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八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5 08:35:2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八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工作总结(优秀)

八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工作总结

刘媛媛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要过去了。回想这学期的分层教学,有很多感触。

本学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多次调整,试行了多种教学方案。

在本学期初,实行的是班内分层。由于补习班的特殊性——临时组班,所以实行起来又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是分组,原计划是每班抽取一定的人数,其中再分三个层次(A、B、C)组成一组。但是,由于各个班的学习程度有差异,结果分组出现了问题:有的班没有A组,有的班没有B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自主性,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是一味的教师讲学生听,结果因为授课内容不同和时间的限制,上课就出现了冲突,因此以失败而告终。

接着,根据教室的条件,我又想到了分班。即,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将他们分成两个班(A、B班),在不同时间上课。由于他们都处于同一层次,上课按同一进度、同一教学内容来上课,就避免了上课冲突的问题,成功的实现了教学的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对两个班分别进行不同的备课、授课,布置不同的作业,进行不同的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对于基础差些的班级(A班),教学目标设置便低些,而且上课基本上按照新课来上,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也比较细致,注重导入、类比,以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这样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点。由于A班的学生成绩较差,学习自信心可能会不足,所以在上课以及作业批改中,我特别注重适时恰当的运用激励性语言,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闪光点进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我还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指导改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学习的态度也有很大的改善。

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B班),要求就不同了。因为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所以授课更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讲解例题时更注重讲授数学思想方法。有些题目比较简单只需要适当的点拨,他们就能领会;有些题目比较复杂,就给他们讲解题思路和方法,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他们大部分是优等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上比较容易出现“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正确恰当的处理课堂的“生成”,保护他们的创造性。

对于A班的教学,更要求教师具有亲和力,多给学生关心,多给学生激励和引导,使他们获取成就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于B班的学生,在数学专业知识方面就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你自己在这方面都不能精通,怎么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提高呢?另外,还需要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便处理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五一之后,由于天气炎热,中午学生容易犯困,所以学生要求两班合并,都在下午上课。于是,两班又混合了。这时,我又想到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他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绩各有差异,A班、B班学生各一半。这样分组的目的是让他们互帮互助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由于A班的学生是倾听型的,上课不爱回答问题,B班的学生是活跃型的,上课回答问题特别积极,所以他们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A班的学生很不适应B班的上课风格,所以反对和他们一起上课,结果两个班出现了矛盾。因为他们都不愿中午上课,A班的学生最终忍让同意了合班。通过这样的分组上课之后,不仅解决了两班之间的矛盾,而且避免了两种上课风格的冲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次实验上课是处理试卷。我先给他们15分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集中反映上来一起解决。因为各个小组反映的问题可能不同,这个小组不会的问题,另一个小组可能会,所以我让学生当“小老师”帮助他们讲解。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每讲完一道题,我再加以补充点评,给学生以鼓励。这种上课方式很受学生欢迎,结果又吸引了一批学生去上课。学生多了,这种上课方式又出现了弊端,很难组织。因为这种上课方式只适用于小班。随着学生人数的变更以及不断的摸索,最后又重新进行了分组,按班级分组,根据班级人数,每班分成两组或一组,每组八个人左右,这样便于组织和管理,而且可以实行班内分层的教学方式,每组分三个层次(A、B、C)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监督、相互辅导,进行以优补差。这样既节省了辅导时间,又可以使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我觉着班内分层可行,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工作量大,而基于学业水平的分层教学,分层之后比较固定,可以进行统一的授课,减少了分层备课的麻烦。只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班,需要教师具备不同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以便胜任相应的教学工作。

以上是我个人的小小经验和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以后的路还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推荐第2篇: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我于2002年起开始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二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分层递进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

分层递进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并在学习中表现为达成目标所作出的积极行为。因此,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是辨证的也是统一的,而分层递进教学正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

2 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按课型确定分层

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育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

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而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2)按教学内容分层

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

3 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 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3)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4)练习、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 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5)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价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1)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2)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3)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4)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浅谈

[导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摘要: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一个班级中,特别是农村中学,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学生无论是在智力方面,还是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还很大。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如何对“差异化”的学生实施数学教学,如何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树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本文从几个侧面谈了作者对此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广大同仁多加批评指正。 关键词:差异 分层 教学 信心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还特别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使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同一个班级中,特别是农村中学,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学生无论是在智力方面,还是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还很大。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初中生则显得更为突出。如何对“差异化”的学生实施数学教学,这给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何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树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观呢?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同班、同年级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因人而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教师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数学课堂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依据: 1、社会因素: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又加之因为新城改造的缘故,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对待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上学无用的观念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明显,同时新课标又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2、学生情况: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的三个目标,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和体能等状况不尽相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认知的多元化等因素决定于学生发展目标的分层,因此在尊重学生个体差

6 异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原则,有意识地将平行班进行学生分层尝试,争取学生个体进步,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

3、心理学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4、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布鲁明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爱好,情感,动机和注重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我国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只要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鲜明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让活泼的学生主动和协地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分层教学得以实现并突显成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六个理念之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这些理念表明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分层教学模式正适应了这一要求。那么,初中数学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不吝赐教。

(一)透视学情,划分层次

层次的划分必须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情,这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

13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分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第二、对授课进行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如初二代数例题,分解多项式 16 对于C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

14 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 );(2 ); (3) 16 ,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C层次的学生掌握,第 三题要求A、B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C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 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太好,对C层次的学生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A、B层次的学生,尤其是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第

三、对学生进行训练分层 1.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从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

(2 )

(3 )

(4 )

学生训练时,老师不易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A层次的学生选做(2)、(3)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学生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

15 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每周一练的题目可分为A、B两种,印在同一张试卷的正反两面,方便学生选择。 2.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 在初二几何中的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鼓励C层次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我提出问题: 梯形中位线有没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类似的性质呢? (要求学生画图探讨和讨论,然后讲出答案或猜想答案)学生讲出答案(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梯形两底之和的一半)后,我把学生讲出的答案作为命题板书在黑板上,再要求学生就这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然后抽一个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自己所写的关于这命题的已知求证。该学生板书后,通过让C层次学生提问,该学生作答,老师再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所写的已知求证。 已知: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MN 求证:MN∥BC,MN=1/2(AD+BC)

接着,我要求学生写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 。(要求: A层次学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B层次学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C层次的学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我作引导1: 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引导后检查A,B层次学生有多少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2: 如何把你画的梯形转化成以梯形中位线作为它的中位线的三角形? 让学生讨论这问题后再去证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A层次的少数,B层次的多数,C层次全部还是不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3: 如图 在梯形ABCD中,过D,M作射线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得△DEC.引导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B层次部分,C层次的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16 我再作引导4: 如图(上图),能不能证明线段MN是△DEC的中位线?点N已是DC边的中点,要证MN是△DEC的中位线先要证明什么?

提问B,C层次学生,学生答出:要证明点M是DE边的中点即DM=EM.我再问:要证明DM=EM先要证明什么?(提问B,C层次学生) 学生答:要证明△ADM≌△BEM.够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提问C层次学生,直到他们答对为止)

然后,抽一位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对这命题的证明过程。学生板书后,我请A,B层次的学生纠正。要求C层次不能写出证明过程的学生认真看黑板上正确的证明过程,鼓励他们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并让A,B层次的学生回答。最后,为了使C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再讲解一次这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过程。

接着,检查A,B层次学生对这个命题的另外的证明方法,抽其中部分学生讲解他们的证明思路。我板书出学生所讲的证明思路,并作评价和纠正。

第四、分层指导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学习很轻松,课后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且学习成绩很好,但有些学生学得很辛苦,几乎放弃了所有课余时间在努力学习,但成绩还是不理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形成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智力问题,学得辛苦的学生智商并不低,而且在某些方面比成绩好的学生反应还要快,只是这些学生上课时大部分不能专心听讲,由于没有领会课上的知识,导致课后化了不少的时间都完成不了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好。长期下去有部分学生就会形成我比别人笨这种心理,慢慢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尤其C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首先,确立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状态确立合理的目标,科学调节学习的强度,科学分配学习的时间,培养学习的兴趣,绝不仅仅是跟在教师的指挥棒后亦步亦趋,从而在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17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错,但必须改正,切不可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说一些伤学生自信心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呀,已经讲了多少遍了,这么简单的题目还不会做,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看别人学得多好,你在学什么等等之类的话最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还会令这些学生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在分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能解决的题组,至少让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我和别人一样也能做,而且也能做好。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及时加以改正,少批评,多鼓励。让学生在心灵上能愉快地接受学习,从而自主有效地投入学习,慢慢地进入良性循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喜欢,越学成绩越好。

第五、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A层次的学生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对B、C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总之,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次题组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分层教学使整个课堂的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状态,中差生起点低,新的知识容易掌握,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优等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这样的教学使得各层次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第3篇:数学分层教学

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数学学科“分层—导学”教学模式

一、研究的背景

(一)教育改革的呼唤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也迫切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目的之一。为了使教学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构建新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是绝对值得尝试的一种研究。数学课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数学课程理念、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二)数学新课标的推动

数学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信息技术不仅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工具、是学生学的工具、是学生的认知工具与情感发展工具,而且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建构数学内容体系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进而引发人们重新思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打好基础与追求创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进一步促使人们思考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与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三)校情、学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备。学生主要来源有:纯农民家庭、街道居民、个体户、征用土地的拆迁户、外地借读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本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在教学评价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才能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四)目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数学学科教学模式

1.“引导—发现”模式: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活动—参与”模式: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索,参与实践,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3.“讨论—交流”模式:是对学习内容通过问题串形式开展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

4.“讲解——传授”模式:是以教师的系统讲解为主脉,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5.“分层——导学”模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则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二、研究的依据

(一)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

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水平,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它们之间则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从儿童的潜在水平开始,通过教学将潜在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教学就是通过是潜在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而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教师应该清楚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二)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认为在传统的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当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

(三)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分层次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

(四)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构建相应的课程,要求课程内容的安排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也就是由以考虑系统的学科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考虑为不同条件的学生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它主张“软课程”模式,主张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适应学习者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选择最有利于其身心协调、有利于其发展的那一种。分层次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相应的教育从而尽量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其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它充分考虑到学生作为人,应享有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学习内容的权利。

基于上述理论,“分层——导学”教学模式是既可顾及因材施教又不至于牺牲效率的现实选择。

三、研究的目标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更有效地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渲染气氛,启发思考,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让教师更新观念,拥有新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求新途径,开辟新思路,提高教学能力;

5.使全体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让每一名学生每一节课有所收获,使全体学生的自信心逐步树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能力,同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调查分析,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即第一层(A层)是优生,第二层(B层)是中等学生,第三层(C层)是学困生。各个层次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数。

在教学中,各层次的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我们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做到能者上,差者下。在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对进步快、能力有提高的学生升上高一级层次,对后进的学生降低一个层次。这样,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不甘落后,既调控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另外,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分层教育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应对每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

(二)教学分层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分层指导”为手段,以最终实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遵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兼顾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及智能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其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选择,分层学习——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分层指导,解决问题——分层评价,共同提高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借助文字、图象动画等手段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问题情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

2、自主选择,分层学习: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内容和层次上都会有所差异,这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学件中进行自主选择,分层学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适应各层次的学生,围绕各层次目标,分层导学。

3、分层练习,及时反馈:要求学生在进行必要的基础性练习之后自主选择一些适应自己学习水平,自己感兴趣的练习完成,进一步巩固新知。而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层次、学习风格制作出分层练习课件。

4、分层指导,解决问题: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之后,则可以让学生或独立探究或合作去解决前面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一些辅导或提示学生自己去寻求帮助,或现实的指导、或网络的协作或媒体综合应用的帮助,以实现分层探究,问题解决。

5、分层评价,共同提高: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在智力、水平、学习风格等方面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现象,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建立电子学档进行过程性评价体系。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这五个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五、研究的意义

(一)“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可以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分层数学不是要求教师同一节课备三份教案,而是一份教案备三个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经常挖掘知识、方法的层次,增进了教师对知识、方法的理解,使教师经受了多层次思维活动的锻炼,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开发

由于分层导学中每节课都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活动增多,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机械地接受知识,因此思维的独立性明显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有了自由支配的可能,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学习潜能得到了挖掘。

(三)“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数学课程理念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练习、评价等环节的分层,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潜能,激发学生优势智能发展的同时促使其他弱势智能得到协调发展,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其原由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即我课题所提出的分层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分层——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能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好模式,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都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因此,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体现“层次”的隐蔽性的“模糊性”原则;

(2)使学生“伸手不得,跳而可获”的最近发展性原则;

(3)体现“整体性与个别化原则”等。

参考文献:

[1] 周 林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2008-05 [2] 郑兆顺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2006 [3] 郦秀丽 新课标下数学分层教学[J]教育,2007(9)

[4] 李丽洁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推荐第4篇:八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八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八年级学生大多数是

14、15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总之,八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来我对数学教学中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探索: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四、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五、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六、培养学生反思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七、多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增强法制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时,通过函数的表达式及图像等知识,可渗透《环境保护法》、各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相关的知识。

2013年07月 刘军辉

推荐第5篇:八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八年级学生大多数是

14、15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注重把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

通过这一学年的教学,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授课形式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课堂的设计者,学生的引路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但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化,又具有了抽象性。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恰当地让学生体会数学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学科,以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

二善于打破刻板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要求业余时间要博览群书,多看新闻,科技知识,社会栏目,以开扩眼界,丰富知识,上课时才有能力及时调节课堂气氛,才能寓教于乐,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每周星期一,学生的情绪较为低沉的时候,课堂学习效果就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调节气氛,适当讲个谜语、笑话或简短有趣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三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新奇的材料,创设悬念的情境,使学生带着疑念的心情,产生揭开知识奥秘的浓厚兴趣。

四是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形象描述抽象疑难的数学问题,定能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成见,使学生感到数学课乐趣无穷,耐人寻味。

五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中感受“美”。“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形象的媒体和精美的板书,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去感悟、理解和变通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数形结合这类题型,要让学生先感受到美,才会发现这类问题中的知识与联系。

最后,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对象是有情感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理解、信任和关爱。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精深的数学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娴熟的演算技能和高超的解题方法,而且还要具有乐教爱生的崇高的思想感情。教师站在讲台上要用期待的目的注视着学生,用高昂的情绪感染着学生,用激动的语言鼓舞着学生,用艺术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知识变成活生生的思想和情感,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渴望探索真理的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教师注重情感投入,将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振奋,学习上的愉悦、思想上的共鸣,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第6篇:八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011年秋季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应渗透法制教育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四、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五、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六、培养学生反思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七、多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增强法制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时,通过函数的表达式及图像等知识,可渗透《环境保护法》、各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相关的知识。

2011年12月

推荐第7篇: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1

新课标中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整体差异大,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环境的影响。立足于使所有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数学教与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数学课程适用于全体学生,新课标和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教学上采用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普遍存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差异。个性差异,先天智力差,学习行为,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老师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惑,如果课堂上要求太高,学困生跟不上,不想听;要求太低,优等生又不耐烦,教师处于一种两头不能兼顾的尴尬境地。面对这些实际情况,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所以分层教学能有效地实施。

针对学生学习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合理划分学生层次,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优等生,能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补充题,能与B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会解教材中难度中等的题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解教学教材中双基题型。不同层次,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

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施以不同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和能力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机会,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A层的学生,会综合运用解决较难题目。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B层的学生要求初步会解教材中难度中等的题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C层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知识,会解教学教材中双基题型。采用课堂一对一辅导、小组互助形式,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并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教学环节上体现分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考核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分层。课前应熟悉上课内容,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内容。课堂教学应在学完基本知识过后,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不同的训练,达到不同的要求,基础好的学生能力能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能巩固基础。

课后作业的选择应做到难易有度。为了区别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题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必做题,既A、B、C层次学生都必须完成,另一部分为选做题,要求学生尽量完成,主要为A层学生设计。

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分层教学,既使得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要求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2

分层前,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了在同一节课上优生吃不饱,待优生吃不了。为了优化我校数学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校开始探索并实践分层教学。

我们将高一年级分成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成A、B、C三个层次。对于基础最弱的第二单元A层次,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共同编写了A层次学生用书。通过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作业分层和辅导分层,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常找学生谈心。在同A层同学谈话时,他们告诉我,分层教学中,自己感到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且老师降低了学习的起点,善于化解难点,使他们对学习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自信心也大大增强,克服了对数学的恐惧感。他们感受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实践,积极发表见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运算能力和语言能力也提高了,他们感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自己也能独立完成作业了。

C层同学告诉我,以前,有时感觉老师进度有点慢,有时练的'题太简单了。分层教学中,老师在抓好基础的同时,经常训练一些测水平拔高题,更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名女生在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以前,我对数学很厌烦,一看数字就头痛,几次考试中数学都得了很难堪的70分,正当我苦恼时,我们的数学课堂实施了二三四分层教学。我开始喜欢数学,也适应了这种模式,老师上课幽默而高效的的方式总会使我听得入迷,我喜欢做题,更喜欢去问老师问题,我的运算能力和审题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次考试我的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19分这个足以使我激动的分数,使我更加坚定了下次取得更好成绩的信心。

我们同组老师的体会是,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都有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待优生成绩明显提高,也培养了一批尖子生和特长生,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有的家长在电话中告诉老师:“通过分层教学,孩子能坐住板凳了,回家能主动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中,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鼓励成功。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使之更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3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有很多,实施分层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有人说: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素质教育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个体的发展。

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由于班级容量大,过多的强调“统一”、“整齐”,方法单一,从而造成很优等生的个性无法张扬,差生的学习兴趣减退。而分层教学理论的内核是因材施教,其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小班化由于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为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学生分层

首先,采用诊断性测试、调查、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等等,然后,根据分析和诊断学生差异所得的结果,按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的高低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当然随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及成绩的变化,分层的情况应适时调整。

二、目标分层

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其学习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因而个体的差异往往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并导致各种学习障碍的形成。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要适合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既要注重特长生,又不能忽视中等生,更要照顾好后进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对a层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教材内容(如词汇和基本的句型),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对b层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提高英语综合表达能力,逐步向c层学生的行列靠拢;

c层学生,由于其基础较扎实,并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a、b层学生的要求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作业分层

就英语而言,给a组学生尽量布置一些听、读、说的作业,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布置适量的写的作业。C组学生应该布置一些背诵、默写的作业。切记,分层的目的是为了上不封顶,但下要保底,传统的大班教学不容易操作,而小班化使其成为可能。

四、评价分层

分层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努力的目标,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自己。因此假如最后的评价仍然把所有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台上、用统一的标准,必然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也让前面的分层教学失去了意义。因此要根据分层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之一,要想把分层教学落实到实处,开花结果,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心血,更需要教师开启智慧,否则只能流于形式。

推荐第8篇:初三数学分层教学

初三数学分层教学

一、课题出台的背景

升上初三的学生,数学成绩层次很清晰,界线很分明,“头细,尾大,中间稀”。此时,大面积的班级授课已十分不利:照顾了差生,优材生得不到发展;照顾了优材生,差生只是“陪坐”,中间生又两头靠不着。考虑到学生水平分了层,就想到“教学也应该分层”。

二、操作步骤

(一)准备

1、将学生分层

第一步:在开学预备周,找来学生的历次成绩,按80~100、60~80、40~60、20~40、20以下的分数段分层,再参照中位数归层。如学生甲历次成绩的中位数是70,便把他划入60~80分这一层,学生乙的中位数是53,就把她划入40~60这一层。

第二步:亲自出题、监考、评卷,在开学第一天作一次摸底测试,以测试成绩再次分层。

第三步:测试后,接着询问学生的学习动机,观察其学习表现,又根据基础、智力、态度等方面分好、一般、差三类。

第四步:综合

一、

二、三步的情况,确定为优、良、中、差、较差、很差六个层次,并依次称为

一、

二、

三、

四、

五、六类。

2、订教学计划

首先,制订阶段性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把一学年分为授课、复习、训练三大阶段。第一阶段,用较短的时间授完课(讲完《代数》到《几何》)。第二阶段,用更短的时间按知识系统进行复习。第三阶段——训练,这是重点阶段,按章节强化训练,让各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巩固、提高。

其次,确定层次教学目标和要求:(1) 学生能在教师讲课时掌握最基础、最主要、最简单的知识(如定义、公式、定理等),掌握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最简单的题型。(2) 在复习阶段,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掌握知识,消化教学内容和重点题型的解法。(3) 在训练阶段,全体学生应熟练掌握常用的解题技巧,并能用之解一般变式题或较为复杂的题,而一类或接近一类的学生,则须能解有一定难度的变式题和综合题。

接着,处理教材。我把《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化为“概念”、“解法”、“应用”三部分--就是把方程、方程组及其有关定义、概念,归入“概念”,其解法归入“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及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归入“应用”。在《函数及其图象》里纳入《三角函数》,形成“解析几何”。《统计初步》一章则着重指导学生自学“众数与中位数”、“方差”、“频率分布”等内容。《圆》一章,我用一幅图囊括“圆的有关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等内容,冠以“图中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和圆中简单的构图、判定”的名称,让学生观察、分析、掌握。然后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正多边形和圆”这两节分为“关系”、“计算”两个内容来处理。

(二)讲课

做好了充分准备,便开始按计划、按设定的“听讲—看书、识记—掌握”的课堂形式上课。老师用10来分钟的时间重点提示基础的、主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圈点勾画,做好笔记。然后巡行点拨、指导,让学生人人过关,层层落实。讲课总的要求是多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让他们阅读、练习、发现疑点、提问。

(三)复习

1、每堂课用开始的两三分钟复习上一堂或前面学过的知识。

2、完成一个学习内容后,再梳理一遍。梳理时,每一个内容布置适量练习或作业,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解决。

3、让学生自己梳理一遍,以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四)训练

训练时间约为全学年的三分之二。训练题设计为三个梯度:① 最基本、最简单,有明显的定型性和可仿性的基础题,如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三角函数值”等。② 有一定的综合性、迁移性,有点灵活、能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变式题。其题目中的知识、技能,有的横向联系,有的侧向探伸,有的逆向思维,但还谈不上有什么难度,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类型,如“不解方程、判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解直角三角形”等。③综合性大、转变较多、思维力强的发展题。这三个梯度的题这样处理:①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识记的,②是一二三类学生必做、四五六类学生选做的,③类题是专供“吃不饱”的一类学生“充饥”(其余各类学生选做)的。

(五)检测

完成了一个学习阶段,就检测一次。测试题按易、中、难三个层次组合,分填空、选择、解答三部分。填空题是①②类题,选择题绝大部分是②类题,只插入一道接近于③类题的题。解答题一般设计4道,前两道是②类题,第3道比②类题略难,第4道是③类题。

测试完毕便总结得失和经验教训,鼓舞前进。

三、课题实验的一些成果和意义

1、克服了那些怕数学的学生的“怕”字心理,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信心,激起了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鼓舞了全体学生的斗志,培养了参与实验的师生的战斗情谊,陶冶了师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和情操(这对他们走今后的生活道路很有启迪意义和鼓舞意义)。

3、各层次差距明显缩小,总体水平飙升:30分以下的低分层被消灭;90分以上的人由1人上升为5人;满分的人数由原来的0变为2;平均分由原来的37.8上升到57.7;合格率由原来的33.3%上升到64.9%、优秀率由原来的5.3%上升到31.6%。参加市组织的数学综合素质竞赛有1人获二等奖(在初

一、初二时没入过奖)。

4、扭转了“头大,尾细,中间稀”的局面,给全校在教育、教学科研上带来了许多启示。

5、使师生都认识到: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终究会有收获的--不是这方面的收获,就是那方面的收获。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常规的课堂教学,是老师用一把水平尺去“讲”,学生在同一条水平尺下去“听”。它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顾及不到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能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推荐第9篇:数学分层教学浅谈

分层教学浅见

富裕县第二中学杨丽丽

我认为分层教学,就是指在班级原来授课制度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促进学生成绩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等,做到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学生要分层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等,按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三个层次。一等是优等生,学习成绩好,有很浓的学习兴趣,较强的学习主动性、接受较快,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在96—120的。二等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接受能力一般,能力不够强;平时考试成绩在72—95分。三等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或不学,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课本的最基本内容,完成简单习题,平时考试成绩72分以下的。

二、教学要分化

这一部分老师比较难以把握,也是对老师的一个挑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的分层,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好学生“吃得饱”。

三、教学分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备课有层次,要把握其弹性,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2、内容上要难易分明新大纲要求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熟悉教材,掌握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进行分层,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3、授课要分层授课要做到精讲多练,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要让他们感觉这节课收获颇丰。

4、课堂提问分层次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把难的问题让优生回答,简单问题让差学生回答,适中的问题给中等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5、课后练习要分层 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设计编排练习,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组和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对差学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等学生感到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

6、作业分层。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以上就是我对 分层教学的浅显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推荐第10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才干与“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学困生,是指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未能达到教学要求,学业成绩偏低,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技巧方法等方面跟同年龄的学生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实践研究”就是具有相似数学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检测”──“分层评价”,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业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需要。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坚持分类指导,主张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额外的帮助,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将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分层分类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做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促进各类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使"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现实。突出了三大改变(1)变课堂教学"一刀切"为分层试教、分类指导。(2)变教师讲解为学生独立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3)变练习统一要求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3、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教"适应于各层次学生的"学",学生能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趋于一致,营造民主、和谐、乐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既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我们学校里,平均每个班都有

四、五十个学生,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分层教学的实验,以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为突破口,以“整体性、主体性、发展性”三大原则为指南,并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提出了一个以体现人文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凸显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四、研究目标

1.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全面育人的责任和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的学习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将全班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而且要有记录在案,让学生了解大概,实行滚动向前的策略,营造学生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3.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要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 提问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内容简单思考性不强的问题,应首先让后进生回答,即使后进生一时回答不出,也可让优等生帮助回答后,再让后进生重述,直至正确为止,这样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在后进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对一些思维力度大的较难问题,教师要设置台阶,分层提问,减少坡度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

4.练习、作业分层次,让学生学的扎实稳固;练习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新知,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平衡,对优、中、后进生三类学生的课堂练习应分别安排。后进生一般能做第一层次反馈练习的基本题就可以了,如果他们能再做第二层次的对比性练习或易混练习,应加以鼓励表扬,中等生一般要求他们做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反馈练习,优等生除完成两个层次的反馈练习,还要完成课本中带星号的题目或教师补充的综合性较强的灵活题,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分层次,并有针对性。鉴于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不搞"一刀切"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作业,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提高。

5.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课堂的分层分类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分类评价尤为重要,如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优生来讲,应给予适当点拔,做到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后进生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给予引导,力争解答较为完善,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六、研究的过程

(一) 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中分层的认知

2011.9,本人采用调查研究法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方面的看法。主要过程如下:

1 设计问卷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分层教学,有必要对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课堂立项之后,本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目标、学生分组、课堂教学、提问、练习、作业、评价分层方面的内容。

2 开展调查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所调查对象是本班学生,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44份,收回调查问卷44份,收回调查问卷占100%。

3 统计分析

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很有兴趣,觉得数学学习不是很难,个别同学觉得难度很大,学习很吃力;对于每节课所学知识,14%的学生一知半解;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少数,有7%的学生害怕上课回答问题,每次练习和作业如果没有人单独辅导就不能完成,即使完成后正确率也低,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数学自信心不够,估计自己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占很大比例。

(二)思考对策, 确定研究思路

对策一:通过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测试,降低学习难度,并通过分层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策二:针对学生练习和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分层作业,精选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练习,做到作业布置“少而精”,确保作业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并让各层次组长加强督查,任课教师每日将课堂回答问题次数和作业情况公布在得分表上,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相互督促的学习氛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策三: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多多给予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并发动优等生帮助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潜力和进步,逐步形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

1.学困生的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地告诫青年教师:“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在分层教学中慎对学困生的不同学习态度,选择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为了使这些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依据学生的现实基础,引导学生思考。由于学困生数学基础薄弱且学习速度较慢,一般的方法无法使学生较快地弥补缺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学困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靠死记硬背是没有效果的,必须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谐。

2.学困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每周的周周清可以看出中等生后进生学生成绩在逐步提高。

3.强化了本人的主体性观念和教科研意识

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因为在分层教学中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处理不好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在教学中,努力与学生结成亲密友好的关系,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这不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缩短后进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喜欢老师逐渐转移到喜欢数学,进而提高成绩。

转变观念,从原来的以“我怎样教”转化为“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设计好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科研兴教、科研促教,已经成为不少的共识。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科研对教育教学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本人的科研意识日益增强。在备课,讲课以及课后的总结、评价等方面已经摆脱了原有传统的做法,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理论,依据教育科研方法,指导教学全过程,并且自觉地在实践之余及时整理教学经验所得和自觉学习教育科研著作。

七、思考

通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根据教育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研究制订出数学分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对策,进行适当的教法调整和有针对性个体心理调适,就能够使学困生的数学学业得以提高。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学困生的学习障碍非一时一日造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恢复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要持之以恒充满爱心,相信他们会出自己最优异的成绩。 分层教学,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学生综合心理品质参差不齐,在教学课中按学生基础、心理素质等因素实施分层教学,必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同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教学中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大力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浓郁氛围,让学生课堂享受乐趣,考试体验成功,活动展示风采。

【关键词】科学分层 制定目标 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但实际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如何因材施,一直是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一、科学分层,精心编组。

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假如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么分层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变化,有的起伏很大,有的相对稳定,因此我们不能简单以成绩的高低进行分层,但同时也要清楚成绩是分层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给学生分层时,我先粗略划分每层的要求,让学生对号入座。先分两头,一类是成绩稳定在95分左右,作业书写整洁,正确率高,同时善于帮助其他人的同学;一类是作业需要别人的督促才能完成,订正不及时,成绩基本上不及格的同学;另外一类是学习态度认真,成绩在80-95分之前摇摆不定的同学;还有一类是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但成绩始终处于70-80分左右的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编组,每组4人,一共9组,其中一组5人,每组都含有4类同学。在根据自我定位,相互选择,再经个别调整形成的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制定目标,携手前进。

学习目标的分层设定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益的表现,其目的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之外,既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目标具有方向作用,会给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它像一盏灯塔,起着方向性的照明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好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罗盘一样。我让学生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后,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首先学习方面,完成家庭作业,订正错题是底线,是每一个同学必须做的,同一小组动作快的,能力强的同学要负责督促帮助能力差,惰性强的同学,帮助同学及时完成任务可加1分;课堂回答问题,能力弱的同学要求回答三次以上,上黑板板演和在幻灯上展示都可以算是回答问题一次,能力强的同学要能根据老师所授新课提出有见解的问题或与众不同的思路与解法,达到要求者可加分;每次单元成绩捆绑计算均分,9组中均分排前五名的学生每人可加1分,一次促进整体进步。分组时先将最强和最弱同学进行搭配,同优先让最弱者挑选喜欢加入哪一小组,以感情为主线,使每位同学都找到合适的小组。最后根据身高与性别再微调一下,从而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

三、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1、让优生“吃得好”。经过课前的预习,这部分的学生基本上能掌握知识的要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则给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创造学习空间。如在教授应用题例题时,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经过老师对例题点拨,已经能解决基本题,基本上能提早进入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这时候,我允许他们做课堂练习中较难的题目,如拓展题、延伸题,甚至我有时把第二课时的课堂练习提前给他们,这样,避免了他们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由于他们觉得知识很有挑战性,学起来就很有劲。他们还可以有选择地听课,你觉得这部分你需要听,可以听,不需要的可以完成提高练习。我觉得,这部分的学生,本来自觉性就很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这类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探索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发挥他们的潜能,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让中等生“吃得饱”。由于给了一部分雄鹰很大自由空间,这时课堂知识的传授主要针对老鹰和小鹰,老鹰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能更多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他们的信心比以前足了,他们还是比较有优越感的,举手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同时他们也乐于与优生“争一争”。老师则能更大的保证中等生能吃饱,同时他们中的“出挑者” 也能在时间多余的情况下尝试优生的延伸题,跳一跳,能摘到更多的“苹果”。

3、让后进生“吃得了”。这部分的学生,有的接受能力较弱,有的因为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总之,他们的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不容乐观。现在进行分组以后,我的教学有针对性,上课时,能更多更集中地关注和辅导他们。如:在讲解一道练习册中解方程的变形题,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探讨解题思路,经过一番交流,优生和中等生均能着手解题,唯有后进生仍然无从下手,这时,我便分别深入后进生中间,再深入浅出地进行一番探讨,使他们也能解答这道题,有时发挥优生的作用,让部分优生像我一样给这些后进生当“小老师”,这在以前的教学中,这样的时间只能辅导两位同学,或者有时因为他们则要在全班面前再重复一遍,所以分组分层教学对于后进生的辅导有很大的益处,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尽量少带些问号留到课外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同时让他们也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喜欢上数学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第11篇:初三数学分层教学

初三数学分层教学出效果

荷叶宝农学校刘贵华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标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而且各个年级的分层教学并不完全一样。下面我就以本人近几年在初三的教学体会谈谈初三的数学分层教学。首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因为初三面临中考,各个学生的目标也不一样,我通常把学生分成三层。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的三层。一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二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三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一 目标策略的分层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一层 数学基础要扎实,培养数学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二层 充分调动积极性,使他们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数学基本技能。三层 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一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对二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三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二 课堂备课的分层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解决;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 如“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可定为:共同目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不同要求:一层:能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与不等式、函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二层: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三层:会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 课堂教学的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高、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一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三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二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二三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与“学困生”交朋友,使他们抛弃胆怯和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包括错误),增强自信心。变要我学又不知道怎么学为我要学,主动地学。对这部分学生可以集中先讲或小组讲,再模仿练。总之,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对于一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一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平时的课堂中我们的授课形式是多样的。全体参与的课占主导,既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又不能让A层学生知识有人为的断层。复式课的授课是一个补充。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同时练习不同层次的练习,评讲与练习交错进行。既不浪费时间又可各取所需,一举三得。这种形式在复习巩固课和初三的

二、三轮复习中我们常用。老师讲综合题能掌握的人不多,但几个问题又有不同的层次,学生能听做到那一层就到哪一层,讲下面的你就复习基础题。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

四 各类作业的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我们平时的练习要求:A层学生基础题全做全练,中档题选做;B层学生基础题大部分做,中档题必做,难题选做;C层学生基础、中档题选做,难题必做。有效的调控了作业量和完成的可能性。

课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我们平时的练习要求:一层学生基础、中档题选做,难题必做;二层学生基础题大部分做,中档题必做,难题选做;三层学生基础题全做全练,中档题选做。有效的调控了作业量和完成的可能性。

课堂作业我们是使用活页作业纸的形式,目的是使选题符合需要。为此我们要求A、B、C三层作业都要有,题量一般为6:3:1,题前标示级别便于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完自己层次内的题和以下层次的题。同时对二三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基础题完成时间和质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确率高。作业全批全改。

课外我们主要使用补充习题。补充作业难度教低为二三层学生作业。同步导学为二三层学生的主要作业。批改上对三层学生尽可能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集体讲评,反复训练。

五 表扬与批评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三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二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一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囚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分层教学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都可以根据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标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吃得饱,为每个同学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三是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可以把不同类型的老师安排到适应其教学特点的层次,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特长;四是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反思

上传: 廖洪峰

更新时间:2012-5-29 9:06:58 中学数学教学行为反思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反思 沙河中学——廖洪峰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抽象能力都要求极高的科学。而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尊重这一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的放矢,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 键 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依据学习情况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初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异。现在许多学校要求学生适应学校要求,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违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它强调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以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学生具有个性差异。由于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后进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

一、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第二、自愿性原则:分层教学的一个前提在于对学生进行评估,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此之前,应征得学生的同意,在于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之后,使他们理解并自愿接受分层;在分层过程中,老师的评估应得到学生的自我认可,自愿将自己归于某一个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否则,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适得其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公开性原则:在自愿性原则的基础上,如果老师暗箱操作、将自己的分层结果强加给学生,势必导致学生的不满,他们或认为老师有所不公和偏袒,或者认为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反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性,不仅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也会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的紧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分层过程公开,陈述清楚自己的意见和原则,再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会有利于这一事件的推进。 转

四、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五、动态管理原则:分层之后,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有所转变、更加努力获得了成绩的进步;一是教学中方法得当,有利于某一类学生的进步,使得其成绩大幅度提升;也有可能是某些学生不思进去,骄傲自大,反而导致成绩下降等。在这些情况下,原先的,已有的分层就要及时调整变更,将进步的学生放进好的层次里,将落后的学生放入差一点的层次里,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动态教学中,及时掌握各类学生的情况,对其展开针对性的、适合其目前状况的教学。动态管理,一是老师要主动发现变化,另一则是要允许学生自我建议调整层次。

第六、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第七、评价激励原则: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比较、表扬为主,及时肯定和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对学生进行分层,建立分层档案

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是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

2、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帮扶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3、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如“二次函数”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能从二次函数的图象推导性质,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c层: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推导过程,记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4、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方法上的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应该采用不同的实现手段及教学方式。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对其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而对于依靠努力取得成绩的这一类稍差一点的学生,则不妨通过各类题型的讲解以及拔高题目的训练,开拓其视野,使其掌握相对较深的解题思路;对于又差一点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显得十分重要。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

5、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6、辅导上的分层:也即在课余时间或自主学习时间,老师对学生采取的辅导方式上的分层。这种分层辅导,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对于优秀的学生,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辅导,这类学生往往提出的都是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大家都能受益;同时将层次稍差点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辅导,以此类推。二是在辅导上发挥学生的作用,毕竟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关系更亲密。其做法是,优秀的学生辅导稍次一点的学生,稍次一点的学生又辅导更差一点的学生,以此类推。这种辅导既可以是问题式的,有问即答,也可以是配对式的,一对一的责任辅导。总之都是有益于学生进步的。

7、课外作业上的分层:作业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用,才能避免差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也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巩固还是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此外,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还有基于学习者生物钟的考虑产生的时间上的分层、基于心里状况的辅导分层等等。总之,应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最终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试验)

第12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首车职中 李冬艳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老师给予具体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优化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具备重视差异,区别对待,真正直面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共性要求。随着免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造成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面对基础各异的学生,如何使他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上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都有所不同,还有社会因素(即环境、教育条件、科学训练),这些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生所表现出的数学能力有明显差异也是正常的。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当前我国正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许多省市实施小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取消重点初中等措施,这样各校、各班内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更显著了。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如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让所有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教参,在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产全“顾中间、丢两头”。如不因材施教,就使部分学生就成了陪读、陪考。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能力稍差的学生就可能变成了后进生。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家庭、社会、学生、学校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是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其中有50%的原因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我们的基础教育既要注意确保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进行分层教育确有必要。

二、怎样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

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施教是对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它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前提而实施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上,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的流程,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分层策略

分层策略又分为分层建组策略、教学过程分层策略、课堂教学分层策略、作业设计层次化策略等等。组织分层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按学生的数学能力及参考数学成绩,临时的、可变的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别组织。分层在于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接受老师及同学的帮助,做到好保优、差升优。科学分层、让学生明确分层目的,对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为了减少显然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分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心里明白:分层是相对的,也是短暂的,优会落伍、差可创优。只要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能力和水平可以提高,成绩可以优保持、差上升。

而教学分层策略,首先要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以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及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包括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及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目标分层要注意对于各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考虑其最近发展区。其次,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让后进生做x3+2x-24。让中等生做(y2+3y)+2(y2+3y)-24,让优等生做(x5+2x-2)(x6+3x+4)-16,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便于理解还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而课堂教学分层策略是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

作业设计方面按学生的基础进行分类布置。

2、评价考核策略 评价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不同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评价要着眼于过程、着眼于鼓励,更要着眼于发展,让各类学生在发展中感受成功的乐趣。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这里仅从常见的提问、练习、考核评价谈谈如何做到评价考核分层,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13篇: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为了在教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结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特别是青浦的教改经验,探索了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子。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具体做法是:

一、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

1 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三、指导学习方法

“班内分层教学”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情况随时调控。这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就不再是主要靠听,而是靠解题。一方面凭借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另一方面是利用已获得的认知结构去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扩充原来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龋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指导学生适应这样的教学。 班内分层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班内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由于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对培养优生也很有好处。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内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本节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显然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就自然地变教师津津乐道地讲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班内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达到因材施教。这里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题目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说,在学生按层次解了相应题目之后,再由教师控制师生共同由低到高地解决各层问题。在解决低档题时,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和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中档题打下了基矗在解决中档题时,由于A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中档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根据内 3 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班内分层教学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差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他们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且随时都可以蹬上新的台阶。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优生可以直接插高难题,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

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是增加了教师备课难度。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所以说“班内分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给广泛推广增加了难度。

学生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是有差异的,所以,怎样“因材施教”,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操作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学生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调查分析,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即第一层是优生,第二层是中等学生,第三层是学困生。

二、备课分层

对于教学目标,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中层学生应

4 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层次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对于教学内容: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

三、.授课分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中我的那些知识及其掌握程度,由浅到深,又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教师统一授课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在时间的安排上,第

一、二个层次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层次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

四、作业分层

课堂练习要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层级学生回答相应层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学困

5 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联系,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层学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即做创造性的练习,注意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

第14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

分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从而使全体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

小学新版数学教材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在例题的设计上有弹性处理的特点,在试一试的编排上有层次性的安排,在练一练中既有基本题,又有发展题、综合题和提高题(即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这是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课堂作业本也如此。我们分析教材后就会觉得分层教学不但可能,而且可行。

学生需要自主地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充分利用教材的层次特点,这样,不问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着学习中的不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分层教学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甚至杜绝厌学现象的产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开展分层教学呢?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对象是学生,最大特点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开学初我认真研究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了解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意志、情感等品质,将学生分为后进(A层)、中(B层)、优(C层)等层次的临时分类,使每一个学生在此阶段都处在一个层次(一般来说,一个班级中优生占20%左右,后进生占10%——15%左右,中等生占多数。)。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改变,我不断改变学生所处的层次。这样有利于我自己因材施教,有利于批改、辅导,有利于不同信息的反馈,也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备课分层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不同层次的每位学生都有提高,在备课时,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确定教学目标时,我首先分清哪些是共同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目标。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提出三个目标:

1、理清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根据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3、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画图解和用方程解。在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面向全体学生,后一个只面向优生。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时,放在中等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我是以中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问题时,问题的难度一般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较容易的问题,让中下生都能解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能答、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设计练习时,我都重视体现层次性,既有中下生能算的巩固题,又有极大部分学生能算的综合题,最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些思考题。这样的教案设计,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

三、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当教师既要强化目标意识,又要让每一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分层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探究;对中等及中—下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中下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使后进生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等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具体操作如下:

准备教学时,由于准备题一般是对旧知的温习,形如十一册数学“第116页的“今年比去年增产 2 ,我就让中下生练习;主要是用旧知识作铺垫9 ,今年产量是去年的几分之几?”作用,归纳旧知识,寻找规律特点,让中上学生去探索,重在为新知识搭桥衔接,并及时补漏,为新授扫清障碍。

新课教学时,我尽量注意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多为差生设置几个台阶,便于他们接受。教学中,让中上生独立尝试新知,探究新知。例如:十一册数学116页第七题“仓库

里有两堆煤,第一堆有500吨,第二堆比第一堆多7 20 ,两堆共有多少吨?”我就让中上学生独立尝试,后把解题方法说出来,用来带动后进生,同时也培养了中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时,往往前两个题与例题同步,我就抽中下学生板演练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题我就让中等生练习,既体现中等生的水平,又为差生树立榜样,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提高练习时,我就让优生探索一些带“*”的选做题或思考题,以开发智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后进生,针对他们学习本课的效果,让其质疑,及时补救,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做一些提高题。

这样,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四、作业分层

每一节数学课后都有一定量的作业,一般以课堂作业本为主。但是我也把握作业的层次特点:放缓题、基础题和提高题,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对A层学生只要求完成放缓题及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B层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C层学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要求一题多解,或画图解题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总之,分层教学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优等生堂堂吃得饱,能增强他们自学能力和汲取知识的独立性。但也要防止把学生定位看死,搞一刀切,这样不行。要及时“转换”学生,要根据班级特点、教材内容等多种因素开展分层教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第15篇:浅谈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数学分层教学》

张爱军

郭拥军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前构思,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大体安排,在课堂上把学生向自己提前设计的场景引导,激起学生的激情和兴趣。具体做法可以课堂分组讨论让他们几个人共同协作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促进同学间交流,而且使课堂气氛宽松自在。另外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究, 自己参与,即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开拓了学习的空间,也让学生体验通过自己努力后验证结果的喜悦,其次还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游戏,在自己参与的过程中去感悟到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同样去体味游戏的乐趣。 关键词:构思,激情,轻松,快乐,氛围

我们的初中学生刚小学毕业进入中学,他们孩时天真快乐的天性还伴随着他们,在小学已经习惯了那种在欢声笑语中的教学模式,老师上课做好多好多关于上课有关的游戏,大家积极参与,回答对了不但可以获得老师的赞扬还可以获得其他学生的掌声,甚至还能获得小红星,小红旗之类的。而到了初中,由于课程难度增加,每一堂课的课程量也加大,我们初中的老师往往就忽视了学生的那种早已经习惯了的小学教学模式,一味的满堂课灌输知识,而忽视了他们能否轻松快乐的接受知识,以至于出现两种非常可悲的结果,一是老师感觉讲得很累,二是学生听得也很枯燥乏味。这样大大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给课堂45分钟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也和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宗旨有了差距。所以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快乐的思考,轻松的接受知识,成了我们当代中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是数学老师,自然要拿数学来谈一谈了,说到数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单调琐碎的重复计算、生涩复杂的应用题解答,别说是学生,就是教师也对这些教学内容颇感头疼。课堂常常被沉闷的气氛所笼罩,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劳累。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让课堂轻松快乐起来,幽默、诙谐的作用不可小瞧。如何使数学课上得轻松快乐,愿意去接受新的东西,乐于去思考探索呢?我有这么几点小认识,我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1 而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今天的教师应该把数学学习作为学生寻求发展的一种主要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素材和交流机会,使他们在从事各种数学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维过程,自己的观点和全班进行交流,让班上的所有学生思维都动起来,来发展思维,让学生感觉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自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我们做的就是用我们的最大力量想办法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在不在压抑的课堂学习环境。

一:课前构思,课堂引导,激起学生的激情和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可见,怎样营造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环境很重要,如果学生从我们营造的知识环境中产生疑问,就会激起渴求的心理去思考,去探索其中的规律。例如:在教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时,我的构思就是让他们自己在方格上数格子验证勾股定理,我让学生自己先在自己课前准备的方格本上画上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以直角边和斜边向外做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和猜想这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关系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结果呢?当学生用拼凑的方法得到结论时,抓住学生成就感的心理让他们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表示一下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刚才的结论,看学生又能得到怎样的等式。此时,学生的操作情绪肯定兴致盎然,这时我结合直角三角形图形和得到的等式,告诉他们刚才大家探讨的就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定理,勾股定理。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把勾股定理的结论在游戏般的过程中得出来了,这时我们当老师做的就是把学生得到的结论点名强调,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分享自己的成果,出上几道相关的题让学生上黑板展示,即满足了学生的展示欲望又可以借此检查他们掌握的程度。课堂气愤也轻松快乐。学生一直在忙,可他们并不会觉得累。

二.课堂分组讨论 促进同学间交流,使课堂气氛宽松自在。

课堂教学分组讨论是许多老师常用到的,当我们数学课堂上通过归纳总结得到一个公式时,讨论就可以一方面加固学生对公式由来的理解,另一方面可 2 以让他们对公式的印象会更深刻,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与广泛交流的有力手段。如我在讲实数运算时,对于这两个实数公式的逆运算,我们能不能利用上面的两个公式把它们化简一下呢?全班可以四人分成一个小组讨论,把自己的结论总结,找个代表给予表述,然后看看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从中再让同学们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如若有学生作出错误判断时,我们不能立即否定,因为错误的资源将成为展现学生思维障碍的重要契机,利用这些资源展开讨论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体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增进了友谊,相互交流了思路,而且学生明白了道理,统一了认识,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样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学和交流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总结,一直享受着自己的成果,自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更多的是学生间交流辩解的乐趣,既学习到了知识,又丰富了小孩的学习生活。

三.操作探究, 发展思维,让学生体验验证结果的喜悦。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动手体验结果是常有的事,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识规律,也是思维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兴趣;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能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从而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中介。这样既能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又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让学生参与游戏, 在其中领悟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上面讲题,学生在下面没精打采的,学生对老师的反复讲解,大量习题的重复练习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如果教师能设计一些新颖的游戏,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对概率内容进行统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摸一摸。在一个布袋中准备好几个除颜色外一样的乒乓球,让每个学生闭眼从布袋中摸一摸, 3 猜一猜,摸到了什么颜色,再在相应的表格中作上记号,其他同学同时也做记录,反复找几个同学上来验证结果,通过这个游戏活动来统计各种颜色的球各出现多少次,知道概率的随即性,这样学生们兴趣就会高涨,对随机性事件的信息也更容易接受,既巩固了统计的方法,又加强了对概率的认识,从统计结果的分析中还渗透了概率的思想。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游戏中也轻松快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要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就会调动小孩自主学习。就会喜欢学习,就会从学习中感到有趣和快乐,就会调动自己的内驱动力,激发学习的欲望。自主学习的动力自然就会迸发出来。就会想办法解决每一道数学难题,弄明白每一个新问题。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总觉得学习饶有趣味,学完之后感到没有白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气氛中才能最有效地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根据适当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要留给学生自己发挥,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动嘴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这样也加固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提供得了他们自己自学思考,自我锻炼的机会。对小孩轻松快乐学习提供了环境,也为小孩健康发展,和后期成长起到铺垫作用为他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

第16篇: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心得体会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心得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应渗透法制教育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四、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五、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六、多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增强法制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时,通过函数的表达式及图像等知识,可渗透《环境保护法》、各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相关的知识。

第17篇:八年级英语分层教学总结

八年级英语分层教学总结 王菲

英语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就会导致教学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因“吃不饱”,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落后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而加重其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导致学习“掉队”。这不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为此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层教学有效模式构建.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此从入学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 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 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大踏步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 ,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课程无论在课程标准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 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 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三、教学内容分层

根据新课程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第三类是难点知识,而课本中出现的知识及练习册上打*号的部分。用导学单出示各层学生的目标及任务,同时进行学习及任务的落实. 例如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对于a层的优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的所学内容,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每天的单词听写必须 100 分。对 b 层学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单词听写必须 80 分以上。而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见其文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这样避免了许多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了 a、b、c 三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

四、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和学习其它课程一样,单纯依靠课堂的讲解和学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就应对作业进行分层要求,作业不同于上课,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

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a 组学生面对强手也不象过去那么大意了,过去那种盲目自满、高傲的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便同样有被降级的危险,这样就把压力变成了动力。b 组的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改变了过去那种“要我学”的被动局面。c 组的学生也觉得被重视起来,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对英语也产生了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

第18篇:八年级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案

我的好朋友

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周次:第 2 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

2.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录入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各种类型数据的录入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在工作表中录入分数、班级等类型的数据。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与实践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场所:在计算机房中完成教学。

教材分析及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表格,你们常见的有哪些表格?我们可以用哪些软件完成表格的基本操作?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做哪些操作?那同学们想一想哪个软件处理数据更方便快捷、直观?

新课:

一、Excel的启动与退出(看书上第2页)

1.“开始”菜单→“程序” →“Microsoft Excel”;

2.点击“关闭”按钮,“文件”菜单→“退出”。

二、Excel的编辑窗口(看书上第3页,工作簿的组成)

三、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 1.选定一个单元格

⑴ 用鼠标选定:将鼠标指针指向待激活的单元格,单击左键,被激活的单元格方框将以粗黑线方框显示;

⑵ 用键盘选定:

补充材料 (或教后感) 1.让学生明白,很多软件可以做同一件事情,但是,要找出最合适、效率最好的。就跟学习一样,学习方法很多,但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过 程 直接按住键盘上的方向键将粗黑框移到指定的单元格。

⑶ 单元格的命名:列坐标+行坐标。例如:A1单元格等。

2.选定一个区域

⑴ 选定一个连续区域将鼠标指针指向待选定区域的第一格,按住左键不放,连续向左或向右对角线方向拖动,被选定的区域将高亮显示。

⑵ 选定一个不连续区域选定第一个单元格或区域后,按住“Ctrl”键不放再激活第

二、第三等单元格或区域。

⑶ 选定一行或一列直接用鼠标单击相应的行坐标或列坐标名称。

⑷ 选定整个工作表单击行列坐标交叉处的“全选”按钮。

四、录入表格数据 录入数据时,首先应分析一下表格中各栏数据的类型特征,因为不同类型的数据其录入方法有所不同。

分析题目:考号栏和成绩栏均为数值型数据,姓名栏、班级栏均为字符型数据。 1.序列数据自动填充法

⑴ 先输入第一个考号,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右下角,按住“Ctrl”键和鼠标左键进行拖动。 ⑵ 输入前两个考号,然后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右下角,用鼠标左键进行拖动。

2.班级栏的输入选定单元格,输入’01。3.录入分数一般整数、小数可直接输入,而分数的输入有特殊规定,如:4/5,Excel解释为4月5号,再如:1/34,Excel解释为字符型数据。

补充材料 (或教后感) 2.以实验一为例讲解。

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分几个层次进行“各显神通”的练习;基础较好的,学起来比较快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板书设计:

2011.12

第19篇:数学分层测试卡心得体会

尝试——思考——再尝试

西关小学

张 润

九月,进入西关小学,接手四(2)班,我才知道,还有一本名为《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数学练习册。拿到它的一刹那,我的头真的是“嗡”的一下。陌生的同事,陌生的学生,陌生的管理模式,再加上从未听说过,从未使用过的《数学分层测试卡》,这让我一时陷入了无以复加的混乱之中。

万事开头难!在摸不着头绪的情况下,我开始试着把它当作普通的练习册使用,并跟着学生做了第一次,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回到办公室,特意请教了其他的老师。张老师给了很多的帮助,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让我分享;课后,我又跟张老师进行了学习。渐渐地,我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于是,我又开始让学生把它拿回家当家庭作业完成。用了一段时间后,我感觉效果并不好,因为课余时间学生还要完成其他作业,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占用了,学生哪里还有休息时间?

再思考,再请教,再次重新翻开《数学分层测试卡》,《数学分层测试卡》把每一节中的所学知识分成易、中、难三个层次。学习差的同学只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作业,在测试中就能得到第一层次的100分,然而这个100分会给学困生带来巨大的希望,让学困生找回自信。中等生做完第二层的题目后,会跃跃欲试,想要尝试一下第三层次的题目,为中等生“攀登高峰”建立了平台。第三层次的题目综合性强,需要深入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拓展练习,为优等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应太死板。经过思考,我又把原来作为家庭作业的《数学分层测试卡》改为了随学随用。例如,在讲《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课时,讲完例题,我就立即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全班49人,有41人都得了100分,连平时一上课就睡觉的李俊杰同学都得到了95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后面的教学效果也就更好了。说句实话,以前上课,总是认为自己对教材已经很熟悉了,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自从尝试了这个分层测试的练习,就再也不敢马虎了:每次课前都会认真备课,思考怎样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学会新知,怎样合理、有效地把《数学分层测试卡》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由于课前准备充分,上课全心投入,学生学得也特别带劲。教学质量自然也提高了。

在奖励机制上,除了100分,我也尝试运用更加灵活的方法,比如用星星、笑脸等方式来奖励学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我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数学分层测试卡》改变了我的心态和观念。我将虚心向各位前辈学习,用好、用活这个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第20篇: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立足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为主要目的,增加教学的主动性、选择性,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入手,分析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异步教学 实施策略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数学教学必须以基础性、发展性、个性化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建立数学型思维为基础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针对式教育,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正好体现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思想,也广泛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按照不同性格、个性、思维差异、智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将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学习小组中,使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探讨、议论、做实验等方式自发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对不同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分层指导和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分层施教、异步达标、保底扩顶、各有所得”。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发,将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真正结合起来。

二、教学方式的分层

在分层教育中,对教学方式的分层是核心内容,是分层教学达到既定目的的根本途径。根据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采用灵活而又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学习能力很强的那一类学生,只学习书上的知识是满足不了他们对学习知识的渴望的,要让他们去主动探究知识,即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他们的自学、和教师的探讨完成对知识的深刻掌握,同时增加知识的难度和课后练习题的难度,以培养他们的思维缜密性和探究性;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也要适当地给予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激励他们向上一层次的学生靠近;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采取启迪式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掌握知识的乐趣,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他们掌握学到的新知识。

三、学生主体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 为好。为防止分层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清分层是一种手段,让差等生有更多的指导机会,培养优等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才是目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发展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客观地划分学生的层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分层

为达到班级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一帮一合作互助。这种学习小组的建立,要以班级内学习内容和情况为依据,采取同层次编组或不同层次编组的方式。同层次编组有利于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共同进步的能力以及组内协作的精神;不同层次编组使得优等生和中等生能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学困生,帮住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优等生和中等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分组教学的运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对完成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水平有着显著的作用。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将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可能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对学习有困难的A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学有余力的C组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多动脑筋,多思考,跳一跳,摘果子。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的坡度减缓程度,要以A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C组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尽可能让A组学生有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设计较难题,让C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五、课后作业和评价的分层

学生对自己学习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是自己做作业的情况和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和满意程度,所以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练习。这个练习的设计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能分出层次和梯度,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所有学生;二是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不能以题海战术来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学生能完成自己这一层次的习题并掌握知识之后,可以让他们挑战比自己高一难度的题目。这种分层次的习题练习,既能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达到教育以及考试的基本要求,又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完成练习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对待全体学生。这种方式主要是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即对自己在现有水平上能力的提高作为衡量的依据,这样会使能力强的学生产生动力,让他们向更高的自己挑战,同时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又是一种鼓励,激励他们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策略以使分层教学顺利进行。小学教育可以看作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正式开始,是奠定今后学习基础的关键时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工作从事者,要勇于担起这一重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进步铺平道路。尽管小学的学习教育不能决定学生的一生,但是对这个基础性的工作还是要有高度的重视,在采取了正确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分层教育会达到它既定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八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八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