉献给我们的孩子。

第16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插图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插图教学

现阶段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初中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必开的课程,同样也担负着素质教育的任务,打开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可以发现一个醒目的特点:教材图文并茂、插图丰富生动。据统计,初中六本历史教材中肖像、图画、拓片、摄影、文物、模型等插图近千幅,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学生不可忽视的内容。接触教材的初中学生大多数在十二至十五岁之间,正处于天真烂漫、好动、好奇时期,也处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大好时期。在对初中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插图教学,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拉近学生同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较真实地感知历史,形成对历史的表象,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达到三者的统一。

由于诸多原因,历史课在初中阶段并不受重视,但作为教师,却并不能因此不重视备课、忽视历史教学,而应发挥历史教师自身的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对于课堂中插图方面的教学,众多教师都作了有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着忽视插图教学或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历史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借助生动的历史表象来把握具体历史特点和本质,抽象思维是运用抽象的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需要浅化历史概念,选择典型的、生动的历史插图,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氛围,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去处理教材中的插图,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从不爱学、不会学历史渐渐地向爱学、会学历史方面转化,并以历史课为突破口,带动学生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如地理、美术等科的兴趣和动力。

插图教学中对插图的选择十分重要,并不是所有插图都必须重视的,都会对教学效果起作用。对插图的选择我认为应遵循“据史读图”的原则。要根据插图对历史知识的讲解、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作用,来选择插图及插图教学方法。对于插图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据史读图”的原则,即选择哪幅插图、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历史知识的传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德育功能的实现更合适。

下面就来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插图教学方法:

一是教师直接分析讲解插图。这是大多数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教师对插图的背景、内容等准确讲解、生动形象地刻画历史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思维,进行情感熏陶。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较喜欢,听课认真,并能恰当地根据教师讲解与插图内容展开丰富合理想象,但这种方法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并容易导致在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等。

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插图及说明文字,并让学生根据插图内容思考问答题或者用简洁语言、描述插图内容,发现其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历史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历史教科书只提供图片,而不附任何思考题,由于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则不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影响对插图、教材内容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图片,恰当地提出思考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初一上册《东汉的统治》这课时,讲到光武帝“整治吏治……清廉官吏”这一个知识点时可以指导学生看插图《强项令董宣》,并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分别描述一下插图中三个主要人物:湖阳公主、光武帝、董宣。待同学们踊跃发言后再归纳出:湖阳公主傲慢无知;董宣不畏强权;光武帝表面要惩罚董宣,实际上内心十分赏识他。经过讨论以后,学生将对“汉武帝加强法治、鼓励官吏严以执法”有了一个确切的认识。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在于耗时太长,学生容易开小差,因而要求教师注意组织、控制教学过程。

三是指导学生描画。针对初中学生的好动心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某些插图进行描画,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讲到北京人人体特点时,会提到插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我在一个班上让学生阅读插图及说明文字,在另外一个班上让学生拿起彩笔,对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进行描画。这两种方法,学生积极性都很高。在课下调查时,发现采用描画教学的班上的学生能准确描述北京人头部特征,效果略好于另外一个班。这种教学方法最大优点在于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好动心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历史地兴趣,形成历史表象,起重要作用。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操作中经常有学生描画时画蛇添足,如给插图中的人物添胡子,穿衣袍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控制学生的描画时间和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碰到以上现象要及时制止,讲清事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是把静态的插图动态化,使历史事实“活”在图上。抽插式活动地图、填补式地图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例如在进行《甲午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狂潮》这一课教学时,可把《时局图》制成填补式地图,把代表各国列强的动物制成单片,让学生贴在地图相关的地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瓜分中国的列强有一个形象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动态化。历史是过去的事物,学生认为历史不可捉摸,利用这种方法,让静的事物“活”起来,充分地展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教师讲解历史漫画、战争形势图、出使途径图等。例如讲张骞出使西域,讲到两次出使,学生不易区分两次的途径,若采用“把静态的插图动态化”分层次分步骤演化出使途径,学生就有一个牢固的印象。

五是把插图制成幻灯片,进行电化教学,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例如在讲解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时,可将插图《侵略者的暴行,引起农民的愤怒》制成幻灯片,通过幻灯片把插图放大,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了帝国主义者残暴行经。学生通过这种插图幻灯教学既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又清楚了解了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这种教学手段值得推广,但对学校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

六是将插图配上适当的文字说明、作业练习,并结合课外相关的图片资料扫描制成软件,利用电脑进行程序教学、多媒体教学或者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学生要求都很高。但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推广的。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历史作为一门更替较慢的学科,学科知识、学科地位、学科作用等,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利用电脑这种现代化工具去传播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学,必能促进历史学科的发展。我在讲《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日》这课时,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内容,效果异常的好。在东南沿海以及内地部分城市的学校广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另外在沿海以及内地发达城市的部分学校还组建了网络教室,利用区域网、因特网学习历史或者访问与历史有关的网站,了解历史知识。这是今后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以上几种插图教学方法,各具特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教学设备,尤其要视插图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课文,大胆取舍,避免走入两个极端:忽视插图教学或插图教学方法单一;或者花大量时间讲解插图,削弱正文部分的讲解。二是弄清图意,准确讲解,力求生动具体。三是看图及时,因势利导,启发思维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插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应在不同的场合下得到体现。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理解,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听讲、阅读、描绘历史插图资料去感知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表象,并能用插图资料简单论证历史,初步形成历史思维。在历史插图教学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思维上的吻合,力争通过教学,让知识内化到学生的思维中,让学生会学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中注重插图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是完成初中历史所负担的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方法。通过插图教学,发挥形象性、启迪性、条理性等优点,充分创设一种历史场景再创造境界,提高学生的记忆、想象、思维、综合分析等能力,并进行唯物主义史观、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因而,在初中阶段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也不应忽视历史插图教学。

第17篇:小学语文的插图教学

小学语文的插图教学

插图资源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无疑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语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辅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

语文 插图 教学

插图资源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无疑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语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辅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插图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材插图有效运用现实意义

1、利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语文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兴趣。插图与文字相比较而言,有着艺术形象的可视直观性,容易取得读者的认同,赢得读者的信赖,并作为视觉语言让读者在不假思索之中接受。所以当学生面对语文课本时总是先看插图,由插图激发阅读课文内容的兴趣,引起图文之间的思维互动。“配置插图,可使教科书具有跃出的生命,不仅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且成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教师在教学当中可利用插图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配有不少作者像的插图目的在于让学生领略作者的风度和气质。如果没有插图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只能依赖课本的注释和教师的零星补充,学生只能“知”其人而不能“见”其貌。有了插图,才能使抽象认识和形象认识结合起来。学生目睹了作者的风采之后,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人会作出怎样的文章呢?教师在这时候趁热打铁带着学生去欣赏作品,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会有更加深刻地感受。教材中有的还配有很多关于课本内容的场景图,通过初步了解场景图学生产生了阅读全文的强烈欲望。

2、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是与德育、美育相统一的教育。美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现重在陶冶而不是传授,这得靠学生主动去接受美的熏陶,从而引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向往。“美育”的趣味性来自美育的感性、形象性,美育过程始终伴随着生动可感的形象,始终伴随着对生命形象的体验。”文字很难完全实现这一目的,而插图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它对于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陶冶、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插图的阅读过程是主体对图画进行观察、体验和想象的过程。目前,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单就图来说都是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如人物的肖像精美的风景国画、真实传神的动植物照片,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因为是插图,所以在审美上就不单是一副图的作用了。插图往往和课文从形式、内容、意境上构成一种审美氛围,学生可通过图文互动如看图说话、给文配图等形式培养学生审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图片不同于文字图片具有形象性。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

4、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其任务和学生的需求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习语文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情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文中的插图恰恰提供了这种实践的条件。利用插图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教师在语文插图教学过程中可以贯彻这一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参看插图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1、运用插图,训练朗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文课本上,许多精美的插图都画出了课文中最感人最经典的一幕,学生对这些插图很感兴趣。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插图,配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如情境,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鼓舞,受到感染。当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形象感知后,再进行朗读,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凭借插图,启迪思维的方法,做到“看”、“想”结合。

思维是学生智力因素的核心,没有思维的智力,仅仅是一种本能行为。因此,教师凭借插图,启迪思维是教学的本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古人说:“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质疑是创新的前提。重求异,增添学生的创新灵感。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多向性的。学生便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求异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大特征进行训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3、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所谓说话能力,不是简单地说出图画内容,而是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有组织地用书面语言把插图内容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当然,这种说话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长期不断的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获得表达能力。

4、运用插图,帮助记忆。

古人曾经说过:“记忆是智慧之母。”的确,记忆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词句,加深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些难度。课文中的插图,既反映课文内容,又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这些学生记忆的好材料。

第18篇:语文插图在教学中

也谈语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睢宁县菁华学校高中部

张宏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语文插图的妙处。教学之余,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目录前的插图仔细研究了一番,猛然间,似获至宝,欣喜不已。语文插图内蕴丰厚,别有洞天,它不仅仅是插图,更是一种文化,正因如此,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于插图的作用问题,我国著名的作家、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曾间接地表述过,他生前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做了插图,非常的形象生动,可以说与鲁迅先生的文章搭配的天衣无缝,更直接地传达出了文本内的东西。他自己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不难看出插图的作用。遗憾的是,笔者在这个时候才体会到编者的良苦用心,实在惭愧。苏教版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分为:人物图、书法纂刻、影视剧照、风景山水画、诗意画等几类。他们在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

一、插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

语文插图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如果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并能够准确的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合理的想象,那么就能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从而走进文化的多维圈。比如教材《一滴眼

1 泪换一滴水》中的插图是巴黎圣母院的全景图。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仔细地去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这一建筑宏伟、雄奇,风格独特。如果这时老师再外延一些有关欧洲建筑风格的知识,讲一讲哥特式和巴洛克风格的区别,我想也许会激发个别学生在建筑方面的兴趣。如果觉得这样做在教学中没有什么必要的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为什么雨果要以这样一个宏伟的教堂的名字作为书名?有什么深刻用意?经过老师的引导,会激发学生对15世纪欧洲历史的探索。再比如,在讲《秋声赋》一文时,我让学生看了文前的插图,是欧阳修的画像,在观察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的回答是忧愁、哀伤。此时我又进一步发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整个的画面以朦胧为主,所以人物的心情也应该是忧伤的,这应该是绘画的一种技巧。该生的回答让我很惊喜,他的感受很对,从回答中也能听出他是懂绘画的。如果这时老师再说一说,这在绘画中叫做渲染,绘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如:白描、细描等)。就像我们学习诗词中的表达技巧一样。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插图就是一种文字,甚至它比文字更容易让人感受、更能深入人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不但能丰富整个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累的习惯。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这种“积累”的种子种下去,结出来的将会是令人艳羡的知本,这对学生来说将终身受益。所以我说,语文插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二、插图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修缮德行。

高中生的教育,我认为,德行的培养重于知识的传授。司马光也曾对德与才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由此可见,品格的培养、德行的完善对于一个人的作用。那么,对于高中生的德育问题,除了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诲外,我觉得插图教学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课文前的人物插图,其中的人物都是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的伟人或文人。像中国杰出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教材中《发现》的插图就凸显了他作为革命战士的一面。他那紧蹙的双眉,严肃的表情,冷峻的目光,还有那满是红烛的背景,无疑在告诉人们那是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那是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革命气概的显现,那是不灭的红烛,是前赴后继的爱国精神。像史圣司马迁,教材中《报任安书》的插图,凸显的是一代史学家的典范,他白衣束带,手握书卷,神情坦然。从插图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他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向命运屈服的人格魅力。再比如,一些名家的字帖,虽然它们没有肖像图来的明了,但是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感受到书法家的德行。像苏轼的《丰乐亭记》、《赤壁赋》等字帖,运笔不同,各有千秋,但总的特点是,“妙在藏锋”、“淳古道劲”、“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是“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从字帖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不断的超越自我,敢于创

3 新的精神和他豪放正直的人格。可见,书法是“达其情性,形其衷乐”的外化物。由笔者的浅析可见,语文插图的优势在于让观图的人用心去意会,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重视语文插图,潜移默化中,一定会完善学生的品格,修缮学生的德行。

三、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他就是实践这一句话的典范。其广义相对论就是在头脑里做思想实验时发现的,而后才被科学实验证实的。现实既然有如此鲜活的事例,那么,对于高中生,该如何去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呢?我个人认为,插图教学可以发挥“补白”的作用。如:笔者在教学杜甫的《兵车行》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从军出征的人与家人离别时的悲戚心情,在“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句诗后加入了一幅插图,让学生去想象当时生离死别的场面,去体会离人间的纠结心情,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反馈,我发现给学生们一幅图片让他们去想象,进入情境,这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要好得多。诗歌教学讲得越直白就越没有意境,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结合插图去想象。况且,我个人认为,诗歌本身就是让人想象的,否则我们很难用现代人的思想去感知古代人的情怀。再如,教材中《春江花月夜》一诗的诗意画,看后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那夜的静谧、那月的皎洁、那春花的馥郁、、那江的波光粼粼都可以通过想象

4 呈现出来。当学生沉浸其中时,又怎能体会不到“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雅韵?在教学中时不时地插入图片,让学生去想象,并让学生去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久而久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劳永逸的财富。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景,恰当地运用插图,让学生放飞思绪,插上想象的双翼,就会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慢慢地学生就能够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此乃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插图本身就是一行行文字,一篇篇文章。一幅金代武元直的《赤壁图》传达的不仅是画家高超的的绘画技艺,更是古人放远山水、纵情自然的浪漫情怀。走入其中,扑面的是徐徐的清风,入眼的是高悬的明月和峻拔的山峦,入耳的是不绝如缕的箫声,入怀的是无穷尽的自然,入心的是人生虚诞的感慨,这些都是插图反映出来的。

“图像在文化传播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符号,也一直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巨大的解读潜能”,所以我说语文插图意旨深远,它有同文字同等的价值和地位。现行的《新课标》一直在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阅读和个性阅读,所以教师要切实重视语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把插图作为促酶剂,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自我的个性化解读,锻炼学生的分析图文的能力,以美促美,以美创造美,如果“美”出来了,那么我想整个的教育意义就出来了。

第19篇:初中英语课插图教学之我见

初中英语课插图教学之我见

邓云英

摘要:英语教材中的插图是教科书显性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激发想象力,实现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使用插图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

关键词:插图;英语教材

教材中的插图是指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起补充、解释、说明作用的图画。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形象、具体、直观而且透着趣味的图画,他们不仅丰富了英语课本内容,而且直观形象地说明了课文的主题,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感观上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得具体而实在,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用好这些图片,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趣味,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课堂气氛难以活跃。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利用学生对插图产生的好奇心及新奇感激发来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例如“仁爱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2 Topic 2 SectionD 中第二部分是学习一些食物的单词,有sausage(香肠),strawberry(草莓),ice cream(冰淇淋),potato chips(薯片),sandwich(三明治)等等,有些单词相对来说还比较长。如果仅仅让学生单纯地记住这些单词无疑会显得枯燥无味,并让学生失去兴趣。而配上和这些单词相对应的食物插图,学生们能够立刻被这些图画所吸引。这不仅省去了查找字典翻看中文意思的时间,也让学生感觉到熟悉、亲切,感觉到英语就在生活中。由此,学生由被动去学变为主动要学,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插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利用插图,扩展词汇、练习句型

课文中有些单词和句型用中文意思去进行解释,只是以字解字,只能是死记硬背,很难真正理解。如果借助插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明白。例如Unit 3Topic 3 1b Pair work有六幅图,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自己写出do some washing, do some cleaning, do some reading, do some writing, do some shopping 等词组,并进而归纳出“do +some +doing”的句型。

2.利用插图,掌握语法知识

每一个语法点只纯粹靠讲解和做练习巩固是不够的,因为每—个语法点都不是孤立存在。因此在讲解系统语法的一个点时可用插图的形式把整个相关概念呈现出来,这对学生理解语法是非常有利的。例如Unit 4 Topic 1 2 Work alone利用插图把一般形容词和特殊的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呈现出来,这样即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法,也可以避免学生以后在使用的时候用错。

3.利用插图,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的插图有些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或课文重点的再现,形象逼真、内容深刻的画面再现了文章内容,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的影像和文字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握课文内容主要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Unit1 Topic1 Section C 1a 是讲述主人公Ann 热爱运动,三段文字再配上五幅关于运动方式的插图,使文字也变得形象起来。

这五幅图中,第一幅是Ann骑着自行车(go cycling);第二幅是Ann 背包旅行(go hiking);第三幅是Ann 在体育馆内做运动(do exercise);第四幅是Ann 挥着棒球棍(learn baseball);第五幅是Ann 在跳跃(take part in the high jump and the longjump)。五幅图像一幅连环画似的把整个文章串起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

4.利用插图,了解世界文化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呈现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化,这些也都在英语教材中的插图上有所表现。例如Unit 2 Topic 3Section B 介绍各国的文化遗迹,在教材中的插图有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埃斐尔铁塔,英语的大笨钟,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秦陵兵马俑。有些专有名词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课标中对此类单词也不作要求掌握。那么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形象的插图来了解世界各地的建筑,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三、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利用插图,培养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为口语表达和作文。插图是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和写作的素材,教师可让学生根据画而进行简单叙述,或照着图画缩写、扩写、改写课文等。例如Unit 3 Topic 3 Seciotn C 2a部分是由六幅小图构成一幅组图,图上主人公是Kangkang,每一幅图都有一个时间,分别是6:30;8:00;9:50;20:15;14:20;11:30,同样每幅图也描绘出了他的动作。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时间点和动作写一篇关于康康如何度过它的一天的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利用插图,培养理解能力

前文已提到利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相应地,插图也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Unit 2Topic 1 Section C 1a 部分有两幅插图,第一张是Michael 痛苦地躺在病床上,一只脚被吊起,旁边站着医生;另一张是Michael开心地躺在病床上,一只脚被吊起,旁边站着他的同学们。通过对这两幅图观察和分析,可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20篇:谈语文课堂利用插图教学

谈语文课堂利用插图教学

语文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根据课文内容所特配的,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些形式多样且风格各异的插图介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对照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以课堂合理运用插图为例,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见解。

一、合理运用,吸引注意力

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一节课有一半的学生是在“走神”中度过的。如果让色彩鲜明的插图介入教学就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虽然篇幅不长,却能写出浓郁的端午气息和赛龙舟的壮观场面,表现出地域美和风土人情之美。如果仅靠阅读文本,学生很难感受到端午节的愉悦气氛。课前我以插图作为导入对象,让学生先观看插图,再感受赛龙舟的气氛,同时提出问题:“端午日的气氛浓厚吗?怎么看出来的?通过插图和文本对照能想到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很快就会找到与赛龙舟有关的语句,也在脑海中形成这样场面:选手之间和锣鼓手之间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以及拼搏的劲头;两岸的人群摇旗呐喊;雄鸭与善于游水的茶峒人在河水里追逐嬉戏。而最终作者就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描写,还原原汁原味的湘西质朴民风。以插图和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激发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因此,在授课前有效利用插图就会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迎刃而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效果。

二、图文并茂,探究理解

“世界上不缺美的东西,而是缺少去发现的眼睛。“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按照顺序、主次以及细节来观察插图,不仅能获得情节表象也能根据文本进行想象创造,借此来增添文章的情节生动性。当教师开始讲解课文时,学生们对整个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由于初中生正在接触新鲜词汇,许多词语的意思不是很明朗,对课文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插图却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首先教师讲解插图,让学生们以插图为切入点了解文本。这样学生的主观思想意识就会与文本的内蕴形成良好的融合,教师也能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节奏,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插图都是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文本的内蕴也会展现在插图中,因此,相机使用插图能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文本。

如讲《苏州园林》时,教师的授课目标就是学生自主探究深层次理解文本,学生在探究理解过程中遇到关于描写苏州园林长廊以及花墙的内容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就暴露了。以“隔而未隔,界而未界”这句话为例,学生的理解都不是十分准确。但如果在课前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插图中的苏州园林不论是拍摄角度还是意境层次都让人赏心悦目。学生对美的事物都有一种向往,有了向往才会去揣摩意境。首先从主到次观察,让学生讨论文本结构以及描写顺序;再结合“布局统

一、宏达壮丽、艺术风格独特”等语言就能让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进而在感受园林之美的同时也提升了审美能力。

三、妙用插图 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插图毕竟是静止的,无声无息的。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动静结合,构想图上景物、人物的生命力。如鲁迅的《孔乙己》,笔锋犀利、语言老辣,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对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由于创作年代较远,初中生很难理解文中的意蕴。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利用插图来让学生走近孔乙己,让精彩画面呈现在图纸上,学生了解了人物,了解了时代,自然就能悟出道理。

《孔乙己》的七幅插图是丰子恺先生精心创作的,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图画,有次序地引导学生走进小说的语言世界。如咸亨酒店中的人物,孔乙己穿着长衫站在柜外喝酒,观察图片中孔乙己的穿戴和喝酒的方式,以及周围人的表情,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孔乙己喝酒的方式与穿戴是矛盾的吗?鲁迅先生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孔乙己在教人写字,给孩子茴香豆,又在反映孔乙己什么样的性格和心态呢?在课文的最后出示孔乙己最后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插图,让学生对比前后插图,最终理解,孔乙己的描写,是在揭示披露一个人最沉痛的悲剧不是他已经陷入到一种悲剧的处境之中,而是他在自己的悲剧处境里已经彻底丧失了反抗自己悲剧命运的精神意志。应牢记的是:人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才是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正是小说的悲剧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插图现在已经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各项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泗洪县第四中学)

运用插图教学心得体会
《运用插图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