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7 08:34:3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阶段如何加强计算能力的教学》

培训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4年5月25日

本学期,我校王仁国老师于2014年5月21日对我校所有教师进行了“小学阶段如何加强计算能力的教学”的校本教研培训。我受益匪浅!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向我们展示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过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计算法则的掌握;重视算法指导,在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上下功夫。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忧化。

三、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定要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四、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

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如每节课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纠正,还要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完成“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的任务呢?下面,就数学课中数感的培养谈一谈我们高段数学组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不少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个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不达标,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而个位数的乘法也即“乘法口诀”训练不到位,就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同理,每一个内容口算能力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连口算能力都得不到很好培养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我们数学组有老师还采用了课前2分钟交换出题解答的方式来提高“口算”能力,我感觉比较好。

2、不用固定的语言文字来概括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获得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学生可以用各种算法进行计算,只要是合理的算法,我们都要鼓励,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笔算与估算结合,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把估算作为现代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既能为学生数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符合学生今后的生活需要。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感受到了估算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应用。在老师反复的讲解下,我们的学生反而对估算无所适从,在我们的过度教学和刻板的评价下,使估算教学偏离了它的初衷。教师精确计算的意识远远强于估算,教学时,重视学生感悟估算的意义、体验估算的价值,按教材程序让学生蜻蜓点水式讨论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结果,主要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如何精确计算上,估算就会教之无味、弃之不能。为了让学生在估算不失利,我们对学生进行“聪明”之法教学,使其能正确估算。

推荐第2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4页上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随便上来,直到符合图意。)从而了解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北厍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吴江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北厍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推荐第3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肖冬梅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交流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

一、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特别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生性好动,喜欢乱跑乱叫。即使在课堂上随意性 也非常大,想说就说,想下座位就下座位,这是儿童本性,教师不要太着急。我们要从课堂常规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堂会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既要认真倾听老师的引导讲解,更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每节课我都会选出上课最认真听课的孩子进行奖励。其他孩子也会自觉的静下来认真听讲。

2、养成会自我检查用行动告诉老师的好习惯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和书写能力等存在差距,大家完成练习的时间就不一致。这时先完成的学生就可能坐不住了,会随意说话,会以许多方式去影响别的同学,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影响学习效率。我先批改好先完成同学的作业,让他们回去订正好,再让他们去监督未完成作业的孩子去完成作业。 让他们去当小老师帮助后进生。 这样就分解了老师的教学压力,成绩好的孩子也找到了成就感。

3、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狭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的缺乏更是难以准确表达。这就需要老师加强数学语言的锻炼和引导。一年级以直观的图形模式呈现出来,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我在教学看图列式这类题型时,先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意义。问题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一遍, 循序渐进的把题意表达清楚说完整。

二、保护儿童的童真,对学生多表扬少直接批评

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老师充满崇拜,老师不经意的夸奖就会让他们兴奋许久。

1、注重表扬的技巧和时机。同样是针对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的注意和效仿,比直接批评就管用的多。我以前上课时发现同桌两个同学都不认真听讲,点了其中一个同学的名字,但另一个同学却依旧无动于衷。后来我尝试换另一种方式,发现有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了,我就会说×××坐得很好,特别认真,话音刚落,发现全班同学一下子都坐得端端正正,精神抖擞地望着我,被表扬的孩子更是特别专心,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2、注意表扬方式,物质的奖励比口头的鼓励更有魅力,课前我会准备一些小红花、五角星,奖励几个表现突出或进步明显的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作业100分,书写优秀的同学盖印章,一个月累计一次大排名,对排名前十的孩子进行物质奖励。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1、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建立起师生间的亲密关系。课间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玩幼稚的游戏,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喜欢上你了,自然会听你的话,喜欢上你的课了。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不同的比赛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强,爱表现,不愿掉队。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课堂练习房间环节中,多设置一些小组竞赛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减少学生的疲惫感,让学生注意力保持相对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课堂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材编排体系看,游戏活动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在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游戏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游戏环节中, 我会挑选表现突出的学生与我一起示范游戏,这也是对学习认真的同学的一种奖励,同时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再让分组合作游戏,在游戏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教有法而无定法”上面只是我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很不成熟,只是希望引起大家对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热爱这项工作,热爱天真的孩子,只要我们用心去努力,大家会感受到教学的快乐,得到应有的收获和意外的惊喜的!

推荐第4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开县汉丰一校:熊炳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2、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新教材从选材上就已经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教师在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是什么后,根据本班或者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和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知识的应用与再创造得以完美的结合。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 1 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足球、魔方、牙膏盒等这些东西却十分熟悉,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进行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在生活中出现在哪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要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

3、“互动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简单的灌输,盲目地的“填鸭式”教学,不再是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而应创设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的模式。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组织—讨论、指导—练习,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师生共同活动。课堂上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提问不少于10人。同时还应当为学生创设 2 条件,引入小组学习的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学生学习方式

1、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形式化。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当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就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新教材中很多练习题都是给一幅主题图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就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讨论交流的条件。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老师时而穿针引线,巧妙点拔,适时评价。学生也才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展。我认为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宜四人为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间充分交流,又不至于因人多嘴杂而忙中生乱收获甚微。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已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数学新教材的编排上也体现了注重 3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随处可见的 “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例如在讲授加减法的过程中就应当尽量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3、打破常规,乐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活泼的气氛。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去放任自己的思想去插上创新的翅膀,也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次要善于开发资源,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我为学生安排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这些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积极性也很高。经过他们的描绘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让人感叹孩子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在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还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推荐第5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今年我担任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根据一年来的感受和积累我觉得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师生课堂的互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2、数学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从教材的选材上已经注意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各种球,魔方,牙膏盒等东西比较熟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他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

-1-

心得体会

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方式

1、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是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习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将一段,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就是书上的例题一步一步的看,边看边思考,例题是怎么说的,书上的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然后让学生完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例题的意思。

-2-

心得体会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3-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3月30日,暨计算教学课例及讲座在真龙镇中心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认真观摩了一线优秀教师展示以计算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精彩的说课和反思,聆听了专家们关于计算教学的讲座。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份量也最重,也是提高及格率的措施之一。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一节计算课,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三、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

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3350÷345”,已经有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 改变课堂上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如每节课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纠正,还要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例如,计算125×8÷125×8,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算式的细节(数据的特点)影响,误认为是两个“125×8”相除。

四、学生间互帮互助,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目前,每个班中都存在着一部分后进生,都让教师一一辅导,对于农村教师而言,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做到,所以,我选择班内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子,一帮一地辅导,每天做3~5小题,由小老师批改,出现错误有小老师讲解。这样既解决后进生畏惧老师的心里,又让小老师占在学生的角度讲解,后进生容易接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小老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学年过去全班的计算能力整体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榕右中心校 杨飞 2018.4.2

推荐第7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浅谈几点。

一、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 力 要 集 中 ;其次 ,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做到这点,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教师除了要能言善辩还得眼观八方。能言善辩:要能用生动有趣语言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激发出学生想去学的兴趣。眼观八方:上课时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并能用最婉转的语言进行批判的同时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二、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教 学中 时 常 采用 的 方 法 是 :将 题 目 细 化 更 有 利 于 学 生 思 考 ; 二 、语 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四、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 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浅谈几点。

一、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 力 要 集 中 ;其次 ,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做到这点,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教师除了要能言善辩还得眼观八方。能言善辩:要能用生动有趣语言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激发出学生想去学的兴趣。眼观八方:上课时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并能用最婉转的语言进行批判的同时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二、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教 学中 时 常 采用 的 方 法 是 :将 题 目 细 化 更 有 利 于 学 生 思 考 ;

二 、语 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四、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 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推荐第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习

比如《认识图形

(二)》将学生们分组,让大家来玩拼图游戏,看看这些图形能够拼成什么样的新图案,然后分组展示,说说自己的小创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数学情境中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三、在竞赛中,紧张积极地学习

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多鼓励多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推荐第9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

在这一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一年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一年来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这一年是快乐、充实的一年!

推荐第10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定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在这一学期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很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两个月多的时间,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使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带他们到校园里参观:数一数花园里的花朵、操场边上的树本、数教学楼,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学生数数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障,首先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 1

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

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5.重视细节方面的教育,体验成功的喜悦。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在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同时,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辅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今后我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第11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古称算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上课好动,不遵守纪律,爱玩小东西,开小差等等。刚开始时,对于毫无教学幼儿经验的我,有相当大的难度。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向她们学习,不断钻研新课标,还通过上网,接受学校培训等渠道,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半年的教学,我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有不少收益。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记录下来,成为一篇优美的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通过积极鼓励和表扬,让小组里面的优等生自愿帮助差生。在练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在组内交换做,交换改。通过出题,做题,改题,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3、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游戏有很大帮助。尽量把知识点教学活动,转化成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担任一(1)、一(2)班数学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热爱、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且多听取意见,务求精益求精。

本学期,我任教一(1)班、一(2)班数学,我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制定学科计划,并落实完成。下面将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自觉提高业务素质。我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仔细体会新课标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参与课改研讨,拜师学艺,出外听课、学习。

二、合理使用教法,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新奇,他们往往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习惯小学纪律的约束,再加上他们调皮好动的特点,往往会违反一些纪律,做错一些事情。我先从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1、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集体合作游戏。在上“分类”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分类,把女同学分为一组,把男同学分为一组;以及按形状、颜色等分类时,自己分工,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领悟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互动,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爱想象是人的本能。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留有思考空间。老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如老师教学8可以分成7和1,7和1组成8后,让学生自己探索8还可以怎样分?几和几组成8?学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12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任教的班级是一年级。由于是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学期,因此,课堂上除了进行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没有受过幼儿教育,因此,在各种学习行为习惯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培养,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优点:

1、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还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采用“幽默”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的能力。

3、认真批改作业,并认真地写上等级和鼓励性评语。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常规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校本教研”,通过同伴互助、问题交流会、自学、发言等各种教研活动,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2、教学中设计的练习题和题的类型太少。

3、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习惯,要求不够严格。

4、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不够。

5、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得不够及时。

三、改进措施:

1、在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加充分地进行备课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将知识进行全面性地渗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

2、每单元系统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将多设计一些练习题,并不断地变化题目的类型,增强学生理解题目的灵活性。

3、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书写规格、整洁度等进行严格要求。

4、利用课余时间多对后进生进行及时地、有效地个别辅导,帮助后进生进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刚接触一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教材,初步学会估算。

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培养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内的 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 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 ,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 “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个苹果,把其中2个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5个苹果,送给x x 同学2个,还剩3个。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再如: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 “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能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的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完成练习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一半过去了,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在这一学期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很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两个月多的时间,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使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带他们到校园里参观:数一数花园里的花朵、操场边上的树本、数教学楼,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学生数数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障,首先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5.重视细节方面的教育,体验成功的喜悦。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在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同时,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辅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今后我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4页上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随便上来,直到符合图意。)从而了解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北厍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吴江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北厍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4、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

在这一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一年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一年来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这一年是快乐、充实的一年!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测评。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对学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13篇: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多样化的练习

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

传统的计算教学只追求量不考虑形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熟练计算技能。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计算课与应用题课、几何课比较相对枯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授课之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其目的是脱离模仿,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智力高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练习的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14篇:浅谈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河西堡第三小学 柴永鑫

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提倡算用结合、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才能做到扎实而不失灵活,计算教学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精彩纷呈呢?下面结合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生有效操作,理解算理

案例1:义务教育课程标注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

师:观察27+5与27+2有什么不同?(突出各位相加满十),像27+5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呢?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小棒来帮助我们计算。

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探究27+5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内交流操作过程。

学生代表上台操作。

生1:先算7+5=12,再算20+12=32。(先把7根小棒和5根合起来是12根,够10根捆一捆,一捆零2根,再与2捆合起来是三捆零2根,是32根)。

生2:先把27凑成30,从5根小棒里拿来了3根,与27根合起来又够10根捆一捆,现在是三捆零2根,是32根。

1 生3:见5根小棒想到与5根凑成10根,从27里拿出5根,与5合起来是10根捆一捆,再与二捆零2根合起来是三捆零2根,是32根。

生4;从27根小棒里拿出25根,5根与另外5根合起来是10根捆一捆。现在是3捆,再与2根合起来是三捆零2根,是32根。

上述案例学生的摆法虽然不同,但都有满10根捆一捆的过程,从而悟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把握进位加法的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难点的突破,如果仅仅进行语言的描述与分析还不足以实现对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目的,有必要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因而,通过捆小棒描述满十进一就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这也成为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这一课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学具的直观操作揭示了满十进一的形象化理解。

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时要适当增加学生操作明理的机会,重视交流建模的过程,加强运用练习的力度,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为抽象算法铺路架从而突显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二、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更要提倡算法优化

(一)算法多样化要保质保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种理念下,算法多样化成为了计算教学的一大亮点。意图是为了改变原来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发展,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

2 学现象,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光环下,教师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千方百计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事先预设好的方法,实在想不出来教师就引导,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

案例:2:义务教育课程标注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

出示例题13-6=?

师:请大家口算13-6,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6+7=13,所以13-6=7。

生2:13可以分成10和3,10-6=4,4+3=7。 生3:还可以把6分成3和3,13-6=13-3-3=7 生4:6-3=3,10-3=7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再想想,仔细地想。(教师边说边掰手指) 生5:我知道了还可以一个一个地减12,11…… 师:这个方法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6:摆小棒,先摆13根,再拿走6根,然后数一数,还剩下7根。

师:你真爱动脑筋。

生7:我可以摆三角,摆圆圈……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罗列了7种算法,看似

3 算法多样化,其实学生完全是为了迎合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而绞尽脑汁,多种算法虽然终于在教师“千呼万唤”中始出来,但是有思维价值的算法又有多少呢?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算法多样化不等用于一题多解,更不是算法越多越好。教师不应该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一味的强调算法多样化,更不能为了实现算法多样化而用手势、眼神去诱导学生说出他们脑子里已经又花掉的思维层次较低的算法。因此算法多样化并不是算法越多越好,既要保量,更要保质。

(二)在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要择优而用

课标在分阶段内容里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也强调要重视口算,而且在口算的速度上有一定的要求。要提高口算速度,算法必须优化,学生只有掌握了高效的计算方法,才会有一定的口算速度,为后面的笔算打好基础,为后续学习打牢基本功,才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算法多样化,应该有评论,有选择,选择出最佳方法,让学生从小学会择优而用。

三、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 持之以恒,坚持天天练

4 有的教师认为口算易教,不注重教学上的研讨,训练时断时续。学生认为口算易学,算完了事,态度不端正。家长认为口算题错了,是孩子粗心,不影响孩子的成绩,不够重视。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要领会大纲精神,明确各年级的具体要求,要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加强训练。利用数学课上的前五分钟,作为口算训练的时间。采用视算、抢答、听算等形式强化训练。这样做会使喧闹的教室立刻安静,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从而提高口算的效果。

(二)分散集中结合练

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三)口算教学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练习,激发口算兴趣 单纯的计算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只是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致使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特点,注意口算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改变口算的单调性、乏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视算、听算等形式,采用的教具、学具可以是固定或活动的口算计算板、

5 口算箱、口算卡片、口算表、口算大转盘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新鲜口味,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多种思路,通过表格还可以发现各种计算规律。另外还可以运用竞赛和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使学生“乐算”。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与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关系密切。为此,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书写不规范,他们在计算时,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如:6和0、1和

7、3和8;有的写得过淡,或擦擦写写,写写擦擦;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据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长此以往,具有了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会降低很多。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时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

(三)培养学生巧妙估算的习惯

6 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判断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四)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计算时做到三核对,一是题抄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核对,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数要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做到万无一失。这样学生就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正确。

总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二0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第15篇:一年级数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张黎星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新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在这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中,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这半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这半学期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布置口算题目及课堂抢答形式,及时沟通、督促。经过这半学期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看题意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看题意,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懂题意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一直坚持到现在,我突然发现少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看懂题意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分隔开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2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半学期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这半学期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我想这是快乐、充实的!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

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

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测试。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的

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

讲解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分类讲解。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

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举一反

三、运用知识。

第16篇: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心得体会

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心得體會 ﹝內容提要:﹞

在數學教學中,在數學教學中怎樣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對於提高 學生的一般數學能力和全面提高數學教學品質,有著深遠的意義。因 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就成了數學教學中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 一。為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採取多種措施和方法。本文 從加強計算教學,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多樣化的練習,重視學生學習 習慣的培養等幾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做了較為詳細 的闡述。

﹝關鍵字:﹞興趣習慣基礎提高計算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品質,學 生的學習的品質。同時《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了關於“使學生能夠正 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於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 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教學要 求。縱觀全國小學數學試題,涉及計算內容的題目在一份試卷中均占 85%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 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但實際計算中,學生普遍有 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並不是不會做,而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那麼,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怎 樣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對於提高學生的一般數學能力和全面提高

數學教學品質,有著深遠的意義。怎樣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我根 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習的基礎。

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做, 從而達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從調查中,可以發現,喜歡數學的同學是從喜歡數位開始的。正是 由於喜歡上了數位,才去鑽研它,進而理解它﹑掌握它,最後終於能夠 克服它。因此,我在教學中滲入遊戲。如:在“比較小數大小”的教 學中,我以遊戲《機靈的小數點》出示,讓學生玩樂中獲取知識,鞏 固知識,知道小數點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平時, 我在教學中,積極準備數學競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接力比賽, 搶優秀小組等。

另外,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我還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 例,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 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 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學生從樂中得益,從樂中長智,不知不覺就迷上了 數學。

二.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濃厚的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促進劑。學生常會在愉快、歡樂的氛 圍中,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 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 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 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1、認真審題的習慣。對於應用題,大多數學生還能認真審題,但對 于計算題,有的學生卻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 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數位、符號,往往出現運算順序錯 誤,抄錯符號或抄錯資料。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 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資料和運算子號。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分三步走: 一要審清數位和符號,並觀察它們之間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內在聯繫; 二要審清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三要審清計算方法的 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資料的特點,聯繫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 算,不能直接簡算的可以通過分、合、轉換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後 才動手解題。

2、專心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寫的題目,都 要及時校對,做到不錯不漏。試想,題目都抄錯了,結果怎麼可能正 確呢?但在計算中,學生抄錯數位或符號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記得, 我在開學初二年級的一次檢查中,40 個學生在試卷中出現抄錯數字 或符號的達16 人次之多。從那時起,我就對學生的抄題有了嚴格的 要求,並制定了相應的獎懲措施,如果作業有連續五次得優秀,就可

以得到一顆五角星,滿五顆五角星就可以獎到一本本子;剛開始,如 果哪一次作業中出現有三次或以上抄錯現象,就把那次作業從頭至尾 抄寫一遍。以後,則提高到出現一次抄錯,就從頭再來。這樣,一方面 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學生抄題要格外小心,做到及 時校對,以免出錯。另外,我還要求學生做到三核對:題抄好後要與 原題目核對;豎式上的數字要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橫式上的得數要 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從那以後,在每次作業或考試中,類似的現象 已降到最低點,大大地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3、積極驗算的習慣。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驗算 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苟的態 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於 每一個加數;在減法中,差和減數應都小於被減數等等。作為教師, 可以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抄題寫數立即查;計算時反複查;脫式時 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當然,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 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 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

4、及時訂正的習慣。作業中的錯誤,若是共性的,可集體糾正;若 是個別的,要讓學生自己改正過來,並認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 免今後再出同類錯誤。學生還可以自己收集錯題,做成一本錯題集, 經常複習察看,以防出現類似的錯誤。

5、養成規範書寫的好習慣。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 格式要規範。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子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 范,清楚。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 要對齊。

另外,教學中,還應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範的書寫格式可以表 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子號。 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 在後;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三.注意培養學生口算能力,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首先,掌握方法。如:運用數的組成計算10 以內的加減法;用 湊十法,計算20 以內的進位加法;做減法,想加法;轉化為整十數 加減一位數;轉化成20 以內的加減法;把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轉化成 一位數減一位數;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根據乘法分配律進行 口算;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 力。

其次,設定目標堂堂練。每節數學課,教師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 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 分鐘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準備一本 口算本,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形式變換多種練。學生方面如:自算,自己找口算題,在 規定的時間內,看能算對幾題;互算,同學互相出題算,或一個同學

出幾個同學算,比比,看看,來提高口算能力;反復算,通過反復的 練習,口算能力自然會提高。教師方面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 答口算、口算遊戲、“對抗賽”、“接力賽”等等。

總之,在21 世紀的今天,學生知識的獲得已不能僅靠在學校中 教師的傳授,學習知識需要靠學生自己的不斷努力、探索、發現。因 此教師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 新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必須清醒我們頭腦的殘留封建 意識,改變專制的教學方法,營造民主的課堂學習氣氛,保護學生的 自尊心,保護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讓學生敢說、敢問、敢做。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恢復那種創造發明 的非凡能力

第17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伊旗第五小学 刘岩璇

3月9日、10日,暨计算教学课例及讲座在伊旗第二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认真观摩了一线优秀教师展示以计算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精彩的说课和反思,聆听了专家们关于计算教学的讲座。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一节计算课,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

我们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改变计算教学过于依赖于情境。

改变课堂上牵强附会的情境设置,影响教学的进程。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 综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新知是原有知识经迁移、变化、综合而成。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没有必要去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情境来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体系之中。

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十几减8”,已经有了“十几减8”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

2.改变“走形式”的算法多样化变。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独立思考。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关注质的提高。目前,计算教学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维,从质的方面提高。

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定要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3.改变不重视口算的速度的现象。

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计算课每节课前进行3—4分钟口算练习,

总之,这次听课的感受是:还原真实。计算教学不能过分依赖于情境,算法多样化要把握实质,若出现偏差,会导致不良后果。计算教学还是要重视计算方法、技巧、速度及口算能力等基础,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18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春秋小学 孔艳艳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春秋小学 孔艳艳

2015年11月16日、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的济宁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专题研讨会活动。此次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本次研讨会分为三个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六位来自济宁市不同地区的优秀教师代表以计算教学为内容的现场授课;第二个环节为授课教师说课、互动研讨、专家点评;最后由济宁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教研主任申科长作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报告和总结。此次学习体现了真正的互动与交流,听课的老师可以将自己对此节课的看法用短信的方式参与进去与专家现场交流。现就此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第一 , 两天下来,我发现,几乎每一位上课的教师都进行了独特而又精彩的导入设计,既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游乐场”,又有投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更有因地制宜的“航模比赛”。我们常说“情境创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最好的呢?我想,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必须能和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还要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促进理解。如果情境结束之后,与教学内容没有关联,则该情境就不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如果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很好地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那么,无论它是华丽也好,简约也好,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激起学生浓厚的探求兴趣。“优质的教学绝不是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这么简单,它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既要关注探究,又要关注思考,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我忍不住想,假如我们能从孩子最近的知识领域出发来导入,也许比任何花哨的东西都来得实在,看起来毫不起眼,实则匠心独具。

第二,在计算教学现场授课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现瑞老师上的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这一节课,有很多我学习的地方。她并没有创设过于花哨的情景,而是根据本节课需要单刀直入复习有关简单的口算乘法练习。接着她出示课件分层次呈现主题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再利用学生上台摆一摆,说想法,主动探究口算简便算法,并及时做好方法总结及知识整理,教学例2时,用直观的小棒图动态演示算法过程,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算理;在巩固练习时,加入乘数交换顺序的情况,体现算法的多样性。教师语言生动到位,言简意赅,教师评价、生生评价自然贴合,学生理解算理清晰明确,对于知识的掌握扎实有效。

第三,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以来给教师、学生的感觉就是“枯燥”,尤其是计算教学,更是让人觉得乏味,所以,传统的小学数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提高熟练计算的技能,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绝大多数学生只会做“一种题”,一旦题目发生变化,即使依然用同样的方法,往往也手足无措。曲阜市实验小学的孔娟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四年级上册的笔算除法课,这部分内容,我曾经在以前的教学中也听过,但听下来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累”,老师教得很累,学生也学得很累,而且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学生根本无法总结出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种方法来试商,最终只好老师自己总结,再由学生“死记硬背”„„结果多数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灵活运用于实际。所以,在课前,我对这一堂课十分期待,孔老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最后由学生总结出这样的几句试商的口决:一二舍,八九入;凑十凑五把商试;四舍商大减去1;五入商小加上1。

上公开课的教师面对台下的“观众”,就算是没有任何奖励的诱惑或是惩罚的威胁,哪怕仅仅只是出于自己小小的虚荣,也要将课堂弄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每次听到这样的课,我都忍不住想: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将每节课都上成这样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这样的课,由于教师太追求完美,太注重表现,结果变成了教师的“表演课”,我不敢妄言这样做的对错,但我觉得,对于一个听课者来说,要听就应当听最“原生态”的课,听这个教师最常态的课,那样才能真正说明问题,因为,教师的课,是为自己的学生准备的,而不是为教室后面的评委或是领导准备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能充当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得到。从这方面来说,任何课前的设计都一定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因为我们无法预知课堂上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数。如果一切都必须按照我们事先的预设来进行的话,那对学生的创造力来说,就是一种扼杀!这是每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老师都不忍去做的。教师走上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看到了优秀教师的素质,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只要用心对待教学,用爱对待孩子,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就自己的传奇!

第19篇:数学计算教学论文

浅谈计算教学的误区和解决策略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计算技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重算法轻算理、重视机械计算、轻视情感态度的倾向,影响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误区 策略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作用。长期以来,无论老师如何苦口婆心,总有一部分学生算不对数;学生认为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枯燥无味。如何让教师教得得心应手,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计算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对计算技能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知道怎样计算?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即算理与算法的理解及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二是计算的熟练程度。即计算速度。而且课标明确指出:计算准确,会用准确的方法计算,是计算技能最准确的要求。即准确第

一、速度第二。当前教学中存在两个倾向:

一是重算法、轻算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在计算

方法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课堂上呈现了多样化的算法,却忽视了计算的精髓——算理的理解。应该意识到,算理就像枝叶繁茂的计算数的根基,只有树根深扎,才能滋养出富有智慧、创造力的算法。

二是重苦算、轻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算教学同样不例外。而在日常的教学中,面对计算能力很差的孩子,很多老师让学生把错题重做或加倍惩罚。试问这样的苦算怎会能让孩子们“爱”上计算?反而只会让孩子觉得计算是个苦差事,以致避而远之。

二、计算教学中的误区

(1)教学过分依赖情境。

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教学在课堂中使用很广泛。而真正计算教学成为了课堂的“配角”,他们片面的认为计算教学需要设置情境,缺少了情境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情境设置就会牵强附会,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口语训练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影响了教学的进程,使计算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2)“多样化”成了“形式化”。

注重量的增多,而未注重质的提升。学生展示了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就得到“满足”,而不管思维层面上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而学生喜欢的方式是固定的,没有变化,有的孩子甚至没有掌握

基本的计算方法。从短时期来看孩子弄得计算成绩有所提高,但是计算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3)课堂练习时间少,分配不合理。

上课时间短短45分钟,有的教师“满堂灌”仍然是普遍的现象,很少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翻来覆去说计算的方法或者是自己一直演示计算,而没有让学生实际的操作,这样的课堂挤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成。

(4)口算受到“不公正待遇”。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但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口算在试卷中的分值较少,有的教师便对它另眼相看,往往只重视分值较多的笔算和四则混合运算,却忽视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

三、计算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只重视计算法则的记忆和运用,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课堂经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题目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要让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计

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学的魅力。

(2)设置好计算的“最近发展区”。

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教师应根据学习的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习,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进行大胆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就运算而言,加法是减法和乘法的基础。就知识体系而言,学生学了整数以后再学小数和分数。因此,在学习新知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3)保证适量练习。

设计丰富的训练题型学习,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

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证一定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4)不同的题例采用不同的方法。 (5)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能力,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算式的意义,突出计算的应用性,而且还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常常能够听说:“学生其实会做计算题,就是太粗心。”经常听家长说,他的孩子难题会解,简单的计算题却总出错。其实出错的原因不能简单归于粗心,而是没有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

计算:①8÷56-56÷8;②8×4÷8×4 有的学生一看就写,第①题等于0,第②题等于1。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运算性质,定理的一知半解,只大概记住表面形式,用的时候就乱了套。在小学教科书中有许多法则、公式、定理,这些都是计算的依据。在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它们的本质规律,这样就可减少出现以上错误。

(6)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

惯会长远地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做为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改头换面培养应该渗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中。作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比重很大的计算数学,计算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往往老师和家长把计算错误归结为孩子的粗心。我认为要提高计算课教学的实效,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为学生创造干净、整洁的书写环境。

有的孩子桌子上的东西一大堆,放的乱七八糟,写作业时,作业本放不整齐,一会书本掉下去,一会儿笔套掉下去,思路总是不停地被打断。因此,要求学生写作业时,桌面一定要收拾干净,除相关的书、本、笔外,其余的东西一律不放在桌面上,保证一个宽敞的书写环境。

2、审题的习惯。

筛选信息,确立关系。每节课在情境创设中,应为学习提供的情景信息不局限于两条,引导演生认真审题,提取有用的信息,都在于培养学生会用信息的习惯。根据问题,选择相关信息,根据要求解答。选择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有三种,即:口算、估算、笔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重最多的是口算,在教学中根据例题引导学生在掌握口算的基础上,运用估算,引出笔算,使学生明白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灵活的选用计算方法。

3、检验的习惯。

检验是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是通过观察要看数学、符号有没有抄错。二是要看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不能时紧时松,甚至放任自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一生学习的重要保证,学生将终生受益。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它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扎实有效的做法,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要看清误区,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爱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 [2] 伊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3]戴阳.《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第20篇: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总结

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总结

大两间房学校

张宝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在操作中揭示算理。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

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熟练计算。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有效。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

2、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3、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 3+8、4+7 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 3+7 , 11-5 ;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式容易错,例 34+6 与 34-6 ; 34+2 与 34+20 。针对这些容易错的算式,我都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低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

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我采用以下方法: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

2、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 ;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

4、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学生,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采用合理、科学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力。

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